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2 发布 |
- 37.5 KB |
- 2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卷·2019届山东省宁阳县第四中学高二上学期学情调研试题(解析版)
山东省宁阳第四中学2017—2018学年度高二上学期学情调研考试 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2018.1 本试题共35题,第Ⅰ卷为选择题,共48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共52分。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第Ⅰ卷每题选出正确答案后,用规定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位置涂黑。 回答第Ⅱ卷时,认真 审题,在答题卡规定范围内规范作答,写在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子路说:“假如卫君请您去治理国政,您要先做什么?”孔子说:“一定要我做的话.就是正名!”由此可知,孔子在此追求的是 A. 为政以德 B. 天下有道 C. 民贵君轻 D. 敬天保民 【答案】B 【解析】孔子的“正名”,是纠正当时社会政治伦理生活中名分等级混乱的现象,明贵贱,别善恶,治纲纪,即追求天下有道,故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为政以德的思想主张,故A项错误;民贵君轻属于孟子思想,材料也没有反映,故C 项错误;材料也没有体现敬天保民思想,故D项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孔子的“正名”思想的含义,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春秋时期社会变革的背景出发,紧扣孔子克己复礼、追求天下有道的思想,即可排除无关选项,进行正确判断。 2. “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下立君,以为民也。故古者列地建国,非以贵诸侯而已;列官职,爵禄,非以尊大夫而已。”在这里,荀子强调 A. 尊君 B. 礼法 C. 重民 D. 仁义 【答案】C 【解析】据材料“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下立君,以为民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民本的思想,故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尊君思想,故A项错误;材料也没有涉及礼法思想,故B项错误;材料也不能体现强调仁义的思想,故D项错误。故选C。 3. 张荫麟在《中国史纲》中说:“墨子以为天下的大害,莫如大国之侵略小国,大家族之欺凌小家族,强者智者之压迫弱者愚者,以及一切伦常间的失欢失德,总而言之,即人与人的冲突。”为了消除“天下之大害”,墨子提倡 A. 仁爱 B. 仁政 C. 尚贤 D. 兼爱 【答案】D 【解析】 据材料“莫如大国之侵略小国……以及一切伦常间的失欢失德……即人与人的冲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墨子对战国时期战争、冲突的批判,为此他提出兼爱的主张,故D正确;仁爱思想属于孔子,故A错误;仁政思想属于孟子,故B错误;材料并不能反映尚贤思想,故C错误。故选D。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墨子思想内容,同时,紧扣材料关键词“人与人的冲突”,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兼爱思想的意义出发,即可进行正确判断。 4. 学者阎步克说:“后世儒家所着力申说的‘义’和‘忠’,就是从‘尊尊’生发出来的;而‘仁’和‘孝’,则是从‘亲亲’生发出来的。儒家这一思想 A. 与宗法观念相通 B. 是外儒内法的直接体现 C. 受佛道思想影响 D. 体现了价值取向多元化 【答案】A 【解析】“尊尊”“亲亲”体现的是儒家思想中的等级关系,目的维护等级森严的制度,宗法制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是等级森严,二者有相通之意,故A正确;忠义仁孝都属于儒家思想,材料中没有体现法家思想和佛道思想,排除B、C;价值观的多元化应该有各种思想,各种价值观,材料中只说了儒家思想,并不能体现价值的多元化,故D错误。 【名师点睛】 尊重材料是解题的关键,明白尊尊、亲亲、忠义仁孝都属于儒家思想即可。 5. 先秦某思想家用“守株待兔”的故事,以反讽的形式来阐述自己的观点。他的观点是 A. 无为而治 B. 兼相爱、交相利 C. 克己复礼,天下归仁 D.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百家争鸣。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守株待兔”指的是修古、法常可,所以他的观点是不期修古,不法常可,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未涉及无为而治,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兼相爱、交相利“守株待兔”无关系,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守株待兔”强调的是不知改变,而和天下归仁无关,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法家 6. 