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湖北省长阳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二4月月考语文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湖北省长阳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二4月月考语文试题 解析版

长阳一中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二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总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美好生活”是一种生活,要正确理解“美好生活”,首先需要正确理解“生活”。一般来说,生活是人从生到死的生命历程,是人生存发展的整个过程。既指人当下的生活,也包括人整个一生的全部生活。因此,生活即人生,美好生活既指当下生活美好,也指一辈子生活美好,即美好人生。这就是中国古典“五福”幸福观所表达的意思。‎ 人的生活受家庭、社会等外在条件的影响和制约,但其状况更直接取决于生活者自己的主观条件。影响生活状况的主观条件包括许多方面,而其集中体现就是人格。人格是一个人人性禀赋、环境影响和个人修为等因素交互作用所达到的人生境界。它是一个人是什么样的人的标志,也是一个人会过什么样的生活、人生会达到什么样的高度或水平的决定性因素。因此,人格对于一个人、对于一个人生活得好坏来说至关重要。有好的人格才会有好的作为,有好的作为才有高品格的生活,而这种高品格的生活才是真正意义的美好生活。‎ 人格由观念、知识、能力、品质等主要个性心理特征构成,表现为一个人具有一致性、稳定性的总体个性特征和完整精神面貌。人格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社会环境、教育、个人修为等因素交互作用的产物,是人性现实化的结果。人格是剃断一个人及其生活的内在根据,而判断的标准则是人格对人性实现的程度。人性包括人谋求存在、生存、生存得好,生存得更好的各种潜在规定性。是由这些潜在规定性构成的复杂而统一的整体,而谋求存在得更好则是人性的根本规定性,即人的本性。人的本性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不同个人身上体现为各种不尽相同的潜质。由这些潜质构成的整体就是具体的人性。人性隐含着人生的各种可能性,是人生复杂结构的深层结构。人性虽然是潜在的,但可以现实化为人格,并通过人格见之于人生。‎ 人格的形成意味着人的成熟,人格的发挥则是人的生活,而人格本身是人性的现实化。因此,人的生命过程实际上有三个层次:作为人整个现实生命过程的人生。作为个人综合规定性的人格,以及现实化为人格的人性。人生——人格——人性,这是人从表层到深层的结构,三者相互关联、相互制约。在这个结构中,人格是关键性因素。动物生存的模式是需要——行为——满足。而在人这里,在需要与行为之间增加了人格这个十分复杂的环节,并在满足之后还增加了一个享受的环节。因而人生存的模式就成为需要——人格——行为——满足——享受。人格的形成不仅表明人成为完全意义上的人,也表明人具有了人的根本规定性(自为性)和本质规定性(社会性)。人格这个层次的逐渐形成体现了人类的进化过程,它是文明进化的积极结果,有利于人更好地生存发展。人格是人性与人生之间的枢纽。经过这一枢纽,人性得以实现的人生才有可能变得丰富而深沉、优美而崇高,并具有一贯性。‎ ‎(摘编自江畅《人民美好生活的个人创造之维》)‎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人们的生活状况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影响,其中人性是人的生活高度、生活水平的关键性因素。‎ B. 人性是人生复杂结构的深层结构,人性与人生间枢纽是人格,人格的形成表明人具有社会性。‎ C. 人性具有隐蔽性,隐含着人生的各种可能性,它必须现实化为人格,并通过人格见之于人生。‎ D. 人性禀赋、环境影响、个人修为等因素静态叠加构成了人格,人格也是影响一个人,生活状况的客观条件。‎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首段从“美好生活”切入,由生活谈及人生,明确表达了美好生活即美好人生的观点。‎ B. 文章论证方法有道理论证和对比论证。人与动物生存模式的对比,突出了人的独特生存模式。‎ C. 文章对人格、人性进行重点沦述,既有含义、特征的阐释,又表达了两者间任意转换的关系。‎ D. 文章阐释了人生、人格、人性三者之间的复杂关系,这三者由表及里,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人格虽然是后天形成,但它的逐渐形成推动着人类的文明进化过程,可使人生变得美好幸福。‎ B. 好人格,好修为,是实现真正意义上美好生活的必要条件,能让人生丰富深沉、优美崇高。‎ C. 人的本性是人性的根本规定性,如果时代、地域、个体不同,那么人的本性会有不同的潜质。‎ D.‎ ‎ 人能走多远,人生的境界能达到多高,人性禀赋、环境影响、个人修为可以诠释这些问题的。‎ ‎【答案】1. B 2. C 3. A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的是“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中,A项,“人性是人的生活高度、生活水平的关键性因素”错误,选项张冠李戴,文章第二段说的是“人格……它是一个人是什么样的人的标志,也是一个人会过什么样的生活、人生会达到什么样的高度或水平的决定性因素”,文中说的是“人格”,而非“人性”,应将选项中的“人性”改为“人格”。C项,“必须现实化为人格”错误,选项的说法过于绝对,原文为“可以现实化为人格”。D项,“人性禀赋、环境影响、个人修为等因素静态叠加构成了人格”错误,文章第二段说的是“影响生活状况的主观条件包括许多方面,而其集中体现就是人格。人格是一个人人性禀赋、环境影响和个人修为等因素交互作用所达到的人生境界”,人格是这些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而非这些因素的“静态叠加”。故选B项。