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31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8届广东省广雅学校高三诊断性测试(一)(2018-03)
广东省广州市广雅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综合训练试卷1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与西方的建筑文化自古就有着根本的区别。 人与建筑截然分离,是欧洲建筑文化的一个根本性前提。对欧洲人来说,建筑是人之外的观赏品,或只是住人的容器。欧洲教堂尽高大深邃之能事,远远超出人的尺度,是神在人间的居室,而神绝非人,所以建筑仍然与人分离。西方的哲学思想主张征服自然,其教堂、宫室、竞技场、歌剧院等建筑中难见人与自然的和谐。它们共同的特点是大体型、大进深、大层高、大面阔,与自然接触的外墙与窗面积较小。西方建筑中连有限的花园也造得与自然相对立,它从总体布局到水池、花草、雕塑、花盆以及小品建筑都对称严谨,树木也修剪成几何体型,花卉和灌木则被修剪成地毯状的模纹花坛,如凡尔赛宫中的花园。这同崇尚“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中国古典园林截然相反。 以“天人合一”为文化内涵的中国古典建筑则是以人为主,在这里建筑与生活是一体的,建筑随生活而变,以生活为主。而西方建筑中,人只是旁观者,人与建筑相分离。中国传统哲学的主流是人与自然和谐,“道法自然”的观念见于各类建筑。法自然而极变化之能事,这是古民居的特征。因气候、地形、材料、生态等的不同,建筑也各有特点。乡镇民居多为字、曲尺、三合院、自由式等格局,即使是四合院,也体现出日照、风体、绿化共享的功能,极力与大自然、与人相和谐。 中西方在建筑文化方面还有一个十分明显的差别,那就是中国宫殿类建筑十分发达,而西方宗教类建筑十分繁荣,两者强烈的反差反映出建筑文化与其他人类文化一样,也是以人神间的冲突与调和作为其永恒的文化主题的。 中国长久以来以“人”的观念为中心,而西方则一直以“神”的观念为中心。中国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未出现过神权凌驾于一切的时代。中国人信教也信神,但又总是把神和人摆在同等的地位去崇拜,去尊重。西方则不然,一部建筑史其实就是一部神庙和教堂的历史。虽然中国建筑以“人”为中心而西方建筑以“神”为中心,但在这两类文化的价值观念中,“神”都是永恒的,“人”都是暂时的。正因如此,中国建筑发展了木结构材料,而西方建筑发展了石结构材料。石结构的长久性与木结构的短暂性都充分说明了中国建筑以“人”为中心的理念。 从审美来看,中国古典建筑以木为材,在质感上显得朴素、自然而优美;而以石为材的欧洲古典建筑质地坚硬、沉重而阳刚十足。因此,以木为材的中国建筑比以石为材的欧洲建筑更具有可人的生命情调;比较起来,冰冷的石材会使建筑与人的关系显得略微有些紧张。 (摘编自赵慧宁《中西传统建筑文化分析》)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西方建筑呈现出人与建筑的“分离”或“融合”的迥异特征,不同的建筑文化都受到了各自哲学思想的影响。 B.中国建筑在必须面对自然时,不是像西方那样把建筑看作征服自然的手段与方式,而是努力融渗在自然中,与自然对话。 C.对于欧洲人来说,建筑只是人之外的观赏品,但对于中国人来说,建筑等同于生活,具有很强的实用功能。 D.人神之间的冲突和调和作为一种永恒的文化主题,在中西方建筑文化中的表现之一就是宫殿类建筑和宗教类建筑的各自繁荣。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门见山,立足比较的思路,采用总分的结构,从两个大的方面谈中西方建筑在文化上的差别。 B.文章在论证中西方建筑文化的不同特点时,都运用了相当丰富的具体建筑实例,增强了真实性和准确性。 C.用哲学思想和文化命题来作为支撑论点的依据,是本文的一大特色,增添了文本的文化内涵。 D.“天人合一”思想对中国建筑的影响是本文反复强调和重点论证的一个方面,哪怕是宫殿类建筑也体现出人本特色。