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考政治(必修1)一轮复习讲义:第10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届高考政治(必修1)一轮复习讲义:第10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第十课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课前自我把脉 ‎1.从根本上治理污染应将污染产业转移到其他落后国家(×)[2015·重庆高考·6A]‎ ‎2.保障城镇化健康发展,要扩大城市规模和坚持速度优先(×)[2014·安徽高考·2②④]‎ ‎3.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2013·海南高考·13④]‎ ‎4.实现居民收入倍增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2013·天津高考·1③]‎ ‎5.把增加物质资源消耗作为其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式(×) [2012·福建高考·28④]‎ ‎[提示]‎ ‎1.从根本上治理污染应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2.保障城镇化健康发展,不能盲目扩大城市规模和片面追求速度。‎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4.实现居民收入倍增,有利于改善人民生活,促进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 ‎5.经济增长应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依靠科技创新、科学管理和劳动者素质提高转变。‎ 考点一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知识精讲 ‎1.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1)我国已实现了总体小康,表现在 到20世纪末,我国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第二步目标。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千百年来始终困扰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从此得到解决,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2)总体小康的特点: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3)全面小康的目标 ‎①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 ‎②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 ‎③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 ‎④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 ‎⑤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 特别提醒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一个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民生、生态文明在内的全面发展的小康。‎ b.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的比较 比较 总体小康 全面小康 区别 标准高低 低水平——低标准的小康。属于中下收入国家的水平,刚跨过小康的门槛 更高水平——较高标准的小康。达到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将使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富裕 生活质量 不全面——小康生活所覆盖的人群不全面;小康生活的实际内容不全面,偏重于物质消费 更全面——追求物质、精神、政治和生态文明的共同发展;除注重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外,还注重居民的精神生活、所享有的民主权利,以及生活环境的改善,实现社会全面进步 社会发展状态 发展很不平衡——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不同收入群体之间的发展水平差距大 发展比较平衡——将缩小地区、城乡、各阶层的差距;惠及十几亿人口 联系 ‎①都是小康社会,都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二者只是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 ‎②总体小康是全面小康的基础和条件,全面小康是总体小康的发展和完善 ‎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提出 党的十八大根据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我国经济社会新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新期盼,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民生、生态文明五方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提出了新要求。‎ ‎(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新要求 应对措施 经济持 续健康 发展 ‎①经济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②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③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④工业化基本实现,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基本形成 ‎①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②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③加强宏观调控,实施针对性的经济政策。④转变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科技创新 人民生 活水平 全面提 高 ‎①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②就业更加充分。③收入分配差距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扶贫对象大幅减少。④社会保障全民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 ‎①发挥财政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和促进社会公平的作用。②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相结合。③完善分配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 续表 新要求 应对措施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①坚持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相结合,促进资源节约。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③推动科技创新,提高资源利用率。④引导消费者树立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的观念 特别提醒 a.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与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一样,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要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在现代化建设中继续走在前列,率先实现现代化,为全国改革发展作出更大贡献;相对落后的地区,则要奋起直追,加快发展。‎ b.科学发展观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系 二者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坚持科学发展观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的重要保证;另一方面,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结果。