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师范高中、实验高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师范高中、实验高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

‎2018-2019学年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师范高中、实验高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生物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兔的白毛与黑毛、狗的长毛与卷毛都是相对性状 B. 隐性性状是指生物体不能表现出来的性状 C. 表现型相同的生物,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D. 纯合子的自交后代中不会发生性状分离,杂合子的自交后代中不会出现纯合子 ‎【答案】C ‎【解析】‎ ‎【分析】‎ 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分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分别由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控制,表现型相同的生物可能是由相同基因型控制的,也可能有显性纯合与杂合之分,或者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 ‎【详解】A、兔的白毛与黑毛是相对性状,但狗的长毛与卷毛不是相对性状,A错误;‎ B、隐性性状是指在显性纯合与隐性个体杂交,子代中表现不出来的性状,B错误;‎ C、表现型相同的生物,基因型不一定相同,例如:AA和Aa个体的表现型相同,但基因型不同,C正确;‎ D、一个杂合子既具有显性基因又具有隐性基因,自交后代可以出现纯合子,D错误。‎ 故选C。‎ ‎2.在某种牛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的体色是红褐色的,aa是红色的.基因型为Aa的个体中,雄牛是红褐色的,而雌牛是红色的.一头红褐色母牛生了一头红色小牛,这头小牛的性别及基因型为(  )‎ A. 雄性或雌性,aa B. 雌性,Aa C. 雄性,Aa D. 雌性,aa或Aa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干的信息,相关的基因型对应的性状:‎ 基因组成 雄牛的性状表现 母牛的性状表现 AA 红褐色 红褐色 Aa 红褐色 红色 aa 红色 红色 ‎【详解】由于AA的雌牛是红褐色的,而Aa和aa的雌牛是红色的,所以一头红褐色母牛的基因型为AA。它与一雄牛杂交后,后代的基因型为A_。由于aa的雄牛、Aa和aa的雌牛都是红色的,所以现生了一头红色小牛的基因型必定是Aa,其性别为雌性。‎ 故选B。‎ ‎3.黄色圆粒(YYRR)和绿色皱粒(yyrr)杂交得F1,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从F1自交所得种子中,拿出一粒绿色圆粒和一粒绿色皱粒,它们都是纯合体的概率为(  )。‎ A. 1/3 B. 1/2 C. 1/8 D. 1/16‎ ‎【答案】A ‎【解析】‎ ‎【分析】‎ 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根据题意可知,的基因型为,自交后代中绿色圆粒(_)占全部后代的1/4×3/4=3/16,其中绿色圆粒(_)的纯合子占后代全部的,所以绿色圆粒中纯合子占;绿色、皱粒性状均由隐性基因控制,所以后代之中的绿色皱粒()均为纯合子。拿出一粒绿色圆粒和一粒绿色皱粒,它们都是纯合子的概率为。‎ 故选A。‎ ‎4.基因型为AAbbCC与aaBBCC的小麦进行杂交,这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F1杂种形成的配子种类数和F2的基因型种类数分别是 ( )‎ A. 8和27 B. 4和27 C. 4和9 D. 32和81‎ ‎【答案】C ‎【解析】‎ ‎【分析】‎ 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根据题意可知,基因型为AAbbCC与aaBBCC的小麦进行杂交,F1的基因型为AaBbCC,它产生的配子就相当于拿出一个A或a,一个B或b,均为C,它们之间自由组合,为2×2×1=4种;‎ F2为AaBbCC自交的结果,一对一对等位基因进行分析,Aa进行自交产生的后代基因型为AA、Aa、aa三种,Bb进行自交产生的后代基因型为BB、Bb、bb,CC进行自交产生的后代基因型为CC,因此F2的基因型种类数=3×3×1=9种。‎ 故选C。‎ ‎【点睛】根据题意分析可知:三对等位基因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则三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由于各对基因独立,可以将每对基因分解考虑,这样就变成几个一对等位基因的分离规律,它们是独立事件,最后结果按乘法定理计算。‎ ‎5. 在完全显性及每对基因独立遗传的条件下,AaBbCC与aaBbcc进行杂交,其子一代中表现型与双亲相同的个体占全部子代的 A. 1/4 B. 3/8 C. 5/8 D. 3/4‎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因为每对基因独立遗传且完全显性,因此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题中要求子一代与双亲表现型相同个体的比例,即求表现型为A_B_C_和aaB_cc所占的比例。而表现型为aaB_cc个体数为0,所以只需求表现型为A_B_C_所出现的比例。Aa×aa→A_1/2,Bb×Bb→B_3/4,‎ CC×cc→C_1,所以A_B_C_出现的概率为1/2×3/4×1=3/8;故选B。