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34+探究世界的本质-2019年高考政治母题探究及变式训练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专题34+探究世界的本质-2019年高考政治母题探究及变式训练

‎【构建专题知识网络体系】——胸有成竹 考向1 世界的物质性 ‎【母题探究】——融会贯通 母题1.(2014·课标卷Ⅱ)地球上生物细胞的直接能源为三磷酸腺苷。最近,研究人员将含磷陨石放置在模拟的早期地球环境中与酸性流质物等进行反应,产生了原始的、可供生命使用的能量源——三磷酸腺苷分子的早期形式,该发现为解开地球上的无机环境如何进化出最初的生命物质这一生命起源之谜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上述试验进一步证明( )‎ ‎①无生命物质和生命物质具有共同的基础和本质 ‎②无生命物质向生命物质的转变是无条件的、必然的 ‎③无生命物质和生命物质的规律具有同样的表现形式 ‎④无生命物质向生命物质进化的规律是能够被认识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②无生命物质向生命物质的转变应是有条件的,表述错误;规律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③“具有同样的表现形式”表述错误。①‎ 无生命物质和生命物质具有共同的基础和本质,即是物质,考察的知识点是世界的本质问题,选项符合题意;相关发现为解开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之谜提供了新的可能性,这说明这种进化规律是能够被认识的,④符合题意。故选B。‎ ‎【技巧点拨】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物质性。通过本题来领会这一点。‎ ‎【变式训练】——举一反三 ‎1.(2014·广东高考)雾,是指在接近地球表面、大气中悬浮的由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水汽凝结物;霾,是指原因不明的因大量烟、尘等微粒悬浮而形成的浑浊现象。雾与霾常常相伴而生,但是两者在相对湿度、边界特征、日变化等方面有区别。据此,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雾与霾都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 B.对雾与霾的分析抓住了矛盾的特殊性 C.哲学不关注作为自然现象的雾与霾 D.雾与霾定义的差异决定了两者本质的区别 ‎【答案】B ‎2.(2014·上海高考)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里的“客观实在性”是指( )‎ A.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B.世界上一切物质的共性 C.人们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特质 D.事物发展中确定不移的基本秩序 ‎【答案】B ‎【解析】A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运动是物质的固有的根本属性,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故排除; C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客观实在性与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无关,故排除; D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客观实在性并不是事物发展的基本秩序,故排除。B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客观实在性是指世界上一切物质的共性,故入选。 ‎ ‎3.(2011·江苏高考)荀子说:“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这句话表明( )‎ A.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B.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 C.自然界的事物是按自己的意志行事的 D.万事万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答案】D ‎【解析】A、B两项观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C项体现的是唯心主义观点;荀子是唯物主义观点。“天不会因为人们厌恶寒冷就停止冬天的到来,地不会因为人们厌恶辽远就停止它的广大。”荀子的这句话强调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体现了唯物主义观点。D项观点正确。‎ 考向2 运动与物质的关系 ‎【母题探究】——融会贯通 母题1.(2015·江苏高考)世间万物,变动不居。“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这说明( )‎ ‎①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②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 ‎③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④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技巧点拨】哲学上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在运动,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和永恒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题目中“世间万物,变动不居”说明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在运动和变化的;“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说明要根据事物的变化而采取相应的策略。本题通过名句的形式考查学生对哲学原理的理解和运用。‎ ‎【变式训练】——举一反三 ‎1.2018年7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当前经济运行稳中有变,面临一些新问题新挑战,外部环境发生明显变化。会议强调,要提高政策的前瞻性、灵活性、有效性,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从中可以看出( )‎ ‎①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②运动是一种显著的变化,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 ‎③意在发挥意识对事物发展的促进作用 ‎④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C ‎【解析】当前经济运行稳中有变,面临一些新问题新挑战,外部环境发生明显变化。