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2 发布 |
- 37.5 KB |
- 2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理科)
2018-2019学年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理科)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2页。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 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 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第Ⅰ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风格乃文学之大体 郭宏安 《列子》中讲到,秦穆公要找一匹千里马,伯乐推荐的九方皋,说马已找到,是一匹黄色的母马,而秦穆公看到的是一匹黑色的公马,秦穆公不悦,伯乐则大喜,说,九方皋相马,“得其精而忘其粗,见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事实证明,这匹马果然是匹千里马。 这个故事让我想到文学翻译和翻译批评,当我们对文学译本进行欣赏和评判时,难道不应该力争做一个九方皋那样的人吗?“得其精而忘其粗,见其内而忘其外” ,所求者,此之谓也。 从事文学翻译以及翻译批评的人,能够从九方皋身上获得的启发是:判断译本的优劣,就要看它是否表现了原作的精气神,而不只是看译本的语句词汇是否与原作一一对应,是否严格正确、准确或精确。所谓原作的精气神乃是其“原有的风味”(钱钟书语),即风格。风格者何?岂非“绝尘弭迹”者乎!译作传达原作的风格做到铢两悉称,是不可能的,但是尽力传达,努力做到惟妙惟肖,则是可能的,这就要求译者准确地感觉、体会到原作的风格,并且能够用汉语加以正确表达,这是一个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也是全面落实“信、达、雅”的结果。风格是贯穿原作的一股气势,或刚或柔,或动或静,或显或隐,精气神是也,例如夏多布里昂的华美,斯丹达尔的简枯,波德莱尔的阴冷,加缪的冷静……这股气势同样应该在译文中显现。至于细节上的瑕疵,在这种风格气势的统领下,是不难纠正的。 许多名著往往有几处瑕疵,不害其为名著,这是因为有风格的存在。唐韦庄说:“班、张、屈、宋,亦有芜辞,沈、谢、应、刘,犹多累句。”这是中国古人衡文评诗时的基本态度,即采取了瑕不掩瑜的立场。还是清沈宗骞说得明白:“每见古人所作,细按其尺寸交搭处不无小误,而一毫无损于大体,可知意思笔墨已得,余便易易矣。亦有院体稿本,竟能无纤毫小病,而鉴赏家反不甚重,更知论画者首须大体。” 沈宗骞所说的鉴赏家正是我所说的文学翻译批评家,前者面对的是想象力对现实世界的加工和改造,而后者面对的是想象力和想象力的产品。如果让一位文学翻译批评家评论傅雷译的《高老头》,他是着眼于风格,还是细节?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外国文学名著丛书版的《高老头》中,傅雷把“鸡”译成了“鸭”,只能说不留神犯了一个小错,无关宏旨。像这类小错可以纠正和避免,但并不影响《高老头》被看作是准确传达了原作风格的一部优秀译作,正如批评家李健吾所说:“巴尔扎克的庞大段落,在他是气魄,是气势,是酣畅……”傅雷译的《高老头》的风格,庶几近之。一位文学翻译批评家应该把注意力放在译品的风格上,要独具只眼,看出作品整体的美。 细节不可滥用。因为整体的美并不必然建立在细节的精确之上,有时候过于追逐细节的完美,以至于失去创造的活力,那就得不偿失了。法国19世纪的大批评家波德莱尔对整体与细节的关系有过十分精彩的论述,例如他毫不犹豫地赞同德拉克洛瓦“为整体而牺牲细节”,因为后者“唯恐因作业更清晰更好看而产生的疲劳减弱他的思想活力”。当然,细节的错误仍然是错误,当它危及整体的美的时候,就必须毫不留情地指出来。 (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11月30日24 版)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品的风格,即是本文作者所强调的“得其精而忘其粗,见其内而忘其外”中的“精”与“内”。 B.判断译本的优劣,要看译本的语句词汇是否忠实原作、是否准确,更要看它是否表现了原作的精气神。 C.译者对原作风格把握不准,即使词句译得很精准,也不能说是全面落实了翻译工作的“信、达、雅”的要求。 D.名家作品也有细节的不足,如夏多布里昂过于华美,斯丹达尔过于简枯,波德莱尔过于阴冷,加缪过于冷静。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大量地使用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体现出其丰厚的学养和开阔的眼界。 B.举例论证注意了详略得当,既有多例的排比列举,也有对一例的深入分析。 C.作者在论证评论诗文应采取瑕不掩瑜立场后,接着论证文学翻译家也应如此。 D.引用沈宗骞的话是为了论证文学翻译批评家应着眼于整体风格而不是细节。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译者能够准确地感觉、体会原作的风格并且能用汉语准确表达,就一定能将原作风格传达的铢两悉称。 B.译作整体之美不一定建立在细节的精确之上,所以,文学翻译批评家在批评时不必关注细节有无瑕疵。 C.诸多优秀作品因为具有或刚或柔,或动或静,或显或隐的精气神,所以虽然有些瑕疵,但也不害其为名著。 D.文学翻译批评家把注意力放在译品的“原有的风味”上,独具只眼,发现其整体之美,否则,就失去活力。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小题。 老锁匠 曹杰 琴江边上的水寨镇,是一个风光秀美的客家古镇。镇上有一条老街,斑驳的青石板沿着街道铺开,被时光和步履打磨得干净而潮润。不过现在很少有人知道这条老街了,更不用说老街深处这么一户锁匠铺了。 自从低焊钩锁、弹子锁普及后,老锁铺变得越来越冷清了。虽然没有客人,老锁匠每天早上还是会准时打开铺子,在门口泡上一壶茶,握着那把祖辈传下的壶,安静地品着祖辈传下来的味道。 三月的一个早晨,老锁匠照例在门口喝茶。这时,巷口来了个年轻人,路过锁匠铺时停了下来。看着锁匠铺头上里挂着的老招牌,上门写着“制锁”两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年轻人马上兴奋了起来。 “大爷,您也喜欢收藏古锁?”年轻人试探性地问一下。 老人放下手中的老烟袋,抬头看了一眼年轻人说:“我是做锁的。”年轻人一听,兴奋了起来,“我去参观一下您的锁铺,行吗?” 老人的脸上露出一丝尴尬,坐在那里没有说话。 “不瞒您老人家,我喜欢收藏古锁,今天能与您认识也是缘分……” 禁不住年轻人一番软磨硬泡,老人站起身来,带着他走进了尘封已久的锁铺。 只见老旧的房子里摆了六七个铜炉子,虽然炉灰早已冷却,但是那些炉壁、钳子、锉子都擦得干干净净。黑色的墙壁上挂着各式的锁,有圆形锁,半圆锁,长方锁,还有八角形白铜雕花锁,谐音就是“福禄”的葫芦锁。每把锁都是件工艺品,展示出老人精湛的制锁技艺,看得年轻人目不暇接,连连竖起大拇指。 老人的眼里闪过一丝亮光,正要向来者介绍古锁制作工艺的时候,年轻人突然来了灵感。 “这些锁都是锁上的吧?我应该不用钥匙就能都解开。”年轻人轻轻地说,但显然他是很相信自己的解锁功夫的。 老人只是淡淡一笑,说:“我做锁一辈子,从来没做过不用钥匙就能解开的锁。” “那我们就打个赌,要是我今天能解开,您就把这些锁送给我,要是解不开,我就拜您为师。” 老锁匠正愁没有人延续这门技艺,今天一个好徒弟就这样送上门来了,年轻人的话正中他的下怀。 “好吧,那你就试试看吧。”老锁匠淡然一笑。 年轻人解开包袱,从一个小套子里面取出一支笔一样的东西伸进锁孔,那笔滴滴地响了好一会儿,年轻人时而咬牙,时而皱眉,但古锁仍然未开。 老锁匠脸上闪过一丝得意的微笑。 “啪”!老锁匠那心爱的鎏金鱼形锁居然真的被打开了。紧接着,墙上的锁一把、两把……全被解开了。 年轻人也不客气,解开一把就扔进包里,不一会儿解开的古锁就快要装满了年轻人的行囊。 老锁匠的眉头像巷口的榕树根一样,紧紧地绞在了一起。 愿赌服输,老人低下了头,自言自语地说:“都带走吧,都带走吧,一个也不要留……” 年轻人更显得有些轻慢了,笑着背起行囊就要走。 突然一阵急促的手机铃声响了起来,年轻人的电话那边传来嘈杂的警车声。原来县城一户人家发生了煤气泄漏,直接破门可能会导致爆炸,因此需要他帮忙开锁。 年轻人一听是急事,就连忙往外走。 老锁匠拦住年轻人,说他在县城有亲戚,想搭他的顺风车去。看着失落的老锁匠,年轻人有些内疚,也就没有推辞,与老人一起上了停在巷子口的车。 在车上老锁匠才知道,原来年轻人是以开锁为职业的新客家人,技术在城里数一数二。老人的心稍微宽慰了一点。 事故发生在一处老居民区里,穿过楼道就能闻到刺鼻的煤气味,发生煤气泄漏的房间门口气味更是刺鼻,仿佛随时都会爆炸一样。 年轻人紧张地拿出开锁工具,生怕擦出一点儿火花。他把耳朵贴在锁边,豆大的汗珠不停地掉在地上,可锁就像被焊住了一样,纹丝不动……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煤气味越来越浓,年轻人的手抖得越来越厉害,已经完全没有了在老人锁铺时的沉稳,可锁依旧纹丝不动。从眼神中能看得出,他是要放弃了。 “让我来试试吧。”老锁匠淡淡地说。 年轻人虽然有些怀疑,但他仍然像抓住了一根救命的稻草一样,从门锁边移开。 只见老锁匠蹲下身,屏住呼吸,从腰上悬挂的钥匙串儿里拿出一根钢丝,轻轻地探到锁孔里。他眼睛注视着锁孔,轻轻地拨弄着钢丝,时间和空气像凝固了一样,让所有人都感到很压抑…… 时间又过去了一会儿,刺鼻的煤气味已经让人呼吸都有些困难了。 “嗒”,一声清脆的声音,锁开了! 年轻人怔怔地站在那里。 老锁匠长长地吐了一口气,拍了拍年轻人的肩膀,微笑着说:“这是我开的第一把锁。” 那以后,人们发现水寨古街的锁匠铺多了一个年轻人。而没过多久,市面上多了一种新锁,锁型古雅大气,锁芯时尚精密,一时成为了顾客的新宠。 (选自《左岸风文学社》2015年9月23日,有删节) 4.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年轻人来到锁匠铺看到“制锁”的标记就马上兴奋起来,可见,这个年轻人对锁是非常感兴趣的,也为后文情节展开作铺垫。 B.低焊钩锁、弹子锁普及后,老锁铺的生意惨淡,老锁匠只好闲下来,沉浸在祖辈的技艺之中,这只能说明老锁匠是个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的人。 C.小说巧妙地设置悬念,如写年轻人开锁时,先写他故意不打开古锁,而后再一把把都打开,以向老锁匠炫耀,这样使情节跌宕起伏,故事更有可读性。 D.同样是开锁,年轻人依仗先进的技术,结果不能打开事故屋子的锁,而老锁匠却能轻而易举地打开,以此表现了应该继承和发扬传统技艺的主题。 5.小说的第一自然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6分) 6.小说在刻画老锁匠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特征?请简要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小题。 材料一: 新华社北京12月27日电(记者李国利、张泉)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闻发言人冉承其27日在北京宣布,北斗三号基本系统已完成建设,于当日开始提供全球服务。“这标志着北斗系统服务范围由区域扩展为全球,北斗系统正式迈入全球时代。”冉承其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 北斗系统是中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与世界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共用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可在全球范围,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导航、授时服务。 2012年的今天,北斗系统面向亚太区域提供服务;6年后的今天,北斗系统面向全球开启服务。中国愿与世界各国共享北斗系统建设成果,北斗将以更强的功能、更优的性能,服务全球,造福人类。”冉承其说。 (摘编自2018年12月27日新华网) 材料二: 7年学飞机,9年造导弹,50年放卫星。对几次关键的人生转折,孙家栋说,“国家需要,我就去做。” “我们为什么要这么搞呢?”谈及当时的决策,孙家栋解释说,“ 首先,卫星的数量可以少,我们集中精力为我们国家本土加上周边来服务,这是我们经济建设最需要的事情。步子相对迈得小一点,可以摸索更好的经验来推动我们这个事业的发展。” 近年来,北斗系统优先建设区域组网成功并提供优质服务,证明了这条道路的科学性。目前,日本、印度也纷纷采取此种建设方式,中国北斗系统的建设为世界开创了一种新的发展模式。 这样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的“务实”,在同事和下属的眼中,是搞科学该有的精神。“科研是一个探索的过程,不能求全求大,不能好高骛远,他说话慢吞吞的,但总能运筹帷幄,统领全局,是个睿智的老头。”中科院光电研究院研究员,北斗“女神”徐颖如是说。 孙家栋经历了中国航天的很多个第一。他是中国第一枚导弹、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颗遥感探测卫星、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的技术负责人、总设计师,是中国通信卫星、气象卫星、资源探测卫星、北斗导航卫星等第二代应用卫星的工程总师,是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在我国成功发射入轨的百余颗卫星中,孙家栋主持研制的多达30余颗。 (摘编自2018年12月29日央视网《“北斗之父”孙家栋:航天赤子心》) 材料三: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18年12月27日下午3时举行新闻发布会,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闻发言人介绍北斗三号基本系统建成,提供全球服务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光明日报记者:请问我国北斗系统在短短一年内就完成了19颗卫星的发射组网,您觉得是靠什么实现的呢?谢谢。 