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手册: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建筑施工手册: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

* 1 , , 3 3 建 筑 给 水 排 水 及 采 暖 工 程 3 3 . 1 室内给排水及釆暖工程施工基本要求 33.1.1 质 量 管 理 (1)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现场应具有必要的施工技术标准、健全的质量管 理体系 和工程质量检测制度,实现施工全过程质量控制。 (2)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的施工应按照批准的工程设计文件和施工技术标准进 行施工。 修改设计应有设计单位出具的设计变更通知单。 (3)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的施工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经批准后方 可实施。 (4)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的分部、分项工程划分见表 33-1。 分部、分项工程划分 表 33-1 分部工程 序号 子分部工程 分 项 工 程 建筑给水、排水 及 采暖工程 1 室内给水系统 给水管道及配件安装、室内消火栓系统安装、给水 设备安装、 管道防腐、绝热 2 室内排水系统 排水管道及配件安装、雨水管道及配件安装 3 室内热水供应系统 管道及配件安装、辅助设备安装、防腐、绝热 4 卫生器具安装 卫生器具安装、卫生器具给水配件安装、卫生器具 排水管道 安装 5 室内采暖系统 管道及配件安装、辅助设备及散热器安装、金属辐 射板安装、 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暧系统安装、系统水 压试验及调试、防 腐、绝热 6 室外给水管网 给水管道安装、消防水泵接合器及室外消火栓安 装、管沟及 井室 7 室外排水管网 排水管道安装、排水管沟与井池 8 室外供热管网 管道及配件安装、系统水压试验及调试、防腐、 绝热 9 建筑中水系统及游泳 池系统 建筑中水系统管道及辅助设备安装、游泳池水系统 安装 10 供热锅炉及辅助设备 安装 锅炉安装、辅助设备及管道安装、安全附件安装、烘炉、煮 炉和试运行、换热站安装、防腐、绝热 (5)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的分项工程,应按系统、区域、施工段或楼层等划分 成若干 个检验批进行验收。 (6)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的施工单位应当具有相应的资质,工程质量验收人员 应具备 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 33.1.2 材 料 设 备 管 理 , (1)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所使用的主要材料、成品、半成品、配件、器具和设 备必须 具有中文质量合格证明文件,规格、型号及性能检测报告应符合国家技术标准或设 计要求。进场 时应做检查验收,并经监理工程师核查确认。 (2) 所有材料进场时应对品种、规格、外观等进行验收。包装应完好,表面无划痕及 外力冲 33. 1 室内给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基本要求 67 击破损。 (3) 主要器具和设备必须有完整的安装使用说明书。在运输、保管和施工过程中,应 采取有 效措施防止损坏或腐蚀。 (4) 阀门安装前,应作强度和严密性试验。试验应在每批(同牌号、同型号、同规 格)数量 中抽査 10%,且不少于一个。对于安装在主干管上起切断作用的闭路阀门,应 逐个作强度和严密 性试验。 (5) 阀门的强度和严密性试验,应符合以下规定:阀门的强度试验压力为公称压力的 1- 5 倍;严密性试验压力为公称压力的 1. 1 倍;试验压力在试验持续时间内应保持不变,且壳体填 料及阀瓣密封面无渗漏。阀门试压的试验持续时间应不少于表 33-2 的规定。 阀门试验持续时间 表 33-2 公称直径 DN 最短试验持续时间(s) A 严密性试验 强度试验 金属密封 非金属密封 <50 15 15 15 65 〜200 30 15 60 250〜450 60 30 180 (6) 管道上使用冲压弯头时,所使用的冲压弯头外径应与管道外径相同。 (7) 材料、设备、配件等在搬运、堆放存储、安装的过程中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在运输、装卸和搬动时应轻放,严禁剧烈撞击或与尖锐物品碰撞,不得抛、摔、 滚、拖 等,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损坏或腐蚀。 2) 管材应水平堆放在平整的地面上或管架上,不得不规则堆放,避免受力弯曲。当 用支塾 物支垫时,支垫宽度不得小于 75mm,其间距不得大于 lm,端部外悬部分不得大 于 500mm,高度适 宜且不高于 1. 5m。 3) 对于塑料、复合管材、管件及橡胶制品,要防止阳光直射,应存放在温度不大于 40°C 的 库房内,避免油污,距热源不小于 lm,库房且有良好的通风。 4) 管件应按品种、规格、型号等存放。 5) 胶粘剂、两酮、机油、汽油、防腐漆及油漆等易燃物品,在存放和运输时,必须 远离火 源,封闭保存。存放处应安全可靠,阴凉干燥,并应随用随取。 33.1.3 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 (1)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与相关各专业之间,应进行交接质量检验,并形成 记录。 (2) 隐蔽工程应在隐蔽前经验收各方检验合格后才能隐蔽,并形成记录。 (3) 地下室或地下构筑物外墙有管道#过的,应采取防水措施。对有严格防水要求的 建筑物, 必须采用柔性防水套管。 (4) 管道穿过结构伸缩缝、抗震缝及沉降缝敷设时,应根据情况采取下列保护措施: 1)在墙体两侧采取柔性连接》 ' 2)在管道或保温层外皮上、下部留有不小于 150mm 的净空。 3)在穿墙处做成方形补偿器,水平安装。 (5) 在同一房间内,同类型的采暖设备、卫生器具及管道配件,除有特殊要求外,应 安装在 68 33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 同一高度上》 (6) 明装管道成排安装时,直线部分应互相平行。曲线部分:当管道水平或垂直并行 时,应 与直线部分保持等距;管道水平上下并行时,弯管部分的曲率半径应一致。 (7) 管道支、吊、托架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位置正确,埋设应平整牢固。 2) 固定支架与管道接触应紧密,固定应牢靠。 3) 滑动支架应灵活,滑托与滑槽两侧间应留有 3〜5mm 的间隙,纵向移动量应符合 设计要 求。 4) 无热伸长管道的吊架、吊杆应垂直安装。 5) 有热伸长管道的吊架、吊杆应向热膨胀的反方向偏移。 6) 固定在建筑结构上的管道支、吊架不得影响结构的安全。 (8) 钢管水平安装的支、吊架间距不应大于表 33-3 的规定。 钢管支架的最大间距表 表 33-3 公称直径(mm) 15 20 25 32 40 50 70 80 100 125 150 200 250 300 支架的最大 保温管 2 2.5 2.5 2.5 3 3 4 4 4.5 6 7 7 8 8.5 间距(m) 不保温管 2.5 3 3. 5 4 4.5 5 6 6 6.5 7 8 9.5 11 12 (9)采暖、给水及热水供应系统的塑料管及复合管垂直或水平安装的支架间距应 符合表 33-4 的 规定。采用金属制作的管道支架,应在管道与支架间加衬非金属垫或 查卷 目 ο 塑料管及复合管管道支架的最大间距表 表 33-4 管径(mm) 12 14 16 18 20 25 32 40 50 63 75 90 110 最大间距 (m) 立 管 0.5 0. 6 0.7 0. 8 0. 9 1.0 1. 1 1. 3 1.6 1.8 2. 0 2.2 2.4 水平管 冷水管 0.4 0.4 0. 5 0, 5 0. 6 0.7 0. 8 0. 9 1.0 1. 1 1.2 1.35 1.55 热水管 0. 2 0. 2 0. 25 0.3 0. 3 0, 35 0.4 0. 5 0. 6 0.7 0. 8 (10)铜管垂直或水平安装的支架间距应符合表 33-5 的规定。 铜管管道支架的最大间距表 表 33-5 公称直径(mm) 15 20 25 32 40 50 65 80 100 125 150 200 支架的最大间距 垂直管 1.8 2.4 2.4 3.0 3. 0 3.0 3. 5 3. 5 3.5 3.5 4.0 4.0 (τη) 水平管 1.2 1.8 1.8 2.4 2.4 2.4 3.0 3.0 3.0 3.0 3.5 3.5 (11)不锈钢管道支架安装: 1) 薄壁不锈钢管的固定支架的根部必须支撑在地面、混凝土柱、墙面上,不可支撑 在轻质 隔墙上。 2) 支架应安装在管接头附近,特别是在弯管、变径、分支、接口附近。安装支架一 定要在 管接头卡压前进行,如后安装支架,卡压时易造成管子的弯曲。配管如果很长时, 在外层套管上 固定,即在保温层外加以固定。 3) 水平管的防震固定支架间距不宜大于 15m,热水管固定支架间距应根据管线热胀 量、膨 胀节允许补偿量等确定,固定支架宜设置在变径、分支、接口及穿越承重墙、楼板 的两侧等处。 活动支架的间距可按表 33-6 选用。 不锈钢管道活动支架的间距(_) 表 33-6 公称直径 DN 10 〜15 20 〜25 32 〜40 50 〜65 80 〜100 水平管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33. 1 室内给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基本要求 69 AL 管 1500 2000 2500 3000 3000 4) 管道支架为非不锈钢、塑料制品时,金属支架或管卡与薄壁不镑钢管材间必须采 用塑料 或橡皮隔离,以免使不锈钢管受到腐蚀。公称直径不大于 25mm 的管道安装时, 可采用塑料管卡。 采用金属管卡或吊架时,金属管卡或吊架与管道之间应采用塑料带或橡 胶等软物隔垫。 5) 薄壁不锈钢管管壁较薄,若按相同管径施工规范规定的支架间距进行安装,难以 保证管 道的强度,根据施工经验,卡压薄壁不锈钢管的支架间距>2m。 6) 主管的钢支架用切割机下料,用台钻钻孔,严禁用气割割孔。 7) 管卡型号规格必须与管材型号规格相匹配,严禁以大代小,管卡螺母必须配备平 垫圈。 此外,管道安装及管道和阀门位置应在允许偏差范围内。 8) 管道的固定支架间距应根据直线管端的伸缩量、设置波形膨胀节的允许伸缩量和 管段走 向的布置等因素确定,一般不宜大于 15m。固定支架宜在变径、分支、接口及穿越 承重墙、楼板 等处确定。立管底部应设固定支架。 (12)沟槽管道支架安装: 1) 立管支架(管卡):当楼层髙度不大于 5m 时,每层必须安装 1 个;当楼层高大于 5m 时, 每层不少于 2 个。当立管上无支管接出时,支架(管卡)安装髙度距地面应为 1. 5〜1. 8m。 2) 横管吊架(托架):每一直线管段必须设置 1 个;直线管段上 2 个吊架(托架)间 的距 离不得大于表 33-7 的规定。 沟槽管道活动支架的间距(m) 表 33-7 公称直径 DN (mm) 50 70 80 100 125 150 200 250 300 350〜400 450〜600 刚性接头 3.00 3. 65 4. 25 5. 15 5. 75 7. 00 挠性接头 3. 60 4. 20 4- 80 5. 40 6. 00 注:本表适用于非保温管道。对保温管道,应按管道上保温材料重量的影响相应缩小吊架的间距。 70 33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 3) 横管吊架(托架)应设置在接头(刚性接头、挠性接头,支管接头)两侧和三通、 四通、 弯头、异径管等管件上下游连接接头的两侧。吊架(托架)与接头的净间距不宜/J、 于 150mm 和 大于 300mm。 (13) 来暖、给水及热水供应系统的金属管道立管管卡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楼层高度小于或等于 5tn,每层必须安装 1 个。 2) 楼层高度大于 5m,每层不得少于 2 个。 3) 管卡安装高度,距地面应为 1.5〜1.8m,2 个以上管卡应勻称安装,同一房间管 卡应安装 在同一高度上。 (14) 管道及管道支墩(座),严禁铺设在冻土和未经处理的松土上。 (15) 管道穿过墙壁和楼板,应设置金属或塑料套管。安装在楼板内的套管,其顶部 应高出装 饰地面 20mm;安装在卫生间及厨房内的套管,其顶部应高出装饰地面 50mm, 底部应与楼板底面相 平;安装在墙壁内的套管其两端与饰面相平。穿过楼板的套管与管道 之间缝隙应用阻燃密实材料 和防水油膏填实,端面光滑。穿墙套管与管道之间缝隙宜用阻 燃密实材料填实,且端面应光滑。 管道的接口不得设在套管内。 (16) 螺纹连接管道安装后的管螺纹根部应有 2〜3 扣的外露螺纹,多余的麻丝应清理 干净并做 防腐处理。 (17) 承插口采用水泥捻口时,油麻必须清洁、填塞密实,水泥应捻入并密实饱满, 其接口面 凹入承口边缘的深度不得大于 2mm。 (18) 卡箍(套)式连接两管口端应平整、无缝隙,沟槽应均勻,卡紧螺栓后管道应 平直,卡 箍(套)安装方向应一致。 (19) 各种承压管道系统和设备应做水压试验,非承压管道系统和设备应做灌水试验。 3 3 . 2 室内给水系统安装 33. 2.1 建 筑 给 水 系 统 33.2.1.1 室内给水系统的划分 建筑给水系统的划分,是根据用户对水质、水压、水量的要求,并结合外部给水系统 情况进 行的。按用途划分参见表 33-8 所示。 室内给水系统的划分 表 33-8 序 号 系统名称 用 途说明 1 生活给水系统 供生活饮用及洗涤、冲刷等用水 2 生产给水系统 供生产设备用水(包括产品本身用水、生产洗涤用水及设备冷却用水等) 3 消防给水系统 扑灭火灾时向消火栓及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供水(包括湿式、干式、预作 用、雨淋、 水幕等自动喷水灭火给水系统供水) 根据具体情况,有时将表中三种基本给水系统或其中两种基本系统再合并成:生活一 生产一 消防给水系统、生活一消防给水系统、生产一消防给水系统。 33.2.1. 2 给水方式 给水方式即为给水方案,它与建筑物的髙度、性质、用水安全性、是否设消防给水、 室外给 水管网所能提供的水量及水压等因素有关,最终取决于室内给水系统所需总水压 Η和室外管网所具 有的资用水头(服务水头)Η。之间的关系。 给水方式有许多种,在工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一种或几种,综合组成所需要的形 式。室 33. 2 _室内给水系统安装 71 内给水系统常见供水方式见表 33-9 所示。 室内给水系统常见供水方式 表 33-9 式 称 供水方式说明 直接给水方式 由室外给水管网直接供水,是最简单、经 济 的给水方式。它适用于室外管网的水量、水压在一 天内均能满足用水要求的建筑 设水箱的给水方式宜在室外给水管网供水 压 力周期性不足时采用。 设水箱的给水方式 当室外给水管网水压偏高或不稳定时,为 保证 建筑内给水系统的良好工况或满足稳压 供水 的要求,也可采用设水箱的给水方式 水泵水箱联合供水 室外给水管网压力低于或经常不满足建 筑 内给水管网所需的水压且室内用水不均匀 时 來用。特点是水泵及时向水箱充水,使水箱 容积减小,又由于水箱的调节作用,使水泵 工 作状态稳定,可以使其在高效率下工作, 同时 水箱的调节,可以延时供水,供水压力 稳定, 可以在水箱上设置液体继电器,使水 栗启闭自 动化 72 33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 1. 恒速泵 适用室外管网压力经常不满足要求,室内 用水量 大且均匀,多用于生产给水。 τΚ泵给水方式 2. 变频调速泵供水 适用当建筑物内用水量大且用水不均匀 时,可采 用变频调速供水方式。 特点是变负荷运行,节省减少能量浪费, 不需设 调节水箱 供水方式说明 .称 式 续表 室外给水管网水压经常不足,而且不允许 水泵直接从室外管网吸水和室内用水不均匀 时, 常采用这种方式。 设忙水池、水泵、 水箱联合工作 的给水方式 这种给水方式由于水泵与水箱联合工作, 水泵及时向水箱充水,可减少水箱容积。同 时在 水箱的调节下,水泵的工作稳定,能经 常处在高 效率下工作,节省电耗。在多层建 筑中,考虑下 部几层由室外管网直接供水,系统上部由水箱水 泵联合供水,这样分区、 分压供水系统更为经济 合理 33. 2 _室内给水系统安装 73 〜 在给水系统中设置气压给水设备,利用该 ^ 设备的气压水罐内气体的可压缩性,升 BE 供水。 该给水方式宜在室外给水管网压力低于或 . 经常不能满足建筑内给水管网所需水压,室 内用水不均匀,且不宜设置高位水箱时 采用 气压给水方式 当室外给水管网的压力只能满足建筑下层 供水要求时可采用分区给水方式。 室外给水管网水压线以下的楼层为低区由 外网直接供水,以上楼层为高 E 由升压贮水 分区给水方式 根据不同用途所需的不同水质,分别设置 独立的给水系统。 饮用水给水系统供饮用、烹饪等生活用 水;杂用水给水系统,水质较差,只能用于 建筑内冲洗便器、绿化、洗车、扫除等用水 给水系统 饮用水 给水系统 杂用水 分质给水方式 室外排 水管网 室外给 水管网 水处理设施 33. 2.1.3 给水管道布置和敷设要求 1.给水管道的布置原则 (1)力求经济合理,满足最佳水力条件 1) 给水管道布置力求短而直。 2) 室内给水管网宜采用枝状布置,单向供水。 3) 为充分利用室外给水管网中的水压,给水引人管宜布设在用水量最大处或不允许 间 断供水处。 4) 室内给 水干管宜靠近用水量最大处或不允许间断供水处。 ' (2) 满足美观要求,便于维修及安装 1) 管道应尽量沿墙、梁、 柱直线敷设。 ■ 2) 对美观要求较高的建筑物,给水管道可在管槽、管井、管沟及吊顶内暗设。 3) 为便于检修,管道井应每层设检修设施,每两层应有横向隔断,检修门宜开向走 廊。 暗设在顶棚或管槽内的管道,在阀门处应留有检修门。管道井当需要进行检修时,其 通道宽度 不宜小于 0. 6m。 4) 室内管道安装位置应有足够的空间以利拆换附件。 5) 给水引入管应有不小于 0.3%的坡度坡向室外给水管网或坡向阀门井、水表井, 以便检修时排放存水。 '': (3) 保证生产及使用的安全性 1) 给水管道的位置不得妨碍生产操作、交通运输和建筑物的使用。管道不得布置在 遇 水会引起燃烧、爆炸或损坏的原料、产品和设备上面,并应避免在生产设备上面通过。 2) 给水管道不得敷设在烟道、风道内;生活给水管道不得敷设在排水沟内,管道不 宜 穿过橱窗、壁柜、木装修,并不得穿过大便槽和小便槽。当给水立管距小便槽端部小于 及等于 74 33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 0.5m 时,应采用建筑隔断措施。 图 33-1 引人管进人建筑物 3) 给水引人管与室内排出管管外壁的水平距离不宜小于 1.0m。给水引人管过墙:在 基 础下通过,留洞;穿基础预留洞口,洞口尺寸(DN+200)X(DN+200)mm,如图 33-1 所示。 4) 建筑物内给水管与排水管之间的最小净距,平行埋设时应为 0.5m;交叉埋设时应 为 0. 15m,且给水管宜在排水管的上面。 5) 需要泄空的给水管道,其横管宜有 0.2%〜0.5%的坡度坡向泄水装置。 6) 给水管道宜敷设在不结冻的房间内,如敷设在有可能结冻的地方,应采取防冻 措施。. 7) 室内给水管道不应穿越变配电房、电梯机房、通信机房、大中型计耸机房、计算 机 网络中心、音像库房等遇水会损坏设备和引发事故的房间,并应避免在设备上方通过。 2- 给水管道敷设要求 (1)给水横干管宜敷设在地下室、技术层、吊顶或管沟内,立管可敷设在管道井内。 迎水面 堅-J I 型 33. 2 _室内给水系统安装 75 Π型 I 型 生活给水管道暗设时,应便于安装和检修。塑料给水管道室内宜暗设,明设时立管应布置 在不 宜受撞击处,如不能避免时,应在管外加保护措施。 (2) 塑 料给水管道不得布置在灶台上边缘,塑料给水立管明设距灶边不得小于 0. 4m, 距燃气热水器边缘不得小于 0. 2m,达不到此要求必须有保护措施。塑料热水管道不得与 水加热器 或热水炉直接连接,应有不小于 0.4m 的过渡段。 (3) 生产给水管道应沿墙、柱、桁架明设,当工艺有特殊要求时可暗设,但应便于安 装和 检修。 (4) 给水管道穿过承重墙或基础处应预留洞口,且管顶上部净空不得小于建筑物的沉 降量, 一般不小于 0.1m。 (5) 给水管道穿越地下室或地下构筑物外墙时,应采取防水措施。对有严格防水要求 的建 筑物,必须采用柔性防水套管,见图 33-2 所示,柔性防水套管尺寸见表 33-10;刚性 防水套管见图 33-3,刚性防水套管尺寸重量表见表 33-11〜表 33-13。 5 4 _3_ , 柔性填缝材料 1 密封膏嵌缝 辽型 密封圈结构 A 型 密封圈结构 B 型 图 33-2 柔性防水套管 1 一套管;2—密封圈 I 型、Π型;3—法兰压盖;4—螺柱;5—螺母 说明: 1.柔性防水套管(A 型),当迎水面为腐蚀性介质时,可采用封堵材料将缝隙封堵。 2-柔性防水套管(B 型),柔性填料材料为沥青麻丝、聚苯乙烯板、聚氯乙烯泡沫塑料板。密封膏为聚硫密 封膏、聚胺酯 密封膏。 1 .3.套管穿墙处如遇非混凝土墙壁时,应局部改用混凝土墙壁,其浇筑范围应比翼环直径(D5)大 200,而 且必须将套管一 次浇固于墙内。 4. 穿墙处混凝土墙厚应不小于 300,否则应使墙壁一边加厚或两边加厚。加厚部分的直径至少为 D5+200。 5. 套管的重量以 L=300 计算,如墙厚大于 300 时,应另行计算。 柔性防水套管尺寸表 表 33-10 DN Di D2 D, D, Ds L Lo U u 1^2 §3 n-M I Π 50 60 95 65 145 200 65 28 — 72 30 3.5 4 8 4-M12 65 76 114 80 165 220 65 28 25 72 30 3.75 4 8 4-M12 80 89 127 95 180 235 65 28 25 76 38 4 4 10 4-M16 100 108 146 114 200 255 65 28 25 76 38 4 4.5 10 4-M16 125 133 180 140 235 290 65 28 25 76 38 '4 6 10 6-M16 150 159 203 165 260 315 65 28 25 76 38 4.5 6 10 6-M16 76 33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 200 219 265 226 320 375 65 28 25 76 38 6 6 10 6-M16 250 273 325 280 380 435 65 28 25 76 38 8 8 10 8-M16 300 325 377 333 435 495 72 32 30 90 46 8 10 10 8-M20 350 377 426 385 485 545 72 32 30 90 46 10 10 10 8-M20 400 426 480 435 540 600 72 32 30 90 46 10 10 10 12-M20 450 480 530 488 590 650 72 32 30 90 46 10 10 10 12-M20 500 530 585 538 645 705 72 32 30 90 46 10 10 10 16-M20 600 630 690 640 755 820 75 40 30 104 54 10 10 12 16-M24 700 720 780 730 845 910 75 40 30 104 54 10 10 12 20-M24 800 820 880 830 950 1020 80 40 40 117 60 10 10 12 20-M27 900 920 980 930 1050 1120 80 40 40 117 60 10 10 12 20-M27 1000 1020 1080 1030 1150 1220 80 40 40 117 60 10 10 12 20-M27 刚性防水套管(A 型)尺寸、重量表 表 33-11 DN D, Dt D3 A d b K 重量(kg) 50 60 80 114 225 3. 5 10 4 4. 49 65 75. 5 95 121 230 3. 75 10 4 4. 66 80 89 110 140 250 4 10 4 5. 33 100 108 130 159 270 4.5 10 5 6.36 125 133 155 180 290 6 10 6 8. 33 150 159 180 219 330 6 10 6 10. 06 200 219 240 273 385 8 12 8 15.90 250 273 295 325 435 8 12 8 18.68 300 325 345 377 500 10 14 10 27. 40 350 377 400 426 550 10 14 10 30. 95 400 426 445 480 600 10 14 10 34. 35 450 480 500 530 650 10 14 10 37. 85 500 530 550 590 730 10 16 10 44. 54 600 630 660 690 830 10 16 10 54. 50 700 720 750 790 920 10 16 10 61.43 800 820 850 880 1020 10 16 10 69. 12 900 920 950 980 1120 10 16 10 76. 81 1000 1020 1050 1080 1230 10 16 10 84. 50 1200 1220 1250 1290 1430 12 20 12 122.5 1400 1420 1450 1490 1630 12 20 12 141.3 1600 1620 1650 1690 1830 14 20 14 176.4 1800 1820 1850 1900 2040 16 20 16 216.6 2000 2020 2050 2100 2240 16 20 16 239. 3 33. 2 _室内给水系统安装 77 4 7 1 +^ 13^200 B 型 1^200 A 型 图 33-3 刚性防水套管 1 一钢制套管;2—翼环 说明: 1. 套管穿墙处如遇非混凝土墙壁时,应改用混凝土墙壁,其浇筑范围应比翼环直径(A 或 D3)大 200,而且 必须将套管一 次浇固于墙内。套管内的填料应紧密捣实。 2. 穿墙处混凝土墙厚应不小于 200,否则应使墙壁一边加厚或两边加厚。加厚部分的直径至少为 D4(D3) +200。, 3. 当套管(件 1)采用卷制成型时, 周长允许偏差为:D3(D2)<600,士 2,D3(D2)〉600,士 0. 0035D3(D2)。 4. 套管的重量以 L=200 计算,当 L>200 时,应另行计算。 刚性防水套管(B 型)尺寸、重量表 表 33-12 DN D, Dz D3 δ b . K 重量(kg) 铸铁管 球墨铸铁管 75 93 — 140 250 4 10 4 5.33 78 33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 100 118 118 168 280 4. 5 10 5 6. 72 150 169 170 219 330 6 10 6 10.06 200 220 220 273 385 8 12 8 15. 90 250 271. 6 274 325 435 8 12 8 18. 68 300 322.8 326 377 500 10 14 10 27. 40 350 374 378 426 550 10 14 10 30. 98 400 425.6 429 480 600 10 14 10 34. 35 450 476.8 — 530 650 10 14 10 37. 85 500 528 532 590 730 10 16 10 44. 54 600 630. 8 635 690 830 10 16 10 54. 50 700 733 738 790 930 10 16 10 62.19 800 836 842 900 1040 10 16 10 70. 65 900 939 945 1000 1140 10 16 10 78. 34 1000 1041 1048 1100 1240 10 16 10 104. 7 1100 1144 — 1200 1340 12 20 12 114. 1 1200 1246 1255 1310 1450 12 20 12 124.4 刚性防水套管(C 型)尺寸、重量表 表 33-13 DN Dj Dz D, A b C 重量(kg) 铸铁管 球墨铸铁管 75 93 — 115 135 245 12 10 9. 25 100 118 118 140 160 270 12 10 10. 89 150 169 170 190 220 330 16 12 21.12 200 220 220 240 270 380 16 12 25.91 250 271. 6 274 295 325 435 16 12 31. 17 300 322.8 326 377 380 500 16 12 37.40 350 374 378 400 435 555 20 . 16 50. 66 400 425. 6 429 450 485 605 20 16 56. 45 450 476.8 — 500 535 655 20 16 62. 24 500 528 532 555 595 735 22 18 81. 94 600 630.8 635 660 700 840 22 18 96. 27 700 733 738 760 805 945 26 20 126.1 800 836 842 865 910 1050 26 20 142.4 900 939 945 970 _ 1020 1160 28 20 175.3 1000 1041 1048 1075 1125 1265 28 20 193. 3 1100 1144 — 1170 1225 1365 30 24 229.4 1200 1246 1255 1280 1335 1475 30 24 250.0 (6) 给水管道穿过墙壁和楼板,应设置金属或塑料套管。安装在楼板内的套管,其顶 部应高 出装饰地面 20mm,安装在卫生间及厨房内的套管,其顶部应高出装饰地面 50mm,底部应与楼板底 面相平;安装在墙壁内的套管其两端与饰面相平。套管直径宜大 于管道直径两个规格。 (7) 给水管道不宜穿过伸缩缝、沉降缝和抗震缝,管道必须穿过结构伸缩缝、抗震缝 及沉降 缝敷设时,可选取下列保护措施: 33. 2 _室内给水系统安装 79 1) 在墙体两侧采取柔性连接见图 33-4。 2) 在管道或保温层外皮上、下部留有不小于 150mm 的净空。 图 33-5 在穿墙处水平安装示意 3) 在穿墙处做成方形补偿器,水平安装见图 33-5。 图 33-4 墙体两侧采用柔性连接 4)活动支架法,将沉降缝两侧的支架做成能使管道垂直位移而不能水平横向位移,以适应沉降 缝的伸缩应力。 (8) 给水立管和装有 3 个或 3 个以上配水点的支管始端,均应安装可拆卸的连接件。 (9) 冷、热水管道同时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上、下平行安装时热水管应在冷水管上方。 2) 垂直平行安装时热水管应在冷水管左侧。 (10) 明装支管沿墙敷设时,管外皮距墙面应有 20〜30mm 的距离。 (11) 管与管及与建筑物构件之间的最小净距见表 33-14。 表 33-14 管与管及与建筑物构件之间的最小净距 名 称 最 小 净 距 ( mm) 1. 与排水管道的水平净距一般不小于 500 2. 与其他管道的净距不小于 100 水平干管 3. 与墙、地沟壁的净距不小于 80〜100 4. 与柱、梁、设备的净距不小于 50 5. 与排水管的交叉垂直净距不小于 100 不同管径下的距离要求如下: 1. 当 DN<32,至墙的净距不小于 25 i 管 2. 当 DN32〜DN50’至墙面的净距不小于 35 3. 当 DN7Q〜DN1QQ,至墙面的净距不小于 50 4. 当 DN125〜DN150,至墙面的净距不小于 65 支 管 与墙面净距一般为 20〜25 引人管 1. 在平面上与排水管道不小于 1000 2. 与排水管水平交叉时,不小于 150 33.2.2 建筑给水管道及附件安装 33.2.2.1 管材与连接方式 80 33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 给水管材的选用和连接方式,见表 33-15。 给水管材的选用和连接方式 表 33-15 管名 敷设方式 管径(mm) 管材 连 接 方 式 生活给水管 生产 给水管 中水给水 管 明装或暗设 DNCLOO 铝塑复合管 钢塑复合钢管 给水硬聚氯乙烯管 聚丙烯 管(PPR) 给水铜管 不镑钢 管 热镀锌钢管 卡套式连接 螺纹连接、沟槽或法兰连接 密封圈柔性连接、 胶粘连接 热培、电熔、法兰式连接 钎焊、 卡套、卡压、法兰、沟槽式连接 卡压、压缩 式管件、焊接、法兰、卡箍 法兰、沟槽式连 接 螺纹连接、沟槽或法兰连接 DN> 100 热镀锌钢管 钢塑复合钢管 给水硬聚氯乙烯管 给水铜 管 沟槽式或法兰连接 沟槽式或法兰连接 密封 圈连接、胶粘连接 焊接或卡套式连接 埋地 DN<75 热镀锌钢管 给水硬聚氯乙 烯管 聚丙烯管(PPR) 螺纹连接 密封圈连接、胶粘连接 热熔、电熔连接 DN>75 给水铸铁管 给水硬聚氯乙烯管 钢塑复 合管 石棉水泥、膨胀水泥、青铅或橡胶圈 接口 胶粘结口 螺纹、法兰或沟槽连接 饮用水管 明装或暗设 DN^lOO 不锈钢管 铜管 衬塑钢管 聚丙烯管(PPR) 卡压、压缩式管件、焊接、法兰、卡箍 法兰、 沟槽式连接 钎焊、卡套、卡压、法兰、沟槽 式连接 螺纹连接或沟槽连接 热熔、电熔、 法兰式连接 消防给水管 明装或暗设 DN<100 焊接钢管 热镀锌钢管 焊接或螺纹连接 螺纹连接 DN>100 焊接钢管 镀锌钢管 焊接或法兰连接 沟槽连接 埋地或地沟 DN^lOO 镀锌钢管 螺纹连接 DN^150 无缝钢管 给水铸铁管 法兰及焊接连接 石棉水泥接口或橡胶圈接口 自动喷洒管 明装或暗设 DN<100 镀锌钢管 螺纹、法兰、沟槽连接 DN>150 镀锌无缝钢管 沟槽连接或法兰连接 埋地 给水铸铁管 石棉水泥接口或橡胶圈接口 33. 2 室内给水系统安装 S81 33.2.2.2 室内给水管道施工安装工艺流程 室内给水管道施工安装工艺流程,见图 33-6。 图 33-6 室内给水管道安装工艺流程图 33.2.2.3 管道施工安装前的准备 1. 材料、设备要求 (1) 建筑给水所使用的主要材料、成品、半成品、配件、器具和设备必须具有有效的 质量合 格证明文件,规格、型号及性能检测报告应符合国家技术标准或设计要求。各类管 材应有产品材 质证明文件。各系统设备和阀门等附件、绝热、保温材料等应有产品质量合 格证及相关检测报告。 主要设备、器具、新材料、新设备还应附有完整的安装、使用说明 书。对于国家及地方规定的特 定设备及材料还应附有相应资质检测单位提供的检测报告。 (2) 所有材料、成品、半成品、配件、器具和设备进场时应对品种、规格、夕卜观等进 行验 收,包装应完好,表面无划痕及外力冲击破损,无腐蚀,并经监理工程师核査确认。 (3) 各种联结管件不得有砂眼、裂纹、破损、划伤、偏扣、乱扣、丝扣不全和角度不 准等现 象。 (4) 各种阀门的外观要规矩、无损伤,阀杆不得弯曲,阀体严密性好,阀门安装前, 应做强 度和严密性试验。 (5) 其他材料例如:石棉橡胶垫、油麻、线麻、水泥、电焊条等辅材,质量都必须符 合设计 及相应产品标准的要求和规定。 2. 安装准备 (1) 认真熟悉施工图纸,参看有关专业施工图和建筑装修图,核对各种管道标高、坐 标是否 有交叉,管道排列所占用空间是否合理。管道较多或管路复杂的空间、设备机房等 部位应与相关 专业进行器具、设备、管道综合排布的细部设计。 (2) 根据施工方案决定的施工方法和技术变底的具体措施,按照设计图纸、检查、核 对预留 孔洞位置、尺寸大小等是否正确,将管道坐标、标高位置划线定位。 (3) 施工或审图过程中发现问题必须及时与设计人员和有关人员研究解决,办好变更 洽商记 录。 (4) 经预先排列各部位尺寸都能达到设计、技术交底及综合布置的要求后,方可 下料。 3. 配合土建预留孔洞和预埋件 室内给水管道安装不可能与土建主体结构工程施工同步进行,因此在管道安装前要配 合土建 进行预留孔洞和预埋件的施工。 ' 给水管道安装前需要预留的孔洞主要是管道穿墙和穿楼板孔洞及穿墙、穿楼板套管的 安装。 一般混凝土结构上的预留孔洞,由设计在结构图上给出尺寸大小;其他结构上的孔 洞,当设计无 82 33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 规定时应按表 33-16 规定预留。 给排水管道预留孔洞尺寸 表 33-16 项 次 管 道 名 称 明管留孔尺寸 (长 X 宽) (_) 暗管墙槽尺寸 (宽 X 深) (mm) 管径<25mm 100X100 130X130 1 给水立管 管径 32〜50mm 150X150 150X130 管径 70〜100mm 200X200 200X200 2 两根给水立管 管径<32_ 150X100 200X130 3 一根排水立管 管径<50mm 150X150 290X130 管径<70〜100_ 200X200 250X200 4 一根给水立管和一根 管径<50mm 200X150 200X130 排水立管在一起 管径<70〜100mm 250X200 250X200 5 两根给水立管和一根 管径<50mm 200X150 .200X130 排水立管在一起 管径<70〜100mm 250X200 250X200 6 给水支管 管径<25mm 100X100 60X60 管径<32〜'40mm 150X130 150X100 7 排水支管 管径<80mm 250X200 管径lmm ;公称直径> 50mm,其偏差>2 mm。 7.铜管沟槽连接 (1) 管径不小于 DN50 的铜管可采用沟槽连接。 (2) 当沟槽连接件为非铜材质时,其接触面应采取必要的防腐措施。 (3) 铜管槽卩尺寸见表 33-36。 铜管槽口尺寸(_) 表 33-36 公称直径 DN 铜管外径Ιλ 铜管壁厚 槽宽 槽深 50 54 14.5 9.5 2.2 65 67 80 85 100 108 16.0 125 133 150 159 200 219 19.0 13.0 2.5 250 267 300 325 3.3 8.黄铜配件与附件连接 黄铜配件与附件螺纹连接时,宜采用聚四氟乙烯生料带,应先用手拧入 2〜3 扣,再 用扳手一 33. 2 _室内给水系统安装 99 次拧紧,不得倒回,装紧后应留有 2〜3 扣螺尾。 33.2.2.9 不锈钢给水管道施工技术 1. 建筑给水薄壁不锈钢管材、管件 (1) 管材、管件应符合 国家标准《流体输送用不锈钢焊接钢管》GB/T 12771、《生活 饮 用水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的安全性评价规范》(卫法监发[2001] 161 号文附件 2)和 《不锈钢卡压 式管件连接用薄壁不锈钢管》GB/T 19228. 2 的要求。 (2) 给水不锈钢管道与其他材料的管材、管件和附件 相连接时,应采取防止电化学腐 蚀的措施。 · (3) 对暗埋敷设的不镑钢钢管,其管材牌号宜采用 0Crl7Nil2Mo2,并对管沟或外壁 采取防腐蚀 措施。 (4) 在引人管、折角进户管件、支管、接出和仪表接口处,应采用螺纹转换接头或法 兰连接。 (5) 当热水水平干管与支管连接,水平干管与立管连接,立管与每层热水支管连接 时,应采 取在管道伸缩时相互不受影响的措施。 (6) 给水不镑钢管明敷时,应采取防止结露的措施,当嵌墙敷设时,公称直径不大于 20mm 的热水配水支管,可采用覆塑薄壁不镑钢水管,公称直径大于 20mm 的热水管应采 用保温措施,保 温材料应采用不腐蚀不镑钢管的材料。 2. 不镑钢管道卡压连接 (1)卡压式管件连接:根据施工要求考虑接头本体插入长度决定管子的切割长度,管 子的插人 长度按表 33-37 选用。 不锈钢管活动插入长度(mm) 表 33-37 公称直径 DN 10 15 20 25 32 40 50 65 插入长度 18 21 24 24 39 47 52 64 (2) 管子切断前必须确认没有损伤和变形,使用产生毛刺和切屑较少的旋转式管子切 割器垂 直与管的轴心线切断,切割时不能用力过大以防止管子失圆。切断后应清除管端的 毛刺和切屑, 粘附在管子内外的垃圾和异物用棉丝或纱布等擦干净,否则会导致插人接头 本体时密封圈损坏不 能完全结合而引起泄漏。锉刀和除毛刺器一定要用不镑钢专用,如果 曾在其他材料上使用过,可 能会沾染上锈蚀。 (3) 用画线器在管子上标记,确保管子插人尺寸符合要求。 (4) 将管子笔直地慢慢地插人接头本体,确保标记到接头端面在 2mm 以内。插人前 要确认密 封圈安装在 U 形位置上。如插人过紧可在管子上沾点水,不得使用油脂润滑, 以免油脂使密封圈 变性失效。 (5) 卡压连接: 1) 管道的连接采用专用管件,先按插人长度表在管端划线做标记,用力将管子插人 管件到 划线处。 2) 将专用卡压工具的凹槽与管件环形凸槽贴合,确认钳口与管子垂直后,开始作业, 缓慢 提升卡压机的压力至 35〜40MPa,压至卡压工具上,当下钳口闭合时,完成卡压 连接。 3) 卡压完成后应缓慢卸压,以防压力表被打坏。要确认卡压钳口凹槽安置在接头本 33. 2 _室内给水系统安装 100 体圆弧突出部位,卡压时应按住卡压工具,直到解除压力,卡压处若有松弛现象,可在原 卡 压处重新卡压一次。 4) 带螺纹的管件应先锁紧螺纹后再卡压,以免造成卡压好的接头因拧螺纹而松脱。 5) 配管弯曲时,应在直管部位修正,不可在管件部位矫正,否则可能引起卡压处松 弛造成 泄漏。对 DN65〜DN100 用环模,然后再次加压到位,见表 33-38。 不锈钢管卡压压力 表 33-38 公 称 通 径 DN (mm) 卡 压 压 力 ( MPa) 公 称 通 径 DN (mm) 卡 压 压 力 ( MPa) 15 〜25 40 65 〜100 60 32 〜50 50 (6) 卡压检查:卡压完成后检査划线处与接头端部的距离,若 DN15〜DN25 距离超 过 3mm,DIV32 〜DN50 距离超过 4mm,则属于不合格,需切除后重新施工。卡压处使 用六角量规测量,能够完全 卡入六角量规的判$为合格。若有松弛现象,可在原位重新卡 压,直至用六角量规测量合格。二次 卡压仍达未到卡规测量要求,应检查卡压钳口是否磨 损,有问题及时与供货商联系。一般情况下 卡压机连续使用三个月或卡压 5000 次就送供 货商检验保养。 ^ (7) 采用 EPDM 或 CIIR 橡胶圈,放入管件端部 U 形槽内时,不得使用任何润滑剂。 3.不锈钢压缩式管件的安装 (1) 断管,用砂轮切割机将配管切断,切口应垂直,且把切口内外毛刺修净。 (2) 将管件端口部分螺母拧开,并把螺母套在配管上。用专用工具(胀形器)将配管 内胀成 山形台凸缘或外边加一档圈。 (3) 将桂胶密封圈放入管件端口内,将事先套入螺母的配管插入管件内。 (4) 手拧螺母,并用扳手拧紧,完成配管与管件一个部分的连接。 (5) 配管胀形前,先将需连接的管件端口部分螺母拧开,并把他套在配管上。 (6) 胀形器按不同管径附有模具,公称直径 15〜20mm 用卡箍式(外加一档圈),公 称直径 25〜50mm 用胀箍式(内胀成一个山形台),装卸合模时借助木睡轻击。 (7) 配管胀形过程凭借胀形器专用模具自动定位,上下拉动摇杆至手感力约 30〜 50kg,配管卡 箍或胀箍位置应满足表 33-39 的规定。 管子胀形位置基准值(mm) 表 33-39 公称直径 DN 15 20 25 32 40 50 胀形位置外径多 16.85 22,85 28. 85 37. 70 42. 80 53. 80 (8) 硅胶密封圈应平放在管件端口 内,严禁使用润滑油。把胀形后的配管插 入管件时,切忌损坏 密封圈或改变其平整 状态。 (9) 不锈钢压缩式管件承口尺寸的规, 格应符合图 33-13 和表 33-40 的规定。 (10) 不锈钢压缩式管材与管材连接 见图 33-14。 图 33-13 不锈钢压缩式管件承口 33. 2 _室内给水系_统安装 101 不锈钢压缩式管件承口尺寸(_) 表 33·40 公称直径 DN 管外径 Dw 承口内径 A 螺纹尺寸,编号放到适当位置等待调直。 2. 管道法兰连接 (1) 凡管段与管段采用法兰盘连接或管道与法兰阀门连接者,必须按照设计要求和工 作压力 选用标准法兰盘。 (2) 法兰盘的连接螺栓直後、长度应符合标准要求,紧固法兰盘螺栓时要对称拧紧, 紧固好 的螺栓,突出螺母的丝扣长度应为 2〜3 扣,不应大于螺栓直径的 1/2。 104 33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 (3) 法兰盘连接衬垫,一般给水管(冷水)采用厚度为 3mm 的橡胶垫,供热、蒸 汽、生活热 水管道应采用厚度为 3mm 的石棉橡胶垫。法兰连接时衬垫不得凸入管内,其 外边缘接近螺栓孔为 宜,不得安放双垫或偏垫。 33.2 ■室内给水系统安装 J03 3.管道沟槽式连接 (1)沟槽式管接头采用平口端环形沟槽必须采用专门的滚槽机加工成型。岢在施工现 场按配管 长度进行沟槽加工。钢管最小壁厚和沟槽尺寸、管端至沟槽边尺寸应符合表 33- 41 和图 33-18 的规 定。 钢管最小壁厚和沟槽尺寸(_) 表 33-41 公称直径 钢管外径 最小壁厚 管端至沟槽边尺寸 沟槽宽度 沟槽深度:: 沟槽外径 DN Dc δ Λ+0. 0Λ-0. 5 p-f-O. 5 0. Όχ 20 27 2. 75 1.5 24.0 25 33 :3:25 14 8 28.4 32 42 3. 25 1.8 38.4 40 48 3. 50 44.4 50 57 3. 50 52. 6 50 60 3. 50 14.5 55. 6 65 76 3. 75 71. 6 80 89 4. 00 84.6 100 108 4. 00 103. 6 100 114 4. 00 9. 5 2. 2 109,6 125 133 4. 50 128. 6 125 140 4. 50 16 135.6 150 159 4. 50 154. 6 150 165 4. 50 160· 6 150 168 4. 50 163. 6 200 219 6. 00 214. 0 250 273 6. 50 19 268. 0·: 300 325 7. 50 '319.0 350 377 9. 00 13 366. 0 400 426 9. 00 25 5.5 415.0 450 480 9. 00 469.0 500 530 9. 00 519.0 600 630 9. 00 :619.0 (2) 当立管上设置支管时,应采取标 准规格的沟槽式三通、沟槽式四通等管件 连接。 沟槽式三通、沟槽式四通、机械三 通、机械四通等管件必须采用标准规格产 品,支管接 头采用专门的开孔机,当支管 的管径不符合标准规格时,可在接出管上 采用异径管等转 换支管管径。 (3) 沟槽式管接头、沟槽式管件、附 Ο — 33.2 ■室内给水系统安装 J03 vV^ k 图 33-18 钢管沟糟尺寸图 件在装卸、运输、堆放时,应小心轻放,严禁抛、摔、滚、拖和剧烈撞击。严禁与有腐蚀 和有 害于橡胶的物资接触,避免雨水淋袭。橡胶密封圈应放置在卡箍_内一起贮运和存放,木得另行 分包卩紧固件应于卡箍件螺栓孔松套相连。: (4)管材切割应按配管图先标定管子外径,外径误差和壁厚误差在允许公差范围 内。管材切口端面应垂直与管道中心轴线,.其倾斜角偏差 e 不得大于表 33-42。 .'1 ·,·'1 切割面倾斜角允许偏差(mm) 表 33*42 公称直径 DiV 切割端面倾斜角允许靖差 e <80 0.8 .100 〜150 1.2 >200 .1.6 ............................................... —........................................... : ( 5 ) 管道切割应采用机械方法。切 口表面应平整,无裂缝、凹凸、缩口、 熔碴、氧化杨,弄打磨光滑。当管端沟 槽加工部位的管 口不圆整时应整圆,壁 厚应均匀,表面的污物、油漆、铁锈、 碎屑等应予清除。 (6) 用滚槽机加工沟槽时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 将切割合格的管子架设在滚槽机上或滚槽机尾架上。 2) -在管子上用水平仪量测,使其处于水平位置。 3) 将管子端面与沟槽机止面贴紧,使管轴线与滚槽机止面垂直。 4) 启动滚槽机,滚压环行沟槽。 5) 停机,用游标卡尺量测沟槽的深度和宽度,在确认沟槽尺寸符合要求后,滚槽机 卸荷, 取出管子。 6) 在滚槽机滚压沟槽过程中,严禁管子出现纵向位移和角位移。 (7) 滚槽机滚压成型的沟槽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管端至沟槽段的表面应平整,无凹凸、无滚痕。 2) 沟槽圆心应与管壁同心,沟槽宽度和深度符合要求。 3) 用滚槽机对管材加工成型的沟槽,不得损坏管子的镀锌层及内壁各种涂层和内 衬层。 4) 滚槽时,加工一个沟槽的时间不宜小于表 33-43 的要求。 沟槽加工用时一览表 表 33-43 公称;S 径 DN (mm) 50 65 80 100 125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450 500 600 时间(min) 2 2 2. 5 2. 5 3 3 4 5 6 7 8 10 12 16 . . . . . 5 ) . 滚槽机应有限位驢。.................................. ......... .................................. ...................... (8) 在管道上开孔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 丄 1 ) 将开孔抑圍定在管道预定开孔的部位,开孔的中心线和钻头中心线必须对准管道 中轴 线。 ! m. . 2 ) 启动电机转劫钻头,转 动手轮便钻头缓慢向下钻孔,并适时、适暈地向钻头添加 润滑剂直至钻头在管道上钻堯孔洞。 . · 3 ) 开孔完毕后,摇回 33. 2 室内给水系统安装 105 手轮,使开孔机的钻头复位。 . , : , 4 ) — 撤除开孔机后,清除开孔部位的钻落金属和残渣,并将孔洞打磨光滑。 5 ) 开孔直径不小于支管外径。 . : : . , (9) 沟槽式接头安装步骤: 1) 用游标卡尺检査管材、管件的沟槽是否符合规定,以及卡箍件的型号是否正确。 2) 在橡胶密封圈上涂抹润滑剂,并检査橡胶密封圈是否有损伤。润滑剂可采用肥皂 水或 洗洁剂,不得采用油润滑剂。 3) 连接时先将橡胶密封圈安装在接口中间部位,可将橡胶密封圈先套在一侧管端, 定位 后再套上另一·侧管端,较直管道中轴线。 4) 在橡胶密 封圈的外侧安装卡箍件,必须将卡箍件内缘嵌固在沟槽内,并将其固定 在沟槽中心部位。 - 5) 压紧卡箍件至端面闭合后,即刻安装紧固件,应均匀交替拧紧螺栓 r 6) 在安装卡箍件过程中,必须目测检查橡胶密封圈,防止起皱。 7) 安装完毕后,检査并确认卡箍件内缘全圆周嵌固在沟槽内。 (10) 支管接头安装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 在已开孔洞的管道上安装机械三通或机械四通时,卡箍件上连接支管的管中心必 须与 管道上孔洞的中心对准。 2) 安装后机械三通、机械四通内的橡胶密封圈,必须与管道上的孔洞同心,间隙 均匀。 3) 压紧支管卡箍件至两端面闭合,即刻安装紧固件,应均匀交替拧紧螺栓。 4) 在安装支管卡箍件过程中,必须目测检查橡胶密封圈,防止起皱。 33.2.2.11 给水铸铁管道安装 1.石棉水泥接口 (1) 一般用线麻(大麻)在 5%的 65 号或 75 号熬热普通石油沥青和 95%的汽油的混 合液里 锓透,晾干后即成油麻。捻口用的油麻填料必#ί清洁。 (2) 将 4 级以上 石棉在平板上把纤维打松,挑净混在其中的杂物,将 42. 5 级硅酸盐 水泥(捻口用水泥强度不低于 42.5MPa 即可),给水管道以石棉:水泥=3 : 7 之比掺合 在一起搅 合,搅好后,用时加上其混合总重量的 10%〜12%的水(加水量在气温较髙或 风较大时选较大值), 一般采用喷水的方法,即把水喷洒在混合物表面,然后用手着实揉 搓,当抓起被湿润的石棉水 泥成团,一触即又松散时,说明加水适量,调合即用。由于石 棉水泥的初凝期短,加水搅拌均 匀后立即使用,如超过 4h 则不可用。 · :(3)操作时,先清洗管口,用钢丝刷刷净,管口缝隙用楔铁临时支撑找匀。 (4) 铸铁管承插捻口连接的对口间隙应不小于 3_。 (5) 铸铁管沿直线敷设,承插捻口的环形间隙应符合规定;沿曲线敷设,每个接口允 许有 2。转角。 (6) 将油麻搓成环形间隙的 1.5 倍直径的麻辫,其长度搓拧后为管外径周长加上 100mm。从 接口的下方开始向上塞进缝隙里,沿着接口向上收紧,边收边用麻凿打人承 口,应相压打两圈, 再从下向上依次打实打紧,当锤击发出金属声,检凿被弹打好,被打 实的油麻深度应占总深度 33. 2 室内给水系统安装 106 1/3 (2〜3 圈,注意两圈麻接头错开)。 (7) 麻口全打完达到标准后和灰打口,将调好的石棉水泥均匀地铺在盘内,将拌好的 灰从 下至上塞入已打紧的油麻承口内,塞满后,用不同规格的检;凿及手睡将填料捣实。分 层打紧打 实,每层要打至锤击时发出金属的清脆声,灰面呈黑色,手感有回弹力,方可填 33. 2 _室内给水系统安装 107 料打下一层,每层厚约 10mm,一直打击至凹入承口边缘深度不大于 2rmri,深浅一致,表面用 捻凿连打几下灰面再不凹下即可,大管径承插口铸铁管接口时,由两个人左右同时 进行操作。 (8) 接口抢完后,用湿泥抹在接口外面,春秋季每天饶两次水,夏季用湿草袋盖在接 口上, 每天浇四次水,初冬季在接口上抹湿泥覆土保湿,敞口的管线两端用草袋塞严。 (9) 水泥捻口的给水铸铁管,在安装地点有侵蚀性的地下水时,应在接口处涂抹浙青 防腐 层。 2.膨胀水泥接口 (1) 拌合填料:以 0.2〜0.5mm 清洗晒干的砂和硅酸盐水泥为拌合料,按砂:水 泥:水=1 : 1 : 0.28〜0.32 (重量比)的配合比拌合而成,拌好后的砂浆和石棉水泥的湿 度相似,拌好的灰浆在 lh 内用完。冬期施工时,须用 80Ό左右热水拌合。 (2) 操作:按照石棉水泥接口标准要求填塞油麻。再将调好的砂浆一次塞满在巳填好 油麻 的承插间隙内,一面塞入填料,一面用灰凿分层捣实,可不用手锤。表面捣出有稀浆 为止,如 不能和承口相平,则再填充后找平。一天内不得受到大的碰撞。 (3) 养生:接口完毕后,2h 内不准在接口上浇水,直接用湿泥封口,上留检查口浇 水,烈 日直射时,用草袋覆盖住。冬季可覆土保湿,定期浇水。夏天不少于 2d,冬天不 少于 3d,也可 用管内充水进行养生,充水压力不超过 200kPa。 3-青铅接口 '一般用于工业厂房室内铸铁给水管敷设,设计有特殊要求或室外铸铁给水管紧急抢 修,管道连 接急于通水的情况下可采用青铅接口。 (1) 按石棉水泥接口的操作要求,打紧油麻。 (2) 将承插口的外部用密封卡或包有粘性泥浆的麻绳,将口密封,上部留出浇铅口。 (3) 将铅锭截成几块,然后投入铅锅内加热熔化,铅熔至紫红色(500Ό左右)时, 用加热 的铅勺(防止铅在灌口时冷却)除去液面的杂质,盛起铅液浇入承插口内,灌铅时 要慢慢倒入, 使管内气体逸出,至高出灌口为止,一次浇完,以保证接口的严密性。对于 大管径管道灌铅速 度可适当加快,防止熔铅中途凝固。 (4) 铅浇入后,立即将泥浆或密封卡拆除。 (5) 管径在 350mm 以下的用手钎子(捻凿)一人打,管径在 400mm 以上的,用带 把钎子两 人同时从两边打。从管的下方打起,至上方结束。上面的铅头不可剁掉,只能用 铅塞刀边打紧 边挤掉。第一遍用剁子,然后用小号塞刀开始打。逐渐增大塞刀号,打实打 紧打平,打光为止。 (6) 化铅与浇铅口时,如遇水会发生爆炸(又称放炮)伤人,可在接口内灌入少量机 油(或 蜡),则可以防止放炮。 4.承插铸铁给水管橡胶圈接口 ■ (1)胶圈形体应完整,表面光滑,粗细均匀,无气泡,无重皮。 用手扭曲、拉、折表 面和断面不得有裂纹、凹凸及海绵状等缺陷,尺寸偏差应小于 1mm,将承 口工作面清理 干净。 (2)安放胶圈,胶圈擦拭干净,扭曲,然后放入承口内的圈槽里,使胶圈均匀严整地 紧贴承 口内壁,如有隆起或扭曲现象,必须调平。 (3) 画安装线:对于装人的管道,清除内部及插口工作面的粘附物,根据要插人的深 度, 沿管子插口外表面画出安装线,安装面应与管轴相垂直。 (4) 涂润滑剂:向管子插口工作面和胶圈内表面刷水擦上肥皂。 108 33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 (5) 将被安装的管子插口端锥面插人胶圈内,稍微顶紧后,找正将管子垫稳。 (6) 安装安管器:一般采用钢箍或钢丝绳,先捆住管子。安管器有电动、液压汽动, 出力 在 50kN 以下,最大不超过 lOOkN。 (7) 插人:管子经调整对正后,缓慢启动安管器,使管子沿圆周均匀地进人并随时检 查胶 圈不得被卷人,直至承口端与插口端的安装线齐平为止。 (8) 橡胶圈接口的管道,每个接口的最大偏转角不得超过如下规定:DN<200mm 时,允许偏 转角度最大为 5°; 200mm750 460 喷头与隔断的水平距离和最小垂直距离(大水滴喷头) 表 33-53 喷头与隔断的 喷头与隔断的最小 喷头与隔断的 喷头与隔断的最小 水平距离 a (mm) 垂直距离 6 (mm) 水平距离 a (mm) 垂直距离 b (mm) α<150 40 450<α<600 130 150<α<300 80 600<α<750 140 300<α<450 100 750<α<900 150 33.3.2.2 组件安装 1. 报警阀组安装 (1) 报警阀应有商标、规格、型号及永久性标志,水力警铃的铃锤转动灵活,无阻滞 现 象。 (2) 报警阀处地面应有排水措施,环境温度不应低于 5°C。报警阀组应设在明显、易 于 操作的位置,距地高度宜为 lm 左右。 (3) 报警阀组应按产品说明书和设计要求安装,控制阀应有启闭指示装置,阀门处于 常 开状态。 (4) 报警阀组安装前应逐个进行渗漏试验,试验压力为工作压力的 2 倍,试验时间 5min, 阀瓣处应无渗漏。报警阀组的安装应先安装水源控制阀、报警阀,然后再进行报 警阀组辅 助管道的连接。 (5) 水源控制阀、报警阀与配水干管的连接,应使水流方向一致。 (6) 水力警铃应安装在相对空旷的地方。报警阀、水力警铃排水应按照设计要求排放 到 指定地点。 2. 水流指示器安装 (1)水流指示器应有清晰的铭牌、安全操作指示标志和产品说明书;还应有水流方向 的 永久性标志。除报警阀组控制的喷头只保护不超过防火分区面积的同层场所外,每个防 火 分区、每个楼层均应设水流指示器。仓库内顶板下喷头与货架内喷头应分别设置水流指 示 器。 (2) 水流指示器一般安在每层的水平分支干管或某区域的分支干管上。水流指示器应 安装在水平管道上侧,其动作方向应和水流方向一致;安装后的水流指示器桨片、膜片应 动 作灵活,不应与管壁发生碰擦。 33. 3 室内消防系统安装 (3) 水流指示器的规格、型号应符号设计要求,应在系统试压、冲洗合格后进行 安装。 (4) 水流指示器前后应保持有五倍安装管径的直线段,安装时注意水流方向与指示器 的箭头一致。 (5) 国内产品可直接安装在丝扣三通上,进口产品可在干管开口,用定型卡箍紧固。水 流指示器适用于 50〜150mm 的管道安装。 3. 节流装置安装 ' (1) 在高层消防系统中,为防止低层的喷头和消火栓流量过大,可采用减压孔板或节 流 管等装置均衡。 (2) 减压孔板应设置在直径不小于 50mm 的水平管段上,孔口直径不应小于安装管 端直 径的 50%,孔板应安装在水流转弯处下游一侧的直管段上。 (3) 与弯管的距离不应小于设置管段直径的两倍,采用节流管时,其长度不宜小于 lm。 节流管直径选择按表 33-54 选用。 节流管直径(_) 表 33-54 管段直径 50 70 80 100 125 150 200 节流直径 25 32 40 50 80 80 100 4. 水栗接合器安装 (1) 水泵接合器规格应根据设计选定,其安装位置应有明显的标志,阀门位置应便于 操 作,接合器附近不得有障碍物。 (2) 安全阀应按系统工作压力定压,防止消防车加压过高破坏室内管网及部件,接合 器 应安装泄水阀。 5. 报警阀配件安装 (1) 报警阀配件交工前进行安装,延迟器安装在闭式喷头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上,是防 止 误报警的设施。可按说明书及组装图安装,应装在报警阀与水力警铃之间的信号管上。 与 报警阀连接的管道应采用镀锌钢管。 (2) 排气阀的安装应在管网系统试压、冲洗合格后进行,排气阀应安装在配水干管顶 部、 配水管的末端,且应确保无渗漏。 (3) 信号阀应安装在水流指示器前的管道上,与水流指示器之间的距离不应少于 300mm。 末端试水装置安装在系统管网末端或分区管网末端。 (4) 水力警铃应安装在公共通道或值班室的外墙上。水力警铃与报警阀的连接应采用 镀 锌管;管经为 15_时,其长度不应大于 6m,管经为 20mm 时,其长度不应大于 20m。 6. 信号阀安装 信号阀应安装在水流指示器前的管道上,与水流指示器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 300mm。 132 33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 7. 末端试水装置 (1) 每个报警阀组控制的最不利点喷头处,应设末端试水装置,其他防火分区、楼层 的 最不利点喷头处,均应设直径为 25mm 的试水阀。 (2) 末端试水装置应由试水阀、压力表以及试水接头组成。试水接头出水口的流量系 数, 应等同于同楼层或防火分区内的最小流量系数喷头。末端试水装置出水,应采取孔口 出流 的方式排人排水管道。 33.3. 2.3 通水调试 管道系统强度及严密性试验可分层、分区、分段进行。埋地、吊顶内、保温等暗装管 道 在隐蔽前应做好单项水压试验。管道系统安装完后进行综合水压试验。 1. 系统试压和冲洗 管网安装完毕后,对其进行强度试验、严密性试验和冲洗。强度试验和严密性试验用 水 进行。试压用的压力表不少于二只,精度不低于 1. 5 级,量程为试验压力值的 1. 5〜2 倍。 对不能参与试压的设备、仪表、阀门及附件加以隔离或拆除;加设的临时盲板要具有 突出 于法兰的边牙,且作明显标志。系统试压过程中出现泄漏时,要停止试压,并放空管 网中 的试验介质,消除缺陷后再试。 2. 系统调试 ⑴准备工作 系统调试应在其施工完成后进行,且具备下列条件:消防水池、消防水箱已储备设计 要 求的水量;系统供电正常;气压给水设备的水位、气压符合设计要求;灭火系统管网内 已 充满水;阀门均无泄漏;配套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2) 调试内容包括:水源测试,消防水栗调试,稳压栗调试,报警阀调试等,排水装 置 设计和联动试验。 (3) 调试要求: 1) 水源测试:按设计要求核实消防水箱的容积、设置高度及消防储水不作他用的技 术 措施;按设计要求核实水栗接合器的数量和供水能力。 2) 消防水泵调试要求:以自动或手动方式启动消防水泵时,消防水泵应在 5min 内 投 人正常运行;备用电源切换时,消防水泵应在 1.5min 内投人正常运行;稳压泵调试 时,模 拟设计压力时,稳压泵应自动停止运行。 3) 报警阀调试: ①湿式报警阀调试:在其试水装置处放水,报警阀及时动作,当延时不超过 90s 后, 水 力警铃应发出报警信号,水流指示器应输出报警电信号,压力开关接通电路报警,及时 反 映在消防控制室,并立即启动相应消防水泵。 ②干式报警阀调试:开启系统试验阀门,检査并核实报警阀的启动时间、启动压力、水 流到试验装置出口所需时间均应满足设计要求。当管网空气压力下降至供水压力的 12. 5%以下时,试水装置连续出水,7JC 力警铃发出报警信号。 4) 排水装置调试:开启排水装置的主排水阀,应按系统最大设计灭火水量作排水试 验, 并使压力达到时稳定。 5) 启动最不利点的一只喷头以 0.94〜1.5L/S 的流量从末端试水装置处放水,水流 指示 器、压力开关和消防水泵应及时动作,并发现准确的信号。 33. 3 室内消防系统安装 133 33.3.3 气体灭火系统安装 33.3.3.1 安装准备 1. 施工前的准备 为确保气体灭火系统的施工质量,使气体灭火系统能够安装正确,运行可靠的必要条 件 是设计正确、施工合理、产品质量合格,因此施工前应具备如下的技术资料。 (1) 经公安消防监督机构审核的施工图,设计说明书,系统及组件的使用、维护保养 说 明书。 (2) 灭火剂储存容器,选择阀、单项阀、集流管、启动装置、喷嘴、安全阀等重要组 件, 应具有国家质量检测部门的检测、检验报告和出厂产品的合格证。灭火剂输送管道及 管道 组件的质量保证书和合格证。 (3) 系统中采用的不能复验复检的组配件,如膜片必须具有生产厂批量生产的产品检 验报告和产品合格证。 2. 材料要求 (1) 气体灭火设备、管材、管件、各类阀门及附属制品配件等,出厂质量合格证明文 件 及检测报告齐全、有效。进入现场后,安装使用前检查、验证工作。必须符合国家有关 规 范、部颁标准及消防监督部门的规定要求。对于有特殊要求的材料宜抽样送试验室 检测。 (2) 管材一般采用镀锌钢管、镀锌无缝钢管、加厚锻锌钢管及管件。管壁内外镀锌均 匀, 无锈蚀、内壁无卡筋,管壁厚度符合设计要求。选择管材时,内部经受压力应满足设 计要 求。 (3) 管件:管件应采用锻压钢件内外镀锌。镀锌层表面均匀、无锈蚀、无偏扣、乱 扣、 方扣、丝扣不全、角度不准等现象。特别是法兰盘要内外镀锌,镀锌层完整,水线均 匀, 不得有断裂、粘着污物等现象。 (4) 有色金属管道及管件:管壁厚度内外均匀,管皮内表面光滑平整,管件不得有角 度 不准等现象。 (5) 施工前系统组件的外观检査: 1) 系统组件无碰撞变形及机械性损伤。 2) 组件外露非机械加工表面保护涂层完好。 3) 组件所有外露接口设有防护装置且封闭良好,接口螺纹和法兰密封面无损伤。 4) 铭牌清晰,其内容应符合国家要求且必须有效。 5) 保护同一防护区的灭火剂 1C 存容器规格应一致,其高度差不宜超过 20mm。 6) 气动驱动装置的气体 C 存容器规格应一致,其高度差不宜超过 10mm。 (6) 施工前应检查灭火剂 C 存容器内的充装量与充装压力: 1) 灭火剂贮存容器的充装量不应小于设计充装量,且不应超过设计充装量的 1.5%。 2) 10541 和七氟丙烷灭火系统应检查灭火剂|£存容器内的 JC 存压力,灭火剂贮存容 器 内的实际压力不应低于相应温度下的 C 存压力,且不应超过该 C 存压力的 5%;三氟甲 烷灭 火系统应进行称重检漏检查,其损失不应超过 10%。 (7) 气体钢瓶、启动装置箱及箱内附属设备及零配件的规格、型号、尺寸、质量必须 134 33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 符合设计要求。设备的零配件应齐全,表面外观规整,无损伤。搬运时带上瓶盖,不能倒 置、 冲击,慎重操作,不允许放在日光直射及高温、附近有危险物等场所。 3. 作业条件 (1) 保护区和灭火剂储存室(点)土建工程施工全部完成,设置安装条件与设计要求 符 合。 (2) 系统组件及主要材料齐全,品种、规格、型号和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3) 系统所需的预埋件和孔洞符合设计要求。 (4) 管网安装所需基准线应测定并标明,吊顶内管道应在封吊顶前完成。 (5) 设备安装应在设备间完成粗装修进行。 (6) 干管安装:位于各段顶层干管,在各段结构封顶后安装;位于楼板下的干管,应 在 结构进入上一层且模板已经拆除并清理干净后进行;位于吊顶内的干管,必须在吊顶安 装 前安装完毕。 (7) 立管安装:应在抹好地面后进行,如需在抹地面前安装时,必须保证水平线和地 表 面标高准确。 (8) 支管安装:必须在抹完墙面后进行安装。墙面不做抹灰时,支管应在刮腻子后再 进 行安装。 33.3.3.2 气体灭火系统安装要点 1. 气体灭火管道系统组成 管道一般包括主干管、支干管、支立管、分支管;集合管、导向管安装。安装时由主 管 道开始,其他分支可依次进行。 2. 灭火剂输送管道的安装 (1)灭火剂输送管道连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采用螺纹连接时,管材宜采用机械气割;螺纹不得有缺纹、断纹等现象;螺纹连 接 的密封材料应均匀附着在管道的螺纹部分,拧紧螺纹时,不得将填料挤人管道内;安装 后 的螺纹根部应有 2〜3 丝外露螺纹;连接后,应将连接处外部清理干净并做防腐处理。 填料 应用封闭性能好的聚四氟乙烯生料带,不能用麻丝做填料。 2) 采用法兰连接时,衬垫不得凸人管内,其外边缘宜接近螺栓,不得放双垫或偏垫。 连接法兰的螺栓,直径和长度应符合标准,拧紧后,凸出螺母的长度不应大于螺杆直径的 1/2 且保证有不少于 2 丝外露螺纹。法兰垫料应用耐热石棉,切忌采用高压橡胶垫,因为 橡胶 垫容易膨胀,导致漏气。 3) 已经防腐处理的无缝钢管不宜采用焊接连接,与选择阀等个别连接部位需采用法 兰焊接连接时,应对被焊接损坏的防腐层进行二次防腐处理。 4) 焊接后的管道应进行二次镀锌处理。管道预排列时应充分考虑到管道进行二次镀 锌的拆卸,在合适的位置上设置可拆卸的连接方式。管道焊接完后,对管道按照连接顺序 进 行编号,并在管道的确定位置上打上永久标识,按顺序拆卸后进行二次镀锌处理,然后 按 编号进行二次安装,安装位置与一次安装位置一致。 5) 铜管道连接采用扩口接头,把扩口螺母带人铜管,然后用胀管工具扩管,应用指 定 的胀管工具扩管,不能用其他方法扩管。使用专用扳手把扩口螺母拧紧,不能采用活动 扳 手等。 33.3 室内消防系统安装 J135 6)三通的水平分流,由于灭火剂喷放时,在管网中呈气液两相流动,且压力越低流 体中 含气率越大,为较准确地控制流量分配,管道三通管接头分流出口应水平安装。 (2) 管道穿过墙壁、楼板处应安装套管。套管公称直径比管道公称直径至少应大 2 级, 穿墙套管长度应与墙厚相等,穿楼板套管长度应高出地板 50mm。管道与套管间的空 隙应采 用防火封堵材料填塞密实。当管道穿越建筑物的变形缝时,应设置柔性管段。 (3) 管道支、吊架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管道应固定牢靠,管道支、吊架的最大间距应符合表 33-55 的规定。 支、吊架之间最大间距 表 33-55 DN (mm) 15 20 25 32 40 50 65 80 100 150 最大间距(m) 1.5 1.8 2. 1 2.4 2.7 3.0 3.4 3.7 4. 3 5. 2 2) 管道末端应采用防晃支架固定,支架与末端喷嘴间的距离不应大于 500mm。 3) 公称直径大于或等于 50mm 的主干管道,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至少应各安装'1 个 防 晃支架,当穿过建筑物楼层时,每层应设 1 个防晃支架。当水平管道改变方向时,应增 设 防晃支架。 4) 埋设在混凝土墙内的管道,必须根据设计要求施工,须在埋设部位卷上聚乙稀胶 带 或同类产品。在防火区域内,管道所穿过的间隙应填上不燃性材料,并考虑必要的伸 缩, 充分填实。 (4) 灭火剂输送管道安装完毕后,应进行强度试验和气压严密性试验,并合格。 (5) 灭火剂输送管道的外表面宜涂红色油漆。 3. 设备支架安装 (1) 按照设计图纸要求,进行设备支架组装,组装时注意按照图纸顺序编号进行安 装, 安装后再进行矫正。 (2) 各部件的组装应使用配套附件螺栓、螺母、垫圈、U 形卡等,注意不要组装错 位。 外露螺栓长度为直径的 1/2 为宜。 (3) C 藏容器支架组装完成,经复核符合设计图纸要求后,用四根膨胀螺栓固定在贮 藏 容器室的地面上。 4. 灭火剂储存装置的安装 (1) 储存装置的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要求。 (2) 灭火剂储存装置安装后,泄压装置的泄压方向不应朝向操作面。低压二氧化碳灭 火 系统的安装阀应通过专用的泄压阀接到室外。 (3) 储存装置上压力计、液位计、称重显示装置的安装位置应便于人员观察和操作。 (.4)储存容器的支、框架应固定牢靠,并应做防腐处理。 (5) 储存容器宜涂红色油漆,正面应标明设计规定的灭火剂名称和储存容器的编号。 (6) 安装集流管前应检査内腔,确保清洁。 (7) 集流管上的泄压装置的泄压方向不应朝向操作面。 (8) 连接储存容器与集流管间的单向阀的流向指示箭头应指向介质流动方向。 5. 集流管的制作安装 (1)集流管汇集各个 C 存容器中施放的灭火剂,向指定的防护区域输送,它的出口通 过 短管与选择阀连接,人口通过高压软管与贮存容器的容器阀连接。集流管采用高压管道 焊 136 33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 接而成,进出口采用机械钻孔,不允许气割,以保证设计所需通径。焊接并检验合格后 进 行内外镀锌。 (2) 集流管安装前应对内腔清理干净并封闭出口,支、框架固定牢固,并作防腐 处理。 (3) 集流管外面涂红色油漆。装有泄压装置的集流管泄压方向不应朝向操作面,泄压 时 不致伤人。 (4) 同一瓶站的多根集流管采用法兰连接,以保证集流管容器接口安装角度一致。 (5) 当钢瓶架高度超过 1.5m 时,集流管应适当降低标高,以使选择阀安装高度(手 柄 高度)1. 7m。 (6) 安全阀应安装在避开操作面的方向。 6. 选择阀及信号反馈装置的安装 (1) 选择阀操作手柄应安装 在操作面一侧,当安装高度超过 1. 7m 时应采取便于操作 的措施。 (2) 采用螺纹连接的选择阀,其与管网连接处宜采用活接。 (3) 选择阀的流向指示箭头应指向介质流动方向。 (4) 选择阀上应设置标明防护区或保护对象名称或编号的永久性标志牌,并应便于 观 察。 (5) 信号反馈装置的安装应符合设计要求 5 (6) 在组合分配系统中,集流管上要安装多个选择阀,与多组管道相连。选择阀操作 手 柄均布置在操作面一侧,安装高度超过 1.7m 时,应设置登梯或操作平台,以便操作。 采用 螺纹连接的选择阀,与管道连接处要采用活接头。为便于人员辨别选择阀所控制的防 护区, 要在选择阀上标明防护区名称或编号。 7. 阀驱动的安装 (1) 电磁驱动装置的安装要求 1) 安装前检查:电磁驱动装置的电源电压应符合系统设计要求。通过检查电磁铁芯, 其行程应能满足系统启动要求,且动作灵活无卡阻现象;气动驱动装置 C 存容器内气体压 力 不应低于设计压力,且不得超过设计压力的 5%;气动驱动装置中的单向闻芯应启闭灵 活, 无卡阻现象。 2) 安装过程:电气连接线应沿固定灭火剂贮存容器的支、框架或墙面固定。拉索式 的 手动驱动装置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拉索除必须外露部分外,采用经内外防腐处理的 钢 管防护;拉索转弯处应采用专用导向滑轮;拉索末端拉手应设在专用的保护盒内;拉索 套 管和保护盒必须固定牢靠。 (2) 气动驱动装置的气瓶支、框架或箱体应固定牢靠,且应做防腐处理,并标明驱动 介 质的名称和对应防护区名称编号。气动管道用铜管。由于管子长且根数多,应布置成横 平 竖直,管子交叉要尽量少,管子采用管夹固定,管夹的间距不宜大于 0.6m,转弯处应 增设 一个管夹。:' (3) 安装后应进行气密性试验:气动驱动装置的管道,试验介质采用氮气或空气,试 验 压力不低于驱动气体!e 存压力,试验时为隔断气体进入灭火剂 it 存容器的容器阀内,可 拆 下这一端,加上一个气体单向阀。试验时,压力升至试验压力后关闭加压气源,5min 内压 33.3 室内消防系统安装 J137 力不变化为合格。 8. 喷嘴的安装 (1) 喷嘴与连接管的连接,采用聚四氟乙烯缠绕丝牙部分或密封胶密封,安装时不得 将 密封材料挤入管内和喷嘴内。 (2) 安装在吊顶下的下带装饰圈罩的喷嘴,其连接管丝牙部分不应露出吊顶,安装带 装 饰圈罩的喷嘴时,其装饰圈罩应紧贴吊顶。 (3) 喷嘴安装位置应根据设计图安装,并逐个核对其型号、规格、喷孔方向,使之符 合 设计要求。 (4) 安装喷嘴保护罩,次罩一般采用小喇机形状,作用是防止喷嘴孔口堵塞。 9. 控制组件的安装 (1)灭火控制装置的安装应符合设计要求,防护区内火灾探测器的安装应符合现行国 家 标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66 的规定。 . ( 2 ) 设置在防护区处的手动、自动转换开关应安装在防护区入口便于操作的部位,安 装 高度为中心点距地(楼)面 1.5m。 (3) 手动启动、停止按钮应安装在防护区入口便于操作的部位,安装高度为中心点距 地 (楼)面 1.5m;防护区的声光报警装置安装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安装牢固,不得 倾斜。 (4) 气体喷放指示灯宜安装在防护区入口的正上方。 33.3.3.3 气体灭火系统的试验 1.水压试验 (1)水压强度试验压力按下列数值取值: 1) 对高压二氧化碳系统取 1. 5MPa;对低压二氧化碳系统取 0. 4MPa。 2) 对 IG541 混合气体灭火系统应取 13. OMPa。 3) 对卤代烷 1301 和七氟丙烷灭火系统,应取 1.5 倍系统工作最大压力。系统最大工 作 压力见表 33-56。 系统储存压力、最大工作压力 表 33-56 系统类别 最大充装密度 (kg/m3) 储存压力 (MPa) 最大工作压力(MPa) (5CTC) 混合气体(IG541)灭火系统 — 15.0 17.2 — 20.0 23.2 卤代烷 1301 灭火系统 1125 2. 50 3. 93 4. 20 5.80 1150 2.5 4.2 _七氟丙烷灭火系统 1120 4.2 6. 7 1000 5. 6 7.2 (2) 进行水压试验时,以不大于 0.5m/s 的升压速率缓慢升压至试验压力,保压 5min,检 查管道各处无渗漏、无变形为合格。 (3) 当水压强度试验条件不具备时,可采用气压强度试验代替。气压强度试验压力取 138 33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 值:二氧化碳灭火系统取 80%水压强度试验压力;IG541 混合气体灭火系统取 10. 5MPa; 卤 代烷 1301 灭火系统和七氟丙烷灭火系统取 1.15 倍最大工作压力。气压预实验压力 0. 2MPa,试验时缓慢增加压力,压力升至 50%时,如未发现异状或泄漏,继续按试验压 力的 10%逐级升压,每级稳压 3min,直至试验压力。保压检查管道无变形,无渗漏为 合格。 (4) 气密试验:气密试验压力应按下列规定取值。对灭火剂输送管道,应取水压强度 试 验压力的 2/3;对气动管道,应取驱动气体储存压力。进行气密试验时,应以不大于 0. 5MPa/s 的升压速率缓慢升压至试验压力,关断试验气源 3min 内压力降不超过试验压 力的 10%为合格。气压试验必须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加压介质可采用空气或氮气。 (5) 吹扫管道可采用压缩空气或氮气,吹扫时,管道末端的气体流速不应小于 20m/s, 采 用白布检查,直至无铁锈、尘土、水溃及其他异物。 2.系统调试 (1) 一般规定 1) 气体灭火系统的调试应在系统安装完毕,并宜在相关的火灾报警系统和开口自动 关闭装置、通风机械和防火阀等联动设备的调试完成后进行。 2) 调试前应检查系统组件和材料的型号、规格、数量以及系统安装质量,并应及时 处 理所发现的问题。 3) 进行调试试验时,应采取可靠措施,确保人员和财产安全。 4) 调试项目应包括模拟启动试验、模拟喷气试验和模拟切换操作试验。调试完成后 应 将系统各部件及联动设备恢复正常状态。 (2) 系统调试 1)模拟启动试验方法 系统调试采用手动和自动两种操作的模拟试验,因此调试工作不仅在自身系统安装完 毕, 而且有关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开口自动关闭装置、通风机械和防火阀等联动设备安 装完 毕并经调试后才能进行。:进行调试试验时,应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确保人员安全和 避免 灭火剂的误喷射。试验要求见表 33-57。 模拟启动试验方法 表 33-57 试验内容 试 验 要 求 手动模拟试验 按下手动启动按钮,观察相关动作信号及联动设备动作是否正常(如发出声、光报警,启 动输 出端的负载响应,关闭通风空调、防火阀等)。人工使压力信号反馈装置动作,观察相 关防护 1E 门外的气体喷放指示灯是否正常 自动模 拟启动试验 人工模拟火警使该防护区内任意一个火灾探测器动作,观察单一火警信号输出后,相关报. 警设 备动作是否正常。 人工模拟火瞀使该防护区内另一个火灾探测器动作,观察复合火警信号输出后,相关动作 信号 及联动设备动作是否正常 模拟启 动试验结果 延迟时间与设定时间相符,响应时间满足要求。 有关声、光报警信号正确。 联动设备动作正确。 驱动装置动作可靠 2) 模拟喷气试验方法 33. 3 室内消防系统安装 139 ①IG541 混合气体灭火系统及高压二氧化碳灭火系统应采用其充装的灭火剂进行喷 气模 拟试验。试验采用的存储容器应采用其充装的灭火剂进行模拟喷气试验。试验采用的 容器 数应为选定试验的防护区域或保护对象设计用量所需容器总数的 5%,且不少于 1 个。 ②低压二氧化碳灭火系统应采用二氧化碳灭火剂进行模拟喷气试验。试验应选定输 送 管道最长的防护区或保护对象进行,喷放量不应小于设计用量的 10%。 ③卤代烷灭火系统模拟喷气试验不应采用面代烷灭火剂,宜采用氮气,也可采用压 缩 空气。氮气或压缩空气储存容器与被试验的防护区或保护对象用的灭火剂储存容器的结 构、 型号、规格应相同。连接与控制方式应一致,氮气或压缩空气的充装压力按设计要求 执行。 氮气或压缩空气储存容器数不少于灭火剂储存容器的 20%,且不得少于一个。 ④模拟喷气试验宜采用自动启动方式。 3) 模拟喷气试验结果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延迟时间与设定时间相符,响应时间满足要求。 ②有关声、光报警信号正确。 ③有关控制阀门工作正常。 ④信号反馈装置动作后,气体防护区门外的气体喷放指示灯应正常工作。 ⑤储存容器间内设备和对应防护区域或保护对象的灭火剂输送管道无明显晃动和机 械 损坏。 ⑥试验气体能喷入被试防护区内或保护对象上,且应能从每个喷嘴喷出。 33.3.3.4 气体灭火系统质量标准 1. 防护区或保护对象与储存装置间验收 防护区或保护对象的位置、用途、划分、几何尺寸、开口、通风、环境温度、可燃物 的 种类、防护区围护结构的耐压、耐火极限及门、窗可自行关闭装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2. 防护区安全设施的设置要求 (1) 防护区的疏散通道、疏散指示标志和应急照明装置。 (2) 防护区内和入口处的声光报警装置、气体喷放指示灯、入口处的安全标志。 (3) 无窗或固定窗扇的地上防护区和地下防护区的排气装置。 (4) 门窗设有密封条的防护区的泄压装置。 (5) 专用的空气呼吸器或氧气呼吸器。 3. 储存装置间的位置 (1) 储存装置间的位置、通道、耐火等级、应急照明装置、火灾报警控制装置及地下 储 存装置间机械排风装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2) 火灾报警控制装置及联动设备应符合设计要求。 4. 设备和灭火剂输送管道验收 (1) 灭火剂储存容器的数量、型号和规格,位置与固定方式,油漆和标志,以及灭火 剂 储存容器的安装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2) 储存容器内的灭火剂充装量和储存压力应符合设计要求。 (3) 集流管的材料、规格、连接方式、布置及其泄压装置的泄压方向符合设计要求和 规范规定。 (4) 选择阀及信号反馈装置的数量、型号、规格、位置、标志及其安装质量应符合设 计 140 33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 要求和规范规定。 (5) 阀驱动装置的数量、型号、规格和标志,安装位置,气动驱动装置中驱动气瓶的 介 质名称和充装压力,以及气动驱动装置管道的规格、布置和连接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和 规 范规定。 (6) 驱动气瓶和选择阀的机械应急手动操作处,均应有标明对应防护区或保护对象名 称的永久标志。驱动气瓶的机械应急操作装置均应设安全销并加铅封,现场手动启动按钮 应 有防护罩。 (7) 灭火剂输送管道的布置与连接方式、支架和吊架的位置及间距、穿过建筑构件及 其 变形缝的处理、各管段和附件的型号规格以及防腐处理和涂刷油漆颜色,应符合设计要 求 规范规定。 (8) 喷嘴的数量、型号、规格、安装位置和方向,应符合设计要求规范规定。 5. 系统功能验收 (1) 系统功能验收时,应进行模拟启动试验,并合格。 检查数量:按防护区或保护对象总数(不足 5 个按 5 个计)的 20%检査。 (2) 系统功能验收时,应进行模拟喷气试验,并合格。 检査数量:组合分配系统应不少于 1 个防护区或保护对象,柜式气体灭火装置、热气 溶 胶灭火装置等预制灭火系统应各取 1 套。 (3) 系统功能验收时,应对设有灭火剂备用量的系统进行模拟切换操作试验.)(_· 合格。 (4) 系统功能验收时,应对主、备用电源进行切换试验,并合格。 33.3.4 细水喷雾灭火系统安装 33.3. 4.1 安装准备 1. 施工前的准备 (1) 为了确保细水喷雾灭火系统的施工质量,使细水喷雾灭火系统能够安装正确,运 行 可靠的必要条件是设计正确、施工合理、产品质量合格,因此施工前应具备如下的技术 资 料。 (2) 细水喷雾灭火系统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必须经过当地的消防监督机构进行审核,审 核批准后方可施工。有重大设计变更的图纸应重新报原审核机关进行审核,审核批准后方 可 进行施工。 2. 材料要求 (1)细水喷雾灭火系统管材、管件、各类阀门及附属制品配件等,出厂质量合格证明 文 件及检测报告齐企、有效。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规范、部颁标准及消防监督部门的规定要 求。 系统选用的各种组件和材料,尤其是系统的主要组件,除公安消防监督机构在审核、 验收 时应认真审查,看其是否选用符合市场准人原则的消防产品外,产品到达施工现场 后,施 工单位和建设单位还应主动认真地进行检査。必要时请公安消防监督机构和建设单 位主管 部门共同对产品质量做现场检査,把隐患消灭在安装前,这样做,对确保系统功能 是非常重要的》 (2) 细水雾喷头、雨淋阀组等必须采用经国家消防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检测,并 符 合现行的有关国家标准的产品。水雾喷头的选型应符合下列要求:扑救电气火灾应 选用离 心雾化型水雾喷头;腐蚀性环境应选用防腐型水雾喷头;粉尘场所设置的水雾 喷头应有防 33. 3 室内消防系统安装 141 尘罩。雨淋阀组的功能应符合下列要求:接通或关断水喷雾灭火系统的供 水;接收电控信 号可电动开启雨淋阀,接收传动管信号可液动或气动开启雨淋阀;具 有手动应急操作阀; 显示雨淋阀启、闭状态;驱动水力警铃;监测供水压力;电磁阀 前应设过滤器。 (3) 控制阀、储水容器、储气容器、集流管等细水喷雾灭火系统的关键部件不但要操 作 灵活,而且应具有一定耐压强度和严密性能,特别是对于组合分配系统尤为重要。因此 在 安装前应对这些部件逐一进行试验。 33.3.4.2 细水喷雾灭火系统安装要点 1. 喷头布置 (1) 水雾喷头与保护对象之间的距离不得大于水雾喷头的有效射程。 (2) 水雾喷头的平面布置方式可为矩形或菱形。当按矩形布置时,水雾喷头之间的距 离 不应大于 1.4 倍水雾喷头的水雾锥底圆半径;当按菱形布置时,水雾喷头之间的距离不 应大 于 1. 7 倍水雾喷头的水雾锥底圆半径。 (3) 当保护对象为油浸式电力变压器时,水雾喷头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水雾喷头应布置在变压器的周围,不宜布置在变压器顶部。 2) 保护变压器顶部的水雾不应直接喷向高压套管。 3) 水雾喷头之间的水平距离与垂直距离应满足水雾锥相交的要求。 4) 油枕、冷却器、集油坑应设水雾喷头保护。 (4) 当保护对象为可燃气体和甲、乙、丙类液体储罐时,水雾喷头与储罐外壁之间的 距 离不应大于 0. 7m。 (5) 当保护对象为球罐时,水雾喷头布置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水雾喷头的喷口应面向球心。 2) 水雾锥沿纬线方向应相交,沿经线方向应相接。 3) 当球罐的容积等于或大于 1000m3 时,水雾锥沿纬线方向应相交,沿经线方向宜 相 接,但赤道以上环管之间的距离不应大于 3. 6m。 4) 无防护层的球罐钢支柱和罐体液位计、阀门等处应设水雾喷头保护。 (6) 当保护对象为电缆时,喷雾应完全包围电缆。 (7) 当保护对象为输送机皮带时,喷雾应完全包围输送机的机头、机尾和上、下行 皮 带。 2. 管道安装 (1) 管道连接后不应减少过水横断面面积。热镀锌钢管安装采用螺纹、沟槽式管件连 接 或法兰连接。当使用铜管、不锈钢管等其他管材时,应符合相应技术要求。 (2) 管网连接前应校直管道,并清除管道内部的杂物,在具有腐蚀性场所,安装前应 校 直管道,并按设计要求对管道、管件等进行防腐处理,安装时应随时清除管道内部 杂物。 (3)沟槽式管件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沟槽式管件连接时,其管道连接沟槽和开孔应用专用滚槽机和开孔机加工,并应 做 防腐处理。连接前应检查沟槽和孔洞尺寸,加工质量应符合技术要求,沟槽、孔洞不得 有 毛刺、破损性裂纹和脏物。 2) 橡胶密封圈应无破损和变形。沟槽式管件的凸边应卡进沟槽后再紧固螺栓,两边 应 同时紧固,紧固时发现橡胶圈起皱应及时更换新橡胶圈。 142 33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 3) 机械三通连接时,应检査机械三通与孔洞的间隙,各部位应均匀,然后再紧固到 位。 机械三通开孔间距不应小于 1000mm,机械三通、机械四通连接时支管口径应满足表 33-58 的要求。 采用支管接头(机械三通、机械四通)时的支管最大允许管径(_) 表 33-58 主管直径 DN 50 65 80 100 125 150 200 250 支管直径 机械三通 25 40 40 65 80 100 100 100 机械四通 — 32 40 50 65 80 100 100 4)配水干管(立管)与配水管(水平管)连接,应采用沟槽式管件,不应采用机械 二通。 (4) 螺纹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管道宜采用机械切割,切割面不得有飞边、毛刺,管道螺纹密封面应符合现行国 家 标准《普通螺纹基本尺寸》GB/T196、《普通螺纹公差》GB/T197、《普通螺纹 管路系列》GB/T 1414 的有关规定。 2) 当管道变径,宜采用异径接头,在管道弯头处不宜采用补芯,当需要采用补 芯时, 三通上可用一个,四通上不超过两个,公称直径大于 50mm 的管道不宜采用 活接头。 3) 螺纹连接的密封填料应均匀附着在管道的螺纹部分,拧紧螺纹时,不得将填料挤 入 管道内,连接后,应将连接处外部清理干净。 (5) 法兰连接可采用焊接法兰或螺纹法兰。焊接法兰处应做防腐处理,并宜重新镀锌 后 再连接。 (6) 细水雾灭火系统的取水设施应采取防止被杂物堵塞的措施,严寒和寒冷地区的细 水喷雾灭火系统的给水设施应采取防冻措施。 (7) 管道减压措施 管道采用减压孔板时宜采用圆缺型孔板。减压孔板的圆缺孔应位于管道底部,减压孔 板 前水平直管段的长度不应小于该段管道公称直径的 2 倍。 (8) 管道采用节流时,节流管内水的流速不应大于 20m/s,长度不宜小于 1.0m。其 公称 直径宜按表 33-59 要求选取。 (9) 给水管道应符合下列要求: 1) 过滤器后的管道,应采用内外镀锌钢管,且宜采用丝扣连接。 2) 雨淋阀后的管道上不应设置其他用水设施。 3) 应设泄水阀、排污口。 节流管公称直径(_) 表 33-59 管道 50 65 80 100 125 150 200 250 40 50 65 80 100 125 150 200 节流管 32 40 50 65 80 100 125 150 25 32 40 50 65 80 100 125 3. 系统组件要求 (1) 水雾喷头、雨淋阀组等必须采用经国家消防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检测,并符合 现 行的有关国家标准的产品。 33. 3 室内消防系统安装 143 (2) 水雾喷头的选型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扑救电气火灾应选用离心雾化型水雾喷头。 2) 腐蚀性环境应选用防腐型水雾喷头。 3) 粉尘场所设置的水雾喷头应有防尘罩。 (3) 雨淋阀组的功能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接通或关断水喷雾灭火系统的供水。 2) 接收电控信号可电动开启雨淋阀,接收传动管信号可液动或气动开启雨淋阀。 3) 具有手动应急操作阀。 4) 显示雨淋阀启、闭状态。 5) 驱动水力警铃。 6) 监测供水压力。 7) 电磁阀前应设过滤器。 (4) 雨淋阀组应设在环境温度不低于 4°C、并有排水设施的室内,其安装位置宜在靠 近 保护对象并便于操作的地点。 (5) 雨淋阀前的管道应设置过滤器,当水雾喷头无滤网时,雨淋阀后的管道亦应设过 滤 器。 4. 给水 (1) 细水喷雾灭火系统的用水可由给水管网、工厂消防给水管网、消防水池或天然水 源 供给,并确保用水量。 (2) 细水喷雾灭火系统的取水设施应采取防止被杂物堵塞的措施,寒冷地区的水喷雾 灭火系统的给水设施应采取防冻措施。 5. 操作和控制 (1) 细水喷雾灭火系统应设有自动控制、手动控制和应急操作三种控制方式。当响应 时 间大于 60s 时,可采用手动控制和应急操作两种控制方式。 (2) 火灾探测器可采用缆式线型定温火灾探测器、空气管式感温火灾探测器或闭式喷 头。当采用闭式喷头时,应采用传动管传输火灾信号。 (3) 传动管的长度不宜大于 300m,公称直径宜为 15〜25mm。传动管上闭式喷头之 间的 距离不宜大于 2. 5m。 (4) 当保护对象的保护面积较大或保护对象的数量较多时,水喷雾灭火系统宜设置多 台雨淋阀,并利用雨淋阀控制同时喷雾的水雾喷头数量。 (5) 保护液化气储罐的水喷雾灭火系统的控制,除应能启动直接受火罐的雨淋阀外,尚 应能启动距离直接受火罐 1. 5 倍罐径范围内邻近罐的雨淋阀。 (6) 分段保护皮带输送机的水喷雾灭火系统,除应能启动起火区段的雨淋阀外,尚应 能 启动起火区段下游相邻区段的雨淋阀,并应能同时切断皮带输送机的电源。 33.3.4.3 细水喷雾灭火系统安装质量标准 质量验收是系统竣工后,检验工程情况和测试系统运行的最终环节,因此,质量验收 所 包含的内容是比较全面的,而且还应该能够把握住系统的关键点。质量验收应该包括设 计 资料、施工记录以及各种系统测试,以确保在系统质量验收合格后,能够立刻投人 运行。 144 33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 (1) 雨淋阀组的安装 1) 雨淋阀组可采用电动开启、传动管开启或手动开启,开启控制装置的安装应安全 可 靠。水传动管的安装应符合湿式系统有关要求。 2) 预作用系统雨淋阀组后的管道若需充气,其安装应按干式报警阀组有关要求进行。 3) 雨淋阀组的观测仪表和操作阀门的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并便于观测和操作。 4) 雨淋阀组手动开启装置的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且在发生火灾时应能安全开 启和便于观察。 5) 压力表应安装在雨淋阀的水源一侧。 (2) 雨淋阀调试宜利用检测、试验管道进行。自动和手动方式启动雨淋阀,应在 15s 之 内启动。公称直径大于 200mm 的雨淋阀调试时,应在 60s 内启动。雨淋阀调试时,当 报警 水压为 0. 05MPa,水力警铃应发出报警铃声。 (3) 预作用系统、雨淋系统、水幕系统的联动试验,可采用专用测试仪表或其他方 式, 对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各种探测器输入模拟水灾信号,火灾自动报警控制器应发出声 光报 警信号并启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采用传动器启动的雨淋系统、水幕系统联动试验 时,启 动一只喷头,雨淋阀打开,压力开关动作,水泵启动。 33.3.5 大空间智能型主动喷水灭火系统安装 33.3.5.1 安装准备 1. 施工前的准备 为确保大空间智能型主动喷水灭火系统的施工质量,使大空间智能型主动喷水灭火系 统 能够安装正确,运行可靠的必要条件是设计正确、施工合理、产品质量合格,因此施工 前 应具备经公安消防监督机构审核的施工图,设计说明书,系统及组件的使用、维护保养 说 明书等技术资料。 2. 材料要求 (1) 大空间智能型主动喷水灭火系统管材、管件、各类阀门及附属制品配件等,出厂 质 量合格证明文件及检测报告齐全、有效。进入现场后,安装使用前检查、验证工作。必 须 符合国家有关规范、部颁标准及消防监督部门的规定要求。对于有特殊要求的材料宜抽 样 送试验室检测。 (2) 室内管道应采用内外壁热镀锌钢管、不锈钢内衬热镀锌钢管、涂塑钢管,不得采 用 普通焊接钢管、铸铁管及各种塑料管。管壁内外镀锌均勻,无镑蚀、内壁无卡筋,管壁 厚度符合设计要求。选择管材时,内部经受压力应满足设计要求。 33.3.5.2 大空间智能型主动喷水灭火系统安装要点 1. 消防水炮安装方式及要求 设置大空间智能型主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场所,当喷头或高空水炮为边墙式或悬空式安 装, 且喷头及高空水炮以上空间无可燃物时,设置场所的净空高度可不受限制。各种喷头 和高 空水炮应下垂式安装。同一个隔间内宜采用同一种喷头或高空水炮,如要混合采用多 种喷 头或高空水炮,且合用一组供水设施时,应在供水管路的水流指示器前,将供水管道 分开 设置,并根据不同喷头的工作压力要求、安装高度及管道水头损失来考虑是否设置减 压装 置。 2. 水炮配管形式及安装主要要求 33. 3 室内消防系统安装 145 (1) 在系统管网最不利点处设置模拟末端试水装置,出口接 DN100 的排水管。 (2) 水箱与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和消火栓系统的水箱共用,出水管单独接出,设置止回 阀 及检修阀。 (3) 所选用的智能灭火系统是由智能灭火装置中的红外探测组件直接通过电气启动水 泵进行喷水灭火。 (4) 系统中电磁阀的安装位置靠近灭火装置安装。 (5) 联动控制柜安装于最底层楼面处,其中心线距楼面高度为 1.5m,且应周围无明 显 的障碍物,以便现场控制。 3. 智能型红外探测组件设置 (1) 智能型红外探测组件应平行或低于吊顶、梁底、屋架底和风管底设置大空间智能 灭 火装置的智能型红外探测组件安装要求:安装高度应与喷头安装高度相同;一个智能型 红 外探测组件最多可覆盖 4 个喷头(喷头为矩形布置时)的保护区;设在舞台上方时每个 智 能型红外探测组件控制 1 个喷头;设在其他场所时一个智能型红外探测组件可控制 1〜 4 个 喷头;一个智能型红外探测组件控制 1 个喷头时,智能型红外探测组件与喷头的水平 安装 距离不应大于 600_; —个智能型红外探测组件控制 2〜4 个喷头时,智能型红外探 测组件距各 喷头布置平面的中心位置的水平安装距离不应大于 600mm。 (2) 自动扫描射水灭火装置和自动扫描射水高空水炮灭火装置的智能型红外探测组件 与扫描射水喷头(高空水炮)为一体设置,智能型红外探测组件的安装符合以下规定:安 装 高度与喷头(高空水炮)安装高度相同;一个智能型红外探测组件的探测区域应覆盖一 个 喷头(高空水炮)的保护区域;一个智能型红外探测组件只控制 1 个喷头(高空水炮)。 4. 电磁阀 (1) 大空间智能型主动喷水灭火系统灭火装置配套的电磁阀,阀体及内件应采用不锈 钢或铜质材料,·电磁阀在不通电条件下应处于关闭状态,·电磁阀的开启压力不应大于 0. 04MPa;电磁阀的公称压力不应小于 1. 6MPa。 (2) 电磁阀的安装要求:电磁阀宜靠近智能型灭火装置设置,若电磁阀设置在吊顶 内, 吊顶在电磁阀的位置应预留检修孔洞。 (3) 电磁阀的控制方式:由红外探测组件自动控制;消防控制室手动强制控制并设有 防 误操作设施;现场人工控制(严禁误喷场所)。 5. 水流指示器 146 33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 (1) 水流指示器的性能应符合国家标准《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第 7 部分:水流指示 器》 GB 5135. 7 的要求。 (2) 每个防火分区或每个楼层均应设置水流指示器。 (3) 大空间智能型主动喷水灭火系统与其他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合用一套供水系统时, 应独立设置水流指示器,且应在其他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湿式报警阀或雨淋阀前将管道 分开。 (4) 水流指示器应安装在配水管上、信号阀出口之后。 (5) 水流指示器公称压力不应小于系统的工作压力。 (6) 水流指示器应安装在便于检修的位置,如安装在吊顶内,吊顶应预留检修 孔洞。 6-信号阀 (1) 每个防火分区或每个楼层均应设置信号阀。 (2) 信号阀应安装在配水管上。 (3) 信号阀正常情况下应处于开启位置。 (4) 信号阀的公称压力应大于或等于系统工作压力。 (5) 信号阀应安装在便于检修的位置,如安装在吊顶内,吊顶应预留有检修 孔洞。 (6) 信号阀应安装在水流指示器前。 (7) 信号阀的公称直径应与配水管管径相同。 7.管道安装 (1) 配水管的工作压力不应大于 1. 2MPa,并不应设置 其他用水设施。 (2) 室内管道应采用内外壁热镀锌钢管、不锈钢内衬热镀锌钢管、涂塑钢管,不得采 用 普通焊接钢管、铸铁管及各种塑料管。 (3) 室外埋地管道应采用内外壁热镀锌钢管、不锈钢内衬热镀锌钢管、涂塑钢管、塑 料 管和塑料复合管,不得采用普通焊接钢管、铸铁管。 (4) 室内管道的直径不宜大于 200mm,大于 200mm 宜采用环状管双向供水。 (5) 室内外系统金属管道、金属复合管的连接,应采用沟槽式连接件(卡箍),或丝 扣、 法兰连接。室外埋地塑料管道应采用承插、法兰、热熔或胶粘方式连接。 (6) 系统中室内外直径等于或大于 100mm 的架空安装的管道,应分段采用法兰或沟 槽 式连接件(卡箍)连接。水平管道上法兰(卡箍)间的管道长度不宜大于 20m;立管上 法兰 (卡箍)间的距离,不应跨越 3 个及以上楼层。净空高度大于 8m 的场所内,立管上 应采用 法兰或沟槽式连接。 (7) 配水管水平管道人口处的压力超过限定值时,应设置减压装置,或采取其他减压 措 施。 (8) 水平安装的管道宜有坡度,并应坡向泄水阀,管道的坡度不宜小于 2%0。 (9) 当管道穿越建筑变形缝时,应采取吸收变形的补偿措施。 (10) 室内管道应涂与其他管道区别的识别色及文字或符号。 (11) 当管道穿越承重墙、地下室等时应设金属套管,并采取防水措施。 33.3.5.3 大空间智能型主动喷水灭火系统试验 (1) 水炮系统管道压力下稳压 30min,压力降不得大于 0. 05MPa,管网无变形,无渗 33. 4 室内排水系统安装 147 漏。 (2) 水压严密性试验在水压强度试验和管网冲洗合格后进行,试验压力为设计的工作 压力,稳压 24h,应无渗漏。 (3) 管道在隐蔽前做好单项水压试验。系统安装完后进行综合水压试验。 (4) 压力管道试压注水要从底部缓慢进行,等最高点放气阀出水,确认无空气时再打 压, 打至工作压力时检查管道以及各接口、阀门有无渗漏,如无渗透漏时再继续升压至试 验压 力,如有渗透漏时要及时修好,重新打压。如均无渗漏,持续规定时间内,观察其压 力下 降在允许范围内,通知有关人员验收,办理交接手续,然后把水泄尽。 (5) 试压前要先封好盲板,认真检査管路是否连接正确,有无管内堵死现象;把不能 参 与试压的设备、阀门隔断封闭好,确保其安全。 (6) 试压时要设多人进行巡回检査,严防跑水、冒水现象。 33.4 室 内 排 水 系 统 安 装 33.4.1 室内排水系统的分类和组成 33. 4.1.1 室内排水系统的分类 (1) 生活污水系统:用于排除住宅、·公共建筑和工厂各种卫生器具排出的污水,还可 分 为粪便污水和生活废水。 (2) 雨水排水系统:排除屋面的雨水和融化的雪水。 (3) 工业废水排水系统:排除工厂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工业污水和工业废水。33. 4· 1.2 建筑内排水系统的组成 建筑内排水系统的组成,见表 33-60。 建筑内排水系统的组成 表 33-60 名称 组 成 受水器 受水器是接受污、废水并转向排水管道输送的设备,如各种卫生器具、地漏、排放工业污水或废 水的 设备、排除雨水的雨水斗等 存水弯 存水弯指的是在卫生器具内部或器具排水管段上设置的一种内有水封的配件。卫生器具本身带有 存水 弯的就不必再设存水弯 排水支管 排水支管为连接卫生器具和横支管之间的一段短管,除坐便器以外其间还包括水封装置 排水立管 接受来自各横支管的污水,然后再排至排出管 排水干管 排水干管是连接两根或两根以上排水立管的总横支管。在一般建筑中,排水干管埋地敷设,在髙 层多 功能建筑中,排水干管往往设置在专门的管道转换层 排出管 排出管是室内排水立管或干管与室外排水检查井之间的连接管段 通气管 通气管通常是指立管向上延伸出屋面的一段(称伸顶通气管);当建筑物到达一定层数且排水支 管连 接卫生器具大于一定数量时,设有通气管 33.4.2 管道布置和安装技术要求 33. 4. 2.1 卫生器具的布置和敷设原则 (1) 卫生器具布置要根据卫生间和公共厕所的平面尺寸,选用适当的卫生器具类型和 尺寸进行。 (2) 现在常用的卫生间排水管线方案主要有 4 种:穿板下排式、后排式、卫生间下沉 式 148 33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 和卫生间垫高式。 33.4.2.2 室内排水立管的布置和敷设 (1) 排水立管可靠在厨卫间的墙边或墙角处明装,也可沿外墙室外明装或布置在管道 井内暗装。 (2) 立管宜靠近杂质最多、最脏和排水量最大的卫生器具设置,应减少不必要的转折 和 弯曲,尽量做直线连接。 (3) 不得穿过卧室、病房等对卫生、安静要求较高的房间,也不宜靠近与卧室相邻的 内 墙;立管宜靠近外墙,以减少埋地管长度,便于清通和维修。 (4) 立管应设检査口,其间距不大于 10m,但底层和最高层必须设置。 (5) 检査口中心距地面为 1. 0m,并高于该层最高卫生器具 上边缘 0. 15m。 (6) 塑料立管明设且其管径不小于 110mm 时,在立管穿越楼层处应采取防止火灾贯 穿 的措施,设置防火套管或阻火圈。 33.4.2.3 室内排水横支管道的布置和敷设原则 (1) 排水横支管不宜太长,尽量少转弯,一根支管连接的卫生器具不宜太多。 (2) 横支管不得穿过沉降缝、伸缩缝、烟道、风道,必须穿过时采取相应的技术 措施。 (3) 悬吊横支管不得布置在起居室、食堂及厨房的主副食操作和烹调处的上方,也不 能 布置在食品储藏间、大厅、图书馆和某些对卫生有特殊要求的车间或房间内,更不能布 置 在遇水会引起燃烧、爆炸或损坏原料、产品和设备的上方。 (4) 当横支管悬吊在楼板下,并接有 2 个及 2 个以上大便器或 3 个及 3 个以上卫生器 具 时,横支管顶端应升至地面设清扫口;排水管道的横管与横管、横管与立管的连接,宜 采 用 45°斜三(四)通或 90°斜三(四)通。 