- 2021-06-02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山西省应县第一中学校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高 一 年 级 期 末 考 试 历 史 试 题 2019.1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4小题,每小题1.5分,共51分) 1. 《左传》记载:“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材料说明 ①当时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 ②当时实行的分封制 ③当时的社会是平等的、各有分工 ④当时实行的宗法制 A. ②③④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2. 《百家姓》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排序。宋代为: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明代为:朱奉天运、富有万方……这种排列主要体现了 A. 中央集权的强化 B. 文化专制的扩展 C. 等级的森严 D. 皇权的独尊 3. 《全球通史》中有这样一段描述:“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这是指 A. 周天子实行分封制 B. 汉高祖实行郡国并行制 C. 秦始皇设立郡县制 D.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4. 汉代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李斯列传》中有一段关于秦朝的评论说:“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战攻之患。”下列对题目材料信息的本质理解,最准确的是 A. 肯定了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B. 肯定了秦朝地方行政体制建设的功效 C. 敏锐地指出了分封制的弊端 D. 指出分封制与郡县制最主要的不同点 5. “丁兰,河内野王人。年十五丧母,乃刻木作母事之,供养如生。邻人有所借,木母颜和则与,不和不与。后邻人忿兰,盗斫木母,应刀血出。兰乃殡殓,报仇。……帝嘉之,拜中大夫。”该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主要流行于: A. 秦朝 B. 汉代 C. 宋元 D. 明清 6. “早期汉代统治者基本上延续了秦代的政府制度,但汉高祖作了对中央集权统治来说引人注目也可能是必要的一个退步。”这一“退步”是指 A. 郡国并行 B. 采用黄老之学 C. 设置刺史 D. 酎金夺爵 7. 有学者认为,“(这一制度)所体现的许多价值的观念,……特别是公平竞争、广泛参与、唯才是举的思想,不但在封建社会是进步的,还超越时空、超越社会发展阶段,成为人类共同的基本理念。”材料中所说的“制度”是 A. 世袭制 B. 察举制 C. 九品中正制 D. 科举制 8. 据《南台备要》记载:“江浙省……调兵剿捕之际,行省官凡有轻重事物,若是一一咨禀,诚恐缓不及事。……(如今)凡有调遣军情重视及创动管钱,不须咨禀,……交他每(们)从便区处。”这段材料可以反映出元代的江浙行省 A. 与中央权利之争难以调和 B. 获得了紧急事务处置权 C. 行政长官不再由朝廷任命 D. 权利不再受到中央节制 9. 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中说:“因为人民有了投票权利,就成为政府的主宰了。”这说明 A. 雅典人民实现了当家作主 B. 公民大会是日常司法机关 C. 雅典公民通过投票参与国家管理 D. 雅典公民利用陶片投票选举最高权力机构 10. 英国思想家培根指出:“雅典公民认为人一生下来不仅属于父母,而且属于国家,如国家处于被奴役的地位,他会感到蒙受的耻辱比死亡更可怕。”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雅典 A. 人文主义盛行 B. 民主政治激发了公民的爱国热情 C. 具有反抗精神 D. 对公民长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11. 《十二铜表法》保留了许多原始的陈规陋习,如同态复仇,巫术惩罚,对债务人的残酷处置,禁止平民与贵族通婚等,这说明 A. 此法的制定是为了保护贵族的利益 B. 此法的制定是平民的胜利 C. 此法没有任何进步的意义 D. 贵族可以任意解释法律 12. 有个比较老的说法是,世界上传印阅读最广的书,第一是《圣经》,第二就是《民法大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圣经》是基督教的经典,宗教改革后信仰基督教的人数锐减 B. 《民法大全》是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它包含《十二铜表法》等 C. 《民法大全》标志着罗马法发展到完备阶段,成为近代欧洲法制的蓝本 D. 《民法大全》引起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建立资产阶级代议制 13. 有学者这样评价某国政治制度演进:“较少的腥风血雨,较少的声色俱厉,较少的深思高论,只有一路随和,一路感觉,随着经验走,绕着障碍走,怎么消耗少,怎么发展快就怎么走,……温和中包含着刚健,渐进中累积着大步。”他评价的是 A. 英国君主立宪制 B. 德国君主立宪制 C. 美国总统共和制 D. 法国共和制 14. “仍然留在贵族手中并且被贵族用来抵制新工业资产阶级野心的政治权力,已经同新的经济利益不能相容了。”为改变这一状况,英国出现了 A. 光荣革命 B. 