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每日一题第23周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一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每日一题第23周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一含解析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一) 高考频度:★★★★☆ ┇ 难易程度:★★★★☆ 【2017 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七岔犄角的公鹿 (鄂温克族【注】)乌热尔图 ①“你,你别打啦!”我两眼盯着他,一串泪珠滚出眼窝。 ②“喊啥,小崽子?你像只猫,整天待在帐篷里,靠我养活!”他吼着,举起熊掌似的大手,又朝我打来。 ③“我去打猎,给我枪——我爸爸留给我的猎枪。” ④他愣了一下,那双醉红的眼睛像打量陌生人似的瞅着我。我不哭了,再也不想哭了,挺着胸脯站在 他面前,我感到一下子长大了。我爸爸早死了,妈妈为了过活跟了他,没过几年,妈妈也病死了,我就只 好和他在一起熬日子。我从未叫过这位继父一声“爸爸”,只在心里喊他的名字:特吉——部落里的人都 这样叫他。 ⑤“给,小崽子。明天,你上山,见啥打啥。你有这个胆子吗?” ⑥几乎和我一般高的猎枪,差点把我撞个跟头。我紧紧攥住枪筒,毫不示弱地说:“我不怕,你能打, 我也能打。” ⑦“先别吹。打猎可不像往嘴里灌酒那么容易。”说完,他又抓起酒瓶,咕嘟咕嘟地喝起来。 ⑧这天早晨,我起得比往常都早。我脚上穿的软靴是妈妈留给我的,子弹袋和猎刀是爸爸用过的。我 要靠这些,再加上我自己的勇敢,成为一个猎手,一个让全部落人都服气的猎手。 ⑨我慢慢地攀上山顶。这是一个漂亮的山峰,它的背上长满松树和桦树,前胸盖着白雪,侧面是片凹 下去的向阳坡。这里准有野兽。等了大半天,果然没叫我失望,桦树林里有什么的影子在晃动。我咬紧牙, 瞄准黑影,端平猎枪。枪响了,野兽晃了晃,踉跄着奔出树林。是一头健壮的公鹿,它头上顶着光闪闪的 犄角,犄角分成了七个支岔,很有气势。鹿一眼瞥见我,扭头叫了一声。顿时,又从树林里跑出五只受惊 的野鹿,有母鹿,有小鹿。公鹿一瘸一拐地跟在最后,不时扭头戒备而憎恶地瞅着我。看得出来,它在护 卫鹿群。转眼间,它们爬过山岗,消失在密林里。这时,太阳已经溜到山尖,树林变得黑森森的,我想今 天是撵不上它了。 ⑩晚上,坐在火堆旁,我心里也有一个不安的火苗在上下乱蹿。“今天,我打了个鹿。是七岔犄角的 公鹿,可大啦!它流的血真多,要不是天晚了,我真……”我对特吉说。他不喝酒的时候,脸上没有凶相, 但总是阴沉沉的。 ⑪“嘿,傻小子。流点血,这能算你打了鹿?打鹿的人,剥了鹿皮,先把鹿腰子拿回来,让大家尝尝…… 鹿可不像你,碰一下就哭。公鹿,那才是真正的男子汉,它就是死也不会屈服。懂吗?” ⑫我好像被灌了一脖子雪,心里又气又恼:“明天,我会拿鹿腰子让你尝的。” ⑬第二天,天刚亮,我就赶到昨天打猎的山坡,沿着伤鹿留在雪地上的蹄印追着。不知什么时候,雪 地上多了一行奇怪的蹄印。突然,从左侧山脚的桦树林里传来咔嚓咔嚓的响声,六只野鹿在那里惊慌奔逃。 我认出那头被我打伤的公鹿,它瘸了一条腿,跑在鹿群后面。一只狼在后面拼命地追赶,并且越追越近。 公鹿扭头瞅瞅,撇开鹿群,一瘸一拐地直奔山坡跑来,它跑上山顶,到石崖前放慢脚步,一步一步蹬着石 崖。看起来它很费力,忍着痛。 ⑭快点,狼追上来啦!我被这头危难中的受伤的鹿吸引了,忘记了自己狩猎的使命。 ⑮猛冲过去的狼一口咬住鹿的后腿,几乎就在同时,鹿猛地一蹬,狼怪叫一声,滚了下来。我看见鹿 的后腿被连皮带肉撕下一块。啊,真有一手。为了弄死这家伙,甘心让它咬去一块肉。可惜那一蹄没踢在 狼的脑壳上。 ⑯狼在地上打了个滚,弓着腰,咧着嘴,发疯似的朝石崖冲去。鹿低下头,把粗壮、尖利的犄角贴在 脚下的石头上,沉着地等待着。 ⑰啊,这只狼真坏。它借助跑的冲力腾空朝鹿扑去。我的心一下子揪紧了。 ⑱就在狼对准鹿脖子下口的一刹那,鹿猛地扬起低垂的犄角,狼像被叉子叉中似的,从鹿的头顶上像 块石头被甩过石崖,跌进山谷。 ⑲鹿胜利了。它骄傲地扬起头,把漂亮的犄角竖在空中。“呦——”七岔犄角的公鹿站在崖顶呼唤同 伴,山谷里传来鹿群的回音。 ⑳我躲在它的下风,着迷地瞅着它。它那一岔一岔支立着的犄角,显得那么刚硬;它那细长的脖子挺 立着,象征着不屈;四条直立的腿,似乎聚集了全身的力量。我想起特吉的话:“公鹿,那才是真正的男 子汉,它就是死也不会屈服。” 公鹿疲倦地走过我的眼前,还是那么骄傲。我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它似乎觉察出什么,停下步来。 我觉得自己的心被撞击了一下,我想起了自己。我不是看热闹的孩子,而是一个猎手。我的眼睛转向鹿腿 上的伤口:一处是我的猎枪打的,看来没伤到骨头,但也穿了窟窿;另一处是狼咬的,血淋淋的。在这个 时候要想补它一枪真是太容易了,我下意识地摸了摸枪栓,看着它一瘸一拐的身影…… (节选自乌热尔图《七岔犄角的公鹿》,有删改) 【注】鄂温克族: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和黑龙江讷河等地,传统上多从事农牧 业和狩猎业。 本文结尾写到“我”下意识地去摸枪栓,那么“我”会再向公鹿开枪吗?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看法一 不会再向公鹿开枪。①公鹿健硕的体态,它在与恶狼搏斗中展现出的勇气和智谋都让 “我”着迷。②“我”从公鹿身上汲取到作为男子汉应有的不屈气概,这让“我”对它心生敬意。③公鹿 对鹿群的保护,触动了“我”内心的痛处,“我”不忍母鹿和小鹿失去公鹿。④公鹿已受重伤,“我”此 时如再开枪,胜之不武,并不能证明“我”具有让全部落的人都服气的狩猎能力。 看法二 会再向公鹿开枪。①“我”已意识到自己是一名猎手,而不是看热闹的孩子,“我”负有狩猎的使 命。②公鹿的刚猛和骄傲激发了“我”的斗志,“我”也应该展现出“我”的勇气和骄傲。③“我”需要 通过猎鹿向特吉证明自己可以不再仰人鼻息。④公鹿已经受伤,无法快速奔跑,是狩猎的大好时机。 技巧点拨 考生解答此类试题时,要注意以下四点: 1.有“题干意识”。认真分析题干中的限定性词语或提示性词语,它们常常是解题的钥匙。如题中的“有 人认为很精彩,也有人认为是败笔”,即提示考生这里有两种观点,考生可任选其一作答。 2.立足文本。任何一个探究题都源于文本,文本是探究的逻辑起点。无论题干如何开放,都必须紧扣文本 进行分析。 3.对问题做多层次思考。从文本的结构安排、艺术手法、思想内容、人物形象等角度找论据。 4.有理有据,层次分明。按“观点+理由①+理由②+理由③……”的形式组织答案。特别要注意的是,面 对同一个论据,在语言表达上要侧重于自己的观点,否则无法自圆其说。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你与谁聊天 白旭初 老头子走了。女儿也走了。 天国没有回程的路,老头子永远回不来了。女儿在南方的台资企业打工,一年才能回来一次。 女儿回南方前对老妈说,老爸的手机您用着吧。又说,有事打我的电话,我也会常打电话给您的。 老妈本地再无亲人,加上腿脚不太灵便,每天除了到附近的菜市场买菜,自个儿做饭自个儿吃外,就 是靠在沙发上,盯着茶几上的手机发呆。她期待和在南方的女儿说说话,但手机沉默着一声不响。 这天,老妈毅然拿起手机,拨了女儿的号码,但传来的是另一个女人的声音:您好,您拨打的电话已 关机。 老妈又连续拨了几次,还是关机。她生气地把手机扔在沙发上。 傍晚时分,老妈的手机突然响起来,接着传来女儿焦急的声音:老妈,您给我打了 5 个电话,家里有 急事?