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政治(必修3)大一轮复习讲义:第24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年高考政治(必修3)大一轮复习讲义:第24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第24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考点展示] 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影响(2012、2015、2016、2017·选择);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2013、2016、2017·选择,2013·简析);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2015·选择)。‎ 考点1 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影响 形式 ‎①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②传统建筑: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中国古代建筑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③传统文艺:中国传统文艺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 传统思想:中国传统思想,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特点 ‎①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有些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被赋予了新的内涵 ‎②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影响 ‎①积极影响: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②消极影响: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提醒 传统文化两个特点的侧重点不同 相对稳定性是从纵向的角度及历史的角度来说的,是指一个民族的文化由过去到现在具有历史继承性。鲜明的民族性是从横向角度来说的,是指一个民族文化区别于其他民族文化的不同之处。‎ 典例1 (2017·全国Ⅱ)近年来,大批中国游客到俄罗斯参观“阿芙乐尔”号巡洋舰、斯莫尔尼宫、列宁墓等,感受俄罗斯红色文化的魅力。同时,毛泽东故居等中国红色旅游项目越来越受到俄罗斯人的喜爱。中俄两国之间红色旅游发展得益于两国的红色文化(  )‎ ‎①是推动两国文化发展的主导因素 ②是满足两国民众文化需求的重要资源 ③既具有共同的精神内涵又各具鲜明特色 ④规定着各民族文化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两国的红色文化并不是推动两国文化发展的主导因素,推动文化发展的主导因素应是社会实践的发展,①不选;两国红色文化是满足两国民众文化需求的重要资源,因而推动了两国之间红色旅游的发展,②正确;两国红色文化既具有共同的精神内涵又各具鲜明特色,因而能吸引两国游客,推动红色旅游的发展,③正确;两国红色文化本身并不能规定各民族文化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④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 跟踪训练1 源远流长的“礼”‎ 文化在漫长的文明演进中,积淀了许多协调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规范和准则。今天,我们仍借助这些规范和准则来协调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但赋予了“礼”平等、友善等新的内涵。这说明文化具有(  )‎ A.鲜明的民族性 B.相对稳定性 C.时代的先进性 D.强大的包容性 答案 B 解析 题意的关键句是:“礼”源远流长,今天,我们仍借助这些规范和准则来协调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但赋予了“礼”平等、友善等新的内涵。这体现了“礼”在世代相传中保留了基本特征,又能够因时而变,这是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特征,A、C、D都不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是B。‎ 考点2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1)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2)做法:对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保持和发扬。对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加以改造或剔除。‎ 典例2 (2016·江苏高考)传统文化对天理人伦所作出的具体规范,有些蕴藏在乡村的村规民约、家风祖训当中。村规民约、家风祖训作为当今社会的一种稀缺资源应当充分发掘利用,这是因为优秀的村规民约、家风祖训(  )‎ ‎①作为精神力量决定着社会的发展 ②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 ③在文化传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④对现代社会治理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认为精神力量决定着社会的发展,这是历史唯心主义,①错误,不选;②说法错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是诚信建设,不是优秀的村规民约、家风祖训;③④表述正确且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是D。‎ 跟踪训练2 (2018·南京学情考)某地端午节期间,身着汉服礼仪人员的端午古礼、除灾祈福的祭祀仪式,引发了游客的赞叹和参与互动。这说明(  )‎ ‎①经济与文化相互交融 ②要在活动中传承传统文化 ③文化创新需遵循传统 ④传统文化应纳入现代元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题干没有涉及文化创新,没有体现将现代元素纳入传统文化之中,③④不选。‎ 考点3 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继承 发展 原因 传统文化中有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同时也有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 随着社会生产力、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的内容也相应地发生变化 态度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做法 辩证地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承;对于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要加以改造或剔除 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不断革除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 关系 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提示 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如图所示 典例3 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中,我们目睹了太多的城市记忆被抹杀,历史文脉被割裂,地域特色被淡化。