第一次工业革命 C. 文艺复兴 D. 1832年议会改革 15. 《1787年宪法》是“散乱的美国到真正美国的开始”,以下哪一宪法内容能体现这一转变 A. 国家职权分为立法、司法、行政三个部门 B. 确立共和政体,总统和议员通过选举产生 C. 联邦政府拥有政治、军事、外交等大权 D. 人民拥有言论、集会等基本权利 16. 法国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说:“美国的联邦宪法,好像能工巧匠创造的一件只能使发明人成名发财,而落到他人之手就变成一无用处的美丽艺术品。”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美国的民主制度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普遍性 B. 美国的联邦宪法是一件好看不实用的美丽艺术品 C. 美国的民主制度离不开特定的自然环境、国情和民情 D. 美国联邦宪法具有明显的局限性 17. 1689年颁布的英国《权利法案》和1875年实施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都规定 A. 议会完全行使立法权 B. 国家元首掌握国家的行政大权 C. 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 D. 国家元首可以解散两院 18. 与英国政治制度相比,之所以说“德意志帝国的政治制度是一种不彻底和不完善的代议制”,主要是因为 A. 皇帝和宰相掌帝国行政大权 B. 联邦议会权力大于帝国议会 C. 宰相在内阁中拥有绝对权力 D. 行政机构控制了立法机构 19. 龚自珍在《已亥杂诗》中写道,“不论盐铁不筹河,独倚东南涕泪多。国赋三升民一斗,屠牛那不胜栽禾。”该诗反映了鸦片战争前的中国 A. 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B. 土地兼并严重 C. 清政府政治腐败 D. 自然灾害频繁 20. 《天朝田亩制度》中规定生产者“除足其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由国家统一支配,甚至连鸡狗等禽畜也不例外。这实质上表明太平天国 A. 试图保持社会的公正无差 B. 实行绝对平均主义 C. 安排一切经济和社会生产活动 D. 要求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 21. “孙中山进校以后,天天谈革命……常常谈起洪秀全,称为反清第一英雄,很可惜他没有成功。”孙中山崇拜洪秀全主要是因为太平天国运动 A. 将暴力斗争矛头直指满洲贵族统治 B. 彻底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 C. 英勇抗击中外反动势力的剿杀 D. 表达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 22. “它标示的不只是这场战争胜败的严峻性,更因为它标示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作为中国的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是显而易见的。”材料中的“它”是指 A. 鸦片战争 B. 甲午中日战争 C. 八国联军侵华 D. 抗日战争 23. 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中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制造一切货物,其于内地运送税、内地税、钞课、杂派……即照日本臣民运入中国之货物一体办理,自应享优例豁除。”这一规定对中国造成的严重影响是 A. 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 B. 有利于日本对中国资源的掠夺 C. 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环境更加恶劣 D. 日本建立起对中国的经济控制 24. 据记载,中国近代某一时期,外国人被称为“大毛子”,杀无赦。中国人如信奉天主教、基督教,被称为“二毛子”;其他通洋学、洋语及用洋货者,被称为“三毛子”以至“十毛子”等,轻则被殴辱抢,重则致杀身之祸。陈旭麓先生将其概括成“从爱国主义出发回到中世纪。”这里的“某一时期”是指 A. 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 维新变法时期 C. 义和团运动时期 D. 辛亥革命时期 25. 美国公使田贝说:“事实上,外国公使成为中国政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此可以“任意斥责一切对待外国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这种状况应出现在下列哪个条约签订后 A. 《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26.武昌起义爆发前夕,刘复基、杨洪胜、彭楚藩三位革命党人不幸被捕,在回答清政府官员“为何要造反”的责问时,彭楚藩答称:“庚子之役,仇教仇洋,引起战祸,及至兵临城下,又将汉族良善臣民任意杀戮,甚至瓜分倡议,不惟无以挽救,犹谓将中国送与外人,不予家奴。”材料可以说明 A.清政府卖国行径引起中国人民反对 B.武昌起义为被杀戮的良善臣民复仇 C.部分政府官员同情革命党人暗中支持 D.《辛丑条约》签订刺激列强瓜分中国 27.学术界有观点认为,无论从破还是从立的角度看,武昌起义都可谓首创性义举,故史称“辛亥首义”。这里所说的“首义”主要是指武昌起义 A.是革命党人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B.是推翻清王朝并导致民国建立的起义 C.