‎ ‎3.GDP的经济意义 ‎(1)GDP总量代表着一国经济发展水平,而经济的发展是收入分配、消费问题的基础;GDP总量的增长会带来更多的就业岗位,为从根本上增加财政收入创造条件,也为居民增加收入、提高消费水平提供条件。‎ ‎(2)单纯追求GDP的增加是违背科学发展观的表现。必须着眼于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把经济增长和节约资源能源、保护环境结合起来,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GDP表明一国的经济总量,而人均GDP则体现了一国居民的富裕程度。‎ 知识延伸 三步走战略 ‎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提出的中国经济建设总体战略部署:第一步目标,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这在20世纪80年代末已基本实现;第二步目标,1991年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目标,到21世纪中叶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过上比较富裕的生活。‎ 易错纠偏 易错点一:不能正确理解社会主义社会的阶段性特征 提醒 ‎ ‎(1)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两个阶段。全面小康不是一蹴而就的,总体小康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2)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存在的生产力基础不同,总体小康所依托的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不高,即水平低;总体小康阶段经济建设取得了成果,而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却相对滞后,即不全面;城乡之间、地区之间、部门之间还不协调,即不平衡。‎  漫画《补》说明我们现在的小康(  )‎ A.是低水平的小康 B.是不全面的小康 C.是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D.实现了现代化 ‎ 答案 B 解析 漫画表明我国目前的文化建设与政治、经济、社会建设相比是落后的。这是不全面的体现,故选B。‎ 易错点二:对全面小康社会建成理解有偏差 提醒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一个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民生、生态文明在内的全面发展进步的目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八大确立的重大历史任务。你认为下列做法符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要求的有(  )‎ ‎①某县全面加强各项富民产业培育,全力兴办各项惠民实事 ②某区计划廉价引进东部某省因污染较严重而已关门停产的造纸企业 ③某县促进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人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④某县政府决定多卖耕地给地产商,直接给群众分钱以提高群众收入水平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根据教材可知①③均符合题意。②的做法不符合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要求,排除;④的做法不符合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排除。‎ 固本随练 ‎1.[2016·湖北大联考]观察一个社会的发展程度,不只看摩天大楼,还要看社会底层、困难群体的生存状况。搞好民生,要特别注重“补短板、兜底线”,才能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补短板、兜底线”的做法是(  )‎ ‎①“补短板”要弥补市场调节的弊端,熨平经济波动起伏 ②“补短板”要加强和完善社会保障,健全养老保险制度 ③“兜底线”要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实现经济的平衡发展 ④“兜底线”要加强特困群体的社会救助,提高低保标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D 解析 “补短板、兜底线”必须发挥财政的作用,关注民生,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社会救助,故选D项。弥补市场调节的弊端,熨平经济波动起伏是促进经济发展的举措,与题意不符,舍去①。缩小城乡差距,实现经济协调发展,不是平衡发展,③既不正确,也不符合题意。‎ ‎2.[2016·济南模拟]“污染博弈”是指在不受管制的环境里,企业为追求利润最大化,宁肯污染环境,也不愿安装昂贵的污染处理设备。这一现象给我们的启示是(  )‎ A.努力提高生产效率 B.诚信关系着企业成败 C.环境监管亟待加强 D.企业要以营利为目的 答案 C 解析 “污染博弈”说明企业只注重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针对“污染博弈”现象,需要政府加强环境监管,故选C项。A、B、D三项与题意不符。‎ ‎3.[2016·广安模拟]针对我国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实际情况,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们要把握好总体要求,着眼于保持中高速增长和迈向中高端水平“双目标”。下列措施有利于实现“双目标”的是(  )‎ ‎①发展高科技产业,并代替传统制造业 ②立足发展的速度,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③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增进民生福祉 ④科学的宏观调控,推进结构性改革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B 解析 发展高科技产业不是代替传统产业,故排除①。实现“双目标”,要立足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排除②。③④是实现“双目标”的措施。‎ ‎4.[2016·滨州模拟]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时,我国城乡居民人均纯收入将达到3.82万元和1.18万元左右,如今,距离这一目标的实现仅剩4年。为实现这一目标,要求(  )‎ ‎①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②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③政府主导就业,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④实现城乡养老保险并轨,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促进就业需要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排除③。题旨强调到2020年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没有说明统筹城乡发展,故不选④。①②是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的举措。‎ ‎5.[2016·深圳调研]中国经济“新常态”意味着坚持稳中求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据此,根据下图,对我国未来五年经济发展图景预测合理的是(  )‎ ‎①经济实际总量减少 ②经济增长动力更为多元 ③经济发展的波动趋于平缓 ④经济增长速度连续下滑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经济发展增速放缓,但不等于经济实际总量减少,①不选;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推动经济发展,必然要采取多元化的增长动力,②正确;③正确表达了经济发展平缓的波动趋势,应选;④观点错误,稳中求进不可能放任连续下滑。‎ ‎ 考向聚焦 动态发布 命题特点 ‎2015·四川卷·2‎ ‎2014·上海卷·14‎ ‎2013·天津卷·1‎ ‎……‎ 本考点近几年出现的频率较低,主要是以选择题形式考查小康社会的特点及经济建设的新要求 命题点1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例1  [2015·四川高考]“数以亿计的人可在自家屋顶、田间建立一个小型发电厂,只要它覆盖着太阳能电池板,而且通过互联网和电网与世界连接相互交易”,这是“互联网+能源”的一个远景和行动。其重大意义在于(  )‎ ‎①每个人都可以是电力消费者也可以是生产者 ②可以极大地促进能源的清洁替代和绿色替代 ③能源供给结构将实现电能化且价格十分低廉 ④“互联网+能源”能全面推动各传统产业升级 A.