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七中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四川省成都七中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

四川省成都七中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10月月考化学试题 ‎1.已知H2(g)+Cl2(g)=2HCl(g) △H=-184.6kJ/mol,则反应HCl(g)=1/2H2(g)+1/2Cl2(g)的△H为 A. +184.6kJ/mol B. -92.3kJ/mol C. -369.2kJ/mol D. +92.3kJ/mol ‎【答案】D ‎【解析】‎ 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则逆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同时反应热还与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有关系的,所以选项D是正确的,答案选D。‎ ‎2.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H1>△H2的是 ‎①C(s)+O2(g)===CO2(g) △H1 C(s)+1/2O2(g)===CO(g) △H2‎ ‎②S(s)+O2(g)===SO2(g) △H1 S(g)+O2(g)===SO2(g) △H2‎ ‎③H2(g)+1/2O2(g)===H2O(l) △H1 2H2(g)+O2(g)===2H2O(l) △H2‎ ‎④CaCO3(s)===CaO(s)+CO2(g) △H1 CaO(s)+H2O(l)===Ca(OH)2(aq) △H2‎ A. ①④ B. ②③④ C. ② D. ①②③‎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 碳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比不完全燃烧放热多,由于焓变是负值,所以△H1<△H2,①错误;‎ ‎② 气态硫的能量大于固体硫,气态硫燃烧放热大于固体硫燃烧放热,由于焓变是负值,所以△H1>△H2,②正确;‎ ‎③ 消耗的氢气越多,放出热量越多,由于焓变是负值,所以△H1>△H2,③正确;‎ ‎④ 碳酸钙分解吸热,氧化钙与水反应放热,所以△H1>△H2,④正确;‎ 答案选B。‎ ‎【点睛】关于ΔH的比较需要注意:对放热反应,放热越多,ΔH越小;对吸热反应,吸热越多,ΔH越大。另外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参加反应的物质的量,当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相同时,参加反应的物质的量越多放热反应的ΔH越小,吸热反应的ΔH越大;反应的程度:参加反应的物质的量和状态相同时,反应的程度越大,热量变化越大。‎ ‎3.在盛有稀H2SO4的烧杯中放入用导线连接的锌片和铜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正极附近的SO42-离子浓度逐渐增大 B. 正极有O2逸出 C. 电子通过导线由铜片流向锌片 D. 铜片上有H2逸出 ‎【答案】D ‎【解析】‎ ‎【分析】‎ 铜、锌和稀硫酸构成原电池,锌易失电子作负极,铜作正极,正极上氢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子从负极沿外电路流向正极,放电时,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据此解答。‎ ‎【详解】A.放电时,硫酸根离子向负极移动,所以负极附近硫酸根离子浓度增大,A错误;‎ B.正极上氢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氢气,B错误;‎ C.锌作负极,铜作正极,电子从负极锌沿导线流向正极铜,C错误;‎ D.正极上氢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氢气,所以铜片上有氢气逸出,D正确;‎ 答案选D。‎ ‎4.对于反应:A+B=C下列条件的改变一定能使化学反应速率加快的是:‎ A. 增加A的物质的量 B. 升高体系的温度 C. 增加体系的压强 D. 减少C的物质的量浓度 ‎【答案】B ‎【解析】‎ ‎【分析】‎ 温度、浓度、压强、催化剂能影响反应速率,但浓度仅适用于溶液或气体、压强仅适用于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对于反应A+B=C,如果A是固体,增加A的物质的量不会引起速率的变化,A错误;‎ B.升高体系的温度,所有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均加快,B正确;‎ C.对固体或液体之间的反应,改变压强不会引起化学反应速率的变化,C错误;‎ D.对于反应A+B=C,如果C是气体,减少C的物质的量浓度会减小反应速率,D错误。‎ 答案选B。‎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因素,知道常见影响因素及其原理,注意影响因素的适用范围,易错选项是C、D。‎ ‎5.在一定温度下的密闭容器中,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变化时,表明A(s)+2B(g)C(g)+D(g)已达平衡的是 A. 混合气体的密度 B. 混合气体的压强 C. 混合气体的分子数目 D. 