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山西省吕梁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山西省吕梁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山西省吕梁市2019-2020学年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过度肥胖者的骨骼肌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为 A. 脂肪 B. 蛋白质 C. 核酸 D. 水 ‎【答案】D ‎【解析】本题是对细胞内不同化合物的含量的考查,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其次是蛋白质,糖类、脂肪的含量较少。‎ ‎【详解】组成细胞的物质有分子比较小、不含碳的无机物(如:水、无机盐、氧等)和分子比较大、一般含有碳的有机物(如:糖类、脂类、蛋白质和核酸等)组成。其中水是细胞的主要成分之一,约占体重60%~70%,含量最高。故选:D。‎ ‎2.下列关于细胞学说及其建立的过程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学说的要点之一为“一切生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 B. 显微镜的发明和改进是细胞学说建立的基础 C. 细胞学说的建立与科学实验有关,与理性思维无关 D. 魏尔肖总结的“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的结论已被推翻 ‎【答案】B ‎【解析】细胞学说是由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的,其内容为:‎ ‎(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所构成;‎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详解】A.细胞学说的要点之一为“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A错误;‎ B.显微镜的发明帮助科学家观察到细胞,为细胞学说的建立奠定了基础,B正确;‎ C.细胞学说不仅建立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还需要科学家的理性思维,C错误;‎ D.魏尔肖总结的“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的结论未被推翻,D错误。故选:B。‎ ‎3.下列关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无论真核还是原核生物它们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B. 颤藻、大肠杆菌、乳酸菌、酵母菌都属于原核生物 C. 原核生物虽然不含线粒体,但有些也能进行有氧呼吸 D. 真核生物细胞具有生物膜系统,有利于细胞代谢有序进行 ‎【答案】B ‎【解析】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 类   别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细胞大小 较小(一般1~10um)‎ 较大(1~100um)‎ 细胞核 无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核仁、染色体,只有拟核 有成形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 细胞质 只有核糖体,没有其它复杂的细胞器 有核糖体、线粒体等,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等 细胞壁 细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 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 增殖方式 二分裂 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 可遗传变异来源 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共性 都含有细胞膜、核糖体,都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等 ‎【详解】A. 无论真核还是原核生物它们的遗传物质都是DNA,A正确;‎ B.酵母菌是真菌,属于真核生物,B错误;‎ C. 原核生物虽然不含线粒体,但有些也能进行有氧呼吸,如好氧细菌等,C正确;‎ D. 真核生物细胞具有生物膜系统,广阔的膜面积可以为酶提供附着位点,将细胞分隔成一个个小区室,有利于细胞代谢有序进行,D正确。故选B。‎ ‎4.下列各组物质中,都含有C、H、O、N四种元素的一组是 A. 胆固醇、抗体、纤维素 B. DNA、肝糖原、淀粉酶 C. RNA、ATP、胰岛素 D. 性激素、蛋白质、磷脂 ‎【答案】C ‎【解析】本题是考查糖类、蛋白质、脂质、核酸的元素组成的题目,糖类的元素组成是C、H、O,蛋白质的元素组成是C、H、O、N等,不同类的脂质的元素组成不同,脂肪和固醇的元素组成是C、H、O,磷脂的元素组成是C、H、O、N、P,核酸的元素组成是C、H、O、N、P。‎ ‎【详解】A.抗体的本质的蛋白质,元素组成是C、H、O、N,胆固醇和纤维素无N,A错误;‎ B.肝糖原属于糖类,组成元素只有C、H、O,不含N元素,B错误;‎ C.胰岛素是蛋白质,元素组成是C、H、O、N,RNA和ATP的元素组成是C、H、O、N、P,都含有C、H、O、N四种元素,C正确;‎ D.性激素属于固醇,元素组成是C、H、O,不含N元素,D错误。 故选:C。‎ ‎5.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下列关于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羽毛、头发、蛛丝、小麦种子等的成分主要是蛋白质 B. 蛋白质的盘曲折叠被打开时,其特定功能不会发生改变 C. 蛋白质的不同是由于构成它们的单体结构不同造成的 D. 蛋白质功能的多样性与其结构的多样性密不可分 ‎【答案】D ‎【解析】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的结构多样,在细胞中承担的功能也多样:①有的蛋白质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如肌肉蛋白;②有的蛋白质具有催化功能,如大多数酶的本质是蛋白质;③有的蛋白质具有运输功能,如载体蛋白和血红蛋白;④有的蛋白质具有信息传递,能够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如胰岛素;⑤有的蛋白质具有免疫功能,如抗体。‎ ‎【详解】A.小麦种子等的成分主要是淀粉,A错误;‎ B. 蛋白质的盘曲折叠被打开时,结构发生改变,其特定功能也会发生改变,B错误;‎ C. 蛋白质的不同是由于构成蛋白质的单体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以及形成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同造成的,C错误;‎ D. 蛋白质功能的多样性与其结构的多样性密不可分,D正确。故选D。‎ ‎6.下图为蛋白质的结构层次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B中肯定含有C、H、O、N、S B. 细胞中发生过程①需要消耗ATP同时会产生水 C 一条多肽链中只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 D. 