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卷·2018届黑龙江省双鸭山市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2017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卷·2018届黑龙江省双鸭山市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2017

‎4.┆┆○┆┆┆┆○┆┆┆┆○┆┆┆┆┆┆装┆┆┆┆┆┆┆订┆┆┆┆┆┆┆线┆┆┆┆┆┆○┆┆┆┆○┆┆┆┆○┆┆┆‎ 高二文科历史试题 ‎ (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 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包括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国古语有“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欲治其国,必先齐其家”等说法,这些说法本质上反映了( )‎ A.忠孝观念是统治者治国之本 B.儒家思想渗透于社会各个领域 C.齐家治国是孝子的最高追求 D.家国同构是古代社会显著特征 ‎2.秦朝修建咸阳,运用了天体观念。把渭河比作天体的银河“天汉”,把各座宫殿比作星座,四周有许多通道,咸阳宫居中,形成了众星拱辰、屏藩帝都的格局。从咸阳的修建理念可以看出当时的政治理念是( )‎ A.皇位从二世、三世直至万世,传之无穷 B.借助神灵维护自己的统治 C.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D.神化皇权,万世一统 ‎3.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 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B.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 ‎4.徐天麟在《西汉会要》中说:“汉祖龙兴,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其亦有意于矫前世之弊矣。”以下各项印证了这一观点的是(  )‎ A.颁布“推恩令” B.实行察举制 C.重用侍从、秘书等,以削弱相权 D.实行郡国并行制 ‎5.伏尔泰曾这样评价中国科举制度:“通过层层严格考试的人才能进入……衙门任职,……人们全然不可能设想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伏尔泰如此推崇科举制是因为它(  )‎ ‎①体现了公平公正原则  ②有利于选拔优秀政治人才 ‎③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  ④为科学研究提供高素质人才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6. “凡百司奏抄,侍中审定,则先读而署之,以驳正违失。凡制敕宣行,大事则称扬德泽,褒美功业,覆奏而请施行,小事则署而颁之。”该材料所述中国古代机构应该是(  )‎ A.唐朝门下省 B.宋朝中书门下 C.元朝中书省 D.明朝内阁 ‎7.唐太宗曾对吏部尚书杜如晦说:“今专以言辞刀笔取人,而不悉其行,至后败职,虽刑戮之,而民已敝矣。”这句话意在强调( )‎ A.应严刑处罚失职官员 B.选官需注重才学 ‎ C.官员失职危害民生 D.选官应注重品行 ‎8.马端临《文献通考》载:“宋朝设官之制,名号、品秩一切袭用唐旧。然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用三省长官。中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于禁中,是谓政事堂,与枢密院对掌大政。”由此可见宋朝( )‎ A.相权进一步削弱 B.内外朝制度开始形成 C.众相制初步确立 D.内阁与枢密院分掌实权 ‎9.明朝内阁对皇帝“不合理”的诏旨,可以拒绝草拟,封还执奏。皇帝不满内阁票拟发回重拟时,如内阁认为自己的意见正确,可以拒绝重拟,以原票封进。以上材料主要表明(  )‎ A.明朝内阁的权力高于皇权 B.内阁事实上成为决策机构 C.明朝皇权较前代有所弱化 D.内阁对皇权存在一定制约 ‎10.清末御史张瑞荫的一分奏折中说:“自设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指屈,类皆小心敬慎,奉公守法。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军机处虽为政府,其权属于君;若内阁,则权属于臣。”这说明军机处(  )‎ ‎①防止了大臣专权  ②强化了君主专制 ‎ ‎③削弱了内阁的权力 ④扩大了统治基础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 ‎11.