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2 发布 |
- 37.5 KB |
- 3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卷·2018届江西省赣州市赣县中学北校区高二上学期月考生物试卷(奥赛班)(10月份) (解析版)
2016-2017学年江西省赣州市赣县中学北校区高二(上)月考生物试卷(奥赛班)(10月份) 一、选择题(40×1.5=60分) 1.孟德尔在豌豆杂交实验中,发现问题和验证假说所采用的实验方法依次是( ) A.自交、杂交和测交 B.测交、自交和杂交 C.杂交、自交和测交 D.杂交、测交和自交 2.已知玉米某两对基因按照自由组合规律遗传,现有子代基因型及比值如下: 基因型 TTSS TTss TtSS Ttss TTSs TtSs 比例 1 1 1 1 2 2 则双亲的基因型是( ) A.TTSS×TTSs B.TtSs×TtSs C.TtSs×TTSs D.TtSS×TtSs 3.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自由组合,如果F2的性状分离比分别为9:7、9:6:1和15:1,那么F1与双隐性个体测交,得到的性状分离比分别是( ) A.1:3,1:2:1和3:1 B.3:1,4:1和1:3 C.1:2:1,4:1和3:1 D.3:1,3:1和1:4 4.在完全显性条件下,基因型AaBbcc与aaBbCC的两亲本进行杂交(这三对等位基因是独立遗传的),其子代中表现型不同于双亲的个体占全部子代的( ) A.62.5% B.37.5% C.100% D.0 5.玉米中,有色种子必须具备A、C、R三个显性基因,否则无色.现有一株有色植株M同已知基因型的三株植株杂交,结果如下: ①M×aaccRR→50%有色种子; ②M×aaccrr→25%有色种子; ③M×AAccrr→50%有色种子. 这个有色植株M的基因型是( ) A.AaCCRr B.AACCRR C.AACcRR D.AaCcRR 6.人类的多指是一种显性遗传病,白化病是一种隐性遗传病,已知控制这两种疾病的等位基因都在常染色体上,而且都是独立遗传的.在一个家庭中,父亲是多指,母亲正常,他们有一个患白化病但手指正常的孩子,则下一个孩子正常或同时患有此两种疾病的几率分别是( ) A., B., C., D., 7.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过程中都能发生的现象是( ) ①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②纺锤体的形成 ③同源染色体配对和分离 ④着丝点的分裂 ⑤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⑥同源染色体间的交叉互换.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⑤ D.①②④⑥ 8.在图中,能表示人的受精卵在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以及精细胞在形成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的曲线图分别是( ) A.①和② B.①和③ C.②和③ D.④和③ 9.从显微镜下看到一个正在分裂的动物细胞,如图所示,则此 动物的初级卵母细胞中,四分体数、染色单体数、DNA分子数,染色体数依次是( ) A.3,6,6,6 B.3,12,12,6 C.3,6,6,12 D.3,12,12,12 10.如图所示表示一条染色体中DNA含量的变化曲线,下列细胞分裂图象中不属于BC范围内的是( ) A. B. C. D. 11.如图表示某杂合高等动物个体的四个细胞,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正在发生等位基因分离的是图甲所示的细胞 B.同时存在这四种细胞的器官可以是精巢 C.具有同源染色体的只有图甲所示的细胞 D.在进化历程中,图甲所示的细胞分裂方式使进化速度大大加快 12.如图为夏季晴天某植物叶片中测得的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曲线.下列对这一曲线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AB段光合强度随光照强度增强而逐渐上升 B.B点光照最强,过了B点光合作用强度就开始下降 C.DE段光合强度随光照强度减弱而下降 D.BC段光合强度下降是因为部分气孔关闭,CO2供给不足所致 13.用某种酶进行有关实验的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该酶的最适催化温度为30℃左右 B.图2和图4能说明该酶一定不是胃蛋白酶 C.由图4实验结果可知酶具有高效性 D.由实验结果可知酶具有专一性 14.从某动物产生的精子中提取出四个,经测定基因型分别为AB、Ab、aB、ab,若不考虑交叉互换与基因突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这四个精子至少来自两个精原细胞 B.这四个精子可能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 C.AB、ab不可能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 D.AB、Ab不可能来自同一个初级精母细胞 15.某生物兴趣小组观察了几种生物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并根据观察结果绘制出如图形.下列与图形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图所示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在此时期之前细胞中央出现赤道板 B.乙图所示细胞可能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此阶段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C.乙图所示细胞可能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此阶段染色体着丝点发生分裂 D.如丙图表示精巢内的几种细胞,则C组细胞可发生联会并产生四分体 16.下列图文相符的是( ) A.图甲表示小白鼠呼吸耗氧量随其生活环境温度不同而变化的情况 B.图乙表示乳酸菌在代谢过程中CO2产生速率与O2浓度之间的关系 C.图丙表示一片小树林的空气,CO2浓度在一天内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D.图丁表示大豆种子萌发成功幼苗过程中,从第6d开始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 17.A和B是属于同一生物的两个细胞,通过对其DNA分子含量的测定发现,A细胞中的DNA含量是B细胞的两倍,最可能的解释是( ) A.A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前期,B细胞可能刚好完成有丝分裂 B.A细胞是正常的体细胞,B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时 C.A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B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 D.A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B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 18.某同学在研究马铃薯块茎无氧呼吸的产物时,设计了如下实验:取新鲜马铃薯块茎,洗净,切成碎屑.向锥形瓶中放入适量的马铃薯块茎碎屑,并向瓶中充入N2,装置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向锥形瓶中充入N2的目的是制造无氧环境 B.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也可以换成澄清的石灰水 C.实验前应对马铃薯块茎碎屑消毒以排除微生物的呼吸作用 D.若马铃薯块茎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则图中的指示剂会由无色变成蓝色 19.如图表示在适宜的光照、CO2浓度等条件下,某植物在不同温度下的净光合作用速率和呼吸作用速率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光合作用中温度主要影响暗反应阶段 B.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都受到温度的影响,其中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的适宜温度更高 C.温度在30℃左右时真光合作用速率最大 D.若温度保持25℃,长时间每天交替进行12h光照、12h黑暗,该植物不能正常生长 20.现有①~④四个纯种果蝇品系,其中品系①的性状均为显性,品系②~④均只有一种性状是隐性,其他性状均为显性.这四个品系的隐性性状及控制该隐性性状的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如表所示: 品系 ① ② ③ ④ 隐性性状 残翅 黑身 紫红眼 相应染色体 Ⅱ、Ⅲ Ⅱ Ⅱ Ⅲ 若需验证自由组合定律,可选择交配的品系组合为( )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②×④ 21.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两个纯种植株杂交,F1基因型为AaBb.下列有关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的分析错误的是( ) A.若F1能产生四种配子AB、Ab、aB、ab,则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B.若F1自交,F2有四种表现型比例为9:3:3:1,则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C.若F1测交,子代有两种表现型比例为1:1,则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D.若F1自交,F2有三种表现型比例为1:2:1,则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22.已知小麦抗病对感病为显性,无芒对有芒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用纯合的抗病无芒与感病有芒杂交,F1自交,播种所有的F2,假定所有的F2植珠都能成活,在F2植株开花前,拔掉所有的有芒植株,并对剩余植株套袋.假定剩余的每株F2收获的种子数量相等,且F3的表现型符合遗传定律.从理论上讲F3中表现感病植株的比例为( ) A. B. C. D. 23.香豌豆有许多不同花色的品种,决定其花色的基因控制的代谢途径如图所示.产物3显红色,产物1和产物2均显白色.下列对香豌豆花色遗传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纯合的白花香豌豆与纯合的白花香豌豆杂交,F1为白花 B.如果红花香豌豆CcRr与白花香豌豆ccrr杂交,F1红花与白花的比例为1:3 C.如果红花香豌豆自交,F1红花与白花的比例为3:1,则亲本的基因型是CCRr或CcRR,且基因C、c和基因R、r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D.如果红花香豌豆自交,F1红花与白花的比例为9:7,则亲本的基因型是CcRr,基因C、c和基因R、r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24.在一个随机交配的中等大小的种群中,经调查发现控制某性状的基因型只有两种:AA基因型的百分比为20%,Aa基因型的百分比为80%,aa基因型(致死型)的百分比为0,那么随机交配繁殖一代后,AA基因型的个体占( ) A. B. C. D. 25.控制西瓜的瓜重的基因不止1对,瓜重由显性基因及其显性基因个数决定,不同的显性基因作用效果一致.用瓜重平均为6公斤的西瓜植株与瓜重平均为4公斤的西瓜植株杂交,F1的平均重5公斤;F2中又出现了2公斤与8公斤重的西瓜,各占,亲本可能的基因型是( ) A.TTEE×ttee B.TTee×ttEe C.tteehh×TtEeHh D.TTeehh×ttEEHH 26.下列关于遗传学基本概念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后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就叫性状分离 B.纯合子杂交产生的子一代所表现的性状就是显性性状 C.不同环境下,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 D.兔的白毛和黑毛,狗的长毛和卷毛都是相对性状 27.水稻的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稻瘟病(R)对易感稻瘟病(r)为显性,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将一株高秆抗病的植株(甲)与另一株高秆易感病的植株(乙)杂交,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如果只研究茎秆高度的遗传,则图中表现型为高秆的个体中,纯合子的概率为 B.