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河北省承德市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期中)语文试题 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河北省承德市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期中)语文试题 Word版

‎ 河北承德第一中学高一年级第二次月考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24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9 分,每小题3 分)‎ 中国古代文化以伦理文化为主,最重“礼义”,礼的精神彰显于道德观,礼的形式则所谓“衣冠礼仪”,“文章光华”。而“道德”一词,重在“德”,“道”是通往“德”的途径。道德崇高而广大,然古人讲究“践履”(即实践),所以示知广大民众,德教最初或最基本归于一字:孝。“孝者,教也”,教育之教的字源来自孝,所以《孝经》中有“百善孝为先”的说法。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于古代的农耕经济,极重血缘与家庭,而孝敬父母,友于兄弟(所谓的“孝悌”)为其思想核心。孔子教弟子,也重一“孝”,以之为本,但如何将个体的“孝”发展为“孝文化”,将孝的教育转化为孝的情怀,由此,古人提出了“孝养”“孝顺”与“孝敬”三层次的义理。‎ ‎《孝经》说:“百善孝为先。”孝如何表现,首在“养”。古代是农耕经济,生活取资劳作,“孝”字取“子”负“老”形象,“养儿防老”,天经地义。今天的老人已有社会保障,但作为儿女,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养之义不可丢,养之心不可无,落实到物质层面也是必需的。由此“孝养”的生发,中国文化极重“养”,我们讲“养胃”“养气”“养生”,古人如孟子也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于是我们谈胸襟谓之“涵养”,讲文明称有“修养”,实际都由“孝养”而来。 ‎ 然而,孝仅限于“养”可否?《论语·为政》所载孔子答弟子问的一段话:“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是生存之“养”,还是孝道之“养”,前者同“犬马”,后者乃“人伦”,所以关键在一“敬”字,做到了“孝敬”,才是孝文化的核心,人对“孝”有了“敬畏”之心,才能内化为道德的情怀。古代所推崇的“二十四孝”,其中虽有偏颇,但大多数的故事,显然是这一情怀的形象化表述。在“孝养”与“孝敬”之间,还有“孝顺”,《礼记·中庸》记载孔子曰:“父母其顺矣。”说的是子女对父母之依“顺”中的孝“义”。‎ 孔子说孝敬,敬,就是敬畏,所以宋代理学家为人、治学,无不倡导“居敬”,这是由孝义的敬畏,扩展到对人生与事业的敬畏。而中国文化经典中为何反复强调“敬”字,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纯粹性宗教的缺失有关。清人沈德潜编《古诗源》收录第一首诗是相传帝尧时的《击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上帝的无奈是中国人自主力量觉醒的时代强音,但同时从反面理解,人无敬畏之心,往往会差之毫厘而失之千里。这也是先贤之所以重道德自律与反省,乃至“敬畏”的意义之所在。当然,这种孝敬的道德情怀并非“唯我”的,而在于推扩,这就是《孟子·梁惠王上》中引述孟子的话:“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这已将个人道德提升到一种社会道德。这种推扩功能,又以个人道德为中心形成完整的社会道德体系。《大学篇》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宋人朱熹以此教学,视为“大学八条目”,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节选自许结《经典阅读与人文情境》)‎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养气”“涵养”“修养”这些说法,实际都由“孝养”生发而来,这反映出农耕经济 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B.农耕经济时期,生活取资劳作,“孝养”老人,提供保障,天经地义,但这还未生发成 ‎“孝道”的伦理文化。‎ C.有别于动物的生存之养,人对养有敬畏之心,并内化为人的道德情怀,因而孝敬是中国 古代孝文化的核心。‎ D.