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西方的教堂、歌剧院等建筑具有大体型、大进深、大层高等特点,而外墙和窗户的面积则相对小得多,这是与自然截然分离的体现。 B.中国古民居“法自然而极变化之能事”,乡镇民居呈现出字、曲尺、三合院、四合院、自由式等不同格局,都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道法自然”的观念。 C.中国的宫殿是一种将帝王的权威神化了的建筑,宫殿建筑的发达,与中国人把神和人摆在同等的地位去尊崇的观念有关。 D.中西方建筑的木结构材料和石结构材料呈现出质朴和阳刚的不同审美风格,这是以“人”为中心和以“神”为中心的不同价值观念造成的。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将 军 树 刘建超 ① 将军指着眼前一片茫茫的戈壁滩,用仅存的左臂潇洒威武地一挥:同志们,这里就是我们的新家,搭帐篷。金黄的戈壁滩星罗棋布地支起了泛着淡淡绿色蘑菇般的帐篷。将军走进一顶帐篷.看到敬着军礼的小战士脸上挂着一滴未来得及拭去的泪滴。将军和蔼地笑了:怎么,小鬼,想家了?小战士又抹了把脸:报告首长,没有。将军把自己的手绢递给小战士:那你哭啥子噢。小战士低着头:这里,一棵树都没有,一点绿都见不到。将军的面色凝重起来:是啊,这里没有树没有草,还缺水。我们来喽就要改变这一切。 ②部队的备战任务很重,营区的建设计划一再提前。闲暇下来,将军就带着大家在基地的四周植树。基地缺水,生活用水靠军车运送,每人每天的用水都有严格的定量。连刷牙水也只有两口,植树也成了一件很奢侈的事情。战士洗脸擦澡涮衣都不用肥皂,把积攒下的水用来浇树。树,植了,枯了;再植,还是枯了。小战士成为老兵,退伍时,将军来了。将军手里托着一个瓷盘,盘里生长着郁郁葱葱的蒜苗。将军说:很对不起啊,小鬼。只能送你一盘绿蒜苗喽。但是,你要相信,我们的营区将来一定会比你手中的这片绿还要美哟。 ③距营区20里外有条季节河,每年雨季都会给干旱的戈壁滩留下一个时期的滋润。将军带着战士开出一道引槽,把季节河水引入营区。水引入了营区的水塘,营区建起拦风沙的围墙,挖沙填土栽下耐风沙的胡杨树。营区的入口处竟然有5棵胡杨树泛出了嫩嫩的绿芽,战士搬出锣鼓家什,敲敲打打过年一般热闹。几乎所有的人都给家里写了信,报告的第一件事就是我们植的树,发芽长叶了。以后,所有退伍的老兵,离开部队时都要到胡杨树前照张相,留个纪念,所有的新兵寄回家的照片上背景都有那5棵逐渐茁壮起来的胡杨树。将军每天都要到胡杨树前转转,他熟悉每一棵树上的每一枝杈。落下的一片树叶,他也会小心地拣起,托在掌心凝视许久。 ④又是一个炎热的夏季,5棵胡杨树已经能够遮出一旮荫凉。将军又来到胡杨树前,忽然,将军惊鄂地瞪圆了眼睛,一棵树上攀着一个穿着开裆裤的娃娃,手里攥着几根折断的枝条。将军几乎飞上前去,一手把娃娃从树上抱了下来。将军拿过娃娃手中的枝条,眼中盈着泪:你是谁家的娃娃?你干啥子要折树噢。娃娃被吓的有些怔:我要编草帽。通信团长急急匆匆跑来:报告首长,是我的孩子,家属刚随军。团长对娃娃扬起手,将军严厉地制止住:娃娃没有错,有错的是你。从今天起你就是营长喽,关3天禁闭。你以后的任务就是好好植树。将军走了几步又停下,把手中的枝条塞到团长的手里:编个草帽,给娃娃。 ⑤营区里经常可以看到扛着锨提着水桶植树的营长,他的身后跟着一个穿着开裆裤拿着玩具水桶的娃娃。营区一茬一茬的树绿了,远远望去,黄澄澄的戈壁滩蓦然冒出一片绿洲。营长给树浇完水,双手垫在脑后打盹。忽然一股清香飘来,沁入肺腑。他睁开眼睛,娃娃坐在身边,手里捧着两只青黄色的梨。他一跃而起,抓过梨问娃娃:哪来的?娃娃小手指向远处。远处看到一个影影绰绰的背影,那只空空的袖管被风吹起,像一面猎猎招展的旗帜。将军告诉营长,那几个梨是他到兄弟单位开会带回来的。这种梨树耐旱抗风沙,很适合我们营区栽种。将军让他带人去学习取经,将来我们的营区也会变成花果山。 ⑥营区的梨树采摘下的第一筐果子,基地委托营长和娃娃把果子带到了北京医院,送给将军尝尝。弥留之际的将军望着黄黄的果子,苍白的脸颊泛起红晕,两眼放出欣喜的光芒。他颤颤巍巍的手捧着一只梨,慢慢地放到鼻下,深情地闻着,闻着。护士把将军枕边厚厚的笔记本交给营长,本子每一页里都夹着一片树叶。 ⑦根据将军的遗愿,将军的骨灰埋在了营区5棵胡杨树下。