新闻发言人:谈到靠什么实现,我想大家都知道,“两弹一星”精神是整个中国航天人继承和发扬的传统。我们北斗还有自己独创的北斗精神。在自主创新方面,从实施北斗系统的那一天开始,我们就坚持依靠中国自己的科技人员,来解决核心技术难题。同时,不受现有技术体制的限制,做了很多创新。在团结协作方面,我们做了什么?应该讲中国最大的优势就是集中力量办大事,在北斗二号系统研发的时候是三万多家单位,一共是八万人,核心单位有三百多家。北斗三号系统研发的时候是十万人的队伍。千军万马一件事,我们是集中核心力量把我们的核心技术难题解决掉。在攻坚克难方面,我们碰到很多核心的技术难题,最后我们还是矢志不渝,终于解决了问题。在追求卓越方面,全体北斗人的目标就是永无止境、追求极致。正因为有这样一个目标,我们才能够把今天的北斗二号、北斗三号以及未来的卫星导航系统做得更好。所以,正是靠着我们坚强的北斗人,靠着我们坚强的团队,完成了这样的任务,今后我们依然会充满信心。 (摘编自2018年12月27日中国网)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北斗三号基本系统的建成并开始提供全球服务,标志着北斗系统服务范围已扩展为全球,正式进入全球时代。 B.北斗系统是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可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导航、授时服务。 C.北斗系统的研发最初步子迈得小,其中原因之一是为探索更好的经验,来撬动整个北斗系统的发展。 D.中国北斗系统的建设为世界开创了一种新的发展模式,日本、印度也采取这种方式建成了自己的导航系统。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北斗系统由面向亚太区域提供服务到面向全球开启服务,用了整整六年的时间,即从2012年12月到2018年12月。 B.在同事和下属眼中,孙家栋是一个具有务实精神的科学家,也是一个运筹帷幄、统领全局的睿智的老头。 C.由于北斗人的不断努力和创新,北斗三号克服了北斗二号的不足,实现了由全球组网到区域组网的完美跨越。 D.参加北斗系统研究的单位有几万家,研究人员多达十万,充分显示了中国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 9. 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北斗精神”包含哪些内涵?给你怎样的启示?(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2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共 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楮币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年方十岁,读书不辍,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养浩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山东按察使焦遂闻之,荐为东平学正。游京师,献书于平章不忽木,大奇之,辟为礼部令史,乃荐入御史台。一日病,不忽木亲至其家问疾,四顾壁立,叹曰:“此真台掾也。” 及为丞相掾,选授堂邑县尹。人言官舍不利,居无免者,竟居之。首毁淫祠三十余所,罢旧盗之朔望参者,曰:“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众盗感泣,互相戒曰:“毋负张公。” 有李虎者,尝杀人,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德。 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陕西行台中丞。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道经华山,祷雨于岳祠,泣拜不能起,天忽阴翳,一雨二日。及到官,复祷于社坛,大雨如注,水三尺乃止,禾黍自生,秦人大喜。时斗米直十三缗,民持钞出籴,稍昏即不用,诣库换易,则豪猾党蔽,易十与五,累日不可得,民大困。乃检库中未毁昏钞文可验者,得一千八十五万五千余缗,悉以印记其背,又刻十贯、伍贯为券,给散贫乏。命米商视印记出粜,诣库验数以易之,于是吏弊不敢行。又率富民出粟,因上章请行纳粟补官之令。闻民间有杀子以奉母者,为之大恸,出私钱以济之。 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夜则祷于天,昼则出赈饥民,终日无少怠。每一念至,即抚膺痛苦,遂得疾不起,卒年六十。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 (节选自《元史•张养浩传》) 10. 对文中划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 B.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 C.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 D.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征辟是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 B.“朔”指农历每月初一,“望”指农历每月十五,“晦”指农历每月三十日。 C.黍,五谷之一。关于五谷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稻、黍、稷(粟)、麦、菽(大豆)。另一种说法是麻(大麻)、黍、稷、麦、菽。前者有稻无麻,后者有麻无稻。因古代经济文化中心在黄河流域,稻的主要产区在南方,北方种稻有限,所以,五谷中最初无稻。后用五谷作为粮食的泛称,或择其一二代指粮食。 D.贯,古代穿钱的绳索,把方孔钱穿在绳子上,每一千个为一贯。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张养浩把钱财看得很淡,做御史台时两袖清风;调任陕西时,把家里的所有东西都送给了乡里贫困的人;还常拿自己的钱赈济百姓。 B.张养浩为官清廉,心系百姓,也赢得了老百姓的拥戴,他调离堂邑十年之后,当地群众仍为他竖碑颂德;他去世以后,百姓悲哀得如失去父母。 C.张养浩往陕西赴任的途中,到华山祷雨,结果“一雨二日”,到官后又求雨,结果大雨如注。这些事虽带有迷信色彩,但可见他心里装着老百姓。 D.张养浩从小就讲道义,不忽木来看望他,他和家人直直地站立,恭敬地迎接;做县尹时,官舍不好也不计较;对做过盗贼的人和李虎这样的暴戾之人都能用宽容去感化他们。 1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命米商视印记出粜,诣库验数以易之,于是吏弊不敢行。 (2)每一念至,即抚膺痛苦,遂得疾不起,卒年六十。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共8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小题。 春夕旅怀 [唐]崔涂①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②烟景有谁争? 