宋代的“居敬”,把孝义的敬畏扩展到对人生与事业的敬畏,理学家们在为人和治学中 无不倡导“居敬”。‎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先提出“孝养”“孝顺”“孝敬”三层次的义理,后对各层次义理进行了详细论述,‎ 采用了总分的论证结构。‎ B.论述有关孝的义理时选文由个体的“孝”到“孝文化”,层层递进,体现了孝的教育转 化为孝的情怀的过程。‎ C.论述“孝敬”时,采用了引用论证和对比论证,通过生存之“养”与孝道之“养”的对 比,论证了“敬”的意义。‎ D.“教”的字源来自孝,反映了古人德教的出发点;《大学篇》选文则体现了德教的实践 要以个人道德的修炼为中心。‎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二十四孝”故事虽有偏颇,但大多形象化表述了孝敬情怀,所以对德教、对中国的伦 理文化有重要意义。‎ B.人无敬畏之心,往往会差之毫厘而失之千里,所以中国先贤重视通过道德自律与反省来 让人产生敬畏之心。‎ C.孝敬的道德情怀由个人道德向社会道德逐渐推扩,最终形成的以个人道德为中心的完整 的社会道德体系。‎ D.朱熹认为修身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始发点。一个人不能正心诚意修养自身就不能做 到家齐、国治。‎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完成4~6 题。‎ 没有学生的老师 早晨,太阳刚刚升起,他就站在堂屋中间的八仙桌后。八仙桌上放着一根枝条。他表情严肃,两手撑在桌的两角,身子微微前倾,环顾堂屋里一把把排列整齐的椅子,他喊:“同学们,上课了!”‎ 表叔叹一口气,说:“三儿的课又开始了。”我没看见过他上课时的情景,我好奇地望着他。他迎着从门楣里投射进来的一束阳光,穿着整齐的中山服,很气派,很儒雅,阳光勾勒出他的身影。‎ 他开始在八仙桌后踱步。我观察了好一会儿,他从堂屋的南头走到北头,再从北头走回南头,沉思的样儿。我发现,他接近墙根的时候,绝不多停留一会儿,又折回身,继续走。他的皮肤很白,不是那种没见紫外线的白皙,是病态的苍白。表叔告诉我,他走得那么准确。表叔说,他的讲坛长度和堂屋宽度差不多,表叔叫我不要打扰他。‎ 太阳在不知不觉中升起,有一竿子高了。他手里仍拎着教鞭,在巡视他的学生呢。‎ 表婶从房间里出来,身子擦动了堂屋门口的那把椅子。他发现了,他拎着教鞭走到那把椅子跟前。他举起教鞭,向下点去。教鞭在椅子把手的上边突然停住,他说:“上课时,不要捣乱。我的教鞭敲在你的脑袋上,会疼呢。”他的表情有些严肃,严肃中又带着微微笑意。‎ 表叔说,两年前,他师范学校毕业了,他坚决回到山村小学。去年,一场暴雨突如其来,他在疏散学生时,屋顶一根虫蛀腐蚀了的脊檩断了,砸在他的脑袋上,他就这样了……‎ 不知从哪里钻出了乌云,发酵似地膨胀,遮住了太阳,天阴了下来。他跑出堂屋抬头仰望,旋即又奔了回去,看着屋顶。他焦躁起来,说:“同学们,暴雨要来了,赶快出教室!”我看见他忙乎起来,一把把椅子被他从堂屋搬到院子里。他一边忙乎一边喊:“同学们不要挤!不要怕,有我呢。”‎ 我沉不住气了,我真想过去帮他一把。我瞧了表叔一眼,表婶低声说,别过去,他疯病发了,过一阵就会好了。我真想过去支援他,他需要帮助。我看他像热锅上的蚂蚁,在堂屋院子间疯狂地穿梭,我真不忍心他那么孤独。‎ 太阳钻出乌云。他终于停下来,哭腔哭调地说:“塌了,塌了,我们的教室塌了。你们吃吧,喝吧,你们不修教室,会有人收拾你们的。”他的声音低下来,似乎在念咒语。我望着环绕小山村的山岭,好似表叔的房子在下沉,下沉。‎ 他的神色开始恢复正常,像是经历了一场风暴。现在,他表情呆滞、冷漠。他根本不看我们一眼,似乎我们不存在,他穿过我们中间,径直走回他的屋子。‎ 我走到八仙桌的后面——他的讲坛上。我学着他的样子,在讲坛上极步,想体验当老师的感受,踱步中,我无法不想着他——这位没有学生的老师,所以,我感觉我的步子越来越重!‎ ‎ 选自《文艺生活》‎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题目叫“没有学生的老师”,匠心独运,在矛盾的词语组合中,设置了悬念,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同时也暗示了小说的内容。‎ B. “表叔叹一口气,说,‘三儿的课又开始了。’”这一声叹气,既包含着表叔对三儿病态的无奈,也有对三儿这种病态行为的不满。‎ C. 三儿用教鞭向下点去的动作描写,内涵丰富,从侧面生动地表现了三儿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也包含着他对学生的深深爱意。‎ D. 小说语言简洁而生动,人物形象个性鲜明,通过对三儿这样普通的乡村教师的叙述,表达了一个深刻的现实主题——教育公平。‎ ‎5. 文中划线处都写到“太阳”,结合小说内容说明其作用。