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31 发布 |
- 37.5 KB |
- 2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广东省江门市第二中学高二5月月考(文)化学试题 解析版
高二文科化学试题 本试卷共8页,65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4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试室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 12 016 Na23 A1 27 S 32 C1 35.5 K 39 Mn 55 一、单项选择题Ⅰ: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下列过程一定有化学变化的是 A. 盐溶于水 B. 酒精挥发 C. 水结成冰 D. 铁器生锈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A、盐溶于水,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B、酒精挥发是酒精由液体变为气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C、水结成冰是水由液体变为固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D、铁锈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正确。 【考点定位】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难度较小。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2.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 氮气 B. 氨水 C. 碘酒 D. 空气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由同一种物质组成的是纯净物,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是混合物。A、氮气属于纯净物,正确;B、氨水,是氨气溶于水,是混合物,错误;C、碘酒,是碘溶于水,是混合物,错误;D、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错误。 考点:纯净物的判断 3.下列生活中常见物质属于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是 A. 食盐 B. 玻璃 C. 纯碱 D. 食醋 【答案】B 【解析】 【详解】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是指主要成分为硅酸盐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包括:玻璃、陶瓷、水泥等,故答案为B。 4.某矿泉水瓶上标有:钙≥4.0mg·L-1、钠≥30.0mg·L-1等。这里的“钙”和“钠”指的是 A. 原子 B. 分子 C. 元素 D. 单质 【答案】C 【解析】 矿泉水瓶上里的“钾、镁、钠、钙”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钾、镁、钠、钙”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答案选C。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元素与微观粒子及物质的区别,加深对元素概念的理解是正确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5.下列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 A. 次氯酸根离子:ClO- B. 干冰的分子式:H2O C. 乙烯的结构式:CH = CH D. 乙醇的结构简式:C2H6O 【答案】A 【解析】 A. 次氯酸根离子:ClO-,A正确;B. 干冰的分子式:CO2,B错误;C. 乙烯的结构式:,C错误;D. 乙醇的结构简式:CH3CH2OH,D错误,答案选A。 6.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分类合理的是 A. K2CO3和K2O都属于盐 B. KOH和Na2CO3都属于碱 C. H2SO4和HNO3都属于酸 D. Na2O和Na2SiO3都属于氧化物 【答案】C 【解析】 A、氧化钾属于氧化物,不是盐,故A错误;B、碳酸钠属于盐,故B错误;C、两种属于酸,故C正确;D、硅酸钠属于盐,故D错误。 点睛:纯碱是Na2CO3,碳酸钠不是碱。 7.常用特定图案来表示危险化学品的类别。化学物质与其标示图案相符的是 A. O2 B. NaOH C. 稀硝酸 D. 浓硫酸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氧气可以助燃,但自身不能燃烧,故不是易燃气体或易燃液体,故A错误; B.氢氧化钠是强碱,有强腐蚀性,但其氧化性极弱,故不是氧化剂,故B错误; C.硝酸是液态,且不能燃烧,故不是易燃液体,故C错误; D.浓硫酸有吸水性、脱水性和强氧化性,有很强的腐蚀性,是腐蚀品,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8.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 A. Cl2 B. FeSO4 C. NH3 D. 蔗糖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能否导电将化合物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识别注意两个要点:①必须为化合物②电解质包括的物质类别:酸、碱、盐、水、活泼金属氧化物。 【详解】A.Cl2属于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故A错误; B.FeSO4溶于水能完全电离出自由移动的亚铁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可以导电,属于电解质,故B正确; C.