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详细版)知识讲解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详细版)知识讲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化学选修 4 化学反应与原理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一、焓变 反应热 1 .反应热:化学反应过程中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任何化学反应都有反应热,因为任 何化学反 应都会存在热量变化,即要么吸热要么放热。反应热可以分为( 燃烧热、中和热、溶 解热) 2 . 焓变 (△ 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符号:△ H.单位: kJ/mol ,即:恒压下:焓变 二反应热,都可用 △ H 表示,单位都是 kJ/mol 。 3. 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 化学键形成——放热 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 (放热 〉吸热 )△ H 为“-”或△ H <0 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吸热 >放热)△ H 为“+”或厶 H >0 也可以利用计算厶 H 来判断是 吸热还是放热。△ 日=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 -反应物所具 有的总能量 =反应物的总键能 -生成物的总键能 ☆常见的放热反应:① 所有的燃烧反应② 所有的酸碱中和反应③ 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 金 属与水或酸 的反应⑤ 生石灰(氧化钙)和水反应⑥铝热反应等 ☆常见的吸热反应:① 晶体 Ba(OH) ? 8H 2O 与 NH 4C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③ 条件一般是加 热或高 温的反应 ☆区分是现象(物理变化)还是反应(生成新物质是化学变化) ,一般铵盐溶解是吸热现象, 别的物质 溶于水是放热。 4. 能量与键能的关系:物质具有的能量越低,物质越稳定,能量和键能成反比。 5. 同种物质不同状态时所具有的能量:气态 >液态 >固态 6. 常温是指 25, 101. 标况是指 0,101. 7. 比较△ H 时必须连同符号一起比较。 二、热化学方程式 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 :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① 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即反应热△ H,A H 对应的正负号都不能省。 ② 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 s,l, g 分别表示固态,液态, 气态,水 溶液中溶质用 aq 表示) ③ 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不标条件,除非题中特别指出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④ 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表示物质的量,不表示个数和体积,可以是整数,也可 以是分数 ⑤ 各物质系数加倍,△ H 加倍,即:△ H 和计量数成比例;反应逆向进行,△ H 改变符号 数 值不变。 6. 表示意义:物质的量—物质—状态—吸收或放出 *热量。 三、燃烧热 1.概念: 101 kPa 时, 1 mol 纯物质 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二氧化碳、二氧化硫、 液态 水 H2Q)时所放出的热量。燃烧热的单位用 kJ/mol 表示。 ※注意以下几点: ① 研究条件: 101 kPa ② 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③ 燃烧物的物质的量: 1 mol ④ 研究内容:放出的热量。(△ HvO, 单位 kJ/mol ) 2. 燃烧热和中和热的表示方法都是有 △ H 时才有负号。 3. 石墨和金刚石的燃烧热不同。不同的物质燃烧热不同。 四、 中和热 1. 概念: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而生成 1mol H 2O,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2. 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其实质是 H+和 OH 反应,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H+(aq) +OH- (aq) =H 2O(l) △H=-57.3kJ/mol 3. 弱酸或弱碱电离要 吸收热量,所以它们参加中和反应时的中和热小于 57.3kJ/mol 。 4. 中和热的测定实验:看课本装置图 (1)一般用强酸和强碱做实验, 且碱要过量(如果酸和碱的物质的量相同, 中和热会偏小) , 一般中和热为 57.3kJ/mol 。 ( 2 )若用弱酸或弱碱做实验,放出的热量会偏小,中和热会偏小。 (3)若用浓溶液做实验,放出的热量会偏大,中和热会偏大。 (4) 在试验中,增大酸和碱的用量,放出的热量会增多但中和热保持不变。 五、 盖斯定律 1. 内容: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 具体反 应进行的途径无关,如果一个反应可以分几步进行,则各分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与该反 应一步完成的反应 热是相同的。 六、能源 注:水煤气是二次能源。 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一、化学反应速率 1. 化学反应速率( v) ⑴ 定义:用来衡量化学反应的快慢,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的变化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⑵ 表示方法:单位时间内反应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⑶ 计算公式: v=A c/△ t ( u:平均速率,△ c:浓度变化,△ t: 时间)单位: mol/ (L s) ⑷影响因素: ① 决定因素(内因):反应物的性质(决定因素) ② 条件因素(外因):浓度(固体和纯液体除外),压强(方程式中必须要有气体) ,温度 (提高了反应物分子的能量),催化剂(降低了活化能),浓度和压强主要是通过使单位体积内 分子总数增大来增大反应速率,温度和压强主要是使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来增大反应速率。 2?浓度和压强是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百分数不变,温度和催化剂是分子总数不变。 ※注意:( 1)、参加反应的物质为固体和液体,由于压强的变化对浓度几乎无影响,可以认为反 应速率 不变。 (2)、惰性气体对于速率的影响 ① 恒温恒容时:充入本体系气体,反应速率增大;充入惰性气体 T 反应速率不变 ② 恒温恒压时:充入惰性气体 T 反应速率减小 二、化学平衡 (一) 1?定义: 化学平衡状态:一定条件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时,各组成成分浓度不 再改变,达 到表面上静止的一种 平衡”这就是这个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即化学平衡状态。 2、化学平衡的特征 逆(研究前提是可逆反应) 等(同一物质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动(动态平衡)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定(各物质的浓度与质量分数恒定) 变(条件改变,平衡发生变化) 3、判断平衡的依据 判断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方法和依据 例举反 应 mA(g)+nB(g) pC(g)+qD(g) 混合物体 系中 各成分的 含量 ①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或各物质的物质的量 的分数一定 平衡 ②各物质的质量或各物质质量分数一定 平衡 ③各气体的体积或体积分数一定 平衡 即:各组分的量保持不变时一定能判断平 衡。 正、逆反 应 速率的 关 系 ①在单位时间内消耗了 m molA 同时生成 m molA , 平衡 ②在单位时间内消耗了 n molB 同时消耗了 p molC , 平衡 ③V(A):V(B):V(C):V(D) 二 m:n:p:q V( 正 )不一定 等于 V(逆 ) 不一定平 衡 即:用物质来判断平衡时,必须要一正一逆 且要 带上系数。用速率来判断平衡时,必须 要一正一 逆且速率之比等于计量数之比。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总的压强, 总的物质 的量,总的 体积 ①m+n z p+q 时,能判断平衡 ②m+n =p+q 时,不能判断平衡。即:总的 量看 气体的计量数,气体的计量数不等时能 判断。 混合气体 平 均相对 分子 质量 Mr 或密 度 用公式判断 推出公式是一个变化的量就能判断平衡 温度 任何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当体系温度一 定时(其他不变)一定能判断平衡。 平衡 其他 变化的量能判断平衡,固定不变的量不能判 断平 衡。 (二)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 1、浓 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1)影响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反应物的浓度 或减少生 成物的浓度,都可以使平衡向正方向移动;增大生成物的浓度或减小反应物的浓度, 都可以使平衡向逆方 向移动 (2)增加固体或纯液体的量,由于浓度不变,所以平衡不移动 2、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影响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温度升高会使化学平衡向着吸热反应方向移动,温度降 低会使化学 平衡向着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3、压 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影响规律: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会使平衡向着体积缩小方向移动;减小压强,会使平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衡向着体积增大方向移动。 