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1 发布 |
- 37.5 KB |
- 5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系列圆锥曲线综合题解答与训练
一、动点轨迹方程的求法 一、直接法 按求动点轨迹方程的一般步骤求,其过程是建系设点,列出几何等式,坐标代换,化简整理,主要用于动点具有的几何条件比较明显时. 例1(1994年全国)已知直角坐标平面上点Q(2,0)和圆C:,动点M到圆C的切线长与的比等于常数(如图),求动点M的轨迹方程,说明它表示什么曲线. 解:设M(x,y),直线MN切圆C于N, 则有 , 即 , . 整理得,这就是动点M的轨迹方程. 若,方程化为,它表示过点和x轴垂直的一条直线; 若λ≠1,方程化为,它表示以为圆心,为半径的圆. 二、代入法 若动点M(x,y)依赖已知曲线上的动点N而运动,则可将转化后的动点N的坐标入已知曲线的方程或满足的几何条件,从而求得动点M的轨迹方程,此法称为代入法,一般用于两个或两个以上动点的情况. 例2 (1986年全国)已知抛物线,定点A(3,1),B为抛物线上任意一点,点P在线段AB上,且有BP:PA=1:2,当点B在抛物线上变动时,求点P的轨迹方程,并指出这个轨迹为哪种曲线. 解:设,由题设,P分线段AB的比, ∴ 解得. 又点B在抛物线上,其坐标适合抛物线方程, ∴ 整理得点P的轨迹方程为 其轨迹为抛物线. 例3.如图,在Rt△ABC中,∠BAC=90°,A(—,1)、B(,1),S△ABC=(平方单位),动点P在曲线E(y≥1)上运动,若曲线E过点C且满足|PA|+|PB|的值为常数.(Ⅰ)求曲线E的方程;(Ⅱ)设直线l的斜率为1,若直线l与曲线E有两个不同的交点P、Q,求线段PQ的中点M的轨迹方程. (Ⅰ)解:∵|AB|=2,S△ABC=|AC|·|AB|=,∴|AC|=1.但|BC|2=|AC|2+|AB|2,从而|BC|=3 .又|PA|+|PB|=|AC|+|BC|=4>2,∴P点在以A、B为焦点,半长轴为a=2,半焦距为c=,半短轴为b=的椭圆E(y≥1)上. ∴曲线E的方程为 (Ⅱ)设直线l:y=x+m ,代入E的方程,消x ,可得3y2-2(m+2)y +m2-2 =0 .令f(x)= 3y2-2(m+2)y +m2-2 .方程f(y)=0,有两个不小于1,且不相等的实根时,有 解之,得. 设PQ的中点为M(x ,y ),P、Q两点的坐标分别为P(x1 ,y1),Q(x2 ,y2), 将m=3y-2代入y=x+m得 y =即为M点的轨迹方程. 三、定义法 若动点运动的规律满足某种曲线的定义,则可根据曲线的定义直接写出动点的轨迹方程.此法一般用于求圆锥曲线的方程,在高考中常填空、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例4 (1986年广东)若动圆与圆外切且与直线x=2相切,则动圆圆心的轨迹方程是 (A) (B) (C) (D) 解:如图,设动圆圆心为M,由题意,动点M到定圆圆心(-2,0)的距离等于它到定直线x=4的距离,故所求轨迹是以(-2,0)为焦点,直线x=4为准线的抛物线,并且p=6,顶点是(1,0),开口向左,所以方程是.选(B). 例5 (1993年全国)一动圆与两圆和都外切,则动圆圆心轨迹为 (A)抛物线 (B)圆 (C)双曲线的一支 (D)椭圆 解:如图,设动圆圆心为M,半径为r,则有 动点M到两定点的距离之差为1,由双曲线定义知,其轨迹是以O、C为焦点的双曲线的左支,选(C). 四、参数法 若动点P(x,y)的坐标x与y之间的关系不易直接找到,而动点变化受到另一变量的制约,则可求出x、y关于另一变量的参数方程,再化为普通方程. 例6(1994年上海)设椭圆中心为原点O,一个焦点为F(0,1),长轴和短轴的长度之比为t. (A)求椭圆的方程; (2)设经过原点且斜率为t的直线与椭圆在y轴右边部分的交点为Q,点P在该直线上,且,当t变化时,求点P的轨迹方程,并说明轨迹是什么图形. 解:(1)设所求椭圆方程为 由题意得 解得 所以椭圆方程为 . (2)设点解方程组 得 由和得 其中t>1. 消去t,得点P轨迹方程为 和. 其轨迹为抛物线在直线右侧的部分和抛物线在直线在侧的部分. 五、交轨法 一般用于求二动曲线交点的轨迹方程.其过程是选出一个适当的参数,求出二动曲线的方程或动点坐标适合的含参数的等式,再消去参数,即得所求动点轨迹的方程. 例7 (1985年全国)已知两点以及一条直线:y=x,设长为的线段AB在直线上移动,求直线PA和QB交点M的轨迹方程. 解:PA和QB的交点M(x,y)随A、B的移动而变化,故可设,则 PA: QB: 消去t,得 当t=-2,或t=-1时,PA与QB的交点坐标也满足上式,所以点M的轨迹方程是 以上是求动点轨迹方程的主要方法,也是常用方法,如果动点的运动和角度有明显的关系,还可考虑用复数法或极坐标法求轨迹方程.