33.4.2.4 横干管及排出管的布置与敷设原则 (1) 横干管可敷设在设备层、吊顶层中,底层地坪下或地下室的顶棚下等地方,排出 管 一般敷设在底层地坪下或地下室的屋顶下。 (2) 为了保证水流畅通,排水横干管应尽量少转弯。 (3) 横干管与排出管之间,排出管与其同一检查井的室外排水管之间的水流方向的夹 角不得小于 90°。 (4) 当跌落差大于 0. 3m 时,可不受角度的限制。 (5) 排出管与室外排水管连接时,其管顶标高不得低于室外排水管管顶标高。 (6) 排水管穿越承重墙或基础处应预留孔洞,且管顶上部净空高度不得小于房屋的沉 降量,不小于 0.15m。 (7) 排出管穿过地下室外墙或地下构筑物的墙壁时,应采取防水措施。 33.4.2.5 通气管系统的布置与敷设原则 (1) 生活污水管道或散发有害气体的生产污水管道,均应设置通气管。 (2) 通气立管不得接纳污水、废水和雨水,通气管不得与风道或烟道连接。 (3) 通气管应高出屋面 0.3m 以上且必须大于该地区最大降雪厚度。屋顶如有人停 留, 应大于 2.0m,并应根据防雷需求设置防雷装置。 (4) 通气管出口 4m 以内有门、窗时,通气管应高出门窗顶 0.6m 或引向 33. 4 室内排水系统安装 149 无门窗的一 侧;通气管顶端应设风帽或网罩。 (5) X^t 卫生、安静要求高的建筑物的生活污水管道宜设器具通气管,器具通气管应设 在存水弯出口端。 (6) 环形通气管宜从两个卫生器具间接出并与排水立管呈垂直或 45°上升连接。 (7) 在与通气立管相接时,应在卫生器具上边缘 0.15m 以上的地方连接,且应有 1% 的 坡度坡向排水支管或存水弯。 33.4.3 排 水 管 道 安 装 33. 4. 3.1 一般规定 (1) 金属排水管道上的吊钩或卡箍应固定在承重结构上。固定件间距:横管不大于 2m; 立管不大于 3m。楼层高度小于或等于 4m,立管可安装 1 个固定件。立管底部的弯 管处应设 支墩或采取固定措施。 (2) 用于室内排水的水平管道与水平管道、水平管道与立管的连接,应采用 45°三通 或 45°四通和 90°斜三通或 90°斜四通。立管与排出管端部的连接,应采用两个 45°弯头或 曲率半 径不小于 4 倍管径的 90°弯头。 (3) 在生活污水管道上设置的检查口或清扫口,当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在立管上每隔一层设置一个检查口,但在最底层和有卫生器具的最高层必须设置。 如为两层建筑时,可仅在底层设置立管检查口;如有乙字弯管时,则在该层乙字弯管上部 设 置检查口。检查口中心高度距操作地面为 lm,允许偏差±20mm;检査口的朝向应便 于检修。暗 装立管,在检査口处应安装检修门。 2) 如排水支管设在吊顶内,应在每层立管上均装立管检查口,以便做灌水试验。 3) 在连接 2 个或 2 个以上大便器或 3 个及 3 个以上卫生器具的污水横管上应设置清 扫 口。当污水管在楼板下悬吊敷设时,可将清扫口设在上一层楼地面上,污水管起点的清 扫 口与管道相垂直的墙面距离不得小于 200mm ;若污水管起点设置堵头代替清扫口时, 与墙面距 离不得小于 400mm。 4) 在转角小于 135°的污水横管上,应设置检査口或清扫口。 5) 污水横管的直线管段,应按设计要求的距离设置检查口或清扫口。 6) 埋在地下或地板下的排水管道的检査口,应设在检查井内。井底表面标高与检査 口 的法兰相平,井底表面应有 5%坡度,坡向检査口。 (4) 通向室外的排水管,穿过墙壁或基础必须下返时,应采用 45°三通和 45°弯头连 接, 并应在垂直管段顶部设置清扫口。 (5) 由室内通向室外排水检査井的排水管,井内引入管应高于排出管或两管顶相平,并 有不小于 90°的水流转角,如跌落差大于 300mm 可不受角度限制。 (6) 安装未经消毒处理的医院含菌污水管道,不得与其他排水管道直接连接。 (7) 饮食业工艺设备引出的排水管及饮用水水箱的溢流管,不得与污水管道直接连 接, 并应留出不小于 100mm 的隔断空间。 (8) 钢支架螺纹孔 gM12 管道支架,如需电气焊开孔、切割时应对开孔或切割处进行处理。支架 孔眼及 支架边缘应光滑平整,孔径不得超过穿孔螺栓或圆钢直径 5mm。 (9) 穿墙套管的长度不得小于墙厚,穿楼板套管应高出楼板结构面 50mm。当设计无 规 150 33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 定时,套管内径可采用比排水铸铁管外径大 50mm。铸铁管与套管间的空隙应采用填缝 材料 填实后封堵。穿内墙的管道和管道之间的空隙,宜采用沥青玛碲脂、橡胶类腻子等弹 性材 料填缝和封口。穿越防火墙时应采用防火材料填缝和封口;当外墙有防水要求时,应 结合 外墙防水层施工达到穿墙管处的密封要求。 (10) 污水横管的直线管段较长时,为便于疏通防止堵塞,应按表 33-61 的规定设置 检查 口或清扫口。 污水横管上检查口或清扫口的最大间距 表 33-61 管径 D/V (mm) 生产废水 生活污水及与之 类似的生 产污水 含有较多悬浮物和 沉淀物的 生产污水 清扫设备种类 最大间距(m) <75 15 12 10 检查口 <75 10 8 6 清扫口 100〜150 15 10 8 清扫口 100〜150 20 15 12 检查口 200 25 20 15 检查口 (11) 地漏的作用是排除地面污水,因此地漏应设置在房间最低处,地漏篦子面应比 地 面低 5mm,安装地漏前,必须检查其水封深度不得低于 50mm,水封深度小于 50mm 的地漏 不得使用。 (12) 室内排水管道防结露隔热措施:为防止夏季排水管表面结露,设置在楼板下、 吊 顶内及管道结露影响使用要求的生活污水排水横管,应按设计要求做好防结露措施,保 温 材料和厚度应符合设计规定。 (13) 隐蔽或埋地的排水管道在隐蔽前必须做灌水试验和通球试验。 33. 4. 3. 2 排水铸铁管道安装 1. 排水铸铁管石棉水泥连接 为了减少在安装中安装捻固定灰口,对部分管材与管件可预先按测绘的草图捻好灰 口, 并编号,码放在平坦的场地,管段下面用木方垫平垫实。检好灰口的预制管段,对灰 口进 行养护,一般可采用湿麻绳缠绕灰口,浇水养护,保持润湿。冬季要采用防冻措施, 一般常 温 24〜48h 后方能移动,运到现场安装具体方法同给水管道。 2. 柔性接口承插式铸铁管连接 (1)承插式柔性接口排水铸铁管宜在有下列情况时采用: 1)要求管道系统接口具有较大的轴向转角和伸缩变形能力; 33. 4 室内排水系统安装 151 2) 对管道接口安装误差的要求相对较低时; 3) 对管道的稳定性要求较高时。 (2) 柔性接口铸铁管的紧固件材质应为热镀锌碳素钢。当埋地敷设时,其接口紧固件 应 为不锈钢材质或采取相应防腐措施。 (3) 安装前应将铸铁直管及管件内外表面粘结的污垢、杂物和承口、插口、法兰压盖 结 合面上的泥沙等附着物清除干净。用手锤轻轻敲击管材,确认无裂缝后才可以使用,法 兰 密封圈质量合格。 (4) 插入过程中,插入管的轴线与承口管的轴线应在同一直线上,在插口端先套法兰 压 盖,再套入橡胶密封圈,橡胶密封圈右侧边缘与安装线对齐。将法兰压盖套入插口端, 再 套入橡胶密封圈。 (5) 将直管或管件插口端插入承口,并使插口端部与承口内底留有 5mm 的安装间 隙。 在插入过程中,应尽量保证插入管的轴线与承口管的轴线在同一直线上。 (6) 校准直管或管件位置,使橡胶密封圈均勻紧贴在承口倒角上,用支(吊)架初步 固 定管道。 (7) 将法兰压盖与承口法兰螺孔对正,紧固连接螺栓。紧固螺栓时应注意使橡胶密封 圈 均匀受力。三耳压盖螺栓应三个角同步进行,逐个逐次拧紧;四耳、六耳、八耳压盖螺 栓 应按对角线方向依次逐步拧紧。拧紧应分多次交替进行,使橡胶圈均勻受力,不得一次 拧 完。 (8) 法兰连接螺栓长度合适,紧固后外露丝扣为螺栓直径的 1/2。螺栓布置朝向一 致, 螺栓安装前要抹黄油。螺栓紧固时要用力均匀,防止密封垫偏斜或将螺栓紧裂。 (9) 铸铁直管须切割时,其切口端面应与直管轴线相垂直,并将切口处打磨光滑。建 筑 排水柔性接口法兰承插式铸铁管与塑料管或钢管连接时,如两者外径相等,应采用柔性 接 口;如两者外径不等,可采用刚性接口。 图 33-35 卡箍接口安装 1 一管件;2—不锈钢卡箍;3—直管 3.卡箍式铸铁管连接 (1) 卡箍式柔性接口排水铸铁管宜在下列情况时采用: 1) 安装要求的平面位置小,需设置在尺寸较小的管道 井内或需紧贴墙面安装时; 2) 需各层同步安装和快速施工时; 3) 需分期修建或有改建、扩建要求的建筑。 (2) 安装前,必须将管材、管件内部的砂泥杂物清除 干净,并用手锤轻轻敲击管材,确认 无裂缝后才可以使用。 (3) 连接时,取出卡箍内橡胶密封套。卡箍为整圆不锈钢套环时,可将卡箍先套在接 口 一端的管材管件上。卡箍接口安装(图 33-35)和密封区长度(表 33-62 和表 33-63)。 密封区长度(_) 表 33-62 公称直径 密封区长度 1 公称直径 密封区长度/ 152 33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 50 30 150 50 75 35 200 60 100 40 250 70 125 45 300 80 橡胶密封圈尺寸(_) 表 33-63 公称直径 DN 橡胶密封圈内径^^ 橡胶密封圈外径 d2 F E 50 60 80 24 4.0 75 85 105 ,:24 4.0 100 . 110 130 24 4.0 125 135.5 .159 28 4.5 150 160 184 28 4.5 200 212 244 34 4.6 250 263.5 310 38 9.0 ' 300 297 317.5 38 12.0 (4) 在接口相邻管端的一端套上橡胶密封圈封套,使管口达到并紧贴在橡胶密封圈套 中间肋的侧边上。将橡胶密封套的另一端向外翻转。 (5) 将连接管的管端固定,并紧贴在橡胶密封套中间肋的另侧边上,再将橡胶密封套 翻 回套在连接管的管端上。 (6) 安装卡箍前应将橡胶密封套擦拭干净。当卡箍产品要求在橡胶密封套上涂抹润滑 剂时,可按产品要求涂抹。润滑剂应由卡箍生产厂配套提供。 (7) 在拧紧卡箍上的紧固螺栓前应分多次交替进行,使橡胶密封套均匀紧贴在管端外 壁上。 4. 钢带型卡箍连接 钢带型卡箍可用在高、低层建筑物的平口铸铁管排水管道系统。管道系统下列部位和 情 况时宜采用加强型卡箍。 (1) 生活排水管道系统立管管道的转弯处。 (2) 屋面雨水排水系统的雨水接口处和管道转弯处。 (3) 管道末端堵头处。 (4) 无支管接入的排水立管和雨落管,且管道不允许出现偏转角时。 5. 管道支(吊)架 (1) 建筑排水柔性接口铸铁管安装,其上部管道重量不应传递给下部管道。立管重量 应 由支架承受,横管重量应由支(吊)架承受。 (2) 建筑排水柔性接口铸铁管立管应采用管卡在柱上或墙体等承重结构部位锚固。 (3) 管道支(吊)架设置位置应正确,埋设应牢固。管卡或吊卡与管道接触应紧密,并 不得损伤管道外表面。管道支吊架可按给水管道支架选用。其固定件间距:横管不大于 2m, 立管不大于 3m (楼层高度小于等于 4m 时,立管可安装一个固定件);立管底部的 弯管处应 设支墩或其他固定措施。对于高层建筑,排水铸铁管的立管应每隔一〜二层设置 落地式型 钢卡架。 (4) 管道支(吊)架应为金属件,并做防腐处理,有条件时宜由直管、管件生产厂配 套 33. 2 室内给水系统安装 S153 供应。 (5) 排水立管应每层设支架固定,支架间距不宜大于 1.5m,但层高小于或等于 3m 时可 只设一个立管支架。法兰承插式接口立管管卡应设在承口下方,且与接口间的净距不 宜大于 300mm。 (6)排水横管每 3m 管长应设两个支(吊)架,支(吊)架应靠近接口部位设置(法 兰承 插式接口应设在承口一侧),且与接口间的净距不宜大于 300mm。排水横管支(吊) 架与 接入立管或水平管中心线的距离宜为 300〜500mm。排水横管在平面转弯时,弯头处 应增设 支(吊)架。排水横管起端和终端应采用防晃支架或防晃吊架固定。当横干管长度 较长时, 为防止管道水平位移,横干管直线段防晃支架或防晃吊架的设置间距不应大 于 12m。 6.防渗漏填塞措施 建筑排水柔性接口铸铁管穿越楼板、屋面板预留孔洞缝隙处应严格采取下述其中一项 措 施。 (1) 采用二次浇捣方法用 C20 细石混凝土将缝隙填实,楼板面层用浙青油膏或其他 防 水油膏嵌缝,屋面层可用水泥砂浆做防水台。 (2) 先在排水铸铁管外壁位于楼板、屋面板中间位置套上橡胶密封圈,再采用上述第 (1)项措施封堵孔洞缝隙。 33.4.3.3 硬聚乙烯排水管道安装 1.建筑排水用硬聚氯乙烯排水安装要点 (1) 硬聚氯乙烯排水管道安装前应对其管材、管件等材料进行检验。管材、管件应有 产 品合格证,管材应标有规格、生产厂名和执行的标准号;在管件上应有明显的商标和规 格; 包装上应标有批号、数量、生产日期和检验代号。胶粘剂应有生产厂名、生产日期和 有效 日期,并具有出厂合格证和说明书。 (2) 生活污水塑料管道的坡度必须符合设计或国家规范的要求。坡度值见表 33-64。 生活污水塑料管道坡度值 表 33-64 项次 管径(mm) 标准坡度(%。) 最小坡度(%。) 1 50 25 12 2 75 15 8 3 110 12 6 4 125 10 5 5 160 7 4 (3)排水塑料管道支、吊架间距应符合表 33-65 的规定。 排水塑料管道支丨吊架最大间距(m) 表 33-65 管径(mm) 50 75 110 ‘ 125 160 立管 1. 2 1.5 2.0 2.0 2.0 横管 0. 5 0. 75 1. 10 1. 30 :1.60 (4) 排水塑料管必须按设计要求及位置装设伸缩节,如设计无要求时,伸缩节的间距 不 得大于 4m。排水横管上的伸缩节位置必须装设固定支架。 (5) 立管伸缩节设置位置应靠近水流汇合管件处,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立管穿越楼层处为固定支承且排水支管在楼板之上接入时,伸缩节应设置于水流 154 33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 汇合管件之下。 2) 立管穿越楼层处为固定支承且排水支管在楼板之下接入时,伸缩节应设置于水流 汇合管件之上。 3) 立管穿越楼层处为不固定支承时,伸缩节应设置于水流汇合管件之上或之下。 (6)排水立管仅设伸顶通气管时,最低横支管与立管连接处至排出管管底的垂直距离 &不 得小于表 33-66 的规定。 最低横支管与立管连接处至排出管管底的垂直距离 表 33-66 建筑层数 垂直距离 A (m) 建筑层数 垂直距离 A (m) <4 0.45 13 〜19 3.0 5〜6 0‘ 75 ^20 6.0 7〜12 1.20 注:1.当立管底部、排出管管径放大一号时,可将表中垂直距离缩小一档; 2.当立管底部不能满足本条要求时,最低排水横支管应单独排出。 (7) 塑料排水(雨水)管道伸缩节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以下规定: 1) 当层高小于或等于 4m 时,污水立管和通气管应每层设一个伸缩节。 2) 污水横支管、横干管、通气管、环形通气管和汇合通气管上无汇合管件的直线管 段 大于 2m 时,应设伸缩节,伸缩节之间的最大距离不得大于 4m。髙层建筑中明设排水 塑料 管应按设计要求设置阻火圈或防火套管。 3) 伸缩节设置位置应靠近水流汇合管件。立管和横管应按设计要求设置伸缩节。横 管 伸缩节应采用弹性橡胶密封圈管件;当管径大于或等于 160mm 时,横干管宜采用弹性 橡胶 密封圈连接形式。当设计对伸缩量无规定时,管端插入伸缩节处预留的间隙应为: 夏季,5〜10mm;冬季 15〜20mm。 (8) 结合通气管当采用Η管时可隔层设置,Η管与通气立管的连接点应髙出卫生器 具上 边缘 0. 15m。当生活污水立管与生活废水立管合用一根通气立管,且采用Η管为连 接管件时, Η管可错层分别与生活污水立管和废水立管间隔连接,但最低生活污水横支 管连接点以下应 装设结合通气管。 (9) 立管管件承口外侧与墙饰面的距离宜为 20〜50mm。 (10) 管道的配管及坡口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锯管长度应根据实测并结合各连接件的尺寸逐段确定。 2) 锯管工具宜选用细齿锯、割管机等机具。端面应平整并垂直于轴线;应清除端面 毛 刺,管口端面处不得裂痕、凹陷。 3) 插口处可用中号板锉锉成 15°〜30°坡口。坡口厚度宜为管壁厚度的 1/3〜1/2。坡 口 完成后应将残屑清除干净。 (11) 塑料管与铸铁管连接时,宜采用专用配件。当采用水泥捻口连接时,应先将塑 料 管插人承口部分的外侧,用砂纸打毛或涂刷胶粘剂后滚粘干燥的粗黄砂;插人后应用油 麻 丝填嵌均匀,用水泥捻口。塑料管与钢管、排水栓连接时应采用专用配件。 .(12)管道穿越楼层处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图 33-36): 1)管道穿越楼板处为固定支承点时,管道安装结束应配合土建进行支模,并应采用 33. 4 室内排水系统安装 155 穿楼面 (I 型) 穿 楼 面 ( Π型 ) 穿地下室外堉 穿检查井壁 水泥砂浆阻水圈 穿楼面(I 型) 隔 热 或 保 温 层 一 混 凝 土 屋 面 板 _ 水泥砂浆阻水圈 156 33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 膨胀水泥砂浆 穿楼面(Π型) 图 33 -36 管道穿楼面、屋面、地下室外墙及检査井壁 说明: 1. 管道穿越楼、屋面板、地下室外墙及检查井壁处外表面用砂纸打毛,或刷胶粘剂后涂干燥黄砂一层; 2. 管道与检査井壁嵌接部位缝隙应用 M7.5 水泥砂浆分二次嵌实,不得留孔隙,第一次为井壁中心段,井内外壁 各留 20〜30mm,待第一次嵌缝的水泥砂浆初凝后,再进行第二次嵌实; 3. 上述步骤进行完毕,用水泥砂浆在检查井外壁周围抹起突起的止水圈环,圈环厚度为 20〜30mm。 C20 细石混凝土分二次浇捣密实。浇筑结束后,结合找平层或面层施工,在管道周围应筑 成 厚度不小于 20mm,宽度不小于 30mm 的阻水圈。 2) 管道穿越楼板处为非固定支承时,应加装金属或塑料套管,套管内径可比穿越管 外 径大 10〜20mm,套管高出地面不得小于 50mm。 3) 高层建筑内明敷管道,当设计要求采取防止火灾贯穿措施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立管管径大于或等于 110mm 时,在楼板贯穿部位应设置阻火圈或长度不小于 500mm 的 防火套管。 ②管径大于或等于 110mm 的横支管与暗设立管相连时,墙体贯穿部位应设置阻火圈 或长 度不小于 300mm 的防火套管,且防火套管的明露部分长度不宜小于 200mm。 2.排水塑料管道支、吊架间距 1) 非固定支承件的内壁应光滑,与管壁之间应留有微隙。 2) 管道支承件的间距,立管管径为 50mm 的,不得大于 1.2m;管径大于或等于 75mm 的, 不得大于 2m;横管直线管段支承件间距宜符合表 33-67 的规定。 排水塑料管道支、吊架最大间距(m) 表 33*67 管径(mm) 50 75 110 125 160 立管 1.2 1.5 2.0 2. 0 2.0 横管 0. 5 0.75 1. 10 1,30 1.60 3. 建筑排水用硬聚氯乙烯内螺旋管管道安装 (1) 在高层建筑中,管道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立管宜敷设在建筑物的管道井内,并靠近一端的井墙。 2) 管径不小于 110mm 的明设立管,在穿越井内楼层楼板处应有防止火贯穿的措施。 3) 管径不小于 110mm 的明设排水横管接人管道井内立管时,在穿越井壁处应有防 止火 贯穿的措施。当管道井内在每层楼板处有防火分隔时,上述横管在穿越井壁处可不设 防火措 施。 (2) 管道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 横管接人立管的三通和四通管件,必须采用具有螺母挤压密封圈接头的旋转进水型管 件。 横管接头宜采用螺母挤压密封圈接头,亦可采用粘结接头。 (3) 伸缩节的设置: 33. 4 室内排水系统安装 157 1) 当层高不大于 4m 时,内螺旋管立管可不设置伸缩节。 2) 横管应采用可伸缩的螺母挤压密封圈接头。当其直线管段长度不大于 4m 时可不 设 置伸缩节。 3) 横管采用粘结接头时,其伸缩节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横管上固定支承到立管距离小于 4m 时,可不设置伸缩节。 ②横管上固定支承(或三通、弯头等连接管件)之间直线距离大于 2m 时应设置伸 缩节, 二个伸缩节之间的距离不宜大于 4m。 ③横管上直线距离大于 4m 时,应根据管道设计伸缩量和伸缩节最大允许伸缩量, 由计 算确定。 ④管道设计伸缩量不得大于伸缩节的允许伸缩量。横管伸缩节宜设在水流汇合管件 上游 端。 ⑤埋地排出管上一般不设置伸缩节。 ⑥埋设于混凝土墙或柱内的管道不应设置伸缩节。 (4) 立管支座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立管穿越楼板处应按固定支座设计。建筑物管道井内 的立管固定支座,应设置在 每层楼板位置井内的刚性平台或支架上。 2)当层高不大于 4m 时,立管在每层可设一个滑动支座;当层高大于 4m 时,滑动 支座间 距不宜大于 2m。 (5) 横管支座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管托的管卡或管箍的内壁应光滑。在活动支座处,管卡或管箍与管壁之间应留有 微 隙;在固定支座处,应箍紧管壁并保持符合要求的固定度。 2) 固定支座的支架应采用型钢制作并锚固在墙或柱上;悬吊在楼板、梁或屋架下的 横 管的固定支座,其吊架应采用型钢制作并锚固在支承结构内。 3) 悬吊于地下室的架空排出管,对立管底部管箍的吊架或托架,应考虑管内落水的 冲 击力。在高层建筑中,当 d<100mm 时,不宜小于 30kN; d=160mm 时,不宜小 于 60kN。 (6) 高层建筑内明设管道,当设计要求采取防止火贯穿措施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立管管径不小于 110mm 时,在楼板贯穿部位应设置防火套管或阻火圈。防火套 管套 在穿越楼板处上、下端的外壁,其长度不应小于 0.5m。阻火圈一般设在楼板穿越处 板底部。 2) 横管管径不小于 110mm 时,穿越管道井井墙的贯穿部位应设置防火套管或阻火 圈。 防火套管或阻火圈可设在墙的外侧,防火套管长度不应小于 0. 3m。 3) 横管穿越防火分区隔墙时,在管道穿越墙体处两侧均应设置防火套管或阻火圈。 (7) 室内管道安装可按下列规定进行: 1) 室内明设管道的安装宜在墙面粉饰完成后连续进行。安装前应复核预留孔洞的标 高 及位置; 发现不符合要求时,应在安装前采取措施满足安装要求。 2) 安装前应按实测尺寸绘制小样图,选定合格的管材和管件,进行配管和断管。预 制 管段配制完成后,应按小样图核对节点尺寸及管件接口朝向。 3) 管道安装宜自下向上分层进行,先安装立管,后安装横管,连续施工,安装间断 时, 敞口处应临时封闭。 158 33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 (8) 立管安装可按下列规定进行: 1) 应按设计要求设置固定支座和滑动支座后,进行立管吊装。 2) 立管采用旋转进水型管件,连接管管端插人深度应按施工现场温度计算确定,亦 可 按规范采用。 3) 安装时先将管段吊正,随即将立管固定在预设的支座上。立管管件螺丝帽外侧与 饰 面的距离不得小于 25mm,不宜大于 50mm。 4) 立管安装完毕后,应按设计图纸将其穿板处的孔洞封严。 5) 立管顶端伸出屋顶的通气管安装后,应立即安装通气帽。 (9) 横管安装可按下列规定进行: 1) 应先按设计要求设置固定支座和滑动支座。楼板下的悬吊管应设置固定吊架和 吊杆。 _ 2) 先将配制好的管段用铁丝吊挂在预埋的支承件或临时设置的吊件上,查看无误后 进 行伸缩节安装及管段间的连接。 3) 管道连接后应及时调整位置,其坡度不得小于设计规定值。当设计无规定时,坡 度可采用 2%〜2.5%。 4)采用粘结接头的管道可采取临时固定措施,待粘结固化后再紧固支座上的管卡, 拆除 铁丝。 (10)管道配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锯管长度应根据实测并结合各连接管件的尺寸逐层确定。 2) 锯管工具宜采用细齿锯、割刀或专用断管机具。 3) 断口应平整并垂直于轴线,断面处不得有任何变形,并除去断口处的毛刺和毛边。 4) 粘结连接的插口管端应削倒角,倒角宜为 15°,倒角坡口后管端厚度一般为 1/3〜 1/2 管壁厚。削角可用板锉,完成后应将残屑清除干净,不留毛刺。 5) 应对承插口的配合程度进行检验,可进行试插。粘结连接的承口与插口的紧密程 度 应符合规定的公差要求。用力插人,试插深度宜为承口长度的 1/2〜2/3,合格后做出 标记, 进行对号人座安装。 6) 管道的螺纹胶圈滑动接头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应采用注塑螺纹管件,不得在管件上车制螺纹。 ②密封圈止水翼的位置应正确。 ③应清除管子和管件上的油污杂物,接头应保持洁净,管端插人接头允许滑动部分 的伸 缩量应按闭合温差计算确定。 33.4.3.4 同层排水系统管道及附件安装要点 同层排水系统是排水支管不穿越本层楼板到下层空间与卫生器具同层敷设并接人排水 立管的排水系统。 1. 一般规定 (1) 同层排水系统卫生器具排水管和排水横支管应与卫生器具同层敷设,不得穿越楼 板 进人下层空间,排水立管可穿越楼板。 (2) 同层排水系统适用于重力作用下的生活排水。 (3) 同层排水系统宜采用污废水合流系统。 33. 4 室内排水系统安装 159 (4) 同层排水系统在满足卫生和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应符合节能、节水和环保的要 求。 同层排水系统的卫生器具应符合国家要求的节水型产品。除卫生器具自带存水弯外,选用带 存水弯的排水附件应具有安装和检修方便的特点。 (5) 同层排水系统的底层排水支管宜单独排出。 (6) 同层排水系统采用的管材、管件和配件应满足系统设计使用寿命。 (7) 同层排水系统的设计不应产生不利影响,不应发生影响用户健康和安全的情况。 (8) 同层排水系统的排水管道井(管窿)平面位置宜上、下楼层对准布置。 (9) 当排水管道井(管窿)面积较小、难以设置专用通气立管时,宜采用特殊单立管 排 水系统。 (10) 构造内无存水弯的卫生器具及地漏等配件,与生活排水管道或其他可能产生有 害气 体的排水管道连接时,必须在卫生器具及地漏的排水口下设存水弯。存水弯管径不应 小于卫 生器具排水管管径,并尽量缩短卫生器具与存水弯之间的管道长度。 (11) 存水弯的水封深度不得小于 50mm,水封出水端的断面积不宜小于进水端的断 面积。 (12) 同层排水系统中不得采用存水弯串联设置。 (13) 当给水管道利用同层排水系统暗敷区域敷设时,给水管道材质应耐腐蚀,具有 足够 的强度和刚度,接口应严格防渗。 2. 系统分类和选用 (1) 同层排水系统按排水横管敷设方式可分为墙体敷设和地面敷设两种。 (2) 地面敷设方式可采用降板和不降板(抬高面层)两种结构形式,降板可分为整体 降 板或局部降板。 (3) 当卫生间净空高度要求较高时,宜采用同层排水墙体敷设方式;当卫生间净空高 度 足够时,宜采用同层排水系统地面敷设方式。 (4) 根据管道井(管窿)位置和卫生器具布置,墙体敷设方式和地面敷设方式可在同 一 卫生间中结合使用。 3. 管道布置和敷设 (1) 同层排水的塑料排水管敷设时应考虑因温度变化而引起的管道在长度方向的伸 缩。 立管的伸缩节设置应符合相关规范的要求,横管一般可采取以下方法:设置自由壁;设置伸 缩节(敷设于管窿、附加夹墙或架空地面空间内的排水横管不宜采用伸缩节);采 用固定支 架固定;敷设在地面混凝土等材质的回填层内。 (2) 当排水横管敷设于内隔夹墙或架空地面的空间内时,应按下列要求设置固定 支架: 1) 建筑排水硬聚氯乙烯排水管和建筑排水高密度聚乙烯排水管横管的直线管段大于 2m 时,应按每 2m 设置一个固定支架。 2) 建筑排水柔性接口铸铁管的横管,在承插口连接部位必须设置固定支架 6 3) 固定支架应固定在承重结构上,其支承力应大于管道因温度变化引起的膨胀力。 4. 墙体敷设方式 (1) 一般规定: 1) 墙体敷设方式的排水管道及其管件应敷设在非承重隔墙或内隔墙内,该墙体厚度 应 满足排水管道和附件的敷设要求。当采用隐蔽式水箱时,还应满足该水箱的敷设要求。 2) 卫生器具的布置应有利于排水管道及其管件的敷设,排水管道不宜穿越承重墙体。 160 33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 3) 卫生器具宜布置在同一墙面或相邻墙面上。 4) 大便器应靠近排水立管布置,地漏宜靠近排水立管布置。 (2) 卫生器具和排水附件选用 1) 大便器应采用壁挂式坐便器或后排式坐(蹲)便器。壁挂式坐便器宜采用隐蔽式 冲 洗水箱,冲洗水箱宜采用整体成型工艺。 2) 净身盆和小便器应采用后排式,宜为壁挂式。 3) 浴盆及淋浴房宜采用内置存水弯的排水附件。 4) 地漏宜采用内置水封的直埋式地漏,水封深度不得小于 50mm。 (3) 卫生器具支架 1) 墙体敷设方式的卫生器具应采用配套的支架,支架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及防腐 措 施。壁挂式卫生器具应固定在隐蔽式支架上。 2) 隐蔽式支架应安装在非承重墙或内隔墙内,并固定牢固。 (4)管道布置和敷设 1)排水支管的高差不大于 1000mm 时,其展开长度不应大于表 33-68 的数值。当排 水支管 的高差大于 1000mm 或展开长度大于表内的数值时,应放大一级管径或设置器具 通气管。 高差大于 1000mm 时排水支管的最大展开长度 表 33·68 DN (mm) 排水支管的最大展开长度(m) 50 3 75 5 100 大便器 5 非大便器 10 2) 地漏宜单独接入排水立管。 3) 当排水横支管与立管的连接采用球形四通等特殊配件时,应由厂方提供配件产品 的 水力参数。 4) 排水横支管始端宜设置清扫口。 5.地面敷设方式 (1) 一般规定 1) 地面敷设方式宜采用降板结构形式。 2) 地面敷设方式排水管的连接可采用排水管道通用配件或排水汇集器等。 3) 卫生间应根据卫生器具的布置采用局部降板或整体降板,在保证管道敷设、施工 维 修等要求的前提下宜缩小降板的区域。降板区域的净高度应根据卫生器具的布置、接管 要求、 管道材质及降板方式等确定。采用排水管道通用配件时,住宅卫生间局部降板高度 不宜小于 260mm,整体降板高度不宜小于 300mm;采用排水汇集器时,降板高度应根据 产品的要求确定。 4) 排水横管宜敷设在填充层内,当有特殊要求时也可敷设在架空层内。 (2) 卫生器具和排水附件选用 1) 大便器宜采用下排式坐便器或后排式蹲便器。当采用隐蔽式水箱时,可采用壁挂 式 坐便器。 2) 排水汇集器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断面设计应保证汇集器内的水流不会回流到汇集器上游管道内。 ②材质和技术要求应符合现行的有关产品标准的规定和检测机构的认可。 33. 4 室内排水系统安装 161 ③排水汇集器宜采用铸铁或硬聚氯乙烯等材质。当采用塑料材质时,应符合国家有 关的 消防规范、标准。 ④排水汇集器应在生产工厂内组装成型,并通过产品标准规定的密封性试验。 ⑤排水汇集器应有专用清扫口。 (3) 管道布置和敷设 1) 地漏接入排水横管时,接入位置沿水流方向应在大便器、浴盆排水管接入口的 上游。 2) 排水汇集器的管道连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各卫生器具和地漏的排水管应单独与排水汇集器相连。 ②排水汇集器排出管的管径应经水力计算确定,但不应小于接人排水汇集器的最大 横管 的管径。 ③排水汇集器的设置位置应便于清通。 3) 卫生间降板区域楼板面与完成地面层均应做有效的防水措施。 4) 在降板区域防水层施工完毕后方可进行排水管道的安装,排水管道的支架应有效、 可靠,支架的固定不得破坏已做好的防水层。 33.4.4 卫 生 器 具 安 装 33.4.4.1 卫生器具分类 卫生器具是建筑内部给水排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收集和排除生活及生产中产生 的 污、废水的设备。按其作用分为以下几类: 1. 便溺用卫生器具 (1) 厕所或卫生间中的便溺用卫生器具,主要作用是收集和排除幾便污水。 (2) 我国常用的大便器有坐式、蹲式和大便槽式三种类型。 (3) 大便器按其构造形式分盘形和漏斗形:按冲洗的水力原理,大便器分冲洗式和虹 吸 式两种。冲洗式大便器是利用冲洗设备具有的水头冲洗,而虹吸式大便器是借冲洗水头 和虹 吸作用冲洗。常见的坐便器有以下几种: 1) 冲落式坐便器。利用存水弯水面在冲洗时迅速升高水头来实现排污,所以水面窄, 水在冲洗时发出较大的噪声。其优点是价格便宜和冲水量少。这种大便器一般用于要求不 高 的公共厕所。 2) 虹吸式坐便器。便器内的存水弯是一个较高的虹吸管。虹吸管的断面略小于盆内 出 水口断面,当便器内水位迅速升高到虹吸顶并充满虹吸管时,便产生虹吸作用,将污物 吸走。 这种便器的优点是噪声小,比较卫生、干净,缺点是用水量较大。这种便器一般用 于普通住 宅和建筑标准不高的旅馆等公共卫生间。 3) 喷射虹吸式大便器。它与虹吸式坐便器一样,利用存水弯建立的虹吸作用将污物 吸 走。便器底部正对排出口设有一个喷射孔,冲洗水不仅从便器的四周出水孔冲出,还从 底部 出水口喷出,直接推动污物,这样能更快更有力地产生虹吸作用,并有降低冲洗噪声 作用。 另一特点是便器的存水面大,干燥面小,是一种低噪声、最卫生的便器。这种便器 一般用于 高级住宅和建筑标准较高的卫生间里。 4) 旋涡虹吸式连体坐便器。特点是把水箱与便器结合成一体,_并把水箱浅水口位置 降 到便器水封面以下,并借助右侧的水道使冲洗水进人便器时在水封面下成切线方向冲 出,形 成旋涡,有消除冲洗噪声和推动污物进人虹吸管的作用。水箱配件也采取稳压消声 设计,所 162 33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 以进水噪声低,对进水压力适用范围大。另外由于水箱与便器连成一体,因此体 型大,整体 感强,造型新颖,是一种结构先进、功能好、款式新、噪声低的高档坐便器。 5) 喷出式坐便器。这是一种配用冲洗阀并具有虹吸作用的坐便器。在底部水封下部 对 着排污出口方向,设有喷水孔,靠强大快速的水流将污物冲走,因此污物不易堵塞,但 噪声 大,只适用在公共建筑的卫生间内。 (4) 小便器分为壁挂式、落地式和小便槽三种。 2. 盥洗、淋浴用卫生器具 (1) 洗脸盆分为台上盆、台下盆、立柱盆、挂盆、碗盆等。 (2) 盥洗槽设在公共建筑、集体宿舍、旅馆等的盥洗室里,有长条形和圆形两种。 (3) 浴盆一般设在宾馆、高级住宅、医院的卫生间及公共浴室内。 (4) 淋浴器有成品也有现场组装的。 3. 洗涤用卫生器具 如洗漆盆、化验盆、污水盆等。 4. 专用卫生器具 如医疗、科学研究实验室等特殊需要的卫生器具。 33.4.4.2 施工准备 (1) 所有与卫生器具连接的管道强度严密性试验、排水管道灌水试验均巳完毕,并巳 办 好预检和隐检手续。墙地面装修、’隔断均巳基本完成,有防水要求的房间均巳做好 防水。 (2) 卫生器具型号巳确定,各管道甩口确认无误。根据设计要求和土建确定的基准 线, 确定好卫生器具的位置、标高。施工现场清理干净,无杂物,且巳安好门窗,可以 锁闭。 (3) 浴盆的稳装应待土建做完防水层及保护层后配合土建进行施工。 (4) 蹲式大便器应在其台阶砲筑前安装;坐式大便器应在其台阶地面完成后安装;台 式 洗脸盆应在台面安装完成,台面上各安装孔洞均巳开好,外形规矩,坐标、标高、尺寸 等经 检查无误后安装。 (5) 其他卫生器具安装应待室内装修基本完成后再进行稳装。 33. 4. 4. 3 施工工艺 1. 材料要求 卫生器具在安装前应进行检查、验收、清洗。所有器具外表面应光滑,造型周正,边 缘 无棱角毛刺,无裂纹,色调一致;卫生器具的配件与卫生器具应配套,规格应标准,外 表光 滑,螺纹清晰,电镀均勻,锁母松紧适度,无砂眼裂纹等缺陷。部分卫生器具应进行 预制再 安装。 2. 卫生器具安装通用要求 (1) 卫生器具的安装应采用预埋螺栓或膨胀螺栓安装固定。 (2) 卫生器具安装高度如无设计要求应符合规定。 (3) 卫生器具的支、托架必须防腐良好,安装平整、牢固,与器具接触紧密、平稳。 (4) 卫生器具安装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 33-69、表 33-70 的规定。 (5) 卫生器具安装参照产品说明及相关图集。 .(6)所有与卫生器具连接的给水管道强度试验、排水管道灌水试验均巳完毕,办好预 检或 隐检手续。 3-洗脸(手)盆安装 33. 4 室内排水系统安装 163 (1) PT 型支柱式洗脸盆安装:按照排水管口中心画出竖线,将支柱立好,将脸贫放 在 支柱上,使脸盆中心对准竖线,找平后画好脸盆固定孔眼位置。同时将支柱在地面位置 作好 印记。按墙上印记打出奵 OX80mm 的孔洞,栽好固定螺栓;将地面支柱印记内放好 白灰膏, 稳好支柱及脸盆,将固定螺栓加胶皮垫、眼圈、带上螺母拧至松紧适度;再次将 脸盆面找平,支柱找直。将支柱与脸盆接触处及支柱与地面接触处用白水泥勾缝抹光。 卫生器具的安装高度 表 33-69 项次 卫生器具名称 卫生器具安装高度(mm) 备 注 居住和公共建筑 幼儿园 1 污水盆(池) 架空式 落地式 800 500 800 500 2 洗涤盆(池) 800 800 自地面至器具上边缘 3 洗脸盆、洗手盆(有塞、无塞) 800 500 4 盥洗槽 800 500 5 浴盆 >520 6 蹲式 大便器 高水箱 低水箱 1800 900 1800 900 自台阶面至高水箱底 自台阶面至低 水箱底 7 坐式 大便器 高水箱 1800 1800 自地面至高水箱底 自地面至低水箱 底/tc 外露有 Me 管式:虹吸喷 ί氏水箱^510 470 370 8 小便器 挂式 600 450 自地面至下边缘 9 小便槽 200 150 自地面至台阶面 10 大便槽冲洗水箱 <2000 自台阶面至水箱底 11 妇女卫生盆 360 自地面至器具上边缘 12 化验盆 800 自地面至器具上边缘 卫生器具安装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表 33-70 项次 项 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1 坐标 单独器具 10 成排器具 5 拉 线 、 吊 线 和 尺 量 2 标 高 单独器具 士 15 检查 成排器具 士 10 3 器具水平度 2 用水平尺和尺量检查 4 器具垂直度 3 吊线和尺量检查 (2) 台上盆安装:将脸盆放置在依据脸盆尺寸预制的脸盆台面上,保证脸盆边缘能与 台 面严密接触,且接触部位能有效保证承受脸盆水满的重量。脸盆安装好后在脸盆边缘与 上台 面接触部位的接缝处使用防水性能较好的硅酸铜密封胶或玻璃胶进行抹缝处理,宽度 均匀、 光滑、严密连续,宜为白色或透明的,保证缝隙处理美观。 (3) 台下盆安装:依据脸盆尺寸、台面高度及脸盆自带固定支架形式,使用膨胀螺栓 固 定住脸盆支架。在脸盆支架的高度微调螺栓与脸盆间垫入橡胶垫,利用微调螺栓调整脸 盆高 度,使脸盆上口与台面下平面严密接触。洗脸盆安装好后在脸盆边缘与台面下平面接 触部位 的内接缝处使用防水性能好的硅酸铜密封肢进行抹缝处理,宽度均匀、光滑、严密 连续宜为 164 33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 白色或透明的,保证缝隙处理美观。脸盆不得采用胶粘方法和台石相接。 (4) 常见洗脸盆安装见图 33-37。 4.净身盆安装 33. 4 室内排水系统安装 165 完成墙面 图 33-37 常见洗脸盆安装 _1—洗脸盆;2—龙头 3—内螺纹弯头;4 一提拉排水装置; 5—存水弯;6—排水管;7—罩盖 (1) 净身盆配件安装完以后,应接通临时水试验无渗漏后方可进行稳装。 (2) 将排水预留管口周围清理干净,将临时管堵取下,检查有无杂物。将净身盆排水 三 通下口管道装好。 (3) 将净身盆排水管插人预留排水管口内,将净身盆稳平找正。净身盆尾部距墙尺寸 一 致。将净身盆固定螺栓孔及底座画好印记,移开净身盆。 (4) 将固定螺栓孔印记画好十字线,剔成招 0X60mm 孔眼,将螺栓插入洞内栽好, 再将净身 盆孔眼对准螺栓放好,与原印记吻合后再将净身盆下垫好白灰膏,排水管套上护 33. 4 室_内排水系统安装 .166 口盘。净身盆稳牢、找平、找正。固定螺栓上加胶垫、眼圈,拧紧螺母。清除余灰,擦拭 干 净。将护口盘内加满油灰与地面按实。净身盆底座与地面有缝隙之处,嵌入白水泥浆补 齐、 抹光。 5. 蹲便器安装 (1) 首先,将胶皮碗套在蹲便器进水口上,要套正、套实,胶皮碗大小两头用成品喉 箍 紧固或用 14 号的铜丝分别绑两道,严禁压接在一条线上,铜丝拧紧要错位 908 左右。 (2) 将预留排水口周围清扫干净,把临时管堵取下,同时检查管内有无杂物。找出排 水 管口的中心线,并画在墙上,用水平尺(或线坠)找好竖线。 ,(3)将下水管承口内抹上油灰,蹲便器位置下铺垫白灰膏,然后将蹲便器排水口插入 排水 管承口内稳好。同时用水平尺放在蹲便器上沿,纵横双向找平、找正。使蹲便器进水 口对准 墙上中心线,同时蹲便器两侧用砖硇好抹光,将蹲便器排水口与排水管承口接触处 的油灰压 实、抹光,最后将蹲便器的排水口用临时堵头封好。 (4) 稳装多联蹲便器时,应先检査排水管口的标高、甩口距墙的尺寸是否一致,找出 标 准地面标高,向上测量蹲便器需要的高度,用小线找平,找好墙面距离,然后按上述方 法逐 个进行稳装。 (5) 高水箱稳装:应在蹲便器稳装之后进行。首先检查蹲便器的中心与墙面中心线是 否 一致,如有错位应及时进行调整,以蹲便器不扭斜为准。确定水箱出水口的中心位置, 向上 测量出规定高度。同时结合高水箱固定孔与给水孔的距离找出固定螺栓高度位置,在 墙上划 好十字线,剔成灼 OX 100mm 深的孔眼,用水冲净孔眼内的杂物,将燕尾螺栓插入 洞内用水 泥捻牢。将装好配件的高水箱挂在固定螺栓上,加胶垫、眼圈,带好螺母拧至松 紧适度。 (6) 多联高水箱应按上述做法先挂两端的水箱,然后拉线找平、找直,再稳装中间 水箱。 (7) 远传脚踏式冲洗 阀安装:将冲洗弯管固定在台钻卡盘上,在与蹲便器连接的直管 上打 D8 孔,孔应打在安装 冲洗阀的一侧;将冲洗阀上的锁母和胶圈卸下,分别套在冲洗 管直管段上,将弯管的下端插 人胶皮碗内 20〜50mm,用喉箍卡牢。再将上端插人冲洗阀 内,推上胶圈,调直校正,将螺 母抒至松紧适度。将 D6 铜管两端分别与冲洗阀、.控制器 连接;将另一根一头带胶套的 D6 的铜管其带螺纹锁母的一端与控制器连接,另一端插入 冲洗管打好孔内,然后推上胶圈,插 入深度控制在 5mm 左右。螺纹连接处应缠生料带,紧锁母时应先垫上棉布再用扳手紧固,以 免损伤管子表面。脚踏钮控制器距后墙 50Qmm, 庙蹲便器排水管中 350mm。 … (8) 延时自闭冲洗阀安装:稂据冲洗阀至胶皮碗的距离,断好 90°弯的冲洗管,使两 端合 适。将冲洗阀锁母和胶圈卸下,分别套在冲洗管直管段上,将弯管的下端揷木胶皮碗 内 40 〜50mm,用喉箍卡牢。将上端插入冲洗阀内,推上胶圈,调直找正,将锁母拧至松 紧适度。 扳把式冲洗阀的扳手应朝向右侧,按钮式冲洗阀按钮应朝向正面。 (9) 蹲便器安装常见几种形式见图 33-38、图 33-39。 6. 坐便器安装 (1) 将坐便器预留排水管周围清理干净,取下临时管堵,检查管内有无杂物。 (2) 将坐便器出水口对准预留排水口放平找正,在坐便器两侧固定螺栓眼处画好印记 33. 4 室内排水系统安装 167 完成墙面 液压脚踏阀蹲式大便器安装图 图 33-38 蹲式大便器安装(一) y 手动按键(停电时) 168 33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 C20 细石混凝土 100 15 560 完成墙面 / [100 13 1 一蹲式大便器;2—自闭式冲洗阀;3—防污器;4 一冲洗弯管;5—冷水管; 6 —内螺纹弯头;7—外螺纹短管;8—胶 皮碗;9—便器接头;10—排水管; 11 一 P 型存水弯;12—45°弯头;13—液座脚踏阀;14 一脚踏控制器 完成墙面 感应式冲冼阀蹲式大便器安装图 图 33-39 蹲式大便器安装(二) 1 一蹲式大便器;2—高水箱;3—胶皮碗;4 一冷水管;5—内螺纹弯头; 6—排水管·,7—高水箱配件;8—高水箱冲洗阀 i 9 一管卡;10—便器接头; 11 一 P 型存水弯;12—45°弯头;13—90°弯头;14—冲洗弯头;15—90°顺水三通 后,移开坐便器,将印记画好十字线。 (3) 在十字线中心处易 lj ^20X60mm 的孔洞,把 010mm 螺栓插入孔 洞内用水泥栽牢, 将坐便器试稳装,使固定螺栓与坐便器吻合,移开坐便器。将坐便器排 水口及排水管口周 围抹上油灰后将坐便器对准螺栓放平、找正,螺栓上套好胶皮垫,带上 眼圈、螺母拧至松 紧适度。 (4) 坐便器无进水螺母的可采用胶皮碗的连接方法。 33. 4 室内排水系统安装 169 (5) 背水箱安装:对准坐便器尾部中心,在墙上画好垂直线和水平线。根据水箱背面 固定孔眼的距离,在水平线上画好十字线剔妇 OX 70mm 深的孔洞,把带有燕尾的镀锌螺 栓 (规格舛 OX 100mm)插入孔洞内,用水泥栽牢。将背水箱挂在螺栓上放平、找正。与 坐便 器中心对正,螺栓上套好胶皮垫,带上眼圈、螺母拧至松紧适度。 (6) 坐便器安装常见几种形式见图 33-40、图 33-41。 图 33-40 坐便器安装(一) 1 一坐便器;2—角式截止阀;3—内螺纹弯头;4 一冲水阀配件 7. 小便器安装 (1) 挂式小便器安装:首先,对准给水管中心画一条垂线,由地坪向上量出规定的高 度画一水平线。根据产品规格尺寸,由中心向两侧固定孔眼的距离,在横线上画好十字 线, 再画出上、下孔眼的位置;将孔眼位置剔成 010X 60mm 的孔眼,栽入舛 mm 螺栓。 托起小 便器挂在螺栓上。把胶垫、眼圈套入螺栓,将螺母拧至松紧适度。将小便器与墙面 的缝隙 嵌入白水泥浆补齐、抹光。 (2) 立式小便器安装:立式小便器安装前应检查给、排水预留管口是否在一条垂线 上, 间距是否一致。符合要求后按照管口找出中心线;将下水管周围清理干净,取下临时 管堵, 抹好油灰,在立式小便器下铺垫水泥、白灰膏的混合灰(比例为 1:5)。将立式小 便器稳装 找平、找正。立式小便器与墙面、地面缝隙嵌入白水泥浆抹平、抹光。 8. 隐蔽式自动感应出水冲洗阀安装 (1)根据设计图纸及施工图集在所要设置的墙体上标出安装位置及盒体尺寸。 170 33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 挂箱式坐便器安装图 壁挂式坐便器安装图 图 33-41 坐便器安装(二) 1 一坐便器;2—角式截止网;3 —内螺纹弯头;4 一冲水阀配件; 5—角尺弯;6—金属柜架 200 时 0 完成墙面 (2) 依椐墙体材质及做法的不同进行电磁阀盒的安装固定。对于砌筑墙体应采用剔凿 的 方式;对于轻钢龙骨隔墙则使用螺栓或铆钉将盒体固定在预留的轻钢龙骨上。 (3) 将电磁阀的进水管与预留的给水管进行连接安装。 (4) 将电磁阀的出水口与出水管进行连接,并连接电源线(电源供电)及控制线(感 应 龙头)。 (5) 将感应面板安装到位,应采用吸盘进行操作,以免损坏面板。 (6) 对于感应龙头将电磁阀控制线连接到龙头的感应器上。 33. 4 室内排水系统安装 171 (7) 明装自动感应出水阀安装:将电磁阀与外保护盒盒体进行固定安装;用短管将给 水 管预留口与电磁阀进水口连接固定。安装后应保持盒体周正;用出水冲洗短管连接电磁 阀出 水口及卫生器具冲洗口,并连接电源线或者安放电池。 ; ( 8 ) 小便器安装常见几种形式见图 33-42。 9.浴盆安装 ' (1)浴盆稳装前应将浴盆内表面擦拭干净,同时检査瓷面是否完好。带腿的浴盆先将 腿 部的螺丝卸下,将销母插入浴盆底卧槽内,把腿扣在浴盆上带好螺母拧紧找平。浴盆如 砌砖 腿时,应配合土建施工把砖腿按标高砌好。将浴盆稳于砖台上,找平、找正。浴盆与 砖腿缝 隙处用 1 : 3 水泥砂浆填充抹平。 (2)有饰面的浴盆,应留有通向浴盆排水口的检修门。 浴盆排水安装:将浴盆排水三通套在排水横管上,缠好油盘根绳,插入三通中,拧紧 锁母。 三通下口装好铜管,插人排水预留管口内(铜管下端扳边)。将排水口圆盘下加胶 塾、油灰, 插入浴盆排水孔眼,外面再套胶垫、眼圈,丝扣处涂铅油、缠麻。将溢水立管 下端套上锁母, 缠上油盘根绳,插人三通上口对准浴盆溢水孔,带上锁母。溢水管弯头处 自闭式冲洗阀斗式小便器安装图 图 33-42 小便器安装 1 一小便器;2—冲洗阀;3—冷水管;4 一内螺纹弯头;5—排水管; 40 完成堉面 感应式冲洗阀壁挂式小便器安装图 172 33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 λ( 完成堉面 感应式冲洗阀落地式小便器安装图 完成墙面 33. 4 室内排水系统安装 173 6—存水弯;7—罩盖 8—挂钩 9—喷水鸭嘴;10—花篮罩;11 一挂钩; 12—橡胶止水环;13—转换弯头;14 一排水法兰 加 1mm 厚的胶垫、油灰,将浴盆堵螺栓穿过溢水孔花盘,上人弯头“一”字丝扣上,无 松动即 可。再将三通上口锁母拧至松紧适度。浴盆排水三通出口和排水管接口处缠绕油盘 根绳捻实, 再用油灰封闭。 混合水嘴安装:将冷、热水管口找平、找正。把混合水嘴转向对丝抹铅油、缠麻丝, 带好护 口盘,用自制扳手插人转向对丝内,分别拧人冷、热水预留管口,校好尺寸,找 平、找正。使护口盘紧贴墙面。然后将混合水嘴对正转向对丝,加垫后拧紧锁母找平、找 正。 用扳手拧至松紧适度。 如暗装管道进墙较深者,应先 将水嘴行紧找正,除净外露麻 水嘴安装:先将冷、热水预留管口用短管找平、找正。 量出短管尺寸,套好短管,使冷、热水嘴安完后距墙一致。 丝。有饰面的浴盆,应留有通向浴盆排水口的检修门。 (3) 浴盆安装常见几种形式见图 33-43。. 174 33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 VC20 细石混凝土 单柄龙头普通浴盆安装图 10 .淋浴器安装 完成墙面 双柄龙头裙边浴盆(同层排水)安装图 完成墙面 33. 4 室内排水系统安装 175 入墙式单柄龙头浴盆安装图 图 33-43 浴盆安装 1 一浴盆;2—水龙头;3—滑竿;4 一排水配件;5—冷水管;6—热水管;. 7—90°弯头;8—内螺纹弯头;.9 一金属软管;10—手提式花洒;11 一莲蓬头 33. 2 _室内给水系统安装 176 (1) 暗装管道先将冷、热水预留管口加试管找平、找正。量好短管尺寸,断管、套 丝、 涂铅油、缠麻,将弯头上好。明装管道按规定标高煨好“Π”弯(俗称元宝弯),上 好管箍。 (2) 淋浴器锁母外丝丝头处抹油、缠麻。用自制扳手卡住内筋,上入弯头或管箍内。再 将淋浴器对准锁母外丝,将锁母拧紧。将固定圆盘上的孔眼找平、找正。画出标记,卸 淋浴 器,将印记剔成^0X40mm 孔眼,栽好铅皮卷。再将锁母外丝口加垫抹油,将淋浴 器对准锁母 外丝口,用扳手拧至松紧适度。再将固定圆盘与墙面靠严,孔眼平正,用木螺 丝固定在墙上。 (3) 将淋浴器上部铜管预装在三通口上,使立管垂直,固定圆盘与墙面贴实,孔眼平 正, 画出孔眼标记,栽入铅皮卷,锁母外加垫抹油,将锁母拧至松紧适度。将固定圆盘采 用木螺 丝固定在墙面上。 (4) 浴盆软管淋浴器挂钩的安装高度,如设计无要求,应距地面 1.8m。 11. 小便槽安装 小便槽冲洗管应采用镀锌管或硬质塑料管。冲洗孔应斜向下方安装,冲洗水流同墙面 成 45°角。镀锌钢管钻孔后应进行二次镀锌。 12. 排水栓和地漏的安装 排水栓和地漏安装应平正、牢固,低于排水表面,周边无渗漏。地漏水封高度不得小 于 50mm。 13. 卫生器具交工前应做满水和通水试验,进行调试 (1) 检查卫生器具的外观,如果被污染或损伤,应清理干净或重新安装,达到要求 为止。 (2) 卫生器具的满水试验可结合排水管道满水试验一同进行,也可单独将卫生器具的 排 水口堵住,盛满水进行检査,各连接件不渗不漏为合格。 (3) 给卫生器具放水,检查水位超过溢流孔时,水流能否顺利溢出;当打开排水口,排 水应该迅速排出。关闭水嘴后应能立即关住水流,龙头四周不得有水渗出。否则应拆下 修理 后再重新试验。 (4) 检查冲洗器具时,先检查水箱浮球装置的灵敏度和可靠程度,应经多次试验无误 后 方可。检查冲洗阀冲洗水量是否合适,如果不合适,应调节螺钉位置达到要求为止。连 体坐 便水箱内的浮球容易脱落,造成关闭不严而长流水,调试时应缠好填料将浮球拧紧。冲洗阀 内的虹吸小孔容易堵塞,从而造成冲洗后无法关闭,遇此情况,应拆下来进行清 洗,达到合 格为止。 (5) 通水试验给、排水畅通为合格。 33.5 雨 水 系 统 安 装 33.5.1 雨水系统的组成及分类 33.5.1.1 雨水系统组成 (1) 雨水斗:一般有 65 型(铸铁)、乃型(钢焊制)两种。 布置··以伸缩缝或沉降缝为分水线,伸出屋面的防火墙可作为分水线,也可在伸缩 缝、防 火墙、沉降缝二侧各设雨水斗,悬吊管穿越伸缩缝时应作伸缩接头。 (2) 悬吊管:当雨水斗不能直接接立管埋地时,用悬吊管在空中吊设,适当位置接立 管。 i<0.003,端头及 L>15m,设检查口,检査口间距>20m。悬吊管铸铁安装固定在 墙梁桁架上。 (3) 立管:要求和悬吊管同径,且不宜大于 300mm,检查口距地面 1.0m。 (4) 排出管:DJV<立管管径。 33. 2 室内给水系统安装 S177 (5) 埋地横管:DJV>200。 33.5.1.2 建筑雨水排水系统的分类 (1) 屋面建筑雨水系统主要分类:屋面雨水系统主要分为重力流(87 型斗)雨水系 统、 压力流(虹吸式)雨水系统。 (2) 屋面雨水系统按其他标准分类方式: 1) 按管道的设置位置分为:内排水系统、外排水系统。 2) 按Μ面的排水条件分为:檐沟排水、天沟排水及无沟排水。 3) 按出户横管(渠)在室内部分是否存在自由水面分:密闭系统和敞开系统。 33.5.2 雨水管道及配件安装 33. 5. 2.1 施工准备 (1) 地下雨水管道的铺设必须在基础墙达到或接近±0 标高,土回填到管底或稍 高的高度, 土沿管线位置无堆积物,且管道穿过建筑基础处,已按设计要求预留 管洞。 (2) 楼层内雨水管道的安装,应于结构施工隔开 1〜2 层,管道穿越结构部位的孔洞 等 均已预留完毕,室内模板或杂物清除后,室内弹出房间尺寸线及准确的水平线。 (3) 应在屋面结构层施工验收完毕后方可进行雨水漏斗安装。 33.5. 2. 2 施工工艺 通用要求: (1) 雨水管道安装结合室内给水与排水管道安装相关章节。 (2) 悬吊式雨水管道的敷设坡度不得小于 5%。