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卷·2019届江苏省盐城市时杨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试卷(必修)(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卷·2019届江苏省盐城市时杨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试卷(必修)(解析版)

‎2017-2018学年江苏省盐城市时杨中学高二(上)期中历史试卷(必修)‎ ‎ ‎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请将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1.史书记载,结束了汉末以来三国分裂局面的西晋武帝司马炎共有26个儿子,但太子司马衷却天生痴愚。晋武帝想要废太子,另择继承人,皇后劝道:“立嫡以长不以贤,岂可动乎!”于是晋武帝没有更换太子的人选。由此可见,晋武帝选太子的根据源于(  )‎ A.世袭制的父死子继原则 B.宗法制的嫡长子继承原则 C.君主制的集权独裁原则 D.禅让制的尚贤原则 ‎2.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说:“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生’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质……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引文中“‘共生’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指的是(  )‎ A.宗法制 B.君主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3.如图为唐朝三省六部制机构设置示意图,其中部门之间隶属关系示意准确的是(  )‎ A. B. C. D.‎ ‎4.魏晋时期,弘农杨氏四世三公,汝南袁氏四世五公。杨氏、袁氏世代占据高官主要靠的是(  )‎ A.战事立功 B.才学品德 C.门第出身 D.皇亲国戚 ‎5.有学者评价某一历史事件时认为,罢除中书省,六部尚书归皇帝直接领导。“这样,皇帝既为国家元首,又为行政首脑。”该学者评价的是(  )‎ A.秦始皇创立皇帝制 B.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 C.明朝废除丞相制度 D.雍正皇帝设立军机处 ‎6.某战役中“双方海军主力在黄海北部海域进行,此役北洋水师失利,共损失5艘战舰,日本联合舰队多艘战舰重创。北洋舰队自此退入威海卫。”有关此役,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此战发生于1884年 B.此战清军损失较大,但主力尚存 C.此战清军主力全军覆没 D.此战发生于八国联军侵华时期 ‎7.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时使用的军队是早已盘踞在京津铁路沿钱的“中国驻屯军”。日本在华驻军源自(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8.美国《时代》周刊载:“每位关心要闻的读者都知道,在1937年,日本的战争机器……(在上海)被卡住了13个星期之久,它的时间表第一次被中国的战争机器粉碎了。”这段话评述的是(  )‎ A.卢沟桥抗战 B.淞沪会战 C.太原会战 D.台儿庄战役 ‎9.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共中央召开了一次重要的会议。会后,毛泽东拒绝去上海中央机关工作,他说:“我不愿去住高楼大厦,我要上山结交绿林朋友。随即毛泽东以中央特派员的身份,根据会议精神回湖南发动和领导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这次会议应是(  )‎ A.八七会议 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大 D.西柏坡会议 ‎10.“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这是毛泽东在1935年2月写下的《忆秦娥•娄山关》中的一句,其中“从头越”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南昌起义,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B.进军井冈山,“农村包围城市”‎ C.遵义会议,红军获得新生 D.长征胜利,红军开赴抗日前线 ‎11.“一年来敌我悬殊的情况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但是敌人的力量还是很大的。这就决定了我们战略进攻的方式不是逐城推进,而是跳跃式的。我们大胆地把敌人甩在后面,长驱直人地跃进敌人的深远后方去。……就可以东胁南京,西逼武汉,南抵长扛。”这里的“战略进攻”是指(  )‎ A.百团大战 B.跃进大别山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12.历史探究课上,教师从“如何遏制学生上课说话现象”的角度进行设计,提出三个观点,让学生讨论,以便加强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观点1:“这是品德问题,应该以德教化。”观点2:“这是违纪行为,应该严格惩罚。”观点3:“这是无意识的,要让学生自我觉悟。”上述观点所对应的思想是(  )‎ A.1﹣儒,2一法,3﹣道 B.1﹣儒,2﹣道,3﹣墨 C.1一墨,2一法,3﹣道 D.1﹣道,2一墨,3﹣儒 ‎13.董仲舒在《深察名号》中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以下对这一思想理解最准确的是(  )‎ A.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 C.建议以礼人法,以礼人俗 D.认为民性本善,君权天授 ‎14.有风吹动旗幡,一人说是风动,一人说是幡动。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两位的心动。在世界本原问题上,与慧能的观点有相似之处的思想家是(  )‎ A.孔子 B.程颢 C.王阳明 D.朱熹 ‎15.大胆批评道学家的“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强调人的正当私欲的是(  )‎ A.李贽 B.黄宗羲 C.王夫之 D.顾炎武 ‎16.培根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以至于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学派,没有一个显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这里所说的“影响”主要是(  )‎ A.奠定中华文明古国地位 B.打破世界隔绝状态 C.推动欧洲工业革命发展 D.促进欧洲社会转型 ‎17.“画法与诗文相通,必有书卷气,而后可以言画。”以下符合这种绘画风格的是(  )‎ A.图一战国《人物龙凤图》 B.图二北宋《清明上河图》(局部)‎ C.图三明朝《本草纲目》插图 D.图四清代《墨兰图》(局部)‎ ‎18.“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从词的风格上看,该词属于(  )‎ A.婉约派 B.田园派 C.豪放派 D.花间派 ‎19.《中国人史纲》中说:“(清政府如同)被击败的末期癌症的老拳师,在观察强大对手的优点时,不归功于对手的强壮如牛,反而归功于对手有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材料评论的是(  )‎ A.顽固派的封建守旧 B.维新派的托古改制 C.洋务派的中体西用 D.革命派的三民主义 ‎20.著名的史学家戴逸根据戊戌变法的历史影响指出:“人们久处在封建闭塞的发霉气氛中,忽然从那里吹过来一股新鲜的气息,麻木不仁的头脑开始清醒过来了,僵硬的四肢逐渐动弹起来了。”这里强调了戊戌变法的意义是(  )‎ A.挽救民族危亡 B.实现富国强兵 C.引领思想启蒙 D.建立民主政治 ‎21.陈独秀说:“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为此,陈独秀主张(  )‎ A.百日维新 B.