但无论用何方法,都要注意所求轨迹方程中变量的取值范围. 试题练习 1已知直角坐标系中,点Q(2,0),圆C的方程为,动点M到圆C的切线长与的比等于常数,求动点M的轨迹。 解:设MN切圆C于N,则。设,则 化简得 (1) 当时,方程为,表示一条直线。 当时,方程化为表示一个圆。1.一动圆与圆外切,同时与圆内切,求动圆圆心的轨迹方程,并说明它是什么样的曲线。 2.如图,从双曲线x2-y2=1上一点Q引直线x+y=2的垂线,垂足为N。求线段QN的中点P的轨迹方程。 解:设动点P的坐标为(x,y),点Q的坐标为(x1,y1) 则N( 2x-x1,2y-y1)代入x+y=2,得2x-x1+2y-y1=2 ① 又PQ垂直于直线x+y=2,故,即x-y+y1-x1=0 ② 由①②解方程组得, 代入双曲线方程即可得P点的轨迹方程是2x2-2y2-2x+2y-1=0 3如图,圆O1与圆O2的半径都是1,O1O2=4,过动点P分别作圆O1、圆O2的切线PM、PN(M、N分别为切点),使得PM=2PN,试建立适当的坐标系,并求动点P的轨迹方程. 解:作直线O1O2,以直线O1O2为x轴,线段O1O2的垂直平分线为y轴, 连结O1M、O2N,设P点坐标为(x,y). ∵PM、PN分别为⊙O1、⊙O2的切线,∴O1M⊥PM,O2N⊥PN. ∴△PO1M,△PO2N为直角三角形. ∴PO12=PM2+O1M2=PM2+1, PO22=PN2+O2N2=PN2+1. ∵PM=PN,∴PM2=2PN2. ∴PO12=2PN2+1, ① 2PO22=2(PN2+1)=2PN2+2. ② 由②-①得2PO22-PO12=1. ∵PO22=(x-2)2+y2,PO12=(x+2)2+y2, ∴2[(x-2)2+y2]-[(x+2)2+y2]=1. ∴2x2-8x+8+2y2-x2-4x-4-y2-1=0.∴x2-12x+y2+3=0. ∴(x-6)2+y2=33. 4.一动圆与圆外切,同时与圆内切,求动圆圆心的轨迹方程,并说明它是什么样的曲线。 解:(1)(法一)设动圆圆心为,半径为,设已知圆的圆心分别为、, 将圆方程分别配方得:,, 当与相切时,有 ① 当与相切时,有 ②将①②两式的两边分别相加,得,即 ③ 移项再两边分别平方得: ④ 两边再平方得:,整理得, 所以,动圆圆心的轨迹方程是,轨迹是椭圆. (法二)由解法一可得方程,由以上方程知,动圆圆心到点和的距离和是常数,所以点的轨迹是焦点为、,长轴长等于的椭圆,并且椭圆的中心在坐标原点,焦点在轴上,∴,,∴,,∴,∴圆心轨迹方程为。 点评:定义法求轨迹方程的一般方法、步骤;“转移法”求轨迹方程的方法. 5经过抛物线y2=2p(x+2p)(p>0)的顶点A作互相垂直的两直线分别交抛物线于B、C两点,求线段BC的中点M轨迹方程。 解:A(-2p,0),设直线AB的方程为y=k(x+2p)(k0).与抛物线方程联立方程组可解得B点的坐标为,由于AC与AB垂直,则AC的方程为,与抛物线方程联立方程组可解得C点的坐标为,又M为BC中点,设M(x,y),则,消去k得y2=px,即点M的轨迹是抛物线。 6.已知两定点A、B,且|AB|=2a(a∈R+). (1)若动点M与A、B构成直角三角形,求直角顶点M的轨迹方程; (2)若动点M满足条件∠MBA=2∠MAB,求点M的轨迹方程. 讲解:题设条件中没有给出坐标系,故应先考虑选择适当的坐标系,再用动点满足的几何条件用直译法求解. 因A、B为两个定点,故取AB所在的直线为x轴,注意到对称性,取AB的中点O为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如图8-6所示.于是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a,0)、(a,0). 图8-6 (1)设点M的坐标为(x,y),则动点M属于集合P={M|AM⊥MB,且M不在直线AB上}. 由AM⊥MB,得|AM|2+|MB|2=|AB|2,即 =(2a)2,且y≠0. ① 化简,得x2+y2=a2(y≠0). ② 或者由AM⊥MBkMA·kMB=-1,得 y/(x+a)·y/(x-a)=-1, ③ 化简,得x2+y2=a2(x≠±a). ④ (2)设∠MAB=α,∠MBA=β,则点M属于集合P={M|β=2α}. ⑤ 考虑到tgβ的存在性,以下需分Ⅰ、Ⅱ两种情况讨论. Ⅰ.∵当β≠(π/2)时,有tgβ=tg2α. ⑥ 而0≤α+β<π,β=2α,∴ 0≤α<(π/3). 又由α<β知x>-a. ⑦ 根据点M与x轴的相对位置,以下又可分为(i)、(ii)两种情形: (i)当y≥0时,tgα=kMA=y/(x+a)(x≠-a), tgβ=-tg(π-∠xBM)=-kMB=y/(a-x)(x≠a). 