(6分)‎ ‎6. 小说结尾说“我感觉我的步子越来越重!”试分析其原因。(6分)‎ 二、古诗文阅读(共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聂政者,轵深井里人也。杀人避仇,与母、姊如齐,以屠为事。‎ 久之,濮阳严仲子事韩哀侯,与韩相侠累有郤,严仲子恐诛,亡去,游求人可以报侠累者。至齐,齐人或言聂政勇敢士也,避仇隐于屠者之间。严仲子至门请,数反,然后具酒自畅聂政母前。‎ 久之,聂政母死。既已葬,除服,聂政曰:“嗟乎!政乃市井之人,鼓刀以屠;而严仲子乃诸侯之卿相也,不远千里,枉车骑而交臣。臣之所以待之,至浅鲜矣,未有大功可以称者,而严仲子奉百金为亲寿,我虽不受,然是者徒深知政也。夫贤者以感忿睚眦之意而亲信穷僻之人,而政独安得嘿然而已乎!且前日要政,政徒以老母;老母今以天年终,政将为知己者用。”乃遂西至濮阳,见严仲子曰:“前日所以不许仲子者徒以亲在今不幸而母以天年终仲子所欲报仇者为谁请得从事焉”严仲子具告曰:“臣之仇韩相侠累,侠累又韩君之季父也,宗族盛多,居处兵卫甚设,臣欲使人刺之,终莫能就。今足下幸而不弃,请益其车骑壮士足以翼之。”聂政曰:“韩之与卫,相去中间不甚远,今杀人之相,相又国君之亲,此其势不可以多人,多人不能无生得失,生得失则语泄,语泄是韩举国而与仲子为仇,岂不殆哉!”遂谢车骑人徒,聂政乃辞独行。‎ 杖剑至韩,韩相侠累方坐府上,持兵戟而卫侍者甚众。聂政直入,上阶刺杀侠累,左右大乱。聂政大呼,所击杀者数十人,因自皮面决眼,自屠出肠,遂以死。‎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A.杀人避仇,与母、姊如齐 如:到…去 B.不远千里,枉车骑而交臣 枉:白白地 C.且前日要政,政徒以老母 要:邀请 D.臣欲使人刺之,终莫能就 就:完成 ‎8.下列句子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 A. 前日所以不许仲子者/徒以亲在今不幸/而母以天年终/仲子所欲报仇者为谁请/得从事焉 B. 前日所以不许/仲子者徒以亲在/今不幸而母以天年终/仲子所欲报仇者为谁请/得从事焉 C. 前日所以不许/仲子者徒以亲在今不幸/而母以天年终/仲子所欲报仇者为谁/请得从事焉 ‎ D. 前日所以不许仲子者/徒以亲在/今不幸而母以天年终/仲子所欲报仇者为谁/请得从事焉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 A.聂政在作为一名刺客以前是以屠宰为业的,他之所以与母亲等人逃跑到齐国去,是因为他杀了人后为了躲避仇敌的报复。‎ ‎ B. 聂政之所以愿意去刺杀侠累,原因是严仲子登门拜访以及来往几次后,备下酒席,亲自向聂政母亲敬酒的举动打动了他。‎ ‎ C. 聂政是市井小民,面对身为卿相的严仲子的真诚请求,他非常激动,于是不顾亲友的反对和阻拦,毅然前去刺杀了侠累。‎ ‎ D.仲子想要多派给聂政些军队,聂政以人多不方便刺杀推却。到了韩相侠累的府上,却有很多持兵戟的侍卫。但聂政丝毫不畏惧,直冲上去一剑刺死侠累。‎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与韩相侠累有郤,严仲子恐诛,亡去,游求人可以报侠累者。(5分)‎ ‎(2)今足下幸而不弃,请益其车骑壮士足以翼之。(5分)‎ ‎ ‎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两2题,10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0~11题。‎ 蝶恋花·送姚主管横州 张孝祥 君泛仙槎①银海去。后日相思,地角天涯路。草草杯盘深夜语,冥冥②四月黄梅雨。‎ 莫拾明珠并翠羽。但使邦人,爱我如慈母。待得政成民按堵,朝天衣袂翩翩举。‎ ‎【注】①槎(chá):木筏。②冥冥:深远而不明的样子。‎ ‎11.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4分)‎ A. 以“君”称朋友,以“仙”修饰朋友所乘之船,表现了词人对朋友的尊敬与赞美之情。‎ B. “后日相思”两句是说作者的思念之情将随着朋友到达天涯海角,运用的是虚写手法。‎ C. “草草杯盘”表明作者没有精美饭食,未能招待好朋友,四字中隐隐有一种愧疚之感。‎ D. 下片首句是对朋友的嘱托,是希望他上任之后切勿佩戴明珠翠羽,不要注重打扮。‎ E. 末句是想象朋友“政成”之后朝见天子时的样子,“衣袂翩翩”写出了他的踌躇满志。‎ ‎12. 这首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词句简要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10分)‎ ‎13.