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2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湖北省宜昌金东方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12月)历史试题
2017-2018学年湖北省宜昌金东方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12月)历史试题 本试题卷共6页,两大题27小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祝考试顺利★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中国衣冠服饰制度夏商时期已见端倪,到周代渐趋完善并成为“昭名分,辨等威”的工具;战国时期则出现了“七国异族,诸侯制法,各殊习俗”的现象。这表明先秦时期( ) A.服饰多元成为主流 B.等级政治走向消亡 C.思想领域百家争鸣 D.宗法礼制逐渐崩溃 2.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的结果,通常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这一制度( ) A.表明军国大事最终由朝臣议定 B.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C.起到了限制、监督皇权的作用 D.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 3.美国史学家斯东说:“苏格拉底需要鸩酒,就像耶稣需要十字架一样,来完成一项使命,这项使命却在民主身上永远留下了一个污点。”这里的“使命”就是履行苏格拉底的理念。该“理念”是 A.美德即知识 B.法律至上 C.怀疑神灵权威 D.追求民主 4.1701年英国议会通过《王位继承法》,其中第二条规定:规定今后王位一律由信奉新教者继承,坚持同罗马教会交往者,均无资格按选举法令宣誓加冕。凡可以继承王位者,若同罗马教廷或教会和好,或者信奉罗马天主教或与罗马天主教徒结婚,都应丧失继承的资格。这从本质上反映( ) A.英国立法完善王位继承制 B.英国立法巩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C.议会立法限制国王宗教信仰自由 D.议会作为权力中心的地位得以确立 5.19世纪后半期,晚清通过整顿士气和经世致用来恢复统治秩序,出现了“同光中兴”。但这里所谓的“中兴”没有日本明治维新那样的内涵。材料中的“内涵”主要指( ) A.向近代化转型 B.中央集权的重建 C.社会性质的转型 D.民主制度的建立 6.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记载:“1949年以后的几年中,共产党人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了中国,……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的一个大强国,被人不安地看作是一个令人畏惧的好斗的国家,而不是一个投以贪婪的目光、即将被瓜分的弱国。”这里的“改变”主要是指( ) A.建立一种统一的全能的结构,并将其扩展至全国。 B.实现了全国统一和抗美援朝的胜利 C.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将统治权力交给人民,保障个人权利,恢复自由市场秩序 7.下图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的示意图,最适合作为其标题的是( ) A.《多样性的政治文明》 B.《典型的民主政治制度》 C.《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 D.《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8.据记载,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之前,私人冶铁工业生产的铁器,质量精良且价格不高;而在实行盐铁官营制度后,“铁器苦恶,贾贵,或强令民卖买之”。材料表明( ) A.盐铁官营影响了百姓日常生计 B.官营经济的工匠技术水平低下 C. 盐铁官营制度无益于国计民生 D. 盐铁官营不利于经济良性发展 9.吐鲁番地区曾出土若干份唐代租佃契约,上面写有田主、租田人和知见人,还有租种期限、租田数目和田租数额,田租有分成制和定额租制。这种租佃契约( ) A.阻碍了小农经济继续发展 B.限制了地主对农民的盘削 C.加强了地主对农民的控制 D.利于农业生产技术的推广 10.1902—1903年,英、美、日先后与中国签订《通商航行条约》,规定华商在各处设厂制造须与洋商在通商口岸设厂一样,由海关征收“出厂税”。这一条款的施行 A.使列强控制了中国的海关税 B.不利于中外企业间公平竞争 C.净化了民族工业的发展环境 D.结束了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 11.到19世纪初期,许多下岗的机器纺织工、无地的农工、流浪汉和爱尔兰人等潮水般涌进英国手织业,其手织工人队伍迎来了大膨胀阶段,英国手织业发展到繁华旺盛的阶段。这反映出( ) A.