氨气在水溶液中与水反应生成一水合氨,一水合氨部分电离出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氨气自身不能电离,故氨气是非电解质,故C错误; D.蔗糖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以分子形式存在,不能导电,所以属于非电解质,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根据电解质是在熔融状态或水溶液中能导电的化合物,包括酸、碱、盐、金属氧化物等化合物;非电解质在熔融状态和水溶液中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包括非金属氧化物(水除外)、氨气、多数有机物如蔗糖、乙醇等;单质,混合物不管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与否,都不是电解质或非电解质。 9.甲、乙、丙、丁4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下表所示,其中能形成两性氧化物的是 A. 元素甲 B. 元素乙 C. 元素丙 D. 元素丁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甲是Li元素;乙是Mg元素;丙是Al元素;丁是C元素,其中位于金属与非金属交界区的元素丙可以形成两性氢氧化物Al(OH)3,故选项是C。 考点:考查元素的性质与元素的原子结构及元素的位置的关系的知识。 10.二氧化氯(化学式:ClO2)是一种高效环保的自来水消毒剂,其中氯和氧两种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 A. +2,-2 B. +4,-2 C. -2,+1 D. -4,+2 【答案】B 【解析】 【详解】氧元素化合价无正价,二氧化氯(ClO2)中氧元素为﹣2价,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氯元素化合价为+4价,故答案为B。 11.一定条件下的某可逆反应,其正反应速率v(正)和逆反应速率v(逆)随反应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 t1时刻,v(正)>v(逆) B. t2时刻,v(正)=v(逆) C. t2时刻,反应达到最大限度 D. t3时刻,反应停止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根据图像可知在t1时刻,v(正)>v(逆),反应正向进行,正确;B.t2时刻, v(正)=v(逆),反应处于平衡状态,正确;C.t2时刻,反应处于平衡状态,产生该反应达到最大限度,正确;D.t3时刻,反应处于平衡状态,此时反应仍然在进行,只是任何物质的浓度都保持不变,不是反应停止,错误。 考点:考查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的知识。 12.焙制糕点时,常用到小苏打粉。小苏打的化学式为 A. NaNO3 B. Na2CO3 C. NaHCO3 D. Na2SO4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碳酸氢钠能与面粉发酵所产生的酸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使食品膨松,答案C。 考点:碳酸氢钠的性质 13.往试管中依次加入CCl4、KI溶液和少量氯水,振荡后静置,可观察到 A. 有紫色沉淀析出 B. 液体分层,上层是紫红色 C. 形成均匀紫红色溶液 D. 液体分层,下层呈紫红色 【答案】D 【解析】 【详解】少量氯水与KI反应生成碘,碘易溶于四氯化碳,四氯化碳不溶于水,且密度比水的密度大,则分层后,下层呈紫红色,故答案为D。 14.常温下,0.10 mol•L-1的下列溶液呈中性的是 A. 氨水 B. 盐酸 C. NaNO3溶液 D. Na2CO3 溶液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氨水是一水合氨水溶液,一水合氨电离出氢氧根离子,溶液显碱性,PH>7,故A错误; B.盐酸是强酸完全电离溶液显酸性,PH<7,故B错误; C.NaNO3溶液中硝酸钠是强酸强碱盐溶液呈中性,溶液中C(H+)=c(OH﹣)=10﹣7mol/L,故C正确; D.Na2CO3溶液中溶质是强碱弱酸盐,碳酸根离子水解溶液显碱性,PH>7,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5.化学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选项 加入溶液 现象 A 在空气中点燃镁条 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B 将点燃的钠块伸入氯气中 钠块剧烈燃烧,生成大量黑烟 C 将乙烯通入高锰酸钾溶液 溶液褪色 D 将碘水滴到新切的土豆片上 土豆片表面变蓝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Mg燃烧生成MgO,则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故A正确; B.钠与氯气反应生成NaCl,Na块剧烈燃烧,生成白色固体,故B错误; C.乙烯被高锰酸钾氧化,则溶液褪色,故C正确; D.淀粉遇碘变蓝,则土豆片表面变蓝,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16.医学上常用于杀菌消毒的物质是 A. 工业酒精 B. 75%乙醇溶液 C. 生理盐水 D. 10%葡萄糖溶液 【答案】B 【解析】 【详解】A.工业酒精含有毒物质甲醇,不能在医学上常用于杀菌消毒的物质,故A错误; B.75%乙醇溶液可使病毒中蛋白质发生变性,常用于杀菌消毒,故B正确; C.生理盐水可维持血浆的正常浓度,不能用于杀菌消毒,故C错误; D.10%葡萄糖水可补充营养,作营养物质使用,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17.