由tgβ=tg2α,得y/(a-x)=(2·(y/(x+a)/1-((y/x+a))2), ⑧ 整理得y(3x2-y2+2ax-a2)=0. ⑨ (ii)当y<0时,同理可得上式. Ⅱ.又x=a时,tgβ不存在,但β=(π/2),依题意只要α=(π/4),M仍为所求轨迹上的点. ∵ 1=tg(π/4)=tgα=±y/(x+a)=±(y/2a), ∴ y=±2a, ∴点(a,±2a)在所求的轨迹上. 容易验证点(a,2a)与(a,-2a)的坐标都满足方程⑨,故所求点M的轨迹方程为 y=0(-a<x<a)或3x2-y2+2ax-a2 =0(x>-a). 从本题的解答过程可以看到,用直译法求曲线(轨迹)方程时,其步骤中的第(5)步可以省略不写,但要下结论“最简方程就是所求曲线(轨迹)方程”,仍需验证曲线的方程定义中的两条,以保证轨迹的纯粹性与完备性.如在本题的解答过程中的①和②是同解变形,所得到的最简方程就是所求轨迹的方程.而从⑧到⑨中,若约去y,则将会丢掉线段AB(不含端点),则轨迹就不完备.又如从方程③到④不是同解变形,这时需对x的范围加以限制,即x≠±a,去掉增解,以保证轨迹的纯粹性.又如从⑤到⑥,当β=(π/2)时,不能得到⑥,故应对β=(π/2)加以验证,经检验当β=(π/2)时所对应的点A(a,±2a)在所求的轨迹上已包含在方程⑨中.解题中不可忽视题目隐含的条件,如本例(1)中的M与A、B构成三角形,M不在AB上,须加限制条件y≠0,又如(2)中的限制条件⑦.否则将会破坏轨迹的纯粹性与完备性. 7.椭圆的方程为(x2/a2)+(y2/b2)=1,A1、A2分别是椭圆的左、右顶点,P是椭圆上任一点,引A1Q⊥A1P,A2Q⊥A2P. 设A1Q与A2Q相交于点Q,求Q点的轨迹方程. 讲解:因Q点随P点的运动而运动,而P点在已知椭圆上,故可用动点转移法求解. 思路1.设Q(x,y)、P(x1,y1),如图8-4,A1的坐标为(-a,0),A2的坐标为(a,0). 图8-4 ∵点P(x1,y1)在椭圆(x2/a2)+(y2/b2)=1上, ∴ (x12/a2)+(y12/b2)=1. ① 欲求Q点的轨迹方程,只须将点P的坐标用点Q的坐标表示.为此, 须寻求x1、y1与x、y之间的关系. ∵A1Q的方程为y=-(x1+a)/y1(x+a), ② A2Q的方程为y=-(x1-a)/y1(x-a), ③ 即y1y=-x1x-ax-ax1-a2, ④ y1y=-x1x+ax+ax1-a2, ⑤ 联立④⑤,解得 x1=-x. ⑥ 由①得x12=a2(1-(y12/b2)). ⑦ 将④⑤代入A1Q的方程,得 y=(x12-a2)/y1=(-(a2/b2)y12)/y1=-(a2/b2)y1 ∴ y1=-(b2/a2)y. ⑧ 将⑥⑧代入①,并整理,得 (x2/a2)+(b2y2)/a4=1. 这就是Q点的轨迹方程. 以上是将两个参数x1、y1逐一消去,实际上还可整体消参.②×③,得 y2=((x12-a2)/y12)(x2-a2). 把y12=(b2/a2)(a2-x12)代入便可将参数一次消去. 思路2.因动点Q的位置由动点P的位置确定,而动点P的位置与其对应的离心角有关,故可选点P的离心角θ为参数,建立点θ的轨迹的参数方程. 设点P的坐标为(Acosθ,Bsinθ),点Q的坐标为(x,y),则 直线A1 Q的方程为 y=-(a(cosθ+1)/Bsinθ)(x+a), ① 直线A2Q的方程为 y=-(a(cosθ-1)/Bsinθ)(x-a). ② ①×②,消去θ,得 y2=(a2(cos2θ-1)/(b2sin2θ)(x2-a2) =-(a2/b2)(x2-a2), 即(x2/a2)+(b2y2)/a4=1. 这就是所求Q点的轨迹方程. 思路2用参数法求Q点的轨迹方程, 在消参数时,整体处理,化繁为简, 8、(满分14分)设分别为直角坐标平面内x、y轴正方向上的单位向量,若向量,,,,,; (1) 求动点P(x,y)的轨迹方程; (2) 已知点,与点P的轨迹交于B、C两点,问是否存在实数的值;若不存在,试说明理由。 、解:(1)由,………2分 记,; 而,故P 的轨迹为椭圆的一部分,其中, 动点的轨迹方程为。…………………………7分 (2)将 整理得: (1) 设,则由(1)式得 (2) ……………(9分) 依设, 即, 将代入上式得 ,再将(2)式代入并整理得 ……(12分) ……(14分) 二、 圆锥曲线简单的几何性质(略) 〖要重视与离心率、渐近线相关的一些问题及焦半径公式的应用〗 〖焦半径、焦点弦问题〗 (1) 椭圆焦半径公式:在椭圆=1中,F1、F2分别左右焦点,P(x0,y0)是椭圆是一点,则: ①|PF1|=a+ex0 ② |PF2|=a-ex0 .