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

‎2017-2018学年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初考试历史科试卷(2018.03)‎ 命题:黄瑞珍 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 ‎1.《春秋》是鲁国史官对时事流水账似的记录的总称。从历史的眼光看,是一部后人所谓的“断烂朝报”,但经孔子修订整理后,成为儒家典籍,被后世统治者所推崇。原因在于其( )‎ A.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                B.具有了伦理教育的功能 C.起到了维护贵族社会的作用                D.确立了纪传体史学体裁 ‎2.东汉光武帝为更换太子而颁布的诏书中,即先引《春秋》,然后说:“《春秋》之义,立子以贵。东海王阳,皇后之子,宜承火统。皇太子强,崇执谦退,愿备藩国。父子之情,重久违之。其以强为东海王,立阳为皇太子,改名庄。”这表明儒学在当时( )‎ A.开始成为国家的正统学说                    B.适应统治需要成为官方哲学 C.作为政府选官制度的标准                    D.成为封建君主政治利用工具 ‎3.某思想家指出,“威势独在于主,则群臣畏惧;威势分于臣,则令不行……故明主之治天下也,法政独出于主,而不从臣出。”春秋战国时期实践这一思想最成功的地区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4.道教产生于东汉末年,并成为黄巾起义的工具。而东晋道教代表人物葛洪认为黄巾军领袖张角“诳眩黎庶,纠合群愚,招集奸党,称合逆乱”;同时强调“道者,儒之本也;儒者,道之末也”,信道求仙者应“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葛洪的主张(  )‎ A.体现了三教合一的趋势 B.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 C.反映了下层民众的诉求 D.动摇了儒学的统治地位 ‎5.名儒邵雍说:“室中造车,天下可行,轨辙合故也。苟顺义理,合人情,日月所照,皆可行也。”张载认为:“天下国家无皆非之理。”由此可见,二人均认同( )‎ A.天理与人欲的对立关系                        B.先义后利的儒家追求 C.“理”是万物的本源                              D.家国天下的社会责任感 ‎6.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自然是好,但“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重要的是先确立仁义这一根本。这位思想家可能是( )‎ 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陆九渊 ‎7.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中专论李贽时说:“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 A.“社会环境”:儒学家提倡“三教合归儒”‎ B.“个人理智”:强调“三纲五常”以巩固君权 C.“廉洁和诚信”:揭露官场的污浊和道学家的伪善 D.“形成丛林”:儒家思想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8.明清之际,有人指出“以西法为有验于今,可也,如谓不易之法,务事求进,不可也”,并反对“喜立异而缺稽古之功”。这反映出当时( )‎ A.兼采中西已成为学界共识                    B.对西学东渐的现象有所反思 C.西学作为夷狄思想被排斥                    D.西学中源仍旧束缚民众观念 ‎9.明朝中后期,传统的经典读物越来越少,以戏曲、小说和日用类书籍为主的通俗读物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大部分图书都有很多注释和注音。这一变化折射出( )‎ A.刻印技术取得了突破性发展                B.士人价值追求发生改变 C. 商品经济助推大众文化传播               D.通俗文化成为主流文化 ‎10.下图是成都地区出土的东汉说唱俑。作为历史材料,它( )‎ ‎①展现了汉代高超的雕塑艺术 ②有助于我们了解当时的文化生活 ‎③证明了汉代娱乐方式的多样性 ④增加了我们对说唱人的直观感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文艺复兴名义上是复兴古希腊、古罗马的古典文化,实际上是创造一种反对封建神权的新文化,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享受者,是世界的主体,应该从神学教条的禁锢中解放出来,恢复自己的价值和尊严。可见,人文主义之“新”的意义在于( )‎ A.推动“新航路”的开辟                        B.有助于共和制取代君主制 C.奠定了近代人权的基础                         D.促进近代自然科学的独立 ‎12.柏拉图曾问苏格拉底“什么是爱情”,苏格拉底叫他到麦田走一次,在途中要摘一棵最大最好的麦穗,但只可以摘一次,不得回头。结果柏拉图走到麦田尽头才发觉手上一棵麦穗也没有。这时苏格拉底告诉他,“那就是爱情”。