先秦时期,墨家学派与儒家学派并称“显学”。秦汉之际,墨家急趋衰微,最终于西汉中期淡出历史舞台。墨家学派淡出历史舞台最有可能是因为 A. 主流意识形态的确立 B. 墨家学派背离了传统思想 C. 小生产者大规模减少 D. 因秦始皇焚书而遭到断绝 【答案】A 【解析】西汉中期儒家思想作为主流意识形态已经确立,所以墨家学派也就淡出历史舞台,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墨家学派也属于传统思想并非背离了传统思想,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西汉中期小生产者大规模增加而非减少,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秦始皇焚书焚的是儒家而非墨家,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7. 孔子主张重人事而远“天道”,孟子提倡“济天下”,董仲舒强调“圣人之为天下者兴利也”,降至宋明,理学家把提倡“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大学》抬到了“四书”的地位。这说明儒家思想 A. 坚持追求天人合一的价值观念 B. 不断调整以顺应经济发展需求 C. 逐渐成为统治者加强专制统治的有效工具 D. 一贯强调积极入世和社会责任担当精神 【答案】D 【解析】A项材料无法体现;材料不能反映顺应经济发展要求,排除B;西汉时期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成为统治者加强专制统治的有效工具,C无法全面反映材料,排除;由“重人事”“济天下”“ 为天下者兴利”“齐家、治国、平天下”体现了儒家积极入世和社会责任担当精神,故D正确。 8. 李贽坦言“人皆有私”;主张男女平等,认为妇女可以出来讲学,应该允许婚姻自主;认为人人都是圣人,没必要以孔子的是非标准去行事。上述言论说明李贽 A. 倡导经世致用 B. 主张民主法治 C. 认同个人主义 D. 反传统反教条 【答案】D 【解析】李贽主张男女平等,反对以孔子的是非标准去行事,这体现了他反传统反教条的思想特点,故D正确;经世致用,突出为社会现实服务的思想,材料未涉及,故A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民主法治思想,故B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个人主义的思想,故C错误。故选D。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李贽思想的内容与特点,再紧扣材料关键信息“男女平等,反对孔子的是非标准”,学生可以据此得出“反传统反教条”的结论。 9. 原香港中文大学校长金耀基先生曾经说“自秦汉以来,虽有一副君主专制的骨架,但骨肉之间实含有浓厚的民本主义血脉,而因此民本主义血脉的周身流转,遂使君主专制的政治弊害得以减轻和苏解。”他认为“民本主义血脉”能够得以“周身流转”,主要得益于 A. 士人群体都极力反对君主专制 B. 汉武帝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C. 法家思想因违背潮流而被抛弃 D. “民贵君轻”理念的成功实践 【答案】B 【解析】董仲舒宣扬君权神授,主张君主专制,把法家等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故A、C两项错误。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被汉武帝所采纳,推动了儒学的发展,故B项正确;董仲舒提出三纲五常,维护统治秩序,这违背了“民贵君轻”的理念,故D项错误。 10. 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刘北成说:“启蒙是什么?启蒙是让我们每一个人脱离我们自己所招致的被监护的状态,我们每一个人要独立,在我们面前没有神,没有那种一定需耍我们去崇拜的那样的权威。”这表明启蒙运动的主要价值是倡导 A. 个人独立自由 B. 社会民主平等 C. 宗教信仰自由 D. 民众彼此认同 【答案】A 【解析】材料中的“我们每一个人要独立,在我们的面前没有神,没有那种一定需要我们去崇拜的那样的权威”,说明启蒙运动倡导个人独立自由。故答案为A项。材料不是从社会角度论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排除B项;材料所述思想自由并不仅仅局限在宗教领域,排除C项;D项说法与材料无关。 11. 宫崎市定在《东洋近代史》中说,“中国宋代实现了社会经济的跃进,都市的发达,知识的普及,与欧洲文艺复兴现象比较,应该理解为并行和等值的发展,因而宋代是十足的‘东方的文艺复兴'”。对宋代是“东方的文艺复兴”这一观点的反驳,最为切合的是 A. 宋代文艺更多在士大夫阶层繁荣,而非在资产阶级中复兴 B. 宋代自然经济仍占主体,而当时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 C. 两者的内容和所处背最很大不同,不是并行等值的发展 D. 宋代不是中国古代与近代的衔接期,并不标志着重大的思想变革 【答案】C 【解析】要反驳题干中的观点,就应该说明宋代不是“东方的文艺复兴”,这就需要把宋代的思想与西欧的文艺复兴比较,找出其不同之处。