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浙江省东阳中学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浙江省东阳中学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

东阳中学高二历史6月月考卷 范围:必修二 时间:2019.6.9‎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题2分,共70分)‎ ‎1.历史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会留下特殊印记,并成为历史见证。下列信息按先秦、汉、唐、宋朝排列正确的是(  ) ‎ ‎① ‎ 竹简   隶书   一牛挽犁  素纱襌衣   水排 ‎ ‎② ‎ 心学   文人画   《萍洲可谈》   商业街   柳词 ‎ ‎③ ‎ 雕版印刷   《春望》   釉下彩绘   海上丝绸之路   坊市 ‎ ‎④ ‎ 刀形币   《小雅》   淬火工艺   青铜鼎   士 ‎ A.①④②③          B.②③①④           C.④①②③          D.④①③②‎ ‎2.敦煌出土唐宋诗有云:“贫儿二亩地,干枯十树桑。桑下种粟麦,四时供父娘。”“妇即客春持,夫即客扶犁。黄昏到家里,无米复无柴。男女空饿肚,状似一食斋。”这反映出(  )‎ A.中国北方常受饥馑的威胁                B.中国农村耕者无其田的现象 C.耕作技术没有革命性进步                D.耕织结构下农户贫困的情状 ‎3.分析历史现象的因果关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没有因果关系的历史现象是(  )‎ A.铁器和牛耕——井田制瓦解 B.明清资本主义萌芽——洋务企业产生 C.工业革命——鸦片战争 D.民族工业短暂发展——无产阶级队伍壮大 ‎4.《景德镇陶录》载:“唐初器也,土惟白壤,体稍薄,色素润,镇人陶氏所烧造。唐武德中,镇民陶玉者,载瓷入关中,称为假玉器”。这反映唐朝时期的景德镇(  )‎ A.以生产白瓷名闻天下                        B.制瓷业以私营为主 C.瓷器生产的规模较大                        D.制瓷业已具备较高的技艺 ‎5.元代王祯《农书》记载:“冶铸者为排以吹炭,令激水以鼓之也……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该记载反映了(  )‎ A.铁制农具的出现  B.水利工程的兴修 C.灌溉工具的改进  D.冶炼技术的发展 ‎6.宋代都市繁华,商业活动已经不再被封闭在政府规定的墙垣之内,而是分散于宅屋之间,下列诗句能体现这一特点的是(  )‎ A.“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B.“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C.“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D.“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7. 明清时期我国城市化出现“离心现象”——在其它国家,城市人口比重愈来愈高,也愈来愈集中,小城市变大,大城市变得更大;但在中国,明清两代的几个大都市,从人口到城区规模都比两宋和元代时缩小许多。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 A.小农经济的发展 B.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C.工商业市镇大量兴起 D.新航路开辟 ‎8.近代某次战争后,清政府一方面允许外国人“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同时谕令各省“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这些举措对当时中国的影响表现(  )‎ A.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社会            B.开启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C.民族工业获得了初步发展                D.民主革命运动蓬勃兴起 东阳中学高二历史6月月考卷 范围:必修二 时间:2019.6.9‎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题2分,共70分)‎ ‎1.历史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会留下特殊印记,并成为历史见证。下列信息按先秦、汉、唐、宋朝排列正确的是(  ) ‎ ‎① ‎ 竹简   隶书   一牛挽犁  素纱襌衣   水排 ‎ ‎② ‎ 心学   文人画   《萍洲可谈》   商业街   柳词 ‎ ‎③ ‎ 雕版印刷   《春望》   釉下彩绘   海上丝绸之路   坊市 ‎ ‎④ ‎ 刀形币   《小雅》   淬火工艺   青铜鼎   士 ‎ A.①④②③          B.②③①④           C.