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孔子在《论语》中以“ , ”两句说明学习与思考是相辅相成的,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真知。‎ ‎2.《论语》中“ , ”两句指出有抱负的人要胸怀广阔、意志坚强才能担当大任。‎ ‎3.《孟子▪鱼我所欲也》中“ , ”两句,体现出孟子在面对优厚的俸禄时仍能保持清醒。‎ ‎4.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中,写作者从师求教跋涉之苦的句子是“ , ”。‎ ‎5.曹操《观沧海》中描写草木之景,突出欣欣向荣景象的句子是“ , ”。‎ 三. 语言文字应用(14——23题,每题2分,共20分)‎ ‎1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刚才,李教授就城市电视媒体如何创新媒体传播方式,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提出了自己的一孔之见,接下来欢迎大家踊跃发言。‎ ‎②月光下,山墙那边传来一阵笛声,只听他时而低回婉转,时而穿云裂石,众人都听得痴了,就连墙上映着的竹影也仿佛听懂似的轻轻摇曳着。‎ ‎③在第八届文房四宝节中,小小书法家手握毛笔,满怀憧憬,创作了一幅幅美轮美奂的作品来表达对自己家乡的美好祝福。‎ ‎④我的同事老吕收藏报纸,细大不捐,甚至连广告版,在他眼里都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说他是“老报童”,毫不为过。‎ ‎⑤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农民群众的代步工具也鸟枪换炮,由自行车换成了摩托车,甚至小汽车,节能环保的电动车也倍受青睐。‎ ‎⑥花丛中,几个黄发垂髫的小孩正在嬉戏,天真烂漫的笑声惊飞了停在枝头的一对云雀,溅落了一地缤纷的花瓣。‎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②④⑥‎ ‎1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刘秀在位时,西域诸国主动要求“内附”,希望东汉政权出兵西域,否则他们只能被迫投靠匈奴了,但刘秀面对左支右绌开疆拓土的机会不为所动。 ‎ ‎②看着自然保护区随意丢弃的塑料袋、竹签和啤酒瓶,再看看环卫工人疲惫的身影,记者心里很不是滋味:禁止烧烤的标牌在不断增加,可就是有那么一些人熟视无睹,自觉自律真就这么困难吗?    ‎ ‎③在《哈利•波特》系列电影中,导演借助匪夷所思的特技,为银幕前的我们打开了一扇扇魔法的大门。  ‎ ‎④在全市高中组足球比赛中,虽然他不小心犯规得了一张黄牌,但相对于2 粒进球,为球队锁定胜局来说,那是不足为训的。  ‎ ‎⑤影视创作者将过多精力放在如何利用互联网融资、发行、宣传等外围层面,而对编剧、摄影、特效等内容层面的投入少之又少,实属舍本逐末。  ‎ ‎⑥中国彩电产业的发展,基本上已经形成了显示技术派、低价格派、用户派三大阵营分庭抗礼的格局,短期来看,这种竞争格局将会保持相对稳定。   ‎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③④⑥   ‎ ‎16.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声临其境》冲那些匠心独具的演员给浮躁的娱乐圈扎扎实实上了一课——为作品添彩增色的,不是浮华的形式,而是内在的魅力。‎ B. 太阳岛国际雪雕艺术博览会在完成了冰雪艺术画廊的施工后,来自国内外的游客兴奋地徜徉其间,犹如置身于北国童话世界。‎ C. 网瘾会严重影响青少年的成长,他们一旦罹患网瘾,不仅生理和心理健康会受到严重损害,还会消耗大量时间、精力和金钱。‎ D. 近年来,故宫博物院一直在努力挖掘文物背后的时代精神、人文价值、艺术造诣,力图让故宫的文化资源得到更好地呈现与利用。‎ ‎17.对下列加点词意义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田父绐曰“左”(欺骗) 直夜溃围南出(直接) 时不利兮骓不逝(消逝) ‎ 项羽乃复引兵而东(率领) 籍独不愧于心乎 (难道) 若非吾故人乎(你)‎ B.朝济而夕设版焉(渡河). 晋军函陵(驻军) 以乱易整(代替)‎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恩惠) 因人之力而敝之(因为) 何厌之有(满足)‎ C. 诚能得樊将军首(如果) 顾计不知所出耳(只是) 右手持匕首揕之(刺)‎ ‎ 北蛮夷之鄙人(粗俗) 厚遗秦王中庶子(赠送) 愿大王少假借之(稍微)‎ D. 素善留候张良(交好) 不如因善遇之(对待) 邢人如恐不胜(尽)‎ ‎ 如今人方为刀俎(是) 道芷阳间行(抄小路) 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过错)‎ ‎18.