而扬州通过古城复兴改善人居,实现传统文化载体与现代城市交相辉映的可持续发展思路,打造出一个充满人文精神的扬州城。这启示我们(  )‎ A.文化继承是发展的前提 B.传统文化能提升城市品位 C.传统文化影响城市发展 D.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答案 A 解析 材料中的“城市记忆被抹杀,历史文脉被割裂”“扬州通过古城复兴改善人居”等,强调了文化继承是发展的基础,A正确。材料强调的是要开发传统文化,B、C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不选。材料没有体现文化的稳定性,D与题目没有关系。‎ 跟踪训练3 我国杂技历史悠久,因表演技巧高超而深受观众喜爱。在现代,我国杂技融入音乐、舞蹈等元素,利用声、光、电效果,配以情景故事,既惊险刺激又妙趣横生,许多节目蜚声海内外。我国现代杂技艺术蜚声海内外,主要得益于(  )‎ ‎①现代传媒超越时空的传播功能 ②用现代流行艺术元素取代传统艺术元素 ③在继承传统基础上满足了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 ④以现代艺术手段展现我国杂技的民族特色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我国历史悠久的杂技艺术蜚声海内外,与其融入音乐、舞蹈等元素,利用声、光、电效果,配以情景故事密不可分,这是在继承传统基础上运用现代艺术手段的创新,③④符合题意,答案为D;材料未涉及大众传媒,①不当选;②错在“取代”。‎ 考点4 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决定因素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更替,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自身传承 ‎①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表现为改变了生产方式和文化内容;改变了生活方式、思维方式;改变了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 ‎②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 (≠所有思想运动都促进)‎ 重要角色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基础因素 经济、政治决定文化,经济发展、政治文明推动着文化发展 传播手段 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大众传媒,促进了文化交流、传播与发展 点拨 闪记推动文化发展的因素 典例4  (2017·全国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世界一流科技成果不断涌现。世界第一颗量子通讯卫星“墨子号”遨游太空,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世界领先,“蛟龙”号创造了作业类载人潜水器下潜深度新的世界纪录,超级计算机排名稳居世界第一……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的文化意义在于(  )‎ ‎①凸显了科学素养在文化素养中的核心地位 ②为文化发展提供强大的物质技术手段 ③强化文化的统一性、缩小文化的差异性 ④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文化素养的核心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不是科学素养,①错误;科技创新有利于发展本民族文化,也有利于实现世界文化的繁荣,而不是强化文化的统一性、缩小文化的差异性,③错误。②④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跟踪训练4 (2015·江苏高考)相声是我国的传统艺术形式,近些年来的发展遇到了一些困难。今年两会期间,有代表提议在高等院校设立曲艺学科专业以推广文化传统教育。这是因为(  )‎ A.教育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B.教育具有文化传承的特定功能 C.传统文化具有多样性和稳定性 D.传统文化发展要满足人们的需求 答案 B 解析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排除A。通过设立曲艺学科专业推广文化传统教育,可见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故答案为B。材料只涉及一种传统文化形式,即相声,排除C。本题没有涉及文化发展与群众需求的关系,排除D。‎ ‎    16.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典例5 (2017·全国Ⅰ)“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2017年春节期间,大型文化类竞赛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成为陪伴人们欢度新春佳节的一道文化大餐。‎ ‎《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组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紧紧抓住受众的中国诗词文化情结,在赛制和表现形式等方面大胆创新。比赛诗词涵盖《诗经》、楚辞、唐宋诗词、毛泽东诗词等,主要选自中小学教材,聚焦爱国、仁义、友善等主题。参赛选手来自各行各业,有学生、教师,有工人、农民、公务员,有海外华人、外国留学生。嘉宾现场点评,或分析诗词的深刻内涵,或发掘诗词的道德价值,或讲述诗词背后的历史故事。赛会设置竞猜、“飞花令”等环节,启用水舞台、大屏幕展示等舞美设计,应用新媒体互动、多屏传播等技术手段,打造出一场全民参与的诗词文化盛宴。节目的播出,引起强烈反响,总收视观众超过11亿人次,引发新一轮中国诗词热。‎ ‎《中国诗词大会》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成功案例,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其成功的原因。‎ 审题与解答 审设问 知识范围 文化生活知识 设问指向 ‎《中国诗词大会》成功的原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审材料 有效信息 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分析诗词的深刻内涵,聚焦爱国、仁义、友善等主题;应用新媒体互动、多屏传播等技术手段;紧紧抓住受众的中国诗词文化情结,在赛制和表现形式等方面大胆创新 考查知识点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传统文化的作用 写答案 选择艺术价值高、影响大、代表性强的诗词,集中展示中国诗词的魅力;重视发掘诗词的深刻文化内涵,引导人们向美向善;运用现代传播技术手段,注重互动性和趣味性,增强吸引力、感染力;激发民众内心的中国诗词文化情结,引导民众广泛参与。‎ 跟踪训练5 方言是地方文化的“活化石”,是汉语言文化的组成部分。它传承着古老历史文化,是地域文化的直接标志,体现出浓郁的地域韵味和地方特色。南腔北调皆是风土人情,各地方言都是文化的结晶。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说一方方言。方言让生生不息的后人在与时俱进的时代潮流中,了解家乡的特色,烙上家乡的印记,激发人们对家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人们对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专家庄初升认为:“该说普通话的时候说普通话,该说方言的时候说方言,让两者各得其所,才能构建健康、和谐的语言生活。”