‎ ‎【2题详解】‎ 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中,C项,“两者间任意转换的关系”错误,从文中来看,文章只是说“人性虽然是潜在的,但可以现实化为人格,并通过人格见之于人生”,并没有表达出“任意转换”的意思。故选C项。‎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中,A 项,“……可使人生变得美好幸福”错误,从原文“人性得以实现的人生才有可能变得丰富而深沉、优美而崇高”可看出“让人生变得美好幸福”的条件是“人性得以实现”。故选A项。‎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两步: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6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1993年国产影片生产下降50%,观众人数下降60%,票房总收入下降35%,发行收入下降40%。‎ 直到2002年张艺谋的《英雄》横空出世,让国产电影开始看到生机。《英雄》火爆背后的制度背景是2002年的“院线制”改革,国家规定2002年6月1日以前没有组建院线的地方将停止供应进口分账大片。短短半年内,全国30条院线被催生,彻底结束了中国五十多年来按行政区域供片、按省市县层层发行的计划模式,改为发行方直接向院线发行影片,再由院线统一向旗下影院供片。尽管中国的院线制还不成熟,但它打通了渠道环节,成为电影产业化的重要推手,票房从2003年的9亿元逐渐爬升到2009年的62亿元。‎ ‎(摘编自杨林《十一五启动中国电影院线体制改革票房五年翻倍》,2010年12月16日《新京报》)‎ 材料二 一季度,中国电影市场票房总收入达到202.17亿元,超过北美同期的28.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83亿元),首次成为世界第一。在票房不断攀升的同时,各大院线以爆米花销售为代表的卖品业务更是表现强劲。从多家上市影视公司近期公布的2017年年报来看,其卖品业务毛利率基本保持在50%以上的水平,成为各大电影院线重要的利润来源。‎ 近期,上市影视公司纷纷披露了其2017年年报。记者分析万达电影、横店影视、金逸影视、幸福蓝海及上海电影等上市公司的年报发现,相比于电影放映10%左右的毛利率,卖品业务的毛利率普遍在50%以上,有的甚至高迭70%-80%。以横店影视为例,2017年其卖品业务毛利率为75.24%,实现利润约1.86亿元,是其电影放映业务利润的两倍。‎ ‎(摘编自邱海峰《“爆米花经济”为何持续走红》,2018年05月22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材料三 院线行业的进入和退出壁垒:‎ 一、进入壁垒。一是规模经济壁垒:电影行业市场化的不断提高,使得具有相同或相类似规模的院线企业数量众多,各院线拥有的影院数量相差不大,企业之间的竞争加强,市场集中度下降,逐渐有更多的小企业加入,这也说明规模经济效应不够显著,缺乏竞争力的小企业容易进入市场并迅速成长。二是产品差别壁垒:从近年来的发展情况看,影片排片和附带性服务同质化现象严重,消费者并没有明确的品牌忠诚度,所以这类壁垒主要体现在影院放映设备和地理位置上。三是政策法律壁垒:根据《电影企业经营资格准入暂行规定》,以参股形式投资现有院线公司的,参股单位须在三年内投资不少于3000万元人民币,用于本院线中电影院的新建、改造;以控股形式投资现有院线公司的,控股单位须在三年内投资不少于4000万元人民币;单独组建省内或全国电影院线公司的,组建单位须在三年内投资不少于5000万元人民币。这样看来,虽然院线企业的融资方式多样化,但对于影院规模和资本量还是有一定要求的。‎ 二、退出壁垒。当电影院线企业退出这一行业时,不得不放弃之前的电影放映设备和场地,这些配套设施的专用性较高,价值不能完全被收回,甚至被搁置,它们所造成的损失就是该行业的沉淀成本,一定程度上构成了电影院线企业的退出障碍,形成一定程度的退出壁垒。‎ ‎(摘编自《2017年中国电影院线行业发展现状及市场行为分析》,2017年12月23日中国报告网)‎ 材料四:‎ ‎ ‎ ‎(摘编自《2017年中周院线行业市场现状分析》,2018年5月3日中周产业信息网)‎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上世纪90年代,国产电影无论从生产数量还是观众人数上都有很大下降,2002年的“院线制”改革打通了渠道环节,让国产电影出现生机。‎ B. “院线制”改革前,中国是按行政区域供片,省市县层层发行,改革后则是由发行方直接向院线发行影片,再由院线统一向旗下影院供片。‎ C. 各大院线以爆米花销售为代表的卖品业务要比不断攀升的票房表现更为强劲,其卖品业务利润是放映业务利润的两倍。‎ D. 上游的投资、制片方、中游的发行方和下游的院线、影院与观众共同构成了电影的产业链,电影发行是制片方走向院线和观众的途径。‎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院线制”改革催生了许多条院线,这些院线既有国有企业,也有民营企业,推动了电影产业化的发展,促成了我国票房总收入首次成为世界第一。‎ B. 国家的政策法律对院线企业的融资有相应规定,投资院线企业是有时间和投资量要求的,达不到规定时间内投资量的单位是不能进入院线市场的。‎ C. 由于电影放映设备和场地等配套设施的价值不能完全被收回,甚至被搁置,导致行业成本增加,电影院线企业要退出这一行业变得十分困难。‎ D. 中游发行方提供片源,下游用户付费观看,产业各环节按比例分账,从2017年现状来看,国内院线、影院的分账比例相对较大,其次是投资、制片方。‎ ‎6. 从材料中看,中国院线要更好地发展需要进行哪些方面的改革?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4. C 5. C ‎ ‎6. ①开放卖品业务,丰富院线利润来源;②逐步淘汰缺乏竞争力的小企业,提升规模经济效益;③减少同质化竞争,提升品牌忠诚度;④用政策和法律提高准入门槛,增加退出难度,减少市场投机因素。‎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C级。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本题C项,“其卖品业务利润是放映业务利润的两倍”错,“以横店影视为例,2017年其卖品业务毛利率为75.24%,实现利润约1.86亿元,是其电影放映业务利润的两倍”,这是横店影视2017年的数据。