①② B.①③ ‎ C.②④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数以亿计的人利用太阳能“建立小型发电厂”,并利用互联网将家庭发电与电网联接起来,可以使广大居民在消费电力资源的同时,成为电力资源的生产者,①符合题意;材料中“互联网+能源”远景的实现,会促进太阳能替代传统能源的使用,②符合题意。③中的“价格十分低廉”不具有必然性,不选;④中的“全面推动各传统产业升级”夸大了“互联网+能源”这一远景和行动的作用,不选。‎ 命题点2 GDP 例2  [2014·上海高考]被认为20世纪伟大发明之一的GDP“80岁”了。GDP最主要用于衡量一个国家的(  )‎ A.经济活动总量 B.居民收入水平 C.物价变动情况 D.企业经济效益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经济目标的知识。GDP即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它最主要用于衡量一国的经济活动总量,不但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还可以反映一国的国力与财富。故本题选A。‎ 随堂高考 ‎1.[2013·天津高考]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到2020年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一目标的提出,体现了“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的原则,顺应了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盼。实现居民收入倍增(  )‎ ‎①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②要着力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 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 ④是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根本措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收入分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增加社会财富总量,是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根本措施,所以①当选,排除④;居民收入倍增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符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③正确且切题;“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有利于实现收入公平、居民收入倍增,②当选。故选A。‎ ‎2.[2013·海南高考]良好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列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布局。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 (  )‎ ‎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 ②中国共产党巩固执政地位转变执政方式的体现 ‎ ③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 ‎ ④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要求 ‎ A.①② B.①④ ‎ ‎ C.②③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党的执政理念。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表明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且有利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③④符合题意,答案选D。①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材料未涉及党的执政方式的转变,排除②。‎ ‎3.[2012·福建高考]在福建平潭综合实验区建设和发展过程中,要坚持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并重,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以下建议符合上述要求的有(  )‎ ‎①重点发展以高科技为特征的新兴产业 ‎②实验区建设以开发为主,注重经济效益 ‎③充分利用其丰富的风力资源,发展风电产业 ‎④把增加物质资源消耗作为其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式 A.①③ B.①② ‎ C.②④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本题以福建地方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为背景,考查学生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理解。要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故②表述错误。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降低物质资源消耗,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故④表述错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新能源产业都坚持了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并重,有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故①③的表述符合题干要求,故选A。‎ ‎4.[2012·天津高考]下图是我国对农村人口的扶贫标准以及对应的扶贫对象数量的柱形图。对该图的正确解读是(  )‎ A.扶贫对象数量的多少,标志着治理贫困成效的大小 B.扶贫对象数量的增加,实现了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 C.扶贫标准的提高,有利于使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更多人口 D.扶贫标准的提高,促成了合理有序分配格局的形成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国家财政、收入分配公平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据图可知,2007~2011年,我国对农村人口的扶贫标准提高以及对应的扶贫对象数量逐年增加,这说明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有更多的财力来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故选C。A错,治理贫困成效的大小除了要看扶贫对象数量的多少,也要看扶贫标准,更要看有没有实现从“输血型”扶贫向“造血型”扶贫的转变;B错,“实现了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的说法太绝对;D错,合理有序的分配格局的形成从根本上讲是由生产力决定的,需要制度保障和相关的举措,D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 ‎5.[2013·北京高考]《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划定了水资源利用管理的“三条红线”: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到2030年全国用水总量控制在7000亿立方米以内;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到2030年用水效率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以2000年不变价格计算)降低到40立方米以下,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以上;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到2030年主要污染物入河湖总量控制在水功能区纳污能力范围之内,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95%以上。‎ ‎(1)描述图所反映的我国用水总量、工业废水排放总量和生活污水排放总量的变化趋势。‎ ‎(2)实现“三条红线”的控制目标需要从多方面采取措施。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完成下表。