要提高政策的前瞻性、灵活性、有效性,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这体现了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与存在方式,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①④‎ 适合题意;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②错误;意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的促进作用,③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 ‎2.“水停百日生虫,人闲百日生病”这一谚语强调了( )‎ ‎①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②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③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④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3.漫画《刻舟求剑》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 ‎ A.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 B.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 C.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的诡辩论 D.认为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答案】B ‎【解析】《刻舟求剑》讽刺了这个渡江的楚国人没有看到“船已经前进了,但是剑不会随船前进”这一道理,忽视了事物的绝对运动,这是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故B符合题意;材料没体现离开物质谈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刻舟求剑》中渡江人只强调了静止,而忽视了事物的绝对运动,没体现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故C排除;“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是正确的说法,而题干中的观点割裂了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只强调了静止,而忽视了运动,故D排除;故选B。‎ 考向3 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母题探究】——融会贯通 母题1.(2017·江苏高考) 风筝在我国已经有 2000 多年的历史,最初用于军事,到了唐代中期逐渐转向娱乐。后来,人们又将神话故事、吉祥寓意等表现在风筝上,使风筝成为了一门艺术。现在,风筝艺术在我国仍然很受欢迎,并形成了以山东潍坊风筝、北京风筝、江苏南通风筝等为代表的风筝流派。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 ‎①事物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②事物的发展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 ‎③事物变化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④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技巧点拨】本题以风筝在我国的发展情况为情境,考查了哲学中的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规律的客观性、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等知识。高考试题很少考查单一知识点,在解题中要注意综合调动相应知识点答题。‎ ‎【变式训练】——举一反三 ‎1.(2015·天津高考)中国经济发展正在步入新常态。新常态,就是中国经济将在速度上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在结构上体现为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在动力上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从哲学上看,新常态体现了( )‎ ‎①事物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②事物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 ‎③事物发展的状态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④新事物对旧事物的根本否定 A.①② B.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事物发展的状态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事物发展的途径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据此可排除错误观点③;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辩证的否定过程,而非根本否定,因此④‎ 观点错误。中国经济将在速度上从高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体现事物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①符合题意;事物结构变化会引起质变,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可促进中国经济发展,②符合题意;故答案选A。‎ ‎2.(2014·江苏高考)被誉为古代织锦“活化石”的南京云锦借用西方的“错视艺术”,因其时尚度高而深得年轻人喜爱;用硫酸纸拼装的创意秦淮花灯,内置节能环保的LED灯,各部件以中国家具榫卯原理扣合,可以拆解装盒带往各地……这些老工艺的新诠释( )‎ ‎①否认了事物的绝对静止 ②促进了传统文化的变化和发展 ‎③重视了事物的相对运动 ④反映了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3.(2012·江苏高考)英国诗人雪莱在《无常》中吟唱道,“今天,花儿喜爱欢悦/明天,就会凋谢/我们希望长驻一切/诱惑你,然后飞逸/什么是人间的欢乐/那是戏弄黑夜的电火/像闪光一样短促”。下列与诗中的哲理相近的是( )‎ A.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B.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 C.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D.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答案】B ‎【解析】A、C都是离开物质谈运动,属于唯心主义观点,与诗中的哲理不符;D体现了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与诗中的哲理不符。《无常》的大意是,尘世间万物变化莫测,不能持久;真情易变,经不起时间考验,没有什么东西是永恒的,因此要把握今天,享受今天。该诗承认了事物的绝对运动,但否认了相对静止,是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的思想,B与此符合。故答案选B。‎ 考向4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母题探究】——融会贯通 母题1.