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和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本题C项,“导致行业成本增加,电影院线企业要退出这一行业变得十分困难”错,据“它们所造成的损失就是该行业的沉淀成本,一定程度上构成了电影院线企业的退出障碍,形成一定程度的退出壁垒”,行业成本的增加只是企业退出要考虑的因素之一。故选C。‎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定向信息的整合和对定向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能力层级C。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其次确定答题区间;第三要勾画出相关语句;第四进行整合,整合时注意归大类。据“其卖品业务毛利率基本保持在50%‎ 以上的水平,成为各大电影院线重要的利润来源”可总结出“开放卖品业务,丰富院线利润来源”;据“市场集中度下降,逐渐有更多的小企业加入,这也说明规模经济效应不够显著,缺乏竞争力的小企业容易进入市场并迅速成长”可总结出“逐步淘汰缺乏竞争力的小企业,提升规模经济效益”;据“从近年来的发展情况看,影片排片和附带性服务同质化现象严重,消费者并没有明确的品牌忠诚度”可总结出“减少同质化竞争,提升品牌忠诚度”;据“政策法律壁垒:根据《电影企业经营资格准入暂行规定》,以参股形式投资现有院线公司的……”可总结出“用政策和法律提高准入门槛,增加退出难度,减少市场投机因素”。‎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开会 王安忆 县里号召开三干会的通知发下来了。“三干会”的全称是“农村干部会”,即公社、大队、生产队三级干部,规模很大。‎ 收到通知后,大队里就开始筹划去县城开会的事情。先是定开会的人。再要定的是必须带个做饭的去,叫谁去呢?就叫孙侠子去。孙侠子这姊妹聪明肯干,而且没小心眼儿,前说好了婆家,沫河口的,来年就要出门子了。孙家人会过日子,到了开春还有两顿稀一顿稠,从来不欠账,是个正经人家。第二条要筹划在哪做饭,还是像往年那样,在大队会计的表舅家。事情就这么筹划下了,很顺利。‎ 孙侠子也开始筹划了。筹划那一日穿什么衣裳什么鞋。孙侠子没读过书,除了种地,就是做针线。但她也渴望生活中发生一点不寻常的事情,明年她就要过门子了,在家做姊妹的日子里要有些不寻常的事情,就有了纪念似的,比较值。‎ 孙侠子最后决定的是穿那件线呢的格子褂,黑和黄两种颜色的格子,里头衬了毛线衣,是婆婆家送的聘礼,一斤半毛线,还是从蚌埠买来的。在这开春不久的气候里,她这一身有些单薄了;可县城百貨楼里的那些女营业员,一冬都不穿棉裤,不是也没冻着。‎ 太阳也近午了,队长从台子上走过,喊她走了。一路上说着走着,不知不觉,就看到了县城南头的分洪闸。到了分洪闸跟前,他们就跟孙侠子分手了,他们要到县城北头的人民剧场报到,开会。孙侠子一个人从分洪闸旁边的一条坡道,缓缓地走到了底下。‎ 到了县城街上,太阳正晌午。孙侠子首先去了百货大楼,是在县城中心,两条大街交界的地方,年前起的二层楼。可孙侠子进了一层,却不知怎么上二层。铺面很大,四圈都有柜台,中间还有一圈,依然很宽敞。女营业员坐在柜台后面,傲慢地抬着脸,孙侠子几乎不敢走近她们。她很拘束地转了一圈,刚要出门,瞅见墙角旮旯里忽然转出一个人来,再仔细一看,那是一道夹墙,墙缝里是上楼的楼梯。孙侠子弄明白了从哪里上楼,可却没了上楼的兴趣,还是走了出去。‎ 街上更静了,太阳呢,也更暖了。孙侠子穿了这一身,正好。孙侠子买了辣皮,买了捆菠莱,又见有卖小糟鱼的,卖鱼的是个猫子,急着回船上去,就卖得便宜,花了四角钱,全要下了足有二斤的光景。还剩一些钱,留着买油醋。这下就齐全了。‎ 提了这么些东西,往回赶着,又有一摊子做饭的事等着她,孙侠子就不由地郑重起来。走过百货大楼,她也没停留,而是一径地走过去,眼都不回一下,心里嘀咕着:人家有事!她的衲得很结实的布鞋底,快快地擦着水泥的街面。脚跟在硬地上一弹一弹,腰不由地直了起来。她忽然地有了一种城里女人的姿态:匆忙的,快速的,重要和自信的。‎ 她顺了坡道七拐八绕地进了大队会计他表舅家的小院。家里只有老奶奶和孙子在,表舅和表妗还没有回来。老奶奶说,儿子在窑厂做临时工,儿媳在船码头或饭铺打杂。孙侠子合计了一下,决定这样几个下酒菜:烫菠莱、拌辣皮、煮小鱼、腊肉炒鸡蛋。稀的喝面条,千的贴饼子。真是一顿很丰盛的宴席。她合计完了,就动起手来。孙侠子将水倒进缸里,便切腊肉,切辣皮,装上盘子。老奶奶烧了一锅疙瘩汤,点上香油,满屋都飘香。趁老奶奶不防,孙侠子摸出一个鸡蛋,在锅沿一磕,鸡蛋黄打了个滚,进去了,说:给我小表弟吃。转身就去和面,擀面。等她把面条细细地切出来,抖落开,老奶奶那边已经和孙子在喝疙瘩汤了。‎ 这边油进了锅,那边她方才打鸡蛋。她将鸡蛋哗哗地打起老高,就像连在筷子上似的,渐渐起了沫。她斜了碗,一溜圈下了鸡蛋,打松的鸡蛋一着热油,“潽”地起了半锅,再下腊肉,一起翻炒。真过瘾啊!孙侠子什么时候这么痛快地大油热锅地炒过菜?过年时,下材料的莱都是她娘上灶,怕她糟蹋了东西,可她不是炒得很出色!不仅菜炒得出色,时间也扣得准,她这边刚起盆,那边,开会的人就来了,堂屋里坐得满满的。这时,老奶奶的儿子媳妇都还没回来。‎ 屋里的酒喝上劲了,猜起拳来。孙侠子往匾里的面条上抖了一些面,再提溜了几下,怕它们粘了。这时候,孙侠子才觉出身上有些冷,忙出的一身汗,又在风里站了一时,吹凉了。她往灶里添进一些掰碎的秫秸,让火种略旺一点,又往灶下偎了偎。不知什么时候,孙侠子睡着了,这一个瞌睡也不知是一眨眼工夫,还是一大会儿。她醒来时,听到堂屋里还在闹酒呢!这些爷儿们,一喝上就忘了时间。那老奶奶的儿子回来了吗?‎ ‎(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关于孙侠子“决定穿那件线呢的格子褂”的文字,暗示了孙侠子对此行的重视程度以及即将面对新环境的复杂心境。‎ B.‎ ‎ 小说以孙侠子为视角,展示了县城的景致风貌;而这些景致的叙写,也暗示了城乡的差别和不同的人情人性。‎ C. 小说中“老奶奶的儿子儿媳”虽未出场,却与乡村姑娘孙侠子形成似有若无的联系,成为她了解未知世界的一个窗口。‎ D. 小说以“开会”这一生活事件为背景,借助孙侠子为会员做饭的日常化情节,表达了乡民渴望走出山村、改变命运的时代主题。‎ ‎8. 