选出加点词意义和用法各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且尝为晋君赐矣 /若属皆且为所虏 / 臣死且不避 / 且为之奈何 B.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乃有二十八骑/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于是项王乃上马骑 C. 为击破沛公军/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公为我献之/吾为若德 D.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阙秦以利晋/奉地图匣,以次进/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19.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全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 江东虽小,地方千里 / 期山东为三处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 / 我何面目见之。‎ B. 沛公居山东时 / 约为婚姻 /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 将军战河北 C.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子亦有不利焉 D. 而伤长者之意 / 愿大王少假借之 / 恐惧不敢自陈 /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20.下列加点词语的词类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 ‎①范增数目项王 ②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③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 ④吾得兄事之 ⑤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⑥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⑦此其志不在小 ⑧令诸君知天亡我 ⑨乃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⑩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 A. ①③⑥//②//④⑤⑨//⑦⑧⑩ B. ①③⑥⑧//②⑨//④⑤//⑦//⑩‎ C. ①③⑥//②//④⑤⑨//⑦//⑧⑩ D. ①③④⑥//②⑨//⑤//⑦⑧⑩‎ ‎21.下列各项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A.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B。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C.沛公安在? D。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 ‎22.下面各项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A.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B。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B. 不然,籍何以至此? D。 夫晋,何厌之有?‎ ‎2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司马迁,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字长。因为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下狱受到宫刑。出狱后任中书令,公元前91年前后完成《史记》。‎ B.《史记》作为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 全书130篇。其中的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鸿门宴》则选自于《项羽世家》。