;埋地雨水管道的最小坡度,应符合表 33-71 的规定。 (3) 雨水斗管的连接应固定在屋面承重结构上。雨水斗边缘与屋面相连处应严密不 漏。 连接管管径应符合设计的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不得小于 100mm。 地下埋设雨水排水管道的最小坡度 表 33-71 项次 管径(mm) 最小坡度(沁) 项咚 .管径(mm) 最小坡度(%a) 1 50 20 4 125 6 2 75 15 5 150 5 3 100 8 6. 200 八 400 ■ 4 (4)悬吊式雨水管道的检查口或带法兰堵口的三通的间距不得大于表 33-72 的 规定。 悬吊管检查口间距 表 33-72_ 项次 悬吊管直径(mm) 检査口间距(m) 项次 悬吊管直径(mm) 检查口间距(m) 1 <150 >15 2 >200 >20 (5)雨水管道如采用塑料管,其伸缩节应符合设计要求。 .(6)雨水管道不得与生活污水管道相连接。 (7) 为防止屋面雨水在施工期间进人建筑物内,室内雨水系统应在屋面结构层施工验 收 完毕后的最佳时间内完成。 (8) 雨水管道不得与生活污水管相连接。雨水斗的连接应固定在屋面承重结构上。雨 水 斗边缘与屋面相连接处应严密不漏。连接管径当设计无要求时,不得小于 100mm。高 层建筑 的雨水立管应采用耐压排水塑料管或柔性接口机制排水铸铁管。 178 33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 (9) 雨水管道安装方法同室内排水管道安装章节。 33.5.3 质 量 标 准 (1) 安装在室内的雨水管道安装后应做灌水试验,灌水高度必须到每根立管上部的雨 水 斗。灌水试验持续 lh,不渗不漏为合格。 (2) 雨水管道如采用塑料管,其伸缩节安装应符合设计要求。 (3) 悬吊式雨水管道的敷设坡度不得小于 5%。;埋地雨水管道的最小坡度,应符合 规 定。 (4) 雨水管道不得与生活污水管道相连接。 (5) 雨水斗管的连接应固定在屋面承重结构上。雨水斗边缘与屋面相连处应严密不 漏。 连接管管径当设计无要求时,不得小于 100mm。 33.5.4 虹吸排水施工技术 33.5.4.1 虹吸式雨水系统的组成 1. 虹吸雨水系统组成 由虹吸式雨水斗、尾管、连接管、悬吊管、立管、埋地管、检査口和固定及悬吊系统 组 成。虹吸式雨水斗一般由反旋涡顶盖、格栅片、底座和底座支管组成。 2. 管材和管件 用于虹吸式屋面雨水排水系统的管道,应采用铸铁管、钢管(镀锋钢管、涂塑钢管)、不 锈钢管和高密度聚乙烯(HDPE)管等材料。用于同一系统的管材和管件以及与虹吸式 雨水斗 的连接管,宜采用相同的材质。这些管材除承受正压外,还应能承受负压。 3. 固定件 管道安装时应设置固定件。固定件必须能承受满流«;道的重量和髙速水流所产生的作 用 力。对高密度聚乙烯(HDPE)管道必须采用二次悬吊系统固定。 33.5.4.2 深化设计及水力计算 1.系统深化设计一般规定 (1)虹吸雨水排水系统采用设计重现期,应根据建筑物的重要程度、水区域性质、气 象特 征等因素确定。对于一般建筑物屋面,其设计重现期不宜小于 2〜5 年;对于重要的 公共建 筑屋面、生产工艺不允许渗漏的工业厂房屋面,其设计重现期应根据建筑的重要性 和溢流造 成的危害程度确定,不宜小于 10 年。 (2) 虹吸式屋面雨水排水系统的雨水斗应采用经检测合格的虹吸雨水斗。 (3) 对于水面积大于 5000m2 的大型屋面,宜设置不少于 2 组独立的虹吸屋面雨水排 水系 统。 (4) 虹吸雨水系统应设溢流口或溢流系统。虹吸式屋面雨水排水系统和溢流系统的总 排 水能力,不宜小于设计重现期为 50 年、降雨历时 5min 的设计雨水流量。 (5) 不同高度的屋面、不同结构形式的屋面汇集雨水,宜采用独立的系统单独排除。 (6) 其他屋面雨水排水系统的管道接人虹吸式屋面雨水排水系统时,应有确保虹吸系 统 发挥正常功能的措施。 (7) 与排出管连接的雨水检查井应能承受水流的冲击,应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或消能 井, 并宜有排气措施。 33. 2 室内给水系统安装 S179 2.水力计算 虹吸式屋面雨水排水系统的水力计算,应包括对系统中每一管路水力工况的精确 计算。 (1) 虹吸式屋面雨水排水系统的水力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虹吸式雨水斗的设计流量应由雨水斗产品的水力测试确定。设计流量不得大于经 水 力测试的最大流量。 2) 虹吸式屋面雨水排水管系中,雨水斗至过渡段的总水头损失(包括沿程水头损失 和 局部水头损失)与过渡段流速水头之和不得大于雨水斗至过渡段的几何高差。 (2) 雨水斗顶面至过渡段的高差,在立管管径不大于 DIV75 时,宜大于 3m;在立管 管径不 小于 DIV90 时,宜大于 5m。 (3) 悬吊管设计流速不宜小于 1. Om/s;立管设计流速不 宜小于 2.2m/s,且不宜大于 10m/so (4) 虹吸式屋面雨水排水管系过渡段下游的流速,不宜大于 2.5m/s;当流速大于 2.5m/s 时, 应采取消能措施。 (5) 立管管径应经计算确定,可小于上游悬吊管管径。虹吸雨水系统水力计算应参考 相 关资料。 33.5.4.3 管道的布置原则与敷设 1.管道敷设原则 (1) 悬吊管可无坡度敷设,但不得倒坡。 (2) 管道不宜敷设在建筑的承重结构内。因条件限制管道必须敷设在建筑的承重结构 内 时,应采取措施避免对建筑的承重结构产生影响。 (3) 管道不宜穿越建筑的沉降缝或伸缩缝。当受条件限制必须穿越时,应采取相应的 技 术措施。 (4) 管道不宜穿越对安静有较高要求的房间。当受条件限制必须穿越时,应采取隔声 措 施。 (5) 当管道表面可能结露时,应采取防结露措施。 (6) 管道可采用铁管、不锈钢管、衬塑不锈钢管、衬塑钢管、涂塑钢管及 HDPE 管 33. 2 室内给水系统安装 180 等。当采用 HDPE 等塑料材质时,应符合国家有关防火标准的规定,管材管件应采用不 低于 PE80 等级的高密度聚乙烯原材料制作。管材纵向回缩率不应大于 3%。 (7) 过渡段的设置位置应通过计算确定,宜设置在排出管上,并应充分利用系统的 动能。 (8) 过渡段下游管道应按重力流雨水系统设计,并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 设 计规范》GB 50015 的规定。 (9) 虹吸式屋面雨水排水系统的最小管径不应小于 DN40。 (10) 溢流口或溢流系统应设置在溢流时雨水能通畅流达的场所。溢流口或溢流装置 的设 置高度应根据建筑屋面允许的最高溢流水位等因素确定。最高溢流水位应低于建筑屋 面允许 的最大积水水深。 2.雨水管道敷设一般规定 (1) 雨水立管应按设计要求设置检査口,检查口中心宜距地面 1.0m。当采用高密度 HDPE 管时,检查口最大间距不宜大于 30m。 (2) 雨水管道按照设计规定的位置安装。 (3) 连接管与悬吊管的连接宜采用 45°三通。 (4) 悬吊管与立管、立管与排出管的连接应采用 2 个 45°弯头或 R 不小于 4D 的 90°弯 头。 (5) 高密度聚乙烯 HDPE 管道穿过墙壁、楼板或有防火要求的部位时,应按设计要 求设 置阻火圈、防火胶带或防火套管。 (6) 雨水管穿过墙壁或楼板时,应设置金属或塑料套管。楼板内套管其顶部应高出装 饰 地面 20mm,底部与楼板底面齐平。墙壁内的套管,其两端应与饰面齐平。套管与管道 之间 的间隙应采用阻燃密实材料填实。在安装过程中,管道和雨水斗敞开口应采取临时封 堵措施。 33.5.4.4 虹吸式雨水排放系统管道及附件的安装 1. 雨水斗的安装要求 (1) 雨水斗的进水口应水平安装。 (2) 雨水斗的进水口高度应保证天沟内的雨水能通过雨水斗排净。 (3) 雨水斗应按产品说明书的要求和顺序进行安装。 (4) 在屋面结构施工时,必须配合土建工程预留符合雨水斗安装需要的预留孔。 (5) 安装在钢板或不锈钢天沟的(檐沟)内的雨水斗,可采用氩弧焊等与天沟(檐 沟) 焊接连接或其他能确保防水要求的连接方式。 (6) 雨水斗安装时,应在屋面防水施工完成、确认雨水管道畅通、清除流人短管内的 密 封膏后,再安装整流器、导流罩等部件。 (7) 雨水斗安装后,其边缘与屋面相连处应严密不漏。 2. 管道安装 (1) 钢管安装应采用法兰连接或沟槽连接,内外表面镀锌。不锈钢管应采用焊接连 接、 法兰连接或沟槽连接。 (2) 碳素钢管宜采用机械方法切割,当采用火焰切割时,应清除表面的氧化物。不锈 钢 管应采用机械或等离子方法切割。钢管切割后,切口应平整,并与管道的中轴线垂直。 (3) 法兰连接时,法兰应垂直于管道中心线,两个法兰的表面应相互平行,紧固螺栓 的 方向一致,紧固后螺栓端部宜与螺母齐平。 33.2 室内给水系统安装 181 (4) 沟槽连接时,应检查沟槽加工的深度和宽度尺寸是否符合产品要求。安装橡胶密 封 圈时应检查是否有损伤,并涂抹润滑剂。卡箍紧固后其内缘应卡进沟槽里。 (5) 螺纹连接时,对套丝扣时破坏的镀锌层表面外露螺纹部分应做防腐处理。管径大 于 100mm 的镀锌钢管应采用法兰连接或卡套式专用管件连接,在镀锌钢管与法兰连接处 应二次 镀锌。 3. 铸铁管安装 (1) 铸铁管件应采用机械式接口或卡箍式连接。 (2) 铸铁管应采用机械方法切割,切口表面应平整无裂纹。 (3) 铸铁管连接时,应先除去连接部位的沥青、砂、毛刺等物。 (4) 机械式接口连接时,在插口端应先套入法兰压盖,再套入橡胶密封圈,然后应将 插 口端推入承口内,对称交叉地紧固法兰压盖上的螺栓。 (5) 卡箍式连接时,应将管道或管件的端口插入橡胶套筒和不锈钢节套内,然后拧紧 节 套上的螺栓。 4. 髙密度聚乙烯(HDPE)管安装 HDPE 管的焊接方法主要分为热熔对焊和电熔连接法,具体如下: (1) 热熔对焊连接 电焊机由加热片、切割器以及钳夹器组成。电焊机可用于连接管径 40〜315mm 的管 件。 把需要连接的两管件放置在钳夹器间,确保管道尾端与钳夹器之间的差距大约 20mm。锁紧 扣把手。将管件顶在切割盘上、切割管道直到两个被连接的管端都完全一 样、平直以及无缝 于管端合拢之间。把焊机的温度稳定在 210X:。将两管件仔细地放置于 电焊机熔焊片上,直 到焊接表面的凸出达到相等于管壁厚 1/3 厚度为止。将两管按焊接所 需要的压力仔细的拼拢。 在焊接处完全冷却前,不要松开锁扣把手。要达到完好的焊接,两管件的焊接面需要有正确 的切割角度。电焊机也必须维持在 210±5°C 的温度下。 (2) 电溶连接法 当平焊连接无法进行时,电熔便是最好的连接法。它适用于现场焊接、改装、加补安 装、 修补。管箍在加热后的收缩效应提供了焊接所需的压力。管箍的加热和擦融区分开,其中央 部分以及外表不会被熔融,据此提供安全的焊接。 管件端须磨砂纸或刮削器除去氧化表层。管箍内侧保持干净、无油脂。把管件嵌入管 箍 连接。接通电熔焊机(220V、50〜60Hz),开始焊接直至红色显示灯停止亮起。电熔 焊机会自 动切断电源。电焊管箍不能连续使用两次。如想重复使用,必须等到整个管箍完 全冷却为止。 (3) HDPE 管与金属不锈钢管的连接方法 采用法兰连接,法兰通常采用后安装的方法,待管道安装好,导向支架与固定支架安 装 定位后,再安装法兰,以确保法兰的同心度不受影响。法兰密封面及密封垫片应进行外 观检 查,不得有影响密封性能的缺陷存在。法兰端面应保持平行,偏差应不大于法兰外径 的 1.5%, 且不大于 2mm。不得采用加偏垫、多层垫或强力拧紧法兰一侧螺栓的方法,消 除法兰接口端 面的缝隙。法兰连接应使用同一规格的螺栓、安装方向应一致,紧固螺栓时 应对称、均匀地 进行、松紧适度。紧固后丝扣外露长度应不超过 2〜3 倍螺距,需要用垫 圈调整时,每个螺 栓只能用一个垫圈。 5.固定件安装 182 33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 (1) 管道支架应固定在承重结构上,位置应正确,埋设应牢固。 (2) 钢管的支吊架间距,横管不应大于表 33-73 的规定。 钢管管道支吊架最大间距(m) 表 33-73 公称直径(mm) 50 70 (80) 100 125 200 250 300 保温管 4 4. 2 4.5 6 7 8 8.5 不保温管 5 6 6.5 7 9. 5 11 12 (3) 铸铁管的支吊架间距,对横管不应大于 2m,对立管不应大于 3m。当楼层高度不 大 于 4m 时,立管可安装一个支架。 (4) 钢管沟槽式接口,铸铁管机械接口和卡箍式接口的支、吊架位置应靠近接口,但 不 妨碍接口的拆装。卡箍式铸铁管在弯管处应按照拉杆装置进行固定。 (5) 高密度聚乙烯 HDPE 管悬挂在建筑承重结构上,宜采用导向管卡和锚固管卡连 接在 方形钢导管上。 (6) 高密度聚乙烯 HDPE 悬吊管的锚固管卡安装在管道的端部和末端,以及 Y 型支 管的 每个方向上,2 个锚固管卡间距不应大于 5m。当雨水斗与立管之间的悬吊长度超过 lm 时,应 安装带有锚固管卡的固定件。当悬吊管的管径大于 200mm 时,在每个固定点 上使用 2 个锚固 管卡。立管锚固管卡间距不应大于 5m,导向管卡间距不应大于 15 倍 管径。 (7) 当虹吸雨水斗的下端与悬吊管的距离不小于 750mm 时,在方形钢导管上或悬吊 管上 应增加 2 个侧向管卡。在雨水立管底部弯管处应设支墩或采取牢固的固定措施。 33.5.4.5 虹 吸式雨水排放系统试验与检验 1.雨水排放试验 (1) 试验所有工作都必须在监理和业主的统一领导、指挥下进行。并由他们确定时 间、 系统、上水设备和足够水量。 (2) 安装单位应做好配合准备工作台,如安装蝶阀(或安装法兰和堵水封板)、清理 管 道、天沟、隔断天沟、配备人力、设备、工具和通信设备等。 (3) 试验步骤: 1) 消除天沟和管道内的杂物和垃圾,检查雨水斗及管道出水是否畅通无阻。 2) 检査所有安装的虹吸系统的水平、垂直管道,以及各种接头、弯头,管件是否有 焊 接缺陷和渗漏水现象。 3) 用水枪或接管不断地向天沟内放水(水量以系统最大设计排量;连续稳定供水达 5min)。观察虹吸的产生·,观察天沟内最高水位;观察并记录天沟水平误差;观察各接口 是否 有渗漏;观察出水口排水顺畅。 4) 以确定管道内无阻塞;接口无渗漏;在稳定最大设计排量下天沟不泛水为合格 (注: 流量法必须确保供水量得以证实)。 5) 向系统内注水直到天沟内水位达到最高极限。测量天沟的水平误差,计算天沟的 容积和系统容积,并做好记录。 6)打开放水蝶阀(或迅速抽出封板)立即开始计时。观察出水口虹吸现象的连续性; 直到 天沟水位降至空气挡板;空气开始进入系统停止计时。 2.系统密封性能验收 (1) 堵住所有雨水斗,向屋面或天沟灌水。水位淹没雨水斗,持续 lh 后,雨水斗周 围屋 33.2 室内给水系统安装 183 面应无渗漏现象。 (2) 安装在室内的雨水管道,应根据管材和建筑高度选择整段方式或分段方式进行灌 水 试验,灌水高度必须达到每根立管上部雨水斗口。灌水试验持续 lh 后,管道及其所有 连接处 应无渗漏现象。 33. 6 建 筑 中 水 系 统 管 道 及 辅 助 设 备 安 装 33.6.1 — 般 规 定 中水给水管道管材及配件应采用耐腐蚀的给水管管材及附件。 33.6.2 中 水 处 理 流 程 建筑中水系统安装包括中水原水管道系统安装、水处理设备安装及中水供水系统安 装。 其安装工艺流程如图 33-44 所示。 管 道 预 制 加 工 中水管道安装 防腐处理 填堵孔洞 安装准备 设备安装------------------- 设备试验或运行 给水水压试验 系统冲洗 调试 竣工验收 排水闭水试验 通水试验 图 33-44 建筑中水系统安装工艺流程示意图 33.6.3 中 水 管 道 铺 设 33.6. 3.1 中水原水管道系统安装要求 (1)中水原水管道系统宜采用分流集水系统,以便于选择污染较轻的原水,简化处理 流程 和设备,降低处理经费。 33. 6 建筑中水系统管道及辅助设备安装 184 (2) 便器与洗浴设备应分设或分侧布置,以便于单独设置支管、立管,有利于分流 集水。 (3) 污废水支管不宜交叉,以免横支管标高降低过多,影响室外管线及污水处理设备 的 标高。 (4) 室内外原水管道及附属构筑物均应防渗漏,井盖应做“中”宇标志。 (5) 中水原水系统应设分流、溢流设施和跨越管,其标高及坡度应能满足排放要求。33· 6. 3. 2 中水供水系统 中水供水系统是给水供水系统的一个特殊部分,所以其供水方式与给水系统相同。主 要 依靠最后处理设备的余压供水系统、水泵加压供水系统和气压罐供水系统等。 (1) 中水供水系统必须单独设置。中水供水管道严禁与生活饮用水给水管道连接,中 水 管道及设备、受水器等外壁应涂浅绿色标志。中水池(箱)、阀门、水表及给水栓均应 有“中 水”标志。 (2) 中水管道不宜暗装于墙体和楼板内。如必须暗装于墙槽内时,必须在管道上有明 显 且不会脱落的标志。 (3) 中水管道与生活饮用水管道、排水管道平行埋设时,其水平净距离不得小于 0. 5m,交叉埋设时,中水管道应位于生活饮用水管道下面,排水管道的上面,其净距离 不应 小于 0. 15m。 (4) 中水给水管道不得装设取水水嘴。便器冲洗宜采用密闭型设备和器具。绿化、浇 洒、 汽车冲洗宜采用壁式或地下式的给水栓。 (5) 中水高位水箱应与生活高位水箱分设在不同的房间内,如条件不允许只能设在同 一 房间时,与生活高位水箱的净距离应大于 2m。止回阀安装位置和方向应正确,阀门启 闭应 灵活。 (6) 中水供水系统的溢流管、泄水管均应采取间接排水方式排出,溢流管应设隔网。 (7) 中水供水管道应考虑排空的可能性,以便维修。 (8) 为确保中水系统的安全,试压验收要求不应低于生活饮用给水管道。 (9) 原水处理设备安装后,应经试运行检测中水水质符合国家标准后,方可办理验收 手 续。 33.6.4 中水处理站设置要求 (1) 中水处理站的位置应根据建筑的总体布局、中水原水的主要出口、中水的用水位 置、 环境卫生、便于隐藏隔离和管理维护等综合因素确定,注意充分利用建筑空间,少占 地面。 最好有方便的、单独的道路和进出口,便于进出设备、排出污物等。 (2) 对于单栋建筑的中水处理站可设在地下室或建筑附近,对于建筑群的中水处理站 应 靠近主要集中和用水处。 (3) 尽量利用中水原水出口高程,使处理过程在重力流动下进行。 (4) 处理产生的污物必须合理处置,不允许随意堆放,并考虑预留发展空间。 (5) 处理站除有安置处理设施的场所外,还应有值班室、化验室、储藏室、维修间及 必 要的生活设施等附属房间。处理间必须有必要的通风换气设施,有保障处理工艺的采 暖、照 明和给排水设施。 (6) 设计处理站时要考虑工作人员的保健和安全问题,尽量提高处理系统的机械化、自 33.7 管道直饮水系统 1S185 动化程度。 (7) C:存消毒剂、化学药剂的房间宜与其他房间隔开,并有直接通向室外的门。 (8) 对药剂产生的污染危害和二次危害,必须妥善处理。 33.6.5 中水管道及配件安装 (1) 中水供水系统与给水供水系统相同,主要依靠最后处理设备的余压供水系统、水 泵 加压供水系统和气压罐供水系统等。 (2) 中水管道不宜暗装在墙内或楼板内。如必须暗装于墙槽内,必须在管道上有明显 且 不易脱落的标志。 (3) 中水管道与生活饮用水管道、排水管道平行埋设时,其水平距离不得小于 0.5m, 交 叉埋设时,中水管道应位于生活饮用水管道下面,排水管道上面,其净距不应小 于 0· 15m。 (4) 中水供水管道应考虑排空的可能性,以便于维修。 33.6.6 中水供水系统安装质量标准 (1) 中水高位水箱应与生活高位水箱分设在不同的房间内,如条件不允许只能设在同 一 房间时,与生活高位水箱的净距离应大于 2m。止回阀安装位置和方向应正确,阀门启 闭应 灵活。 (2) 中水给水管道不得装设取水水嘴。便器冲洗宜采用密闭型设备和器具。绿化、浇 洒、 汽车冲洗宜采用壁式或地下式的给水栓。 (3) 中水供水管道严禁与生活饮用水给水管道连接,并应采取下列措施: 1) 中水管道外壁应涂浅绿色标志。 2) 中水池(箱)、阀门、水表及给水栓均应有“中水”标志。 3) 中水给水管道管材及配件应采用耐腐蚀的给水管管材及附件。 33.7 管 道 直 饮 水 系 统 33.7.1 管道直饮水系统的定义和分类 (1) 管道直饮水系统是指原水经过深度净化处理达到标准后,通过管道供给人们直接 饮 用的供水系统。这里所说的原水指的是未经深度净化处理的生活饮用水或任何与生活饮 用水 水质相近的水。 (2) 管道直饮水按照水源和水处理工艺的不同,分为管道饮用净水、管道饮用纯净水 和 其他类型的管道直饮水。 1) 管道饮用纯净水:是通过反渗透、蒸馏等净化处理方法(脱盐率>95%)制成的 管道 直饮水。 2) 管道饮用净水:是通过微滤、超滤、纳滤等净化处理方法制成的管道直饮水。 (3) 具体可依照《管道直饮水系统技术规程》CJJ110 执行。 33.7.2 管道直饮水系统设置的一般规定 (1) 通常做法就是在居住小区内设净水站,将自来水进一步深度处理、加工和净化,在 原有的自来水管道系统上,再增设一条独立的优质供水管道,将水输送至用户,供居民 直接 饮用。 (2) 管道直饮水系统采用的管材、管件、设备、辅助材料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 卫生 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的安全性评价标准》GB/T 17219 的规定。 186 33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 (3) 管材应选用不镑钢管、铜管或其他符合食品级要求的优质给水塑料管和优质钢塑 复 合管;室内分户计量水表应采用直饮水水表;采用直饮水专用水嘴;系统中宜采用与管 道同 种材质的管件及附配件。 (4) 管道直饮水系统用户端的水质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饮用净水水质标准》CJ94 和《生 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的要求。 (5) 管道直饮水系统应对原水进行深度净化处理。深度净化处理宜采用膜处理技术 (包 括微滤、超滤、纳滤和反渗透),膜处理应根据处理后的水质标准和原水水质进行 选择。 (6) 管道直饮水系统宜采用调速泵供水系统和处理设备置于屋顶的水箱重力式供水系 统两种方式。管道直饮水系统必须是独立的系统。 (7) 管道直饮水系统设计应设循环管道,供回水管网应设计为同程式。 (8) 直饮水在供配水系统中的停留时间不应超过 12h。 (9) 配水管网循环立管上端和下端应设阀门,供水管网应设检修阀门。在管网最低端 应 设排水阀,管道最高处应设排气阀。排气阀处应有滤菌、防尘装置。排水阀设置处不得 有死 水存留现象,排水口应有防污染措施。 (10) 管道直饮水系统回水宜回流至净水箱或原水水箱。回流到净水箱时,应加强消 毒。 采用供水栗兼做循环栗使用的系统时,循环回水管上应设置循环回水流量控制阀。 (11) 居住小区集中供水系统中每幢建筑的循环回水管接至室外回水管之前宜采用安 装 流量平衡阀等措施。 (12) 各用户从立管上接出的支管不宜大于 3m。 (13) 管道不应靠近热源。室内明装管道应做隔热保温处理。 33. 7.3 管道直饮水系统的施工安装要点 33.7.3.1 —般规定 (1) 同一工程应安装同类型的设施或管道配件,除有特殊要求外,应采用相同的安装 方 法。 (2) 不同的管材、管件或阀门连接时,应使用专用转换连接件。不得在塑料管上 套丝。 (3) 管道安装前,管内外和接头处应清洁,受污染的管材和管件应清理干净;安装过 程 中严禁杂物及施工碎屑落人管内;施工后应及时对敞口管道采取临时封堵措施。 (4) 钢塑复合管套丝时应采用水溶性润滑油。 (5) 丝扣连接时,宜采用聚四氟乙烯生料带等材料,不得使用厚白漆、麻丝等对水质 可 能产生污染的材料。 (6) 当采用钢塑复合管材连接时,直饮水与钢管得直接接触。 (7) 系统控制阀门应安装在易于操作的明显部位,不得安装在住户内。 33.7.3.2 管道敷设 (1) 室外埋地管道的覆土深度,应根据各地区土壤冰冻深度、车辆荷载、管道材质及 管 道交叉等因素确定,管顶最小覆土深度不得小于土壤冰冻线以下 0.15m,行车道下的管 顶覆土 深度不宜小于 0. 7m。 (2) 当室外埋地管道采用塑料管时,在穿越小区道路时应设钢套管保护。 (3) 室外埋地管道管沟的沟底应为原土层,或为夯实的回填土,沟底应平整,不得有 突 出的尖硬物体。沟底土壤的颗粒直径大于 12mm 时宜铺 100mm 厚的砂垫层。管周回填 土不得 33.7 管道直饮水系统 1S187 夹杂硬物直接与管壁接触。应先用砂土或颗粒径不大于 12mm 的土壤回填至管顶 上侧 300mm 处,经夯实后方可回填原土。 (4) 埋地金属管道应做防腐处理。 (5) 建筑 物内埋地敷设的直饮水管道与排水管之间平行埋设时净距不应小于 0. 5m; 交叉埋设时净距不应小于 0. 15m,且直饮水管应在排水管的上方。 (6) 建筑物内埋地敷设的直饮水管道埋深不宜小于 300mm。 (7) 室外明装管道应进行保温隔热处理。 (8) 室内明装管道宜在建筑装修完成后进行。 (9) 室内直饮水管道与热水管上下平行敷设时应在热水管下方。 (10) 直饮水管道不得敷设在烟道、风道、电梯井、排水沟、卫生间内。直饮水管道 不宜 穿越橱窗、壁柜。 (11) 塑料直埋暗管封闭后,应在墙面或地面标明暗管的位置和走向。 (12) 减压阀组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减压阀组应先组装、试压,在系统试压合格后安装到管道上。 2) 可调式减压阀组安装前应进行调压,并调至设计要求压力。 (13) 水表安装 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冷水水表第 2 部分安装要求》GB/T 718. 2 的 规 定,外壳距墙壁净距不宜小于 10〜30mm,距上方障碍物不宜小于 150mm。 33.7.3.3 设备安装 (1) 净水设备的安装必须按照工艺要求进行。在线仪表安装位置和方向应正确,不得 少 装、漏装。 (2) 筒体、水箱、滤器及膜的安装方向应正确,位置应合理,并应满足正常运行、换 料、 清洗和维修要求。 (3) 设备与管道的连接及可能需要拆换的部分应采用活接头连接方式。 (4) 设备排水应采取间接排水方式,不应与下水道直接连接,出口处应设防护网罩。 (5) 设备、水泵等应采取可靠的减振装置,其噪声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 声 设计规范》GBJ118 的规定。 (6) 设备中的阀门、取样口等应排列整齐,间隔均勻,不得渗漏。 33.7.3.4 管道试压、清洗和消毒 1. 管道试压 (1) 管道安装完成后,应分别对立管、连通管及室外管段进行水压试验。系统中不同 材 质的管道应分别试压。水压试验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不得使用气压试验代替水压试验。 (2) 当设计未注明时,各种材质的管道系统试验压力应为管道工作压力的 1.5 倍,且 不 得小于 0.6MPa。暗装管道必须在隐蔽前进行试压及验收。热熔连接管道,水压试验时 间应在 连接完成 24h 后进行。 (3) 金属及复合 管管道系统在试验压力下观察 lOmin,压力降不应大于 0. 02MPa,然 后 降到工作压力进行检査,管道及各连接处不得渗漏。 188 33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 (4) 塑料管管道系统在试验压力下稳压 lh,压力降不得大于 0.05MPa,然后在工作 压力的 1.15 倍状态下稳压 2h,压力降不得大于 0. 03MPa,管道及各连接处不得渗漏。 (5) 净水水罐(箱)应做满水试验。 2. 管道清洗和消毒 (1) 管道直饮水系统试压合格后应对整个系统进行清洗和消毒。 (2) 直饮水系统冲洗前,应对系统内的仪表、水嘴等加以保护,并将有碍冲洗工作的 减 压阀等部件拆除,用临时短管代替,待冲洗后复位。 (3) 管道直饮水系统应采用自来水进行冲洗。冲洗水流速宜大于 2m/s,冲洗时应保 证系 统中每个环节均能被冲洗到。系统最低点应设排水口,以保证系统中的冲洗水能完全 排出。 清洗标准为冲洗出口处(循环管出口)的水质与进水水质相同。 (4) 直饮水系统较大时,应利用管网中设置的阀门分区、分幢、分单元进行冲洗。 (5) 用户支管部分的管道使用前应再进行冲洗。 (6) 在系统冲洗的过程中,应同时根据水质情况进行系统的调试。 (7) 直饮水系统经冲洗后,采用消毒液对管网灌洗消毒。消毒液可采用含 20〜 30mg/L 的 游离氯或过氧化氢溶液,或其他合适的消毒液。 (8) 循环管出水口处的消毒液浓度应与进水口相同,消毒液在管网中应滞留 24h 以上。 (9) 管网消毒后,应使用直饮水进行冲洗,直至各用水点出水水质与进水口相同 为止。 (10) 净水设备的调试应根据设计要求进行。石英砂、活性炭应经清洗后才能正式通 水运 行;连接管道等正式使用前应进行清洗消毒。 33. 7.3. 5 施工验收 (1) 管道直饮水系统安装及调试完成后,应进行验收。系统验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工程施工质量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42 及《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 进行验收。 2) 机电设备安装质量应按照国家现行标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低压电器施工及验收 规 范》GB 50254 和《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303 的规定进行验收。 3) 水质验收应经卫生监督管理部门检验,水质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饮用净水水质 标 准》CJ 94 的规定。水质采样点应符合《管道直饮水系统技术规程》CJJ 110 的规定。 (2) 竣工验收还应包含以下内容: 33.8 室内热水供应系统安装 189 1) 系统通水能力检验。按设计要求同时开放的最大数量的配水点应全部达到额定 流量; 2) 循环系统的循环水应顺利回至机房水箱内,并达到设计循环流量; 3) 系统各类阀门的启闭灵活性和仪表指示的灵敏性; 4) 系统工作压力的正确性; 5) 管道支、吊架安装位置和牢固性; 6) 连接点或接口的整洁、牢固和密封 性; ' 7) 控制设备中各按钮的灵活性,显示屏显示字符清晰度; 8) 净水设备的产水量应达到设计要求; 9) 如采用臭氧消毒,净水机房内空气的臭氧浓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室内空气质 量 标准》GB/T 18883 的规定。 (3) 系统竣工验收合格后施工单位应提供以下的文件资料: 1) 施工图、竣工图及设计变更资料; 2) 管材、管件及主要管道附件的产品质量保证书; 3) 管材、管件及设备的省、直辖市级及以上卫生许可批件; 4) 隐蔽工程验收和中间试验记录; 5) 水压试验和通水能力检验记录; 6) 管道清洗和消毒记录; 7) 工程质量事故处理记录; 8) 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记录; 9) 卫生监督部门出具的水质检验合格报告。 (4) 验收合格后应将有关设计、施工及验收的文件立卷归档。 33.8 室 内 热 水 供 应 系 统 安 装 33.8.1 热水供应系统组成与分类 33.8.1.1 热水供应系统的组成 热水供应系统主要由热源供应设备、换热设备、热水贮存设备、管道系统和其他设备 组 成》 (1) 热源供应设备 热源供应设备主要是锅炉。当有条件时也可以利用工业余热、废热、地热、太阳能和 电 能为热源。 (2) 换热设备和热水 C 存设备 换热设备主要指加热水箱和换热器,它们用蒸汽或高温水把冷水加热成热水。热水 C 存 设备用于 C 存热水,有热水箱和热水罐。 (3) 管道系统 管道系统有冷水供应管道系统和热水供应管道系统。冷水供应管道系统主要是向锅 炉、 换热设备和热水贮存设备供应冷水;热水供应管道系统主要是向用水器具(如洗脸 盆、洗涤池、浴盆、淋浴器等)供应热水。管道系统除管道外,还在管道上安装有阀门、 补 偿器、排气阀、泄水装置等附件。 (4)其他设备 190 33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 在全循环、半循环热水供应系统中,其循环管道上安装有循环水栗。为了控制加热水 温, 在换热设备的进热媒管道上安装有温度自控装置,在蒸汽管道末端安装疏水器。 33.8.1.2 热 水供应系统的分类 (1) 按供水范围分类:局部热水供应系统、集中热水供应系统、区域热水供应 系统。 (2) 按热水管网循环方式分类:无循环热水供应系统(布置方式见图 33-45)、全循 环热 水供应系统(布置方式见图 33-46)和半循环式热水供应系统。 冷水箱 冷水箱 膨胀排气管 膨胀排气管丨 ΑΔ. ΛΔ. i 水加热器 图 33-45 无循环热水供应系统 L - - 循环水泉 图 33-46 全循环热水供应系统 半循环方式又分为干管循环和立管循环方式(布置方式见图 33-47、图 33-48)。 冷水箱 冷水箱 冷水箱 膨胀排气管 膨胀排气管 i 膨胀排气管 I 图 33-47 干管循环热水供应系统 循环水泵 水加热器 图 33-48 立管循环热水供应系统 (3) 按热水管网运行方式分类:全天循环热水供应系统、定时循环热水供应系统。 (4) 按热水管网循环动力分类:自然循环热水供应系统、机械循环热水供应系统。 (5) 按热水管网的压力工况,可分为开式和闭式两类。 (6) 按热水配水管网水平干管的位置不同,可分为下行上给供水方式和上行下给供水 方 式。 33. 8. 2 热 水 加 热 方 式 33.8 室内热水供应系统安装 191 生活热水系统常用的加热方式分为直接加热、间接加热、汽水混合加热等。 (1)直接加热也称一次换热,是用加热设备把冷水直接加热到所需温度,或者是将蒸 汽或 高温水通过穿孔管或喷射器直接通入冷水混合制备热水(图 33-49、图 33-50)。如电 加热(器) 炉、燃气加热(器)炉、燃油加热炉、太阳能加热器等。 ▽ 图 33-49 热水锅炉直接加热 图 33-50 蒸汽多孔管和蒸汽混合喷射器直接加热 1—给水;2—热水;3—蒸汽;4—多孔管; 5—喷射器;6—通气管;7—溢水管;8—泄水管 (2) 间接加热也称二次换热,是将热媒通过水加热器把热量传递给冷水达到加热冷水 的 目的(图 33-51),在加热过程中热媒(台蒸汽)与被加热水不直接接触,如水-水换热 HP-άΔ· 。 (3) 汽水混合加热是将蒸汽直接通入水中的加热方式,开口的蒸汽管直接插在水 中,在 加热时,蒸汽压力大于开式加热水箱的水头,蒸汽从开口的蒸汽管进入水箱, 在不加热时, 蒸汽管内压力骤降,为防止加热水箱内的水倒流至蒸汽管,应采取防 止热水倒流的措施,如 提高蒸汽管标高、设置止回装置等,采用这中加热方式,必 须保证稳定的蒸汽压力和供水压 力,保证安全可靠的温度控制,否则,应在其后加 贮热设备,以保证安全供水。 汽水混合加热会产生较高的噪声,影响人们的工作、生活和休息,应采用消声混合 器,可 降低加热时的噪声,将噪声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192 33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 图 33-51 热水锅炉间接加热和蒸气一水加热器间接加热 33.8.3 热水管道及附件安装 33.8.3.1 热水系统管道和管件的要求 由于热水供应系统的使用温度高、温差大,所以系统使用的管材、管件除应满足室内 给水 系统的相关要求外,还应满足以下要求和规定: (1) 热水系统采用的管材和管件,应符合现行产品标准的要求。管道的工作压力和工 作 温度不得大于产品标准标定的允许工作压力和工作温度。 (2) 热水管道应选用耐腐蚀和安装连接方便可靠的管材。一般可采用薄壁铜管、不锈 钢 管、塑料热水管、塑料和金属复合热水管等。 当采用塑料热水管或塑料和金属复合热水管材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管道的工作压力应按相应温度下的允许工作压力选择; 2) 管件宜采用和管道相同的材质; 3) 定时供应热水不宜选用塑料热水管; 4) 设备机房内的管道不宜采用塑料热水管。 33.8.3.2 热水供应系统的附件安装 33.8 室内热水供应系统安装 193 (1) 自动温度调节装置安装 热水供应系统中为实现节能节水、安全供水。在水加热设备的热媒管道上一般装设自 动温 度调节装置来控制出水温度。自动调温装置有直接式和电动式两种类型。自动温度调 节装置 安装位置要正确,接触紧密。 (2) 疏水器 热水供应系统以蒸汽作热媒时,为保证凝结水及时排放,同时又防止蒸汽漏失,在用 汽设 备的凝结水回水管上应每台设备设疏水器,当水加热器的换热设备确保凝结水回水温 度不大 于 80Ό时,可不装疏水器。 疏水器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疏水器的安装位置应便于检修,并尽量靠近用汽设备,安装高度应低于设备或蒸 汽 管道底部 150mm 以上,以便凝结水排出。 2) 浮筒式或钟形浮子式疏水器应水平安装。 3) 加热设备宜各自单独安装疏水器,以保证系统正常工作。 4) 疏水器一般不装设旁通管道,但对于特别重要的加热设备,如不允许短时间中断 排 除凝结水或生产上要求速热时,可考虑装设旁通道。旁通管应在疏水器上方或同一平面 上安 装,避免在疏水器下方安装。 5) 当采用余压回水系统、回水管高于疏水器时,应在疏水器后装设止回阀。 6) 当疏水器距加热设备较远时,宜在疏水器与加热设备之间安装回汽支管。 7) 当凝结水量很大,一个疏水器不能排除时,则需几个疏水器并联安装。并联安装 的 疏水器应同型号、同规格,一般宜并联 2 个或 3 个疏水器,且必须安装在同一平面内。 (3) 减压阀 热水供应系统中的加热器以蒸汽为热媒时,若蒸汽管道供应的压力大于水加热器的需 求压 力,则应设减压阀把蒸汽压力降到需要值,才能保证设备使用安全。 减压阀是利用流体通过阀瓣产生阻力而减压并达到所求值的自动调节阀,其阀后压力 可在 一定范围内进行调整。减压阀按其结构形式可分为薄膜式、活塞式和波纹管式三类。 减压阀的安装要求: 1) 减压阀应安装在水平管段上,阀体应保持垂直。 2) 阀前、阀后均应安装闸阀和压力表,阀后应设安全阀,一般情况下还应设置旁 路管。 (4) 自动排气阀 为排除热水管道系统中热水气化产生的气体,以保证管内热水畅通,防止管道腐蚀,上行 下给式系统的配水干管最高处应设自动排气阀。 (5) 膨胀管、膨胀水罐和安全阀 在集中热水供应系统中,冷水被加热后,水的体积要膨胀,如果热水系统是密闭的,在卫 生器具不用水时,必然会增加系统的压力,有胀裂管道的危险,因此需要设置膨胀 管、安全 阀或膨胀水罐。 1) 膨胀管用于高位冷水箱向水加热器供应冷水的开式热水系统,膨胀管的设置应符 合 下列要求: 当热水系统由生活饮用高位冷水箱补水时,不得将膨胀 1^引至高位冷水箱上空,以防 止热 水系统中的水体升温膨胀时,将膨胀的水量返至生活用冷水箱,引起冷水箱内水体的 热污染。 194 33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 通常可将膨胀管引人同一建筑物的中水供水箱、专用消防供水箱等非生活饮用水 箱的上空。 膨胀管上严禁装设阀门,且应防冻,以确保热水供应系统的安全。 2) 膨胀水罐 闭式热水供应系统的日用热水量> 10m3 时,应设压力膨胀水罐(隔膜式或胶囊式) 以吸收 IG 热设备及管道内水升温时的膨胀量,防止系统超压,保证系统安全运行。压力膨 胀水罐宜 设置在水加热器和止回阀之间的冷水进水管或热水回水管的分支管上。 3) 安全阀 闭式热水供应系统的日用热水量<10m3 时,可采用设安全阀泄压的措施。承压热水 锅炉应 设安全阀,并由制造厂配套提供。开式热水供应系统的热水锅炉和水加热器可不装 安全阀(劳 动部门有要求者除外)。设置安全阀的具体要求如下: 水加热器采用微启式弹簧安全阀,安全阀应设防止随意调整螺丝的装置。 安全阀的开启压力,一般取热水系统工作压力的 1.1 倍,但不得大于水加热器本体的 设计 压力。 安全阀应直立安装在水加热器的顶部。 安全阀装设位置应便于检修。其排出口应设导管将排泄的热水引至安全地点。 安全阀与设备之间,不得装设取水管、引气管或阀门。 (6)自然补偿管道和伸缩器 热水供应系统中管道因受热膨胀而伸长,为保证管网使用安全,在热水管网上应采取 补偿 管道温度伸缩的措施,以避免管道因为承受了超过自身所许可的内应力而导致弯曲甚 至破裂。 补偿管道热伸长技术措施有两种,即自然补偿和设置伸缩器补偿。自然补偿即利用管 道敷 设自然形成的 L 形或 Z 型弯曲管段,来补偿管道的温度变形。通常的做法是在转弯 前后的直线 段上设置固定支架,让其伸缩在弯头处补偿。弯曲两侧管段的长度不宜超过表 33-74 中数值。 不同管材弯曲两侧管段允许的长度 表 33-74 管材 薄壁铜管 薄壁不锈钢管 衬塑钢管 PP-R PEX PB 铝塑管 长度(m) 10. 0 10.0 8. 0 1.5 1. 5 2. 0 3. 0 当直线管段较长,不能依靠管路弯曲的自然补偿作用时,每隔一定的距离应设置不锈 钢波 纹管、多球橡胶软管等伸缩器来补偿管道伸缩量。 热水管道系统中使用最方便、效果最佳的是波形伸缩器,即由不锈钢制成的波纹管,用法 兰或螺纹连接,具有安装方便、节省面积、外形美观及耐高温、耐腐蚀、寿命长等 优点。 另外,近年来也有在热水管中采用可曲挠橡胶接头代替伸缩器的做法,但必须注意采 用耐 热橡胶。 33.8.3.3 热水系统管道和管件安装 热水系统管道和管件安装参见“33. 2 室内给水系统安装”的相应要求 33. 8.4 附 属 设 备 安 装 附属设备主要有换热器、热水器、水箱、水栗等,热水器指住宅等民用建筑中局部热 7K 供应的燃气热水器、电热水器和太阳热水器。 33.8.4.1 换热器安装 1.设备基础验收及处理 (1) 设备安装前,应对基础进行检查,混凝土基础的外形尺寸、坐标位置及预埋件, 应 33.8 室内热水供应系统安装 195 符合设备图纸的要求。 (2) 预埋地脚螺栓的螺纹,应无损坏、锈蚀,且有保护措施。 (3) 滑动端预埋板上表面的标高、纵横向中心线及外形尺寸、地脚螺栓,应符合设计 图 纸的要求。 (4) 预埋板表面应光滑平整,不得有挂渣、飞濺及油污。 (5) 在基础验收合格后,在放置垫铁的位置处凿出麻面。 2. 垫铁的选用及安装要求 (1) 设备每个地脚螺栓近旁放置一组垫铁,垫铁组尽量靠近地脚螺栓。 (2) 垫铁组放置尽量放在设备底座的加强筋下,相邻两垫铁组的距离宜为 500m。 (3) 每一组垫铁组的高度一般为 30〜70mm,且不超过 5 块,设备安装后垫铁露出设 备支 板边缘 10〜20mm。斜垫铁成对使用,斜面要相向使用,搭接长度不小于全长的 3/4, 偏斜角度 不超过 3°。 3. 设备及其附件检査 (1) 设备及其附件进场后应进行检验,并需提供出厂合格证及安装说明书。 (2) 设备开箱应有施工方、生产厂家和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几方共同参加,按照装 箱 清单,逐一核实设备及零部件的名称、型号和规格。 (3) 检查设备和零部件的外观和包装情况,如有缺陷损坏和锈蚀,应做出记录,并报 建 设单位进行处理。 (4) 开箱检查完好的设备如不能马上就位,必须对设备及其零、部件和专用工具妥善 保 管,不得使其变形、损坏、锈蚀、错乱或丢失。 (5) 设备和备件、附件及技术文件等验收后,应清点登记,并妥善保管,形成验收 记录。 (6) 换热设备存放地点,应设在地势较高,易排水,道路通畅的场所。在露天存放的 换 热设备,应用不透明的覆盖物遮盖,所有管口必须封闭。 (7) 不锈钢换热设备的壳体、管束及板片等不得与碳钢设备及碳钢材料接触混放。 4. 换热设备安装 (1) 换热设备安装前,设备上的油污、泥土等杂物均应清除干净。 (2) 根据设计图纸核对设备的管口方位、中心线和重心位置,确认无误后方可就位。 设 备的找正与找平应按基础上的安装基准线(中心标记、7jC 平标记)对应设备上的基准测 点进 行调整和测量。设备各支承的底面标高应以基础上的标高基准线为基准。 (3) 整体换热器安装:根据现场条件采用叉车、滚杠等将换热器运到安装部位;采用 汽 车吊、拔杆、悬吊式滑轮组等设备机具将换热器吊到预先准备好的支架或支座上,同时 进行 设备定位复核(许多整体换热器都带有支座,直接吊装到位即可)。 (4) 设备找平,应采用垫铁或其他调整件进行,严禁采用改变地脚螺栓紧固程度的 方法。 (5) 换热设备安装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规范要求。 (6) 卧式换热设备的安装坡度,应按设计图样或技术文件的要求确定。 (7) 滑动支座上的开孔位置、形状尺寸、应符合设计图样要求。 (8) 地脚螺栓与相应的长圆孔两端的间距,应符合设计图样或技术文件的要求。不符 合 要求时,允许扩孔修理。 (9) 换热器设备安装合格后应及时紧固地脚螺栓。 196 33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 (10) 换热设备的配管完成后,应松动滑动端支座螺母,使其与支座板面间留出 1〜 3mm 的 间隙,然后再安装一个锁紧螺母。 (11) 换热器重叠安装时,应按制造厂的施工图样进行组装。重叠支座间的调整垫板, 应 在试压合格后焊在下层换热设备的支座上。 (12) 对热交换器以最大工作压力的 1. 5 倍做水压试 验,蒸汽部分应不低于蒸汽供汽 压力加 0.3MPa;热水部分应不低于 0.4MPa。在试验压力下,保 持 lOmin 压力不降为 合格。 (13) 壳管式热交换器的安装,如设计无要求时,其封头与墙壁或屋顶的距离不得小 于换 热管的长度。 (14) 管道连接和仪表安装:各种控制阀门应布置在便于操作和维修的部位。仪表安 装位 置应便于观察和更换。交换器蒸汽入口处应按要求装设减压装置。交换器上应装压力 表和安 全阀。回水入口应设置温度计,热水出口设温度计和放气阀。 (15) 换热器安装完毕进行保温施工。 33. 8.4.2 太阳能热水器安装 太阳能热水器由集热器储热水箱管道控制器、支架及其他部件等组成。太阳能热水器 按运 行方式分为自然循环和强制循环;按集热器的形式分为平板型、全玻璃真空管型和热 管真空 管型。 (1) 安装准备,根据设计要求开箱核对热水器的规格型号是否正确,配件是否齐全, 清 理现场,画线定位。 (2) 支座制作安装,应根据设计详图配制,一般为成品现场组装。其支座架地脚盘安 装 应符合设计要求。 (3) 热水器设备组装: 1) 在安装太阳能集热器玻璃前,应对集热排管和上、下集热管作水压试验,试验压 力 为工作压力的 1. 5 倍。试验压力下 lOmin 内压力不降,不渗不漏为合格。 2) 制作吸热钢板凹槽时,其圆度应准确,间距应一致。安装集热排管时,应用卡箍 和 钢丝紧固在钢板凹槽内。 3) 安装固定式太阳能热水器朝向应正南,如受条件限制时,其偏移角不得大于 15°。 集 热器的倾角,对于春、夏、秋三个季节使用的,应采用当地纬度为倾角;若以夏季为 主,可 比当地纬度减少 10°。 4) 太阳能热水器的最低处应安装泄水装置。 5) 太阳能热水器安装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 33-75 的规定。 太阳能热水器安装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表 33-75 项 目 允许偏差 检验方法 板式直管太阳 标高 中心线距地面(mm) ±20 尺量 能热水器 固定安装朝向 最大偏移角 木大于 15° 分度仪检查 (4)直接加热的贮热水箱制作安装: 1) 给水应引至水箱底部,可采用补给水箱或漏斗配水方式。 2) 热水应从水箱上部流出,接管高度一般比上循环管进口低 50〜100mm,为保证水 箱内的水能全部使用,应从水箱底部接出管与上部热水管并联。 33.8 室内热水供应系统安装 197 3) 上循环管接自水箱上部,一般比水箱顶低 200mm 左右,并要保证正常循环时淹 没在水 面以下,并使浮球阀安装后工作正常。 4) 下循环管接自水箱下部,为防止水箱沉积物进入集热器,出水口宜高出水箱底 50mm 以上。_ 5) 由集热器上、下集管接往 热水箱的循环管道,应有不小于 0. 5%。的坡度。 6) 水箱应设有泄水管、透水管、溢流管和需要的仪表装置。 7) 自然循环的热水箱底部与集 热器上集管之间的距离为 0. 3〜1. 0m,上下集管设在 集热 器以外时应高出 600mm 以上。 (5)自然循环系统管道安装: 1) 为减少循环水头损失,应尽力缩短上、下循环管道的长度和减少弯头数量,应采 用 大于 4 倍曲率半径、内壁光滑的弯头和顺流三通。 2) 管路上不宜设置阀门。 3) 在设置几台集热器时,集热器可以并联、串联或混联,循环管路应对称安装,各 回 路的循环水头损失平衡。 4) 循环管路(包括上下集管)安装应有不小于 1%的坡度,以便于排气。管路最髙 点应 设通气管或自动排气阀。 5) 循环管路系统最低点应加泄水阀,使系统存水能全部泄净。每台集热器出口应加 温 度计。 6) 机械循环系统适合大型热水器设备使用。安装要求与自然循环系统基本相同,还 应 注意以下几点: 水菜安装应能满足系统 100X:高温下正常运行。 间接加热系统高点应设膨胀管或膨胀水箱。 7) 热水器系统安装完毕,在交工前按设计要求安装温控仪表。 8) 凡以水作介质的太阳能热水器,在 0°C 以下地区使用,应采取防冻措施。热水箱 及上、 下集管等循环管道均应保温。 9) 太阳能热水器系统交工前进行调试运行。系统上满水,排除空气,检查循环管路 有 无气阻和滞流,机械循环系统应检查水泵运行情况及各回路温升是否均衡,做好温升记 录, 水通过集热器一般应升温 3〜5'C。符合要求后办理交工验收手续。 33.8.4.3 电热水器安装 电热水器分为贮水式和快热式两种: (1.)电热水器不应安装在易燃物堆放或对燃气管、表或电气设备产生影响及有腐蚀性 气体 和灰尘多的地方。 • (2)电热水器必须带有接地等保证使用安全的装置。 (3)不同容量壁挂式电热水器的湿重范围为 50〜160kg,通过支架悬挂在墙上,应按 不同的 墙体承载能力确定安装方法。对承重墙用膨胀螺钉固定支架;对轻质隔墙及墙厚小 于 120mm 的砲体应采用穿透螺栓固定支架;对加气混凝土等非承重砌块用膨胀螺钉固定 支架,并加托 架支撑热水器本体。 . ( 4 ) 落地忙水式电热器应放在室内平整的地面或者髙度 50mm 以上的基座上。 198 33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 (5) 热水器的安装位置宜尽量靠近热水使用点,并留有足够空间进行操作维修或更换 零 件。 (6) 贮水式电热水器,给水管道上应设置止回阀;当给水压力超过热水器铭牌上规定 的 最大压力值时,应在止回阀前设减压阀。 33.8.4.4 燃气热水器安装 燃气热水器按给排气方式及安装位置分为烟道式、强制排气式、平衡式、室外式和强 制给 排气式;按构造分为容积式和快通式。 (1) 燃气热水器不应安装在易燃物堆放或对燃气管、表或电气设备产生影响及有腐蚀 性 气体和灰尘多的地方。 (2) 燃气热水器必须带有保证使用安全的装置。严禁在浴室内安装直接排气式燃气热 水 器等在使用空间内积聚有害气体的加热设备。 (3) 对燃气容积式热水器,给水管道上应设置止回阀;当给水压力超过热水器铭牌上 规 定的最大压力值时,应在止回阀前设减压阀。 (4) 燃气热水器应安装在不可燃材料建造的墙面上。当安装部位是可燃材料或难燃材 料 时,应采用金属防热板隔热,隔热板与墙面距离应大于 10mm。排气管、给排气管穿墙 部分可 采用设预制带洞混凝土块或预埋钢管留洞方式。 (5) 燃气热水器所配备的排气管或给排气管应采用不锈钢或钢板双面搪瓷处理(厚度 不 小于 0.3mm),或同等级耐腐、耐温及耐燃的其他材料。其密封件应采用耐腐蚀的性 材料。 (6) 热水器本体与可燃材料、难燃材料装修的建筑物部位的间隔距离应大于表 33-76 的数 值。 热水器与可燃材料、难燃材料装修的建筑物部位的最小距离(_) 表 33-76 型 式 间隔 距离 上方 侧方 后方 前方 烟道式强 热负荷 11.6kW 以下 — 」 45 45 45 ' 室内 制排气式 热负荷 11. 6〜69. 8kW — 150 (45) 150 (45) 150 式 平衡式强制 快速式 45 45 45 ' 45. 给排气式 容积式 45 45 45 '45 自然排 无烟罩 600 (300) 150 (45) 150 (45) 150 室外 式 气式 , . 有 烟 罩 150 (100) 150 (45) 150 (45) ,150 ; 强制排气式 150 (45) 150 (45) 150 (45) 150 ( 4 5 ) . _ 注:()内表示安装隔热板时的最小间距。 (7) 热水器的排气筒、给排气筒与可燃材料、难燃材料装修的建筑物间的相隔距离应 符 合下表 33-77 要求。 (8) 排气筒、给排气筒风帽与周围建筑物的相隔距离。 烟道式热水器的排气筒风帽伸出屋顶的垂直高度必须大于 600ώιη,并高出相邻 1000 33. 9 特殊建筑给水排水系统安装 199 mm 建筑物屋檐 600 mm 以上,以避开正压区,防止倒烟。 强制排气式、平衡式、强制给排气式风帽排气出口与可燃材料、难燃材料装修的建筑 物的 距离,以及室外式的排气出口与周围的距离应符合有关规定。 排气筒、给排气筒与可燃材料、难燃材料装修的建筑物间距离(_) 表 33-77 烟气温度 260°C 及以上 • 260°C 以下 部位 排气筒 给排气筒 开放 无隔热层 150 以上 D/2 以上 0 以上 部位 有隔热层 隔热层厚度 100 以上时,0 以上 隔热层厚度 20 以上时,0 以上 — 隐蔽部位 隔热层厚度 100 以上时,0 以上 隔热层厚度 20 以上时,0 以上 20 以上 贯通部位措施 应有下列措施之一 (1) 150 以上的空间 (2) 钢制保护板:150 以上 (3) 混 凝 土 保 护 板 :100 以 上 应有下列措施之一 (1) D/2 以上的空间 (2) 钢制保护板:D/2 以上 (3) 非金厲不燃材料卷制或 缠 绕:20 以上 0 以上 注:D 为排气筒直径。 33. 8. 4. 5 水泵安装 7JC 栗安装参见室内给水系统。 33. 8. 4. 6 水箱安装 水箱安装参见室内给水系统。 33.8. 5 系 统 试 验 与 调 试 33. 8. 5.1 系统试验 (1) 热水供应系统安装完毕,管道保温之前应进行水压试验 1) 试验压力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未注明时,热水供应系统水压试验压力应为系 统 顶点的工作压力加 0. lMPa,同时在系统顶点的试验压力不小于 0. 