请结合小说的情节发展,简要分析孙侠子的具体心态。‎ ‎9. 小说在淡化情节的同时加入了很多细节化描写,请结合作品谈谈细节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答案】7. D 8. ①出发之前,憧憬新事物,渴望改变。②初到县城,感到格格不入,自卑窘迫。③买菜途中,逐渐找到了城里人的自信状态。④做好饭后,仍在惦记老奶奶在外做工的儿子儿媳,想了解城里人的生活。 ‎ ‎9. (1)有助于塑造人物形象:孙侠子做饭时给老奶奶的孙子打鸡蛋的细节,表现出孙侠子质朴又伶俐的个性。(2)延缓了情节的推进(大量生活细节淡化了情节的戏剧性):文章通过穿衣、买菜、做饭等琐碎具体的日常组节,营造出自然轻松的氛围,舒缓了情节节奏。(3)有助于表达主题:小说通过农村姑娘孙侠子走向陌生世界时的言行和心理的细致描写,表达了乡村居民对外部世界的探索,对新生活的向往与追求。(4)这些细节多采用白描手法,不雕琢、不夸张,简笔勾勒,让读者在细节书写中品味人生况味。‎ ‎【解析】‎ ‎【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D项,“表达了乡民渴望走出山村、改变命运的时代主题”错误。结合文本内容分析,表达了乡村居民对外部世界的探索,对新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故选D。‎ 点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文中字词句段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还涉及到了对文章结构、手法的把握。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1)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2)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抓住关键段把握全文情感主旨。(3)吟咏精读主体段落,抓住表现形式鉴赏评价语言与情旨。(4)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抓住关键词句揣摩挖掘作者情感内蕴。(5)对照选项一一排除得出答案。考生可以按照上述方法逐一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解答此题,阅读全文,逐段逐句地筛选文章信息,并加以概括。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结合文本内容“筹划那一日穿什么衣裳什么鞋。孙侠子没读过书,除了种地,就是做针线。但她也渴望生活中发生一点不寻常的事情,明年她就要过门子了,在家做姊妹的日子里要有些不寻常的事情,就有了纪念似的,比较值”分析可知,出发之前,憧憬新事物,渴望改变。结合“可孙侠子进了一层,却不知怎么上二层”“女营业员坐在柜台后面,傲慢地抬着脸,孙侠子几乎不敢走近她们。她很拘束地转了一圈,刚要出门,瞅见墙角旮旯里忽然转出一个人来,再仔细一看,那是一道夹墙,墙缝里是上楼的楼梯”分析可知,初到县城,感到格格不入。结合“脚跟在硬地上一弹一弹,腰不由地直了起来。她忽然地有了一种城里女人的姿态:匆忙的,快速的,重要和自信的”分析可知,买菜途中,逐渐找到了城里人的自信状态。结合“那老奶奶的儿子回来了吗”“儿子在窑厂做临时工,儿媳在船码头或饭铺打杂”“这时,老奶奶的儿子媳妇都还没回来”分析可知,惦记老奶奶的儿子儿媳,想了解城里人的生活。‎ ‎【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结合作品谈谈细节描写在文中的作用,立足文本内容,找到相关细节描写,然后结合小说的人物形象塑造、情节发展、主旨表达等方面分析。结合文本内容“趁老奶奶不防,孙侠子摸出一个鸡蛋,在锅沿一磕,鸡蛋黄打了个滚,进去了”分析可知,表现出孙侠子质朴又伶俐的个性。结合文本第三、四、七、九、十等段内容分析,通过穿衣、买菜、做饭等琐碎具体的日常组节,营造出自然轻松的氛围。结合“脚跟在硬地上一弹一弹,腰不由地直了起来。 她忽然地有了一种城里女人的姿态:匆忙的,快速的,重要和自信的”“儿子在窑厂做临时工,儿媳在船码头或饭铺打杂”“老奶奶的儿子媳妇都还没回来”等内容分析,表达了乡村居民对外部世界的探索,对新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让读者在细节书写中品味人生况味。‎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朱震字子发,荆门军人。登政和进士第,仕州县以廉称。胡安国一见大器之,荐于高宗,召为司勋员外郎,震称疾不至。会江西制置使赵鼎入为参知政事,上谘以当世人才,鼎曰:“臣所知朱震,学术深博,廉正守道,士之冠冕,使位讲读,必有益于陛下。”上乃召之。既至,上问以《易》《春秋》之旨,震具以所学对。上说,擢为祠部员外郎。兼川、陕、荆、襄都督府详议官。震因言:‎ ‎“荆襄之间沿汉上下膏腴之田七百余里若选良将领部曲镇之招集流亡务农种谷寇来则御寇去则耕不过三年兵食自足。观衅而动,席卷河南,此以逸待劳,乃全计也。”迁秘书少监兼侍经筵。时郭千里除将作监丞,震言:“千里侵夺民田,曾经按治,愿寝新命。”从之。‎ 是时,虔州民为盗,天子以为忧,选良太守往慰抚之。将行,震曰:“使居官者廉而不扰,则百姓自安,虽诱之为盗,亦不为矣。愿诏新太守,到官之日,务具本郡及属县官吏有贪墨无状者,一切罢去。听其自择慈祥仁惠之人,有治效者优加奖劝。”上从其言。故事,当丧无享庙之礼。时徽宗未祔庙,太常少卿吴表臣奏行明堂之祭。震因言:“《王制》:“丧三年不祭,惟天地社稷为越绋而行事。’《春秋》书:‘夏五月乙酉,吉,禘于庄公’,《公羊传》曰:‘讥始不三年也。’国朝景德二年,真宗居明德皇后丧,既易月而除服。当时未行三年之丧,专行以日易月之制可也,在今日行之则非也。”七年,震谢病丐祠,旋知礼部贡举,会疾卒。‎ ‎【注释】胡安国:北宋著名学者。祔庙:安葬逝者之前,先在祖庙祭祀,并安放逝者的牌位。明堂:古代举行朝会、祭祀等大典的场所。越绋:指不受私丧的限制,在丧期参加祭祀天地和社稷的典礼。禘:一种祭祀大典。祠:祠禄官或主管祭祀的官。‎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荆襄之间/沿汉上下/膏腴之田七百余里/若选良将领/部曲镇之/招集流亡/务农种谷/寇来则御/寇去则耕/不过三年/兵食自足/‎ B. 