(2015·北京高考)这说明在我国古代,人们( )‎ ‎①认识到了节气与农业生产的客观联系 ‎②将节气智慧融入于生产和生活实践中 ‎③顺应自然节律,实现了对自然的征服 ‎④在实践中获得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完整认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技巧点拨】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变式训练】——举一反三 ‎1.(2014·江苏高考)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的发现表明,生物体中的每一个细胞都像一个工厂,会生产和输出许多物质,这些物质被包裹在囊泡内运输到细胞周围和细胞外。细胞内囊泡运输调控机制的发现,特别适用于解释一些疾病发生的原理,并研发药物以用于治疗。这说明( )‎ A.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B.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C.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D.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答案】A ‎【解析】B项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错误;C、D两项与题意无关。细胞内囊泡运输调控机制的发现和应用,表明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A符合题意。‎ ‎2.(2013•大纲卷)某村在保护当地民族文化的同时,不断挖掘、开发民族文化资源,把一个普通的少数民族村寨建设成为一个生动展示少数民族生活状况的“博物馆”和著名的旅游景区。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村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从唯物主义观点看,该村取得成功的原因在于( )‎ ‎①因地制宜,将文化保护与文化资源开发结合起来 ‎ ‎②将客观条件与发展目标一起作为工作的出发点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超越客观条件和规律的制约 ‎④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正确利用规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考向5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母题探究】——融会贯通 母题1. (2018•全国卷Ⅱ)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我们要坚忍不拔,锲而不舍,奋力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壮丽篇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安排的哲学依据是( )‎ ‎①社会的发展受人的意志和意愿的支配 ②社会的发展是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 ‎③社会的发展是新事物和旧事物交织融合的过程 ④社会的发展是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尊重客观规律和发货主观能动性的统一、社会发展是客观的等知识。解答本题的题眼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安排”。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从量变到质变、再从新的量变到新的质变的过程,由社会的发展是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决定的;要坚忍不拔,锲而不舍,奋力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壮丽篇章,是由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决定的,②④符合题意。①表述错误,社会的发展是客观的,不受人的意志和意愿的支配。③表述错误,社会的发展是新事物不断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技巧点拨】本题以十九大报告的相关内容为载体, 考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相关知识。注重培养学生解读材料、把握关键词、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任何主观事物都不能在事物的发展中起决定作用;发展是一个新事物产生、旧事物灭亡的过程。‎ 母题2.(2016·上海高考)曾几何时,崇山峻岭原始森林变成了延绵不绝的“光头山”。四川人民经过十几年的苦心经营,再现了满目苍翠的浩瀚林海,简称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生态屏障的建成折射出当地人民 A.秉承绿色生态理念,发挥人定胜天的气概 B.把握事物发展规律,预见生态变化的趋势 C.保护生态环境的活动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 D.在尊重客观规律基础上努力改造生态环境 ‎【答案】D ‎【技巧点拨】本题体现了人们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获得了成功。这里需要明确:做事情要想成功必须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其中,尊重客观规律是事情成功的第一位的因素,是成功的前提,不可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当做是第一位的因素。‎ ‎【变式训练】——举一反三 ‎1.(2016·课标卷Ⅱ)在长征途中,毛泽东非常重视情报工作,及时掌握敌方的部署与动向,根据敌我双方力量的变化,寻找敌方薄弱环节,灵活调动军队,四渡赤水,终于摆脱了敌兵的围追堵截。毛泽东用兵如神的奥秘在于( )‎ ‎①重视调查研究,依据不断变化的情况决定军事部署 ‎②把对战争规律的真理性认识作为军事行动的出发点 ‎③善于在瞬息万变的战场形势中掌握和利用战争规律 ‎④认识到红军将士的主观能动性在战争中起决定性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没有正确认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会误选②,把对战争规律的真理性认识作为军事行动的出发点,这是从主观出发,②错误;没有正确认识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会误选④,红军将士的主观能动性在战争中起重要作用,但不能说起决定性作用,④错误。①正确认识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毛泽东用兵如神的奥秘在于重视实践,从变化发展的实际出发,而不是从主观出发;③正确认识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毛泽东能用兵如神还在于他发挥主观能动性时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和基础。答案选B。‎ ‎2.