④①②③          D.④①③②‎ ‎2.敦煌出土唐宋诗有云:“贫儿二亩地,干枯十树桑。桑下种粟麦,四时供父娘。”“妇即客春持,夫即客扶犁。黄昏到家里,无米复无柴。男女空饿肚,状似一食斋。”这反映出(  )‎ A.中国北方常受饥馑的威胁                B.中国农村耕者无其田的现象 C.耕作技术没有革命性进步                D.耕织结构下农户贫困的情状 ‎3.分析历史现象的因果关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没有因果关系的历史现象是(  )‎ A.铁器和牛耕——井田制瓦解 B.明清资本主义萌芽——洋务企业产生 C.工业革命——鸦片战争 D.民族工业短暂发展——无产阶级队伍壮大 ‎4.《景德镇陶录》载:“唐初器也,土惟白壤,体稍薄,色素润,镇人陶氏所烧造。唐武德中,镇民陶玉者,载瓷入关中,称为假玉器”。这反映唐朝时期的景德镇(  )‎ A.以生产白瓷名闻天下                        B.制瓷业以私营为主 C.瓷器生产的规模较大                        D.制瓷业已具备较高的技艺 ‎5.元代王祯《农书》记载:“冶铸者为排以吹炭,令激水以鼓之也……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该记载反映了(  )‎ A.铁制农具的出现  B.水利工程的兴修 C.灌溉工具的改进  D.冶炼技术的发展 ‎6.宋代都市繁华,商业活动已经不再被封闭在政府规定的墙垣之内,而是分散于宅屋之间,下列诗句能体现这一特点的是(  )‎ A.“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B.“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C.“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D.“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7. 明清时期我国城市化出现“离心现象”——在其它国家,城市人口比重愈来愈高,也愈来愈集中,小城市变大,大城市变得更大;但在中国,明清两代的几个大都市,从人口到城区规模都比两宋和元代时缩小许多。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 A.小农经济的发展 B.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C.工商业市镇大量兴起 D.新航路开辟 ‎8.近代某次战争后,清政府一方面允许外国人“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同时谕令各省“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这些举措对当时中国的影响表现(  )‎ A.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社会            B.开启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C.民族工业获得了初步发展                D.民主革命运动蓬勃兴起 ‎9.有历史学家指出:“人们多注意1840年的划时代含义,实际上,1860年同样是一个重要的年份,它比1840年具有更明显的标界意义”。下列项中,具有“标界意义”的是(  ) ‎ ‎①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   ②自然经济解体的速度进一步加快   ③洋务运动兴起   ④学习西方从器物走向制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                  D.②③‎ ‎10.山东省是近代中国的农业大省,以下两表为山东部分区域花生和烟草种植情况表。这些数据直接反映出(  ) ‎ A.农产品的商品率提高                        B.中国与世界市场联系日益密切 C.列强疯狂掠夺原材料                        D.山东农业劳动生产力有所提升 ‎11.图表数据源于张东刚等《世界经济体制下的民国时期经济》,图表数据不能反映(  ) ‎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口商品分类比重(%) ‎ 年份 ‎ 类别 ‎ 原料 ‎ 手工制品 ‎ 机器产品 ‎ ‎1893 ‎ ‎15.6 ‎ ‎81.8 ‎ ‎2.6 ‎ ‎1910 ‎ ‎39.8 ‎ ‎41.4 ‎ ‎18.8 ‎ ‎1920 ‎ ‎40.1 ‎ ‎39.4 ‎ ‎20.5 ‎ A.中国进一步沦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原料产地 B.中国传统手工业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冲击 C.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外来技术的刺激下进一步发展 D.