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卷·2019届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第一中学高二12月月考(2017-12)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9届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第一中学高二12月月考(2017-12)

青阳一中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12月份月考 高二语文试卷 ‎ ‎ 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唐人古体 ‎①古体诗,亦名古诗、古风或往体诗,指的是产生于唐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体。它的特点是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偶、声律,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不过唐人的古体以五言、七言为主,杂言也多以七言为主体。‎ ‎②五、七言古诗自汉魏以来已经有了悠久的传统,至唐代又发生新变。唐代社会生活领域的扩展和人的思想感情的复杂化,要求诗歌作品在表现范围上有较大的开拓,加上篇幅短小、格律严整的近体诗走向定型化,更促使这种少受时空限制的古诗朝着发挥自己特长的道路迈进。一般说来,较之汉魏六朝诗歌大多局限于比较单纯的抒情写景,唐人的古诗则趋向笔力驰骋、气象峥嵘、边幅开阔、语言明畅,不仅抒写波澜起伏的情感心理活动,还直接叙述事件,刻画人物,铺排场景,生发议论,使诗歌表情达意的功能得到空前的发挥。唐代诗人中也有接近于汉魏古诗含蓄淳厚作风的,如王、孟、韦、柳,但较为少见,不构成唐人古诗的主流。另外,在音节上,唐代古诗受今体诗的影响,或则吸取声律的和谐与对仗的工整,或则有意走上反律化的途径,皆不同于晋、宋以前诗歌韵调的纯任自然。所以明代格调论者以唐人古诗为汉魏以来古诗的“变体”,并不算错。只是他们从伸正黜变、荣古虐今的传统观念出发,贬抑唐人古诗的成就,甚至宣言“唐无五言古诗”(李攀龙《唐诗选序》),那就太过分了。清王士禛《古诗选》在五言古诗部分选了一百多位汉魏六朝作家的作品,于唐人只取陈子昂、张九龄、李白、韦应物、柳宗元五家,还说是“四唐古诗之变,可以略睹焉”(《古诗选·五言诗凡例》),显示出同一偏见。倒是明末许学夷在《诗源辩体》中强调指出“唐人五古自有唐体”,它以敷陈充畅为特色,不能拿汉魏古诗委婉含蓄的作风来硬加绳尺,可谓通达之见。‎ ‎③‎ 至于同属唐人古体,五言和七言又有所差别,这个问题比较微妙,须细心体察。我们看五、七言的区分,虽只在每句相差两个字上,但造成的节奏感和韵调感却很不一样。五言字少,念起来有一种安详舒缓的气度,近乎平时说话的语调;七言音促,上口时会给人以发扬蹈厉的感觉,类似于朗诵或歌唱表演的声腔。试读“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或者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杜甫《石壕吏》)这样的句子,无论叙事还是抒情,口气何等自然平实,不带任何拖腔。但如“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杜甫《哀江头》),以至于“中兴诸将收山东,捷书夜报清昼同,河广传闻一苇过,胡危命在破竹中”(杜甫《洗兵马》),则不管是悲慨还是喜颂,是仄脚还是平收,念起来都有一种异乎寻常说话的调门,抑扬抗坠,铿锵成韵。我国古代传统上有诵诗与歌诗的区分,西洋歌剧音乐亦有宣叙调与咏叹调的歧异,五言和七言在调式上的分别大抵 类此。这就是为什么五七言古诗尽管都起源于民歌,而五言诗在东汉中叶以后即日渐脱离音乐,取得独立的发展,七言诗却长时期停留在乐府歌行体的范围内,直到唐代还常以七言短章合乐歌唱的缘故。‎ ‎(节选自陈伯海《唐诗学引论》,有删改)‎ ‎1.关于唐人古体,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古体诗在唐代生命力并不强,因为此时出现了篇幅短小、格律严整、生命力更强劲的近体诗。‎ B.