由氨基酸到多肽的过程是发生在内质网上的 ‎【答案】B ‎【解析】分析图示,A主要是C、H、O、N,有些含有S等,B是氨基酸,C是肽键,①是脱水缩合。‎ ‎【详解】A. B氨基酸中肯定含有C、H、O、N,不一定含有S,A错误;‎ B. 细胞中发生过程①脱水缩合需要消耗ATP同时会产生水,B正确;‎ C. 一条多肽链中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C错误;‎ D. 由氨基酸到多肽的过程是发生在核糖体上的,D错误。故选B。‎ ‎7.如图是某种化合物的结构简图,有关该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化合物的中文名称是脱氧核糖核苷酸 B. 该化合物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 C. 该化合物在人体细胞中共有8种 D. 组成DNA和RNA的该化合物仅在②上有差异 ‎【答案】C ‎【解析】分析图示表示核苷酸,其中①表示磷酸,②表示五碳糖,③表示含氮碱基。‎ ‎【详解】A. 该化合物的五碳糖不确定,故不能确定是哪种核苷酸,A错误;‎ B. 该化合物是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B错误;‎ C. 人体细胞中有DNA和RNA,故在人体细胞中核苷酸共有8种,C正确;‎ D.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在②五碳糖上和③含氮碱基上都有差异,D错误。‎ 故选C。‎ ‎8.下列有关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菌与酵母菌相比,其最大的特点是没有细胞结构 B. 细菌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C. 细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 D. 细菌细胞内的蛋白质是由自身的核糖体生产的 ‎【答案】D ‎【解析】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 类   别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细胞大小 较小(一般1~10um)‎ 较大(1~100um)‎ 细胞核 无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核仁、染色体,只有拟核 有成形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 细胞质 只有核糖体,没有其它复杂的细胞器 有核糖体、线粒体等,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等 细胞壁 细细胞壁主要成分肽聚糖 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 增殖方式 二分裂 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 可遗传变异来源 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共性 都含有细胞膜、核糖体,都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等 ‎【详解】A. 细菌与酵母菌相比,其最大的特点是没有核膜包被的成形细胞核,A错误;‎ B. 细菌属于单细胞生物,属于生命系统的细胞层次或个体层次,B错误;‎ C. 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C错误;‎ D. 细菌是原核生物,有唯一的细胞器核糖体,故其蛋白质是由自身的核糖体生产的,D正确。故选D。‎ ‎9.发菜状如发丝,因和“发财”谐音,有人争相食之,过度采挖破坏了生态。我国已将发菜宣布为保护生物,予以保护,下列关于发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发菜细胞中无叶绿体所以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B. 发菜细胞中既有DNA又有RNA,但以DNA为主要的遗传物质 C. 发菜细胞核中的DNA与蛋白质结合形成了染色质 D. 发菜细胞中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生物 ‎【答案】D ‎【解析】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 类   别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细胞大小 较小(一般1~10um)‎ 较大(1~100um)‎ 细胞核 无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核仁、染色体,只有拟核 有成形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 细胞质 只有核糖体,没有其它复杂的细胞器 有核糖体、线粒体等,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等 细胞壁 细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 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 增殖方式 二分裂 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 可遗传变异来源 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共性 都含有细胞膜、核糖体,都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等 ‎【详解】A. 发菜细胞无叶绿体,但是有叶绿素和藻蓝素,所以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A错误;‎ B. 发菜细胞中既有DNA又有RNA,但以DNA作为遗传物质,B错误;‎ C. 发菜细胞核中的DNA未与蛋白质结合,没有形成染色质,C错误;‎ D. 发菜细胞中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生物,D正确。故选D。‎ ‎10.如下图所示:甲图中①②和③④分别表示目镜或物镜,⑤⑥表示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乙图和丙图分别表示不同物镜下观察到的图像。下面描述正确的是(  )‎ A. 若要仔细观察细胞最好选择的组合为②③⑤‎ B. ①比②的放大倍数大,③比④的放大倍数大 C. 若要观察到如丙图所示的图像需要将乙图中的装片向左移动 D. 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时,正确的调节顺序: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移动标本→转动细准焦螺旋 ‎【答案】A ‎【解析】1、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离玻片的距离越近;‎ ‎2、放大的倍数越大,视野中细胞的体积越大,视野越暗,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小;‎ ‎3、高倍显微镜的使用顺序是:先在低倍镜下找到物象将物象调清晰,然后移动装片,将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再转动转换器换高倍物镜,如果视野中光线较暗可以调节反光镜或换用大光圈,最后转动细准焦螺旋至物象清晰。