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2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山西省太原市实验中学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
太原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10月月考语文试题 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6分) 庄子说,“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那么逍遥是否就是超越小知小年,突破限制?庄子在《齐物论》篇中又说,“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太山为小;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似乎又要反对执着追求大知大年了,然则我们应如何了解庄子的意思? “逍遥”,自然是指对任何依待与条件的超越和破除。然而这理解只是初步的。从客观的现实世界看,任何事情都必然是已被置于因果网络之中。而所有现实存在又皆有其实际条件之依待,有果必有所依之因。要说有待,一切事物都是有待的,就算列子御风亦有待于风。那么,庄子所讲的破除依待是如何可能的?郭象《庄子注》认为,逍遥之义必须从圣人的修养境界上立言。逍遥所描述的是心灵观照宇宙万物的境界,而非对客观外在世界的经验描述。放在境界上讲,则“一逍遥一切逍遥”,宇宙万物从逍遥境界观照而言都自尔而独化,自生自在。这种观照的境界,乃一艺术境界,而非道德修养境界。这种境界即道家无己、无功、无名的“去碍”,从而达致庄子所言“鱼相忘于江湖,人相忘于道术”,一种含生抱朴、各适其性、天机自张的道家之境。所以,从无待逍遥而言,则大鹏小鸟皆同。郭象说:“则虽大鹏无以自贵于小鸟,小鸟无羡于天池,而荣愿有余矣。故小大虽殊,逍遥一也。” 然而这里或会产生一个问题:反观《逍遥游》的本里,庄子似乎有意抬高大鹏列子彭祖大椿,而贬低斥鷃宋荣子朝菌蟪蛄,即庄子所说“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这岂不是与郭象“各适自性,逍遥一也”的说法矛盾吗? 郭象认为,这当中不仅没有矛盾,而且还透露了庄子的精义。因为在庄子那里,所谓大小、长短、夭寿、高下之差乃是由于对待比较而成,是我们成心的知见。正是由于出自比较,则小年固然不及大年,然而大年却永远可以有一“更大之年”去与它相比,则大年亦成小年了。可见若在对待关系之中,有待是必然的,永远无法逍遥。我们必须平齐是非,抛却时待,正如《齐物论》中说:“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太山为小;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天。”既然“莫寿于殇子”,则如何“小年不及大年”?可见《逍遥游》中的讲法不可执实。其实,逍遥若是一精神境界,则无论是彭祖还是蟪蛄皆可逍遥,端视其是否为物所累而已。我们要明白“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之说所透露的超越自身限制的意思,却不应执实于此。 郭象说:“夫圣人虽在庙堂之上,然其心无异于山林之中,世岂识之哉?徒见其戴黄屋,佩玉玺,便谓足以缨绂其心矣;见其历山川,同民事,便谓足以憔悴其神矣,岂知至者之不亏哉?”“圣人……终日挥形而神气无变,俯仰万机而淡然自若。”真正的圣人,“出世”而未尝不“入世”,“入世”又未尝不“出世”。所以郭象认为尧才是真正的逍遥,正因为他不似许由自限于深山之中,与俗情世界对立为二。相反,尧虽在庙堂之上,其心无异于山林之中,无为而治天下,不以桎梏为桎梏——连桎梏之为桎梏也被超越了,便做到真正的无待,真正的逍遥。 (有删改) 1.下列关于“逍遥”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逍遥”,指对任何依待与条件的超越和破除,只有平齐是非,抛却对待,才能逍遥。 B.“逍遥”不是对客观外在世界的经验描述,而是心灵观照宇宙万物的一种艺术境界。 C.“逍遥”不属于道德修养境界,所以从逍遥境界看,宇宙万物都自尔而独化,自生自在。 D.“逍遥”即是对己、功、名的去除,达到含生抱朴、各适其性、天机自张的道家境界。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首先针对庄子《逍遥游》《齐物论》中的两种看似矛盾的观点提出疑问,然后逐步论证真正的“逍遥”。 B.第二段从理解“逍遥”的境界的角度,论证了庄子所讲的破除依待是如何成为可能的。 C.第三四段论证了郭象对“逍遥”的认识与庄子在《逍遥游》中的观点并不矛盾。 D.