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2 发布 |
- 37.5 KB |
- 2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理)试题(带解析)
2017-2018学年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理)试题(带解析) 1.考试开始了,同学们都在冥思苦想。此时,直接参与这一活动的最小结构是 A. 血液 B. 神经细胞 C. 大脑 D. 神经系统 【答案】B 【解析】学生在考试过程中,冥思苦想解题思路,需要神经系统的参与。由于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所以直接参与这一活动的最小结构是神经细胞,B正确;大脑属于器官层次,不是最小的结构,A错误;大脑皮层包含大量的神经元,C错误;神经系统属于系统层次,D错误。 2.细菌与酵母菌共有的结构是 A. 细胞壁与核糖体 B. 核膜与细胞膜 C. 中心体与核糖体 D. 线粒体与细胞膜 【答案】A 【解析】细菌和酵母菌细胞结构中均具有细胞壁,核糖体是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中唯一共有的细胞器,A正确;细菌属于原核生物,细胞结构中没有核膜,B错误;细菌和酵母菌细胞中均不存在中心体,C错误;细菌细胞中没有线粒体,D错误。 考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3.下列哪一实例能证明微量元素是生命活动所必需的: A. 缺 Mg 的小麦叶片呈浅绿色 B. 油菜缺少 B 时只开花不结果 C. 哺乳动物血液中 Ca2+含量太低会抽搐 D. 缺 P 会影响 ATP 的合成 【答案】B 【解析】Mg是大量元素,A错误; B是微量元素,油菜缺少B时只开花不结果,说明微量元素是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元素,B正确;Ca是大量元素,C错误;P是大量元素,D错误。 考点:无机盐的主要存在形式和作用 点睛:组成细胞的元素根据含量不同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大量元素包括C、H、O、N、P、S、K、Ca、Mg等,微量元素包括Fe、Mn、B、Zn、Mo、Cu等. 4.脱氧核糖与脱氧核糖核酸都不含有的元素是 A. O B. N C. P D. S 【答案】D 【解析】脱氧核糖与脱氧核糖核酸都含有O元素,A错误;脱氧核糖中不含N元素,B错误;脱氧核糖中不含P元素,C错误;脱氧核糖与脱氧核糖核酸都不含有S元素,D正确。 考点: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点睛:糖类的元素组成:只有C、H、O; 脂质的元素组成:主要含C、H、O,有的含有N、P; 蛋白质的元素组成:主要为C、H、O、N,也含有少量P、S; 核酸的元素组成:C、H、O、N、P。 5.科学家在利用无土栽培培养一些名贵花卉时,培养液中添加了多种必需元素,其配方如下,其中植物根吸收最少的离子是(培养液浓度mmol·L-1) A. SO42- B. Ca2+ C. Zn2+ D. K+ 【答案】C 【解析】Zn属于微量元素,植物吸收最少,其余的离子均含有大量元素。 【点睛】“记少不记多”快速记忆细胞的组成元素:大量元素少,只有C、H、O、N、P、S、K、Ca、Mg9种,其余则为微量元素。 6.比较植物与动物体内的各种化学元素可以发现 A. 种类和含量都相差很大 B. 种类大体相同,其中相同元素的含量大都相差很大 C. 种类和含量都相差不大 D. 种类相差很大,其中相同元素的含量都大体相同 【答案】B 【解析】植物和动物体内的各种化学元素的种类大体相同,A错误;植物和动物体内的各种化学元素的含量相差较大,B正确;植物和动物体内的各种化学元素的种类大体相同,而含量相差较大,C错误;植物和动物体内的各种化学元素的种类大体相同,其中相同元素的含量大多存在较大差异,D错误。 考点:生物体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点睛: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与差异性统一性: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是生物所特有的. 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生物体体内和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 7.下列叙述与蛋白质的功能无关的是 A. 动物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 B. 遗传信息从DNA传递到DNA C. CO2进入受体细胞的过程 D. 受精作用 【答案】C 【解析】动物细胞间的信息传递功能,与蛋白质有关,A错误;遗传信息从DNA传递到DNA是DNA的复制过程,需要酶的参与,酶的本质是蛋白质,B错误;CO2进入受体细胞的过程属于自由扩散,与蛋白质的功能无关,C正确;受精作用与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的识别作用有关,D错误。 8.下图表示蛋白质结构的一部分,图中下方A、B、C、D是指分子中不同的化学键,当蛋白质发生水解反应时,断裂的化学键是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蛋白质是经氨基酸脱水缩合反应,由肽键(-CO-NH-)连接形成的,蛋白质水解时肽键断裂,图中属于肽键的化学键是C。因此,C项正确,A、B、D项错误。 【考点定位】蛋白质的结构 9.已知天冬酰胺的R基为-C2H4ON,现有分子式为 C63H103O20N17S2的多肽链,其中含有2个天冬酰胺,此多肽中最多是多少肽键 A. 17 B. 16 C. 15 D. 14 【答案】D 【解析】天冬酰胺的R基有1个N,多肽有17个N(含有2个天冬酰胺),那么除去天冬氨酸R基的两个N,还有15个N。要求肽键最多,那么其它氨基酸的R基应不含N,每个氨基酸只含1个N.所以多肽中有15个氨基酸,由于是链状肽链结构,则肽键数=氨基酸数 -1=14。 考点: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 点睛:在蛋白质分子合成过程中: ①失去水分子数=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 ②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数量-失去水分子数×水的相对分子质量。 10.肉毒梭菌(厌氧性梭状芽孢杆菌)是致死性最高的病原体之一,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肉毒梭菌的致病性 在于其产生的神经麻痹毒素,即肉毒类毒素。它是由两个亚单位(每个亚单位为一条链盘曲折叠而成)组成的 一种生物大分子,煮沸 1 min 或 75℃下加热 5~10 min,就能使其完全丧失活性。可能引起肉毒梭菌中毒的 食品有腊肠、火腿、鱼及鱼制品、罐头食品、臭豆腐、豆瓣酱、面酱、豆豉等。下面是肉毒类毒素的局部结构简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肉毒类毒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B. 高温可使肉毒类毒素失活的主要原理是高温使蛋白质肽键遭到破坏 C. 由上图可知,该片段由 5 种单体组成,有 4 个肽键 D. 一分子肉毒类毒素至少含有 2 个氨基和 2 个羧基 【答案】B 【解析】由题图中肉毒类毒素的局部结构简式可知肉毒类毒素的局部结构为多肽,由此推断肉毒类毒素(一种生物大分子)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A正确;肉毒类毒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高温可使肉毒类毒素失活的主要原理是高温使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B错误;构成该片段(多肽)的基本单体是氨基酸,由以上分析可知,该片段含有4个肽键,是由5个氨基酸分子形成的,这5个氨基酸的R基团依次是-CH2-C6H4OH、-H、-CH3、-CH2-C6H5、-CH2-CH(CH3)2,R基有4中,因此该片段由4种单体组成,C错误;由题干知,肉毒类毒素含有2条肽链,因此一分子肉毒类毒素至少含有2个氨基和2个羧基,它们的位置分别位于两条肽链两端,D正确。 考点: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 11.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正确的操作顺序以及将口腔上皮细胞置入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溶液中水解的主要目的是( )。 ①染色 ②水解 ③涂片 ④取口腔上皮细胞 ⑤观察 A. ④①②③⑤,使细胞中的DNA水解成脱氧核苷酸 B. ④②①③⑤,使细胞中物质全部水解 C. ④⑤①③②,利用盐酸改变细胞壁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 D. ④③②①⑤,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答案】D 【解析】“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正确的操作顺序:④取口腔上皮细胞→②用盐酸水解→③冲洗装片→①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进行染色→⑤ 观察;8%的盐酸溶液中水解的主要目的是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考点定位】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 【名师点睛】1、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的原理是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其中甲基绿能将DNA染成绿色,吡罗红能将RNA染成红色.利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对细胞进行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该实验的操作步骤是:取口腔上皮细胞→制作装片→用盐酸水解→冲洗装片→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进行染色→观察. 2、8%的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盐酸有利于染色质中DNA与蛋白质分离和DNA与染色剂结合,进而有利于对DNA进行染色. 12.组成水稻和 HIV 中核苷酸和碱基的种类分别是 A. 8、5;8、5 B. 8、5;4、4 C. 4、4;4、4 D. 4、5;4、5 【答案】B 【解析】水稻中的核酸是DNA和RNA两种,因此含有四种脱氧核苷酸和四种核糖核苷酸,共8种核苷酸,含有A、T、G、C、U五种碱基;HIV是RNA病毒,只含有RNA一种核酸,因此含有四种核糖核苷酸、四种碱基。故选:B。 考点: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 点睛:核酸根据五碳糖不同分为DNA和RNA,DNA与RNA在组成成分上的差异:①五碳糖不同,DNA中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RNA中的五碳糖是核糖,②碱基不完全相同,DNA中的碱基是A、T、G、C,RNA中的碱基是A、U、G、C;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根据碱基不同分为四种,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根据碱基不同分为四种。 13.下列病毒的构成组合中错误的是 ①DNA ②RNA ③蛋白质 ④磷脂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 D. ②③ 【答案】B 【解析】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为DNA或RNA。 【考点定位】生物的遗传物质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病毒的遗传物质组成。属于容易题。解题关键是明确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 14.在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对实验材料的选择,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可用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蒸馏水来鉴定葡萄糖和尿液中的蛋白质 B. 花生种子含脂肪多且子叶肥厚,是用于脂肪鉴定的理想材料 C. 食用花生油最好选用苏丹Ⅳ染液来鉴定,而一般不选用苏丹Ⅲ染液来鉴定 D. 甘蔗的薄壁组织含有较多糖且近于白色,是进行还原糖的鉴定良好材料 【答案】D 【解析】用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混合后可鉴定葡萄糖,用蒸馏水稀释斐林试剂乙液,并不与甲液混合,在加入斐林试剂甲液并振荡后再加入稀释后的乙液,可鉴定尿液中的蛋白质,A正确;花生种子含脂肪多且子叶肥厚,是用于脂肪鉴定的理想材料,苏丹Ⅲ染液遇脂肪的颜色反应为橘黄色,B正确;苏丹Ⅲ染液遇脂肪的颜色反应为橘黄色,苏丹Ⅳ染液遇脂肪的颜色反应为红色.而花生油的颜色正好是橘黄色,如果使用苏丹Ⅲ,就会出现颜色重复的现象,不容易分清,所以食用花生油最好选用苏丹Ⅳ染液来鉴定,C正确;甘蔗茎的薄壁组织、甜菜的块根等含有较多的蔗糖,而蔗糖是非还原糖,不能用于还原糖的鉴定,D错误。 考点:检测还原糖的实验,检测蛋白质的实验,检测脂肪的实验 点睛:生物组织中相关化合物的鉴定: 1、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大豆种子蛋白质含量高,是进行蛋白质的理想材料; 2、脂肪检测需要使用苏丹III染色,由于苏丹III本身存在颜色,为了便于观察需要使用酒精洗去浮色,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橘黄色的脂肪颗粒; 3、鉴定还原糖需要使用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 15.下列无机盐中能被用于合成“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和“遗传信息的携带者”的是 A. Na+ B. Mg2+ C. PO43- D. NO3- 【答案】D 【解析】蛋白质和核酸共有的元素是N元素,所以NO3-用于制造“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和“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考点定位】无机盐的功能 16.小王的肌肉经常发生抽搐,可能的原因是 A. 血液中钙盐含量太高 B. 血液中钙盐含量太低 C. 血糖的含量太低 D. 血细胞数量太少 【答案】B 【解析】血液中钙离子含量过低会引起肌肉抽搐,A错误;B正确;血糖浓度太低,会患低血糖病,C错误;血细胞数目少会造成贫血,与抽搐无关,D错误。 考点:无机盐的主要存在形式和作用 17.当生物体新陈代谢旺盛、生长迅速时,生物体内 A. 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与此无关 B. 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会升高 C. 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会降低 D. 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不变 【答案】C 【解析】细胞内的水以自由水和结合水的形式存在,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自由水是良好的溶剂,是细胞内化学反应的介质,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参与细胞的许多化学反应等,因此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例越高,或者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会降低,细胞新陈代谢的越旺盛,故选C。 18.细胞的膜蛋白不参与下列哪一项功能( ) A.是性激素的受体 B.识别抗原 C.物质进出细胞的“载体” D.神经冲动的传递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膜蛋白的功能是多方面的: 1、有些膜蛋白可作为“载体”而将物质转运进出细胞. 2、有些膜蛋白是激素或其他化学物质的专一受体,如甲状腺细胞上有接受来自脑垂体的促甲状腺素的受体. 3、膜表面还有各种酶,使专一的化学反应能在膜上进行,如内质网膜上的能催化磷脂的合成等. 4、细胞的识别功能也决定于膜表面的蛋白质. 解:A、性激素属于脂质,它可以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内,性激素的受体存在于细胞内,与膜蛋白无关,A错误; B、识别抗原需要细胞膜上的糖蛋白,B正确; C、物质进出细胞的“载体”是膜蛋白,C正确; D、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时,神经递质与细胞膜表面的受体蛋白相结合,D正确. 