‎ 措施 影响途径 控制红线 实施生活用水阶梯定价 提高超量用水价格,促进节约用水,减少水的浪费 ‎①‎ 优先安排企业购买节水设备的贷款,并给予优惠利率 ‎②‎ 用水效率 控制红线 ‎③‎ 增加企业排污成本,促使企业设法减少污水排放 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 答案 (1)用水总量持续平稳增长。工业废水排放总量先缓慢上升,后有所下降。生活污水排放总量持续较快增长。‎ ‎(2)①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②降低企业购买节水设备的融资成本,以鼓励企业使用节水设备,提高用水效率。③对企业排污征收排污税或对违反排污规定的企业进行罚款。‎ 考点二 围绕主题 抓住主线 知识精讲 ‎1.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1)必要性 ‎①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②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③片面追求经济快速增长,往往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甚至出现“没有发展的增长”‎ ‎;导致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2)内容及要求 内容 要求 第一要义 推动经济 社会发展 ‎①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②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③加快形成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发展方式和发展机制 续表 内容 要求 核心立场 以人为本 ‎①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②尊重人民首创精神;③保障人民各项权益;④不断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 基本要求 全面协调 可持续 ‎①要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②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③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根本方法 统筹兼顾 ‎①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②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各方面利益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深化理解 准确理解“全面”“协调”“可持续”‎ a.全面:指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全面发展,缺一不可。‎ b.协调:指的是现代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 c.可持续:要实现社会永续发展,必须正确处理好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者之间的关系,做到三者的统一。‎ 方法技巧 记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技巧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五发展”+“三战略”‎ 以人为本——“两点”+“一尊重、一保障、一促进”‎ 全面协调可持续——“五位一体”+“两协调、一道路”‎ 统筹兼顾——“重大关系”+“五个统筹”‎ ‎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1)必要性: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措施 重大举措 重要性 具体措施 解题指导 实施创新 驱动发展 战略 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 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的措施 ‎①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实现经济长期持续发展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②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要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③自主创新要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作用,同时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实行支持自主创新的政策,完善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 ‎④发挥财政的作用,增加教科文卫事业支出,为技术创新提供强有力的物质保障。‎ ‎⑤积极参与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利用全球科技资源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推进经济 结构战略 性调整 这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一转到”: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二依靠”: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拉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一道路”: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一战略”: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的政策举措 ‎①调整投资、出口和消费比例失调的结构性问题,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拉动。‎ ‎②调整三大产业结构及产业内部结构,实现三大产业及其内部关系的协调和升级。‎ ‎③调整完善分配政策,优化国民收入分配结构。‎ ‎④调整区域经济结构,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⑤调整外贸结构,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 推动城乡 发展一体 化 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要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 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措施 ‎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②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加大各级政府对农村城镇化的财政、金融支持,加强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小城镇的城市化水平。‎ ‎③大力发展服务农村的第三产业和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加工,推进农业产业化。‎ ‎④推进户籍制度改革。‎ 全面促进 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 资源节约 和环境保 护,增强可 持续发展 能力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必须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①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 ‎②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③依靠科技进步,使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④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控制高能耗产业。‎ ‎⑤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倡导绿色消费。‎ 深化理解 “三主体”共建生态文明 a.政府:加强宏观调控,充分利用经济、法律及行政手段调控资源,发展循环经济。‎ b.企业:加强管理、科技创新、降低成本、减少污染,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c.