‎ 考点: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 点评: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和应用能力,如掌握遗传规律,可以很快解决此题。‎ ‎6. 在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F1黄色圆粒豌豆(YyRr)自交产生F2。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F1产生4个配子,比例为1:1:1:1‎ B. F1产生基因型YR的卵和基因型YR的精子数量之比为1:1‎ C.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是指F1产生的4种类型的精子和卵可以自由组合 D. F1产生的精子中,基因型为YR和基因型为yr的比例为1:1‎ ‎【答案】D ‎【解析】‎ F1基因型为YyRr,其产生的精子共有四种:YR、Yr、yR、yr,数目比为1:1:1:1。‎ ‎7.对某种植物进行测交实验,后代有四种表现型,其数量分别是49、52、50、51,这株植物的基因型不可能是( )‎ A. MmNnPP B. mmNnPp C. MmNNPP D. MMNnPp ‎【答案】C ‎【解析】‎ ‎【分析】‎ 测交的定义是孟德尔在验证自己对性状分离现象的解释是否正确时提出的,为了确定子一代是杂合子还是纯合子,让子一代与隐性纯合子杂交,这就叫测交.在实践中,测交往往用来鉴定某一显性个体的基因型和它形成的配子类型及其比例. ‎ 分析题干信息:后代有四种表现型,其数量分别是49、52、50、51,则约为1:1:1:1。‎ ‎【详解】A、MmNnPP×mmnnpp→后代有四种表现型,且分离比约为1:1:1:1,与题意相符,正确;‎ B、mmNnPp×mmnnpp→后代有四种表现型,且分离比约为1:1:1:1,与题意相符,正确;‎ C、MmNNpp×mmnnpp→后代有两种表现型,且分离比约为1:1,与题意不符,错误;‎ D、MMNnPp×mmnnpp→后代有四种表现型,且分离比约为1:1:1:1,与题意相符,正确。‎ 故选C。‎ ‎8. 与有丝分裂相比,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最显著的变化之一是 A. 同源染色体联会 B. 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 C. 有纺锤体形成 D. 着丝点分开 ‎【答案】A ‎【解析】‎ 同源染色体的联会是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故A正确。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在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一次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都有,故B错误。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前期都有纺锤体的形成,故C错误。着丝点分裂在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都有,故D错误。‎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细胞分裂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名师点睛】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细胞图像比较 ‎(1)三个前期图的判断 判断步骤:‎ 结果:A为有丝分裂前期,B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C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 ‎(2)三个中期图的判断 判断步骤:‎ 结果:A为有丝分裂中期,B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C为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 ‎(3)三个后期图的判断 判断步骤:‎ 结果:A为有丝分裂后期,B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C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9.若下图细胞的生物都是二倍体,图中一定是减数分裂的细胞分裂图像是( )‎ A. ②③④ B. ②④ C. ①② D. ①‎ ‎【答案】B ‎【解析】‎ ‎【分析】‎ 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①前期: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随机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①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 ‎②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成对地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 ‎③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④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故选B。‎ ‎10. 若人的成熟神经细胞核中DNA含量为N,下列各项核DNA含量分别为2N、N、0. 5N的是( )‎ A. 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 B. 精原细胞减数分裂间期、精细胞、第二极体 C. 精原细胞有丝分裂后期、口腔上皮细胞、成熟红细胞 D. 