唐人古体在形式上与过去古体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不同,只有五言、七言两种形式。‎ C.唐人古体在表现范围上有较大开拓,不仅抒发情感,还直接写人叙事,铺排场景,生发议论。‎ D.唐人古体在音律上继承了近体诗,有的声律和谐、对仗工整,有的则有意走上反律化道路。‎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第二段主要从表现范围和音节声律两个方面论述了古体诗在唐代发生的新变。‎ B.文章论述古人对唐人古体的不同看法,说明了一味地贬低唐人古体,实在有失偏颇。‎ C.文章采用对比、举例论证的方法,说明唐人古体的五言和七言在节奏感与韵律感之间的不同。‎ D.文章先说古体诗的特点和唐人古体的新变,目的是为了讨论唐代五七言古体诗的差别。‎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古体诗在唐代发生新变主要是因为唐代社会生活领域的扩展及人的思想情感变得复杂。‎ B.五言古体安详舒缓,七言古体发扬蹈厉,因此,五言古体更宜叙事,而七言古体更宜抒情。‎ C.五言和七言古体诗在与音乐的结合上走向不同道路,根本在字数不同导致的节奏、韵调不同。‎ D.李白《将进酒》中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琅琅上口,发扬蹈厉,铿锵成韵。‎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钱穆先生在云南 ‎①1938 年 2 月,由于日军进攻,国民政府决定长沙临时大学西迁云南。4 月,文学院师生搬到蒙自,钱穆先生为文学院讲授国史。‎ ‎②1938 年 8 月,西南联大文学院师生迁返昆明,钱先生闻之,“大懊丧”,其时他正在撰写《国史大纲》,认为到昆明交际频繁,没有闲暇落笔,而他“因念宜良山水胜地,距昆明不远,倘获卜居宜良,以半星期去昆明任课,尚得半星期清闲,庶得山水之助,可以闭门撰述”(钱穆《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于是,钱先生就留在宜良北山岩泉寺中,潜心著述《国史大纲》。‎ ‎③当时的西南联大,初迁昆明,没有自己的校舍,临时租用昆明城内外几所中学的校舍,供文、法、理学院使用。城外的省立昆华农校和城内的省立昆华中学,是联大师生上课的地方。作为西南联大各学院共同的必修课,钱先生所授的“中国通史”课安排在农校楼上的一个大教室里,这是当时学校最大的一间教室,可以容纳两百多人。“西南联大继承北大自由讲学之风,允许校内校外人士旁听,而且尽可能兼顾其便。因此,其他大学的学生、中学的教师以及社会上有志于史的人们,皆来听讲,以致教室虽甚宽敞,仍不能使人各得其所。”(李蜒《昔年从游之乐,今日终天之痛》)钱先生在北平讲授“中国通史”四年,来到昆明又讲了两年,“盖时在‘九·一八’‘七·七’事变后,国人民族意识高涨,先生(指钱穆)学养深厚,史识卓拔,才思敏捷,亦擅讲演,加以自幼民族情怀热烈,并又正当壮年,精力充沛,词锋所扇,动人心弦”(严耕望《钱穆宾四先生行谊述略》),六年的讲授,使他有机会不断修改讲义,不断充实所需资料,最终于 1939 年 6 月在岩泉寺撰著完成《国史大 纲》这部享有盛誉、影响甚大的中国通史著作。‎ ‎④钱先生读书广博,精通国学,但他并非书呆子。他是抱着兴国安邦、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去从事历史学研究的,《国史大纲》深刻地体现了钱穆先生“经世致用”的思想。在书中,他讲兴衰动荡之际多,太平治世之际少。因此,他对治世用的篇幅较少,大量的篇幅用于兴衰转换之时,尤以一朝衰落时期的表现和内在原因的分析最多。同时,钱先生还特别强调学术的兴衰对政权的影响。他认为,一个朝代要兴旺持久,必须有一种立国的精神。这种精神实际就是儒家传统学术的精神。因此,学术(指儒家)兴则国运兴,学术衰则国亡,他特别强调中国传统学术在历史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⑤‎ 在战乱的岁月里,尽管昆明也不是世外桃源,然而相对于国内大部分地区来说,这一隅天地的确是难得的静土。钱先生秉性爱好大自然,他在宜良岩泉寺写作,探知附近有石林、大叠水瀑布等名胜,就邀请他的学生李蜒(云南大学教授)一起前往。钱先生正是在云南的山山水水中寻觅到自己的心灵家园,从而在艰难时势中进行着自己的历史沉思。‎ ‎⑥《国史大纲》完成后,钱先生于 1939 年暑假经香港、上海回到苏州。