战士把那5棵胡杨树亲切地称为“将军树”。 ⑧我就在“将军树”下站岗。我就是当年折断树枝编草帽的那个娃娃。 (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的第①段通过对话描写,既表达了将军对小战士的关爱之情,也表现了小战士对家乡的强烈的思念之情。 B.小说中作者写“退伍老兵及新兵照片的背景都是胡杨树”,旨在表现战士们对绿色的珍爱及植树成功后的自豪感。 C.小说善于运用细节表现人物,“将军几乎飞上前去,一手把娃娃从树上抱了下来”一处就体现了将军对胡杨树的呵护有加。 D.小说叙写详略有致,尽管没有详尽地记叙描写战士们在荒漠中植树的具体过程,但其艰辛与不易让读者可从字里行间感知到。 5.小说最后一段交待“我”的情况,点明“我”就是“当年的那个娃娃”,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5分) 6.战士们为什么“把那5棵胡杨树亲切地称为‘将军树’”?请结合作品进行简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建设和管理好首都,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本次城市总体规划,以制约首都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为导向,以解决人口过多、交通拥堵、房价高涨、大气污染等“大城市病”为突破口,以改革发展为手段,标本兼治,综合施策,全面提高城市治理水平,构建超大城市治理体系。到2020年“大城市病”得到缓解,到2035年“大城市病”治理取得显著成效,到2050年全面形成具有首都特点、与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相适应的现代化超大城市治理体系。 (摘编自《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 材料二: 表1: 国家 城市 排名 综合指数(100=理想) 社会稳定 医疗保健 文化与环境 教育 基础设施 澳大利亚 墨尔本 1 97.5 95 100 95.1 100 100 奥地利 维也纳 2 97.4 95 100 94.4 100 100 加拿大 温哥华 3 97.3 95 100 100 100 92.9 加拿大 多伦多 4 97.2 100 100 97.2 100 89.3 澳大利亚 阿德莱德 5 96.6 95 100 94.2 100 96.4 数据来源:经济学人智库《2017全球宜居城市报告》 表2: 评价类型 评价对象 排名最高十大城市 综合评价 城市宜居指数 青岛、昆明、三亚、大连、威海、苏州、珠海、厦门、深圳、重庆 分 要 素 评 价 城市安全性 深圳、北京、成都、南京、上海、贵阳、青岛、济南、厦门、苏州 公共服务设施方便性 上海、广州、深圳、南京、青岛、北京、成都、济南、昆明、沈阳 自然环境宜人性 深圳、上海、苏州、青岛、南京、成都、杭州、福州、威海、厦门 社会人文环境舒适性 深圳、上海、广州、成都、威海、济南、北京、南京、武汉、苏州 交通便捷性 厦门、苏州、济南、海口、银川、威海、石家庄、昆明、南京、长春 环境健康性 厦门、西宁、银川、青岛、威海、长春、南宁、乌鲁木齐、昆明、深圳 数据来源:中科院《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 材料三: 城市化是人口集聚、特别是向大城市和特大城市集聚的过程。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工业化思维指导下城市建设和城市运营的诸多弊病暴露无遗,人们对“宜居城市”的呼声越来越高。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在新时代的新城镇格局下,城市宜居方案发生了新变化,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为城市宜居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国务院参事、住建部原副部长仇保兴提到德国弗莱堡,这个城市在法规体系、交流学习机制和市民参与等方面表现卓越,超越了传统模式,让居住者的幸福感可持续,最后达到城市居民寿命的延长。