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二轮复习:专题14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二轮复习:专题14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学案)

专题14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知识框架]‎ 一、辛亥革命 ‎1.中国同盟会的成立——(b)‎ ‎1905年,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推举孙中山为总理。‎ ‎2.武昌起义的爆发——(b)‎ ‎1911年10月10日,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发动起义,次日,占领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改国号为中华民国。武昌起义之后,各省纷纷响应,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3.中华民国的建立——(b)‎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成立。中华民国定都南京,采用五色旗为国旗,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年。随后,南京临时政府成立,这是一个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 ‎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 ‎(1)颁布: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了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主要内容 ‎①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民享有人身、言论、著作、集会、结社、选举等自由和权利。‎ ‎②约法按照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参议院行使立法权;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行使行政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即实行责任内阁制;司法权由法院独立行使。‎ ‎(3)性质及意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它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 ‎1.五四运动——(c)‎ ‎(1)导火线:巴黎和会无理拒绝中国收回国家主权的正当要求,决定将德国侵占山东的权益转给日本。‎ ‎(2)过程 ‎①1919年5月4日至6月初,运动中心在北京,口号是“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②1919年6月初开始,运动中心转移到上海,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3)初步成果:北洋军阀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亲日卖国贼的职务;中国外交代表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4)意义:五四运动是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的、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中国共产党一大——(b)‎ ‎(1)召开: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 ‎(2)主要内容 ‎①大会规定党的任务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阶级差别,实现共产主义。‎ ‎②会议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3)意义:中国共产党一大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3.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b)‎ ‎(1)制定时间:1922年,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2)主要内容: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3)意义:这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个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4.国民革命——(b)‎ ‎(1)兴起:1924年初,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实现,国民革命运动由此兴起。‎ ‎(2)高潮: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1927年初,北伐军直捣南京、上海。北伐战争取得巨大成功。‎ ‎(3)失败: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分别制造了四一二政变和七一五政变,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国民革命失败。‎ ‎5.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b)‎ ‎(1)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率领革命军在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2)秋收起义:1927年9月,毛泽东发动秋收起义。10月,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来到井冈山地区,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6.红军长征及其意义——(b)‎ ‎(1)原因:博古、李德等人执行王明的“左”倾教条主义路线,致使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被迫实行战略转移。‎ ‎(2)过程: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开始长征。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同在陕北的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3)意义:红军长征为中国革命锻炼和保存了一大批骨干,为中国革命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 ‎7.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的胜利——(b)‎ ‎(1)三大战役:1948年9月至1949年初,人民解放军连续发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2)渡江战役: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长江,解放南京,推翻了国民党政权的统治。‎ ‎1.八七会议的召开和会议内容加试——(b)‎ ‎(1)召开: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秘密会议,会议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并决定发动秋收起义。