注意:( 1)改变压强不能使无气态物质存在的化学平衡发生移动 (2)气体减压或增压与溶液稀释或浓 缩的化学平衡移动规律相似 4. 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由于使用催化剂对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影响的程度是等同的, 所以平衡 不移动。但是使用催化剂可以影响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 5. 勒夏特列原理(平衡移动原理) :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之一(如温度,压强,浓度) ,平 衡向着 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三、化学平衡常数 (一)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当一个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 浓度幂 之积的比值是一个常数比值。 符号: K (二)使用化学平衡常数 K 应注意的问题: 1、表达式中各物质的浓度是平衡时的浓度。 2、 K 只与温度( T)有关,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无关。 3、 反应物或生产物中有固体或纯液体存在时,由于其浓度是固定不变的,可以看做是 “ 1 而” 不 代入公式。 4、 稀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如有水参加,水的浓度不必写在平衡关系式中。 (三)化学平衡常数 K 的应用 : 1、 化学平衡常数值的大小是可逆反应进行程度的标志。 K 值越大,说明平衡时生成物的浓度越 大,它 的正向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即该反应进行得越完全,反应物转化率越高。反之,则相 反。 一般地, K>10 5 时,该反应就进行得基本完全了。 2、 可以利用 K 值做标准,判断正在进行的可逆反应是否平衡及不平衡时向何方进行建立平衡。 (Q: 浓度积) Q_〈 —K 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 ;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Q_=_K 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 Q_〉—K 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 3、利用 K 值可判断反应的热效应 若温度升高, K 值增大,则正反应为—吸热 _______ 反应 若温度升高, K 值减小,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四、等效平衡 1、 概念:在一定条件下(定温、定容或定温、定压) ,只是起始加入情况不同的同一可逆反应 达到平 衡后,任何相同组分的百分含量均相同,这样的化学平衡互称为等效平衡。 2、 分类 (1) 定温,定容条件下的等效平衡 第一类: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改变的可逆反应:必须要保证化 学计量数之比与原来相同; 同时必须保证平衡式左右两边同一边的物质的量与原来相同。 第二类: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可逆反应:只要反应物的物质的量的比例与原来相同 即可视为二 者等效。 (2) 定温,定压的等效平衡 只要保证可逆反应化学计量数之比相同即可视为等效平衡。 五、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1、反应熵变与反应方向: (1)熵 :物质的一个状态函数,用来描述体系的混乱度,符号为 S. 单位: J?mol -1?K -1 (2)体系趋向于有序转变为无序, 导致体系的熵增加, 这叫做熵增加原理, 也是反应方向判断的 依 据。.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3) 同一物质,在气态时熵值最 大,液态时次之,固态时最小。即 S(g〉S(l) 〉S(s) (4) 方程式中气体计量数增大的方向就是熵增的 方向 。 2、反应方向判断依据 在温度、压强一定的条件下,化学反应的判读依据为: △ H-TA S〈 0 反应能自发进行 △ H-TA S=0 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A H-T A S> 0 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注意: ( 1) A H 为负, A S 为正时,任何温度反应都能自发进行 (2) A H 为正, A S 为负时,任何温度反应都不能自发进行 第三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一、弱电解质的电离 1、定义:电解质: —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叫电解质— 非电解质: __________ 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___________ 强电解质: __________ 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强酸,强碱,大多数盐 。