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省柳州市融水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广西省柳州市融水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政治选科试卷 ‎(新课程高中政治必修3)(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50分】‎ ‎1.《尚书益稷》所载“击石拊石,百兽率舞”,是模仿群兽体态动作的歌舞。“击石拊石”的“石”,即石磬,是狩猎生活的产物。这说明:( )‎ A.文化源于社会实践活动     B.文化是日常生活的形象表达 C.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D.文化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活动 ‎2.公益广告面向社会公众,通过声、像、字幕、音响等电视手段,针对现实时弊和不良风尚,通过短小轻便的形式,激起公众的欣赏兴趣,进行善意的规劝和引导,匡正过失,疏导社会心理,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达到警世和教化的目的,以求产生最好社会效益。这说明公益广告:( )‎ ‎①能启迪人的智慧,揭示世界本质   ②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③对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产生影响   ④将日益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3.西方人注重分析,一分为二;而东方人注重综合,合二为一。我国著名数学家吴文俊说:“欧洲的数学体系与中国不同,他从公理系统开始,而中国数学体系从实用出发”,这最能体现( )‎ A.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    B.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 C.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   D.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 ‎4.近年来,某职业技术学院把当地非遗技艺大师请进学校,相继开设了剪纸、刺绣、泥塑、面塑等非遗技艺课程。老师结合实际,面对面给学生们授课讲述知识、分享心得传授技艺,让学生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非遗走进课堂旨在( )‎ ‎①丰富学生们的精神世界   ②促进非遗技艺的活态传承 ‎③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④提升非遗技艺的文化价值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5.“荫余堂”是一座中国清代的徽派建筑,1997年整体搬迁到美国赛勒姆小镇。当人们走进这座宅院时,仿佛真切地穿行在安徽的村落间。岁月的气息和中国古典建筑特有的美感,使每个参观者都忍不住惊叹。这体现了( )‎ ‎①中华文化得到了美国民众的认同  ②传统建筑是展现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2019年3月4日,习近平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时指出,只有转作风改文风,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才能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这表明( )‎ ‎①文化工作者是社会实践和文化创新的主体 ‎②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唯一目的 ‎③文化创作要着眼于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④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源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越来越多的博物馆都在开展数字化、智慧化建设工作,把现代科技融入文物博物馆领域,为人类打造通向古老文明的桥梁。比如,利用三维扫描技术对建筑进行全面数据采集,在此基础上完成更加精准的仿真模拟,让文物“活”起来,让观众更直接地了解文物的“前世今生”。这表明( )‎ ‎①科技的发展改变了文物的采集、存储和传播方式 ‎②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传承传统文化的主要途径 ‎③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可以更好地展现传统文化的魅力 ‎④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2019年3月,在中央网信办和有关部门的指导组织下,快手、抖音等短视频平台试点上线了“青少年防沉迷系统”。6月,全国主要短视频平台全面推广上线该系统,并形成统一的行业规范。这说明( )‎ ‎①文化影响人总是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 ‎②文化市场具有自发性,传媒具有商业性 ‎③腐朽和落后的网络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 ‎④短视频平台运营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中国伦理品质中的一些东西,在现代世界演绎其合理内核。如“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发展理念,“同舟共济”“休戚与共”‎ 的命运共同体意识等,这些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滋养润泽的伦理品质,不仅涵养了中国人的精神生活、架构起中华民族的心灵空间, 在世界各地也激发了诸多共鸣,对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具有重要价值。材料说明( )‎ ‎①文化的交流能促进中华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③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华文化已成为世界文化的主流 ‎④中华文化对人类进步和世界文化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讲到:“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爱国是本分,也是职责,是心之所系、情之所归。