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理学兴起,它是对传统的儒家思想的发展,是维护封建统治的思想工具,当时中国还处于封建社会的发展时期;而西欧文艺复兴是在封建社会末期,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掀起的反对封建神学思想的思想解放运动。据此可以看出,两者的内容和所处背景很大不同,因而不是并行等值的发展,故C符合题意。 12. 据史载,唐代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后,长安的商业中心东市已经有商家印的字帖、医书出卖。过了二十多年,民间市场上也出现了一种“印纸”,作为商人交易给税的凭据。该段记载主要表明 A. 雕版印刷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B. 唐政府对印刷业的支持力度较大 C. 雕版印刷与人们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D. 雕版印刷技术在唐后期日臻成熟 【答案】C 【解析】唐代出现商家印的字帖、医书,“民间市场上也出现了一种‘印纸’,作为商人交易、给税的凭据”,说明唐代的雕版印刷与人们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故C正确;A表述过于绝对,错误;B、D材料无法体现,排除。 13. 英国哲学家指出:16世纪的宗教改革,是一次心灵追求自由的运动。下列材料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 上帝的恩典并不是毫无分别地把得救的指望赐给所有的 B. 当钱币在钱柜中叮当作响,增加的只是贪婪和利己之心 C.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 D. 教皇没有免除任何罪孽的意志和权力 【答案】C 【解析】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16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是一次心灵追求自由的运动和“每一个人都可以是自己的牧师’都是在强调思想解放方面的本质含义,所以,能够佐证这位哲学家观点的就是C。A、B和D都是罗马教皇主张的观点,主要是压迫民众的言论。 点睛:马丁•路德的学说强调人们在内心世界中发现宗教,每一个人都可以依靠自己的虔诚信仰使自己摆脱“罪恶”,不需要教会作为中介,它实际上否定了教皇的权威,使人们获得了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从而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 14. 意大利建筑师布鲁内莱斯基在1420--1436年间为佛罗伦萨大教堂建造了一个41米宽、106米高的大圆顶,不再完全封闭,而是在上面开有让阳光照射进来的窗洞。该设计反映出 A. 上帝的光辉照耀人们前进 B. 人类摆脱束缚奔向自由的精神 C. 神学理念仍然统治一切 D. 欧洲已告别专制迎来新的曙光 【答案】B 【解析】“不再完全封闭”等字眼意在强调摆脱了原来的束缚,即该设计反映出人类摆脱束缚奔向自由的精神,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是人的的光辉照耀人们前进,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文艺复兴时期神学理念已经受到否定,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欧洲尚未告别专制,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15. “事实上,欧洲的文艺复兴并不是以科学为导向的。其代表人物坚持崇尚和相信不可知和幻想的事物,他们继续寻找哲学家们所说的能将其他金属变成黄金的石头,他们仍然相信占星术,并把它与天文学相混淆。”材料表明文艺复兴运动 A. 未能推动科学的进步 B. 没有突破愚味思想束缚 C. 重在强调个体的成就 D. 对教会的批判不够彻底 【答案】C 【解析】据所学可知文艺复兴运动借助古希腊古罗马文化,宣扬了资产阶级文化,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故A项排除;文艺复兴运动作为一场弘扬新兴资产阶级文化的思想解放运动,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愚昧思想的束缚,有力的挑战了天主教会的权威,故B项排除;由“事实上,欧洲的文艺复兴并不是以科学为导向的。其代表人物竖持崇尚和相信不可知和幻想的事物”可得出文艺复兴重在强调个体的成就,故C项正确;“对教会的批判不够彻底”在材料中无法反映出来,故D项排除。 点晴:解题时紧扣“文艺复兴”与史料信息,对比然后判断获取正确答案。 16. 罗马教会授意马丁路德宣布放有一己之见,然而路德说出了历史上著名的抗辩辞:“我不能在教皇或教会之下委曲我的信仰……我只信奉《圣经》……我不能,亦不会放弃。”这里,路德坚持的“一己之见”是指 A. 废离罗马教会 B. 信仰即可得救 C. 王权高于教权 D. 简化宗教仪式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我不能在教皇或教会之下委曲我的信仰”可知马丁•路德认为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便可以获得拯救,他主张每个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B项正确。 