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2 发布 |
- 37.5 KB |
- 1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贵州省铜仁市西片区高中教育联盟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文)试题-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 贵州省铜仁市西片区高中教育联盟 2017-2018 学年高二下学 期期末考试数学(文)试题 评卷人 得分 一、单选题 1.已知全集 ,若 , ,则 等于( ) A. B. C. D. 【答案】D 【解析】根据题意得到 , = ,故得到 = . 故答案为:D. 2.若复数 (其中 为虚数单位)在复平面中对应的点位于(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答案】D 【解析】分析:利用复数的出发计算得到 ,即可得到结论. 详解: 故 在复平面中对应的点位于第四象限. 故选 D. 点睛:本题考查复数乘法运算及复数的几何意义,是基础题. 3.若双曲线 的焦距为 ,则实数 为( ) A. 2 B. 4 C. D. 【答案】A 【解析】双曲线 的焦距为 故答案为:A. 4.某公司某件产品的定价 与销量 之间的统计数据表如下,根据数据,用最小二乘法 得出 与 的线性回归直线方程为 ,则表格中 的值为( ) { }1,2,3,4U = { }1,3A = { }3B = ( ) ( )U UC A C B∩ { }1,2 { }1,4 { }2,3 { }2,4 { }2,4UC A = UC B { }1,2,4 ( ) ( )U UC A C B∩ { }2,4 2 2 2: 1( 0)6 x yC aa − = > 2 10 a 5 2 2 2 2: 1( 0)6 x yC aa − = > 22 6 2 10 2.a a+ = ⇒ = 1 3 4 5 7 10 20 35 45 A. 25 B. 30 C. 40 D. 45 【答案】C 【解析】 ,所以 ,得 故选:C. 5.已知 , , , ,从 以上四个函数中任意取两个相乘得到新函数,那么所得新函数为奇函数的概率为( ) A. B. C. D. 【答案】C 【解析】两个奇函数相乘为奇函数,两个偶函数相乘为偶函数,一个奇函数一个偶函数 相乘得到奇函数. , , ,为奇函数, 为偶函数,任意两个相乘得到的函数个数有 6 种,得到奇函数的个数为 3 个,故概率为 故答案为:C. 6.设 是周期为 4 的奇函数,当 时, ,则 (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因为函数 是周期为 的奇函数,当 时, , 所以 ,故选 D. 7.某几何体由上、下两部分组成,其三视图如图所示,其俯视图是由一个半圆与其直 径组成的图形,则该几何体上部分与下部分的体积之比为( ) ( )1f x x= ( )2 sinf x x= ( )3 cosf x x= ( ) ( )2 4 lg 1f x x x= + + 1 4 1 3 1 2 2 3 ( )1f x x= ( )2 sinf x x= ( ) ( )2 4 lg 1f x x x= + + ( )3 cosf x x= 3 1 .6 2 = A. B. C. D. 【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得到原图是半个圆锥和半个圆柱构成的图形,圆锥的地面半径为 2, 圆 柱 底 面 半 径 为 2 , 故 得 到 圆 锥 的 体 积 为 , 半 个 圆 柱 的 体 积 为 该几何体上部分与下部分的体积之比为 . 故答案为:C. 8.函数 的图象大致为( ) A. B. C. D. 【答案】D 【解析】由题意可知: 的为奇函数,排除 B; 当 时, ,当 时, ,排除 A,C, 故选:D 点睛:识图常用的方法 (1)定性分析法:通过对问题进行定性的分析,从而得出图象的上升(或下降)的趋势, 利用这一特征分析解决问题; (2)定量计算法:通过定量的计算来分析解决问题; 1 3 1 2 2 3 5 6 1 42 23 3 π π× × = 14 1 2 ,2 π π× × = 2 3 3cos siny x x x= + 3cos siny x x x= + x 2 π= 1y = x π= 3 0y π= − < (3)函数模型法:由所提供的图象特征,联想相关函数模型,利用这一函数模型来分析 解决问题. 9.