这则故事反映了苏格拉底( )‎ A.倾向于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                B.否认绝对权威,并批判道德 C.对爱情提出更高的美德要求                D.强调理性,并主张认识自我 ‎13.法国大革命期间,英国学者埃德蒙·伯克认为法国的政治文人冉欢标榜,崇尚革新,固执狂热,热衷于以抽象的普遍概念来构造未来社会。据此,埃德蒙·伯克强调( )‎ A.启蒙运动在法国发展至高潮                B.法国民众的政治热情高涨 C.启蒙思想刺激法国革命狂热                D.建立理性王国的条件成熟 ‎14.某学者曾说:“在过去的时间里,科学之手对于人类朴实的自恋有过两次重大的打击。第一次是认识到我们的地球并不是宇宙的中心,而是大的难以想像的世界体系中的尘埃……第二次是生物学的研究剥夺了为人类特创的特殊优越性,将人类废为动物的后裔。”据此推断“两次重大的打击” ( )‎ A.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兴起                         B.推动自然科学体系的初步建立 C.对人类的自身价值观造成冲击             D.打击了基督神学权威 ‎15.宗教改革后的新教把获利视为上帝对于选民的期望。新教伦理不仅鼓励人们通过勤奋劳动获得财富,而且把劳动看作是远离罪恶和堕落的手段之一。新教还宣扬禁欲主义,主张节俭。这些新教思想( )‎ A.打破了教会的精神垄断                        B.继承了天主教因行称义学说 C.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发展                        D.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16.伏尔泰认为:启蒙的旗帜是“理性”,启蒙的基石是“进步”。卢梭则认为:“文明是道德的沦丧,理性是感性的压抑,进步是人与自然的背离。”他们观点的不同说明( )‎ A.卢梭质疑理性和科学                            B.人文主义的兴起 C.两人主张的政体不同                            D.启蒙运动的深化 ‎17.在某一时期,生活节奏加快,自由主义、社会主义等社会思潮并存,文艺领域也出现了浪漫主义、批判现实主义等流派,生物学领域也打破了神学创世说的禁锢。上述现象的出现(  )‎ A.受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影响较大   B.推动了人文精神不断走向成熟 C.得益于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    D.反映了当时社会存在诸多矛盾 ‎18.(加)麦克卢汉(首次提出“地球村”一词)认为,“地球村”的主要含义不是指发达的传媒使地球变小了,而是指人们的交往方式以及人的社会和文化形态发生了重大变化。据此,下列最有利于“地球村”出现的是( )‎ ‎19.“我旧说以忠孝节义范束全国之人心,一切法度纲纪经数千年圣哲所创垂,竟毫无可贵?何必先自轻贱,一闻新说,遂将数千年所尊信持循者弃绝不值一顾,对于新人物有自惭形秽嗫嚅不敢言之概,甚或迎合新人物毁骂先代遗传,诟辱自家学理。”这种观点( )‎ A.体现了狭隘的民族情绪 B.充分肯定了新文化运动 C.反对全盘否定传统文化 D.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20.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中国报刊和书籍中,有人把马克思译为“马客偲”“麦喀”等,把马克思主义称为“讲求安民新学”等。这表明当时( )‎ A.马克思主义占据思想界主流                 B.向西方学习的发展态势减弱 C.各种新思想在中国同时存在                D.国人对马克思主义有所接触 ‎ ‎21.20世纪30年代,美国最畅销的两部小说——《飘》(1936年)和《逆性的安东尼》(1933年)都是以早期生活为背景的浪漫史诗,此时最畅销的杂志——《生活》(1936年创刊)则以精彩的摄影著称。对此最合理的解释应是,当时美国(  )‎ A.文艺具有明显的反战情绪     B.现实主义文学受到追捧 C.文艺呈现逃避现实的趋向    D.科技极大地改变了生活 ‎22.1985年5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此次教育改革( )‎ A.是对传统教育体制的彻底否定             B.践行了“三个面向”的方针 C.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D.贯彻了“科教兴国”的战略 ‎23.1952年和1953年,国家通过从各方面调集专业人员,提前一年毕业分配理工科大学生,采取大规模培训等办法,迅速壮大了中国的地质勘探队伍,其人数有二百多人发展到数以万计。这一措施旨在( )‎ A.促进国民经济恢复                                B.完善地质勘探工作 C.实现教育体制改革                                D.服务国家战略需要 ‎24.下面是部分国家1993—2003年科技论文每篇平均被引用次数比较图。此图揭示的实质问题是( )‎ A.中国的现代科技落后于发达国家         B.美国的科技水平一直领先世界 C.