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2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四川省宜宾县第一中学校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
四川省宜宾县第一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1.有人称:北宋到明清,在贵族文化之外,一种新的、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的市民文化正在崛起。下列属于“市民文化”的是 ①宋代话本 ②宋明理学 ③元代杂剧 ④明清小说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市民文化是宋元以来随着商品经济发展而兴起的迎合新兴市民阶层的一种文化类别,其特点是通俗易懂,迎合普通民众的需要,符合这一特点的有宋代话本、元代杂剧和明清小说。宋明理学属于儒学的发展创新,迎合了统治阶层的需要,最终成为社会主流思想,不属于市民文化。故排除A、B、C项。故选D。 【点睛】宋代以来,由于生产力的提高,城市得到很大发展,与此同时市民文化也蓬勃发展。快速的都市生活节奏与情感节奏,决定了市民文化热情奔放、浅俗直白的倾向。 2.谭嗣同认为:“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夫曰共举之,则非君择民,而民择君也。……夫曰共举之,则且必可共废之。”他的这一主张最类似于 A. 主权在民 B. 人生而自由 C. 开明专制 D. 三权分立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中“共举一民为君。夫曰共举之,则非君择民,而民择君也。……夫曰共举之,则且必可共废之”说明君主是由人民选举产生,也可由人民废除,体现了主权在民的主张,故A项正确;材料中未说明人是生而自由的,故B项错误;材料中说明君主的产生,并未提出开明专制,故C项错误;三权分立指的是权力之间的平衡制约,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 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维新变法思想。 【名师点睛】人民主权是指主权归属的主体只能是人民。人民主权意味着国家的一切权力来源于人民的授予,国家权力尊重和保障公民的权利与自由,人民能自主、平等地参与国家权力的运转和公共政策的形成,人民能够共享经济改革和社会发展的文明成果,人民能对国家权力进行有效地监督和控制,人民是一切国家权力的最终拥有者,国家权力为人民服务,依照人民意思行使,接受人民的监督。 3.1924年孙中山指出:“我们国民党的民生主义,目的就是要把社会上的财源弄到平均,不过办法不同。”下列选属于其“办法”的是 A. 实行平均分配 B. 消灭国家资本 C. 实行共产主义 D. 节制私人资本 【答案】D 【解析】 【详解】“平均分配”是一种无法实现的理想化措施,不属于民生主义的内容,故排除A项;民生主义是节制资本,而不是消灭国家资本,故排除B项;实现共产主义是共产党和马克思主义的奋斗目标,与三民主义内容不符,故排除C项;在民生主义中,孙中山提出了节制私人资本的办法,故选D。 4.唐代皇帝将老子李耳追认为其始祖。741年,唐玄宗正式下令在科举考试中设置道举。道举考试测试《老子》《庄子》《文子》嵌列子》,考试形式和经科相同,合格及第者称道学举士。道举的设立旨在 A. 动摇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B. 促进文化的多元发展 C. 积极应对佛教思想的冲击 D. 适应政治统治的需要 【答案】D 【解析】 依据材料中的“考试形式和经科相同”这一内容可知,道举在当时与明经科的地位是相同的,所以道举的设立并没有动摇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故排除A;唐玄宗的这一举措加强了道家思想的地位,其意图显然不是为了促进文化的多元发展,故可排除B;C的说法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可排除C;唐代皇帝将老子李耳追认为其始祖以及唐玄宗设道举,其主要目的是用道家思想巩固其统治,所以选D。 点睛:李唐王朝的统治者们推崇道家思想,并不仅是为了攀附门第,更为重要的是看到了道家的思想变化能服务其统治者的作用。隋末的战乱,使社会元气大伤。大乱之后,李唐王朝选择了“无为而治”“与民休息”的道家思想为其政治方针。这种做法不仅能促进社会经济的恢复的发展,也能弥补儒家思想的不足,更好的为巩固其统治服务。 5.朱熹作《朱子家礼》,阐述了家族生活的“通则”和“冠礼”“婚礼”“葬礼”“祭礼”四种重要的礼仪制度。他尽量以从众和从俗的原则对古礼进行修订,使之更加简化易行。这一做法 A. 促进了儒家伦理的世俗化 B. 造成了宗法观念的淡漠 C. 中断了儒家传统的继承性 D. 导致了日常仪式的繁琐 【答案】A 【解析】 依据材料中的“以从众和从俗的原则对古礼进行修订,使之更加简化易行”可知,朱熹对家族中的礼仪制度的修订主要依据了能够方便民众的原则进行的,由此可看出朱熹的做法促进了儒家伦理的世俗化,故选A;依据材料意思可知,朱熹的做法强化了宗法观念,故可排除B;C项的说法明显违背史实,儒家的优良传统至今依然被继续传承,故可排除C;朱熹的做法是简化了礼仪,所以D项的说法与材料意思不符,可排除D。 6.