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 ‎【答案】A ‎【解析】‎ ‎【分析】‎ 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的浓度、百分含量不变,以及由此衍生的一些量也不发生变化,据此解答 ‎【详解】A、反应前后气体的质量是变化的,容器体积不变,当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说明气体的质量不变,反应达平衡状态,A正确;‎ B、两边气体的计量数相等,所以混合气体的压强始终不变,B错误;‎ C、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是不变的,所以混合气体的分子数目不变不能说明是平衡状态,C错误;‎ D、两边气体的计量数相等,所以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始终不变,D错误;‎ 答案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注意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为0。解题时要注意,选择判断的物理量,随着反应的进行发生变化,当该物理量由变化到定值时,说明可逆反应到达平衡状态。‎ ‎6.下列根据热化学方程式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 已知H+(aq)+OH﹣(aq)═H2O(l)△H=﹣57.3 kJ/mol,则稀H2SO4和稀Ba(OH)2溶液反应生成2 mol H2O(l)的反应热△H=﹣2×57.3 kJ/mol B. 已知S(s)+ 3/2 O2(g)═SO3(g)△H=-395.7 kJ/mol,则硫磺的燃烧热为395.7 kJ/mol C. 已知C(石墨,s)═C(金刚石,s)△H=+1.9 kJ/mol,则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D. 已知2H2(g)+O2(g)═2H2O(l)△H=-571.6 kJ/mol,则H2的燃烧热为△H=-285.8 kJ/mol ‎【答案】D ‎【解析】‎ ‎【详解】A.稀H2SO4和稀Ba(OH)2溶液反应生成2 mol H2O的同时还生成1 molBaSO4,硫酸钡存在溶解平衡,则此时反应热△H≠-2×57.3 kJ/mol,A错误;‎ B.101kPa条件下,1mol固体硫完全燃烧生成1mol二氧化硫气体时放出的热量为硫磺的燃烧热,热化学方程式中生成物是三氧化硫,B错误;‎ C.由热化学方程式可知,等物质的量的石墨比金刚石的能量低,能量越低越稳定,因此石墨更加稳定,C错误;‎ D.由热化学方程可知,氢气的燃烧热为0.5×571.6 kJ/mol=285.8 kJ/mol,D正确;‎ 答案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中和热和燃烧热的定义,明确中和热、燃烧热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注意生成沉淀时也伴随着热效应。‎ ‎7.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X(g)+3Y(g)2Z(g)进行一段时间后,测得Y的转化率为37.5%,X的转化率为25%。则反应开始时,充入容器中的X和Y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 1:3 B. 3:1 C. 1:2 D. 2:1‎ ‎【答案】C ‎【解析】‎ ‎【详解】设反应开始时,充入容器中的X、Y的物质的量分别为a mol和b mol,则转化了的X的物质的量为0.25a mol,转化了的Y的物质的量为0.375b mol,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转化了的X、Y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则有0.25a:0.375b=1:3,所以a:b=1:2,答案选C。‎ ‎8.在一密闭容器中,等物质的量的A和B发生如下反应:A(g)+2B(g) 2C(g),一段时 间后反应达到平衡,若混合气体中A和B的物质的量之和与C的物质的量相等,则这时A的转化率是 ( )‎ A. 40% B. 50% C. 60% D. 70%‎ ‎【答案】A ‎【解析】‎ ‎【详解】设A和B的起始物质的量均为1mol,反应的A的物质的量为xmol,则:‎ ‎     A(气)+2B(气)⇌2C(气)‎ 开始(mol) 1    1      0‎ 变化(mol) x    2x     2x ‎ 平衡(mol) 1-x 1-2x   2x ‎ 所以,(1-x)mol+(1-2x)mol=2xmol,解得:x=0.4,A的转化率为×100%=40%,故选A。‎ ‎9.分析下表中的四个热化学方程式,判断氢气和丙烷的燃烧热分别是 ‎“嫦娥一号”火箭燃料 液氢(H2)‎ ‎①2H2(g)+O2(g)=2H2O(l) ΔH=-571.6 kJ·mol-1‎ ‎②2H2(l)+O2(l)=2H2O(g) ΔH=-482.6 kJ·mol-1‎ 奥运会“祥云”火炬燃料 丙烷(C3H8)‎ ‎③C3H8(l)+5O2(g)=3CO2(g)+4H2O(g) ΔH=-2013.8 kJ·mol-1‎ ‎④C3H8(g)+5O2(g)=3CO2(g)+4H2O(l) ΔH=-2221.5 kJ·mol-1‎ A. 571.6 kJ·mol-1 2221.5 kJ·mol-1 B. 241.3 kJ·mol-1, 2013.8 kJ·mol-1‎ C. 285.8 kJ·mol-1, 2013.8 kJ·mol-1 D. 285.8 kJ·mol-1, 2221.5 kJ·mol-1‎ ‎【答案】D ‎【解析】‎ ‎【分析】‎ 燃烧热是在一定条件下,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据此判断。