甲、乙两植株杂交产生的子代中有6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 C.对甲植株进行测交,可得到能稳定遗传的矮秆抗病个体 D.乙植株自交后代中符合生产要求的植株占 28.荠菜果实形状﹣﹣三角形和卵圆形由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A、a和B、b决定.AaBb个体自交,F1中三角形:卵圆形=301:20.在F1的三角形果实荠菜中,部分个体无论自交多少代,其后代均为三角形果实,这样的个体在F1三角形果实荠菜中所占的比例为( ) A. B. C. D. 29.已知小麦抗锈病是由显性基因控制,让一株杂合子小麦自交得F1,淘汰掉其中不抗锈病的植株后,再自交得F2,继续淘汰不抗锈病的植株,从理论上计算,子三代中不抗锈病占植株总数的( ) A. B. C. D. 30.如图是与细胞分裂相关的坐标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CD段一定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 B.甲图中的AB段若发生在高等哺乳动物的精巢中,细胞肯定进行减数分裂 C.乙图中A时期染色体、染色单体、DNA的比例为1:2:2 D.乙图中的CD段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一定为正常体细胞的一半 31.某植物细胞的基因型为Aa,该细胞在分裂过程中存在以下两种情况: ①减数第一次分裂正常,减数第二次分裂不正常; ②减数第一次分裂不正常,减数第二次分裂正常.若上述两种情况中不正常分裂时染色体都移向一极. 下列有关配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种情况下配子的基因型都为Aa B.两种情况下配子的基因型都为AA或aa C.第①种情况下,配子的基因型为AA或aa,第②种情况下,配子基因型为Aa D.第①种情况下,配子的基因型为Aa,第②种情况下,配子基因型为AA或aa 32.如图为中华大蟾蜍部分细胞分裂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细胞表示初级卵母细胞,在此时期正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 B.形成乙细胞的分裂方式为有丝分裂,最终产生的子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XCXC C.丙细胞表示的是次级卵母细胞后期分裂图象,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是第二极体和卵细胞 D.用中华大蟾蜍的睾丸作材料制作装片,在显微镜下有可能观察到图中三种物像 33.如图所示,卵原细胞内含有A与a、B与b两对同源染色体,已知此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所形成的卵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为Ab,则同时所产生的3个极体的染色体组成分别为( ) A.AB、Ab、ab B.Aa、Bb、AB C.Ab、aB、aB D.AB、aB、ab 34.如图甲表示某高等动物(假设其基因型为 AaBb,2N=4)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量变化曲线,乙图中 a、b、c、d、e 分别表示分裂过程中的某时期染色体行为的示意图.在不考虑基因突变的情况下,相应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图中②和④时期都可发生基因 A 与 A 的分离和A 与 a 的分离 B.乙图中不含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b、c、e C.乙图中位于Ⅰ阶段的细胞有 b、d、e D.孟德尔遗传定律发生于甲图中的④阶段 35.图1表示细胞呼吸过程,图2表示细胞呼吸时气体交接相对值的情况,图3表示氧浓度对呼吸速率的影响.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某些植物细胞中可以同时发生图1所示的所有过程 B.图2中在氧浓度为d时,细胞中能通过图1所示过程②产生CO2和H2O C.图3中的C点时细胞的呼吸方式与图2中的氧浓度为d时一致 D.图3能表示氧浓度对人体呼吸速率的影响 36.图甲是H2O2酶活性(v)受pH影响的曲线,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pH=b时H2O2分解产生的O2量随时间(t)的变化.若该酶促反应过程中改变某一初始条件,以下改变正确的是( ) A.pH=a时,e点下移,d点左移 B.适当降低温度,e点不移,d点右移 C.pH=c时,e点为0 D.H2O2量增加,e点不移,d点左移 37.高一生物科研兴趣小组从校博雅湖的某一深度取得一桶水样,分装于六对密封黑白瓶中(白瓶为透明瓶,黑瓶为不透光瓶),剩余的水样测得原初溶氧量为10mg/L.将六对密封黑白瓶分别置于六种不同的光照条件下(由a→e逐渐加强),其他条件相同,24小时后,实测获得六对黑白瓶中溶氧量,记录数据如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光照强度(klx) 0(黑暗) a b c d e 白瓶溶氧量mg/L 3 10 16 24 30 30 黑瓶溶氧量mg/L 3 3 3 3 E E A.瓶中所有生物正常生活所需耗氧量在24h内为7mg/L B.光照强度为d、e时,黑瓶中溶氧量应为3 mg/L C.光照强度为c时,在24h内白瓶中植物产生的氧气量为28mg/L D.光照强度为d时,再增加光照强度,瓶中溶解氧的含量也不会增加 38.下列物质转化过程会发生在人体内的是( ) A.H2O中的O转移到O2中 B.CO2中的C转移到C6H12O6中 C.O2中的O转移到H2O中 D.C6H12O6中的H转移到C2H5OH中 39.用某种大小相同的绿色植物叶片分组进行光合作用实验:已知叶片实验前重量,在不同温度下分别暗处理1h,测其重量变化,立即再光照1h(光强度相同),再测其重量变化.得到如下表结果: 组别 1 2 3 4 温度/℃ 27 28 29 30 暗处理后重量变化/mg ﹣1 ﹣2 ﹣3 ﹣1 光照后与暗处理前重量变化/mg +3 +3 +3 +1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光照的1h时间内,第4组轮藻合成葡萄糖总量为3 mg B.光照的1h时间内,第1、2、3组轮藻释放的氧气量相等 C.光照的1h时间内,四组轮藻光合作用强度均大于呼吸作用强度 D.该轮藻呼吸作用酶的最适温度在28℃至30℃之间 40.如图是水生植物黑藻在光照等环境因素影响下光合速率变化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t1→t2,叶绿体类囊体膜上的色素吸收光能增加,基质中水光解加快、O2释放增多 B.t2→t3,暗反应(碳反应)限制光合作用.若在t2时刻增加光照,光合速率将再提高 C.t3→t4,光照强度不变,光合速率的提高是由于光反应速率不变、暗反应增强的结果 D.t4后短暂时间内,叶绿体中ADP和Pi含量升高,C3化合物还原后的直接产物含量降低 二、综合题 41.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科研人员将玉米的PEPC酶基因与PPDK酶基因导入水稻后,培养成双转基因水稻并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将双转基因水稻叶片放在温度恒定且适宜的密闭容器内,测量该容器内氧气量的变化情况,结果如图一所示;在强光下测得温度对其净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如图二所示. (1)图一中a点时双转基因水稻叶肉细胞中合成ATP的场所有 .b点以后的短时间内,叶片细胞内C3的消耗速率 (填“大于”或“小于”)生成速率. (2)5~15min时,密闭容器内氧气量增加的速率逐渐减小,这是因为容器内的 ,使光合作用受限.如果双转基因水稻细胞呼吸速率自始至终不变,则在5~15min,双转基因水稻的平均光合作用速率(用氧气产生量表示)是 ×l0﹣8 mol.min﹣l. (3)图二中,不能判断出温度为25℃时双转基因水稻与原种水稻真正光合速率,主要的原因是两种水稻的 是未知的. 42.豌豆种子的子叶颜色有黄色和绿色,由等位基因Y、y控制,种子形状有圆粒和皱粒,由等位基因R、r控制,且这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某科技小组同学按照孟德尔的豌豆遗传实验方法,进行了两组杂交实验,结果统计如下: 组别 亲本表现型 子代表现型及数量 黄圆 黄皱 绿圆 绿皱 甲组 黄色皱粒×黄色皱粒 0 304 0 98 乙组 黄色圆粒×黄色圆粒 315 101 108 32 (1)通过 组实验结果可看出,种子形状中的 粒为显性性状,上述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 (基因分离、基因自由组合)规律. (2)请按甲组方式写出乙组亲本的基因组成:甲组:Yyrr×Yyrr,乙组: × (3)乙组亲本中的黄色圆粒能产生 种类型的配子,其配子的基因组成分别为 . II.桃子中,毛状表皮(A)对光滑表皮(a)为显性,卵形脐基因(B)和无脐基因(b)的杂合子表现为圆形脐,假设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现有一纯合的毛状、无脐品种与另一纯合的光滑、卵形脐品种杂交.请回答: (1)F2中表现型为毛状卵脐的比例为 . (2)F1与光滑卵脐亲本回交产生后代的表现型有: ,其中光滑圆脐的基因型是 ,占后代的几率是 . 43.如图甲是高等动物(2N=4)细胞分裂的6个示意图;图乙表示人类生殖和发育过程中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A~G中,一定属于有丝分裂分裂期的图象是 . (2)A图象形成的子细胞的名称是 . (3)图乙中D~E发生的现象叫 . (4)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图乙中的时间段是 ,E~F段表示的细胞分裂方式是 . 44.如图中①→⑦为某种哺乳动物的部分生命活动过程,a→k代表该种哺乳动物的不同细胞,细胞b代表精原细胞,请据图分析下列问题. (1)图中左侧方框内的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 ,含有姐妹染色单体的细胞有 (用字母表示).方框内各细胞按生理过程的先后排列顺序是 ,(用字母和箭头表示),其中细胞e的名称是 ,该细胞与细胞b相比,二者核DNA数目之比是 . (2)图中细胞b的自我增殖与图中的过程 (用图中的数字表示)相同,同一个体内的细胞j和k形态、结构、生理功能都有较大的差异,其根本原因是这两种细胞内的 分子的种类和数量有较大差异. 2016-2017学年江西省赣州市赣县中学北校区高二(上)月考生物试卷(奥赛班)(10月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40×1.5=60分) 1.孟德尔在豌豆杂交实验中,发现问题和验证假说所采用的实验方法依次是( ) A.自交、杂交和测交 B.测交、自交和杂交 C.杂交、自交和测交 D.杂交、测交和自交 【考点】孟德尔遗传实验. 【分析】孟德尔用纯种高茎豌豆与纯种矮茎豌豆作亲本进行杂交,杂交后产生的第一代(F1)全部为高茎豌豆.F1自交,结果在子二代(F2)植株中,不仅有高茎,还有矮茎,其比例为3:1,发现子二代中出现选择分离,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假说:①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②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是成对存在的;③生物体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④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然后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这个方法可以用来测定F1的遗传因子组合类型,孟德尔所做的测交实验结果验证了他的假说. 【解答】解:孟德尔用纯种黄色圆粒和纯种绿色皱粒的豌豆作亲本进行杂交,结出的种子(F1)全部为黄色圆粒的.让F1自交,产生的F2中出现了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的种子,其数量比接近于9:3:3:1,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假说:①:①选用两对相对性状:粒色﹣黄色(Y)和绿色(y),粒形﹣圆粒(R)和皱粒(r);②两个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是YYRR和yyrr,分别产生YR和yr的配子;③F1的遗传因子组成是YyRr,性状表现为黄色圆粒;④F1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这样F1产生的雌雄配子各有四种:YR、Yr、yR、yr,数量比各为1:1:1:1;⑤雌雄配子的结合方式有16种,遗传因子的组合形式有9种,性状表现为4种,它们之间的数量比是9:3:3:1;孟德尔为了验证他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是否正确,又设计了测交试验,即让F1(YyRr)与隐性纯合子(yyrr)杂交,无论正交还是反交,结果都符合预期的设想. 综上所述孟德尔在豌豆杂交实验中,发现问题用杂交和自交的方法,验证假说所采用的实验方法是测交. 故选:C. 2.