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卷·2018届内蒙古集宁一中西校区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政治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政治卷·2018届内蒙古集宁一中西校区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政治试题(解析版)

集宁一中 2017-2018 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三年级文 科综合 政治试题 1.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在太湖边上的杨湾村,夜里曾 “聒噪”的蛙声,如今成 了农民增收的资源。有人根据当地青蛙多的特点,想到在银色月光下,听着蛙唱,喝着碧螺春, 可能是城里人向往的惬意生活,于是用这个文化创意建起“青蛙村”,搞起休闲游,取得了良 好的经济效益。这体现了 ( ) A. 文化对经济发展有促进的一面 B. 文化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C. 文化创意增强了人的精神力量 D. 古典文化提升了人的需求层次 【答案】A 【解析】用文化创意建起“青蛙村”,搞起休闲游,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并且 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说明了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优秀的文化促进经济的 发展,A 选项表述正确;B 选项错误,经济是文化的基础;文化塑造人生,优秀的文化能增 强人的精神力量,而不是文化创意,C 选项错误;材料没涉及古典文化,D 不选。本题选 A。 【考点定位】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名师点睛】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 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2)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文化并不是始终与经济发展亦步亦趋的。 (3)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 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文化产业、文化生产力 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4)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 的文化素养;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2. 许多科学家在回忆成长经历时,都会提起他们青少年时代读过的《十万个为什么》《趣味物 理学》《物理学的进化》等科普作品,正是这些科普作品激发了他们对于科学探索的浓厚兴趣、 埋下了科学的种子。材料表明( ) ①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②优秀文化为人的成长提供精神食粮③文化多样性是人 类进步的根本动力④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标志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优秀的文化塑造人生,意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 求学生紧扣材料信息,进行针对性选择。“许多科学家在回忆成长经历时,都会提起他们青 少年时代读过的《十万个为什么》《趣味物理学》《物理学的进化》等科普作品,正是这些科 普作品激发了他们对于科学探索的浓厚兴趣、埋下了科学的种子”,材料表明科学家的成功 受到优秀文化熏陶,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优秀文化为人的成长提供精神食粮, 故①②符合题意;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人类进步的根本动力,非文化的多样性, 故③错误;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标志,该观点本身正确,但是不符合材料主旨, 材料未涉及科技与民族的关系,故④不符合题意。故选 A。 3. 80 多年来,红军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最壮丽的远征吸引了国外许多作家和记者,诞生了许 多优秀作品。埃德加·斯诺著《红星照耀中国》,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写《长征——前所未 闻的故事》,向全世界展现了长征这部壮丽史诗,引起强烈反响。这表明 ( ) ①革命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②革命文化具有历久弥新的精神价值③革命文化的内涵 是在交流过程中确定的④革命文化通过大众传媒的传播而具有价值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4. 互联网催生了网络语言,从某种角度上折射了时代的进步、社会的繁 荣。“点赞”“蛮拼”“任性”等生动形象的网络语言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并登堂入室 被主流媒体采用。这种现象反映了 ( ) ①网络语言丰富了汉语言文化②网络语言提升了我国文化软实力 ③网络语言的出现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④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C 【解析】网络语言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说明网络语言丰富了汉语文化,①符合题意。网 络语言登堂入室被主流媒体采用,体现了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的重要作用,④说法符合题 意。②材料没有体现。③说法不对,不是重要标志。故本题答案选 C。 【考点定位】大众传媒的作用。 【名师点睛】本题以网络语言的出现为背景,考查学生获取有效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 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材料中“网络语言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并登堂入室被主流 媒体采用”, 反映了网络语言丰富了汉语文化,体现了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的重要作用: 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 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5.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一件经历过战争的铁器,诉说着推动历史前进的必 然和偶然;“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一幅古旧的画卷,描绘出凄清荒凉的六朝时 景,令后人触目伤怀……文物是无言的百科全书,承载着珍贵的历史信息。