考古发现在安阳殷墟宫殿遗址区内属于王室贵族的一个窖藏圆穴里,四百多把有使用痕迹的石镰刀比较集中地堆放着。这说明商朝农业发达主要依靠(  ) ‎ A.奴隶制集体耕作 B.当时唯一的生产工具石器 C.生产工具不断改进 D.耕作技术不断改进 ‎12.元朝袁介在《检农吏》一诗中写道:“欲求一点半点水,却比农夫眼中泪。滔滔黄浦如沟渠,农家争水如争珠。”这说明我国古代农业具有(  ) ‎ A.封闭性: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B.脆弱性: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 C.落后性:生产工具没有进步 D.分散性:以一家一户为生产单位 ‎13.南宋士大夫袁采在其家训《袁氏世训》中强调:“人有田园山地,界至不可不分明。”这从根本上反映出宋代(  ) ‎ A.政府重视对土地兼并的抑制 B.封建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 C.土地商品化的趋势非常严重 D.租佃关系占据主导地位 ‎14.“至唐(中期),承平日久,丁口滋众,官无闲田,不复给授,故均田制为空文。”上述言论(  ) ‎ A.说明均田制被破坏是偶然的 B.没有涉及均田制被破坏的根源 C.全面分析了均田制被破坏的原因 D.说明唐朝没有实行过均田制 ‎15.宋代范正敏《遯斋闲览·证误》:“闽岭以南多木棉,土人竟植之,有至数千株者,採其花为布,号吉贝布。”材料主要反映了宋代福建(  ) ‎ A.农民以种植棉花为主业 B.棉花种植与纺织业日益扩大 C.棉布成为人们的主要衣料 D.商业日益发达 ‎16.明清时期,“苏(州)城花素缎机生业,向分京苏两帮,各有成规,不相搀越。……(技艺)均系世代相传,是以各归主顾,不得紊乱搀夺”。材料表明当时的苏州(  )‎ A.纺织业由政府专营 B.手工业者缺乏人身自由 C.技术垄断成为行规 D.私营手工业分工明确 ‎17.“大同薛氏三兄弟,乔家大院的主人……由商而官展玉泉……盐商祭酒杨继美,崇尚仁德李明性……票号始祖雷同履泰……金融大亨贾继英,豪门国戚孔祥熙……”该歌谣反映了(  ) ‎ A.晋商经营具有典型的家庭性质 B.晋商经营多元化且官商勾结 C.晋商分布广泛,经营遍及中外 D.晋商恪守职业道德,长盛不衰 ‎18.宋太宗时期,有官员上奏:“岭南村墟聚落,间日集裨贩(小贩),谓之墟市。请降条约,令于城邑交易。”该建议遭到太宗的拒绝:“徙扰民尔,可仍其旧。”这一史实主要反映了宋朝(  ) ‎ A.专业市场每天开市 B.乡村市场的繁荣 C.市场监管相对宽松 D.坊市制继续实行 ‎19.广东地区在唐朝时“岭南之田,所种惟稻”;到了清朝前期“乡民以种稻收薄,故为它种(棉花,甘蔗,桑树)以为利”。这一变化带来的影响是(  )‎ A.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B.农村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C.小农经济开始逐渐解体 D.缓解了人多地少的矛盾 ‎20.明清小说《拍案惊奇》中描写了一位卖豆腐起家的太原王氏是明清时著名的晋商,“以商贾兴,以官宦显”。这一现象所产生的影响是(  ) ‎ A.削弱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B.制约工商业扩大再生产 C.扩大了手工业品的市场 D.不利于农产品的商品化 ‎21.‎ 孟子曾批判某家学说:“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司马迁也说它:“使天下法若此,则尊卑无别也。”他们批判的是( ) A. 儒家的“仁政”思想 B. 墨家的“兼爱”思想 C. 法家的“刑不避大夫”思想 D. 荀子的“性恶论”思想 ‎22.伏尔泰在《礼俗论》谈及中国古代一思想流派时叹言道:“欧洲的王族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与物质的世界。”“新的精神……世界”是指( )‎ A.法家的法治思想   B.道家的无为思想 C.儒家的仁政思想   D.墨家的非攻思想 ‎23.董仲舒在《深察名号》中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以下对这一思想理解最准确的是( ) ‎ A.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 C.建议以礼入法,以礼入俗 D.主张民性本善,君权神授 ‎24.朱熹说:“……天得之(理)而为天,地得之(理)而为地,凡生于天地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他主要是( )‎ A.从统治者的角度阐述封建伦理道德 B.阐述了自然界的法则 C.阐述了君主专制的道理 D.为了规范人与人之间的人际关系 ‎25.顾炎武说:“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这一思想的深远影响在于( )‎ A.