‎ ‎【详解】A.若要仔细观察细胞,即放大倍数增大,最好选择的组合为②③⑤,A正确;‎ B.①②是目镜,①比②长,因此①比②的放大倍数小,③④是物镜,③比④长,因此③比④的放大倍数大,B错误;‎ C.丙图所示的图像位于乙图中心的右方,根据显微镜成倒立的像原理,要观察到如丙图所示的图像需要将乙图中的装片向右移动,C错误;‎ D.图中的乙转为丙,正确调节顺序为:移动标本,使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高倍物镜→调节反光镜→转动细准焦螺旋,D错误。故选:A。‎ ‎11.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利用花生子叶为原料鉴定脂肪的实验中必须用到显微镜进行观察 B. 观察DNA和RNA的实验中应分别使用甲基绿和吡罗红对DNA和RNA染色 C. 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中,最佳材料是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 D. 可用H2O2和H2O2酶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答案】C ‎【解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4)淀粉遇碘液变蓝。‎ ‎【详解】A. 利用花生子叶制成匀浆鉴定脂肪的实验中不需要用到显微镜观察,A错误;‎ B. 观察DNA和RNA分布实验中应将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使用对DNA和RNA染色,B错误;‎ C. 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中,最佳材料是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因其有大液泡,且细胞液有紫色,便于观察,C正确;‎ D. H2O2加热会分解,故不能用H2O2酶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D错误。故选C。‎ ‎12.下图是某同学总结的关于细胞结构的概念图,据图回答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 A. 图中h为叶绿体,为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 B. 图中c是细胞膜,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不一定需要糖蛋白 C. 图中d为细胞壁,为植物细胞的边界 D. 在绿色植物的所有细胞中一定都含有g和h ‎【答案】B ‎【解析】分析图示,a是细胞质,b是细胞核,c是细胞膜,d是细胞壁,e是细胞质基质,f是细胞器,g是叶绿体,h是线粒体。‎ ‎【详解】A.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图中g为叶绿体,为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A错误;‎ B. 图中c是细胞膜,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不一定需要糖蛋白,如胞间连丝,B正确;‎ C.细胞壁是全透性的,细胞膜才为植物细胞的边界,C错误;‎ D. 在绿色植物中,不是所有细胞都含有g叶绿体,如根部细胞,D错误。故选B。‎ ‎13.下图是细胞内某些结构模式图,根据所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①与③分别是高尔基体和内质网,它们之间的膜可以通过囊泡进行转化 B. 与能量转换相关的细胞器为②④‎ C. 染色后,可用光学显微镜来观察以上五种结构 D. 上图中仅有⑤没有膜结构 ‎【答案】C ‎【解析】分析图示,①是高尔基体,②是线粒体,③是内质网,④是叶绿体,⑤是核糖体。‎ ‎【详解】A. 据上分析可知,①与③‎ 分别是高尔基体和内质网,它们之间的膜可以进行转化,A正确;‎ B. 与能量转换相关的细胞器为②线粒体和④叶绿体,B正确;‎ C. 核糖体比较小,需要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C错误;‎ D. 上图中仅有⑤核糖体没有膜结构,D正确。故选C。‎ ‎14.下列关于细胞的流动镶嵌模型说法正确的是 A. 欧文顿利用了化学上的“相似相容原理”提出膜是由蛋白质组成的 B. 罗伯特森利用光学显微镜提出了“亮-暗-亮”的三明治结构是一种静态模型 C. 荧光标记鼠和人细胞融合实验等证据表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D. 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的流动镶嵌模型已完美无缺 ‎【答案】C ‎【解析】19世纪末,欧文顿发现脂溶性物质很容易通过细胞膜,由此提出膜是由脂质构成的;1959年罗伯特森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到细胞膜暗-亮-暗的三层结构,提出了三层结构模型,三层结构模型认为生物膜是静态的统一结构,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了流动镶嵌模型。‎ ‎【详解】A. 欧文顿利用了化学上的“相似相容原理”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A错误;‎ B. 罗伯特森利用电子显微镜提出了“暗-亮-暗”的三明治结构是一种静态模型,B错误;‎ C. 荧光标记鼠和人细胞融合实验等证据表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C正确;‎ D. 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的流动镶嵌模型并不是完美无缺,还需进一步完善,D错误。故选C。‎ ‎15.下图为某种生物膜结构模式图,其中A、B、C、D、E、F表示某些物质,a、b、c、d表示物质跨膜的运输方式。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图应为细胞膜,其中D所在的一侧为细胞膜的外侧 B. 若该结构是人的红细胞,则b可代表葡萄糖的跨膜运输 C. D的化学本质为糖蛋白,可参与细胞膜上物质的运输 D. 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时B组成的结构厚度变小,说明其具有选择透过性 ‎【答案】A ‎【解析】分析图示,A是蛋白质,B是磷脂双分子层,C是被运输的物质,D是糖蛋白,E是ATP,F是ADP和Pi,a表示主动运输吸收进入细胞内,b表示自由扩散进入细胞,c表示自由扩散排出细胞,d表示主动运输排出细胞。‎ ‎【详解】A. 该图为细胞膜,其中D糖蛋白所在的一侧为细胞膜的外侧,A正确;‎ B.红细胞吸收葡萄糖为协助扩散,则b代表自由扩散,B错误;‎ C. D为糖蛋白,可参与细胞膜的信息交流,载体蛋白才参与物质的运输,C错误;‎ D. 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时B组成的结构厚度变小,说明其具有流动性,D错误。故选A。‎ ‎16.下图为渗透装置示意图,长颈漏斗内为蔗糖溶液,烧杯中为清水,已知单糖和二糖均不能通过该半透膜。有关该装置叙述正确的是( )‎ A. 当漏斗内的液面不再上升时S1和S2的浓度相同 B. 当漏斗内的液面不再上升时,没有水分子跨过半透膜进出 C. △h的大小与蔗糖溶液的浓度有关 D. 若向漏斗中加入极少量的蔗糖酶,漏斗中的液面将会下降 ‎【答案】C ‎【解析】据图分析,渗透装作用是指水分通过半透膜,从溶质浓度低的溶液向溶质浓度高的溶液的转移现象;漏斗内液面上升,则漏斗内溶液(S1)浓度大于漏斗外溶液(S2)。