关于生态宜居城市的标准,仇保兴说,要由城市居民“用脚投票”决定。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理事长、首席经济学家李铁则表示,外来人口是城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通过市场方式补足了城市的服务业短板。 李铁为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提出了三点建议:首先要增加包容,要欢迎与新经济模式相关的市场化主体和外来人口参与城市的发展和建设;其次,要转变执政理念,要深入了解城市居民的需求,不能以精英思维排斥任何城市需要的人口和产业;最后,要适应城市的物质生态和社会生态,体现出真正的生态宜居城市理念。 (摘编自中国经济《2017未来城市峰会:聚焦生态宜居与城市生命力》) 材料四: 宜居城市,通俗地讲就是适宜人类居住的城市。从学术上讲宜居城市更加强调适宜人类居住和生活的环境条件,包括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社会和人文环境等。 “宜居城市”是城市发展和建设的目标。“宜居城市” 的建设目标具有层次性。较低层次的建设目标应该是满足居民对城市的最基本要求,如安全性、健康性、生活方便性等;较高层次的建设目标应该是满足居民对城市的更高要求,如人文和自然环境的舒适性、个人的发展机会等。因此,城市建设要关注城市安全、健康、舒适、便捷等体现居民生活质量的问题,并注重对历史和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持城市和街区的风格。同时要高效和合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创造更多、更适宜人们居住、生活和工作的空间。 (摘编自张文忠等著《和谐宜居城市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宜居城市指的是适宜人居住的城市,是衡量城市的重要标尺,应有良好的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社会和人文环境。 B.人口过多、交通堵塞、房价高涨等“大城市病”困扰着越来越多的城市,因此将大城市建设成为宜居城市是我国城市建设中的首要之务。 C.材料三侧重在建设宜居城市的过程中应满足不同居民群体的需要,材料四则侧重满足居民群体不同层次的需求。 D.材料二中两个表格来源不同,但评价宜居城市的指标基本相同,且都将城市环境作为重要的评价指标。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材料三中提到的德国弗莱堡,在城市建设中,能突破传统,创新城市治理理念,这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B.青岛能排在中国十大宜居城市之首,是因为它在各项评价指标中都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北京则因为综合指数不高而未能入选。 C.“宜居城市”的建设目标具有层次性,较低层次的建设目标应满足居民最基本的要求,相较而言,更高层次的建设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更重要。 D.材料三中仇保兴说的“由城市居民‘用脚投票’决定”,意思是一个城市是否宜居,要看居民是否愿意定居该城市。 E.大城市的城市建设和运营存在诸多弊病,新时代的新城镇格局下,将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建设成为宜居城市成为未来的趋势。 9.结合以上四则材料,请就如何建设宜居城市提出几点建议。(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虞谦,字伯益,金坛人。洪武中,由国子生擢刑部郎中,出知杭州府。 