复辟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22.下列材料出自近代中国某次会议通过的政治文件。据此判断,这次会议最有可能是(  )‎ 十、改良农村组织,增进农人生活;‎ 十一、制定劳工法、改良劳动者之生活状况,‎ 保障劳工团体并扶助其发展;‎ ‎……‎ 十五、企业之有独占性质及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铁路航道等,当由国家经营管理之。‎ A.中共一大 B.国民党一大 C.八七会议 D.遵义会议 ‎23.毛泽东在《战争与战略问题》中提到:“(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与上述思想一致的理论是(  )‎ A.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B.社会主义革命理论 C.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D.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24.《邓小平理论与“东方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成熟》一文指出,邓小平理论既有政治上的鲜明性和针对性,也有理论上的深刻性和创造性,而“南方谈话”标志着邓小平理论达到一个新境界。主要是因为“南方谈话”着重阐述了(  )‎ A.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 B.改革必须坚持的原则 C.完成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 D.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 ‎25.1965年5月《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刊载了文章《为什么美国的战略过时了》,认为中国在尖端科学上取得的某种突破,势必迫使美国修改它的全球战略。该突破可能是指中国(  )‎ A.成功地试爆了第一颗原子弹 B.掌握了载人航天技术 C.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D.研制银河系列计算机 ‎26.邓小平说:“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为推进教育发展采取的重大举措是(  )‎ A.实行“两种教育制度” B.确立人民教育方针 C.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D.恢复高考招生制度 ‎27.罗马城内有架“圣梯”,凡人只要爬上去便可赎罪。一天,有人爬到中间,又突然退了下来,旁人问其原因,他说:“只要心中有信仰,就能赎罪,不必在乎表面的礼仪。”这个人最有可能是(  )‎ A.普罗塔哥拉 B.但丁 C.马丁•路德 D.苏格拉底 ‎28.历史上的思想家为丰富西方人文精神的宝库,作出了各自不同的贡献。以下观点属于卢梭提出的是(  )‎ A.如果知识包括了一切的善,那么我们认为美德即知识就将是对的 B.每一个真诚悔改的基督徒,即令没有赎罪卷,也同样可以得到赦罪或免罪 C.社会秩序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神圣权利,它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 D.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于同一人或同一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 ‎29.19世纪英国诞生的一项伟大理论,戳穿了“上帝创造了万物”的流言,把越来越多的人从宗教神学的无知、愚昧和落后中解放出来。”该理论是(  )‎ A.经典力学 B.进化论 C.相对论 D.量子论 ‎30.1850年的雨果说:“他的所有作品仅仅形成了一部书……我们在这里看见,我们的整个现代文明的走向,带着我们说不清楚的、同现实打成一片的惊慌与恐怖。一部了不起的题作‘历史’的书。”“他”的这部书是(  )‎ A.《巴黎圣母院》 B.《人间喜剧》 C.《百年孤独》 D.《美国悲剧》‎ ‎ ‎ 二、判断题:(正确的选A、错误的选B,每题2分,共10分.请将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31.为了继续限制相权和加强皇权,北宋统治者设置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别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和财权。   (判断对错)‎ ‎32.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开始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判断对错)‎ ‎33.黄宗羲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对后世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推动作用。   (判断对错)‎ ‎3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邓小平同志集全党全国人民智慧创立的科学体系,这一理论在1978~‎ ‎1984年我国经济领域的体现是阐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问题。   。(对错判断)‎ ‎35.苏格拉底是智者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提出的“人是万物的尺度”,体现了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   (判断对错)‎ ‎ ‎ 三、非选择题:(共30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卷指定区域.)‎ ‎36.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二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长民者”指管理百姓的人)皆居民上,以尽其才,而治民之纪,亦何为而非天下之公乎?‎ ‎﹣﹣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一》‎ 材料三 行省虽然拥有经济、军事、行政等权力,但这些权力都是元廷让渡给地方的,最终的决定权还操控在中央的手中,因此行省权力大而不专,这决定了它只能为朝廷集权服务。而行省行政区划中采取犬牙交错的划分原则,又从客观上瓦解了地方割据的地理条件。……‎ ‎﹣﹣中国论文网 材料四 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原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则仍可不变,于是每一项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此即是此一项制度之自然生长。‎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请回答:‎ ‎(1)材料一论述到的西周和秦朝的两项政治制度分别是什么?‎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郡县之制”的历史作用。‎ ‎(3)据材料三,说明元朝行省制度为什么能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4)政治制度“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但其“本原精神”“仍可不变”。综合上述材料,说明材料四中的“本原精神”是指什么?‎ ‎37.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经历了产生、衰落、复兴和发展的历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 ‎﹣﹣普罗泰戈拉《论真理》‎ 材料二 这种对赎罪券的荒谬宣传,使得那些纵有学问的人,对于保持大家对教皇的尊敬,也确实感到困难。对于俗人的怀疑和非难更难以解答。