一直到 1946 年,昆明学者于乃义、于乃仁兄弟筹建“私立五华书院”并与云南大学合聘钱穆先生到昆明讲学,钱先生才又重返昆明。钱先生刚到昆明时,居住在翠湖公园里,当时的云南省立图书馆也在园内,他常去图书馆看书、著述,后来搬到圆通山上的唐家花园(唐继尧故居)居住。1947 年 9 月离开昆明,赴江南大学(无锡)文学院任教,自此离开云南。‎ ‎ (摘编自杨绍军《钱穆先生在云南》)‎ 相关链接:‎ ‎①钱穆(1895—1990),江苏无锡人。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中国学术界尊之为“一代宗师”,更有学者谓其为中国最后一位士大夫、国学宗师。代表作有《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国史大纲》《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国历史精神》《中国思想史》等。(百度百科)‎ ‎②余幼孤失学,本不知所以治史。增知识,开见解,首赖报章杂志。适当新文化运动骤起,如言自秦以下为帝皇专制政治、为封建社会等,余每循此求之往籍、而颇见其不然。故余之所论每若守旧,而余持论之出发点,则实求维新。(钱穆《国史新论》再版自序)‎ ‎③他(钱穆)致力于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提炼与升华,以运用变化了的社会环境和社会生活。一方面,他概括了儒家积极入世和利他主义的人生态度以及重视亲情和日常人伦的特点……只要践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能获得人生的终极价值。(《廖建平《论钱穆的艺术人生观》)‎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1938 年,西南联大文学院迁返昆明,钱穆因念宜良山水胜地,于是留在宜良开始撰写《国史大纲》。‎ B.钱穆在昆明讲授中国通史六年,使他有机会不断修改讲义,充实资料,最终在 1939 年撰著完成《国史 大纲》。‎ C.钱穆抱着兴国安邦、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完成了《国史大纲》的撰写,希望借古鉴今,对当时的中国有 所影响。‎ D.钱穆具有独特的历史眼光,如他在《国史新论》再版自序中认为自秦以下为帝皇专制政治,为封建社会 等,这些观点享有盛誉,影响甚大。‎ ‎5.下列对材料的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 A.作为史学家,钱穆认为史学研究要有“经世致用”的态度,同时,即使时势再艰难,也不能停止对历史 的沉思。‎ B.钱穆践行着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既丰富了自我的人生,也获得了生命的终极价值。‎ C.钱穆认为史学研究对于国家的发展与兴亡有重要作用,所以他特别强调中国传统文化在历史发展中所起 的重要作用。‎ D.钱穆精通国学,热爱中国传统文化,为了撰著《国史大纲》,他放弃了回到昆明继续任教的打算,选择 留在宜良闭门撰述这部影响甚大的中国通史著作。‎ E.文章语言朴实,重点写了钱穆先生到云南后撰写《国史大纲》的事情,刻画了一个学养深厚、史识卓拔 的具有“中国情怀”的史学家形象 。‎ ‎6.《国史大纲》为什么能成为享有盛誉、影响甚大的中国通史著作?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原因。(4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4分)‎ 鱼骨 迟子建 他们说这条江在几十年前是用麻绳捕鱼的。他们说这话的时候,眼睛里闪烁着陶醉的光辉。‎ 漠那小镇的人们一到冬天就谈论起关于这条江的故事。风雪像铠甲一样包围了镇子的时候,无论从哪一个角度去望大地,都给人一种白茫茫的感觉。而逼人的寒冷也像瘟疫一样弥漫了整个小镇。‎ 也记不得是哪一天了,总之是有那么一天,漠那小镇最敏感的女人旗旗大婶忽然向全镇的人宣告了一条重要的消息:镇长成山家门前晃着一堆鱼骨。其中有一根鱼脊骨像大拇指那般粗。它们是鲜鱼的鱼骨,鱼骨上缠着带着红色腥味的血丝。‎ 于是,镇子上男女老少就像去赶着看一场露天电影似的,纷纷走出自家的门院,带着惊喜和疑惑去看那一堆鱼骨。‎ 那真的是一堆鱼骨,旗旗大婶没有说错。