对新时代中国青年来说,热爱祖国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习总书记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 )‎ ‎①爱国主义是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 ‎②爱国主义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 ‎③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 ‎④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是时代精神的核心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11.“周恩来精神”催生出家乡“求发展”的思想,也让江苏有了“促发展”的行动,不断取得新成就。周恩来当年制定并要亲属恪守的“十条家规”成为江苏党员干部涵养家风、砥砺品性的不竭源泉;从“太湖之光”到“蛟龙号”,无数带着江苏印记的强国梦化为现实;周恩来曾经担忧肆虐千年的淮河水患已得到彻底根治。“周恩来精神”( )‎ ‎①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情感,是一种巨大的物质力量  ‎ ‎②蕴含深厚的家国情怀,能滋养人们的精神世界 ‎③凝聚着不屈的民族精神,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 ‎④根源于浓厚的文化氛围,反映了人们的文化需求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2.《流浪地球》作为中国自己的科幻大片,获得了好口碑,吸引了大批观众观影,票房突破56亿元。不同于面临末日时外国大片中放弃地球逃生的选择,《流浪地球》中表达了人类要带着地球一起流浪,寻找新家园;《流浪地球》在海外的成绩表现同样不俗。由此可见:( )‎ ‎①人类文明的交流和趋同是影片成功的基础   ‎ ‎②各国人民的普遍认同电影表达的价值追求 ‎③创新是文化富有凝聚力和生命力的重要保证 ‎④电影的精神内涵是实现其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3.习近平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以鲜明的中国视角、广阔的世界眼光,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认识中国。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需要( )‎ ‎①吸收世界各国的文化成果,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②体现中华文化的民族性,突出自己的个性和特色 ‎③加强交流互鉴,增进世界各国对我国文化的了解  ‎ ‎④实现民族文化创新性发展,推动中华文化的发展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4.当今,网络信息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紧密相联,大量数据通过互联网传播,网络侵权、网络暴力、网络传播淫秽色情信息,网上非法获取、泄露、倒卖个人信息等时常发生。材料给我们的警示是( ) ‎ ‎①对文化市场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②要提高辨别能力,消除落后文化的危害性 ‎③要增强发展先进健康有益文化的自觉性 ‎④要创新文化传播方式,克服传媒的商业性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15.红色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创造的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先进文化。为了发掘保护更多红色历史资源,上海市制定了《上海市革命遗址保护开发利用条例》,并对现存400多处革命遗址遗迹进行分类梳理,修缮开发保护一批具有重要价值的革命史迹。上述工作的开展( )‎ A.表明革命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源泉 B.旨在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文化权益 C.有利于彰显革命文化的精神力量和社会影响力 D.强调增强文化自信,继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 ‎16.作为游戏,《王者荣耀》是成功的,而对于社会,它架空和虚构历史,扭曲价值观,让沉溺于此的孩子在精神与身体上被过度消耗。因此,游戏开发要( )‎ ‎①立足实践,要文化创新更要方向正确 ②立足政府,要市场监管更要公共服务 ‎③依托平台,要提高眼力更要拒绝污染 ④着眼大众,要经济效益更要社会责任 A.①④    B.③④    C.①②    D.②③‎ ‎17.我们所倡导的共享发展理念并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内蕴着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底蕴,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大同社会”“共有均平”与“和而不同”等思想精华。今天,在此基础上它还实现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说明文化具有( )‎ A.鲜明的民族性 B.相对稳定性 C.时代的先进性 D.强大的包容性 ‎18.出门在外,最难改的是乡音,最亲切的是方言。方言是语言的活化石。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我们的方言日渐式微,流失严重,方言正渐行渐远。保护方言刻不容缓,这是因为我国方言( )‎ ‎①魅力独特,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②因时而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③绚丽多彩,是地域文化的载体 ④运用广泛,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比历史上的任何时期都要更坚定不移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贯彻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可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必须( )‎ A.发挥“主心骨”的作用 B.继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 C.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D.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 ‎20.随着交通、通信的日益便捷和城市化深入推进,我们既可以在自己居住的城市享受到各地的美味佳肴,也可以在节假日到各地去品尝特色小吃,感受不同的饮食文化。这一现象的出现表明( )‎ A.人们在文化生活中面临着多种选择  B.经济的发展促进了饮食文化的共享 C.传统文化是维系我们共同生活的纽带 D.各地饮食方式带有独特的文化印记 ‎21.