‎ ‎(2)土地革命:党领导根据地人民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制度的土地革命。‎ ‎2.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及其意义加试——(b)‎ ‎(1)成立:1931年11月,在江西瑞金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2)意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建立是我们党建立人民政权的探索与尝试,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对各根据地、各部分红军的指挥作用。‎ ‎3.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内容和意义加试——(c)‎ ‎(1)时间:1947年。‎ ‎(2)概况: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土地,实现耕者有其田。‎ ‎(3)意义:经过一年多的斗争,解放区一亿多农民分到了土地,极大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一、从社会向近代化转型认识辛亥革命 ‎1.辛亥革命对近代化的五大积极影响 ‎(1)政治民主化: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沉重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临时约法》,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 ‎(2)思想近代化:提高了人民参政议政的意识,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3)经济近代化:刺激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工业的热情,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在1912~1919年间取得进一步的发展。‎ ‎(4)社会生活近代化:移风易俗,推动了社会生活的近代化。‎ ‎(5)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也产生了广泛影响(全球史观)。‎ ‎2.辛亥革命对西方政治文明的借鉴 ‎(1)指导思想上:三民主义的思想来源之一就是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理论。‎ ‎(2)政体方面:学习西方,建立了民主共和政体。在政权组织方面借鉴了西方的三权分立和责任内阁制的原则。‎ ‎(3)思想内容上:《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主权在民、分权制衡和以法治国的原则,这在本质上与欧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是一致的。‎ ‎3.唯物史观辩证认识辛亥革命成败 目标 结果 评价 直接目标 推翻满清政权,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以挽救民族危亡 直接结果 推翻了满清政权,建立了资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成功 根本目标 推翻帝国主义压迫,废除封建制度,使中国成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 最终结果 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窃取,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完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失败 ‎1.(考向:时空意识·辛亥革命对社会转型的影响)‎ ‎(2016·10月浙江选考)19世纪初叶,《中国丛报》一篇文章写道,在中国“最时尚的区域里,大部分的妇女都缠足”。促动缠足陋习开始改变的重要历史事件是(  )‎ A.辛亥革命 B.新文化运动 C.新中国成立 D.改革开放 点拨 “19世纪初”+“社会习俗(缠足)”是题眼所在,同时符合这两个条件限制的只有辛亥革命,故选A。‎ 答案 A ‎2.(考向:史料理解·习俗变迁与辛亥革命)‎ ‎(2015·7月浙江学考)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他感谢一场革命,就是因为从此可以不带辫子而自由自在。这场“革命”是指(  )‎ A.辛亥革命 B.国民革命 C.文学革命 D.新民主主义革命 点拨 根据材料中“从此可以不带辫子而自由自在”可以判断是指辛亥革命后主张剪辫子运动,故A项正确;国民革命发生在1924~1927年,未涉及剪辫子问题,故B项错误;文学革命发生在新文化运动时期,与题目不符,故C项错误;新民主主义革命没有涉及辫子问题,故D项错误。‎ 答案 A ‎[备考感悟] 辛亥革命对中国政治民主化、社会习俗近代化的转型产生的积极影响是命题关注的热点。‎ ‎1.(2017·浙江嘉兴期末)“起而革命者,代不乏人,然不过一朝一姓之更变而已,不足为异。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更变迥然不同。”下列最能印证此结论的是,辛亥革命(  )‎ A.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 B.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 C.完成了中国的近代化 D.结束了君主专制政体 答案 D 解析 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故A项错误;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是新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故B项错误;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但不是完成,故C项错误;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故D项正确。‎ ‎2.(2017·杭州七校学考检测)辛亥革命前,没有辫子会被耻笑为里通外国的汉奸;辛亥革命后,留辫子会被人耻笑为封建余孽,耻笑为“猪尾巴”“满奴”。这说明(  )‎ A.辫子问题是革命的重要标志 B.民主共和观念日渐深入人心 C.政治变革推动民众习俗变化 D.封建陋习开始丧失社会土壤 答案 C 解析 辛亥革命后,剪辫子成为社会共识,但其不能作为革命的重要标志,故A项错误;材料中体现不出民主共和思想,故B项错误;材料说明,留长辫子被认为是“满奴”,是清朝的象征,而辛亥革命后开始剪辫,体现了政治变革推动民众习俗变革,故C项正确;“断发”使得人们的平等观念有了某些增强,说明辛亥革命推动人们观念的改变,但并不能以此就说明所有的封建陋习开始丧失社会土壤,有点以偏概全,故D项错误。‎ ‎3.(2017·9月台州市选考质量评估)公历是现在国际通用的历法,俗称“阳历”。公历在官方活动中得以实施是在(  )‎ A.民国成立后 B.新文化运动后 C.新中国成立后 D.改革开放后 答案 A 解析 据材料“公历在官方活动中得以实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民国成立后,实行公历纪年,故A项正确;新文化运动发生于1915年,且不属于“官方活动”,故B项错误;新中国成立于1949年,晚于中华民国,故C项错误;改革开放是在1978年,故D项错误。‎ 二、从民族复兴视角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 ‎1.