‎ ‎【详解】A.两侧溶液的浓度并不相等,因为液面高的一侧形成的静水压,会阻止溶剂由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扩散,故两者浓度关系仍是S1>S2,A错误;‎ B.达到渗透平衡时,水分子通过半透膜进出平衡,B错误;‎ C.△h的大小与蔗糖溶液的浓度有关,蔗糖浓度越大,△h越大,C正确;‎ D.若向漏斗中加入蔗糖酶分子,1分子蔗糖水解成2分子的单糖,则漏斗内溶液(S1)和漏斗外溶液(S2)浓度差增大,漏斗中的液面将会上升,D错误。‎ 故选:C。‎ ‎17.下列有关细胞的物质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温度能影响自由扩散的速率 B. 协助扩散与主动运输都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C. 胞吞、胞吐不需要消耗能量 D. 根毛细胞吸收无机盐离子所需的直接能源来自于细胞呼吸产生的ATP ‎【答案】C ‎【解析】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和特点:‎ 名 称 运输方向 载体 能量 实    例 自由扩散(简单扩散)‎ 高浓度低浓度 不需 不需 水,CO2,O2,甘油,苯、酒精等 协助扩散(易化扩散)‎ 高浓度低浓度 需要 不需 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主动运输 低浓度高浓度 需要 需要 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等 ‎【详解】A. 温度能影响分子的运动,从而影响自由扩散的速率,A正确;‎ B. 协助扩散与主动运输都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B正确;‎ C. 胞吞、胞吐需要消耗能量,C错误;‎ D. 根毛细胞吸收无机盐离子所需的直接能源来自于细胞呼吸产生的ATP,D正确。‎ 故选C。‎ ‎18.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化学反应 B. 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C. 高温、低温、过酸、过碱影响酶促反应的机理是相同的 D. 酶浓度、底物浓度、温度等都是通过影响酶活性从而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 ‎【答案】B ‎【解析】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所以酶的基本组成单位为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 ‎2、酶的特性:(1)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2)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3)作用条件较温和:高温、过酸、过碱都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在低温下,酶的活性降低,但不会失活。‎ ‎3、酶促反应的原理:酶能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 ‎【详解】A. 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A错误;‎ B. 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B正确;‎ C. 高温、过酸、过碱使酶空间结构发生改变,永久失活,而低温是使酶暂时失活,C错误;‎ D. 酶浓度、底物浓度不影响酶的活性,D错误。故选B。‎ ‎19.下列有关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内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是生物界的共性 B. ATP中的A所代表的是腺嘌呤,T代表三,P代表磷酸基团 C. ATP可作为细胞中的能量通货,故其在细胞中的含量较高 D. 吸能反应伴随着ATP的合成,放能反应伴随着ATP的水解 ‎【答案】A ‎【解析】ATP 的结构简式是 ‎ A-P~P~P,其中A代表腺苷,T是三的意思,P代表磷酸基团。ATP和ADP的转化过程中,能量来源不同: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来自高能磷酸键的化学能,并用于生命活动;合成ATP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或光合作用。场所不同:ATP水解在细胞的各处。ATP合成在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 ‎【详解】A. 细胞内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是生物界的共性,A正确;‎ B. ATP中的A所代表的是腺苷,B错误;‎ C. ATP在细胞中含量不高,只是需要能量较多的细胞ATP与ADP相互转化的快,C错误;‎ D. 吸能反应伴随着ATP的水解,放能反应伴随着ATP的合成,D错误。故选A。‎ ‎20.将酵母菌培养液进行离心处理。把沉淀的酵母菌破碎后,再次离心处理,得到上清液(只含有细胞质基质)和沉淀物(只含有细胞器和细胞核)两部分,与未离心处理过的酵母菌培养液分别放入甲、乙、丙3个试管中,并向三个试管内同时滴入等量、等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在无氧的条件下,最终能通过细胞呼吸产生CO2的试管是 (  )‎ A. 甲 B. 丙 C. 甲和丙 D. 丙和乙 ‎【答案】C ‎【解析】有氧呼吸总反应方程式:6O2+C6H12O6+6H2O 酶 6CO2+12H2O+能量。‎ ‎1、有氧呼吸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 反应式:C6H12O6(葡萄糖)酶 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2ATP);‎ 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 反应式:2C3H4O3(丙酮酸)+6H2O酶 20[H]+6CO2+少量能量(2ATP);‎ 第三阶段:在线粒体的内膜上。‎ 反应式:24[H]+6O2 酶 12H2O+大量能量(34ATP);‎ 无氧呼吸的反应式为:C6H12O6 酶 2CO2+2C2H5OH+能量;C6H12O6 酶 2C3H6O3+能量。‎ ‎2、无氧呼吸可以分为二个阶段:‎ 第一阶段:C6H12O6 酶 2丙酮酸+4[H]+少量能量(2ATP)(细胞质基质)‎ 第二阶段:2丙酮酸+4[H] 酶 2酒精+2CO2(细胞质基质)‎ 或2丙酮酸+4[H] 酶 2乳酸(细胞质基质)。‎ ‎【详解】由题干分析可知,在无氧条件下,甲试管含酵母菌细胞质基质,可以完成无氧呼吸过程,产生二氧化碳;乙试管只含有细胞器和细胞核,不能完成无氧呼吸过程,不能产生二氧化碳;丙试管含酵母菌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及细胞核,可以完成无氧呼吸过程,产生二氧化碳。综上在无氧的条件下,最终能通过细胞呼吸产生CO2的试管是甲和丙,C正确。‎ 故选C。‎ ‎21.甲、乙两图为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实验装置图,下列有关该实验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实验中,甲组为对照组,乙组为实验组 B. D瓶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再连通E瓶 C. 