正在发生凋亡的细胞、癌细胞、卵细胞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成熟的神经细胞细胞核中的DNA与体细胞相同,即体细胞细胞核中的DNA含量为N;初级精母细胞是精原细胞经过间期复制后形成,细胞核中的DNA含量为2N,次级精母细胞是由初级精母细胞一分为二产生,因此次级精母细胞中的DNA量为N,精细胞的DNA含量是体细胞的一般,即0.5N,故A正确。‎ ‎【考点定位】减数分裂 ‎【名师点睛】DNA、染色体、染色单体、同源染色体对数、染色体组数的变化(以二倍体生物的一个细胞为例)‎ 项目 ‎ 间期 ‎ 前期 ‎ 中期 ‎ 后期 ‎ 末期 ‎ 一个核中DNA数(2C) ‎ ‎2C→4C ‎ ‎4C ‎ ‎4C ‎ ‎4C ‎ ‎4C→2C ‎ 一个核中染色体数(2N) ‎ ‎2N ‎ ‎2N ‎ ‎2N ‎ ‎4N ‎ ‎4N→2N ‎ 染色单体数 ‎ ‎0→4N ‎ ‎4N ‎ ‎4N ‎ ‎0 ‎ ‎0 ‎ 同源染色体对数 ‎ N ‎ N ‎ N ‎ ‎2N ‎ ‎2N→N ‎ 染色体组数 ‎ ‎2 ‎ ‎2 ‎ ‎2 ‎ ‎4 ‎ ‎4→2 ‎ ‎11.下列对高等动物通过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以及受精作用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维持了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 B. 受精卵中的细胞质主要是由卵细胞提供的 C. 受精卵中的DNA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 D.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有重要意义 ‎【答案】C ‎【解析】‎ ‎【分析】‎ 受精作用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不久精子的细胞核就和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使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来自精子有一半来自卵细胞。‎ ‎【详解】A、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维持了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A正确;‎ B、受精卵中的细胞质主要是由卵细胞提供的,B正确;‎ C、受精卵中的核DNA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 C错误;‎ D、减数分裂使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减少一半,而受精作用使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因此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体的遗传和变异有重要意义,D正确。‎ 故选C。‎ ‎12.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萨顿使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 B. 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每条染色体上都有许多个基因 C. 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姐妹染色单体的相同位置上 D. 摩尔根等人首次通过实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答案】C ‎【解析】‎ 萨顿使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之后摩尔根等人首次采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A、D正确;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且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每条染色体上含有许多个基因,B正确;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C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同源染色体、等位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等知识,要求学生识记等位基因和同源染色体的概念,明确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了解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探索历程,掌握萨顿和摩尔根采用的方法及得出的结论。‎ ‎13.果蝇的白眼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状,显性性状为红眼。下列各组亲本杂交后的子代中,通过眼色可以直接判断果蝇性别的是( )‎ A. 白眼♀、白眼♂ B. 杂合红眼♀、红眼♂‎ C. 杂合红眼♀、白眼♂ D. 白眼♀、红眼♂‎ ‎【答案】D ‎【解析】‎ ‎【分析】‎ 据题意分析可知,果蝇眼色的遗传为伴X遗传,红眼对白眼为显性,设受A和a这对等位基因控制,则雌果蝇有:XAXA(红)、XAXa(红)、XaXa(白);雄果蝇有:XAY(红)、XaY(白)。‎ ‎【详解】根据题意分析已知果蝇眼色的遗传为伴X遗传,红眼对白眼为显性,如果要通过表现型判断性别,则应该选择隐性性状的母本和显性性状的父本,即选择红眼的父本XAY和白眼的母本XaXa,后代雄性全部是白眼XaY,雌性全部是红眼XAXa。‎ 故选D。‎ ‎14. 