马丁•路德主张在教皇或教会之下坚持自己的信仰,并未主张废除罗马教会,排除A。 马丁•路德改革时期,德意志正处于四分五裂的局面,缺乏强有力的中央政权,不可能提出王权高于教权思想,排除C。题干内容与简化宗教仪式无关,排除D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 17. “不合宜者,渐渐消亡,其合宜者,得以永存,此为天道自然之力。但其说与耶稣之旨相反,故各国懦士,均不服其言,初始辩驳蜂起,今佩服者渐多,而格致之学从此大为改变。”该学说 A. 否定人类自身价值 B. 直接指导启蒙运动 C. 促进经典力学发展 D. 颠覆教会创世学说 【答案】D 【解析】由题干材料中的“不合宜者,渐渐澌灭,其合宜者,得以永存”,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此为生物进化论中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从“其说与耶稣之旨相反”也可以印证此为进化论冲击了封建神学创世说。故本题选D。A项与题干无关;B项错误,进化论在启蒙运动之后;C项错误,进化论在经典理学之后。 点睛:解题关键是理解“但其说与耶稣之旨相反”结合进化论否定了神创论即可做出选择。 18. 1867年,王韬漫游法英等国,后在《纪英国政治》中写到:“论者徒夸其水师之练习,火器之精良,为足见其强;工作之众盛,煤铁之充足,为足见其富,遂以为立国之基在此,不知此乃其富强之末,而非其富强之本也!英国之所恃者,在上下之情通,君民之分亲,本固邦宁,虽久不变。”对材料信息解读有误的是 A. 王韬对西方社会制度存在误判 B. 英国之行开阔了王韬的视野 C. 王韬赞成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D. 对洋务运动有一定程度反思 【答案】A 【解析】英国之行使王韬见到了西方的器物和政治制度的先进,B项正确;C项由“英国之所恃者,在上下之情通,君民之分亲,本固邦宁,虽久不变。”可以分析出;D项正确,因为洋务运动指导思想是“中体西用”,而王韬主张不仅学器物还要学西方的政治制度;A项错误,王韬正确认识了西方的器物和政治制度,没有误判。 19. 1862年京师同文馆成立时“投考者寥寥”,而到光绪年间,随着大量“有用”之西书被翻译和引入,1874年上海“格致书院”创办时得到了李鸿章等许多官绅的捐款资助。这一变化表明 A. 传统儒学已经丧失主导地位 B. 追求西学已经成为了社会主流 C. “西用”思想的社会基础扩大 D. 官绅阶层已经接受了西政思想 【答案】C 【解析】材料反映了随着大量“有用”之西书被翻译和引入“西用”思想的社会基础在扩大,所以才有了“格致书院”创办时得到了李鸿章等许多官绅的捐款资助的现象,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从1862年等时间来看传统儒学仍未丧失主导地位,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当时社会主流仍然是传统儒学而非追求西学,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官绅阶层尚未接受了西“政”思想,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20. 《一代风流人物的登场》一文指出,1894年,未来中国的主导者开始崛起,康有为.梁启超.严复.孙中山等一大批政治新秀走上前台,他们因甲午战争改变了命运,更改变了人生态度和政治理念,中国历史则从此进入“快进”模式。他们主导的“快进”模式 A. 以资产阶级代议制为目标 B. 以实业救国为主要途径 C. 以美国的政治制度为蓝本 D. 以西方学说代替传统儒学 【答案】A 【解析】无论是康有为、梁启超的君主立宪制还是孙中山的民主共和制,都是资产阶级代议制,故A项正确;实业救国是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一些代表人物所宣扬的、以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作为救国救民的途径,与材料不符,故B项错误;以美国的民主共和政体的蓝本只有孙中山等人,故C项错误;康有为借助传统儒学宣传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故D项不是其共同点,错误。 点睛: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维新变法、追求民主共和、提出民主科学、接受马克思主义;从学造器物、仿行制度到提倡思想解放,不断探求强国之路。这是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过程,也是近代中国人思想不断解放的过程。 21. 柏拉图《会饮篇》中有一个故事:最初人类有三种人,男人、女人和不男不女的阴阳人。 阴阳人体力和精力都非常强壮,因此图谋向诸神造反。宙斯需要想出一个两全办法,一方面要让人类活着,否则就没有人类对神的崇拜和牺牲祭祀;另一方面要削弱他们的力量,使他们不敢再捣乱。对材料最准确的理解是 A. 认识到人的力量与价值 B. 宣扬神本主义的宗教思想 C. 批判当时希腊人的愚昧 D. 否定人类对神的宗教信仰 【答案】A 【解析】据材料“一方面要让人类活着,否则就没有人类对神的崇拜和牺牲祭祀;另一方面要削弱他们的力量”,这说明人对于神而言有崇拜和牺牲祭祀的价值,同时又有可能威胁神的力量,故A项正确; 材料主旨不是强调和宣扬神本主义,故B项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当时希腊人的愚昧,故C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否定人类对神的宗教信仰,故D 项错误。