它们很生动地躺在一片白雪地上,极北的太阳很冷清地照出它们象牙般的肤色。‎ ‎“嗬呀,这么漂亮的鱼骨,一定是条二三十斤的大鱼!”旗旗大婶在人群中感慨着,然后把目光投在我的身上说,“外乡人,你没有见过这样的鱼骨吧?”‎ ‎“这么粗的我见过,但这么漂亮的没见过。”‎ ‎“是啊,这条江开了怀了!”有人跟着说。‎ 这条江在几十年前,可以很随意地用麻绳系起一张网,撒在江中,然后鱼就像爬满了篱笆的葫芦似的钻了一网。起网时鱼尾翻卷,鳞光闪烁,那真是让人百思不厌的美好时光。‎ 可是几十年后,江水不似往昔那般喧嚣,它平静而沉稳,就像个行将入土的人。而漠那小镇的人们,一到漫漫长冬的时刻,就热切地思恋起她的过去。‎ 人们议论了一番,兴致就蓬勃起来了。大家纷纷回家,准备着捕鱼的工具。旗旗大婶很慷慨地把那块最精彩的鱼骨送给我了。‎ 傍晚,天气骤然冷起来。白蒙蒙的江面上弥漫着无边的寒气。旗旗大婶凿好了第一口冰眼,将一张大网甩进江底。‎ 平素寂静的江面霎时活跃起来了。远远近近的都是人影。近处的人影像被风摇摆的黑橡树,而远处的人影则模模糊糊,像夜空中的云彩。‎ 一个小时过去后,旗旗大婶打算起第一片网了。‎ ‎“这网头很轻,好像是……”旗旗大婶顾自说着,蹲在冰眼前熟练地拽起网来。‎ 银白的渔网从黑沉沉的江水中被提出来了。一出水面,它们就变成了一块大花布。网上有的地方恰恰被火光照着,就成了一片霞光;有的地方隐在夜色中,就变成了灰蓝。旗旗大婶沉默着,我沉默着,寒风也冷峭地沉默着,只有火盆热烈地响着,那些贪婪的火舌活跃地舔着夜色。‎ 整片网起出来了,没有一条鱼。旗旗大婶一屁股坐在冰上,阴郁地抽起烟来。旗旗大婶抽烟抽得很凶。‎ 我走上江岸,把皮袄裹紧,站在黑沉沉的柳毛丛中。此时的漠那小镇,在风雪中静静地沉睡了。镇子中听不见狗吠,所有的房屋都融在蒙蒙的夜色中,成为自然的一部分。而这条冰封的大江,却渔火点点,人影绰绰,全然一幅原始村落的平和的生活图画。‎ 旗旗大婶起了三片网,基本都空,她忽然怀疑起那一堆鱼骨来。‎ 后半夜是最难捱的时光。寒冷、饥饿、疲乏同时袭来。我觉得双腿已经冻得麻木不堪。夜空中的繁星好像离我们这般的近,又那般的远。‎ 凌晨四点多钟,旗旗大婶已经起了十二片网了。冰面上扔着几条杂鱼。‎ 天有些灰蒙蒙了,灿烂的群星也显得不那么灿烂。江面上泼墨似的摊着一堆堆火盆燃尽的残渣,而寒气把每个人的脸都弄得又红又粗的,像是松树皮。‎ 旗旗大婶守了一夜,虽然哈欠连天,但精神却很饱满。她说这几条杂鱼可以美美地吃上一顿了。于是她又讲起这条江的过去。她说每次渔汛到时,捕上来的鱼摆满了江面,家家都要套上狗爬犁才能把鱼装回去。‎ 江面上残灭的渔火忽明忽灭。而远方大山的轮廓却渐渐澄澈起来。八点左右,在东边天出现一团毛茸茸的太阳,被寒气包裹着的像堆羽毛的太阳。漠那小镇的上空升起了一缕缕迷茫的炊烟。‎ 这时,镇长成山突然出现在江面上。他像巡逻兵似的从南走到北,又从北走到南,然后把江面上所有捕鱼的人召集在一起,庄重地宣布了一桩秘密。‎ 那堆鱼骨是他故意摆在那的。因为他们接到了一个任务:要把这山林中的一头大黑熊活活捉住。他们已经多年不做这样的事了,他担心他们胜任不了猎熊的工作。所以,就试探着摆出鱼骨,看他们是否还像几十年前一样的敏感而有耐力。‎ ‎                                                                                  (有删改)‎ ‎7.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中的“我”是一个外乡人,目睹了人们晚上冒着严寒在江面捕鱼却所获无多的情景,“我”作为 故事的叙述者,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B.小说对镇长成山的描写虽然着墨不多,但从他的三两语中,我们却能看到一位决心带领全镇人们致富 奔小康的优秀基层领导人的形象。‎ C.几十年前人们可以在“这条江”里轻松地捕到很多鱼,如今它却失去了活力,这是人类过度打渔造成 的,小说借此呼吁人们保护自然环境。‎ D.从鱼骨出现时漠那小镇人们的议论中可以看出,他们对曾经的传统渔猎生活还是那般热切地憧憬、思 恋,这体现了小镇人思想的顽固性。‎ ‎8.小说中画横线的三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5分)‎ ‎9.小说以“鱼骨”作为题目,有什么效果?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刘章,字文孺,衢州龙游人。