结尾用尧和许由两个入世者的正面事例,论证了即使居庙堂之上,也可以实现真正的逍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大鹏无以自贵于小鸟,小鸟无羡于天池”,郭象认为,大鹏小鸟都是自由的,而大鹏高远的境界仍然值得小鸟羡慕。 B.既然庄子还说过“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天”,那么对他在《逍遥游》中“小年不及大年”的这一说法就不可执实。 C.“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之说,透露的是超越自身限制的意思,不应认为这是主张有大小对待和是非分别。 D.真正的圣人,既“入世”又“出世”,其心不为物所累,所以,即使整天忙碌于世俗事务,也能神气无变,淡然自若。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3分) 月白湖荡 余显斌 六月,湖里绿了一片,绿的是苇草,是荷叶,是其它水草。水草下当然有鱼,有虾。水面有菱角,青嫩嫩的,随手捞起一个,洗一洗就可以生吃,味道青鲜鲜的。水下呢,还有嫩嫩的藕。这儿的湖泥很软,提一根荷梗,轻轻地扯起来,就带出一根藕来,白嫩嫩的。用水一洗,吃上一口,满嘴都是莲藕的香味。 棒子捞了几个菱角,还有几个嫩藕,不是自己吃,是给小王叔叔的。 每次等待小王叔叔时,棒子都会这么做。等到芦苇那边传来两声鸟鸣,小王叔叔就会出现,来时,骑着匹大白马。小王叔叔吃着菱角,还有嫩藕。棒子就跑过去,羡慕地摸着大白马的鬃毛。 小王叔叔笑道,想骑? 棒子点点头,当然。 小王叔叔就老气横秋地说,小鬼,太矮了,脑袋高过马背时,才能骑。 棒子噘着嘴,暗地里和白马比比,头刚刚挨着马背。 他想,再过一年就高过马背了,就可以了。 可是,离开后,小王叔叔却再没有来过。那天,棒子撑着一只小划子,藏在苇草里,等着小王叔叔送信来。没有等到,几声鸟鸣后,他等来的是一个陌生人,是张叔叔。棒子忙问,小王叔叔呢? 张叔叔红了眼圈,轻声告诉他,小王叔叔遭遇了小鬼子,牺牲了。 棒子眼睛顿时模糊了,远处的天,近处的水,还有苇草、荷叶、荷花,都一片朦胧。他喃喃地道,怎么会?小王叔叔有大白马,又高又大,跑起来飞快。 张叔叔叹息,小鬼子的东洋马比新四军的马更高更大,跑起来比小王叔叔的大白马快多了。 棒子咬着牙,狠狠地道,东洋马,真可恨! 张叔叔也点点头咬着牙说,我们要报仇。 报仇的机会就在眼前。原来,张叔叔这次来,是传达上级命令的,最近,一支新四军骑兵营要经过这儿,准备和湖东新四军二团会合,端掉小鬼子的碉堡。张叔叔告诉棒子,骑兵营来时,希望棒子能给带路。 棒子高兴极了,说声是。 张叔叔拍拍棒子的肩膀叮嘱,小鬼,注意安全啊。 棒子点点头,送走了张叔叔,撑着小划子,出没在密密的苇丛里,等着骑兵营的到来。 骑兵营来时是在一个晚上,月光水亮亮的一片,笼罩着湖面。湖面浮荡着淡蓝的雾,苇草和荷叶在雾里如淡墨画的一般,朦朦胧胧的。 张叔叔带头,将骑兵营长介绍给棒子。 骑兵营长笑着夸棒子是好样的。 棒子很高兴,看看这匹骏马,又摸摸那匹。骑兵营长开玩笑说,没骑过吧?棒子使劲地点头,傻乎乎的样子,逗得骑兵营长笑了,张叔叔也笑了。 湖里芦苇丛中隐藏着一条暗道,在湖中间,有新四军的监察哨把守着,有可疑人经过,监察哨马上鸣枪报警,对岸的新四军二团听到枪声,立即做好战斗准备。因此,鬼子几次来袭,都大败而归。 棒子当然能带人顺利通过,因为棒子是新四军的通讯员啊。 他手一挥,带着骑兵营出发了。 已经是后半夜了,湖上月光变得更亮更白。苇草深处,不时传来露珠滴落声,还有“咚”的一响,是青蛙跳水的声音。棒子带着部队,静静地走着,沿着那条路走着,新四军监察哨看见了,没有阻拦。棒子带着骑兵营走到一处湖湾处,将两根手指插入嘴里,“嘘”地吹响一声口哨。在其他人还没反应过来时,他已抱着身边的张叔叔,“噗通”跳入湖水深处的苇草丛里。 湖里的月光顿时碎了。枪声响起,打破湖面的寂静。 骑兵营士兵一个个在枪声中倒下,不一会儿,全被消灭。 新四军战士划着水,从苇丛里浮出来打扫战场,同时寻找着棒子。一片荷叶下,一个声音道,在这儿呢。随着声音,棒子浮出水面,拖着肚子已经灌满水的张叔叔。 张叔叔不是什么通讯员,是日军间谍大木三郎。 大木三郎一直想破获新四军的交通线,就悄悄盯上了小王叔叔,摸清一切后,他枪杀了小王叔叔。然后,自己扮成通讯员,哄骗棒子,准备带着日军特种部队,假扮做新四军骑兵营,将湖东新四军一举歼灭。 他最终自投罗网,却弄不清自己究竟在哪儿露了马脚。 棒子得意地说,是你自己吐露了真相的。 棒子说,大木三郎曾告诉自己,东洋马比小王叔叔的大白马高大。当骑兵营出现时,自己走过去,站在马旁暗暗一比,那些马都高过了自己的脑袋,而大白马和自己脑袋齐平。他终于清楚,他遭遇了日军。因此,发出信号,让提前防备着的新四军出击。 大木三郎一听,傻了眼。 棒子随着新四军战士押着垂头丧气的大木三郎,迅速消失在月光下的苇丛中。月光慢慢变淡了,照着湖面,苇丛里有只小划子,如一牙月亮,一晃一晃的。 (选自《小小说月刊》2018年第1期)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2分)( ) A.棒子没等到小王叔叔却等来了一个陌生的张叔叔,这一蹊跷的情节为下文他是日军间谍大木三郎埋下了伏笔。 