在人的精子形成过程中,次级精母细胞处于后期,细胞中可能有( )‎ A. 22对常染色体+XY B. 22对同源染色体 C. 44条常染色体+XY D. 44条常染色体+XX ‎【答案】D ‎【解析】‎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因此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不能用“对”表示,A错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裂,因此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B错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因此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不可能同时含有X和Y染色体,C错误;次级精母细胞处于后期,细胞中染色体组成为44+XX或44+YY,D正确。‎ ‎【考点定位】细胞的减数分裂 ‎15.已知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既患聋哑又患色盲的男孩,且该男孩的基因型是aaXbY。若这对夫妇再生一个男孩,正常的概率是( )‎ A. 3/8 B. 1/16 C. 3/16 D. 1/8‎ ‎【答案】A ‎【解析】‎ ‎【分析】‎ 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遗传病中,聋哑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色盲是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于亲本表现型正常,因此可初步判断亲本基因型:A_XBY、A_XBX-,由于男孩的基因型为aaXbY,Xb肯定来自于母亲,因此双亲的基因型可确定为:AaXBY、AaXBXb。这对夫妇再生一个男孩表现型正常(A_XBY)的概率=3/4×1/2=3/8。‎ 故选A。‎ ‎【点睛】解答本题首先根据男孩的基因型判断亲本的基因型,然后再计算再生一个男孩表现型正常的概率。‎ ‎16. 父亲正常,母亲患红绿色盲,生了一个性染色体为XXY的不色盲儿子。该儿子多出的X染色体来自 A. 卵细胞 B. 精子 C. 精子或卵细胞 D. 精子和卵细胞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根据题中信息可知双亲的基因型为XBY和XbXb,生出一个XXY正常的孩子,即两条X染色体中一定有一个XB,由于母亲不能产生XB的卵细胞,因此父亲产生了XBY的精子,即异常发生在精子中,故B正确。‎ ‎【考点定位】减数分裂和伴性遗传 ‎【名师点睛】‎ ‎17.血友病的遗传属于伴性遗传。某男孩为血友病患者,但他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都不是患者。血友病基因在该家族中传递的顺序是( )‎ A. 外祖父→母亲→男孩 B. 外祖母→母亲→男孩 C. 祖父→父亲→男孩 D. 祖母→父亲→男孩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题意知,血友病的遗传属于伴性遗传,某男孩为血友病患者,但他的父母不患病,因此血友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详解】据分析正常女性个体有可能是该病致病基因的携带者,男性个体没有携带者,要么患病,要么没有该病的致病基因,该男孩的父亲、祖父、外祖父都不患病,男孩含有该病的致病基因,因此该患病男孩的致病基因来自他的母亲,母亲的致病基因来自他的外祖母,因此血友病基因在该家庭中传递的顺序是外祖母→母亲→男孩。‎ 故选B。‎ ‎【点睛】识记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特点根据题干给出的信息进行解答。‎ ‎18.赫尔希和蔡斯做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时,分别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未标记的细菌,若噬菌体在细菌体内复制了两代,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标记噬菌体的方法是分别用含32P和35S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B. 若32P标记组的上清液有放射性,则可能原因是搅拌不充分 C. 含有32P的子代噬菌体和含有35S的子代噬菌体分别占子代噬菌体总数的1/2和0‎ D.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可以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探究遗传物质的实验,解题要点是对噬菌体侵染细菌过程的原理、方法、实验现象及结论的分析。‎ A.噬菌体是病毒,只能用活细胞培养,A错误;‎ B.若32P标记组的上清液有放射性,最可能是因为保温时间过长,噬菌体将细菌裂解,释放的子代噬菌体分布于上清液中,B错误;‎ C.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的特点,噬菌体在细菌体内复制了两代,含有32P的子代噬菌体占2/22,含有35S的子代噬菌体为0,C正确;‎ D.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只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D错误;‎ 答案选C。‎ ‎[点睛]:本题知识易错点:1.关于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大肠杆菌→噬菌体与被标记的大肠杆菌混合培养→被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2.