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2 发布 |
- 37.5 KB |
- 2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河南省濮阳市高二下学期期末政治试题(解析版)
2018-2019学年河南省濮阳市高二(下)期末政治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0分) 1.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019年3月18日上午在京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据此回答1~2题 习近平在座谈会中强调指出: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从文化的角度讲,是因为( ) ①文化决定人的实践活动和行为选择 ②优秀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是强制性的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①错误,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和行为选择,文化不能起决定作用; ②③正确,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从文化的角度讲,是因为优秀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④错误,文化对人的影响不是强制性的。 故选:C。 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③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 ④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错误的选项。 2.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019年3月18日上午在京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据此回答1~2题 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培养祖国需要的社会主义时代新人,就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这要求思想政治课( ) ①必须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②紧紧抓住思想道德建设这个中心环节 ③把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放在首要的位置 ④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坚决抵制外来文化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①②符合题意,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培养祖国需要的社会主义时代新人,就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这要求思想政治课必须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紧紧抓住思想道德建设这个中心环节; ③说法错误,思想政治课要把立德树人放在首要的位置; ④说法错误,应该是大力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积极吸收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故选:A 。 本题考查: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①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②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集中体现了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是文化建设的灵魂。 ③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有利于培育“四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 ④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化创建活动,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关键),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解答本题最快的方法为排误法,即排除题肢本身说法错误的选项,即可得出正确答案,这样既节省了答题时间,又提高了正答率。本题难度不大。 1. 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河南人民创作了《赶嫁妆》《编花篮》《对花》等一大批富有中原特色的优秀民歌,享誉神州。这告诉我们( ) ①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并享用文化 ②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发展文化 ③文化就是人们主观想象的物质产品 ④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物质活动 A. ②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①② 【答案】D 【解析】①②符合题意,材料强调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河南人民创作了一大批富有中原特色的优秀民歌,享誉神州,这表明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并享用文化,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发展文化; ③说法错误,文化实质是精神产品,不是物质产品,且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不是人们主观想象的产物; ④说法错误,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故选:D。 本题考查:文化的特点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②文化又是人们的一种素养。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获得和享用文化。 ③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本题考查文化的特点,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考生对材料中的观点能准确把握其主旨,并与所学知识相结合,需要考生有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同时要善于运用排除法去除说法错误的选项。 2.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加强贫困地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加强开发式扶贫与保障性扶贫统筹衔接,着力解决“一兜了之”和部分贫困人口等靠要问题,增强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和自我发展能力”。这有利于( ) ①提升贫困地区群众科学文化素养 ②发挥文化对乡村振兴的决定作用 ③贫困地区群众迅速实现精准脱贫 ④贫困群众建构正确的致富思维方式 A. ①④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③ 【答案】A 【解析】①④符合题意,要“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加强贫困地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加强开发式扶贫与保障性扶贫统筹衔接,着力解决“一兜了之”和部分贫困人口等靠要问题,增强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和自我发展能力”。这有利于提升贫困地区群众科学文化素养、贫困群众建构正确的致富思维方式; ②说法错误,文化对乡村振兴的起重要作用,不起决定作用; ③说法错误,材料中的措施有利于贫困地区群众实现精准脱贫,但是不一定是迅速实现精准脱贫。 故选:A。 本题考查:我国政府的职能 ①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保卫国家独立和主权,保护公民的生命安全和合法权益、保护合法财产、保障人民民主、协调人民内部矛盾、打击犯罪、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秩序) ②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高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 ③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一是宣传科学理论和科学知识,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二是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④加强社会建设。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保证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政府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的理解和把握,可运用排除法,即排除题肢本身说法错误的选项,即可得出答案,难度中等。 1. 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于2019年5月15日在北京隆重开幕。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及出席有关活动。柬埔寨、希腊、新加坡、斯里兰卡、亚美尼亚等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蒙古国领导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组织负责人出席大会,亚洲47个国家以及域外其他国家的代表参加相关活动。大会的召开可以( ) ①促进亚洲文化交流并提高中华文明的国际影响力 ②彰显中华文明具有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的包容性 ③中华文明国际化的步伐加快、对外渗透力度大增 ④增加亚洲各国对中华文明的理解,彰显文化自信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①④符合题意,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于2019年5月15日在北京隆重开幕。