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4.4 动能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中物理4.4 动能

‎4.4 动能 动能定理 ‎ 学习目标 ‎  1、实验: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  2、动能和动能定理 重点与难点 ‎  动能定理的应用 知识要点 一、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  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所以动能是与速度有关系的。那物体是如何获得速度和动能的呢? ‎ ‎  ------需要有力对其做功。‎ ‎  实验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  实验目的: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  实验器材:气垫导轨、滑块、光电门、完全相同的橡皮筋  ‎ ‎  实验方案:主要解决两个问题 ‎  1、如何测量速度?------光电门 ‎  2、如何测量或比较功的大小?------完全相同的数目不同的橡皮筋做功满足倍数关系 ‎  实验步骤:‎ ‎  1、调平气垫导轨 ‎  2、滑块在8根橡皮筋的拉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做加速运动,记录下滑块经过光电门所用的时间 ‎  3、贴近滑块剪断一根橡皮筋,从同一位置静止释放滑块,滑块在7根橡皮筋的拉力…… ‎ ‎  4、再剪断一根……‎ ‎  5、数据处理 ‎ ‎  实验数据:‎ 计算表格数据 ‎ ‎ ‎ ‎ ‎ ‎ 计算表格 t1‎ t2‎ d v1‎ w v1*v1‎ ‎1‎ ‎0.00379‎ ‎0.00351‎ ‎0.005‎ ‎1.319261‎ ‎8‎ ‎1.74045‎ ‎2‎ ‎0.00407‎ ‎0.00377‎ ‎0.005‎ ‎1.228501‎ ‎7‎ ‎1.509215‎ ‎3‎ ‎0.00444‎ ‎0.00412‎ ‎0.005‎ ‎1.126126‎ ‎6‎ ‎1.26816‎ ‎4‎ ‎0.00481‎ ‎0.00445‎ ‎0.005‎ ‎1.039501‎ ‎5‎ ‎1.080562‎ ‎5‎ ‎0.00537‎ ‎0.00497‎ ‎0.005‎ ‎0.931099‎ ‎4‎ ‎0.866945‎ ‎6‎ ‎0.00626‎ ‎0.00579‎ ‎0.005‎ ‎0.798722‎ ‎3‎ ‎0.637957‎ ‎7‎ ‎0.00766‎ ‎0.00709‎ ‎0.005‎ ‎0.652742‎ ‎2‎ ‎0.426071‎ ‎8‎ ‎0.01064‎ ‎0.00982‎ ‎0.005‎ ‎0.469925‎ ‎1‎ ‎0.220829‎ ‎ ‎ ‎ ‎ ‎ ‎ ‎ ‎ ‎0‎ ‎0‎ ‎0‎ ‎       ‎ ‎  很明显可以看出功与速度的大小是不成正比的。所以猜测功可能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进行了数据处理。‎ ‎     ‎ ‎  所以得出在初速度为零的情况下,对物体所做的功与速度的平方是成正比的。但这同时也带来了另一个问题:到底是还是,所以我们又增加了一个光电门,然后进行探究。数据如下:‎ 表格 t1‎ t2‎ d v1‎ v2‎ w v1*v1‎ v2*v2‎ ‎(v2-v1)2‎ v2*v2-v1*v1‎ ‎1‎ ‎0.00379‎ ‎0.0035‎ ‎0.005‎ ‎1.3193‎ ‎1.4245‎ ‎8‎ ‎1.7405‎ ‎2.0292‎ ‎0.08338‎ ‎0.28875‎ ‎2‎ ‎0.00407‎ ‎0.0038‎ ‎0.005‎ ‎1.2285‎ ‎1.3263‎ ‎7‎ ‎1.5092‎ ‎1.759‎ ‎0.06238‎ ‎0.24975‎ ‎3‎ ‎0.00444‎ ‎0.0041‎ ‎0.005‎ ‎1.1261‎ ‎1.2136‎ ‎6‎ ‎1.2682‎ ‎1.4728‎ ‎0.04188‎ ‎0.20465‎ ‎4‎ ‎0.00481‎ ‎0.0045‎ ‎0.005‎ ‎1.0395‎ ‎1.1236‎ ‎5‎ ‎1.0806‎ ‎1.2625‎ ‎0.03309‎ ‎0.1819‎ ‎5‎ ‎0.00537‎ ‎0.005‎ ‎0.005‎ ‎0.9311‎ ‎1.006‎ ‎4‎ ‎0.8669‎ ‎1.0121‎ ‎0.02107‎ ‎0.14516‎ ‎6‎ ‎0.00626‎ ‎0.0058‎ ‎0.005‎ ‎0.7987‎ ‎0.8636‎ ‎3‎ ‎0.638‎ ‎0.7457‎ ‎0.01162‎ ‎0.10778‎ ‎7‎ ‎0.00766‎ ‎0.0071‎ ‎0.005‎ ‎0.6527‎ ‎0.7052‎ ‎2‎ ‎0.4261‎ ‎0.4973‎ ‎0.00508‎ ‎0.07126‎ ‎8‎ ‎0.01064‎ ‎0.0098‎ ‎0.005‎ ‎0.4699‎ ‎0.5092‎ ‎1‎ ‎0.2208‎ ‎0.2592‎ ‎0.00148‎ ‎0.03842‎ ‎ ‎ ‎ ‎ ‎ ‎ ‎ ‎ ‎0‎ ‎0‎ ‎0‎ ‎0‎ ‎0‎ ‎0‎ ‎0‎ ‎       ‎ ‎       ‎ ‎       ‎ ‎  得出功,我们就可以大胆的猜测动能中应该有的形式。‎ ‎  猜测比例系数可能与什么因数有关呢?-----与物体的质量m有关。‎ 二、动能和动能定理 ‎  理论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  物体只在一个恒力F作用下,做直线运动,通过的位移为,速度由变为,试着探究在此过程中力所做的功与物体的速度变化的关系。‎ ‎  ‎ ‎  推导:由牛顿运动定律:,所以 ‎  由运动学规律: ‎ ‎  联立以上表达式:‎ ‎  即:‎ ‎  上面表达式中与做功先联系,也与我们前面猜测的动能的表达式有相同的特征,所以我们将其定义为物体的动能。‎ ‎1、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 ‎  动能的表达式为:.‎ ‎  动能的单位:焦耳,符号:J.‎ ‎  动能是标量.‎ ‎  将这个表达式进行推广:可以得到物体在多个力的作用下,物体在做曲线运动,物体在变力的作用下也都是满足的,因此我们就得到了普遍意义下物体的动能定理。‎ ‎2、.动能定理: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  表达式:‎ ‎  动能定理的内容: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改变量。‎ ‎  动能定理的物理意义:定理提出了做功与物体动能改变量之间的定量关系。‎ 三、动能定理的应用 ‎  应用动能定理解题步骤:‎ ‎  (1)确定研究对象和研究过程。‎ ‎  (2)分析物理过程,分析研究对象在运动过程中的受力情况,画受力示意图及过程状态草图,明确各力做功情况,即是否做功?是正功还是负功?‎ ‎  (3)找出研究过程中物体的初、末状态的动能(或动能的变化量)‎ ‎  (4)根据动能定理建立方程,代入数据求解,对结果进行分析、说明或讨论。‎ ‎  1: 一架喷气式飞机,质量m=5×103kg,起飞过程中从静止开始滑跑的路程为s =5.3×102m时,达到起飞的速度v =60m/s,在此过程中飞机受到的平均阻力是飞机重量的0.02倍(k=0.02),求飞机受到的牵引力。‎ ‎  解:取飞机为研究对象,对起飞过程研究。飞机受到重力G、支持力N、牵引力F 和阻力f 作用,如图所示 ‎                 ‎ ‎  起飞过程的初动能为0,末动能为 ‎  据动能定理得: ‎ ‎  代入数据得:‎ ‎  2 :物体从高出地面H处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不考虑空气阻力,落至地面的沙坑h 深处停止,如图所示。求物体在沙坑中受到的平均阻力是重力的多少倍?‎ ‎                  ‎ ‎  思路点拨:本题可以运用牛顿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求解,也可以运用动能定理求解,体会用哪一种方法求解更好。‎ ‎  解析:解法一:用牛顿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求解.‎ ‎  物体先自由下落,然后匀减速运动,设物体落至地面时速度为v,则 ‎  v2=2gH ‎  设沙坑中受到的平均阻力为F,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  F-mg=ma ‎  v2=2ah ‎  由以上三式得.‎ ‎  解法二:物体运动分两个物理过程,先自由下落,然后做匀减速运动.‎ ‎  设落至地面时的速度为v,由动能定理可得 ‎  ‎ ‎  第二个物理过程,由动能定理可得 ‎  ‎ ‎  由两式解得.‎ ‎  解法三:对全过程运用动能定理可得 ‎  mg(H+h)-Fh=0‎ ‎  解得.‎ ‎  答案: ‎ ‎  点评:当物体的运动是由几个物理过程所组成,又不需要研究过程的中间状态时,可以把几个物理过程看作一个整体进行研究,从而避开每个运动过程的具体细节,具有过程简明、方法巧妙、运算量小等优点,特别是初末速度均为零的题目,显得简捷、方便。