中国重工业发展很快,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12.20世纪五十年代是中国社会发生巨变的时代,这一时期的下列时间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①中国开始跨入原子能时代   ②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国际会议   ‎ ‎③“一五”计划指标超额完成   ④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成立 A.②④③①          B.④②③①           C.②④①③          D.④②①③‎ ‎13.数据背后有历史。仔细阅读表格,下列选项中解释正确的是(  )  ‎ ‎“一五计划”的基建投资比重分配(%)  ‎ 农林水利 ‎ 轻工业 ‎ 重工业 ‎ 运输邮电 ‎ 文教卫生 ‎ 城市公用 ‎ 其他 ‎ ‎7.6 ‎ ‎6.52 ‎ ‎51.68 ‎ ‎2 ‎ ‎7.2 ‎ ‎3.7 ‎ ‎1.1 ‎ A.为“三大改造”开始奠定了基础B.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 C.开始改变新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D.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国家工业化建设开始 ‎14.中共八大上陈云提出经济体制建设的方向即“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思想,具体内容为:国家经营是工商业的主体,个体经营是补充;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自由生产作为补充;国家市场是主体,自由市场为补充。下列选项对这一思想理解正确的是(  )‎ A.明确提出了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体现了中共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成果 C.说明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出现曲折 D.标志着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即将彻底结束 ‎15.“二五计划”(1958—1962)期间的主题词是“大跃进”,但事实并没有“跃进”,而是出现了下图所示的局面。导致这一经济局面的原因有(  ) ‎ ‎①急于求成的冒进思想 ‎ ‎②日益恶劣的国际形势 ‎ ‎③“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的提出 ‎ ‎④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政策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16.1983年中共中央一号文明确:“采取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这一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必将使农业社会主义合作化的具体道路更加符合我国的实际。”这一时期我国农业的主要经营方式是(  )‎ A.分田单干          B.集体经营           C.包产到组          D.包干到户 ‎17.某同学在查阅一篇文章时发现这样一段话:“人民公社、生产大队和生产队的所有权和自主权必须受到国家法律的切实保护……公社各级经济组织必须认真执行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原则,按照劳动的数量和质量计算报酬,克服平均主义;家庭副业和集市贸易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补充部分,任何人不得乱加干涉……”这段话出自(  )‎ A.《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 B.《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 C.《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议》‎ D.《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18. 有学者指出:事实上农民远非如许多人想象的那样是一个制度的被动接受者,他们有着自己的期望、思想和要求。他们一直有着“反道而行”的“对应”行为,从而以不易察觉的方式改变、修正,或是消解着上级的政策与制度。下列最能佐证材料的是(   )‎ A.发动农业合作化运动 B.“ 大跃进”运动的掀起 C.确立了人民公社体制 D.农业生产责任制萌发 ‎19.1992年4月8日,《一九九二春:邓小平与深圳》一书面世并在社会上引起轰动。不单是深圳人民争相购买阅读,全国各地很多人也托深圳亲友购买此书。主要是因此书(   )‎ A.确立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B.肯定了深圳改革开放的突出成果 C.明确了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 D.