‎ ‎【详解】1mol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氢气的燃烧热,所以根据热化学方程式2H2(g)+O2(g)=2H2O(l) △H=-571.6kJ·mol-1可知,氢气的燃烧热为571.6kJ·mol-1÷2=285.8 kJ·mol-1;1mol丙烷完全燃烧生成CO2气体和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丙烷的燃烧热,所以根据热化学方程式C3H8(g)+5O2(g)=3CO2(g)+4H2O(l)△H=-2221.5kJ·mol-1可知,丙烷的燃烧热为2221.5 kJ·mol-1;‎ 答案选D。‎ ‎10.下图中能表示A(g)+B(g)2C(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这个可逆反应的为 A. B. ‎ C. D. ‎ ‎【答案】A ‎【解析】‎ ‎【详解】A、先拐先平,温度高,温度越高C含量越小,说明升温平衡逆向进行,逆反应是吸热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A正确;‎ B、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压强始终不变,增大压强正逆反应速率同等程度增大,B错误;‎ C、温度升高会增大反应速率,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图象不符合变化,C错误;‎ D、压强增大平衡不变,A的转化率不变,图象变化不符合反应特征,D错误;‎ 答案选A。‎ ‎11.能增加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的是:‎ ‎①升高温度 ②增加浓度③增大压强 ④使用催化剂 A. ① 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①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升高温度可以增大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 ‎②增加浓度可使活化分子的浓度增大,即可增加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但百分数不变;‎ ‎③增大压强可使活化分子的浓度增大,即可增加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但百分数不变;‎ ‎④使用催化剂可增大反应物中的活化分子百分数;‎ 因此符合条件的是①④,答案选B。‎ ‎12.火箭发射时可用肼(N2H4)为燃料和NO2作氧化剂,这两者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 已知:‎ N2 (g)+2O2(g)=2NO2(g) △H=+67.7kJ/mol ‎ N2H4(g)+O2(g)=N2(g)+2H2O(g) △H=-534kJ/mol 则1摩尔气体肼和NO2完全反应时放出的热量为 A. 100.3kJ B. 567.85kJ C. 500.15kJ D. 601.7kJ ‎【答案】B ‎【解析】‎ ‎【分析】‎ 依据盖斯定律得到肼与NO2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结合热化学方程式计算1mol气体肼和NO2完全反应时放出的热量。‎ ‎【详解】已知:‎ ‎①N2(g)+2O2(g)=2NO2(g) △H=+67.7kJ/mol ‎ ‎②N2H4(g)+O2(g)=N2(g)+2H2O(g) △H=-534kJ/mol 结合盖斯定律②×2-①得到肼与NO2反应热化学方程式:2N2H4(g)+2NO2(g)=3N2(g)+4H2O(g)△H=-1135.7kJ•mol-1,因此1mol气体肼和NO2完全反应时放出的热量为1135.7kJ ÷2=567.85kJ,答案选B。‎ ‎13.一定温度下,在带活塞的密闭容器中,反应H2(g)+I2(g)2HI(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达到平衡后,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恒容时,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正反应速率减小 B. 恒温时,减小容积平衡不移动,但气体颜色加深 C. 恒容时,通入H2,I2的质量分数减小 D. 恒压时,通入HI气体,刚开始时正反应速率会减小 ‎【答案】A ‎【解析】‎ ‎【分析】‎ 首先分析化学反应方程式的特征,反应前后气体的化学计量数之和相等,结合温度、压强对反应速率和平衡的影响分析判断。‎ ‎【详解】A.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A错误;‎ B.反应前后气体的化学计量数之和相等,压强对平衡移动没有影响,恒温,减小体积,平衡不移动,但体积减小,浓度增大,所以颜色加深,B正确;‎ C.恒容,充入H2,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I2的物质的量减小,总物质的量增大,所以I2的百分含量降低,C正确。‎ D.恒压,充入HI(气),开始使反应物的浓度减小,则正反应速率减小,D正确;‎ 答案选A。‎ ‎14.一定量的盐酸跟过量的铁粉反应时,为了减慢反应速率,而不影响生成H2的总量,可向其中加入适量的:‎ A. Na2CO3晶体 B. NaOH晶体 C. CuSO4溶液 D. CH3COONa晶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 减缓反应速率但不影响生成氢气总量,改变条件如果是加入物质时,加入物质不能和铁反应生成氢气、不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其它气体,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加入碳酸钠晶体时,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所以影响氢气生成总量,A错误;‎ B.