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北京市海淀区高考生物一模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年北京市海淀区高考生物一模试卷

‎2020年北京市海淀区高考生物一模试卷 一、本部分共15题,每题2分,共3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 ‎ ‎1. 核小体是染色质的结构单位,由一段长度为180~200bp的DNA缠绕在组蛋白上构成。下列有关核小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组蛋白的基本单位是核苷酸 B.酵母菌细胞核中存在核小体 C.普通光镜下可观察到核小体 D.核小体DNA不含P元素 ‎ ‎ ‎2. 下列有关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液泡:含有大量色素,参与植物对光能的吸收 B.中心体:主要成分是磷脂,参与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C.细胞壁:含有纤维素和果胶,主要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D.高尔基体:由单层膜构成,参与植物细胞壁的形成 ‎ ‎ ‎3. 破骨细胞可吞噬并降解骨组织中的羟基磷灰石(HAP),HAP在溶酶体中水解酶的作用下降解释放出Ca‎​‎‎2+‎等离子,从而促进骨组织的发育和重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破骨细胞的吞噬过程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 B.吞噬过程消耗的能量全部由线粒体提供 C.溶酶体中降解HAP的酶最适pH为碱性 D.HAP降解后的产物不能被回收和再利用 ‎ ‎ ‎4. 人的成熟红细胞经过几个阶段发育而来,各阶段细胞特征如表。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阶段 阶段1‎ 阶段2‎ 阶段3‎ 阶段4‎ 细胞 特征 无血红蛋白,有 较强的分裂能力 核糖体丰富,开始合成血红蛋白,有分裂能力 核糖体等细胞器逐渐减少,分裂能力逐渐减弱 无细胞核、核糖体等细胞器,血红蛋白含量高,无分裂能力 A.不同基因在细胞发育不同时期选择性地表达 B.分裂能力减弱、消失与其执行特定功能无关 C.核糖体增多是大量合成血红蛋白所必需的 D.失去细胞核有利于细胞更好地进行物质运输 ‎ ‎ ‎5. 紫罗兰单瓣花和重瓣花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基因B、b决定。育种工作者利用野外发现的一株单瓣紫罗兰进行遗传实验,实验过程及结果如图。据此作出的推测,合理的是( ) ‎ A.重瓣对单瓣为显性性状 B.紫罗兰单瓣基因纯合致死 C.缺少B基因的配子致死 D.含B基因的雄或雌配子不育 ‎ ‎ ‎ ‎6. 真核细胞的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有很多相似之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两者都只在细胞核内催化反应 B.两者都以脱氧核苷酸为底物 C.两者都以单链DNA为模板 D.两者都能催化氢键断裂反应 ‎ ‎ ‎7. AID酶是一类胞嘧啶脱氧核苷酸脱氨酶,能引起碱基替换,机理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两个子代DNA均发生了碱基对替换 B.子代DNA再复制后会出现T﹣A碱基对 C.两个子代DNA转录生成的RNA不同 D.两个子代DNA表达的蛋白可能不同 ‎ ‎ ‎8. 人类依靠几百万个嗅觉受体神经元识别多种气味,每个嗅觉受体神经元中有几百个气味分子受体基因。研究发现,L蛋白与气味分子受体基因附近的一段DNA序列结合,增强几百个基因中的一个基因表达,从而使该神经元细胞表达特定受体,只感应一种气味分子。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气味分子与嗅觉受体神经元上的受体结合,引起神经元产生兴奋 B.嗅觉受体神经元产生的兴奋通过传入神经传至下丘脑形成嗅觉 C.不同的嗅觉感受神经元的基因组成相同,mRNA的种类不同 D.细胞中特定基因表达增强是实现细胞功能特异性的方式之一 ‎ ‎ ‎9. 下列关于血糖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下丘脑能够通过分级调节控制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第21页 共22页 ◎ 第22页 共22页 B.肝脏的细胞膜上有肾上腺素、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受体 C.肾上腺素与胰高血糖素都能促进组织细胞葡萄糖的氧化利用 D.胰岛素与脂肪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促进葡萄糖合成糖原 ‎ ‎ ‎10. 新型冠状病毒是带有包膜的RNA病毒,它利用包膜上的刺突蛋白与宿主细胞的受体结合,完成侵染。在宿主细胞中,病毒RNA通过复制产生子代遗传物质并作为翻译的模板。下列有关新型冠状病毒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 ‎ A.新型冠状病毒RNA复制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B.新型冠状病毒的清除需要通过细胞免疫过程 C.康复者产生的抗体可以与新型冠状病毒的RNA结合 D.抑制RNA复制的药物可以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 ‎ ‎11. 某种线虫侵染拟南芥的根时,能够激活茉莉酸(JA)应激响应。以野生型与JA响应缺失突变体拟南芥进行应激响应实验,结果如表所示。以下有关推测中,不合理的是( ) ‎ 组别 细胞周期调控蛋白C的表达量 根生长速度 线虫卵数 线虫发育速度 野生型 较高 轻微减缓 较高 较快 突变体 较低 显著减缓 较低 较慢 A.蛋白C能促进拟南芥分生区细胞的分裂 B.JA能缓解线虫侵染导致的根生长受抑制 C.拟南芥的JA应激响应有利于线虫的繁殖 D.该线虫与拟南芥之间的种间关系是共生 ‎ ‎ ‎12. 