解决了困扰改革进程的路线问题 ‎20.下图是上海小校场木板年画《上海新造铁路火轮车开往吴淞》,描绘了1876年吴淞铁路开通时的情景。该年画( )‎ A.延续传统绘画的以形求神 ‎ B.体现我国近代交通的开端 C.反映工业革命成果的传入 ‎ D.表明新交通工具广泛使用 ‎21.近代竹枝词记载了历史的变迁,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下列诗句描述的社会现象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①女儿剪发学西装,双足天然体态强   ②电铃壁上响丁当,细辨声音是个郎   ③维多利亚与中央,电影翻新举国狂   ④电车初试人都怕,说是将来肇祸多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②④①          D.④③①②‎ ‎22.1927年开明书店出版的《子恺画集》中,收录了丰子恺先生的一幅画作,画中描写了当时丰子恺的老师夏丏尊先生的儿子夏采文娶妻的场景:新娘子穿着红衫红裙,头上戴着凤冠,再加上一块红绸。一个被称为“喜娘”的中年妇女一直陪着新娘子。这段材料最能体现(  ) ‎ A.婚姻自主在中国尚未出现                B.西方婚礼对中国毫无影响 C.中西合璧婚礼逐渐成时尚                D.旧式婚礼在当时仍然存在 ‎23.14 世纪以来,欧洲贸易中心曾数度转移。下图中的三座城市,按其成为欧洲贸易中心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A.②①③              B.②③①               C.③①②              D.③②①‎ ‎24.有学者认为,王权主义往往不自觉地“为现代化的开端创设了一个方便的虽说是专制的契机”。下列各项,能为这一观点提供佐证的是(  ) ‎ ‎①新航路的开辟 ②中国工业化的起步 ③《航海条例》的颁布 ④英国工业革命的兴起 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②                  D.①③④‎ ‎25.17、18世纪后,英国迅速崛起。最主要原因是英国(  )‎ A.资本主义萌芽最早 B.是“地理大发现”的最早发起者 C.政府推行“重商主义”政策,鼓励竞争 D.是早期西欧殖民活动的始作俑者 ‎26.1771年,英国人阿克莱特在曼彻斯特设立了一座水力纺纱厂,它被称为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工厂。这一“现代意义”主要是指(  )‎ A.动力的革命  B.生产组织的革命 C.城市化开始 D.产业结构的调整 ‎27.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英国逐渐成为“世界工厂”。在此过程中,英国政府采取的措施有(  ) ‎ ‎①颁布《航海条例》   ②确立自由贸易为国策   ③建立社会福利制度   ④建立职业警察制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8.阅读下表:英国的对外贸易(单位:百万英镑),该表直接反映出(  ) ‎ 年份 ‎ 进口 ‎ 出口 ‎ 贸易额 ‎ 差额 ‎ ‎1913 ‎ 年 ‎ ‎768.7 ‎ ‎525.3 ‎ ‎1294.0 ‎ ‎1914 ‎ 年 ‎ ‎696.6 ‎ ‎430.7 ‎ ‎1127.3 ‎ ‎1915 ‎ 年 ‎ ‎851.9 ‎ ‎384.9 ‎ ‎1236.8 ‎ ‎1916 ‎ 年 ‎ ‎948.5 ‎ ‎506.3 ‎ ‎1454.8 ‎ ‎1917 ‎ 年 ‎ ‎1064.2 ‎ ‎527.1 ‎ ‎1591.3 ‎ ‎1918 ‎ 年 ‎ ‎1316.2 ‎ ‎501.1 ‎ ‎1817.6 ‎ A.德国无限制潜艇战效果显著            B.英国从债权国变成了债务国 C.世界大战沉重打击了国际贸易        D.英国重视发挥世界市场的作用 ‎29.20世纪以来,美国新闻出版领域发生了重大变化:20家公司控制全国日报发行量的52%,20家公司控制着全国期刊发行量的50%,3家广播电视公司控制了广播电台和电视的80%不仅如此,报业公司同时还控制了全国27%的电台。上述重大变化从本质上说明了(  )‎ A.美国新闻出版水平大大提高            B.垄断资本日益渗透到新闻出版领域 C.美国传媒领域出现了跨界经营        D.美国的新闻出版水平普遍低于欧洲 ‎30.“尽管在1870—1917年间,煤和铁在工业原料中还占有统治地位,实际上,在这个时期结束时,化学家和冶金家们已经把早期工业化的这两位孪生‘大王’变成了大批种类繁多的全新物质。”这则材料的主旨是( )‎ A.科技进步推动了煤和铁的创新使用 B.煤和铁的首要地位已经受到了冲击 ‎ C.现代工业化进程中缓慢的技术创新 D.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煤铁衍生物涌现 ‎31. 美国人卡尔·德格勒曾指出,胡佛与罗斯福“都认为大企业需要控制,他们有个时候曾经都相信企业与政府间的合作是实现这种控制的最佳途径”,“他们认为做某些事情来对付经济危机是政府的责任”……胡佛“是打破政府(对经济)漠不关心和软弱无力的习俗的第一人”。据此可知,卡尔·德格勒认为胡佛改革(   )‎ A.为罗斯福新政提供借鉴 B.以有限干预经济应对危机 C.