“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这首清代袁枚的小诗《苔》被乡村老师梁俊和山里的孩子们在央视《经典咏流传》的舞台重新唤醒。梁俊老师想通过这首诗,告诉山里的孩子们“我们即使拥有的不是最多,但依然可以像牡丹花一样绽放,我们不要小看了自己”。材料表明( )‎ ‎①立足于社会实践是综艺节目创新的根本途径 ‎②优秀文化会在潜移默化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③中华诗词文化具有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的特点 ‎④优秀文化可以借助大众传媒等手段发挥积极意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没有底蕴的开放是瓦解,没有原则的包容是妥协,没有扬弃的继承是退化。”‎ 这一观点启示我们,在文化发展过程中( )‎ ‎①借鉴外来文化应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 ‎②实现文化融合需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 ‎③推动文化创新需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 ‎④继承传统文化必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3.2022年北京冬奥会会徽“冬梦”、以汉字“冬”为灵感来源,图形上半部分展现滑冰运动员的造型,下半部分表现滑雪运动员的英姿,下面还有“BEIJING2022的字样和奥林匹克五环标志。北京冬奥会会徽的设计( )‎ ‎①说明文化的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的力量    ‎ ‎②既展现中华文化,又体现文化的多样性 ‎③源于设计者的灵感,形象展示活动的活力  ‎ ‎④体现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4.2019年7月,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四十三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55处,位居世界第一。申遗成功后,游客可通过预约进入良渚古城遗址公园,一睹中国新石器时代早期区域城市文明。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 )‎ ‎①得益于其深厚历史和独特文化价值  ②为文化遗产注入了丰富的时代内涵 ‎③有利于促进我国优秀文化遗产保护  ④意味着其经济价值能得以充分发挥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5.我国媒体融合在实现从“相加”到“相融”的过程中,广泛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数字技术,涌现一批新型主流媒体和新型媒体集团,党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获得显著提升。因此,要做大做强主流舆论,巩固马克思主义这个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就需要( )‎ ‎①中国共产党始终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②创新应用现代传播技术,不断拓展传播阵地 ‎③坚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防范外来文化影响 ‎④发挥大众传媒收集、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功能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50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无数个令人感奋的高考故事,已经积淀为深刻的集体记忆。高考制度符合国情,焕发了我国科教事业的生机活力,这既是普通人实现梦想、向上流动的重要渠道,更是培育人才、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制度支撑。‎ 时代在变,高考也在变。教育部决定,到2020年全面建立新高考制度,更好地发挥高考作为教育改革“指挥棒”的作用,进一步破解科学性、公平性等时代课题。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发展教育事业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措施,也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教育影响我国经济和文化发展,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实现。‎ 根据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教育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理论依据。‎ ‎27.(15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传统文化中有“敬德保民”“自强不息”‎ 等精神特质,为中华民族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提供了有力的精神滋养。今天,中国传统文化依然能以自己独特的魅力,助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推动“中国梦”的实现。‎ ‎(1)结合上述材料,运用传统文化和中华文化的有关知识,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为什么依然能以自己独特的魅力,推动“中国梦”的实现。(11分)‎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精神,请你写出两条体现爱国主义精神的古代中国名人名言(每条2分,共4分,注意:每条必须注明名人姓名,否则只能得1分)‎ ‎28.改革开放40年来,深圳已发展成为充满魅力、动力、活力和创新力的国际化创新型城市。2019年8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支持深圳率先塑造展现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现代城市文明。‎ ‎《意见》要求:深圳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城市文明典范方面,全面推进城市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弘扬开放多元、兼容并蓄的城市文化和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高水平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大力发展数字文化产业和创意文化产业,成为新时代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引领者。