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31 发布 |
- 37.5 KB |
- 1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辽宁省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辽宁省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期中阶段测试 高二地理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题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下图为北美马更些河流域年降水量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马更些河MN河段流程约为 A. 500千米 B. 1 500千米 C. 2 500千米 D. 3 500千米 2. 图示区域年降水量 A. 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B. 由东北向西南递减 C. 由西南向东北递减 D. 由西北向东南递减 【答案】1. B 2. C 【解析】 该题考查北美北部地区降水量分布规律及河流的特征。 【1题详解】 从图中经纬度可以看出,马更些河MN河段大约跨了20个经度,6个纬度,在结合勾股定理可以得出,马更些河MN河段流程约为1500千米。故B对。 【2题详解】 由图可知,图中同一纬度上,西部降水量多,东部降水量少;同一经度上,南部降水量多,北部降水量少,所以总体上降水量由西南向东北递减。故C对。 北京时间201 5年1月1 4日16: 00,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体育场(东10区)举行亚洲杯B组小组赛,中国队对阵乌兹别克斯坦队,中国队2:1逆转战局,小组提前出线。回答下面小题。 3. 布里斯班体育场共有甲乙丙丁四个入口,下图是这场赛事当天日落时的光照图,球迷刘先生的入场券上注明从北面入口入场,他应该从_____进入。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4. 以下日期与1月14日昼夜状况相同 A. 3月21日 B. 5月26日 C. 9月23日 D. 11月30日 【答案】3. D 4. D 【解析】 试题分析: 【3题详解】 比赛开始时间为北京时间16:00,开赛前3小时北京时间为13:00,即东八区区时为13:00,此时布里斯班(东10区)区时为15:00,该地太阳位于西南方向,根据图中阴影的位置可以确定乙、丙之间为西南方向,则图中丁位于北方,刘先生应从此处进入。 【4题详解】 对于北半球而言,夏至日之前,昼长逐渐变长,直至夏至日昼长变为最长,之后昼长逐渐变短,因此夏至日前后关于夏至日对称两天昼夜状况形同;同理,冬至日前后关于冬至日对称的两天昼夜状况相同。1月14日为冬至日之后约22天,则冬至日之前约22天的11月30日昼夜状况和此日相同。 考点:昼夜长短变化 下图为“某日地球局部光照图(阴影部分为黑夜)”。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5. 该日,甲地日落时间较乙地约 A. 晚1小时 B. 早2小时 C. 早3小时 D. 早5小时 6. 该日前后,甲、乙两地 A. 日出日落方位相似 B. 随地球自转的速度相同 C. 昼长变化趋势一致 D.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趋势一致 【答案】5. C 6. 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学生要能够读懂光照图,判断晨昏线,掌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5题详解】 从图中看甲正处于日落时刻,乙距离日落时刻还有45°经度,即相差3个小时,所以该日甲地日落时间较乙地约早3小时,选择C。 【6题详解】 该日前后,甲、乙两地日出日落方位相似,都是从东北日出,从西北日落,A对;甲乙两地纬度不同,随地球自转的线速度不相同,角速度相同,B不对;甲位于赤道没有昼长变化,C错;此日甲乙所处纬度位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两侧,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趋势不可能一致,D错。 2019年2月7日,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罗斯海新站在恩克斯堡岛正式选址奠基。左图为中国南极四个科考站的分布,右图为2月7日罗斯海新站太阳高度变化曲线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2月7日,我国南极考察站中,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是 A. 长城站 B. 中山站 C. 泰山站 D. 昆仑站 8. 