故选A。 22. 世界近代史上第一个自然科学的学术组织“自然秘密协会”于1560年在意大利那不勒斯创立。1601年,意大利创立的罗马林琴学院,拥有32名院士,包括物理学家伽利略。促使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A. 教会由研究神学转向研究科学 B. 意大利保留了丰富的古典文化 C. 文艺复兴带来的社会文化氛围 D. 禁锢人们思想的神学已被推翻 【答案】C 【解析】据材料“自然秘密协会于1560年在意大利那不勒斯创立。1601年,意大利创立的罗马林琴学院……包括物理学家伽利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意大利处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精神推动了自然科学的研究,故C项正确;文艺复兴时期教会没有由研究神学转向研究科学,故A项错误;“意大利保留了丰富的古典文化”只是文艺复兴的条件之一,故B项错误;当时神学还没有被推翻,故D项错误。故选C。 23. 他们最先主要以文学艺术的形式表现反映时代精神的新思想,同时,又特别重视继承和利用在中世纪遭到摧残的古希腊罗马的“世俗文化”,作为反对封建神学的思想武器。“他们”重视“世俗文化”主要在于 A. 资产阶级比较保守 B. 传统文艺成就辉煌 C. 封建教会势力强大 D. 宗教势力垄断教育 【答案】C 【解析】 由材料中“最先以文学艺术”,“利用……古希腊罗马”,“反对封建神学”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他们”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们,面对强大的封建教会势力,文艺复兴思想家们借助古代希腊罗马文化之名反对封建神学, C项正确。A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敢于反封建神学,说明其思想进步,排除。文艺复兴思想家借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宣传资产阶级思想,而不是传统文艺成就辉煌,排除B。D项不是主要原因,排除。 24. 宗教改革后的新教把获利视为上帝对于选民的期望。新教伦理不仅鼓励人们通过勤奋劳动获得财富,而且把劳动看作是远离罪恶和堕落的手段之一。新教还宣扬禁欲主义,主张节俭。这些新教思想 A. 打破了教会的精神垄断 B. 继承了天主教因行称义学说 C. 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发展 D. 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答案】D 【解析】获利、勤奋劳动、节俭等均有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即这些新教思想是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这是材料的主旨,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自身正确但不是材料的主旨,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因行称义,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是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而非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发展,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25. 有学者认为“哥白尼革命”对贬低人的地位起了促进作用,因为它把人赶出了宇宙中心的尊贵地位,把人贬为无穷无尽的宇宙机器中的一粒微不足道的尘埃。得出这一认识的依据是“哥白尼革命” A. 得到了科学实验的验证 B. 对宇宙现象做出了科学的解释 C. 推动了技术的重大突破 D. 改变了人类对自然世界的认识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以得出,材料认为哥白尼把人从宇宙的中心贬低到宇宙中的尘埃。哥白尼的主要贡献是提出“日心说”,打破了 “地球中心说”。开阔了人民的视野,并未推动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所以C项错误。经过科学的发展人们发现哥白尼的学说也是错误的,因此A项错误。并未对宇宙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因此B项也是错误的。而如今人们仍然赞美哥白尼的并不是他的“日心说”理论,而是他对人们思想的解放,使人们能够跳出自身狭隘的认识。因此D项是正确的。 点睛:此类试题一定要读懂材料,再根据所学知识来做出判断。 26. “《海国图志》是《南京条约》签订以来中国人对世界事务的一次开放性的总思考,影响了此后数十年中国的发展道路。”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 A. 鼓舞了清朝军民反侵略的斗志 B. 激发了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热情 C. 推动了反封建专制制度的斗争 D. 