过椭圆(a>b>0)左焦点的焦点弦为AB,则,过右焦点的弦. (2)双曲线焦半径公式:设P(x0,y0)为双曲线(a>0,b>0)上任一点,焦点为F1(-c,0),F2(c,0),则:①当P点在右支上时,; ②当P点在左支上时,;(e为离心率) (3)抛物线焦半径公式:设P(x0,y0)为抛物线y2=2px(p>0)上任意一点,F为焦点,则;y2=2px (p<0)上任意一点,F为焦点,则; 抛物线y2=2px (p>0)的焦点弦(过焦点的弦)为AB,A(x1,y1)、B(x2,y2),则有如下结论:①=x1+x2+p;②y1y2=-p2,x1x2=. (4)椭圆、双曲线的通径(最短弦)为,焦准距为p=,抛物线的通径为2p,焦准距为p; 双曲线(a>0,b>0)的焦点到渐进线的距离为b. 1.设曲线C的方程是y=x3-x,将C沿x轴、y轴正方向分别平行移动t、s单位长度后得到曲线C1, ①写出曲线C1的方程; ②证明曲线C与C1关于点A()对称. ③如果曲线C与C’有且仅有一个公共点,证明:s=-t且t≠0. .①解:曲线C’的方程为 y=(x-t)3-(x-t)+s ②证明:在曲线C上任取一点B’(x’,y’),设B"(x",y")使B’关于A的对称点,则有 (x’+x")/2=t/2 (y’+y")/2=s/2 ∴x’=t-x" y’=s-y" 代入曲线C的方程,得x"和y"满足方程: s-y"=(t-x")3-(t-x") 即 y"=(x"-t)3-(x"-t)+s 可知点B’(x",y")在曲线C’上. 反过来,同样可以证明,在曲线C’上的点关于点A的对称点在曲线C上. 因此,曲线C与C’关于点A对称. ③证明:因为曲线C与C’有且仅有一个公共点,所以方程组 y=x3-x y=(x-t)3-(x-t)+s 有且仅有一组解,消去y,整理得 3tx2-3t2x+(t3-t-s)=0 这个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有且仅有一个根. 所以t≠0并且其根的判别式 △=9t4-12t(t3-t-s)=0 解得 s=t3/4-t且t≠0. 2.直线Ax+Bx+C=0(A·B·C≠0)与椭圆b2x2+a2y2=a2b2相交于P和Q两点,O为坐标原点,且OP⊥OQ,求证:a2b2/c2=(a2+b2)/(A2+B2). 将Ax+By+C=0, 变形为1=-(Ax+By)/C代入椭圆方程,得 b2x2+a2y2=a2b2(-(Ax+By)/C)2, 整理得(a2b2B2-a2C2)y2+2ABa2b2xy+(a2b2A2-b2C2)x2 =0, (1)当x=0时,显然成立; (2)当x≠0时,同除以x2得 (a2b2B2-a2C2)((y/x)2+2ABa2b2(y/x)+(a2b2A2-b2C2)=0, 则方程的两根为OP、OQ的斜率. 因为OP⊥OQ,所以-1=(a2b2A2-b2C2)/(a2b2B2-a2C2), 即 a2b2/C2=(a2+b2)/(A2+B2). 3.过椭圆C:上任一点P,作椭圆C的右准线的垂线PH(H为垂足),延长PH到点Q,使|HQ|=λ|PH|(λ≥1)。当点P在椭圆C上运动时,求点Q的轨迹的离心率的取值范围 解:设P(x1, y1),Q(x, y),因为右准线方程为x=3,所以H点的坐标为(3, y)。又∵HQ=λPH,所以,所以由定比分点公式,可得:,代入椭圆方程,得Q点轨迹为,所以离心率e=。 4.设点P在双曲线过P点的直线l与双曲线的两条渐近线分别交于P1、P2两点, ,求此双曲线的方程. 解:由双曲线方程知渐近线方程为 由 代入双曲线方程得 圆锥曲线训练 1.(本大题满分14分)双曲线的两焦点分别是F1、F2,其中F1是抛物线的焦点,两点A(-3,2)、B(1,2)都在该双曲线上.(1)求点F1的坐标;(2)求点F2的轨迹方程,并指出其轨迹表示的曲线;(3)若直线与F2的轨迹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求实数t 的取值范围. (1)由 (2)∵A、B在双曲线上,∴||AF1|-|AF2||=||BF1|-|BF2||,若,点F2的轨迹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且当y=0时,F1与F2重合,当y=4时,A、B均在双曲线的虚轴上,故此时F2的轨迹方程为若,则 此时,F2的轨迹是以A、B为焦点,,中心为(-1,2)的椭圆,其方程为 故F2的轨迹是直线,除去两点(-1,0)、(-1,4). (3)由 又直线过点(-1,0)、(-1,4)时,t=1或t=5,∴t的范围为 2.(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椭圆的中心在原点,焦点在y轴上,焦距为4,离心率为(Ⅰ)求椭圆的方程;(Ⅱ)设椭圆在y轴的正半轴上的焦点为M,又点A和B在椭圆上,且M分有向线段所成的比为2,求线段AB所在直线的方程. 解:(Ⅰ)设椭圆方程为(1分) 由2c=4得c=2,又,故(2分) ,∴所求椭圆方程为(3分) (Ⅱ)M坐标为(0,2),设A点在B点的左方,且,由,故有 (5分)即①,又M相应的准线方程是,A到准线距离 ,B到准线距离(6分),由及(7分) 于是,∴得② ②与①联立解得(8分) 代入椭圆方程得,∴直线AB的斜率 (9分),AB的方程为 (10分),如果点在B的右方时根据对称性,则所求直线AB的方程为.