少警异,日诵数千言,通《小戴礼》,四冠乡举。绍兴十五年廷对,考官定其级在三,迨进御,上擢为第一,授镇江军签判。是冬,入省为正字。明年,迁秘书郎兼普安、恩平两王府教授,迁著作佐郎。事王邸四岁,尽忠诚,专以经谊文学启迪掖导,受知孝宗自此始。秦桧当国,嗛不附已,风言者媒蘖其罪,出倅筠州。桧死,召为司封员外郎、检详枢密院文字兼玉牒检讨官。使金还,除权工部侍郎,俄兼吏部、兼侍讲。正迁吏部,御史论章使胥长买绢,高宗愕然曰:“刘章必无是事。”御史执不已,罢提举崇道观,举朝嗟郁。起居郎王佐讼其冤,亦坐绌。起知信州,未久,复请祠。孝宗受禅,念旧学,命知漳州,为谏议大夫王大宝所格。朝廷议经略中原调诸郡兵民颇扰少卿赵彦端指言非是或谮彦端曰陛下究心大举凡所图回但资赵彦端一笑尔颜端惧不测。上因夜对问章曰:“闻卿监中有笑朕者。”章不知状,从容对曰:“圣主所为,人焉敢笑,若议论不同或有之。”上意颇解。彦端获免,人称章长者。诏询唐太宗所问魏征德仁功利优劣,章上疏谆复,且言:“太宗问徵在贞观十六年,陛下宅天命十载于兹,原益加意,将越商、周绍唐、虞矣,太宗非难到也。”进权礼部尚书兼给事中。对选德殿,问章:“今年几而容貌未衰,颇尝学道否?”章拱对曰:“臣书生无他长,惟菲俭自度。晏婴一狐裘三十年不易,人以为难,臣以为易。”上嘉叹久之。亲洒宸翰以赐,俾安职。章力告归,以显谟阁学士食祠禄。‎ 淳熙元年,子之衡由御史、检法出守广德军,当陛辞,对便殿,问:“卿父学士安否?”抚劳再三,临退复谓曰:“卿归侍,为朕致此意。”旋遣阁门祗候苏曦至家宣问,拜端明殿学士,赐银绢四百匹。四年,上表告老,以资政殿学士致仕,卒,年八十,赠光禄大夫,谥曰靖文。章容状魁硕,以周密自守,出入两朝,被顾遇,未尝泄禁中一语。‎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朝廷议经略中原/调诸郡兵民/颇扰/少卿赵彦端指言非是/或谮彦端曰/陛下究心大举/凡所图回/‎ 但资赵彦端一笑尔/‎ B.朝廷议经略中原/调诸郡兵/民颇扰/少卿赵彦端指言非是/或谮彦端曰/陛下究心大举/凡所图回/‎ 但资赵彦端一笑尔/‎ C.朝廷议经略中原/调诸郡兵/民颇扰/少卿赵彦端指言非是/或谮/彦端曰/陛下究心大举/凡所图回/‎ 但资赵彦端一笑尔/‎ D.朝廷议经略/中原调诸郡兵/民颇扰少卿/赵彦端指言非是/或谮彦端曰/陛下究心大举/凡所图回/‎ 但资赵彦端一笑尔/‎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戴记》,即《礼记》,由西汉礼学家戴圣编定,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 B.教授,古时设置在地方官学中的教师,掌管学校课试等事,宋代各路的州、县学均置教授。‎ C.祠禄,古官名。宋朝制度,大臣罢职,令管理道教宫观,无职事,但可享受官俸。‎ D.致仕,指古代官员正常退休,也称“致事”“致政”“休致”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章敏锐特异,从小勤奋好学。他四次乡举都考第一,后来参加殿试成绩也直接排在第一。他也因殿试 成绩第一而被授任镇江军签判。‎ B.刘章尽忠竭诚,深得孝宗信任。他在孝宗未即位前就作为王府教授,用经义文学启发诱导孝宗,孝宗对 他的知遇也就是从这时开始的。‎ C.刘章胸无城府,言行坦荡无私。赵彦端因为直言被人构陷,刘章对此并不知情;但在孝宗询问他对这事 的看法时,他不偏不倚,秉公直言。‎ D.刘章不求奢华,且能节俭自持。他要求自己节俭自律,崇敬并学习晏婴的操守。皇上因此对他赞叹了很 久。‎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章不知状,从容对曰:“圣主所为,人焉敢笑,若议论不同或有之。”‎ ‎(2)章容状魁硕,以周密自守,出入两朝,被顾遇,未尝泄禁中一语。‎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答张十一①‎ 韩愈 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 筼筜②竞长纤纤笋,踯躅③闲开艳艳红。‎ 未报恩波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 吟君诗罢看双鬓,斗⑤觉霜毛一半加。‎ ‎[注]:①张十一:名署,与韩愈同任监察御史,因劝谏德宗皇帝,两人同时被贬。韩愈被贬广东阳山,张署被贬到湖南临武。② 筼筜(yún dāng):竹子。