个人: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倡导绿色消费,增强节约意识,从小事做起,把节约资源落到实处。‎ 方法技巧 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我们可以记忆以下口诀:‎ 创新驱动是核心,结构调整是方向;立足发展提质量,新型道路宽又广;统筹区域促协调,城乡一体齐发展;资源节约切实行,环境保护永持续。‎ 易错纠偏 易错点一: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理解不准确 提醒 ‎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要准确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四个方面的内涵。‎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天津考查新天津生态城时指出,生态城要兼顾好先进性、高端化和能复制、可推广两个方面,在体现人与人、人与经济活动、人与环境和谐共存等方面作出有说服力的回答,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示范。习近平同志的这一要求,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中的 (  )‎ ‎ ‎ ‎①以人为本 ②全面发展 ③协调发展 ④可持续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C 解析 人与人、人与经济活动、人与环境和谐共存,体现了以人为本、协调和可持续发展,①③④正确;材料未涉及全面发展,②排除。‎ 易错点二:孤立地理解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提醒 ‎ ‎(1)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把统筹城乡、统筹区域、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生态文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结合起来。‎ ‎(2)西部大开发是统筹区域发展的需要,同时要注意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不可把东部的落后产能简单转移过来。‎ ‎(3)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实质是生产力提高的途径问题,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是根本途径。‎  近年来,频发的大面积雾霾天气对我国企业的生产和居民的生活造成了重大影响,这与工业结构布局、能源结构不合理等因素密切相关。为此,从长远看,政府应采取的措施是(  )‎ ‎①优化能源结构,减少对传统能源的过度依赖 ②调整工业布局,把重工业转移到西部地区 ③推进企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④加强调控,关停传统的耗能企业 A.①③ B.①④ ‎ C.②③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要治理雾霾,需要政府从工业结构布局、能源结构方面加强宏观调控,①③的做法都可以达到这一目标,故符合题意;简单地把重工业转移到西部地区,只会带来西部地区的生态压力,②错误;关停传统的耗能企业是一种简单强制的做法,④错误。‎ 固本随练 ‎1.[2016·青岛调研]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催化融合下,新产业、新业态、新产品不断涌现,云计算、物联网、互联网金融等蓬勃发展快速壮大,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日益增强。这告诉我们(  )‎ A.创新已经成为驱动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B.要把创新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C.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企业经营成功的重要因素 D.信息技术发展决定信息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答案 A 解析 经济结构调整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排除B项。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排除D项。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新产业、新业态、新产品不断涌现,说明A项。C项与题意无关。‎ ‎2.[2015·甘肃兰州一模]近期国际油价的持续下跌总体上对我国新能源的影响不大。但也暴露出我国以传统能源为主的产业发展较为粗放、科技贡献率偏低、国际竞争力不足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必须(  )‎ ‎①提高科技贡献率,保护国内产业发展 ②扶持新能源产业,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 ④建设创新型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A.③④ B.①④‎ C.①③ D.②③‎ 答案 A 解析 针对传统能源为主的产业发展较为粗放、科技贡献率低的状况,需要国家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倒逼传统能源产业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故选③④,排除①。②不是解决传统能源产业粗放的举措。‎ ‎3.[2015·唐山月考]国土资源部、农业部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在已有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工作的基础上,将城镇周边、交通沿线现有易被占用的优质耕地优先划为永久基本农田。此举可能带来的经济影响有(  )‎ ‎①给城市扩张划出了边界,从长远看,有可能阻碍城市发展 ②不断完善我国基本农田保护制度,有利于保障粮食安全 ③有利于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能,解决经济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 ④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有利于城市集约型、内涵式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 D 解析 优先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的做法不会阻碍城市发展,①观点错误;土地是粮食生产的载体,保障了土地就保障了粮食安全,②正确;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不属于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属于经济职能,③不选;城市发展不能靠一味地扩张领域的粗放式发展,应依靠科技等内涵式发展,④正确。‎ ‎4.[2016·安阳天一大联考]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席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欢迎宴会时说:“有人说,现在北京的蓝天是APEC蓝,美好而短暂,过了这一阵就没了。我希望并相信通过不懈的努力,APEC蓝能够保持下去。”这一愿望的实现要求我们(  )‎ ‎①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 ②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淘汰过剩产能 ③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④应把环境保护作为当前的中心工作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①③‎ 答案 D 解析 材料强调通过不懈努力,保持蓝天,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①③符合题意;促进资源节约有利于这一目标的实现,但材料未涉及过剩产能问题,②与题意不符;经济建设是当前的中心工作,排除④。‎ ‎5.[2015·潍坊一模]近日,纪录片《穹顶之下》让雾霾再度成为热门话题。为满足人们对湛蓝天空和良好空气质量的向往和期待,应当(  )‎ ‎①把污染企业转移到经济欠发达地区 ②加大对大气污染防治的政策性信贷支持 ③淘汰传统产业,严控高耗能高排放企业发展 ④健全环保领域法律法规体系,严格依法监督管理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 D 解析 污染企业不治理到哪儿就会污染到哪儿,①观点错误;治理污染,就需要资金,提供信贷支持是方法之一,②正确;传统产业不是一无是处,可以严控高耗能企业,但淘汰传统产业是错误的,③不选;加强对污染企业的监管是正确的,④应选。