科研人员调查了某地不同林龄的松林中土壤有机碳含量及真菌的种类,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林龄(年)‎ 土壤有机碳(g•kg‎​‎‎﹣1‎)‎ 土壤真菌群落丰富度 ‎18‎ ‎14.72‎ ‎64‎ ‎35‎ ‎30.90‎ ‎66‎ ‎51‎ ‎26.20‎ ‎41‎ A.选取的三种松林的面积、温度等环境因素应相近 B.土壤有机碳被真菌分解后为林木提供营养物质 C.松林中所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构成了生物群落 D.松林生态系统经历时间越长真菌的多样性越高 ‎ ‎ ‎13. 在利用葡萄进行酿酒的过程中,统计发酵罐中细菌及酵母菌的数量,结果如图所示。据此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酿酒初期发酵罐里应保留适量氧气 B.酒精是导致细菌数量降低的原因之一 C.整个发酵过程中发酵罐要始终密闭 D.可用血球计数板测定酵母菌的数量 ‎ ‎ ‎14. 下列关于植物组织培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培养基中添加蔗糖可为植物细胞提供营养、调节渗透压 B.离体的植物幼叶、芽尖、花药等可作为组织培养的外植体 C.只有生长素比例明显高于细胞分裂素时才能获得胚状体 D.脱分化阶段一般不需要光照,再分化阶段需要弱光照射 ‎ ‎ ‎15. 科研人员利用农杆菌转化法将抗病毒蛋白基因C导入番木瓜,培育出转基因抗病番木瓜,Ti质粒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农杆菌的拟核DNA与番木瓜基因发生重组 B.构建重组质粒需要限制酶和DNA聚合酶 C.含重组Ti质粒的农杆菌具有四环素抗性 D.转基因抗病番木瓜不具有卡那霉素抗性 第21页 共22页 ◎ 第22页 共22页 二、本部分共6题,共70分.‎ ‎ ‎ ‎ 德国景天可以生活在高温、干旱的环境中,科研人员对其进行了研究。 ‎ ‎(1)植物适应不同环境有不同代谢途径,图1为两类常见的碳固定模式。 据图分析,模式一和二都在多种酶的催化作用下,将________转变成糖类。除此以外,模式一和模式二的整个光合作用过程还有许多共同点,请列举出其中的两点:________。‎ ‎ ‎ ‎(2)为确定德国景天的碳固定模式,研究人员将德国景天分为甲、乙两组,一次性浇足水后,甲组正常浇水,乙组停止浇水,每隔10天,测定叶片的胞间CO‎​‎‎2‎浓度和PEP羧化酶的活性,结果如图2。 据实验结果分析,德国景天的碳固定模式为________,请从下列证据中,选出所有支持判断的证据________。 ①甲组的胞间CO‎​‎‎2‎浓度较高,且无明显变化 ②乙组胞间CO‎​‎‎2‎浓度明显降低,且低于实验初期 ③甲组的PEP羧化酶活性较低,且无明显变化 ④乙组PEP羧化酶活性明显升高,且高于实验初期 ‎ ‎ ‎(3)综合上述研究,请对德国景天为何能适应高温、干旱作出解释:________。‎ ‎ ‎ ‎ 科研人员得到黄体隐性突变体果蝇(M),M的体重比野生型(黑体)小。为研究是否可将黄体基因作为筛选体重性状的标记基因,进行图1所示杂交实验。 ‎ ‎(1)F‎​‎‎1‎雌蝇的表现型为________。将F‎​‎‎1‎雌蝇与野生型雄蝇杂交,在全部F‎​‎‎2‎个体中,黑体:黄体的比例约为________。F‎​‎‎2‎雄蝇中Ⅱ号个体的X染色体上携带黄体基因片段,其原因是________。‎ ‎ ‎ ‎(2)科研人员选择F‎​‎‎2‎中的黄体雄蝇,进行图2所示杂交实验。 ①与步骤3的黄体雄蝇相比,步骤5的黄体雄蝇的X染色体上,来自野生型果蝇的区段所占比例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 ②科研人员从步骤1~21所做的杂交和筛选工作,其目的是________。 ③利用步骤21得到的黄体雄蝇,培育纯合黄体雌蝇的杂交方案是:________,从而建立黄体果蝇品系(果蝇N)。‎ ‎ ‎ ‎(3)科研人员测定野生型、黄体果蝇M和N的体重,得到图3所示结果。由实验结果推测________。‎ ‎ ‎ ‎(4)利用黄体基因作为标记基因,可在幼体阶段预测成年个体的体重,并辅助筛选。请在家禽或农作物的生产实践方面,举出一个利用性状标记辅助筛选的实例:________。‎ ‎ ‎ ‎ 吗啡是常用的镇痛剂,但长期使用会导致成瘾,科研人员对此进行研究。 ‎ 第21页 共22页 ◎ 第22页 共22页 ‎ ‎ ‎(1)如图1所示,吗啡与脑组织V区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M结合,V区细胞产生________,沿轴突传导到突触小体,多巴胺以________方式释放到________,引起N区神经元兴奋,经一系列传递过程,最终引起强烈刺激和陶醉感。长期使用吗啡,会使V区细胞对吗啡刺激的依赖性增大,导致成瘾。‎ ‎ ‎ ‎(2)科研人员构建转基因秀丽隐杆线虫作为该研究的模式生物,为使蛋白M在秀丽隐杆线虫神经细胞中特异性表达,科研人员需将蛋白M基因与________等调控序列进行重组,再将重组基因通过________法导入受精卵,获得转基因线虫(tgM)。‎ ‎ ‎ ‎(3)为了在tgM线虫中找到抑制吗啡作用的基因,科研人员进行图2所示筛选。 ①用EMS诱变剂处理tgM,诱导其发生________,然后连续自交两代以获得________的tgM。 ②据图分析,最终在________区得到的tgM,可用于筛选具有抑制吗啡作用的基因,原因是________。‎ ‎ ‎ ‎(4)研究发现,某些新型毒品的成瘾危害要远大于吗啡,让个体表现出难以中断、行为自制障碍、对药物的渴求、人际关系淡化、情绪失常等反应。有人说:“吸毒一口,掉入虎口”,为避免毒品成瘾,从行动上我们应当________。‎ ‎ ‎ ‎ 人类活动排放的CO‎​‎‎2‎引起海水中CO‎​‎‎2‎浓度上升、pH下降,导致“海洋酸化”。科研人员研究了海洋酸化对束毛藻的影响。 ‎ ‎(1)在海洋生态系统成分中,束毛藻属于________,该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束毛藻还是海洋中最主要的固氮藻类之一,它能将N‎​‎‎2‎转化成NH‎​‎‎3‎,NO‎​‎‎2‎‎​‎‎﹣‎等,用于合成________两类大分子有机物,在生态系统________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 ‎ ‎ ‎(2)国外学者证实,CO‎​‎‎2‎浓度增加能促进束毛藻光合作用,有利于其生长。我国学者进行了四组实验,测定束毛藻的增长率,得到如图所示结果。 ①我国学者试图研究的问题是________。 ②实验中改变CO‎​‎‎2‎浓度时,pH也会改变,请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控制pH相对稳定的思路:________。 ③该实验结果说明________。‎ ‎ ‎ ‎(3)束毛藻个体和海洋生态系统是两个不同层次的生命系统,请尝试从系统的角度,讨论海水中CO‎​‎‎2‎浓度升高对这两个系统的其他影响:________ ________。‎ ‎ ‎ ‎(4)近百年来,温室气体排放让整个地球有点“发烧”。为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应当从我做起减少碳排放,请写出一项低碳生活的具体实例:________。‎ ‎ ‎ ‎ 生命处于不断变化的环境中,亿万年的进化让生命之书中蕴藏了应对环境变化的强大潜力。细胞中基因的表达始于DNA的解螺旋,各种转录因子结合到DNA上,启动表达。研究发现,这些过程中都存在着调控,这种调控不改变DNA序列,但会对基因进行修饰,从而引起基因表达的变化及表型改变,并且有的改变是可遗传的,即表观遗传。例如DNA上结合一个甲基基团(甲基化),能抑制基因的表达,从而对表型产生影响。表观遗传提供了基因何时、何处、合成何种RNA及蛋白的指令,从而更精确地控制着基因表达。 表观遗传是个体适应外界环境的机制,在环境变化时,生物可以通过重编程消除原有的表观遗传标记,产生适应新环境的表观遗传标记,这样既适应了环境变化,也避免了DNA反复突变造成的染色体不稳定与遗传信息紊乱。 表观遗传与人的发育和疾病密不可分。胚胎发育早期,建立与子宫内环境相适应的表观遗传修饰是胚胎发育过程的核心任务。母体的饮食、供氧、感染、吸烟等与后代的高血压、Ⅱ型糖尿病等疾病密切相关。表观遗传改变增加了患有特定疾病的风险,但人体可在相当程度上忍受这些改变而不发病,经历十几年或者几十年的持续压力,表观修饰的弹性被耗尽,细胞或者组织再也无法正常行使功能,从而产生疾病。 回答下列问题: ‎ 第21页 共22页 ◎ 第22页 共22页 ‎(1)全能或多能细胞走向不同“命运”的过程称为________,依据本文,这一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 ‎ ‎ ‎(2)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不属于表观遗传,其原因是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________发生了改变。‎ ‎ ‎ ‎(3)关于表观遗传,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对表型的影响可遗传给后代 B.DNA分子的碱基可能连接多个甲基基团 C.可能引起疾病 D.DNA甲基化是不可逆的 ‎ ‎ ‎ 自然界中的生物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关系,也伴随着有趣的生存策略。科研人员对噬菌体的入侵和扩散策略进行了研究。 ‎ ‎(1)噬菌体M能侵染枯草杆菌,二者之间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枯草杆菌有两种菌株,分别为噬菌体敏感性菌株(S菌)和抗性菌株(R菌)。噬菌体M在混杂的多种细菌中,能特异性识别并侵染S菌,这是由于噬菌体M能与S菌________上的受体蛋白T结合。‎ ‎ ‎ ‎(2)科研人员配制培养基,分别在三个不同培养基中培养S菌、R菌和S+R混合菌。除了水和无机盐外,培养基的营养成分中还应包括的两类物质是________。‎ ‎ ‎ ‎(3)在上述三个培养基中,接入噬菌体M,测定180min内枯草杆菌的数量变化,得到如图所示结果。该实验结果说明________。‎ ‎ ‎ ‎(4)科研人员发现混合菌中的S菌和R菌之间有转运小泡。科研人员用荧光蛋白标记S菌的受体蛋白T,将标记的S菌与无标记的R菌混合培养一段时间后,R菌表面也出现了荧光标记。请对(3)中的结果作出进一步解释:________。‎ ‎ ‎ ‎(5)噬菌体M对R菌的入侵,体现了噬菌体的一种生存策略。自然界中很多病毒也有各自的生存策略,这些策略的意义是增大宿主范围,有利于其________。‎ 第21页 共22页 ◎ 第22页 共22页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20年北京市海淀区高考生物一模试卷 一、本部分共15题,每题2分,共3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 ‎【答案】‎ B ‎【考点】‎ 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 ‎1、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 2、DNA的组成元素为C、H、O、N、P。 3、题干信息:核小体是染色质的结构单位,由一段长度为180~200bp的DNA缠绕在组蛋白上构成,可见核小体存在于真核生物的细胞核内。‎ ‎【解答】‎ A、组蛋白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A错误; B、核小体是染色质的结构单位,酵母菌细胞核中存在染色质,存在核小体,B正确; C、核小体是染色质的结构单位,普通光镜下观察不到染色质,也看不到核小体,C错误; D、DNA的组成元素为C、H、O、N、P,D错误。‎ ‎2.‎ ‎【答案】‎ D ‎【考点】‎ 细胞中其他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 中心体见于动物和某些低等植物细胞中,是无膜结构的细胞器,由两个互相垂直的中心粒及周围物质组成,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解答】‎ A、液泡中含有大量色素,与果实和花瓣的颜色有关,其中的色素不能吸收光能,A错误; B、中心体是无膜结构的细胞器,其中不含磷脂,其功能是参与细胞的有丝分裂,B错误; C、植物细胞壁的成分主要是纤维素和果胶,细胞壁是全透性的,不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C错误; D、高尔基体是单层膜的细胞器,与植物细胞壁的形成有关,D正确。‎ ‎3.‎ ‎【答案】‎ A ‎【考点】‎ 细胞中其他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 溶酶体: (1)形态:内含有多种水解酶;膜上有许多糖,防止本身的膜被水解。 (2)作用: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 ‎【解答】‎ A、破骨细胞的吞噬过程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A正确; B、吞噬过程消耗的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此外细胞质基质也能提供少量能力,B错误; C、溶酶体内部水解酶的最适PH为5.0左右,因此其中降解HAP的酶最适pH为酸性,C错误; D、HAP降解后的产物部分能被回收和再利用,如HAP在溶酶体中水解酶的作用下降解释放出Ca‎​‎‎2+‎等离子,从而促进骨组织的发育和重构,D错误。‎ ‎4.‎ ‎【答案】‎ B ‎【考点】‎ 细胞分化的实质及意义 细胞中其他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 有关细胞分化: (1)概念: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多个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一系列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2)特征:具有持久性、稳定性和不可逆性。 (3)意义:是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 (4)原因: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遗传物质没有改变 ‎【解答】‎ A、人的成熟红细胞的形成分为4个阶段,在细胞发育不同时期表达的基因不同,细胞的功能不同,A正确; B、红细胞在发育过程中,分裂能力减弱、消失与其执行特定功能(运输氧气)有关,B错误; C、血红蛋白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核糖体增多是大量合成血红蛋白所必需的,C正确; D、成熟红细胞失去细胞核,含有大量血红蛋白,有利于细胞更好地进行物质运输,D正确。‎ ‎5.‎ ‎【答案】‎ D ‎【考点】‎ 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 单瓣紫罗兰自交出现性状分离说明单瓣对重瓣为显性,单瓣紫罗兰的基因型为Bb,重瓣紫罗兰的基因型为bb,由后代的表现型比例可知,自交比例变成了测交比例,显然是亲本之一只提供了一种含基因b的配子,则题中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含B基因的雄或雌配子不育。‎ ‎【解答】‎ A、由分析可知,单瓣对重瓣为显性性状,A错误; B、若紫罗兰单瓣基因纯合致死,则题中自交比例应为单瓣紫罗兰:重瓣紫罗兰=2:1,与题意不符,B错误; C、若缺少B基因的配子致死,则后代中只有重瓣紫罗兰出现,且亲本也无法出现,C错误; D、若含B基因的雄或雌配子不育,则亲本单瓣紫罗兰(Bb)自交,亲本之一产生两种配子,比例为1:1,而另一亲本只产生一种配子(b),符合题意,D正确。‎ ‎6.‎ ‎【答案】‎ C ‎【考点】‎ 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DNA分子的复制 第21页 共22页 ◎ 第22页 共22页 ‎【解析】‎ ‎1、DNA分子复制需要的基本条件: (1)模板:解旋后的两条DNA单链 (2)原料:四种脱氧核苷酸 (3)能量:ATP (4)酶:解旋酶、DNA聚合酶等 2、基因的转录:转录是指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 转录的场所:细胞核 转录的模板:DNA分子的一条链; 转录的原料:四种核糖核苷酸(“U”代替“T”与“A”配对,不含“T”); 与转录有关的酶:RNA聚合酶; 转录的产物:mRNA,tRNA,rRNA。‎ ‎【解答】‎ A、DNA聚合酶催化DNA的复制,DNA聚合酶可以在细胞核、叶绿体和线粒体内起作用;RNA聚合酶催化基因的转录,RNA聚合酶可以在细胞核、叶绿体和线粒体内起作用,A错误; B、DNA聚合酶催化DNA的复制,DNA聚合酶以脱氧核苷酸为底物;RNA聚合酶催化基因的转录,RNA聚合酶以核糖核苷酸为底物,B错误; C、DNA聚合酶催化DNA的复制,RNA聚合酶催化基因的转录,两者都以单链DNA为模板,C正确; D、DNA聚合酶催化磷酸二酯键的形成,不能催化氢键断裂,RNA聚合酶能催化氢键断裂,具有使DNA解旋的作用,D错误。‎ ‎7.‎ ‎【答案】‎ A ‎【考点】‎ 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基因突变的原因 ‎【解析】‎ 题图分析:AID酶能使DNA分子中碱基发生替换,即一条链上的碱基C替换为碱基U,而另一条链上的碱基没有发生改变。‎ ‎【解答】‎ A、据图可知,亲代DNA分子中只有1个碱基发生了替换,所以复制一次后,只有一个子代DNA分子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A错误; B、由于在复制一次时,U与A配对,所以子代DNA再复制后会出现T﹣A碱基对,B正确; C、由于复制一次后,产生的两个子代DNA碱基序列不同了,所以转录后生成的RNA不同,C正确; D、由于复制一次后,产生的两个子代DNA碱基序列不同了,所以两个子代DNA表达的蛋白可能不同,D正确。‎ ‎8.‎ ‎【答案】‎ B ‎【考点】‎ 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解析】‎ ‎1、反射指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神经的基本调节方式是反射。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组成。神经元的突起包括树突和轴突。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其中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该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该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上。‎ ‎【解答】‎ A、据题意可知,气味分子与嗅觉受体神经元上的受体结合,会引起神经元产生兴奋,最终传递到大脑皮层产生嗅觉,A正确; B、嗅觉受体神经元产生的兴奋通过传入神经传至大脑皮层形成嗅觉,B错误; C、不同的嗅觉感受神经元都是由同一个受精卵分裂分化形成的,其基因组成相同,但mRNA的种类不同,C正确; D、由题意“增强几百个基因中的一个基因表达,可使该神经元细胞表达特定受体,只感应一种气味分子”,D正确。‎ ‎9.