罗斯海新站的地理坐标大约为 A. (70°S,75°E) B. (85°S,165°E) C. (75°S,75°E) D. (75°S,165°E) 9. 2月7日,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为 A. 30° B. 35° C. 40° D. 45° 【答案】7. A 8. D 9. B 【解析】 1.我国在南极地区建立的科学考察站有长城站、中山站和昆仑站,在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站有黄河站。 2.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 3.根据极昼临界纬度,可以判断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7题详解】 结合地图得知:我国在南极地区建立的科学考察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泰山站和昆仑站;位于极圈内是昆仑站、泰山站和中山站,昆仑站的纬度最高。我国南极科考站中长城站的纬度最低,2月7日的正午太阳高度最高,A正确。故选A。 【8题详解】 罗斯海新站太阳高度最大时(即当地时间12时),北京时间约为9时,可以推断其经度为165°E,;此时罗斯海新站的正午太阳高度为30°,且罗斯海新站刚好出现极昼,根据:直射点纬度=极昼临界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2,因此可以确定太阳直射的纬度为15°S,故可以确定罗斯海新站的纬度是75°S,故选B。 【9题详解】 读图可知,2月7日,罗斯海新站的正午太阳高度为30°,且罗斯海新站刚好出现极昼,由于罗斯海新站的纬度为75°S,因此可以确定太阳直射的纬度为15°S,北京的纬度为40°N,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为35°,B对。故选B。 读50°N纬线(下左图)和180°经线(下右图)部分区域某月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完成下面各题。 10. 该月甲地( ) A. 冬小麦长势喜人 B. 沙尘暴盛行 C. 树下光线较强 D. 盛行东南季风 11. 乙、丙两地气压中心( ) A. 都是逆时针水平气流 B. 大气垂直运动方向不同 C. 都是当地冬季为最强 D. 形成的主要原因不同 【答案】10. C 11. D 【解析】 试题分析: 【10题详解】 从图甲中可以看出亚欧大陆内部为高气压,太平洋为低气压,说明此季节为冬季,甲地处于500N大陆东岸,该月还没有种小麦,A错误,这一地区为落叶林,树木枯黄落叶,B正确;这一地区沙尘暴较少,C错误;属于温带季风,盛行西北季风,D错误。 【11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乙为亚洲高压,丙为副热带高压,都是顺时针水平气流,A错误;大气垂直运动方向相同,都向下,B错误;乙冬季为最强,丙夏季最强,C错误。乙是因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丙是由于大气运动形成的,两者主要形成原因不同。 【考点定位】气压的形成原因 下图为世界某大洲局部地区某月等温线(单位:℃)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导致甲、乙两地气温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 纬度位置 B. 海陆差异 C. 地形起伏 D. 洋流性质 13. 图示季节,影响圣地亚哥的大气环流是 A. 东南信风 B. 副热带高气压带 C. 盛行西风 D. 东南季风 【答案】12. B 13. B 【解析】 1.考查影响气温的因素。 2.考查气候的形成因素。。 【12题详解】 图示大陆等温线向高纬凸出,说明为所在半球夏季,根据图示可知,乙地距海近,甲地距海远,受海陆差异的影响,夏季陆地升温快,海洋升温慢,因而夏季甲地气温高,乙地气温较低,故B对,ACD错。故选B。 【13题详解】 读图可知,圣地亚哥位于30°S-40°S的大陆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根据上题分析可知,圣地亚哥该季节为夏季,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高温少雨,故B对,ACD错。故选B。 存在于高原周围地区、冬夏季方向相反的大气环流,称为高原季风。下图中箭头表示青藏高原形成的高原季风方向。读下图,完成下面三题。 14. 高原季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 气压带与风带的季节移动 B. 高原面与海洋表面的热力差异 C. 高原表面植被的季节变化 D. 高原面与周围自由大气之间的热力差异 15. 上图中表示夏季风的是( ) A. a、b B. b、c C. c、d D. a、d 16. 由于青藏高原的存在而形成的高原季风( ) A. 削弱了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 B. 