建文中请限僧道田,人无过十亩,余以均给贫民。从之。永乐初召为大理寺少卿。时有诏,建文中上言改旧制者悉面陈。谦乃言前事请罪。帝见谦怖,笑曰:“此秀才辟老、佛耳。”释弗问。而僧道限田制竟罢。都察院论诓骗罪准洪武榜例枭首以徇谦奏比奉诏准律断罪诓骗当杖流枭首非诏书意帝从之 天津卫仓灾,焚粮数十万石。御史言主者盗用多,纵火自盖。逮几八百人,应死者百。谦白其滥,得论减。 八年,偕给事中杜钦巡视淮、凤,抵陈州灾伤,免田租,赎民所鬻子女。明年,谦请振,太子谕之曰:“军民困极,而卿等从容请启,彼汲黯何如人也。”寻命督两浙、苏、松诸府粮,输南、北京及徐州、淮安。富民赂有司,率得近地,而贫民多远运。谦建议分四等:丁多粮最少者运北京,次少者运徐州,丁粮等者运南京、淮安,丁少粮多者存留本土。民利赖之。 仁宗即位,召还,改大理寺卿。帝方矜慎刑狱,谦等亦悉心奏当。凡法司及四方所上狱,谦等再四参复,必求其平。尝语人曰:“彼无憾,斯我无憾矣。”尝应诏上言七事,皆切中时务。有言其奏事不密,市恩于外者。帝怒,降少卿。一日,杨士奇奏事毕,不退。帝问:“欲何言,得非为虞谦乎?”士奇因具白其诬,且言谦历事三朝,得大臣体。帝曰:“吾亦悔之。”遂命复职。 宣宗立,谦言:“旧制,犯死罪者,罚役终身。今所犯不等,宜依轻重分年限。”报可。宣德二年三月卒于官。 (节选自《明史·虞谦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都察院论诓骗罪/准洪武榜例/枭首以徇/谦奏比奉诏/准律断罪/诓骗当杖流枭首/非诏书意/帝从之/ B.都察院论诓骗/罪准洪武榜例/枭首以徇/谦奏/比奉诏准律断罪/诓骗当杖流枭首/非诏书意/帝从之/ C.都察院论诓骗罪/准洪武榜例枭首以徇/谦奏/比奉诏准律断罪/诓骗当杖流/枭首非诏书意/帝从之/ D.都察院论诓骗罪准/洪武榜例/枭首以徇/谦奏比奉诏准律/断罪/诓骗当杖流/枭首非诏书意/帝从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国子生”,即国子监学生。国子监是封建时代的教育管理机构和最高学府。晋时始设,与太学并立。 B. “出”,指出京受任,官职可升可降。《张衡传》中“永和初,出为河间相”中的“出”与此处意义相同。 C.“大理寺”,官署名。相当于现代的最高法院,掌刑狱案件审理,长官名为大理寺卿,明时与刑部、 都察院并称为“三法司”。 D.“秀才”,是汉以来荐举人才的科目之一,唐初置秀才科,后亦作为学校生员的专称。文中虞谦上言改旧制时就被举荐为秀才。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虞谦深受三朝皇帝倚重。他因曾上奏改革旧制而向皇帝请罪,皇帝都没有追究他的过错。即使他因奏事不密而被贬,经杨士奇稍加劝谏,仁宗就将他官复原职。 B.虞谦关心百姓疾苦。亲自前往灾区赈灾,安抚灾民。为便利百姓,还根据丁粮的多寡制定了运粮远近的具体措施。 C.虞谦执法公正。处理案件时谨慎得当,依罪定刑。他向宣宗建议改变过去犯了死罪都要终身服役的做法,主张根据犯人所犯罪行的轻重划分服役年限。 D.虞谦敢于直言,善于说理。多次向皇帝进言,因他所奏之言有理有据,又能切中时务,因此被皇帝采纳。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逮几八百人,应死者百。谦白其滥,得论减。(5分) (2)凡法司及四方所上狱,谦等再四参复,必求其平。(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游赏心亭① 王 珪 六朝遗迹此空存,城压沧波到海门。 万里江山来醉眼,九秋天地入吟魂。 于今玉树②悲歌起,当日黄旗王气昏。 人事不同风物在,怅然犹得对芳樽。 【注】①赏心亭:建康(今南京)名胜,北宋丁谓所建。②玉树:即《玉树后庭花》,南朝陈后主所作,公认的亡国之音。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诗的首句写景是从宏观着眼。“此空存”,一“空”字含有无限感慨,与刘禹锡“潮打空城寂寞回”是类似境界。 B.“城压沧波到海门”是从空间上写六朝古都,“压”写出了江城的险峻强固;“沧波”写出江水浩渺;“到海门”写出江水一泻千里。 C.第三、四句紧承第二句,暗示出诗人襟怀郁勃,举杯遣怀,登高远眺,触景生情,感慨弥深。