‎ 考向聚焦 动态发布 命题特点 ‎2015·重庆卷·6‎ ‎2015·安徽卷·39(1)‎ ‎2015·福建卷·39(1)‎ ‎2014·安徽卷·2‎ ‎2014·海南卷·3‎ ‎2014·广东卷·24‎ ‎2014·课标全国卷Ⅱ·15‎ ‎2014·江苏卷·5‎ ‎2014·天津卷·12(1)‎ ‎……‎ 结合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环境保护、文化产业发展、农业科技创新、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等考查相关热点及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命题点1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例1  [2014·安徽高考]安徽省“积极探索四化同步、产城一体的新路径,确立了以强化产业支撑保障就业、以完善公共服务保障安居、以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保障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工作思路”。这说明政府(  )‎ ‎ ‎ ‎①坚持以人为本,创新发展理念 ②扩大城市规模,破解城乡二元结构 ③加大统筹力度,协调城乡发展 ④坚持速度优先,加快城镇化的进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科学发展观、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知识。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保障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工作思路,是坚持以人为本,创新发展理念的体现,有利于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使城乡居民共享发展成果,故选①③。保障城镇化健康发展,不是扩大城市规模,而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更加注重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故排除②④。‎ 例2  [2015·安徽高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结构调整,民生改善等都离不开政府的积极作为。‎ 根据材料,从经济生活角度阐明政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 答案 政府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第一要义,保持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平稳,稳中有进。政府坚持科学的宏观调控,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提质增效升级。政府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促进城镇就业人数持续增加。‎ 解析 本题要求回答政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可依据材料中的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结构调整”联系宏观调控的手段及目标的知识进行分析;由图一中GDP与三次产业的变化情况可以看出,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可知政府促进经济转变发展方式,由图二中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可以联系政府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的知识进行分析。‎ 命题点2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例3  [2015·重庆高考]发达国家在外包制造业的同时,也将污染排放“外包”‎ 给发展中国家。研究表明,中国22%的一氧化物和17%的黑碳颗粒物排放与出口商品制造有关。这警示我们从根本上治理污染应(  )‎ A.将污染产业转移到其他落后国家 B.关闭造成污染的外向型制造企业 C.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 D.抵制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分工体系 答案 C 解析 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制造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导致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中高能耗、高污染产业的比重过高,这说明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有助于保护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故C正确;A错误,将污染产业转移到其他落后国家,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做法;B说法太绝对,对一般的有污染的外向型制造企业,可以通过改造和升级来解决,对部分严重污染环境的外向型制造企业可以强制其关闭;D不符合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不利于本国经济的发展,排除。‎ 例4  [2015·四川高考]某省对经过培训和考核、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民进行“新型高级职业农民”资格认证,并对他们所带领的合作社、农业园区、农业龙头企业给予土地流转、融资贷款、项目扶持等政策倾斜。这样做能够(  )‎ ‎①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 ②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 ③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促进农业集约化发展 ④创新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A.①② B.①③ ‎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材料强调了新型职业农民的“带领”作用,体现了①中的观点;材料中的“合作社”“农业园区”“土地流转”等关键信息说明了③符合题意。②中的“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表述不正确;④中的“增加农民财政性收入”与材料中内容没有直接联系,不选。‎ 例5  [2015·福建高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同心逐梦的中国,正以博大宽广的胸襟、心系天下的情怀,奏响“一带一路”交响曲,谱写自贸区战略新华章。‎ 材料一 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倡议,得到了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热烈响应。2015年3月,福建被国家定位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2015年4月,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简称福建自贸区)正式建立,实施范围涵盖平潭、厦门和福州三个片区。‎ 材料二 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自2013年以来,在党中央领导下,全国人大健全法制,国务院统筹协调,各有关部门协同实施,社会各界群策群力,福建自贸区筹建工作依法有序推进。目前,福建省围绕立足两岸、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战略要求,确定了自贸区重点试验项目186项,涉及体制创新、对台开放、投资管理、法治保障、市场监管等方面,自贸区建设全面铺开。‎ 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概述“福建自贸区”和“海丝核心区”的建设,对福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将产生的积极影响。‎ 答案 ①有利于实施自主创新驱动战略,增强创新能力,为福建经济发展提供新动力。②‎ 有利于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③有利于抓住机遇,扩大和深化闽台经济合作。④有利于深化改革,推动制度创新,提高抵御国际经济风险能力。⑤有利于充分利用国际国内的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答对4点即可。