已知玉米某两对基因按照自由组合规律遗传,现有子代基因型及比值如下: 基因型 TTSS TTss TtSS Ttss TTSs TtSs 比例 1 1 1 1 2 2 则双亲的基因型是( ) A.TTSS×TTSs B.TtSs×TtSs C.TtSs×TTSs D.TtSS×TtSs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根据题干信息,采用逐对分析法,即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子代中只有TT和Tt且比例为1:1,说明亲本应该是TT和Tt,子代中有SS,Ss和ss,且比例为1:2:1,故亲本是Ss和Ss,故亲本应是TtSs和TTSs. 【解答】解:子代TT:Tt=1:1,因此亲代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型为TT×Tt,子代SS:Ss:ss=1:2:1,因此亲代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型为Ss×Ss,因此亲代基因型是TtSs×TTSs. 故选:C. 3.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自由组合,如果F2的性状分离比分别为9:7、9:6:1和15:1,那么F1与双隐性个体测交,得到的性状分离比分别是( ) A.1:3,1:2:1和3:1 B.3:1,4:1和1:3 C.1:2:1,4:1和3:1 D.3:1,3:1和1:4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两对等位基因共同控制生物性状时,F2中出现的表现型异常比例分析: (1)12:3:1即(9A_B_+3A_bb):3aaB_:1aabb或(9A_B_+3aaB_):3A_bb:1aabb (2)9:6:1即9A_B_:(3A_bb+3aaB_):1aabb (3)9:3:4即9A_B_:3A_bb:(3aaB_+1aabb)或9A_B_:3aaB_:(3A_bb+1aabb) (4)13:3即(9A_B_+3A_bb+1aabb):3aaB_或(9A_B_+3aaB_+1aabb):3A_bb (5)15:1即(9A_B_+3A_bb+3aaB_):1aabb (6)9:7即9A_B_:(3A_bb+3aaB_+1aabb) 【解答】解:根据题意和分析可知: F2的分离比为9:7时,说明生物的基因型为9A_B_:(3A_bb+3aaB_+1aabb),那么F1与双隐性个体测交,得到的表现型分离比分别是A_B_:(A_bb+aaB_+aabb)=1:3; F2的分离比为9:6:1时,说明生物的基因型为9A_B_:(3A_bb+3aaB_):1aabb,那么F1与双隐性个体测交,得到的表现型分离比分别是A_B_:(A_bb+aaB_):aabb=1:2:1; F2的分离比为15:1时,说明生物的基因型为(9A_B_+3A_bb+3aaB_):1aabb,那么F1与双隐性个体测交,得到的表现型分离比分别是(A_B_+A_bb+aaB_):aabb=3:1. 故选:A. 4.在完全显性条件下,基因型AaBbcc与aaBbCC的两亲本进行杂交(这三对等位基因是独立遗传的),其子代中表现型不同于双亲的个体占全部子代的( ) A.62.5% B.37.5% C.100% D.0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把成对的基因拆开,一对一对的考虑,不同对的基因之间用乘法,即根据分离定律来解自由组合的题目,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解:基因型分别AaBbcc和aaBbCC的两个亲本进行杂交,在三对等位基因各自独立遗传的条件下,其子代表现型可以把成对的基因拆开,一对一对的考虑: Aa×aa,其后代显性性状(A_),隐性性状(aa);Bb×Bb,其后代显性性状(B_),隐性性状(bb);cc×CC,其后代全为显性性状(Cc).所以子代中表现型和亲本AaBbcc和aaBbCC相同的占××0+××1=,所以其子代表现型不同于两个亲本的个数占全部子代的1﹣==62.5%. 故选:A. 5.玉米中,有色种子必须具备A、C、R三个显性基因,否则无色.现有一株有色植株M同已知基因型的三株植株杂交,结果如下: ①M×aaccRR→50%有色种子; ②M×aaccrr→25%有色种子; ③M×AAccrr→50%有色种子. 这个有色植株M的基因型是( ) A.AaCCRr B.AACCRR C.AACcRR D.AaCcRR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根据题干所给的信息写出可以确定亲代的基因,再根据杂交后代的表现型推断亲代未知的基因,从而判定亲代的基因型. 【解答】解:由题干信息知,M的基因型可以表示为A﹣C﹣R﹣,①M×aaccRR→50%有色种子⇒本实验可能是两对相对性状的测交实验,A﹣C﹣有一对杂合,一对纯合⇒M的基因型可能是:AACcR﹣或者是AaCCR﹣;②M×aaccrr→25%有色种子⇒本实验可能是两对相对性状的测交实验⇒A﹣C﹣R﹣有两对杂合,一对纯合⇒M的基因型可能是:AACcRr、AaCCRr或AaCcRR;③M×AAccrr→50%有色种子⇒本实验可能是一对相对性状的测交实验,C﹣R﹣中有一对杂合,一对纯合⇒M的基因型可能是:A﹣CCRr或是A﹣CcRR;满足三组实验结果,M的基因型是AaCCRr. 故:答案应为A. 6.人类的多指是一种显性遗传病,白化病是一种隐性遗传病,已知控制这两种疾病的等位基因都在常染色体上,而且都是独立遗传的.在一个家庭中,父亲是多指,母亲正常,他们有一个患白化病但手指正常的孩子,则下一个孩子正常或同时患有此两种疾病的几率分别是( ) A., B., C., D., 【考点】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分析】多指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用A、a表示),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用B、b表示),则多指父亲的基因型为A_B_,正常母亲的基因型为aaB_,患白化病但手指正常的孩子的基因型为aabb,则这对夫妇的基因型为AaBb×aaBb. 【解答】解:由以上分析可知该夫妇的基因型为AaBb×aaBb,他们所生孩子患多指的概率为,不患多指的概率为;患白化病的概率为,不患白化病的概率为.所以他们下一个孩子正常的概率为,同时患有此两种疾病的概率为. 7.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过程中都能发生的现象是( ) ①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②纺锤体的形成 ③同源染色体配对和分离 ④着丝点的分裂 ⑤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⑥同源染色体间的交叉互换.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⑤ D.①②④⑥ 【考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细胞的减数分裂. 【分析】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的比较: 比较项目 有丝分裂 减数分裂 染色体复制 间期 减I前的间期 同源染色体的行为 联会与四分体 无同源染色体联会现象、不形成四分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没有交叉互换现象 出现同源染色体联会现象、形成四分体,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常有交叉互换现象 分离与组合 也不出现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出现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着丝点的 行为 中期位置 赤道板 减I在赤道板两侧,减II在赤道板 断裂 后期 减II后I期 【解答】解:①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均会发生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①正确; ②有丝分裂前期和减一前期具有纺锤体的形成,②正确; ③只有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配对和分离,③错误; ④在有丝分裂后期和减二后期均会发生着丝点的分裂,④正确; ⑤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时,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发生自由组合,⑤错误; ⑥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间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会发生交叉互换,⑥错误. 故选:B. 8.在图中,能表示人的受精卵在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以及精细胞在形成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的曲线图分别是( ) A.①和② B.①和③ C.②和③ D.④和③ 【考点】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 【分析】分析图中各曲线: ①中物质含量加倍一次(时间较长),减半一次,为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曲线图; ②中物质含量加倍一次,减半一次,为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含量变化曲线图; ③中物质含量先减半,再加倍,最后又减半,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含量变化曲线图; ④中物质含量加倍一次,然后连续减半两次,为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曲线图. 【解答】解:人的受精卵进行的是有丝分裂,根据图形分析已知,在该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曲线图为①,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图为②; 精细胞是通过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的,根据图形分析已知,在该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曲线图为④,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图为③. 故选:B. 9.从显微镜下看到一个正在分裂的动物细胞,如图所示,则此 动物的初级卵母细胞中,四分体数、染色单体数、DNA分子数,染色体数依次是( ) A.3,6,6,6 B.3,12,12,6 C.3,6,6,12 D.3,12,12,12 【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显微镜下看到的一个正在分裂的动物细胞,该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解答】解:图示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此时细胞(含3条染色体)所含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说明该动物体细胞含有6条染色体(3对同源染色体). (1)四分体是同源染色体联会后形成的,即一个四分体就是一对同源染色体,因此初级卵母细胞中含3个四分体. (2)初级卵母细胞中所含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且每条染色体含有2条染色单体和2个DNA分子,因此,该动物初级卵母细胞中含有12条染色单体、12个DNA分子和6条染色体. 故选:B. 10.如图所示表示一条染色体中DNA含量的变化曲线,下列细胞分裂图象中不属于BC范围内的是( ) A. B. C. D. 【考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表示每条染色体DNA含量的变化曲线,AB段表示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由1变为2,其形成的原因是间期DNA的复制,因此可表示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BC段表示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DNA分子,可表示有丝分裂前期、中期,也可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 【解答】解:A、图A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此时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DNA分子,属于BC段范围,A正确; B、图B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此时每条染色体只含有一个DNA分子,不属于BC段范围,B错误; C、图C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此时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DNA分子,属于BC段范围,C正确; D、图D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此时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DNA分子,属于BC段范围,D正确. 