英国手工业受到了机器工业冲击 B.圈地运动推动了工业革命发展 C.手工业成为机器工业的重要补充 D.英国政府推行了自由放任政策 12.近代中国工业十分落后,农业机器主要依赖进口。下表反映了辛亥革命后20年间机器进口的状况。对此表格解读正确的是( ) 每5年平均机器和工具年进口值 (单位:1000海关两) 年代 各种机器和工具(A) 农机具(B) B/A(%) 1912—1916 15956 118 0.74 1917—1921 39269 798 2.03 1922—1926 43074 390 0.91 1927—1931 55192 998 1.81 A. 农业生产已经使用机器,并成为主要劳动工具 B. 农业近代化发展缓慢 C. 民国政府积极倡导农业机械化 D.民族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农机具的发展 13.从1933年以后的10年内,美国由总统发布的行政命令多达3556项,联邦行政官僚机构扩大了5倍,罗斯福通过向国会提出特別咨文、写信等方式,把“总统破例向国会提出立法草案”的做法变成了一种经常性的活动,这反映出( ) A.新政破坏了美国的民主制度 B.新政中存在总统滥用权力的现象 C.新政并没有任何实质性效果 D.新政使“三权分立”格局面临失衡 14.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划委员会成立,1998年更名为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2003年,将原国务院体改办和国家经贸委部分职能并入,改组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简称国家发改委。这一机构名称的变化反映了我国( ) A.经济的迅速发展 B.政府权力的增强 C.经济体制的转变 D.主动与国际接轨 15.有英国学者指出:美国霸权已经衰落,全球地缘政治秩序进入自发调整期,世界未来的多极化格局仍不明朗,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毫无疑问地已成为政治冲突最有效的“减震器” 。这表明( ) A.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主导了全球化 B.政治冲突均与各国经济利益有关 C.经济联系的加强使各国共同利益增大 D.多极化趋势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 16.日本学者冈田武彦将中国古代的人生哲学分为三系:现实主义,主张以“力”和“术”为手段去绝对地支配和控制对立的另一方;理想主义,以人本来具有道义性这一道德人生观为基础;超越主义,强调人是相对的存在,只有通过顺从那超越于人的东西,才能摆脱这一命运的束缚。材料中的“三系”分别是( ) A.法家、儒家、道家 B.法家、墨家、道家 C.法家、墨家、儒家 D.道家、儒家、墨家 17.明清之际某思想家提出:“君子之为学也,……知天下之势之何以流极而至于此,则思起而救之。”“孔子之删述六经,即伊尹、太公救民于水火之心……故曰:载之空言,不如见诸行事。”材料反映了该思想家( ) A.主张经世致用 B.力挽儒学危机 C.维护理学正统 D.反对盲从孔子 18.唐代思想家、文学家柳宗元虽仕途失意,但在唐宋时期,他的思想和文学成就均得到极高评价。明代“唐宋八大家”提法出现后,世人则多将他视为文学家,对其思想成就关注较少。据此得出认识( ) A.对其思想评价受到明代通俗文学左右 B.政治成败决定了对其文学成就的评价 C.对其成就评价受制于特定历史条件 D.明代对其成就的评价比唐宋更加全面 19.在公元前9至前8世纪广为流传的希腊神话中,诸神的形象和性情与人相似,不仅具有人的七情六欲,而且还争权夺利,没有一个是全知全能和完美无缺的。这反映了在古代雅典( ) A.宗教信仰意识淡薄 B.人文思想根植于传统文化 C.理性占据主导地位 D.神话的影响随民主进程而削弱 20.“宁穿破,不穿错”、戏曲中的人物,都有固定的扮相。穿什么服装,都是根据人物的年龄、身分、性格、地位、文武官职而定的。该穿蟒的不能穿官衣,该穿素的不能穿花的。这体现了戏剧表演的( ) A.综合性 B.写意性 C.程式性 D.虚拟性 21.英国学者怀特海论及近代西方科学精神时说:人们“完全有意识地认识到……知识对技术进步的重要性,发现了抽象知识和技术进步相联系的方法,并且也看到了技术进步的无限前程。”能够为这种观点提供论据的史实是( ) A.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构 B.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的创立 C.瓦特联动式蒸汽机的制造 D.法拉第电磁感应理论的应用 22.1901年梁启超在新闻报刊上有这样一段描述:“吾闻数月以来,京师及各省都会, 其翻译与通事之人,身价骤增,势力极盛,于是都会之人士,咸欣而慕之。昔之想科第者,今皆改而从事此途焉。”对这段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科第出身人士不再被重视 B.庚子事变后,民族自信心丧失,媚外己成为社会风气 C.晚清以来,提倡和传播西学已在社会上产生了重大影响 D.戊戌变法废除了科举制度,士大夫改习西学以为进身之阶 23.1919年徐志摩爱上了才貌俱佳的林徽因,与发妻张幼仪解除婚姻,这就是轰动一时的中国近代第一桩西式离婚。