女口 HC 、NaOH 、NaC k BaSQ 。女口 HCIO 、NH 3 TO、Cu(OH 》、 非金属氧化物,大部分有机物 。女口 SO 3、CC 2、C6H12O6、CC 4、CH 2=CH J 2、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本质区别: 弱电解质 : 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物质 * ( 单质 ( 纯净物 , 化合物 [强电解 质: 『电解质’ 弱电解质 : H2O⋯⋯ 非电解质: _______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电解质——离子化合物或共价化合物 非电解质——共价化合物 注意:①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 ②SQ 、NH 3、CQ 等属于非电解质 ③强电解质不等于易溶于水的化合物(如 BaSQ 不溶于水,但溶于水的 BaSQ 全部 电离, 故 BaSQ 为强电解质)—— 电解质的强弱与导电性、溶解性无关。 3、 电离平衡:在一定的条件下,当电解质分子电离成 离子的速率 和离子结合成 时,电离过程就达到了 平衡状态 ,这叫电离平衡。 4、 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 A、 温度:电离一般吸热,升温有利于电离。 B、 浓度:浓度越大,电离程度 越小 :溶液稀释时,电离平衡向着电离的方向移动。 C、 同离子效应:在弱电解质溶液里加入与弱电解质具有相同离子的电解质, 会 减弱 电离。 D、其 他外加试剂:加入能与弱电解质的电离产生的某种离子反应的物质时,有利于电离。 9、 电离方程式的书写:用可逆符号 弱酸的电离要分布写(第一步为主) 10、电 离常数:在一定条件下,弱电解质在达到电离平衡时,溶液中电离所生成的各种离子浓 度的乘积,跟溶液中未电离的分子浓度的比是一个常数。叫做电离平衡常数, (一般用 Ka 表示 酸,Kb 表示碱。) 表示方法: ABA>B Ki=[ A +][ B -]/[AB] 11、影响因素: a、 电离常数的大小主要由物质的本性决定。 b、 电离常数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受浓度变化影响,在室温下一般变化不大。 C、 同一温度下,不同弱酸,电离常数越大,其电离程度越大,酸性越强。如: H2SQ>H 3PC 4>HF>CHCQQH>HCQ>H 2S>HCIQ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二、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1、水电离平衡::匚■ 」 1 --- 水的离子积: KW = _C[Hj ? c[OH]_ 25C 时 ,[H +]=[OH] =10 -7 mol/L ; KW = HH] ? [OH -] = 1*10 -14 注意: K w 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一定,则 Kw 值一定 KW 不仅适用于纯水,适用于任何溶液(酸、碱、盐) 2、 水电离特点:( 1)可逆( 2)吸热( 3)极弱 3、影响水电离平衡的外界因素: ① 酸、碱:抑制水的电离 KW〈 1*10 -14 ② 温度:促进水的电离(水的电离是 吸 热的) ③ 易水解的盐:促进水的电离 KW > 1*10 -14 4、溶液的酸碱性和 pH: (1) pH=-lgc[H+] (2) pH 的测定方法: 酸碱指示剂一一 甲基橙 、石蕊 、酚酞 。 变色范围:甲基橙 3.1~4.4 (橙色) 石蕊 5.0~8.0 (紫色) 酚酞 8.2~10.0 (浅红色) pH 试纸 一操作 玻璃棒蘸取未知液体在试纟氏上,然后与标准比色卡对比即可 ______________ 。 注意:①事先不能用水湿润 PH 试纸;②广泛 pH 试纸只能读取整数值或范围 三、混合液的 pH 值计算方法公式 1、强酸与强酸的混合:(先求 [H+]混:将两种酸中的 『离子物质的量相加除以总体积,再求其 它) [H+]混二([H+]M+[H +]2V2)/ (V1+V 2)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2、强碱与强碱的混合:(先求 [OH -]混:将两种酸中的 0H「离子物质的量相加除以总体积,再求 其它) [OH -]混=([OH -]M+[OH -]2V2)/ (V1+V 2)(注意 :不能直接计算 [H+] 混) 3、 强酸与强碱的混合:(先据 H+ + OH -==fO 计算余下的 1 或 OH,①H+有余,则用余下的 H+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数除以溶液总体积求 [Hj 混; 0H 有余,则用余下的 0H 数除以溶液总体积求 [0H -]混,再求其它) 四、稀释过程溶液 pH 值的变化规律: 不论任何溶液,稀释时 pH 均是向 7 靠近(即向中性靠近);任何溶液无限稀释后 pH 均接近 稀释时,弱酸、弱碱和水解的盐溶液的 pH 变化得慢,强酸、强碱变化得快。 五、强酸( pH1 )强碱( pH2 )混和计算规律 w.w.w.k.s.5.u.c.o.m 1、若等体积混合 pH1+pH2=14 则溶液显中性 pH=7 pH1+pH2 > 15 则溶液显碱性 pH=pH 2-0.3 pH1+pH2 < 13 则溶液显酸性 pH=pH1+0.3 、若混合后显中性 pH1+pH2=14 V 酸:V 碱=1: 1 H1+pH 步 14 V 酸: V 碱=1: 10〔" (PH1+pH2 )〕 六、酸碱中和滴定 : 1、 中和滴定的原理 实质: H++0『二 H2O 即酸能提供的 H+ 和碱能提供的 0H 物质的量相等。 