‎ ‎【答案】‎ B ‎【考点】‎ 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解析】‎ 机体内血糖平衡调节过程如下: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血糖会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引起胰岛素的合成并释放,同时也会引起下丘脑的某区域的兴奋发出神经支配胰岛B细胞的活动,使胰岛B细胞合成并释放胰岛素,胰岛素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贮存,从而使血糖下降;当血糖下降时,血糖会直接刺激胰岛A细胞引起胰高血糖素的合成和释放,同时也会引起下丘脑的另一区域的兴奋发出神经支配胰岛A细胞的活动,使胰高血糖素合成并分泌,胰高血糖素通过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从而使血糖上升,并且下丘脑在这种情况下也会发出神经支配肾上腺的活动,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强,肾上腺素也能促进血糖上升。‎ ‎【解答】‎ A、下丘脑能够通过传出神经直接控制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A错误; B、肝糖原的合成与分解过程在肝脏内完成,而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通过促进肝糖原分解来实现对血糖升高的调节,因此肝脏的细胞膜上有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的受体,胰岛素能促进肝糖原的合成,因此肝脏也是胰岛素的靶器官,B正确; C、肾上腺素与胰高血糖素都能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进而使血糖上升,C错误; D、胰岛素与脂肪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会促进葡萄糖转变为脂肪,D错误。‎ ‎10.‎ ‎【答案】‎ C ‎【考点】‎ 非细胞形态的生物——病毒 中心法则及其发展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解析】‎ 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只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不能独立的生活和繁殖,只有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才能生活和繁殖,一旦离开了活细胞,病毒就无法进行生命活动。‎ ‎【解答】‎ A、新型冠状病毒RNA复制时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A﹣U、G﹣C,A正确; B、侵入到人体内的病毒往往先通过体液免疫过程阻止病毒的散播,再通过细胞免疫过程予以消灭。因此机体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清除需要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共同参与,B正确; C、康复者产生的抗体可以与新型冠状病毒结合,C错误; ‎ 第21页 共22页 ◎ 第22页 共22页 D、抑制RNA复制的药物,可以抑制病毒进行增殖,因此可以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D正确。‎ ‎11.‎ ‎【答案】‎ D ‎【考点】‎ 种间关系 ‎【解析】‎ 分析表格:线虫侵染拟南芥的根时,野生型的细胞周期调控蛋白C的表达量较高,根生长速度轻微减缓,线虫卵数较高,线虫发育速度较快, JA响应缺失突变体的细胞周期调控蛋白C的表达量较低,根生长速度显著减缓,线虫卵数较低,线虫发育速度较慢。‎ ‎【解答】‎ A、由题干表格可知:蛋白C表达量高或低时,根生长速度差异显著,说明蛋白C能促进拟南芥分生区细胞的分裂,A正确; B、由组别突变体可知:线虫侵染导致拟南芥的根生长受抑制,由野生型可知:茉莉酸(JA)应激响应时,根生长速度仅轻微减缓。说明:JA能缓解线虫侵染导致的根生长受抑制,B正确; C、由野生型可知:拟南芥的JA应激响应导致线虫卵数较高,线虫发育速度较快,故有利于线虫的繁殖,C正确; D、共生是指两种不同生物之间所形成的紧密互利关系。在共生关系中,一方为另一方提供有利于生存的帮助,同时也获得对方的帮助。该线虫与拟南芥之间不是共生关系,D错误。‎ ‎12.‎ ‎【答案】‎ D ‎【考点】‎ 群落的结构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解析】‎ 群落是指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是某区域内所有生物的有机结合。‎ ‎【解答】‎ A、实验的单一变量是林龄的不同,而松林的面积、温度等环境因素为无关变量,实验中对无关变量的处理应该相同且适宜,因此,选取的三种松林的面积、温度等环境因素应相近,A正确; B、土壤有机碳被真菌分解为无机物后,能为林木提供营养物质,B正确; C、松林中所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构成了生物群落,其中包含了松林中所有生物,C正确; D、表中信息显示,松林生态系统经历时间越长真菌的多样性未必越高,D错误。‎ ‎13.‎ ‎【答案】‎ C ‎【考点】‎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解析】‎ 在利用酵母菌发酵时最好是先通入足够的无菌空气在有氧环境下一段时间使其繁殖,再隔绝氧气进行发酵;酒精发酵的最佳温度是在18℃~25℃,pH最好是弱酸性。‎ ‎【解答】‎ A、酒初期发酵罐里应保留适量氧气,A正确; B、酒精是导致细菌数量降低的原因之一,B正确; C、整个发酵过程中发酵罐要先通气,后密闭,通气可以提高酵母菌的数量,有利于密闭时获得更多的酒精产物,C错误; D、可用血球计数板测定酵母菌的数量,D正确。‎ ‎14.‎ ‎【答案】‎ C ‎【考点】‎ 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 ‎【解析】‎ ‎1、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过程: 2、植物组织培养培养条件: ①在无菌条件下进行人工操作。 ②保证水、无机盐、碳源(常用蔗糖)、氮源(含氮有机物)、生长因子(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供应。 ③需要添加一些植物生长调节物质,主要是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 ④愈伤组织再分化到一定阶段,形成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故需光照。 3、植物组织培养主要用途: ①植物体快速繁殖。 ②培养无病毒植株(植株脱病毒)。 ③花药离体培养(单倍体育种)。 ④制作“人工种子”。⑤利用愈伤组织生产植物细胞产品。‎ ‎【解答】‎ A、培养基中加糖的目的是提供营养,同时调节渗透压,A正确; B、离体的植物幼叶、芽尖、花药等可作为组织培养的外植体,B正确; C、植物激素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是启动细胞生命活动的关键性激素,两者的用量比例会影响细胞的发育方向,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用量比值适中时,促进愈伤组织;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用量比值低时,有利于芽的分化;生长素比例明显高于细胞分裂素时,有利于根的分化,C错误; D、脱分化阶段一般不需要光照,愈伤组织再分化到一定阶段,形成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弱光照射,D正确。‎ ‎15.‎ ‎【答案】‎ D ‎【考点】‎ 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解析】‎ ‎1、基因工程至少需要三种工具: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DNA连接酶、运载体(常用的运载体有质粒、噬菌体和动植物病毒)。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 目的: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且可以遗传至下一代,使目的基因能够表达和发挥作用。 组成: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 ‎ 第21页 共22页 ◎ 第22页 共22页 ‎(1)启动子:是一段有特殊结构的DNA片段,位于基因的首端,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能驱动基因转录出mRNA,最终获得所需的蛋白质。 (2)终止子:也是一段有特殊结构的DNA片段,位于基因的尾端。 (3)标记基因的作用:是为了鉴定受体细胞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从而将含有目的基因的细胞筛选出来。常用的标记基因是抗生素抗性基因。‎ ‎【解答】‎ A、利用农杆菌转化法将抗病毒蛋白基因C导入番木瓜,首先将抗病毒蛋白基因C与农杆菌的Ti质粒DNA重组,构建基因表达载体,然后让农杆菌侵染番木瓜,农杆菌Ti质粒的T﹣DNA就会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DNA上,A错误; B、构建重组质粒需要限制酶和DNA连接酶,B错误; C、看图可知,目的基因插入Ti质粒时,四环素抗性基因被破坏,含重组Ti质粒的农杆菌不具有四环素抗性,C错误; D、利用农杆菌转化法将抗病毒蛋白基因C导入番木瓜,首先将抗病毒蛋白基因C与农杆菌的Ti质粒DNA重组,构建基因表达载体,然后让农杆菌侵染番木瓜,农杆菌Ti质粒的T﹣DNA就会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DNA上,故转基因抗病番木瓜不具有卡那霉素抗性,D正确。‎ 二、本部分共6题,共70分.‎ ‎【答案】‎ CO‎​‎‎2‎,都分解水产生氧气;暗反应都需要光反应提供ATP和[H];都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暗反应;暗反应都包括CO‎​‎‎2‎的固定和还原过程;都可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 模式一、模式二,①③、②④‎ 夜间气孔打开,PEP羧化酶活性高,固定CO‎​‎‎2‎形成苹果酸,储存在液泡中;白天气孔关闭、减少水分散失,但苹果酸分解提供暗反应所需的二氧化碳,不影响光合作用进行 ‎【考点】‎ 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解析】‎ 题意分析: 1、模式一是正常的暗反应过程,即包括二氧化碳的固定和C‎​‎‎3‎的还原过程。 2、模式二显示应对干旱、高温环境条件下的二氧化碳固定模式,在晚上,气孔张开,吸收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以苹果酸的形式储存起来,到了白天,光反应进行,此时气孔尽管呈关闭状态,但在细胞内,苹果酸可以分解产生二氧化碳用于暗反应的正常进行,这样弥补了气孔关闭带来的不利影响。‎ ‎【解答】‎ 不管哪种模式其本质都是在多种酶的催化作用下,都会将CO‎​‎‎2‎经暗反应转变成糖类。据图可知,模式一和模式二的整个光合作用过程有许多共同点,如都分解水产生氧气;暗(碳)反应都需要光反应提供ATP和[H];都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暗(碳)反应;暗(碳)反应都包括 CO‎​‎‎2‎的固定和还原过程;都可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等。‎ 实验结果显示,甲组的胞间CO‎​‎‎2‎浓度较高,且无明显变化,并且甲组的PEP羧化酶活性较低,且无明显变化,因此根据①③可知德国景天在正常浇水的情况下会通过模式一固定二氧化碳,对于乙组来讲,随着干旱程度的加深,胞间CO‎​‎‎2‎浓度明显降低,且低于实验初期,乙组PEP羧化酶活性明显升高,且高于实验初期,因此根据②④可推测当德国景天处于干旱环境中时,会通过模式二进行二氧化碳的固定,综合分析可知德国景天的碳固定模式为模式一、模式二,前者是在正常环境条件下的固定二氧化碳的模式,后者是在高温、干旱条件下固定二氧化碳的模式,这样生理特性能够提高德国景天对不良环境的适应能力。‎ 综合上述研究发现,在白天高温、干旱的情况下,德国景天气孔关闭导致二氧化碳无法进入细胞内,但是在夜间已经完成了二氧化碳的储存,即夜间气孔打开,PEP羧化酶活性高,固定CO‎​‎‎2‎形成苹果酸,储存在液泡中;到了白天,气孔虽然关闭,但可以利用储存的二氧化碳进化光合作用,即苹果酸分解提供暗(碳)反应所需的二氧化碳,不影响光合作用进行,同时白天气孔关闭、也能减少水分散失,因此德国景天能顺利度过干旱、高温环境。