离婚后张幼仪和徐志摩仍旧保持良好的朋友关系,张幼仪在海外不断学习进修,事业很成功。这一事件的出现说明了( ) A. 新文化运动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促进了人的觉醒 B. 徐志摩在1919年深受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影响 C. 徐志摩和张幼仪离婚是为了帮助她早日完成学业 D. 当时社会上主流思想是兴民权、倡西学 24.“民国以来,颇有一派人士宣导一种新说,主张开放女子之界限,其结果致使幽娴女子提倡种种议论,或主张男女同权,或宣导女子参政。……盖谓该校在今日,不但毫无利益,而反有巨害。”这种现象反映了( ) A.近代妇女地位发生根本变化 B.男女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C.社会对女子教育广泛认可 D.新旧观念的冲突 二、 非选择题(共52分,其中25题14分,26题16分,27题22分。)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之间的边界已以山川作为标志。两汉魏晋的州界比起郡国边界来,要更符合山川界线。隋代不但简化层级,省并州郡,而且郡界也都以山川形势而定。秦汉时期萌芽的犬牙相入原则为历代所沿用。即使隋唐大部州郡都遵从山川形便原则,犬牙相入的措施也并未弃而不用。如以出琼花而名闻天下的扬州,隋炀帝时改为江都郡,该郡就地跨江南北。又如以今江西抚州为中心的临川郡境也踞武夷山之东西,唐代的陕州(治今河南三门峡市)也地跨黄河两岸,就是明证。宋代的路比唐代的道更偏离山川形便的原则。唐后期武宁军节度使虽辖有淮南北之地,但其所领四州,仅有一州在淮南。北宋淮南东路虽以淮南为名,却有半路在淮水之北。而且该路与其北面的京东东路边界还形成犬牙交错的曲折状。两汉的豫章郡与唐后期的江南西道和今天江西省几近全等,是一个比较完整的地理单元,在宋代则把它一分为二,东北部归入江南东路,其余部分则与今湖北的东南角组成江南西路。元代幅员过于辽阔,即使小省也有数十万平方公里,且行省长官握有大权,加之行政区划层次既多又复杂,为防止分裂的发生,唯一的手段只有利用犬牙相入的原则。因此元代完全一反过去汉州、唐道、宋路的划分方法,无视历来与划界密切相关的几条最重要的山川边界——秦岭、淮河、南岭、太行山——的存在,使任何一省都不能成为完整的形胜之区。 ——据周振鹤《犬牙相入还是山川形便?》 材料二 清代学者储大文说:“元代分省建制,惟务侈阔,尽废《禹贡》分州、唐宋分道之旧。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合湖南湖北为一,而洞庭之险失;合浙东浙西为一,而钱塘之险失;淮东、淮西、汉南、汉北州县错隶,而淮汉之险失;汉中隶秦,归州隶楚,又合内江、外江为一,而蜀之险失。故元、明二季流贼之起也,来无所堵,去无所侦,破一县,一府震;破一府,一省震;破一省,各直省皆震。” ——据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行政区划发展的主要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代的行省区划造成的不良后果并加以简要评价。(8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力压迫下为富民强国采取的是倾斜的转型模式,推行“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 ,大量农村人口和劳动力不能随工业化的发展而就业,导致就业结构的转换落后于产业结构的转换, 农业剩余劳动力大量集聚。正如张培刚先生所指出的“工业化的成败与否取决于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能否妥善解决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与吸纳问题”。 ——摘编自魏悦魏忠《近代以来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思想的历史演进》 材料二 “圈地运动”深刻影响了英国乡村的社会经济条件,带来了土地关系和农业经营方式的变革。自然经济基础逐渐消解,大量失去土地的农民沦为廉价劳动力,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发展,农场成为农村转移劳动力的主要就业场所。除了受雇于农场之外,海外移民是农民的又一种选择。殖民地的拓展吸引大部分人移居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继续从事农业生产。总体来看,在这一阶段发生的农村劳动力转移主要表现为农村内部和农业内部的转移,有的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有的则亦工亦农,只有少量农民进入城市。 ——摘编自王爱华《英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在劳动力转移中所存在问题的成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圈地运动”中劳动力转移情况并分析对英国经济所产生的影响。