加强文物保护、管 理和利用 ( ) ①可以给文物保护部门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②是推动我国文化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③ 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④能够使国家占据世界文化发展的制高点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加强文物保护、管理和利用是推动我们文化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有利于传承 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故②③符合题意,应选;①说法错误,文物保护并不以经 济收益为目标,排除;④说法错误,文物的保护、管理和利用有利于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但并不能使国家占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排除。故本题答案选 C。 点睛:文化继承与发展: (1)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对待 传统文化要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2)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它们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要 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6. 2016 年 9 月,中国歌剧舞剧院复排的民族歌剧《小二黑结婚》在北京上演。该剧既保留了 原汁原味的地域性音乐风格,又融入了时尚元素,洋溢着青春气息,在表演样式、舞美设计、服 装造型等方面进行了新的探索,演出取得了极大成功,受到观众热烈欢迎。这表明 ( ) ①优秀传统文化具有超越时空的艺术价值②只有赢得市场,优秀传统文化才有价值③只要引 入流行元素,优秀传统文化就能很好地传承 ④善于推陈出新,优秀传统文化才能满足人们的新需求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该剧保留了原汁原味的地域性音乐风格,在今天的舞台上大放光彩,这 说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超越时空的艺术价值,①正确;文化的价值与赢不赢得市 场没有必然关联,②错误;③说法过于绝对,不选;该剧融入了时尚元素,在表 演样式,舞美设计、服装造型等方面进行了新的探索,这说明善于推陈出新,优 秀传统文化才能满足人们的新需求,④正确,故本题答案选择 B。 【点睛】文化创新作为高考的高频考点,常常与文化的交流、传统文化继承、创 新的作用和哲学依据等结合起来,综合考查创新的知识。文化生活中侧重于考查 文化创新的途径和作用,常用的答题术语有文化创新的途径、主体和意义、文化 创新的方向和内容等知识。 7. 下图中的“雷风侠”,是一个既有雷锋形象特征,又有雷锋精神内核的 动漫形象,是作者为传播正能量,借鉴经典动漫形象元素进行的创新设计,赢得了青少年的喜 爱。“雷风侠”动漫形象创作的成功,给我们的启示是 ( )   ①文化创新的主体要有文化自觉和担当 ②体制机制创新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③文化创新要广泛地引进和吸收外国文化 ④文化创新要着眼于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8. 汉民族传统服饰,汉服交领右衽、系带宽袖,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饰,从黄帝到明末 清初,一直保持着相对一致的风格和形制,被誉为“穿在身上的诗书礼乐”。透过汉服文化可 以感悟到 ( ) ①一方水土养育一方文化②一个民族特有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 ③文化对人们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的影响④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相对稳定性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以汉服文化为背景材料,注意关键词“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 服饰”、“相对一致的风格和形制”、“被誉为“穿在身上的诗书礼乐”,所以, ②④的说法是正确的,①在材料中未能体现出来,③也未能在材料中体现出来, 所以本题选 B。 【名师点睛】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体现在中华 汉字和史书典籍。中国传统文化还具有博大精深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其独特性、 区域性和民族性。 9. “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之际, 打开尘封的英雄家书,依然能读到民族的硝烟和苦难,读到英雄对家人的思念和牵挂,读到英 雄慷慨殉国的悲壮和毅然。英雄家书 ( )] ①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情感,是一种巨大的物质力量 ②蕴含着深厚的家国情怀,能滋养人们的精神世界 ③凝聚着不屈的民族精神,反映了民族的价值追求 ④根源于多元的大众文化,反映了人们的文化需求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材料中“打开尘封的英雄家书,依然能读到民族的硝烟和苦难,读到英雄对家人的 思念与牵挂,读到英雄慷慨殉国的悲壮和毅然”体现了家书中蕴含着深厚的家国情怀,能滋 养人们的精神世界,该家书凝聚着不屈的民族精神,反映了民族的价值追求,选 C;①错 误,该家书是一种精神力量;④错误,任何文化都是根源于实践。 考点:文化对人的影响、民族精神 【名师点睛】正确理解文化塑造人生 (1)正确区分文化塑造人生的作用。 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侧重广度,强调人格的完善;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 量侧重力度,强调力度的加大;优秀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强调人的核心素质的提高, 从而使全面发展成为可能。 (2)任何一种文化都会影响人的成长、塑造人生。但只有积极向上的、先进的、优秀的文 化才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0. 有人能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现一丝漏点,有人能把密封精度控制到头发 丝的五十分之一……中央电视台推出特别节目《大国工匠》,讲述实现中国梦征程中劳动者 的故事,讴歌中国工人的精湛技艺和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和极致的“工匠精神”。 弘扬“工匠精神”的时代价值在于 ( ) 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理论依据②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添时代内涵③为我国实 现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现实路径④为实现制造强国的中国梦提供重要的精神支撑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工匠精神”并不属于思想理论,“提供理论依据”的说法不正确,① 不选;工匠精神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时代内涵,②正确;工匠精神为实现制造业 转型升级提供精神动力,并不提供现实路径,③错误;工匠精神能为实现制造强 国的中国梦提供重要的精神支持,④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 C。 11.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一个鲜明特点, 就是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培养高素质法治人才,必须坚持立德树人,德法兼修。 下列说法能反映这一人才培养要求的是 ( ) A. 德若水之源,才若水之波 B.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 C. 