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 B.激发了中华民族社会责任感 C.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推动了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 ‎26.李贽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善择佳偶”,自由恋爱,赞扬寡妇再嫁;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赞颂商鞅、吴起等改革家;肯定封建社会揭竿起义的农民。上述材料反映了李贽( )‎ A.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 B.反对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封建礼教 C.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 D.揭露道学家的虚伪 ‎27.黄宗羲认为:“然则其(封建国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即论者谓有治人无治法,吾以谓有治法而后有治人。”黄宗羲思想的核心是( )‎ A.由人治转向法治 B.深刻批判了封建制度 C.建立君主立宪制 D.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法制 ‎28.1876年,美国为庆祝独立一百周年而在费城举办国际博览会,有37个国家参展。英国展出的是最新的蒸汽机车,美国展出的是大功率电动机和发电机,德国展出的是加工枪炮的精密机床,中国展出的是纯银打制的27套件耳挖勺和小脚绣花鞋。这说明( )‎ A.西方人喜欢中国的传统文化 ‎ B.中国有着悠久的传统文化和手工业品 ‎ C.中国还没有跨过近代科学的门槛 D.中国生产工艺落后 ‎29.《春秋》书法体系的五个命题:“天人有序”“中外有别”“褒贬有道”“隐讳有法”和“修 辞有术”。这里“书法”的含义是( )‎ ‎ A.写字的笔法艺术 B.古人的治史态度 ‎ C.中国传统的人生态度 D.古人的书法创作要求 ‎30.唐朝以来,商业日益发展,城市走向繁荣,市民阶层壮大,与这些经济现象相适应,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与之相应的成就有( )‎ ‎①魏晋时期形成的书法的发展 ②宋朝风俗画的发展 ‎ ‎③黄宗羲等人提出“工商皆本” ④小说的出现和繁荣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第Ⅱ卷(综合题:共40分)‎ 二、综合题(包括3小题,共40分)‎ ‎31.(14分)人类社会发展中有战争的存在,更有对和平的追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十六条 (一)联盟会员国如有不顾本约所规定而从事战争者,则据此事实,应视为对于联盟所有其他会员国有战争行为,其他会员国应即与之断绝各种商业上或财政上之关系,禁止其人民与破坏盟约国人民之各种来往,并阻止其他任何联盟会员国或非会员国之人民与该国人民之财政上、商业上或个人之来往。‎ ‎ ——《国际联盟盟约》‎ 材料二 依照顾问会议所提办法,设立一种特殊制度治理东三省;此项为满洲而设之自治制度,拟仅施行于辽宁(奉天)、吉林、黑龙江三省。‎ ‎ ——李顿“国联调查团”报告书 ‎(1)材料一中,国际联盟提出了哪些维护和平的原则?(2分)结合材料一、二全面评价国际联盟的作用。(2分)‎ 材料三 《非战公约》是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欧美盛行“和平主义”的形势下,欧洲政治和美国政治交错发展到一定阶段中的产物。它既没有杜绝秘密外文,也没有解决裁军问题。但是从国际法的角度来看,它还是一个重要文件,因为它强调了不侵犯的原则。然而,当真正的危机来临时,它只能成为纸上的“非战”。‎ ‎ ——袁明《国际关系史》‎ ‎(2)依据材料三分析《非战公约》产生的背景。(2分)为何“当真正的危机来临时,它只能成为纸上的‘非战’”?(2分)‎ 材料四 联合国宪章确定的宗旨和原则,对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已经成为公认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必须得到切实遵循。‎ 应该鼓励和支持以和平方式,通过协商、谈判解决国际争端或冲突,发展事关各国人民的切身利益,也事关消除全球安全威胁的根源,没有普遍发展和共同繁荣,世界难享太平。‎ ‎ ——摘自胡锦涛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的讲话 ‎(3)依据材料四指出应如何实现联合国宗旨?(2分)请谈谈中国在新时期为维护世界和平所做的贡献。(4分)‎ ‎32.