例如:既然教皇为了募款修筑教堂这样一件极不重要的事情而解救了无数的灵魂,那么,他何以不为神圣的慈悲以及解救灵魂的最高需要,而索性将一切灵魂都解脱,使炼狱中不留一人呢?‎ ‎﹣﹣节选自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 材料三 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的权利。然而这项权利绝不是出于自然,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一切立法体系最终的全体最大的幸福究竟是什么……可以归纳为两大主要目标:即自由与平等。‎ ‎﹣﹣卢梭《社会契约论》‎ 请回答:‎ ‎(1)普罗泰戈拉属于什么运动的代表人物?材料一体现了他的哪一思想主张?‎ ‎(2)材料二“赎罪券”事件引发了什么运动?结合所学指出其中的主要改革思想。‎ ‎(3)概括材料三反映的主要思想,指出其在历史上产生的重要影响。‎ ‎(4)假如上述材料作为研究性学习的素材,你认为该组材料最恰当的主题是什么?‎ ‎38.鸦片战争后,中国思想界逐渐出现主张向西方学习的潮流。史学家陈旭麓指出:“近代思想的演进,既不是一江长流,也不止一个洪峰,而是一个接一个思潮的涨落相继出现的。”‎ ‎(1)鸦片战争前后,地主阶级内部萌发了新思潮,列举代表人物,并写出其核心思想。‎ ‎(2)甲午中日战争后,康有为提出了什么政治主张?与康有为同为维新派代表人物的梁启超,其代表作是哪一部?‎ ‎(3)民国初期,思想领域出现的“激烈变革”是什么,该“变革”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有何影响?‎ ‎(4)综上所述,近代中国思想界的变化呈现一个什么趋势?‎ ‎ ‎ ‎2017-2018学年江苏省盐城市时杨中学高二(上)期中历史试卷(必修)‎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 ‎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请将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1.史书记载,结束了汉末以来三国分裂局面的西晋武帝司马炎共有26个儿子,但太子司马衷却天生痴愚。晋武帝想要废太子,另择继承人,皇后劝道:“立嫡以长不以贤,岂可动乎!”于是晋武帝没有更换太子的人选。由此可见,晋武帝选太子的根据源于(  )‎ A.世袭制的父死子继原则 B.宗法制的嫡长子继承原则 C.君主制的集权独裁原则 D.禅让制的尚贤原则 ‎【考点】13:西周的宗法制.‎ ‎【分析】本题考查西周的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解答】解答本题的关键一是读懂材料,材料的意思是说西晋武帝司马炎虽有心更换太子,但最终没有换成.二是根据所学相关知识,分析西晋武帝司马炎为什么没更换痴愚的太子,主要是因为自西周以来的约定俗成的嫡长子继承原则,故B正确;‎ 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B.‎ ‎ ‎ ‎2.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说:“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生’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质……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引文中“‘共生’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指的是(  )‎ A.宗法制 B.君主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考点】12:西周的分封制.‎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西周的分封制.分封制也称分封制度或封建制,即狭义的“封建“,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给宗族姻亲、功臣子弟、前朝遗民分封领地和相当的治权,属于政治制度范畴.‎ ‎【解答】“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说的是贵族政治(宗法制),“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说的是分封制,“一统”说的是统一王朝或中央集权,‘独制’说的是君主专制.‎ 故选C.‎ ‎ ‎ ‎3.如图为唐朝三省六部制机构设置示意图,其中部门之间隶属关系示意准确的是(  )‎ A. B. C. D.‎ ‎【考点】1G:隋唐三省六部制.‎ ‎【分析】本题考查唐朝的三省六部制.需要掌握三省六部制的内容.解题的关键是结合三省六部制的内容对题干图示的分析.‎ ‎【解答】注意题干信息“部门之间隶属关系”,结合所学可知,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分别指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分别是决策机构、审议机构和最高行政机构,其中尚书省下辖六部,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六部分别指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故A项正确.‎ BCD三项均不符合,应排除.‎ 故选A ‎ ‎ ‎4.魏晋时期,弘农杨氏四世三公,汝南袁氏四世五公。杨氏、袁氏世代占据高官主要靠的是(  )‎ A.战事立功 B.才学品德 C.门第出身 D.皇亲国戚 ‎【考点】1K:从汉到元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分析】本题解答的关键是从“魏晋时期”切入,结合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进行思考.‎ ‎【解答】本题解答的关键信息是魏晋时期,联系所学可知,魏晋时期,选官制度是九品中正制,它是以门第出身为标准进行选拔官员的,所以C符合题意.‎ 故选C.‎ ‎ ‎ ‎5.有学者评价某一历史事件时认为,罢除中书省,六部尚书归皇帝直接领导。“这样,皇帝既为国家元首,又为行政首脑。”该学者评价的是(  )‎ A.秦始皇创立皇帝制 B.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 C.明朝废除丞相制度 D.雍正皇帝设立军机处 ‎【考点】1R: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 ‎【分析】‎ 本题解答的关键是从罢除中书省,六部尚书归皇帝直接领导切入,结合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进行思考.‎ ‎【解答】从材料“罢除中书省,六部尚书归皇帝直接领导”可知该学者评价的是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 故选C.‎ ‎ ‎ ‎6.某战役中“双方海军主力在黄海北部海域进行,此役北洋水师失利,共损失5艘战舰,日本联合舰队多艘战舰重创。北洋舰队自此退入威海卫。”有关此役,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此战发生于1884年 B.此战清军损失较大,但主力尚存 C.此战清军主力全军覆没 D.此战发生于八国联军侵华时期 ‎【考点】97: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 ‎【分析】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考查对黄海战役的认识.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黄海战役相关知识的掌握.‎ ‎【解答】依据题干的描述可知,反映的是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中的黄海战役,结合所学可知,黄海战役中日双方互有损失,但是清军损失较大,北洋舰队主力尚存,故B项正确.其余三项均不符合史实,应排除.‎ 故选B.‎ ‎ ‎ ‎7.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时使用的军队是早已盘踞在京津铁路沿钱的“中国驻屯军”。