故选:B. 11.如图表示某杂合高等动物个体的四个细胞,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正在发生等位基因分离的是图甲所示的细胞 B.同时存在这四种细胞的器官可以是精巢 C.具有同源染色体的只有图甲所示的细胞 D.在进化历程中,图甲所示的细胞分裂方式使进化速度大大加快 【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 【分析】分析题图: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丁细胞为精原细胞或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 【解答】解:A、等位基因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即甲图所示的时期,A正确; B、只有生殖器官中的原始生殖细胞能同时进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因此同时存在四种细胞的器官是睾丸或卵巢,B正确; C、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甲、乙、丁,C错误; D、图甲所示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此时会发生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因此在进化历程中,图甲所示的细胞分裂方式使进化速度大大加快,D正确. 故选:C. 12.如图为夏季晴天某植物叶片中测得的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曲线.下列对这一曲线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AB段光合强度随光照强度增强而逐渐上升 B.B点光照最强,过了B点光合作用强度就开始下降 C.DE段光合强度随光照强度减弱而下降 D.BC段光合强度下降是因为部分气孔关闭,CO2供给不足所致 【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分析】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主要包括: 1、光照强度在一定范围内,光照强度逐渐增强光合作用中光反应强度也随着加强,但光照增强到一定程度时,光合作用强度就不再增加.2、CO2 CO2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只有当环境中的CO2达到一定浓度时,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 3、温度温度可以通过影响暗反应的酶促反应来影响光合作用,在一定范围内随温度的提高,光合作用加强,温度过高时也会影响酶的活性,使光合作用强度减弱. 4、水分水既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又是体内各种化学反应的介质.水分还能影响气孔的开闭,间接影响CO2进入植物体内,如夏季的“午休”现象. 5、矿质元素如Mg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N是光合酶的组成成分,P是ATP分子的组成成分等等. 【解答】解:A、AB段光合强度随光照强度增强而逐渐上升,A正确; B、B点光合作用强度开始下降的原因是部分气孔关闭,CO2供应减少,B错误; C、DE段光合强度随光照强度减弱而下降,C正确; D、BC段光合强度下降是因为部分气孔关闭,CO2供给不足所致,D正确. 故选:B. 13.用某种酶进行有关实验的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该酶的最适催化温度为30℃左右 B.图2和图4能说明该酶一定不是胃蛋白酶 C.由图4实验结果可知酶具有高效性 D.由实验结果可知酶具有专一性 【考点】酶的特性. 【分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酶的特性:专一性、高效性、作用条件较温和.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温度、pH等.在最适温度(pH)下,酶的活性最高;当温度(pH)低于最适温度(pH)时,酶的活性随温度(pH)的升高而增强;当温度(pH)高于最适温度(pH)时,酶的活性随温度(pH)的升高而减弱. 分析题干和题图可知本题是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先解读曲线,然后根据选项描述分析判断. 【解答】解:A、分析题图1说明在这三个温度中,30℃比较适宜,该酶的最适催化温度为30℃左右,A正确; B、分析题图2曲线可知,酶的最适pH为7,而胃蛋白酶的最适宜pH是2左右,由图4可知,该酶能分解麦芽糖,应该是麦芽糖酶,该酶一定不是胃蛋白酶,B正确; CD、由图4知,该酶能分解麦芽糖,不能分解蔗糖,说明酶具有专一性.C错误;D正确. 故选:C. 14.从某动物产生的精子中提取出四个,经测定基因型分别为AB、Ab、aB、ab,若不考虑交叉互换与基因突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这四个精子至少来自两个精原细胞 B.这四个精子可能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 C.AB、ab不可能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 D.AB、Ab不可能来自同一个初级精母细胞 【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 【分析】 已知四个精子的基因型为AB、Ab,aB、ab,说明该生物体含有基因A、a、B、b,即该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因为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所以一个初级精母细胞能产生2种基因型不同的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类似于有丝分裂,因此每个次级精母细胞产生2个基因型相同的精细胞.由此可见,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4个精子,但只有两种基因型(不考虑交叉互换与基因突变). 【解答】解:A、若不考虑交叉互换与基因突变,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能形成2种精子,题干中AB和ab可能来自于一个精原细胞,而Ab和aB可能来自另一个精原细胞,所以这四个精子至少来自两个精原细胞,A正确; B、若不考虑交叉互换与基因突变,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4个精子,但只有两种基因型,所以这四个精子不可能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B错误; C、减数第二次分裂类似于有丝分裂,因此每个次级精母细胞能产生2个基因型相同的精子,所以AB、ab不可能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C正确; D、若不考虑交叉互换与基因突变,则来自一个初级精母细胞的两种精子所含基因应该完全不同,所以AB,Ab不可能来自同一个初级精母细胞,D正确. 故选:B. 15.某生物兴趣小组观察了几种生物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并根据观察结果绘制出如图形.下列与图形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图所示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在此时期之前细胞中央出现赤道板 B.乙图所示细胞可能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此阶段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C.乙图所示细胞可能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此阶段染色体着丝点发生分裂 D.如丙图表示精巢内的几种细胞,则C组细胞可发生联会并产生四分体 【考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甲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分裂,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图乙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之间的比例为1:2:2,并且染色体数为2N,因此可能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或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中期后期. 图丙中,A组细胞中染色体数为N,即染色体数目减半,可以表示减二的前期、中期、末期;B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2N,可以表示有丝分裂的间期、前、中、末期,减一时期和减二后期;C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4N,为体细胞的两倍,只可能表示有丝分裂的后期. 【解答】解:A、甲图所示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在此时期之前,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但不存在赤道板结构,A错误; B、图乙DNA数和染色单体数是染色体数的2倍,可能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或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中期后期,因此此阶段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B正确; C、乙图所示细胞可能处于有丝分裂中期,而着丝点发生分裂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C错误; D、图丙中C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而联会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D错误. 故选:B. 16.下列图文相符的是( ) A.图甲表示小白鼠呼吸耗氧量随其生活环境温度不同而变化的情况 B.图乙表示乳酸菌在代谢过程中CO2产生速率与O2浓度之间的关系 C.图丙表示一片小树林的空气,CO2浓度在一天内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D.图丁表示大豆种子萌发成功幼苗过程中,从第6d开始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 【考点】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分析】阅读题干可知,该题的知识点是细胞呼吸的意义,细胞呼吸的方式和产物,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之间的关系,先梳理相关知识点,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 【解答】解:A、小白鼠属于恒温动物,生活环境温度升高,小鼠散失的热量少,用于维持体温的能量少,耗氧量降低,A错误; B、乳酸菌进行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没有二氧化碳,B错误; C、丙图中,6点以后,二氧化碳相对量逐渐增加,12点左右少有下降,又恢复,然后逐渐降低,该图应为夏季一天内光合作用强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C错误; D、丁图中从第6天开始,干重增加,说明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大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D正确. 