标准状况下,22.4LCO2的物质的量为 A. 0.20mol B. 0.50mol C. 1.0mol D. 2.0mol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气体标准状况下物质的量n==1mol,答案C。 考点:气体摩尔体积的有关计算 18.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能量-反应进程图,由此可判断该反应 A. 为放热反应 B. 为吸热反应 C. 属于燃烧反应 D. 属于中和反应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故正反应为吸热反应,答案B。 考点: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 19.下列食物中的成分不属于天然高分子的是 A. 玉米中的淀粉 B. 菜心中的纤维素 C. 牛油中的脂肪 D. 鸡蛋中的蛋白质 【答案】C 【解析】 A. 玉米中的淀粉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A错误;B. 菜心中的纤维素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B错误;C. 牛油中的脂肪属于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C正确;D. 鸡蛋中的蛋白质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D错误,答案选C。 20.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 A. 铁与稀盐酸反应:2Fe+6H+=2Fe3++3H2↑ B. 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OH-+H+=H2O C. 锌与硫酸铜溶液反应:Zn+Cu2+=Zn2++Cu D. 氯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Ba2++SO42-=BaSO4↓ 【答案】A 【解析】 铁和元素反应的生成物是氯化亚铁,正确的为Fe + 2H+="==" Fe2++ H2↑,所以答案是A。 21.基因测试研究中,常用3215P作标记物。下列关于3215P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质子数为32 B. 质量数为15 C. 3215P 与3015P互为同位素 D. 中子数为15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3215P质量数是32,质子数是15,中子数是17,3215P 与3015 P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因此二者互为同位素,故选项正确的是C。 考点:考查同位素原子的有关知识。 22.利用化学反应:Fe +CuSO4 = FeSO4 + Cu,可以设计出一种原电池。该原电池工作时 A. Fe 为正极 B. Cu 为负极 C. 负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D. 正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由于金属活动性Fe>Cu,所以Fe是负极,Cu是正极,在负极Fe上发生氧化反应:Fe-2e-=Fe2+,在正极Cu上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是Cu2++2e-=Cu。因此正确的选项是C。 考点:考查原电池反应原理的应用的知识。 23.为了除去粗盐中的少量泥沙和Ca 、Mg、SO4等杂质离子,先将粗盐溶于水,过滤,然后对滤液进行4项操作:①过滤,②加适量盐酸 ,③加过量的NaOH和Na2CO3混合溶液④加过量BaCl2溶液。上述4项操作的正确顺序为 A. ②③④① B. ④②③① C. ④③①② D. ②①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42﹣及泥沙,可以加过量的氯化钡除去硫酸根离子,加入氢氧化钠除去镁离子,因加入过量氯化钡除去SO42﹣,为除去钙离子和过量的钡离子,可在加入氯化钡之后加入碳酸钠,则应先加入过量BaCl2溶液,再加过量的NaOH和Na2CO3混合溶液,过滤后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碳酸钠和氯化钠,可加入适量盐酸除去氢氧化钠、碳酸钠,最后得到氯化钠溶液,则正确顺序为④③①②,故答案为C。 【点睛】把物质中混有的杂质除去而获得纯净物叫提纯,将相互混在一起的不同物质彼此分开而得到相应组分的各纯净物叫分离。在解答物质分离提纯试题时,选择试剂和实验操作方法应遵循三个原则: 1.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水除外),即分离提纯后的物质应是纯净物(或纯净的溶液),不能有其他物质混入其中;2.分离提纯后的物质状态不变;3.实验过程和操作方法简单易行,即选择分离提纯方法应遵循先物理后化学,先简单后复杂的原则。 24.如图所示装置最适宜用于观测 A. NaCl溶液的密度 B. NaCl溶液的浓度 C. NaCl溶液的酸碱性 D. NaCl溶液的导电性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该装置是电解池,用来检验NaCl溶液的导电性,若可以导电,则灯泡会发光,否则灯泡就不会发光,因此选项正确的是D。 考点:考查电解池的原理的应用的知识。 25.如图为4种物质在水中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示意图,其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最大的物质的是 A. KNO3 B. NaNO3 C. NaCl D. K2CrO3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图可知,随温度升高,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最快,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最大的物质是KNO3,故答案为A。 26.