“语言的功能不是单一的,而是极其丰富的,它包含交际工具、思维工具、文化载体这三个功能,因此我们要重视语言,尤其是自己的母语。”因此,我们不能遗弃我们独具特色的方言文化,因为它能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改造我们的世界。‎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为保护和传承好方言这一地方文化的“活化石”提出合理建议。‎ 答案 (1)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保持文化的个性和魅力,促进文化的发展。不同地域韵味和地方特色有着不同的方言,保护和传承方言就必须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2)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保护和传承方言,对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方言文化要保留和继承,对不符合社会发展和人们需求的方言要大胆地剔除,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3)促进文化的交流和传播,扩大文化的积极影响。保护和传承方言,需要借助现代传媒的工具和手段,通过教育等途径,让人们更加积极主动地传承方言。‎ 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保护传统文化就是保护我们的精神根基,就是保护我们的精神家园。继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点是高考的高频考点。‎ 常见设问方式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要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继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 ‎(3)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谈谈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常用答题语言 ‎(1)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华民族具有强大的认同感和凝聚力。‎ ‎(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3)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应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 ‎(4)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使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根本变革,促进文化传播、继承和发展。‎ ‎(5)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维护民族文化的基本元素。‎ ‎(6)坚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与自信。‎ ‎(7)促进文化的交流和传播,扩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影响。‎ 失分点1 不能正确理解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 提醒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其具体内涵又能因时而变。不能认为传统文化的内容是不变的。‎ 矫正训练1 盘龙藻井变身雨伞,飞檐角上的瑞兽蹲踞在铅笔上,朝珠成了时尚耳机……北京故宫博物院一改人们印象中的“正襟危坐”,以馆藏文物和古典建筑为元素创作了多款热销产品。这说明(  )‎ A.文化继承的核心是发掘其经济价值 B.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需要保持稳定 C.文化遗产与当代人的生活和审美需求可以对接 D.应当通过市场运作,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答案 C 解析 文化继承的核心主要是保存其文化价值,A说法不准确。本题材料强调的是传统文化应与时俱进而不是保持稳定,B不选。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是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而不是通过市场运作,D错误。‎ 失分点2 对传统文化的态度理解错误 提醒 对我国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而不是全盘继承。‎ 矫正训练2 徽派古村落,依山造屋,傍水结村,推窗见河,开门走桥,顺自然显人文。类似这样特色鲜明的古村落各地都有。我们必须保护好这些古村落,因为(  )‎ ‎①古村落承载的乡土栖居方式已经成为多数人的选择 ②各具特色的古村落展现了文化的多样性 ③古村落对于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④保护好古村落有助于全盘继承中国传统文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B 解析 题眼是“特色鲜明的古村落各地都有”。保护特色鲜明的古村落有利于展现文化的多样性,也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②③正确,选B项。①不符合现实,排除;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不能“全盘继承”,④错误。‎ 失分点3 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因此,要先继承,后发展 提醒 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矫正训练3 “中华有大美,布上绽青花。”南通蓝印花布的制作方法在继承民间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工艺和技术的创新,并借鉴剪纸、苏绣、木刻、素描等表现手法,赋予蓝印花布以新的活力。蓝印花布的发展历程体现了(  )‎ ‎①对待传统文化要先继承、后发展 ②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 ③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④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南通蓝印花布具有新的活力,主要是其在继承民间传统工艺基础上又进行创新,体现了传统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②正确。南通蓝印花布的制作体现了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而不是强大的生命力,③正确,④不选。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①错误。‎ 失分点4 科技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决定因素 提醒 在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决定因素,决定文化的性质和发展方向,科技不起决定作用。‎ 矫正训练4 在中国文字博物馆,4D电影《甲骨文》向观众展示着甲骨文的产生、发展和演变历程。