“来”、“入”两个动词写出江山奔赴的气势。 D.“黄旗”“王气”是指帝王气象,诗人由耳边不时传来的悲歌之声,想起宋王朝开国之初,王气强盛,横扫六合,结束混乱局势的辉煌历史。 E.第八句中“对芳樽”对应前文“醉眼”。诗人面对精致的酒器开怀畅饮,足以见出诗人在怅然之余,仍有乐观豁达的精神。 15.诗中表达了哪些“怅然”之感?是如何表达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爱莲说》中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形成鲜明对比,表现莲高洁品质的句子是 “ , ”。 (2)《逍遥游》中庄子说明“逍遥”的最高境界是“ , , ”,即能够顺应自然的规律,把握六气的变化,才能够“无所待”。 三、语言文字应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抗日战争的硝烟虽已消散,但各界人士毁家纾难的历史永远不能遗忘,浴血奋战的英雄应当永远被我们铭记。 ②座谈会上,代表们结合我市实际,广开言路,各抒己见,就交通设施、教育文化、旅游发展等方面的问题献计献策。 ③在城市,垃圾箱总是塞得满满的。工业生产源源不断的废料,让人难觅栖身之处……“垃圾围城”绝不是危言耸听。 ④美国打着航行自由的旗号,派军舰对中国南海的岛礁进行抵近侦察,把本来平静的南海搅得风生水起,其背后亚太再平衡战略的野心昭然若揭。 ⑤雕版印刷,在拥有现代印刷技术的时代,只能束之高阁吗?这样的文化精粹能不能在保护中利用,开发其市场价值? ⑥印象容易先入为主,纠正就难了。西汉时张汤为官严酷,口碑不佳,儿子张世安终身忠厚,谨慎用刑,这才改头换面,扭转了世人对其门风的看法。 A.①④⑤ B.②③⑤ C.②④⑥ D.①③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魅力中国城》节目的播出,让黄冈人不仅更好地了解了这生于斯长于斯的城市,还让全国人民领略了这座城市的魅力与风情。 B.2017年入冬以来,我国流感活动水平上升较快,且仍处于上升,多地医院急诊和住院患者、重症患者增多,诊疗压力大。 C.适逢在南京大屠杀80周年之际,加拿大安大略省计划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定为南京大屠杀纪念日,却遭到了否认屠杀行为的日本政客的阻挠。 D.女性科学家们并不认为性别是决定一个人能否成为优秀科学家的重要因素。她们觉得,无论男女,要当科学工作者都要有一些特别的“共性”。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邻居小伙平时总是西装革履,每次见到他,我都由衷地对他说:“在下真是风度翩翩!” B.台上,李教授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带领我们探索科学的奥秘,我们洗耳恭听,收获颇丰。 C.您的鼎力相助使我获得比赛的成功,送您一点礼品以示感谢,敬请笑纳! D.刚才李教授发表了不少真知灼见,希望他的发言能为各位抛砖引玉,下面请大家畅所欲言! 20.在下面一段文字空缺处补写适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姓氏,是表示一个人的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和符号。在秦汉以前,姓和氏有明显的区别。姓是一种族号, ① ,如刘姓就有五处起源。许多古姓都从“女”旁,可见 ② 。到父系社会后,姓则随父亲。随着子孙繁衍增多,各个分支除保留姓外,另外取一个称号作为标志,这就是“氏”,氏是姓的分支。秦汉以后, ③ ,遂称“姓氏”。 21.请仔细分析下面两个例句,仿照示例,根据每个句子内部的逻辑关系另写两句话。要求:分别符合例句①、例句②的逻辑,句式基本一致,语言简洁明了(5分) 例句:①只有年满十八岁,才有选举权;小周不到十八岁,所以,小周没有选举权。 ②如果谁骄傲自满,那么他就要落后;他骄傲自满,所以,他会落后。 ③ ④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生活就像三类鱼。