荆襄之间/沿汉上下/膏腴之田七百余里/若选良将领/部曲镇之/招集流亡/务农种谷/寇来则御寇/去则耕不过三年/兵食自足/‎ C. 荆襄之间/沿汉上下/膏腴之田七百余里/若选良将领部曲镇之/招集流亡/务农种谷/寇来则御寇/去则耕不过三年/兵食自足/‎ D. 荆襄之间/沿汉上下/膏腴之田七百余里/若选良将领部曲镇之/招集流亡/务农种谷/寇来则御/寇去则耕/不过三年/兵食自足/‎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参知政事:唐初开始出现参知政事职衔。宋代曾成为常设官职,职权、礼遇相当于宰相。‎ B. 《易》:指《连山易》、《归藏易》及《周易》,总称为“三易”,为儒家“五经”之一。‎ C. 经筵:汉唐以来帝王为研习经史而专门设立的御前讲席,宋代开始称“经筵”。‎ D. 享庙:帝王祭祖庙;享,通“飨”。按礼仪,不得以燕服(日常闲居时穿的衣服)为祭祀之服。‎ ‎12.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朱震学识渊博,为官清正廉洁,著名学者胡安国非常器重他,将他推荐给高宗,朱震以身体有病为由,没有接受高宗的征召。‎ B. 赵鼎入朝担任参知政事,向皇上推荐了朱震,皇上召见朱震并听了他的答对后很高兴,提拔他担任祠部员外郎,兼任川、陕、荆、襄都督府的详议官。‎ C. 朱震认为造成虔州一带老百姓偷盗成风的根本原因在于各级官员贪腐扰民,他建议皇上,应由当地百姓自行选择有仁爱之心的人担任太守。‎ D. 徽宗去世后还没有举行祭祀祖庙的典礼,太常少卿吴表臣奏请朝廷举行明堂祭祀大典,朱震认为丧期未满,不应该举行。‎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愿诏新太守,到官之日,务具本郡及属县官吏有贪墨无状者,一切罢去。‎ ‎(2)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答案】10. D 11. B 12. C ‎ ‎13. (1)希望皇上诏令新太守一到任,就把本郡及其所属各县中贪赃枉法、行为不端的官吏一一列出,(将他们)全部罢免。‎ ‎(2)既没有叔伯,又没有兄弟,家门衰微,福分浅薄,很晚才有儿子。‎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可用排除法。译文:荆州、襄阳之间,沿着汉江上下,肥沃的田地绵延七百多里,如果挑选优秀将帅率领军队镇守这里,召集流落逃亡的老百姓,发展农业生产,种植粮食,贼寇来了就抵御,贼寇逃走了就耕作,不超过三年,军粮就会自足自给。“寇来则御”“寇去则耕”短语结构类型一致,中间停顿,排除BC;“部曲”,古代军队编制单位,借指军队,句中作“领”的宾语,其前不能停顿,排除A;故选D。‎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B项,“为儒家‘五经’之一”的是《周易》,也叫《易经》。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C项,“由当地百姓自行选择有仁爱之心的人担任太守”错,原文“听其自择慈祥仁惠之人”是指皇上诏令的新太守到任后,听凭老百姓自主选择慈爱和善有仁德之心的人(担任官职),不是让百姓自选太守。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本题(1)中“诏”应解释为“诏令”;“具”,应为“一一列出”;“官吏有贪墨无状者”,定语后置句,应解释为“贪赃枉法、行为不端的官吏”。(2)中“鲜”,;解释为 “少”,这里是“没有”;“祚”解释为“福分”;“息”,解释为“子”。‎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 ‎ 朱震字子发,荆门军(宋代地方行政单位)人。应试考中政和年间进士,在州县任职时以廉洁著称。胡安国一见到他后就非常器重他,将他推荐给宋高宗,高宗征召他为司勋员外郎,朱震称病没有赴任。恰逢江西制置使赵鼎进入朝中担任参知政事,皇上向他征询当代的人才,赵鼎说:“我所了解的朱震,学问渊深广博,清廉正直恪守正道,在读书人中首屈一指,让他担任讲读的职位,一定会对陛下有所裨益。”皇上于是下令征召朱震。朱震到了后,皇上用《易经》《春秋》的旨意来考问他,朱震用自己的全部所学来答对。皇上(听了之后)很高兴,提拔朱震担任祠部员外郎,兼任川、陕、荆、襄都督府的详议官。朱震于是上书说:“荆州、襄阳之间,沿着汉江上下,肥沃的田地绵延七百多里,如果挑选优秀将帅率领军队镇守这里,召集流落逃亡的老百姓,发展农业生产,种植粮食,贼寇来了就抵御,贼寇逃走了就耕作,不超过三年,军粮就会自足自给。(然后)选择有利的时机出兵,席卷黄河以南,这是以逸待劳、万无一失的计策.”(不久)朱震升任秘书少监兼御前侍讲.这时郭千里(被)授职将要担任监丞,朱震说:“郭千里侵占强夺老百姓的田地,曾经受到追究惩处,希望(皇上)停止(对他的)新的任命。”皇上采纳了他的意见.这时,虔州(很多)老百姓做盗贼,皇上对这件事感到担忧,于是挑选优秀的太守前往虔州(任职)以安抚当地百姓。在新太守将要赴任时,朱震对(皇上)说:“如果让当官的人廉洁奉公而不侵扰老百姓,那么老百姓自然安定,即使引诱他们当盗贼,他们也不会做的。希望皇上诏令新太守一到任,就把本郡及其所属各县中贪赃枉法、行为不端的官吏一一列出,(将他们)全部罢免,听凭老百姓自主选择慈爱和善有仁德之心的人(担任官职),有政绩的人加以优待奖励。”皇上听从了他的建议。按照先例,皇上正逢丧期没有祭祀庙堂的礼节。当时徽宗去世后还没有祭祀于祖庙,太常少卿吴表臣就奏请皇上举行明堂祭祀礼节。朱震于是上书说:“《礼记》说‘(天子)居丧三年不举行祭礼,(期间)只祭祀天地社稷,称为越绋行事。’《春秋》上写着‘夏五月乙酉,这一天是吉日,大祭庄公。’《公羊传》解释说‘这是讥讽开始不实行三年的丧制啊。’本朝景德二年,真宗皇帝处于明德皇后的丧期,过了一个月(以日易月)之后就除去了丧服。(因为)当时没有实行三年的丧制,专门实行以一天代替一月的制度,(真宗皇帝的做法)是可以的,在(实行了三年丧制的)今天再这样做就是错误的。”宋高宗绍兴七年,朱震因病辞去职务而自请充任祠禄官(祠禄官为主管祭祀的闲职,一般由年老不能任事的大臣担任),不久任礼部贡举,恰逢生病而去世。‎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寄韩仲止 戴复古 何以涧泉号?取其清又清。‎ 天游一丘壑,孩视几公卿。‎ 杯举即时酒,诗留后世名。‎ 黄花秋意足,东望忆渊明。