还原古代生活场景时,影院画面、音响和座椅巧妙配合,带观众穿越数千年;讲述甲骨文字形时,立体图形灵活转换,让观众感受古人造字的智慧。从中看出(  )‎ A.科技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决定因素 B.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促进了文化传播 C.甲骨文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D.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科技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答案 B 解析 科技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不是决定因素,A不选;C说法错误,文字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材料没有体现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D不选。选B。‎ 热点聚焦24 弘扬中华美德 传承良好家风 热点解读 命题前瞻 ‎[背景扫描]‎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我国自古以来非常注重良好家风的传承。从孔子对儿子的庭训,到颜之推的家训,到诸葛亮的家训,到曾国藩的家训,到傅雷的家训,不一而足。家风强调仁孝清廉、拼读传家、积德行善、克勤克俭……在长辈的言传身教中给子孙带来“齐身修家”的良好教育,也带来“治国平天下”的责任和使命。在物质文化需求日益增长的今天,传统家风的传承也显现出了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如今有人把感恩、平等、宽容等理念融入其中,更添时代气息。‎ 习近平强调指出: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我们也要认识到,国家好,民族好,家庭才能好。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涉及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广大家庭都要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把美好的道德观念从小就传递给孩子,帮助他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 ‎[考点对接]‎ 信息点①‎ ‎[命题猜想]‎ 良好的家风传承是社会风尚健康发展的前提,结合文化的影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考查家风家训是高考命题的一个重要角度。‎ ‎[命题预测]‎ ‎1.“崇教育人耕读传家远,立身敦品礼义济世长”。近年来全国多地建设家风馆,集中展示当地历史悠久的门楣楹联、家规家训、村规乡约等优秀文化资源。设立家风馆,旨在(  )‎ ‎①引导群众向善向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②抵御外来文化的冲击,加快复兴儒家传统文化 ③强化家风教化功能,共同建设文明和谐的家园 ④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坚定全社会共同理想信念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答案 D 解析 ②说法错误,对于外来文化,我们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而不是抵御外来文化的冲击,设立家风馆,是为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而不是复兴儒家传统文化;④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排除。‎ ‎2.“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吟咏,“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家训,“家和万事兴”的向往……‎ ‎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文化对人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良好的家风家教陶染后辈,深刻影响家族成员,对人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信息点②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优良的家风承载着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华传统美德相承接,注重家风建设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信息点③ 新形势下推进家庭文明建设,有利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为中华民族强基固本。‎ 信息点④ 优秀文化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家风建设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信息点⑤ 培育优良的家风家教,有利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孝老爱亲、兄友弟恭、妯娌和谐、克勤克俭等传统家庭美德早已融入血脉,化作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重要精神力量。只有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把家庭文明建设作为一项长期任务抓实抓好,才能不断为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培土夯基,注入不竭动力。‎ 结合材料,分析新形势下推动家庭文明建设的文化价值。‎ 答案 (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新形势下推进家庭文明建设,有利于充分发挥文化对人的影响,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面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 ‎(2)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许多传统家庭美德早已融入血脉。新形势下推进家庭文明建设,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有利于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文化的创新发展。‎ ‎(3)传统家庭美德是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重要精神力量,新形势下推进家庭文明建设,有利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为中华民族强基固本。‎ ‎(4)新形势下推进家庭文明建设,让每一个家庭都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播者,有利于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课时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1.传统地名,承载着一个城市或村镇的历史信息和人文底蕴。这种“符号”寄托着人们的乡愁,镌刻着民族记忆,不啻为一张张难以移易的“文化名片”。