(12分)阅读下列材料: ‎ ‎ 材料一 法西斯势力在欧洲西线连连得手,美国认定德国是最危险的对手,美国将成为被武力哲学统治的世界中的孤岛。1941年3月,美国国会通过了《租借法案》,授权总统以70亿美元向“对于美国防务至关重要的”国家提供各种援助。‎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 材料二 任何为反对纳粹主义而战斗的人或国家,都将得到我们的支持。任何与希特勒为伍的人或国家,都是我们的敌人。我们将尽一切力量帮助俄国和俄国人民……过去25年中,没有人比我更加始终一致地反对共产主义。凡是我谈过的关于共产主义的话,我决不收回。‎ ‎——丘吉尔《对德国侵略苏联发表的声明》(1941年6月)‎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在二战开始后对德国政策的演变及原因。(5分)‎ ‎(2)材料二表明丘吉尔对苏联持怎样的态度?(3分)为什么?(4分)‎ ‎33.(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杜鲁门说:“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了和平,都与美国安全有关。” ——《战后世界历史长编》 材料二  尼克松说:“……二、如果某个核大国威胁我们某个盟国自由,或威胁我们认为其生存关系是美国安全检查国家的自由,我们将提供保护。三、在涉及其他形式的侵略场合,我们将根据条约的义务,在被要求时提供军事的、经济的援助。但我们指望遭受威胁的国家承担为本身防务提供人员的主要责任。”他还说:“过去25年已经发生了非常巨大的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经济政治和国际关系》‎ 材料三  美国总统卡特1980年1月在国情咨文中提出:“外部势力攫取控制波斯湾地区的任何企图,都将被看作是对美国根本利益的进攻。对于这种进攻,美国将使用包括军事力量在内的任何必要手段,予以击退。”……它是对尼克松主义以来美国推行避免卷入局部的地区性冲突政策的一种修正。……     ——战后国际关系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杜鲁门所说的“转折点”意味着什么?(2分)‎ ‎(2)材料二中“某个核大国”是指哪个国家?“非常巨大的变化”是指什么?(3分)‎ ‎(3)对比材料一、二,美国的对外政策有何不同?(2分)‎ ‎(4)材料三提出的背景是什么?表明美国的政策与材料二相比有什么变化?(4分)‎ ‎(5)指出三则材料在本质上的相同点。(3分)‎ ‎ 高二文科历史答案 ‎(‎ 一、单项选择题(包括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D C B D A A D A D A A B B B B C B C B B B C D A ‎ B B A C B D 二、综合题(包括3小题,共40分)‎ ‎31. (1)原则:集体安全;经济制裁。(2分) ‎ 评价:对维护和平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从李顿调查团主张“满洲自治”来看,国联未能有效的制裁侵略,维护和平。(2分)‎ ‎(2)背景:一战后和平主义盛行;欧美政治需要。(2分)‎ ‎ 原因:对侵略者并没有强大的约束力,列强各国都有“保留条件”,成为以后战争发生的隐患。(2分)‎ ‎(3)实现宗旨:在联合国框架下,和平协商、共同发展、加强合作,维护世界和平。(2分)‎ 贡献:一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参加维和行动等。(4分)‎ ‎32.(1)演变:从1935年制定“中立法案”到修改直至废除“中立法案”,于1941年通过了《租借法案》,并最终促成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3分)‎ 原因:法西斯在西线的进攻威胁到美国安全,也威胁到美国在欧洲的利益。(2分)‎ ‎(2)态度:在战争期间寻求与苏联的合作,但从根本上仍坚持反苏立场。(3分)‎ 原因:①随着法西斯德国疯狂的侵略扩张,德国已成为全世界反法西斯的共同敌人,反对法西斯的疯狂侵略已成为当时世界最主要矛盾,因此英国寻求与苏联的合作。②两个国家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立决定了两个国家从根本上的对立。(4分)‎ ‎33.答案:(1)意味着美国以全世界霸主自居,要干涉世界各国内政,充当世界警察。(2分)‎ ‎(2)国家:苏联 (1分) 变化:是指世界形势的变化和苏联实力的增强,美国在与苏联的竞争中并不占明显的优势。(2分)‎ ‎(3)材料一表明美国实行全球扩张政策;材料二表明美国要适当调整改革全球战略,尤其是要减少直接派兵的方式。(2分)‎ ‎(4)苏联入侵阿富汗,美国在中东的利益受到威胁。(2分)‎ 表明美国对外采取强硬政策,重新强调实力和军事遏制(2分)‎ ‎(5)充当世界警察,实行全球扩张。(3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