装置甲中A瓶是为了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D. 实验中的澄清石灰水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来代替 ‎【答案】A ‎【解析】分析图示可知,甲图为探究酵母菌有氧呼吸装置,乙图为探究酵母菌无氧呼吸装置,据此答题。‎ ‎【详解】A. 该实验为对比实验,甲组和乙组互为对照组和实验组,A错误;‎ B. D瓶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消耗瓶中氧气后再连通E瓶,检测无氧呼吸产物,B正确;‎ C. 装置甲中A瓶是为了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C正确;‎ D.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遇二氧化碳会由蓝变绿再变黄,可用来检测二氧化碳,D正确。‎ 故选A。‎ ‎22.下列与呼吸作用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相同质量的脂肪与糖类彻底氧化分解,糖类释放的能量多 B. 在有氧气的参与下,葡萄糖可在线粒体内彻底氧化分解,释放大量能量 C. 酵母菌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并释放少量的能量 D. 呼吸作用过程把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转化成了ATP中活跃的化学能及热能 ‎【答案】D ‎【解析】有氧呼吸总反应方程式:6O2+C6H12O6+6H2O 酶 6CO2+12H2O+能量。‎ ‎1、有氧呼吸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 反应式:C6H12O6(葡萄糖)酶 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2ATP);‎ 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 反应式:2C3H4O3(丙酮酸)+6H2O酶 20[H]+6CO2+少量能量(2ATP);‎ 第三阶段:在线粒体的内膜上。‎ 反应式:24[H]+6O2 酶 12H2O+大量能量(34ATP);‎ 无氧呼吸的反应式为:C6H12O6 酶 2CO2+2C2H5OH+能量;C6H12O6 酶 2C3H6O3+能量。‎ ‎2、无氧呼吸可以分为二个阶段:‎ 第一阶段:C6H12O6 酶 2丙酮酸+4[H]+少量能量(2ATP)(细胞质基质)‎ 第二阶段:2丙酮酸+4[H] 酶 2酒精+2CO2(细胞质基质)‎ 或2丙酮酸+4[H] 酶 2乳酸(细胞质基质)。‎ ‎【详解】A. 相同质量的脂肪与糖类彻底氧化分解,脂肪释放的能量多,A错误;‎ B. 在有氧气的参与下,葡萄糖先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成丙酮酸,丙酮酸再在线粒体内彻底氧化分解,释放大量能量,B错误;‎ C. 酵母菌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没有能量释放,C错误;‎ D. 呼吸作用过程把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转化成了ATP中活跃的化学能及热能,D正确;‎ 故选D。‎ ‎23.下列关于“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本实验应在通风条件下进行 B. 实验中要注意让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 C. 画滤液细线时画的越粗层析效果越明显 D. 研钵中加入二氧化硅可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 ‎【答案】A ‎【解析】1、色素提取和分离过程中几种化学物质的作用:‎ ‎(1)无水乙醇作为提取液,可溶解绿叶中的色素。‎ ‎(2)层析液用于分离色素。‎ ‎(3)二氧化硅破坏细胞结构,使研磨充分。‎ ‎(4)碳酸钙可防止研磨过程中色素被破坏。‎ ‎2、分离绿叶中色素原理: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滤纸条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最窄)、叶黄素、叶绿素a(最宽)、叶绿素b(第2宽),色素带的宽窄与色素含量相关。‎ ‎【详解】A. 本实验用到的层析液含易挥发且有毒的丙酮,应在通风条件下进行,A正确;‎ B. 实验中要注意不能让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B错误;‎ C. 画滤液细线时画的细、平、直,C错误;‎ D. 研钵中加入二氧化硅的目的是有利于研磨充分,D错误。故选A。‎ ‎24.下列措施中哪项不是通过利用光合作用的原理来提高产量的( )‎ A. 适时给农作物松土 B. 大棚中悬挂红色灯管 C. 向农田中施用有机肥 D. 合理密植、间作、套种 ‎【答案】A ‎【解析】要想提高作物的产量就要想办法促进光合作用,并抑制呼吸作用,植物的光合作用原理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放出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制造的有机物里。呼吸作用的原理是在线粒体里在氧气的作用下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可见要想提高作物的产量就要想办法促进光合作用,并抑制呼吸作用。根据光合作用的原理可以知道促进光合作用的措施有:增加光照、增加原料二氧化碳和水、适当提高昼夜温差,因为适当提高白天的温度可以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而夜晚适当降温则可以抑制其呼吸作用。‎ ‎【详解】A. 适时给农作物松土,有利于促进根的有氧呼吸,从而更好的吸收无机盐离子,利用的是呼吸作用原理,A错误。‎ B. 光合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大棚中悬挂红色灯管有利于促进光合作用,利用光合作用的原理来提高产量,B正确;‎ C. 向农田中施用有机肥,有机肥被微生物分解可以产生矿质元素和二氧化碳,有利于光合作用,是利用光合作用的原理来提高产量,C正确; ‎ D. 合理密植减少对阳光的竞争,间作和套种可以充分利用光照,是利用光合作用的原理来提高产量,D正确。故选A。‎ ‎25.假如白天突然中断了二氧化碳的供应,叶绿体内首先积累起来的物质是( )‎ A. C3 化合物 B. C5 化合物 C. ATP D. [H]‎ ‎【答案】B ‎【解析】‎ ‎【详解】假如白天突然中断了二氧化碳的供应,二氧化碳的固定受阻,C3 化合物的还原在短时间内还在继续,在短时间内C3 化合物减少,C5 化合物增加,ATP和 [H]随之增加,故首先积累起来的是C5 化合物增加,B正确。故选B。‎ ‎26.下列有关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有丝分裂前期核膜消失,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 B. 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形成了赤道板,其化学本质为蛋白质 C. 有丝分裂的后期DNA、染色体、染色单体三者数量比为2:1:2‎ D. 