3MPa。 2) 钢管或复合管道系统试验压力下 lOmin 内压力降不大于 0.02MPa,然后降至工作 压力检 查,压力应不降,且不渗不漏;塑料管道系统在试验压力下稳压 lh,压力降不得 超过 0.05MPa, 然后在工作压力 1. 15 倍状态下稳压 2h,压力降不得超过 0.03MPa,连 接处不得渗漏。 3) 热水供应系统调试前,必须对热水供水、回水及凝结水进行冲洗,以清除管道内 的 焊渣、锈屑等杂物,一般在管道压力试验合格后进行。对于管道内杂质较多的管道系 统,可 在压力试验合格前进行。冲洗前,应将阻碍水流流通的调节阀、减压阀及其他可能 损坏的温 度计等仪表拆除,.待冲洗合格后重新装上。如管道分支较多、末端截面较小时, 可将干管中 的阀门拆掉 1〜2 个,分段进行清洗;如分支管道不多,排水管可以从管道末 端接出,排水管 截面积不应小于被冲洗管道截面积的 60%。排水管应接至排水井或排水 沟,并应保证排泄和 安全。冲洗时,以系统可能达到的最大压力和流量进行,同时开启设 计要求同时开放的最大 数量的配水点,直至所有配水点均放出洁净水为合格。 (2) 辅助设备要进行单机调试 水箱试水合格,水泵应进行 2h 的单机试运转合格,热水锅炉、热水器要调试合格。33. 8.5. 2 系统调试 (1) 系统按照设计要求全部安装完毕、工序检验合格后,开始进行全面、有效地各项 调 试工作。 (2) 制订调试人员分工 200 33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 处理紧急情况的各项措施,备好修理、排水、通讯及照明等 器具。 , (3) 调试人员按责任分工,分别检查采暖系统中的泄水阀门是否关闭,立、支管上阀 门 是否打开。 (4) 向系统内充入热水,打开系统最高点的放气阀门,同时应反复开闭系统的最高点 放 气阀,直至系统中冷空气排净为止。充水前应先关闭用户入口内的总供水阀门,开启循 环管 和总回水管的阀门,由回水总干管送热水,以利系统排除空气。待系统的最高点充满 7JC 后再 打开总供水阀,关闭循环管阀门,使系统正常循环。 (5) 在巡查中如发现问题,先査明原因在最小的范围内关闭供、回水阀门。及时处理 和 返修,修好后随即开启阀门。 (6) 系统正常运行后,如发现热水不均,应调整各个分路、立管和支管上的阀门,使 其 基本达到平衡。 33. 9 特 殊 建 筑 给 水 排 水 系 统 安 装 33. 9.1 游 泳 池 水 系 统 33.9.1.1 水循环系统的安装 (1) 游泳池应设置循环净化水系统。 (2) 池水的循环应保证被净化过的水能均匀到达游泳池的各个部位;应保证池水能均 匀、 有效排除,并回到池水净化处理系统进行处理。 (3) 不同使用要求的游泳池应分别设置各自独立的池水循环净化过滤系统。对符合第 四 条规定的水上游乐池,多座水上游乐池可共用一套池水循环净化过滤系统。 (4) 水上游乐池采用多座不连通的池子共用一套水循环净化系统式应符合下列 规定: 1) 净化后的池水应经过分水器分别接至不同用途的游乐池; 2) 应有确保每个池子的循环水流量、水温的措施。 (5) 水上游乐设施功能性循环给水系统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滑道润滑水和环流河的水推流系统应采用独立的循环给排水系统; 2) 瀑布和喷泉宜采用独立的循环给水系统; 3) 根据数量、水量、水压和分布地点等因素,一般水景宜駔合成若干组循环给水 系统。 (6) 儿童戏水池设置的水滑梯的润滑水供应,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儿童戏水池补充水利用城市自来水直接供应时。供水管应设倒流防止器; 2) 从池水循环水净化系统单独接出管道供水时,供水管应设控制阀门; 3) 润滑水供水量和供水管径可根据供应商产品要求确定,但设计时应进行核算。33.9.1.2 水的净化 1. 一般规定 (1) 池水净化工艺及设备配置应保证出水水质符合本规程要求。 (2) 池水净化工艺应保证各工序环节工作运行可靠,且符合安全运行要求。配置的设 备 应有适量的备用余量。 (3) 池水净化工艺的主要设备宜设置运行参数检测和动态监测控制的仪表。 (4) 过滤器(机组)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数量应根据循环水量、出水水质、运行时间和维护条件等,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过 滤器可不设备用。但每座游泳池不宜少于 2 台; 2) 过滤器宜按 24h 连续运行设计; 33. 9 特殊建筑给水排水系统安装 201 3) 不同用途的游泳池的过滤器应分 开设置; · 4) 压力过滤器宜采用立式, 当石英砂压力过滤器直径大于 2. 6m 时应采用卧式;单 个石 英砂过滤器的过滤面积不宜大于 10. Om2 ; 5) 重力式过滤器应采取应对因突然停电池水溢流事故的措施。 2. 净化工艺 (1) 池水循环运行工艺流程应根据游泳池的用途、水质要求、游泳池负荷、消毒方式 等 因素确定。 (2) 采用石英砂过滤器时,宜采用如下池水净化工艺流程: (3)采用硅藻土过滤器时,宜采用如下净化工艺流程: 硅藻土过滤器 加热 消毒 (4)如采用臭氧消毒时,按池水消毒相关规定执行。 3.预净化设备 (1) 使用过的池水在进行过滤净化之前,应先经过毛发聚集器对池水进行预净化。 (2) 毛发聚集器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装设在循环水泵的吸水管上; 2) 过滤筒(网)应可清洗或更换; 3) 当为两台循环水栗肘,应交替运行。 (3) 毛发聚集器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外壳耐压不应小于 0.4MPa,且构造应简单,方便拆卸; 2) 外壳应为耐腐蚀的材料,如为碳钢或铸钢材质时,应进行防锈处理; 3) 过滤芯为过滤筒时,孔眼的总面积不应小于连接管道截面面积的 2.0 倍,过滤筒 的孔 眼直径宜米用 3〜4mm; 4) 过滤芯为过滤网时,过滤网眼宜采用 10〜15 目; 5) 过滤筒(网)应采用耐腐蚀的铜、不锈钢或高密度塑料等材料制造。 4.石英砂过滤器 (1) 石英砂过滤器内的滤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比表面积大、孔隙率高、截污能力强、使用周期长; 2) 不含杂物和污泥,不含危害游泳者健康的有毒、有害物质; 3) 化学性能稳定,不恶化水质; 4) 机械强度高,耐磨损,抗压性能好。 (2) 石英砂压力过滤器的过滤速度宜按下列规定选用: 1) 竞赛池、公共池、专用池、休闲游乐池等,宜采用 15〜25m/h 中速过滤; 2) 私人池、放松池等,可采用超过本规程规定的过滤速度。 (3) 压力过滤器的滤料组成、过滤速度和滤料层厚度,应经试验后确定。当试验有困 难 时,可按表 33-78 选用。 压力过滤器的滤料组成、过滤速度和滤料层厚度选用表 表 33-78 202 33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 滤料种类 滤料组成粒径(mm) 过滤速度(m/h) 粒径(mm) 不均匀系数(K80) 厚度(mm) 单层滤料 级配石英砂 Dmin = 0. 50 Dmax = l. 00 <2.0 <700 15 〜25 均匀石英砂 60 DmaX=0. 80 <1. 40 >700 15 〜25 Dm[n=0. 50 DmnX=0. 70 双层滤料 无烟煤 Dmin^O. 85 0^ = 1. 60 <2.0 300〜400 14 〜18 石英砂 Dmin = 0. 50 Dmax = l· 00 300〜400 多层滤料 沸石 Dmin = 0· 75 Dniax = l. 20 <1. 70 350 20 〜30 活性炭 Dmin = l. 20 Dmax — 2. 00 <1.70 600 石英砂 Dm[n=0. 80 = 1. 20 <1.70 400 注:1.其他滤料如纤维球、树脂、纸芯等,可按生产厂商提供并经有关部门认证的数据选用; 2. 滤料的相对密度:石英砂 2.5~2.7、无烟煤 1.4〜1.6、 重质矿石 4. 4〜5. 2; 3. 压力过滤器的承托厚度和卵石粒径,可根据配水形式按生产厂提供并经有关部门认证的资料确定。 (4) 石英砂压力过滤器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设置保证布水均匀的布水装置; 2) 集水、配水装置下面的死水区宜采用混凝土填充; 3) 应设置检修孔、进水管、出水管、泄水管、自动排气机、人工排气管、取样管、 观 察窗、卸料口、各类阀件和各种仪表; 4) 必要时,还应设置空气反冲洗或表面冲洗装置; 5) 反冲洗排水管应设可观察冲洗排水清澈度的透明管段或装置。 (5) 压力过滤器采用石英砂或石英砂-无烟煤作为滤料时,承托的组成和厚度应根据 配水 形式经试验确定;有困难时,可按下列规定确定: 1)采用大阻力配水系统时,.可按表 33-79 采用; 大阻力配水系统滤料选用表(_) 表 33-79 层次(自上面下) 材料 粒径 厚度 1 卵石 2.0 〜4.0 100 2 卵石 4. 0〜8. 0 100 3 卵石 8. 0〜16. 0 100 4 卵石 16. 0〜32.0 100 (从配水系统管顶算起) 2)采用中阻力配水系统或小阻力配水系统时,承托层应由粒径为 1〜2mm 的粗砂层 组成, 其厚度应髙出配水系统管顶或滤头帽顶不小于 100mm。 5. 桂藻土过滤器 (1) 硅藻土过滤器的选用宜符合下列规定: 1) 宜采用牌号为 700 号硅藻土助滤剂; 2) 单位过滤面积的硅藻土用量宜为 0.5〜1. Okg/m2 ; 33. 9 特殊建筑给水排水系统安装 203 3) 硅藻土预涂膜厚度不应小于 2mm,且厚度应均匀一致; 4) 根据所用硅藻土特性和出水水质要求,过滤速度应经试验确定。 (2) 硅藻土过滤器外壳及附件的材质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板框式硅藻土过滤器的板框应用高强度、耐压、耐腐蚀、不变形和不污染水质的 工 程塑料; 2) 烛式压力桂藻土过滤器外壳的材质应符合规定; 3) 硅藻土过滤器滤元的材质不应变形,并耐腐蚀; 4) 滤布(网)应纺织密度均勻、伸缩性小、捕捉性能强。 (3) 采用硅藻土过滤机时不应少于 2 台。 6. 过滤器反冲洗 (1) 过滤器应采用水进行反冲洗。有条件时,石英砂过滤器宜采用气、水组合进行 冲洗。 (2) 过滤器宜采用池水进行反冲洗,如采用城市生活饮用水反冲洗时,应设隔断 水箱。 (3) 重力式过滤器的反冲洗,应按有关标准和设备制造厂商提供的产品要求确定。 (4) 压力过滤器采用水反冲洗时的反冲强度和反冲时间,可按表 33-80 执行。 反冲强度和反冲时间要求表 表 33-80 滤料类型 反冲洗强度(L/(S· m2)) 膨胀率(%) 冲洗持续时间(min) 单层石英砂 12 〜15 45 10〜8 双层滤料 13 〜16 50 10〜8 三层滤料 1 6 ' 1 7 5 5 7 〜5 娃藻土 板框式 1 . 4 1 〜2 烛式 3 . 0 1 〜2 (5)过滤器的反冲洗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利用城市生活饮用水时,水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GB 5749 的要求; 2) 利用游泳池水时,反冲洗应在游泳池每日停止使用后进行。 (6)压力过滤器采用气、水组合反冲洗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气源应洁净、不含杂质、无油污; 2) 应先气冲洗,后水冲洗; 3) 气水冲洗强度及冲洗持续时间,可按表 33-81 采用。 气水冲洗强度及冲洗持续时间选用表 表 33-81 滤料类别 先气冲洗 后水冲洗 强度[L/(s · m2)] 持续时间(min) 强度[L/(S· m2)] 持续时间(min) 单层级配砂滤料 15 〜20 3〜1 8〜10 7〜5 双层煤、砂级配滤料 15 〜20 3〜1 6. 5〜10 6〜5 (7) 压力过滤器的反冲洗排水管不得直接与其他排水管连接。当有困难时,应设置防 止 污水或雨水倒流的装置。 33. 9.1. 3 游泳池其他附属设施安装要求 (1) 游泳池的给水口、回水口、泄水口应采用耐腐蚀的铜、不锈钢、塑料等材料制 造。 溢流槽、格栅应为耐腐蚀材料制造,并为组装型。安装时其外表面应与池壁或池底面 相平。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204 33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 (2) 游泳池的毛发聚集器应采用铜或不锈钢等耐腐蚀材料制造,过滤筒(网)的孔径 应 不大于 3mm,其面积应为连接管截面积的 1. 5〜2 倍。 检验方法:观察和尺量计算方法。 (3) 游泳池地面,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冲洗排水流入池内。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4) 游泳池循环水系统加药(混凝剂)的药品溶解池、溶液池及定量投加设备应采用 耐 腐蚀材料制作。输送溶液的管道应采用塑料管、胶管或铜管。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5) 游泳池的浸脚、浸腰消毒池的给水管、投药管、溢流管、循环管和泄空管应采用 耐 腐蚀材料制成。 33. 9.1. 4 系统试验与调试 1.管道检测和试验 (1) 施工安装单位应由质检人员对施工安装质量进行检验并应做好文字记录。 (2) 建设单位和施工监理部门应委派质检人员对工程质量进行全程监督和检查。 (3) 质检人员应按设计文件和产品说明书对管道进行如下内容的外观检査:. 1) 管道规格、位置、标高;阀门、各种仪表及支承件数量; 2) 管道连接处表面洁净度。 (4) 各种承压管道系统和设备,均应做水压试验;非承压管道系统和设备应做灌水 试验。 (5) 管道水压试验前具备的条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塑料管道系统应安装完毕并在常温下养护 24h,且经外观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 水压试 验; 2) 应关闭所有设备与管道连接的隔断阀门、封堵管道甩口,并打开管道系统上的管 道 阀门; 3) 试验压力表应经过校验,精度不得低于 1.5 级,表盘面压力刻度值应为试验压力 的 2 倍,表的数量不得少于 2 块;压力表应安装在系统的最低部位,试验加压泵设在试验 压力表 附近; 4) 试验用水应符合现行国 家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 要求。水压试验 时的 环境温度不得低于 5'C;冬季水压试验时应采取有效防冻措施,并应在试验后立即泄 空管内试验 用水; 5) 水压试验应进行 lh 的强度试验和 2h 的严密性试验,并应按相关规定做好实验 记录。 (6) 强度试验压力应为 1. 5 倍的设计压力,但不应小于 0. 60MPa 的水压进行试验, 并应按下列规定进行: 1) 应向管内缓慢充满试验用水,并彻底排除管内空气; 2) 用加压泵缓慢补水将压力升高至试验压力后,升压时间不得少于 lOmin; 3) 管道加压到规定的实验压力后,应停止加压并稳压 lh,如压力降不超过 0. 05MPa,可判定为强度试验合格。 (7) 严密性试验应在强度试压合格后立即连续进行,并应将强度试验压力降低至管道 设 计工作压力的 1.15 倍的水压状态下稳压 2h;如压力降不超过 0.03MPa,同时管道所有 连接部位无 33. 9 特殊建筑给水排水系统安装 205 渗漏,可判定为严密试验合格。 (8) 非压力流管道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42 中的规定进行闭水试验。 (9) 埋入混凝土垫层内的管道,应在水压试验合格后,进行后续土建施工,并应有确 保 土建施工不损坏管道的措施。 2.设备检测和测试 (1) 单机水泵的检测和实验内容及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压缩机、风机、泵安装 工 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75 的有关规定。 (2) 所有设备应有生产厂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进行检测和试验,并应出具产品合 格证。 (3) 各类水池(箱)根据材质,应分别按现行国家标准《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 验 收规范》GB.50141 及《建筑给水排水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42 有关规定 进行检测 试验。 (4) 净化水系统的功能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系统功能检测试验应在各单项设备、设施、管道、阀门、附件及电气设备检测试 验 合格后进行; 2) 系统功能试验应在设计满负荷工况下进衍,全系统联合运行时间不得少于 72h; 3) 设备及装置检测试验时,还应有当地质量监督部门、卫生监督部门及环境部门等 有关部门的代表参加和确认。 (5) 系统功能检测和试验过程中,应对所有设备、配套装置、仪表及控制设备的数据 进 行记录,记录内容包括: 1) 循环流量、过滤速率、循环周期、反冲洗强度; 2) 各种化学药剂溶液浓度、投加量; 3) 过滤设备过滤效果:进水浑浊度、出水浑浊度,吸附过滤器吸附效果:进水口氧 化 还原电位、出水口氧化还原电位; 4) 各类仪表读数; 5) 控制设备及水质监测系统工作状态; 6) 转动设备的运行工况、轴承温度、填料密封、振动、噪声、电动机电流电压等与 设 计和产品标牌的对比; 7) 臭氧发生器的工作参数:电压、电流、频率、气体通过能力、臭氧浓度; 8) 水质。 (6) 太阳能热水工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太阳能热水系统设计、安装及工程验收技 术 规范》GB/T 18713 的相关规定。 33.9.2 洗衣房水系统 洗衣房主要设备有:全自动干洗机(干洗机)、自动洗衣脱水机(水洗机)、烘干机 (干 衣机)、自动熨平机、自动折叠机、自动人像机、去渍机和熨烫设备等均为成套设备由 设备供 应商供应及安装,给排水专业要根据设备要求提供充足的水源和顺畅的排水设施, 具体接人 方式按设计要求进行。 33.9.3 公共浴室水系统 33. 9. 3.1 水质 206 33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 (1) 淋浴用水水质应符合现行《生 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 的要求。 (2) 沐浴用水加热前水质是否进行软化处理,应根据水质、水量、水温等因素,经技 术 经济比较确定。按 50°C 计算的热水,小时耗水量小于 15m3 时,其原水可不进行软化 处理。 (3) 浴池池水的水质,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浑浊度不得大于 3°; 2) 游离余氯宜保持在 0. 4〜0. 6mg/L,化合性余氯应在 1. Omg/L 以下; 3) 细菌总数不得超过 1000 个/mL,总大肠菌群不得超过 18 个/L,不得检出致病菌。 33. 9. 3. 2 水温 (1) 公共浴室各种沐浴用水水温,应按表 33-82 确定。 (2) 热水供应系统配水点的水温不得高于 50Ό,热水锅炉或水加热器的出水温度不 宜高于 55'C。 (3) 淋浴器的用水温度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使用对象和使用习惯确定。对于幼儿 园、 托儿所和体育场(馆)的公共浴室,淋浴器用水温度可采用 35"C。 (4) 冷水的计算温度,应以当地最冷月平均水温资料确定。当无水温资料时,可按表 33-83 采用。表中分区的划分,应按现行《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 50013 的规定确定。 沐浴用水水温表 表 33-82 序号 设备名称 水温 rc) 1 淋浴器 37 〜40 2 浴盆 40 3 洗脸盆 35 热水池 40 〜42 4 浴池 温水池 35—37 烫脚池 48 〜52 冷水计算温度表 表 33-83 分区 地面水水温 rc) 地下水水温、rc) 第 1 分区 5 10 〜20 第 2 分 E 4 10 〜15 第 3 分区 4 6〜15 33.9.3.3 用水定额 (1)公共浴室给水用水定额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使用对象和使用习惯,按表 33-84 确定。 公共浴室给水用水定额小时变化系数表 表 33-84 序号 淋浴设备 设置情况 单位 生活用水定额 (最高日) (L) 小时变化系数 1 有淋浴器 每顾客每次 100〜150 2. 0〜1. 5 2 有淋浴器、浴池、 浴盆及 理发室 每顾客每次 80 〜170 2.0 〜1.5 (2)卫生器具一次和一小时热水用水定额及水温,应按表 33-85 确定。 卫生器具一次和一小时热水用水定额及水温表 表 33-85 序号 设备名称 一次用水量(L) lh 用水量(L) 水温 rc) 33. 9 特殊建筑给水排水系统安装 207 1 浴盆 带淋浴器 200 400 40 不带淋浴器 125 250 40 淋浴器 单间 100〜150 200〜300 37 〜40 2 有隔断 80 〜130 450〜540 37 〜40 通间 70 〜130 450〜540 37 〜40 附设在浴池间 4 5 - 5 4 450〜540 37 〜40 3 洗脸盆 5 50 〜80 35 33.9.3.4 供水系统 (1)公共浴室的热源,应根据当地条件、耗热量大小等因素,按下列顺序选用: 1) 工业余热、废热、地热和太阳能; 2) 全年供热的城市热力管网; 3) 区域性锅炉房或合用锅炉房; 4) 专用锅炉房。 (2) 利用虔热(废汽、烟气、高温废液等)作为热源时,应采取下列措施: 1) 加热设备应防腐,其构造应便于清除水垢和杂物; 2) 防止热源管道渗漏而污染水质; 3) 消除废汽压力波动; 4) 废汽应除油。 (3) 利用地热水作为热源或沐浴用水时,应视地热水的水温、水质、水量和水压状 况, 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使处理后的地热水符合使用要求。 (4) 利用太阳能作为热源时,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使用要求,配置辅助加热装置。 (5) 用热水锅炉直接制备热水的供水系统,应设置 C 水罐,且冷水给水管应由 Jt 水罐 底 部接入。 (6) 采用蒸汽直接加热的加热方式,宜用于开式热水供应系统,蒸汽中应不含油质及 有 毒物质,并应采用消声措施,控制噪声不高于允许值。 (7) 在设有高位热水箱的热水供应系统中,应设置冷水补给水箱。 (8) 热水箱溢流管管底标高,高于冷水箱最高水位标高的高差,不应小于 0.1m。 (9) 在设有热水 C 水箱或容积式水加热器的开式热水供应系统中,应设膨胀管。膨胀 管 引至冷水箱。且其最高点标高应高于冷水箱溢流水位 0. 30m。 (10) 膨胀管上严禁装设阀门,当膨胀管有可能冻结时,应采取保温措施。膨胀管的 最小 管径,宜按表 33-86 确定。 膨胀管最小管径 表 33-86 锅炉或水加热器的传热面积(m2) <10 10 〜15 15 〜20 >20 膨胀管最小管径(_) 25 32 40 50 (11) 在闭式热水供应系统中,应设置安全阀或隔膜式压力膨胀罐。安全阀应装设在 锅炉 或加热设备的顶部。 (12) 隔膜式压力膨胀罐应装设在加热设备与止回阀之间的冷水进水管或热水器回水 管的 分支管上。其调节容积应大于热水供应系统内水加热后的最大膨胀量。 (13) 冷水箱有效容积应根据供水的保证程度确定,可采用 0.5〜1.5h 的设计小时 流量。 (14) 公共浴室淋浴宜采用带脚踏开关的双管系统、单管热水供应系统或其他节水型 热水 208 33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 供应系统。 (15) 带脚踏开关双管淋浴系统的双管配水管网,最小管径不宜小于 32mm。 (16) 公共浴室的热水管网,一般不设置循环管道,当热水干管长度大 60m 时,可对 热水 干管设置循环管道,并应用水泵强制循环。在循环回水干管接入加热设备或 C 水罐前 应装设 止回阀。 (17) 淋浴器或带淋浴器浴盆的出水水温应稳定且便于调节,宜采取下列措施: 1) 宜采用开式热水供应系统; 2) 淋浴器及带淋浴器浴盆的配水管网宜独立设置; 33. 10 建筑室外给排水工程 209 3) 多于 3 个淋浴器的配水管道,宜布置成环形; 4) 成组淋浴器配水支管的沿程水头损失:当淋浴器数量小于或等于 6 个时,可采用 每 米不大于 200Pa;当淋浴器数量大于 6 个时,可采用每米不大于 350Pa; 5) 淋浴器配水支管的最小管径不得小于 25mm。 (18) 向浴池供水的给水配水口高出浴池壁顶面的空气间隙,不得小于配水出口处给 水管 径的 2. 5 佶。 (19) 浴池池水用蒸汽直接加热时,应控制噪声不高于允许值,并应采取防止热水倒 流人 蒸汽管的措施,对蒸汽管道可能被浴者触及处,应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20) 公共浴室不宜设置公共浴池。 (21) 公共浴池应采用水质循环净化、消毒加热装置。 33.9.4 水景工程水系统 33.9.4.1 —般规定 (1) 水景喷泉工程水系统的安装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并应包括与土建施工、设备安 装、 装饰装修的协调配合方案和安装措施等内容。 (2) 水景喷泉工程系统安装前应具备下列条件: 1) 设计文件齐备,且通过审查。 2) 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已经批准。 3) 施工场地符合施工组织设计要求。 4) 现场水、电、场地、道路等条件能满足正常施工需要。 5) 预留基础、孔洞、预埋件等符合设计图纸要求,并已验收合格。 (3) 水景喷泉工程系统所使用的主要材料、成品、半成品、配件和设备必须具有中文 质 量合格证明文件,规格、型号及性能检测报告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或设计要求。进口设 备材 料应有报关单,当需要时应有商检证。 (4) 所有材料进场时应对品种、规格、型号、外观等进行验收、清点和分类。包装应 完 好,表面应无划痕和外力冲击破损,并经监理人员核查确认。在存放、搬运、吊装中不 应碰 撞和损坏。 (5) 水景喷泉工程系统所采用的喷头、管材、水泵和设备的布置和安装应符合国家现 行 有关标准或满足工艺设计要求。修改工程设计必须经设计单位书面认可。 (6) 主要设备必须有完整的安装使用说明书。 (7) 凡利用现有建(构)筑物作为水景喷泉工程系统的建(构)筑物的,在施工、安 装 时不得损害其结构和防水功能等。 33.9.4.2 泵、阀、管道、喷头、水下动力设备 (1) 水景喷泉工程系统的泵、阀、管道、喷头和水下动力设备等的安装应符合现行国 家 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压缩机、风机、栗安装工程施工 及验 收规范》GB 50275 和《建筑给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42 的 规定。 (2) 水景喷泉水池土建主体应预埋各种预埋件,穿越池壁和池底的管道应采取防渗漏 措 施。 (3) 管道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管道安装宜先安装主管,后安装支管,管道位置和标高应符合设计要求。 2) 配水管网管道水平安装时,应有 2%。〜5 沁的坡度坡向泄水点。 210 33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 3) 管道下料时,管道切口应平整,并与管中心垂直。 4) 各种材质的管材连接应保证不渗漏。 5) 各种支吊架安装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排水及采暧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42 的规定。 (4) 潜水栗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潜水泵应采用法兰连接。 2) 同组喷泉用的潜水水泵应安装在同一高程。 3) 潜水泵淹没深度小于 500mm 时,在泵吸人口处应加装防护流防护网罩。 (5) 水景喷泉的喷头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管网安装完成并进行冲洗后,方能安装喷头。 2) 喷头前应有长度不小于 10 倍喷头公称尺寸的直线管道或设整流装置。 3) 应根据溅水不得溅至水池外面的地面上或收水线以内的要求,确定喷头距水池边 缘 的距离。 4) 同组喷泉用的喷头安装形式宜相同。 5) 隐蔽安装的喷头,喷口出流方向水流轨迹上不应有障碍物。 (6) 阀门安装前,应做强度和严密性试验。 (7) 高压人工造雾装置的基础设施应满足荷载、防震、底部通风、排水等要求。 (8) 高压人工造雾装置正面的操作空间宽度不宜小于 1.5m,特殊情况下不应小 于 1. 3m。 (9) 高压人工造雾装置为落地式安装并有侧、后开门或有可卸下安装的面板时,高压 人 工造雾装置侧、后面的操作空间宽度不宜小于 lm,特殊情况下不应小于 0. 8m。 (10) 高压人工造雾装置的金属框架和基础型钢必须可靠接地(PE)或接零(PEN); 装有电器 的可开启门,门和框架的接地端子间应用裸编制铜线连接,且有标识。接地连接 线的最小截 面积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303 的 规定。 (11) 高压人工造雾配水管网中管材与管材、管件与管件、配件与喷头之间宜采用卡 套式 专用接头连接。连接应密封可靠,不漏水。 33. 10 建 筑 室 外 给 排 水 工 程 33.10.1 建筑室外给水管网工程 33.10.1.1 安装前的准备工作 1.管材及附件的现场检查 (1)管材的检查 1)管材、管件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有关标准及规范,并有出厂合格证、检验报告。 2) 管壁内外应光滑,厚度均匀。铸铁管不得有裂纹、砂眼、管口损伤等;衬塑钢管 内 衬层与钢管应连接紧密,不得脱层且冷热水管识别标志应明显。 3) 采用橡胶圈接口的管子和 管件工作面应光滑,不得有影响接口密封性能的 缺陷。 ’ 4) 管口端面应无变形,管子无弯曲。 5) 管道端面应标注公称直径、产品批号、压力等级、制造厂名称等。 (2) 阀门的检査 1) 复核阀门的型号、规格、材质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33. 10 建筑室外给排水工程 211 2) 阀体有无裂纹、砂眼、沾砂等外观缺陷,阀门传动机构应该灵活可靠、无卡涩, 阀板 牢固,阀芯与阀座吻合,密封面有无缺陷。 3) 到货阀门应从每批(同制造厂、同规格、同型号)中抽査 10%且不少于一个,进 行 壳体压力试验和密封试验,若有不合格再抽査 20%,如仍有不合格则应逐个试验。 2.沟槽的开挖与验收 (1)测量放线 1) 管线工程的施工定位应在放线与测量前完成定位和高程的测量布点工作,并对基 准 点采取保护措施。 2) 施工测量应沿管道线路设置便于观测的临时水准点和管道轴线控制粧,当管道线 路 与原有地下管道、电缆及其他构筑物交叉时,应设置明显标志。 3) 管道定位完成后,须对起点、终点、中间各转角点的中线桩进行加固,并绘制点 位 记录。 4) 管道转角点须设置在附近永久性建筑物或构筑物上,以免因各种原因造成损坏而 导 致大量的重复测量工作。 5) 具体测量放线仪器的使用和方法详见施工测量的有关内容。 (2)沟槽开挖 1)沟槽的常见端面形式有直槽、梯形 槽、混合槽等,如图 33-52 所示。 ° ' 根据管道埋设深度及现场土质情况合理 图 33-52 沟槽形式 选择所开挖沟槽的形式,沟槽形式的选择还 U)直槽;(W 梯形槽;ω混合槽 应考虑管沟断面尺寸、水文地质条件、施工 方法等因素。 2)沟槽断面尺寸的确定 ①沟槽底部开挖宽度可按式(33-1)确定: B = D0 + 2(bx +b2 +63) (33-1) 式中 B- Da- -管道沟槽底部的开挖宽度(mm); -管道结构的外缘宽度(mm); -管道一侧的工作面宽度,可按表 33-87 选用(mm); -有支撑要求时,管道一侧的支撑厚度,取 150〜200mm; 。现场浇筑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管渠一 侧模板的厚度(mm)。 管道单侧的工作面宽度 表 33-87 管道单侧的工作面宽度 6! 管道结构的外缘宽度ίλ 混凝土类管道 金属管道、 化学建材管道 <500 刚性接口 400 300 柔性接口 300 500 1000mm ±15 每座 1 水准仪 (2) 阀门井砌筑要点 1) 井室砌筑前应进行红砖淋水工作,使砌筑时红砖吸水率不小于 35%。 2) 阀门井应在管道和阀门安装完成后开始砌筑,其尺寸应按照设计或设计指定的图 集 施工,阀门的法兰不得砌在井外或井壁内,为便于维修阀门的法兰外缘一般距井 壁 250mm。 3) 砌筑时应随时检测直径尺寸,注意井筒的表面平整。 4) 井内爬梯应与井盖口边位置一致,铁爬梯安装后,在砌筑砂浆及混凝土未达到规 定 抗压强度前不得踩踏。 (3) 支墩 由于给水管道的弯头、三通等处在水压作用下产生较大的推力,易致使承插口松动而 漏 水,因而当管道弯头、三通等部位应设置支墩防止管口松动。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支墩一 般采 用砖砌或混凝土浇筑。 33.10.1.4 管沟回填 回填工作在管道安装完成,并经验收合格后进行,回填时管道接口处的前后端 200mm 范围 220 33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 内不得回填,以便在管道试水时观察接口是否存在漏水现象,且应保证回填 土的厚度不应少 于管顶 500mm,以防止试水时管道出现移位。试压合格后再进行大范围 回填。 33.10 建筑室外给排水工程 2J221 1. 沟槽回填要求 图 33-59 回填土横断面 管沟回填应分为三部分进行,分别为管道两侧(I),管顶以上 500mm 内(Π),管 顶以上 500mm 外(冚),如图 33-59 所示。 (1) 沟槽两侧回填压实度须人工夯实, 压实度须达到 95%,管口操作坑必须仔细回 填夯实。 (2) 管顶以上 500mm 以内采用人工夯 实,打夯时不得损伤管道及管道防腐层,压 实度不小于 85%。 (3) 管顶 500mm 以外可以采用机械回 填,机械不得直接作用于管道上,回填土压实度不小于 95%。 (4) 管沟回填宜在管道充满水的情况下进行,管道敷设后不宜长期处于空管状态。 2. 管沟回填方法 (1) 先将沟内积水排除,以免形成夹水覆土,产生“弹性土”,造成以后路面沉陷。 (2) 选用无腐蚀性、无砖瓦石块等硬物并且较干燥的土覆盖于管道的两侧与上方。 (3) 当沟边土不符合要求时,可过筛再用或换合格的土壤。 (4) 管道两侧及管顶以上 0.5m 内的回填土不得含有碎石、砖块、垃圾等杂物,不得 用冻 土回填。距离管顶 0. 5m 以上的回填土内允许有少量直径不大于 lOOmrn 的石块。 (5) 回填土时应将管道两侧回填土同时夯实。 (6) .沟槽应分层回填,分层夯实。一般情况下每层铺土厚度,人工木夯铺土 20〜 25cm, 蛙式穷 25〜30cm,压路机为 25〜40cm。 (7) 沟槽的支撑应在保证施工安全的情况下,按回填进度依次拆除。拆除竖板粧后, 应 以砂土填实缝隙。 (8) 对石方段管沟,应用细土回填超挖的管沟,其厚度不得小于 300mm。严禁用片 石或 碎石回填。 (9) 雨季回填时,应先测土壤含水量,对过湿的土壤应晒干或加白灰拌和后回填。沟 内 有水时,应先排除。应随填随穷,防止松土淋雨。 33.10.1. 5 室外给水管道水压试验和冲洗 1.管道水压试验方法 管道试压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要求。 (1)管道试压前应具备以下条件: 1) 水压试验前,管道节点、接口、支墩等及其他附属构筑物等已施工完毕并且符合 设 计要求。 2) 落实管道的排气、排水装置已经准备到位。 3) 试压应做后背,试压后背墙必须平直并与管道轴线垂直。 4) 管道试验长度不超过 lkm, —般以 500〜600m 为宜。 222 33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 5) 水压试验装置如图 33-60 所示,管道试压前,向试压管道充水,充水时水自管道 低端 流人,并打开排气阀,当充水至排出的水流中不带气泡且水流连续时,关闭排气阀, 停止充 水。试压管道充水浸泡的时间一般是钢管不少于 24h,塑料管不少于 48h。 (2)管道试压方法。管线试压是非常 危险的,应做好各项安全技术措施。试验 用的临时加 固措施应经检查确认安全可靠,并做好标识。试验用压力表应在检定合格 期内,精度不低于 1.5 级,量程是被测压 力的 1. 5〜2 倍,试压系统中的压力表不得 少于 2 块。管道试验压力为工 作压力的 1.5 倍,但不得小于 0.6MPa。如遇泄漏, 不得带压修理,缺陷消除后,应重新试压。 图 33-60 水压试验装置 1 一手摇栗;2—压力泵;3—量水箱; 4 一注水管;5—排水管;6—试验管 1)钢管、铸铁管试压,在试验压力下 lOmin 内压力降不得大于 0.05MPa,然后 段;7—后背 降至工作压力检查,压力保持不变,不渗漏为合格。 2) 塑料管、铝塑符合管试压,在试验压力下稳压 lh,压力降不大于 0·05ΜΡ3,然后 降至 工作压力进行检查,压力降保持不变,不渗漏为合格。 3) PE 管道试压应分 2〜3 次升至试验压力,然后每隔 3min 记录一次管道剩余压力, 记录 30min,若 30min 内管道试验压力有上升趋势时则水压试验合格;如剩余压力没有上 升趋势, 则应当再持续观察 60min,在整个 90min 中压力降不大于 0.02MPa,则水压试 验合格。 2. 管道冲洗方法 胃道试压合格后应进行通水冲洗和消毒,以使管道输送的水质能够符合《生活饮用水 的 水读标准》的有关规定。 (1) 管道冲洗 管道冲洗分为消毒前冲洗和消毒后冲洗。消毒前冲洗是对管道内的杂质进行清洗;消 毒 后清洗是对管道内的余氯进行清洗,使水中余氯能够达到卫生指标要求的规定值。 1) 冲洗管道的水流速不小于 l.Om/s,冲洗应连续进行,直至出水洁净度与冲洗进水 相同。 2) —次冲洗管道长度不宜超过 1000m,以防止冲洗前蓄积的杂物在管道内移动困难。 3) 放水路线不得影响交通及附近建筑物的安全。 4) 安装放水口的管上应装有阀门、排气管和放水取样龙头,放水管的截面不应小于 进 水管截面的 1/2。 5) 冲洗时先打开出水阀门,再开来水阀门。注意冲洗管段,特别是出水口的工作情 况, 做好排气工作,并派专人监护放水路线,有问题及时处理。 (2) 管道消毒 生活饮用水管道,冲洗完毕后,管内应存水 24h 以上再化验。如水质化验达不到要求 标准, 应用漂白粉溶液注入管道浸泡消毒,然后再冲洗,经水质部门检验合格后交付 验收。 33. 10 建筑室外给排水工程 223 3. 管道水压试验和冲洗安全作业 (1)管道加压过程中要设专人观察压力表的变化,若发生压力急剧变化,应立即停止 试压, 检查原因。 (2) 在升压过程中,定时对管道进行巡视,检查管端设施有无泄漏,与试压无关的人 员 严禁进入试压区域。 (3) 不得随意延长试验压力的稳压时间,且不得超压。 (4) 管道升压和泄压速度均不得过快,以防水击损伤管道。 (5) 管道试压用水严禁随意排放,以防污染环境,排水应由专人负责,确保排水 畅通。 33.10.1.6 室外给水管道安装质量常见问题与对策 (1) 基坑下沉,造成管口开裂 原因分析:对开挖过程中遇到的不良地质没有进行地质加固措施,造成管基的下沉, 导 致管道接口的开裂等。 预防措施:1)确保地基夯实;2)严禁沟槽被水浸泡而导致的基坑下陷。 (2) 管道铺设不顺直 原因分析:未复测或修整沟槽即开始铺管或铺管时中线桩、平桩布置间距过大。 预防措施:1)验槽合格后方可铺管;2)严格控制中线桩、平粧等的间距,以 10m 为宜。 (3) 管道通水量不足或不通水 原因分析:1)管道堵塞;2)管道存在气阻。 预防措施:1)管道安装完毕后清理管道;2)在管道返弯处设置排气阀。 (4) 管道在施工过程中或输水过程中发生断裂 原因分析:1)管材质量不合格;2)管道地基产生不均匀沉降。 预防措施:1)加强管材质量的检查验收工作;2)验槽合格后方可下管。 33.10.1. 7 室外给水管网分部工程施工质量验收 1.给水管道安装 铸铁管刚性接口: 1)打麻时须将油麻拧成麻花状,油麻填料必须清洁,打实的麻深度应是承口深度的 1/3,见 表 33-93。 承插铸铁管填料深度表 (mm) 表 33-93. 接口填料深度 管径 接口间隙 承口总深 心怖水泥接口 铅接口 麻 灰 麻 铅 75 10 90 33 57' 40 50 100〜125 10 95 33 62 45 50 150〜;200 10 100 33 67 50 50 250〜300 11 105 35 70 55 50 2) 捻口水泥标号为不小于 P. 042. 5 硅酸盐水泥,接口水泥 应饱满,接口水泥灰口凹 人承口不大于 2〜3mm。 3) 主控项目: ①铸铁管承插接口连接时,两管节中轴线应保持同心,承口.、插口部位无破损、变 形、 开裂,插口插人深度应符合要求。 224 33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 检査方法:逐个观察,检查施工记录。 ②聚乙烯、聚两稀管道接口焊缝应完整、无缺损变形、无气孔;对接错边量不大于 管壁 厚的 10%,且不大于 3mm。 检查方法:观察。 ③管道敷设安装必须稳固,管道安装后应线形平直。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测量记录。 ④管网必须进行水压试验,且管道试验压力不低于 0. 6MPa。 检查方法:参照管道试压方法。 ⑤钢管埋地防腐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卷才与管材间应粘贴牢固、无空鼓、滑移、接 缝不 严等。 检査方法:观察,切开防腐层检查》 4) 一般项目: ①管道和金属支架的涂漆应附着良好,无脱皮、起泡、流淌和漏涂等缺陷。 检验方法:现场观察检查。 ②管道连接应符合工艺要求,阀门、水表等安装位置应正确。 检验方法:现场观察检査。 ③给水管道与污水管道在不同标高平行敷设时,其垂直间距在 500mm 以内,给水管 管径 小于或等于 200mm 的,管壁水平间距不得小于 1. 5m;管径大于 200mm 的,不得小 于 3m„ 检验方法:观察和尺量检查。 2.消防水泵结合器及室外消火栓安装 (1) 消防水泵结合器及室外消火栓的安装位置应设置在便于消防车接近的人行道或非 机 动车道上。 (2) 地下式消防水泵 结合器和地下式消火栓的接口距离地面不得大于 0. 4m。 (3) 消防水泵结合器和室外消火栓应设有明显的区别标志。 (4) 主控项目: 1) 消防系统必须进行水压试验,试验压力为工作压力的 1.5 倍,但不得小 于 0. 6MPa。 检验方法:试验压力下,lOmin 内压力降不得大于 0. 5MPa,然后降至工作压力进行 检查, 压力保持不变,不渗不漏为合格。 2) 消防管道在竣工前,必须对管道进行冲洗。 检验方法:观察冲洗出水的浊度干净为合格。 3) 消防水泵接合器和消火栓的位置标志应明显。栓口的位置应方便操作。 检验方法:观察和尺量。 (5) —般项目: 1) 栗接 合器的安全阀及止回阀安装位置和方向应正确,阀门启闭应灵活。 . 检验 方法:现场观察和手扳检查。 2) 室外消火栓和消防水泵接合器的各项安装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栓口安装高度允 33.10 建筑室外给排氷工程 225 许偏差为± 20mm。 检验方法:尺量检查。 3.管沟及井室 (1) 管沟与井室的挖方工程应符合现行《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有 关 规定。 (2) 管沟的沟底应是原土或夯实的回填土,沟底应平整,不得有尖锐的物体和 块石。 定位钉 图 33-61 坡度板 (3) 管沟基为岩石,或沟底有不易消除的块石,或槽底为砾石层时,槽底应下挖 100 〜 200mm 后铺细砂或石屑,夯实到沟底标高后方可进行管道施工。 (4) 管沟回填应分层夯实,机械夯实 时每层回填厚度不得大于 300mm,人工穷 实时每层回填厚 度不大于 200mm。 (5) 井室的底板应与管道的基础同时 浇筑。 (6) 在车行道下的井室井盖须采用重 型井盖,重型井盖的井圈不得直接放在井 室的砖墙上, 应安装在厚度不小于 80mm 的 C20 混凝土井圈上。 (7) 主控项目: 1) 管沟或井室的原状土基不得受到 扰动、水浸或冰冻,其基础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2) 各类井室的标识应明显,不得混用。 3) 地基的压实度、厚度应符合要求,沟槽不得带水回填。 (8) 一般规定: 1)沟槽的开挖允许偏差应符合表 33-94 的要求。 沟槽开挖允许偏差 表 33-94 序号 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查范围 检查方法 范围 点数 1 ■ 槽底高程 土方 ±20 两井之间 3 水准仪 石方 +20, -200 2 槽底中线每侧宽度 不小于规定 两井之间 6 尺量 3 沟槽边坡 不陡于规定 两井之间 6 尺量 2)井室的规格、尺寸、位置、标高应符合设计要求,基础浇筑合格,井室抹灰严密 不透水。 33.10.2 建筑小区室外排水管网 33.10.2.1 安装前的准备工作 1.施工技术交底 226 33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 施工技术交底是现场技术人员在熟悉设计文件和施工现场的情况下,为贯彻施工组织 设 计的意图,对施工班组交待施工工序、施工方法、质量要求和安全操作规程等的一项 工作。 2. 确定施工方案 施工方案是在图纸会审后进行编制的,方案应符合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对技术、质量、 工 期、环境保护等的要求,其编制内容根据工程的难易程度和规模而定。 3. 测量放线 为保证测量精确度及减少施工后的测量工作量,管线测量可按下列内容操作: (1) 为方便测量可从永久性水准点引临时水准点至管道沿线的各构筑物或桩点,其精 度 应符合规范要求,水准点闭合误差不大于 4mm/km; (2) 用全站仪或经炜仪定出管道的中心线位置,标注管线的起点、终点、转角点和交 汇 点作为中心桩控制。 (3) 根据管道坡度控制的要求,每隔 20〜30m 设置一块坡度板,如图 33-61 所示。 (4) 根据管道设计高程和现场实际高程计算沟槽开挖深度,施工前宜将施工现场的实 际 高程平整至实际设计高程,否则极易造成管沟开挖超深,造成施工难度增加。 33.10.2.2 管道开槽法施工 排水管道一般包括污废水管道、雨水管道。管道所用材质、接口形式、基础类型、施 工 方法及验收标准均不相同。开槽法施工包括土方开挖、管沟排水、管道基础施工、管道 施工、 构筑物砌筑和土方回填等分项工程。 沟槽开挖及回填分别参照本节 33. 10. 1. 2 和 33. 10. 1. 5 的内容。 1.施工排水 当管道雨季施工或管道敷设在地下水位以下时,沟槽应当采取有效的降低地下水位的 方 法,一般采用明沟排水和井点降水法。 明沟排水法适用于挖深浅、土质好和排出降雨等地面水的施工环境中;井点井水适用 于 地下水位比较高、挖深大、砂性土质的施工环境中。 (1)明沟排水 明沟排水包括地面截水和坑内排水。 1) 地面截水 用于排除地表水和雨水,通常利用所挖沟槽土沿沟槽侧筑 0. 5〜0. 8m 高的土堤, 地面截 水应尽量利用天然排水沟道,当需要挖排水沟排水时,应注意已有构筑物的 安全。 2) 坑内排水 当沟槽开挖过程中遇到地下水时,在沟底随同挖方一起设置积水坑,并沿沟底开挖排 水 沟,使水流人积水坑内,然后用水泵抽出坑外。详见图 33-62。 明沟排水一般先挖积水坑,再挖沟槽,以便干槽施工。 进人积水坑的排水沟尺寸一般不小于 0. 3 X 0. 3m,按 1 %〜5%的坡度坡向积水坑, 积水 坑应设在沟槽的同一侧。根据地下水量的大小和水栗的排水能力,一般每个 50〜 100m 设置一 个。积水坑的直径(或边长)不小于 0.7m,积水坑底应低于槽底' 1〜2m。 坑壁应用木板、铁笼、混凝土滤水管等简易支 撑加固。坑底应铺设 30cm 左右碎石或粗砂滤广 水层,以免抽水时将泥沙抽出,并防止坑底的 土被搅动。 33. 10 建筑室外给排水工程 227 图 3 3 - 6 2 排 水 明 沟 1 一 积 水 坑 ; 2 — 排 水 栗 (2)井点降水 井点降水就是在沟槽开挖前预先埋设一定 数量的滤水管,利用真空原理,不断抽出地下 水, 以达到降低水位的目的。在管道铺设完成 前抽水工作不能间断,当管道铺设完成后再停 止抽 水拆除井点设备,恢复地貌。 2.排水管道基础 减少管道对单位面积上地基的作用力, 管道基础的作用是分散较为集中的管道荷载, 同时减少土方对管壁的作用力。 排水管道的基础包括平基和管座,管座包角度数一般分为三种,即 90°、120°、180° 管道基 础。如图 33-63 所示。 管道基础的施工需符合设计或设计指定的标准图集的要求。 3.下管与稳管 (1)下管 为保证管道安装质量及施工安全, 安装前应按规范要求对管道及管沟、基 础、机械设备 等做如下检査和准备。 1)需检査管子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塑料管材内壁应光滑,管身不得有裂缝, 管口不得有 破损、裂口、变形等缺陷;混凝土管内外表面应无空鼓、露筋、裂纹、缺边等 缺陷。 2) 管沟标高、坐标、中心线、坡度等符合图纸设计要求,检査井是否根据图纸要求 与 管沟一起开挖。 3) 检查管道平基和检査井基础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4) 管道施工所需机械及临时设施是否完好,人员组织是否到位且有统一指挥。 5) 采用沟边布管法,管道承口方向迎着水流方向排布,以减少沟内管道运输量,安 装 应由下游向上游进行。 228 33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 6) 根据所安装管道直径和工程量选择合适的下管方法。 (2)稳管 稳管是管道对中、对高程、对接口间隙和坡度等的操作。 1) 管道接口、对中按下述程序进行:将管道用手扳葫芦吊起,一人使用撬棍将被吊 起 的管道与已安装的管道对接,当接口合拢时,管材两侧的手扳葫芦应同步落下,使管道 就位。 2) 为防止已经就位的管道轴线位移,需采用灌满黄沙的编织袋或砌块稳固在管道 两侧。 3) 管道对口间隙应符合表 33-95、表 33-96 的要求。 钢筋混凝土管管口间的纵向间隙(_) 表 33-95 管材种类 接口形式 管内径 总线间隙 平口、企口 500〜600 1. 0〜5. 0 钢筋混凝土管 >700 7.0 〜15 承插接口 600〜3000 5. 0〜1.5 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口间最大轴线间隙(mm) 表 33-96 管内径 内衬式管(衬筒管) 埋置式管(埋筒管) 单胶圈 双胶圈 单胶圈 双胶圈 600〜:U00 15 — — — 1200〜1400 — 25 — — 1200〜4000 — — 25 25 4)管道接口的允许转角应符合表 33-97、表 33-98、表 33-99 的要求。 预(自)应力混凝土管沿曲线安装接口允许转角 表 33-97 管材种类 管内径(mm) 允许转角(°) 预应力混凝土管 500〜700 1.5 800〜1400 1. 0 1600〜3000 0. 5 自应力混凝土管 500〜800 1. 5 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沿曲线安装接口的最大允许转角 表 33-98 _管材种类 管内径(mm) 允许平面转角(°) 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 600〜1000 1. 5 1200〜2000 1.0 2200〜4000 0.5 玻璃钢管沿曲线安装接口允许转角 表 33-99 管内径(mm) 允许转角(°) 承插式接口 套筒式接口 400〜500 1.5 3.0 500〜1000 1.0 2.0 1000〜1800 1.0 1.0 1800 以上 0. 5 0. 5 4 .排水管道接口 33. 10 建筑室外给排水工程 229 排水管道种类较多,接口形式多样,应根据设计采用的管材和接口形式确定施工方 法。 接口形式大致分为刚性、柔性、粘结和电、热熔接口等形式。 (1)钢筋混凝土管 1) 钢丝网水泥砂浆抹带接口形式如图 33-64 所示。 '1:3 水泥砂浆填缝 l· '///// r-r / / / / / / / A / / / / / / / - Λ / / / / / / / / 图 33-64 钢丝网水泥砂浆带接口 ①抹带前将管口凿毛,将宽度为 100mm 的铁丝网以管口为中线平分于管口两侧。 ②在浇筑管道混凝土基础时将铁丝网插人混凝土基础 100〜150mm 深。 ③按照图集要求抹带厚度分两次成型后养护。 