第一类:鱼缸中的鱼。被装在精致的鱼缸里,并受到无微不至的照顾,美丽动人.每天都有许多人来欣赏它。它特别高兴,后来没有人来欣赏它了,它几乎被人们淡忘。日子一天天地过去。生活在狭小的空间,忧郁而死。第二类:池塘中的鱼。被饲养在池中,初阳中钻出水草觅食;傍晚又钻进水草酣睡。突然有一天,一张大网撒向鱼池,所有鱼被一网打尽。第三类:海中的鱼。所有的海鱼组成一个大集体,无止境地漫游,没有任何约束,每天与大自然作着无止境的搏斗。有的死了,而其中一些则幸存下来。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三下学期语文套卷训练(七)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 1.C(曲解文意。原文说“建筑与生活是一体的……以生活为主”,不代表“等同于生活”,除了满足生存需要的实用功能,还蕴含了文化价值和审美追求。) 2.B(以偏概全。选文在论证中西方建筑文化的第二个差别时,并没有列出具体的实例。) 3.D(强加因果。 以“人”和以“神”为中心的不同价值理念不是造成“质朴和阳刚这两种不同审美风格”的原因。) 4.A(“表现了小战士对家乡的强烈的思念之情 ”错,意在表现环境的恶劣。) 5.“我”是故事的见证者,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感,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力;呼应了上文娃娃折树枝编草帽等情节,使小说结构更加完整;“我”是将军精神的传承者,深化了小说的内涵。 6.将军是小说的主人公,是农垦军人的典型代表;小说情节主要写将军带领军队开荒植树、护树、爱树,给戈壁带来了生机;将军树是一种象征,象征了将军不畏艰难的乐观坚定的军人气质和无私奉献的高贵品格。 7.B(B项“将大城市建设成为宜居城市是我国城市建设中的首要之务”于文无据。) 8.AD(答出一项给2分,答出两项给5分。B项“在各项评价指标中都能取得优异成绩”错,C项 “也更重要”属主观臆断。E项原文说的是“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不能判断为“未来的趋势”) 9.①统筹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医疗、教育、交通等的投入,为市民生活提供便利。 ②兼顾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改善城市环境,走可持续化发展之路。③尊重民意,提高市民建设宜居城市参与度。④注重对历史和传统文化的传承,创设良好的人文环境。(每点1分,答对3点给4分) 10.C 11.D(此处的“秀才”泛指读书人) 12.A(虞谦“奏事不密”系他人诬告,而非事实,由后文杨士奇“具白其诬”可知。) 13.(1)逮捕了近八百人,有一百人应判死罪。虞谦说处罚得过重,使得他们得以减罪。(关键字:“逮”,逮捕;“几”,近;“滥”,过度;“论”,判罪。“论减”即为减罪。句意1分。) (2)凡是法司和各地上报的案件,虞谦等人都再三审查,必定力求公平公正。(关键字:“凡”,大凡,凡是;“四方”,各地;“狱”,案件;“平”,公平公正。句意1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虞谦,字伯益,金坛人。虞谦在洪武年间,由国子监生升为刑部郎中,出任杭州知府。建文年间,虞谦请限制僧道占田数量,规定每人不能超过十亩,多余部分便平均分给贫民。朱允炆听从了他的建议。永乐初年,虞谦被召为大理寺少卿。当时有诏书说,建文年间曾上奏改革旧制的人,现在都要当面向皇上陈述清楚。虞谦于是陈述上述这件事,并请罪。皇上见虞谦害怕,便笑着说:“这不过是秀才批判道、佛而已。”不再过问此事,但僧道限田的规定还是被废除了。都察院讨论欺骗之罪,请准予照洪武年间公布的条例枭首示众。虞谦上奏说:“近来奉诏书要依律断罪,欺骗之罪应判杖打流放,枭首不是诏书之意。”朱棣听从了。天津卫仓库失火,烧掉粮食数十万石。御史说主管官员盗用了许多粮食,自己放火来掩盖。逮捕了近八百人,有一百人应判死罪。虞谦说处罚得过重,使得他们得以减罪。 