(10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儒学自16世纪始大规模西传入欧,到17、18世纪在欧洲掀起了“中国文化热在宗教、哲学领城,欧洲的启蒙思想家们从孔子的“天追自然观”中找到了中国存在原始自然信仰的证据,他们认为,这种信仰不是天神论,而是“自然的道理”,并据此来批判被他称为“理性之大敌”、“文明之恶棍”的基督教神学。在道德伦理、政治制度方面,儒学的突出特征是侧重于道德伦理,并使之与社会政治相结合,以达到国家的“仁政德治”。伏尔泰对此无比推崇,百科全书派代表霍尔巴赫也呼吁“欧洲政府非学中国不可”,他们借此反对旧道德,期许建立新的社会秩序。而此时,中国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想家们也在积极地从先秦儒学中汲取营养。黄宗義指出,“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经营者,为天下也”,得出“ 为天下之害者,君而已矣”的结论,这是对孟子“民贵君轻”民本思想的重新阐发;王夫之则对维护君主专制的宋明理学给予坚决批判,他认为“人欲”不能扼杀,“天地之产,皆有所用,饮食男女,皆有所负”,这是对先秦儒家“性也,天之就也”(《孟子•解获》)的“人性天就论”思想的重新焕发。 材料二 17、18世纪中西方社会均处于较剧烈的变动之中,生产力发展的张力鼓动着先进的阶级或阶层要突破传统政治的腐败和官方哲学的愚昧,因此,中国和欧洲的启蒙思想家们取用儒学精蕴的社会基础存有某种相似性。但因二者的现实环境却存在着根本区别,欧洲正处于新旧思想,新旧力量激烈交锋的状态,而中国社会经济、政治并未发生根本变化,这就注定了二者产生的影响迥然不同,儒家学说在启蒙运动中产生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进而促进了欧洲社会的巨大变革,而中国的启蒙活动却未能形成一种推动社会进步的强有力的思想运动。 ——以上均摘编自谈家胜:《17、18世纪中西启蒙思想家取用儒学精蘊及其影响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指出17、18世纪中国和欧洲的启蒙思想家借助儒家思想进行现实批判的不同之处。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上述批判出现的相似社会基础。 (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17、18世纪中国和欧洲的启蒙思想家对现实进行批判产生影响迥异的历史原因。(12分) [] 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1.服饰象征着等级制度,在西周时期,家族等级关系非常明确,而到了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各自制法,导致同一的宗法礼制被破坏; A、服饰多元与材料表述的中心意思不符,故排除; B、等级政治走向消亡是错误的说法,故排除; C、战国时期出现了诸子百家,思想领域百家争鸣,但是与此题无关,故排除; D、材料只是反映了宗法礼制遭到破坏,故正确; 故选D. 2.由材料内容“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 可知军国大事最终是由皇帝裁决的,而不是由朝臣决定,故A项错误. 材料没有体现出皇权和相权的矛盾,故B项错误. 群臣的议政并不能起到限制皇权的作用,故C项错误. 通过材料可知,群臣议政起到了集思广益的作用,使皇帝在作出最终决策时能够更加科学,故D项正确. 故选D. 3. B 4. 4.《王位继承法》规定英国王位一律由信奉新教者继承……信奉罗马天主教或者与罗马天主教徒结婚者都应丧失继承资格,可见英国为了摆脱以往天主教会对政治权利的控制,以法律的形式确立起了许多准则,最终目的在于巩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取得的成果,保证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继续发展。限制国王宗教信仰自由是对材料主旨的误读;以法律手段完善王位继承制仅是表面现象,并非本质上的反映;材料中并未涉及国王与议会之间权力的转移。 故选B。 5.结合所学可知,日本明治维新是指19世纪60年代日本在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冲击下所进行的,由上而下、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全面西化与现代化改革运动;而晚清的“同治中兴”是“封建社会的最后一次回光返照”,其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并不具有资本主义的社会性质。因此,社会性质转型与否是中国和日本“中兴”最主要的不同。 故正确答案为C。 6. “1949年以后的几年”,“三大改造”完成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此外还召开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宪法等,建立了一种统一的、全能的结构,并将其扩展至全国。 故A项正确。 7. A 8. 本题考查汉代盐铁官营制度。由材料可知,在实行铁器官营之前,由于民间存在竞争,铁器质量好价格低,而在实行铁器官营之后,由于官营手工业缺乏竞争,铁器质量不仅下降且价格高,故D项符合题意;A项对材料的理解片面;B项说法不符合史实;C项说法太过绝对。 