故选:D. 17.A和B是属于同一生物的两个细胞,通过对其DNA分子含量的测定发现,A细胞中的DNA含量是B细胞的两倍,最可能的解释是( ) A.A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前期,B细胞可能刚好完成有丝分裂 B.A细胞是正常的体细胞,B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时 C.A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B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 D.A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B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 【考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细胞的减数分裂. 【分析】根据DNA含量变化来看,体细胞或次级精(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与第二极体、卵细胞、精子存在2倍关系;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与体细胞或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细胞,DNA分子含量存在2倍关系. 【解答】解:假如体细胞内的DNA数目为2n. A、A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前期的细胞,则细胞内DNA的含量是4n,B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结束的细胞,细胞内DNA的含量是2n,则A细胞中的DNA含量是B细胞的两倍,A正确; B、A细胞是正常的体细胞,则细胞内DNA的含量是2n,B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时,则细胞内DNA的含量是2n,A细胞中的DNA含量和B细胞DNA含量相等,B错误; C、A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细胞内DNA的含量是4n,B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细胞内DNA的含量是4n,A细胞中的DNA含量和B细胞DNA含量相等,C错误; D、A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细胞内DNA的含量是4n,B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细胞内DNA的含量是4n,A细胞中的DNA含量和B细胞DNA含量相等,D错误. 故选:A. 18.某同学在研究马铃薯块茎无氧呼吸的产物时,设计了如下实验:取新鲜马铃薯块茎,洗净,切成碎屑.向锥形瓶中放入适量的马铃薯块茎碎屑,并向瓶中充入N2,装置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向锥形瓶中充入N2的目的是制造无氧环境 B.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也可以换成澄清的石灰水 C.实验前应对马铃薯块茎碎屑消毒以排除微生物的呼吸作用 D.若马铃薯块茎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则图中的指示剂会由无色变成蓝色 【考点】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本题是对无氧呼吸产物的探究实验,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是乳酸,二氧化碳可以使水溶液溴麝香草粉蓝由蓝变绿再变黄,也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因此可以用溴麝香草粉蓝溶液或澄清的石灰水判断无氧呼吸方式. 【解答】解:A、向锥形瓶中充入N2的目的是制造无氧环境,使马铃薯块茎进行无氧呼吸,A正确; B、由于二氧化碳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也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所以溴麝香草粉蓝溶液可以换成澄清的石灰水,B正确; C、为了消除马铃薯块茎碎屑上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实验前对马铃薯碎屑应该进行消毒处理,C正确; D、由于马铃薯块茎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不产生二氧化碳,所以图中的指示剂不会变色,D错误. 故选:D. 19.如图表示在适宜的光照、CO2浓度等条件下,某植物在不同温度下的净光合作用速率和呼吸作用速率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光合作用中温度主要影响暗反应阶段 B.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都受到温度的影响,其中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的适宜温度更高 C.温度在30℃左右时真光合作用速率最大 D.若温度保持25℃,长时间每天交替进行12h光照、12h黑暗,该植物不能正常生长 【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分析】图中显示虚线是细胞呼吸消耗有机物的量,实线表示有机物积累量,即净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净光合作用强度=总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图中真正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量是实线和虚线的和.要求植物生长,必须净光合作用量大于0(即实际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值大于0). 【解答】解:A、光合作用过程中,暗反应所需酶的种类多,因此温度主要影响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A正确; B、据图分析可知,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的适宜温度为40℃,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的适宜温度为30℃,因此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的适宜温度更高,B正确; C、根据真光合作用速率=净光合作用速率+呼吸作用速率可知,当温度在30℃左右时,真光合作用速率最大,C正确; D、植物能正常生长必须是光照下净光合速率大于黑暗时呼吸速率.温度保持在25℃的条件下,净光合速率约为3.8,呼吸速率约为2.6,故长时间每天交替进行12h光照、12h黑暗,植物能正常生长,D错误. 故选:D. 20.现有①~④四个纯种果蝇品系,其中品系①的性状均为显性,品系②~④均只有一种性状是隐性,其他性状均为显性.这四个品系的隐性性状及控制该隐性性状的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如表所示: 品系 ① ② ③ ④ 隐性性状 残翅 黑身 紫红眼 相应染色体 Ⅱ、Ⅲ Ⅱ Ⅱ Ⅲ 若需验证自由组合定律,可选择交配的品系组合为( )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②×④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自由组合定律研究的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的遗传规律,若要验证该定律,所取两个亲本具有两对不同相对性状即可,故选②×④或③×④. 【解答】解:验证决定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是否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要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果蝇品系中只有品系①的性状均为显性,品系②~④均只有一种性状是隐性,其他性状均为显性;又控制翅形和体色的基因都位于Ⅱ号染色体上,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Ⅲ号染色体上,所以选择位于两对染色体上的基因来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只能用②×④或③×④. 故选D. 21.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两个纯种植株杂交,F1基因型为AaBb.下列有关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的分析错误的是( ) A.若F1能产生四种配子AB、Ab、aB、ab,则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B.若F1自交,F2有四种表现型比例为9:3:3:1,则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C.若F1测交,子代有两种表现型比例为1:1,则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D.若F1自交,F2有三种表现型比例为1:2:1,则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解答】解:A、若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F1产生配子的可能是2种比例相等(不发生交叉互换)或4种比例不相等(发生交叉互换);若两对基因位于两对染色体上,则F1能产生比例相等的四种配子,A错误; B、若F1自交后代为9:3:3:1,则说明两对基因位于两对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正确; C、若F1测交,子代有两种表现型比例为1:1,说明F1只产生两种比例相等的配子,说明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C正确; D、若F1自交,F2有三种表现型比例为1:2:1,也说明F1只产生两种比例相等的配子,则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D正确. 故选:A. 22.已知小麦抗病对感病为显性,无芒对有芒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用纯合的抗病无芒与感病有芒杂交,F1自交,播种所有的F2,假定所有的F2植珠都能成活,在F2植株开花前,拔掉所有的有芒植株,并对剩余植株套袋.假定剩余的每株F2收获的种子数量相等,且F3的表现型符合遗传定律.从理论上讲F3中表现感病植株的比例为( ) A. B. C. D.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已知小麦抗病对感病为显性,无芒对有芒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纯合的抗病无芒与感病有芒杂交,F1自交,除去所有的有芒植株再自交,依次求出答案. 【解答】解:假定抗病无芒为AABB,感病有芒为aabb,则F1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的后代),F1自交(AaBb×AaBb)得:AABB、AABb、AABb、AAbb(含bb为有芒,所以去掉)、AaBB、AaBb、AaBb、Aabb(去掉)、AaBB、AaBb、AaBb、Aabb(去掉)、aaBB、aaBb、aaBb、aabb(去掉).F2每种基因型自交可产生4后代(如AABB×AABB→4AABB):AABB、AABb、AABb这三种基因型自交都不可能出现aa,它们的后代共4+4+4=12个; AaBB、AaBb、AaBb、AaBB、AaBb、AaBb这六个基因型自交每个基因的4后代均出现1个aa(即Aa×Aa→AA、2Aa、aa)所以这六个基因型自交的后代共有4+4+4+4+4+4=24个,其中出现aa的有1+1+1+1+1+1=6个;aaBB、aaBb、aaBb这三个基因自交后代均出现aa,所以这三个基因自交后代出现aa的有4+4+4=12.综上所述,F3共有12+24+12=48个,其中出现aa的有6+12=18个,所以F3出现aa的概率为18÷48=. 故选:B. 23.香豌豆有许多不同花色的品种,决定其花色的基因控制的代谢途径如图所示.产物3显红色,产物1和产物2均显白色.下列对香豌豆花色遗传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纯合的白花香豌豆与纯合的白花香豌豆杂交,F1为白花 B.如果红花香豌豆CcRr与白花香豌豆ccrr杂交,F1红花与白花的比例为1:3 C.如果红花香豌豆自交,F1红花与白花的比例为3:1,则亲本的基因型是CCRr或CcRR,且基因C、c和基因R、r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D.如果红花香豌豆自交,F1红花与白花的比例为9:7,则亲本的基因型是CcRr,基因C、c和基因R、r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只有双显性个体即基因型为C_R_才显红色,其余基因型全为白色.据此答题. 