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 D. 用人以德,唯德是举 【答案】A 【解析】材料强调了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德若水之源,才若水之波” 突出了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性,A 项正确;“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强调了“才” 的重要性,没有突出思想道德修养,B 项不选;“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 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与题意不符,C 项不选;“唯德是举”忽略了科学文化修 养,观点本身并不正确,D 项不选,故本题答案选择 A。 【点睛】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是互相促进的关系。不能说科学文化修养 比思想道德修养更重要,也不能说思想道德修养比科学文化修养更重要,二者不 存在谁更重要的问题。不能说先培养思想道德修养后培养科学文化修养,也不能 说先培养科学文化修养后培养思想道德修养,二者不存在谁先谁后的问题。 12. 以天津“泥人张”作品为依托,“梦娃”系列公益广告运用三维技术绘制的形象萌动可 爱,表达主题所用的童谣朗朗上口,深受大家喜爱。下列认识正确的有 ( ) ①该公益广告是文化传播途径创新的成功案例 ②该公益广告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表达 ③该公益广告的成功表明面向人民大众的文化更富有生命力 ④该公益广告的成功表明内涵丰富的中华文化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广告是文化传播的手段,不是途径,①排除;“梦娃”形象表达了家国 观念、弘扬“友善”与“诚信”,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表达,②正确;该系列广告 形象萌动可爱,童谣朗朗上口,深受大家喜爱,这说明面向人民大众的文化更富有生命力, ③正确;文化创新的动力是社会实践,④排除;故本题答案选择 C。 考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3. 近年来,“诗和远方”渐回公众视野。当今科技发达,物质资源丰富,但随着各类电子产 品逐渐渗入人们的生活,很多人终日沉浸于网络,渐行渐远地偏离了心灵和自然。所以,“面 朝大海,春暖花开”仿佛是物质和技术构筑的丛林里的丝丝清风,给人们带来了自然的气息 和心灵的抚慰,引起了无数人的精神共鸣。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经典诗歌为什么能引起人们的精神共鸣。 【答案】经典诗歌具有感染力和感召力,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经典诗 歌能使人获得精神享受和思想启示,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经典诗歌能 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解析】本题以“诗和远方”渐回公众视野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 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文化对人的影响等知识点的把握,着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 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本题考查《文化生活》的知识,设问指向经典诗歌为什么能引起人们的精神共鸣,属于原因 类试题,要从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角度分析。通过解读设问信息可以看出,本题实际上是考 查文化对人的影响,主要从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表现、特点、优秀文化塑造人生等角度思 考,并注意结合材料分析意义,实现理论与材料的有机统一。 【点睛】运用文化生活道理回答为什么要创建良好的文化环境(或为什么要开展 XX 文化活 动)等问题时,一般要考虑以下答题要素: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源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 形式的文化活动;②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 和思维方式;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④优秀文化塑造人生,丰 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4. 中国是世界文化遗产大国,五千年绵延不断的中华文明史留下了数量众多、异彩纷呈的物 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农历新年——春节,是中国人古老而隆重的传统节日。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变化,它在 今天仍然是国人心中辞旧迎新的期盼,迎禧接福的祝愿,家人团聚的温馨。而这样一个重要的 节日,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却被当作落后民俗险遭废止。民国政府为了“与国际接轨”,先 是采用西历,后又强令废除农历新年,但最终拗不过民情,没能“革”掉春节的“命”。 依据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答案】①中国传统文化通过春节等多种形式呈现。②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春节 文化传承不断,体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③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中国人对春节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④春节的生命力表明,对中国传统文化不能简单否定,“全盘西化”行不通。 【解析】本题知识限定不明确,题目类型认识类,问题指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认识类 的题目,可以从是什么、怎么做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进一步解读材料信息,首先是什么,中 国传统文化通过春节等多种形式呈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鲜明民族性,然后结合题中春节组织语言进行分析;怎么做,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对 中国传统文化不能简单否定,“全盘西化”行不通。 【考点定位】传统文化的形式、特点、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知识整理】对待传统文化 1. 为什么? (1)文化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象征,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中 的民族精神,更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在很大程度上 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历史发展。 (2)传统文化活跃在人民群众中,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密切相关。 (3)传统文化既有民族的精华,也有民族的积垢,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 国家兴旺、个人发展;是否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也决定着文化能否满足人民的需求,决定 着其是成为社会的推动力量还是阻碍力量,因此,必须正视传统文化。 2.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在文化继 承中发展传统文化。 ①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 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 或剔除。 ②对待传统文化,应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 3.必须反对两种错误态度:一是全盘否定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和传统虚无主义,二是全 盘肯定的守旧主义和保守主义。 15. 2016 年 10 月 21 日,纪念红军长征胜利 80 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习近平出席大会 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说,伟大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 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 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的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 神;就是顾全大局、严肃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 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我们这一代人,继承了前人的事业,进行着今天的奋斗,更 要开辟明天的道路。长征永远在路上,不论我们的事业发展到哪一步,不论我们取得了多大成 就,我们都要大力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在新的长征路上继续奋勇前进。 结合材料,从民族精神的角度,分析在新时期大力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的必要性。 【答案】长征精神是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中 华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弘扬,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是对中国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中 华民族精神是维系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 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弘扬长征精神,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 综合素质,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和中华 民族的伟大复兴。 【解析】本题以纪念红军长征胜利 80 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 《文化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中华民族精神这一知识点的把握,着重考查学 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本题考查民族精神的角度,设问指向在新时期大力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的必要性,属于原因 类试题,要从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角度分析。解答时首先明确伟大的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精 神的丰富和发展。然后分析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是维系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 之魂。再次分析弘扬长征精神的意义,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 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6. 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回答 问题。四川省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但文化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还不平衡,还不能很 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近年来,四川省立足本省实际,借鉴国内外经验,坚持经 济发展的工作重心不动摇,以建设共有精神家园为目标,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努力建设文化强省;开展“科学发展” “感恩奋进”专题教育、道德模范评选等活动, 弘扬主旋律;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已建成公共图书馆 188 个,文化馆(站、室)等十万余个, 形成全国网点最多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挖掘红色文化、民族风情等资源,发展特色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连续多年保持 28%以上的增速;搭建社区文化中心、农村文化中心等文化舞台,让老 百姓自我参与、自我展示、自我教育。 依据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四川省是如何建设共有精神家园的。 【答案】①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培育良好文化环境。 ②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③发展文化产业,为人民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化产品。 ④依靠人民群众,激发创造活力,建设共有精神家园。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要求考生依据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四川省是如何建设共有精神家园的,属于 体现类解答题。考生解答本题时要紧扣材料中的有效信息。“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体现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开展……道德模范评选等活动,弘扬 主旋律”体现了培育良好文化环境;“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说明建设 共有精神家园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挖掘红色文化……文化产 业连续多年保持 28%以上的增速”说明要发展文化产业,为人民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化产品; “让老百姓自我参与、自我展示、自我教育”说明建设共有精神家园,需要依靠人民群众,激 发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力。 考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