已知S和Cl两种元素均位于第三周期,则: A. 原子半径:S < Cl B. 元素的非金属性S > Cl C. 氢化物的稳定性:H2S > HCl D.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H2SO4 < HClO4 【答案】D 【解析】 S和Cl两种元素均位于第三周期,且氯的核电荷数大;A.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增大而减小,则原子半径S>Cl,故A错误;B.同周期元素的非金属性随核电荷数增大而增强,则元素非金属性S<Cl,故B错误;C.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越稳定,则氢化物的稳定性:H2S < HCl,故C错误;D.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的酸性越强,则酸性H2SO4 <HClO4,故D正确;答案为D。 点睛: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①非金属单质跟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或生成的氢化物的稳定性),非金属单质跟氢气化合越容易(或生成的氢化物越稳定),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反之越弱;②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即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强弱.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对应的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反之越弱;③氧化性越强的非金属元素单质,对应的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反之越弱,(非金属相互置换)。 27.同分异构现象是有机物种类繁多的重要原因之一。下列互为同分异构体的一组化合物是 A. 甲烷和乙烷 B. 乙醇和乙酸 C. 正丁烷和异丁烷 D. 氯乙烯和乙烯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同分异构体是指分子式相同,但结构不同的化合物,A.甲烷和乙烷分子式不相同,错误;B.乙醇和乙酸甲烷和乙烷分子式不相同,错误;C.正丁烷和异丁烷分子式相同,但结构不同,是丁烷的两种同分异构体,正确;D.氯乙烯和乙烯分子式不相同,错误。 【考点定位】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 【名师点睛】同分异构现象是指有机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的结构式的现象。具有同分异构现象的化合物互称为同分异构体。在中学范围内同分异构体包含碳链异构、官能团异构、位置异构等。 28.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常用到漂白剂。下列物质的溶液具有漂白作用的是 A. CuSO4 B. CaCl2 C. Na2SO4 D. Ca(ClO)2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CuSO4溶液不具有漂白性,错误; B.CaCl2溶液不具有漂白性,错误; C.Na2SO4溶液不具有漂白性,错误 D.Ca(ClO)2可以和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次氯酸,次氯酸有漂白作用,反应方程式为Ca(ClO)2+CO2+H2O═CaCO3↓+2HclO,正确。 考点:漂白粉的漂白作用 29.往沸水中滴加几滴饱和氯化铁溶液,所得分散系具有丁达尔效应,则 A. 所得分散系为溶液 B. 所得分散系为浊液 C. 所得分散系的分散质为FeCl3 D. 溶液分散系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胶体分散系 【答案】D 【解析】 【详解】向沸水中滴加几滴饱和氯化铁溶液,所得分散系具有丁达尔效应,说明反应生成的是氢氧化铁胶体分散系,溶液分散系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胶体分散系,故答案为D。 30.Na2O2可作为潜水员的供氧剂, 0.5mol Na2O2中O原子的数目为 A. 3.01×1023 B. 6.02×1023 C. 9.03×1023 D. 1.204×1024 【答案】B 【解析】 0.5molNa2O2中含有的O原子的物质的量是0.5mol×2=1mol,氧原子数目为6.02×1023,答案选B。 二、单项选择题Ⅱ: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其中46-55题为选做题,分为A、B两组,考生只选择其中一组题作答,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31.随着化石能源的日益减少,能源危机成为目前人类面临的重要问题。主要利用化学方法产生新能源的事例为 A. 风力发电 B. 潮汐能发电 C. 水力发电 D. 太阳能光解水制取H2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风力发电是机械能转化为电能,错误;B.潮汐能发电是机械能转化为电能,错误;C.水力发电是机械能转化为电能,错误;D.太阳能光解水制取H2 是在太阳能的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水分解转化为氢气和氧气,氢气燃烧可以产生热能,是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是利用化学方法产生新能源,正确。 考点:考查能源利用的方式的判断的知识。 32.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是 A. 醋酸 B. 氨气 C. 乙醇 D. 蔗糖 【答案】B 【解析】 【详解】A.醋酸水溶液呈酸性,不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故A错误; B.