B.小说中反复出现“月光”形象,不但展示了那天晚上的特定环境,还暗示了时间的推移,与故事情节相映成趣。 C.小说主人公棒子的形象生动鲜明:作为新四军通讯员,他尽管年纪还小,但机智勇敢,临危不乱,令人敬佩。 D.小说的语言清新自然,描写简练传神,如写月下苇草深处的露珠滴落声、青蛙跳水声,以静衬动,细致入微。 5.小说开头一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6.小说结尾部分说,“张叔叔不是什么通讯员,是日军间谍大木三郎”。这样安排有什么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5分) (三)古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18分)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 。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 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曰: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宫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二子:赐、兴。 (选自《晋书·李密传》,有删改) 注 ①醮:古时称妇女出嫁嫁。②烝(zhēnɡ)烝:热切的样子。③游夏:孔子的学生子游、子夏。 7.下列对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B.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C.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D.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8.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字:对于古代中国人而言,“名”和“字”不能混为一谈。一般来说,出生时只取名,成年后再取字。其中,“名”主要用于他称,“字”主要用于自称。 B.太子洗马:中国古代官职名。“洗马”即在马前驰驱之意,“太子洗马”就是太子的侍从官,后来逐渐演变为掌管书籍的官职。 C.疏:奏章。封建社会臣子向皇帝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也可用来指对古书的注解和对注解的注释。 D.服阕:指守丧期满除服。阕,终了。居丧制度是中国古代丧葬制度的一部分,如有“居丧三年”不能外出工作的规定。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李密身世坎坷。他幼年丧父,母亲改嫁,祖母亲自抚养他。他对祖母非常孝顺,有时照顾祖母劳累过度以致生病。 B.李密很有才学。他曾拜谯周为师,谯周的门人把他比作子游和子夏。 C.李密忠孝两全。他为祖母守丧期满后,应征担任太子洗马,兑现了他“先尽孝后尽忠”的诺言。 D.李密因怨被罢。他认为自己没有得到重用,颇有怨言。李密在诗中流露怨气,引起了皇帝的不满,最终被罢免了官职。 10.把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3分) (2)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3分) (3)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3分) (4)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3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1~12题。(8分) 题衡阳泅州寺 张抃 一水悠悠百粤通,片帆无奈信秋风。 几层峡浪寒舂月,尽日江天雨打篷。 漂泊渐摇青草外,乡关谁念雪园东。 未知今夜依何处,一点渔灯出苇丛。 [注]张抃,唐朝将领,滑州(今河南滑县东)人。雪园,汉朝梁孝王刘武所建。故址在今河南省商丘市东。 1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首句中的“悠悠”一词写出“一水”的多种情态:悠长、从容不迫地流淌的样子等。 B.“几层峡浪寒舂月”写汹涌的峡浪冲荡着倒映在水中的明月,“舂”字颇具表现力。 C.尾联与“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一样,运用点染,用景物来渲染情感。 D.全诗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前四句主要是虚写,后四句主要是实写,拓展了表现空间。 12.