【解答】解:A、纯合的白花香豌豆的基因型有三种,即CCrr、ccRR、ccrr,若前两者杂交,后打全为红花,A错误; B、果红花香豌豆CcRr与白花香豌豆ccrr杂交,由于不清楚控制花色的两对基因在哪条染色体上,故无法判断后代表现型比例,B错误; C、如果红花香豌豆自交,F1红花与白花的比例为3:1,说明只符合分离定律,则亲本的基因型是CCRr或CcRR,且基因C、c和基因R、r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C正确; D、如果红花香豌豆自交,F1红花与白花的比例为9:7,则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亲本的基因型是CcRr,基因C、c和基因R、r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D正确. 故选:CD. 24.在一个随机交配的中等大小的种群中,经调查发现控制某性状的基因型只有两种:AA基因型的百分比为20%,Aa基因型的百分比为80%,aa基因型(致死型)的百分比为0,那么随机交配繁殖一代后,AA基因型的个体占( ) A. B. C. D.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已知某种群中某性状的基因型只有两种:AA基因型的频率为20%,Aa基因型的频率为80%,aa基因型(致死型)的频率为0,则A的基因频率=20%+×80%=60%,a的基因频率=×80%=40%,据此答题. 【解答】解:由以上分析可知,A的基因频率为60%,a的基因频率为40%,根据遗传平衡定律,其随机交配繁殖一代后,AA基因型频率=60%×60%=36%,Aa的基因型频率=2×60%×40%=48%,aa的基因型频率=40%×40%=16%,其中aa为致死型,因此AA基因型的个体占36%÷(36%+48%)=. 故选:B. 25.控制西瓜的瓜重的基因不止1对,瓜重由显性基因及其显性基因个数决定,不同的显性基因作用效果一致.用瓜重平均为6公斤的西瓜植株与瓜重平均为4公斤的西瓜植株杂交,F1的平均重5公斤;F2中又出现了2公斤与8公斤重的西瓜,各占,亲本可能的基因型是( ) A.TTEE×ttee B.TTee×ttEe C.tteehh×TtEeHh D.TTeehh×ttEEHH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F2中又出现了2公斤与8公斤重的西瓜,各占,说明控制西瓜的瓜重的基因有三对等位基因,且这三对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作用效果一致且具叠加性. 【解答】解:根据F2中又出现了2公斤与8公斤重的西瓜,各占,说明控制西瓜的瓜重的基因有三对等位基因.瓜重8公斤的西瓜基因型为TTEEHH,瓜重2公斤的西瓜基因型为tteehh.每个显性基因增加的重量为(8﹣2)÷6=1公斤.因此,瓜重平均为6公斤的西瓜植株含(6﹣2)÷1=4个显性基因,瓜重平均为4公斤的西瓜植株含(4﹣2)÷1=2个显性基因.F1的平均重5公斤,其细胞中含(5﹣2)÷1=3个显性基因.因此,亲本可能的基因型是TTEEhh和tteeHH或TTeeHH和ttEEhh或ttEEHH和TTeehh. 故选:D. 26.下列关于遗传学基本概念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后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就叫性状分离 B.纯合子杂交产生的子一代所表现的性状就是显性性状 C.不同环境下,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 D.兔的白毛和黑毛,狗的长毛和卷毛都是相对性状 【考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基因型、表现型;生物的性状与相对性状. 【分析】1、性状分离是指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个体的现象. 2、孟德尔在杂交豌豆实验中,把子一代表现出来的性状叫做显性性状,子一代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叫做隐性性状. 3、表现型=基因型+环境. 4、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如人的单眼皮和双眼皮就是相对性状. 【解答】解:A、性状分离是指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个体的现象,A错误; B、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子杂交产生的子一代所表现的性状就是显性性状,B错误; C、不同环境下,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C正确; D、兔的白毛和黑毛,狗的长毛和短毛都是相对性状,D错误. 故选:C. 27.水稻的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稻瘟病(R)对易感稻瘟病(r)为显性,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将一株高秆抗病的植株(甲)与另一株高秆易感病的植株(乙)杂交,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如果只研究茎秆高度的遗传,则图中表现型为高秆的个体中,纯合子的概率为 B.甲、乙两植株杂交产生的子代中有6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 C.对甲植株进行测交,可得到能稳定遗传的矮秆抗病个体 D.乙植株自交后代中符合生产要求的植株占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子代中,高秆:矮杆=75:25=3:1,抗病:易感病=50:50=1:1,说明亲本的基因型是DdRr和Ddrr.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分析题图,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 【解答】解:A、如只研究茎高度的遗传,图示表现型为高秆的个体中,基因型为DD和Dd,比例为1:2,所以纯合子的概率为,A错误; B、甲乙两植株杂交产生的子代基因型有3×2=6种、表现型有2×2=4种,B正确; C、对甲植株进行测交,得到的矮秆抗病个体基因型为ddRr,是杂合体,不能稳定遗传,C错误; D、由于乙植株基因型为Ddrr,其自交后代中符合生产要求的植株为DDrr、Ddrr和ddrr,没有符合生产要求的矮秆抗病植株,D错误. 故选:B. 28.荠菜果实形状﹣﹣三角形和卵圆形由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A、a和B、b决定.AaBb个体自交,F1中三角形:卵圆形=301:20.在F1的三角形果实荠菜中,部分个体无论自交多少代,其后代均为三角形果实,这样的个体在F1三角形果实荠菜中所占的比例为( ) A. B. C. D.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AaBb自交得F1中A_B_:A_bb:aaB_:aabb=9:3:3:1,而F1中三角形:卵圆形=301:20≈15:1,由此可见,三角形的基因型为A_B_、A_bb、aaB_,卵圆形的基因型为aabb.据此答题. 【解答】解:由以上分析可知,F1中三角形个体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_B_(AABB、AABb、AaBB、AaBb)、A_bb(AAbb、Aabb)、aaB_(aaBB、aaBb),其中AABB、AABb、AaBB、AAbb、aaBB无论自交多少代,其后代均为三角形果实,这些个体在F1三角形果实荠菜中所占的比例为. 故选:B 29.已知小麦抗锈病是由显性基因控制,让一株杂合子小麦自交得F1,淘汰掉其中不抗锈病的植株后,再自交得F2,继续淘汰不抗锈病的植株,从理论上计算,子三代中不抗锈病占植株总数的( ) A. B. C. D.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根据题干信息“抗锈病杂合子”可知,小麦的抗锈病相对于不抗锈病为显性性状(用A、a表示),则该杂合子小麦的基因型为Aa.抗锈病杂合子小麦(Aa)自交得F1,则F1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1:2:1. 【解答】解:由以上分析可知F1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1:2:1,淘汰其中不抗锈病的植株(aa)后,剩余植株中,AA占,Aa占.淘汰掉不抗锈病的植株后,再自交,其中AA自交不发生性状分离,而Aa自交发生性状分离(AA:Aa:aa=1:2:1),所以F2中AA=+×=;Aa=×=,aa淘汰后,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3:2.故子三代中不抗锈病占植株总数的比例为×=. 故选:C. 30.如图是与细胞分裂相关的坐标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CD段一定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 B.甲图中的AB段若发生在高等哺乳动物的精巢中,细胞肯定进行减数分裂 C.乙图中A时期染色体、染色单体、DNA的比例为1:2:2 D.乙图中的CD段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一定为正常体细胞的一半 【考点】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 【分析】据图分析,甲图中的AB段完成DNA的复制,可有丝分裂间期或者减数分裂间期;CD段原因是着丝点分裂,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乙图中A时期已完成染色体的复制,则染色体、染色单体、DNA的比例为1:2:2;乙图中的CD段代表的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其中前期和中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为正常体细胞的一半,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和体细胞一样. 【解答】解:A、甲图既可表示有丝分裂,也可表示减数分裂,CD段发生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时间是有丝分裂后期或者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故A错误; B、图甲中的AB段表示DNA复制,若发生在高等哺乳动物的精巢中,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也可能是产生精原细胞的有丝分裂间期,故B错误; C、在图乙A时期染色体复制,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核DNA的比例为1:2:2,故C正确; D、在图乙中,CD段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其中前期和中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为正常体细胞的一半,后期由于着丝点的分离,染色体数目与正常体细胞相同,故D错误. 故选:C. 31.某植物细胞的基因型为Aa,该细胞在分裂过程中存在以下两种情况: ①减数第一次分裂正常,减数第二次分裂不正常; ②减数第一次分裂不正常,减数第二次分裂正常.若上述两种情况中不正常分裂时染色体都移向一极. 下列有关配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种情况下配子的基因型都为Aa B.两种情况下配子的基因型都为AA或aa C.第①种情况下,配子的基因型为AA或aa,第②种情况下,配子基因型为Aa D.第①种情况下,配子的基因型为Aa,第②种情况下,配子基因型为AA或aa 【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 【分析】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解答】解:第一种情况下,等位基因分离但着丝点分裂后染色体都移向一极,所以形成的配子的基因型都为AA或aa;第二种情况下,等位基因没有分离,同源染色体都移向一极,所以形成的配子的基因型都为Aa.因此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32.如图为中华大蟾蜍部分细胞分裂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细胞表示初级卵母细胞,在此时期正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 B.形成乙细胞的分裂方式为有丝分裂,最终产生的子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XCXC C.丙细胞表示的是次级卵母细胞后期分裂图象,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是第二极体和卵细胞 D.用中华大蟾蜍的睾丸作材料制作装片,在显微镜下有可能观察到图中三种物像 【考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细胞的减数分裂.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为中华大蟾蜍部分细胞分裂示意图,其中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因此甲→乙表示有丝分裂,甲→丙表示减数分裂. 