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细胞板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 ‎【答案】D ‎【解析】1、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2、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异同:‎ 高等植物细胞 动物细胞 前期 由细胞两极发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已复制的两中心体分别移向两极,周围发出星射,形成纺锤体 末期 赤道板出现细胞板,扩展形成新细胞壁,并把细胞分为两个。‎ 细胞中部出现细胞内陷,把细胞质隘裂为二,形成两个子细胞 ‎【详解】A. 有丝分裂中期才是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A错误;‎ B.赤道板并不存在,只是虚拟的一个平面,B错误;‎ C. 有丝分裂的后期着丝点断裂,染色单体消失,故染色单体为0,C错误;‎ D. 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细胞板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D正确。故选D。‎ ‎27.下图是某生物体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对其描述正确的是( ) ‎ A. 按其出现的先后排序,应该为丙→甲→乙 B. 甲、乙、丙分别为有丝分裂的前期、后期、中期 C. 因为图中的纺锤体为星射线组成,所以该细胞可能为低等植物细胞 D. 乙图为有丝分裂后期,此时染色体和DNA含量因着丝点分裂而加倍 ‎【答案】B ‎【解析】分析图示可知,甲图为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前期图,乙图为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后期图,丙图为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图,据此答题。‎ ‎【详解】A.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其出现的先后排序为甲→丙→乙,A错误;‎ B. 甲、乙、丙分别为有丝分裂的前期、后期、中期,B正确;‎ C.该细胞为动物细胞,不可能为低等植物细胞,低等植物细胞有细胞壁,C错误;‎ D. DNA含量不会随着丝点分裂而加倍,D错误。故选B。‎ ‎28.下列关于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漂洗的目的是洗去药液防止解离过度 B. 装片的制作流程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C. 实验选用的碱性染料醋酸洋红液能使染色体着色 D. 观察临时装片时需保持细胞活性以便观察有丝分裂过程 ‎【答案】D ‎【解析】洋葱根尖细胞培养:实验课前3-4d培养(温暖、常换水),待根长到5cm。‎ ‎1、取材:取根尖2-3mm。‎ ‎2、解离:解离液:质量分数为15%的HCl溶液和95%的酒精溶液按1:1体积比的比例混合.解离时间:3-5min,解离目的:使组织中的细胞互相分离开。‎ ‎3、漂洗:漂洗液:清水。漂洗时间:10 min. 漂洗目的:洗去组织中的解离液,有利于染色。‎ ‎4、染色:染色液:0.01g/ml或0.02g/ml的龙胆紫(醋酸洋红)溶液.染色时间:3-5min,染色目的:使染色体(或染色质)着色。‎ ‎5、制片:镊子尖把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复加一块载玻片用拇指轻压(使细胞分散开)。‎ ‎6、观察:先低倍镜:据细胞特点找到分生区(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正在分裂),后高倍镜:先找中期细胞,后找前、后、末期细胞(绝在多数细胞处于间期,少数处于分裂期。因为间期时长远大于分裂期)。‎ ‎【详解】A. 漂洗的目的是洗去药液防止解离过度,A正确;‎ B. 装片的制作流程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B正确;‎ C. 实验选用的碱性染料醋酸洋红液能使染色体着色,C正确;‎ D. 在该实验解离过程中细胞已经失去活性,D错误。故选D。‎ ‎29.下图为某人体内骨髓中造血干细胞分化出各种血细胞,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白细胞和血小板的遗传信息不同 B. 该图可证明造血干细胞具有全能性 C. 不同细胞中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是不同的 D. 该过程只能发生在幼儿体内,成人体内无该过程 ‎【答案】C ‎【解析】关于“细胞分化”,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2)细胞分化的特点:普遍性、稳定性、不可逆性。‎ ‎(3)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4)细胞分化的结果:使细胞的种类增多,功能趋于专门化。‎ ‎【详解】A. 细胞分化不会改变遗传信息,故白细胞和血小板的遗传信息相同,A错误;‎ B. 该图没有证明造血干细胞能发育成完整个体,故没有证明其具有全能性,B错误;‎ C. 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即不同细胞中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是不同的,C正确;‎ D.成人体内同样有造血干细胞分化出各种血细胞的过程,D错误。故选C。‎ ‎30.下列关于动物细胞癌变、凋亡、衰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癌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减少,容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 B. 抑癌基因能抑制癌变,原癌基因可导致细胞癌变 C. 衰老细胞的水分减少细胞萎缩,细胞核的体积也随之减小 D. 细胞凋亡不是由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控制的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答案】A ‎【解析】1、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 ‎2、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3、癌细胞的主要特征:(1)无限增殖;(2)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3)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易转移。‎ ‎【详解】A. 癌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减少,容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A正确;‎ B. 抑癌基因能抑制癌变,原癌基因可调控细胞周期,阻止细胞不正常增殖,B错误;‎ C. 衰老细胞的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但细胞核的体积增大,C错误;‎ D. 细胞凋亡是由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控制的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D错误。