加入NaOH晶体时,NaOH和稀盐酸反应生成NaCl和水,所以影响生成氢气总量,B错误;‎ C.加入硫酸铜溶液时,Fe和硫酸铜反应生成Cu,Cu、Fe和稀盐酸构成原电池加快反应速率,C错误;‎ D.加入醋酸钠晶体时,醋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醋酸,醋酸是弱电解质,导致溶液中氢离子浓度降低,反应速率减慢,但最终电离出氢离子物质的量不变,所以生成氢气总量不变,D正确;‎ 答案选D。‎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因素,注意题干中限制性条件“一定量盐酸、速率减慢、氢气总量不变”是解本题关键,为易错题。‎ ‎15.已知2H2(g)+O2(g)=2H2O(l) ΔH= -569.6kJ/mol,2H2O(g)=2H2(g)+O2(g) ΔH= +482.1 kJ/mol。现有1g液态H2O,蒸发时吸收的热量是 (  )‎ A. 2.43 kJ B. 4.86 kJ C. 43.8 kJ D. 87.5 kJ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盖斯定律求出液态水蒸发的蒸发热,根据蒸发热计算。‎ ‎【详解】已知:①2H2(g)+O2(g)═2H2O(l) △H= -569.6kJ•mol-1,‎ ‎②2H2O(g)═2H2(g)+O2(g) △H= +482.1kJ•mol-1.‎ 根据盖斯定律,②+①得2H2O(g)═2H2O(l) △H= -87.5kJ•mol-1,‎ 所以2H2O(l)═2H2O(g) △H= +87.5kJ•mol-1,‎ ‎ 36g 87.5kJ ‎ 1g Q Q=×87.5kJ=2.43kJ,即1g液态H2O,蒸发时吸收的热量是2.43kJ,答案选A。‎ ‎【点睛】本题考查盖斯定律的运用,难度不大,注意反应热kJ/mol不是对反应物而言,不是指每摩尔反应物可以放出或吸收多少千焦,而是对整个反应而言,是指按照所给的化学反应式的计量系数完成反应时,每摩尔反应所产生的热效应。‎ ‎16.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N2+3H22NH3(正反应为放热反应)达到平衡,当单独改变下述条件后,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加催化剂,V正、V逆都发生变化,且变化的倍数相等 B. 加压,V正、V逆都增大,且V正增大的倍数大于V逆增大的倍数 C. 降温,V正、V逆都减小,且V正减小的倍数大于V逆减小的倍数 D. 增大氮气的浓度,V正、V逆都增大,且V正增大倍数大于V逆 增大倍数 ‎【答案】C ‎【解析】‎ ‎【详解】A、催化剂能够同等程度改变正逆反应速率,A正确;‎ B、正方应是放热的、体积减小的可逆反应,所以加压,V正、V逆都增大,且V正增大的倍数大于V逆增大的倍数,即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正确;‎ C、降温,V正、V逆都减小,且V正减小的倍数小于V逆减小的倍数,即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错误;‎ D、增大氮气的浓度,V正瞬间增大,V逆逐渐增大,即V正增大倍数大于V逆 增大倍数,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D正确。‎ 答案选C。‎ ‎17.可逆反应mA(g)+nBpC(g)+qD中,A和C都是无色气体,达到平衡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若增加B的量,平衡体系颜色加深,说明B必是气体 B. 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说明m+n一定等于p+q C. 升高温度,A的转化率减小,说明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D. 若B是气体,增大A的量,A、B的转化率都增大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A.若增加B的量,平衡体系颜色加深,由于A和C都是无色气体,说明平衡发生了移动,只有B是气体时改变其物质的量才会使平衡发生移动。因此B必是气体。A正确。B.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若B、D是非气态物质,则说明m=p,若B、D中两种物质是气态,m+n=p+q;若B、D中只有一种物质为气态,则反应物的气体的物质的量的和与生成物中气态物质的物质的量的和相等。B错误。C.若升高温度,A的转化率减小,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逆反应为吸热反应,所以正反应是放热反应。C错误。D.若B是气体,增大A的量,B的转化率增大,但是A的转化率反而降低。D错误。答案选A。‎ 考点:考查物质状态的确定及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移动的影响的知识。‎ ‎18.某可逆反应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达到平衡状态时,如果升高温度(其他条件不变),则K值减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O(g)+SO3(g) NO2(g)+SO2(g) ΔH>0‎ B. 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保持不变,说明反应已达平衡 C. 