2、 中和滴定的操作过程: (1)仪②滴定管的刻度, 0 刻度在 上 ⋯往下刻度标数越来越大,全部容积 大于 它的最 大刻 1、 2、 3、 4、 10n 倍 时, pH 稀 = pH 原 + n (但始终不能大于或等于 7) 10n 倍 时, pH 稀 〈pH 原+n (但始终不能大于或等于 7) 10n 倍 时, pH 稀 =pH 原— n (但始终不能小于或等于 7) 10n 倍 时, pH 稀 〉pH 原一 n (但始终不能小于或等于 7 ) 5、 6、 强酸溶液:稀释 弱酸溶液:稀释 强碱溶液:稀释 弱碱溶液:稀释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度值,因为下端有一部分没有刻度。滴定时,所用溶液不得超过最低刻度,不得一次滴定 使用两滴定管酸(或碱),也不得中途向滴定管中添加。②滴定管可以读到小数点后 一位。 (2) 药品:标准液;待测液;指示剂。 (3) 准备过程: 准备:检漏、洗涤、润洗、装液、赶气泡、调液面。(洗涤:用洗液洗 - 检漏:滴定管是否漏水 T 用水洗 T 用标准液洗(或待测液洗装溶液 T 排气泡 T 调液面 T 记数据 V(始) (4) 试验过程 3、酸碱中和滴定的误差分析 误差分析:利用 n 酸 c 酸 V 酸=n 碱 c 碱 V 碱进行分析 式中: n—— 酸或碱中氢原子或氢氧根离子数; c—— 酸或碱的物质的量浓度; V――酸或碱溶液的体积。当用酸去滴定碱确定碱的浓度时,贝心 c 碱=丄就 n V 上述公式在求算浓度时很方便,而在分析误差时起主要作用的是分子上的 V 酸的变化,因为在 滴定过程中 c 酸为标准酸,其数值在理论上是不变的,若稀释了虽实际值变小,但体现的却是 V 酸的增 大,导致 c 酸偏高; V 碱同样也是一个定值,它是用标准的量器量好后注入锥形瓶中的, 当在实际操作中 碱液外溅,其实际值减小,但引起变化的却是标准酸用量的减少, 即 V 酸减小, 则 c 碱降低了;对于观 察中出现的误差亦同样如此。综上所述,当用标准酸来测定碱的浓度时, c 碱的误差与 V 酸的变化成正 比,即当 V 酸的实测值大于理论值时, c 碱偏高,反之偏低。 同理,用标准碱来滴定未知浓度的酸时亦 然。 七、盐类的水解(只有可溶于水的盐才水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1、 盐类水解:在水溶液中盐电离出来的离子跟水电离出来的 『或 OH 结合生成弱电解质的反应。 2、 水解的实质: —水溶液中盐电离出来的离子跟水电离出来的 『或 OH 结合 ,破坏水的电离, 是平衡向右移动,促进水的电离。 3、盐类水解规律: ① 有显才水解,无弱不水解,越弱越水解;谁 」显谁性,两弱都水解,同强显中性。 ② 多元弱酸根,浓度相同时正酸根比酸式酸根水解程度大, 碱性更强。 (如:Na zCQ >NaHCO ) 4、 盐类水解的特点:( 1)可逆(与中和反应互逆) (2)程度小( 3)吸热 5、影响盐类水解的外界因素: ① 温度:温度越 高 水解程度越大 (水解吸热,越热越水解) ② 浓度:浓度越小,水解程度越 大 (越稀越水解) ③ 酸碱:促进或抑制盐的水解( H+促进 . 阴离子 水解而 抑制 阳离子水解 ; 0H「促进阳离 子水解而抑制阴离子水解) 6、酸式盐溶液的酸碱性: ① 只电离不水解:如 HSQ - 显一酸 性 ② 电离程度〉水解程度,显 酸 性 (如 :HSQ -、H2PQ 4-) ③ 水解程度〉电离程度,显 碱 性(如: HCQ -、HS、HPQ 2-) 7、双水解反应: (1) 构成盐的阴阳离子均能发生水解的反应。双水解反应相互促进,水解程度较大,有的甚 至水解完 全。使得平衡向右移。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2) 常见的双水解反应完全的为: FGT、43+与 AIQ]、CQ 2-(HCQ -)、&-(HS)、SQ 2- (HSQ -); S 与 NH 4+; CQ 2-(HCQ -)与 NW +其特点是相互水解成沉淀或气体。双水解完全的离子方程 式配平依 据是两边电荷平衡,如: 2AI 3+ + 3S - + 6H 2Q == 2AIQH ) J + 3"S f &盐类水解的应用: 水解的应用 实例 原理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1、净水 明矶净水 AI3++3HO^ AI(OH) 3(胶 体 )+3H + 2、去油污 用热碱水冼油污物 品 △ CGT+ HO HCO 3-+OH 3、药品的保 存 ①配制 FeCb 溶液时 常加入少量盐酸 ___ d Fe 3++3HO Fe(OH) 3+3H _ F ②配制 NaCO 溶液 时常加入少量 NaOH CGf+HO HCO 3-+OH 4、制备无水 盐 由 MgC 2 ? 6H 2O 制无 水 MgC 2 在 HCI 气流 中加热 若不然,贝则 乂 T -- 厶 MgC2 ' ? 6H 2O Mg(OH)+2HCI+4HO Mg(OH) MgO+H 2 O 5、泡沫灭火 器 用 Al 2(SO) 3 与 NaHCO 溶液混合 AI3++3HCO=AI(OH ) 3 J +3COf 6、比较盐溶 液中离子浓 度的大小 比较 NHCI 溶液中离 子浓度的大小 NH ++HO NH 3 ? "O+H C(CI -)>C(NH 4+)>C(H +)>c(OH) - 9、水解平衡常数 (Ki) 对于强碱弱酸盐: Ki 二 Kw/Ka (Kw 为该温度下水的离子积, Ka 为该条件下该弱酸根形成的弱酸的 电离 平衡常数 ) 对于强酸弱碱盐: Ki =Kw/K ) (Kw 为该温度下水的离子积, Kb 为该条件下该弱碱根形成的弱碱的 电离平 衡常数 ) 电离、水解方程式的书写原则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1、 多元弱酸 ( 多元弱酸盐 ) 的电离 ( 水解) 的书写原则:分步书写 注意:不管是水解还是电离,都决定于第一步,第二步一般相当微弱。 