【注】①崔涂:终生飘泊,自称是“孤独异乡人”,此诗是诗人旅居湘鄂的时候写的。②五湖: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的归隐之处。这里诗人指他的家乡浙江桐庐一代的大好山水。 14.下列选项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上句描绘了一片流水落花的暮春景象;下句将代指春光的“东风”拟人化,写我依依不舍送春归去。 B.颔联的第二句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子规啼声与三更月色,一声一色,构成一片清冷、凄凉、愁惨的气氛,令人触目伤怀。 C.颈联“故园书动”写自己长久在外,因而家中的书一直没有被翻动过,充满寥落之意。 D.诗中前四句都是对春夕之景的描绘,写春景之寥落;后四句重在抒情,抒发了凄婉动人的愁绪。 15.本诗蕴含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共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论语》中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在荀子的《劝学》中,也有两句直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是: , 。 (2) 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 , 。 (3)荀子在《劝学》中指出:“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与韩愈《师说》中的“ , ”两句思想一致。 (四)课内文言文(本题共3小题,共9分) 17.下列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河内凶 凶:凶险 B.金就砺则利 砺:磨刀石 C.赢粮而景从 赢:担负 D.君子不齿 不齿:看不起 18.下列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3分)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申之以孝悌之义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19.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A.小学而大遗 B.天下云集响应 C.金就砺则利 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第Ⅱ卷 三、语言文字运用(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科幻,在2019年开年迎来好时光。以前,面对“科幻”二字,电影投资人总是____。而今《流浪地球》高歌猛进,票房已超40亿元,成为现象级科幻电影。在这部以拯救地球为题材的影片中,让我们深切感觉到中国发展、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科技创新的“中国浪潮” 让世界瞩目,也打开了中国人对于科学的认知。《流浪地球》看似异军突起,实则 ,它产生于中国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神舟一号、天宫一号……中国科技的迅速发展,为科幻文学和科幻电影的发展提供了沃土。( )《流浪地球》为科幻注入了中国文化的表达,中国科幻电影终于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讲话,集体主义取代了好莱坞式的个人英雄主义、带着地球一同流浪展现出的“乡土情怀”、出现在影片里的朱自清的《春》、春节十二响…… ,这是一部好作品,也对得起大多数的赞誉,它让我们在追赶好莱坞大片的路上“看到了希望”。但是,在矛盾冲突、场景创新上与优秀之作仍有一定差距,弥补差距不是 的,需要众多导演、编剧继续努力,追赶状态仍然是进行时。 20.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在这部以拯救地球为题材的影片中,让我们深切感觉到中国发展与中华文化的魅力。 B.这部以拯救地球为题材的影片,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中国发展、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C.这部影片的题材是拯救地球,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中国发展与中华文化的影响。 D.通过这部以拯救地球为题材的影片,我们深刻体验到中国发展、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2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望洋兴叹 厚积薄发 毋庸讳言 一挥而就 B.望而却步 厚积薄发 毋庸置疑 一蹴而就 C.望洋兴叹 养精蓄锐 毋庸置疑 一挥而就 D.望而却步 养精蓄锐 毋庸讳言 一蹴而就 22.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一部电影的成熟,需要依靠强大的科技发展,更需要强大文化体系的支撑。 B.一部成熟的电影,既需要强大文化体系的支撑,也要依靠科技的飞速发展。 C.一部电影的成熟,需要依靠科技的飞速发展以及强大文化体系的支撑。 D.一部成熟的电影,不仅依靠科技的飞速发展,也需要强大文化体系的支撑。 23. 选出下面几个话语情境中表述准确的一项是(3分) A.萧峰对段正淳说:“大理段王爷,令千金在此,你好好的管教吧!”说着携起阿紫的手,走到段正淳身前,轻轻将她推过去。(小说《天龙八部》第四十一回) B.“以自身的品性、资质和特定条件下的作为论,汉献帝在历代帝王中可算中上水平,如果按照大众对贤君的惯常定义,汉献帝也完全可以忝列其中。” (某电视节目评价汉献帝) C.参加中国围棋世界冠军争霸赛的选手古力赛前表示:“ 明天的对手是江维杰,他在上届比赛中曾把我打下了冠军的宝座,希望他明天能承让。”(腾讯体育消息) D.这份购房合同是我方当事人在中介的忽悠下签订的, 依法应认定无效。 (某律师向法庭呈送的上诉状) 四、写作(6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写作。 青年人中流行一句话,叫“谁的青春不迷茫”,可是,驻藏战士说:我告别霓虹和繁华,在绿色军营戍守雪域边关,我的青春有担当,我的青春不迷茫;快递小哥说:我告别农村与父母,在城市的街道穿梭往来,我的青春有责任,我的青春不迷茫;青年学生说:我走进学校与课堂,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徜徉,我的青春有信仰,我的青春不迷茫。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简述你的看法。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要鲜明;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④不少于800字。 