已知函数 ,若 , 的图象恒在直线 的上 方,则 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函数 的解析式,利用 的取值范围,结合题意求出 的取值范 围. 详 解 : 函 数 函 数 , 时 , 又 的 图 象 恒 在 直 线 的 上 方 , 解得 ; ∴ 的取值范围是 .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应用问题,是基础题. 10.有编号依次为 1,2,3,4,5,6 的 6 名学生参加数学竞赛选拔赛,今有甲、乙、 丙、丁四位老师在猜谁将得第一名,甲猜不是 3 号就是 5 号;乙猜 6 号不可能;丙猜 2 号,3 号,4 号都不可能;丁猜是 1 号,2 号,4 号中的某一个.若以上四位老师中只有 一位老师猜驿,则猜对者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答案】C 【解析】若甲猜对,则乙也猜对,故不满足题意;若乙猜对则丁也可能猜对,故不正确; 若丁猜对,则乙也猜对,故也不满足条件.而如果丙猜对,其他老师都不会对. 故答案为:C. 11.抛物线 的焦点为 ,准线为 是 上一点,连接 并延长交抛物线 于点 , 若 ,则 ( ) A. 3 B. 4 C. 5 D. 6 【答案】C 【解析】 设 Q 到 l 的距离为 d,则由抛物线的定义可得,|QF|=d, ∵|PF|= |PQ|,∴ ∴直线 PF 的斜率为 , ∵F(2,0),∴直线 PF 的方程为 y=﹣2 (x﹣2), 与 y2=8x 联立可得 x=3,(由于 Q 的横坐标大于 2) ∴|QF|=d=3+2=5, 故选:C 12.已知函数 ,若有且仅有一个整数 ,使得 ,则实数 的取值范围 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函数 ,若有且仅有一个整数 ,使得 ,不等式程 只有一个整数解,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图像,可知这个整数解就是 3 ,故得到 ,解得不等式组解集为 . 故答案为: . 点睛:本题中涉及根据函数零点个数求参数取值,是高考经常涉及的重点问题,(1)利 用零点存在的判定定理构建不等式求解;(2)分离参数后转化为函数的值域(最值) 问题求解,如果涉及由几个零点时,还需考虑函数的图象与参数的交点个数;(3)转 化为两熟悉的函数图象的上、下关系问题,从而构建不等式求解. 第 II 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 II 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二、填空题 13.已知 , , ,若 ,则实数 ______________. 【答案】7 【 解 析 】 根 据 题 意 得 到 - = 故答案为:7. 14.已知变量 , 满足约束条件 ,则 的最大值为 ______________. 【答案】6 【解析】根据不等式组画出可行域是一个封闭的三角形区域,目标函数可化简为 截距越大目标函数值越大,故当目标函数过点 时,取得最大值,代入得到 6. 故答案为:6. 15.在 中,若 ,则 __________. 【答案】 【解析】由正弦定理可得: , 不妨设 , 则 . 16.已知数列 满足: ,数列 的前 项和为 ,则 ___________. ( )3, 2a m= − ( )1,2b m= − ( )2,1c = − ( )a c b− ⊥ m = a c ( ) ( ) ( )5, 2 1 , 1,2 , · 7 0 7.m b m a c b m m− − = − − = − = ⇒ = x y 1 0 { 1 0 1 x y x y y − − ≤ + + ≥ ≤ 2 1z x y= + + 2 1y x z= − + − ( )2,1 【答案】 【解析】由 ①,得 ② , ① ② 得 , 即 , 所 以 数 列 的 通 项 ,所以 故答案为: 点睛:裂项抵消法是一种常见的求和方法,其适用题型主要有: (1)已知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求前 项和: ; (2)已知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求前 项和: ; (3)已知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求前 项和:. 