考生若从其他方面作答,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首先要明确本题考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相关知识,而教材中有两处提及该知识点,一是在“围绕主题 抓住主线”中,二是在“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中。很显然,这两处一是立足国内,二是放眼世界。然后联系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实施自主创新驱动战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等知识回答。根据福建地理位置,总结该举措有利闽台经济发展,根据材料二举措可总结出深化改革、制度创新的答案。‎ 命题点3 生态文明 例6  [2015·天津高考]湖南省长沙县是工业强县,也是排碳大县。针对经济发展中的环境问题,该县提出创建全国“零碳县”的目标,引进推广了中南林业大学新研发的“绿心速生草”。这种草吸收和固化二氧化碳是相等面积森林的14倍左右,它不仅生长快,而且种植户可以多次收割并加工成碳产品出售。该材料说明(  )‎ ‎①环境保护问题应该主要由政府解决 ②保护环境应该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 ③经济发展可以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④科技创新有助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 A.①② B.③④ ‎ C.①③ D.②④‎ 答案 B 解析 种植“绿心速生草”既保护了环境又获得了经济效益,说明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可以相协调,③正确;中南林业大学研发的“绿心速生草”助力可持续发展,体现了④;①观点不科学,企业要坚持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统一,做到谁污染,谁负责,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环境保护需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而不能完全依靠政府;②错误,市场经济的自发性是环境受破坏的重要原因,因此保护环境应由政府主导,同时通过市场机制调动各类市场主体积极参与。‎ 随堂高考 ‎1.[2015·四川高考]201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7.4%,低于7.5%的目标;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为48.2%,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城镇新增就业1322万人,超额完成全年新增就业1000万人的目标。这意味着(  )‎ ‎①我国经济结构更加趋于优化 ②服务业成为我国经济的主导 ③第三产业吸纳就业的能力强 ④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创新驱动 A.①② B.①③ ‎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从材料数据可知,经济发展放缓,第三产业发展较快,说明经济结构趋于优化,①正确;虽然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大幅增加,但不能得出服务业为国民经济主导的结论,②错误;就业大量增加,与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大幅增加有关,③正确;材料未涉及创新的作用问题,④不选。‎ ‎2.[2014·课标全国卷Ⅱ]‎ 经济活动中各产业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被称为产业关联,关联性强的产业发展有利于带动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如房地产业的发展向上可带动建筑业,向下可带动家电业,形成建筑业—房地产业—家电业协同发展。下列选项中构成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关系的是(  )‎ ‎①钢铁产业 ②信息产业 ③保险业 ④汽车产业 A.①—②—③ B.①—④—③‎ C.②—③—④ D.④—③—①‎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知识。钢铁是制造汽车的重要原材料,钢铁产业是汽车产业的上游;购买汽车后需要购买各种保险,保险业是汽车产业的下游。B构成了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关系,A、C、D均不构成这种关系。‎ ‎3.[2014·广东高考]广东某市出台政策,实施农业“一镇一品”示范建设工程,通过招商引资,引导龙头企业与试点镇对接,构建平价商店、机场超市、网店、连锁店等组成的网络化销售平台,显著带动了当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这一成效得益于(  )‎ ‎①借力政策扶持,整合资源优势 ②降低商品价格,确立竞争方向 ③创新营销模式,优化发展战略 ④调整消费结构,增加产品供给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A 解析 题目材料中“某市出台政策”体现了政府农业政策的扶持;“龙头企业与试点镇对接”整合资源,形成优势互补;“网络化销售平台”的建设创新营销模式,优化城乡共同发展的战略,故①③正确。②④与材料无关。‎ ‎4.[2014·江苏高考]“霾单”是淘宝网公布的2013年度消费关键词之一。截至2013年11月30日,全国“淘友”花了8.7亿元在口罩、空气净化器等对抗雾霾用品上。与一年前相比,购买口罩的人多了181%,购买空气净化器的人多了131%。对这一经济现象解读正确的是(  )‎ A.满足消费需求——生产防霾产品——促进经济发展 B.市场消费低迷——生产防霾产品——扩大国内需求 C.空气污染严重——购买防霾产品——浪费社会资源 D.追求绿色消费——购买防霾产品——提高生活质量 答案 C 解析 本题以淘宝网公布的2013年度消费关键词“霾单”为背景,考查生产、消费、环保、需求等知识,旨在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解答的关键是几个环节是否衔接恰当,是否和现实情况相符合。仔细分析,生产防霾产品与促进经济发展这两个环节衔接不恰当,A项不选;“市场消费低迷”不符合现实情况,B项不选;题干中的这一经济现象与追求绿色消费也是不相符合的,D项不选;由于空气污染严重,人们才购买防霾产品,从而浪费了社会资源,C项符合题意。‎ ‎5.[2013·北京高考]继续保持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下列做法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 ‎①促进金融、通信等服务业发展 ②加大研发投入,推进科技创新 ③‎ 增加出口补贴,扩大出口规模 ④提高存款利率,减少居民消费 A.①② B.①④ ‎ C.②③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要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需要促进金融、通讯等服务业发展,加大研发投入,推进科技创新,①②正确;③不是直接措施;④做法不可取,减少居民消费,会抑制经济发展。‎ ‎6.[2014·天津高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某工业大省正在兴起一股“机器人换人”的浪潮。该省某地区截至2013年7月已有15个“机器人换人”改造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使企业生产用工平均减少25%,人均产出提升30%,产品合格率提升2.8个百分点。同年1~7月,该地区相应的技改投资达104.42亿元,同比增加60.7%,占工业投资比重的88.6%。作为工业大国,2012年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工业机器人市场,预计到2015年将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面对诱人的前景,我国近年来已建成30多个工业机器人产业园。‎ 根据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我国发展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合理性。‎ 答案 ①机器人的使用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因而有广阔的市场需求,发展工业机器人产业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必然结果。②发展工业机器人产业有利于促进技术进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利于扩大投资需求,拉动经济增长。‎ 解析 要从我国发展工业机器人产业对劳动生产率水平和科技水平的提高、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等积极意义方面,分析其合理性。