‎ 有人说:“深圳特区能率先发展为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得益于弘扬中国精神。现在深圳要率先塑造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现代城市文明就是继续弘扬这种精神。”‎ 结合材料,请你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评析这个观点。(15分)‎ 政治选科试卷(参考答案)‎ ‎(新课程高中政治必修3)(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50分】‎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A B D A C D B D C A C D B 序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A C A B B C B C B D B A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50分)‎ ‎26. (20分) (1)教育属于文化一种形式(1分),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3分)‎ ‎(2)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2分)发展教育事业有利于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2分)‎ ‎(3)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发展教育事业有利于增强全民族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4分)‎ ‎(4)教育是文化传播和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2分)教育使人们在文化传播和交流中相互学习借鉴,博采众长,增强文化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2分)‎ ‎(5)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2分)教育通过对受教育者的“传道、授业、解惑”,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使人们获得各种文化知识和创造技能,从而影响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2分)‎ ‎27.(15分)(1)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1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其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推动“中国梦”的实现。(3分)‎ ‎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1分)中国传统文化是维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能够为中华民族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提供了巨大的精神力量。(2分)‎ ‎③‎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极大的包容性,(2分)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或激励中国人民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2分)‎ ‎(2)答案示例:①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 —— 司马迁;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③以身许国,何事不敢为?——岳飞;④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⑤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评分说明:1.必须是体现爱国主义精神的名言;2.写出每条古代名言同时必须注明名人姓名,否则只能各得1分;3.写出超过两条以上的扣1分)‎ ‎28.(15分)(1)中国精神(或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2分)深圳成为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和率先塑造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现代城市文明都必须弘扬中国精神。(1分)‎ ‎(2)深圳要率先塑造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现代城市文明,还必须:①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或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2分);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2分)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协调发展,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2分)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或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坚持文化创新),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2分);③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坚持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或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永葆文化发展的生机和活力(2分);④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创新活力。(2分)‎ ‎(评分说明:1.学生回答答对本题参考答案中括号的内容可酌情给相应的分数,2.如果运用中华民族精神作用回答(1)要点,酌情可给2分;回答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①要点可得分;回答弘扬主旋律,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可给2分;回答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可给4分;但本题总分不能超过15分)‎ 政治选科试卷(选择题解析)‎ ‎1.A【解析】本题考查文化与社会的知识。