氨气的水溶液即氨水溶液呈碱性,碱溶液遇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故B正确; C.乙醇的水溶液呈中性,不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故C错误; D.蔗糖的水溶液呈中性,不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33.100mL 2.0mol•L-1的盐酸中Cl- 的物质的量为 A. 2.0 mol B. 0.20 mol C. 1.0 mol D. 0.10 mol 【答案】B 【解析】 100mL2.0mol/L的盐酸中Cl—的物质的量为0.1L×2.0mol/L=0.2mol,答案选B。 34.含有离子键物质是 A. Fe B. SiO2 C. HCl D. NaCl 【答案】D 【解析】 【详解】A.Fe是金属,含金属键,故A错误; B.二氧化硅是共价化合物,只含共价键,故B错误; C.氯化氢是共价化合物,只含共价键,故C错误; D.氯化钠是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睛】物质的类别与化学键之间的关系:①当化合物中只存在离子键时,该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②当化合物中同时存在离子键和共价键时,该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③只有当化合物中只存在共价键时,该化合物才是共价化合物;④在离子化合物中一般既含金属元素又含有非金属元素(铵盐除外);共价化合物一般只含有非金属元素,但个别含有金属元素,如AlCl3也是共价化合物;只含有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如铵盐;⑤非金属单质只有共价键,稀有气体分子中无化学键。 35.检验乙烷中是否混有少量乙烯的正确方法为 A. 将气体点燃 B. 将气体通入浓硫酸 C. 将气体通入H2O D. 将气体通入溴的CCl4溶液 【答案】D 【解析】 【详解】A.乙烷和乙烯均是可燃性气体,混入少量乙烯,用点燃的方法不能检验,故A错误; B.与浓硫酸不反应,不能鉴别,故B错误; C.一般条件下与水不反应,且都不溶于水,不能鉴别,故C错误; D.乙烯含有碳碳双键,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可使溴的CCl4溶液褪色,可鉴别,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36.将铜币置于盛有20mL 0.1mol•L―1 AgNO3溶液的烧杯中,可观察到 A. 溶液变红 B. 溶液颜色不变 C. 铜币表面变色 D. 有大量气泡逸出 【答案】C 【解析】 【分析】 铜比银活泼,铜可与硝酸银溶液发生置换反应,发生:Cu+2AgNO3=2Ag+Cu(NO3)2,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将铜币置于20mL 0.1mol/L的AgNO3溶液中,发生:Cu+2AgNO3=2Ag+Cu(NO3)2,溶液变蓝色,铜币表面生成银白色金属,只有C正确,故答案为C。 37.下列关于NO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为红棕色气体 B. 只有氧化性 C. 是汽车尾气的有害成分之一 D. 易溶于水生成HNO3 【答案】C 【解析】 NO为无色无味气体,A项错误;NO中的氮元素为+2价,既可以升高,也可以降低,故NO既有氧化性,也有还原性,B项错误;NO是汽车尾气的有害成分之一,C项正确;NO难溶于水的有毒气体,D项错误。 38.下列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 CaO + H2O = Ca(OH)2 B. 2Na2O2 + 2H2O = 4NaOH + O2↑ C. 2Na + 2H2O = H2↑+2NaOH D. 4Fe(OH)2 +2H2O + O2 =4Fe(OH)3 【答案】A 【解析】 【详解】A.CaO+H2O=Ca(OH)2为化合反应,反应中没有元素化合价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A正确; B.反应2Na2O2+2H2O=4NaOH+O2↑中存在氧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B错误; C.2Na+2H2O=2NaOH+H2↑为置换反应,存在化合价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C错误; D.4Fe(OH)2+2H2O+O2=4Fe(OH)3中存在Fe、O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点睛】明确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和特征是解题关键,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为电子的转移,特征为化合价升降,则反应中存在化合价变化的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没有化合价变化的反应为非氧化还原反应,其中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而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39.铝广泛应用于电气工业、飞机制造等行业。铝在空气中能稳定存在的原因是 A. 化学性质稳定 B. 还原性很强 C. 不与O2反应 D. 易与O2形成致密的氧化膜 【答案】D 【解析】 【详解】铝制餐具使用广泛,铝在空气中稳定存在的原因是在常温下Al与氧气反应,铝表面能形成致密的氧化膜,而与铝热反应、性质活泼无关,故答案为D。 40.甲烷、乙烯和苯都能发生的反应为 A. 加成反应 B. 聚合反应 C. 水解反应 D. 氧化反应 【答案】D 【解析】 A. 甲烷不能发生加成反应,A错误;B. 甲烷和苯不能发生聚合反应,B错误;C. 三种物质都不能发生水解反应,C错误;D. 三种物质都可以发生氧化反应,例如燃烧,D正确,答案选D。 