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时,缩小容器体积,增大体系压强,气体颜色加深 D. 使用合适的催化剂可使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和平衡常数增大 ‎【答案】C ‎【解析】‎ ‎【详解】A、升高温度(其它条件不变),K值减小,则该反应为放热反应,ΔH<0,根据平衡常数表达式可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O2(g)+SO2(g)NO(g)+SO3(g)ΔH<0,A错误;‎ B、该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均为气体且物质的量不变,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恒量,不能作为达平衡的标志,B错误;‎ C、该反应两边气体物质系数相等,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时,缩小容器体积,平衡不移动,但NO2的浓度增大,故气体颜色加深,C正确;‎ D、使用合适的催化剂可使该反应的反应速率,但平衡常数不变,D错误。‎ 答案选C。‎ ‎【点睛】选项C是易错点,注意气体颜色的深浅只与该气体的浓度有关系,与平衡移动方向没有直接联系。‎ ‎19.下图中a曲线表示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X (g) + Y (g) 2Z (g) + W(s),正反应放热的反应过程。若使a曲线变为b曲线,可采取的措施是:‎ A. 加入W B. 增大X的浓度 C. 升高温度 D. 增大压强 ‎【答案】D ‎【解析】‎ ‎【分析】‎ a曲线变为b曲线,反应速率增大,但平衡不移动,据此解答。‎ ‎【详解】A. W是固体,加入W反应速率不变,A不符合;‎ B. 增大X的浓度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B不符合;‎ C. 正反应放热,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进行,C不符合;‎ D. 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增大,又因为该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故增大体系压强平衡不移动,可实现此目的,D符合。‎ 答案选D。‎ ‎20.在相同温度下,将H2和N2两种气体按不同比例通入相同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3H2+N22NH3。表示起始时H2和N2的物质的量之比,且起始时H2和N2的物质的量之和相等。下列图像正确的是(  )‎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起始时的物质的量越多,的平衡转化率越高,错误;B、起始时的物质的量越多,混合气体的质量越低,错误;C、错误;D、起始时的物质的量越多,混合气体的密度越小,正确。‎ 考点:混合气体。‎ ‎21.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燃料是丙烷(C3H8),亚特兰大奥运会火炬燃料是丙烯(C3H6)。‎ ‎(1)丙烷脱氢可得丙烯。已知:‎ C3H8(g)→CH4(g)+HCCH(g)+H2(g) △H1=+156.6 kJ·mol-1‎ CH3CHCH2(g)→CH4(g)+HCCH(g) △H2=+32.4 kJ·mol-1‎ 则相同条件下,写出丙烷脱氢制取丙烯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丙烷为燃料制作新型燃料电池,电池的正极通入O2和CO2,负极通入丙烷,电解质是熔融碳酸盐。电池的正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电池总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放电时CO32-移向电池的________(填“正”或“负”)极。‎ ‎【答案】 (1). C3H8(g)→CH3CHCH2(g)+H2(g) △H=+124.2 kJ·mol-1 (2). O2+2CO2+4e-=2CO32- (3). C3H8+5O2=3CO2+4H2O (4). 负极 ‎【解析】‎ ‎【详解】(1)已知:‎ ‎①C3H8(g)→CH4(g)+HCCH(g)+H2(g) △H1=+156.6 kJ·mol-1‎ CH3CHCH2(g)→CH4(g)+HCCH(g) △H2=+32.4 kJ·mol-1‎ 则根据盖斯定律可知①-②即得到丙烷脱氢制取丙烯热化学方程式为C3H8(g)→CH3CHCH2(g)+H2(g) △H=+124.2 kJ·mol-1。‎ ‎(2)燃料电池中氧气在正极通入,由于电解质是熔融碳酸盐,则电池的正极反应式为O2+2CO2+4e-=2CO32-,负极通入的是丙烷,所以电池总反应方程式为C3H8+5O2=3CO2+4H2O;原电池中阴离子向负极移动,则放电时CO32-移向电池的负极。‎ ‎22.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A+BmC变化如图所示。已知纵坐标表示在不同温度和压强下生成物C在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P为反应在T2温度时达到平衡后向容器加压的变化情况,问:‎ ‎(1)温度T1____________T2(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正反应是________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3)如果A、B、C均为气体,则m______2(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4)当温度和容积不变时,如在平衡体系中加入一定量的某稀有气体,则体系的压强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平衡_________移动(填“向正反应方向”、“向逆反应方向”或“不”)。