上清液和沉淀物中都有放射性的原因分析:①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上清液中有少量放射性的原因:‎ a.保温时间过短,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使上清液出现放射性;b.保温时间过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子代,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也会使上清液的放射性含量升高。②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沉淀物中也有少量放射性的原因:由于搅拌不充分,有少量35S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吸附在细菌表面,随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使沉淀物中出现少量的放射性。‎ ‎19.真核细胞DNA分子的复制 A. 可在细胞核和核糖体上进行 B. 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作为模板 C. 以4种游离核糖核苷酸作为原料 D. 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的催化 ‎【答案】D ‎【解析】‎ 真核细胞DNA主要存在细胞核,细胞核中存在DNA的复制,核糖体中不存在DNA,A错误。DNA复制以DNA分子的两条链作为模板,B错误。DNA复制的原料为4种游离脱氧核苷酸,C错误。DNA复制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的催化,D正确。‎ ‎【点睛】学生对DNA分子的复制理解不清 DNA分子复制 ‎(1)概念:以亲代DNA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 ‎(2)时间: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3)条件 ‎20. DNA分子结构多样性的原因是 ( )‎ A. 碱基配对方式的多样性 B. 磷酸和脱氧核糖排列顺序的多样性 C. 螺旋方向的多样性 D. 碱基对排列顺序的多样性 ‎【答案】D ‎【解析】‎ DNA分子结构多样性的原因是碱基对排列顺序的多样性。‎ ‎21.细胞内与遗传有关物质,从复杂到简单的结构层次是( )‎ A. DNA→染色体→脱氧核苷酸→基因 B. 染色体→脱氧核苷酸→DNA→基因 C. 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 D. 基因→DNA→染色体→脱氧核苷酸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有细胞结构的生物遗传物质均为DNA。病毒的遗传物质为DNA或者RNA。‎ ‎【详解】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的主要载体是染色体;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每个DNA上有很多个基因;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基因的不同在于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故从复杂到的简单结构层次是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 故选C。‎ ‎22.由4000个碱基组成的DNA分子中,其碱基对可能的排列顺序有( )‎ A. 22000种 B. 42000种 C. 24000种 D. 44000种 ‎【答案】B ‎【解析】‎ ‎【分析】‎ DNA分子是规则的双螺旋结构,复制时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根据数学的排列组合原理,采用分步计数的方法。‎ ‎【详解】因为DNA中4000个碱基一共是2000个碱基对,A与T配对、G与C配对,所以每一对碱基只有四种情况,共2000对碱基,所有可能的结果数就是2000个4相乘,即4的2000次方。‎ 故选B。‎ ‎23.用正常噬菌体(31P、32S)去感染大肠杆菌(含32P、35S),得到的子代噬菌体所含的元素是( )‎ A. 31P、32P、35S B. 31P、32P、32S C. 31P、32S、35S D. 32P、32S、35S ‎【答案】A ‎【解析】‎ ‎【分析】‎ 噬菌体增殖过程:吸附→注入(遗传物质DNA)→合成(复制DNA与子代蛋白质外壳合成)→成熟(装配)→裂解(释放)。‎ ‎【详解】用32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用标记噬菌体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含的进入大肠杆菌,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然后利用大肠杆菌中的原料进行子代DNA复制,复制过程遵循半保留复制原则,并利用大肠杆菌内的含的氨基酸合成子代蛋白质外壳,所以子代噬菌体中含有、和。‎ 故选B。‎ ‎24.在一个DNA分子中有200个碱基对,其中腺嘌呤有90个,则这个DNA片段中含有游离的磷酸基的数目和氢键的数目依次为 ( )‎ A. 200个和400个 B. 400个和510个 C. 2个和510个 D. 2个和400个 ‎【答案】C ‎【解析】‎ ‎【分析】‎ 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DNA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双螺旋结构;DNA的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的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的碱基对,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C-G)。