‎ C.古代宴会的四面座位,以东向为最尊,南向次之,再次为北向,西向为待者座,《鸿门 宴》的“项王、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张良则为侍坐。从座位可看出双方力量悬殊,体现项羽的自高自大。‎ D.《史记》语言精练,有生命力,很多词语已固定为今天的成语或俗语,如“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士为知己者死”等。‎ 四、 微写作(10分)‎ ‎24.某校学生会成立几个研究性学习专题小组。研究的内容分别是:史铁生、司马迁、鲁迅、《三国演义》等作家或作品。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学习,请你代表司马迁研究小组,用一段简短的话语向其他研究小组展示你们组研究的心得感悟。 要求:1.内容应包含:对作家(或作品)或作品中人物的评价;‎ ‎2.要有一个明确的话题角度。‎ ‎3.语言有文采,深刻。‎ ‎4.不少于120字。‎ 五.写作(60分)‎ ‎25.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请以“遇见”为话题写作。‎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河北承德第一中学高一年级第二次月考试题答案 论述类文本阅读:‎ ‎1.C项,人对“孝”有了“敬畏”之心,有了孝敬,才能内化为道德的情怀。“古代”的限定也不够恰当。‎ ‎2.A项,“孝顺”不是详细论述。‎ ‎3.B项,人无敬畏之心,是中国先贤重视产生敬畏之心的原因;而能让人产生敬畏之心的纯粹性宗教的缺失,才是先贤重视道德自律与反省这种方式的原因。‎ 文学类文本阅读 4. A项 ‎(B也有对三儿这种病态行为的不满理解错误;C侧面错,应为正面描写D表达了一个深刻的现实主题教育公平理解不准确)‎ 5. ‎(6分)‎ ‎①太阳刚刚升起,点明时间,说明乡村教师工作的艰辛。‎ ‎②门楣里投射进来的一束阳光 阳光勾勒出他的身影,烘托了三儿气派、儒雅的形象。‎ ‎③太阳在不知不觉中升起,有一竿子高了。点明时间,说明三儿工作的认真。‎ 6. ‎(6分)①对三儿的现状感到痛心。②对广大乡村教师处境的忧虑。‎ ‎③对乡村教育得不到有关部门重视的沉痛。‎ 文言文阅读:‎ ‎7 B 解析 “枉”应解释为“屈尊”。 8答案: D ‎9 C 解析 “于是不顾亲友的反对和阻拦”与事实不符,无中生有。‎ ‎10(1)(严仲子)与韩相侠累结下怨仇。严仲子怕被(侠累)杀,逃离韩国,到处访求能向侠累报仇的人。(采分点:(严仲子)省略主语 ‎ ;郤:仇怨;诛:被(侠累)杀;亡;逃跑,逃离;“人可以报侠累者”定语后置)‎ (2) 现在幸亏您(足下)不弃,请允许我加派一些车骑壮士足够用来辅助你(幸,幸亏;请:请允许我;益:增加,加派;足以:足够用来;翼:辅助)‎ ‎【参考译文】‎ 聂政,轵邑深井里人。因为杀了人,为了躲避仇敌,于是和母亲、姊姊一起到了齐国,以屠宰为业。‎ 隔了很久,濮阳严仲子在韩哀侯朝中供职,与韩相侠累结下怨仇。严仲子怕被(侠累)杀,逃离韩国,到处访求能向侠累报仇的人。来到齐国,齐国有人谈到聂政,说他是个有勇气有胆量的人,因为避仇而隐身在屠户中间。严仲子登门拜访,来往几次后,备下酒席,亲自向聂政母亲敬酒。‎ 过了很久,聂政的母亲去世了。埋葬已毕,在除去丧服之后,聂政说道:“唉!我聂政不过是个市井小民,鼓刀屠宰;而严仲子是诸侯的卿相,却不远千里,屈尊来和我结交。我待他极为淡薄,没有什么大功可以和他所待我的相称,而严仲子又奉上百金为我母亲祝寿,我纵然没有接受,但他这样做,只是说明他对我是知遇很深的。一位贤者,因感愤于一点小的仇恨,而亲近信赖一个穷困鄙陋的小民,我聂政哪能对此独独不吭一声、毫无反应就算了呢!再说前些时候他来邀请我,我只是因为老母尚在。(没有答应他。)现在老母享尽天年,我将要为知己的人效力了。”于是西行来到濮阳,见严仲子,说道:“前些时候我所以没有答应您仲子,只是因为我母亲尚在;现在不幸母亲已经享尽天年去世了。仲子想要报仇的对象是谁?请让我来办理此事吧!”严仲子便详细地告诉他说:“我的仇人是韩相侠累,侠累又是韩国国君的小叔父,他们宗族的人很多,居处警卫十分严密,我想派人刺杀他,但始终没有人能办成。现在幸蒙足下不弃,请允许我加派一些车骑壮士足够用来辅助你。”聂政说:“韩国和卫国,中间相距不很远,如今要去刺杀人家的国相,这位国相又是国君的亲属,在这种情况下势必不能多派人去,人员一多,不可能不发生失误,发生了失误,机密就会泄露,机密一泄露,则韩国全国便会和仲子结仇,这岂不危险吗!”于是谢绝了车骑随从,聂政辞别严仲子,独自一人启程前往。‎ 聂政自带利剑到了韩国,韩相侠累正坐在府上,手持兵器侍卫他的人很多。聂政径直闯了进去,上阶刺杀了侠累,两旁的人顿时大乱。聂政大声呼喝,击杀数十人,然后自己削烂面皮,挖出眼珠,破肚出肠,随即死去。‎ 古代诗歌鉴赏 ‎11.