‎ ‎【答案】 (1). 大于 (2). 放热 (3). 大于 (4). 增大 (5). 不 ‎【解析】‎ ‎【详解】(1)由图可知,温度为T1先到达平衡,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到达平衡的时间越短,故T1>T2;‎ ‎(2)由图可知温度T1>T2,温度越高C%越小,故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移动,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3)由图可知,T2‎ 温度时达到平衡后向容器加压,C%减小,故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移动,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方向移动,故m>2;‎ ‎(4)当温度和容积不变时,在平衡体系中加入一定量的某稀有气体,体系压强增大,但反应混合物的浓度不变,平衡不移动。‎ ‎【点睛】本题考查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平衡图象等,注意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改变压强,若反应混合物的浓度不变,平衡不移动,若同等程度变化,平衡不移动。‎ ‎23. 氮是地球上含量丰富的一种元素,氮及其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作用,合成氨工业在国民生产中有重要意义。以下是关于合成氨的有关问题,请回答:‎ ‎(1)若在一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0.2 mol的N2和0.6 mol的H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N2(g) +3H2(g)2NH3(g) ΔH<0,若在5分钟时反应达到平衡,此时测得NH3的物质的量为0.2 mol。则前5分钟的平均反应速率v(N2)= 。平衡时H2的转化率为 。 ‎(2)平衡后,若要提高H2的转化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 A.加了催化剂 B.增大容器体积C.降低反应体系的温度 D.加入一定量N2 ‎(3)若在0.5 L的密闭容器中,一定量的氮气和氢气进行如下反应: N2(g)+3H2(g)2NH3(g) ΔH<0,其化学平衡常数K与温度T的关系如表所示: T/℃ ‎ ‎200 ‎ ‎300 ‎ ‎400 ‎ K ‎ K1 ‎ K3 ‎ ‎0.5 ‎ ‎ ‎ 请完成下列问题: ‎①试比较K1、K2的大小,K1 K2(填“<”“>”或“=”); ‎②下列各项能作为判断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 (填序号字母)‎ A.容器内N2、H2、NH3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3:2 B.v(H2)正=3v(H2)逆 C.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D.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③400℃时,反应2NH3(g)N2(g)+3H2(g)的化学平衡常数为 。当测得NH3、N2和H2物质的量分别为3 mol、2 mol和 1 mol时,则该反应的v(N2)正 v(N2)逆 ‎(填“<”“>”或“=”)。 ‎(4)根据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理论,联系合成氨的生产实际,你认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速率理论可指导怎样在一定时间内快出产品 B.勒夏特列原理可指导怎样使用有限原料多出产品 C.催化剂的使用是提高产品产率的有效方法 D.正确利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反应限度理论都可以提高化工生产的综合经济效益 ‎【答案】 (1). 0.01 mol·L-1·min-1 (2). 50% (3). C、D (4). > (5). C (6). 2 (7). > (8). C ‎【解析】‎ ‎【详解】(1)5min达平衡,△c(NH3)=0.2mol÷2L=0.1mol/L,所以v(NH3)=0.1mol/L÷5min=0.02mol/(L•min),根据反应速率之比等于系数之比,则前5分钟的平均反应速率v(N2)=0.5×0.02mol/(L•min)=0.01mol•L-1•min-1;消耗氢气是0.3mol,所以平衡时H2的转化率为0.3mol/0.6mol×100%=50%;‎ ‎(2)A.催化剂不改变平衡移动,无法提高H2的转化率,故A错误;‎ B.增大容器体积,相当于减小压强,平衡逆反应方向移动,氢气的转化率减小,故B错误;‎ C.反应为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向正反应移动,氢气的转化率提高,故C正确;‎ D.