41.如图是产生和收集气体的实验装置示意图,该装置适合于 A. 用浓硝酸与Cu反应制取NO2 B. 用浓盐酸和MnO2反应制取Cl2 C. 用H2O2溶液和MnO2反应制取O2 D. 用NH4Cl溶液和Ca(OH)2反应制取NH3 【答案】C 【解析】 【详解】A.二氧化氮与水反应,不能使用排水法收集,故A错误; B.浓盐酸和 MnO2 反应需要加热,图中缺少加热装置,故B错误; C.H2O2溶液和 MnO2 反应不需要加热,且氧气不溶于水,则图中固液反应不加热、排水法收集可制取 O2,故C正确; D.NH4Cl 和 Ca(OH)2 反应,为固体加热制备气体的原理,图中缺少加热装置,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42.下列各组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是 A. K+、OH—、CO32— B. Ba2+、H+、SO42— C. H+、OH—、NO3— D. Fe3+、Cl—、OH— 【答案】A 【解析】 【详解】A.这几种离子之间不反应,所以能大量共存,故A正确; B.Ba2+、SO42﹣生成沉淀而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 C.H+、OH﹣生成弱电解质水而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 D.Fe3+、OH﹣生成氢氧化铁沉淀而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点睛】注意明确离子不能大量共存的一般情况: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离子之间; 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之间;能发生络合反应的离子之间(如 Fe3+和 SCN-)等;解决离子共存问题时还应该注意题目所隐含的条件,如:溶液的酸碱性,据此来判断溶液中是否有大量的 H+或OH-;溶液的颜色,如无色时可排除 Cu2+、Fe2+、Fe3+、MnO4-等有色离子的存在;溶液的具体反应条件,如“氧化还原反应”、“加入铝粉产生氢气”;是“可能”共存,还是“一定”共存等。 43.下列实验操作或事故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A. 金属钠着火,立即用水扑灭 B. 实验结束后,用嘴吹灭酒精灯 C. 皮肤上不慎沾上NaOH溶液,立即用盐酸冲洗 D. 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钠和水反应,故错;B、用灯盖盖灭酒精灯,故选;C、应先用水冲洗,故错。故选D。 考点:常见的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 点评:实验是化学的基础,要了解常见的实验操作,能对错误操作的后果做出判断,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常见的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就是当发生常见的意外事故时的应对处理的方法.由于常见的意外事故各不相同,所以其处理方法也不尽相同.说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1.创伤.实验时使用的玻璃仪器等,一旦破碎,很容易划破皮肤等.可用药棉或纱布把伤口清理干净,若有碎玻璃片要小心除去,用双氧水擦洗或涂红汞水,也可涂碘酒(红汞与碘酒不可同时使用),再用创可贴外敷. 2.火灾.化学药品中有很多是易燃物,在使用时若不注意可能酿成火灾.如果不慎在实验室发生火灾,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1)防止火势扩展:移走可燃物,切断电源,停止通风.(2)扑灭火源:酒精等有机溶剂泼洒在桌面上着火燃烧,用湿布、石棉或沙子盖灭,火势大可以用灭火器扑灭. 3.爆炸.各种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或加热时,可能会发生爆炸;但是,它们都有一定的爆炸极限.所以点燃或加热这些气体前,一定要先检验气体的纯度.特别是氢气,在点燃氢气或加热与氢气反应的物质前,都必须检验其纯度. 还有,如果加热制备气体并将气体通入溶液中的实验,反应容器内压强锐减而造成液体倒吸入热的反应容器内;如果给试管里的物质加热方式有误,或者处理不当,都会造成玻璃容器爆裂,甚至溅伤或炸伤实验者.为此,要注意以下几点: (1)加热尽可能均匀;(2)在反应容器后加一个起缓冲作用的安全瓶;(3)在导管的末端连接一个倒扣的漏斗等等;(4)实验结束前先从溶液中撤出导管再停止加热. 另外,还要注意:(1)若单独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时,管口一般要略向下倾斜;以防管口的冷凝水回流到试管底部,炸裂试管.(2)烧热的试管,不要立即清洗,或者遇冷;以防试管炸裂.(3)用铁夹固定试管时,不可用力过猛;以防夹碎试管.(4)刷洗玻璃仪器转动或上下移动刷子时;但用力不要过猛,以防损坏玻璃仪器.等等 4.污染.实验尾气中如果含有CO、SO2、NO2等有毒气体时,就会造成空气污染.有毒气体如Cl2、HCl、H2S、SO2、NO2等酸性气体,用强碱溶液吸收(通常用浓NaOH溶液);CO点燃除掉; 还有,化学实验的废液和废渣,大多数是有害或有毒的,有的还含有一些重金属盐,直接排到下水管道中,会污染地下水和土壤,还会腐蚀铁制下水管道.可先用废液缸和废物缸收集储存,以后再集中处理. 5.暴沸.蒸馏水或加热有机物时,一旦温度过高,液体局部过热,就会形成暴沸现象,甚至液体及蒸汽流冲开橡皮塞溅伤实验者,所以,预先常在反应容器中要放一些碎瓷片. 6.腐蚀.浓酸和浓碱等强腐蚀性药品使用时不小心,就会使实验台、皮肤或衣物等受到腐蚀.如果较多的酸(或碱)流在实验桌上,立即用NaHCO3溶液(或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洗,再用抹布擦干.如果只有少量酸或碱液滴到实验桌上,立即用湿抹布擦净,再用水冲洗抹布.如果不慎将酸沾到皮肤或衣物上,立即用较多的水冲洗,再用3%~5%的NaHCO3溶液冲洗.