坚持自由放任经济政策 D.无法应对经济危机的冲击 ‎32.罗斯福上台后,定期用“炉边谈话”‎ 的形式向人民解释新政。在谈话中,他不可能倡导的是(  )‎ A.所有银行停业整顿,授权联邦银行增发钞票以解决货币短缺 B.成立农业调整署,向增产的农民提供补贴以提高农产品价格 C.国家干预、调节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为企业复兴创造条件 D.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帮助各州进行直接救济或者以工代赈 ‎33.罗斯福“新政”期间,美国出台了700多个法令,其中有一部法律又称《工资时数法》,目的是消除“对维持工人健康、效率和福利所必需的最低生活水平有害的劳动条件”,是一项关于工人工资与工时的法案。该法律是(  )‎ A.《全国工业复兴法》B.《全国劳工关系法》C.《公平劳动标准法》D.《联邦紧急救济法》‎ ‎34.《现代文明的发展与选择》中谈到二战后联邦德国较好地兼顾了“效率”和“公平”两大困扰人类发展的难题,它同其他各种因素一起,推动联邦德国经济较快地发展。下列不符合该国经济模式特征的是(  )‎ A.让市场充分发挥调节作用                B.没有进行大规模的国有化改革 C.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远大于市场调节D.政府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35.1993年1月克林顿在就职演说中提到:“让我们决心把我们的政府变成如富兰克林·罗斯福说的一个‘大胆、持久实验’的地方,一个为我们的明天,而不是我们的昨天的政府。”下列不属于克林顿执政期间“实验”之处的是(  )‎ A.实施“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 B.把赤字财政、刺激消费作为干预经济目标 C. 通过增加供应来刺激新需求,再促进经济 D.扶持高新技术产业,重点发展“新经济”‎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0分)‎ ‎36. 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大清会典事例》 材料三:马行街铺席:马行北去旧封丘门外祅庙斜街州北瓦子……其余坊巷院落,纵橫万数,莫知纪极(终极)。处处拥门,各有茶坊酒店,勾肆饮食。市井经纪之家,往往只于市店旋买饮食,不置家蔬……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闲去处,通晓不绝。 ——《东京梦华录•卷三》 材料四:(嘉定县南翔镇)“四方商贾辐辏,廛市蝉联”,但自明至清,“多徽商侨寓,百货填集,甲于诸镇”。 ——摘编自《南翔镇志》‎ (1) 材料一中的 “末”指什么?根据材料二,概括清政府奉行的经济政策。(2分)‎ (2) 据材料三,概括宋代商业发展的表现,指出其对城市布局和功能的影响。(5分)‎ (1) 据材料四,指出明淸时期商业有哪些新发展?综合以上材料,指出城市与商业发展之间的关系。(3分) ‎ 37. 近代以来,由欧美国家主导的世界市场形成,一体化进程加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如果全球化把欧洲人迈入大洋当作开始的话,那么走在前列的首先是伊比利亚半岛国家。他们以高效的行政机器组织远航,怀揣着传播上帝福音和寻找黄金的期盼揭开了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的大碰撞,充满“内在动力”的帆船运载着奴隶、黄金、香料,也洒播着诸如“地球是圆的”等进步光芒。 ——巴勒克拉夫的《处于变动世界中的历史》‎ 材料二:如果海上及陆地上的交通没有同时发生革命,工业和农业就不可能如此迅速发展。……在铁路与运河沿线出现了新的工业区,铁路与运河能将产品运往遥远的市场。港口扩大了,以应付贸易的发展。1851年,在伦敦举行了第一届万国博览会,此时在全世界的铁路中,在全世界海洋上的远航船中,有一半属于英国。 ——德尼兹•加亚尔等著的《欧洲史》‎ 材料三:1866年,一位见证了人类以电报为基础的“连接时代”降临的诗人,在他的一首诗中写道:“跨过浩瀚渊深的海洋,两个强国握紧了宽大的手掌。人类还会出现更好的时光,世界正朝着新的希望。高山再也不能像往昔一样,把彼此分隔在两旁;人类的心已经连在一起,再也不用隔海眺望。……”自此,世界性的通信网络将人类居住的地球、所有的人口和生态系统连为一体。电缆使得帝国的建立和掌控变得更加容易。……1914年一战爆发时,德国发现自己的小型海底电缆网络被切断,于是不得不通过缆线传送信息,而英国的电码译员却荻悉了这些信息。这就是德国试图在占领墨西哥后进而向美国发动进攻的计划被英国察觉的原因,同时也正是美国决心加入一战的主要原因,而美国的这一决策决定了一战的结局。 ——据(美)麦克尼尔主编的《全球史(从史前到21世纪的人类网络)》等改编 (1) 据材料一,指出“伊比利亚半岛国家”“迈入大洋”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从全球史的角度分析其行为所产生的历史影响。(4分)‎ (2)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19世纪初“海上及陆地上的交通”“同时发生革命”的事例。用一句话概括这一“革命”在世界市场形成中的作用。