【解答】解:A、根据丙细胞的不均等分裂可知,该蟾蜍的性别为雌性,因此甲细胞中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表示初级卵母细胞,在此时期正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A正确; B、甲细胞形成乙细胞的分裂方式为有丝分裂,最终产生的子细胞的基因型为与亲代细胞相同,即AaBbXCXC,B正确; C、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不均等分裂,称为次级卵母细胞,其分裂形成的子细胞是卵细胞和第二极体,C正确. D、根据丙细胞的不均等分裂可知,该蟾蜍的性别为雌性,所以应该用中华大蟾蜍的卵巢作材料制作装片,在显微镜下有可能观察到图中三种物像,D错误. 故选:D. 33.如图所示,卵原细胞内含有A与a、B与b两对同源染色体,已知此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所形成的卵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为Ab,则同时所产生的3个极体的染色体组成分别为( ) A.AB、Ab、ab B.Aa、Bb、AB C.Ab、aB、aB D.AB、aB、ab 【考点】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分析】卵细胞的产生过程:1个卵原细胞1个初级卵母细胞1个次级卵母细胞+1个第一极体1个卵细胞+3个极体.据此答题. 【解答】解:一基因型为AaBb的动物,产生了1个Ab基因组合的卵细胞,说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含有基因A和基因b的非同源染色体组合到一起,移向同一极,并进入次级卵母细胞,而含有基因a和基因B的非同源染色体组成到一起,移向另一极,并进入第一极体.次级卵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1个基因型为Ab的卵细胞和一个基因型为Ab的极体,第一极体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两个基因型为aB的极体.因此,3个极体的基因组合是Ab、aB、aB. 故选:C. 34.如图甲表示某高等动物(假设其基因型为 AaBb,2N=4)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量变化曲线,乙图中 a、b、c、d、e 分别表示分裂过程中的某时期染色体行为的示意图.在不考虑基因突变的情况下,相应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图中②和④时期都可发生基因 A 与 A 的分离和A 与 a 的分离 B.乙图中不含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b、c、e C.乙图中位于Ⅰ阶段的细胞有 b、d、e D.孟德尔遗传定律发生于甲图中的④阶段 【考点】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细胞的减数分裂. 【分析】分析甲图:Ⅰ表示有丝分裂,其中①表示有丝分裂间期、前期和中期;②表示有丝分裂后期;③表示有丝分裂末期.Ⅱ表示减数分裂,其中④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⑤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⑥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⑦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 分析乙图:a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b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c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d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e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解答】解:A、甲图中,基因A与A的分离发生在②和④时期,但A与a的分离只发生④时期,A错误; B、乙图中不含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b、c,B错误; C、Ⅰ表示有丝分裂,乙图中只有e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C错误; D、孟德尔遗传定律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即甲图中的④阶段,D正确. 故选:D. 35.图1表示细胞呼吸过程,图2表示细胞呼吸时气体交接相对值的情况,图3表示氧浓度对呼吸速率的影响.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某些植物细胞中可以同时发生图1所示的所有过程 B.图2中在氧浓度为d时,细胞中能通过图1所示过程②产生CO2和H2O C.图3中的C点时细胞的呼吸方式与图2中的氧浓度为d时一致 D.图3能表示氧浓度对人体呼吸速率的影响 【考点】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分析】据图分析:图1中,①表示细胞呼吸过程中产生的ATP,②表示有氧呼吸,③表示乳酸途径的无氧呼吸,④表示酒精途径的无氧呼吸.图2中,a点表示呼吸强度,d点表示有氧呼吸.图3中,A点表示呼吸强度,C点最适合储存水果、蔬菜.据此分析作答. 【解答】解:A、植物细胞中图1所示的过程中③④不能同时进行,A错误; B、图2中在氧浓度为d时,二氧化碳的释放量与氧气的吸收量相等,只有有氧呼吸过程,细胞中能通过图1所示过程②产生CO2和H2O,B正确; C、图3中的C点时细胞的呼吸方式与图2中的氧浓度为c时一致,C错误; D、人体内抗原进行乳酸途径的无氧呼吸,图3中的为有氧呼吸和酒精途径的无氧呼吸过程,D错误. 故选:B. 36.图甲是H2O2酶活性(v)受pH影响的曲线,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pH=b时H2O2分解产生的O2量随时间(t)的变化.若该酶促反应过程中改变某一初始条件,以下改变正确的是( ) A.pH=a时,e点下移,d点左移 B.适当降低温度,e点不移,d点右移 C.pH=c时,e点为0 D.H2O2量增加,e点不移,d点左移 【考点】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分析】酶只能缩短达到化学反应平衡所需时间,不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 分析甲图:图甲是H2O2酶活性受pH影响的曲线,其中b点是H2O2酶的最适PH,在b点之前,随PH升高,酶活性上升,超过b点,随PH上升,酶活性降低,直到失活. 分析乙图:乙图中d点表示达到化学反应平衡所需时间,e点表示化学反应的平衡点. 【解答】解:A、pH由b→a时,酶的活性降低,化学反应速率减慢,到达化学反应平衡所需的时间延长,但PH改变不会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所以d点右移,e点不移,A错误; B、图乙是在最适温度下,pH=b时H2O2分解产生的O2量随时间的变化,若温度降低,则酶活性降低,化学反应速率减慢,到达化学反应平衡所需的时间延长,但温度降低不会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所以d点右移,e点不移,B正确; C、pH=c时,过碱条件破坏酶的空间结构使酶失活,不能催化H2O2水解,但H2O2在常温下也能分解,所以e点不为0,C错误; D、H2O2量增加时,达到化学反应平衡所需时间延长,且化学反应的平衡点升高,即e点上移,d点右移,D错误. 故选:B. 37.高一生物科研兴趣小组从校博雅湖的某一深度取得一桶水样,分装于六对密封黑白瓶中(白瓶为透明瓶,黑瓶为不透光瓶),剩余的水样测得原初溶氧量为10mg/L.将六对密封黑白瓶分别置于六种不同的光照条件下(由a→e逐渐加强),其他条件相同,24小时后,实测获得六对黑白瓶中溶氧量,记录数据如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光照强度(klx) 0(黑暗) a b c d e 白瓶溶氧量mg/L 3 10 16 24 30 30 黑瓶溶氧量mg/L 3 3 3 3 E E A.瓶中所有生物正常生活所需耗氧量在24h内为7mg/L B.光照强度为d、e时,黑瓶中溶氧量应为3 mg/L C.光照强度为c时,在24h内白瓶中植物产生的氧气量为28mg/L D.光照强度为d时,再增加光照强度,瓶中溶解氧的含量也不会增加 【考点】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分析】由题意知,黑瓶为不透光,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黑瓶中氧气的减少是由于呼吸作用消耗,单位时间氧气变化代表呼吸作用强度;白瓶通光,能进行光合作用,溶液中氧气的变化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综合结果,单位时间氧气的变化可以代表净光合作用强度;实际光合作用强度=净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 【解答】解:A、分析黑瓶可知,24小时氧气的消耗量是10﹣3=7mg/L,即瓶中所有生物正常生活所需耗氧量在24h内为7mg/L,A正确; B、0、a、b、c可知,光照强度变化,消耗的氧气不变,因此光照强度为d、e时,黑瓶中溶氧量应为3 mg/L,B正确; C、光照强度为c时,24小时氧气的增加量是24﹣10=14,呼吸消耗量是7,因此在24h内白瓶中植物产生的氧气量为14+7=21mg/L,C错误; D、由表格数据可知,d对应的光照强度是光的饱和度,再增加光照强度,瓶中溶解氧的含量也不会增加,D正确. 故选:C. 38.下列物质转化过程会发生在人体内的是( ) A.H2O中的O转移到O2中 B.CO2中的C转移到C6H12O6中 C.O2中的O转移到H2O中 D.C6H12O6中的H转移到C2H5OH中 【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分析】1、光合作用的具体的过程: ①光反应阶段:场所是类囊体薄膜 a.水的光解:2H2O 4[H]+O2 b.ATP的生成:ADP+PiATP ②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基质 a.CO2的固定:CO2 +C52C3 b.三碳化合物的还原:2C3(CH2O)+C5+H2O. 2、有氧呼吸的过程: ①C6H12O62丙酮酸+4[H]+能量 (细胞质基质) ②2丙酮酸+6H2O6CO2+20[H]+能量 (线粒体基质) ③24[H]+6O212H2O+能量 (线粒体内膜) 3、无氧呼吸的过程: ①C6H12O62丙酮酸+4[H]+能量 (细胞质基质) ②2丙酮酸+4[H] 2酒精+2CO2或2丙酮酸+4[H] 2乳酸 (细胞质基质) 【解答】解:A、H2O中的O转移到O2中发生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人体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A错误; B、C02中的C转移到C6H12O6中发生在光合作用的光暗反应阶段,人体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B错误; C、02中的O转移可通过有氧呼吸第三阶段转移到H2O中,H2O中O再在有氧呼吸第二阶段转移到CO2中,C正确; D、C6H12O6中的H转移到C2H5OH中发生在植物细胞或酵母菌细胞无氧呼吸过程中,人体细胞不能进行酒精发酵,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D错误. 故选:C. 39.用某种大小相同的绿色植物叶片分组进行光合作用实验:已知叶片实验前重量,在不同温度下分别暗处理1h,测其重量变化,立即再光照1h(光强度相同),再测其重量变化.得到如下表结果: 组别 1 2 3 4 温度/℃ 27 28 29 30 暗处理后重量变化/mg ﹣1 ﹣2 ﹣3 ﹣1 光照后与暗处理前重量变化/mg +3 +3 +3 +1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光照的1h时间内,第4组轮藻合成葡萄糖总量为3 mg B.光照的1h时间内,第1、2、3组轮藻释放的氧气量相等 C.光照的1h时间内,四组轮藻光合作用强度均大于呼吸作用强度 D.该轮藻呼吸作用酶的最适温度在28℃至30℃之间 【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分析】暗处理1小时代表呼吸作用的速率,立即光照1小时后,质量的变化是1小时的光合作用速率减去2小时的呼吸作用速率的变化量. 【解答】解:A、光照的1h时间内,由于质量变化是1小时的光合作用速率和2小时呼吸作用速率,所以第4组轮藻合成葡萄糖总量(真正的光合作用速率)为1+1+1=3mg,A正确; B、氧气的释放量是净光合作用,净光合作用=真正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每一组真正的光合作用有机物的制造量分别是:第一组是3+1+1=5,第二组是3+2+2=7,第三组是3+3+3=9,第四组是1+1+1=3,所以每一组的净光合作用的量是:第一组5﹣1=4,第二组7﹣2=5,第三组9=3=6,第四组3﹣1=2,由于每一组的净光合作用强度不同,所以1、2、3组轮藻释放的氧气量不相等,B错误; C、根据计算,每一组的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分别是:第一组5、1,第二组7、2,第三组9、3,第四组3、1,所以照的1h时间内,四组轮藻光合作用强度均大于呼吸作用强度,C正确; D、该轮藻呼吸作用酶在28℃时呼吸速率是2,在29℃时呼吸速率是3,在30℃时呼吸速率是1,所以该轮藻呼吸作用酶的最适温度在28℃至30℃之间. 