材料中“石磬是狩猎生活的产物”直接说明文化源于社会实践活动,是社会实践的产物,A符合题意;B表述不准确,文化不仅仅是日常生活的形象表达,文化中的意识形态则是经济和政治的本质反映;C不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是文化的产生,而不是文化的相对独立性;D表述不准确,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活动;故选A。‎ ‎2.B【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对社会和人的影响、大众传媒的作用等知识。属于二组合选择题,运用排除法,④表述错误,从题目材料可以知道,公益广告是一种借助大众传媒传播的优秀文化,而不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CD排除,③为正确选项;①夸大了公益广告的作用,揭示世界本质是哲学的任务,排除,②为正确选项;故选B。‎ ‎3.D【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选项都是文化对人的影响,该题的关键是抓住“分析、综合”,要准确定位其性质。分析、综合是不同的思维方式,西方人注重分析,而东方人注重综合,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ABC与题意不符;故选D。‎ ‎4.A【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文化的多样性等知识。属于二组合选择题,运用排除法和肯定法。注意题目中的“非遗走进课堂旨在”指目的,显然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并不是目的,③不符合题意,BD排除,①为正确选项;从题目“分享心得传授技艺,让学生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意思看应该目的是①②,非遗技艺的文化价值是相对稳定不变的,非遗走进课堂并不会提升非遗技艺的文化价值;故选A。‎ ‎5.C【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交流、传统文化等知识。属于二组合选择题,运用排除法和肯定法。①表述错误,正确表述应该是中华文化得到了中国民众的认同,AB排除,④为正确选项;“荫余堂”属于传统建筑,②本意表述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C。‎ ‎6.D【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知识。属于二组合选择题,运用排除法。①②本意表述错误,正确表述应该是人民群众社会实践和文化创新的主体、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排除;故选D。‎ ‎7.B【解析】本题考查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文化与经济的关系等知识。属于二组合选择题,运用排除法。②表述错误,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传承文化的重要因素而不是主要途径,AC排除,③为正确选项;题意反映了现代信息技术对文物的作用,①符合题意,题意没有反映出④的作用,不符合题意;故选B。‎ ‎8.D【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文化市场存在问题等知识。属于二组合选择题,运用排除法。③本意表述错误,腐朽和落后文化是有糟粕,AC排除,④为正确选项;题意没有反映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①不符合题意;‎ 故选D。‎ ‎9.C【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多样性、文化交流等知识。属于二组合选择题,运用排除法。③本意表述错误,“主流”表述夸大了中华文化的作用,BD排除,②为正确选项;从题意看并没有涉及到中华文化创新,①不符合题意,④为正确选项;故选C。‎ ‎10.A【解析】本题考查爱国主义的知识。属于二组合因果关系型选择题,运用排除法。③④本意表述错误,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BC排除,③为正确选项;题意强调的是青年必须爱国的原因,②本意表述正确,但与题目之间不构成因果关,①符合题意;故选A。‎ ‎11.C【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对人和社会的影响、民族精神等知识。属于二组合选择题,运用排除法和肯定法。①本意表述错误,周恩来精神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而不是一种物质力量,AB排除,②为正确选项;④本意表述错误,“周恩来精神”根源于周恩来的行为,而不是根源于浓厚的文化氛围,排除,周恩来精神属于中华优秀文化,蕴含深厚的家国情怀,能够促进人和社会的发展,③符合题意;故选C。‎ ‎12.D【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多样性、文化创新等知识。属于二组合选择题,运用排除法和肯定法。①本意表述错误,文化具有多样性,“趋同”表述错误,AB排除,③为正确选项;②表述错误,世界各国人民对本民族文化的态度是认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态度是尊重,而不是普遍认同,电影属于文化产业,其精神内涵是吸引观众和实现其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④符合题意;故选D。‎ ‎13.B【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多样性、文化交流、文化创新等知识。属于二组合选择题,运用排除法和肯定法。①本意表述错误,文化有先进优秀和落后腐朽之分,应吸收世界各国的优秀的有益文化成果,AC排除,②为正确选项;③④都属于本意表述正确,但题意强调“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认识中国”,并明确强调文化创新,③符合题意,④不符合题意;故选B。‎ ‎14.A【解析】本题考查当代文化生活多样化等知识。属于二组合选择题,运用排除法。②④本意表述错误,②错在“消除”,由于各种原因,落后文化将仍然在我国现阶段长期存在,难以消除,只能改造和剔,④错在“克服”, 传媒的商业性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应该克服的是其消极作用,BCD排除;故选A。‎ ‎15.C【解析】本题考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相关知识。题意反映的是上海开展保护和发掘红色革命文化活动,A表述错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实践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源泉;上海开展保护和发掘红色革命文化活动的目的是传承红色革命文化,发挥其精神力量作用,而不是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文化权益,B不符合题意;D表述错误,上海开展保护和发掘的红色革命文化不属于传统文化;故选C。