全诗用哪几组意象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 名句默写(6分)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勃在《滕王阁序》中,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天阔水远、孤鹜高飞、晚霞绚烂的秋景图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分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归去来兮辞》中表现作者对过去生活的反思、悔悟和庆幸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13分) 初唐王勃的《滕王阁序》是 的美文名篇。此文为即席而赋的应景之作。创作《滕王阁序》时王勃还是不满三十多岁的青年,虽他两次遭贬,但仍对自己的前途与未来充满信心与希望。所以悲伤的情绪在文中不过 ,代之而起的就是积极昂扬的激情。 在怀才不遇、处江湖之远的日子里,前代仁人志士的选择深深启发了这位年轻的诗人,( )。虽然仍旧对人生有很多不解之处,但“穷且益坚,不坠青。这是怀才不遇者的青云之志”是空谷之音, 。这是怀才不遇的心灵之声,是不甘沉沦者的奋起号角,是对自怨自艾者的真诚劝勉,更是对自己的精神安慰。年轻的诗人王勃没有理由消沉。他的人生不过刚刚开始,路还很远很长,而阳光和彩虹或许就在不远处等着我们这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如果我们将眼光放远了看,就会发现,这声音不只是王勃一个人的,还是整个时代的。或者说是时代的精神在召唤年轻的王勃们,从而促使他们 ,斗志昂扬。 1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2分)( ) A.永垂不朽 白驹过隙 振聋发聩 意气用事 B.传诵千古 转瞬即逝 震耳欲聋 意气用事 C.永垂不朽 白驹过隙 震耳欲聋 意气风发 D.传诵千古 转瞬即逝 振聋发聩 意气风发 1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 A.创作《滕王阁序》时王勃还是不满二十多岁的青年,他虽两次遭贬,但仍对自己的前途与未来充满信心与希望。 B.创作《滕王阁序》时王勃还是二十多岁的青年,他虽两次遭贬,但仍对自己的前途与未来充满信心与希望。 C.创作《滕王阁序》时王勃还是二十多岁的青年,虽他两次遭贬,但仍对自己的前途与未来充满信心与希望。 D.创作《滕王阁序》时王勃才二十多岁,虽他两次遭贬,但仍对自己的前途与未来充满信心与希望。 16、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 A.使他不再失意苦闷,而是幅然醒悟,选择远离朝廷,隐居避世 B.他选择远离朝廷,隐居避世,不再因怀才不遇而失意苦闷 C.使得他能从失意苦闷的低谷蟠然醒悟而迅速登上另一座情感之巅 D.使得他因登上另一座情感之巅而蟠然醒悟,不再失意苦闷 17、从下面课中任选一篇,运用与示例相似的表达形式,写一则课文的评价语。(3分) 示例:《雷雨》——雷雨冲刷冷酷虚伪,电火吞噬孽债情仇 《逍遥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陈情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去兮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下面是某校学生会一则通知初稿的片段,其中有四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4分) 根据学生会的工作打算,定于本周四下午第三节课后,在学校综合楼四楼多功能厅召开学生会工作会议。希望大家看到通知后相互说一声,不得不来;并请提前向班主任请假,按时惠顾。学生会届时会严格考勤,对无故不参加会议者进行通报。 将 修改为 将 修改为 将 修改为 将 修改为 写作(40分) 交通信号灯有红、黄、绿三种,有人只关注红、绿灯,无视黄灯的存在。有人把黄灯看成警示,这样就不会越界,不会违规;有人把黄灯当成“机遇”这些机遇稍纵即逝,需要我们快速出手,抓住时机,创造价值……个人、团体、社会、国家都可能亮起黄灯,如人与人的信任会亮起“黄灯”,社会的价值观会亮起“黄灯”,人与自然的关系会亮起“黄灯”等。 “黄灯”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结合现实生活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语文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 “‘逍遥’不属于道德修养境界”和“从逍遥境界看,宇宙万物都自尔而独化,自生自在”没有因果关系,项强加因果。 