故选:A. 考点:细胞膜的功能. 19.若具有了去细胞壁的方法,下列哪种材料也是获取细胞膜的较好材料 A. 大肠杆菌细胞 B. 植物叶肉细胞 C. 酵母菌细胞 D. 鸡血红细胞 【答案】A 【解析】大肠杆菌细胞为原核细胞,不含有细胞核和细胞器,获取的膜比较单一,只有细胞膜,若具有了去细胞壁的方法,也是获取细胞膜的较好材料,A正确;植物叶肉细胞含有细胞核膜和细胞器膜,获取的膜不仅仅细胞膜,还有核膜和线粒体膜等细胞器膜,B错误酵母菌细胞有细胞核和线粒体等细胞器,获取的膜不仅仅是细胞膜,还有核膜和线粒体膜等细胞器膜,C错误;鸡血红细胞有细胞核和线粒体等细胞器,获取的膜不仅仅有细胞膜,还有核膜和线粒体膜等细胞器膜,D错误。 考点:细胞膜的制备方法 点睛:真核细胞内的生物膜有细胞膜、核膜和细胞器膜,由于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不含有细胞核和细胞器,放在蒸馏水中吸水涨破,用离心分离法得到不掺杂细胞内膜系统的纯净的细胞膜,因此往往选择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作为制备细胞膜的材料。 20.下列有关显微镜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标本染色较深,观察时应选用凹面反光镜和大光圈 B. 若视野中看到物象是 p 字母,则玻片上的字母是 d C. 若转换高倍镜,需要先升镜筒,以免镜头破坏玻片标本 D. 转换高倍镜之前,应先将所要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 【答案】C 【解析】标本染色较深,应调亮视野,观察时应选用凹面反光镜和大光圈,A正确;若视野中看到物象是p字母,由于显微镜下是倒立的虚像,翻转180度,则玻片上的字母是d,B正确;若转换高倍物镜观察,应直接移走低倍镜,换上高倍镜,而不能提升镜筒,C错误;转换高倍物镜之前,应先将所要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正中央,D正确。 考点:高倍显微镜的使用 点睛:高倍显微镜使用的正确步骤应为: a、一“找”,在低倍物镜下找到目标; b、二“移”,将目标移到视野中央,由于显微镜下呈的是倒立的虚像,移动时观察到的物像在视野的哪一方向就像哪方向移动装片即可,口诀“偏哪向哪移”; c、三“转”,转动转换器,把低倍物镜移走,换上高倍物镜; d、四“调”,调细准焦螺旋和反光镜,直到视野适宜,物像清晰为止。 21.在唾液腺细胞中,参与合成并分泌唾液淀粉酶的细胞器有 A. 线粒体、中心体、高尔基体和内质网 B. 内质网、核糖体、叶绿体和高尔基体 C. 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和线粒体 D. 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和中心体 【答案】C 【解析】中心体与细胞分裂有关,与蛋白质的合成无关,A错误;叶绿体是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B错误;唾液淀粉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对合成的肽链进行加工;高尔基体对蛋白质进一步加工,并以分泌小泡的形成将蛋白质分泌出去,C正确;中心体与细胞分裂有关,与蛋白质的合成无关,D错误。 考点: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 点睛: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22.以下关于内质网结构与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内质网是单层膜构成的网状管道系统 B. 有的内质网上附着有核糖体,参与分泌蛋白的加工与运输过程 C. 研究证明有些内质网还可以合成磷脂,除满足自身需要外,还参与高尔基体、线粒体、核糖体等细胞 器的形成 D. 内质网膜与细胞膜结构类似,也是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构成 【答案】C 【解析】内质网膜为单层膜,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骨架,具一定的流动性,A正确;有的内质网上附有核糖体,在核糖体上翻译出的肽链进入内质网腔后,还要经过一些加工,如折叠、组装、加上一些糖基团等,才能成为比较成熟的蛋白质,形成囊泡包裹着蛋白质转移到高尔基体,B正确;核糖体由RNA和蛋白质组成,没有膜结构,因此内质网合成的磷脂不能参与核糖体的形成,C错误;内质网膜与细胞膜成分和结构类似,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D正确。 考点: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点睛: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23.下列关于细胞质基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细胞质基质中有多种酶 B. 细胞质基质能与细胞器间进行物质交换 C. 细胞质基质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D. 细胞质基质是细胞质中除细胞器外的液体部分 【答案】C 【解析】细胞质基质是多种代谢活动的场所,含有与代谢活动相关的多种酶,A正确;细胞质基质能与细胞器间进行物质交换,B正确;细胞质基质的主要组成成分是水,C错误;细胞质基质是细胞内除细胞器之外的液态基质,D正确。 考点:细胞质基质的结构和功能 点睛:细胞质基质是除去能分辨的下细胞器和颗粒以外的细胞质中胶态的基底物质。由水、无机盐、脂质、糖类、氨基酸、核苷酸等组成,现又称细胞溶胶。功能是:①是活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其为新陈代谢的进行,提供所需要的物质,如酶;②提供细胞器的稳定微环境;③影响细胞的形状。 24.下列关于用高倍显微镜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中线粒体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线粒体能在健那绿染液中维持活性一段时间 B. 配制健那绿染液时使用生理盐水溶解 C. 在高倍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活细胞的线粒体呈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 D. 高倍显微镜下可以看到线粒体外膜的双层磷脂分子 【答案】D 【解析】健那绿染液是一种活细胞染色剂,并且利用生理盐水配制,故线粒体能在健那绿染液中维持活性一段时间,A正确;配制健那绿染液时使用生理盐水溶解,B正确;健那绿可以将线粒体染成蓝绿色,细胞质近无色,C正确;线粒体有2 层膜在在电子显微镜下能观察到,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D错误。 考点: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实验 点睛:健那绿染液是高中生物个染色剂中唯一的活性染色剂。 25.关于线粒体和叶绿体分布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都有叶绿体 B. 有叶绿体的细胞能进行光合作用 C. 没有线粒体的细胞不需要能量 D. 线粒体分布在动物细胞中,叶绿体分布在植物细胞中 【答案】B 【解析】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不一定含有叶绿体,如蓝藻,A错误;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B正确;原核细胞没有线粒体,但细胞代谢需要产生和消耗能量,C错误;线粒体分布在动植物细胞中,D错误。 考点: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功能差异 点睛:线粒体与叶绿体的相同点: 一、都含有遗传物质DNA和RNA,均称为是半自主性的细胞器; 二、都是双层膜结构; 三、都能产生ATP; 四、都是能量转换器; 五、都有增大其膜面积的结构; 六、都是结构和功能的统一体。 26.如图是人体细胞在进行某项生命活动前后几种生物膜面积的变化图.在此变化过程中最可能合成 A. 唾液淀粉酶 B. 性激素 C. 呼吸酶 D. ATP 水解酶 【答案】A 【解析】分析柱形图: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这样内质网膜面积减少,细胞膜面积增多,高尔基体膜面积几乎不变。