‎ ‎【详解】(1)每条链状DNA分子含有2个游离磷酸基,分别位于DNA分子的两端;‎ ‎(2)该DNA分子中有200个碱基对,其中腺嘌呤有90个,则A=T=90个,C=G=110个,由于A和T之间有2个氢键,C和G之间有3个氢键,因此这个DNA片段中含有氢键的数目为90×2+110×3=510个。‎ 故选C。‎ ‎25.在DNA分子中,A+T占2/3,其中一条链中A占1/4,C占1/5,问相应的另一条互补链中A和C分别占( )‎ A. 1/3、1/5 B. 2/15、5/12‎ C. 5/12、2/15 D. 1/4、1/5‎ ‎【答案】C ‎【解析】‎ ‎【分析】‎ 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DNA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双螺旋结构;DNA的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的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的碱基对,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C-G)。‎ ‎【详解】DNA分子中,A+T占2/3,在整个DNA分子中A=T,A占1/3。一条链中A占1/4,设在另一条链中占X,则(1/4+X)╳1/2=1/3,则X=5/12。由于A+T占2/3,则G+C占1/3,在整个DNA分子中G=C,C占1/6。一条链中C占1/5,设在另一条链中占Y,则(1/5+Y)╳1/2=1/6,则Y=2/15。即另一条互补链中A和C分别占5/12、2/15。‎ 故选C。‎ ‎26. 一个含600个碱基对的DNA片段中,含鸟嘌呤400个,复制数次后,共消耗周围环境中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3000个。该DNA分子共复制的次数是(  )‎ A. 3 B. 4 C. 5 D. 6‎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在DNA分子中A-T配对、C-G配对,故A=T、C=G,因此可计算得该DNA分子中的腺嘌呤为200个。根据公式:复制n次后,共消耗周围环境中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2n-1)×A,将各项值代入,求得n=4。‎ 考点:DNA复制过程中碱基的计算 点评:本题考查了DNA复制过程中碱基的计算问题,属于对理解、应用层次的考查,属于简单题。‎ ‎27.下列关于密码子、反密码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一个终止密码子既可以终止翻译,又可以决定一个氨基酸 B. 真核生物的tRNA和mRNA相互识别过程发生在细胞核中 C. tRNA中每三个相邻的碱基构成一个反密码子 D. 密码子具有简并性,即使发生基因突变,翻译也可能不受影响 ‎【答案】D ‎【解析】‎ ‎【分析】‎ 密码子是mRNA上相邻的3个碱基,共64种,其中有3种是终止密码子,不编码氨基酸。‎ ‎【详解】A、终止密码子不决定氨基酸,A错误;‎ B、真核生物的tRNA和mRNA相互识别过程发生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上,B错误;‎ C、tRNA是一条单链,由很多碱基组成,只有它的一端的相邻三个碱基是反密码子,其它的相邻碱基不是反密码子,C错误;‎ D、密码子具有简并性,即一种氨基酸可以由多个密码子编码,即使发生基因突变,翻译也可能不受影响,D正确。‎ 故选D。‎ ‎【点睛】识记密码子、反密码子的概念、种类,掌握密码子的特点,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28.已知一段mRNA上有30个碱基,其中A和C共有12个,那么转录它的DNA分子中G和 T的总数、该mRNA翻译合成多肽链时应脱去的水分子数分别是(不考虑终止密码子)( )‎ A. 12、9 B. 30、9 C. 30、10 D. 12、10‎ ‎【答案】B ‎【解析】‎ ‎【分析】‎ 在DNA分子中,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G-C),而配对的碱基彼此相等,即A=T、C=G。‎ ‎【详解】DNA中碱基数目是mRNA碱基数目的2倍,即60个;DNA中G和T之和占其DNA碱基总数的一半,即30个。信使RNA上连续的三个碱基为1个密码子,决定一个氨基酸,则多肽链中氨基酸为10个,而脱去的水分子=氨基酸个数-肽链的条数=10-1=9。‎ 故选B。‎ ‎29. 有关蛋白质合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一个氨基酸只对应一种密码子 B. 每一种氨基酸对应一种tRNA C. 都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合成 D. 氨基酸由mRNA密码子决定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一种氨基酸对应一种或几种密码子,A项错误;每一种氨基酸对应一种或几种tRNA,决定20种氨基酸的密码子有61种,转运20种氨基酸的tRNA也是61种,B项错误,核糖体是蛋白的装配机器,有游离和附着两种存在形式,并不是都在内质网上,C项错误;mRNA上三联体密码子决定了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30.若测得精氨酸转运RNA分子上的反密码子为GCU,则DNA分子模板链上决定这个精氨酸的相应碱基是( )‎ A. GCA B. CGA C. GCT D. CGT ‎【答案】C ‎【解析】‎ ‎【分析】‎ 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其中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mRNA的过程,即mRNA上的碱基序列与DNA模板链互补配对;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该过程中mRNA上的密码子与tRNA上的反密码子互补配对。