削弱了东亚季风,加强了南亚季风 C. 加强了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 D. 加强了东亚季风,削弱了南亚季风 【答案】14. D 15. B 16. C 【解析】 【14题详解】 高原季风形成的主导因素是青藏高原海拔高,面积大,高原面与周围自由大气之间的热力差异明显,D对。气压带与风带的在大陆上被切断,A错。高原面与海洋表面高差大,距离远,B错。高原表面植被少,季节变化影响小,C错。 【15题详解】 夏季高原面升温比周围大气升温快,气压较低,风由周围吹向高原面。图中表示夏季风的是bc,B对。ad表示冬季风,A、C、D错。 【16题详解】 结合上题分析,由于青藏高原的存在而形成的高原季风与东亚、南亚冬夏季风风向一致,加强了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C对。A、B、D错。 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刊载:近期,巴西圣保罗遭遇了一个世纪以来最为严重的干旱。科学家认为,一种叫做“大气阻塞”的风动现象改变了南美洲风的正常路径。下图为大气运动受阻塞前后“正常路径与大气阻塞路径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 当出现“大气阻塞”的风动现象时,控制巴西东南部的天气系统为 A. 高压系统 B. 低压系统 C. 冷锋 D. 暖锋 18. 关于“大气阻塞”的风动现象以及对南美洲造成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①该气流为来自大西洋的暖湿气流 ②巴西东南部干旱少雨 ③亚马孙河上游地区的降水量将大幅增加 ④南美洲“大气阻塞”的风动现象对热带地区的影响较大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答案】17. A 18. D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大气环流的有关知识。 【17题详解】 空气的水平运动形成风,空气在水平方向上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形成风。出现“大气阻塞”的风动现象时,该气流不能按正常路径流向巴西东南部地区,说明东南部地区气压高,同时根据材料可知2014年,巴西圣保罗遭遇了一个世纪以来最为严重的干旱,高压控制区降水量少,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8题详解】 观察图中信息,该气流来自大西洋低纬海区,经亚马孙平原地区的热带雨林,性质湿热;该气流两种路径均位于低纬地区,对热带地区气候产生重大影响;出现“大气阻塞”的风动现象时,该气流不能按正常路径流向巴西东南部地区,而是沿阻塞路径影响亚马孙河上游地区,故此时巴西东南部干早少雨;亚马孙上游地区的降水量将大幅增加,故①②③④正确,ABC错误,D正确。故选D。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图中a为等温线(单位:℃),b为洋流。读图完成下面各题。 19. 下列四幅“海洋表层海水等温线(单位:℃)与洋流关系示意图”中,与b洋流相符的是( )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0. b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 ) A. 增温度增湿度 B. 形成著名渔场 C. 减缓轮船航速 D. 加快污染净化 【答案】19. C 20. D 【解析】 【19题详解】 图中等温线在山脉处发生弯曲,山区气温较低,等温线凸向较低纬度,图示位于北半球。温度的变化规律是由赤道向两极递减,根据海洋等温线,图①③位于南半球,①③错。b洋流位于北半球大陆西岸,可能是中低纬度寒流,如图④,④对。也可能是中高纬度暖流,如图②,②对。C对,A、B、D错。 【20题详解】 结合上题分析,b洋流性质不能确定,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可能增温增湿,也可能降温减湿,A错。若是暖流,不能形成著名渔场B错。顺洋流时,可以增加轮船航速,C错。洋流将污染物带走,加快污染净化,D对。 “流冰”指的是随水流动的浮冰。每到1-3月,鄂霍次克海北部的浮冰会南下来到日本北海道沿岸,成为著名的流冰旅游景观。下图示意鄂霍次克海位置。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 推动鄂霍次克海浮冰南下的动力可能是 ①洋流 ②海陆风 ③季风 ④地球自转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22. 鄂霍次克海流冰的形成,与黑龙江密切相关。其原因是 A. 汇入淡水,易凝结成浮冰 B. 江水流动,推动浮冰运动 C. 凌汛明显,带来大量冰块 D. 冲散海冰,避免海面封冻 【答案】21. C 22. A 【解析】 【21题详解】 由于鄂霍次克海表层海水的含盐量较低,受冬季风和南下寒流的影响,河流入海口表层海水降温剧烈,表层海水易冻结为海冰,而深层海水因降温幅度较小、盐度较高而未冻结,易形成流冰。