对于多过程的问题要找到联系两过程的相关物理量。‎ ‎  3:质量为m的物体静止在水平桌面上,它与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物体在水平力F作用下开始运动,发生位移S1时撤去力F,问物体还能运动多远?‎ ‎  解析:研究对象:质量为m的物体。‎ ‎  研究过程:从静止开始,先加速,后减速至零。‎ ‎  受力分析、过程草图如图所示,其中mg(重力)F(水平外力)N(弹力)‎ ‎  f(滑动摩擦力),设加速位移为S1,减速位移为S2‎ ‎        ‎ ‎  方法Ⅰ:可将物体运动分成两个阶段进行求解 ‎  物体开始做匀加速运动位移为S1,水平外力F做正功,‎ ‎ f做负功,mg、N不做功;初始动能EK0= 0,末动能EK1=mv12‎ ‎  根据动能定理:F S1-f S1=mv12-0 ‎ ‎  又滑动摩擦力f=μN N=mg ‎  则:F S1-μmg S1=mv12-0 ----------------⑴‎ ‎  物体在S2段做匀减速运动,f做负功,mg、N不做功;初始动能EK1=mv12末动能EK2=0‎ ‎  根据动能定理:-f S2=0-mv12 ‎ ‎  又滑动摩擦力f=μN N=mg ‎  则:μmg S2=0-mv12 ---------------⑵‎ ‎  由 ⑴、⑵两式得: FS1-μmg S1-μmg S2=0-0‎ ‎   S2=‎ ‎  答:撤去力F物体还能运动的位移大小S2=‎ ‎   方法Ⅱ:从静止开始加速,然后减速为零全过程进行求解 ‎   设加速位移为S1,减速位移为S2;水平外力F在S1段做正功,滑动摩擦力 f在(S1+S2)段做负功,mg、N不做功;初始动能EK0= 0,末动能EK=0‎ ‎   在竖直方向上 N-mg=0 滑动摩擦力f=μN ‎   根据动能定理: FS1`-μmg(S1+S2)=0-0‎ ‎   得 S2=‎ ‎  答:撤去力F物体还能运动的位移大小S2=‎ ‎  点评:在用动能定理解题时,如果物体在某个运动过程中包含有几个运动性质不同的分过程,此时可分段研究,也可整体研究;在整体研究时,要注意各分力对物体所做的功。‎ ‎  4:质量为M的机车,牵引着质量为m的车厢在水平轨道上匀速直线前进,某时刻两者脱钩,机车行驶L的路程后,司机发现车厢脱钩,便立刻关闭发动机让机车自然滑行,已知机车和车厢在运动中受阻力都是其重力的k倍,机车的牵引力始终保持不变。试求机车、车厢都停止时,两者之间距离是多大?‎ ‎  思路点拨:脱钩前,可利用平衡条件求出牵引力;脱钩后,正确表达出各力对机车、车厢做的功是解题的关键.‎ ‎  解析:车厢、机车自脱钩到都停止,其位置如图所示.‎ ‎  ‎ ‎  设机车牵引力为F,对机车从脱钩到停止过程应用动能定理得 ‎  ①‎ ‎  脱钩前,对机车和车厢整体F=k(M+m)g②‎ ‎  由①②得 ‎  对车厢脱钩到停止的过程,应用动能定理得 ‎  ‎ ‎  解得 ‎  所以两者都停止时,相距 ‎  答案:‎ ‎  5: 一质量为500t的机车,以恒定功率375kW由静止出发,经过5min,速度达到最大值54km/h,设机车所受阻力f恒定不变,g取10m/s2;试求:‎ ‎  ⑴机车受到的阻力f大小;‎ ‎  ⑵机车在这5min内行驶的路程。‎ ‎  解析:研究对象为机车,首先分析物理过程;机车以恒定功率P0由静止出发 ——速度V增加——牵引力F减小(P0=FV)—— 合力减小(F合=F-f)—— 加速度减小 (a= F合/m)—— 速度继续增加 —— 直至合力减小为零,加速度a=0,速度达到最大。‎ ‎  可见机车在这5min内做的是加速度减小、速度不断增大的变速运动。当机车速度达到最大时,P0=FVmax,此时F=f,机车受力示意图如图所示。‎ ‎                   ‎ ‎  ⑴ 已知P0=375kW=3.75×105W Vmax=54km/h=15m/s ‎  根据 P0=FVmax 时F=f则P0=fVmax ‎   机车受到的阻力 f===2.5×104 N ‎  ⑵机车在这5min内,牵引力F为变力做正功,阻力做负功,重力、弹力不做功。‎ ‎   根据P0= 牵引力做功WF=P0×t ‎   根据动能定理: P0×t-f×S=EK1-EK0 EK0=0 EK1=mVmax 2‎ ‎   P0×t-f×S=mVmax 2-0‎ ‎  机车在这5min内行驶的路程: S=( P0×t-mVmax 2)/f ‎   S=(3.75×105×5×60-0.5×5×105×152)/2.5×104m ‎  =2250 m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