③踯躅:杜鹃花科。④恩波:皇帝的恩泽。⑤斗:通“陡”。‎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5 分)‎ A.诗歌首联勾画出阳山地区的全景。春山明净,春江空阔,还传递出一种人烟稀少的空寂,生动地摹写了 荒僻冷落的景象。‎ B.颔联“竞”与“闲”生动传神。“竞”字把嫩笋争相滋长的蓬勃景象写活了;“闲”字则把踯躅花随处 开放、清闲自得的意态写出来了。‎ C.诗中所写之景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静,二是闲。表现了诗人此时悠闲超脱、了无羁绊的状态,以及自 由闲适之情。‎ D.“斗觉”二字用得奇崛,诗人并没有直接点出情感,只说霜毛陡加,至于为什么变成这样,却不说明。‎ 诗意委婉,韵味醇厚。‎ E.本诗前半段写景,后半段叙事,景中含情,事中寄情,全诗情感激越澎湃,令读者在字里行间都能感受 到诗人外显的真情。‎ ‎15.本诗第三联意蕴丰富,请概括这两句诗中主要蕴含了哪些感情。(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蜀相》中高度概括、评价诸葛亮一生伟大功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密在《陈情表》里用“______,______”两句写自己家族人丁稀少,内外无亲的可怜可悯之状。‎ ‎(3)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一句写诗人拄杖随意地散步或休息的情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面对足球暴力这个痼疾沉疴,包括中国足联在内的相关部门要想惩前毖后,治病救人,首先要深入剖开 足球暴力背后的问题根源。‎ ‎②韩国电影《出租车司机》的票房仅是《战狼2》的十分之一,却将代表韩国角逐2018年奥斯卡最佳外语 片,而吴京主演的《战狼2》只能望其项背。‎ ‎③随着5级飓风“厄玛”步步逼近,飓风沿线的国家和地区都已进入紧急状态,民众正拭目以待,准备迎 接这场威力超强的飓风。‎ ‎④植物激素跟人体激素的分子结构和作用机理都不一样,不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所以担心反季水果使 人性早熟是杞人忧天。‎ ‎⑤随着信用卡、电子支付逐渐成为主流,现金社会的发展已到顶点,无现金社会即将到来;届时纸币可能 会成为明日黄花。‎ ‎⑥党和国家对质量的强调已经到了无出其右的程度,各级党委政府必须统一到中央的大政方针上来,让打 击假冒伪劣产品成为全国统一的行动。‎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④⑤   D.②③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 分)‎ A.四川九寨沟县发生 7.0 级地震,地震致多个景点受损。针对景区灾后重建,专家建议分为清障、巩固山 林、修复环境“三步走”。‎ B.《百年巨匠——‎ 舒同》是国内第一部关于书法大师舒同的纪录片,分为美术篇、书法篇、文学篇、京剧 篇、话剧篇、音乐篇等六部分组成。‎ C.作为中国唯一的热带海岛,海南岛为全国提供香蕉、椰子、凤梨等诸多农副产品,深受人民青睐,还畅 销到海内外。‎ D.“中国中车成都轨道交通产业园建设项目”正式开工建设,项目预计 2018 年 5 月建成投产,日后成都 地铁车辆还将实现电机“成都造”。‎ ‎19. 下列中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 尊府路遥,我府上倒是不远,不如先移步敝庐,小憩片刻。‎ B. 李博士屈尊惠临,我们却未及远迎,多有失礼,海涵海涵。‎ C. 在下才疏学浅,能调来贵地高就,实乃三生有幸祖坟冒烟。‎ D.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我一定秉公钧裁,请你们放心。‎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25 个字。(6 分)‎ 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有很大市场,①______________:在诊断领域,人工智能可以根据计算机视觉处理医学影像,使医生对病情有更准确的判定;另外,人工智能的数据模式识别、医疗成像能力也可以给辅助医生做出更好的治疗方案。