‎ ‎【详解】已知精氨酸转运RNA分子上的反密码子为GCU,则mRNA上编码精氨酸的密码子为CGA,而mRNA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转录形成的,所以DNA分子模板链上决定精氨酸的相应碱基是GCT。‎ 故选C。‎ 二、非选择题 ‎31.小鼠体色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决定,A基因决定黄色,B基因决定黑色,A、B同时存在则皮毛呈灰色,无A、B则呈白色。一灰色雄鼠和一黄色雌鼠交配,F1表现型及其比例为:3/8黄色小鼠、3/8灰色小鼠、1/8黑色小鼠、1/8白色小鼠。试问:‎ ‎(1)亲代中,灰色雄鼠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黄色雌鼠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 ‎(2)让F1的黑色雌、雄小鼠交配,则理论上F2黑色个体中纯合体的比例为____________。‎ ‎(3)若让F1中的黄色雌、雄小鼠自由交配,得到的F2中体色的表现型应为_______________,其比例为__________,黄色雌鼠的概率应为______________。‎ ‎【答案】 (1). AaBb (2). Aabb (3). 1/3 (4). 黄色和白色 (5). 8:1 (6). 4/9‎ ‎【解析】‎ ‎【分析】‎ 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1)根据题干“A、B同时存在则皮毛呈灰色,无A、B则呈白色”可推知亲本的基因型灰色雄鼠为A_B_,黄色雌鼠为A_bb。后代出现白色小鼠aabb,则可知亲本中灰色雄鼠基因型为AaBb,雌鼠基因型为Aabb。‎ ‎(2)据题意黑色鼠基因型为aaB-,根据亲本AaBb与Aabb杂交,知F1中黑色鼠基因型为aaBb。让黑色雌、雄小鼠交配,F2黑色个体的基因型为1aaBB或2aaBb,理论上F2黑色个体中纯合子的比例为1/3。‎ ‎(3)亲本AaBb与Aabb杂交,F1‎ 黄色雌、雄小鼠的基因型均为1/3AAbb,2/3Aabb。黄色雌雄小鼠自由交配,雌雄配子概率相同,A配子概率=2/3,a配子概率为1/3,后代AAbb(黄色)占4/9,Aabb(黄色)占4/9,aabb(白色)占1/9,故得到的F2中体色的表现型应为黄色和白色,其比例为8:1,因为是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子代黄色鼠雌雄比例为1:1,故黄色雌鼠的概率应为4/9。‎ ‎【点睛】识记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够根据题干信息准确判断灰色鼠、黄色鼠、白色鼠、黑色鼠的基因型为解答该题的关键。‎ ‎32.下图是某家族遗传系谱图。设甲病显性基因为E,隐性基因为e;乙病显性基因为D,隐性基因为d。据查Ⅰ-1体内不含乙病的致病基因。‎ ‎(1)甲病的遗传方式 ________________ ,乙病的遗传方式________________,‎ ‎(2)Ⅰ-2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Ⅱ-6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 ‎(3)Ⅱ-7和Ⅱ-8婚配,他们生一个患甲病男孩的几率是 _________。‎ ‎(4)若Ⅱ-7和Ⅱ-8生了一个同时患两种病的孩子,那么他们再生一个正常男孩的几率是_________ 。‎ ‎【答案】 (1).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2). 伴X隐性遗传 (3). EeXDXd (4). EEXdY或EeXdY (5). 1/6 (6). 1/8‎ ‎【解析】‎ 分析】‎ ‎1、“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遗传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2、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1)Ⅰ-1与Ⅰ-2正常,Ⅱ-7患甲病,无中生有为隐性.女儿Ⅱ-7患甲病,甲病不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如果是这样,那她的父亲一定是有甲病的,所以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据查Ⅰ-1体内不含乙病的致病基因,Ⅰ-1与Ⅰ-2正常,Ⅱ-6患乙病,所以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2)由于Ⅰ-2正常,而Ⅱ-6患乙病、Ⅱ-7患甲病,所以Ⅰ-2的基因型为EeXDXd,Ⅱ-6的基因型是EEXdY或EeXdY 。‎ ‎(3)Ⅰ-1的基因型为EeXDY,Ⅰ-2的基因型为EeXDXd,所以Ⅱ-7的基因型 ‎1/2eeXDXD,1/2eeXDXd。Ⅰ-3与Ⅰ-4正常,Ⅱ-10患甲病,说明Ⅰ-3的基因型为EeXDY,Ⅰ-4的基因型为EeXDXd ‎。Ⅱ-8的基因型为1/3EEXDY,2/3EeXDY,Ⅱ-7和Ⅱ-8婚配,他们生一个患甲病孩子的几率是ee与2/3Ee结合才会患甲病,所以患甲病男孩的几率是2/3×1/2×1/2=1/6。‎ ‎(5)若Ⅱ-7和Ⅱ-8生了一个同时患两种病的孩子,则Ⅱ-7的基因型eeXDXd,Ⅱ-8的基因型为EeXDY。那么他们再生一个孩子患甲病的几率是1/2,不患甲病的几率是1/2。不患乙病男孩的几率是1/2×1/2=1/4,所以他们再生一个正常男孩的几率是1/2×1/4=1/8。‎ ‎【点睛】能够根据遗传规律判断遗传方式,结合遗传系谱图判断相关个体具有的基因型,结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能够进行相关计算。