日本在华驻军源自(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考点】98: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 ‎【分析】本题考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辛丑条约》规定将北京东交民巷划定为使馆区,成为“国中之国“,在区内中国人不得居住,各国可派兵驻守 ‎【解答】《辛丑条约》规定将北京东交民巷划定为使馆区,成为“国中之国“,在区内中国人不得居住,各国可派兵驻守,故D正确;‎ ABC均未涉及日本在华驻军,排除.‎ 故选D.‎ ‎ ‎ ‎8.美国《时代》周刊载:“每位关心要闻的读者都知道,在1937年,日本的战争机器……(在上海)被卡住了13个星期之久,它的时间表第一次被中国的战争机器粉碎了。”这段话评述的是(  )‎ A.卢沟桥抗战 B.淞沪会战 C.太原会战 D.台儿庄战役 ‎【考点】9S:抗日战争.‎ ‎【分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考查淞沪会战.考查学生抓住关键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抗日战争相关知识的掌握.‎ ‎【解答】根据材料的信息“1937年日本的战争机器…被卡住了13个星期之久”、“它的时间表第一次被中国的战争机器粉碎了”,可以判断该战役是淞沪会战.1937年8月至11月的淞沪会战历时三个月,是国民党正面战场的第一场会战,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打乱了日军的侵华部署.故B项正确.其余三项均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故选B.‎ ‎ ‎ ‎9.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共中央召开了一次重要的会议。会后,毛泽东拒绝去上海中央机关工作,他说:“我不愿去住高楼大厦,我要上山结交绿林朋友。随即毛泽东以中央特派员的身份,根据会议精神回湖南发动和领导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这次会议应是(  )‎ A.八七会议 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大 D.西柏坡会议 ‎【考点】9N: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 ‎【分析】本题考查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需要掌握八七会议的内容.解题的关键信息是“大革命失败以后”、“根据会议精神回湖南发动和领导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结合八七会议的内容解答即可.‎ ‎【解答】注意题干“大革命失败以后”、“根据会议精神回湖南发动和领导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结合所学可知,该会议是八七会议,八七会议确立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并决定秋收时发动武装起义,故A项正确.‎ B项是在红军长征途中,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C项是1945年,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D项是1949年,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故选A.‎ ‎ ‎ ‎10.“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这是毛泽东在1935年2月写下的《忆秦娥•娄山关》中的一句,其中“从头越”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南昌起义,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B.进军井冈山,“农村包围城市”‎ C.遵义会议,红军获得新生 D.长征胜利,红军开赴抗日前线 ‎【考点】9Q:红军长征.‎ ‎【分析】本题考查遵义会议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泽东在1935年2月写下的《忆秦娥•娄山关》与“而今迈步从头越.”‎ ‎【解答】南昌起义,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发生于1927年,故不符合题干时间信息,故排除A..‎ 进军井冈山,“农村包围城市”发生于1927年,故不符题干时间信息,故排除B;‎ 遵义会议在1935年召开,红军获得新生.故C正确.‎ 长征胜利,红军开赴抗日前线应在1936年以后.故排除D.‎ 故选C.‎ ‎ ‎ ‎11.“一年来敌我悬殊的情况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但是敌人的力量还是很大的。这就决定了我们战略进攻的方式不是逐城推进,而是跳跃式的。我们大胆地把敌人甩在后面,长驱直人地跃进敌人的深远后方去。……就可以东胁南京,西逼武汉,南抵长扛。”这里的“战略进攻”是指(  )‎ A.百团大战 B.跃进大别山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考点】9U: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 ‎【分析】本题考查解放战争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我们大胆地把敌人甩在后面,长驱直人地跃进敌人的深远后方去.‎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渡过黄河,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据此依据材料“我们大胆地把敌人甩在后面,长驱直人地跃进敌人的深远后方去.…就可以东胁南京,西逼武汉,南抵长扛.”可知B正确.‎ A明显错误.故排除.‎ C是大决战的战役之一.故排除.‎ D发生在1949年,此时解放战争已接近尾声.故排除.‎ 故选B.‎ ‎ ‎ ‎12.历史探究课上,教师从“如何遏制学生上课说话现象”的角度进行设计,提出三个观点,让学生讨论,以便加强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观点1:“这是品德问题,应该以德教化。”观点2:“这是违纪行为,应该严格惩罚。”观点3:“这是无意识的,要让学生自我觉悟。”上述观点所对应的思想是(  )‎ A.1﹣儒,2一法,3﹣道 B.1﹣儒,2﹣道,3﹣墨 C.1一墨,2一法,3﹣道 D.1﹣道,2一墨,3﹣儒 ‎【考点】32:百家争鸣.‎ ‎【分析】本题考查百家争鸣.需要掌握儒家、法家、道家的思想主张.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与分析.‎ ‎【解答】依据题干“这是品德问题,应该以德教化”可知,这是儒家的思想;“这是违纪行为,应该严格惩罚”可知,这是法家思想;“这是无意识的,要让学生自我觉悟”可知,这是道家的思想,故A项正确.‎ 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故选A.‎ ‎ ‎ ‎13.董仲舒在《深察名号》中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以下对这一思想理解最准确的是(  )‎ A.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 C.建议以礼人法,以礼人俗 D.认为民性本善,君权天授 ‎【考点】34: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分析】‎ 本题考查董仲舒的思想.关键信息有:“有善质而未能善”与“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 ‎【解答】材料“有善质而未能善”,说明其主张“性本善”;材料“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说明其主张“君权神授”.故D正确.‎ AC材料不能体现,故排除.‎ B明显不合题意.故排除.‎ 故选D.‎ ‎ ‎ ‎14.有风吹动旗幡,一人说是风动,一人说是幡动。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两位的心动。在世界本原问题上,与慧能的观点有相似之处的思想家是(  )‎ A.孔子 B.