所以图示为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中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和细胞膜面积变化。 唾液淀粉酶属于分泌蛋白,其合成和分泌过程中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和细胞膜面积变化与题图相符,A正确;性激素不是蛋白质,不会引起图中膜面积的改变,B错误;呼吸酶不是分泌蛋白,C错误; ATP水解酶不是分泌蛋白,D错误。 考点: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 27.图为某动物细胞结构示意图。如果让该细胞吸收含放射性同位素15N标记的氨基酸,同位素示踪可以发现,这种氨基酸首先出现在图中哪一序号所示的细胞器中 ( ) A. l B. 2 C. 3 D. 4 【答案】A 【解析】氨基酸是蛋白质合成的原料,蛋白质合成的场所是核糖体,因此让该细胞吸收含放射性同位素15N标记的氨基酸,这种氨基酸首先出现在核糖体上,即图中的1,故选A。 【考点定位】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名师点睛】分析题图可知,该细胞是动物细胞的结构图,1是核糖体,2是高尔基体,3是线粒体,4是内质网。 28.下列关于细胞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核膜为双层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B. 细胞核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 C. 核孔是某些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 D. 细胞核内的液体叫细胞液 【答案】D 【解析】核膜为双层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A正确;细胞核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B正确;核孔复合体是某些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C正确;液泡内的液体叫细胞液,D错误。 考点: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点睛:细胞核包括核膜(将细胞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染色质(DNA和蛋白质)、核仁(与某种RNA(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核孔(核膜上的核孔的功能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29.科学家对单细胞伞藻的幼体嫁接,如图,将甲的伞柄嫁接到乙的足上,长出了乙的伞帽.仅对这一实验下列有关评价最合理的是 A. 欲证明细胞核的功能,需同时进行对照实验 B. 该实验证明了细胞核是代谢的调控中心 C. 该实验证明了细胞核是遗传的调控中心 D. 第一次新长出的伞帽与乙的伞帽特征完全相同 【答案】A 【解析】甲的伞柄嫁接到乙的假根上,长出了乙的伞帽,这说明乙的伞帽形成可能与假根有关,该实验中缺少对照实验,不能证明细胞核的功能,要证明细胞核的功能必须再增添对照实验,A正确;该实验没有证明细胞核是代谢的调控中心,B 错误;分析题干信息可知,甲的伞柄嫁接到乙的假根上,长出了乙的伞帽,这说明乙的伞帽形成可能与假根有关,该实验中缺少对照实验,不能证明细胞核的功能,没有说明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C错误;由于伞柄中存在少量mRNA,所以第一次新长出的伞帽与乙的伞帽不完全相同,D错误。 考点:细胞核的功能 点睛:细胞核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则“生物性状主要由细胞核决定”,新组合的“伞藻”将来长出何种形状的帽,是由细胞核决定。 30.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这是因为 A. 细胞核体积比较大 B. 几乎所有细胞都具有细胞核 C. 细胞核位于细胞的中心 D. 细胞核是遗传物质贮存的主要场所 【答案】D 【解析】细胞核是细胞的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主要是因为细胞核是遗传物质的贮存和转录的主要场所,故选D。 考点:细胞核的功能 31.如图1所示的甲、乙、丙三个渗透装置中,三个漏斗颈的内径相等,漏斗内盛有浓度相同的蔗糖溶液,且漏斗内初始液面高度相同,漏斗口均封以半透膜,置于同一个水槽的清水中。乙装置半透膜的面积为甲、丙的一半,丙所盛蔗糖溶液的体积是甲、乙的2倍。图2中曲线1、2、3表示漏斗液面高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则曲线1、2、3与甲、乙、丙三个装置的对应关系应是 A. 1丙;2甲;3乙 B. 1乙;2甲;3丙 C. 1甲;2乙;3丙 D. 1丙;2乙;3甲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据图表分析,漏斗内液面高度变化快慢与水分的渗透速率有关,但高度大小最终取决于水分渗透总量,而水分渗透总量和蔗糖溶液的量正相关.丙的半透膜面积为S,水分渗透速率较快,体积为2T,水分的渗透总量最大,因此最终漏斗液面高度最高;而甲和乙蔗糖溶液的体积都为T,最终水分渗透总量一样,所以漏斗液面高度最终一样,但甲的半透膜面积为S,是乙的2倍,因此刚开始一段时间水分渗透速率较快,液面高度上升教乙快,最终是一样. 解:结合图与表分析如下:由于水分子可以透过半透膜,蔗糖分子不能透过,甲、乙装置的蔗糖溶液体积相同,甲装置半透膜的面积是乙装置半透膜的面积的2倍,故相对乙装置而言,甲装置在单位时间内,水分子由烧杯透过半透膜进入漏斗内的数量较多,导致液面上升速度较快,但由于两装置漏斗内蔗糖溶液的体积相同,最终漏斗颈的液面高度持平,则甲对应曲线2,乙对应曲线3;甲和丙两装置半透膜面积相同,但丙装置漏斗内蔗糖溶液的体积是甲装置的2倍,故相对甲装置而言,丙装置在单位时间内,水分子由烧杯透过半透膜进入漏斗内的数量较多,导致液面上升速度较快,但因丙装置漏斗内蔗糖溶液的体积较多,漏斗颈的液面高度最终比甲装置高,则丙对应曲线1. 故选:A. 考点: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的综合. 32.如图所示,在漏斗中加入的蔗糖溶液与蒸馏水液面齐平,一段时间后,待漏斗内液面不再变化时,再向漏斗中加入一定量的蔗糖酶。下列坐标曲线中能正确反映整个实验过程中漏斗内外溶液的液面高度差变化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倒置的长颈漏斗加入的是蔗糖溶液,而烧杯内为蒸馏水,存在浓度差,发生渗透作用,而水分子向漏斗内部扩散较多,则漏斗内液面上升;一段时间后,向漏斗中加入一定量的蔗糖酶,将蔗糖水解成单糖,摩尔浓度增大,使得液面继续上升,后随着单糖逐渐进入烧杯,而使得漏斗内溶液浓度下降,液面下降。 【考点定位】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的综合 33.如图表示一中间隔以半透膜(允许水分子和葡萄糖分子通过,但麦芽糖不能通过)的水槽,两侧分别加入 等质量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和麦芽糖溶液。然后在半透膜两侧加入等质量的麦芽糖酶,在加入麦芽糖酶前后M,N 两侧液面的变化是 A. 加酶前 M 侧液面先上升再下降,最后 N 侧液面高于 M 侧液面,加酶后 N 侧液面先上升再下降,最后 两侧液面基本一样 B. 加酶前 M 侧液面下降,最后 N 侧液面高于 M 侧液面,加酶后 N 侧液面先上升再下降,最后两侧液面 基本一样 C. 加酶前后 M,N 两侧液面不变 D. 加酶前 M,N 两侧液面不变,加酶后 N 侧液面上升并高于 M 侧液面 【答案】A 【解析】M侧和N侧分别加入等质量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和麦芽糖溶液,而葡萄糖是单糖,麦芽糖是两分子葡萄糖脱水缩合形成的二糖,故M侧的葡萄糖分子数多于N侧的麦芽糖分子数,即M侧的渗透压高于N侧,故加酶前 M 侧液面先上升,但葡萄糖也能透过半透膜,接着液面会下降且最后 N 侧液面高于 M 侧液面;麦芽糖酶将1分子的麦芽糖分解成2分子的葡萄糖,在半透膜两侧加入等质量的麦芽糖酶,麦芽糖水解,N侧的葡萄糖溶液浓度大于M侧,进入N侧水分子的数目大于出N侧的水分子数目,N侧液面上升,而葡萄糖分子能透过半透膜,故最终液面基本一致。由上分析,正确答案选A。 考点: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点睛:据图分析,渗透装置中具有半透膜和浓度差,水分的运输方向是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等质量的葡萄糖溶液和麦芽糖溶液,由于麦芽糖分子式大于葡萄糖,所以葡萄糖的物质量浓度大。 