评卷人 得分 三、解答题 17.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 的前 项和为 .已知 , . (Ⅰ)求数列 的通项公式; (Ⅱ)设数列 满足 ,求数列 的前 项和 . 【答案】(1) ;(2) . 【解析】试题分析:(Ⅰ)设 的公比为 ,由 , ,解得 ,即可求解数列 的通项公式; (Ⅱ)由(Ⅰ)得 ,可得 ,利用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即可求解数 列的前 项和. 试题解析: (Ⅰ)设 的公比为 ,由 , 得 , 于是 ,解得 ( 不符合题意,舍去) 故 . (Ⅱ)由(Ⅰ)得 ,则 , 则 … . 18.某组织在某市征集志愿者参加志愿活动,现随机抽出 60 名男生和 40 名女生共 100 人进行调查,统计出 100 名市民中愿意参加志愿活动和不愿意参加志愿活动的男女生比 例情况,具体数据如图所示. (1)完成下列 列联表,并判断是否有 的把握认为愿意参与志愿活动与性别有关? 愿意 不愿意 总计 男生 女生 总计 (2)现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愿意参加志愿活动的市民中选取 7 名志愿者,再从中抽取 2 人作为队长,求抽取的 2 人至少有一名女生的概率. 参考数据及公式: . 【答案】(1)列联表见解析;没有 99%的把握认为愿意参与志愿活动与性别有关. (2) . 【解析】试题分析:(1)完善 列联表,求出 ,然后判断是否有 的把握认为愿 意参与志愿活动与性别有关; (2)分层抽样的方法从愿意参加志愿活动的市民中选取 7 名志愿者,则女生 4 人,男 生 3 人,分别编号为 从中任取两人的所有基本事件共 有 21 种情况,其中满足两人中至少有一人是女生的基本事件数有 18 个,从而求得抽取 的 2 人至少有一名女生的概率. 试题解析: (Ⅰ) 愿意 不愿意 总计 男生 15 45 60 女生 20 20 40 总计 35 65 100 计算 , 所以没有 99%的把握认为愿意参与志愿活动与性别有关. (Ⅱ)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愿意参加志愿活动的市民中选取 7 名志愿者,则女生 4 人, 男生 3 人,分别编号为 从中任取两人的所有基本事件 如下: , , ,共有 21 种情况,其中满足两人中至少有一人是女生的基本事件数 有 18 个,抽取的 2 人至少有一名女生的概率 . 点睛:古典概型中基本事件数的探求方法 (1)列举法. (2)树状图法:适合于较为复杂的问题中的基本事件的探求.对于基本事件有“有序”与 “无序”区别的题目,常采用树状图法. (3)列表法:适用于多元素基本事件的求解问题,通过列表把复杂的题目简单化、抽象 的题目具体化. 19.已知正方形 的边长为 2,分别以 , 为一边在空间中作正三角形 , ,延长 到点 ,使 ,连接 , . (1)证明: 平面 ; (2)求点 到平面 的距离. 【答案】(1)见解析;(2)1. 【解析】试题分析:(1)证线面垂直,先证线线垂直,做出辅助线,根据长度关系, 首先证得 ,再证得 , ,根据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得到 线面垂直;(2)根据条件可得到 平面 ,进而点 到平面 的距离等于 点到平面 的距离,取 的中点为 ,连接 , 平面 , 为 点 到平面 的距离. 解析: (1)连接 交 于点 ,并连接 ,则 ,又∵ , ABCD AB BC PAB PBC CD E 2CE CD= AE PE AE ⊥ PAC B PAE PO BD⊥ PO AE⊥ AE AC⊥ BD PAE B PAE O PAE AP F OF OF ⊥ PAE OF O PAE BD AC O OP OA OB OC= = PC PA= ∴ ,又∵ ,∴ ,∴ , ∵ ,∴ 平面 ,∵ 平面 ,∴ , ∵ , ,∴ ,∴ , 即 ,∵ ,∴ 平面 . (2) 由 题 知 , , 且 , 可 得 四 边 形 为 平 行 四 边 形 , ∴ , 又∵ 平面 ,∴ 平面 ,∵点 ,∴点 到平面 的距 离等于 点到平面 的距离,取 的中点为 ,连接 ,则由(1)可得 . 在 中 , , 则 , ∴ ,∴ 平面 ,即 为点 到平面 的距离. 