促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答案】B 【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海国图志》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体现了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精神,对于此后数十年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的探索有深远影响,故B选项正确;《海国图志》不仅仅影响了清朝军民反侵略的斗志,更侧重于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故A选项错误;“师夷长技以制夷”没有体现反封建专制制度的要求,故C选项错误;《海国图志》也没有主张走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故D选项错误。故选B。 27. 三民主义是国民党一直标榜的政治符号,从发动反消革命到反抗北洋军阀建立国民政府,再到领导全国抗战,三民主义是联合各种社会政治力量和知识分子的重要思想基础。这显示出三民主义 A. 成为中国反侵略的指导思想 B. 迎合了中国革命的阶段性需求 C. 是近代中国革命胜利的保障 D. 为国民党赢得广泛的群众基础 【答案】B 【解析】三民主义在晚清时期主要是推翻清王朝,国民革命时期是反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抗战时期主要是民族主义,抵抗日本侵略,显然三民主义迎合了中国革命的阶段性需求,故B正确;A在清末体现不出;C是马克思主义思想;国民党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故D错误。 28. 1902年梁启超回信给康有为:“至民主、扑满、保教等义真有难言者,弟子今日若面从先生之诫,他日亦必不能实行也,故不如披心沥胆一论之。今日民族主义最发达之时代,非有此精神,绝不能立国……唤起民族精神者,势不得不攻满洲。”这反映了 A. 清末新政加剧清政府统治危机 B.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 梁启超与革命派主张基本一致 D. 梁启超有革命排满倾向 【答案】D 29. 白话文在维新变法时期就得到了充分重视。1897年11月7日,《演义白话报》在上海诞生;不久,《无锡白话报》创刊。此后,以“白话”命名的报刊竞相面世。维新派推广白话文的根本目的是 A. 反对愚昧,提倡民主科学 B. 开启民智,推动思想启蒙 C. 募集资金,壮大变法队伍 D. 效法西方,发展新闻事业 【答案】B 【解析】白话文容易让普通群众接受,更好地宣传维新变法思想。故答案为B项。提倡民主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排除A项;“募集资金”,材料不能反映,排除C项;D项不是维新派推广白话文的根本目的,排除。 30. 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的报告中。提出鉴于苏联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的现象,我们要适当地调整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投资比例,更多地发展农业、轻工业,表明党和国家领导人 A. 加快了社会主义改造的步伐 B. 修改了“一五”计划的部分指标 C. 开始纠正经济建设中的“左”倾错误 D. 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的报告中,论述了借鉴苏联经验教训,提出了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协调农轻重三着比例,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D项正确。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完成,排除A。“一五”计划正在实行中,且与材料无关,排除B。开始纠正经济建设中的“左”倾错误是1960年的八字方针,排除C。所以选D 31. 《新青年》刊文指出:“专制国本建筑于主权者独裁之上……共和国本建筑于人民舆论之上。”故“政治实质之变更,在国民多数心理所趋,不在政治之形式”。材料强调当时的紧迫任务是 A. 开展民众启蒙 B. 进行社会改良 C. 推翻君主专制 D. 发起国民革命 【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共和国本建筑于人民舆论之上……政治实质之变更,在国民多数心理所趋”分析得知,作者是在强调民众觉悟对于实行民主政治的重要性,故A项正确;依据材料“政治实质之变更……不在政治之形式”得知,作者强调的是政治改革而非社会改良,故B项错误;《新青年》创办于1915年,此时中华民国成立,君主专制已被推翻,故C项错误;国民革命的兴起于1924年,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 32. 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早期,香港影片在上海上映时场面火爆,除少数戏曲片外,“几乎场场满座”。而国产电影,尤其是反映“大跃进”的影片,上座情况却相形见细。这一反差表明 A. 香港电影更能反映社会现实 B. 国产电影的制作技术低下 C. 这一时期文化氛围相对宽松 D. “大跃进”运动的持续深入 【答案】C 【解析】依据题意可知在20世纪中期,上海的影院可以即可以放映香港影片,也播放反映大跃进的影片,这表明当时的文化氛围相对宽松,故C项正确。