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及出席有关活动,亚洲47个国家以及域外其他国家的代表参加相关活动。大会的召开可以促进亚洲文化交流并提高中华文明的国际影响力;可以增加亚洲各国对中华文明的理解,彰显文化自信; ②不合题意,材料不涉及中华文明具有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的包容性; ③说法错误,中华文明不实行“对外渗透”的政策。 故选:B。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1、中华文化 ①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丰富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励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 ②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大花园中一朵璀璨的奇葩。文化的力量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中华文化不仅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而且对人类的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1)含义: ①文化自觉,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 ②文化自信,来自于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2)表现: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表现为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 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不合题意和错误的选项。 1. 鄙视链,是当今网络社会反映出的一种自我感觉良好而瞧不起他人的现象,它已经成为一种值得关注的文化现象。简简单单“刷”个剧,存在电视剧鄙视链,英剧>美剧>日剧>韩剧>港剧>台剧>内地剧>泰剧……的层层鄙视。为此文化往来中我们要( ) A. 注重传承 B. 自尊自信 C. 革故鼎新 D. 平等交流 【答案】D 【解析】A、B、C不合题意,题目中强调的是剧鄙相关文化,强调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因此没有涉及文化传承、自尊自信、革故鼎新等内容; D符合题意,材料强调鄙视链是当今网络社会反映出的一种自我感觉良好而瞧不起他人的现象,如电视剧鄙视链表现为英剧>美剧>日剧>韩剧>港剧>台剧>内地剧>泰剧……的层层鄙视,为此文化往来中我们要尊重文化多样性,平等交流。 故选:D。 本题考查:尊重文化多样性 ①正确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②坚持的原则: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本题考查尊重文化多样性,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要把握材料主旨,找出与主旨一致的表述。选项与材料主旨的一致性是单项选择题的根本原则,并运用排除法去除不合题意的选项。 2. 经党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自2018年起,我国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这是第一个在国家层面为农民设立的节日,鼓励各地从实际出发,结合当地的民俗文化、农时农事,组织开展好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展示科技强农新成果、产业发展新成就、乡村振兴新面貌。设立这一民族节日( ) ①继承我国传统的农耕文明又引领当今时代潮流 ②可以提升我国亿万农民的荣誉感幸福感获得感 ③展示了我国悠久厚重而又独具特色的农业文明 ④创新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农耕文化传播的方式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② 【答案】B 【解析】①说法错误,应该批判继承我国传统的农耕文明; ②③符合题意,自2018 年起,我国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这是第一个在国家层面为农民设立的节日,鼓励各地从实际出发,结合当地的民俗文化、农时农事,组织开展好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展示科技强农新成果、产业发展新成就、乡村振兴新面貌。这说明设立这一民族节可以提升我国亿万农民的荣誉感幸福感获得感,展示了我国悠久厚重而又独具特色的农业文明; ④说法错误,设立“中国农民丰收”,并没有创新中华民族农耕文化传播的方式。 故选:B。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 ①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我国历史上编撰的史书,其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 ②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的又一基本特征。独特性、区域性和民族性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本题为理解型选择题,可以采用释理法解题,就是依据材料提供的事例,对接教材中的相关知识点,题干与题肢之间体现的事理相一致的就选。要特别注意挖掘材料中隐含的意思,对材料进行完整、准确的理解。本题难度适中。解答时注意排除错误选项。 1. 在中国,公共汽车上给老年人让座是一种值得称赞的尊老爱幼的美德行为;而在日本,尽量别在地铁里给老年人让座,因为老年人会认为你是觉得他老了、不中用了。这表明( ) ①文化多样性是我们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 ②人们的交往方式都带有各自的文化印记 ③文化修养的高低是由民族的特征决定的 ④文化决定了人们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 A. ①② B. ②③ C. ②2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①②符合题意,题中日本和中国在公交车上给老年人让座的有不同认识,这表明文化多样性是我们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表明人们的交往方式都带有各自的文化印记。 ③说法错误,文化修养的高低受多种因素影响,不是由民族的特征决定的。 ④说法错误,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不是决定作用。 故选:A。 本题考查:文化的多样性;文化对人的影响 1、文化的多样性 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2、文化对人的影响 (1)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文化影响人的表现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时需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对基础知识的准确把握去除观点本身错误的选项。 2. 《2018中国人读书报告》显示:2018年新增的阅读人口接近3000万;人均购买纸质书达到55本,另据天猫读书APP数据显示,自去年6月上线至今,电子书订单总量超 2500万单,由电子书所组成的手机移动图书馆正在成为国民文化消费的标配场景。但我国阅读人口数据显示我国仍与一些发达国家同期的阅读数据有一定差距。为此,文化生产企业要引领阅读吸引阅读应( ) ①承担社会责任,公益阅读为本 ②关注不同群体需求,丰富图书品种 ③提高图书品味,打造文化精品 ④提高大众文化水平,远离文化糟粕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D 【解析】①表述错误,文化生产企业的根本目的在于营利,而不是“公益为根本”; ②③符合题意,根据题意,我国阅读人口数据显示我国仍与一些发达国家同期的阅读数据有一定差距。为此,文化生产企业要引领阅读吸引阅读,应该关注不同群体要求,丰富图书品种,提高图书品味,打造文化精品; ④不合题意,“提高大众文化水平,远离文化糟粕”的主体是读者、文化消费者,而不是文化生产企业。 故选:D。 本题考查:发展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 ①地位和作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具体要求: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要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本题从“引领阅读、吸引阅读”入手设计问题,注重考查学生关注社会生活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材料分析型选择题是高考中常见的一种题型,即以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事物、新现象、新时政热点为背景而设置的材料,平时应引导学生多关心,引导学生分析。 1. 中华文化天下观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治天下理念,是中国古人的卓越文化创造,是中华文化最有气象、最具格局的文化建构,是不同于西方主流观念的东方思维。在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人发展的今天,承扬中华文化天下观,需要我们( ) ①坚持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为全球治理贡献更多中国智慧 ②坚持天下观即为天下中心观,为全球治理积极提供新方法新路径 ③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在文化交流互鉴中共同促进世界的发展繁荣 ④文化与政治是互相渗透和融合的,要推动中华文化融人西方文明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①符合题意,中华文化天下观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治天下理念,因此在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人发展的今天,承扬中华文化天下观,需要我们坚持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为全球治理贡献更多中国智慧; ②说法错误,“天下中心观”的说法夸大了中华文化的作用; ③符合题意,题目中强调中华文化天下观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治天下理念,是不同于西方主流观念的东方思维,因此承扬中华文化天下观,需要我们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在文化交流互鉴中共同促进世界的发展繁荣; ④说法错误,“文化与政治是互相渗透”会导致文化霸权主义,要坚决反对。 