加入一定量N2,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氢气的转化率提高,故D正确;‎ 答案为CD;‎ ‎(3)①该反应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生成物浓度减小,反应物浓度增大,则K1>K2;‎ ‎②N2(g)+3H2(g)2NH3(g)△H<0,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则 A.平衡浓度之比和起始量和变化量有关,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之比等于计量数之比,不能证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故A错误;v(H2)正=3v(H2)逆 B.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因此应该是3v(N2)正=v(H2)逆,说明达到平衡状态,故B错误;‎ C.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变化,当容器内压强不变,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该反应达平衡状态,故C正确;‎ D.如果是在密闭容器中反应,质量不变,体积不变,密度始终不变,故D错误;‎ 答案为BC;‎ ‎③400℃时,反应2NH3(g)N2(g)+3H2(g)的化学平衡常数K的值和反应N2(g)+3H2(g)2NH3(g)的平衡常数互为倒数,所以反应2NH3(g)N2(g)+3H2(g)的化学平衡常数K=2;当测得NH3、N2和H2物质的量分别为3 mol、2 mol和 1 mol时,此时的浓度商Qc=<K=2,说明反应正向进行,则该反应的v(N2)正>v(N2)逆;‎ ‎(4)A.根据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可指导怎样在一定时间内快出产品,故A正确;‎ B.结合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采用合适的外界条件,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可提高产率,故B正确;‎ C.催化剂影响反应速率,但不影响化学平衡,则无法提高产品产率,故C错误;‎ D.在一定的反应速率的前提下,尽可能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可提高化工生产的综合经济效益,故D正确;‎ 答案为C。‎ ‎【点睛】平衡状态的判断是解答的难点和易错点,明确平衡状态的含义和图像的变化趋势是解答的关键,注意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有两个核心的判断依据:①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②反应混合物中各组成成分的百分含量保持不变。只要抓住这两个特征就可确定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对于随反应的发生而发生变化的物理量如果不变了,即说明可逆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判断化学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关键是看给定的条件能否推出参与反应的任一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再发生变化。‎ ‎24.“C1化学”是指以碳单质或分子中含1个碳原子的物质(如CO、CO2、CH4、CH3OH等)为原料合成工业产品的化学工艺,对开发新能源和控制环境污染有重要意义。‎ ‎(1)一定温度下,在两个容积均为2L的密闭容器中,分别发生反应:CO2(g)+3H2(g)CH3OH(g)+H2O(g) △H=-49.0kJ/mol。相关数据如下:‎ 容器 甲 乙 反应物投入量 ‎1mol CO2(g)和3mol H2(g)‎ ‎1mol CH3OH(g)和1mol H2O(g)‎ 平衡时c(CH3OH)‎ c1‎ c2‎ 平衡时能量变化 放出29.4kJ 吸收akJ 请回答:‎ ‎①c1_____c2(填“>”、“<”或“=”);a=__________。‎ ‎②若甲中反应10s时达到平衡,则用CO2来表示甲中反应从开始到平衡过程中的平均反应速率是__________mol/(L·s)。‎ ‎(2)压强为P1时,向体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bmol CO和2bmol H2,CO和氢气发生反应CO(g)+2H2(g)CH3OH(g)。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 ‎①该反应属于__________(填“吸”或“放”)热反应;P1__________P2(填“>”、“<”或“=”)。‎ ‎②100℃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____(用含b的代数式表示)。‎ ‎(3)治理汽车尾气的反应是2NO(g)+2CO(g)2CO2(g)+N2(g) △H<0。在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通入n(NO):n(CO)=1:2的混合气体,发生上述反应。下列图像正确且能说明反应在进行到t1时刻一定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选填字母)。‎ ‎【答案】 (1). = (2). 19.6 (3). 0.03 (4). 放 (5). < (6). 1/b2 (7). cd ‎【解析】‎ ‎【详解】(1)①因为条件是等温等容,且乙转化到同一半边,投入量和甲相同,两个平衡为等效平衡,所以平衡时甲醇的浓度相等,即c1=c2;放出29.4kJ的热量消耗n(CO2)=29.4kJ÷49.0kJ/mol=0.6mol,生成0.6mol甲醇。