2、答案 D 解析 许由不是正面事例,且他“自限于深山之中”,不是入世者。 3、答案 A 解析 由“故小大虽殊,逍遥一也”可知,“大鹏高远的境界仍然值得小鸟羡慕”理解有误。 4.D 解析:“以静衬动”不正确,应是以动衬静。 5.①描写湖荡的秀美风光,为小说增添了诗情画意; ②照应标题,并为情节的进一步发展做铺垫; ③展现人物活动的自然环境,有助于烘托棒子等新四军战士的美好形象。(答出一点给1分,二点3分,3点五分。意思答对即可。共5分) 6. ①使小说情节发生逆转,波澜起伏,引人入胜,增强了小说的艺术魅力; ②张叔叔的日军间谍身份被棒子识别,充分表现了棒子的细心、机智,突出了他的形象特点; ③日军间谍冒充新四军通讯员,可见对敌斗争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从而深化了小说主题。(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共6分) 7、答案 B 解析 原标点: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8.A“名”主要用于自称,“字”主要用于他称。 9.A“有时照顾想母劳累过度以致生病”错,文中李密生病是在幼时 10. (1)至于顺应天地万物之性,驾驭六气的变化,遨游在无穷无尽的境界之中的人,那他还依靠仰赖什么呢?(乘、御、恶乎待哉句式各一分) (2)既然自己的心灵被形体役使,为什么如此失意而独自伤悲?(被动格式,奚各1分) (3)祖母刘氏一有病,他就哭泣不安,侍候在祖母身边,(夜里)未曾脱衣。祖母的饭菜、汤药,他总要尝过之后才让祖母用。(疾、侧息、解衣各一分) (4)和孔明说话的人没有人能和孔明水平相当的,因此孔明的言论教诲就要具体琐碎。(无己敌、言教、碎各一分) 11、D 应是前四句主要是实写,后四句主要是虚写,“学园”是联想之景,“一点渔灯出苇丛”是想像之景。 12、①用悠悠一水中的片帆、一点鱼灯等这些意象表达诗人孤独寂寞的心情; ②用秋风、寒月、雨打蓬等这些意象表现诗人漂泊远方的凄凉心境; ③乡关、学园东这些意象流露了诗人的殷殷思乡之情。(答出一点给1分,2点3分,3点5分。意思答对即可。共5分)) 13、答案 (1)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 (2)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3)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14.D传诵千古:某种行为、品德,或者某些文艺作品等被千百年来代代相传。永垂不朽:(姓名、事迹、精神等)永远流传,不磨灭。文中形容《滕王阁序》代代相传,应用“传诵千古”。白驹过隙:白马在细小的缝隙前一闪而过,形容时间过得飞快。转瞬即逝:形容很快就会失去或消失。文中形容悲伤的情绪很快消失,应用“转瞬即逝”。振聋发贵:发出很大的声响,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的人。震耳欲聋: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文中形容王勃的语言文字使人清醒,应用“振聋发贵”。意气用事:只凭感情办事,缺乏理智。意气风发:形容精神振奋,气概昂扬。文中形容王勃这类人斗志昂扬,应用“ 意气风发”。 15.B画线句有两处语病,一是“不满二十多岁”不合逻辑,可删掉“不满”;二是语序不当,“两次遭贬”和“对……希望”的主语都是“他”,所以“他”要放在“虽”前。只有B选项完全修改了出来。 16.C通过前后文内容可知,王勃并没有选择隐居避世,所以排除A、B一两项;王勃并不是因为“登上另一座情感之巅”而不再失意苦闷,而是受到前代仁人士的启发,D项的表述与文段内容不符,排除。所以选择C。 17、答案 (示例)《逍遥游》——大鹏抟飞扶摇羊角,高志自当平心逍遥 《陈情表》——百年清名怎承新朝,万古孝心永诉真情 《归去兮辞》——不为五斗折腰归去,只求半生竹菊兮 解析 所写句子要能够体现的主旨、人物的情操等。 18.(4分)“打算”改为“计划”或“安排”; “说一声”改为“转告”; “不来”改为“缺席”;“惠顾”改为“参会”(或“参加”“与会”);(每处1分) 19、思路分析: 材料中对于“黄灯”得理解,“有人把黄灯看成警示”,此处的“黄灯”可能是生活中的一些规则、一些警示、一些暗号,它提示我们不要越界,不要违规,要遵规守矩;“有人把黄灯当成机遇”,此处“黄灯”可以理解为时机、机遇、机会,这些机会稍纵即逝,需要我们快速出手,抓住时机,创造价值;“有人只关注红、绿灯,无视黄灯的存在”,这些人无视黄灯,无视警示,我行我素,必然会招致恶果;“个人、团休、社会、国家等都可能亮起黄灯”,这就拓展了“黄灯”的范围,如个人身体健康会亮起“黄灯”,人与人的信任会亮起“黄灯”,社会的价值观会亮起“黄灯”。人与自然的关系会亮起“黄灯”等等。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