‎ ‎【注】韩溉,字仲止,自号涧泉,南宋诗人。‎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所寄对象的自号入手,采用自问自答的方式,说明韩仲止是一个清高绝俗的人。‎ B. “丘壑”即指自然,意思是说作者游于山林丘壑之间,自得其乐,突出了其隐者形象。‎ C. “孩视几公卿”意思是把公卿看得如同孩童一样,写出韩仲止不慕荣华的高士形象。‎ D. 颈联赞美韩仲止既要享受现世的生活乐趣、又要留给后世不朽声名的精神追求。‎ ‎15. 尾联是如何表达思想情感的?与前面内容有什么关联?‎ ‎【答案】14. B 15. ①借景抒情或因花而产生联想,②借“黄花秋意”暗喻高洁品质,自然引出爱菊之陶渊明,表达了对陶渊明式的韩仲止的敬仰之情。③前面是韩仲止的生活态度和乐趣,这一联是对他精神品质的总结。‎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B项,“作者游于山林丘壑之间,自得其乐,突出了其隐者形象”错,此句是写韩仲止,不是作者。故选B。‎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及思想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熟练掌握各种手法的特点及效果,再结合内容加以判断。“黄花”寓意高洁,“忆渊明”令人想起东晋的陶渊明,这是借景抒情,由眼前黄花产生联想,说明韩仲止是陶渊明一类的人物,表达对他们的敬仰之情。“何以涧泉号?取其清又清”韩仲止取泉水“清”而取号,表明其生活态度;“天游一丘壑”“杯举即时酒,诗留后世名”,写他的日常生活,游览、饮酒赋诗;“孩视几公卿”写他蔑视公卿,写他的生活态度。前几句写得是他生活态度和乐趣。尾联写他的精神品质。‎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亡羊补牢,犹为未晚”意在告诫人们要决绝过去,放眼未来。《归去来兮辞》中也有相似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滕王阁序》描写山光水色,被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逍遥游》中,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悟已往之不谏 (2). 知来者之可追 (3). 潦水尽而寒潭清 (4). 烟光凝而暮山紫 (5). 风之积也不厚 (6). 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1)中的提示语是“决绝过去,放眼未来”,注意“已”;(2)中的提示语是“写尽九月之景”注意 “潦”;(3)中提示语是“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民宿,不是简单的一栋房子,而是一种生活状态,是当地风土人情的载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想   ,民宿应或依托于历经沧桑的古老建筑,或依托于恬静美丽的自然风光,或依托于深厚的文化底蕴,     ,精心设计,形成自己的独特魅力。尤其是可以通过与当地特色文化,提升自身品位,让游客触摸到历史、文化的脉动,与诗意栖居的惬意。‎ 选择民宿,实际上是在选择一种更有人情味、更让人满意的体验。走进民宿,院内树影斑驳,怪石嶙峋,真是    。一家民宿,如果只有古朴的房屋和美丽的景致,但服务态度和卫生条件差,存在安全隐患,则会给人一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感觉,使其吸引力大打折扣。所以,有品质的民宿不仅要富有特色和魅力,还要提供更加“走心”的服务以及合乎规范的卫生条件、消防设施等,让游客在消费体验中感到舒心、放心。‎ 从长远来看,民宿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合理规划,尤其是在一些适合民宿集聚发展的地区,更要统筹规划,实现差异化发展,切不可    ,一拥而上,简单模仿,恶性竞争。同时,(   ),拓展吃、住、行、游、购、娱等环节,带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脱颖而出 就地取材 别具匠心 饮鸩止渴 B. 出类拔萃 因地制宜 别有洞天 急功近利 C. 出类拔萃 就地取材 别有洞天 饮鸩止渴 D. 脱颖而出 因地制宜 别具匠心 急功近利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尤其是可以与当地特色文化相融合,提升自身品位,让游客触摸到历史、文化的脉动与诗意栖居的惬意。‎ B. 尤其是可以通过与当地特色文化来提升自身品位,让游客触摸到历史、文化的脉动,享受到诗意栖居的惬意。‎ C. 尤其是可以通过与当地特色文化相融合来提升自身品位,让游客触摸到历史、文化的脉动,享受到诗意栖居的惬意。‎ D. 尤其是可以通过与当地特色文化相融合,提升自身品位,让游客触摸到历史、文化的脉动与诗意栖居的惬意。‎ ‎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还要促进民宿产业与周边的相关产业实现融合发展,产业链条得以延长 B. 民宿产业与周边的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应该得以实现,延长产业链条 C. 还要促进民宿产业与周边的相关产业实现融合发展,延长产业链条 D. 民宿产业与周边的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应该得以实现,产业链条得以延长 ‎【答案】17. B 18. C 19. C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成语意思和用法的辨析能力。首先把握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出类拔萃:超出同类。脱颖而出:比喻人的才能全部显示出来。“脱颖而出”只能用于人。此处应选“出类拔萃”;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就地取材:在本地选取需要的材料。此处“因地制宜”更切合语境;别有洞天:另有一种境界,形容风景等引人入胜。