故选A。‎ 二、非选择题 ‎31.如图为生物体内的某物质及其组成图解,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X和Y所指的元素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B、D所对应的物质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的结构通式是_________,C是由A经过__________反应形成的,C与_________试剂发生作用,产生_____反应,因此,可以根据与某些化学试剂所产生的颜色反应,检测生物组织中C的存在。C在生物体内多种多样,从A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两点)。‎ ‎(3)观察I、J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盐酸的作用为____________。‎ ‎【答案】N P 核苷酸 核酸 脱水缩合 双缩脲 紫色 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不同 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使染色质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解析】分析图示可知,X为N元素,Y为P元素,A为氨基酸,C为蛋白质,B为核苷酸,D为核酸,I和J为DNA和RNA。‎ ‎【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图中X和Y所指的元素是N和P。B、D所对应的物质为核苷酸和核酸。‎ ‎(2)A是氨基酸,其结构通式是,蛋白质是由氨基酸经过脱水缩合反应形成的,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因此,可以根据与某些化学试剂所产生的颜色反应,检测生物组织中蛋白质的存在。蛋白质的多样性从氨基酸的角度分析,是因为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不同。‎ ‎(3)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盐酸的作用为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使染色质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点睛】本题考查了蛋白质和核酸相关知识点,掌握相关知识结合题意答题即可。‎ ‎32.如图表示某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根据图回答: ‎ ‎(1)该细胞为______________细胞(动物/低等植物/高等植物),判断理由是________。‎ ‎(2)图中具有双层膜的细胞结构有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3)如果此图为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则应该没有[ ]_________、[ ]______。‎ ‎(4)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运输依次经历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_。‎ ‎(5)图示细胞构成的组织是否适合作为观察线粒体的材料?为什么?____。‎ ‎【答案】高等植物 有细胞壁、叶绿体、液泡,无中心体 4、11、16(或4、8、11) 4叶绿体 14中央大液泡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或13→12→5) 不适合 原因是该细胞自身含有叶绿体,会对实验结果的观察产生干扰 ‎【解析】分析题图:图示是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结构1~15依次表示1细胞膜、2细胞壁、3细胞质基质、4叶绿体、5高尔基体、6核仁、7染色质、8核膜、9核液、10核孔、11线粒体、12内质网、13游离的核糖体、14液泡、15附着型核糖体、16细胞核。‎ ‎【详解】(1)据以上分析可知,该细胞有细胞壁、叶绿体、液泡,无中心体,为高等植物细胞。‎ ‎(2)图中具有双层膜的细胞结构有4叶绿体、11线粒体、16细胞核。‎ ‎(3)如果此图为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则应该没有4叶绿体、14中央大液泡。‎ ‎(4)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运输依次经历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5)图示细胞自身含有叶绿体,会对实验结果的观察产生干扰,故不适合作为观察线粒体的材料。‎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熟悉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是解决这道题的关键。‎ ‎33.某同学设计了以新制的体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为反应底物的四组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A组 B组 C组 D组 H2O2溶液 ‎2mL ‎2mL ‎2mL ‎/‎ FeCl3溶液 ‎/‎ ‎?‎ ‎/‎ ‎/‎ 新鲜肝脏研磨液 ‎/‎ ‎/‎ ‎2滴 ‎2滴 温度 常温 常温 常温 常温 实验结果 无明显现象 气泡稍多而小 气泡极多而大 无明显现象 ‎(注:FeCl3的质量分数为3.5%,肝脏研磨液的质量分数为20%,已知此浓度下每滴FeCl3中的Fe3+数,大约是每滴研磨液中过氧化氢酶分子数的25万倍。)‎ ‎(1)本实验的对照组是_________(填组别),因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B组和C组对比,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B组中应加入________3.5%的FeCl3溶液。‎ ‎(2)A组和C组对比,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C组和B组对比,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C组释放的气泡大且多,从作用机理上说,是因为___________。‎ ‎(3)若该同学按照上表完成实验后,发现每个组别的实验现象都不明显,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该同学设计D组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 ‎【答案】 A组 H2O2的分解速率(或气泡的大小及产生速率) 催化剂的种类 2滴 (肝脏研磨液中的)过氧化氢酶具有催化作用 与无机催化剂相比过氧化氢酶具有高效性 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 过氧化氢溶液放置时间过长而分解 排除肝脏研磨液中其它物质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解析】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所以酶的基本组成单位为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 ‎2、酶的特性:(1)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2)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3)作用条件较温和:高温、过酸、过碱都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在低温下,酶的活性降低,但不会失活。