您还好吗? 家里没事,我也没事,就是想和你说说话。老妈说,你怎么把手机关了呢? 我在流水线上干活,一刻也不能停手。女儿说,而且,上班时间接打电话要罚钱的。 老妈说,你这么晚了才下班? 嗯,天天加班。女儿打了个哈欠,说,下了班就想睡。 老妈泪眼蒙眬,说,下班了抓紧时间休息,不给我打电话不要紧,打长途挺费钱的! 女儿想,老妈真可怜,今后再忙再累也不能忘了给她打电话。 一天,女儿轮休,她上街买日用品时给老妈打了个电话,语音提示却说:您好,您拨打的电话正在通 话中。女儿想,好事呀,老妈终于和别人有往来有联系了。 女儿买完东西后,又给老妈打电话,语音提示还是说:您好,您拨打的电话正在通话中。女儿想,这 电话打得够久的了,老妈和谁通话呢? 女儿不记得重拨了几次,老妈的手机终于接通了。女儿问,老妈,和谁打电话呀?打了这么长时间! 老妈说,一个熟人。 女儿说,聊些什么呢? 老妈顿了一下,说,没聊什么,就是天南地北聊天呗! 女儿和老妈聊了 20 多分钟。挂了电话后,还沉思了一会儿。 又一天,女儿上班时,流水线突然出故障停机了。趁流水线抢修间隙,工人们都走到车间外透气。女 儿忙打开手机给老妈打电话,奇怪的是,语音提示又说:您好,您拨打的电话正在通话中。女儿隔一会儿 重拨一次,直到流水线修好了,老妈的手机也没能接通。 晚上,女儿又给老妈打电话。电话通了,母亲却说,有事吗?没事别打电话,费钱哩! 女儿说,老妈您开电话会议呀,和谁聊天呢? 老妈说,也是熟人。 女儿说,聊些什么呢? 老妈说,没聊什么,就是天南地北聊天呗! 女儿想,老妈是不是有相好的了?女儿说,和您聊天的是个老头儿吧? 老妈不语,只嘿嘿一笑。 女儿暗暗思忖:老妈还不到花甲年纪,有个老来伴也是一桩美事啊! 女儿请了几天假,决定回家一探究竟。女儿刚进家门,老妈的手机就响起来了。 老妈把手机举到耳边,问,你好!你是谁?你找谁? 老妈说,哦,你要我猜你是谁?哦,我猜不出。 老妈说,你要我仔细听你的声音,我也听不出你是谁。 老妈说,哦,你是湖北的,我猜出来了,你姓董吧? 老妈说,怎么样?我猜对了吧!我还知道你是我老头子的亲侄子呢。 老妈说,哎呀!伯伯得癌症住医院了?借两万块钱,没问题。 老妈说,别急!叔叔到上海出差,等几天才能回来,到时会把钱送到医院去。 老妈说,啊,不要叔叔送?好哩,他回来后,就把钱给打过去…… 女儿再也听不下去了,大声说,老妈,这是—— 女儿还没把“骗子”二字喊出口,老妈就急忙把通话结束键按了。 老妈说,我早知道他们是骗子。当年你老爸就上过当。 女儿说,知道是骗子干吗还聊得起劲? 老妈说,骗子打电话给我,我就当是聊天呗! 老妈又说,只要不把话说死,不揭穿他们的鬼把戏,他们就会天天打电话来。 女儿眼里顿时噙满了泪水。 (有删改) 请从小说主题思想、艺术构思两方面谈谈这篇小说的特点。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没文化 【俄罗斯】安德烈·马卡罗夫 科利亚·瑟罗耶戈夫继承了一套两居室的房子。半年前,他的姑妈去世了。 “这是上帝赏给我们的,”妻子说,“因为我们受的折磨。” “你胡说什么!”科利亚顶了妻子一句,“我们受了什么折磨?是上帝收去了。” “上帝把她收去了,”妻子也不甘示弱,“可赏赐了我们,就是那套房子,以示公平。一家三口共居 一室,难道不是一种折磨?” 科利亚没有再争辩,公平就公平吧。半年过去了,失去亲人的哀痛渐渐淡忘,现在科利亚在这套房子 里来来回回地踱步,四处打量着,手里拿着一串钥匙,脸上是灿烂的笑容,嘴角都快咧到耳根上去了。 姑妈一生从教,是一个非常有文化修养的女人,仅书就摆满了五个古旧的大书橱。可她生活非常清贫, 只有一个老式圆角冰箱、一台电子管电视机和一台单缸半自动洗衣机。现在他们要把这些宝贝当垃圾扔掉。 妻子想把这些书也一块扔了,但科利亚没同意。 “我要在整面墙上定做一个漂亮的书柜,”科利亚说,“这样我们家也有藏书了,也有文化气息了, 终于像个书香门第了。” 