(12分) 3.(本小题满分14分)在直角坐标系中,已知椭圆C的中心为坐标原点O,右焦点F(c,0)(c为常数,且c>0),过F作倾斜角为的直线交椭圆C于A、B两点,M为线段AB的中点,射线OM交椭圆C于点N,四边形AOBN是平行四边形.(Ⅰ)求椭圆C的方程;(Ⅱ)判断椭圆C与线段是否有公共点? 本小题主要考查椭圆与直线的基础知识,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满分14分. 解:(Ⅰ)依题意,设椭圆C的方程 将 ①(2分) 记 、、,则是方程①的两个不同的根, (5分) 又四边形AOBN是平行四边形,则N (8分)即 故所求椭圆C的方程 (10分) (Ⅱ)将中,并整理得 则椭圆C与线段有公共点时,15c2取值范围等价于函数的值域. 椭圆与线段有公共点. (14分) 4.如图,已知线段|AB|=4,动圆O与线段AB切于点C,且|AC|-|BC|=2,过点A,B分别作⊙O的切线,两切线相交于P,且P、O均在AB的同侧.(Ⅰ )建立适当坐标系,当O位置变化时,求动点P的轨迹E的方程; (Ⅱ)过点B作直线交曲线E于点M、N,求△AMN的面积的最小值. (本小题满分13分)(Ⅰ)以AB所在直线为轴,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为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并设点P坐标为P(、),设PA、PB分别切⊙O′于E、F,则|PE|=|PF|,|AE|=|AC|,|BC|=|BF| ∵|PA|-|PB|=|AC|-|BC|=2故点P 的轨迹为以A、B为焦点,实轴长为2的双曲线右支(除去与轴交点)由题意, 故P点轨迹E的方程为: (Ⅱ)设直线的倾斜角为,直线方程为及=2,注意到≠0, ∴直线方程可写成 由直线与E交于M、N两点知 由 由||2=得:S△AMN= 由,知∵函数在区间(0,-∞)上为增函数. ∴,即时,(S△AMN)min=4 5.(本小题满分12分)设正方形ABCD的外接圆方程为C、D点所在直线的斜率.(Ⅰ)求外接圆圆心M点的坐标及正方形对角线AC、BD的斜率; (Ⅱ)如果在轴上方的A、B两点在一条以原点为顶点,以轴为对称轴的抛物线上,求此抛物线的方程及直线的方程. (Ⅰ)解:由可知圆心M的坐标为(3,0),依题意: ∠ABM =∠BAM = MA,MB的斜率k满足: 解得:. (Ⅱ)设MB、MA的倾斜角分别为 可以推出: 再设 设抛物线方程为由于A,B两点在抛物线上, 得抛物线方程为 可知A点坐标为(1,1),且A点关于M(3,0)的对称点C的坐标是(5,-1) 直线的方程为 6.如图,已知双曲线C的方程为,离心率为.(1)求双曲线C的渐近线方程.(2)若AB是夹在渐近线位于一、四象限部分间的动弦,△AOB面积为定值,且 双曲线C过AB的一个三等分点P,试确定双曲线C的方程. (1)由题意知双曲线实轴在x轴上,由 ………………………………5分 ∴所求双曲线渐近线方程为.……………………………………………7分 (2)由 设A (*)…………………………………………………………………10分 设P(x,y),由定比分点公式: 代入(*)得:即为双曲线C的方程.……………………………14分 7.(本小题满分14分)已知:如图,过椭圆作垂直于长轴A1A2的直线与椭圆c交于P、Q两点,l为左准线.(Ⅰ)求证:直线PA2、A1Q、l共点;(Ⅱ)若过椭圆c左焦点F(-c,0)的直线斜率为k,与椭圆c交于P、Q两点,直线PA2、A1Q、l是否共点,若共点请证明,若不共点请说明理由. 解:(Ⅰ)由方程组 则点P……………………2分 直线PA2的方程为…4分 由方程组…………………………6分 因为左准线l的方程为,所以直线PA2与A1Q的交点在l上. 故直线PA2,A1Q,l相交于一点.………………………………………8分 (Ⅱ)设点P、Q的坐标分别为(. 直线PA2,A1Q的斜率分别为k1,k2,则 直线PA2的方程为 直线A1Q的方程为 解得交点的横坐标为 即…………………………………………10分 直线PQ的方程为 消去(*) 设M=方程(*)的二根为 由韦达定理得:…………………12分 点P,Q在直线PQ上, 因为左准线l的方程为,所以直线PA2与A1Q的交点在l上.故直线PA2,A1Q,l 相交于一点.…………………………14分 8.(12分)如图,线段AB(AB不与x轴垂直)过x轴正半轴上一点M(m,0)(m>0)端点A,B到x轴距离之积为2m,以x轴为对称轴,过A,O,B三点作抛物线. (1)求抛物线方程;(2)若的取值范围. (1)当AB不垂直x轴时,设AB方程为 由| 故所求抛物线方程为 (2)设 ①,平方后化简得 又由①知 的取值范围为 9.