这表明传统地名文化(  )‎ ‎①是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②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相对稳定性 ③‎ 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④记忆着一个地方的历史文化根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D 解析 ①错误,文化遗产是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③错误,传统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②④正确。‎ ‎2.一位设计师将各省市的文化元素融入文字,创造性地设计出了如下图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丰富多样的地域文化是创意设计的源泉和动力 ②融合文化元素的“京”和“湾”利于文化传播 ③同为传统建筑的徽派建筑与福建土楼有区域性 ④京剧、福建土楼都属于人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实践是创意设计的源泉和动力,①错误;徽派建筑、台湾日月潭、福建土楼都属于人类的物质文化遗产,④错误。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 ‎3.中华诗词的魅力在于它能陶冶性灵,变化气质,培养贤德君子。它是中华民族的血脉和根基,也是世界文化的至宝奇珍。可见,中华诗词具有(  )‎ A.鲜明的民族性 B.顺应变动性 C.相对稳定性 D.开放包容性 答案 A 解析 中华诗词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范畴,它是中华民族的血脉和根基,这体现了A。B、C、D不符合题意。‎ ‎4.出门在外,最难改的是乡音,最亲切的是方言。方言被称作我国民间文化的“活化石”‎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方言却日渐式微,流失严重。一些人士和地方疾呼保护方言刻不容缓。这是因为方言(  )‎ ‎①魅力独特,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 ②运用广泛,是文化传播交流的工具 ③因时而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④绚丽多彩,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 D 解析 材料强调要保护方言,是基于其独特性,而不是因为其是文化传播交流的工具,②不选。方言具有相对稳定性,而不会因时而变,③不选。‎ ‎5.在中国,无论身在何处,每到春节人们总是想方设法回归故里与家人团聚;在海外,华人同样有大年三十吃团圆饭的习惯。回家过年是中国人的标记。这表明中华传统文化(  )‎ A.是中华民族之魂 B.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中创造的 C.具体内涵保持稳定 D.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答案 D 解析 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A错误。题干没有体现创造文化,B不选。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相对稳定,具体内涵会因时而变,C错误。‎ ‎6.2017年4月25日,“第七届海峡两岸美食文化论坛”在台湾省台北市开幕,两岸百余家餐饮企业及两岸餐饮界名人、国际美食专家等参与了本届论坛。举办这一论坛有利于(  )‎ ‎①促进两岸聚同化异,消除两岸文化差异 ②弘扬中华美食文化,增进两岸文化认同 ③加强两岸文化交流,推进两岸和平发展 ④深化两岸政治互信,化解两岸制度隔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消除文化差异违背了文化多样性原则,①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海峡两岸美食文化交流,与政治互信无关,④不选。‎ ‎7.2017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  )‎ ‎①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②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向繁荣的根本途径 ③有利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建设文化强国 ④有利于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增强文化软实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①错误;立足社会实践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向繁荣的根本途径,②错误。‎ ‎8.廉洁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是宝贵的道德教育资源。《楚辞》有“朕幼清以廉洁兮”之语,《现代汉语词典》把廉洁解释为“不损公肥私;不贪污”,当代共产党人正践行廉洁从政、廉洁用权、廉洁修身、廉洁齐家等廉洁自律的要求。廉洁文化(  )‎ ‎①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 ②具有相对稳定性和继承性 ③对政治经济的发展有反作用 ④具有社会历史性和生命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D 解析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①错误。题干体现的是廉洁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没有体现其对经济政治的反作用,③不选。‎ ‎9.彩色动画影片《大闹天宫》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影响了几代中国人。其后通过录像带、VCD、电视重播使其影响更加广泛,甚至登陆法国、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如今人们还可以在网络上观看3D版的《大闹天宫》。这表明(  )‎ A.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B.科技进步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C.通俗化是文化发展的方向 D.文学艺术是传统文化的瑰宝 答案 B 解析 题干体现的是先进的技术加快了文化的传播,体现了科技对文化的影响,故选B。A、D说法题干没有体现。C本身错误,社会主义文化是文化发展的方向。‎ ‎10.《2017年中药饮片行业研究蓝皮书》显示,随着消费者健康观念的转变、支付能力的提高,以及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各种饮片加工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中药饮片药店零售发展空间不断扩大,预计2017年中药饮片的市场规模近350亿元。这表明(  )‎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②传统文化的内涵能够因时而变 ③对传统文化要全面继承、古为今用 ④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B 解析 ②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不选。对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古为今用,③错误。‎ ‎11.中国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在坦桑尼亚热播,让坦桑尼亚老百姓了解到中国老百姓生活的酸甜苦辣。