故选:B。 本题考查: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尊重文化多样性 1、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 (1 )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因此,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2)文化是世界的: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因此,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2、尊重文化多样性 ①正确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②坚持的原则: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本题考查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尊重文化多样性的知识,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要学会善于运用排除法去除说法错误的选项。 1. 中国特有的格律诗词飘逸浑雄、沉深博大,抒情言志、笞恶鞭疾,留下了无数的千古绝唱,体现了中华文化之大美。它源于先秦,盛于唐宋,成为中国文学群山之高峰。而明清之后特别是“五四”以后白话诗和欧化诗盛行,中国格律诗词式微,已鲜有可传世之作,有学者对此深感忧虑。这一忧虑( ) ①启示我们中华诗词发展须保持本民族文化特质 ②蕴含了对中华诗词创新性发展不足的深切忧虑 ③反映了中华诗词博大精深并具有强大包容性 ④道出时代的进步对中华诗词的发展是不利的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①②符合题意,中国特有的格律诗词成为中国文学群山之高峰。而明清之后特别是“五四”以后白话诗和欧化诗盛行,中国格律诗词式微,已鲜有可传世之作,有学者对此深感忧虑。这一忧虑启示我们中华诗词发展须保持本民族文化特质,蕴含了对中华诗词创新性发展不足的深切忧虑; ③不合题意,材料不能反映中华诗词具有强大包容性; ④说法错误,时代的进步并非对中华诗词的发展是不利的。 故选:B。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 ①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我国历史上编撰的史书,其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 ②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的又一基本特征。独特性、区域性和民族性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不合题意和错误的选项。 2. 2019 年是五四运动一百周年。习近平强调,要加强对五四精神时代价值的研究,把研究五四精神同研究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统一起来。下列对五四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 ①五四精神是爱国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②中华民族精神是五四精神的重要内容,是民族生存发展的重要精神纽带 ③中华民族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是创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灵魂 ④五四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弘扬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D 【解析】①④正确,五四精神是爱国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五四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弘扬; ②错误,五四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 ③不合题意,中华民族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是创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灵魂,没有说明五四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 故选:D。 本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 (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立业根基)、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中国共产党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精神 ①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成为现代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具有深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 ②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特别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继续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不断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时代内容,把中华民族精神提升到一个新水平。如大庆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中华民族精神彰显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之中。 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来反思所学的内容,以此来加深知识的掌握程度。只要掌握好基础知识就可做好本题。 1. 大型纪录片《航拍中国》成功“刷屏“,观众直呼“每一帧都美到想歌唱祖国“。该片以普通观众的观看需求为创作出发点,以空中飞行线路为线索,以纯航拍镜头、故事化的叙事 方式向观众展现了既熟悉又充满新鲜感的美丽中国、生态中国、文明中国。这启示文化工作者应该( ) ①在实践中锐意创新,创作富有时代气息的优秀文化作品 ②主动引领文化体制改革方向,努力铸造中华文化新辉煌 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提高文化产品的质量 ④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①③符合题意,该片以普通观众的观看需求为创作出发点,以空中飞行线路为线索,以纯航拍镜头、故事化的叙事方式向观众展现了既熟悉又充满新鲜感的美丽、生态、文明中国。说明文化工作者应该在实践中锐意创新,创作富有时代气息的优秀文化作品;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提高文化产品的质量。 ②不符合题意,材料所述与“文化体制改革”无关。 ④不符合题意,材料所述与“要坚持正确的方向,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无关。 故选:B。 本题考查:文化传承与创新 (1)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2)社会实践和文化创新的关系: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础,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文化创新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 (3)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①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就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 ②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 ③文化创新的主体要有文化自觉和担当,文化创新要着眼于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一般。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理解及运用。基础知识的掌握是学习好文科的基础。因此学生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夯实基础。 1. 我国媒体融合在实现从“相加”到“相融”的过程中,广泛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数字技术,涌现一批新型主流媒体和新型媒体集团,党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获得显著提升。由此可见,打造新型主流媒体应( ) ①确立正确的舆论导向,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②创新应用现代传播技术,不断拓展传播阵地 ③提高文化产业生产能力,彰显文化自信力量 ④有效整合各种媒体资源,赢得广阔市场空间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①②符合题意,我国媒体融合在实现从“相加”到“相融”的过程中,广泛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数字技术,涌现一批新型主流媒体和新型媒体集团,党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获得显著提升。由此可见,打造新型主流媒体应确立正确的舆论导向,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创新应用现代传播技术,不断拓展传播阵地; ③④不合题意,“提高文化产业生产能力,彰显文化自信力量”、“有效整合各种媒体资源,赢得广阔市场空间”,都不是打造新型主流媒体的措施。 故选:A。 