永乐八年,虞谦与给事中杜钦巡视淮安和凤阳,到达陈州灾区,免除该地田租,赎回百姓所卖的子女。第二年,虞谦请求赈灾,太子对他说:“军民极度困敝,而卿等还从容陈请,那汲黯算什么人?”不久,命虞谦督管两浙、苏州、松江等府粮米,输运到南、北两京和徐州、淮安。富民贿赂有关官员,他们都得运到近地,而贫民多要输运到远地。虞谦建议分为四等:丁多粮最少的运到北京,次少的运到徐州,人丁和租粮相当的运到南京和淮安,丁少粮多的就存留本土。百姓因此得享便利。 明仁宗朱高炽即位后将虞谦召回,改任大理寺卿。皇上正慎重于用刑,虞谦等人也都悉心奏请,依罪定刑。凡是法司和各地上报的案件,虞谦等人都再三审查,必定力求公平公正。他曾对人说:“他们无憾,我也就无憾了。”虞谦曾响应诏令,上书议论七个事项,都切中时务。有人说他上奏言事不密,向外人示恩买好。皇上因此生气,把他降为少卿。有一天,杨士奇奏事完毕后,还不想退下。皇上问:“你还想说什么?不是为了虞谦吧?”杨士奇便从头到尾论说虞谦冤枉,并说虞谦历事三朝,很得大臣之体。皇上说:“我也后悔那么做。”于是命令他复职。 明宣宗即位后,虞谦说:“按照旧制,犯了死罪的人,要罚终身服役。现在犯人所犯罪行不等,应依罪行轻重划分服役年限。”宣宗回书给虞谦说此事可行。宣德二年三月,虞谦在任上去世。 14.DE(答出一项给2分,答出两项给5分。D项中“王气”是指王朝的运数;颈联是说,耳边响起的《玉树后庭花》的歌声,使人想起当年陈后主沉湎歌舞,荒废朝政,导致国破身俘。E项“乐观豁达”表述错误,作者是借酒浇愁。) 15.①帝都风物犹在、人事不同的变迁之感(物是人非的历史沧桑之感)(1分)。首联、颔联寓情于景,诗人大笔勾勒赏心亭风物,寄寓沧桑变迁之感。(亦可分析“空”“压”“来”“入”等的炼字之妙)(2分)②统治者不以前车为鉴、沉迷亡国之音的忧虑之感。(1分)诗人用典,悲叹北宋统治者不吸取陈后主荒淫误国的历史教训。(2分) 16.(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2)(若夫)乘天地之正 而御六气之辩 以游无穷者 17.C(①正确。毁家纾难:指不惜捐献所有家产,牺牲自我,帮助国家减轻困难、解救国难的行为。②不合语境。“广开言路”指尽量给下属和群众创造发表意见的条件。③正确。“危言耸听”指故意说些夸大的吓人的话,使人惊疑震动。④不合语境。“风生水起”形容事情做得有生气,蓬勃兴旺。⑤正确。“束之高阁”比喻放着不用,也比喻把某事或某种主张、意见等搁置起来。不予理睬和办理。⑥不合语境。“改头换面” 原指人的容貌发生了改变。现多比喻只改外表和形式,内容实质不变。可换为“改弦易辙”。“改弦易辙”本意指改换琴弦,变更行车道路。比喻改变方向、计划或态度。) 18.D(A项语序不当,“不仅”放在“黄冈人”前。B项成分残缺,“且仍处于上升”后加“态势”。C项句式杂糅,应改为“适逢南京大屠杀80周年”或“在南京大屠杀80周年之际”。) 19.C(A项“在下”,谦词,称自己。B项“洗耳恭听”,专心地听(请人讲话时说的客气话)。D项“抛砖引玉”,用没有价值的事物引出有价值的事物之意,比喻用粗浅、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成熟的意见。是一种自谦的说法。) 20.示例:①同姓不一定同源 ②我们祖先经历过母系氏族的痕迹 ③姓与氏合一 21.示例:③只有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成功;他没有坚持下去,所以,他不会成功。 ④如果有大雾,飞机就会停飞;今天起了大雾,所以,飞机会停飞。 22. 【写作提示】第一类鱼只有空虚的“美丽”,其实一无所有,过着没有价值的生活。第二类鱼拥有了自由,却只能在等待中死去。而第三类鱼既有拥有也有失去。它们拥有自由,拥有为生存而进行搏斗的意志;它们有的会失去生命,但那种死亡是值得的,因为它们真正体验过生活。由此,可以立意为:(1)要拥有自己的空间;(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没有远虑必有近忧;(4)在拼搏中获得生存;(5)自由与安逸;(6)生命在搏击中绽放异彩;(7)适者生存。等等。立意时要注意三类鱼之间对比的契合点。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