2、 多元弱碱 ( 多元弱碱盐 ) 的电离 ( 水解) 书写原则:一步书写 八、 溶液中微粒浓度的大小比较 ☆☆基本原则:抓住溶液中微粒浓度必须满足的三种守恒关系: ① 电荷守恒: :任何溶液均显电 中 性,各阳离子浓度与其所带电荷数的乘积之和 =各阴离 子浓度与其所 带电荷数的乘积之和 ② 物料守恒 :( 即原子个数守恒或质量守恒 ) 某原子的总量 ( 或总浓度 ) =其以各种形式存在的所有微粒的量 ( 或浓度 )之和 ③ 质子守恒:即水电离出的 H+浓度与 0H 浓度相等。 九、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1、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的一些常见知识 ( 1) 溶解度 小于 O.Olg 的电解质称难溶电解质。 ( 2 ) 反应后离子浓度降至 1*10 -5 以下的反应为完全反应。如酸碱中和时 [Hj 降至 10-7mol/L<10 -5mol/L, 故为完全反应,用“ 二”, 常见的难溶物在水中的离子浓度均远低于 10 -5mol/L , 故均用“ 二”。 (3) 难溶并非不溶,任何难溶物在水中均存在溶解平衡。 (4) 掌握三种微溶物质: CaSQ 、Ca(OH 2、Ag zSQ (5) 溶解平衡常为吸热,但 Ca(QH 2 为放热,升温其溶解度减少。 (6) 溶解平衡存在的前提是:必须存在沉淀,否则不存在平衡。 2、溶解平衡方程式的书写 注意在沉淀后用 (s)标明状态,并用“ ”女口: AgS (s) 2Ag +(aq) + §-(aq) 3、沉淀生成的三种主要方式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1) 加沉淀剂法: Ksp 越小(即沉淀越难溶),沉淀越完全;沉淀剂过量能使沉淀更完全。 (2) 调 pH 值除某些易水解的金属阳离子:如加 MgO 除去 MgC 2 溶液中 FeC 3。 (3) 氧化还原沉淀法: (4)同离子效应法 4、沉淀的溶解: 沉淀的溶解就是使溶解平衡正向移动。常采用的方法有:①酸碱:②氧化还原;③ 沉淀转 复。 5、沉淀的转化: 溶解度大的生成溶解度小的,溶解度小的生成溶解度 更小 的。 女口: AgNC 3 AgCl 白色沉淀 ) AgB^r (淡黄色) "~AgI (黄色) Ag?S (黑色) 6、溶度积( KSP) 1、定 义:在一定条件下,难溶电解质电解质溶解成离子的速率等于离子重新结合成沉淀的速率, 溶液中 各离子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2、 表达式: AmB n (s) mA n+(aq)+nB^aq ) KsP=[c(An+)]m ?[c(Bm-)]n 3、影响因素: 外因:①浓度:加水,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动。 ②温度:升温,多数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动。 4、溶度积规则 QC (离子积)〉 KSP 有沉淀析出 QC= KSP 平衡状态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QC 〈 KSP 未饱和,继续溶解 第四章电化学基础 第一节原电池 原电池: 1、 概念: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____________ 2、 组成条件:①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② 电解质溶液③ 电极用导线相连并插入电解液构成 闭合回 路 3、电子流向:外电路: 负极――导线一一正极 内电路:盐桥中阴 离子移向负极的电解质溶液,盐桥中 阳 离子移向正极的 电解质溶 液。 4、电 极反应:以锌铜原电池为例: 负极: ___ 氧化—反应: _______ Zn — 2e = Zn 2 + _____________ ( 较活泼金属 ) 正极: ___ 还原—反应: __________ 2H + + 2e= ____________ ( 较不活泼金属 ) 总反应式: _Zn+2F t=Zn 2++H 2 f _ 5、正 、负极的判断: (1) 从电极材料:一般较活泼金属为负极;或金属为负极,非金属为正极。 (2) 从电子的流动方向 负极流入正极 (3) 从电流方向 正极流入负极 (4) 根据电解质溶液内离子的移动方向 阳离子流向正极,阴离 子流向负极 (5) 根据实验现象①—溶解的一极为负极一② 增重或有气泡一极为正极 第二节化学电池 1、 电池的分类:化学电池、太阳能电池、原子能电池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2、 化学电池:借助于化学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3、 化学电池的分类: 一次电池 、 二次电池 、 燃料电池 一、 一次电池 1、常见一次电池:碱性锌锰电池、锌银电池、锂电池等 二、 二次电池 1、二次电池:放电后可以再充电使活性物质获得再生,可以多次重复使用,又叫充电电池或 蓄电池。 2、 电极反应:铅蓄电池 放电:负极(铅): _Pb + so:-— 2e_ = PbSQ j_ 正极(氧化铅): _PbQ + 4H ++ so 4 - + 2e— = PbSQ j + 2H :Q 充电:阴极: PbSQ + 2H 2O— 2e「= PbQ + 4H ++ so 4 - 阳极: ____ PbSQ + 2e— = Pb+ so 4-_ 放电 ― 两式可以写成一个可逆反应: _PbQ + PW2H 2SQ 2PbSQ J+ 2H 2O 3、 目前已开发出新型蓄电池:银锌电池、镉镍电池、氢镍电池、锂离子电池、聚合物锂离子电 池 三、 燃料电池 1、燃料电池:—是使燃料与氧化剂反应直接产生电流的一种原电池 2、电 极反应:一般燃料电池发生的电化学反应的最终产物与燃烧产物相同,可根据燃烧反 应写出总的 电池反应,但不注明反应的条件。