本题考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和话语权。党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的方向和发展道路,对一个政党、国家、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①党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 ②党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必须加强理论武装,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凝聚民族复兴的坚定力量和磅礴力量。 ③党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必须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设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注意区分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学术观点问题、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 (2)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解答本题应运用的解题方法为排异法,即排除题肢本身尽管正确,但与题干材料的主旨不符的选项,即可得出正确答案。运用此类方法解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的理解和把握,难度中等。 2. 新年伊始,在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内、在首都国际机场候机厅内、在长沙橘子洲头公园内……都以快闪的形式由组织者领唱、公众跟唱《我和我的祖国》,以年青人为主体,采用网络直播,使民众与祖国的关系进一步明朗,对于弘扬主旋律,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了积极作用。快闪演唱《我和我的祖国》( ) ①以寓教于乐的形式使民族精神教育深入人心 ②创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方式 ③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④为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产业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①③符合题意,材料所述的快闪演唱《我和我的祖国》是以寓教于乐的形式使民族精神教育深入人心;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②错误,采用网络直播属于大众传媒,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手段,而不是途径; ④错误,快闪演唱《我和我的祖国》为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故选:B。 本题考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①地位: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②基本内容: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 ③措施: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弘扬主旋律,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弘扬民族精神。 该题遵循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贴近学生的命题原则,紧密结合社会生活实际,着眼于考生发展需要,将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解答时需要有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组织结构中,人们重视家庭的团聚、国家的统一、社会的和谐。受其影响,中国传统哲学有着浓厚的“尚圆”思维,圆满、圆融、圆通,花好月圆、团团圆圆等也成为中国人的美好追求。由此可见( ) ①传统文化呈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 ②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有深刻影响 ③晢学可以指导人们正确认识世界 ④哲学产生于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 A. ①④ B. ③④ C. ①② D. ②③ 【答案】A 【解析】①符合题意,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组织结构中,人们重视家庭的团聚、国家的统一、社会的和谐,这表明传统文化呈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 ②不合题意,材料未体现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③说法错误,哲学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只有真正的哲学可以指导人民正确认识世界。 ④符合题意,受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组织结构影响,中国传统哲学有着浓厚的“尚圆”思维,圆满、圆融、圆通,花好月圆、团团圆圆等也成为中国人的美好追求,这表明哲学产生于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 故选:A。 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和影响;哲学的起源 1、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和影响 传统文化的特点: ①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对今天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影响。 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发展的根基,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今天仍能激起人们强烈的民族认同感。 ③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2、哲学的起源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时需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对基础知识的准确把握去除观点本身错误的和不合题意的选项。 1. “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边寻。下列诗句与题中诗的哲学寓意一致的是( ) ①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②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 ③眼开则花在,眼闭则花谢 ④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A. ②③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边寻,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①不合题意,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强调实践决定认识; ②符合题意,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属于主观唯心主义; ③符合题意,眼开则花在,眼闭则花谢,属于主观唯心主义; ④不合题意,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故选:A。 本题考查:主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夸大为惟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及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关键词句,并和所学哲理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不合题意的选项。 2. 漫画《坐井观天》(作者:张吉亮)带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要十分重视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②书本知识对人们获取新知的重要性 ③改造世界是人们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④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认识和把握规律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③ 【答案】A 【解析】①②符合题意,漫画《坐井观天》强调了间接经验的重要性,但忽视了实践的作用,因此还要十分重视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③说法错误,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实践是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④不合题意,漫画未体现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认识和把握规律。 故选:A。 本题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①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一切认识,无论是直接经验还是间接经验,从其根源来看,都来自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②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促进人们认识的发展,随着实践的深入,人们创造了越来越先进的认识工具,这些认识工具也会延伸人的认识能力,人的认识能力也在不断进步;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只有实践满足客观、物质性的要求,能够成为检验标准;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一切认识活动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改造世界,为了服务于实践。 