但是该剧在翻译成斯瓦西里语时,“小叔子、小舅子、小姑子、妯娌”等称呼只能简单处理为“哥哥、姐姐”。这表明(  )‎ ‎①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②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的功能 ③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 ④文化交流应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题干体现了文化差异,没有体现中华文化的包容性,①不选。题干没有说明文化交流“以我为主”的原则,④不选。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 ‎12.2017年4月15日是我国第二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目前,南京市已有20所中小学开始试点把国家安全教育纳入课程体系。这样做是基于(  )‎ ‎①维护国家的安全是公民的义务 ②国家安全是国家的生命和灵魂 ③国家安全是抽象的而不是具体的 ④教育具有传递文化的特定功能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②错误,主权是国家的生命和灵魂。③错误,国家安全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①④符合题意。‎ ‎13.《论语》记载:孔子和弟子周游列国,卫国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弟子问,人口那么多,下一步怎么发展呢?孔子回答,“富之”‎ ‎;弟子又问,如果大家都富裕了,又该怎么办呢?孔子回答,“教之”。孔子之所以重视教育,原因是(  )‎ ‎①教育可以提升人的科学文化素养 ②文化对经济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③教育在文化传承中有着重要作用 ④教育决定着社会文化的发展方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孔子的教诲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有利于提高人的科学文化素养,①③正确。优秀文化对经济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②错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④错误。‎ ‎14.2017年9月12日,《见字如面》第二季开播。该节目以明星读信为主要形式,用书信打开历史节点,带领观众走进那些依然鲜活的时代场景、人生故事,重温书信里的时光和记忆,重新领会中国人的精神情怀与生活智慧,被观众称为“喧嚣综艺界的一股清流”。《见字如面》的成功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对优秀传统文化既要继承,又要发展 ②传播手段和形式的创新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前提 ③善于推陈出新,优秀传统文化才能不断满足新需求 ④引入流行元素是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根本途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A 解析 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前提,②错误。社会实践是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根本途径,④错误。‎ 二、简析题 ‎15.微信红包是一把双刃剑。最近,辽宁一所学校的老师就把微信红包用“歪”了。期末考试成绩一出来,辽宁铁岭的一位老师把成绩表发到了家长微信群里,并留言要求家长发红包,凡是不及格的分数要按照一分一块钱来发,红包标上“惩罚”二字。‎ 教育管理的方式方法需要创新,关键不在于手段如何跟上时代,更在于是否具备适应性和可行性。“新技术+教育”有可能出现像慕课这样的共享教育典范,也可能出现像“惩罚红包”这样的尴尬尝试。教育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包括教育改革和教育创新在内的任何教与学、学与思、思与辨的活动都要做到精细、有序、科学。改革不能随意,创新不能任性,尝试不能走偏,这样才能让老师、学生与家长在共同获得知识教育的同时,收获品格教育,“‎ 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也不会沦为一句空话。‎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的相关知识,谈谈如何实现教育创新。‎ 答案 (1)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要顺应社会历史的变迁,因时而变。我们要把传统教育思想与现代社会的发展结合起来。‎ ‎(2)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在已有教育理论、实践的基础上实现创新。‎ ‎(3)科学技术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现代科技的发展使收集、选择、传递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变革,发展教育要正确利用先进科技手段。‎ ‎(4)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功能。要实现教育创新,需要教育工作者正确认识教育的意义。‎ ‎16.“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保证人民安居乐业,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维护国家安全,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忧患意识”历代相传。《新唐书·魏征传》载:“思所以危则安矣,思所以乱则治矣,思所以亡则存矣。”今天,我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仍需倡导“忧患意识”,但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以提升发展。‎ 维护国家安全,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某外国语学院大学生吕某经常与外教玛丽交流学习情况,在玛丽的引导下,吕某将父亲的科研资料拿来翻译,并交给外教评判。父亲知道后批评了吕某,并指导她向国家安全机关进行了反映。经调查,证实了玛丽以外教身份收集我国科技情报的违法事实。‎ ‎(1)分析传承“忧患”理念在当今维护国家安全中需要提升发展的文化原因。‎ ‎(2)你认为公民应如何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答案 (1)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忧患”理念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但在国家安全形势出现新变化的背景下,其具体内涵也应因时而变。对“忧患”理念加以提升发展,是顺应社会发展和维护国家安全的需要。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对“忧患”理念加以提升发展,有利于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 ‎(2)自觉树立国家安全意识,学习保密知识,遵守保密制度;发现危害国家安全行为应及时向国家安全机关或公安机关报告;配合国家安全机关的工作,为国家安全机关执行工作任务提供协助和便利条件。‎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