明中叶以来,“弃儒从商”日渐成风,以至时人有“士好言利”之讥,而“学者以治生为本”一类观点也多见于明儒论著之中。这种现象表明当时 A. 重农抑商政策开始动摇 B. 商业发展影响价值观念 C. 重义轻利观念不断强化 D. 经世致用成为主流思想 【答案】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我国的封建王朝依然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所以A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故可排除A;在明晴时期,我国的商业继续发展,对人们的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以致于出现了“弃儒从商”、 “学者以治生为本”的现象,说明了商业发展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念,故选B;“重义轻利观念不断强化”的说法与材料中“弃儒从商”、 “学者以治生为本”的现象相违背,故排除C;明清之际形成的经世致用虽影响很大,但没有形成主流,故可排除D。 7.“在文体上,惯用矛盾、交替不连贯性和任意性、极度、短路、反体裁、话语膨胀等手段,使得读者对作品的解读困难重重”。最具这种风格的文学作品 A. 《悲惨世界》 B. 《高老头》 C. 《我的大学》 D. 《百年孤独》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惯用矛盾、交替不连贯性和任意性、极度、短路、反体裁、话语膨胀等手段,使得读者对作品的解读困难重重”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题意描述的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流派。《悲惨世界》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的作品,《高老头》是现实主义作品,《我的大学》是无产阶级文学,均不符合题意主旨,故排除A、B、C项。《百年孤独》是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作,故选D。 【点睛】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是20世纪60年代在拉丁美洲出现的一个文学流派,是拉美传统文学与西方文学相结合的产物。作家在小说创作中加入了拉丁美洲传统文化中的神话、传说等,是作品获得了魔幻般的效果。 8.“不同音高的各音之间的结合,不再像传统音乐那样,以某个音为中心,不协和和弦也不再像传统的音乐那样,需要解决到协和和弦”。这种音乐风格的创立者为 A. 德沃夏克 B. 勋伯格 C. 贝多芬 D. 迈克尔·杰克逊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不再像传统音乐那样,以某个音为中心……需要解决到协和和弦”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种音乐风格为重在表现内部、表现自我的表现主义音乐。德沃夏克民族乐派音乐的代表人物,故排除A项;贝多芬是浪漫主义音乐代表人物,故排除C项;迈克尔·杰克逊是当代摇滚乐的代表人物,故排除D项。表现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是勋伯格,故选B。 9.2014年6月,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研讨会在新疆乌鲁木齐召开。古丝绸之路是东西方文明融合发展的友好象征。当年,唐玄奘在这条线路上可能见到的现象是 A. 商人携带大量白银和货物往来世界各国 B. 商人须到十三行领取通关文书 C. 轻盈精湛的丝织品和茶叶是常见的商品 D. 沿途都使用水力风车灌溉农田 【答案】C 【解析】 【详解】唐玄奘是唐朝时人,唐朝的通用货币主要是铜钱,而不是白银,所以商人不可能携带白银,故排除A项;十三行是清代对外贸易机构,故排除B项;丝绸之路沿途为干旱少雨地区,不可能沿途都使用水力风车灌溉农田,故排除D项。唐代手工业发达,唐玄奘能看到的现象是商人贩卖丝织品和茶叶,所以轻盈精湛的丝织品和茶叶是常见的商品,故选C。 10.“蒸汽机是工业城市之母”,其主要依据是蒸汽机的使用 A. 是工业革命的标志 B. 使工业集中生产成为可能 C. 加快了工业革命的步伐 D. 使人口向城市集中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珍妮纺纱机的发明,所以A不正确,B项蒸汽机的发明解决了机器所需的动力问题,有利于机器的推广和使用,所以正确。 考点: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工业革命·蒸汽机的发明 11.某历史著作中包含有“蒸汽机引发的技术革命”历史……‘工场退位,工厂上位’……‘东方诸国的衰落’……‘无产阶级的出路’……‘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等小标题。此著作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 东西方的隔绝与冲突 B. 东方国家的徘徊与挣扎 C. 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D. 