解答漫画型选择题时要注意:一要读懂漫画(包括人物、事件、文字、图画等);二要把漫画中的有效信息联系起来,找出主题(注意联系选项);三要将漫画主题思想与教材知识联系起来,确定正确的选项。 1. 基因编辑是应对遗传性疾病的一种潜在治疗办法,但其技术运用极具争议,这不仅是因为基因的变化会传给后代并最终有可能影响整个基因库,而且更重要的是基因编辑会产生长远而深刻的社会影响,可能衍生出一系列棘手的伦理、法律和安全难题,正因如此,许多国家对人类基因编辑技术制定了相应的伦理、法律规范。严控基因编辑行为是因为( ) ①事物的真理取向和事物价值取向是完全一致的 ②事物的价值是多变的,其功能和属性不可预测 ③人类实践活动要坚持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④科学研究必须关注事物间联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A. ①③ B. ①4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①说法错误,事物的真理取向和价值取向并不一定完全一致。 ②说法错误,认为事物的功能和属性不可预测是不可知论,是错误的。 ③④符合题意,基因编辑会产生长远而深刻的社会影响,可能衍生出一系列棘手的伦理、法律和安全难题,许多国家对人类基因编辑技术制定了相应的伦理、法律规范,是因为人类实践活动要坚持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科学研究必须关注事物间联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故选:D。 本题考查:实践的含义和特征;联系的多样性条件性 1、实践的含义和特征 ①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②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③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人类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2、联系的多样性条件性 ①原理: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②方法论: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时需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对基础知识的准确把握去除观点本身错误的选项。 1. 鲜花是表达爱的方式之一,因此一到情人节,鲜花都会供不应求。2019年的情人节,一种能吃能看、娇嫩欲滴的“玫瑰白菜”上市走红。“玫瑰白菜”是由南京农业大学侯喜林教授经过多年品种选育并改良种植技术而成,大学生们将这种外形似黄玫瑰、口感好的白菜精心包装,再通过线上线下销售,成为新的创业项目。“玫瑰白菜”( ) ①是人造的物质,技术创新改变了其固有的物质特性 ②会因事物具体条件不同呈现出多种形式的价值表现 ③是人脑的产物、其美丽的外形能满足主体审美需要 ④是人类的创造性劳动成果,创新促进其价值的增值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①错误,技术创新并没有改变“玫瑰白菜”其固有的物质特性; ②④符合题意,依据题意,材料所述的“玫瑰白菜”会因事物具体条件不同呈现出多种形式的价值表现;是人类的创造性劳动成果,创新促进其价值的增值; ③错误,“玫瑰白菜”是实践的产物; 故选:C。 本题考查:联系的多样性条件性 (1)原理: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2)方法论: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是高考考核目标与要求之一,我们应学会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和核心信息,对其进行分析整合,得到正确的答案。本题难度适中。 2. 月球背面是人类迄今为止没有真正研究过的月球区域。2019年1月3日,中国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月球背面的预选区域成功着陆,并通过“鹊桥”中继星首次实现了地球和月球背面中继通信,书写了人类月球探索史上的新篇章,但人们对月球的探索依然任重而道远。由此可见( ) ①人们对月球背面的认识是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 ②人类认识的反复性决定了月球背面探索的复杂性 ③人们对月球背面认识的目的归根到底是改造世界 ④人们对月球背面的认识受到具体实践水平的限制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①符合题意,月球背面是迄今为止人类没有真正研究过的月球区域,说明人们对月球背面的认识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 ②表述错误,人们对月球背面探索的过程性说明人类认识反复性,而不能说人类认识的反复性决定了人们对月球背面探索的复杂性。 ③表述错误,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但改造世界有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之分,因此,不能笼统地说人们对月球背面认识的目的归根到底是改造世界。 ④符合题意,通过“鹊桥“中继星首次实现了地球和月球背面的中国通信,书写了人类月球探索史上的新篇章,但人们对月球的探索依然任重而道远,说明人们对月球背面的认识受到具体实践水平的限制。 故选:B。 本题考查: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1)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主体和客体条件的限制,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2)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3)认识具有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的过程。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但是,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地向前发展。 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时需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对基础知识的准确把握去除观点本身错误的选项。 1.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这表明( ) ①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 ②联系具有客观性 ③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④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A. ①④ B. ①②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①错误,联系具有普遍性,但并不意味着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因为联系具有条件性、多样性; ②③符合题意,依据题意,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 ④错误,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故选:C。 本题考查: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客观性 1.联系的普遍性 (1)原理: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2)方法论: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的客观性 (1)原理: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联系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人为事物的联系虽具有“人化”的特点,但仍然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方法论: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本题主要考查联系。本题题目难度适中。解答好此类试题关键有两点:一是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要准确,二是要用知识解释,做到以上两点,就不难选出正确答案。 2. “察势者智,驭势者贏”,如果我们把“势”理解为事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那么就意味着认识和把握事物( ) ①要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②要抓住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 ③要脚踏实地的重视量的积累 ④坚持唯物论与认识论的统一 A. ①② B. ②③ C. ② D. ③④ 【答案】A 【解析】①②符合题意,依据题意,如果我们把“势”理解为事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那么就意味着认识和把握事物要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要抓住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 ③不合题意,材料中所述的“势”与重视量的积累无关; ④不合题意,材料主旨体现的是坚持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故选:A。 本题考查: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1.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 (1)含义:在每一矛盾的两个方面中,必有一方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而另一方则处于被支配地位。前者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后者是矛盾的次要方面。 (2)对事物性质的影响: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3)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依赖,又相互排斥,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4)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1)规律的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2)规律的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3)方法论要求 ①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 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本题题目难度适中。解答好此类试题关键有两点:一是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要准确,二是要用知识解释,做到以上两点,就不难选出正确答案。 1. 梦想也许会迟到,但从来不会缺席。14次登上诗词大会主舞台的陈更最终捧冠而归;49岁的宿舍阿姨和儿子一起学习双双考研成功;科幻作者陈伟起患有先天脑瘫,因双手变形无法打字,他就用舌尖抵着下唇敲击键盘,已经出版多篇作品…他们的成功启示我们( ) ①坚信前途是光明的准备走曲折的路 ②要善于抓住事物发展的主要矛盾 ③懂得事物发展的方向是曲折迂回的 ④实现人生价值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①④符合题意,材料中几个人通过顽强拼搏取得成功,启示我们要坚信前途是光明的准备走曲折的路,也说明实现人生价值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②不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要抓住主要矛盾; ③说法错误,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迂回的,但方向是前进的。 故选:C。 本题考查: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实现人生价值 1、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1)原理: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2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还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面对挫折与考验。 2、实现人生价值 ①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根本途径) ②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集体和他人的关系,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 ③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有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要全面提高个人素质;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本题考查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实现人生价值,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考生对材料中的观点能准确把握其主旨,并与所学知识相结合,需要考生有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同时要善于运用排除法去除说法错误的和与材料无关的选项。 1. 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五四运动以来我国发生三大历史性事件,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从哲学上看,这三代里程碑( ) ①是促使我国社会性质发生质变的根本 ②符合社会发展规律,顺应社会发展趋势 ③说明事物发展是通过质的飞跃实现的 ④丰富了我国社会现阶段发展的客观规律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①不合题意,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促使我国社会性质发生质变的根本; ②③符合题意,从哲学上看,上述三代里程碑符合社会发展规律,顺应社会发展趋势,说明事物发展是通过质的飞跃实现的; ④说法错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规律,上述三代里程碑并没有丰富我国社会现阶段发展的客观规律。 故选:C。 本题考查: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原理 1、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是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2、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原理 ①原理: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②方法论要求: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又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不合题意和错误的选项。 2. 相反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不同的音调造成最美的和谐。这说明( ) ①矛盾双方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②同一是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 ③矛盾双方的排斥和斗争是相对的 ④对立和统一构成矛盾的双方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①②符合题意,相反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不同的音调造成最美的和谐。这说明矛盾双方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同一是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 ③错误,矛盾双方的排斥和斗争是绝对的; ④错误,对立和统一构成矛盾,是矛盾的基本属性; 故选:A。 本题考查: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 矛盾的基本属性 ①是什么:矛盾的斗争性(对立属性)和同一性(统一属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②关系: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本题考查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应用知识能力,难度一般。我们做每一道政治选择题都是运用已有的知识,对题干提供的材料、信息进行分析、甄别、遴选,平时要注意夯实基础,培养能力。 1. 国家要尊重劳动、知识、人才和创造,调动人们参与创新的积极性,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这样,才能促进企业加强研发和创新,促进个性化定制,实现企业经营的智能化。从哲学角度讲,技术创新必须坚持( ) ①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努力实现思维创新 ②在革命批判精神指引下寻找新思路新方法 ③在辩证否定的过程中实现理念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 ④在先否定传统再创新理念的实践中实现自身的发展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①说法错误,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实现思维创新,该观点属于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②③符合题意,从哲学角度讲,技术创新必须坚持在革命批判精神指引下寻找新思路新方法,在辩证否定的过程中实现理念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 ④说法错误,肯定与否定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而不是先否定传统再创新理念。 故选:B。 本题考查: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树立创新意识 ①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创新是对既有理论、实践的突破,要创新就要有批判和发展。 ②基本要求: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解答本题最快的方法为排误法,即排除题肢本身说法错误的选项,即可得出正确答案,这样既节省了答题时间,又提高了正答率。本题难度不大。 2. 如图所示漫画中这对《购房父子的焦虑》(作者:罗琪)生动地阐释了( )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②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③认识都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 ④人们对同一对象可能会产生不同认识。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①④符合题意,漫画中父子针对购房的焦虑,是对房价下跌的期待,纸币贬值的担心,这生动地阐释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人们对同一对象可能会产生不同认识; ②不合题意,漫画及其寓意不体现该项; ③不合题意,该项与漫画寓意及题意主旨无关,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本题考查学生读取漫画信息能力,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较大。漫画题解题的关键是,漫画一般都带有讽刺意味或启发精神,一定要细品其标题,把标题与画中的文字、行为联系起来,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1. 中国共产党把人民的获得感作为最根本的政绩观,这是基于( ) A. 每个人都是历史活动的参与者 B.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C. 我国的劳动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唯一创造者 D. 