亚洲国家的科技论文数少于欧美         D.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相对薄弱 ‎25.被恩格斯誉为“从此自然科学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的是( )‎ A.伽利略发现自由落体定律 B.牛顿提出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C.哥白尼提出“日心说” D.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 ‎26. 《物种起源》的出版,在欧洲乃至整个世界都引起轰动,教会及封建御用文人污蔑达尔文的学说“亵渎圣灵”,进步学者则积极宣传和捍卫达尔文主义。这主要表明《物种起源》( )‎ A.引发了科学领域大论战                        B.存在着严重缺陷 C.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D.促进了社会前进 ‎27.下列著作均为毛泽东在延安时期所创作,序号4空格内应填入的是( )‎ 序号 ‎ 书名 ‎ ‎1 ‎ ‎《<共产党人>发刊词》 ‎ ‎2 ‎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 ‎3 ‎ ‎《新民主主义论》 ‎ ‎4 ‎ ‎  ‎ 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B.《对日寇的最后一战》‎ C.《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D.《论人民民主专政》‎ ‎28. “我们当时认为,中国自汉以后学问全要不得的,……所以专读各经的正文和周秦诸子。既然外国的学问都好,却是不懂外国话,不能读外国书,只好拿教会的几部译书当宝贝。再加上我们主观的理想……我们的新学就是这三种元素混合构成。”材料中的“新学”( )‎ A.倡导“师夷长技以制夷”                    B.彻底否定中国传统文化 C.提倡 “中体西用”                                 D.倡导“维新变法”‎ ‎29.王韬《易言跋》:“盖万世不变者,孔子之道也。”郑观应《危言新编》:“庶知所变者,富强之权术,而非孔孟之长经也。”这表明二人( )‎ A.否定在中国进行政治体制变革             B.排斥西方社会自由平等的民权理论 C.与地主阶级顽固派的主张趋同             D.与资产阶吸维新派的观点根本对立 ‎30.五四运动不久,胡适在学术上拉起了“整理国故”的旗号,开了《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目录》;1923年梁启超写了《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继胡梁后还有别人提出的国学目录,由此,形成了一股开列国学目录的旋风。这反映了( )‎ A. 知识阶层对传统文化的继续批判            B.知识阶层对新文化运动的反思 C.传统文化拥有强大的生命力                 D.知识阶层对西方文化的否定 ‎31. 2016年中国科学家研制的量子通信实验卫星“墨子号”成功发射。科学家潘建伟表示,起名“墨子”是因为墨子最早通过小孔成像实验发现光是直线传播并作科学解释,为量子通信打下一定基础。现代量子理论认为,“量子纠缠”可成为量子保密系统的基础,因单个光量子在传输信息时测量不准、不可克隆,这构成量子通信安全基石。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 A.古典科技改变现代世界面貌 B.量子论开始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 C.科学发展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D.科学转化为社会生产力的速度大大加快 ‎32.历史学家陈寅恪先生曾说:“佛教经典云:‘佛为一大因缘出现于世。’中国自秦以后,迄于今日,其思想演变之历程,至繁至久,要之,只为一大事因缘,即新儒学之产生及其传衍而已。”下列各项中符合陈寅恪所说的“新儒学”的是( )‎ A.建构起天人一统的系统图式                B.构造起人伦核心的儒学体系 C.形成了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D.为汉唐大一统奠定思想基础 二、材料解析题 ‎33.(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阅读史,是一部以“仕”为主体的阅读史,阅读内容以儒家经典为主导,甚至还规范了经史子集学习的先后秩序。但是,伴随着社会科技文化的发展带来纸质书籍的“贬值”,加之科举制度的实行,阅读权力也从绝对垄断到有限控制。藏书和阅读不再是王室和官吏的专利,民间藏书数量和读书的人数逐渐增多,书籍种类和内容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元。无论是春秋战国时期“士”阶层著书立说,还是自隋朝开科取士以来,历代读书人,发奋苦读,求取功名,其目的都只是期待有朝一日,能“一举首登龙虎榜,十年身到凤凰池”,“学而优则仕”无疑是封建时代读书人的最佳出路。 ‎ ‎——摘编自邮红梅《中国古代民众阅读的演进》 ‎ 材料二 晚清的阅读革命经过了一个较长的酝酿期。新式媒体、新式出版机构及西学类书刊的增加,为阅读革命的生成提供了足够的技术支撑条件,但并未使潜在的阅读革命转化为现实。