,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不过要 注意一般电解质溶液 要参与电极反应。以氢氧燃料电池为例,铂为正、负极,介质分为酸性、 碱性和中性。 当电解质溶液呈酸性时: 负极: 2H2-4e =4H + 正极 :O 2+ 4 e_4H + =2HbO 当电解质溶液呈碱性时: 负极: _2H 2+ 4OH - 4e _= 4H 2 正极 :O 2 + 2H 2O + 4 e = 4OH -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另一种燃料电池是用金属铂片插入 KOH 溶液作电极,又在两极上分别通甲烷 燃料 和氧气 氧化剂。电极反应式为: 负极: CH4+ 1OOH — —胆 =+ 7H2O; 正极: 4H2O + 2O2 + 8e = 8OH 。 电池总反应式为: CH4+ 2O2 + 2KOH= K2CO + 3H2O 3、燃料电池的优点:能量转换率高、废弃物少、运行噪音低 四、废弃电池的处理:回收利用 第三节电解池 一、电解原理 1、电解池:—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 —也叫电解槽 2、 电 解上流 (外加直流电 )通过电解质溶液而在阴阳两极引起氧化还原反应 (被动的不是自 发 的)的过程 3、 放电:当离子到达电极时,失去或获得电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 4、 电子流向: (电源)负极一(电解池)阴极一(离子定向运动)电解质溶液一(电解池)阳极一(电源) 正极 5、 电极名称及反应: 阳极:与直流电源的 _____ 相连的电极,发生 氧化 反应 阴极:与直流电源的 负极 相连的电极,发生 还原 反应 6、电解 CuC 2 溶液的电极反应: 阳极: ___ 2C - -2e-=C 2 (氧化 ) 阴极: ___ C『++2e-=Cu 还原 )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总反应式: ____ CuC 2 =Cu+C 2 f _________ 7、电解本质: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过程,就是电解质溶液的电解过程 ☆规律总结:电解反应离子方程式书写: 放电顺序: 阳离子放电顺序 Ag +>Hf>Fe 5+ >Ci f+>H + (指酸电离的 )>Pb 2+>Sr 2+>F(5+>Zr 2+>Al 3+ >Mg 2+>Na +>Cc 2+>K + 阴离子的放电顺序 是惰性电极时: S2">f>Br ->C ->OF I>NO 3_>SC 42_(等含氧酸根离子 )>F(SQ 2-/MnO G>OH ) 是活性电极时:电极本身溶解放电 注意先要看电极材料,是惰性电极还是活性电极,若阳极材料为活性电极( Fe Cu )等金属,则 阳极反应为电极材料失去电子,变成离子进入溶液;若为惰性材料,则根据阴阳离子的放电顺 序,依据阳氧阴还的规律来书写电极反应式。 电解质水溶液点解产物的规律 类型 电极反应特点 实例 电解对象 电解质浓 pH 电解质 度 溶液复 原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分解电解 质型 电解质电离出 的阴阳离子分别 在两极放电 HCI 电解质 减小 增大 HCI CuCI2 ■■- CuCI2 放 H2 生 成碱型 阴极:水放 H2 生 碱 阳极:电解质阴 离子放电 NaCI 电解质和 水 生成新电 解质 增大 HCI 放氧生酸 型 阴极:电解质阳 离子放电 阳极:水放 02 生 酸 CuSQ 电解质和 水 生成新电 解质 减小 氧化铜 电解水型 阴极: 4H+ + 4e- ==2H2 f 阳极: 40H-- 4e- =02 f + 2H2O NaOH , 水 增大 增大 水 H2SQ4 减小 Na2SQ 4 不变 上述四种类型电解质分类: (1) 电解水型:含氧酸,强碱,活泼金属含氧酸盐 (2) 电解电解质型:无氧酸,不活泼金属的无氧酸盐 ( 氟化物除外 ) (3) 放氢生碱型:活泼金属的无氧酸盐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4) 放氧生酸型:不活泼金属的含氧酸盐 二、电解原理的应用 1、电解饱和食盐水以制造烧碱、氯气和氢气 (1) 、电镀应用电解原理在某些金属表面镀上一薄层其他金属或合金的方法 (2) 、电极、电解质溶液的选择: 阳极:镀层金属,失去电子,成为离子进入溶液 M — ne — == M n+ 阴极:待镀金属 ( 镀件 ) :溶液中的金属离子得到电子,成为金属原子,附着在金属表面 M n+ + ne == M 电解质溶液:含有镀层金属离子的溶液做电镀液 镀铜反应原理 阳极 (纯铜 ):Cu-2G=Cu2+ , 阴极 (镀件 ):CU 2++2e _=Cu, 电解液:可溶性铜盐溶液,如 CuSQ 溶液 (3) 、电镀应用之一:铜的精炼 阳极:粗铜;阴极: 纯铜电解质溶液: 硫酸铜 3、电冶金 (1) 、电冶金:使矿石中的 金属阳离子 获得电子,从它们的化合物中还原出 来用于冶炼活 泼金属,如钠、镁、钙、铝 (2) 、电解氯化钠: 通电前,氯化钠高温下熔融: NaCI == Na + + C — 通直流电后:阳极: 2Na + + 2e — == 2Na 阴极: 2C「一 2e — == C 2 f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规律总结:原电池、电解池、电镀池的判断规律 (1) 若无外接电源,又具备组成原电池的三个条件。