直线交于A、B两点,以OA、OB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OAPB(O为坐标原点). (Ⅰ)若,且四边形OAPB为矩形,求a的值;(Ⅱ)若,当k变化时(k∈R),求点P的轨迹方程. 解(Ⅰ)设…………2分 ,………………………………4分 ……………………………………6分 (Ⅱ)设 因为A、B在椭圆 相减得……………………………………9分 所以…………………………………………11分 ……………12分 10.在周长为定值的△ABC中,已知AB=6,且当顶点C位于定点P时,cosC有最小值为(Ⅰ)建立适当的坐标系,求顶点C的轨迹方程;(Ⅱ)过点A作直线与(Ⅰ)中的曲线交于M, N两点,求|BM|·|BN|的最小值的集合. 解:(Ⅰ)以AB所在直线为x轴,线段AB的中垂线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设PA+PB=2a(a>0)为定值,所以P点的轨迹是以A、B为焦点的椭圆, ∴焦距2c=AB=6 ……1分 ……2分 又此时,由题意得 ∴=25 ∴C点的轨迹方程为……3分 (注:没写扣1分:文科(Ⅰ)分别为2,3,3分,共8分) (Ⅱ)(理)设M(x1, y1), N(x2, y2 ),当直线MN的倾斜角不为90°时,设其方程为y=k(x+3)代入椭圆方程化简得显然有△≥0∴x1+x2=—, x1,x2=而由椭圆第二定义可得 |BM|·|BN|=(5—)(5—)=25-3(x1+x2) …2分 =25+ 只考虑的最小值, 即考虑1—的最小值,易知当k=0时,1—取最小值 此时|BM|·|BN|取最小值16…2分 当直线MN的倾斜角为90°时,x1=x2=-3得|BM|·|BN|=()2 >16;……1分 但,故这样的M,N不存在,即|BM|·|BN|的最小值集合为空集……1分 11.已知直线经过椭圆的右焦点F2,且与椭圆C交于A、B两点,若以弦AB为直径的圆经过椭圆的左焦点F1,试求椭圆C的方程. 设椭圆焦距为2c,则………1分 ,代入y=x+k 得k=-1……2分 将y=x-1代入椭圆方程整理得:…………4分 ∵A、B点在直线l上,设 ∵AF1⊥BF1 又F1(-1,0) …………7分 由韦达定理, 解得……10分 为所求方程.…………12分 12、(本小题满分14分)已知=(x,0),=(1,y),(+)(–),(1)求点(x,y)的轨迹C的方程;(2)若直线L:y=kx+m(m0)与曲线C交于A、B两点,D(0,–1),且有 |AD|=|BD|,试求m的取值范围。 解:(1)+=(x,0)+(1,y)=(x+, y) –=(x, 0)-(1,y)= (x-,– y)(+)(-) (+)·(-)=0(x+)( x-)+y·(-)=0 得- y2=1P点的轨迹方程为- y2=1 ………………(7分)(2)考虑方程组消去y,得(1–3k2)x2-6kmx-3m2-3=0(*)显然1-3k20 =(6km)2-4(1-3k2)( -3m2-3)=12(m2+1-3k2)>0 …………………………(9分)设x1,x2为方程*的两根,则x1+x2=x0= y0=kx0+m=故AB中点M的坐标为(,)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方程为y-=(-)(x-) 将D(0,–1)坐标代入,化简得:4=3k2-1 ………………………(11分)故m、k满足 ,x消去k2得:m2-4m>0 解得:m<0或m>4 ……………………(13) 又4m=3k2-1>-1 m>故 m(-,0)(4,+) ……………………(14) 13.已知半圆动圆与此半圆相切且与x轴相切.(Ⅰ)求动圆圆心的轨迹,并画出其轨迹图形;Ⅱ)是否存在斜率为的直线l,它与(Ⅰ)中所得轨迹的曲线由左至右顺次交于A、B、C、D四点,且满足|AD|=2|BC|?若存在,求出l的方程;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本小题满分14分) 解:(Ⅰ)设动圆圆心M(作MN⊥轴于N.……1分 ①若两圆外切,|MO|=|MN|+2, 化简得……4分 ②若两圆内切,|MO|=2-|MN| 综上,动圆圆心的轨迹方程是 及 其图像为两条抛物线位于轴上方的部分……7分 作简图如上……8分 (Ⅱ)假设直线存在,可设方程依题意,它与曲线交于A,D. 与曲线交于B,C 即 与 ① ②……9分 |AD|= |BC|= ∵|AD|=2|BC| ∴ 即 解得 ……11分 将代入方程①得 ……12分 ∵曲线中横坐标范围为∴这样的直线不存在.……14分 14.