程颢 C.王阳明 D.朱熹 ‎【考点】36:宋明理学.‎ ‎【分析】本题考查宋明理学,王守仁是心学的集大成者,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在认识论上,他提出 “致良知“学说: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天理就在自己心中,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解答】“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两位的心动”说明慧能的观点是“主观唯心论”,这与王阳明心学家的观点“心即理也”、“心外无物”相似,故C正确;‎ AB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C.‎ ‎ ‎ ‎15.大胆批评道学家的“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强调人的正当私欲的是(  )‎ A.李贽 B.黄宗羲 C.王夫之 D.顾炎武 ‎【考点】37: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 ‎【分析】本题考查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李贽批判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思想,强调穿衣吃饭就是“人伦物理”,认为人不能脱离基本的物质生动去谈仁义道德,主张人应该享受正当的私欲.‎ ‎【解答】李贽批判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思想,强调穿衣吃饭就是“人伦物理”,认为人不能脱离基本的物质生动去谈仁义道德,主张人应该享受正当的私欲,故A正确;‎ B反对君主专制,排除;‎ C是朴素的唯物主义者,排除;‎ D主张经世致用,排除.‎ 故选A.‎ ‎ ‎ ‎16.培根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以至于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学派,没有一个显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这里所说的“影响”主要是(  )‎ A.奠定中华文明古国地位 B.打破世界隔绝状态 C.推动欧洲工业革命发展 D.促进欧洲社会转型 ‎【考点】3B:四大发明及其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需要掌握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对世界社会进步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与分析,结合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对世界社会进步的影响解答即可.‎ ‎【解答】题干信息突出了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推动了欧洲有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故D项正确.‎ A项是对中国的影响,不是对世界,应排除.‎ B项是新航路的开辟,应排除.‎ C项是蒸汽机的改良,应排除.‎ 故选D.‎ ‎ ‎ ‎17.“画法与诗文相通,必有书卷气,而后可以言画。”以下符合这种绘画风格的是(  )‎ A.图一战国《人物龙凤图》 B.图二北宋《清明上河图》(局部)‎ C.图三明朝《本草纲目》插图 D.图四清代《墨兰图》(局部)‎ ‎【考点】3K: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起源和演变.‎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起源和演变,追求抒情写意风格的文人画,是北宋以后中国画的主要艺术形式.‎ ‎【解答】材料反映的是文人画,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D属于文人画,故D正确;‎ ABC不符合文人画的特点,排除.‎ 故选D.‎ ‎ ‎ ‎18.“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从词的风格上看,该词属于(  )‎ A.婉约派 B.田园派 C.豪放派 D.花间派 ‎【考点】3O:宋词和元曲.‎ ‎【分析】本题考查宋词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有“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题干选自岳飞的《满江红》,描写写作者悲愤中原重陷敌手,痛惜前功尽弃的局面,也表达自己继续努力,争取壮年立功的心愿;明显属于豪放派.故C正确.‎ ABD明显不符合题干主旨.故排除.‎ 故选C.‎ ‎ ‎ ‎19.《中国人史纲》中说:“(清政府如同)被击败的末期癌症的老拳师,在观察强大对手的优点时,不归功于对手的强壮如牛,反而归功于对手有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材料评论的是(  )‎ A.顽固派的封建守旧 B.维新派的托古改制 C.洋务派的中体西用 D.革命派的三民主义 ‎【考点】P3:“中体西用”思想.‎ ‎【分析】本题考查“中体西用”思想,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以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解答】材料意思在于说明当时的洋务派只看到了西方技术的先进,而未认识到根源在于制度先进,故C正确;‎ ABD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C.‎ ‎ ‎ ‎20.著名的史学家戴逸根据戊戌变法的历史影响指出:“人们久处在封建闭塞的发霉气氛中,忽然从那里吹过来一股新鲜的气息,麻木不仁的头脑开始清醒过来了,僵硬的四肢逐渐动弹起来了。”这里强调了戊戌变法的意义是(  )‎ A.挽救民族危亡 B.实现富国强兵 C.引领思想启蒙 D.建立民主政治 ‎【考点】MG:戊戌变法的意义.‎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戊戌变法的意义,旨在考查学生根据题意结合知识分析解答问题的能力.‎ ‎【解答】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也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同时是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结合材料所述,材料强调了戊戌变法引领思想启蒙的意义.‎ 故选C.‎ ‎ ‎ ‎21.陈独秀说:“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为此,陈独秀主张(  )‎ A.百日维新 B.复辟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考点】B7:新文化运动.‎ ‎【分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经过新文化运动,封建思想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批判,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解答】从材料中”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可以看出陈独秀对民众不关心民主政治的现状不满意.为此,他认为首先要做的事情是发动启蒙运动,解放民众思想,表明陈独秀主张新文化运动,故D正确;‎ ABC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D.‎ ‎ ‎ ‎22.下列材料出自近代中国某次会议通过的政治文件。据此判断,这次会议最有可能是(  )‎ 十、改良农村组织,增进农人生活;‎ 十一、制定劳工法、改良劳动者之生活状况,‎ 保障劳工团体并扶助其发展;‎ ‎……‎ 十五、企业之有独占性质及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铁路航道等,当由国家经营管理之。‎ A.中共一大 B.国民党一大 C.八七会议 D.