1-3(每小题3分) 【答案】1. D 2. C 3.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能快速找出题目各选项在文章中的对应句子并进行比对,得出正确结论。D项分析错误,文章在提到“夏多布里昂的华美,斯丹达尔的简枯,波德莱尔的阴冷,加缪的冷静”时,是为了强调“风格是贯穿原作的一股气势”,而并非缺点。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C项,分析错误,顺序颠倒,文章先论证文学翻译家应采取瑕不掩瑜立场后,接着论证文学翻译批评家也应如此。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先要对作品有整体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理解作品内容,把握作者观点。解答本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加以比照,确定答案。A项,“就一定能将原作风格传达的铢两悉称” 说法错误,原文中指出“译作传达原作的风格做到铢两悉称,是不可能的”,而“尽力传达,努力做到惟妙惟肖,则是可能的”。B项,“不必关注细节有无瑕疵”说法错误,当“细节的错误危及整体的美的时候,就必须毫不留情地指出来”。D项,“否则,就失去活力”推断缺乏根据。C项说法正确。故选C。 (4)(3分)答案A. B锁铺的生意不好,并不能说明老锁匠是个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的人。C年轻人开始打不开古锁并不是故意为之,这里也不能构成悬念。D老锁匠并不是轻而易举打开锁的,小说还反映了人应该谦虚的主题。 (5)(6 分)①交代环境背景,呈现南方古镇的独特地域特色。②营造氛围,增加老街神秘感,引发读者阅读兴趣。③引出下文,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发展作铺垫;④烘托人物心情,暗示人物形象,少有人知的老街,注定少有人来,暗示老锁匠对传统技艺的坚守品格。(每点2 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6)(6 分)①对传统手艺坚守(热爱)。虽然没有客人,但老锁匠每天早上还是会准时打开铺子;虽然炉灰早已冷却,但是那些炉壁、钳子、锉子都被擦得干干净净。②讲信用。与年轻人打赌,自己输了,忍痛让年轻人把赢的锁带走。③制锁技艺精湛。锁铺里挂着各式的锁,每把锁都是一件工艺品,看得年轻人连连称赞。④虚心学习和接受新的技术。他与年轻人合作,开发出新的产品。(任意答出三点即可) 【答案】7. D(3分) 8.C (3分) 【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D项,“日本、印度也采取这种方式建成了自己的导航系统”说法有误。结合文本内容“北斗系统优先建设区域组网成功并提供优质服务,证明了这条道路的科学性。目前,日本、印度也纷纷采取此种建设方式,中国北斗系统的建设为世界开创了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分析可知,“建成了自己的导航系统”错误。故选D。 【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及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C项,“实现了由全球组网到区域组网的完美跨跃” 的说法有误。结合文本内容“在北斗二号系统研发的时候是三万多家单位,一共是八万人,核心单位有三百多家。北斗三号系统研发的时候是十万人的队伍。千军万马一件事,我们是集中核心力量把我们的核心技术难题解决掉”“在攻坚克难方面,我们碰到很多核心的技木难题,最后我们还是矢志不渝,终于解決了问题。在追求卓越方面,全体北斗人的目标就是永无止境、追求极致”分析可知,“实现了由全球组网到区域组网的完美跨跃”于文无据。故选C。 【9题详解】(6分)(1)注重自主创新,突破核心技术;团结协作,集中力量办大事;攻坚破难,突破技术难题;追求卓越,追求极致。(2)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很多事情是靠团结协作完成的;追求卓越才能不断进步。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及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答题时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对应的段落进行划分,提取关键词语。综合信息筛选注意对局部或全文内容的概括,重点各段的段首和段尾的句子。答题是注意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分析作答。本题答案来源于材料,但高于材料,现有材料是寻找解决实际问题的依据,但现有材料的原句绝不是最佳答案,更不是最佳答案的全部,这就考查了考生真正读懂多文本的内涵、联系社会生活现实而解决实际问题的高层次能力。本题为两问,第一问,需要立足文本内容,筛选出与“北斗精神”相关的内容,然后概括内涵;第二问,可以结合生活识记谈自己的启示,言之有理即可。结合“在自主创新方面,从实施北斗系统的那一天开始,我们就坚持依靠中国自己的科技人员,来解决核心技术难题。同时,不受现有技术体制的限制,做了很多创新”“在团结协作方面,我们做了什么?应该讲中国最大的优势就是集中力量办大事”“在攻坚克难方面,我们碰到很多核心的技木难题,最后我们还是矢志不渝,终于解決了问题”“在追求卓越方面,全体北斗人的目标就是永无止境、追求极致”等分析,概括“北斗精神”的内涵即可。谈谈自己的启示,可以从合作、创新、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等,选取其中一点谈,言之有理即可。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省。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 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答案】10. C 11. B 12. D 13. (1)命令米商凭钞票上的印记把米卖给他们,到府库验明数目便可换取银两,于是那些奸商污吏再也不敢营私舞弊。 (2) 每想到一件牵挂的事,就按着胸,感到痛苦,于是卧病不起,去世的时候才六十岁。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断句能力。断句前首先要把文章通读几遍,以便对全文内容有整体的感知,把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凭借和语境(上下文)的关系,作出相应调整。找虚词、察对话、依总分、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解答此题,可以先整体阅读文段,弄懂其大意,然后结合虚词“者”“之”,以及关键词“即”,对句“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等标志性短语即可断出。故选C。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识考查包括人的称谓、古代职官、天文历法、古代地理、科举制度、风俗礼仪、饮食器用、音乐文娱、文史典籍等方面。