2)橡胶圈接口形式如图 33-65 所示。 图 33-65 承插管橡胶接口 ①接口前先检查橡胶圈是否配套完好, 承口 确认橡胶圈安放深 度符合要求。 ②接口时,先将承口的内壁清理干净, 并在承口内壁及插口橡胶圈上涂润滑剂, 然后将承插口端面的中心轴线对齐。 ③接口合拢后,用倒链拉动管道,使 橡胶密封圈正确就位,不扭曲、不脱落。 (2) UPVC 排水管粘结 接口形式见图 33-66。 1) 粘结不宜在湿度较大和 5°C 以下的环境中进行,操作环境应远离火源,防撞击。 图 33-66 粘结接口 2) 粘结前应将接口打毛,并将管口清理干净,不得含有污溃。 3) 用毛刷涂胶粘剂,先涂抹承口后 涂抹插口,随即用力垂直插人,插人胶粘 时将插 口稍作转动,以利于胶粘剂分布 均匀。 230 33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 4) 约 30〜60s 即可粘结牢固。粘结 牢固后立即将溢出的胶粘剂擦拭干净。 (3) HDPE 排水管电熔连接 1) 连接前将两根管调整一定的高度后保持一定的水平,顶着管子的两端,尽量使接 口处接触严密。 2) 用布擦净管道接口处的外侧的泥土、水等。 3) 将电热熔焊接带的中心放在连接部位后包紧(有电源接头的在内层)。 4) 用紧固带扣紧电热熔焊连接带,.使之完全贴合,并用 100mm 宽的胶条填实。 231 ■ 33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 5) 连接电熔焊连接带两边的电源接头后,设定电熔机的加热电流与加热时间后即可 进行焊接。 6) 通电熔接时要特别注意的是连接电缆线不能受力,以防短路。通电完成后,取走 电 熔接设备,让管的连接处自然冷却。自然冷却期间,保留夹紧带和支撑环,不得移动管 道。 待表面温度低于 6G°C 时,方可以拆除夹紧带。 5.管道铺设 排水管道铺设方法有平基铺管法和垫块敷管法。 (1) 平基铺管法 适用于地基土质不良、雨季和管径大于 700mm 的情况下使用。 1) 沟槽开挖验收合格后,根据所敷设管道管径不同,确定平基宽度后,沿沟槽设置 模 板,所支设的模板应便于二次浇筑时的模板搭接。 2) 管道平基浇筑的高程不得高于设计高程。 3) 混凝土基础浇筑后应注意维护保养,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 50%或抗压强 度不小于 5MPa 时方可下管。 4) 下管前平基础表面应清洁,管道铺设后应立刻进行管座的混凝土浇筑工作,混凝 土的浇筑应在管道两侧同时进行,以免混凝土将铺设的管道挤偏。 5) 振捣时,振捣棒应沿平基和模板拖曳行走,不得碰触管身。 6) 管座浇筑角度需满足设计要求,其振捣面应密实,不得有蜂窝、疏松等缺陷。 (2) 垫块敷管法 适用于土质好、.大口径管道和工期紧张的情况下使用,优点是平基与管座同时浇筑,整 体性好,有利于保证管道安装质量。 1) 预制与基础强度相同的混凝土垫块,垫块的长度和高度等于基础的宽度和高度。 2) 为保证管道稳固,每节管道需要放置两块混凝土垫块。 3) 根据每节管道的长度和井点间管道长度,计算并提前布置混凝土垫块的安放位 置, 管道直接放置与垫块上并对接完毕后应使用砌块等稳住管道,以免管道自垫块上 滚落。 4) 管道安装一定数量后开始支设模板,混凝土的浇筑同平基管座的浇筑相同,以免 发生质量事故。 33.10. 2.3 地下管道不开槽法施工 非开挖施工技术又称为水平定向钻进管道铺设技术,是指在不开挖地表的情况下探 测、 检查、修复、更换和铺设各种地下公用设施的任何一种技术和方法。 与传统的挖槽施工法相比,它不影响交通,不破坏周围环境;施工周期短,综合造 价 低。 :1.盾构顶管施工法 (1)施工准备工作 1)现场调研 ①掌握所埋设管道的管径、材质及接口形式。 ②勘探所埋设管道沿线 5m 范围内土质情況,地下水位情况及相关的资料。: ③全面了解所穿越部位的原有管线情况,并有原有管线施工图纸,必要时探管 核查。 232 33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 ④研究现场情况确定顶进井和接收井的位置。 ⑤制定符合现场实际情况的施工方案。 2) 工作坑尺寸确定 工作坑尽量选在管道井室的位置,且便于排水、出土和运输;在地下水位以下顶进 时, 工作坑要设在管线下游,逆管道坡度方向顶进,有利于管道排水,工作坑宽度计算可 按公 式(33-2)计算。 B = Dj + S (33-2) 式中β——矩形工作坑的底部宽度(m); D , ——管道外径(m); S --------操作宽度,可取 2. 4〜3. 2m0 工作坑底长计算可按公式(33-3)计算。 L = L1+L2+L3+L4+L5 (33-3) 式中 L ——矩形工作坑的底部长度(m); U ——顶管掘进机长度,当作为管道第一节作为顶管掘进机时,钢筋混凝土管不宜 小于 0. 3m, 钢管不宜小于 0. 6m; U ——管节长度(m); L 3 -------输土工作间长度(m); U ——千斤顶长度(m); i- 5 后座墙的厚度(m)。 3) 后座墙施工 后座墙是顶进管道时为千斤顶提供反作用力的一种结构,也称为后背墙等。后座墙必 须 保持稳定,一旦后座墙遭到破坏,顶管施工就要停顿。 后座墙的结构形式一般可分为整体式和装配式两类。一般较常采用结构简单、拆装方 便 的装配式后座墙。 ①装配式后座墙宜采用方木、型钢或钢板等组装,组装后的后座墙应有足够的强度 和 刚度。 ②后座墙土体壁面应平整,并与管道顶进方向垂直。 ③装配式后座墙的底端宜在工作坑底以下。 ④后座墙土体壁面应与后座墙贴紧,有间隙时应采用砂石料填塞密实。 ⑤组装后座墙的构件在同层内的规格应一 gt,各层之间的接触应紧贴,并层层固定。 ⑥顶管工作坑及装配式后座墙的墙面应与管道轴线垂直,其施工允许偏差应符合表 33-100 规定。 4) 导轨的施工 导轨是在基础上安装的轨道,管节在顶进前先安放在导轨上。在顶进管道入土前,导 轨 承担导向功能,以保证管节按设计高程和方向前进。 由于导轨面标高与管子底的标高是相等的,因此两轨道之间的宽度 B 可以根据公式 (33-4) 计算。 工作坑及装配式后座墙的允许偏差 表 33-100 项 目 允 许 偏 差 工作坑每侧 宽度 不小于施工设计规定 长度 装配式后背墙 垂直度 0. %H 33. 10 建筑室外给排水工程 233 水平扭转度 0.1%L 注:1. Η为装配式后墙的髙度(mm); 2. L 为装配式后墙的长度(mm)。 式中 B - D o - D - (33-4) B =VDl-D 2 -基坑导轨两轨间的宽度 (m); -顶进管道外径(mm); -顶进管道内径(mm)。 导轨形式如图 33-67 所示。 I^ ,1, ,1, 导轨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Ζ [ Ε ~ ~ Τ | Τ — (b) u) ΗΗ ①两导轨应顺直、平行、等高,其坡 度应与管道设计坡度一致。当管道坡度 >1%时,导轨 可按平坡铺设。 图 33-67 导轨形式 U)普通导轨;(W 复合导轨 ②导轨安装的允许偏差应为:轴线位 置 3mm;顶面高程 0^ h3 m m ;两轨内距 + 2mmc, ③安装后的导轨必须稳固,在顶进中 承受各种负载时不产生位移、不沉降、不变形。 ④导轨安放前,应先复核管道中心的位置,并应在施工中经常检查校核。 5)顶力计算 P = /X r X D i X 顶管施工必须有足够的顶进力才能克服土对顶进管道的摩擦力,为保证设备选型正 确, 顶进力可按式(33-5)计算。 2H+C2H + DO X tan2 「45。一 寻 1 + ω 1 _ 2 _ r+ A . X L + P s (33-5) 式中 p- -计算的总顶力(kN); ^——管道所处顶土层的重力密度(kN/m3); Dx 管道外径(mm); Η——管道顶部以上覆土深度(m); g——管道所处土层的内摩擦角; ω——管道单位长度的自 重; L——管道的计算顶进长度(m); /r 顶进时,管道表面与其周围土层之间的摩擦系数,见表 33-101; P,——顶进时顶管掘进 机的迎面阻力(kN)。 顶进管道与其周围土层的摩擦系数 表 33-101 土层类型 湿 干 土层类型 湿 干 黏土、亚黏土 0, 2〜0. 3 0. 4〜0. 5 砂土、亚砂土 0. 3〜0. 4 0. 5 〜0. 6 6)顶管设备 234 33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 顶进设备包括:顶管掘进机、主顶装置(主顶油缸、主顶油泵和操纵台及油管)及顶 铁、 输土装置、地面起吊设备、注浆系统等组成,如图 33-68 所示。 图33-68 顶进施工示意 1 一混凝土管;2—运输车;3—扶手;4 一主顶油泵;5—行车; 6—安全扶手;7—润滑注浆系统;8—操纵房;9—配电系统; 10—操纵系统;11—后座;12—测量系统;,13—主顶油缸; 14—导轨;15—弧形顶板;16—环形顶板;17—混凝土管; 18—运土车;19 一机头 (2)掘土与顶进 1) 工作原理 在正常作业前,泥水仓处于密闭状态,以延缓泥水压力泄漏。当泥水旁路切换为大循 环 时,泥水压力的波动对开挖面的扰动降到最小,待泥水仓中压力稳定后,启动中心轴动 力 泵站带动中心轴及刀架向前运动,使刀架与刀盘分离,在两者之间形成四条进土间隙, 中 心轴及刀架伸出带动刀盘的盘体运动,使之与壳体保持一定距离,此时机头即处于待工 作 状态,启动刀盘驱动电机,通过第一级减速,其输出轴上的小齿轮带动中心轴上的大齿 轮 最终带动刀盘及刀架,切削土体。 2) 施工注意事项 ①在管道顶进的全部过程中,应控制顶管掘进机前进的方向,并应根据测量结果分 析 偏差产生的原因和发展趋势,确定纠偏的措施。 ②管道顶进过程中,顶管掘进机的中心和高程测量应每顶进 300mm,测暈不应少于 一 次,管道进人土层后正常顶进时,每顶进 1000mm,测量不应少于一次,纠偏时应增加 测量 次数。 ③顶管穿越铁路或公路时,除应遵守顶管施工规范外,还应符合铁路或公路有关技术 安 全规定。 ④管道顶进应连续作业。 2.直接顶进法 管道直接顶进法是将锥形头或管帽安装在管道端部,顶进时将锥形头顶入土内,在土 中 形成一个大于管径的孔洞,顶进的管道阻力和摩擦力主要来自锥形头,因而管道本身摩 擦 阻力并不大,此种方法适用于小口径短距离顶入的钢管或铸铁管,工作坑的长短由管道 的 长度决定,管子的中心位置和高程由管子的导向架控制。 3.定向钻管道施工法 管道敷设前先顶入钻杆,当钻杆顶入另一端工作坑后,在钻杆上装上扩孔装置回拉扩 孔, 33. 10 建筑室外给排水工程 235 最后再将所要铺设的管子拉入而完成管道敷设的技术,称为定向钻管道施工法,如图 33-69 所示。 预扩孔 钻孔 回拖管 图 33-69 非开挖水平导向铺管示意图 管道施工一般分为二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按照设计曲线准确的钻一个导向孔;第二阶 段 是将导向孔进行扩孔,并将管线沿着扩大了的导向孔回拖到导向孔中,完成管线穿越 工作。 操作施工注意事项: (1) 根据穿越部位的地质情况,选择合适的钻头和导向板。 (2) 钻头在钻机的推力作用下由钻机驱动旋转切削地层,不断前进,每钻完一根钻杆 要 测量一次钻头的实际位置,以便及时调整钻头的钻进方向,保证所完成的导向孔曲线符 合设 计要求,如此反复,直到钻头在预定位置出土,完成整个导向孔的钻孔作业。 (3) 由于钻出的孔往往小于回拖管线的直径,为了使钻出的孔径达到回拖管线直径的 1.3 〜1.5 倍,需要用扩孔器从出土点拖回入土点,将导向孔扩大至要求的直径。 管 道 螺 栓 钢 夹 持 片 木 塞 图 33-70 回拖活节 拉头 (4) 经过预扩孔,达到了回拖要求之后,将钻杆、扩孔器、回拖活节和被安装管线依 次 连接好,从出土点开始,再将管线回拖至入土点,管道安装工作即完成,回拖活节详见 图 33-70 所 7K。 33.10.2.4 附属构筑物的施工 1.检査井、雨水口的砌筑 (1)常用检查井及雨水口 检查井分为圆形井、矩形井、扇形井、 跌水井、闸槽井和沉泥井。 雨水口分为平篦式雨水口和立篦式雨 水口两种。 圆形井适用于 D200〜1000mm 的雨污 7jC 管道,分为直筒井和收口井两种。 矩形井适用于 D800〜2000mm 的雨水管道,D800〜1500mm 的污水管道的三通井、四通井以 236 33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 及分直线井。 扇形井使用于上下游管道角度为 90°、120°、135°、150°的转弯井。 管道跌水水头大于 2m 的必须设置跌水井,跌水水头为 1〜2m 的宜设跌水井,跌水井 有竖 管式、竖槽式和阶梯式三种,管道转弯处不宜设置跌水井。 雨水口井圈表面高程应比该处道路路面低 30mm (立篦式雨水口立算下沿髙程应比该 处道 路路面低 50mm),并与附近路面接顺。当道路为土路时,应在雨水口四周浇筑混凝 土路面。 雨水口管及雨水口连接管的敷设、接口、回填等应与雨水管相同,管口与井内墙平。 检查井及雨水口的施工需满足设计及设计指定图集的要求。 (2)井室砌筑要点 1) 井底基础与管道基础应同时浇筑。 2) 砖砌检査井应随砌随检查尺寸,收口时每次收进不大于 30_,三面收进时每次 不大于 50mm。 3) 检查井的流槽宜在井壁砌至管顶以上时砌筑。污水道流槽高度应与所安管道的 管顶 平,雨氷管道流槽应达到所安管道管径的一半。 4) 检查井预留支管应随砌随稳。 5) 管道进入检査井的部位应砌拱砖。 6) 检査井及雨水井砲筑完毕后应及时浇筑井圈,以便安装井盖。 7) 井室内壁及导流槽应做抹面压光处理。 2.化異池的砌筑 化粪池的容积、结构尺寸、砌筑材料等均应符合设计或设计指定的图集的要求。 砌筑化粪池所用的材料应有产品的合格证书、产品性能检测报告。块材、水泥、钢 筋、 外加剂等应有材料主要性能的进场复验报告。 (1) 砖砌式化異池底均应采用厚度不小于 100mm,强度不低于 C25 的混凝土做底板, 无 地下水的使用素混凝土,有地下水的采用钢筋混凝土。 (2) 砌筑用砖及嵌缝抹面砂浆须符合设计要求,严禁使用干砖或含水饱和的砖;抹面 砂 浆必须是防水砂浆,厚度不得低于 20mm,且应做压光处理。 (3) 化粪池进出水口标高要符合设计要求,其允许偏差不得大于±15_。 (4) 大容积化粪池砌筑时在墙体中间部位应设置圈梁,以利于结构的稳定性。 (5) 化粪池顶盖板应使用钢筋混凝土盖板。 33.10. 2. 5 管道交叉处理措施 管道施工交叉较为常见,因而后增加管道施工前必须及时了解原有地下管线埋设情 况, 并在管沟开挖前做好标记,否则若处理不当将会发生严重的事故,严重影响管道 施工。 1.在巳建金属管下新建排水管 当新建管道沟槽开挖后遇原有管道后应按设计要求处理,并应通知相关单位确认,管 道 交叉一般按下列原则处理。 (1) 当所交叉的钢管道或铸铁管道的管径不大于 400mm 时,宜在混凝土管道两侧砌 筑砖 墩支承,如图 33-71 所示。 (2) 所挖沟槽较窄时,可用同级配砂石或灰土回填。 (3) 砖砌支缴基础压力不应小于地基承载力。 33. 10 建筑室外给排水工程 237 (4)沟槽回填土时,应分层回填、夯实, 回填至已建管道下部时,应用木夯捣实。 2.排水管道在上、金属管道在下,同期 施工 当排水管道与金属管道同期施工,且在 金属管道下方敷设时,安装于下方的管道需 要加 设套管或管廊,如图 33-72 所示。 (1)套管或管廊的净宽不小于管子外径 力卩 300mm。 (2) 套管或管廊的长度不宜小于上方排水管道基础宽度加管道交叉高差的 3 倍,且不 宜 小于基础宽度加 lm。 (3) 套管及管廊两段应封堵严密。 图 33-72 管道交叉保护 3. 在已建电缆管块下铺设排水管道 由于电缆管块每节长度较短,排水管道开挖遇到此管道时需采用吊架或托架及时支 撑, 以免电缆管块掉落,损伤电缆,如图 33-73 所示。 238 33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 (1) 排水管道施工到此部位时要加快 施工进度,缩短管道外露时间。 (2) 回填采用回填进行,当回填至电 缆块下方 10cm 左右时,浇筑混凝土底板 以支撑被扰动 的电缆管块。 (3) 当所浇筑混凝土强度达到 75% 时,方可拆除支撑,回填此管段。 4. 管道敷设高程相同时的处理 施工前需认真熟悉图纸,发现问题提 前协调修改,以免管道施工后因管线交叉而影响全部的管道安装方案。 若交叉冲突点位不多应参照下列原则施工: (1) 压力管道避让重力流管道。 (2) 小口径管道避让大口径管道。 33.10.2.6 沟槽回填 1.沟槽回填土的要求 (1) 槽底至管顶以上 50cm 范围内,不得含有有机物、冻土以及粒径大于 50mm 的砖 石等 硬块;在抹带接口处,应采用细粒土回填。 (2) 机械夯实每层虚土厚度应不大于 300mm,人工夯实每层虚土厚度应不大 于 200mm。 (3) 井室外围应围绕井室中心对称回填并分层夯实,不得漏夯。路面范围内的井室周 围 宜用石灰土、砂砾等材料回填并夯实。 (4) 管顶敷土厚度小于 0.7m 时,不得采用大、中型机械设备压实,且不得有其他机 械设 备通行。 2. 回填土的施工要点 (1) 采用明沟排水时,应保持排水沟畅通,沟槽内木得有积水;采用井点降低地下水 位 时,其动水位应保持在槽底以下不小于 0. 5m。 (2) 需要拌和的回填材料,应在运入槽内前拌和均匀,不得在槽内拌和。 (3) 管道两侧和管顶以上 50cm 范围内的回填材料,应由沟槽两侧对称运入槽内,不 得直 接扔在管道上;回填其他部位时,应均匀运入槽内,不得集中推入。 (4) 分段回填压实时,相邻段的接茬应呈阶梯形,且不得漏夯。 3. 沟槽回填土冬期施工 (1) 土方必须在不冻的情况下进行回填夯实。 (2) 若无未冻土方,管顶 200mm 内可以回填砂或石屑,200mm 以上可以均匀回填含 有较 小冻块的土方。 (3) 土方回填每层的厚度可以小于其他季节。 (4) 堆土上的结冰或积雪应在回填前清除,不得填入沟内。 33.10.2.7 室外排水管网分部工程施工质量验收 1. 排水管道安装 (1) 管道基础厚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混凝土基础不得出现蜂窝孔洞现象。 (2) 管道安装不得进入检査井过长或缩进井壁。 (3) 管道砂楽抹带接口不得出现空鼓或开裂,铁丝网搭接长度不得少于 100mm,钢 丝网 不得外露。 (4) 承插口管安装应将插口顺水流方向,承口逆水流方向,由管道下游往上游安装。 33. 10 建筑室外给排水工程 239 (5) 主控项目: 1) 管道坡度必须符合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严禁无坡或倒坡。 检验方法:水准仪、拉线尺量。 2) 管道埋地前应做灌水试验和通水试验,排水应畅通无堵塞,管道接口无渗漏。 检验方法:排水检査井分段试验,试验水头应从试验段上游管顶加 lm,时间不少于 30min,逐段观察。 (6) 一般项目: 管道轴线、高程必须敷设设计要求,其安装允许偏差应符合表 33-102 的规定。 2. 排水管沟和井池 (1) 排水管沟及井池的土方工程、管沟处理、管道穿井壁处理、回填处理等均应符合 规 定执行。 (2) 各种排水井、池应按设计指定的标注图集施工,其底板均应做混凝土底板,厚度 不 得小于 100mm。 240 33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 (3)主控项目 1)沟基的处理和井池底板混凝土强度必须符合要求。 检验方法:查看夯实情况,检查混凝土强 度报告。 管道敷设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表 33-102 检 查 项 目 允许偏差(mm) 检查数量 检验方法 范围. 点数 1 水平轴线 无压管道 15 每节管 1 点 经纬仪测量 压力管道 30 2 管底高程 D<1000 无压管道 士 10 水准仪测量 压力管道 + 30 D>1000 无压管道 士 15 压力管道 士 30 2)排水检查井、化異池的底板及进水管的标高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水准仪及尺量。 ⑷一般项目 1) 井池的规格尺寸、位置应正确,砌筑和抹灰需符合要求。 检验方法:观察、尺量。 2) 井盖应安装正确,标志明显,标高正确。 检验方法:观察、尺量。 33.11 建 筑 燃 气 系 统 33.11.1 建筑小区燃气管道安装 33.11.1.1 燃气的分类及性质 1.燃气的分类 燃气是气体燃料的总称,它能燃烧而放出热量,供城市居民和工业企业使用。城镇燃 气 一般包括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和人工煤气。 (1)按工作压力分 城镇燃气管道按燃气设计压力分为 7 级,划分等级见表 33-103。 城镇燃气设计压力(表压)分级表 表 33*103 名称 压力(MPa) 髙压燃气管道 A 2. 5· 2.0 4.0 电杆(塔)的基础 <35kV 1.0 1.0 1.0 1.0 1.0 >35kV 2. 0 2.0 2.0 5.0 5.0 通讯照明电; ff (至电杆中心) 1.0 1.0 1.0 1.0 1.0 铁路路堤坡脚 5.0 5.0 5.0 5:0 5.0 有轨电车钢轨 2.0 2.0 2.0 2.0 2.0 街树(至树中心) 0. 75 0. 75 ,0. 75 1.2 1.2 地下燃气管道与构筑物或相邻管道之间垂直净距(m) 表 33-105 项 目 地下燃气管道(当有套管时,以套管计) 给水管、排水管或其他燃气管道 0. 15 热力管的管沟底(或顶) . 0. 15 电缆 直埋 0. 50 在导管内 0. 15 242 33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 铁路轨底 1.20 有轨电车轨底 1. 00 注:1.当次髙压燃气管道压力与表中数不相同时,可采用直线方程内插法确定水平净距; 2.如受地形限制不能满足时,经与有关部门协商,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后,表 33-94 和表 33-95 规定的 净距,均可适当 缩小,但低压管道不应影响建(构)筑物和相邻管道基础的稳固性,中压管道距建筑物基 础不应小于 0.5m 且距建筑物外 墙面不应小于 lm,次高压燃气管道距建筑物外墙面不应小于 3. Om。其中 当对次髙压 A 燃气管道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或 当管道壁厚不小于 9. 5_时,管道距建筑物外墙面不 应小于 6. 5m;当管壁厚度不小于 11. 9mm 时,管道距建筑物外墙面不应 小 于 3 . O m 。 ②表 33-104和表 33-105规定除地下燃气管道与热力管的净距不适于聚乙烯燃气管道 和钢骨 架聚乙烯塑料复合管外,其他规定均适用于聚乙稀燃气管道和钢骨架聚乙烯塑料复 合管道。 聚乙稀燃气管道与热力管道的净距应按国家现行标准《聚乙稀燃气管道工程技术 规程》CJJ 63 执行。 ③地下燃气管道与电杆(塔)基础之间的水平净距,还应满足表 33-106 地下燃气管 道与交 流电力线接地体的净距规定。 地下燃气管道与交流电力线接地体的净距(m) 表 33-106 电压等级(kv) 10 35 110 220 铁塔或电杆接地体 1 3 5 10 电站或变电所接地体 5 10 15 30 2) 地下燃气管道的地基宜为原土层。凡可能引起管道不均勻沉降的地段,其地基应 进 行处理。 3) 地下燃气管道不得在堆积易燃、易爆材料和具有腐蚀性液体的场地下面穿越,并 不 宜与其他管道或电缆同沟敷设。当需要同沟敷设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2)布置形式 燃气管道布置形式与城市给水管道布置形式相似,根据用气建筑的分布情况和用气特 点, 室外燃气管网的布置方式有:树枝式、双干线式、辐射式、环状式等形式。 以上四种布置形式都设有放散管,以便在初次通入燃气之前排除干管中的空气,或在 修 理管道之前排除剩余的燃气。 2. 管道的敷设 · (1)地下燃气管道埋设的最小覆土厚度(路面至管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埋设在车行道下时,不得小于 0.9m; 2) 埋设在非车行道(含人行道)下时,不得小于 0.6m; 3) 埋设在庭院(指绿化地及载货汽车不能进入之地)内时,不得小于 0.3m; 4) 埋设在水田下时,不得小于 0.8m; 5) 当采取行之有效的防护措施后,上述规定均可适当降低。 (2) 输送湿燃气的燃气管道,应埋设在土壤冰冻线以下。输送湿燃气的管道应采取排 水 措施,在寒冷地区还应采取保温措施。燃气管道坡向凝水缸的坡度不宜小于 0.003。 (3) 地下燃气管道穿过排水管、热力管沟、联合地沟、隧道及其他各种用途沟槽时应 将 燃气管道敷设于套管内。套管伸出构筑物外壁不应小于燃气管道与该构筑物的水平净 距。套 管两端应采用柔性的防腐、防水材料密封。 (4) 燃气管道穿越铁路、髙速公路、电车轨道和城镇主要干道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33. 11 建筑燃气系统 243 1) 穿越铁路和高速公路的燃气管道,其外应加套管。当燃气管道采用定向钻穿越并 取 得铁路或高速公路部门同意时,可不加套管; 2) 穿越铁路的燃气管道的套管,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套管埋设深度:铁路轨底至套管顶不应小于 1.20m,并应符合铁路管理部门的 要求; ②套管宜采用钢管或钢筋混凝土管; ③套管内径比燃气管道外径大 100mm 以上; ④套管两端与燃气管的间隙应采用柔性的防腐、防水材料密封,其一端应装设检 漏管; ⑤套管端部距路堤坡脚外距离不应小于 2. Om。 3) 燃气管道穿越电车轨道和城镇主要干道时宜敷设在套管或地沟内;穿越高速公路 燃 气管道的套管,穿越电车轨道和城镇主要干道的燃气管道的套管或地沟,应符合下列 要求: ①套管内径应比燃气管道外径大 100mm 以上,套管或地沟两端应密封,在重要地段 的套 管或地沟端部宜安装检漏管; ②套管端部距电车道边轨不应小于 2. Om,距道路边缘不应小于 1. Om。 4) 燃气管道宜垂直穿越铁路、高速公路、电车轨道和城镇主要干道。 (5) 燃气管道通过河流时,可采用穿越河底或采用管桥跨越的形式。当条件许可也可 利 用道路桥梁跨越河流。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利用道路桥梁跨 越河流的燃气管道,其管道的输送压力不应大于 0. 4MPa; 2) 当燃气管道随桥梁敷设或采用管桥跨越河流时,必须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3) 燃气管道随桥梁敷设,宜采取如下安全防护措施: ①敷设于桥梁上的燃气管道应采用加厚的无缝钢管或焊接钢管,尽量减少焊缝,对 焊缝 进行 100%无损探伤; ②跨越通航河流的燃气管底标高,应符合通航净空的要求,管架外侧应设置护桩; ③在确定管道位置时,与随桥敷设的其他管道的间距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工业企 业煤 气安全规程》GB 6222 支架敷管的有关规定; ④管道应设置必要的补偿和减震措施; ⑤对管道应作较高等级的防腐防护。对于采用阴极保护的埋地钢管与随桥管道之间 应设 置绝缘装置; ⑥跨越河流的燃气管道的支座(架)应采用不燃烧材料制作。 (6) 燃气管道穿越河底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燃气管道宜采用钢管;. 2) 燃气管道至规划河底的覆土厚度,应根据水流冲刷条件确定,对不通航河流不应 小 于 0.5m;对通航的河流不应小于 1. 0m,还应考虑疏後和投锚深度; 3) 稳管措施应根据计算确定; 4) 在埋设燃气管道位置的河流两岸上、下游应设立标志。 (7) 穿越或跨越重要河流的燃气管道,在河流两岸均应设置阀门。 (8) 在次高压、中压燃气干管上,应设置分段阀门,并在阀门两侧设置放散管。在燃 气 支管的起点处,应设置阀门。 244 33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 (9) 室外架空的燃气管道,可沿建筑物外墙或支柱敷设。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中压和低压燃气管道,可沿建筑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的住宅或公共建筑的外墙敷 设; 次高压 B、中压和低压燃气管道,可沿建筑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的丁、戊类生产厂房 的外墙 敷设。 2) 沿建筑物外墙的燃气管道距住宅或公共建筑物门、窗洞口的净距,中压管道不应 小 于 0.5m,低压管道不应小于 0.3m。燃气管道距生产厂房建筑物门、窗洞口的净距 不限。 3) 架空燃气管道与铁路、道路、其他管线交叉时的垂直净距不应小于表 33-107 的 规定。 架空燃气管道与铁路、道路、其他管线交叉时的垂直净距(m) 表 33-107 建筑物和管线名称 最小垂直净距 燃气管道下 燃气管道上 铁路轨顶 6.0 — 城市道路路面 5. 5 — 厂区道路路面 5.0 — 人行道路路面 2.2 — 3kV 以下 — 1.5 架空电力线,电压 3 〜10kV — 3.0 35〜66 kV — 4.0 其他管道,管径 ^300mm 同管道直径,但不小于 0.10 同左 〉300mm 0. 30 0. 30 注:1.厂区内部的燃气管道,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管底至道路路面的垂直净距可取 4_ 5m;管底至铁路轨顶的 垂直净距,可取 5.5 m 。在车辆和人行道以外的地区,可在从地面到管底高度不小于 0.3 5m 的低支柱上敷 设燃气管道; 2. 电 气 机 车 铁 路 除 外 ; 3. 架 空 电 力 线 与 燃 气 管 道 的 交 叉 垂 直 净 距 尚 应 考 虑 导 线 的 最 大 垂 度 。 (10) 工业企业内燃气管道沿支柱敷设时,尚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工业企业煤气 安 全规程》GB 6222 的规定。 . 33.11.1.3 常用管材及附件 1.常用管材 (1) 燃气管道常用的管材有钢管、铸铁管和塑料管等管材。 (2) 中压和低压燃气管道宜采用聚乙烯管、机械接口球墨铸铁管、钢管或钢骨架聚乙 烯 塑料复合管。聚乙烯及其复合管严禁用于地上燃气管道和室外明设燃气管道。 (3) 高压、次高压燃气管道应采用钢管。管道附件不得采用螺旋焊缝钢管制作,严禁 采用铸铁制作。 ’ 2. 燃气管道的特有附件 除常见的阀门、法兰、波纹补偿器等以外,燃气管道还有以下附件: ( 1 ) 凝水缸 主要设置在人工煤气管道上。天然气管道因气质干燥,一般不设置凝水缸。用于: 1) 收集管道中的冷凝水及冷凝物。 2) 中压管道的凝水缸除了具有抽放水的功能外,还承担着初始运行时的放散置换和 管 道带气作业时的放散降压的作用。 ( 2 ) 检漏管 检漏管是用来检査燃气管道可能出现的渗漏问题,通常安装在燃气管道检査段最高 点。 具体设置地点是: 33. 11 建筑燃气系统 245 1) 重要地段的套管或地沟端部; 2) 地质条件不良的地段; 3) 不易检查的重要焊缝处。 ( 3 ) .放散管 要排掉燃气管道内的空气及燃气与空气的混合气体;或者检修时排掉管内残留的燃气 时, 都要用到放散管,放散管应设置在管路最高点和每个阀门之前,当燃气管道正常运行 时,须 关闭放散管上的球阀。 ( 4 ) 盲板、盲板环及盲板支承 盲板环、盲板和盲板支撑应设置在燃气管道的适当部位,以备在管道检修时使用。盲 板 环平时安装在运行状态的管道中间,而与其配套等厚的盲板平时备用放置在旁边,一旦 需要 完全切断燃气输送时,就松开螺栓将盲板环取出,并换装上盲板。盲板分承压盲板和 不承压 盲板,停用或停气检修时,用不承压盲板;在燃气管道运行状态下进行检修时,用 承压盲板。 盲板环、盲板的安装位置通常在两法兰之间或阀门后面(按气流方向)。盲板 支撑是为了便 于拆除盲板环和安装盲板时撑开法兰而设置的。 33.11.1.4 室外地下燃气管道安装 地下燃气管道安装方法与室外给水管道、室外热力管道基本相同,本节只阐述室外燃 气 管道安装特点。 1.钢管燃气管道安装 (1) 地下燃气钢管安装程序 测量放线—沟槽开挖—沟槽检查—管道外防腐—吊装下管—槽下稳管、修口挖工作坑 —焊固 定口—安装管件与附件—固定口包绝缘层—管道检査—吹扫—强度试验—气密性试 验—固定焊 口防腐—标志桩埋设—回填。 (2) 地下燃气钢管安装要点 1) 管道应在沟底标高和管基质量检査合格后,方可安装。 2) 管道下沟前,应清除沟内的所有杂物,管沟内积水应抽净。 3) 管道下沟宜使用吊装机具,严禁采用抛、滚、撬等破坏防腐层的做法。吊装时应 保 护管口不受损伤。 4) 管道下沟前必须 对防腐层进行 100%的外观检査,回填前应进行 1 %电火花检漏, 回填后必须对防腐层完整性进行全线检查。不合格必须返工处理直至合格。 5)穿越铁路、公路、河流及城市道路时,应减少管道环向焊缝的数量。 2.铸铁管燃气管道安装 输送中、低压燃气时可使用铸铁管,其安装工艺与室外给水铸铁管基本相同。 (1) 一般规定 1) 球墨铸铁管的安装应配备合适的工具、器械和设备。 2) 应使用起重机或其他合适的工具和设备将管道放人沟渠中,不得损坏管材和保护 性 涂层。当起吊或放下管道的时候,应使用钢丝绳或尼龙吊具。当使用钢丝绳的时候,必 须使 用衬垫或橡胶套。 246 33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 3) 安装前应对球墨铸铁管及管件进行检査,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管材及管件表面不得有裂纹及影响使用的凹凸不平等缺陷。 ②使用橡胶密封圈密封时,其性能必须符合燃气输送介质的使用要求。橡胶圈应光 滑、 轮廓清晰,不得有影响接口密封的缺陷。 ③管材及管件的尺寸公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离心铸造球墨铸铁管》GB 13295 和 《球墨铸铁管件》GB 13294 的规定。 (2) 管道连接 1) 管材连接前,将管材中的异物清理干净。 2) 清除管道承、插口端面的铸瘤和多余的涂料等杂物,并整修光滑擦净。 3) 在承口密封面、插口端和密封圈上应涂一层润滑剂,将压兰套在管道的插口端, 使 其延长部分唇缘面向插口端方向,然后将密封圈套在管道的插口端,使胶圈的密封斜面 也面 向管道的插口方向。 4) 将管道的插口端插人到承口内,并紧密、均匀地将密封胶圈按进填密槽内,橡胶 圈 就位后不得扭曲。连接过程中的承插接口环形间隙应均匀,其值及允许偏差应符合表 33-108 的规定。 承插接口环形间隙及允许偏差(_) 表 33-108 管道公称直径 环 形 间 隙 允 许 偏 差 80 〜200 10 + 3 -2 250〜450 11 +4 -2 500〜900 12 1000〜1200 13 5) 将压兰推向承口端,压兰的唇缘应靠在密封胶圈上,插人螺栓。 6) 应使用扭力扳手拧紧螺栓。拧紧螺栓顺序:底部的螺栓一顶部的螺栓一两边的螺 栓 一其他对角线的螺栓。拧紧螺栓时应重复上述步骤分几次逐渐拧紧至其规定的扭矩。 7) 螺栓宜采用可锻铸铁;当采用钢质螺栓时,必须采取防腐措施。 8) 应使用扭力扳手来检査螺栓和螺母的紧固力矩。紧固扭矩符合表 33-109 的规定。 (3)球墨铸铁管敷设 1)管道安装就位前,应采用测量工具检査管段的坡度,并应符合设计要求。 2) 管道或管件安装就位时,生产厂的标记宜朝上。 3) 管道最大允许借转角度及距离不应大于表 33-110 的规定。 螺栓和螺母的紧固扭矩 表 33-109 管道公称直径(mm) 螺栓规格 扭矩(kgf · mm) 80 M16 6 100〜600 '' M20 10 管道最大允许借转角度及距离 表 33-110 管道公称直径(mm) 80 〜100 150〜200 250〜300 350〜600 平面借转角度(°) 3 2. 5 2 1.5 竖直借转角度(°) 1.5 1.25 1 0.75 33. 11 建筑燃气系统 247 平面借转距离(mm) 310 260 210 160 竖向借转距离(mm) 150 130 100 80 注:本表适用 6m 长规格的球墨铸铁管,采用其他规格的球墨铸铁管时,可按产品说明书的要求执行。 4)采用两根相同角度的弯管相接时,借转距离应符合表 33-111 的规定。 弯管借转距离 表 33-111 管道公称直径(_) 借转距离(_) 90° 45。 22。30' 11。15' 1 根乙字管 80 592 405 195 124 200 100 592 405 195 124 200 150 ΊΜ 465 226 124 250 200 943 524 258 162 250 250 995 525 259 162 300 300 1297 585 311 162 300 400 1400 704 343 202 400 500 1604 822 418 242 400 600 1855 941 478 242 — 700 2057 1060 539 243 — 5) 管道敷设时,弯头、三通和固定盲板处均应砌筑永久性支墩。 6) 临时盲板应采用足够的支撑,除设置端墙外,应采用两倍于盲板承压的千斤顶 支撑。 3.聚乙烯燃气管道安装 (1) 一般规定 1) 聚乙烯燃气管道不得从建筑物和大型构筑物的下面穿越(不包括架空的建筑物和 立 交桥等大型构筑物);不得在堆积易燃、易爆材料和具有腐蚀性液体的场地下面穿越; 不得与 非燃气管道或电缆同沟敷设。 2) 聚乙烯燃气管道与热力管道之间垂直净距和水平净距不应小于表 33-112、表 33- 113 的规定,且燃气管道周围土壤温度不大于 40"C。 聚乙烯燃气管道与热力管道的垂直净距 表 33-112 项 目 燃气管道(当有套管时,从套管外径计)(m) 燃气管在直埋管上方 0.5 (加套管) 热力管 燃气管在直埋管下方 1.0 (加套管) 燃气管在管沟上方 0.2 (加套管)或 0.4 燃气管在管沟下方 0.3 (加套管) 聚乙烯燃气管道与热力管道的水平净距 表 33-113 地下燃气管道(m) 项 目 低压 中压 次高压 B A B 直埋 热水 1.0 1.0 1.0 1.5 热力管 蒸气 2. 0 2. 0 2.0 3. 0 在管沟内 (至外壁) 1.0 1.5 1.5 2. 0 3) 聚乙烯燃气管道埋设的最小管顶覆土厚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埋设在车行道下时,不得小于 0.9m。 ②埋设在非车行道下时,不得小于 0. 6m。 248 33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 ③埋设在机动车不可能到达的地方时,不得小于 0. 5m。 ④埋设在水田下时,不得小于 0.8m。 4) 聚乙烯燃气管道在输送含有冷凝液的燃气时,应埋设在土壤冰冻线以下,并设置 凝 水缸。管道坡向凝水缸的坡度不宜小于 0.003。 5) 聚乙烯燃气管道作引入管,与建筑物外墙或内墙上安装的调压箱相连时,接管出 地 面,应采取保护和密封措施,不应裸露,且不宜直接引入建筑物内。 6) 管道存放和搬运: ①管材应存放在通风良好的库房或棚内,远离热源,并应有防晒、防雨淋措施。严 禁与 油类或化学品混合存放,库区应有防火措施。 ②管材应水平堆放在平整的支撑物或地面上。当直管采用分层货架存放时,每层货 架高 度不宜超过 lm,堆放总高度不宜超过 3m;采用其他方式堆放高度不宜超过 1. 5m。 ③管材搬运时,不得抛、摔、滚、拖;冬季搬运小心轻放。吊装和捆扎、固定都应 采用 非金属绳(带)。 (2)管道连接 1) 当管材存放处与施工现场温差较大时,连接前应将管材在施工现场放置一定时间,使 其温度接近施工现场温度。 2) 聚乙烯管材的切割应采用专用割刀或切管工具,切割端面应平整、光滑、无毛刺,端 面应垂直于管轴线。 3) 聚乙烯燃气管材的连接,必须根据不同连接形式选用专用的连接机具,不得采用 螺 纹连接或粘结。连接时,严禁采用明火加热。 4) 聚乙烯燃气管材的连接应采用热熔对接连接或电熔连接(电熔承插连接、电熔鞍 形 连接);聚乙烯燃气管道与金属管道或金属附件连接,应采用法兰连接或钢塑转换接头 连接; 采用法兰连接时宜设置检査井。 5) 管道热溶或电熔连接的环境温度宜在一 5〜45Ό范围内。在环境温度低于_5Ό或 风力 大于 5 级的条件下进行热熔或电熔连接操作时,应采取保温、防风措施,并应调整连 接工艺;在炎热的夏季进行热溶或电熔连接操作时,应采取遮阳措施。 6) 管道热熔或电熔连接时,在冷却期间不得移动连接件或在连接件上施加任何外力。 7) 管道连接时,每次收工,管口应采取临时封堵措施。 8) 热溶连接 ①根据管材规格,选用相应的夹具,将连接件的连接端伸出夹具,自由长度不应小 于公 称直径的 10%,移动夹具使连接件端面接触,并较直对应的待连接件,使其在同一 轴线上, 错边不应大于壁厚的 10%。 ②将聚乙烯管材的连接部位擦净,并铣削连接件端面,使其与轴线垂直。切削平均 厚度 不宜大于 0. 2mm,切削后的熔接面应防止污染。 ③连接件的端面应采用热熔对接连接设备加热。 ④吸热时间达到工艺要求后,应迅速撤出加热板,检查连接件加热面熔化的均匀性, 不 得有损伤。在规定的时间内用均匀外力使连接面完全接触,并翻边形成均匀一致的对称 凸缘。 9) 电溶连接 ①将管材连接部位擦拭干净,测量管件承口长度,并在管材插入端标出插入长度和 刮除 33. 11 建筑燃气系统 249 插入长度加 10mm 的插入段表皮,刮削氧化皮厚度宜为 0. 1〜0. 2mm。 ②钢骨架聚乙烯复合管道和公称直径小于 90mm的聚乙烯管道,因管材不圆度影响 安装时, 应用整圆工具对插入端进行整圆。 ③将管材插人端插人电熔承插管件承口内,至插入长度标记位置,并应检查配合 尺寸》 ④通电前,应较直两对应的连接件,使其在同一轴线上,并应采用专用夹具固定 管材》 ⑤电熔鞍形连接操作应符合下列规定: ■ α·应采用机械装置固定干管连接部位的管段,使其保持直线度和圆度。 b.应将管材连接部位擦拭干净,并宜采用刮刀刮除管材连接部位表皮。 c_通电前,应将电熔鞍形连接管件用机械装置固定在管材连接部位。 10) 法兰连接 ①聚乙烯管端的法兰盘连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α·应将法兰盘套入待连接的聚乙烯法兰连接件的端部。 b. 按热溶或电熔连接要求,将法兰连接件平口端与聚乙烯管道进行连接。 ②两法兰盘上螺孔应对中,法兰面相互平行,螺栓孔螺栓直径应配套,螺栓规格应 一致, 螺母应在同一侧;紧固法兰盘上的螺栓应按对称顺序分次均匀紧固,不应强力组 装;螺栓拧 紧后宜伸出螺母 1〜3 丝扣。 ③法兰密封面、密封件不得有影响密封性能的划痕、凹坑等缺陷,材质应符合输送 城镇 燃气的要求。 ④法兰盘、紧固件应经防腐处理,并应符合设计要求。 11) 钢塑转换接头连接 ①钢塑转换接头的聚乙烯管端与聚乙烯管道连接应符合上述热熔或电熔连接的规定。 ②钢塑转换接头钢管端与金属管道连接应符合相应的钢管焊接或法兰连接的规定。 ③钢塑转换接头钢管端与钢管焊接时,在钢塑过渡段应采取降温措施。 ④钢塑转换接头连接后应对接头进行防腐处理,防腐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 (3) 管道敷设 1) 聚乙烯管道宜蜿蜒状敷设,并可随地形自然弯曲敷设,管道允许弯曲半径不应小 于 25 倍公称直径;当弯曲管段上有承口管件时,管道允许弯曲半径不应小于 25 倍公称 直径。 2) 钢骨架聚乙烯复合管道宜自然直线敷设。钢丝网骨架聚乙烯复合管道允许弯曲半 径 应符合表 33-114 的规定,孔网钢带聚乙烯复合管道允许弯曲半径应符合表 33-115 的 规定。 钢丝网骨架聚乙烯复合管道 孔网钢带聚乙烯复合管 管道公称直径 DN 允许弯曲半径尺 50315 350DN 3) 管道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或雨季施工时,应采取降低水位或排水措施,及时清 除 沟内积水。管道在漂浮状态下严禁回填。 4) 管道试压。聚乙烯燃气管道的强度试验压力应为设计压力的 1.5 倍,且最低试验 压力 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SDR11 聚乙烯管道不应小于 0. 40MPa; ②SDR17. 6 聚乙烯管道不应小于 0. 20MPa; ③钢骨架聚乙烯复合管道不应小于 0. 40MPa。 试验时应缓慢升压,首先升至试验压力的 50%,进行初检,无泄漏和异常则继续升 至试验 压力后,稳压 1. Oh,观察压力计不应小于 30min,无明显压力降为合格。 5) 管道吹扫。 吹扫和试压的介质应采用压缩空气,其温度不宜高于 40°C;压缩机出口端应安装油 水分离 器和过滤器。 33.11.1. 5 燃气管道的试压与吹扫 燃气管道应在系统安装完毕,外观检查合格后,依次进行管道强度试验、严密性试验 和 吹扫。 1.管道的试压 (1)强度试验 1) 管道进行压力试验前,应核算管道及其支撑结构的强度,必要时应临时加固。试 压 宜在环境温度 5Ό以上进行,否则应采取防冻措施。 2) 管道应分段进行压力试验,试验管道分段最大长度宜按表 33-116 执行。 3) 强度试验压力和介质应符合表 33-117 的规定。 4) 试验管段的焊缝应外露,不得有防腐层。 5) 进行强度试验时,压力应逐步缓升,首先升至试验压力的 50%,应进行初检,如 无泄漏、异常,继续升压至试验压力,然后稳压 lh 后,观察压力计不应少于 30min,无 压力降 为 合 格 。 可 使 用 肥 皂 液 涂 抹 焊 口 、 法 兰 等 部 位 的 方 法 进 行 外 观 检 查 。 管道试压分段最大长度 表 33-116 设计压力 PN (MPa) 试验管段最大长度(m) 设计压力 PN (MPa) 试验管段最大长度(m) 4 1000 1. 60. 8 清洁水 1. 5PN PN^O. 8 1.5PN 且<0.4 球墨铸铁管 PN 1.5PiV 且<0. 4 钢骨架聚乙烯复合管 PN 压缩空气 1.5PiV 且<0. 4 聚乙烯管 PN (SDR11) 1.5PN 且<0.4 PN (SDR17. 6) 1. 5PN 且<0· 2 33. 11 建筑燃气系统 251 6)试压时所发现的缺陷,必须待试验压力降至大气压时后进行处理,处理合格后应 重新进 行试验。 (2)严密性试验 1) 严密性试验在强度试验合格后进行。 2) 试验介质宜采用空气,试验压力应满足下列要求: ①设计压力小于 5kPa 时,试验压力应为 20kPa。 ②设计压力大于或等于 5kPa 时,试验压力应为设计压力的 1· 15 倍,且不得小 于 0. IMPa。 3) 严密性试验稳压的持续时间应为 24h,每小时记录不应少于 1 次,当修正压力降 小于 133Pa 为合格。修正压力降应按式(33-6)确定: △P' = (Η χ + β 1 )- ( Η 2 + β2)(273 + ί,)/(273 + ί2) (33-6) 式中ΔΡ'——修正压力降(Pa); 托、H2——试验开始和结束时的压力计读数(Pa); 找、B 2 —试验开始和结束时的气压计读数(Pa); ίι, t 2 —试验开始和结束时的管内介质温度 CC)。 4) 所有未参加严密性试验的设备、仪表、管件,应在严密性试验合格后进行复位, 然 后按设计压力对系统升压,应采用发泡剂检查设备、仪表、管件及其与管道的连接处, 不漏 为合格。 2.管道的吹扫 (1) 管道吹扫应按下列要求选择气体吹扫或清管球清扫: 1) 球墨铸铁管道、聚乙烯管道、钢骨架聚乙烯复合管道和公称直径小于 100mm 或 长度 小于 100m 的钢质管道,可采用气体吹扫。 2) 公称直径大于或等于 100mm 的钢质管道,宜采用清管球进行清扫。 (2) 管道吹扫应符合下列要求: 1)吹扫范围内的管道安装工程除补口、涂漆外,已按设计图纸全部完成。 2) 管道安装检验合格后,施工单位应在吹扫前编制吹扫方案。 3) 应按主管、支管、庭院管的顺序进行吹扫,吹扫出的脏物不得进人已合格的管道。 4) 吹扫管段内的调压器、阀门、孔板、过滤网、燃气表等设备不应参与吹扫,待吹 扫 合格后再安装复位。 5) 吹扫口应设在开阔地段并加固,吹扫时应设安全区域,吹扫出口前严禁站人。 6) 吹扫压力不得大于管道的设计压力,且不应大于 0.3MPa。 7) 吹扫介质宜采用压缩空气,严禁采用氧气和可燃性气体。 8) 吹扫合格设备复位后,不得再进行影响管内清洁的其他作业。 (3)气体吹扫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吹扫气体流速不宜小于 20m/s。 2) 吹扫口与地面的夹角应在 30°〜45°之间,吹扫口管段与被吹扫管段必须采取平缓 过 渡对焊,吹扫口直径应符合表 33-118 的规定。 吹扫口直径(mm) 表 33-118 末端管道公称直径 DN DN<150 150气表安装—管道试压—管 道吹扫—防腐、刷油。 (2)作业条件 1) 地下管道铺设必须在房心回填土夯实或挖到管底标高后进行,沿管线铺设位置清 理 干净,立管安装宜在主体结构完成后进行。 2) 管道穿墙处已预留孔洞或套管,其洞口尺寸和套管规格符合要求,坐标、标高 正确。 3) 暗装管道应在管道井和吊顶未封闭前进行,支架安装完毕并符合要求;明装干管 的 托、吊卡件均已安装牢固,位置正确。 4) 立管安装前每层均应有明确的标高线,暗装在竖井内的管道,应先把竖井内的模 板 及杂物清除干净。 5) 支管安装应在墙体砌筑完毕,墙面未装修前进行。 2. 室内燃气管道安装 室内管道安装一般应先安装引入管,后安装干管、立管、水平管、支管等。室内水平 管 道遇到障碍物,直管不能通过时,可采取惯弯或使用管件绕过障碍物。当两层楼的墙面 不在 同一平面上时,应采用“来回弯”形式敷设。 (1) 一般规定 33. 11 建筑燃气系统 255 1) 在燃气管道安装过程中,未经原建筑设计单位的书面同意,不得在承重的梁、柱 和 结构缝上开孔,不得损坏建筑物的结构和防火性能。 2) 当燃气管道穿越管沟、建筑物基础、墙和楼板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燃气管道必须敷设于套管中,且宜与套管同轴; ②套管内的燃气管道不得设有任何形式的连接接头(不含纵向或螺旋焊缝及经无损 检测 合格的焊接接头); . ③套管与燃气管道之间的间隙应采用密封性能良好的柔性防腐、防水材料填实,套 管与 建筑物之间的间隙应用防水材料填实。 3) 燃气管道穿过建筑物基础、墙和楼板所设套管的管径不宜小于表 33-119 的规定, 高 层建筑弓 I 入管穿越建筑物基础时,其套管管径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 燃气管道的套管直径 表 33-119 燃气管直径 (mm) DN10 DN15 DN20 DN25 DNS2 Dmo DN50 DN65 DN80 DN100 DN150 套管直径 (mm) DN25 DN32 Dmo DN50 DN65 DN65 DN80 DN100 DN125 DN150 DN200 4) 燃气管道穿墙套管的两端应与墙面平齐;穿楼板套管的上端宜高于最终形成的地 面 50mm,下端应与楼板底齐平。 5) 管子的现场弯制除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35 的有关规定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弯制时应使用专用弯管设备或专用方法进行; ②焊接钢管的纵向焊缝在弯制过程中应位于中性线位置处; ③管子外径的比率应符合表 33-120 的规定。 管子最小弯曲半径和最大直径、最小直径的差值与弯管前管子外径的比率 表 33-120 钢管 铜管 不锈钢管 铝塑复合管 最小弯曲半径 3. 5Do 3. 5 Do 3.5 Do _ 5 Do 弯管的最大直径与最小直径 的差与 弯管前管子外径之比率 S% 9% — — 注:为管子的外径。 6) 燃气管道选用: ①当管子公称尺寸小于或等于 DN50,且管道设计压力为低压时,宜采用热镀锌钢 管和镀 锌管件; ②当管子公称尺寸大于 DN50 时,宜采用无缝钢管或焊接钢管; ③铜管宜采用牌号为 TP2 的铜管及铜管件;当采用暗埋形式敷设时,应采用塑覆铜 管或包 有绝缘保护材料的铜管; ④当采用薄壁不锈钢管时,其厚度不应小于 0. 6mm; ⑤不锈钢波纹软管的管材及管件的材质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 ⑥薄壁不锈钢管和不锈钢波纹软管用于暗埋形式敷设或穿墙时,应具有外包覆层; ⑦当工作压力小于 lOkPa,且环境温度不高于 60°C 时,可在户内计量装置后使用燃 气用铝塑 复合管及专用管件。 7) 燃气管道采用的支撑形式宜按表 33-121 选择,高层建筑室内燃气管道的支撑形式 应 256 33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 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 燃气管道采用支撑形式 表 33-121 公称尺寸 砖砌墙壁 混凝土制墙板 石膏空心墙板 木结构墙 楼板 LW15 〜D/V20 管卡 管卡 管卡、夹壁管卡 管卡 吊架 D/V25 〜D/V40 管卡、托架 管卡、托架 夹壁管卡 管卡 吊架 D_〜Dm5 管卡、托架 管卡、托架 夹壁托架 管卡、托架 吊架 >DN65 托架 托架 不得依敷 托架 吊架 8)管道支架、托架、吊架、管卡(以下简称支架)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管道的支架应安装稳定、牢固,支架位置不得影响管道的安装、检修与维护; ②每个楼层的立管至少应设支架 1 处; ③当水平管道上设有阀门时,应在阀门的来气侧 lm 范围内设支架并尽量靠近阀门; ④与不锈钢波纹软管、铝塑复合管直接相连的阀门应设有固定底座或管卡; ⑤钢管支架的最大间距宜按表 33-122 选择;铜管支架的最大间距宜按表 33-123 选 择;薄壁 不锈钢管道支架的最大间距宜按表 33-124 选择;不锈钢波纹软管的支架最大间 距不宜大于 lm; 燃气用铝塑复合管支架的最大间距宜按表 33-125 选择; ⑥水平管道转弯处应在以下范围内设置固定托架或管卡座: α.钢质管道不应大于 1. Om; b. 不锈钢波纹软管、铜管道、 薄壁不锈钢管道每侧不应大于 0. 5m; c. 