②_____________,部分原因在于很多患者在接受这种诊断上心存疑虑,还有部分原因在于整合多个来源的数据和遵守严格监管要求都具有相当的技术难度。即便如此,③______________,未来,人工智能还可以学习识别风险的契约模式,降低投保人风险。这些都将大大促进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发展。‎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 分)‎ 大学毕业后,我们将面对工作地点的选择。如果条件允许,我们要选择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因为只有一线城市才能激发一个人的潜能,让视野更加开阔,而有了开阔的视野,必将收获工作上的成功。‎ 虽然获取成功很不容易,但是很多人都为其奋斗终身。因为唯有事业上成功的人,才会有美好的生活。‎ ‎①不是只有一线城市才能激发一个人的潜能。‎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有人说,学习是一种投资,考虑投入产出,权衡风险收益……‎ 有人说,学习是一种消费,如果有可能,他要去读n个PhD(博士)‎ 对于你来说,学习是投资还是消费?请从这个问题出发,可以回顾你的学习经历,也可以遐想你的学习前景,来审视你的学习生活,阐述你的思索和体会。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C(A 无中生有,古体诗在唐代只是有新变,并没有说到生命力强不强的问题。 B 文章首段说以“五 言、七言为主”,不是只有这两种。 D 文章第二段“在音节上,唐代古诗受今体诗的影响”,所以选 项中“继承近体诗”错误,原文只是“影响”,偷换概念。)‎ ‎2.D(二段和三段之间的关系是并列关系,不是目的关系。)‎ ‎3.B(无中生有)‎ ‎4.C(A 钱穆当时正在撰写,并非开始。B 不是 6 年,在昆明只有 2 年,在北平有 4 年。D 他不认为 自秦以下为帝皇专制政治,为封建社会等,“余每循此求之往籍、而颇见其不然”。)‎ ‎5.C D(C 强加因果。D 没有放弃任教,原文第二段有“以半星期去昆明任课”)‎ ‎6.(1)钱穆在清净山水中觅到心灵家园,得以在艰难时势中沉思与写作。(2)钱穆学识广博、精通国学、史识卓拔;(3)六年讲授中(成书过程中)不断修改讲义,不断充实资料。(4)《国史大纲》体现了钱穆“经世致用”的思想,关注兴衰动荡之际,借古鉴今。‎ ‎7.A(3分)(B项概括镇长是一位“决心带领全镇人们致富奔小康的优秀基层领导人的形象”有意拔高;C项“小说借此呼吁人们保护自然环境”牵强;D项“体现了小镇人思想的顽固性”说法欠妥。)‎ ‎8.①烘托人物心情。第一处用沉默的寒风,活跃、明亮的火光烘托出第一网出水时人们紧张、忐忑的心情;第二、三处则突出人们的坚忍和淡淡的失落。‎ ‎ ②营造寒冷的气氛,为人物的活动提供了背景环境。‎ ‎ ③从夜里的火盆到不再灿烂的群星再到初升的太阳,显示了时间的推移,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5分)(答1点给1分,2点3分,3点5分。)‎ ‎9.①从情节结构上,鱼骨是小说的线索,小说围绕鱼骨叙写了发现鱼骨、看鱼骨、议论鱼骨、在鱼骨的启示下捕鱼及说出鱼骨真相等内容; ‎ ‎②在人物形象上,通过写旗旗大婶宣告鱼骨消息,受鱼骨感召寒夜捕鱼,突出了她敏感、坚韧执著的形象;‎ ‎③在主题上,借鱼骨突出主题。小说借与鱼骨有关的一系列事件,写出了人们对过去的怀恋,表达对小镇人身上那种敏感和耐力并没有丧失的精神的礼赞;‎ ‎④‎ 在情感上,鱼骨凝聚了镇长成山对人们像几十年前一样的敏感和耐力回归的期许,以及旗旗大婶对捕获大鱼的期盼。(6分)(每点2分,概括1分,分析1分;答出任意3点即可。)‎ ‎10.B(原文标点为:朝廷议经略中原,调诸郡兵,民颇扰。少卿赵彦端指言非是。或谮彦端曰:“陛下究心大举,凡所图回,但资赵彦端一笑尔。”)‎ ‎11.B(教授是指地方官学中的“学官”,并非教师。)‎ ‎12.A(A项“参加殿试成绩也排在第一”错,参加殿试时最初排在第三,后经皇帝御览才定为第一。)‎ ‎13.(1)刘章不明情况,不慌不忙地回答说:“圣明天子做的事情,别人怎敢嗤笑,如果说意见不一致的话或许是有的。”(“状”“焉”“议论”各1分,句意2分)‎ ‎(2)刘章容貌魁梧壮硕,固做事周到详密坚守自持,在两朝为官,受到眷顾和知遇,不曾泄露宫中一句话。