‎ ‎3、酶促反应的原理:酶能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 ‎【详解】(1)本实验的对照组是A组,因变量是H2O2的分解速率或气泡的大小及产生速率;B组和C组对比,实验的自变量是催化剂的种类,催化剂的量属于无关变量,应该保证相同,故B组中也应加入2滴3.5%的FeCl3溶液。‎ ‎(2)A组和C组对比,自变量是有无过氧化氢酶,故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过氧化氢酶具有催化作用;C组和B组对比,自变量是催化剂的种类,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与无机催化剂相比过氧化氢酶具有高效性,C组释放的气泡大且多,从作用机理上说,是因为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 ‎(3)若该同学按照上表完成实验后,发现每个组别的实验现象都不明显,最可能的原因是过氧化氢溶液放置时间过长而分解,该同学设计D组实验的目的是排除肝脏研磨液中其它物质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点睛】本题考查酶的特点相关实验设计,掌握实验题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的分析是解决这道题的关键。‎ ‎34.如图是发生在某高等植物细胞内的一系列化学反应,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表示光反应阶段的过程为______(填数字),其反应的场所是_____,该场所中含有与光合作用相关的色素,叶绿素主要吸收_______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 ____光。‎ ‎(2)上述1~5过程中,能产生ATP的过程是____(填序号)。能代表有氧呼吸的过程为________________(填数字)。‎ ‎(3)过程1中产生的[H]用于______。过程3和4中产生的[H]用于_______。‎ ‎(4)1过程产生氧气中的氧元素来源于____,仅从4过程分析,该过程产生的二氧化碳中的氧元素来源于___。‎ ‎【答案】 1 类囊体薄膜 蓝紫光和红光 蓝紫光 1、3、4、5 3、4、5 暗反应阶段C3的还原 经过一系列反应与氧气结合生成水,并释放能量 水 水和丙酮酸 ‎【解析】分析图示,1表示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中水的光解,2表示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3表示有氧呼吸第一阶段,4表示有氧呼吸第二阶段,5表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据此答题。‎ ‎【详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图中表示光反应阶段的过程为1,其反应的场所是类囊体薄膜,该场所中含有与光合作用相关的色素,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2)上述1~5过程中,能产生ATP的过程是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1,及有氧呼吸的一、二、三阶段即3、4、5。能代表有氧呼吸的过程为3、4、5。‎ ‎(3)过程1中产生的[H]用于暗反应阶段C3的还原。过程3和4中产生的[H]用于经过一系列反应与氧气结合生成水,并释放能量。‎ ‎(4)1过程产生氧气中的氧元素来源于水,仅从4过程分析,该过程产生的二氧化碳中的氧元素来源于水和丙酮酸。‎ ‎【点睛】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的物质变化,以及有氧呼吸三个阶段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掌握相关知识点结合题意答题。‎ ‎35.下图Ⅰ、Ⅱ、Ⅲ为某生物细胞有丝分裂相关图像,按要求回答:‎ ‎(1)据图分析,图Ⅰ表示的是________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_______期,对前两空的判断依据是该细胞______________。‎ ‎(2)图Ⅱ细胞中有____条染色单体。‎ ‎(3)图Ⅰ→图Ⅱ的过程中,染色体发生的主要行为变化是____。‎ ‎(4)图Ⅲ表示细胞周期,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可表示为____。‎ A.甲→乙 B.乙→甲 C.甲→乙→甲 D.乙→甲→乙 ‎(5)图Ⅲ中a 时期主要变化是____。‎ ‎【答案】动物 中 无细胞壁,由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而且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 0 每个着丝点分裂成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由纺锤丝牵引着分别向细胞两级移动 C 为分裂期进行活跃的物质准备,完成DNA分子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同时细胞有适度的生长 ‎【解析】图Ⅰ表示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图,图Ⅱ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图,图Ⅲ表示细胞周期,其中a表示间期,b表示前期,c表示中期,d表示后期,e表示末期,甲→乙→甲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甲→乙表示分裂间期,乙→甲表示分裂期。‎ ‎【详解】(1)据以上分析可知,该细胞没有细胞壁,可判断为动物细胞,图Ⅰ表示的是动物细胞由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而且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判断其处于有丝分裂的中期。‎ ‎(2)图Ⅱ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断裂,姐妹染色单体消失,故含有0条染色单体。‎ ‎(3)图Ⅰ→图Ⅱ的过程中,染色体发生的主要行为变化是每个着丝点分裂成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由纺锤丝牵引着分别向细胞两级移动。‎ ‎(4)图Ⅲ表示细胞周期,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可表示为甲→乙→甲,C正确。‎ 故选C。‎ ‎(5)图Ⅲ中a 时期为有丝分裂间期,其主要变化是为分裂期进行活跃的物质准备,完成DNA分子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同时细胞有适度的生长。‎ ‎【点睛】本题考查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的图像及物质变化规律,掌握相关知识结合题意答题。‎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