工业文明下的世界 【答案】D 【解析】 据材料“蒸汽机……工厂上位……东方诸国的衰落……无产阶级的出路……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工业革命发生,东方从属于西方,工业文明在世界的扩展,人类世界发生巨大变化,故D项正确;“东西方的隔绝与冲突”片面强调东西方的矛盾,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东方国家的徘徊与挣扎”只反映了东方国家一个方面的情况,故B项错误;“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仅仅从无产阶级的方面阐述,也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故选D。 12.爱德华·多明克在《机械宇宙:艾萨克·牛顿、皇家学会与现代世界的诞生》中写道“这些开国元勋们在阐释美国的政治机构设计时,坚持依照平顺运行、自我调节的宇宙模型……确保政治稳定的平衡状态可直接模拟太阳系平衡的自然引力。伍德罗·威尔逊也认为:“美国宪法臣服于牛顿的理论”。这在本质上表明 A. 美国的开国元勋们崇尚科学理性 B. 华盛顿等人认同牛顿的科学成就 C. 经典力学理论有利于规划民主政治体制 D. 美国政治机构的设计参照宇宙运行规律而制定 【答案】A 【解析】 根据题干“坚持依照平顺运行、自我调节的宇宙模型确保政治稳定的平衡状态可直接模拟太阳系平衡的自然引力”、“美国宪法臣服于牛顿的理论”可以看出美国的开国元勋们崇尚科学理性,故A项正确;华盛顿等人认同牛顿的科学成就是对材料信息的重复,而不是本质,故B项错误;经典力学理论有利于规划民主政治体制也是表象,而不是本质,故C项错误;美国政治机构的设计模拟宇宙运行规律而不是说美国政治机构的设计与宇宙运行规律一致,故D项错误。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韩非认为,只是靠君主和臣下的能干来治国,国家的稳定和富强只是暂时的,能干的君臣一死,昔日的富强就会衰落;只有定下稳定的法制,才能使国家的前途不至于“人存政举,人亡政息”。他还认为,治理国家就要顺应人的自私自利性,“人情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明确主张治国“不务德而务法”,反复强调“治强生于法”“明法者强,慢法者弱”。 ——据施觉怀《韩非评传》等 材料二 把治权寄托于少数贤良,毋宁交给多数平民;法律的统治才是最好的统治。法律的实际意义应该是促成全邦人民都能进于正义和善德的永久制度。人尽管聪明睿智,然而他有感情,因之即会产生不公道,不平等,而使政治腐化。用法律来统治则可以免却上述流弊,因为在这里,治者和被治者都是自由民,他们之间是平等的,他们都享受法律上的权利;有了法律可以遵循,即使统治者也不敢胡作非为,破坏法纪。 ——据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韩非关于“法”的认识,并分析其认识产生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韩非与亚里士多德关于“法”的认识的不同之处。 【答案】(1)认识:法治优于人治;法治是国家稳定和富强的重要手段;治理国家应顺应人的自私自利性,赏罚分明。(背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土地私有制确立;诸侯争霸,各国变法图强,法律的权威地位逐渐确立;百家争鸣,文化氛围宽松。(三点以下 (2)韩非子重法轻德,亚里士多德既重法又重德;韩非子重法是为了推行君主专制,本质上是“人治”,亚里士多德重法是为了维护城邦民主政治;韩非“利用”人性弱点,亚里士多德“限制”人性弱点。 【解析】 (1)本小题主要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认识:依据“只是靠君主和臣下的能干来治国,国家的稳定和富强只是暂时的,能干的君臣一死,昔日的富强就会衰落、只有定下稳定的法制,才能使国家的前途不至于‘人存政举,人亡政息’ ”可概括出“法治是国家稳定和富强的重要手段、法治优于人治”;依据“治理国家就要顺应人的自私自利性”可概括出“治理国家应顺应人的自私自利性”;依据“情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可概括出“赏罚分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韩非子生活在战国末期,可依据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时代背景来回答,具体的背景可概括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土地私有制确立;诸侯争霸,各国变法图强,法律的权威地位逐渐确立;百家争鸣,文化氛围宽松。 (2)本小题主要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对材料一进行分析可以看到,韩非子重法轻德,韩非子重法是为了推行君主专制, 本质上是“人治”;同时韩非“利用”人性弱点。对材料二进行分析可看到,亚里士多德既重法又重德;亚里士多德重法是为了维护城邦民主政治;亚里士多德“限制”人性弱点。 1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宗教改革前,婚姻审判权掌握在天主教会手里……欧洲盛行僧侣教士的独身制度……推行禁欲主义成为罗马教会公开标榜的政府目标,提倡不婚单身,并且规定不允许离婚。