9. 租佃契约涉及的是地主和佃农的关系,不能说明它阻碍了小农经济继续发展,故A项错误;“租佃契约,上面写有田主、租田人和知见人,还有租种期限、租田数目和田租数额,田租有分成制和定额租制”,说明契约对地主的剥削奴役有限制,故B项正确;“上面写有田主、租田人和知见人,还有租种期限、租田数目和田租数额,田租有分成制和定额租制两种”表明减弱了地主对农民的控制,故C项错误;租佃契约未涉及到农业生产技术推广,故D项错误。 6. B 7. 据材料“英国手织业发展到繁华旺盛的阶段”可以看出英国虽然出现了机器生产,但同时期手工业仍然十分繁华,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并没有体现英国的圈地运动,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到19世纪初期,许多下岗的机器纺纱工、无地的农工、流浪汉和爱尔兰人等潮水般涌进英国手织业,其手织工人队伍迎来了大膨胀阶段,英国手织业发展到繁华旺盛的阶段”,故C项正确;英国政府推行了自由放任政策结论是正确的,但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 8. B 9. 罗斯福新政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大力干预经济,缓解了经济危机,稳定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故A、C项错误;材料“罗斯福通过向国会提出特別咨文、写信等方式,把‘总统破例向国会提出立法草案’的做法变成了一种经常性的活动”符合美国宪法关于“在战争和紧急情况下,经国会授权,总统还可拥有更大的权力。”的规定,并不属于滥用权力,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美国由总统发布的行政命令多达3556项,联邦行政官僚机构扩大了5倍”可知总统的行政权得到扩张,故D项正确。 10. C 11. 材料未涉及全球化的主导权,故A项错误;“均与”说法过于绝对,故B项错误;根据“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毫无疑问地己成为政治冲突最有效的‘减震器’”可知经济联系的加强使各国共同利益增大,从而减少政治冲突,故C项正确;材料强调经济全球化的作用,未体现多极化的作用,故D项错误。 12. A 13. A 14. C 15. B 16. C 17. D 18. C 19. A 20. D 21. 参考答案: (1)秦朝之前,行政区划基本采用山川形便原则;秦朝至宋朝,山川形便原则越来越让位于犬牙相入原则;元朝开始,完全突破自然山川的走向来设置行政区,并且有意造成犬牙相入的局面。(6分) (2)后果:对镇压农民起义造成困难;地方无险可守,有碍治安;不同气候土壤的地理区域合而为一,对农业发展带来不利;行省地域过大,不得不增设管理层次。(6分,三点即可。) 评价:元代行省制度的设立带来了一些社会弊端。但它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国省制的开端。(2分) 6. 参考答案: (1)成因: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导致;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及观念浓厚;农村劳动力素质相对低下。(6分) (2)转移情况:受雇于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农场;向海外殖民地转移;少量转移至城市。(6分) 影响:劳动力流向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农场与城市,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促进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4分) 27.参考答案: (1)不同:欧洲启蒙思想家取用儒学的“天道自然”和“仁政德治”思想来抨击神学,反对封建统治;中国的启蒙思想家拾取儒学的民本思想和“人性天就”思想来批判君主专制和程朱理学的虚伪。(4分) 社会基础:①封建专制统治日益腐朽,阶级矛盾尖锐;②封建思想文化的严重束缚;③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受到阻碍。(6分) (2)原因:欧洲: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②新兴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③经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自然科学的发展,思想解放不断深入;(6分) 中国:①封建专制统治空前强化;②小农经济仍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③工商市民阶层不够强大;④理学地位稳固,科技发展步履维艰。(6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