‎ ‎【答案】‎ 野生型,3:1,F‎​‎‎1‎雌蝇在形成配子时,X染色体发生了交叉互换 增大,除黄体基因所在染色体片段外,使X染色体上其他片段以及其他常染色体均与野生型果蝇一致,步骤21得到的黄体雄蝇与野生型雌蝇杂交,将子代雌蝇与该黄体雄蝇杂交,筛选子代中的黄体雌蝇 控制体重的基因与黄体基因紧密连锁而不发生交叉互换或为同一个基因 通过转特殊性状基因筛选雄性不育系;通过羽色判断雌、雄性别等 ‎【考点】‎ 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 细胞的减数分裂 伴性遗传 ‎【解析】‎ 题图分析:M个体是黄体隐性突变体果蝇,说明野生型黑体为显性性状;隐性突变位于X染色体上,表明该性状为伴性遗传。‎ ‎【解答】‎ 由于黄体是隐性突变体果蝇,所以F‎​‎‎1‎雌蝇的表现型为野生型即体正常体重。将F‎​‎‎1‎雌蝇(X‎​‎AX‎​‎a)与野生型雄蝇(X‎​‎AY)杂交,后代为X‎​‎AX‎​‎A、X‎​‎AX‎​‎a、X‎​‎AY、X‎​‎aY,所以在全部F‎​‎‎2‎个体中,黑体:黄体的比例约为3:1.F‎​‎‎2‎雄蝇中Ⅱ号个体的X染色体上携带黄体基因片段,其原因是F‎​‎‎1‎雌蝇的在形成配子时即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X染色体发生了交叉互换。‎ 科研人员选择F‎​‎‎2‎中的黄体雄蝇,进行图2所示杂交实验。 ①与步骤3的黄体雄蝇相比,由于雌蝇在形成配子时,X染色体发生了交叉互换,所以步骤5的黄体雄蝇的X染色体上,来自野生型果蝇的区段所占比例增大。 ②科研人员从步骤1~21所做的杂交和筛选工作,其目的是除黄体基因所在染色体片段外,使X染色体上其他片段以及其他常染色体均与野生型果蝇一致。 ③利用步骤21得到的黄体雄蝇,培育纯合黄体雌蝇的杂交方案是:步骤21得到的黄体雄蝇与野生型雌蝇杂交,将子代雌蝇与该黄体雄蝇杂交,筛选子代中的黄体雌蝇,从而建立黄体果蝇品系(果蝇N)。‎ 根据图3所示柱形图分析,可推测控制体重的基因与黄体基因紧密连锁而不发生交叉互换或为同一个基因。‎ 利用黄体基因作为标记基因,可在幼体阶段预测成年个体的体重,并辅助筛选。如通过转特殊性状基因筛选雄性不育系;通过羽色判断雌、雄性别等。‎ ‎【答案】‎ 兴奋(或“动作电位”、“神经冲动”),胞吐,突触间隙 线虫神经细胞特异表达基因的启动子(与终止子),显微注射 基因突变,突变基因纯合,A、C,具有抑制吗啡作用基因的tgM能较快从大量吗啡处理中恢复(苏醒)并运动到其他区 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坚决不碰第一次;不结交有吸毒、贩毒行为的人;识别并防范诱骗 ‎【考点】‎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基因工程的应用 ‎【解析】‎ 第21页 共22页 ◎ 第22页 共22页 ‎1、图1分析:吗啡与脑组织V区神经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M结合,会引起神经元产生兴奋,经突触将兴奋传递到N区神经元,使N区神经元产生动作电位。 2、图2分析:在培养线虫的培养基中加入EMS诱导其基因突变,然后连续自交两代,再用大剂量吗啡处理,将线虫置于环形区B一段时间观察线虫在环形区的分布情况。‎ ‎【解答】‎ 由图示1可知,吗啡与脑组织V区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M结合,可引起V区神经细胞产生兴奋,沿轴突传导到突触小体,使突触小泡中的多巴胺以胞吐形式释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N区神经元产生兴奋,最终引起强烈刺激和陶醉感。‎ 为使蛋白M在秀丽隐杆线虫神经细胞中特异性表达,需将蛋白M基因与线虫神经细胞特异表达基因的启动子与终止子等调控序列进行重组,再将重组基因通过显微注射法导入受精卵,获得转基因线虫(tgM)。‎ ‎①分析图2可知,用EMS诱变剂处理tgM,诱导其发生基因突变,然后连续自交两代,目的是获得突变基因纯合的tgM。 ②由于具有抑制吗啡作用基因的tgM能较快从大剂量吗啡处理中苏醒并运动到其他区,因此可在A、C区找到tgM,这些tgM个体中含有抑制吗啡作用的基因。‎ 为避免毒品成瘾,从行动上应当做到: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坚决不碰第一次;不结交有吸毒、贩毒行为的人;识别并防范诱骗。‎ ‎【答案】‎ 生产者,将太阳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制造的有机物中,蛋白质和核酸,物质循环 CO‎​‎‎2‎浓度升高和pH下降两个因素共同对束毛藻增长的影响(或“pH下降,导致‘海洋酸化’是否也影响束毛藻增长”),分别使用pH7.8和8.1的缓冲溶液(加入缓冲物质稳定pH变化),CO‎​‎‎2‎浓度升高对束毛藻增长的促进作用小于海水pH下降对其增长的抑制作用 束毛藻个体:CO‎​‎‎2‎浓度升高,海水pH降低,影响膜蛋白的功能,影响系统的稳定性;,海洋生态系统:束毛藻减少,以束毛藻为食的消费者减少,通过食物链影响其他生物的数量;海洋pH降低,影响其他水生生物生存;‎ 使用节能灯;多使用公共交通;减少纸张等浪费;拒绝一次性筷子的使用;垃圾分类、回收利用等 ‎【考点】‎ 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生态系统的结构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解析】‎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两部分: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前者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组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包括食物链和食物网。 