故选:B. 40.如图是水生植物黑藻在光照等环境因素影响下光合速率变化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t1→t2,叶绿体类囊体膜上的色素吸收光能增加,基质中水光解加快、O2释放增多 B.t2→t3,暗反应(碳反应)限制光合作用.若在t2时刻增加光照,光合速率将再提高 C.t3→t4,光照强度不变,光合速率的提高是由于光反应速率不变、暗反应增强的结果 D.t4后短暂时间内,叶绿体中ADP和Pi含量升高,C3化合物还原后的直接产物含量降低 【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分析】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1)光照强度影响光合作用的光反应,二氧化碳的浓度影响光合作用的暗反应. (2)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H]和ATP. 【解答】解:A、水的光解、O2释放发生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而不是叶绿体基质,A错误; B、t2→t3,限制光合速率的因素为CO2浓度此时光照充足且恒定,若增加光照,光合速率不会提高,B错误; C、t3→t4,暗反应增强,一定程度上加快ATP和ADP的转化,[H]和ATP不再积累,导致光反应速率加快,C错误; D、突然停止光照,光反应减弱甚至停止,类囊体薄膜上ATP合成受阻,ATP含量减少,ADP和Pi含量升高,被还原的C3化合物减少,所以直接产物有机物含量降低,D正确. 故选:D. 二、综合题 41.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科研人员将玉米的PEPC酶基因与PPDK酶基因导入水稻后,培养成双转基因水稻并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将双转基因水稻叶片放在温度恒定且适宜的密闭容器内,测量该容器内氧气量的变化情况,结果如图一所示;在强光下测得温度对其净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如图二所示. (1)图一中a点时双转基因水稻叶肉细胞中合成ATP的场所有 线粒体、细胞质基质 .b点以后的短时间内,叶片细胞内C3的消耗速率 大于 (填“大于”或“小于”)生成速率. (2)5~15min时,密闭容器内氧气量增加的速率逐渐减小,这是因为容器内的 二氧化碳浓度逐渐减少 ,使光合作用受限.如果双转基因水稻细胞呼吸速率自始至终不变,则在5~15min,双转基因水稻的平均光合作用速率(用氧气产生量表示)是 6 ×l0﹣8 mol.min﹣l. (3)图二中,不能判断出温度为25℃时双转基因水稻与原种水稻真正光合速率,主要的原因是两种水稻的 细胞呼吸速率 是未知的. 【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分析】据图分析:根据图一可以计算真正的平均光合速率.图二表示不同温度条件下,在光照为1000μmol•m﹣2•s﹣1下两种水稻的净光合速率.据此分析作答. 【解答】解:(1)图一中a点时水稻处于黑暗条件下,植株只能进行呼吸作用,双转基因水稻叶肉细胞中合成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b点以后的短时间内,光照增强,光反应加快,三碳化合物消耗加快,短时间内其来源不变,故叶片细胞内C3的消耗速率大于生成速率. (2)5~15min时,随着光合作用的解析,容器内二氧化碳浓度逐渐减少,导致容器内氧气量增加的速率逐渐减小.据图分析,5~15min小麦叶片的平均光合作用速率(用氧气产生量表示)为真正的光合作用速率,即(8﹣4)÷(15﹣5)+(5﹣4)÷5=6×l0﹣8mol.min﹣l. (3)真正的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净光合速率,图二中,由于两种水稻的呼吸速率不能确定,所以不能判断出温度为25℃时双转基因水稻与原种水稻真正光合速率. 故答案为: (1)线粒体、细胞质基质 大于 (2)二氧化碳浓度逐渐减少 6 (3)细胞呼吸速率 42.豌豆种子的子叶颜色有黄色和绿色,由等位基因Y、y控制,种子形状有圆粒和皱粒,由等位基因R、r控制,且这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某科技小组同学按照孟德尔的豌豆遗传实验方法,进行了两组杂交实验,结果统计如下: 组别 亲本表现型 子代表现型及数量 黄圆 黄皱 绿圆 绿皱 甲组 黄色皱粒×黄色皱粒 0 304 0 98 乙组 黄色圆粒×黄色圆粒 315 101 108 32 (1)通过 乙 组实验结果可看出,种子形状中的 圆 粒为显性性状,上述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 自由组合 (基因分离、基因自由组合)规律. (2)请按甲组方式写出乙组亲本的基因组成:甲组:Yyrr×Yyrr,乙组: YyRr × YyRr (3)乙组亲本中的黄色圆粒能产生 4 种类型的配子,其配子的基因组成分别为 YR、Yr、yR、yr . II.桃子中,毛状表皮(A)对光滑表皮(a)为显性,卵形脐基因(B)和无脐基因(b)的杂合子表现为圆形脐,假设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现有一纯合的毛状、无脐品种与另一纯合的光滑、卵形脐品种杂交.请回答: (1)F2中表现型为毛状卵脐的比例为 . (2)F1与光滑卵脐亲本回交产生后代的表现型有: 毛状卵脐、毛状圆脐、光滑卵脐、光滑圆脐 ,其中光滑圆脐的基因型是 aaBb ,占后代的几率是 .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1、由乙组实验可知,黄色圆粒与黄色圆粒豌豆交配,子代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9:3:3:1,说明两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亲本黄色圆粒豌豆的基因型是YyRr,且黄色对绿色是显性性状,圆粒对皱粒是显性性状. 2、由题意知,A(a)、B(b)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因此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纯合的毛状、无脐品种的基因型是AAbb,纯合的光滑、卵形脐品种的基因型是aaBB,二者杂交,子一代的基因型是AaBb,子二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_B_:A_bb:aaB_:aabb=9:3:3:1. 【解答】解:Ⅰ(1)由分析可知,乙组实验中,圆粒与圆粒交配,后代出现一定比例的皱粒,说明圆粒对皱粒是显性性状,且子代性状分离比是9:3:3:1,说明两对等位基因在遗传过程中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2)由分析可知,乙组亲本的基因型是YyRr×YyRr. (3)乙组亲本基因型是YyRr,按照自由组合定律,亲本产生的配子的类型是YR、Yr、yR、yr四种.、 Ⅱ(1)由分析可知,子二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_B_:A_bb:aaB_:aabb=9:3:3:1,毛状卵脐的基因型是A_BB,占. (2)子一代基因型是AaBb,亲本光滑、卵形脐品种的基因型是aaBB,二者杂交,子代表现型是毛状卵脐(A_BB)、毛状圆脐(A_Bb)、光滑卵脐(aaBB)、光滑圆脐(aaBb),光滑圆脐的比例是×=. 故答案为: I.(1)乙 圆 基因自由组合 (2)YyRr×YyRr (3)4 YR、Yr、yR、yr II.(1) (2)毛状卵脐、毛状圆脐、光滑卵脐、光滑圆脐 aaBb 43.如图甲是高等动物(2N=4)细胞分裂的6个示意图;图乙表示人类生殖和发育过程中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A~G中,一定属于有丝分裂分裂期的图象是 B、F . (2)A图象形成的子细胞的名称是 次级卵母细胞和极体 . (3)图乙中D~E发生的现象叫 受精作用 . (4)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图乙中的时间段是 A~B ,E~F段表示的细胞分裂方式是 有丝分裂 . 【考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细胞的减数分裂. 【分析】分析细胞分裂图:A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B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而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C细胞表示原始生殖细胞和体细胞;E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F细胞表示有丝分裂中期;G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而且染色体散乱排列在细胞中,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 分析曲线图:图乙中A﹣D表示减数分裂,D﹣E表示受精作用,E﹣F表示有丝分裂. 【解答】解:(l)图甲A~F中,其中属于有丝分裂分裂期的图象是B(有丝分裂的后期)、F(有丝分裂中期). (2)由于A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分离,且细胞质分裂不均等,所以形成的子细胞的名称是次级卵母细胞和极体. (3)图乙中D~E发生的现象叫受精作用,使得染色体数目回归本物种数目. (4)基因重组包括自由组合和交叉互换两类,前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后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即图乙中的时间段是AB段;E~F段前后代染色体数目不变,表示有丝分裂. 故答案为: (1)B、F (2)次级卵母细胞和极体 (3)受精作用 (4)A~B 有丝分裂 44.如图中①→⑦为某种哺乳动物的部分生命活动过程,a→k代表该种哺乳动物的不同细胞,细胞b代表精原细胞,请据图分析下列问题. (1)图中左侧方框内的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 e ,含有姐妹染色单体的细胞有 c、d (用字母表示).方框内各细胞按生理过程的先后排列顺序是 d→c→e ,(用字母和箭头表示),其中细胞e的名称是 次级精母细胞 ,该细胞与细胞b相比,二者核DNA数目之比是 1:1 . (2)图中细胞b的自我增殖与图中的过程 ③④⑤ (用图中的数字表示)相同,同一个体内的细胞j和k形态、结构、生理功能都有较大的差异,其根本原因是这两种细胞内的 mRNA 分子的种类和数量有较大差异. 【考点】减数第一、二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细胞的分化. 【分析】分析题图:图中①②表示减数分裂形成精子的过程;③④⑤表示精原细胞通过有丝分裂增殖;⑥⑦表示细胞分化过程.图中a和b为精原细胞,c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d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e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f为精子,g处于有丝分裂中期,h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解答】解:(1)图中左侧方框内,c和d细胞都含有2对同源染色体,而e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c和d细胞都含有姐妹染色单体,而e细胞不含姐妹染色单体.方框内,c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d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e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因此先后排列顺序是d→c→e;细胞e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称为次级精母细胞;e细胞含有4个核DNA分子,此时所含DNA分子与体细胞相同,因此b细胞也含4个核DNA分子,则二者核DNA数目之比是1:1. (2)由以上分析可知,图中③④⑤表示细胞b通过有丝分裂方式自我增殖;同一个体内的细胞j和k形态、结构、生理功能都有较大的差异,其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即这两种细胞内的mRNA分子的种类和数量有较大差异. 故答案为: (1)e c、d d→c→e 次级精母细胞 1:1 (2)③④⑤mRNA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