如果是碱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如果较多的酸(或碱)溅进眼睛里,应立即用大量流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若为酸灼伤,则用3%的NaHCO3溶液淋洗;若为碱灼伤,再用20%的硼酸溶液淋洗。 4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仅含有碳和氢两种元素的化合物称为烃 B. 凡是分子里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都属于烃 C. 汽油和花生油的主要成分都是不饱和烃 D. 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碳原子之间只有单键 【答案】A 【解析】 【详解】A.有机物中仅含有碳和氢两种元素的化合物称为烃,故A正确; B.二氧化碳、CO、碳酸以及烃的衍生物中均含有碳元素,不属于烃,故B错误; C.汽油分为分馏汽油和裂化汽油,是烃类的混合物,直馏汽油不含不饱和键,花生油是油脂类,烃基中含不饱和键是烃类衍生物,故C错误; D.烯烃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炔烃分子中含有碳碳三键,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45.检验HCl气体中是否混有Cl2的正确方法为 A. 将气体通入AgNO3溶液 B. 将气体通过干燥的有色布条 C. 将气体通过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 D. 将气体通入含有KSCN的FeCl2溶液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气体中通入硝酸银溶液中,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程沉淀,氯气通入也会和水反应生成氯化氢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故A错误; B.氯气不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故B错误; C.与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不反应,不能鉴别,故C错误; D.氯气具有氧化性,可氧化亚铁离子生成铁离子,溶液变红色,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46.铁制管材在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下列做法不能防止铁管生锈的是 A. 保持铁管表面干燥 B. 在铁管表面镀锌 C. 擦去铁管表面的铁锈 D. 在铁管表面喷油漆 【答案】C 【解析】 【详解】A.铁生锈的主要条件是与空气和水(或水蒸气)直接接触,如果隔绝了空气和水,就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铁生锈,则保持铁管表面干燥能防止钢铁生锈,故A正确; B.在金属铁的表面镀上一层比金属铁活泼的金属锌,形成原电池,铁作正极被保护,可以防止铁被腐蚀,故B正确; C.擦去铁管表面铁锈,不能隔绝了空气和水,则不能防止钢铁生锈,故C错误; D.铁生锈的主要条件是与空气和水(或水蒸气)直接接触,如果隔绝了空气和水,就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铁生锈,在钢铁表面刷一层油漆能防止钢铁生锈,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47.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最主要物质是: A. 糖类 B. 维生素 C. 温水 D. 矿物质 【答案】A 【解析】 【详解】人类营养三大物质是糖类、蛋白质、油脂,其中糖类为提供人体能量的主要物质,故答案为A。 48.小明去年初中毕业时,收到了表弟通过网购从台湾寄回来的高档签字笔和黄铜生肖纪念币。今年表弟即将升入高中,小明决定通过网购回赠表弟一对碳纤维增强的高档羽毛球拍。这些购物过程中,涉及到一些常用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包装纸箱属于无机材料 B. 羽毛球拍架属于复合材料 C. 塑料笔杆属于高分子材料 D. 生肖纪念币属于合金材料 【答案】A 【解析】 【详解】A.包装纸箱用纸制品制造的,成分为有机物属于有机材料,故A错误; B.碳纤维增强羽毛球拍是基体和增强体形成的复合材料,故B正确; C.塑料笔杆是合成树脂类主要是聚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属于高分子材料,故C正确; D.黄铜生肖纪念币是由铜和锌等金属所组成的合金,生肖纪念币属于合金材料,故D正确; 故答案为A。 49.下列物质不能作为食品添加剂的是: A. 食盐 B. 蔗糖 C. 香料 D. 福尔马林 【答案】D 【解析】 【详解】A.食盐具有咸味,可做调味剂,抑制细菌滋生,可做防腐剂使用,故A错误; B.糖类具有甜味,可抑制细菌滋生,可做调味剂和防腐剂,故B错误; C.香料可提升视食品的香、味,可做调味剂,故C错误; D.福尔马林对人体有害,不是食品添加剂,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睛】明确常见食品添加剂是解题关键,食品添加剂是为改善食品色、香、味等品质,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合物质或者天然物质,包括调味剂、防腐剂、着色剂、营养强化剂等。 50.吸食或注射毒品会严重危害人体健康,下列都属于毒品的一组物质是 A. 大麻,鸦片 B. 吗啡,胃舒平 C. 冰毒,维生素C D. 海洛因,阿司匹林 【答案】A 【解析】 A.大麻、鸦片可破坏中枢神经系统,属于毒品,A正确;B.吗啡属于毒品,胃舒平是抗酸药,B错误;C.冰毒属于毒品,维生素C不是毒品,C错误;D.海洛因是毒品,阿司匹林是解热镇痛药,D错误;答案选A。 三、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符合题意;少选且正确得1分,未选、错选不得分。 51.