他说完,像个孩子似的坐在了这堆书旁。 “没有带图的。”妻子调侃了一句,就去厨房了。 怎么没有!科利亚真的找到了几本图画书,小时候姑妈亲自给他读过,有《一只小灰鸭》《小红帽》《一 个士兵》等。这几本书薄薄的,没多少页码。科利亚突然笑了起来,想起了故事里那个士兵是怎么在一个 吝啬的老太太家里用锤子煮粥的。 科利亚把这几本书摞在了一起,心想,给儿子讲是晚了,孙子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有呢。他挪了挪身子, 又翻弄起各种文学典籍。他拿起一本涅克拉索夫的诗集使劲儿回忆了半天,也就记得在中学教学大纲中有 那首《大门前的沉思》。普希金的诗还算强点儿,《我记得那美妙的一瞬》他零零碎碎地记得几个片段,可 也都是两三行而已。 科利亚着实埋怨了一番自己没文化,刚要潜心阅读,填补一下大脑的空白,妻子就喊他把那台洗衣机 先拖走扔掉。 他们举家迁入后,科利亚立刻叫来了一位师傅,让他测量了一下墙上要定做的书柜的尺寸,计算了定 做费用。那位师傅很快就给出了预算,但科利亚家的第一笔支出买的却是一台新电视机。他们选的那台电 视机大得简直就像一块电影银幕,于是这些书暂时被挪到另一面墙边去了。一个月后,妻子又买了一套床 具,那套床具实在太宽太大了,这些书只好又换了地方。又过了一个月,妻子偶然在一个展销会上买到了 一套壁柜,带梳妆台,梳妆台镜子上方还安装着一盏镜前灯。 “儿子,”科利亚恳求道,“把这些书放在你的房间里吧,能占一整面墙,看着多有文化。” “什么?”儿子把一只耳塞从耳朵里拿出来说,“不行,我这整面墙上就挂一辆自行车。你还是给我 买电子书吧,最好是一部新款的 iPad。” 儿子说完又把耳塞塞进耳朵,伴着音乐迈着舞步走了。 “怎么搞的!”科利亚把这些书一摞摞地塞进了电视机对面的角落里,百思不得其解。“原来我们一 家三口在一个房间里都住得下,可现在一整套房子竟然连一本书都放不下了。老婆!”他怒吼道,“我们 家就不能有点儿文化吗?” “那就看第五频道的文化台吧!”妻子回敬道。 后来科利亚出差了两个星期。他回来时,姑妈的那些书已经没了踪影。他出差的时候,妻子发了一则 启事:“藏书出售,传世经典。”书当天就被人运走了,而卖书的钱妻子则买了一套小转角沙发,正好摆 在了电视机对面。科利亚难过了一段时间后又像从前一样该怎么过就怎么过了,不再想什么文化。 (原文有删改) 本文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象?请结合文本并联系现实,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认识。 1.①主题思想深刻。小说涉及人物不多,却以小见大,描写了空巢老人的现状,揭示了当下空巢老人孤独 寂寞、精神空虚,亟须得到关怀的深刻主题。②艺术感染力强。小说采用欧·亨利式的结尾,如结尾处 写老妈知道打电话的是骗子,却不愿拆穿骗子的骗局,出人意料,使小说更富艺术感染力。 2.本文反映了社会上的一些人不爱读书、排斥读书、没有文化的现象。科利亚家中添置了不少家具,却没有地 方放置书柜,最终把继承的书全部卖掉,可见在他们的心中,书是没有价值的东西。在当今社会中,很多人 是浮躁的,他们静不下心来读书,他们认为读书不能带来经济效益,轻视读书。这是一种很危险的现象。要 想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就要做有文化的人,就应该爱惜书籍,静下心来多读书。 【解析】 本题考查探究能力。文章反映的社会现象从标题“没文化”就可以看出来,文章就是在 讽刺或批判不读书没有文化的现象。关于对这种现象的认识,可以先对文章相关内容进行概述,然后 联系社会现状进行分析,最后可以结合现实提出希望等。 今 日 收 获 如 何 ? 总 结 一 下 吧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