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A(-2,0),B(2,0)且|AD|=2(1)求平行四边形对角线AC,BD交点E的轨迹方程,并说明轨迹的形状; (2)过A作直线交以A,B为焦点的椭圆于M,N两点,且|MN|=,MN的中点P的横坐标为,求椭圆方程. 解(1)由中位线定理可得: ∴E的方程是 (2)设椭圆方程为: 椭圆:,又: 15.已知圆C1的方程为椭圆C2的方程为,(a>b>0),C2离心率为,如果C1与C2相交于A、B两点,M是圆C1上的一点,且求直线AB的方程和椭圆C2的方程. (Ⅰ) (Ⅱ) 又 17.已知椭圆C:的焦点在x轴上,A为右顶点,射线y = x(x≥0)与椭圆C的交点为B.(1)写出以R(m,0)为顶点,A为焦点,开口向左的抛物线的方程;(2)当点B在抛物线上,且椭圆的离心率满足 时,求m的取值范围. 解:(1)依题意A(1,0),设抛物线方程为 ∴抛物线的方程为……4分 (2)在椭圆C中, ∴ ∴……6分 由解得在抛物线上 ……7分 将B点坐标代入抛物线方程并整理得关于sinα的方程 …① 由m>1,上是增函数,因此要方程①在内有解的充要条件为 故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 …12分 18.如图:A、B是两个定点,且|AB|=2,动点M到A点的距离是4,线段MB的垂直平分线l交MA于点P,直线k垂直于直线AB,且B点到直线k的距离为3.(Ⅰ)建立适当的坐标系,求动点P的轨迹方程;(Ⅱ)求证:点P到点B的距离与点P至直线k的距离之比为定值;(Ⅲ)若点P到A、B两点的距离之积为m,当m取最大值时,求P点的坐标. (1)解:以直线AB为x轴,AB的中点为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则点A,B的坐标分别是(-1,0), (1,0).∵l为MB的垂直平分线,∴|PM|=|PB|,|PA|+|PB|=|PA|+|PM|=4.∴P点的轨迹是以A,B为两个焦点,长轴长为4的椭圆,其方程是:+=1, (Ⅱ)证明:∵椭圆的右准线方程是x=4恰为直线k的方程. 根据椭圆的定义知点P到点B 的距离与点P到直线k的 距离之比为离心率e= (Ⅲ)解:m=|PA|·|PB|≤=4当且仅当|PA|=|PB|时,m最大,这时点P在y轴上,故点P的坐标是:(0,)或(0,-). 19.(设点O是直角坐标系的原点,点M在直线上移动,动点在线段MO的延长线上,且满足|MN|=|MO|·|NO|.(Ⅰ)求动点N的轨迹方程;(Ⅱ)当p=1时,求|MN|的最小值. (Ⅰ)解;过点N作NN′⊥x轴于N′,设直线l与x轴交于M′. 设N(x,y),(x>0),则N′(x,0),M′(-p,0), ∵M,O,N三点共线, 由 ∵x>0,p>0,将上式整理化简为: (p2-1)x2+p2y2-2px-p2=0(x>0).(9分) (Ⅱ)解:p=1时,N点轨迹为y2=2x+1(x>0).(10分) 设N(x,y),M(-1,t).由M、O、N共线,得 当且仅当时,等式成立. ∴当x=1时,|MN|最小值为4.(16分) 20.如图,一载着重危病人的火车从O地出发,沿射线OA行驶,其中在距离O地5a(a为正数)公里北偏东β角的N处住有一位医学专家,其中sinβ= 现有110指挥部紧急征调离O地正东p公里的B处的救护车赶往N处载上医学专家全速追赶乘有重危病人的火车,并在C处相遇,经测算当两车行驶的路线与OB围成的三角形OBC面积S最小时,抢救最及时.(1)求S关于p的函数关系;(2)当p为何值时,抢救最及时. .解::(1)以O为原点,正北方向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则 设N(x0,y0), ……2分 又B(p,0),∴直线BC的方程为: 由得C的纵坐标……4分 ∴…6分 (2)由(1)得 ∴ ∴当且仅当 时,上式取等号…11分 ∴当公里时,抢救最及时。……12分 21(1991高考)双曲线的中心在坐标原点O,焦点在x轴上,过双曲线右焦点且斜率为的直线交双曲线于P、Q两点.若OP⊥OQ,|PQ|=4,求双曲线的方程.(本小题满分12分) 解法一:设双曲线的方程为=1. 依题意知,点P,Q的坐标满足方程组 ① ② 将②式代入①式,整理得 (5b2-3a2)x2+6a2cx-(3a2c2+5a2b2)=0. ③ ——3分 设方程③的两个根为x1,x2,若5b2-3a2=0,则=,即直线②与双曲线①的两条渐近线中的一条平行,故与双曲线只能有一个交点同,与题设矛盾,所以5b2-3a2≠0. 根据根与系数的关系,有 ④ ⑤ ——6分 由于P、Q在直线y=(x-c)上,可记为 P (x1,(x1-c)),Q (x2,(x2-c)). 由OP⊥OQ得·=-1, 整理得3c(x1+x2)-8x1x2-3c2=0. ⑥ 将④,⑤式及c2=a2+b2代入⑥式,并整理得 3a4+8a2b2-3b4=0, (a2+3b2)(3a2-b2)=0. 