34.下列关于“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实验过程中用吸水纸的目的是吸去多余的液体 B. 质壁分离能发生的内因是细胞壁的伸缩性明显小于液泡 C. 在观察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实验中需用显微镜观察两次细胞原生质层相对于细胞壁的位置 D. 用高浓度 NaCl 溶液代替蔗糖溶液能引起质壁分离 【答案】D 【解析】实验过程中用吸水纸的目的是为了外界溶液引流到实验材料处,A错误;质壁分离能发生的内因是细胞壁的伸缩性明显小于原生质层的伸缩性,B错误;在观察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实验中需要用显微镜观察三次细胞原生质层相对于细胞壁的位置,C错误;用高浓度的NaCl溶液可以引起细胞质壁分离,D正确。 考点: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35.为研究甲地某植物能不能移植到乙地生长,某生物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一个测定该植物细胞液浓度 的实验方案,实验结果如下表:他们又测定了乙地土壤溶液浓度,发现乙地土壤溶液的浓度适合该植物生长,则乙地土壤溶液的浓度最可能是 浓度(mol/L) 0.15 0.2 0.25 0.3 质壁分离状况 不分离 刚分离 显著 显著 A. ≥0.2 B. ≤0.2 C. <0.2 D. 0.15<土壤溶液<0.3 【答案】C 【解析】当植物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时,植物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现象;当植物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时,植物细胞吸水;当植物细胞的细胞液浓度等于外界溶液浓度时,植物细胞既不吸水也不失水。根据题目中表格内容分析可知,当植物在浓度0.2 mol/L的溶液中刚发生质壁分离,而乙地土壤溶液的浓度适合该植物生长,则乙地土壤浓度应小于0.2 mol/L,故选C。 考点:渗透作用的原理及利用 36.借助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膜,可以看到两条暗带中间夹一条明带,那么关于这两条暗带和一条明带的化 学成分的说法最准确的是 A. 两条暗带的成分是蛋白质,明带的成分是磷脂 B. 明带的成分是蛋白质,两条暗带的成分是磷脂 C. 两条暗带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明带的主要成分是磷脂 D. 明带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两条暗带的主要成分是磷脂 【答案】C 【解析】暗-亮-暗是指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膜的成分,暗的主要是指蛋白质,亮的是脂质分子。流动镶嵌模型指出,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故选C。 考点: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37.如图是真核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①~③表示物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①②③在细胞膜上都不是静止的 B. 鉴别细胞膜内外侧的有效依据是① C. ②在细胞膜上的分布是不均匀的 D. ③的单分子层面积等于该细胞所有膜面积的两倍 【答案】D 【解析】图中①是糖蛋白,具有细胞识别、保护、润滑、免疫等;②是蛋白质,是膜功能的主要承担者; ③是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支架。 膜结构中的②蛋白质分子和③脂质分子是可以运动,A正确;①是糖蛋白,具有细胞识别、保护、润滑、免疫等,B正确;②蛋白质在脂双层中的分布是不对称和不均匀的,C正确;③磷脂的单分子层面积等于该细胞膜面积的两倍,细胞中还有其他的膜结构,D错误。 考点: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38.神经细胞伸展形成突起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 A. 选择透性 B. 全透性 C. 流动性 D. 保护性 【答案】C 【解析】神经细胞伸展形成突起说明构成膜的的基本骨架并不是静止的,是可以流动的,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C正确。 考点: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点睛:凡是涉及膜形状的改变均可体现膜结构具有流动性。 39.不能通过人工合成的脂双层的是 A. 二氧化碳 B. 丙酮 C. 核苷酸 D. 苯 【答案】C 【解析】人工合成的脂双层中没有载体蛋白,能通过自由扩散运输的物质能通过,通过主动运输和协助扩散运输的物质不能通过。二氧化碳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能通过人工合成的脂双层,A错误;丙酮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能通过人工合成的脂双层,B错误;核苷酸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不能通过人工合成的脂双层,C正确;苯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能通过人工合成的脂双层,D错误。 考点: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及其异同 点睛: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区别如下: 自由扩散 协助扩散 主动运输 运输方向 顺浓度梯度 高浓度→低浓度 顺浓度梯度 高浓度→低浓度 逆浓度梯度 低浓度→高浓度 载体 不需要 需要 需要 能量 不消耗 不消耗 消耗 举例 O2、CO2、H2O、N2、甘油、乙醇、苯、尿素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Na+、K+、Ca2+等离子; 小肠吸收葡萄糖、氨基酸 40.胞吞和胞吐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下列叙述中正确的 A. 分泌蛋白是通过载体以胞吐的方式分泌到细胞外的 B. 细胞核与细胞质的物质交换是以胞吞胞吐的方式完成的 C. 吞噬细胞的胞吞过程,以细胞膜的流动性为基础 D. 变形虫的胞吞过程,不需要消耗线粒体提供的能量 【答案】C 【解析】分泌蛋白是通过胞吐的方式分泌到细胞外的,该过程不需要载体蛋白,A错误;核孔是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物质交换的通道,具有选择性,B错误;吞噬细胞的胞吞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特点,C正确;胞吞过程需要消耗能量,D错误。 考点:胞吞、胞吐的过程和意义 点睛:细胞吸收物质的方式有:被动运输、主动运输和胞吞、胞吐,其中小分子物质一般是运输小分子物质的方式,大分子物质是通过胞吞或胞吐的方式运输的。胞吞和胞吐的生理基础是细胞膜的流动性,在此过程中需要消耗由细胞呼吸提供的ATP。 41.若用呼吸酶抑制剂处理小肠绒毛上皮,则会明显影响其细胞吸收的物质是 A. 氧气、甘油 B. 脂肪酸、水 C. 葡萄糖、水 D. 钾离子、氨基酸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氧气、甘油的跨膜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不消耗能量,故A不合题意;脂肪酸和水的跨膜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不需要呼吸作用提供能量,故B、C不合题意;钾离子和氨基酸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主要来自细胞的呼吸作用,若用呼吸酶抑制剂处理后,会影响其吸收,故D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42.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描述,正确的是 A. 主动转运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 B. 协助扩散不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 C. 