‎ ‎7.[2013·福建高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美丽中国”凸显了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融合,彰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材料 高二(1)班同学以“建设美丽家园”为主题,收集资料,展开讨论。‎ 相关资料 讨论结果 ‎2012年A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GDP增长11.4%,财政收入增长15.9%;居民人均收入增长13.5%,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4.6%,奢侈浪费之风抬头;能源消费总量增长4.2%,万元GDP能耗下降5.7%;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土壤、水体质量下降;煤炭、石化产业投资规模扩大,一些重大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引发争议。‎ 观点一:经济发展是兴国之要,有了金山银山,就有绿水青山。‎ 观点二:生态建设是头等大事,有了绿水青山,就有金山银山。‎ 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评析材料“讨论结果”中的任意一个观点,并说明该观点在思想方法上的不足。‎ 答案 观点一:①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②经济建设必须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增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③经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相辅相成。该观点没有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只强调了经济建设的重要性而忽视了生态文明建设。‎ 观点二:①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增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这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②经济建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③经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相辅相成。该观点没有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只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而忽视了经济建设。‎ ‎[学法指导·悟一悟]‎ ‎|库兹涅茨曲线 该曲线是经济学家库兹涅茨用来分析人均收入与分配公平程度之间关系的一种学说。研究表明,收入不均现象随着经济增长先升后降,呈现倒U形曲线关系。后来美国经济学家格鲁斯曼等人,发现部分环境污染物排放总量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关系也呈现倒U形曲线,后种现象被称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考题示范]‎ ‎1.[2014·海南高考] 经济学常用“倒U形”曲线(如图所示)来描述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程度的关系。据此作出的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①A→B表示工业化后期阶段 ②B→C表示工业化后期阶段 ③美丽中国应该在B点出现 ④美丽中国应该在C点出现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知识。A→B代表工业化初期到实现工业化阶段,随着人均GDP的增长,单位GDP的污染量增加,①判断错误;B→C则代表实现工业化后,由于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单位GDP的污染量逐步减少,②判断正确;B点是转变发展方式的转折点,也是单位GDP污染排放量的最高点,很明显美丽中国不会在B点出现,③判断错误;C点人均GDP高,单位GDP污染量小,体现了经济发展好、环境污染低的特点,美丽中国应该在C点出现,故④判断正确。‎ ‎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建设美丽中国”是当下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材料一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深化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材料二 “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 揭示了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关系,其中GDP与污染水平两条曲线相交的C点是这一关系的拐点。‎ 材料三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用《经济生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相关知识说明,怎样使我国“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的拐点前移。‎ 答案 (1)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2)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使经济发展更多地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 ‎(3)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使经济发展更多地依靠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 ‎(4)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建设美丽中国。‎ 解析 此题运用的知识点明确: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使拐点前移。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以及“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方面进行分析。回答此题只要结合课本知识具体作答即可。‎ ‎[答题术语·背一背]‎ 一|常见设问角度 高考对该知识点的考查经常与科学发展观、调整经济结构、建设生态文明等结合在一起进行。复习时注意以下设问角度:‎ ‎(1)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说明我国应怎样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2)结合材料,分析说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意义。‎ ‎ (3)根据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某地政府是怎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 ‎(4)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宽带中国战略、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培育新的消费热点等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何意义?‎ 二|必背答题术语 ‎(1)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2)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3)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要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拉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 ‎(4)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要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5)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必须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