解答本题时考生应先明确题目要求,然后根据已学知识,联系课本内容,对选项做出判断。从高考来看,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较为知名的作家作品、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本题B项晦指的是每月最后一天。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考生应先看清题目要求,然后将选项与原文仔细对比,发现异同。本题D项,“他和家人直直地站立,恭敬地迎接”不正确,“四顾壁立”是指他家贫如洗,没有多余的财产,文中没有“家人恭敬地迎接”的意思;“对做过盗贼的人和李虎这样的暴戾之人都能用宽容去感化他们”不正确,由原文“有李虎者,……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可知,对李虎这样的为害百姓的土匪头子,张养浩依法惩办,并不宽容。故选D。 【点睛】参考译文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张养浩从小就有德行和节义。有一次他出门,碰到一个人,那人把钞票遗失在路上,当张养浩发现的时候,那个人已经走了,张养浩就追上去把钱还给他。年仅十岁,就一天到晚不停地读书,父母担心他过于用功而制止他读书,他就白天默默地背诵,到了夜晚就关上房门,点上灯,偷偷地读书。山东按察使焦遂听说这个情况,就推荐张养浩做东平县学正。 后来,张养浩游学京师,把自己写的文章献给宰相不忽木,不忽木大为称奇,因此任命他为礼部令史,并推荐他进入御史台。一天张养浩生病了,不忽木亲自到他家里探问,当看到张养浩家里四壁空空,什么也没有时,感慨叹息说:“张养浩这种人才是真正的监察御史的好材料啊!” 后来他做了宰相的属官,又被选授为堂邑县尹。人们传说堂邑县县官住的房子不吉利,住进去的人没有一个能免除灾难的,但是张养浩还是住了进去。 张养浩带头捣毁了滥设的神祠三十多所,免除了有强盗前科的人每月初一、十五例行到官府接受审讯检查的规定,张养浩说:“他们都是善良的百姓,因为生活困难,为饥寒所迫,不得已而去做了强盗;既然已经处罚过了,现在仍旧把他们看成强盗,这是断绝他们悔过自新的道路啊!”强盗们感动得流了眼泪,他们相互劝戒说:“不要对不起张公。”有一个叫李虎的人,曾经杀过人,他的同党也都暴虐残忍,为害百姓,百姓不堪忍受,从前的县尹都不敢过问这件事。张养浩到这里以后,将他们全部依法惩处,老百姓非常高兴。张养浩调离堂邑十年,百姓仍然为他立碑,歌颂他的恩德。 天历二年,陕西大旱,饥饿的老百姓人吃人,朝廷特拜张养浩为陕西行台中丞。张养浩接到任命后,立即把自己家里的财产都分给村里的穷人,自己便登上车子向陕西进发,碰到饥饿的灾民就赈济他们,看到饿死的灾民就埋葬他们。路过华山,就到西岳庙去求雨,哭拜在地上都爬不起来,这时,天空忽然阴云密布,一连下了两天雨。等到张养浩到了官府,又到土地庙里去求雨,结果大雨如注,下了三尺深才停下来,庄稼由此长起来了,陕西的民众十分高兴。当时一斗米值十三贯钱,百姓拿着钞票出去买米,钞票稍有不清或破损就不能用,拿到府库中去调换,那些奸刁之徒营私舞弊,百姓换十贯只给五贯,而且等了好几天还是换不到,老百姓处境非常困难。于是张养浩检查府库中那些没有损毁、图纹可以看得清的钞票,得到一千八百五十多万贯,全部在它的背面盖上印记,又刻十贯和五贯的小额钞票发给穷人,命令米商凭钞票上的印记把米卖给他们,到府库验明数目便可换取银两,于是那些奸商污吏再也不敢营私舞弊。张养浩又率领富人家出卖粮食,为此又向朝廷上奏章请求实行纳粮补官的法令。张养浩听到民间有人为了奉养母亲而杀死自己儿子的事,为此大哭了一场,并拿出自己的钱救济了这户人家。 张养浩到陕西做官四个月,从来没有回到自己家里住过,一直住在官府,晚上便向上天祈祷,白天就出外救济灾民,一天到晚没有丝毫的懈怠。每想到一件牵挂的事,就按着胸,感到痛苦,于是卧病不起,去世的时候才六十岁。陕西的老百姓,悲哀的程度像失去了父母。 【答案】14. A (3分) 15.(5分) ①春光易逝之叹。诗人面对着春水远流、春花凋谢的暮春景色,表达了深深的感叹;②羁旅思乡之情。借“子规”、“三更月”的意象以及梦中之景写出了游子思乡羁旅孤独之情;③仕途坎坷、孤独飘零之苦。“自是不归归便得”,是无可奈何的伤心语,传达出诗人的苦闷彷徨、悲愁痛苦之情;④年华老去之悲。从第三联中写诗人揽镜自照白发生可以看出;⑤从暗用五湖典故看,含有归隐田园之意。 【解析】 【14题详解】A 试题分析:B项颔联第二句不是虚实结合 C项,“故园书动经年绝”意思是 家乡的来信动辄几年都收不到,“动”是动辄之意,“书”是书信之意。D项“诗中前四句都是对春夕之景的描绘”不当,第三句“蝴蝶梦中家万里”意思是在睡梦中梦见了万里之外的家乡,写的是梦中之景。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思想情感的鉴赏,解答时可逐句分析,然后归纳总结。诗一起笔,就渲染出一片暮春景色:春水远流,春花凋谢。流水落花春去也——诗人深深感叹春光易逝,岁月无情。诗第二句“送尽东风过楚城”更加感伤。诗人把春光(“东风”)拟人化了,依依为她送别。这里,不是春风他送我回故乡,而是他在异乡送春归。这一“送”字表达了诗人凄楚的情怀。诗人面对着落红满地、柳絮漫天的残春景物,不可能不更加思念故乡。由送春而牵动的思乡之情,笼罩全篇。以下句句写的是思乡衷曲。“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这一联进入正题,写“春夕”,写得极为精粹,是传诵的名句。诗人运用了新奇的造语,对仗工整,韵律和谐,创造出一种曲折幽深的情境。游子从“蝴蝶梦”中获得片刻的回乡之乐,但梦醒以后,发现自己依旧孤眠异乡,家园依旧远隔万里,更加空虚、失望,更加触动思乡之情。何况此时又正当“子规枝上月三更”——夜深人静,月光如水;子规鸟(即杜鹃)在月下哀哀啼唤:“子归!子归!……”听着子规啼,想着蝴蝶梦,游子的心,该是何等的痛苦哀伤。诗的最后两句更耐人寻味。“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 这两句是倒装。从暗用五湖典故看,这里的“归”字,还含有归隐田园之意。诗人仆仆风尘,仕途坎坷,“自是不归归便得”一语,是无可奈何的伤心话,深刻地反映出诗人在政治上走投无路、欲干不能而又欲罢难休的苦闷、彷徨的心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共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论语》中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在荀子的《劝学》中,也有一句直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是: , 。 (2) 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 , 。 (3) 荀子在《劝学》中指出:“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与韩愈的《师说》中的“ , 。”的思想一致。 课内文言文(9分) 17.A 18.B 19.B 【答案】20. B 21. B 22. D 【解析】 【20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做病句题首先整体阅读,根据语感可以直接排除个别选项。