(“以”“自守”“顾遇”各1分,句意2分)‎ ‎14.C E(C 静与闲的景象背后其实是诗人的孤独与凄凉。E 诗人的情感是深藏于心的,是一种含蓄的表露。)‎ ‎15.无辜被贬的愤怨与悲愁,对自己从此消沉下去的担心,被贬南荒回归无望的叹息,对未来建功立业的憧憬。(任答 3 点给满分)‎ ‎16.(1)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3)策扶老以流憩 ‎17.D(①惩前毖后:指批判以前所犯的错误,吸取教训,使以后谨慎些,不致再犯。②望其项背:望见他的颈项和后背。比喻赶得上。多用于否定句。此处宜用“望尘莫及”。③拭目以待:擦亮眼睛等着瞧。形容期望很迫切。也表示确信某件事件一定会出现。此处可以用“严阵以待”。④杞人忧天: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⑤明日黄花:比喻过时或无意义的事物。多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作用的事物。⑥无出其右:指在某方面居领先地位,没有人能胜过他。用错对象。此处可用“无以复加”。)‎ ‎18.D(A 成分残缺,针对……的问题;B 句式杂糅,可拆成“分为……等六部分”或“由……等六部分组成”;C 偷换主语,“在深受人民青睐”前加“这些农副产品”。)‎ ‎19.(3分)B 【解析】A项“府上”是敬词,言他人,C项“高就”是敬词,言他人,D项“钧裁”是请对方决定之意。‎ ‎20.(6分)‎ ‎①它能帮助医生诊断及制定治疗方案。‎ ‎②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普及还需要一个过程(还不会立即普及、还不会广泛使用)‎ ‎③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发展很有潜力。‎ ‎21.②有开阔的视野不一定能收获工作上的成功 ‎ ③事业上的成功不一定能有美好的生活。(有美好的生活,事业上不一定成功)‎ ‎22.略 参考译文 刘章,字文孺,衢州龙游人。从小敏锐特异,每天诵记好几千字,通晓《小戴礼》,四次乡举考第一。绍兴十五年参加殿试,主考官定他的名次在第三,等到进呈御览,皇上提拔成第一名,授任镇江军签判。第二年,升为秘书郎兼普安、恩平两个王府的教授,并升为著作佐郎。服侍王府四年,尽忠竭诚,专一用经义文学启发诱导,受孝宗的知遇就从这时开始。秦桧掌握国家大权,恨他不阿附自己,微言示意言官构陷他的罪过,外调筠州任副职。秦桧死后,召还为司封员外郎、检详枢密院文字兼玉牒检讨官。出使金国回来,授任代理工部侍郎,不久兼吏部、兼侍讲。正式迁官吏部,御史指责刘章派官吏买绢,高宗吃惊地说:“刘章一定没有这样的事。”御史坚持说法不肯停止,(刘章)被贬官提举崇道观,满朝的人都嗟叹郁闷。起居郎王佐申辩他的冤枉,也坐罪斥退。起用为信州知州,不久,又请求祠禄。孝宗接受禅位,怀念从前的老师,任命他为漳州知州,被谏议大夫王大宝阻止。朝廷商议筹划夺取中原,调诸各郡部队,人民很受扰乱。少卿赵彦端指责说不对。有人诬陷赵彦端说:“陛下尽心办大事,凡是所谋划的事,只够给赵彦嗤笑一次罢了。”赵彦端害怕发生意外的事。皇上趁夜间召见时问刘章说:“听说在你的秘书监里有人嗤笑我。”刘章不明情况,不慌不忙地回答说:“圣明天子做的事情,别人怎敢嗤笑,如果说意见不一致的话或许是有的。”皇上的心意得到很大宽解。赵彦端得以免罪,别人称齐章是忠厚长者。起用代理礼部尚书兼给事中。在选德殿对事,问刘章:“今年多大年数而容貌没有衰老,曾经学过道术没有?”刘章拱手回答说:“臣是书生没有其他技能,只是节俭对待自己。晏婴一件狐皮袍子三十年不换掉,别人认为困难,臣认为容易。”皇上赞叹了很久。亲自濡墨挥毫写字赐给他,使他安心供职。刘章极力告老请求还乡,以显谟阁学士的身份领祠禄。‎ 淳熙元年,儿子刘子衡从御史、检法官出朝守广德军,应当上朝辞行,在便殿召见,问:“你父亲学士还好吗?”抚问慰劳了好几遍,临到告退时又告诉说:“你回答侍养的时候,替我转达这个意思。”‎ 旋即派遗阁门祗候苏曦到他家宣旨问候,拜为端明殿学士,赐给银绢四百匹。四年,上奏章告老,以资政殿学士的身份退休,去世,享年八十岁,追赠光禄大夫,赠赐谥号叫靖文。刘章容貌魁梧壮硕,固做事周到详密坚守自持,在两朝为官,受到眷顾和知遇,不曾泄露宫中一句话。‎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