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反清起义 D.是第一次得到广泛响应和支持的起义 28.以下是“1901年至1911年工人罢工次数分布统计表”,这种地区差异主要源于 1901—1911年工人罢工次数分布统计表 省份 总计 省份 总计 省份 总计 江苏 45 安徽 17 奉天 5 广东 24 湖北 9 北京 2 浙江 22 四川 11 陕西 2 福建 17 广西 8 吉林 1 A.地区地理位置的优劣 B.近代产业发展的不平衡 C.政府经济政策的调整 D.国际局势演变的不确定 29.《北京学界全体宣言》中号召“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同胞起来呀!”“ 同胞们起来”掀起的运动是 A.辛亥革命 B.五四运动 C.国民革命运动 D.一二·九运动 30.2017年10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瞻仰了中共一大会址和嘉兴南湖红船。习近平指出:这是我们党梦想启航的地方,播下了中国革命的火种。这一说法是指中共一大 A.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宣告中国共产党诞生 C.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正确领导 D.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31.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下列关于中共‘一大’的叙述,符合实际的是 A.选举毛泽东为中央局书记 B.决定中心工作是组织农民运动 C.认识到建立革命武装的重要性 D.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32.中国国民党中央于1927年4月组成包括共产党员毛泽东等人在内的中央土地委员会,着手准备解决土地问题的方案;不久又提出“本党决计拥护农民获得土地之争斗,致使土地问题完全解决为止。”这表明 A.国共两党合作更趋密切 B.革命重心开始转向农村 C.民生主义思想得以落实 D.国民革命推动农民运动 33.20世纪三十年代初,中共党内有人提出:“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们的头脑与 心腹,单只斩断了他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致他的最后的死命。”这表明中共部分人士 A.认清了中国的国情 B.反对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C.认识到农民阶级力量的伟大 D.还没有找到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34、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被评价为“找到了与中国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一些学者认为这次大会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起点”。这次会议 A.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探索 B.提出了民主革命时期的革命纲领 C.探索出中国特色的武装斗争的道路 D.确立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 二、选择题(共3小题,第35题14分;第36题15分;第37题20分;共49分。) 35.(14分)每逢社会转型时期,政治制度往往会发生根本性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 问题: 材料一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夫近百年来,贯穿于中国历史之一中心问题,为如何求自强以御外侮。此一自强运动,实始于咸丰末年英法联军之役以后,而甲午一战,则为此初期三十年自强运动失败之总结也。 ——石泉《甲午战争前后之晚清政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分析说明周秦政治制度的主要差别。(8分) (2)根据该学者的观点,简述中国近代“自强运动”初期的主要表现。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中国“自强运动”的发展出现了怎样的新特点?请用史实加以说明。(至少两个史实)(6分) 36.(15分)民主政治是人类文明的重大成果,是几千年来文明沉淀的精华。阅读下列材 料: 材料一 近代民主思想属于一种“混和物”。它们有的是对古典时代直接民主思想的继承,但大部分是中世纪的创新,……英王爱德华一世在1295年召集议会的诏书中直接引用了这一格言:“关涉大家的事需得到大家的同意”,从而将这一原则提升为宪法原则,自觉地依据这一原则所召集的这次议会也被视为英国议会制度的开端。 ——R·达尔《现代政治分析》 材料二 有学者指出,“在率先建设现代化的那些社会中,由于现代性的挑战主要来自内部,因而转变过程徐徐展开,延续了几个世纪”。以英国为例,传统领导嬗变为现代化领导发生在1649-1832年,经济和政治转变是在1832-1945年,直到20世纪国家的政治体制才完全适应了经济和社会的变革,社会整合则是二次世界大战后几十年的事情。 ——邢悦《国际关系:理论、历史与现实》 材料三 宪政主义、联邦主义和有限政府在欧洲倒不是新颖的思想,它们溯自中世纪……美国革命使这些思想变成进步的思想。美国的影响为欧洲的发展势力增添了力量,使启蒙运动后期的思想变得更加民主。合众国取代英国,成为先进思想家的模范国家。 ——(美)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西方近代代议制的渊源。(2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英国“传统领导嬗变为现代化领导”在政治体制上有何表现?列举1649-1832年中,英国确立与完善这一政体的重要历史事件。(5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美国选择了怎样的政体?又是如何将“宪政主义、联邦主义和有限政府”这些进步思想付诸实施的?(4分) (4)综合上述材料,你对人类政治制度的发展有何认识?(4分) 3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呈现出“沉沦”到“上升”的发展过程,中国社会走出了一条“U字”形路线,在近代中国历史的前期,其基本特征是“沉沦”;近代中国历史的后期,基本特征是“上升”。在“沉沦”与“上升”中间有一个过渡期(1901年到1920年),就是“沉沦”的谷底、“上升”的起始时期。 材料二 但是,正像黑暗过了是光明一样,中国历史发展在谷底时期出现了向上的转机。……从这时候起(注:指1920年前后),中国社会内部发展明显呈现上升趋势,中国人民民族觉醒和阶级觉醒的步伐明显加快了。……在这以后,帝国主义的侵略还有加重的趋势(如日本侵华),但人民的觉醒,革命力量的奋斗,已经可以扭转“沉沦”,中国社会的积极向上一面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了。 ——以上材料均整理自《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分期及其“沉沦”与“上升” 诸问题》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述近代中国前期“沉沦”的过程。(4分)“过渡期”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上升”做了怎样的准备?(6分) (2)根据材料二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史实,举两例说明觉醒后的中国人民在扭转“沉沦”方面所做的努力及取得的成果。(10分) 高一期末历史答案2019.1 一、 选择题(34小题,每小题1.5分,共51分) 1- ---5 CDCBB 5---10 ADBCB 11--15 ACADC 16--20 CADCB 21--25 AACCD 26--30 ABBBB 31--34 DDBB 二、选择题(共3小题,第35题14分;第36题15分;第37题20分;共49分。) 35. (14分) (1)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机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秦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制度,君主集权的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8分) (2)“自强运动”初期主要表现:洋务运动。 新特点: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史实:戊戌变法:提倡学习君主立宪制. 清廷“预备立宪”:颁布宪法,设内阁,仿行宪政。 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民主共和国。(至少两个史实)(6分) 36. (15分) (1)继续了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思想;借鉴了13世纪英国的议会制度(2分) (2)政体:由君主专制转变了君主立宪制。 事件:光荣革命: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责任内阁制形成,1832年议会改革。(5分) (3)政体:民主共和政体 实践:颁1787年宪法:实行联邦制:实现三权分立(民主共和制)(4分) (4)政治制度发展具有继承性:政治制度建设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政治制度具有多样性:政治制度必须与国情相适应。(4分)(任意两点给分) 37. (20分) (1)过程: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社会;甲午中日战争以后,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半殖民地社会统治秩序完全确立。(4分) 准备: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权利,推动了历史的前进; 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作为独立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这一切都为中国社会的转折做了必要准备。(2例6分) (2)成果: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促使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并“启导广大人民的觉悟,准备革命力量的团结”。 新型无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国共合作推动下的国民大革命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继续前进奠定了基础。抗日战争的胜利等(举2例10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