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时期的基本线索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创立时期(1919~1924)→国民革命时期(1924~1927)→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抗日战争时期(1931~1945)→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 ‎2.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历程 ‎(1)中共一大宣告党的成立,提出开展工人运动及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 ‎(2)1924年,国共两党合作,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 ‎(3)从国民革命失败中认识到掌握革命领导权和坚持武装斗争的重要性。八一南昌起义开始创建人民军队,掌握了革命武装。‎ ‎(4)从理论和实践上探索出了一条夺取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立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探索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的中国式革命道路。‎ ‎(5)从依赖共产国际到独立自主地处理党内问题。遵义会议上,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地解决了党内的组织、路线问题,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6)依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正确处理国共两党关系,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全民族抗战,打败了日本侵略者。‎ ‎3.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四个转移 ‎(1)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形成“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2)最高决策由错误到正确:右倾错误→八七会议的正确决策;“左”倾错误→遵义会议的正确决策。‎ ‎(3)革命中心由南方转移到北方:瑞金→陕北。‎ ‎(4)中国时局由内战转移到“外战”:1927~1936年内战→1937年国共合作抗日。‎ ‎4.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 ‎(1)从中国共产党方面来说:中共领导(核心);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灵魂);正确革命道路(方向);革命军队(中坚);统一战线(保障);人民群众支持(基础)。‎ ‎(2)从国民党方面说:政治孤立,失去民心;军队厌战,士气低落;贪官横行,统治腐败;美援断绝,蒋桂分裂。‎ ‎1.(考向:家国情怀——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2017·11月浙江选考)1949年,中国人民经过浴血奋战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诗人用“时间开始了”讴歌新时代的开篇。这场革命的意义是(  )‎ ‎①为实现人民共同富裕扫清障碍 ②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③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 ④建立起人民民主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国家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点拨 根据所学知识,选项中的①②③④均为必修一中的原文,全部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答案 D ‎2.(考向:史研新思维·共产党人与历史创造)‎ ‎(2016·10月浙江选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辛亥革命后的十年间,上海的商业服务业网点遍布全市,密度和广度在全国首屈一指,商业行业应有尽有,无所不包,成为中外闻名的“万商之海”。根据海关进出口统计数据,从1912年到1921年,上海的进出口净值从3.6亿关两增至6亿关两,十年间的平均比重占同期全国总额的40%以上。据《新青年》调查,上海开办的工厂数量逐年上升,到1919年,上海有各类工厂2 291家,工人达18.1485万人,加上从事交通运输行业的工人11.625万人,上海工人总数已近30万人,而同期全国工人总数约56万人。‎ ‎——据《上海通史》等整理 材料二 五四运动后,《新青年》编辑部从北京迁回上海。上海的一批马克思主义者以此为阵地,进行社会革命和唯物史观的宣传。1920年七八月间,上海的马克思主义者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促使革命思想和全市工人运动有效地结合,并积极推动北京、武汉、长沙等地共产主义组织的建立,为正式建党做准备。在当年亲历者的记忆中,早期的上海党组织发挥了“临时中央”的作用。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这座城市从此成为党领导人民群众进行革命活动的重要舞台。‎ ‎——摘自熊月之等《中共“一大”的历史空间》‎ ‎(1)上海是近代崛起的工商业城市,其经济举足轻重。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上海工商业经济发展的特点。‎ ‎(2)人类是在特定的空间里创造历史,而历史又在不断地改变着人类的空间。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述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的原因。‎ 答案 (1)特点:工商业经济发展迅速;在全国具有优势地位。‎ ‎(2)原因:上海工人阶级队伍壮大,在五四运动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成为工人运动中心;《新青年》进一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建立了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有效结合,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对全国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起到了引领和指导作用。‎ ‎[备考感悟] 复习备考时,一要理解中国共产党不同时期民主斗争的表现及斗争策略的变化,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必然性及经验教训,注意综合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斗争历程,总结民主革命的特点;二要注意国共两党关系发展演变的历程、影响关系变化的因素及国共关系变化给中国革命带来的影响等。‎ ‎1.(2015·7月浙江学考)1935年1月,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的召开地点在(  )‎ A.江西瑞金 B.贵州遵义 C.甘肃会宁 D.河北西柏坡 答案 B 解析 江西瑞金是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所在地,与题目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1935年1月”“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可以判断是指红军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故B项正确;甘肃会宁是1936年长征红一、二、四方面军会师的地点,故C项错误;河北西柏坡是解放战争时期召开七届二中全会的地点,故D项错误。