其余的,要仔细阅读,划分句子成分,先提取句子的主干,然后再看内部修饰是否恰当。这样能检测出搭配是否恰当,成分是否残缺,结构是否混乱,句式是否杂糅等问题。最后再看句中有无一些容易出现病句的标志词,细细推敲。A项,成份残缺,去掉“在……中”;“感觉”与“魅力”不搭配;C项,搭配不当,主语应为影片;D项,搭配不当,体验应改为感受。“体验”是指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故选B项。 【21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这类题一定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词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意义。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望洋兴叹:比喻做事力量不够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能为力;望而却步:形容事物可怕或讨厌,使人一看就往后退缩。语境说的是,以前,电影投资人面对“科幻”二字,总是很害怕,不敢拍。因此选用“望而却步”。厚积薄发:只有准备充分才能办好事情;养精蓄锐:养足精神,积蓄力量。语境说的是《流浪地球》看似异军突起,实际上是经历了充分的准备。因此选用“厚积薄发”。毋庸讳言:指用不着隐讳,可以直说的内容;毋庸置疑:事实明显或理由充分,不必怀疑,根本就没有怀疑的余地。语境说的是《流浪地球》很明显是一部好作品。因此选用“毋庸置疑”。一挥而就:形容才思敏捷,一动笔就写成,多指写字、写文章、画画快;一蹴而就: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语境说的是中国的科幻作品《流浪地球》虽然不错,但是和好莱坞的优秀作品之间距离很大,不是一下子能赶上的。因此选用“一蹴而就”。故选B项。 【22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选句子填空,要通读语段,整体理解语段的内容,重点捕捉空格前后的内容,注意前后话题的中心,表达的重点和角度,然后结合选项内容加以比较推敲。D项,此句承上启下,承接上文科技发展对科幻电影的影响,引出下文中科幻电影融入中华文化。依据括号后面《流浪地球》的例子,可推知,括号内是的主语应当是电影,因此排除AC两项。比较BD两项,B项,后面分句间的关系是“既……也……”,是并列关系;而D项,后面的是“不仅……也……”是递进关系。语境后面强调的是文化对电影的影响,因此应选用表示递进关系的“不仅……也……”,故排除B项。故选D项。 【点睛】“补写句子”是综合考点和能力的考查,这类题目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制。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来源是文本。具体说,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去提炼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能补写正确。所补写句子与上下文关系:或引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答题技巧:(1)阅读全文,了解文段性质和内容,把握文段层次,确定中心。(2)明确空缺句子所处的位置,分清句间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确定句子的性质。(3)勾画出能够选用或参照的信息;(4)注意标点符号的暗示作用:含义、选词、句式。(5)选词造句;(6)结合文本,根据字数要求,概括答案。(7)串读检查。 23.【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可根据词语意思及具体语境分析判断,① “ 令爱”或“令千金”都对;②“忝列”改为“名列”(“忝列”是一个谦词,评说别人则有贬抑的意味,与语境不合);③“承让”改为“手下留情”(“承让”是比赛时获胜方所说的谦词,意思是自己胜得侥幸,承蒙对方的谦让。不能请对方“承让”);④“忽悠”改为“欺骗”( “忽悠”属于方言口语,司法 文书要使用正规的书面语)。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四、写作(6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写作。 青年人中流行一句话,叫“谁的青春不迷茫”,可是,驻藏战士说:我告别霓虹和繁华,在绿色军营戍守雪域边关,我的青春有担当,我的青春不迷茫;快递小哥说:我告别农村与父母,在城市的街道穿梭往来,我的青春有责任,我的青春不迷茫;青年学生说:我走进学校与课堂,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徜徉,我的青春有信仰,我的青春不迷茫。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简述你的看法。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要鲜明;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④不少于800字。 【答案】莫因迷茫凋朱颜 风沙高原,霜雪哨岗,有一种青春因担当而不迷茫于绝徼藏边;盛夏亢阳,深秋寒雨,有一种青春因责任而不迷茫于车水马龙;迟明书声,夤夜青灯,有一种青春因信仰而不迷茫于朝暾夕月。在部分同龄人喟叹“谁的青春不迷茫”时,驻藏战士、快递小哥和青年学生的话语给我以慰藉,并使我相信:在这弹指而过的刹那青春中,我们应有所追求,莫因迷茫凋朱颜。 有所追求,拒绝迷茫青春,需要一双注目理想的眼。目光停驻之处,定是心之所向,若要吹散迷茫的愁云惨雾,便需要在青春中席卷起理想的旋风。不由想到了抗战时期的西南联大,学子们带着报效家国的理想,高唱着“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的校歌,在偏僻闭塞的西南小城弦诵不绝,从未迷茫。看,木头临时拼装的科研仪器前,是杨振宁执着探索的消瘦身影;雨点叮当作响的铁皮屋顶下,是邓稼先求知若饥的不倦眸光。一双望向理想的眼,可助我们目视云汉,手扪星辰,无视迷茫。 有所追求,拒绝迷茫青春,需要一双踏实前行的脚。西风碧树中独上高楼,望到的理想之光总是远在天涯路尽处,如要摆脱迷茫接近它,还需脚踏实地地前行。又想到了晚唐杜牧,这个也曾有过“平生五色线,愿补舜衣裳”的鸿鹄理想的樊川居士,却因为不懂脚踏实地而在扬州任职期间迷茫于歌楼酒馆,最终蹉跎青春,毫无建树,只留下一声“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的喟叹。要在青春岁月远离迷茫的泥淖,不能做好高骛远的空想家,而要当踏实前行的跋涉者。 有所追求,拒绝迷茫青春,需要一颗百折不挠的心。追求理想的青春路途注定坎壈,此时,我们的内心要不畏蹭蹬,无惧挫折。正如西晋左思,为赋三都,从未迷茫,不顾父亲“思所晓解,不及我少时”的鄙视,不顾文豪陆机“须其成,当以覆酒瓮尔”的嘲讽,穷十年之功,“门庭藩溷,皆著笔纸,遇得一句,即便疏之”,终《三都赋》出,洛阳纸贵。叙利亚诗人阿多尼斯说:世界让我遍体鳞伤,但伤口长出的却是翅膀。