关于硅及其化合物用途的叙述中,正确的有: A. Na2SiO3可用作助燃剂 B. SiO2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 C. 单晶硅可用于制造太阳能电池 D. Si可用作制造变压器铁芯的原料 【答案】BCD 【解析】 【详解】A.硅酸钠耐高温,不燃烧,常用作防火材料,故A错误; B.二氧化硅具有良好的光学特性,是制造光导纤维主要原料,故B正确; C.单晶硅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可用于制造太阳能电池,故C正确; D.硅钢本身是一种导磁能力很强的磁性物质,可以用做制造变压器铁芯的材料,故D正确; 故答案为BCD。 52.中学化学实验室的下列常用仪器中,透明的仪器有: A. 容量瓶 B. 坩埚 C. 蒸发皿 D. 分液漏斗 【答案】AD 【解析】 【详解】A.容量瓶为玻璃仪器,属于透明的仪器,故A正确; B.坩锅为陶瓷仪器,不透明,故B错误; C.蒸发皿为陶瓷仪器,不透明,故C错误; D.分液漏斗为玻璃仪器,属于透明的仪器,故D正确; 故答案为AD。 53.下列有关物理量与其单位匹配正确的是: A. 质量:g B. 反应速率:mol•L―1 C. 摩尔质量:g•mol―1 D. 气体摩尔体积: L•mol―1 【答案】ACD 【解析】 A. 质量的单位是g,A正确;B. 反应速率的单位是mol/(L·s)或mol/(L·min)等,B错误;C. 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mol-1,C正确;D. 气体摩尔体积的单位是L·mol-1,D正确,答案选ACD。 54.将4种溶液分别加入到4支含有Na2CO3溶液的试管中,相应现象正确的有 选项 加入溶液 现象 A 氯化钡溶液 有沉淀 B 氢氧化钙溶液 有沉淀 C 稀硫酸溶液 有气泡逸出 D 氯化钾溶液 有气泡逸出 A. A B. B C. C D. D 【答案】ABC 【解析】 【详解】A.碳酸钠与氯化钡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氯化钠和碳酸钡,所以现象有沉淀产生,故A正确; B.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发生复分解生成碳酸钙,所以现象有沉淀产生,故B正确; C.碳酸钠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二氧化碳气体,所以现象有气泡冒出,故C正确; D.碳酸钠与氯化钾溶液不反应,无气体产生,故D错误; 故答案为ABC。 55.不能与O2发生反应的气体有: A. CO B. CO2 C. SO2 D. SO3 【答案】BD 【解析】 【详解】氧气具有强氧化性,能和还原性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CO、SO2都具有还原性,能被氧气氧化分别生成CO2、SO3,CO2、SO3为非金属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不能被氧气氧化,故答案为BD。 56.在一定条件下,若要使反应CO(g)+NO2(g)=CO2(g)+ NO(g)的反应速率增大,可采取的措施有 A. 降低温度 B. 增大容器体积 C. 升高温度 D. 选用高效催化剂 【答案】CD 【解析】 试题分析:A.降低温度使化学反应速率减小,错误;B.增大容器体积,是物质的浓度减小,化学反应速率减慢,错误;C.升高温度使化学反应速率大大加快,正确;D.选用高效催化剂,可以是化学反应速率成千上万倍的加快,正确。 考点:考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的判断的知识。 57.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反应为:CuO+H2Cu+H2O,在该反应中 A. CuO 作还原剂 B. CuO作氧化剂 C. 铜元素化合价降低 D. 铜元素化合价升高 【答案】BC 【解析】 A. 反应中铜元素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CuO是氧化剂,A错误;B. CuO作氧化剂,B正确;C. 铜元素化合价从+2价降低到0价,C正确;D. 铜元素化合价降低,D错误,答案选BC。 58.某温度下,在100g水中加入50g NaCl固体,搅拌使其充分溶解后过滤,得到136g滤液。则 A. 滤液为NaCl 饱和溶液 B. 滤液中NaCl 的质量分数为36% C. 该温度下NaCl 的溶解度为50g D. 该温度下NaCl的溶解度为36g 【答案】AD 【解析】 A.该温度下,NaCl有剩余,说明得到的NaCl溶液是饱和溶液,A正确;B.在100g水中加入50gNaCl固体,得到136g滤液,剩余100g+50g-136g=14gNaCl,则得到的NaCl饱和溶液中NaCl的质量为50g-14g=36g,因此滤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为36g/136g×100%=26.5%,B错误;C.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了36gNaCl,所以NaCl的溶解度为36g,C错误;D.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了36gNaCl,所以NaCl的溶解度为36g,D正确;答案选AD。 59.易溶于水的气体有 A. H2 B. N2 C. SO2 D. NH3 【答案】CD 【解析】 【详解】A.氢气难溶于水,故A错误; B.氮气难溶于水,故B错误; C.二氧化硫气体是易溶于水的气体,故C正确; D.氨气是极易溶于水的气体,故D正确; 故答案为CD。 60.乙醇是很重要的化工原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 乙醇催化氧化可制备乙醛 B. 乙醇与H2反应制备乙烷 C. 乙醇与金属钠反应可制备乙醇钠 D. 乙醇与乙酸反应可制备乙酸乙酯 【答案】ACD 【解析】 【详解】A.乙醇催化氧化生成乙醛和水,所以乙醇催化氧化可制备乙醛,故A正确; B.乙醇与氢气不反应,故B错误; C.乙醇含有羟基,能够与钠发生置换反应生成乙醇钠和氢气,故C正确; D.乙醇与乙酸反应可制备乙酸乙酯,故D正确; 故答案为ACD。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