(3分)‎ (3) 简析材料三中的科技创新在世界一体化进程中的经济意义。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战争与科技之间的关系。(3分) ‎ 37. 经济改革,发展生产力是各国共同的诉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新经济政策本身并不是作为一个完整的政策体系出台的,而是以实施粮食税为开端逐步充实完善的。实施粮食税引发剩余粮食的交易,从而重新肯定商品货币关系,实行市场机制。……后来布哈林在阐述新经济政策的意义时说:“我们恰恰要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 ——沈志华《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 材料二 :1978年11月,安徽风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签下“生死状”,实行包产到户,揭开了农村改革的序幕。1982年1月,中共中央批转《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肯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 据必修二课本整理 材料三:实践的发展和认识的深入,要求我们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江泽民 ‎ ‎(1)指出材料一提及的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根据材料一,指出新经济政策的特点和意义。(4分) ‎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措施和成效。(3分) ‎ ‎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策过程。 (3分) ‎ 高二6月问答题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0分)‎ 1. 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大清会典事例》 材料三:马行街铺席:马行北去旧封丘门外祅庙斜街州北瓦子……其余坊巷院落,纵橫万数,莫知纪极(终极)。处处拥门,各有茶坊酒店,勾肆饮食。市井经纪之家,往往只于市店旋买饮食,不置家蔬……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闲去处,通晓不绝。 ——《东京梦华录•卷三》 材料四:(嘉定县南翔镇)“四方商贾辐辏,廛市蝉联”,但自明至清,“多徽商侨寓,百货填集,甲于诸镇”。 ——摘编自《南翔镇志》‎ (1) 材料一中的 “末”指什么?根据材料二,概括清政府奉行的经济政策。(2分)‎ (2) 据材料三,概括宋代商业发展的表现,指出其对城市布局和功能的影响。(5分)‎ (3) 据材料四,指出明淸时期商业有哪些新发展?综合以上材料,指出城市与商业发展之间的关系。(3分) ‎ 2. 近代以来,由欧美国家主导的世界市场形成,一体化进程加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果全球化把欧洲人迈入大洋当作开始的话,那么走在前列的首先是伊比利亚半岛国家。他们以高效的行政机器组织远航,怀揣着传播上帝福音和寻找黄金的期盼揭开了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的大碰撞,充满“内在动力”的帆船运载着奴隶、黄金、香料,也洒播着诸如“地球是圆的”等进步光芒。 ——巴勒克拉夫的《处于变动世界中的历史》‎ 材料二:如果海上及陆地上的交通没有同时发生革命,工业和农业就不可能如此迅速发展。……在铁路与运河沿线出现了新的工业区,铁路与运河能将产品运往遥远的市场。港口扩大了,以应付贸易的发展。1851年,在伦敦举行了第一届万国博览会,此时在全世界的铁路中,在全世界海洋上的远航船中,有一半属于英国。 ——德尼兹•加亚尔等著的《欧洲史》‎ 材料三:1866‎ 年,一位见证了人类以电报为基础的“连接时代”降临的诗人,在他的一首诗中写道:“跨过浩瀚渊深的海洋,两个强国握紧了宽大的手掌。人类还会出现更好的时光,世界正朝着新的希望。高山再也不能像往昔一样,把彼此分隔在两旁;人类的心已经连在一起,再也不用隔海眺望。……”自此,世界性的通信网络将人类居住的地球、所有的人口和生态系统连为一体。电缆使得帝国的建立和掌控变得更加容易。……1914年一战爆发时,德国发现自己的小型海底电缆网络被切断,于是不得不通过缆线传送信息,而英国的电码译员却荻悉了这些信息。这就是德国试图在占领墨西哥后进而向美国发动进攻的计划被英国察觉的原因,同时也正是美国决心加入一战的主要原因,而美国的这一决策决定了一战的结局。 ——据(美)麦克尼尔主编的《全球史(从史前到21世纪的人类网络)》等改编 (1) 据材料一,指出“伊比利亚半岛国家”“迈入大洋”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从全球史的角度分析其行为所产生的历史影响。(4分)‎ (2)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19世纪初“海上及陆地上的交通”“同时发生革命”的事例。用一句话概括这一“革命”在世界市场形成中的作用。