在 中, ,得点 到平面 的距离为 1. 20.已知椭圆 的两个焦点分别为 , ,且椭圆 过点 . (1)求椭圆 的标准方程; (2)若与直线 平行的直线交椭圆 于 , 两点,当 时,求 的面积. 【答案】(1) (2) 【解析】试题分析:(1)布列方程组求得椭圆 的标准方程;(2)直线 方程为 , . 将 直 线 的 方 程 代 入 椭 圆 的 方 程 并 整 理 得 ,利用韦达定理及 可得 ,从而求得 . 试题解析: (Ⅰ)设椭圆 的方程为 , PO AC⊥ POB POC ≌ 90POB POC∠ = ∠ = ° PO BD⊥ OB OC O∩ = PO ⊥ ABCD AE ⊂ ABCD PO AE⊥ AD CD⊥ AD DE CD= = 45EAD CAD∠ = ∠ = ° 90EAC∠ = ° AE AC⊥ PO AC O∩ = AE ⊥ PAC AB DE AB DE= ABDE BD AE BD ⊄ PAE BD PAE O BD∈ B PAE O PAE AP F OF OF AE⊥ Rt ABC ( )22 2 22 2 2PO PB BO= − = − = PO AO= OF PA⊥ OF ⊥ PAE OF O PAE Rt POA 1 12OF PA= = B PAE 由题意可得 解得 故椭圆 的方程为 . (Ⅱ)直线 的方程为 , 设直线 方程为 , . 将直线 的方程代入椭圆 的方程并整理得 , 由 ,得 , , 由 得, , , , , , 得 . 又 , 到直线 的距离 . 所以 . 21.已知函数 , ,其中 是自然常数. (1)判断函数 在 内零点的个数,并说明理由; (2) , ,使得不等式 成立,试求实数 的取值范围. 【答案】(1) 存在 1 个零点;理由见解析. (2) . 【解析】分析:(1) 在 内零点的个数 1,求得 的导数,判断符号,可得 单调性,再由函数零点存在定理,即可得到结论; (2)由题意可得 ,即 ,分别求 得 在 上的单调性,可得最值,解 的不等式,即可得到所求范围. 详解: (1)函数 在 上的零点的个数为 1,理由如下: 因为 ,所以 , 因为 ,所以 ,所以函数 在 上单调递增. 因为 , , 根据函数零点存在性定理得函数 在 上存在 1 个零点. (2)因为不等式 等价于 , 所以 , ,使得不等式 成立,等价于 ,即 , 当 时, ,故 在区间 上单调递增, 所以当 时, 取得最小值 ,又 , 当 时, , , ,所以 , 故函数 在区间 上单调递减. 因此,当 时, 取得最大值 ,所以 ,所以 , 所以实数 的取值范围为 . 点睛:本题考查导数的运用:求单调性和最值,考查函数零点存在定理的运用,存在性 和任意性问题解法,考查转化思想和运算化简能力,属于中档题. 22.选修 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在 直 角 坐 标 系 中 , 曲 线 的 参 数 方 程 为 ( 其 中 为 参 数 ),曲 线 ,以坐标原点 为极点,以 轴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 (Ⅰ)求曲线 的普通方程和曲线 的极坐标方程; (Ⅱ)若射线 与曲线 , 分别交于 两点,求 . 【答案】(1) ; . (2) . 【解析】试题分析:(1)由 sin 2α+cos2α=1,能求出曲线 C1 的普通方程,由 x=ρcosθ,y=ρsinθ,能求出曲线 C2 的极坐标方程;(2)依题意设 A( ), B( ),将 代入曲线 C1 的极坐标方程,求出 ρ1=3,将 (ρ> 0)代入曲线 C2 的极坐标方程求出 ,由此能求出|AB|. 解析: (Ⅰ)由 得 . 所以曲线 的普通方程为 . 把 ,代入 ,得到 ,化简得到曲线 的极坐标方程为 . (Ⅱ)依题意可设 ,曲线 的极坐标方程为 . 将 代入 的极坐标方程得 ,解得 . 将 代入 的极坐标方程得 . 所以 . 23.[选修 4-5:不等式选讲] 设函数 ,其中 . (Ⅰ)当 时,求不等式 的解集; (Ⅱ)若 时,恒有 ,求 的取值范围. 【答案】(1) . (2) . 【解析】试题分析:(1)当 时, ,化为 ,可得 或 ,从而可得不等式 的解集;(2)化简 ,因为 ,∴ 时, 恒成立,又 时,当 时, ,∴只需 即可, 所以 . 试题解析:(1)当 时, , 所以 ,所以 或 , 解集为 . (2) ,因为 ,∴ 时, 恒成立, 又 时,当 时, ,∴只需 即可, 所以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