甲午一役后,为了救亡,士大夫阅读的主题逐渐由四书五经转到西学,关注的焦点正由内而外、由古而今,推崇的学问家由诸子百家转为卢梭、孟德斯鸠等,士大夫津津乐道的关健词正由仁义、纲常、名教而转为民权、自由、革命等。一场外力推动型的“阅读革命”正悄然兴起。 ‎ ‎——摘编自间小波《论晚清阅读革命的兴起及政治功效》 ‎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民众阅读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原因。(12分) ‎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阅读革命”兴起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晚清士大夫阅读与古代的主要不同。(13分)‎ ‎34.(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材料 ‎ 时间 ‎ 现象 ‎ 公元前6~公元前4世纪 ‎ 公民、海外贸易、美德、选举、津贴、仁义、土地私有、中央集权、私学 ‎ 公元10~12世纪 ‎ 夜市、瓦肆勾栏、市民、南戏、科举制、参知政事 ‎ 公元14~18世纪 ‎ 章回小说、工商皆本、雇佣关系、白银、内阁、经世致用 ‎ 围绕材料,结合古代史的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35.(15分)【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 材料 幕府制度,是中国古代官员引荐亲信士人加入府署、参与行事决策的制度,由来已久。晚清社会剧变,推动幕府不断革新。 ‎ 鸦片战争前的陶澍幕府,充其量也只有魏源等一二十名幕友;鸦片战争后的曾国藩幕府总数有400—500人,李鸿章幕府有304人(含洋员)。幕府人员除了原有的儒生、朝廷命官外,又新增了留学生、洋人以及新式学堂学生等。幕府的职能,由明清时期处理刑名、钱谷等琐碎事务,逐渐转为办理洋务、外交事务为主。督抚们还应形势需要设立了各种各样的“局”“所”,冠冕堂皇地委任自己的幕僚管理,而无须朝廷另外指派司道大员。幕僚的薪水从公费中支出,不再由幕主自掏腰包。 ‎ ‎——据李志茗《晚清幕府的嬗变与近代社会变迁》等 ‎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幕府的特点。(8分) ‎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幕府改革的影响。(7分)‎ 永春一中高二年期初考试历史科答案(2018.03)‎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D C B C D C B C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D C D D D D D C D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C B D D C C B D B B 题号 ‎31‎ ‎32‎ 答案 C B ‎33.(1)特点:①以儒家经典为主导,内容逐渐丰富;②以“仕”为主体,人数逐渐增多;③以仕进为主要目的,致力于求取功名。(6分) ‎ 原因:①社会经济的发展;②科举制度的推行;③儒家思想的影响;④造纸术、印刷术的发展。(6分) ‎ ‎(2)原因:①民族危机的加深;②新式传媒的推动;③西学的传播;④知识分子的觉醒。(6分) ‎ 不同:①内容上:晚清以西学为主,古代以儒家经典为主;②目的上:晚清重在救亡图存,古代重在谋求功名;③影响上:晚清推动了社会变革,古代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7分)‎ ‎34.示例:论题:经济发展推动社会变革。(3分)‎ 阐述: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经济发展,小农经济逐渐形成,促使井田制、分封制、宗法制瓦解,中央集权逐渐建立,百家争鸣出现,社会出现剧烈变化。(4 分)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思想界出现了活跃的局面,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的思想,使儒学正统受到挑战,君主专制制度渐趋衰落,推动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4分)‎ 总之,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政治、文化等也随之发生变化。(1 分)‎ ‎35.(1) ①规模扩大,人员剧增;②招募新式人才;③以办理洋务为主;④自立“局”“所”等管理机构;⑤幕僚的薪水由公费支出,主幕经济关系实现分离。(每点2分,任答四点8分) ‎ ‎(2) ①适应了洋务运动的需要;②促进了晚清官僚体制的改革;③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教育和人才观念的变化(任答两点4分)(备注:如果没有分开具体回答前三点,而笼统回答“推动了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发展”只给2分) ④地方势力上升,削弱了中央集权。(3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