遵义会议 ‎【考点】9K: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国共第一次合作,要求学生结合第一次合作的内容特征来分析.‎ ‎【解答】A.从材料可以看出,要改善农民的生活,工人的状态,以及同时要照顾到资本家,所以这应该是国共合作的表现,而不应该是中共的纲领,不会是共产党一大的内容.‎ B.改善工人的生活,以及改善企业的经营,可以看出是体现了统一战线的特点,只有国民党一大时符合这一特征.‎ C.八七会议是不可能照顾到企业.‎ D.遵义会议主要是解决军事斗争问题和党的指导思想问题.‎ 故选B.‎ ‎ ‎ ‎23.毛泽东在《战争与战略问题》中提到:“(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与上述思想一致的理论是(  )‎ A.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B.社会主义革命理论 C.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D.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考点】IH:毛泽东思想.‎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毛泽东思想,要求学生结合毛泽东思想的过程和内容来分析.‎ ‎【解答】A.从材料中的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可以看出,应该是先占领农村后占领城市,是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 B.社会主义革命是把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变成社会主义社会,材料反映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C.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应该是56年以后才开始的,材料明显提的是战争时期的理论.‎ D.人民民主专政理论是关于政权建设的理论,而不是关于革命道路的.‎ 故选A.‎ ‎ ‎ ‎24.《邓小平理论与“东方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成熟》一文指出,邓小平理论既有政治上的鲜明性和针对性,也有理论上的深刻性和创造性,而“南方谈话”标志着邓小平理论达到一个新境界。主要是因为“南方谈话”着重阐述了(  )‎ A.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 B.改革必须坚持的原则 C.完成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 D.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 ‎【考点】GG:南方谈话.‎ ‎【分析】本题考查了邓小平的南方谈话. 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时,并就一系列重大问题发表了讲话.除了论述社会主义的本质、姓“资”姓“社”的标准等问题外,还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 ‎【解答】AB项不是南方谈话着重阐述的内容,故排除;‎ C项不是南方谈话的内容,故排除;‎ 在“南方谈话”中,邓小平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所以说,“南方谈话”标志着邓小平理论达到一个新境界,选择D项符合题意.‎ ‎ 故选D.‎ ‎ ‎ ‎25.1965年5月《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刊载了文章《为什么美国的战略过时了》,认为中国在尖端科学上取得的某种突破,势必迫使美国修改它的全球战略。该突破可能是指中国(  )‎ A.成功地试爆了第一颗原子弹 B.掌握了载人航天技术 C.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D.研制银河系列计算机 ‎【考点】HC: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成就.‎ ‎【分析】‎ 本题考查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成就.考查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试爆成功及其影响.考查学生抓住关键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答】依据题干“1965年5月”、“中国在尖端科学上取得的某种突破,势必迫使美国修改它的全球战略”,结合所学可知,这是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试爆成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故A项正确.‎ BC两项均是20世纪70年代的科学成就,与题干时间不符,应排除.‎ 研制银河系列计算机是20世纪90年代,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故选A.‎ ‎ ‎ ‎26.邓小平说:“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为推进教育发展采取的重大举措是(  )‎ A.实行“两种教育制度” B.确立人民教育方针 C.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D.恢复高考招生制度 ‎【考点】HE: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的教育事业,要求学生结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发展的措施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A.实行“两种教育制度”是文革之前实施的教育制度.‎ B.确立人民教育方针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确立的我国教育方针,体现了人民教育的特点.‎ C.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20世纪90年代提出来的.‎ D.恢复高考招生制度是1977年,在改革开放之前.‎ 故选C.‎ ‎ ‎ ‎27.罗马城内有架“圣梯”,凡人只要爬上去便可赎罪。一天,有人爬到中间,又突然退了下来,旁人问其原因,他说:“只要心中有信仰,就能赎罪,不必在乎表面的礼仪。”这个人最有可能是(  )‎ A.普罗塔哥拉 B.但丁 C.马丁•路德 D.苏格拉底 ‎【考点】L5: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欧洲宗教改革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只要心中有信仰,就能赎罪.‎ ‎【解答】依据材料“只要心中有信仰,就能赎罪,不必在乎表面的礼仪”可知题干强调“因信称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马丁•路德的主张.故C正确.‎ AD与宗教改革无关.故排除.‎ B是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故排除.‎ 故选C.‎ ‎ ‎ ‎28.历史上的思想家为丰富西方人文精神的宝库,作出了各自不同的贡献。以下观点属于卢梭提出的是(  )‎ A.如果知识包括了一切的善,那么我们认为美德即知识就将是对的 B.每一个真诚悔改的基督徒,即令没有赎罪卷,也同样可以得到赦罪或免罪 C.社会秩序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神圣权利,它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 D.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于同一人或同一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 ‎【考点】N5:卢梭的思想主张.‎ ‎【分析】本题考查卢梭的思想主张,1762年卢梭发表的《社会契约论》是他的政治思想的代表作.