大分子有机物进入细胞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 D. 小分子物质或离子都可以通过被动转运进入细胞 【答案】A 【解析】主动转运的特点是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和能量,A正确;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B错误;大分子物质通过胞吞进入细胞,需要能量,不需要载体,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C错误;小分子物质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离子主要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细胞,D错误。 考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 43.如图为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曲线①表示没有酶催化的反应 B. E 表示酶降低的活化能 C. 曲线②获得的能量多,反应速度更快 D. 曲线①②不随着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答案】B 【解析】解:A、曲线①看不出有没有酶的催化,A错误; B、E表示有酶参与的情况下降低的活化能,B正确; C、酶促反应只能降低化学反应所学的活化能,不能提供能量,C错误; D、酶的催化需要适宜的温度,曲线①②会随着温度的改变而改变,D错误. 故选: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酶的概念以及酶的特性,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 44.如果酶的数量一定,下列哪个图示最确切地反映了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的数量关系(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在底物浓度较低时,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的增加而急剧加快,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成正比;在底物浓度较高时,由于受到酶浓度的限制,底物浓度增加,反应速率不再增加. 解:在一定的范围内,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的增加而加快,当底物浓度增加到一定的程度,反应速率不再增加,与B选项中的曲线图相符合. 故选:B. 考点: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45.下列化合物中,可能具有催化作用的一组是 A. 糖类和脂质 B. 脂质和蛋白质 C. 蛋白质和核酸 D. 核酸和糖类 【答案】C 【解析】具有催化作用的物质是酶,酶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RNA属于核酸。故分析可知可能具有催化作用的是蛋白质和核酸。选C。 考点:酶的化学本质 46.下列有关酶的特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果胶酶只能催化果胶的水解,体现了酶的专一性 B. 随温度的升高,酶促反应所需的活化能降低 C. 温度过高或过酸过碱都能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 D. 酶适合在 0~4℃保存是因为低温时酶的空间结构稳定 【答案】B 【解析】酶的专一性是指: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者一类化学反应,果胶酶只能催化果胶的水解,体现了酶的专一性,A正确;温度能改变活化分子的百分率,不能改变活化能,B错误;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温度过高或过酸过碱都能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失活,C正确;低温时酶的活性低,空间结构稳定,适于酶的保存,D正确。 考点:酶的特性 47.血液凝固是一系列酶促反应的过程。在下列哪种体外温度条件下,采集到的血液凝固最快 A.0 ℃ B.15 ℃ C.25 ℃ D.35 ℃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酶促反应需要适宜的温度, 35 ℃最接近酶的最适温度,酶的催化活性最高。 考点:酶需要温和的条件 点评:本题学生易误选A,考查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判断能力,属于简单题。 48.下列关于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发烧时,食欲减退是因为唾液淀粉酶失去了活性 B. 口服多酶片中的胰蛋白酶可在小肠中发挥作用 C. 用果胶酶澄清果汁时,澄清速度与温度相关 D. 洗衣时用适宜温度的温水能增强加酶洗衣粉中酶的活性 【答案】A 【解析】发烧时,食欲减退是因为酶活性降低,不是失去活性,A错误;多酶片中含有消化酶,故口服多酶片中的胰蛋白酶可在小肠中发挥作用,B正确;温度影响酶活性,用果胶酶澄清果汁时,澄清速度与温度有关,C正确;酶在最适温度下,活性最强,温度小于最适宜温度,随温度是高,酶活性升高,超过最适宜温度后,随温度升高,酶活性降低,甚至失去活性;低温条件下,酶的活性降低,洗衣时用适宜温度的温水能增强加酶洗衣粉中酶的活性,D正确。 考点:酶的特性 49.下列有关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由1个腺苷、1个核糖和3个磷酸基团组成 B. ATP去掉两个磷酸基团就是RNA的结构单元之一 C. 远离腺苷的第三个高能磷酸键最容易断裂 D. 是细胞中重要的能量通货,故在细胞内含量多 【答案】B 【解析】ATP由1个个腺苷和3个磷酸基团组成,A错误;ATP去掉两个磷酸基团后与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成分相同,是RNA的结构单元之一,B正确;远离腺苷的第二个高能磷酸键最容易断裂和重新合成,C错误;ATP在细胞内含量很少,但是转化非常迅速,D错误。 50.ATP、GTP、CTP 和 UTP 是细胞内四种高能磷酸化合物,它们彻底水解的产物只有碱基不同,下列相关 叙述不正确的是 A. ATP 是细胞内唯一的直接能源物质 B. 一分子 GTP 中有 2 个高能磷酸键和 1 个普通磷酸键 C. CTP 中“C”是由胞嘧啶和核糖构成的 D. UTP 彻底水解的产物有尿嘧啶、磷酸和核糖 【答案】A 【解析】ATP是细胞内直接能源物质,但不是唯一的,少数由GTP、CTP和UTP提供能量,A错误; GTP结构与ATP相似,故一分子GTP中有2个高能磷酸键和1个普通磷酸键,B正确; CTP中“C”是由胞嘧啶和核糖构成的,C正确; UTP彻底水解的产物有尿嘧啶、磷酸和核糖,D正确。 考点: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 点睛:ATP中文名称叫三磷酸腺苷,结构简式A-P~P~P,其中A代表腺苷,包括腺嘌呤和核糖,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合成ATP 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或光合作用;场所在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二、综合题 51.下图为两种细胞器的结构模式图,请回答: (1)细胞器 A、B 的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植物根尖细胞含有图中细胞器 ___________(填字母)。 (3)细胞器 B 内部由于结构 ___________(填序号)的形成大大扩大了膜面积。 (4)同一细胞中,氧气分子从细胞器 A 内部进入细胞器 B 内部,需穿过____________层磷脂分子层。 (5)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位于____________(填序号) 【答案】 叶绿体 线粒体 B ⑧ 8 ③ 【解析】试题分析:图中A是叶绿体,①是叶绿体外膜,②是叶绿体内膜,③是叶绿体基粒,④是叶绿体基质;B是线粒体,其中⑤是线粒体外膜,⑥是线粒体内膜,⑦是线粒体基质,⑧是线粒体内膜凹陷形成的嵴。 (1)A是叶绿体,B是线粒体。 (2)植物根尖细胞无A叶绿体,有B线粒体。 (3)线粒体内膜向内凹陷形成嵴,即图中的⑧,增大了线粒体内膜面积。 (4)由于线粒体和叶绿体都具有双层膜结构,同一细胞中,氧气分子从细胞器A内部进入细胞器B内部,需穿过4层生物膜,8层磷脂分子。 (5)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位于⑧叶绿体基粒中。 考点:线粒体、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点睛:线粒体与叶绿体的相同点: 一、都含有遗传物质DNA和RNA,均称为是半自主性的细胞器; 二、都是双层膜结构; 三、都能产生ATP; 四、都是能量转换器; 五、都有增大其膜面积的结构; 六、都是结构和功能的统一体。 52.从某 腺体的细胞中,提取出附着有核糖体的内质网,放入含有放射性标记的氨基酸的培养液中。培养液中含有核糖体和内质网完成其功能所需的物质和条件。很快连续取样,并分离核糖体和内质网。测定标记的氨基酸出现在核糖体和内质网中的情况,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 (1)放射性氨基酸首先在核糖体上大量累积,最可能的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放射性氨基酸继在核糖体上积累之后,在内质网中也出现,且数量不断增多,最可能的解释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培养液相当于细胞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 蛋白质进入内质网中 细胞质基质 【解析】试题分析:(1)氨基酸是合成蛋白质的原料,蛋白质合成的场所是核糖体,所以放射性氨基酸首先在核糖体上大量累积. (2)由题意可知,将附着有核糖体的内质网来自某腺体的细胞,腺体细胞具有分泌功能,因此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可能是分泌蛋白,分泌蛋白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上合成后,要进入内质网进行加工,所以放射性氨基酸继在核糖体上积累之后,在内质网中也出现,且数量不断增多. (3)实验中,培养液中含有核糖体和内质网完成其功能所需的物质和条件,相当于细胞中的细胞质基质. 故答案应为:(1)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 (2)蛋白质进入内质网中 (3)细胞质基质 53.下图中甲、乙两图是渗透装置示意图,丙图是根毛细胞示意图。请根据甲、乙、丙三图回答下 列问题(注:甲图是发生渗透作用的初始状态,乙图是发生了较长时间的渗透作用之后达到平衡的状态): (1)典型的渗透装置必须具备两个条件:①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 (2)若把根毛细胞放在 0.3 g/mL 的蔗糖溶液中,它会出现___现象。再放入清水中,它又出现__ (3)若把根毛细胞放在 0.5 g/mL 的蔗糖溶液中,它会出现什么变化?_____。过一段时间再放入清 水中,此时根毛细胞与上题中放入清水中的变化一样吗?_____。原因是_______ 【答案】 具有半透膜 膜两侧溶液具有浓度差 质壁分离 质壁分离复原 质壁分离 不一样 由于蔗糖溶液浓度过高,根毛细胞失水过多,导致根毛细胞死亡,不能出现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解析】 试题分析:分析图甲和乙,①表示烧杯中的液体,②表示漏斗中的液体,③表示半透膜;漏斗液面上升了,说明漏斗内溶液浓度高;分析图丙,④表示细胞膜,⑤表示细胞质,⑥表示液泡膜,⑦表示原生质层。渗透作用是指水分子等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条件是半透膜和浓度差。质壁分离的原因分析: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内因: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 (1)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是具有半透膜、半透膜两侧溶液具有浓度差。 (2)将根毛细胞放在质量分数为 0.3g/mL的蔗糖溶液中,由于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失水而出现质壁分离现象.再放入清水中,由于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失水而出现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3)若把根毛细胞放在0.5g/mL的蔗糖溶液中,它会出现质壁分离现象,过一段时间再放入清水中,由于蔗糖溶液浓度过高,根毛细胞失水过多,会导致根毛细胞死亡,因此与上题中放入清水中的变化不一样,不能出现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考点:细胞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及其原因 54.在一定时间内让某种动物细胞吸收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氨基酸,经检查发现放射性同位素出现 在右图中的①、②、③、④、⑤、⑥、⑦部位。请根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图中⑦是_________________;①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② ______________ 中加工成糖蛋 白;③来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⑦在[ ]______________ 中形成成熟蛋白。⑤来自 __________________ 。 (3)与⑦合成有关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______ 。 (4)由此可以看出,细胞内的生物膜在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上具有一定的连续性。 (5)⑦的合成、加工和运输过程所需的大量能量是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供给的。 【答案】 分泌蛋白 将氨基酸合成蛋白质(肽链) 内质网 内质网 ④高尔基体 高尔基体 ①②④⑧(或: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结构 功能 ⑧线粒体 【解析】试题分析:图示中①是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②是内质网、③是内质网产生的囊泡、④是高尔基体、⑤是高尔基体产生的囊泡、⑥是细胞膜、⑦是分泌蛋白、⑧是线粒体。 (1)图中⑦是分泌蛋白;①核糖体的功能是合成蛋白质;在②内质网中加工成糖蛋白;③是内质网产生的囊泡。 (2)⑦分泌蛋白在④高尔基体中形成成熟蛋白;⑤是高尔基体产生的囊泡。 (3)⑦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①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②内质网进行粗加工→③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④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⑤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⑥细胞膜,整个过程需要⑧线粒体提供能量。其中的结构只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是细胞器。 (4)通过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可得出:细胞内的生物膜在结构和功能上有一定的连续性。 (5)⑦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运输过程所需的大量能量是由⑧线粒体供给的。 考点: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 55.如图所示是物质出入细胞三种方式示意图,据图回答: (1)以上三种方式中代表被动运输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它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 需要载体的是______________(填字母),消耗能量的是 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2)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 ]_______ ,氧气分子从肺泡到血液中的方式是[ ]_________。 (3)心肌细胞吸收 Ca2+的方式是[ ]___________。若对离体的心肌细胞施用某种毒素,结果 Ca2+吸收量显著减少,而 K+、C6H12O6等物质的吸收不受影响,其可能原因是该毒素抑制了___________的活性,而对运输 K+、C6H12O6等物质的载体有影响。若用呼吸作用抑制剂(细胞呼吸过程产生能量)处理心肌 细胞 , 则Ca2+、 K+、C6H12O6等等物质的吸收均受到显著的影响,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 (4)从图示来看,细胞膜的功能特性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A、B 物质运输顺浓度梯度,不消耗能量 B、C C B协助扩散 A自由扩散 C主动运输 Ca2+载体 这些物质的运输都是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 选择透过性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A图所示物质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不需要载体和能量,属于自由扩散;B图所示物质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不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属于协助扩散。C图所示物质由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需要载体和能量,属于主动运输。 (1)A图属于自由扩散;B图属于协助扩散;C图属于主动运输。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合称为被动运输。因此以上三种方式中代表被动转运的是A、B。被动运输中物质顺浓度梯度运输,不消耗能量。 (2)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B协助扩散,氧气分子从肺泡到血液中的方式是A自由扩散。 (3)心肌细胞吸收Ca2+的方式是C主动运输。若对离体的心肌细胞施用某种毒素,结果Ca2+吸收量显著减少,而K+、C6H12O6等物质的吸收不受影响,其可能原因是该毒素抑制了Ca2+载体的活性,因而对运输K+、C6H12O6等物质的载体没有影响。细胞呼吸过程产生能量,若用呼吸作用抑制剂处理心肌细胞,则Ca2+、K+、C6H12O6等物质的吸收均受到显著的影响,其原因是这些物质的运输都是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 (4)从图示来看,细胞膜的功能特性是选择透过性。 考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 点睛: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区别如下: 自由扩散 协助扩散 主动运输 运输方向 顺浓度梯度 高浓度→低浓度 顺浓度梯度 高浓度→低浓度 逆浓度梯度 低浓度→高浓度 载体 不需要 需要 需要 能量 不消耗 不消耗 消耗 举例 O2、CO2、H2O、N2、甘油、乙醇、苯、尿素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Na+、K+、Ca2+等离子; 小肠吸收葡萄糖、氨基酸 56.某工厂生产了一种加酶洗衣粉,其包装袋上印有如下部分说明。成分:含碱性蛋白酶等 用法:洗涤前先将衣物浸泡于含洗衣粉的水中数小时;使用温水效果更佳。注意:①切勿用于洗涤丝质和毛质衣料。②用后需要彻底清洗双手。 请回答以下问题: (1)质检局针对该洗衣粉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进行检验,该实验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学生为探究该洗衣粉中酶催化作用的最适温度,参考上述实验(1)的实验材料及方法进行了有关实验, 并把实验结果用右图的曲线表示。 ①该实验中,温度、pH 分别属于_________变量、__________变量。 ②由图可知,使用该加酶洗衣粉的最适宜温度约为_________________ 。 ③在 0℃和 75℃时,酶的催化效率基本都降为零,但温度再度回到 45℃,后者的催化作用已不能恢复,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④该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可通过直接测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指标来表示酶的催化效率。 (3)该加酶洗衣粉不能用于洗涤丝质和毛质衣物,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 (4)为什么用后需要彻底清洗双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检验该洗衣粉是否含有蛋白酶(或检验该洗衣粉中的蛋白酶是否有活性) 自 无关 45℃ 75℃时酶的空间结构已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 胶片上的蛋白膜消失所需时间的长短 丝质和毛质衣物所含的蛋白质会被加酶洗衣粉中的蛋白酶分解,从而破坏衣物 因为皮肤细胞中含蛋白质,若不彻底洗手,就会使手部皮肤受到损伤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是对加酶洗衣粉中是否含有蛋白酶和温度对蛋白酶活性的影响的实验设计和分析,根据实验目的分析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然后结合问题的具体要求按照实验设计的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进行解答。 (1)通过对照的方法来证明洗衣粉中是否含有蛋白酶,若含有酶,则两组的实验效果不同,A组的效果要强于B组的效果;若不含有,两者的效果是一样的。 (2)①由题意可知该实验中,温度为自变量,pH为无关变量。②分析题图曲线可知,该洗衣粉中的酶催化的最适温度为45℃,高于或低于45℃,酶的活性都会降低。③高温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使酶永久失活。④蛋白酶活性越强,蛋白膜消失的时间越短,因此可以用蛋白膜消失的时间指标来表示酶的催化效率。 (3)该加酶洗衣粉不能用于洗涤丝质及羊毛衣料,其主要原因是丝质及羊毛衣料所含的蛋白质会被加酶洗衣粉中的蛋白酶分解,从而破坏衣料。 (4)用后需要彻底清洗双手是因为皮肤细胞中含蛋白质,若不彻底洗手,就会使手部皮肤受到损伤。 考点:影响酶活性的因素,酶的专一性 57.如图是三磷酸腺苷 ATP 的分子结构,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虚线部分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 (2)ATP 的全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TP 水解为 ADP 是指 ATP 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解。 (4)在绿色植物细胞内,与 ATP 合成有关的生理活动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腺苷 三磷酸腺苷 A-P~P~P 远离A的高能磷酸键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解析】试题分析:该题考查ATP的结构特点和功能,ATP又叫三磷酸腺苷,简称为ATP,其结构式是:A-P~P~P;A-表示腺苷、T-表示三个、P-表示磷酸基团;“~”表示高能磷酸键。据此答题。 (1)图中虚线部分含有一分子腺嘌呤和一分子核糖,故为腺苷。 (2)ATP 的全称是三磷酸腺苷,结构简式是A-P~P~P。 (3)ATP 水解为 ADP 是指 ATP 中远离A的高能磷酸键水解。 (4)在绿色植物体内,ATP合成所需能量的来源是光能、化学能,即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合成。 考点:ATP的结构和功能 点睛:ATP与ADP相互转变的反应式:。 (1)酶不同:酶1是水解酶,酶2是合成酶; (2)能量来源不同: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来自高能磷酸键的化学能,并用于生命活动;合成ATP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或光合作用; (3)场所不同:ATP水解在细胞的各处.ATP合成在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