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答案】B 【解析】A不合题意,该项不是题干主旨的原因; B正确,中国共产党把人民的获得感作为最根本的政绩观,这是基于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C错误,“唯一创造者”说法错误,再者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发展的主体,劳动群众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 D错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故选:B。 本题考查: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发展的主体。 (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 该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基于”这一信息,明确答题指向是“原因或意义”。注意题干的规定性,题肢的适应性是解答选择题的重要原则。 2. 2019年3月22日,习近平主席同意大利众议长菲科举行会见时讲道:“这么大个国家,责任非常重、工作非常艰巨。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 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习近平主席的讲话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实现人生价值要全面提高自身科学文化素质和能力 ②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立场上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 ③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在劳动与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④有什么样的价值判断就决定着有什么样的价值选择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①不合题意,材料未涉及实现人生价值要全面提高自身科学文化素质和能力; ②③符合题意,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习近平主席的讲话给我们的启示是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立场上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在劳动与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④说法错误,价值判断影响价值选择,但是不能决定价值选择。 故选:C。 本题考查: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1.根本途径: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1)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创造和实现自己的价值。 (2)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 2.客观条件: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人的价值只能在社会中实现,只有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才能在奉献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3.主观条件: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1)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 (2)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3)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要把握材料主旨,找出与主旨一致的表述。选项与材料主旨的一致性是选择题的根本原则,并运用排除法去除不合题意的选项和错误的选项。 二、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0分)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美关系是最重要的双边关系。2017年11月,美国总统特朗普访华。访华之行第一站就被安排参观故宫,在太和殿前广场,习近平主席向特朗普夫妇介绍太和殿的背景,两国元首沿中轴线参观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体会着三大殿名称中所蕴含的“贵和”思想,领略着中国文化的强大魅力。“贵和”思想强调真理、价值、发展、审美、道德、理想等思想、都是以和谐为前提;强调和而不同,有容乃大,相融共生,取长补短。中国的普世价值观“和”--和而不同,平等共事,和谐共生,多样共存,合作共赢,和平发展等理念。 材料二:当今世界星现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样化和社会信息化的特点,粮食安全、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网络攻击、人口爆炸、环境污染、疾病流行、跨国犯罪等全球非传统安全问题形势严峻,“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应运而生。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强调: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不论人们身处何国、信仰何如、是否愿意,实际上已经处在一个命运共同体中。世界各国在追求本国利益的同时,要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这一理念已经逐步成为世界上越来越多人们的共识。 材料三:从故宫博物院到人民大会堂,中美两国领导人在多个场合进行亲切互动、坦诚对话。其中,习近平对特朗普说的三句话,引发网民的关注。第一句:“我们是龙的传人”第二句:“合作是唯一正确的选择”第三句:“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最重要、最敏感的核心问题” 结合材料一、二,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分析“贵和”思想与在国家和全球治理中贯彻“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关系。 结合材料三,请任选一句讲话,运用所学知识,写一段不超过50字的微信短评。 例:“我们是龙的传人”微评:作为中国人,深感自豪。 “合作是唯一正确的选择”微评:和平是主题,共赢是道路,繁荣是未来。 “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最重要、最敏感的核心问题”微评: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大事。 要求:观点明晰正确,有实质内容,所学知识皆可运用且运用合理,逻辑清晰;不得照抄题中微评观点。 【答案】【小题1】(1) ①我国当代文化的发展和创新离不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否则就会失去文化发展和创新的根基;同时体现时代精神也是文化发展与创新的重要追求,文化创新表现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中。中国传统的“贵和”思想提倡和而不同、和平发展等理念,“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贵和”的优秀成果,同时结合当代人类政治经济所面临的突出问题提出的新理念。这既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也实现了文化的创新。 ②文化对经济和政治具有反作用。继承和吸取“贵和”理念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已经成为我国政治经济政策的重要指导思想,同时也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逐渐成为处理国际政治经济问题的基本准则。 (2) 第一句:高度的文化自信,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高度认同。 第二句:追求经济上、政治上彼此友好合作、共同发展,符合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历史趋势,有利于正确处理和平和发展的时代主题,有利于维护各国的利益。 第三句:坚决维护我国的核心利益,体现了实现祖国统一的必胜信心。(此题可运用《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的相关理论观点分析,其他观点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小题2】 【解析】(1)本题要求结合材料一、二,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分析“贵和”思想与在国家和全球治理中贯彻“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关系,属于分析说明类试题。首先要认真阅读并分析材料,从文化创新的角度,看到中国传统的“贵和”思想提倡“和而不同、和谐共生、和平发展”的理念,“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并结合当代人类政治经济所面临的突出问题提出的新理念,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实现了文化的创新;要运用文化对经济和政治具有反作用的知识,说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已经成为我国政治经济政策的重要指导思想,同时也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逐渐成为处理国际政治经济问题的基本准则。 (2)本题要求结合材料三,请任选一句讲话,运用所学知识,写一段不超过50字的微信短评,此为属于开放性试题,需要学生对材料有较好的把握能力,对所学知识有较好的应用能力。可选择其中的一句话,与所学的理论知识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如第一句可运用高度的文化自信,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高度认同等知识。 (1)本题为分析说明题。回答分析说明类问题,主要按以下思路进行: 第一步,精析材料,把握主题。这是解题的基础,可有效避免“文不对题”、“答非所问”的现象。 第二步,围绕主题,回归教材。以试题反映出的问题为中心与教材联系,找出材料与教材的“结合点”。 第三步,紧扣题意,合理作答。通常,我们只要将教材中的基本原理与材料一一对应,用理论分析材料即可。 (2)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精神,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探究性,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年,改革开放40周年;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2020年,全面建建成小康社会: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化;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些时间节点,标注着历史前行的足迹,让人心向往之、行亦趋之。在这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面对一个空前厚重的时代,经济增长、技术进步、制度创新叠加起改变历史的力量,全民族理想信念和文化自信不断增强,国家综合国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大幅提升。时代潮流,浩浩荡荡,唯有弄潮儿能永立潮头,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唯有奋斗者能乘势而上。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我们所取得的成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更不是别人恩赐施舍的,而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用勤劳、智慧、勇气干出来的! 结合材料,说明70年来我国是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才取得如此辉煌成就的。 【答案】①尊重客观规律,立足国情,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是尊重中国社会发展规律的成功探索。 ②中国人民在实践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扬开拓创新精神,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探索适合中国发展的道路和模式,取得巨大成就。 ③70年来的辉煌成就是党领导人民在实践中不断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相结合、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的伟大成果。 【解析】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说明70年来我国是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才取得如此辉煌成就的,该题属于措施类试题,解题时需从材料入手,联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方法论原理,逐一进行分析,从中概括出是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说明做事情尊重了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我们所取得的成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更不是别人恩赐施舍的,而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用勤劳、智慧、勇气干出来的”,说明中国人民在实践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扬开拓创新精神,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说明在实践中不断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相结合,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的伟大成果。 该题是措施类试题,根据设问中“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可进行正确的考点定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分析事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解答时要多角度思考,将哲学理论与材料内容有机对接是解题的关键。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00年前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启蒙运动和新文化运动,极大鼓舞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复兴的信心。五四运动,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五四精神成为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 五四运动以来的 100年,是中国青年一代又一代接续奋斗的100年。新时代,广大青年不断发扬五四精神,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80 后国产航母总体副总设计师王硕威,以青春描绘海洋装备事业崭新的壮阔图景;航天报国的嫦娥团队、神舟团队平均年龄是33岁,“80后”“90后”已经成为航天尖兵……一代代青年人,以使命和责任,以理想和信念,为国家发展、民族复兴注入了青春力量。 结合材料,运用社会意识的相关知识,说明新时期为什么要弘扬五四精神。 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弘扬和践行五四精神对于当代青年塑造人生的作用。 班级拟举办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发扬五四精神的班会活动,请列出班会提纲的两个要点。 【答案】 【小题1】(1)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②五四运动孕育的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五四精神,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实现民族独立和维护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 ③五四精神,作为一种先进的社会意识,顺应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根本愿望,不仅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取得胜利的重要激励力量,更是改革开放取得伟大历史成就的重要精神支撑,可以转化为人们的积极行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勇前进。 (2) ①五四精神是先进文化的集中体现,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青年人砥砺奋斗。弘扬和践行五四精神有助于青年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②有利于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时刻保持积极向上、勤学好问、追求进步的状态,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有为青年。 (3) ①志存高远,树立崇高理想; ②刻苦学习、勇于实践,练就过硬本领; ③弘扬五四精神,热爱祖国,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 ④担当时代责任,在奉献社会中实现青春理想。 【小题2】 【小题3】 【解析】(1)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社会意识的相关知识,说明新时期为什么要弘扬五四精神,属于原因类试题。知识限定明确:社会意识的相关知识。学生要在分析材料的基础上具体分析作答,材料中“100年前爆发的五四运动孕育了五四精神”,学生可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角度分析;材料中“五四精神成为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学生可从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的角度分析。 (2)本题要求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弘扬和践行五四精神对于当代青年塑造人生的作用,属于意义类试题。知识范围是文化生活,具体的知识指向不明确,需要学生结合材料具体进行分析。材料中“五四运动以来的100年,是中国青年一代又一代接续奋斗的100年”,学生可从弘扬和践行五四精神有助于青年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角度分析;材料中“一代代青年人,以使命和责任,以理想和信念,为国家发展、民族复兴注入了青春力量”,学生可从优秀文化塑造人生的角度分析。 (3)本题要求列出“纪念五四运动100 周年、发扬五四精神的班会活动”提纲的两个要点,属于开放类试题。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是准确把握班会主旨,即纪念五四运动、发扬五四精神,围绕主旨作答言之有理即可。例如志存高远,树立崇高理想;刻苦学习、勇于实践,练就过硬本领;弘扬五四精神,热爱祖国,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担当时代责任,在奉献社会中实现青春理想。 (1)本题为原因类试题,解答原因类试题一般做到“两审读,一发散,一结合”。所谓“两审读”,第一是审读主干材料,依据主干材料抽取主体信息和主旨信息;第二是审读设问,通过设问明确指示的指向范围,或者主体指向。“一发散”就是依据设问或者主干信息,明确问题核心,以问题核心为中心,发散相关有效知识点。“一结合”,结合发散指向与设问核心,正确作答。 (2)解答意义类主观题有以下对策: 对策一:根据主体分析意义。即分析设问中的事件或措施对“谁”有意义,从不同主体进行分析。 对策二:寻找角度分析意义。即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意义。 对策三:回归教材分析意义。即把试题与课本知识联系起来寻找答题思路,对题中的材料和设问作出分析,把材料观点与课本知识一一对照,选取相关知识作答。 对策四:结合材料分析意义。即要注意结合材料,根据教材中的观点谈解决问题的必要性、重要性。 对策五:要遵循由微观到宏观、由小到大、由近及远的原则。体现由小到大原则。 (3)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精神,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探究性,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