‎ ‎2.(2017·浙江金丽衢十二校学考交流)一个偏僻的小山村的土墙上残留着革命时代的标语:“消灭新旧军阀战争!”“消灭屠杀工农的国民党!”“红旗飘扬高举起,白匪土豪大恐慌。”这种历史场景出现在(  )‎ A.国民革命时期 B.井冈山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答案 B 解析 国民革命中工农运动蓬勃发展,与材料中“一个偏僻的小山村”“消灭屠杀工农的国民党”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中“一个偏僻的小山村”“消灭屠杀工农的国民党!”“白匪土豪大恐慌”表明大革命失败后以国共两党为代表的阶级矛盾,故B项正确;国共两党合作抗日,与材料中“消灭屠杀工农的国民党”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中“消灭新旧军阀战争”“消灭屠杀工农的国民党!”,与解放战争不符,故D项错误。‎ ‎3.(2017·浙江教育绿色评价联盟学考押题交流)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五四运动的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其主旨是指五四运动(  )‎ A.开启了近代中国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B.对传统伦理观念给予了最致命打击 C.成为中国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转折点 D.是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 答案 D 解析 题干提到“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说明其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故D项正确。‎ 押题1 (立意:社会转型·认识辛亥革命)‎ ‎(2017·杭州七校学考检测)费孝通认为:正因为被礼治惯了,所以在乡土社会里,一说起讼师,大家会联想到挑拨是非之类的恶行。(辛亥革命后)讼师改称律师,打官司改称起诉,包揽是非改称法律顾问——这套名词的改变代表了社会性质的改变。这里所说的“社会性质的改变”是指(  )‎ A.从人治社会到法治社会 B.从宗法社会到官僚社会 C.从旧民主主义社会到新民主主义社会 D.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 答案 A 解析 ‎ 讼师和打官司是专制社会的名词,而律师和起诉是民主社会的名词,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建立民国,故A项正确;B项是秦朝时期郡县制的推行;C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D项是工业革命或工业化建设。‎ 押题2 (立意:主干知识·《临时约法》)‎ ‎(2017·湖州学考查缺补漏)1912年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最能体现“政权机构中权力分配、制约、平衡”这一原则的内容是(  )‎ A.国家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B.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C.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 D.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 答案 C 解析 本题易错的原因是不能正确理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A、B、D三项没有涉及权力分配、制约与平衡,三权分立体现了权力的分配、制约和平衡。‎ 押题3 (立意:概念辨析·政治民主)‎ ‎(2017·湖州学考查缺补漏)“从孔夫子到孙中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它的许多珍贵品,许多人民性和民主性的东西。”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对我国“民主性”的贡献有(  )‎ ‎①推翻清王朝结束封建制度 ②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④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 B 解析 ①推翻清王朝没有错,但是并没有结束封建制度,故排除含有①的选项。‎ 押题4 (立意:家国情怀·革命党史)‎ ‎(2017·丽水学考查缺补漏)为加强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我国政府颁布了《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建设培育形成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下列各项主题中,最符合“沪浙红色旅游区”的是(  )‎ A.辛亥首义,推翻帝制 B.革命武装,八一建军 C.开天辟地,党的创立 D.人民胜利,国旗飘扬 答案 C 解析 解答本题要抓住关键词“沪浙”,只有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在沪浙。‎ 押题5 (立意:推理意识·新民主主义革命)‎ ‎(2017·浙江教育绿色评价联盟学考押题交流)“打倒列强,除军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将革命进行到底”。上述口号所反映的历史发展主题是(  )‎ A.工农武装割据 B.新民主主义革命 C.抗击外来侵略 D.推翻国民政府 答案 B 解析 “打倒列强,除军阀”是国民革命运动时期;“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土地革命时期;“将革命进行到底”是解放战争时期。因此上述三个阶段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押题6 (立意:历史理解·中共自我发展历程)‎ ‎(2017·绍兴学考满分检测)陈独秀说:中共“一大”对“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中共‘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找到了中国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这是指中共“二大”(  )‎ A.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 B.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C.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D.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中共“二大”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材料中中共“一大”“悬在半空”指党的最高纲领即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中共“二大”“脚踏实地”指党提出了民主革命纲领即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压迫,统一中国。这符合中国的国情,故C项正确。‎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