别具匠心:另有一种巧妙的心思(多指文学、艺术方面创造性的构思)。此处用来形容风景,所以选“别有洞天”;饮鸩止渴:用毒酒解渴,比喻只求解决目前困难而不顾严重后果。急功近利:急于追求目前的成效和利益。从横线后面的“一拥而上,简单模仿”等内容看,应选用“急功近利”。故答案选B。‎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考生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多积累病句的典型例句,然后结合病句病因的辨析不同类型病句的特点。该画线句有两处语病:一是成分残缺,少了与“通过”相搭配的中心语;二是搭配不当,“触摸”可以与“脉动”搭配,但与“惬意”不搭配。根据对选项修改的辨识,故答案选C。‎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语言的连贯和衔接的能力。这是一道根据文意填空的题目,高考题目一般为科普类的说明性文字,文段表述结尾严密。要求填写的较为准确,这样就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前后文之间的相互的提示和照应,尽量文中的词语组织句子进行填写,这样能够减小误差。如此题中的括号前面的“更要统筹规划”里有一个“要”字,后面接“还要”更恰当。根据括号后面的“拓展……环节”“带动……发展”的动宾结构来看,“延长产业链条”更恰当。故答案选C。‎ ‎【点睛】辨析并修改病句类试题,考生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多积累病句的典型例句,然后结合病句病因的辨析不同类型病句的特点。常见的病句类型例如,成分残缺或赘余:是常见的病句类型,主要有主语残缺,谓语残缺,中心语残缺,介词残缺,较典型的是介宾短语淹没主语造成主语残缺,修饰语过长淹没中心词造成中心语残缺,结构较复杂造成介词残缺,成分赘余典型的是前后的语意重复,答题是注意划分句子成分,找到残缺的对象。表意不明:是常见的病句类型,主要有指代不明,划分不明,省略不明和词义内涵不明。句子中出现指代性词语,看指代是否明确;查看句子中的修饰成分,看是否能同时修饰后面的两个词语。结构混乱:是常见的病句类型,有句式杂糅、暗换主语和中途易辙等几种,句式杂糅表现为把表示同一个意思的两种说法糅合到一起,中途易辙主要表现在前面的句子没有表述完整,后面又出现的新的陈述对象。搭配不当:是病句常见的类型,主要有主谓、动宾、主宾搭配不当,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关联词语搭配不当,一面对两面等,较为典型的是一个词语和后面或前面的两个词语配合,和其中的一个搭配不当、主宾搭配不当、一面对两面。此题选项C是典型的一个词语和后面或前面的两个词语配合,和其中的一个搭配不当。‎ ‎20.下面是某校学生会写的一封倡议书的部分内容,有五处不妥当,请指出并改正。‎ 入夏以来,我国长江流域产生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人民生命财产经受了巨大的损失,给灾区人民的生活带来极大不便。‎ 在社会主义大家庭里,“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共产主义精神的体现。我们倡议全校师生捐款捐物,帮助灾区人民度过难关。希望大家尽己所能,奉献爱心。愿意捐款捐物的师生请到学生会联系。‎ ‎【答案】①“产生”改为“遭遇”;②“经受”改为“蒙受”或“遭受”;③“给灾区人民的生活带来极大不便”改为“灾区人民生活极为不便”;④“度过”改为“渡过”;⑤“请到”改为“请与”。‎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语言表达要符合具体的语境、对象、语体要求,分清不同场合、不同时间、不同目的,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本题“产生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动宾搭配不当,“产生”改为“遭遇”;“经受了巨大的损失” ‎ 动宾搭配不当,“经受”改为“蒙受”或“遭受”;“给灾区人民的生活带来极大不便”承前省略主语,而前面主语是“生命财产”,不恰当,改为“灾区人民生活极为不便”;“度过难关”字形书写错误,“度过”改为“渡过”;“请到学生会联系”动宾搭配不当,“请到”改为“请与”。‎ ‎21.《重阳节》(下图)是“中华七大传统节日形象标志创作大赛”获奖作品之一。请从构图要素和寓意内涵两个角度解说这幅作品(除文字要素之外)。要求:语言准确、表达鲜明,不超过60个字。‎ ‎【答案】.构图要素:①“双九”②“菊花”③整体图案是一个圆 寓意内涵:①重阳节是农历九月初九②赏菊习俗③表达了欢庆又幸福圆满。‎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以图文转换的形式考查语言简明准确。找到简单的构图要素步骤:找到画面中的文字(包括英文字母、阿拉伯数字)、图案、相关的说明或名称等要素,确定这些要素的基本含义。难点在于有些文字或图案较为抽象,如文字或字母是某个词语的汉语拼音或英文单词的首字母,有些图案抽象不易理解,分析时要结合图形整体、主题和平时的知识积累展开合理的联想。比如此题“双九”寓指“农历九月初九”, “菊花”是指重阳节赏菊习俗,这些是学生应该知道的文化常识。‎ 点睛:观察图片中的构图要素。图片由基础的图案、文字等组成,分析语意的基础先弄清楚图片中包含的构图要素,看要素蕴含什么含义。‎ 四、写作(60分)‎ ‎22.阅渎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随着各种自拍神器的横空出世,借助美颜相机、美图秀秀等自拍软件的神效,矮穷矬、黑穷丑能瞬间变为高富帅、白富美,这满足了不少男女的爱美之心,但也有人认为这是对真实的掩盖,是自欺也是欺人。‎ 近日有一款“反美颜”应用软件问世。该软件号称能消除美图效果,将“美丽”瞬间“打回原形”。不少人坦言,上社交网站再也不用担心被欺骗了,但也有人认为将真实的生活美化一下又有何妨?‎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不得套作、抄袭。‎ ‎【答案】美丽生活不可欺 惊鸿一瞥,顾盼生光,唇红欲滴,笑靥如花,如此“佳人”,原无非出自“美颜神效”,这让多少人感叹,浮华年代,真实不再!‎ 其实,真实,也是一种美。‎ 纪伯伦曾说:“真实,也是一种美。”