青春之河中的奔流逆潮会将我们一次次拍向乱石,但不屈的心可助我们破迷茫之浪,击水中流。 孟郊曾吟道:“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当那抹如山军绿再次屹立于绝徼藏边,当那道如风之影再次穿梭于车水马龙;当那阵如歌书声再次回荡于朝暾夕月,我不禁想起了梁任公的击节高歌:“美哉我中国少年,与天不老;壮哉我少年中国,与国无疆!”愿我们每个青年人都可以让眼注目理想,用脚踏实前行,凭心百折不挠,让自己的青春在追求中无憾无悔,不再迷茫。 且放青春追求间,莫因迷茫凋朱颜。 【解析】 【详解】审题:本题时材料作文。这篇材料之中蕴含多个观点,首先要确定的一点就是这些观点的核心话题是“青春”,其他三个话题“责任”“担当”“信仰”都是围绕这个核心话题展开。从文章隐含的态度来看,作为青年应该以天下为己任,有责任有担当,不能以“谁的青春不迷茫”为借口虚度年华。在写作时候最好是对一个事物的几个方面进行全面的分析,辩证的立意,这样文章会显得深刻、全面。材料主要讲“青春” ,不同的人对青春是否迷茫的理解是不一样的。青春是闪亮的岁月,对所有的事物充满好奇,对未来充满抱负,如泉涌般的求知欲,支持着我们不断的吸收各种知识。过程中,有成功的欣喜,也有失败时的彷徨与无助。我们在青春肆意追求梦想,梦想不曾走远,我们的奋斗,我们的拼搏,我们与现实的抗争,不会结束,会有结果。可能你暂时被它所磨合,但只要你的骨子里存在着不屈,有朝一日,哪里有压迫哪里就会有反抗。谁屈服于命运,谁就会成为命运的傀儡。你紧握双手的斗志就可以改写命运。青春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寂寞、痛苦、挫折……这些都是青春旅途中的常客,我们应该正确对待他们,用微笑去面对它们。青春如果仅求两点一线的一帆风顺,那么生命也就失去了她所存在的魅力。向前走,不要回头,抬头看,头顶还是一片蔚蓝的天,让我们不再感到失落、彷徨。有担当的青春不迷茫;负责任的青春不迷茫;有信仰的青春不迷茫;有梦想的青春有方向等。青春要有所追求,不应迷茫;有所追求,拒绝迷茫青春,需要一双注目理想的眼;需要一双踏实前行的脚;需要一颗百折不挠的心。 立意:立意时首先抓住材料中的一个关键词语“青春”,充分展示作为年青人的时代特点。换句话说,即展示青年的朝气蓬勃的特点,而不是以一个成年人的冷峻态度来谈人生。应该是像毛泽东一样“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不能像辛弃疾“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另外,从命题材料的选择角度来看,三则材料都是展示当代青年的风采,所以在立意与选材上一定要与时俱进,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古人事迹可以用,但是只能是陪衬, 参考立意: 青春要有追求,不能迷茫;有担当的青春不迷茫;负责任的青春不迷茫;有信仰的青春不迷茫;有梦想的青春有方向…… 素材: 1. 塞先生说: 青春,不是人生旅程中的一段时光,也不是红颜、朱唇和轻快的脚步,它是心灵中的一种状态,是头脑中的一个意念,是理性思维中的创造潜力,是情感活动中的一股勃勃生机,是使人生春意盎然的源泉。 青春,意味着甘愿放弃温馨浪漫的爱情去闯荡生活,意味着超越羞涩、怯懦和欲望的胆识与气质。而六十岁的男人可能比二十岁的小伙子更多地拥有这种胆识和气质。没有人仅仅因为时光的流逝而变得衰老,只是随着理想的毁灭,人类才出现了老人。 2. “苹果”公司创始人斯蒂夫·乔布斯有言:“很多事,是点与点之间的关系,你只有回头看的时候才有可能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那可能是十年或者更久之后的事了。做自己喜欢的事,感兴趣切觉得有意义的事情。如果还没有找到,那就keep looking!” 3. 中学生的我们,正是处在青春期,因此我们有很多想法,我们不再想依赖父母,不再想依赖老师,同时,我们也开始主张“个性” 。这时的我们以为自己长大了,懂事了,其实并不是的。在我们面前是一条漫长、艰苦、未知却充满希望充满理想的路。而我们在坐的每个人,不都在为这条路奋斗,努力中吗?不都为了使得这条路更顺利.更平坦吗?我们每做一次选择,每往前走一步,都决定着我们的未来,所以我们必须对自己负责,对父母负责,对社会负责。青春期的我们喜欢去尝试新鲜的事物,面对友情,亲情,甚至于爱情.我们都自己的看法。我们喜欢去体验,去感受新鲜事物带来的新鲜感。但是往往适得其反,你们可知道每走错一步都在改变自己的人生啊! 4. 青春是一笔巨大财富,但是,有的人却对自己的青春毫不负责,多少风华正茂的年轻人,浪费时间,浪费生命,将人生的花样年华虚度在网吧中,舞厅内。多少新闻报道过处于花季雨季的少年少女,由于沉迷网络,而荒废学业,最后有的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他们是否知道:浪费别人的时间是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则是慢性自杀。他们不担当起青春的责任,白白蹉跎了岁月,葬送了自己的前途!时间是不停留的,是不等我们的。每当我们虚度时间时是否该想想自己正在一滴一点的走出社会,自己将被世界一滴一点的淘汰呢?,21世纪的世界是一个竞争激烈的世界,是一个优胜劣汰的世界。当我们都长大了,都成年了,我们将走出父母怀抱,将走向社会,将走进工作的舞台。你就要和别人竞争,和别人争取。 5. 没有云雾,就没有月光的明媚;没有阴霾,就没有阳光的璀璨;没有梦想,就没有生活的多彩。遇见青春拥抱梦想,我们才能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6. 失去了青春梦想,就失去了动力。强人,超强人乃至超级大国,无一不是不断地点燃青春梦想,又不断地寻找,努力与青春梦想相遇、相守、相行。那些强人,那些王朝之所以强大,之所以生命力旺盛,功劳有一半应该记在青春梦想身上。 行文结构: 首先,拟一个观点明确的题目,如本题“莫因迷茫凋朱颜”。 正文部分: 第一、简引材料写一个排比结构的开头,用语言扮靓文采,让阅卷老师有眼前一亮的感觉,点出“在这弹指而过的刹那青春中,我们应有所追求,莫因迷茫凋朱颜”这一主题。 第二、主体部分按并列结构展开,设置三个不同的分论点。 分论点一、有所追求,拒绝迷茫青春,需要一双注目理想的眼。西南联大。 分论点二、有所追求,拒绝迷茫青春,需要一双踏实前行的脚。杜牧。 分论点三、有所追求,拒绝迷茫青春,需要一颗百折不挠的心。左思。 第三、结尾部分引用名言诗句,照应材料以及题目和开头,总结全文,明确或升华深化观点,发出号召,提出希望。 【点睛】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更能贴近社会生活;注重材料的启发和引导作用,更能体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在角度、立意、文体和标题等方面,给考生留出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材料作文中增加任务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任务的功能,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很多,立意方向也呈现多样化特点。但是有一点必须加以重视,必须抓住核心立意。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