卢梭认为人是生而平等的,社会存在着人们共同利益的“公益”,为了维护这种利益,人们都要遵守契约.‎ ‎【解答】A项是苏格拉底的观点,排除;‎ B项是康德的观点,排除;‎ C项是体现的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故C正确;‎ D项孟德斯鸠的观点,排除.‎ 故选C.‎ ‎ ‎ ‎29.19世纪英国诞生的一项伟大理论,戳穿了“上帝创造了万物”的流言,把越来越多的人从宗教神学的无知、愚昧和落后中解放出来。”该理论是(  )‎ A.经典力学 B.进化论 C.相对论 D.量子论 ‎【考点】89:进化论.‎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达尔文的进化论.达尔文的进化论的提出,是人类文明的发展跨出了一个新的里程碑.对宗教神权的统治者进行了挑战,是无神论与有神论的斗争.在世界各地都有神权的影子,他们的神权思想统治人类很久了.所以这是真理挑战,最终在人类历史上确认了人类的起源,并非神的制造.‎ ‎【解答】根据题干材料“19世纪英国”“戳穿了“上帝创造了万物”的流言”可知该理论是达尔文的进化论.‎ 故选B.‎ ‎ ‎ ‎30.1850年的雨果说:“他的所有作品仅仅形成了一部书……我们在这里看见,我们的整个现代文明的走向,带着我们说不清楚的、同现实打成一片的惊慌与恐怖。一部了不起的题作‘历史’的书。”“他”的这部书是(  )‎ A.《巴黎圣母院》 B.《人间喜剧》 C.《百年孤独》 D.《美国悲剧》‎ ‎【考点】I2:现实主义文学.‎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现实主义文学,要求学生结合现实文学的艺术特征和材料内容来分析.‎ ‎【解答】A.从材料中的‘历史’的书可以看出它带有现实主义风格,是对现实的一种直接描绘,《巴黎圣母院》是浪漫主义风格.‎ B.《人间喜剧》是巴尔扎克的现实主义代表著作,被称为法国19世纪的社会百科全书.‎ C.《百年孤独》是马尔克斯的魔幻现实主义创作,实际上是现代主义的风格.‎ D.《美国悲剧》是20世纪的作品,雨果不可能看到.‎ 故选B.‎ ‎ ‎ 二、判断题:(正确的选A、错误的选B,每题2分,共10分.请将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31.为了继续限制相权和加强皇权,北宋统治者设置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别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和财权。 正确 (判断对错)‎ ‎【考点】1H:宋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分析】本题解答的关键是从“为了继续限制相权和加强皇权”切入,结合中国古代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进行思考.‎ ‎【解答】根据所学可知,北宋统治者设置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别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和财权.将相权进一步分化.‎ 故答案为:正确.‎ ‎ ‎ ‎32.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开始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B (判断对错)‎ ‎【考点】38: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 ‎【分析】本题考查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有其历史的、政治的、文化教育政策的及其思想自身的诸多原因.‎ ‎【解答】汉代,儒家思想开始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故材料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B.‎ ‎ ‎ ‎33.黄宗羲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对后世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推动作用。 B (判断对错)‎ ‎【考点】37: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 ‎【分析】本题考查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顾炎武批判道学脱离实际的学风,提倡走出门户,到实践中求真知.‎ ‎【解答】顾炎武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故材料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B.‎ ‎ ‎ ‎3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邓小平同志集全党全国人民智慧创立的科学体系,这一理论在1978~1984年我国经济领域的体现是阐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问题。 B 。(对错判断)‎ ‎【考点】II:邓小平理论.‎ ‎【分析】本题考查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获得的与苏联模式不同的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理论总结.并且是在毛泽东思想基础上发展而成.‎ ‎【解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邓小平同志集全党全国人民智慧创立的科学体系,这一理论在1978~‎ ‎1984年我国经济领域的体现是变革传统的农业经济体制,故材料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B.‎ ‎ ‎ ‎35.苏格拉底是智者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提出的“人是万物的尺度”,体现了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 B (判断对错)‎ ‎【考点】83:苏格拉底;82:智者学派.‎ ‎【分析】本题考查苏格拉底,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解答】苏格拉底不是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故材料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B.‎ ‎ ‎ 三、非选择题:(共30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卷指定区域.)‎ ‎36.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二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长民者”指管理百姓的人)皆居民上,以尽其才,而治民之纪,亦何为而非天下之公乎?‎ ‎﹣﹣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一》‎ 材料三 ‎ 行省虽然拥有经济、军事、行政等权力,但这些权力都是元廷让渡给地方的,最终的决定权还操控在中央的手中,因此行省权力大而不专,这决定了它只能为朝廷集权服务。而行省行政区划中采取犬牙交错的划分原则,又从客观上瓦解了地方割据的地理条件。……‎ ‎﹣﹣中国论文网 材料四 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原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则仍可不变,于是每一项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此即是此一项制度之自然生长。‎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请回答:‎ ‎(1)材料一论述到的西周和秦朝的两项政治制度分别是什么?‎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郡县之制”的历史作用。