当时,有40%的妇女过单身生活……马丁·路德发起了修女还俗、教士结婚运动,提出制定新的婚姻法规,用政府控制的世俗法庭或由政府授权的教会法庭审核批准结婚 ——摘编自朱孝远《宗教改革和婚姻的世俗化》 材料二 欧洲北部各国的世俗统治者多半并不关心宗教改革的理论,而只关心这些理论作为他们控制教会财产和权力的斗争武器的明显价值……当他们决定取消教廷的司法权时,他们就必须寻找能够表明整个教会无权行使这种司法权的证据,这就使他们与路德及路德的教徒们有了共同点 ——摘编自【英】昆廷·斯金蚋《现代政治思想的基础》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德国宗教改革的原因,概括路德在婚俗方面的改革措施?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路德的思想为什么能被当时的世俗统治者接受。 【答案】(1)原因:西方资本主义兴起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教会的神权统治严重干扰世俗生活的自由;教皇兜售“赎罪券”激起各阶层愤慨。 措施:允许宗教人员结婚;制定婚姻法规;婚姻审判权由世俗政权掌握。 (2)原因:符合世俗统治者的政治需要;准确把握时代脉搏,具有超前意识;等等。 【解析】 本题考查德国宗教改革的原因和路德的思想能被当时的世俗统治者接受的原因,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运用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1)德国宗教改革的原因,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宗教改革前,婚姻审判权掌握在天主教会手里”等信息,并联系所学宗教改革的背景,从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教会的神权统治严重干扰世俗生活的自由以及教皇兜售“赎罪券”激起各阶层愤慨等方面来回答。 路德在婚俗方面的改革措施,可以根据材料中的“马丁·路德发起了修女还俗、教士结婚运动,提出制定新的婚姻法规,用政府控制的世俗法庭或由政府授权的教会法庭审核批准结婚”分析概括得出。 (2)路德的思想能被当时的世俗统治者接受的原因,可以根据材料中的“而只关心这些理论作为他们控制教会财产和权力的斗争武器的明显价值”等信息,并联系所学有关内容来回答。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对于整个中世纪神权……的精神统治,都是一次强力反动。……一些先进的意大利人深刻地感悟到了人的伟大,并由对人的能力的充分肯定发展到对“个人的完美化——即个人的充分发展——的有意识的追求。……这种个人主义伦理观带来的最显著也最为深远的变化便是现代科学的勃兴。……文艺复兴时代理论家同时做起了实干家,思辨与实验、理论与实际开始结合,也正是这种结合后来敲开了科学革命的大门。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启蒙时代的哲人……受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大,相信存在着不仅像牛顿所证实的那样控制物质世界、也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按照这一设想,他们开始将理性应用于所有领域,以便发现种种有效的自然法则。他们使一切事物——所有的人、所有的制度、所有的传统——受到理性的检验……更重要的是,他们发展起一系列革命的原则,打算通过这些原则实现大规模的社会改革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综合上述两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人文主义与近代科学”为主题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层次分明,表述清晰。) 【答案】观点:人文主义思潮推动近代科学的诞生,近代科学促进人文主义的发展。二者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 论证:(1)文艺复兴:人文主义以人为中心,追求个人的充分发展,促使理论家重视思辨与实验,理论与实际开始结合,推动近代科学的兴起。 (2)宗教改革:否定教皇及天主教会的权威,促使个人独立思考和主体意识增强,推动人们重视实验,主动认识自然界,推动近代科学的发展。 (3)启蒙运动:牛顿经典力学体系为启蒙运动提供了理论基础,促使启蒙思想家运用理性,推动社会变革。 总之,人文主义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自然科学的发展促进了人文主义发展到理性主义,从而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武器,为资本主义社会描绘了未来“理性王国”的蓝图——法治社会。 【解析】 根据题中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人文主义与近代科学是相互促进的作用,人文主义进步推动近代科学的诞生,近代科学促进人文主义发展。可从传播人文主义的三大思想解放运动,都对科学进步有促进作用;经典力学的提出,反过来为启蒙运动提供了理论基础等方面来回答。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