【答案】 CD ‎ ‎12. ①惜别之情,相思之意。这是送别词,“后日相思”直接点明了别后将有的思念情怀。‎ ‎②对朋友的关心与牵挂。“地角天涯”写路途遥远,“冥冥四月黄梅雨”讲天气不好,这就暗示了朋友行程的艰辛,表现词人对朋友的牵挂。‎ ‎③对朋友的叮咛与劝诫。词人希望朋友莫贪钱财,做一个受百姓爱戴的好官。‎ ‎④对朋友的勉励与期望。希望朋友有良好政绩,前程远大。‎ ‎ 【注】答出三点即可 ‎【解析】‎ ‎1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的综合赏析能力。题干要求选出“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C项,错在“未能招待好朋友,四字中隐隐有一种愧疚之感”,“草草杯盘”虽然字面上是指粗劣而简略的酒肴,但字里行间并无愧疚之意。只是表明临别匆匆,无心吃喝,或只是对自己准备的酒肴的自谦之语。D项,“不要注重打扮”说法错误,词中的“翠羽”本意为翠绿色的羽毛,借指珍宝,并非指装饰品之类。这里让朋友“莫拾明珠并翠羽”,是希望朋友莫贪钱财。故选CD。‎ ‎12. 试题分析:题干是“这首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词句简要赏析”‎ ‎,是考查学生赏析诗词情感能力。“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可以通过对词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得出。“君泛仙槎银海去。后日相思”表达了与朋友分别的惜别之情;“地角天涯路”“冥冥四月黄梅雨”表达了对朋友的关心与牵挂之情;“莫拾明珠并翠羽。但使邦人,爱我如慈母”表达了对朋友的叮咛与劝诫之情;“待得政成民按堵,朝天衣袂翩翩举”表达了对朋友的勉励与期望。答题时,指出表达的情感,结合具体诗句内容进行分析。‎ 点睛: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 古诗文默写:‎ ‎13:古诗文默写答案:‎ 1.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注意“罔”“殆”的写法)‎ 2.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注意“弘毅”的写法)‎ 3.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注意“辩”“义”的写法)‎ 4.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注意“负箧曳屣”的写法)‎ 5.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注意“丛”“丰”的写法)‎ 文字表达题:‎ ‎14成语答案:A 15 成语答案C ‎16病句:【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能力。题干要求选出“没有语病的一句”,B项,中途易辙。前句的主语是“博览会”,尚无谓语部分,后面就改成了以“游客”为主语。C项语序不当。“生理和心理健康会受到严重损害”与“消耗大量时间、精力和金钱”轻重颠倒,应互换位置。D项,搭配不当。“挖掘”与“造诣”搭配不当。故选A。‎ ‎17答案:C 18答案: D 19答案:B 20答案:C 21答案:B 22答案:B ‎23答案:B 微写作:‎ ‎ 示例1:勇于担当,是一种历史使命。历史之钟,悠悠传响。生死是个两难选择,可是,当司马迁仰首皓月,想起父亲临终前的遗愿,又想想宫刑那种男儿之奇耻大辱,最终选择了忍辱负重,紧紧攥住了那本未完成的书。他担当起了父亲的责任,担当起那个时代历史的使命,忘却个人名誉,顶着流言蜚语,完成了有“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之称的《史记》。相比之下,项羽的乌江自刎则少了一份担当,江东父老的厚望,虞姬的真爱,他都辜负了,也逃避了历史的另一种可能,何其悲哉!“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项羽不明白这个道理,于是历史将重任给予刘邦,终成一代霸业。 ‎ 示例2:“重然诺,勇担当”是“士为知己者死”这句话最好的诠释。专诸刺王僚,彗星袭月;聂政刺韩傀,白虹贯日;要离刺庆忌,仓鹰击于殿上。他们那份“重然诺,勇担当”的人生信条是那个时代浓墨重彩的一抹亮色。感谢司马迁用他的妙笔将这些懂担当的的人物镌刻在历史的画轴上,感谢司马迁用他不屈不卑的情怀将那份义薄云天,知恩重诺的精神传扬千年。壮哉,刺客信条;伟哉,刺客命运。‎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