‎ ‎(3)据材料三,说明元朝行省制度为什么能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4)政治制度“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但其“本原精神”“仍可不变”。综合上述材料,说明材料四中的“本原精神”是指什么?‎ ‎【考点】12:西周的分封制;18:郡县制;1E:元朝行省制度.‎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解答此题需要学生掌握西周的分封制、秦朝的郡县制和元朝的行省制度.‎ ‎【解答】(1)材料一论述到的是西周和秦朝的地方行政制度,分别是分封制和郡县制.‎ ‎(2)郡县制的历史作用根据教材内容概括回答.‎ ‎(3)根据题干材料“行省权力大而不专”“采取犬牙交错的划分原则”概括出原因.‎ ‎(4)材料四中的“本原精神”是指加强中央集权,抑制地方独立性.‎ 故答案为:‎ ‎(1)制度:西周:分封制;秦朝:郡县制.‎ ‎(2)作用:利于维护国家稳定;任用有才之人管理百姓;形成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 ‎(3)原因:行省权力大而不专;采取犬牙交错的区划原则.‎ ‎(4)精神:加强中央集权,抑制地方独立性.‎ ‎ ‎ ‎37.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经历了产生、衰落、复兴和发展的历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 ‎﹣﹣普罗泰戈拉《论真理》‎ 材料二 这种对赎罪券的荒谬宣传,使得那些纵有学问的人,对于保持大家对教皇的尊敬,也确实感到困难。对于俗人的怀疑和非难更难以解答。例如:既然教皇为了募款修筑教堂这样一件极不重要的事情而解救了无数的灵魂,那么,他何以不为神圣的慈悲以及解救灵魂的最高需要,而索性将一切灵魂都解脱,使炼狱中不留一人呢?‎ ‎﹣﹣节选自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 材料三 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的权利。然而这项权利绝不是出于自然,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一切立法体系最终的全体最大的幸福究竟是什么……可以归纳为两大主要目标:即自由与平等。‎ ‎﹣﹣卢梭《社会契约论》‎ 请回答:‎ ‎(1)普罗泰戈拉属于什么运动的代表人物?材料一体现了他的哪一思想主张?‎ ‎(2)材料二“赎罪券”事件引发了什么运动?结合所学指出其中的主要改革思想。‎ ‎(3)概括材料三反映的主要思想,指出其在历史上产生的重要影响。‎ ‎(4)假如上述材料作为研究性学习的素材,你认为该组材料最恰当的主题是什么?‎ ‎【考点】82:智者学派;86:宗教改革;87:启蒙运动.‎ ‎【分析】(1)本题考查智者学派,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认为人的感觉是判定一切的准绳.‎ ‎(2)本题考查宗教改革主要改革思想,因信称义(只要信仰即可得救)、圣经至高无上、简化宗教仪式、王权高于教权.‎ ‎(3)本题考查卢梭的思想,社会秩序是一项基本的权利;社会秩序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一切立法的目标都在于人类的自由和平等.‎ ‎(4)本题考查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智者学派是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是西方人文精神的复兴,启蒙运动是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解答】(1)“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是智者学派的思想,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 ‎(2)第一小问,“赎罪券”事件引发了宗教改革.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因信称义(只要信仰即可得救)、圣经至高无上、简化宗教仪式、王权高于教权.‎ ‎(3)第一小问,“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的权利.然而这项权利绝不是出于自然,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一切立法体系最终的全体最大的幸福究竟是什么…可以归纳为两大主要目标:即自由与平等”社会秩序是一项基本的权利;社会秩序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一切立法的目标都在于人类的自由和平等.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猛烈抨击了专制王权,对法国大革命产生重大影响.‎ ‎(4)结合材料可知,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故答案为:‎ ‎(1)智者学派;人是万物的尺度.‎ ‎(2)宗教改革.‎ 思想:因信称义(只要信仰即可得救)、圣经至高无上、简化宗教仪式、王权高于教权.‎ ‎(3)主要思想:社会秩序是一项基本的权利;社会秩序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一切立法的目标都在于人类的自由和平等.‎ 影响:猛烈抨击了专制王权,对法国大革命产生重大影响.‎ ‎(4)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 ‎ ‎38.鸦片战争后,中国思想界逐渐出现主张向西方学习的潮流。史学家陈旭麓指出:“近代思想的演进,既不是一江长流,也不止一个洪峰,而是一个接一个思潮的涨落相继出现的。”‎ ‎(1)鸦片战争前后,地主阶级内部萌发了新思潮,列举代表人物,并写出其核心思想。‎ ‎(2)甲午中日战争后,康有为提出了什么政治主张?与康有为同为维新派代表人物的梁启超,其代表作是哪一部?‎ ‎(3)民国初期,思想领域出现的“激烈变革”是什么,该“变革”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有何影响?‎ ‎(4)综上所述,近代中国思想界的变化呈现一个什么趋势?‎ ‎【考点】MH: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鸦片战争,要求学生结合鸦片战争的影响来分析.‎ ‎(2)本题主要考查维新思想要求学生结合维新思想提出的背景和内容来分析.‎ ‎(3)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要求学生结合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和内容来进行分析.‎ ‎(4)本题主要考查近代向西方学习的过程,要求学生结合近代向西方学习过程的表现和特点来分析.‎ ‎【解答】(1)鸦片战争以后,地主阶级以林则徐和魏源为代表王,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思想,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观点.‎ ‎(2)甲午战争以后,康有为主张制进行政治改革,实行君主立宪,梁启超的变法思想主要体现在《变法通议》变法通议这本书里.‎ ‎(3)民国初期,思想领域最突出的思想变革,应该是指新文化运动,它冲击了中国封建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弘扬了民主和科学的精神,并且为后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4)从林则徐魏源到新文化运动可以看出,中国思想界经历了学习西方技术,到学习西方制度,再到学习西方思想文化的过程.‎ 故答案为:‎ ‎(1)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 ‎(2)君主立宪制;《变法通议》‎ ‎(3)新文化运动;猛烈地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弘扬了民主、科学的精神;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4)器物到制度到思想.‎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