①有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②两极用 导线互 相连接成直接插入连通的电解质溶液里; ③较活泼金属与电解质溶液能发生氧化还原反 应(有时是与 水电离产生的 H+作用),只要同时具备这三个条件即为原电池。 (2) 若有外接电源,两极插入电解质溶液中,则可能是电解池或电镀池;当阴极为金属,阳 极亦为 金属且与电解质溶液中的金属离子属同种元素时,则为电镀池。 (3) 若多个单池相互串联,又有外接电源时,则与电源相连接的装置为电解池成电镀池。若 无外接电源时,先选较活泼金属电极为原电池的负极(电子输出极) ,有关装置为原电池,其 余为电镀池或电解池。 ☆ 原电池,电解池,电镀池的比较 质 类别 原电池 电解池 电镀池 定义 (装置特 点) 将化学能转变 成电能的装置 将电能转变成化 学能的装置 应用电解原理在某 些金属表面镀上一 侧层其他金属 反应特征 自发反应 非自发反应 非自发反应 装置特征 无电源,两级 材料不同 有电源,两级材料 可同可不同 有电源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形成条件 活动性不同的 两极 电解质溶液 形成 闭合回路 两电极连接直流 电源 两电极插入电解 质溶液 形成闭合回路 1 镀层金属接电源正 极,待镀金属接负 极; 2 电镀液必须含 有 镀层金属的离子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电极名称 负极:较活泼 金属 正极:较不活 泼金属(能导 电 非金属) 阳极:与电源正极 相连 阴极:与电源负极 相连 名称同电解,但有限 制条件 阳极:必须是镀层金 属 阴极:镀件 电极反应 负极:氧化反 应,金属失去 电 子 正极:还原反 应,溶液中的 阳 离子的电子 或者 氧气得电 子(吸 氧腐蚀) 阳极:氧化反应, 溶液中的阴离子 失 去电子,或电极 金 属失电子 阴极:还原反应, 溶液中的阳离子 得 到电子 阳极:金属电极失去 电子 阴极:电镀液中阳离 子得到电子 电子流向 负极 T 正极 电源负极 T 阴极 电源正极 T 阳极 同电解池 溶液中带电 粒子的移动 阳离子向正极 移动 阴离子向负极 移动 阳离子向阴极移 动 阴离子向阳极移 动 同电解池 联系 原反应 在两极上都发生氧化反应和还 ☆☆原电池与电解池的极的得失电子联系图 : 阳极 (失)——— 正极 (得) ■ e- 负极(失 ) e- 阴极(得)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第四节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和防护 一、金属的电化学腐蚀 (1)金属腐蚀内容: (2)金属腐蚀的本质:都是金属原子 失去 电子而被氧化的过 程 电化腐蚀 化学腐蚀 条件 不纯金属或合金与电解质 溶液接触 金属与非电解质直接接触 现象 有微弱的电流产生 无电流产生 本质 较活泼的金属被氧化的过 程 金属被氧化的过程 关系 化学腐蚀与电化腐蚀往往同时发生,但电化腐蚀更加普遍, 危害更严重 (4)、电化学腐蚀的分类: 析氢腐蚀一一腐蚀过程中不断有氢气放出 ① 条件:潮湿空气中形成的水膜 ,酸性较强(水膜中溶解有 CQ、SQ、H2S 等气体) ② 电极反应:负极 :Fe -2e - = F 』 + 正极 :2H + + 2G = f 总式: Fe + 2H = Fe + + Hz f 吸氧腐蚀 --- 反应过程吸收氧气 ①条件:中性或弱酸性溶液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②电极反应:负极 :2Fe-4e - = 2F^ + 正极 : O 2+4e - +2H 2O = 4OH - 总式: 2Fe + O 2 +2H 2O =2 Fe(OH 2) 离子方程式: Fe 2+ + 2OH - = Fe(OH 2) 生成的 Fe(OH) 被空气中的。 2 氧化,生成 Fe(OH 3 , Fe(OH 2 + C 2 + 2H 2O == 4Fe(OH) Fe(OH 3 脱去一 部分水就生成 FG 2O3 ? x 甩 0 ( 铁锈主要成分 ) 规律总结: 金属腐蚀快慢的规律:在同一电解质溶液中,金属腐蚀的快慢规律如下: 电解原理引起的腐蚀〉原电池原理引起的腐蚀〉化学腐蚀〉有防腐措施的腐蚀 防腐措施由好到坏的顺序如下: 外接电源的阴极保护法〉牺牲负极的正极保护法〉有一般防腐条件的腐蚀〉无防腐条件的腐蚀 二、金属的 电化学防护 1、利用原电池原理进行金属的电化学防护 (1) 、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原理:原电池反应中,负极被腐蚀,正极不变化 应用:在被保护的钢铁设备上装上若干锌块,腐 蚀锌块保护钢铁设备 负极:锌块被腐蚀;正极:钢铁设备被保护 (2) 、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 原理:通电,使钢铁设备上积累大量电子,使金属原电池反应产生的电 流不能输送,从而防止 金属被腐蚀 应用:把被保护的钢铁设备作为阴极,惰性电极作为辅助阳极,均存在于电解质溶液中,接上 外加直流电 源。通电后电子大量在钢铁设备上积累,抑制了钢铁失去电子的反应。 2、改 变金属结构:把金属制成防腐的合金 3、把金属与腐蚀性试剂隔开:电镀、油漆、涂油脂、表面钝化等 (3) 金属腐蚀的分类: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化学腐蚀一 金属和接触到的物质直接发生化学反应而引起的腐蚀 __________ 电化学腐蚀一 不纯的金属跟电解质溶液接触时,会发生原电池反应。比较活泼的金属失 去电子而被氧化,这种腐蚀叫做电化学腐蚀。 化学腐蚀与电化腐蚀的比较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