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中数学 第一章 三角函数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高中数学 第一章 三角函数

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一、考点突破 知识点 课标要求 题型 说明 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1. 会画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图象。‎ ‎2. 掌握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性质。‎ 填空 解答 三角函数图象及性质是高考的高频考点,也是学习后面三角知识的基础。‎ 二、重难点提示 重点:正、余弦函数的图象、性质及“五点法”作图,以及正切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难点: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性质及应用,并会运用性质解决简单问题。‎ 一、正弦、余弦函数的图象及性质 函数 正弦函数y=sin x,x∈R 余弦函数y=cos x,x∈R 图象 定义域 R R 值域 ‎[-1,1]‎ ‎[-1,1]‎ 最值 当x=2kπ+(k∈Z)时,ymax=1;‎ 当x=2kπ-(k∈Z)时,ymin=-1‎ 当x=2kπ(k∈Z)时,ymax=1;‎ 当x=2kπ+π(k∈Z)时,ymin=-1‎ 周期 ‎2π ‎2π 奇偶性 奇函数 偶函数 单调性 在[2kπ-,2kπ+](k∈Z)上是增函数;‎ 在[2kπ+,2kπ+](k∈Z)上是减函数 在[2kπ-π,2kπ](k∈Z)上是增函数;‎ 在[2kπ,2kπ+π](k∈Z)上是减函数 对称轴 对称中心 4‎ 二、正切函数的图象及性质 函数 y=tan x 图象 定义域 ‎{x|x≠kπ+,k∈Z}‎ 值域 R 周期 π 奇偶性 奇函数 单调性 在(kπ-,kπ+)(k∈Z)上都是增函数 ‎【核心突破】‎ ‎①正切函数是单调递增函数,但不能说函数在定义域内是单调递增函数。‎ ‎②函数其定义域由不等式得到,其周期为。‎ ‎③正切函数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是;不是轴对称图形,没有对称轴。‎ 示例:‎ 函数y=2cos(2x-)的对称中心为 。‎ 思路分析:本题主要利用正、余弦函数的对称中心与对称轴坐标再结合整体代入的思想求解。‎ 答案:y=cos x的对称中心为(kπ+,0)(k∈Z),‎ 由2x-=kπ+,‎ 得x=+π(k∈Z);‎ 故y=2cos(2x-)的对称中心为(+π,0)(k∈Z)。‎ 技巧点拨:牢记y=cos x的对称中心为(kπ+,0)(k∈Z),且对称中心是点,不要写成x=kπ+(k∈Z)。‎ 4‎ 例题1 求函数y=cos2 x+2sin x-2的值域。‎ 思路分析:对于内外两层的复合型函数常采用换元法将其拆分成基础函数模型。故可令t=sin x,化成关于x的二次函数求解。‎ 答案:令t=sin x(x∈R),则由-1≤sin x≤1,‎ 知-1≤t≤1,‎ ‎∴y=cos2 x+2sin x-2=-sin2x+2sin x-1‎ ‎=-t2+2t-1‎ ‎=-(t-1)2(-1≤t≤1),‎ ‎∵-1≤t≤1,∴-2≤t-1≤0,‎ ‎∴0≤(t-1)2≤4,‎ 即-4≤y≤0,‎ 故函数y=cos2x+2sin x-2的值域为[-4,0]。‎ 技巧点拨:‎ ‎1. 求解形如y=asin2x+bsin x+c(或y=acos2x+bcos x+c),x∈D的函数的值域或最值时,通过换元,令t=sin x(或cos x),将原函数转化为关于t的二次函数,利用配方法求值域或最值即可,求解过程中要注意t=sin x(或cos x)的有界性。‎ ‎2. 求最值时要注意三角函数的定义域,在定义域内求值域,尤其要注意题目中是否给定了区间。‎ 例题2 比较tan 1,tan 2,tan 3的大小。‎ 思路分析:把各角化归到同一单调区间内,再利用函数的单调性进行比较。‎ 答案:tan 2=tan(2-π),tan 3=tan(3-π),‎ 又∵<2<π,‎ ‎∴-<2-π<0,‎ ‎∵<3<π,‎ ‎∴-<3-π<0,‎ 显然-<2-π<3-π<1<,‎ 且y=tan x在(-,)内是增函数,‎ ‎∴tan(2-π)<tan(3-π)<tan 1,即tan 2<tan 3<tan 1。‎ 技巧点拨:比较三角函数值的大小时,若函数名不同,一般应先化为同名三角函数,再运用诱导公式把它们化到同一单调区间上,以便运用函数的单调性进行比较。‎ 重视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 ‎【满分训练】函数的图象与直线 4‎ 有且仅有两个不同的交点,则的取值范围是 。‎ 思路分析:该题是图象的交点的个数问题,从“图形”的角度加以解决。即画出函数图象解决。‎ 答案:‎ 如图,则的取值范围是。‎ 技巧点拨:方程的根的个数和图象的交点的个数是一类问题,解决这类问题从两个角度解决。第一从方程的角度解决,即解方程,方程有几个根即有几个解或几个交点。如果方程不会解或方程含参数不好解,这时采用第二种方法,构造函数,从图形的角度解决问题。在构造函数时,往往参变分离,使其一个函数为定函数,另一个函数为简单的“动”函数。‎ 4‎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