因为 a2+3b2≠0,解得b2=3a2, 所以 c==2a. ——8分 由|PQ|=4,得(x2-x1)2=[(x2-c)-(x1-c)]2=42. 整理得(x1+x2)2-4x1x2-10=0. ⑦ 将④,⑤式及b2=3a2,c=2a代入⑦式,解得a2=1. ——10分 将a2 =1代入b2=3a2 得 b2=3. 故所求双曲线方程为x2-=1. ——12分 解法二:④式以上同解法一. ——4分 解方程③得x1=,x2= ④ ——6分 由于P、Q在直线y=(x-c)上,可记为P (x1,(x1-c)),Q (x2,(x2-c)). 由OP⊥OQ,得x1 x2+(x1-c)·(x2-c)=0. ⑤ 将④式及c2=a2b2代入⑤式并整理得 3a4+8a2b2-3b4=0, 即 (a2+3b2)(3a2-b2)=0. 因a2+3b2≠0,解得b2=3a2. ——8分 由|PQ|=4,得(x2-x1)2+[(x2-c)-(x1-c)]2=42. 即 (x2-x1)2=10. ⑥ 将④式代入⑥式并整理得 (5b2-3a2)2-16a2b4=0. ——10分 将b2=3a2代入上式,得a2=1, 将a2=1代入b2=3a2得b2=3. 故所求双曲线方程为 x2-=1. ——12分 本小题考查双曲线性质,两点距离公式,两直线垂直条件,代数二次方程等基本知识,以及综合分析能力 22(本题满分13分)过抛物线的焦点作直线与抛物线交于、. ⑴求证:△不是直角三角形; ⑵当的斜率为时,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使△为直角三角形且为直角?在轴下方)? 若存在,求出所有的点;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解:(1)∵焦点F为(1,0),过点F且与抛物线交于点A、B的所有直线可设为, 代入抛物线得:,则有,…………………(2分) 进而.…………………(4分) 又, 得为钝角,故△不是直角三角形。…………………(6分) (2)由题意得AB的方程为,代入抛物线 求得…………………(8分) 假设抛物线上存在点C(),使△为直角三角形且为直角, 此时,以为直径的圆的方程为,将A、B、C三点的坐标代入得: 整理得:…………………(10分) 解得对应点,对应点………………(12分) 则存在使△为直角三角形。 故满足条件的点C有一个:…………………(13分) 23(本小题满分12分) 设抛物线的焦点为,准线为,,已知以为圆心, 为半径的圆交于两点; (1)若,的面积为;求的值及圆的方程; (2)若三点在同一直线上,直线与平行,且与只有一个公共点, 求坐标原点到距离的比值。 解:(1)由对称性知:是等腰直角,斜边 点到准线的距离 圆的方程为 (2)由对称性设,则 点关于点对称得: 得:,直线 切点 直线 坐标原点到距离的比值为。 24.(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抛物线与圆 有一个公共点,且在处两曲线的切线为同一直线。设、是异于且与及都相切的两条直线,、的交点为,求到的距离。 解:设,对求导得,故直线的斜率,当时,不合题意,所心 圆心为,的斜率 由知,即,解得,故 所以 设为上一点,则在该点处的切线方程为即 若该直线与圆相切,则圆心到该切线的距离为,即 ,化简可得 求解可得 抛物线在点处的切线分别为,其方程分别为 ① ② ③ ②-③得,将代入②得,故 所以到直线的距离为。 25.(2011广东卷第21题)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给定抛物线:,实数、满足,,是方程的两根,记。 ⑴ 过点作的切线交轴于点。证明:对线段上的任一点,有; ⑵ 设是定点,其中、满足,,过作的两条切线,,切点分别为,,、与轴分别交于、,线段上异于两端点的点集记为。证明:; ⑶ 设,当点取遍时,求的最小值(记为)和最大值(记为)。 解:⑴ 证明:由已知知点在上,过点的的切线的斜率为 ∴直线的方程为: 设点 ∴ ∵为线段上的任一点 ∴ ∴方程,即方程的两根 ∴ ∵为线段上的任一点 当时, Ⅰ 当时 此时 ∴ Ⅱ当时 此时 ∴ 当时, Ⅰ 当时 此时 ∴ Ⅱ当时 此时 ∴ 综上所述,对线段上的任一点,有。 ⑵ 证明: 由已知有直线的方程为: 由已知有直线的方程为: ∴ 解得 当时, 由“⑴”有: 当时, 由“⑴”有: 综上所述, ⑶ 当时,设过点的的切线的斜率为,其中 为切点处的横坐标 ∴该切线方程为: ∵为该切线上的点 ∴ ∵ ∴ 当时, 即 当时, 又 ∴ ∴ 综上所述, 又由“⑴”有: ∴ 26. 已知点T是半圆O的直径AB上一点,AB=2、OT=t (0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