‎ ‎33.下图为大肠杆菌DNA分子(片段)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用文字作答。‎ ‎(1)图中“3”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5”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6”的名称是_________。‎ ‎(2)DNA分子中碱基之间通过____________连接起来的。它们的配对方式遵循____________ 原则。‎ ‎(3)DNA分子复制具有的两个特点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4)一个由N15标记的DNA分子,放在没有标记的环境中培养,复制5次后标记的DNA分子占DNA分子总数的___________。‎ A.1/4 B.1/8 C.1/16 D.1/32‎ ‎【答案】 (1). 鸟嘌呤 (2). 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3). 碱基对 (4). 氢键 (5). 碱基互补配对 (6). 边解旋边复制 (7). 半保留复制 (8). C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为大肠杆菌DNA分子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为胞嘧啶,2为腺嘌呤,3为鸟嘌呤,4为胸腺嘧啶,5为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6为碱基对 ‎【详解】(1)据分析可知图中“3”为鸟嘌呤,“5”为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6”的名称是碱基对。‎ ‎(2)DNA的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的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的碱基对,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C-G)。‎ ‎(3)DNA分子复制具有的两个特点: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复制。‎ ‎(4)一个由N15标记的DNA分子,双链均含N15,放在没有标记的环境中培养,依据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复制5次后共有25=32个DNA分子,其中带标记的只有2个,故标记的DNA分子占DNA分子总数的2/32=1/16,故选C。‎ ‎【点睛】识记DNA分子的结构特点,能够依据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的原则进行相关计算。‎ ‎34.下图表示细胞内遗传信息表达的过程,根据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回答: ‎ ‎(1)图2中方框内所示结构是___________的一部分,它主要在____________中合成,其基本组成单位是_____________,图2中核苷酸的种类共________种。‎ ‎(2)图1中以④为模板合成⑤物质的过程称为______________,进行的主要场所是[ ]____________,所需要的原料是_____________ 。‎ ‎(3)若图1的①所示的分子中有2000个碱基对,则由它所控制形成的信使RNA中含有的密码子个数和合成的蛋白质中氨基酸种类最多不超过 ( )‎ A.166和55 B.666和20 ‎ C.333和111 D.333和20‎ ‎【答案】 (1). RNA (2). 细胞核 (3). 核糖核苷酸 (4). 6 (5). 翻译 (6). ⑥核糖体 (7). 氨基酸 (8). B ‎【解析】‎ ‎【分析】‎ 分析图1:①为DNA、②为tRNA、③为氨基酸、④为mRNA、⑤为多肽链、⑥为核糖体;‎ 分析图2:1与4为磷酸、2为核糖、3为脱氧核糖、5为腺嘌呤、6为鸟嘌呤、7为胸腺嘧啶、8为胞嘧啶。‎ ‎【详解】(1)图2方框中含有碱基U,因此是RNA,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是在细胞核中通过DNA分子转录合成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图2是以DNA模板链转录形成RNA的过程,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5为腺嘌呤、6为鸟嘌呤、7为胸腺嘧啶、8为胞嘧啶,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故图2中核苷酸的种类共6种。‎ ‎(2)以④mRNA为模板合成肽链⑤的过程是翻译过程,翻译的场所是⑥核糖体,所需要的原料是氨基酸。‎ ‎ (3)DNA通过转录和翻译过程形成肽链时,DNA上脱氧核糖核苷酸数:mRNA的核糖核苷酸数:肽链中氨基酸数,因此若图2的(1)所示的分子中有2000个碱基对,则由它所控制形成的信使RNA中含有的核糖核苷酸数是2000最多可以组成666个密码子,翻译过程形成的氨基酸数最多是666个,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最多有20种,故选B。‎ ‎【点睛】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场所、过程、条件及产物,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物质的名称;掌握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过程中的相关计算,能运用其延伸规律答题。‎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