真实,恰恰美在它的坦诚,美在它的自信。当人们乐于用各种美图软件修改五官,便沦入自欺欺人的虚伪之中,而恰恰正是这种虚伪淹没了真实,让社会陷入千篇一律的“人造美人”的审美之中。缺乏真实的美,是浅显而缺乏内涵的,不能算上是美好的东西。谈起真实之美,我不禁联想到杨绛在《我们仨》中描述一个家庭的喜怒哀乐,真情实感,美得让人动容。同样,生活的真实不应掩盖在各种虚假中,应当让真实之花自在绽放。‎ 再深一层来说,各种美颜工具的“横空于世”,正源于人们内心对美的肤浅认识。‎ 人们对美的认识越来越多地停留在外貌、身材等外在形态,以致让他们忘记了真实的样子恰恰是最美最自然的。且看古人,梅雨飞絮,闲愁几许的诗人贺铸,恰恰不是一位身材魁梧、英俊潇洒的男子,相反,史书记载中,他是位貌极丑,色青黑的诗人罢了。可又何妨?如此容貌不阻他诗句中的柔情似水、美不胜收。同样,人的审美不应停留在浅表的外貌“修改”,如此虚假,倒有做作矫揉失真的丑态。让真实回归到美的行列,人们审美时要认可真实,善于发现真实中遗憾的美。正如《匆匆那年》里曾说:“真实生活正正美在它的残缺与遗憾。”人们的审美也应接受生活中那份真实的不完美。‎ 而真实的缺位,也与社会过分崇尚单一审美标准有关。“白富美”、“高富帅”成为衡量美的标准,这无形中扼杀了真实生活中各种美的存在。在单一审美标准的驱使下,大量PS美照泛滥成灾,人们用现代技术描画起一副虚伪的皮囊。而日本大学生研发的这一“反美颜”工具,不仅仅是对社会单一审美的挑战,更是对社会真实的呼唤。微博上有句话很率真:“宁可胖得有个性,也不要瘦的雷同。”美好,因为真实生活中人人各异。而真实中参差不齐的差异,不应被单一审美的虚假扼杀。‎ 让公众真正接受真实,关键是要提高社会的审美水平,让人们对美的认识不局限于清丽的五官那么外在的层次,要知道,一个人的气质与涵养不是美图秀秀可以掩盖的。真实中的美,源于一个人的气度与修养,源于他的洒脱。‎ 纵无杏眼流光,香艳红唇,人也可以真实自在地活出美不胜收的人生。‎ 正所谓,美丽人生不可欺。‎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由两个段落组成,第一段围绕“自拍美颜”的现象展开,先呈现现象,再围绕具体的“自拍美颜”现象提供了不同的思考角度:‎ ‎1.自拍美颜是爱美之心的体现。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对美的追求也是人的一种天性,无可厚非,甚至也可以说是理直气壮。所以,考生对此角度可持肯定态度。但是,人的形象美也是有不同层次的,有人为的刻意之美,也有自然的朴实之美,有外在之美,也有内在之美,而从材料中所反映的以及生活的实际情况来看,“自拍美颜”这种做法无疑是一种人为的刻意之美,是强调外在之美的一种表现。“自拍美颜”确实能让人的形象在某种程度上得到美化,但刻意的终究不能长久,也有“见光死”的危机,单纯的美化外表而不注重内在的美化,那么,对形象美的认识也是肤浅的。所以,同样是追求美,但是以什么为美以及对何为美的认识却能区分不同层次考生的思维深度与广度,也为“爱美之心”的理解留下来了辩证思考的空间。‎ ‎2.自拍美颜是对真实的掩盖,是自欺也是欺人。此角度和前一角度形成对比,是对自拍美颜现象的负面评价。因为借助各种自拍软件的神效,通过柔化、磨皮、增白、瘦脸、美瞳等美化处理,虽能得到一张张赏心悦目的美照,但却无法真正改变容颜,换言之,自拍美颜只是一个通过美化软件幻化而成的假象,假就是假,即使以假乱真,但终究无法代替真实,自拍美颜只是对真实容颜的一种掩盖,自欺的同时也欺人。而过度迷恋自拍之人也大多是缺乏自信之人,无法面对真实的自己。其实,当一个人足够自信、内心足够强大之时,并不会把外在的容颜视作炫耀的资本。就如“我很丑,但我很温柔”,这是一种自我肯定;就如马云虽其貌不扬,但站在人群中,依然是世界的中心。此角度适宜顺向立意。‎ 第二自然段整体上与第一自然段构成对比,“反美颜”与“自拍美颜”相对而立。这样的对比,有利于引导考生拓展对某个具体现象的认识。而本题则通过“反美颜”与“自拍美颜”的对比使考生对“自拍美颜”现象的认识更为清晰而理性。本段材料同样提供了几个不同的立意角度:‎ ‎1.“反美颜”软件能消除美图效果,让虚假的美丽回归真实。这其实对前文“对真实的掩盖”的一种回应,真实始终是真实,不管如何掩盖,终有被识破的一天,倒不如从一开始就敢于面对真实的自己。‎ ‎2.“反美颜”软件可以避免欺骗的产生。这也是对前文“是自欺也是欺人”的回应。在现实生活中,确实也存在因“自拍美颜”而引发的一些欺骗行为,尤其是在愈加开放的网络时代,网络社交越来越成为我们沟通交流的重要途径,而沟通交流的首要条件即是真诚,缺乏真诚的沟通交流必然是无法长久的。借助自拍软件的神效,一切都看上去很美,但往往与真实存在一定差距,而“反美颜”的问世无疑打击了此种“自拍美颜”的现象。同时,此角度也反映了我们以貌取人的错误认识,正是我们大部分人过分强调外表,以貌取人,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自拍美颜”现象的泛滥,若然我们在人际交往中,不是关注外在美,而是注重内在美,那么也不会产生过分自拍美化的现象。‎ ‎3.“也有人认为将真实的生活美化一下又有何妨?”,此角度表达了对“反美颜”软件的不同看法,认为适当地美化真实是可以接受,是无伤大雅的。 对于此角度的立意可以肯定也可以否定。从肯定的角度来看,适当地美化个人形象是可以的,也是应该的。就如化妆,既可以悦己,也可以悦人,通过适度的美化,把自己的最好一面展现在他人的面前,这其实也可以理解为对自己及他人的一种尊重。延伸开来,例如现实浪漫主义、革命浪漫主义等,这些文学创造手法都是在基于社会现实的基础上适当想象和夸张,不也产生了一系列的优秀作品吗?所以具体到个人形象而言,只要是在真实基础上的适度美化,未尝不可。从否定的角度来看,认为生 活的真实无需美化,要敢于面对真实的自己,只要言之有理。这样的立意也是可以的。‎ 本次写作内容其实就是如何看待“自拍美颜”的现象,只要围绕“自拍美颜”这个范围引发的思考与认识都是符合题意的,正向、反向立意皆可,也可辩证立意。‎ 正向立意有:自拍美颜是爱美之心的一种体现,是对美的追求;自拍美颜,悦己,也可以悦人;适度美化自我,未尝不可……‎ 反向立意有:拒绝刻意之美,呼吁真实之美;自拍美颜,掩盖真实;自拍美颜,是自欺也是欺人;反美颜,呼吁真实;接收并悦纳真实的自己;反美颜,以诚相待;真实的自己,无需美化……‎ 辩证立意有:适度美颜,生活更精彩;内外兼修,人生更美;尊重真实,适度美化……‎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