2、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解答】‎ 束毛藻在海洋生态系统成分中,属于生产者,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该成分作用的具体表现为将太阳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制造的有机物中,从而生产者提供了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束毛藻还能将N‎​‎‎2‎转化成NH‎​‎‎3‎、NO‎​‎‎2‎‎​‎‎﹣‎等,从而起到了固氮的作用,固定的氮元素可用于合成蛋白质和核酸两类大分子有机物,束毛藻作为生产者构筑了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联系的桥梁,因此能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发挥重要作用。‎ ‎①我国学者进行了四组实验,测定束毛藻的增长率,由实验结果分析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pH的不同以及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由于二者之间有必然的联系,即二氧化碳浓度上升,会引起pH下降,因此,该实验研究的是CO‎​‎‎2‎浓度升高和pH下降两个因素共同对束毛藻增长的影响(或“pH下降,导致‘海洋酸化’是否也影响束毛藻增长”)。 ②实验中改变CO‎​‎‎2‎浓度时,pH也会改变,为了遵循实验设计中的单一变量原则,可用缓冲液保证pH相对稳定,因此实验中应该分别使用pH7.8和8.1的缓冲溶液(加入缓冲物质稳定pH变化)。 ③分析实验结果不难看出CO‎​‎‎2‎浓度升高对束毛藻的增长有促进作用,而pH下降对束毛藻增长有抑制作用,而且后者效果明显,即CO‎​‎‎2‎浓度升高对束毛藻增长的促进作用小于海水pH下降对其增长的抑制作用。‎ 对于束毛藻个体来讲,CO‎​‎‎2‎浓度升高,海水pH降低,影响膜蛋白的功能,进而影响个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导致束毛藻个体数量减少,尽管CO‎​‎‎2‎浓度升高对光合作用有促进作用,但该促进作用表现要小于pH下降对个体生长的抑制作用;对于海洋生态系统来讲:海水中CO‎​‎‎2‎浓度升高束毛藻减少,以束毛藻为食的消费者减少,通过食物链影响其他生物的数量;另海洋pH降低,也会影响其他水生生物生存,进而导致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下降。‎ 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排放让整个地球有点“发烧”。为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倡导低碳生活,为此,我们需要节能减排,具体要做到:使用节能灯;多使用公共交通;减少纸张等浪费;拒绝一次性筷子的使用;垃圾分类、回收利用等。‎ ‎【答案】‎ ‎(1)细胞分化,基因选择性表达和表观遗传共同作用 ‎(2)染色体的DNA序列 D ‎【考点】‎ 表观遗传现象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基因突变的原因 基因重组及其意义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基因表达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难度适中。‎ ‎【解答】‎ 解:(1)文中所讲的全能或多能细胞走向不同“命运”的过程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过程,称为细胞分化,依据本文的论点可知,这一过程是基因选择性表达和表观遗传共同作用的结果。‎ ‎(2)发生表观遗传的生物其体内基因的碱基序列保持不变,而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使染色体的DNA序列发生了改变,因此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不属于表观遗传。‎ ‎(3)A.表观遗传对表型的影响可以遗传给后代,A正确; B.DNA发生甲基化时,DNA分子的碱基可能连接多个甲基基团,B正确; C.表观遗传可能引起疾病,C正确; D.DNA甲基化是可逆的,可以进行去甲基化,D错误。 故选:D。‎ ‎【答案】‎ 寄生,细胞膜 碳源(提供碳元素的物质)、氮源(提供氮元素的物质)‎ 与S菌混合导致R菌对噬菌体M的抗性降低(或“接近丧失”)‎ S菌的受体蛋白T通过小泡转移到R菌,使R菌对噬菌体M的抗性降低(或“使噬菌体M获得了对R菌的侵染能力”)‎ 繁衍 ‎【考点】‎ 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 第21页 共22页 ◎ 第22页 共22页 种间关系 ‎【解析】‎ ‎1、病毒是非细胞生物,专性寄生在活细胞内。病毒依据宿主细胞的种类可分为植物病毒、动物病毒和噬菌体;根据遗传物质来分,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病毒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 2、噬菌体侵染实验的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 ‎【解答】‎ 噬菌体是病毒,病毒是专性寄生物,因此可知,噬菌体M与枯草杆菌之间的种间关系是寄生。噬菌体M能在混杂的多种细菌中特异性识别并侵染S菌,显然是由于噬菌体M能与S菌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T结合,从而实现了特异性侵染过程。‎ 科研人员配制培养基,分别在三个不同培养基中培养S菌、R菌和S+R混合菌。培养基的营养成分包括碳源、氮源、水分和无机盐,因此,除了水和无机盐外,其中还应包括的两类物质是碳源(提供碳元素的物质)、氮源(提供氮元素的物质)。‎ 由图示结果可知。噬菌体M侵染S菌导致S菌数目减少,而R菌对噬菌体M有抗性,但是噬菌体M能侵染S+R混合菌,从而导致其数目的减少,且与S菌的减少基本同步,因此,该实验结果说明与S菌混合导致R菌对噬菌体M的抗性降低(或“接近丧失”)。‎ 实验结果显示R菌表面也出现了荧光标记,说明经过与S菌混合培养后,R菌表面也有了与噬菌体M特异性结合的受体,即R型菌表面有了蛋白T,由此实验结果可推知,S菌的受体蛋白T通过小泡转移到R菌,使R菌对噬菌体M的抗性降低(或“使噬菌体M获得了对R菌的侵染能力”)。‎ 在S+R混合菌的情况下,噬菌体M能对R菌实现入侵,这种生存策略,增大了病毒的宿主范围,有利于其繁衍后代,以便更好适应环境。‎ 第21页 共22页 ◎ 第22页 共22页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