由于是等效平衡,则乙中平衡时剩余甲醇是0.6mol,消耗甲醇是0.4mol,因此吸收的热量是0.4mol×49.0kJ/mol=19.6kJ。‎ ‎②放出29.4kJ的热量消耗n(CO2)=29.4kJ÷49.0kJ/mol=0.6mol,浓度是0.3mol/L,则用二氧化碳表示的反应速率是v(CO2)=0.3mol/L÷10s=0.03 mol/(L·s);‎ ‎(2)①压强不变时,随着温度的升高CO的转化率降低,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可知平衡向逆反应方向进行,正反应属于放热反应;由于正反应是体积减小的可逆反应,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CO转化率增大,所以P1<P2。‎ ‎②100℃是CO的转化率为0.5,消耗n(CO)=0.5b,平衡时n(CO)=(b-0.5b)mol=0.5bmol,则根据方程式可知达到平衡时,n(H2)=(2b-2×0.5b)mol=bmol,n(CH3OH)=0.5b,由于体积是1L,则该温度下的化学平衡常数为K=;‎ ‎(3)a、平衡常数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则平衡常数始终不变,所以平衡常数不能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故a错误;‎ b、为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一氧化氮与二氧化碳物质的量相等时,各组分的量仍然继续变化,说明没有达到平衡状态,故b错误;‎ c、起始通入n(NO):n(CO)=1:2,二者反应按1:1进行,随反应进行比例关系发生变化,从t1时刻起n(CO):n(NO)不再变化,说明到达平衡,故c正确;‎ d、反应物的转化率不变,说明达平衡状态,故d正确;‎ 答案选cd。‎ ‎【点睛】等效平衡的应用是解答的难点,明确等效平衡的含义是解答的关键,所谓等效平衡是指外界条件相同时,同一可逆反应只要起始浓度相当,无论经过何种途径,都可以达到相同的平衡状态。注意等效平衡的判断及处理一般步骤是:进行等效转化,即—边倒法,即按照反应方程式的计量数之比转化到同一边的量,与题干所给起始投料情况比较即可。‎ ‎25. 某化学兴趣小组要完成中和热的测定。‎ ‎(1)实验桌上备有烧杯(大、小两个烧杯)、泡沫塑料、泡沫塑料板、胶头滴管、环形玻璃棒、0.5mol· L-1盐酸、0.55mol· L-1NaOH溶液,尚缺少的实验玻璃用品是 、 。‎ ‎(2)实验中能否用环形铜丝搅拌棒代替环形玻璃搅拌棒? (填“能”或“否”),其原因是 。‎ ‎(3)他们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 实验用品 ‎ 溶液温度 ‎ 中和热 △H ‎ t1 ‎ t2 ‎ ‎① ‎ ‎50mL0.55mol.L-1NaOH ‎ ‎50mL.0.5mol.L-1HCl ‎ ‎20℃ ‎ ‎23.3℃ ‎ ‎ ‎ ‎② ‎ ‎50mL0.55mol.L-1NaOH ‎ ‎50mL.0.5mol.L-1HCl ‎ ‎20℃ ‎ ‎23.5℃ ‎ 已知:Q=Cm(t2-t1),反应后溶液的比热容C为4.18KJ·℃-1· Kg-1,各物质的密度均为1g·cm-3。‎ ‎①计算完成上表。△H= ‎ ‎②根据实验结果写出NaOH溶液与HCl溶液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 ‎ ‎(4)若用KOH代替NaOH,对测定结果 (填“有”或“无”)影响;若用醋酸代替HCl做实验,对测定结果 (填“有”或“无”)影响。‎ ‎【答案】(1)温度计(1分)(2)否(1分);金属易导热,热量散失导致误差大。(2分)‎ ‎(3)①-56.8(或-56.85)KJ/mol(3分)‎ ‎②NaOH (aq) + HCl(aq) =" NaCl(aq)" + H2O(l) △H=-56.8KJ/mol(用离子方程式也可)(3分)‎ ‎(4)无 、 有(各1分)‎ ‎【解析】‎ ‎【详解】(1)测定稀盐酸和稀氢氧化钠的中和热,所需要的玻璃仪器有:大、小两个烧杯、胶头滴管、量筒、温度计以及环形玻璃搅拌器,需要用量筒量取酸溶液、碱溶液的体积,需要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所以还缺少温度计和量筒;‎ ‎(2)不能用环形铜丝搅拌棒代替环形玻璃搅拌棒,因为铜丝搅拌棒是热的良导体,热量损失大;‎ ‎(3)①2次温度差分别为:3.3℃,3.5℃,2组数据都有效,温度差平均值为3.4℃,50mL0.55mol•L-1NaOH和50mL.0.5mol•L-1HCl质量和为m=100mL×1g/mL=100g,c=4.18J/(g•℃),△T=3.4℃,代入公式Q=cm△T得生成0.025mol的水放出热量Q=4.18J/(g•℃)×100g×3.4℃=1421.2J=1.4212kJ,即生成0.025mol的水放出热量1.4212kJ,所以生成1mol的水放出热量为1.4212kJ×1mol/0.025mol=56.8kJ,即该实验测得的中和热△H=-56.8kJ/mol;‎ ‎②根据以上分析可知NaOH溶液与HCl溶液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Cl(aq)+NaOH(aq)=NaCl(aq)+H2O(l)△H=-56.8kJ/mol;‎ ‎(4)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时的反应热叫做中和热,若用KOH代替NaOH,测定结果无影响;醋酸为弱酸,电离过程为吸热过程,所以用醋酸代替HCl做实验,反应放出的热量偏小,对测定结果有影响。‎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