(3分)‎ ‎(3)简析材料三中的科技创新在世界一体化进程中的经济意义。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战争与科技之间的关系。(3分) ‎ 1. 经济改革,发展生产力是各国共同的诉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经济政策本身并不是作为一个完整的政策体系出台的,而是以实施粮食税为开端逐步充实完善的。实施粮食税引发剩余粮食的交易,从而重新肯定商品货币关系,实行市场机制。……后来布哈林在阐述新经济政策的意义时说:“我们恰恰要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 ——沈志华《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 材料二 :1978年11月,安徽风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签下“生死状”,实行包产到户,揭开了农村改革的序幕。1982年1月,中共中央批转《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肯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 据必修二课本整理 材料三:实践的发展和认识的深入,要求我们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江泽民 (1)指出材料一提及的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根据材料一,指出新经济政策的特点和意义。(4分) ‎ ‎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措施和成效。(3分) ‎ ‎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策过程。 (3分) ‎ 答案和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D D B D D A C C D A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D A D B B D B D D C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B D D A C B C D B A ‎31‎ ‎32‎ ‎33‎ ‎34‎ ‎35‎ A B C C B ‎1.(1) “末”指工商业(商业)。政策:重农抑商。 (2分) (2)表现:出现瓦子(专门的娱乐场所);服务业发展;夜市繁荣。影响:打破坊市界限;经济功能增强。 (5分) (3)发展:商业市镇繁荣;出现地域性商人群体(徽商)。 关系:互相促进。(3分)‎ ‎2.(1)目的:传播天主教(或使非天主教徒皈依天主教);寻找黄金、白银。 影响:打破了世界各个文明区域间孤立、分散、隔绝的状态(或地域性历史开始演变为相互交流、影响和融合的世界历史);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联结通道(或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4分) (2)事例:轮船(或汽船)、火车。 作用:交通运输的革新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技术条件。 (3分) (3)意义:加速了商业信息的传播与交流,使得人们的空间距离缩小,联系大为便利;世界各地和生产、流通和消费紧紧联结在一起,人类朝着世界一体化的进程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关系:科技进步为战争提供了必要的基础;科技应用影响着战争的进程;战争成为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3分)‎ ‎3.(1)内容:实施粮食税;允许商品买卖。特点: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和市场发展经济。意义:找到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4分) (2)措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成效: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解放了农村生产力。(3分) (3)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 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了市场体制的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使市场体制的目标和基本原则具体化,勾画出市场体制的基本框架。1997年,中共十五大,阐述了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所有制结构和公有制实现形式。(任答3点,3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