‎ ‎16.A【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创新、当代文化生活多样化等知识。属于二组合选择题,运用排除法和肯定法。②本意表述错误,游戏开发“立足政府”的表述错误,应该立足实践,CD排除,④为正确选项;根据题目的表述,《王者荣耀》是是成功的游戏,但是存在着问题。因此,游戏开发商要立足实践,要文化创新更要方向正确,①符合题意;故①④选项入选。②选项“立足政府”的表述错误。③选项是对消费者而言的,而不是对游戏开发企业而言的,不符合题意;故选A。‎ ‎17.B【解析】本题考查传统文化、中华文化的特点等知识。根据题意“共享发展理念……内蕴着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底蕴”,“ 今天,在此基础上它还实现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表述看,B最符合题意,相对稳定性是指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共享发展理念……内蕴着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底蕴”体现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 今天,在此基础上它还实现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体现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其他选项不是最符合题意,故选B。‎ ‎18.B【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的知识。属于二组合因果关系型选择题,运用排除法和肯定法。④本意表述错误,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方言并不是汉字,CD排除,①为正确选项;我国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方言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体现了我国中华文化的区域性特征,①③符合题意;②不构成本题的原因,排除;故选B。‎ ‎19.C【解析】本题考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措施的知识。ABCD都属于本意表述正确,都是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措施,但题意强调的是我国进入新时代,必须坚持改革和创新,而改革创新是我国时代精神的核心,因此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C最符合题意;故选C。‎ ‎20.B【解析】本题综合考查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ABCD都属于本意表述正确,题目反映的是随着交通、通信的日益便捷和城市化深入推进,方便了消费者感受不同的饮食文化,总体题意说明经济的发展对文化的影响,促进了饮食文化的共享,B最符合总体题意;题意没有反映传统文化的作用,C不符合题意;AD正确表述了文化生活的多样性和文化的区域性,但不符合本题总体题意;故选B。‎ ‎21.C【解析】本题综合考查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属于二组合选择题,运用排除法和肯定法。本题的选项都属于本意表述正确,关键的是审清题意。题意反映的是我国传统优秀文化借助央视节目这个大众传媒对人产生影响,②④题肢表述的是文化的影响和作用,符合题意;①强调的是实践对文化创新的作用,③强调的是中华文化的独特性特点,题意并没有涉及上述内容,因此①③都不符合题意;故选C。‎ ‎22.B【解析】本题考查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文化交流、文化创新等知识。属于二组合选择题,运用排除法和肯定法。本题①③④选项都属于本意表述正确,②本意表述不准确,文化交流、借鉴是实现文化融合的基础,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是统一不可分割的同一文化发展过程,不能离开文化交流、借鉴基础强调文化融合,AC排除,④为正确选项,题目中 “扬弃的继承”意思就是对待传统文化必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题目中“没有底蕴的开放是瓦解,没有原则的包容是妥协”的意思是在文化交流过程中需要开放和包容,但题意特别强调的是以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为前提,①符合题意,CD排除,③为错误选项,题意没有涉及到文化创新和文化多样性的内容;故选B。‎ ‎23.D【解析】本题综合考查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属于二组合选择题,运用排除法和肯定法。③本意表述错误,实践是文化创造和文化创新的源泉,而不是源于设计者的灵感,BC排除,②为正确选项,北京冬奥会会徽的设计能够体现中华文化及其文化的多样性;对比①④,从题意看北京冬奥会会徽的设计既有中华文化的个性,又有国际奥林匹克文化的共性,体现中华文化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的包容性,④符合题意,AB排除,①为错误选项,题目没有涉及文化力量转化为物质力量的意思;故选D。‎ ‎24.B【解析】本题综合考查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属于二组合选择题,运用排除法和肯定法。正确解答本题,关键的是审清题意。题意反映的是我国文化遗产申遗成功及其成就,②表述不准确,文化遗产作为一种传统文化,申遗成功本身并不能给传统文化注入时代内涵,只有通过实现文化创新,才能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内涵,AC排除,③为正确选项,是世界各国申遗的目的;③是北京冬奥会会徽的设计能够体现中华文化及其文化的多样性;对比①④,①符合题意,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的原因就在于它的深厚历史和独特文化价值,④绝对夸大了申遗成功对实现经济价值的作用,申遗成功或许能够促进文化旅游的发展,产生经济价值,但并不意味着其经济价值一定能得以充分发挥;故选B。‎ ‎25.A【解析】本题综合考查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属于二组合选择题,运用排除法和肯定法。④本意表述错误,收集、传递、储存文化资源不是大众传媒的功能,而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信息技术的功能,BD排除,②为正确选项;③本意表述错误,‎ 外来文化的影响有积极的和消极的,应该防范的是外来文化的消极影响,必须反对拒绝任何外来文化影响的“封闭主义”, CD排除,①为正确选项,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党就必须始终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故选A。‎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