(2016·天津高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我国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大举措,海外并购已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方式。‎ 材料 浙江吉利集团对沃尔沃的成功并购具有典型意义,2002年该集团根据世界汽车工业格局和自身条件,萌发了海外并购的念头,为实现从低端到高端的跨越式发展,吉利集团选择并购沃尔沃,为此制定了完备的方案,遵循国际商业规则,运用市场运作方式,吉利集团于2010年8月成功完成对沃尔沃的并购,几年来,该集团业绩稳定,快速实现了转型升级。‎ 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知识,分析吉利集团案例对国内企业海外并购的启示。‎ ‎【答案】‎ ‎①吉利集团的海外并购充分考虑了世界汽车工业格局和自身条件,这启示国内企业海外并购时,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②吉利集团通过恰当选择对象,科学制定方案,从而成功实施并购,这启示国内企业海外并购时,要充分发挥意识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能动作用。③吉利集团遵循市场规则,成功并购,实现转型升级。这启示国内企业海外并购时,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 ‎3.(2016·江苏高考)机器人既是先进制造业的关键支撑装备,也是改善人类生活方式的重要切入点。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国家的技术实力,世界上许多国家纷纷将机器人产业作 为战略性产业进行重点部署。从2009年开始,机器人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国内外从事机器人研发和生产企业数量呈爆发式增长。‎ 近年来机器人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2016年3月,“阿尔法围棋”战胜韩国围棋名将, 再次引起人们对智能机器人的高度关注,也进一步加剧了人们对其发展可能带来的风险的担忧。如果智能机器人全面超越人类智能,人类最终面对的是友好的合作伙伴还是企图控制人类的对手?如果智能机器人被滥用,对人类带来的潜在危险又会怎样?‎ 结合上述材料,探究回答问题:某班同学就“智能机器人的发展给人类带来的风险是否可控”展开辩论,如果你作为辩论的一方,请陈述你的观点和理由。‎ 要求:①观点明确,紧扣主题,理由充分,合乎逻辑。‎ ‎   ②综合运用《生活与哲学》《经济生活》知识加以阐述。‎ ‎   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字数250字左右。‎ ‎【答案】‎ 内容要点:‎ 正方观点:智能机器人的发展给人类带来的风险是可控的。主要理由: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不断提高科技水平,防范智能机器人的发展可能给人类带来的各种风险。人类可以通过法律、道德的规范和引导,促进智能机器人市场的健康发展,以造福人类。‎ 反方观点:智能机器人的发展给人类带来的风险是不可控的。主要理由:人们对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和利用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对智能机器人风险不能及时发现,导致风险不可控。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等固有的弊端,市场主体为了追求自身利益,往往做出违背道德和违反法律的行为,导致风险不可控。‎ ‎4.(2014·天津高考)漫画《如此创新》启示我们,在创新活动中要( )‎ A.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B.批判继承,自我否定 C.挑战传统,标新立异 D.实事求是,尊重规律 ‎【答案】D ‎【解析】A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漫画是讽刺某些创新不尊重规律,没有做到实事求是,而不是强调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故排除。B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漫画并没有自我否定的相关信息,故排除。C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漫画讽刺所谓的创新不尊重规律,一味挑战传统,标新立异,故排除。漫画中的人在创新活动中不从对象的客观实际出发,或者说违背了客观规律,事与愿违,这给我们的启示就是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尊重客观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D观点正确。‎ ‎5.(2014·山东高考)文化是不同国家和民族沟通心灵和情感的桥梁纽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近年来,我国在对外文化传播过程中,把握并顺应国际传播发展的必然趋势,利用对象国资源,充分考虑其文化传统、消费习惯、审美标准,推出了越来越多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化精品。‎ 结合材料,说明我国在对外文化传播过程中是如何处理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的。‎ ‎【答案】‎ 我国在对外文化传播过程中顺应国际传播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尊重客观规律的表现;在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对象国的资源和条件,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我国在对外文化传播过程中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推出了越来越多的文化精品。‎ ‎6.(2012·海南高考)阅读材料,完成下题。‎ 一些地方抓住文化产业发展机遇,发掘自身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通过市场运作成功地打造旅游文化品牌。如山西打造的晋商文化品牌名噪一时,浙江宁海创办的“开游节”巧用徐霞客游记,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徒步旅行者参与,呼和浩特举办的“昭君文化节”因高扬民族团结文化而倍受游人青睐。‎ 随着文化市场不断发展,历史名人、“名人故里”之争日益激烈。一些地方无视历史事实凭空臆造“历史人物”搞旅游开发,把文学作品中虚构的人物作为“文化名人”来开发,甚至利用文学作品中的负面人物形象举办主题文化活动。但是,这些盲目搞文化旅游的做法,并没有得到消费者和市场的认可。‎ 材料表明,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旅游文化产业,有的成功有的失败。运用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性相结合的观点对此加以说明。‎ ‎【答案】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文化旅游业,尊重文化产业发展规律,从而取得成功。脱离实际,靠虚构历史文化名人等来搞文化旅游,无视客观规律的制约,不可能取得成功。‎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