海水在偏北风和南下洋流的共同作用下向南移动,所以每到1-3月,鄂霍次克海北部的浮冰会南下来到日本北海道沿岸,成为著名的流冰旅游景观。故推动鄂霍次克海浮冰南下的动力可能是洋流和季风。①③正确,据此选C。 【22题详解】 鄂霍次克海易形成流冰是由于表层海水的含盐量较低,表层海水易冻结为海冰,而深层海水因盐度较高而未冻结。鄂霍次克海流冰的形成,与黑龙江密切相关,其原因是汇入淡水,表层海水的含盐量较低,易凝结成浮冰。故选A。 【点睛】结合材料推知,由于鄂霍次克海表层海水的含盐量较低,受冬季风和南下寒流的影响,河流入海口表层海水降温剧烈,表层海水易冻结为海冰,而深层海水因降温幅度较小、盐度较高而未冻结,易形成流冰。 下图为北冰洋部分航线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23. 图中北部地区海岸线很长,港口却很少,其主要原因是 A. 海水温度低,冰封时间长 B. 沿岸河流少,淡水补给难 C. 人口密度低,经济腹地小 D. 大雾天气多,极夜时间长 24. 有人预测北冰洋航线将成为世界上最繁忙的航线之一,试推测其理由 A. 全球气候变暖,海冰面积减少 B. 沿岸石油、煤炭丰富,运输量大 C. 顺着北冰洋洋流航行,省时省油 D. 缩短了西欧与东亚及北美的航程 【答案】23. AC 24. AD 【解析】 【23题详解】 图中航线位于北冰洋,纬度高,海水水温低冰封期长,人口密度低,经济腹地小,AC正确。 【24题详解】 北冰洋航线因纬度高,结冰期长,航运价值低,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海冰面积减少,航运价值会提高;北冰洋航线可缩短西欧与东亚和北美的航程,节省时间和运费,AD正确。 图Ⅰ是浙江省宁波市花番岛海岸的“石瀑”奇观,它是火山熔岩冷凝后,形成的柱状节理群。图Ⅱ是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面各题。 25. 形成“石瀑”的岩石属于图Ⅱ中的(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6. 造成图Ⅰ中“石瀑”悬挂在半空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 A. 风化作用 B. 流水侵蚀 C. 风力侵蚀 D. 海浪侵蚀 【答案】25. A 26. D 【解析】 【25题详解】 “石瀑”奇观,它是火山熔岩冷凝后,形成的柱状节理群,是岩浆岩中的喷出岩,是图示①;② 是侵入岩, ③是沉积岩,④是变质岩。选A正确。 【26题详解】 “石瀑”位于海岸边,“石瀑”下方被海浪侵蚀掉了而悬挂在半空的。选D正确。 下图为“南美洲南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7. 南美洲南部地理环境从①→②→③的变化,反应了地理环境的( ) A. 整体性 B. 差异性 C. 有限性 D. 地域性 28. 环境③时期,山脉东侧山麓地带气候类型为( ) A. 地中海气候 B. 热带沙漠气候 C. 温带季风气候 D. 温带大陆性气候 【答案】27. A 28. D 【解析】 试题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7题详解】 从图中看,由于地壳的隆起,山地出现,山地两侧的植被发生改变,一个地理要素的改变引起其他各地理要素的变化,反应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A正确。 【28题详解】 环境③时期,山脉东侧为山麓为草原和荒漠,说明降水稀少,位于南纬40度以南,地处温带,气候类型为温带大陆性气候,D正确。 下图为我国季风区某山地不同海拔、不同坡向某森林植被分布百分比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29. 该山地自然带垂直带谱中此森林集中分布的海拔(m)最可能是( ) A. 2 100~2 200 B. 2 000~2 100 C. 1 900~2 000 D. 1 800~1 900 30. 调查发现,近年来高山苔原带中该森林植被增长趋势明显。主要原因是( ) A. 光照增强 B. 水土流失加重 C. 降水减少 D. 气候变暖 【答案】29. D 30. D 【解析】 【29题详解】 读图可知,此森林集中分布的海拔最可能是1 800~ 1 900米,选D。 【30题详解】 高山苔原带位于海拔高、气温低的山顶附近,其上部是雪线(高山冰雪带)。全球变暖,导致山顶高山冰雪融化,苔原带的水源增多,有利于促进森林植被的生长,选D。 【点睛】全球变暖的影响: 全球变暖会引发极地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降水量发生变化,部分地区出现水源短缺;出现“粮荒”;自然灾害加剧,损失加重;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变化;物种多样性受损,生态系统破坏;极端天气频繁等。 二、综合题(共40分) 31.读下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完成下列问题。 (1)A地日出地方时为 ___。 (2)此时与北京日期相同的范围是__。该日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最大的纬度范围是____。 (3)若一架飞机由A地飞到B地,则其最短飞行航线为_____(写出航线上的字母),其航行的方向为________。 (4)图示时间北半球的节气为__,此后一周时间内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是__________。 (5)试描述从5月1日到9月1日,A点的昼夜长短状况及变化。__ 【答案】 (1). 9时 (2). 165°W向东至180°(或180°向西至165°W) (3). 23°26'S至90°S (4). A—M—B (5). 先向东北,再向东南 (6). 冬至 (7). 逐渐加快 (8). 昼长夜短 【解析】 【分析】 该题主要考查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 【详解】(1)图中NM所在的经线为15°E。从15°E逆时针方向到60° E为向东,所以该图是以北极点为中心的半球局部图( 东经度度数增大的方向为自西向东,为地球自转方向。北极上空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方向)。此时北极圈到北极出现极夜现象,则日期为12月22日(北半球冬至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23°26’S。MN所在经线平分周半球,即为此时太阳直射的经线,为15°E。A点就在晨线上,正值日出,地方时为9时。 (2) 与MN所在经线相对的经线即为子夜线(地方时为0时或者24时的经线),其经度为165°W。从165°W向东到180°经线(日界线)属于新的一天,从165"W向西到180°经线属于旧的一天,北京位处在新的一天范围之内。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的区域为南回归线及其以南的地区。 (3)球体上两点的最短路线为该两点所在大圆的劣弧距离。A、B两地正好处在晨昏线上,晨昏线是大圆。所以其飞行方向为从A经过M点到B,方向为先向东北、再向东南。 (4)图示为12月22日,北半球的冬至日。亚洲东部春季沙尘暴频发,A项错。赤道穿过非洲中部,赤道以北非洲和赤道以南非洲河流汛期大部分不同,B项错。欧洲南部属于地中海气候,冬季时温和多雨,C项错。南美正处夏季,草原一片葱绿,D项正确。 (5)5月1日到9月1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但一直向南移动,A点位于北半球,因此A点的昼夜长短状况及变化为昼长夜短,昼越来越短。 32.读世界某两区域气候类型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图中⑤⑥两地气候成因的不同点。 (2)澳大利亚沙漠气候广布且直逼西海岸,简述其原因。 【答案】(1)⑤地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且受暖流影响,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⑥地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2)位于回归线附近,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降水少;西侧海域有寒流流经。 【解析】 【分析】 考查澳大利亚沙漠气候分布及其成因 【详解】(1)⑤地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且受暖流影响,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⑤地的热带雨林气候的形成属于非地带性因素;⑥地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形成热带雨林气候。⑥地的热带雨林气候的形成属于地带性因素。 (2)位于回归线附近,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西侧海域有寒流流经,降温减湿。 33.阅读非洲局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几内亚湾海域等深线的分布特征。 (2)甲海域附近渔业资源丰富,试分析其成因。 【答案】(1)沿海地区等深线密集,坡度大;远离海岸地区等深线稀疏,坡度小;最深处位于图示区域西南部。 (2)甲海域盛行离岸风,形成上升流,底层海水上泛,将海底营养物质带到海面,使甲处浮游生物富集,形成了渔场 【解析】 【分析】 1.等深线的分布特征主要从等深线的疏密,延伸方向以及最深点等分析总结; 2.寒、暖流交汇处,有上升补偿流的海区,往往形成渔场,海洋渔业资源丰富。 【详解】(1)几内亚湾沿海地区等深线密集,坡度陡,远离海岸地区等深线稀疏,坡度缓。 (2)甲海域形成渔场的原因是该处有上升补偿流。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