A、B、D在题文中没有明确表述,不符合题意。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3题25分,第34题15分,第35题12分,共52分) 3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孔子说:“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孔子把“智”(智慧)“仁”(仁德)“勇”(勇敢)这三种品质称为“君子道者三”,认为是一个品行高尚的君子必须具备的三种美德。苏格拉底提出一个重要的命题,即“美德就是知识”(或“道德就是知识”)。其涵义,他认为一切美德都离不开知识,知识是美德的基础,知识贯穿于一切美德之中;美德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些观念和准则,任何美德都须具备相应的知识,无知的人不会真正有关德。他认为“美德由教育而来”。 材料二14——18世纪,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当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时候,中国的理学逐渐兴盛、发展并占据统治思想地位;当欧洲发生宗教改革运动的时候,中国出现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当欧洲发生启蒙思想运动的时候,中国清代大兴“文字狱”。 材料三17、18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l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岱年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与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有何相同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如何“做人”,宋元时期的理学家与欧洲文艺复兴的思想家的观点有何不同? (3)根据材料三,比较中外启蒙思想的异同。 【答案】(1)都看到了美德与智慧之间的联系;都看到了知识是美德的基础; 都重视教育的作用。 (2)宋元时期的理学家认为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是人性的最高 境界;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理论,要求人们恪守封建伦理道德;文艺复兴时期提倡人性、追求个人幸福;倡导个性解放;要求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 (3)同: 主张人性解放;批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都对反封建专制斗争有积极作用。 异:中国启蒙思想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物,中国启蒙思想是修补封建专制制度。欧洲启蒙思想是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产物;欧洲启蒙思想家构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是欧洲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解析】依据材料一信息从孔子和苏格拉底关于美德和智慧以及教育重视角度归纳回答。 依据宋元时期理学家主张从倡导伦理道德回答;西方文艺复兴时期从个性解放角度思考回答。 相同点依据材料三从反封建以及个性解放思考回答;不同点从中西经济发展不同以及思想主张和批判君主专制程度不同回答。 点睛:依据材料概括信息型材料题是历年高考最常见的一种题型。它提供材料(史料),既包括文字也包括图表,通过材料设计出新情景、新问题,让学生阅读、分析、思考、论证。有效地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综合、概括能力。此类试题的结构主要由材料和设问两大部分组成,即提供一段或数段材料让考生阅读,然后根据材料内容来设问;按材料类型看基本类型主要有:文字材料解析题、图表材料解析题和混合型材料解析题,即文字和图表综合材料解析题,近几年最常见主要是文字材料解析题。 3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4——16世纪东西方启蒙思想代表人物及其思想比较表 人物 代表作 基本主张 李贽(1527-1602) 《藏书》 指斥那些所谓的道学家们:名心太重,回护太多。“实多恶也”;否定孔子权威,提出是非作无定论;反对封建禁欲,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薄伽丘(1313——1375) 《十日谈》 批判天主教的黑暗和腐朽;认为僧侣是道貌岸然的伪君子;反对禁欲主义对人性的扼杀,主张“幸福在人间” ——摘编自谭文芳《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启蒙思想与中国明清之际启蒙思想之比较》 材料二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他提出“唯信称义”“平信徒(普通信徒)皆为教士……鼓吹俗权至上,主张各国教会应与罗马切断联系而由各国的政府来管理,这鲜明地反映了他对民族白由含义的一种更深刻的理解。 ——摘编白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法国哲学家是真正的哲学家,他们提出了最根本的哲学问题:关于生命的意义,关于上帝、人性、善与恶。同时,他们不满足于只是少数教授和学者们的抽象争论和象牙塔里的沉思,他们希望影响大众,说服大众。他们热情地承担了改良社会和人性的责任……最有名的、在许多方面都最具代表性的哲学家是弗朗索瓦·玛瑞·阿鲁埃,他以伏尔泰的笔名闻名于世。在他漫长的生涯里,写了七十多部有趣的著作,他一生都在极力反对法律的不公正,以及法律面前阶级的不平等。 ——(美)约翰·巴克勒等《西方社会史》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李贽和薄伽丘思想的共同之处,产说明当时西方产生这种思想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伏尔泰的思想为例,说明法国哲学家们是如何“改良社会和人性”的? 【答案】(1)共同:都反对禁欲主义,主张个性的解放,追求现实的生活。 原因:西方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发展;新的阶级、阶层的出现;西方有较为传统的人文思想基础。 (2)理解:“印记”指马丁·路德思想体现了文艺复兴运动宣扬的人文主义精神;“深化”指否定罗马教廷权威,强调国家权力高于教会。 (3)主张:影响和说服大众;法律应以人性为出发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猛烈抨击天主教会;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制;提倡“天赋人权”,人生来就是平等和自由的。 【解析】(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否定孔子权威,提出是非无定论;反对封建禁欲”“反对禁欲主义对人性的扼杀”归纳共同点;第二小问原因从政治、经济和思想角度分析回答。 (2)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中谈及“个人主义”的背景是文艺复兴以及要冲破“阻碍个性自由发展的传统束缚”可知是注重个性解放,符合文艺复兴指导思想人文主义的特征。根据“只有……”“才……”的逻辑关系可知材料后半部分即为其意义,可简单概括。 (3)由“同时,他们不满足于只是少数教授和学者们的抽象争论和象牙塔里的沉思,他们希望影响大众,说服大众。”可以概括出影响和说服大众;由“他一生都在极力反对法律的不公正,以及法律面前阶级的不平等”可以概括出法律应以人性为出发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另外也还可以结合伏尔泰的思想主张来进行阐述。 【点睛】在高考复习中,首先注意把握一条主线、三个重点。 一条主线就是“人”,要把握“人”在各个时期的地位变化,各个时期对“人”的道德素养的追求,各个时期人们为达到对“人”的追求而采取的措施和进行的活动。 三个重点:一是通过对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明确人文精神的起源;二是结合时代背景,通过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各个代表人物的思想和作品的理解,认识这一时期人文精神的内涵;三是通过对启蒙思想家观点或作品的把握,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启蒙运动先驱是如何将人文主义发展到理性阶段的。 3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西方”在中国历史地理学上是一个含混不定的名称,这一名称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变迁演变过程。 时期 名称 主要范围 汉武帝 西域 泛指玉门关阳关以西广大地区,主要指塔里木盆地及其周围地区 东汉 西域 所载范围包括东罗马帝国,印度,波斯等国 唐朝 西域 涵盖之前的西域,增“西天”即印度 五代 西洋 马来半岛和印尼苏门答腊周围海域 明代 西洋 东南亚西亚东非或印度洋周围国家 西方 欧洲国家 晚清 西方、西洋 专指欧洲国家 二战后 西方 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包括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 结合表格信息与所学知识,围绕“国人对‘西方’认识的变化”自行拟定一个具体论题,结合所学概括国人对“西方”认识的变化并分析原因。(说明:需要指出两点变化,并分别对原因进行分析。要求:论题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答案】观点一:“西域”向“西洋”“西方”变化,从陆路交通到达的范围发展到海洋交通到达的范围。原因:科技进步;海陆交通发展和畅通;国力强盛;同诸国商贸文化友好往来。 观点二:“西域”“西洋”从单纯指地理上对外族国家与地区的称呼,到近现代具有综合意义的“西方”。原因:古代中国受“中国中心”思想的影响比较大;近代后,伴随同西方国家的交往,将其视为与诸多华夏文明并立的参照国家;反映了中国对外来文明的认识和重视程度的变化。 观点三:经历了地理—政治—文化概念的历程,“西方”的内涵不断丰富。原因:伴随生产力水平提高;文化发展;世界整体性增强;中外交往逐渐深入。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