铝塑复合管每侧不应大于 0. 3m。 ⑦支架的结构形式应符合设计要求,排列整齐,支架与管道接触紧密,支架安装牢 固,固定支架应使用金属材料; 钢管支架最大间距 表 33-122 公称直径(mm) 最大闾距(m) 公称直径(mm) 最大间距(m) 15 2.5 100 7.0 20 3.0 125 8. 0 25 3. 5 150 10.0 32 4.0 200 12.0 40 4. 5 250 14. 5 50 5.0 300 16.5 70 6.0 350 18. 5 80 6.5 400 20.5 铜管支架最大间距 表 33-123 外径(mm) 15 18 22 28 35 42 54 67 85 垂直敷设(m) 1.8 1.8 2.4 2.4 3.0 3. 0 3. 0 3. 5 3. 5 水平敷设(m) 1.2 1.2 1.8 1.8 2.4 2.4 2.4 3. 0 3. 0 薄壁不锈钢管支架最大间距 表 33-124 外径(mm) 15 20 25 32 40 50 65 80 100 垂直敷设(m) 2. 0 2. 0 2. 5 2. 5 3. 0 3. 0 3. 0 3. 0 3. 5 水平敷设(m) 1.8 2. 0 2. 5 2. 5 3. 0 3. 0 3. 0 3. 0 3. 5 燃气用铝塑复合管支架最大间距 表 33-125 33. 11 建筑燃气系统 257 外径(mm) 16 18 20 25 垂直敷设(m) 1.2 1.2 1.2 1.8 水平敷设(m) 1.5 1. 5 1.5 2.5 ⑧当管道与支架为不同种类的材质时,二者之间应采用绝缘性能良好的材料进行隔 离或 采用与管道材料相同的材料进行隔离;隔离薄壁不镑钢管道所使用的非金属材料,其 氯离子 含量不应大于 50 X 10_6; ⑨支架的涂漆应符合设计要求。 9) 室内、外燃气管道的防雷、防静电措施应按设计文件要求进行。室内燃气管道严 禁 作为接地导体或电极。 10) 沿屋面或外墙明敷的室内燃气管道,不得布置在屋面上的檐角、屋檐、屋脊等易 受 雷击部位。当安装在建筑物的避雷保护范围内时,应每隔 25m 至少与避雷网采用直径 不小于 8mm 镀锌圆钢进行连接,焊接部位应采取防腐措施,管道任何部位的接地电阻阻 值不得大于 10Ω;当安装在建筑物的避雷保护范围外时,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 11) 在建筑物外敷设燃气管道,当与其他金属管道平行敷设的净距小于 100mm 时,每 30m 之间至少应采用截面积不小于 6mm2 的铜绞线将燃气管道与平行的管道进行跨接。 12) 当屋面管道采用法兰连接时,在连接部位的两端应采用截面积不小于 6mm2 的金 属导 线进行跨接;当采用螺纹连接时,应使用金属导线跨接。 13) 当燃气管道与其他管道平行敷设时,应敷设在其他管道的外侧。 (2)引入管安装 1)引入管是指连接室内、外燃气管道的一段管道。一般可采用地下引入和地上引入 两种方 式引入室内。 套 管 沥 青 堵 严 油 麻 填 实 水 泥 砂 浆 燃 气 管 道 珍 I ①地下引入法如图 33-74 所示。燃气管道由室外直接引入室内,管材采用无缝钢管 傻弯, 套管可用普通钢管,外墙至室内地面之间的管段采用加强防腐层。引入管室内竖管 部分宜靠 实体墙固定。 258 33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 填砂 沥 青 堵 严 燃 气 管 道 套 管 油 麻 填 实 水 泥 砂 浆 图 33-74 地下引入法 ②地上引入法如图 33-75 所示。适用于北方寒冷地区。管材采用镀锌钢管丝扣方式 连接做 特加强级防腐,以及填充膨胀珍珠岩保温,砖砌台保护。 α·引入管升向地面的弯管应符合要 求。 b. 引入管与建筑物 外墙之间的净距应便于安装和维修,宜为 0.10〜0. 15m。 c. 引入管上端弯曲处设置的清扫口宜采用焊接连接。 d. 引入管保温层的材料、厚度及结构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保温层表面应平整, 凹 凸偏差不宜超过± 2mm。 2) 在地下室、半地下室、设备层和地上密闭房间及地下车库安装燃气引入管道时应 符 合设计文件的规定;当设计文件无明确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引入管道应使用钢号为 10、20 的无缝钢管或具有同等及同等以上性能的其他金属 管材; 管道的连接必须采用焊接连接。 ②管道的敷设位置应便于检修,不得影响车辆的正常通行,且应避免被碰撞。 3) 输送湿燃气的引入管应坡 向室外,其坡度宜大于或等于 0_ 01。 4) 燃气引入管不得敷设在卧室、卫生间、易燃或易爆品的仓库、有腐蚀性介质的房 间、 发电间、配电间、变电室、不使用燃气的空调机房、通风机房、计算机房、电缆沟、 33. 11 建筑燃气系统 259 £W20~£W25 丝堵 室外地坪 §< 也上引人法 图 33-75 >1 燃气管 加强防腐层 260 33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填充沥青 珍珠岩 塑料布 暖气沟、烟道和进风道、垃圾道等地方。 与厨房相连的封闭阳台内(寒冷地区输送湿 5)住宅燃气引入管宜设在厨房、走廊、 燃气时阳台应封闭)等便于检修的非居住房间内。当确有困难,可从楼梯间引入(高层建 筑 除外),但应采用金属管道且引入管阀门宜设在室外。 (3)干管安装 干管安装是从引入管之后或者分支路管开始。安装时,在实际安装的结构位置做标 记, 按标记分段量出实际安装的准确尺寸,绘制在施工草图上,再按草图进行管段的预制 加工, 按系统分组编号,码放整齐,准备安装。 1) 燃气水平干管和立管不得穿过易燃易爆品仓库、配电间、变电室、电缆沟、烟道、进 风道和电梯井等。 2) 敷设在地下室、半地下室、设备层和地上密闭房间以及竖井、住宅汽车库(不使 用 燃气,并能设置钢套管的除外)的燃气管道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管材、管件及阀门、阀件的公称压力应按提高一个压力等级进行设计; ②管道宜采用钢号为 10 号、20 号的无缝钢管或具有同等及同等以上性能的其他金属 管材; ③除阀门、仪表等部位和采用加厚的低压管道外,均应焊接和法兰连接;应尽量减 少焊 缝数量,钢管道固定焊口应进行 100%射线照相检验,活动焊口应进行 10%射线照相 检验,其 质量不得低于现行国家标准《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236 中的 ΠΙ级;其他金属管材的焊接质量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 3) 燃气室内水平干管宜明设,当建筑设计有特殊美观要求时可敷设在能安全操作, 通 风良好和检修方便的吊顶内;当吊顶内设有可能产生明火的电气设备或空调回风管时, 燃气 干管宜设在与吊顶底平的独立密封Π型管槽内,管槽底宜采用可卸式活动百叶或带孔 板。燃 气水平干管不宜穿过建筑物的沉降缝。 4) 室内明设或暗封形式敷设的燃气管道与装饰后墙面的净距,应满足维护、检查的 需 要并宜符合表 33-126 的要求;铜管、薄壁不锈钢管、不锈钢波纹软管和铝塑复合管与 墙之间 净距应满足安装的要求。 室内燃气管道与装饰后墙面的净距 表 33-126 管子公称尺寸 DN50 与墙净距(mm) >30 >50 >70 >90 5)室内燃气管道和电气设备、相邻管道、设备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表 33-127 的 规定。 室内燃气管道与电气设备、相邻管道、设备之间的最小净距(mm)表 33-127 管 道 和 设 备 平 行 敷 设 交叉敷设 电气 设备 明装的绝缘电线或电缆 250 100 暗装或管内绝缘电线 5 (从所作的槽或管子的边缘算起) 10 电插座、电源开关 150 不允许 电压小于 1000V 的裸露电线 1000 1000 配电盘或配电箱、电表 300 不允许 相邻管道 应保证燃气管道、相邻管道的安装、检查 和维 修 2 33. 11 建筑燃气系统 261 燃具 主立管与燃具水平净距不应小于 300_;灶前管与燃具水平净距不 得 小于 200mm;当燃气管道在燃具上方通过,应位于抽油烟机上方,且与燃 具的垂直净距应大于 1000mm 注:1.当明装电线加绝缘套管且套管的两端各伸出燃气管道 1000_时,套管与燃气管道的交叉净距可降 至 10mm; 2.当布置确有困难时,采取有效措施后可适当减小净距; 3-灶前管不含铝塑复合管。 (4)立管安装 1) 立管安装应垂直,每层偏差不应大于 3ιηιη/ιη且全长不大于 20mm。当因上层与 下层墙 壁壁厚不同而无法垂于一线时,宜做乙字弯进行安装。当燃气管道垂直交叉敷设 时,大管宜 置于小管外侧。 2) 先核对各层预留孔洞位置是否垂直,吊线、剔眼、栽卡子。将预制好的管道按编 号 顺序运到安装地点。 3) 安装前先卸下阀门盖,有钢套管的先穿到管上,按编号从第一节开始安装。涂铅 油 缠麻丝,将立管对准接口转动入口,拧到松紧适度,对准调直标记要求,丝扣外露 2〜 3 扣,预留口子正为止,并清净麻头。 4) 检査立管的每个预留口标高、方向等是否准确、平整。将事先栽好的管卡子松开,把 管放人卡内拧紧螺栓,用吊杆、线坠从第一节开始找好垂直度,扶正钢套管,最后配合 土建 填堵好孔洞,预留口必须加好临时丝堵。立管阀门安装朝向应便于操作和修理。 5) 燃气管道穿越楼板的孔洞宜从最高层向下钻孔,逐层以重锤垂直确定下层孔洞位 置; 因上层与下层墙壁壁厚不同而无法垂于一线时,宜作乙字弯使之靠墙避免用管件 转向。 6) 燃气立管一般敷设在厨房内或楼梯间。当室内立管管径不大于 50mm 时,一般每 隔 一层楼装设一个活接头,位置距地面不小于 1. 2m。遇有阀门时,必须装设活接头,活 接头的 位置应设在阀门后边。管径大于 50mm 的管道上可不设活接头。 7) 燃气立管不得敷设在卧室或卫生间内。立管穿过通风不良的吊顶时应设在套管内。 8) 室内立管宜明设,当设在便于安装和检修的管道竖井内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燃气立管可与空气、惰性气体、上下水、热力管道等设在一个公用竖井内,但不 得与 电线、电气设备或氧气管、进风管、回风管、排气管、排烟管、垃圾道等共用一个 竖井; ②竖井内的燃气管道尽量不设或少设阀门等附件。竖井内燃气管道的最高压力不得 大于 0.2MPa;燃气管道应涂黄色防腐识别漆; ③竖井应每隔 2〜3 层做相当于楼板耐火极限的不燃烧体进行防火分隔,且应设法保 证平 时竖井内自然通风和火灾时防止产生“烟 作 用 的 措 施 ; ④ 每 隔 4〜5 层设一燃气浓度检测报警器,上、下两个报警器的高度差不应大 于 20m; ⑤管道竖井墙体为耐火极限不低于 1. Oh 的不燃烧体,井壁上的检查门采用丙级防 火门。 9) 高层建筑的燃气立管应有承受自重和热伸缩推立的固定支架和活动支架。 ( 5 ) 支管安装 1) 检查煤气表安装位置及立管预留口是否准确。量出支管尺寸和灯叉弯的大小,管 道 与墙面的净距为 30〜50mm, 7 欠平管应保持 0.1%〜0. 3 % 的坡度,坡向燃具。 2) 安装支管,按量出支管的尺寸,然后断管、套丝、煨弯和调直。将灯叉弯或短管 两 头缠聚四氟乙烯胶带,装好活接头,接煤气表。 3) 用钢尺、水平尺、线坠校对支管的坡度和平行距墙尺寸,并复查立管及燃气表有 无 移动,合格后用支管替换下燃气表。按设计或规范规定压力进行系统试压及吹洗,吹洗 合格 262 33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 后在交工前拆下连接管,安装燃气表。合格后办理验收手续。 ( 6 ) 阀门安装 室内燃气管道宜采用球阀,在下列部位应设置阀门: 1) 燃气引人管; 2) 调压器前和燃气表前; 3) 燃气用具前; 4) 测压计前; 5) 放散管起点。 (7)室内燃气管道试验 1) 强度试验 ①试验范围: α.明管敷设时,居民用户应为引入管阀门至燃气计量表前阀门之间的管道;暗埋或 暗封敷 设时,居民用户应为引入管阀门至燃具接入管阀门(含阀门)之间的管道; b.工业企业和商业用户应为引入管阀门至燃具接入管阀门(含阀门)之间的管道 (含暗埋 或暗封的燃气管道)。 ②试验压力:试验压力应为设计压力的 1. 5 倍且不得低于为 0. IMPa。试验介质应采 用空 气或氮气。 α·在低压燃气管道系统达到试验压力时,稳压不少于 0. 5 h 后,用发泡剂检查所有接 头, 无渗漏、压力表无压力降为合格; b. 在中压燃气管道系统达到试验压力时,稳压不少于 0. 5 h 后,用发泡剂检查所有接 头, 无渗漏、压力表无压力降为合格;或稳压不少于 lh,观察压力表,无压力降为合格; c. 当中压以上燃气管道系统进行强度试验时,应在达到试验压力的 50%时停止不少 于 15min,用发泡剂检查所有接头,无渗漏后方可继续缓慢升压至试验压力并稳压不少于 lh 后, 压力表无压力降为合格。 2) 严密性试验 严密性试验范围为引入管阀门至燃具前阀门之间的管道。通气前要对燃具前阀门至燃 具 之间的管道进行检查。严密性试验应在强度试验合格之后进行。 ①低压管道试验压力应为设计压力且不得低于 5kPa。在试验压力下,居民用户稳压 不少 于 15min,商业和工业企业用户稳压不少于 30min,并用发泡剂检查全部连接点,无 渗漏、压 力表无压力降为合格。 当试验系统中有不锈钢波纹软管、覆塑铜管、铝塑复合管、耐油胶管时,在试验压力 下 的稳压时间不宜小于 lh,除对各密封点检查外,还应对外包覆层端面是否有渗漏现象 进行检 査。 ②中压以上管道的试验压力应为设计压力且不得低于 0. IMPa,在试验压力下稳压不 得少 于 2h,用发泡剂检査全部连接点,无渗漏、压力表无压力降为合格。 ③低压燃气管道严密性试验应采用 U 形压力计。 3.室内燃气设备安装 家用燃具安装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家用燃气燃烧器具安装及验收规程》CJJ12 规定。 (1)燃气表安装 33. 11 建筑燃气系统 263 1) 宜安装在不燃或难燃结构的室内通风良好和便于查表、检修的地方。 2) 严禁安装在下列场所: ①卧室、卫生间、更衣室内; ②有电源、电器开关及其他电器设备的管道井内,或有可能滞留泄漏燃气的隐蔽 场所; ③环境温度高于 45°C 的地方; ④经常潮湿的地方; ⑤堆放易燃易爆、易腐蚀或有放射性物质等危险的地方; ⑥有变、配电等电器设备的地方; ⑦有明显振动影响的地方; ⑧高层建筑中的避难层及安全疏散楼梯间内。 3)燃气计量表与燃具、电气设施的最小水平净距应符合表 33-128 的要求。 燃气计量表与燃具、电气设施之间的最小水平净距(mm) 表 33-128 名称 与燃气计量表的最小水平净距 相邻管道、燃气管道 便于安装、检查及维修 家用燃气灶具 300 (表高位安装时) 热水器 300 电压小于 1000V 的裸露电线 1000 配电盘或配电箱、电表 500 ■ 电源插座、电源开关 200 燃气计量表 便于安装、检查及维修 ①燃气计量表安装后应横平竖直,不得倾斜; ②燃气计量表应使用专用的表连接件安装; ③燃气计量表宜加有效的固定支架。 4)商业及工业企业燃气计量表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最大流量小于 65m3/h 的膜式燃气计量表,采用高位安装时,表后距墙净距不宜小 于 30mm, 并应加表托固定;采用低位安装时,应平稳地安装在高度不小于 200mm 的砖 砌支墩或钢支架 上,表后距墙净距不应小于 30mm。 ②最大流量大于或等于 65m3/h 的膜式燃气计量表,应平正地安装在高度不小于 200mm 的 砖砌支墩或钢支架上,表后距墙净距不宜小于 150mm;腰轮表、涡轮表和旋进 旋涡表的安装场 所、位置、前后直管段及标高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并应按产品标识的 指向安装。 (2) 燃气灶具安装 1) 燃气灶具与墙面的净距不得低于 100mm。当墙面为可燃或难燃材料时,应加防火 隔 热板。 2) 燃气灶具的灶面边缘和烤箱的侧壁距木质家具的净距不得小于 200mm,当达不到 时, 应加防火隔热板。 3) 放置燃气灶的灶台应采用不燃材料,当采用难燃材料时,应加防火隔热板。 4) 商业用气设备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用气设备之间的净距应满足设计文件、操作和检修的要求; ②用气设备前宜有宽度不小于 1. 5m 的通道; ③用气设备与可燃的墙壁、地板和家具之间应按设计文件要求作耐火隔热层,当设 计文 件无规定时,其厚度不宜小于 1. 5mm,隔热层与可燃的墙壁、地板和家具之间的间 距宜大于 264 33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 50mm。 (3) 燃气热水器安装 D 燃气热水器应安装通风良好的非居住房间、过道或阳台内; 2)有外墙的卫生间内,可安装密闭式热水器,但不得安装其他类型热水器; 3) 装有半密闭式热水器的房间,房间门或墙的下部应设有效截面积不小于 0.02m2 的格 栅,或在门与地面之间留有不小于 30_的间隙; 4) 房间净高宜大于 2. 4m; 5) 可燃或难燃的墙壁或地板上安装热水器时,应采取有效的防火隔热措施; 6) 热水器的给排气筒宜采用金属管道连接。 7) 商业用沸水器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安装沸水器的房间应按设计文件检查通风系统; ②沸水器应采用单独烟道;当使用公共烟囱时,应设防止串烟装置,烟囱应高出屋 顶 lm 以上,并应安装防止倒风的装置,其结构应合理; ③沸水器与墙净距不宜小于 0. 5m,沸水器顶部距屋顶的净距不应小于 0. 6m; ④当安装两台或两台以上沸水器时,沸水器之间净距不宜小于 0. 5m。 33.11.1.7 燃气分部工程施工质量验收 (1) 施工单位在工程完工自检合格的基础上,监理单位应组织进行预验收。预验收合 格 后,施工单位应向建设单位提交竣工报告并申请进行竣工验收。建设单位应组织有关部 门进 行竣工验收。 (2) 工程竣工验收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工程的各参建单位向验收组汇报工程实施的情况; 2) 验收组应对工程实体质量(功能性试验)进行抽查; 3) 对施工文件进行抽查; 4) 签署工程质量验收文件。 (3) 工程竣工验收前应具有下列文件: 1) 设计文件; 2) 设备、管道组成件、主要材料的合格证、检定证书或质量证明书; 3) 施工安装技术文件记录、焊工资格备案、阀门试验记录、射线探伤检验报告、 超 声波试验报告、隐蔽工程记录、燃气管道安装工程检查记录、室内燃气系统压力试验 记录; ■ 4) 质量事故处理记录; 5) 城镇燃气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6) 其他相关记录。 33.11.2 管道防腐、保遄与标识 33.11. 2.1 管道防腐 1. 一般规定 (1) 室内明设钢管、暗封形式敷设的钢管及其管道附件连接部位的涂漆,应在检查、 试 压合格后进行。 (2) 非镀锌钢管、管件表面除锈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涂装前钢材表面锈蚀等级和除 锈 等级》GB 8923 中规定的不低于 St2 级的要求。 33. 11 建筑燃气系统 265 (3) 钢管及管道附件涂漆要求: 1)非镀锌钢管:应刷两道防锈底漆、两道面漆; 2) 镀鲜钢管:应刷两道面漆; 3) 面漆颜色应符合设计的规定;当设计文件未明确规定时,燃气管道宜为黄色; 4) 涂层厚度、颜色应均匀。 2-室外地下燃气钢管的防腐 钢管在土壤中的腐蚀过程主要是电化学溶解过程,由于形成了腐蚀电池从而导致管道 的 锈蚀穿孔。燃气管道一旦蚀穿漏气会造成起火、爆炸,往往会导致重大人身伤亡和财产 损失。 因此,城镇燃气埋地钢质管道必须采用防腐层进行外保护。涂层保护埋地敷设的钢 质燃气干 管宜同时采用阴极保护。 (1) 管道的防腐绝缘层的基本要求 1) 与钢管的粘结性好,保持连续完整; 2) 电绝缘性能好,对击穿电压有足够的耐压强度和足够的电阻率; 3) 具有良好的防水性和化学稳定性; 4) 能抗生物侵蚀,有足够的机械强度、韧性及塑性; 5) 材料来源充足,价格低廉,便于机械化施工; 6) 涂层易于修补。 (2) 钢管防腐绝缘层种类 埋地钢管所采用的防腐绝缘层种类很多,有沥青绝缘层、煤焦油沥青绝缘层、聚氯乙 條 包扎带、塑料薄膜涂层等等。沥青是以前应用最多和效果较好的防腐材料,但塑料绝缘 层在 强度、弹性、受撞击、粘结力、化学稳定性、防水性和电绝缘性等方面,均优于沥青 绝缘体, 所以目前在我国大量应用聚乙稀胶粘带防腐层、聚乙烯防腐层等进行防腐。 1)石油沥青防腐层 ①材料: 沥青底漆。它的作用是增加沥青与钢管表面的粘结力。底漆用的石油沥青应与面 漆用的 石油沥青标号相同,底漆配制时石油沥青与汽油的体积比(汽油相对密度为 0_ 80 -0. 82)应为 1 : 2〜3。 b. 石油沥青。在金属管道防腐方面,我国都采用石油建筑沥青 30 号甲、30 号乙和 10 号,或专用沥青 1 号、2 号和 3 号。其质量符合《建筑石油沥青》(GB494) 的 有 关 规定。 c. 玻璃布。为网状平纹布,是在绝缘之间起加强作用的包扎材料,以增强绝缘层的 强 度,起骨架的作用。其布纹两边宜为独边。 d. 外包保护层。通常采用聚氯乙烯工业膜,其耐寒性能要求在零下 30 度时不脆裂, 耐 热温度为 70 度时强度不会降低。厚度为 0.20mm,用于外包扎层,即可防腐,又可起 保护沥青 层的作用,使预制绝缘层的钢管在运输、入沟、安装和回填土时,其绝缘层免遭 损坏。 ②石油沥青防腐层施工要点: 石油沥青防腐层等级及结构应符合表 33-129 的要求。 b. 钢管除锈。清除钢管表面的焊渣、毛刺、油污和铁锈等附着物,露出金属 本色。 c. 底漆涂刷。严禁用含铅汽油调制底漆,配制底漆用的汽油应沉淀脱水,底漆涂刷 应均匀,不得漏涂,不得有凝块和流痕等缺陷,厚度应为 0. 1〜0. 2mm。 石油沥青防腐层等级及结构 表 33-129 266 33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 防腐等级 防腐层结构 总厚度(mm) 每层沥青厚度 普通级(三油三 布) 底漆一石油沥青一玻璃布一石油沥青一玻 璃 布一石油沥青一外保护层 >4.0 加强级(四油四 布) 底漆一石油沥青一玻璃布一石油沥青一玻 璃 布一石油沥青一玻璃布一石油沥青一外保 护 层 ^5. 5 第一道石油沥青厚度 ^1. 5mm,其余每道宜 在 1. 0 〜1. 5mm 之间 特加强级(五油五 布)底漆一石油沥青一玻璃布一石油沥青一玻 璃 布一石油沥青一玻璃布一石油沥青一玻璃 布 一石油沥青一外保护层 d. 沥青熬制。熬制开始时缓慢加热,温度控制在 23 0 Ό 左右,最高不超过 250Ό。熬 制 中经常搅拌,清除表面上的漂浮物。熬制时间控制在 4〜5h,确保脱水完全。 e. 沥青涂刷。底漆干后即可涂刷热沥青,涂刷时保持厚度均匀。管子两端应按管径 大 小预留出一段不涂石油沥青,管端预留段的长度为 150〜200mm。 /·玻璃布包扎。涂刷热沥青后立即缠绕玻璃布,玻璃布应干燥、清洁。缠绕时应紧 密无褶 皱,压边均匀,压边宽度为 20〜30mm,搭接长度为 100〜150mm,玻璃布的石油 沥青浸透率应达 到 95%以上,严禁出现大于 50mmX50mm 的空白。 &外包保护层。外保护层包扎应松紧适宜,无破损、皱褶、脱壳现象,压边宽度为 20〜30mm, 搭接长度为 100〜150mm。 ③石油沥青防腐层的质量检查: a. 外观。用目测法逐根检查防腐层的外观质量,表面应平整,无明显气泡、麻面、 皱 纹、凸痕等缺陷。 b. 厚度。用防腐层测厚仪检测,厚度符合表 33-129 的规定。 c. 粘结力。在 防腐层上切一夹角为 45°〜60°的切口,切口边长约为 40〜50 mm,从 角 尖端撕开防腐层,撕开面积宜为 300〜500mm2。防腐层应不易撕开,且撕开后粘附在 钢管表 面上的第一层石油沥青或底漆占撕开面积的 100%为合格。 d. 涂层连续完整性。按《管道防腐层检漏试验方法》SY0063 中方法 B 的规定,采用 高 压电火花检漏仪对防腐管逐根进行检查,其检漏电压应符合表 33-130 的规定。 检漏电压 表 33-130 防腐等级 普通级 加强级 特加强级 检漏电压(kV) 16 18 20 ^补口与补伤。管道对接焊缝经外观检査、无损检测合格后,应进行补口。应使用 与管本 体相同的防腐材料、防腐等级及结构进行补口、补伤。玻璃布之间、外包保护层之 间的搭接 宽度应大于 50mm。当损伤面积小于 100mm2 时,可直接用石油沥青修补。 2)环氧煤沥青防腐层 环氧沥青防腐涂料由环氧树脂、煤焦油沥青、颜料、填料、溶剂及固化剂等组成,具 有 漆膜坚硬、耐磨、对底材有极好的附着力、耐水性好、抗微生物侵蚀性好等特点,并具 有良 好的耐化学药品性能以及一定的绝缘性能。可按设计配方由厂家配套供货。 ①材料: 33. 11 建筑燃气系统 267 a. 环氧煤沥青涂料。是甲、乙双组分涂料,由底漆的甲组分加乙组分(固化剂)、面 漆 的甲组分加乙组分(固化剂)组成,并和相应的稀释剂配套使用。 b. 玻璃布。采用玻璃布作防腐层加强基布时,宜选用经纬密度为(10X10)根/cm2、 厚度 为 0. 10〜0. 12mm、中碱(碱量不超过 12%)、无捻、平纹、两边封边带芯轴的玻璃 布卷。 c. 底漆、面漆、固化剂、稀释剂四种配套材料应由同一生产厂供应。 d. 四种配套材料应有厂名、出厂日期、存放期限等内容完整的商品标志、产品使用 说 明书及质量合格书,否则应拒收。 ②环氧煤沥青防腐层施工要点: a.环氧煤沥青防腐层等级及结构应符合表 33-131 的规定。 环氧煤沥青防腐层等级及结构 表 33-131 等级 结构 干膜厚度(mm) 普通级 底漆一面漆一面漆一面漆 ^0. 30 加强级 底漆一面漆一面漆、玻璃布、面漆一面漆 ^0. 40 特加强级 底漆一面漆一面漆、玻璃布、面漆一面漆、玻璃布、面漆一面漆 ^0. 60 ' 注:“面漆、玻璃布、面漆”应连续涂敷,也可用一层浸满面漆的玻璃布代替。 b. 钢管除锈。钢管表面应干净无灰尘,无焊瘤、棱角及毛刺。 c. 涂料配制。由专人按产品使用说明书所规定的比例往漆料中加人固化剂,并搅拌 均 匀。使用前应静置熟化 15〜30min,熟化时间视温度的高低而缩短或延长。 d. 底漆涂刷。钢管表面预处理合格后应尽快涂底漆。涂敷均匀无漏涂、无气泡和 凝块。 e. 打腻子。在底漆表干后,对高于钢管表面 2mm 的焊缝两侧,应抹腻子使其形成平 滑 过渡面。腻子由配好固化剂的面漆加入滑石粉调匀制成,调制时不能加入稀释剂,调好 的腻 子宜在 4h 内用完。 /·涂面漆和缠玻璃布。底漆或腻子表干后、固化前涂第一道面漆。涂刷均匀无漏涂。 每道面漆实干后、固化前涂下一道面漆,直至达到规定层数。加强级防腐层,第一道 面 漆实干后、固化前涂第二道面漆,随即缠绕玻璃布。玻璃布要拉紧、表面平整、无皱褶 和鼓 包,压边宽度为 20〜25mm,布头搭接长度为 100〜150mm。玻璃布缠绕后即涂第三 道漆,要 求漆量饱满,玻璃布所有网眼应灌满涂料。第三道面漆实干后,涂第四道面漆。 也可用浸满面漆的玻璃布进行缠绕,代替第二道面漆、玻璃布和第三道面漆,待其实 干 后,涂第四道面漆。 特加强级防腐层涂面漆和缠玻璃布依此类推。 g.涂敷好的防腐层,宜静置自然固化。防腐层的干性检查: 表干——手指轻触防腐层不粘手或虽发黏,但无漆粘在手指上; 实干——手指用力推防腐层不移动; 固化——手指甲用力刻防腐层不留痕迹。 ③环氧煤沥青防腐层的质量检査: α·外观。应逐根目测检查。无玻璃布的普通级防腐层,漆膜表面应平整、光滑,对 缺陷 处应在固化前补涂面漆至符合要求。有玻璃布的加强级和特加强级防腐层,要求表面 平整、 无空鼓和皱權,压边和搭边粘结紧密。 b. 厚度。用磁性测厚仪抽査,对厚度不合格防腐管,应在涂层未固化前修补至合格。 c. 漏点检查。应采用电火花检漏仪对防腐管逐根进行漏点检査,以无漏点为合格。 检 268 33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 漏电压为:普通级 2000V;加强级 2500V;特加强级 3000V。也可设定检漏探头发生的 火花长度至 少是防腐层设计厚度的 2 倍。在连续检测时,检漏电压或火花长度应每 4h 校 正一次。检查时 探头应接触防腐层表面,以约 0. 2m/s 的速度移动。漏点应补涂,将漏点 周围约 50mm 范围内 的防腐层用砂轮或砂纸打毛,然后涂刷面漆至符合要求,固化后应 再次进行漏点检查。 d. 粘结力检查: (α)普通级防腐层应符合下列规定: 用锋利刀刃垂直划透防腐层,形成边长约 40mm、夹角约 45°的 V 形切口,用刀尖从 切割 线交点挑剥切口内的防腐层,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认为防腐层粘结力合格: α)实干后只能在刀尖作用处被局部挑起,其他部位的防腐层应和钢管粘结良好,不 出现成 片挑起或层间剥离的情况; b)固化后很难将防腐层挑起,挑起处的防腐层呈脆性点状断裂,不出现成片挑起或 层间 剥离的情况。 («加强级和特加强级防腐层应符合下列规定: 用锋利刀刃垂直划透防腐层,形成边长约 100mm、夹角约 45°〜60°的 V 形切口,从 切口尖 端撕开玻璃布,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认为防腐层粘结力合格: α)实干后的防腐层,撕开面积约 500mm2,撕开处应不露铁,底漆与面漆普遍粘结; «固化后的 防腐层,只能撕裂,且破坏处不露铁,底漆与面漆普遍粘结。 粘结力不合格的防腐管,不允许补涂处理,应铲掉全部防腐层重新施工。 e. 补口与补伤。应使用与管本体相同的防腐材料、防腐等级及结构进行补口、补伤。 3)聚乙烯防腐层 聚乙烯防腐层一般在工厂使用专用的塑料挤出机,将聚乙稀粒料加热熔融,然后挤向 经 过清除并被加热至 160〜180°C 的钢管表面,涂层冷却后聚乙烯膜牢固地粘附在管壁上。 ①材料: 挤压聚乙烯防腐层分二层结构和三层结构两种。二层结构的底层为胶粘剂,外层为聚 乙 烯;三层结构的底层为环氧粉末涂料,中间层为胶粘剂,外层为聚乙烯。 ②挤压聚乙稀防腐层质量检验: α·防腐层外观采用目测法逐根检查。聚乙烯层表面应平滑,无暗泡、麻点、皱折、 裂纹, 色泽应均匀。管端预留长度应为 100〜150mm,且聚乙烯层端面应形成小于或等于 30°的倒角。 b. 防腐层的漏点采用在线电火花检漏仪检査,检漏电压为 25kV,无漏点为合格。单 管有 两个或两个以下漏点时,可按规定进行修补;单管有两个以上漏点或单个漏点沿轴向 尺寸大于 30°0mm 时,该管为不合格。 c.采用磁性测厚仪测量钢管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四点的防腐层厚度,结果应符合表 33-132 的规定,每 4h 至少在两个温度下各抽测一次。 防腐层的厚度 表 33-132 钢管公称直径 D/V (mm) 环氧粉末涂层 (μτη) 胶粘剂层(μΐΏ) 防腐层最小厚度(mm) DAK 100 1. 8 2.5 10080 170〜250 2.2 2.9 500800 堆放层数 <10 <8 <6 <5 ^4 <3 d.挤压聚乙烯防腐管露天存放时间不宜超过一年;若需存放一年以上时,应用不透 明的 遮盖物对防腐管加以保护。 4)聚乙婦胶粘带防腐层 聚乙烯胶粘带防腐层是一种在聚乙烯薄膜上涂以特殊的胶粘剂而制成的防腐材料。在 常 温下有压敏粘结性能,温度升高后能固化而与金属有很好的附着力。 ①材料: a. 防腐层结构分为: U)由底漆、防腐胶粘带(内带)'和保护胶粘带(外带)组成的复合结构; (W 由底漆和防腐胶粘带组成的防腐层结构。 b. 防腐层等级。 根据管径、环境、防腐要求、施工条件的不同,防腐层结构和厚度可以改变,但总厚 度 不应低于表 33-134 的规定。埋地管道的聚乙烯胶粘带防腐层宜采用加强级和特加强级。 聚乙烯胶粘带防腐层的等级和厚度 表 33-134 防腐层等级 总厚度(mm) 普通级 >0. 7 加强级 >1.0 特加强级 >1.4 c.露天铺设的管道应采用耐候专用保护带。 ②聚乙烯胶粘带防腐层质量检验: α·对防腐层进行 100%目测检查。防腐层表面应平整、搭接均匀、无永久性气泡、无 皱褶 和破损。工厂预制聚乙烯胶粘带防腐层,管端应有 150±10mm 的焊接预留段。 b. 每 20 根防腐管随机抽查一根,每根测三个部位,每个部位测量沿圆周方向均匀分 布 的四点的防腐层厚度。每个补口、补伤随机抽查一个部位。不合格时应加倍抽查,仍不 合格 时则判为不合格。不合格的部分应进行修复。 c. 工厂预制防腐层,应逐根进行电火花检漏;现场涂敷的防腐层应进行全线电火花 检 漏,补口、补伤逐个检查。发现漏点及时修补。检漏时,探头移动速度不大于 0. 3m/s。 d. 剥离强度测试在缠好胶粘带 24h 后进行。测试时的温度宜为 20〜30Ό。 ③聚乙烯胶粘带防腐管的存放: a. 防腐管的吊装应采用宽尼龙带或专用吊具,轻吊轻放,严禁损伤防腐层。 b. 防腐管的堆放层数以不损伤防腐层为原则,不同类型的防腐管应分别堆放,并在 防 腐管层间及底部垫上软质垫层。 270 33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 c·埋地用聚乙烯胶粘带防腐管露天堆放时间不宜超过三个月。 5)交工资料 在一项工程的管道防腐完成后,应提交以下技术资料: ①防腐管出厂合格证及质量证明书; ②防腐材料合格证、各种化验及检查记录; ③补口记录; ④检漏补伤记录等。 (3)阴极保护(牺牲阳极) 阴极保护是通过降低腐蚀电位,使管道腐蚀速率显著减小而实现电化学保护的一种方 法。 牺牲阳极就是与被保护管道连接而形成电化学电池,并在其中呈低电位的阳极,通过 阳极溶 解释放负电流以对管道实现阴极保护的金属组元。牺牲阳极通常有镁、锌、铝 三类。 1) 一般规定 ①城镇燃气埋地钢质管道应设置绝缘装置,以形成相互独立、体系统一的阴极保护 系统。 管道阴极保护可采用强制电流法或牺牲阳极法。 ②采用涂层保护埋地敷设的钢质燃气干管宜同时采用阴极保护。 市区外埋地敷设的燃气干管,当采用阴极保护时,宜采用强制电流方式。 市区内埋地敷设的燃气干管,当采用阴极保护时,宜采用牺牲阳极法。 ③管道阴极保护应避免对相邻埋地管道或构筑物造成干扰。 ④市区或地下管道及构筑物拥挤的地区应采用牺牲阳极阴极保护。具备条件时,可 采用 柔性阳极阴极保护。 ⑤在有条件实施区域性阴极保护的场合,可采用深井阳极地床的阴极保护。 ⑥新建管道的阴极保护设计、施工应与管道的设计、施工同时进行,并同时投人 使用。 ⑦在役管道追加阴极保护时,应对防腐层绝缘电阻进行定量检测。 ⑧对已实施阴极保护的在役管道进行接、切线作业时,对新接人的管道实施阴极 保护。 2)牺牲阳极法 ①牺牲阳极埋设有立式和卧式两种,埋设位置分轴向和径向。阳极埋设位置一般距 管道 3 〜5m,最小不宜小于 0.3m;埋设深度以阳极顶部距地面不小于 lm 为宜,必须埋 设在土壤冰冻 线以下,在地下水位低于 3m 的干燥地带,阳极应适当加深埋设;在河流中 阳极应埋设在河床 的安全地带,以防洪水冲刷和挖泥清淤时损坏。 ②注意阳极与管道之间不应有金属构筑物。成组布置时,阳极间距以 2〜3m 为宜。 ③立式阳极宜采用钻孔法施工,卧式阳极宜采用开槽法施工。 ④牺牲阳极使用前应对表面进行处理,清除表面的氧化膜及油污,使其呈金属光泽。 ⑤阳极连接电缆的埋设深度不应小于 0.7m,四周垫有 5〜100mm 厚的细砂,砂的上 部应覆 盖水泥护板或红砖。敷设时,电缆长度要留有一定裕量。 ⑥阳极电缆可以直接焊接到被保护管道上,也可通过测试桩中的连接片相连。与钢 制管 道相连接的电缆应采用铝热焊接技术相连。焊点应重新进行防腐绝缘处理,防腐材料 和等级 应和雇有覆盖层相一致。 ⑦电缆和阳极钢芯宜采用焊接连接,双边焊缝长度不得小于 50mm。电缆与阳极钢 芯焊接 33. 11 建筑燃气系统 271 后,应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以防施工中连接部位断裂。 ⑧阳极端面、电缆连接部位及钢芯均要防腐绝缘。 ⑨为改善埋地阳极工作条件而填塞在阳极四周的导电性材料叫填包料。 填包料可在室内包装,也可在现场包装,其厚度不应小于 50mm。无论用什么方式, 都应 保证阳极四周的填包料厚度一致、密实。室内预包装的袋子必须采用天然纤维(棉布 或麻袋) 织品,严禁使用人造纤维织品。 填包料应调拌均匀,不得混人石块、泥土、杂草等。阳极埋地后充分灌水并达到 饱和。 ⑩阴极保护使用的电绝缘装置可包括绝缘法兰、绝缘接头和绝缘垫块等。 高压、次高压、中压管道宜使用整体埋地型绝缘接头。 ⑪下列部位应安装绝缘接头或绝缘法兰: α·被保护管道的两端及保护与非保护管道的分界处; b. 储配站、门站、调压站(箱)的进口与出口处; c. 杂散电流干扰区的管道; d. 大型穿跨越地区的管道两端; e. 需要保护的引入管末端。 ⑫阴极保护系统宜适量埋设检查片,且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应选择不同类型的地段和土壤环境埋设; b. 检查片的制作、埋设及测试方法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埋地钢质检查片腐蚀速率 测 试方法》SY/T0029 的规定。 33.11. 2. 2 管道标识 (1) 燃气管道宜涂以黄色的防腐识别漆。 (2) 室内暗埋燃气管道的色标,应在埋设位置使用带色颜料作为永久色标。当设计无 明 确规定时,颜料宜为黄色。 272 33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 (3)埋地燃气管道警示带和管道路面标志的设置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1)警示带敷设 ①埋设燃气管道的沿线应连续敷设警示带。警示带敷设前应将敷设面压实,并平整 地敷 设在管道的正上方,距管顶的距离宜为 0. 3〜0. 5m,但不得敷设于路基和路面里。 ②警示带平面布置可按表 33-135 规定执行。 警示带平面布雩 表 33-135 管道公称直径(mm) <400 >400 管道公称直径(mm) <400 >400 警示带数量(条) 1 2 警示带(间距) — 150 ③警示带宜采用黄色聚乙烯等不易分解的材料,并印有明显、牢固的警示语,字体 不宜 小于 100 X 100mm。 2)管道路面标志设置 ①当燃气管道设计压力大于或等于 0. 8MPa 时,管道沿线宜设置路面标志。 对混凝土和沥青路面,宜使用铸铁标志;对人行道和土路,宜使用混凝土方砖.标志; 对 绿化带、荒地和耕地,宜使用钢筋混凝土桩标志。 ②路面标志应设置在燃气管道的正上方,并能正确、明显地指示管道的走向和地下 设施。 设置位置应为管道转弯处、三通、四通处、管道末端等,直线管段路面标志的设置 间隔不宜 大于 200m。 ③路面上已有能标明燃气管线位置的阀门井、凝水缸部件时,该部件可视为路面 志ο ④路面标志上应标注“燃气”字样,可选择标注“管道标志”、“三通”及其他说明 燃气设施的字 样或符号和“不得移动、覆盖”等警示语。 ⑤铸铁标志和混凝土方砖标志的强度和结构应考虑汽车的荷载,使用后不松动或脱 落; 钢筋混凝土桩标志的强度和结构应满足不被人力折断或拔出。标志上的字体应端正、 清晰, 并凹进表面。 ⑥铸铁标志和混凝土方砖标志埋入后与路面平齐;钢筋混凝土桩标志埋入的深度, 应使 回填后不遮挡字体。混凝土方砖标志和钢筋混凝土桩标志埋入后,采用红漆将字体 描红。 33.12 建 筑 釆 暖 工 程 33.12.1 室内采暖系统安装 33.12.1.1 采暖管道及设备安装 1.采暖管道安装 (1)管材及配件的选用及连接方式 1)碳钢类管材、管件:传统的室内采暖系统一般选用焊接钢管或镀锌钢管。 焊接钢管,管径小于或等于ΟΝ32 的采用螺纹连接;管径大于 DN32 的采用焊接或 法兰连接。 镀锌钢管,管径小于或等于 100mm 的镀锌钢管采用螺纹连接,套丝时破坏的镀锌层 表面 及外露螺纹部分做防腐处理;管径大于 100mm 的镀锌钢管采用法兰或卡套式专用管 件连接, 镀锌钢管与法兰的焊接处进行二次镀锌。 2) 铝塑复合管材、管件:一般采用铜管件卡套式连接。 3) 非金属管材、管件:包括交联聚乙烯(PE-X)管,聚丁烯(PB)管,无规共聚 聚丙烯(PP-R) 管,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管等,采用热熔连接,与阀 门连接时可使用丝接或法 兰转换管件。 (2)施工工艺流程 33. 12 建筑采暖工程 273 施工准备 套管预埋 支架预制、安装 干管安装 立、支管安装 调试、保温 (3) 施工准备 1) 经过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施工方案已编制并通过审批。 2) 进行采暖管线深化设计,包括配合土建预留预埋图和经过管线综合平衡后的采暖 管 线平面图。 3) 按图纸设计要求选用管材、管件和阀门等,物资供应部门根据物资需用量计划提 出 物资采购计划,经审批后进行采购,并按照计划要求进行供应。 4) 主要施工机具准备齐备。 5) 结构施工基本结束,具备室内采暖系统安装作业面,建筑已提供准确的各楼层地 面 标高线,主要作业条件满足施工要求。 (4) 套管预埋 1)管道穿过墙壁和楼板应配合土建预埋套管或预留孔洞,如设计无要求,应符合表 33-136 的规定。 预留孔洞尺寸(_) 表 33-136 项次 管道 名称 明 管 暗 管 孔洞尺寸长 X 宽 孔洞尺寸长 X 宽 (管径<25) 100X100 130X130 1 采暖立管 (管径 32〜50) 150X150 150X130 (管径 70〜100) 200X200 200X200 2 两根采暖立管 (管径<32) 150X100 200X130 3 采暖主立管 (管径<80) (管径 100〜125) 300X250 350X300 一 4 散热器支管 (管径<25) (管径 32〜40) 100X100 150X130 60X60 150X100 2)安装在楼板内的套管,其顶部应高出装饰地面 20mm;安装在卫生间及厨房间的 套管,其 顶部高出装饰地面 50mm,底部应于楼板底面相平;安装在墙壁内的套管其两端 与饰面相平。 穿过楼板的套管与管道之间缝隙,应用阻燃密实填塞,防水油膏封口,端面 应光滑。 (5)管道支、吊、托架及管托安装 1)管道支架材料采用普通型钢或镀锌型钢加工而成,金属管道的管托及管卡采用金 属制成品,铝塑复合管和非金属管道采用专用的非金属管卡。 2) 支架形式、尺寸、规格要符合设计和现场实际要求,支架孔、眼一律使用电钻或 冲 床加工,其孔径应比管卡或吊杆直径大 1〜2mm,管卡的尺寸与管子的配合要接触 紧密。 3) 管卡要安装于保温层外,管卡部位的保温层厚度与管道保温层厚度设计一致,选 用 中硬度的木材或硬质人造发泡绝热材料,使之具有足够的支撑强度,较好的绝热性能和 一定 的使用年限。 4) 支、吊架的生根结构,特别是固定支架的生根部位,尽可能的选择梁、柱等建筑 结 构上,采用预埋钢板或者膨胀螺栓固定。 5) 立管和支管的支架可能要设置到砖墙、空心砲块等轻质墙体上,根据实际情况, 采 取事先预留孔洞的办法,支架安装后,与土建专业密切配合,及时填塞 C20 细石混凝 土,并 捣固密实,当砌体达到强度的 75%时,方可安装管道,否则不允许使用该支架固 定管道。 274 33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 6) 安装滑动支架的管道支座和零件时,考虑到管道的热位移,要向管道膨胀的相反 方 向偏移该处全部热位移的 1/2 距离。滑动支架应灵活,滑托与滑槽两侧间应留有 3〜 5mm 的间 隙,纵向移动量要符合设计要求。 7) 选用吊架安装时,有热位移的管道吊杆要向管道膨胀的相反方向偏移该处全部热 位 移的 1/2 距离,注意双管吊架不能同时吊置热位移方向相反的任何两条管道。 8) 固定支架与管道接触紧密,固定牢固,其设置数量和具体位置应根据图纸设计和 现 场实际情况进行布置。 9) 立管管卡的安装按下列规定:楼层高度小于或等于 5m,每层必须安装一个;楼层 高 度大于 5m,每层不得小于 2 个;管卡安装高度距离地面为 1.5〜1.8m,2 个以上管卡 要匀称安 装,同一单位工程中管卡要安装在同一高度上。 10) 其他参照室内给水、热水管道支架安装要求。 (6)干管安装 1) 干管安装应从进户或分支路点开始,安装前检查管道内是否干净。 2) 按设计要求确定的管道走向和轴线位置,在墙(柱)上弹画出管道安装的定位坡 度 线。 3) 按经过深化设计后的施工图进行管段的加工预制,包括:断管、套螺纹、上零件、调 直、核对好尺寸,按环路分组编号,码放整齐。 4) 按设计要求或规范规定的间距进行支吊架安装,吊卡安装时,先把吊杆按坡向、 顺 序依次穿在型钢上,吊环按间距位置套在管上,再把管道抬起穿上螺栓拧上螺母,将管 道固 定。安装托架上的管道时,先把管道就位在托架上,把第一节管道装好 U 形卡,然 后安装第 二节管道,以后各节管道均照此进行,紧固好螺栓。 5) 遇有伸缩器,应考虑预拉伸及固定支架的配合。干管转弯作为自然补偿时,应采 用 艘制弯头。 6) 在管道干管上焊接垂直或水平分支管道时,干管开孔所产生的钢渣及管壁等废弃 物 不得残留管内,且分支管道在焊接时不得插入干管内。 7) 在干管上变径时,采用偏心异径管,偏心位置应符合如下要求: 供汽管:汽、水同向流的应管底平,反向流的应管顶平。 供水管:水、气同向流的,应管顶平,反向流的应管底平。 回水管:水、气总是反向流的,应管顶平。 8) 架空布置的采暖干管,一般沿墙敷设,遇到墙面有突出立柱的,管道可移至柱外 直 线敷设,支架的横梁加长,避免绕柱。 9) 地面上沿墙敷设的,遇到墙面突出立柱时,管道应制成方型弯管绕柱敷设,方型 弯 管相当于方型补偿器,但弯管可采用冲压弯头或焊接弯头组成,也可采用曲率半径为 2 〜2. 5 倍外管径的弯管组成。 10) 地面上沿墙布置的水平管,在过门地沟处,最低处应安装放水丝堵,地沟上返高 处 应安装排气阀。 11) 管道安装完毕,检查坐标、标高、预留口位置和管道变径等是否正确,然后找 直, 用水平尺等校对复核坡度、调整合格后,再调整吊卡螺栓、U 形卡,使其松紧适度, 平正一 致,最后焊牢固定卡处的止动板。 33. 12 建筑采暖工程 275 12) 摆正或安装好管道穿结构处的套管,填堵管洞口,预留口处应加好临.时管堵。 (7)立、支管安装 1) 核对各层预留孔位置是否垂直,吊线、剔眼、栽卡子,将预制好的管道按编号顺 序 运到安装地点。 2) 安装前先卸下阀门盖,有钢套管的先穿到管上,按编号从第一节管开始安装。涂 铅 油缠麻,将立管对准接口转动人扣,一把管钳咬住管件,一把管钳拧管,拧到松紧适 度,对 准调直时的标记要求,螺纹外露 2〜3 个螺距,预留口平正为止,清净麻头。 3) 检查立管的每个预留口标高、方向、半圆弯等是否准确、平正。将事先安装好的 支 架卡子松开,把管放人卡内拧紧螺栓,用吊杆、线坠从第一节管开始找好垂直度,扶正 钢套 管,最后填堵孔洞,预留口必须加好临时丝堵。 4) 立管遇支管垂直交叉时,支管应该设半圆形让弯绕过立管,如图 33-76 所示,让 弯的 尺寸见表 33-137。 让弯尺寸表(_) 表 33-137 DN a (°) ffl (°) R L Η 15 94 47 50 146 32 20 82 41 65 170 35 . 25 72 36 85 198 38 32 72 36 105 244 42 5)室内干管与立管连接不应采用丁字连接,应煨乙字弯或用弯头连接形成自然补偿 器,如 图 33-77 所示。 (8)采暖管道的坡度要求 室内采暖管道安装要注意坡向、坡度,管路布置要平直、合理,不能出现水封和气 塞。 对于蒸汽采暖,管路布置要有利于排除凝结水;对于热水,管路布置要有利于排除系 统内的 空气,分别防止水击和气塞,保证系统正常运行。 管道的坡度大小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未注明时,应符合以下要求: 1)气、水同向流动的热水采暖管道和汽、水同向流动的蒸汽管道及凝结水管道,坡 图 33-77干管与立管连接 Ο 50 度应为 3%。,不得小于2%0; 2)气、水逆向流动的热水采暖管道及汽、水逆向流动的蒸汽管道,坡度不小于 5%0; 276 33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 3) 散热器支管的坡度应为 1%,由供水管坡向散热器,回水支管坡向立管,下供下 回式 系统由顶层散热器放气阀排气时,该支管应坡向立管; 4) 水平串联系统串联管应水平安装,每个立管应安装 1 个活接头,便于拆修。 (9)采暖管道安装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 33-138 的规定。 采暖管道安装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表 33-138 项次 项 目 允许偏差 检验方法 1 横管道纵、 横方向 弯曲(mm) 每 lm 管径<100mm 1mm 用水平尺、直尺、拉线和 尺 量检查管径>100mm 1,5 mm 全长(25m 以上) 管径< 100mm 5^13mm 管径>100mm 5^25mm 2 立管垂直度 (mm) 每 lm 2mm 吊线和尺量检查 全长(5m以上) v^lOmm 3 弯管 椭圆 Z 管径<100mm 10% 用外卡钳和尺量检查 i^max i^min •Dmax 管径> 100mm 8% 折皱不平度(mm) 管径< 100mm 4 mm 管径>100mm 5mm 注:A„x、nmi„分别为管子最大外径和最小外径。 2.采暖设备安装 (1)膨胀水箱 膨胀水箱是用来 C:存热水采暖系统加热的膨胀水量,在自然循环上供下回式系统中,还 起着排气作用。膨胀水箱的另一个作用是恒定采暖系统的压力。 膨胀水箱一般采用碳钢板或不锈钢板制成,通常是圆形或者矩形。水箱上连有膨胀 管、 溢流管、信号管、排水管及循环管等管路。 1)膨胀水箱安装在系统最高点并高出集气罐顶 300mm 以上,安装时应平正,距离 安装地 面 250mm 以上。 2) 在机械循环系统和自然循环系统中,循环管 应接到系统定压点前的水平回水干管上(图 33-78), 33. 12 建筑采暖工程 277 图 33 - 7 8 膨胀水箱连接管示意图 1 一 膨 胀 水 箱 ; 2 — 溢 流 管 ; 3 — 排 污 管 ; 4 一 膨 胀 管 ; 5 — 循 环 管 ; 6 — 补 水 管 膨胀管与系统的连接点之间保持 1. 5〜3m 的距离,这 样可让少量热水能缓慢地通过循环管和 膨胀管流过水 箱,以防水箱里的水冻结,同时膨胀水箱要考虑保温。 3) 在膨胀管、循环管和溢流管上,严禁安装阀 门,以防止系统超压、水箱水冻结或水从水 箱内溢出。 4) 溢水管的管径应大于水箱的补水管管径。 5) 排污管安装在靠近水箱溢流管的底部,出水 箱后与溢流管相连,经过排水漏斗后接人污 水系统。 6) 膨胀水箱安装完毕,进行灌水试验,检查其 强度及是否渗漏。 7) 采暖系统冲水时,水位到达信号管高度即可。 (2) 集 气 罐 集气罐是由直径为 100〜250_的短管制成,有立式、卧式之分,其构造如图 33-79 所示。集 气罐顶部设有 DN15 的放气管,管端装有自动排气阀门,就近接到污水盆或其 他卫生设备处。 在系统工作期间,手动集气罐应定期打开阀门将积聚在罐内的空气排出系 统。若安装集气罐 的空间尺寸允许,应尽量采用容量较大的立式集气罐。集气罐的安装位 置在上拱式系统中应 为管网的最高点,为了利于排气,应使供水干管水流方向与空气气泡 浮升方向相一致,这就 要求管道坡度与水流方向相反,否则设计时应注意使管道的水流速 度小于气泡浮升速度,以 防气泡被水流卷走。 i 立式 π卧式 图 33-79 集气罐示意图 1) 集气罐一般安装于采暖房间内,否则应采取防冻措施。 2) 安装时应有牢固的支架支承,一般采用角钢栽埋于墙内作为横梁,再配以舛 2 的 U 形螺栓进行固定。 3) 集气罐在系统中与管配件保持 5〜6 倍直径的距离,以防涡流影响空气的分流。 4) 排气管一般采用 DN15,其 278 33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 上应设截止阀,中心距地面 1. 8m 为宜。 (3) 补偿器 采暖系统的热补偿器有套管式、球形、波纹管及方形补偿器 4 大类。 1)套管式补偿器 ①套管式补偿器有单向和双向两种形式。 ②套管式补偿器安装前应按生产厂给定的试验压力试压。试压时,套管应处于最大 伸长 量,试验压力下 5〜lOmin 内应不渗不漏。 ③套管补偿器安装长度应考虑预拉伸伸出长度。双向套管补偿器安装于两固定支架 中间, 两侧管道最少应各安装两个导向支架。单向补偿器靠一端固定支架安装时,另一端 应安装两 个以上导向支架。 ④套管补偿器安装时,应保证其中心线与管线中心线的一致,不可歪斜。 2) 球形补偿器 ①用于有三向位移的管道,其折曲角一般不大于 30°。 ②球形补偿器不能单个使用,根据管路系统可由 2〜4 个配套使用。 ③球形补偿器两侧管支架,宜用滚动支架。 ④用做采暖管道的球形补偿器安装时,需进行预压缩,其折曲角应向反方向偏转。 3) 波纹补偿器 补偿器接口有法兰连接和焊口连接两种方式,安装方法一种是随着管道敷设同时安装 补 偿器;也可以先安装管道,系统试压冲洗后,再安装补偿器。视条件和需要确定。 ①先测量好波纹补偿器的长度,在管道波纹补偿器安装位置上画出切断线。 ②依线切断管道。 ③先用临时支、吊架将补偿器支吊好,使两边的接口同时对好口,同时点焊。检査 补偿 器安装是否合适,合适后按顺序施焊。焊后拆除临时支吊架。 ④法兰接口的补偿器:先将管道接口用的法兰、垫片临时安装到波纹补偿器的法兰 盘上, 用临时支、吊架将补偿器支撑就位,补偿器两端的接口要同时对好管口,同时将法 兰盘点焊。 检査补偿器位置合适后,卸下法兰螺栓,卸下临时支、吊架和补偿器。然后对 管口法兰进行 对称施焊,按照焊接质量要求清理焊渣,检查焊接质量,合格后对内外焊口 进行防腐处理。 最后将波纹补偿器进行正式连接。 ⑤选用内衬套筒的波纹补偿器时,套筒有焊缝的一端应处于介质流向的上游。 ⑥波纹补偿器在安装前,应按工作压力的 1. 5 倍进行水压试验。 ⑦波纹补偿器的预拉伸应由厂方进行,定货时应提供预拉伸量或必要的数据。波纹 管补 偿器由于生产厂家不同,应按厂家安装说明书进行安装。 4) 方形补偿器 方形补偿器由 4 个 90°的煨弯弯管组成,他的优点是制作简单、便于安装、补偿量大、 工 作安全可靠;缺点是占地面积大、架空敷设不大美观等,因此凡有条件的情况下可 选用。 ①方形补偿器尽量用一根管子煨制,若用多根管子煨制,其顶端(水平段)不得有 焊口。 焊口应放置在外伸臂的中点处。 ' ②方形补偿器组对时,应在平地上拼接,组对时尺寸要准确、两边应对称,其偏差 不得 大于 3mm/m,垂直臂长度偏不应大于 10mm,弯头必须是 90°。 33. 12 建筑采暖工程 279 ③为了减少热应力和增大补偿量,方形补偿器安装前应进行预拉伸。 ④作为采暖系统的补偿器,安装时应预拉伸。室内采暖系统推荐采用撑顶装置,拉 伸长 度应为该段最大膨胀变形量的 2/5。 ⑤方形补偿器应安装在两固定支架中间,其顶部应设活动支架或吊架,安装后应将 拉杆 拆除。 (4) 疏 水 器 疏水器用于蒸汽供暖系统中,其作用在于能自动而迅速地排出散热设备及管网中的凝 结 水和空气,同时可以阻止蒸汽的溢漏。 1) 根据疏水器的作用原理不同,可分为机械型疏水器、热动力型疏水器、热静力型 (恒 温型)疏水器。 2) 根据图纸的设计规格进行组配安装,组配时,其阀体应与水平回水干管相垂直, 不 得倾斜,以利于排水。 3) 其介质流向与阀体标志应一致。 4) 同时安排好旁通管、冲洗管、止回阀、过滤器等部件的位置,并设置必要的法兰、活 接头等零件,以便于检修拆卸,蒸汽干管疏水器组安装如图 33-80 所示。 5%o _________________ 蒸汽管 t [ 5%o „ 放 气 管 * 声 汽 管 _5%o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3%°_, 泄水管 凝结水管 中途疏水器组 末端疏水器组 图 33-80 蒸汽干管疏水器组安装图 (5) 除 污 器 1)除污器一般设置在供暖系统用户引人口供水总管上、循环水泵的吸入管段上、热 交换设 备进水管段等位置。除污器有立、卧式和角型三种。除污器安装如图 33-81 所示。 ΗΧΗ HtXJ- HXlE (办) 除污器安装 (α)直通式;(6) 角 通 式 1 一筒体;2—进水管;3—出水管;4 一排污管;5—排污丝堵;6—放气管;7—截止阀 280 33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 2)除污器在安装以前应进行水压试验,合格后经防腐处理后方可安装。 3) 安装除污器时,须注意出人口方向,切勿装反。 4) 单台设置的除污器前后应装设阀门,并设旁通管,以保证除污器排污、出现故障 或 清理污物时热水能从旁通管通过而连续供热。 5) 除污器应设置单独的支架。 6) 系统试压和冲洗完成后,应清洗除污器过滤网滤下的污物。 (6) 减压阀和安全阀 1) 减压阀是利用蒸汽通过断面收缩阀孔时因节流损失而降低压力的原理制成,它可 以 依靠启闭阀孔对蒸汽节流而达到减压的目的,且能够控制阀后压力。常用的减压阀有活 塞式、 波纹管式两种,分别适用于工作温度不高于 30(TC 和 200°C 的蒸汽管路上。 2) 安全阀是保证蒸汽供暖系统不超过允许压力范围的一种安全控制装置。一旦系统 的 压力超过设计规定的最高允许值,阀门自动开启放出蒸汽,直至压力回降到允许值才会 自动 关闭。有微启式、全启式和速启式三种类型,供暖系统中多用微启式安全阀。 3) 蒸汽减压阀和管道及设备商安全阀的型号、规格、公称压力及安装位置应符合设 计 要求。安装完毕后应根据系统工作压力进行调试,并做出标志。 (7) 热 量 表 1) 分为单户用热量表和管网热力表。 2) 热量表安装方式都可以分为水平和垂直安装。 3) 热量表安装前,生产厂家应提供对温度传感器进行校核的资料。 4) 户用热量表的流量传感器宜装在供水管上,且热量表前应设置除污装置。 5) 安装不同厂家的热力表,应满足各厂家安装使用说明书的要求。 33.12.1.2 散热器的安装 1. 铸铁散热器安装 铸铁散热器可以现场组装,也可以由厂家按照订货要求直接组装,多用于民用建筑及 公 共场所等。 (1) 按图纸设计要求分段分层分规格统计出散热器的组数、每组片数,列成表以便组 对 和安装时使用。 (2) 组对散热器的垫片应使用成品,垫片的材质当设计无要求时,应采用耐热橡胶制 品, 组对后的散热器垫片露出颈部不应大于 1mm。 (3) 组对片式散热器需用专用钥匙,逐片组对。一组散热器少于 14 片时,应在两端 片上 装带腿片;大于或等于 15 片时,应在中间再增组一带腿片。 (4) 现场组装和整组出厂的散热器,安装前应做单组水压试验,试验压力为工作压力 的 1. 5 倍,但不得小于 0. 6MPa,试验压力下 2〜3min 压力不降且不渗不漏为合格。 (5) 柱形散热器落地安装时,应首先栽好上部抱卡,根据偶数和奇数片定好抱卡位 置, 以保持散热器中心线与窗中心线一致。 (6) 处于系统顶端的散热器宜在丝堵处设放风阀。 2. 钢制散热器安装 (1) 根据外形分为光管型散热器、闭式钢串片散热器、钢制柱式散热器、板式散热器 和 扁管式散热器等。 (2) 散热器厂家一般都配套专用支架,安装时先将支架用膨胀螺栓固定好,再将散热 33. 12 建筑采暖工程 281 器挂上。 (3)散热器进出口应安装活接头,便于检修方便。 3. 铝制散热器安装 (1) 铝制散热器主要有高压铸铝和拉伸铝合金焊接两种,从外形上可分为翼型和闭合 式 两种。 (2) 铝制散热器不应与钢管直接相连接,应采用铜管件或塑料管件连接。 (3) 铝制散热器进出口处应安装铜质阀门。 (4) 其他安装要求同钢制散热器。 4. 双金属复合散热器安装 双金属复合散热器主要以铜铝复合或钢铝复合为主,铝合金作外界散热物质,钢 (铜)作 内管与水接触,辐射+对流散热方式,适合高低温供水。适合温控和热计量技术 要求,更加节 能环保。与其他材质散热器相比,它散热均衡,散热效果也非常好,不受供 暖系统限制。其 安装方法基本与铝制散热器安装相同。 5. 散热器安装的有关标准 (1) 铸铁或钢制散热器表面的防腐及面漆应附着良好、色泽均匀,无脱落、起泡、流 滴 和漏涂缺陷。 (2) 散热器组对应平直紧密,组对后的平直度应符合表 33-139 规定。 柱形散热器规格表 表 33-139 项次 散热器类型 片数(片) 允许偏差(mm) 1 长翼型 2〜4 4 5〜7 6 2 铸铁片式 3〜15 4 钢制片式 16 〜25 6 (3)散热器支、托架安装,位置应正确,埋设应牢固。散热器支、托架数量应符合设 计或产品 说明书的要求。如设计未注时,则应符合表 33-140 的要求。 散热器支架、托架数量 表 33-140 项次 散热器形式 安装方式 每组片数(片) 上部托钩或 卡架数 (个) 下部托钩或 卡架数(个) 1 长翼型 挂墙 2〜4 1 2 5 2 2 6 2 3 7 2 4 2 柱型柱翼型 挂墙 3〜8 1 2 9〜12 1 3 13 〜16 2 4 17 〜20 2 5 21 〜25 2 6 3 柱型 柱翼型 带足落地 3〜8 1 — 8〜12 1 — 13 〜16 2 — 17 〜20 2 — 21 〜25 2 — (4) 散热器背面与装饰后的墙内表面安装距离,应符合设计或产品说明书要求。如设 计 282 33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 未注明,应为 30mm。 (5) 散热器安装高度应一致,底部距楼地面大于或等于 150mm,当散热器下部有管 道通 过时,距楼地面高度可提高,但顶部必须低于窗台 50mm。 (6) 散热器安装允许偏差应符合表 33-141 的规定。 散热器安装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表 33-141 项 次 项 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1 散热器背面与墙内表面距离 3 尺量 2 与窗中心线或设计定位尺寸 20 3 散热器垂直度 3 吊线和尺量 33.12.1.3 热力入口装置 1.低温热水采暖系统热力入口 低温热水采暖系统热力管道一般通过暖沟的形式入户,如图 33-82 所示。 (1) 热力入口处宜设计量表检查井,适合人员进出操作和检修; (2) 暖沟内设集水坑,设自动排水泵,防止暖沟内积水; (3) 室内暖沟标高要高于室外暖沟标高,防止出现积水倒灌的意外; (4) 热力入口处的阀门、附件等应适合拆卸利于检修; (5) 循环管的管径要比进出管小 1〜2 号; (6) 采暖季节里,如果要停止供暖,可以关闭 7、9 号阀门,打开 8 号阀门,以防室 外干 管发生冻结,采暖季节结束,整个采暖系统不应防水。 图 33-82 低温热水采暖人口图 1—温度计;2 一压力表;3—泄水堵;4—热计量表;5—铸铁井盖; 6—过滤器;7—供水管闸阀;8—闸阀;9 一自立式压差控制阀 2. 低压蒸汽采暖系统入口 低压蒸汽入户可通过暖沟形式,也可以直接由架空或直埋的方式入户,以后者方式入 户 时,控制阀组可设在室内。 3. 高压蒸汽采暖系统入口 高压蒸汽采暖系统入户时,应通过减压阀组进行减压后再接入蒸汽分汽缸供用户使 用。 减压阀组应包括安全阀、过滤器、截止阀、旁通阀、疏水器、压力表等。 (1) 减压阀组设在离地面 1.2m 左右处,沿墙敷设,如设在离地面 3m 时,须设永久 性操 作平台。 (2) 减压阀须安装在水平管道上,前后一律采用法兰截止阀。 (3) 减压阀前后的压差不得大于 0. 5MPa,否则应二次 33. 12 建筑采暖工程 283 减压。 (4) 减压阀有方向性,安装时切勿装反,并使其垂直的安装在水平管道上。对于带有 均 压管的减压阀,均压管应连接到低压管一边;使用波纹管式减压阀时,波纹管应朝下 安装。 (5) 减压阀安装完毕,应根据使用压力进行调试,并作出调试后的标志。 (6) 减压阀组的安全阀应设定起跳压力为工作压力加 0.02MPa,安全阀在安装前需 经当地 技术质量监督部门校核、铅封。安全阀出口不得朝向设备、人员和其他建筑物。 33.12.1.4 地板辐射采暖系统安装 1.管材及配件 (1) 根据耐用年限要求、使用条件等级、热媒温度和工作压力、系统水质要求、材料 供 应条件、施工技术条件和投资费用等因素来选择采用管材,常用的管材有交联铝塑复合 (XPAP) 管、聚丁烯(PB)管、交联聚乙烯(PE-X)管、无规共聚聚丙烯(PP-R)管 等,施工时严格按设 计要求来选择管材。 (2) 管材、管件和绝热材料,应有明显的标志,标明生产厂的名称、规格和主要技术 特 性,包装上应标有批号、数量、生产日期和检验代号。 (3) 施工、安装的专用工具,必须标有生产厂的名称,并有出厂合格证和使用说 明书。 (4) 管材配件 1) 连接件与螺纹连接部分配件的本体材料,应为锻造黄铜,使用 PP-R 管作为加热 管时, 与 PP-R 管直接接触的连接件表面应镀镍。 2) 连接件外观应完整、无缺损、无变形、无开裂。 3) 连接件的物理力学性能,应符合表 33-142 的要求。 连接件的物理力学性能 表 33-142 项 次 性 能 指 标 1 连接件耐水压(MPa) 常温:2.5, 95°C: 1.2’ lh 无渗漏 2 工作压力(MPa) 95°C : 1.0, lh 无渗漏 3 连接密封性压力(MPa) 95。。:3.5,lh 无渗漏 4 耐拔脱力(MPa) 95°C: 3.0 4) 连接件的螺纹,应符 合国家标准《非螺纹密封的管螺纹》GB/T 7307 的规定。螺 纹应完整,如有断丝或缺丝情况, 不得大于螺纹全扣数的 10%。 (5) 材料的外观质量、储运和检验 1) 管材和管件的颜色应一致,色泽均匀,无分解变色。 2) 管材的内外表面应当光滑、清洁,不允许有分层、针孔、裂纹、气泡、起皮、痕 纹 和夹杂,但允许有轻微的、局部的、不使外径和壁厚超出允许公差的划伤、凹坑、压入 物和 斑点等缺陷。轻微的矫直和车削痕迹、细划痕、氧化色、发暗、水迹和油迹,可不作 为报废的依据。 3) 管材和绝热板材在运输、装卸和搬运时,应小心轻放,不得受到剧烈碰撞和尖锐 物 体冲击,不得抛、摔、滚、拖,应避免接触油污。 4) 管材和绝热板材应码放在平整的场地上,垫层高度要大于 100mm,防止泥土和杂 物 进入管内。塑料类管材、铝塑复合管和绝热板材不得露天存放,应储存于温度不超过硬 40°C、 通风良好和干净的仓库中,要防火、避光,距热源不应小于 lm。 5) 材料的抽样检验方法,应符合国家标准《逐批检査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GB/ T 2828 284 33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 的规定。 2. 支架制作安装 (1) 管道支架应在管道安装前埋设,应根据不同管径和要求设置管卡和吊架,位置应 准 确,埋设要平整,管卡与管道接触应紧密,不得损伤管道表面。 (2) 加热管的支架一般采用厂家配套的成品管卡,加热管的固定方式包括: 1) 用固定卡将加热管直接固定在绝热板或设有复合面层的绝热板上; 2) 用扎带将加热管固定在铺设于绝热层上的网格上; 3) 直接卡在铺设于绝热层表面的专用管架或管卡上; 4) 直接固定于绝热层表面凸起间形成的凹槽内。 (3) 加热管安装时应防止管道扭曲,弯曲管道时,圆弧的顶部应加以限制,并用管卡 进 行固定。 (4) 加热管弯头两端宜设固定卡;加热管固定点的间距,直管段固定点间距宜为 0. 5〜0. 7m,弯曲管段固定点间距宜为 0. 2〜0. 3m。 (5) 分、集水器安装时应先设置固定支架。 3. 地板辐射采暖系统的安装 (1) 一般规定 1) 地板辐射采暖系统的安装,施工前应具备下列条件: ①设计图纸及其他技术文件齐全; ②经批准的施工方案或施工组织设计,已进行技术交底; ③施工力量和机具等齐备,能保证正常施工; ④施工现场、施工用水和用电、材料储放场地等临时设施,能满足施工需要。 2) 地板辐射供暖的安装工程环境温度宜不低于 5°C。 3) 地板辐射供暖施工前,应了解建筑物的结构,熟悉设计图纸、施工方案及其他工 种 的配合措施。安装人员应熟悉管材的一般性能,掌握基本操作要点,严禁盲目施工。 4) 加热管安装前,应对材料的外观和接头的配合公差进行仔细检査,并清除管道和 管 件内外的污垢和杂物。 5) 安装过程中,应防止油漆、沥青或其他化学溶剂污染塑料类管道。 6) 管道系统安装间断或完毕的敞口处,应随时封堵。 (2) 加热管的敷设 1) 按设计图纸的要求,进行放线并配管,同一通路的加热管应保持水平。如图 33- 83 所示。 2) 加热管的弯曲半径,PB 管和 PE-X 管不宜小于 5 倍的管外径,其他管材不宜小于 6 倍的管外径。 3) 填充层内的加热管不应有接头。 4) 采用专用工具断管,断口应平整,断口面应垂直于管轴线。 5) 加热管应用固定卡子直接固定在敷有复合面层的绝热板上,用扎带将加热管绑扎在 铺设于绝热层表面的钢丝网上,或将加热管卡在铺设于绝热层表面的专用管架或管卡上。 6) 加热管固定点的间距,直管段不应大于 700mm,弯曲管段不应大于 350mm。 7) 施工验收后,发现加热管损坏,需要增设接头时,应先报建设单位或监理工程师,提 33. 12 建筑采暖工程 285 出书面补救方案,经批准后方可实施。增设接头时,应根据加热管的材质,采用热溶或 电培 插接式连接,或卡套式、卡压式铜制管接头连接,并应做好密封。铜管宜采用机械连 接或焊 接连接。无论采用何种接头,均应在竣工图上清晰表示,并记录归档。 8) 地 热管弯头两端宜设固定卡;加热管固定点的间距,直管段固定点间距宜为 0. 5 〜 0. 7m,弯曲管段固定点间距宜为 0. 2〜0. 3m。 9) 在分水器、集水附近以及其他局部加热管排列比较密集的部位,当管间距小于 100mm 时,加热管外部应设置柔性套管等措施,如图 33-84 所示。 集、分水器 地热管 波纹套管 图 33-83 地热管路平面布置图 图 33-84 分、集水器附近接管做法 10) 加热管出地面至分水器、集水器连接处,弯管部分不宜露出地面装饰层。加热管 出 地面至分水器、集水器下部球阀接口之间的明装管段,外部应加装塑料套管。套管应高 出装 饰面 150〜200mm。 11) 加热管与分水器、集水器连接,应采用卡套式、卡压式挤压夹紧连接;连接件材 料 宜为铜质;铜质连接件与 PP-R 或 PP-B 直接接触的表面必须镀镍。 12) 加热管的环路布置不宜穿越填充层内的伸缩缝。必须穿越时,伸缩缝处应设长度 不 小于 200mm 的柔性套管,见图 33-85。 13) 伸缩缝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在与内外墙、柱等垂直构件交接处应留不间断的伸缩缝,伸缩缝填充材料应采用搭接 方 式连接,搭接宽度不应小于 lOmin;伸缩缝填充材料与墙、柱应有可靠的固定措施,与 地面绝 热层连接应紧密,伸缩缝宽度不宜小于 10mm。伸缩缝填充材料宜采用高发泡聚乙 烯泡沫塑料。 当地面面积超过 30m2 或边长超过 6m 时,应按不大于 6m 间距设置伸缩缝,伸缩缝 宽度不应小于 8mm。伸缩缝宜采用高发泡聚乙烯泡沫塑料或内满填弹性膨胀膏。 伸缩缝应从 286 33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 绝热层的上边缘做到填充层的上边缘。 图 33-85 地热管穿伸缩缝处做法 (3)热媒集、分水器安装 1) 热媒集、分水器应加以固定,当水平安裝时,一般宜将分水器安装在上,集水器 安 装在下,中心距宜为 200mm,集水器中心距地面应不小于 300mm;当垂直安装时, 分、集水器 下端距地面应不小于 150mm。 2) 加热管始末端出地面至连接配件的管段,应设置在硬质套管内,套管外皮不宜超 出 集配装置外皮的投影面。加热管与集配装置分路阀门的连接,应采用专用卡套式连件或 插接 式连接件。 3) 加热管始末端的适当距离内或其他管道密度较大处,当管间距<100m 时,应设 置柔 性套管等保温措施。 4) 加热管与热媒集、分水器牢固连接后,或在填充层养护期后,应对加热管每一通 路 逐一进行冲洗,至出水清净为止。 4.地板辐射采暖系统的检验、调试与验收 (1) 中间验收 地板辐射采暖系统,应根据工程施工特点进行中间验收。中间验收过程,从加热管道 敷 设和热媒集、分水器安装完毕进行试压起,至混凝土填充层养护期满再次进行试压止, 由施 工单位会同监理单位进行。 (2) 水压试验 浇捣混凝土填充层之前和混凝土填充层养护期满之后,应分别进行系统水压试验。水 压 试验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水压试验之前,应对试压管道和构件采取安全有效的固定和保护措施, 2) 试验压力应为不小于系统静压加 0. 3MPa,且不得 低于 0. 6MPa。 3) 冬季进行水压试验时,应采取可靠的防冻措施,试验合格后,应将管线内的水吹 净, 以免冻结。 4) 试验时首先经分水器缓慢注水,同时将管道内空气排出。 5) 充满水后,进行水密性检查。 6) 采用手动试压泵缓慢升压,升压时间不得少于 15min。 7) 升压至规定试验压力后,停止加压,稳压 lh,观察有无漏水现象。 8) 稳压 lh 后,补压至规定试验压力值,15mm 内的压力降不超过 0_05MPa 无渗漏 为合格。 (3) 调试 33. 12 建筑采暖工程 287 1) 地板辐射供暖系统未经调试,严禁运行使用。 2) 具备供热条件时,调试应在竣工验收阶段进行;不具备供热条件时,经与工程使 用 单位协商,可延期进行调试。 3) 调试工作由施工单位在工程使用单位配合下进行。 4) 调试时初次通暖应缓慢升温,先将水温控制在 25〜30°C 范围内运行 24h,以后每 隔 24h 温升不超过 5°C,直至达到设计水温。 5) 调试过程应持续在设计水温条件下连续供暖 24h,并调节每一环路水温达到正常 范 围。 (4) 竣工验收 1) 竣工验收时,应具备下列资料:施工图、竣工图和设计变更文件;主要材料、制 品 和零件的检验合格证和出厂合格证;中间验收记录;试压和冲洗记录;工程质量检查评 定记 录;调试记录。 2) 竣工验收标准。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系统安装的质量检验和验收可以参照表 33-143 执行。 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系统安装的质量检验和验收 表 33-143 序号 检 验 内 容 检 验 方 法 1 地面下敷设的盘管埋地部分不应有接头 隐蔽前现场查看 盘管隐蔽前必须进行水压试验,试验压力为工作压力的 1. 5 倍, 稳压 lh 内 压 力 降 不 大 主 控 项 但不小于 0. 6MPa 于 0. 05MPa 加热盘管弯曲部分不得出现硬折弯现象,曲率半径应符合下列 巨 3 规定: (1) 塑料管:不应小于管道外径的 8 倍 (2) 复合管:不应小于管道外径的 8 倍 尺量检查 1 分、集水器型号、规格、公称压力及安装位置、高度应符合设 计要 求 对照图纸及产品说明书 般 项 2 加热盘管管径、间距和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间距偏差不大于 dzlOmm 拉线和尺量检查 3 防潮层、防水层、隔热层及伸缩缝应符合设计要求 填充浇筑前观察检査 4 填充层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 作试块抗压试验 33.12.1. 5 电热膜采暖系统安装 1.电热膜的结构组成 电热膜表层材料为特制的聚酯薄膜,膜片中间的墨线是可导电油墨,是电热膜核心部 分, 相当于很多并联的电阻,通电后可发热。电热膜两边的银色条是金属载流条,是用来 连接油 墨(电阻),作用相当于导线。金属载流条的主要材料为铜镀锡和银墨。 低温辐射电热膜是一种通电后能发热的半透明聚酯薄膜,由可导电的特制油墨、金属 载 流条经加工、热压在绝缘聚酯薄膜间制成。工作时以电热膜为发热体,将热量以辐射的 形式送入空间,使Λ体和物体首先得到温暖,其综合效果优于传统的对流供暖方式。 2. 电热膜采暖系统的组成 低温辐射电热膜采暖系统由电源、温控器、连接件、绝缘层、电热膜及饰面层构成。 电 288 33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 源经导线连通电热膜,将电能转化为热能。由于电热膜为纯电阻电路,故其转换效率 高,除 一小部分损失外,绝大部分被转化成热能。主要组成部分如下.: (1) 电热膜 电热膜是整个系统的核心元件,是此系统的发热元件。它的基材为 PET 聚酯膜,发 热体 为导电油墨、附以银浆和导电的金属汇流条为导电引线,最后经热压下复合而成。电 热膜的 发热主要以辐射的方式散发热量,属低温辐射,它具有透射性,以红外线的形式向 室内散热。 (2) 连接导线、连接卡、绝缘罩 连接导线是对电热膜提供以电源,对整个电路构成回路; 连接卡是由特殊的合金材料制成,安装时用专用工具钳将连接卡的一端固定在电热膜 的 载流条上,然后将另一端压接在导线上; 绝缘罩是为了跟电热膜连接方便,保证安全,起绝缘和保护连接卡的作用。绝大多数 情 况下必须使用,但也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其他绝缘材料作绝缘处理。 (3) 温控器 对整个电热膜采暖系统进行控制,保证室内温度的稳定性,根据实际需要,通过温控 器 的调节与设定,可以随时调节室内温度(5〜30°C),起到节能作用并保持室温恒定。 3. 电热膜的规格 电热膜的规格型号见表 33-144 所示。 电 热 膜 规 格 型 号 表 33-144 规格型号 外形尺寸 额定功率 单片功率 应用场合 包装 (长 X 宽)mm (W/m2) (W) 片 C318-15 318X350 150 15 地面 C360-20 360X350 169 20 地面 100 C650-20 650X240 175 20 地面 C318-20 318X380 169 20 天棚、墙裙 200 C318-25 318X380 205 25 天棚、墙裙 C360-25 360X380 175 25 天棚、墙裙 C360-30 360X380 220 30 天棚、墙裙 300 C360-35 360X380 265 35 天棚、墙裙 C650-50 650X240 450 50 室外 100 注:额定电压:220〜240V;最高工作温度:8CTC;长期工作温度:7CTC 以下。 4.电热膜的发热量及表面温度 单片电热膜的发热量见表 33-145 所示。 单片电热膜发热量(W) 表 33-145 电热膜规格 18. 3 20 30 单片发热量 16 17.5 25.8 在室内温 18°C 情况下,未加装饰层的电热膜表面温度测试结果如表 33-146。 电热膜表面温度 表 33-146 电热膜规格 电热膜表面最高温度 rc) 无绝热层 单侧绝热(25_玻璃棉) 33. 12 建筑采暖工程 289 20W 31 37 30W 32 39 40W 34 41 5.电热膜采暖系统安装 以顶棚式电热膜安装为例介绍,安装示意见图 33-86。 图 33-86 顶棚电热膜安装示意图 1 一带尾孔的射钉;2 —吊件;3—轻钢龙骨;4—隔热层;5—电热膜; 6—饰面板(石膏板等);7—钢筋混凝土楼板 (1) 电热膜的安装 1) 剪切电热膜时必须沿电 热膜的剪切线进行剪切。 ’ 2) 电热膜末端用耐温 90°C的热熔胶贴塑料绝缘胶带。 3) 电热膜敷设时必须满足电热膜与墙及其他设施的最小距离要求,电热膜载流条距 金 属龙骨边缘不应小于 10mm。 4) 每组电热膜敷设在金属龙骨之间,用自攻钉沿膜两边将电热膜固定在纵向龙骨的 边 槽内,钉距 lOOOnmi。 5) 电热膜敷设时应平整,严禁有褶皱。 6) 严禁在电热膜载流条 lOmrn 以内及发热区刺破电热膜。 7) 电热膜接线端的载流条上装专用在导线连接卡,安装时必须用专用的压接工具, 连 接卡压接要对齐、牢固、如出现错位、活动必须更换连接卡。 (2) 电热膜接线 1) 电热膜接线用导线应分颜色使用: 相线——与本户电源颜色一致; · 控制线——黑色绝缘导线; N 线——蓝色绝缘导线; PE 线——黄绿相间的绝缘导线。 2) 电热膜组间接线用导线并接,接点在专用连接卡的筒形管中用专用的压接钳压紧,用 拉拽电线的方法检査导线的连接性。连接卡用绝缘罩做绝缘,内充填热熔胶。 3) 电热膜组间的连接导线应穿金属软管保护,其弯曲半径不应小于软管外径的 6 倍。金 属软管两端应加装保护线的护口,并不应退绞、松散、中间接头。软管内导线严禁有 接头。 (3) 温控器的安装 1) 土建及其他工程完工之后,按设计图纸确定的位置和高度安装温控器。 2) 温控器安装在暗盒上,盒的四周不应有空隙,温控器安装应端正,其面板应紧贴 墙 面。 3) 温控器应按说明书和设计的要求接线。 (4) 检验和验收 1) 电热膜安装应根据工程性质和特点进行中间检验和竣工验收。中间检验由施工单 位 290 33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 会同建设单位进行;竣工验收应由建设单位组织施工、设计和有关单位进行。并应做好 记录、 签署文件、立卷归档。 2) 进行每房间电热膜直流电阻测试,判定是否有短路和开路现象,所用的万用表宜 采 用 2. 5 级的数字式万用表。检验如出现阻值过高或开路,应检查连接卡的压接,将有问 题的 连接卡更换;如出现短路,应检査所有接线,并进行处理。 3) 用 500V 兆欧表测试电热膜回路与龙骨(地)之间的绝缘电阻,其值不能小于 1ΜΩ, 如不满足要求时,必须立即处理。 4) 用非接触测温仪确认低温辐射电热膜供暖系统是否正常工作。确认正常工作后, 应 在电热膜配电装置上加贴警示性工作标志。 33.12.1.6 采暖系统的试验与调节 1.采暖系统的水压试验 采暖系统安装完单,管道保温之前应进行水压试验。 (1)试压程序 采暖系统在施工工程中的试压包括两方面,一是过程中所有需要隐蔽的管道和附件在 隐 蔽前必须进行水压试验的隐蔽性试验;二是系统安装完毕,系统的所有组成部分必须进 行系 统水压试验的最终试验。 室内采暖管道进行强度和严密性试验时,系统工作压力按循环水泵扬程确定,以不超 过 散热器承压能力为原则。系统试验压力由设计确定,设计未注明时应按表 33-147 中的 规定。 室内采暖系统水压试验的试验压力 表 33-147 管 道 类 别 工作压力 试 验 压 力 强度试验 Ps (MPa) 严密性试验 蒸汽、热水采暖系统 P 顶点工作压力+0.1,顶点的 拭验压力不 小于 0.3 P 髙温热水采暖系统 P 顶点工作压力+0.4 P 使用塑料管和复合管的采暧系统 P 顶点工作压力+ 0. 2, 顶点的试验压力不小于 0.4 塑料管为 1. 15XP 复合 管为 P (2) 检验方法 使用钢管及复合管的采暖系统应在试验压力下 lOmin 内压力降不大于 0. 02MPa,降 至工作压 力后检査不渗不漏为合格; 使用塑料管的采暖系统应在试验压力下 lh 内压力降不大于 0. 05MPa,然后降压至工 作压力 的 1. 15 倍,稳压 2h,压力降不大于 0. 03MPa,同时各连接处不渗不漏为合格。 (3) 水压试验过程 1) 根据现场实际和工程系统情况,编制并上报系统水压试验方案,经审批后严格 执行。 2) 检查全系统管路、设备、阀件、支架、套管等,必须安装无误,达到试验条件。 3) 打开系统最高点处的排气阀,开始向采暖系统注水,待水灌满后,关闭排气阀和 进 水阀,停止注水。 4) 注水应缓慢进行,并进行巡检,注意检查系统管路是否有渗漏情况。 5) 使用电动或手动试压泵开始加压,压力值一般分 2〜3 次升至试验压力,升压过程 中 注意观察压力值逐渐升高的情况及管路是否渗漏。 33. 12 建筑采暖工程 291 6) 按照前述的检验方法进行检验,经监理工程师检查试验合格,作好水压试验记录。 7) 在系统最低点卸掉管道内的所有存水,冬季时还应采用压缩空气进行管路吹扫, 防 止管路内存水冻坏管道和设备。 8) 拆掉临时试压管路,将采暖系统恢复原位。 2.采暖系统的冲洗 系统试验合格后,应对系统进行冲洗和清扫过滤器及除污器。 (1) 冲洗前的准备工作 1) 对照图纸,根据管道系统情况,确定管道分段冲洗方案,对暂不参与冲洗的管段 通 过分支管线阀门将之关闭。 2) 不允许吹扫的附件,如孔板、调节阀、过滤器等,应暂时拆下以短管代替;对减 压 阀、疏水器等,应关闭进水阀,打开旁通阀,使其不参与冲洗,以防止堵塞。 3) 不允许冲洗的设备和管道,应暂时用盲板隔开。 4) 吹出口的设置:气体吹扫时,吹出口一般设置在阀门前,以保证污物不进入关闭 的 阀体内;用水冲洗时,清洗口设于系统各低点泄水阀处。 (2) 冲洗方法 采暖系统冲洗的方法一般包括水冲洗和蒸汽吹洗。 1) 水冲洗。采暖系统在使用前应进行水冲洗,冲洗水源可以采用自来水或工业纯净 水。 冲洗前按照前述的准备工作要求进行认真准备,冲洗时,冲洗水以不小于 1.5m/s 的 流速进行 冲洗,冲洗应连续进行,并保证管路畅通无堵塞现象,直到冲洗合格。 2) 蒸汽吹洗。蒸汽采暖系统的吹洗以蒸汽吹扫为宜,也可以采用压缩空气进行。蒸 汽 吹扫时,应缓慢升温,以恒温 lh 左右进行吹扫为宜,然后降温到室温,再升温、暖管、 恒温 进行二次吹扫,直到吹扫合格。 (3) 检验方法 1)系统水冲洗时,现场观察,直至排出水不含泥沙、铁屑等杂质且水色不浑浊为 合格。 292 33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 2) 蒸汽吹洗时,在蒸汽排出口设置一块抛光的木板,上贴干净的白纸,检验时将 白 纸靠近蒸汽排出口,让排出的蒸汽吹到白纸上,检查白纸上无锈蚀物及脏物为合格。 3.采暖系统的调试 采暖系统冲洗完毕应充水、加热,进行试运行和调试。 (1) 先联系好热源,制定出通暖调试方案、人员分工和处理紧急情况的各项措施。备 好 修理、泄水等器具。 (2) 参加调试的人员按分工各就各位,分别检査采暖系统中的泄水阀门是否关闭, 干、 立、支管上的阀门是否打开。 (3) 向系统内充水(以软化水为宜),开始先打开系统最高点的排气阀,指定专人看 管。 慢慢打开系统回水干管的阀门,待最高点的排气阀见水后立即关闭;然后开启总进口 供水管 的阀门,最高点的排气阀须反复开闭数次,直至将系统中冷空气排净。 (4) 在巡视检查中如发现隐患,应尽量关闭小范围内的供、回水阀门,及时处理和抢 修。 修好后随即开启阀门。 (5) 全系统运行时,遇有不热处要先查明原因。如需冲洗检修,先关闭供、回水阀, 泄 水后再先后打开供、回水阀门,反复放水冲洗。冲洗完后再按上述程序通暖运行,直到 运行 正常为止。 (6) 若发现热度不均,应调整各个分路、立管、支管上的阀门,使其基本达到平衡 后, 邀请各有关单位检查验收,并办理验收手续。 (7) 高层建筑的采暖管道冲洗与通热,可按设计系统的特点进行划分,按区域、独立 系 统、分若干层等逐段进行。 (8) 冬季通暖时,必须采取临时采暖措施。室温应连续 24h 保持在 5"C 以上巵,方可 进行 正常送暖: 1) 充水前先关闭总供水阀门,开启外网循环管的阀门,使热力外网管道先预热循环。 2) 分路或分立管通暖时,先从向阳面的末端立管开始,打开总进口阀门,通水后关 闭 外网循环管的阀门。 3) 待已供热的立管上的散热器全部热后,再依次逐根、逐个分环路通热,直到全系 统 正常运行为止。 (9) 通暖后调试的主要目的是使每个房间达到设计温度,对系统远近的各个环路应达 到 阻力平衡,即每个小环路冷热度均匀。在调试过程中,应测试热力入口处热媒的温度和 压力 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33.12. 2 室 外 供 热 管 网 33.12.2.1 —般规定 (1) 本节内容适用于厂区及民用建筑群(住宅小区)的饱和蒸汽压力不大于 0.7MPa、热水温度不超过 130°C 的室外供热管网安装工程的施工及质量检验和验收。具 体规定 依照《城市供热管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U 28 执行。 (2) 供热管网的管材应按设计要求。当设计未注明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管径小于或等于 40mm 时,应使用焊接钢管。 2) 管径为 50〜200mm 时,应使用焊接钢管或无缝钢管。 3)管径大于 200mm 时,应使用螺旋焊接钢管。 (3) 室外供热管道连接均应采用焊接连接。 33. 12 建筑采暖工程 2S293 (4) 各种阀类采用焊接法兰连接。 (5) 平衡阀及调节阀型号、规格及公称压力应符合设计要求。安装后根据系统要求进 行 调试,并作出标志。 (6) 直埋无补偿供热管道预热伸长及三通加固应符合设计要求。回填前应注意检査预 制 保温层外壳及接口的完好性。回填应按设计要求进行。 (7) 补偿器的位置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应按设计要求或产品说明书进行预拉伸。管 道 固定支架的位置和构造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8) 检査井室、用户人口管道布置应便于操作及维修,支、吊、托架稳固,并满足设 计 要求。 (9) 直埋管道的保温应符合设计要求,接口在现场发泡时,接头处厚度应与管道保温 层 厚度一致,接头处保护层必须与管道保护层成一体,符合防潮防水要求。 (10) 管道水平敷设其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11) 除污器构造应符合设计要求,安装位置和方向应正确。官网冲洗后应清除内部 污物。 (12) 供热管道的供水管或蒸汽管,如设计无规定时,应铺设在载热介质流向方向的 右侧 或上方。 (13) 地沟内的管道安装位置,其净距(保温层外表面)应符合下列规定: 与沟壁 100〜150mm; 与沟底 100〜200mm; 与沟顶(不通行地沟) 50〜100mm; (半通行和通行地沟)200〜300mm。 (14) 架空铺设的供热管道安装高度,如设计无规定时,应符合下列规定(以保温层 外表 面计算): 1) 人行地区,不小于 2. 5m; 2) 通行车辆地区,不小于 4. 5m; 3) 跨越铁路,距轨顶不小于 6.0m。 (15) 防锈漆的厚度应均匀,不得有脱皮、起泡、流淌和漏涂等缺陷。 33.12.2.2 室外热力管道支架制作与安装 1. 一般规定 (1) 支架的类型、位置和间距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 (2) 在波形补偿器和填料式补偿器两侧,应设置 1〜2 个导向支架; (3) 在直管段上的两个补偿器之间,或无补偿器装置、有热位移的直管段上,只允许 设 置 1 个固定支架; (4) 安装滑动支架的管道支座和零件时,考虑到管道的热位移,要向管道膨胀的相反 方 向偏移该处全部热位移的 1/2 距离。滑动支架应灵活,滑托与滑槽两侧间应留有 3〜 5mm 的间 隙,纵向移动量要符合设计要求; (5) 在同一管道上不宜连续使用过多吊架,在适当位置设型钢支架,防止管道摆动。 2.室外热力管道支座 (1)滑动支座 1)弧形板滑动支座 294 33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 如图 33-87 所示,其支座尺寸见表 33-148,主要用于室外不保温管道,加弧形板的目 的主 要是防止管道直接与支撑结构摩擦而减薄管壁。 (b) 图 33-87 弧形板滑动支架 (α)弧形板滑动支架;(W 支架详图 1 一支架;2—支座;3—管道 弧形滑板式滑动支座尺寸(■) 表 33-148 公称直径 DN L R a δ 公称直径 DN L R a <5 25 200 17 30 2 100 300 54 70 2 32 200 21 30 2 125 300 67 70 3 40 200 24 30 2 150 300 80 100 3 50 250 30 50 2 200 300 110 100 3 70 250 38 50 2 250 350 137 150 3 80 250 45 50 2 300 350 163 150 3 2) 丁字形滑动支座和曲面槽滑动支座 保温管道宜采用高位滑动支座,如图 33-88 丁字形滑动支座和图 33-89 曲面槽滑动支 座所 示。其管道与支座使用电焊焊牢,支座与支撑结构间能自由活动,支座的高度必须大 于管道 保温层厚度,才能确保保温材料不致因管道的位移而受到破坏,支座在加工时预先 钻两个孔, 为保温材料绑扎钢丝预留的通孔。表 33-149 为丁字形滑动支座尺寸,表 33- 150 为曲面槽滑动 支座尺寸。 I 典 6/4 6/4 图 33-88 丁字形滑动支座 丁字形滑动支座尺寸(mm) 表 33-149 公称直径 DN h a b c 25 100 50 200 96 4 32 100 50 200 96 4 40 100 60 200 96 4 50 100 60 250 96 4 70 120 80 250 114 6 80 120 80 250 U4 6 33. 12 建筑采暖工程 2S295 100 120 80 250 114 6 图 33-89 曲面槽滑动支座 (a)曲面槽滑动支架;(W 曲面槽滑动支座 曲面槽滑动支座尺寸(_) 表 33-150 公称直径 DN h a b c 谷 f n 125 120 100 250 125 5 — 50 150 150 100 300 160 5 — 50 200 150 120 300 160 5 — 50 250 150 160 300 160 6 80 60 300 150 160 300 160 6 80 60 (2)导向支座 导向支座是为了使管道在支架上滑动时不致偏离管道轴线而设置的,通常做法是在滑 动 支架的滑托两侧各焊接一片短角钢,如图 33-90 和图 33-91 所示。 1 一滚柱;2—保温层 296 33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 (3) 固定支架 图 33-92 角钢固定支座 1 一支架梁;2—管道;3—固定短角钢 固定支架的作用是使管道在该 点卡死,不允许有任何方向的移 动,固定点两边管道的热 胀冷缩由 伸缩器来吸收。固定支架在设计和 安装中要考虑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1) 角钢固定支座。如图 33-92 所示,主要适用于不保温管道,固 定短角钢的长度与支架 横梁横断面 宽度相等,待管道定位后再焊接, 焊缝高度不小于焊件厚度。 2) 弧形板固定支座。如图 33-93 所示,将弧形板滑动支架的弧形板焊接在支架梁上 而成, 主要适用于不保温管道。 - - 图 33-93 弧形板固定支座 1 一支架梁;2—弧形板;3—管道 3) 卡环式固定支座。如图 33-94 所示,主要适用于小管径的不保温管道,管道可水 平或 垂直安装,图(Ω)适用于 DN20〜DN50 管道的固定,图(6)和图(C)为带挡板 的固定支架,适 用于 DN65〜DN150 的管道固定。 图 33-94 卡环式固定支座 1 一支架梁;2—U 形卡环;3—管道;4 一固定 短角钢;5—固定短弧形板 33. 12 建筑采暖工程 297 4) 丁字形固定支架。如图 33-95 所示,将丁字形滑动支架的支座底板焊接在支架横 梁上, 可以加侧板,主要适用于保温管道。 5) 曲面槽固定支架。如图 33-96 所示,将曲面槽滑动支架的支座底板焊接在支架横 梁 上,可以加侧板,主要适用于保温管道。 3. 管道支座的安装 支座安装包括支架构件的制作加工和现场安装两部分工序。 (1)支架制作 -4 * rR ikjJ 图 33-95 丁字形固定支架 1 一支架梁; 2—丁字形支座;3—管道 m 图 33-96 曲面槽固定支座 1 一支架梁;2—曲面槽支座;3—管道 298 33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 1) 管道支架的制作应在管道安装前采取工厂化集中预制,以提高效率。 2) 支架的形式和尺寸应符合施工图或设计文件指定的标准图集的要求,当标准图上 的尺寸与现场实际情况不符合时,应按现场实际需要的尺寸进行调整。 3) 管道支架的材料,除设计文件另有规定外,一般采用 Q235 号普通碳素型钢。制 作 时的下料切割宜采用机械冲剪或锯割,边长大于 5Qmm 的型钢可用氧-乙炔焰切割,但 应将 切割后的熔渣及毛刺清除。 4) 支架上的孔应用电钻加工,不得用氧-乙炔焰割孔。钻孔的直径应比所穿管卡或螺 栓的直径大 2mm 左右。 5) 管卡、吊架等部件上的螺纹宜用车床等机械加工,当数量少可用圆板牙进行手工 扳 丝,但加工出来的螺纹应光洁整齐、无短丝和毛刺等缺陷。 6) 支架的各部件应在组焊前校核尺寸,确认无误后再进行组对点焊,点焊成形后用 角 尺或标准样板校核组对角度,并在平台上矫形,最后完成所有焊缝的焊接。 7) 支架制作完毕,应按设计文件的规定及时做好防腐处理。当设计无规定时,可除 锈 后刷防锈底漆一遍,待管道完成以后再刷底漆一遍,面漆两遍。 8) 支架制作完成后应按照不同位置和尺寸进行编号和分类堆放。 (2)支座安装 室外地沟内管道的支座与室内管道支座安装方法相同,室外架空管道的支座一般包括 钢筋混凝土管架、钢管管架和钢结构管架等。如图 33-97 所示。 图 3 3 - 9 7 室 外 架 空 管 道 支 架 安 装 形 式 U ) 钢 管 或 钢 结 构 T 形 管 架 ; ( W 混 凝 土 管 架 1) 支架安装位置应正确,埋设应平整牢固。固定支架与管道接触应紧密,固定应 牢 靠。 2) 滑动支架应灵活,滑托与滑槽两侧间应留有 3〜5mm 的间隙,纵向移动量应符合 设 计要求。 3) 滑动支座的允许热位移量,按支座实长减去 50mm 得出,所以在施工时,支座必 须 33. 12 建筑采暖工程 299 进行偏心安装,偏心尺寸为支座前进边缘(靠伸缩节的一方)与支承板中心线相 距 50mm。 4) 管道支架附近的焊口,距支架净距大于 50mm,最好位于两个支座间距的 1/5 位 置 上。 5) 固定在建筑结构上的管道支架不得影响结构的安全。 6) 支架横梁、受力部件、螺栓等所用材料的规格及材质,支架的安装形式和方法等, 应符合设计要求及规范规定。 7) 大直径管道上的阀门应设专用支架支承,不得用管道承受阀体重量。 33.12.2.3 补偿器的安装 热力管道的特点就是安装施工温度与正常运行温度差别很大,管道系统投人运行后会 产生明显的热膨胀,设计和施工中必须保证对这种热膨胀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进行补偿,避 免使管道产生过大的应力,保证管道的安全运行。 补偿器及固定支架的正确安装,是供热管道解决伸缩补偿保证管道不出现破损所不可 缺少的。补偿器的设置位置及形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1.补偿器的类型 热力管道首先考虑利用管道本身结构上的弯曲部位的自然补偿作用,然后再考虑设置 专用的补偿器。当热力管道有条件时,一般采用方形补偿器,当管道布置空间狭小,无条 件 布置方形补偿器时,应采用其他形式的补偿器,根据补偿器结构形式的不同,专门制作 的 补偿器有方形(弯管式)、填料套筒式、波纹管式和球形等多种,可根据使用条件选用。 (1)自然补偿 管道热膨胀的补偿适用于热力管道、低温管道或受气温变化较大的露天管道,凡是安 装 时的温度与日后运行出现的温度有较大差异且可能造成对管道安全运行造成影响的,都 应 考虑进行热补偿。 1)固定支架的间距设置 对管道的热膨胀进行补偿,首先要合理地确定管道固定支架的位置,使管道在预定的 区 间或范围内进行有控制的伸缩,通过弯管本身的弹性或补偿器进行长度补偿。 固定支架的间距必须保证两个固定支架之间的管道热膨胀长度不超过补偿器的补偿能 力,即使可以设置补偿能力较大的补偿器,固定支架的间距也不能过大,否则会使滑动支 架 的数量增加,使管道伸缩时的摩擦阻力增大,从而造成管道的纵向弯曲。 架空、地沟及埋地铺设的热力管道,其固定支架的间距见表 33-151。 热力管道固定支架的最大间距(m) 表 33-151 补偿器 管道敷 公称直径(mm) 形式 设形式 32 40 50 65 80 100 125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450 方形补偿器 架空和地沟 35 45 50 55 60 65 70 80 90 100 115 130 130 130 无沟 — — 50 55 60 65 70 70 90 90 110 110 125 125 波纹管 轴向复式 50 50 50 50 70 70 70 — — 补偿器 横向复式 60 75 90 110 120 110 100 套筒补偿器 地沟 — — 70 70 70 85 85 85 105 105 120 120 140 140 球形补偿器 架空 100 100 120 120 130 130 140 140 150 L 形自然 L 长边 18 20 24 24 30 30 30 30 300 33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 补偿器 L 短边 2. 5 3.0 3. 5 4.0 5.0 5.5 6. 0 6. 0 固定支架的确定还应考虑与支管的关系,如果干管上有支管接出,干管上的固定支架 应靠 近支管,而不是把补偿器靠近支管,以便使干管的热膨胀尽可能少的传递给支管,同 时也 保 证 了 支 管 的 热 膨 胀 不 影 响 干 管 。 钢 管 固 定 支 架 至 自 由 端 ( 包 括 支 管 、 立 管 ) 的 最 大 允 许 长 度 见 表 3 3 - 1 5 2 。 热力管道固定支架至自由端的最大允许长度 表 33-152 热媒 热水温度 rc) 60 70 80 90 95 100 110 120 130 151 145 170 175 蒸汽(MPa) 0. 05 0. 1 0. 18 0. 27 0.4 0. 7 0. 8 民用建筑(m) 55 45 40 35 33 32 30 26 25 22 22 — — 工业建筑(m) 65 57 50 45 42 40 37 32 30 27 27 24 24 2)管道的自然补偿 在热力管道安装施工时,设置固定支架或补偿器应首先考虑利用管道弯曲部分进行自 然补偿。 ①L 形补偿 当管道有 90°转弯时,可以在转角的两侧通过确定固定支架的位置来确定长臂 L 和短 臂 /的长度,可按公式(33-7)来计算,形成 L 形补偿器,如图 33-98。 1 = !· (3 3 _ 7) 式中 I——L 形补偿器短臂长度(m); Dw——管子外径(mm); AL---------- 长臂的热伸缩量(mm),AL=a · Δί · L if^; α一一管材的线膨胀系数,碳钢 a=0.0l2mm/ (m · "C); Δί—管道所受温度差 CC); L——长臂长度(m)。 在 L 形补偿中长臂 L 与短臂/的长度越是接近,其弹性越差,补偿能力也越差,90° 弯头 处的应力也就越大。一般情况下,可将 L 长度取为 20〜30m,再按上述公式计算出 短臂/的 长度。 图 33-99 Z 形补偿 ②Z 形补偿 33. 12 建筑采暖工程 301 如图 33-99 所示的 Z 形自然补偿,对于垂直臂长〖所承受的弯曲应力,可按公式(33- 8)进行计算: 6ALEDW —L2(Z + 12K) -管子弯曲许用应力,一般取 TOMPa; -热伸长量 AL = ZXLj+ALz (mm); -材料的弹性模量,钢管取 2.1 X105MPa; -管子外径(mm); -垂直臂长度(mm); (33-8) 式中σ AL- Ε Dy, I K—短臂长度与垂直臂长度之比,Κ=Ι^/ί。 实际工程中,其垂直臂长Ζ值,是由设计或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因此,当/已定,计 算Κ 值公式为: Id 2 12 W ; 计算时,先假设 M 和。之和,以便计算出其热膨胀量 AL,得出 K 值,再计算短边 长度。 二尺/。 从 定 的 L 和匕之和中减去Μ值,即得 L2 值,这样即确定了两个固定 支架的位置。 ③T 形补偿 图 33-100 Τ形补偿 当支管与干管的连接点处于干管两固定支架间的中点 时, 如图 33-100 所示的支管 L 受热膨胀时在干管固定支架 Α、β两 处产生的最大弯曲力为: (33-10) QAlEDy L2 105 式中(W——最大弯曲应力(MPa),钢管一般取 TO〜80MPa; Μ——支管Ζ段的热伸长量(mm); E^管材的弹性模量,钢管取 2· IX105MPaV D„ 管子外径(mm); L——干管未固定段长度(mm)。 根据公式和许用弯曲应力,当巳知支管长度 Z,得出 AL 后,即可计算出干管未固定 段 L 的最小长度;若 L 一定时,也可以求出 AL,再计算出支管 Z 的最大长度。 (2) 方形(弯管式)补偿器 与室内采暖管道的方形补偿器的区别在于室外热力管道直径都比较大,室外管道方形 补偿器一般由 4 个 90°的冲压弯头与短管焊接而成,视现场条件可设置成水平弯管方式或 垂 直形成龙门方式,一般跨越道路或其他障碍物时采取垂直龙门式。方形补偿器的设置数 量 以图纸设计为准。 (3) 波纹管补偿器 波纹管补偿器又称膨胀节,伸缩节,是一种挠性、薄壁、有横向波纹的具有伸缩功能 的 器件,它由金属波纹管与构件组成。波纹管补偿器的工作原理主要是利用自身的弹性变 形 功能,补偿管道由于热变形、机械变形和各种机械振动而产生的轴向、角向、侧向及其 组 合位移,补偿的作用具有耐压、密封、耐腐蚀、耐温度、耐冲击、减振降噪的功能,起 到 302 33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 降低管道变形和提高管道使用寿命的作用。 波纹管补偿器具有结构紧凑、体积小、承压能力高、工作性能好等优点,在室外热力 管 道工程中除了自然补偿和方形补偿器外使用最广泛的成品补偿器。 2.补偿器的安装 (1) 补偿器安装前应对补偿器的外观进行检査,按照设计图纸核对每个补偿器的型 号、 规格、技术参数和安装位置,检查产品安装长度应符合管网设计要求,检查接管尺寸 应符 合管网设计要求,校对产品合格证。 (2) 需要进行预变形的补偿器预变形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并记录补偿器的预变形量。 (3) 先安装好固定支架、导向支架和管道后,再安装补偿器,操作时应防止各种不当 的 操作方式损伤补偿器。 (4) 补偿器安装完毕后应按要求拆除运输固定装置并应按要求调整限位装置,施工单 位应有补偿器的安装记录。 (5) 补偿器宜进行防腐和保温处理,采用的防腐和保温材料不得影响补偿器的使用 寿 命。 (6) 被纹管补偿器安装应与管道保持同轴,有流向标记箭头的补偿器安装时应使流向 标记与管道介质流向一致。 (7) 方形补偿器水平安装时垂直臂应水平放置平行臂应与管道坡度相同,垂直安装时 不得在弯管上开孔安装放风管和排水管,滑托的预偏移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冷紧应在两端 同时均匀对称地进行,冷紧值的允许误差为 10mm。安装就位时起吊点应为 3 个,以保持 补 偿器的平衡受力。 (8) 自然补偿管段的冷紧应符合下列规定: 1)冷紧焊口位置应留在有利操作的地方,冷紧长度应符合设计规定; 2) 冷紧段两端的固定支架应安装完毕并应达到设计强度,管道与固定支架已固定 连 接; 3) 管段上的支吊架已安装完毕,冷紧焊口附近吊架的吊杆应预留足够的位移量; 4) 管段上的其他焊口已全部焊完并经检验合格; 5) 管段的倾斜方向及坡度应符合设计规定; 6) 法兰仪表阀门的螺栓均已拧紧; 7) 冷紧焊口焊接完毕并经检验合格后方可拆除冷紧卡具; 8) 管道冷紧应填写记录。 33.12. 2. 4 碳素钢管的焊接 碳素钢管的焊接必须执行《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35 和《现场 设 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36 的规定。 (1) 焊接技术人员、无损探伤人员及焊工必须有相应的资质及证书。 (2) 焊接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必须有生产厂家的质量证明书,其质量不得低于国家 现行标准。 (3) 焊接施工单位首次使用钢材品种、焊接材料、焊接方法和焊接工艺时,应在实施 焊 接前进行焊接工艺试验。 33. 12 建筑采暖工程 303 (4) 在实施焊接前应根据焊接工艺试验结果编写焊接工艺方案。 1.手工电弧焊 (1)管道坡口加工 管道坡口的加工可选用机械坡口、氧-乙炔火焰切割、空气等离子切割等方法,采用 热 加工方法加工坡口后,应除去坡口表面的氧化皮、熔渣及影响接头质量的表面层,并应 将 凹凸不平处打磨平整。 ” 表 33-153 坡口的形式和尺寸根据管材材质、壁厚等不同而选用不同,如设计文件无要求时,可 按 表 33-153 选用坡口形式。 焊接坡口形式及尺寸 坡 口 尺 寸 序号_ 坡口名称 备注 坡口形式 间 隙 C (mm) 坡口角度《 (°) 1〜3 0〜1. 单面焊 :[型坡口 ^7777^777?! 1 〜2. 5 3〜6 双面焊 0 ■ci 65 〜75 3〜9 V 型坡口 55 〜65 9〜26 0〜3 3〜5 带垫板 V 型坡口 45 〜55 9〜26 4〜6 (2)管道的施焊 1) 室外热力 管道材质多为 Q235、10、20 号钢,手工电弧焊选用 E4303 (对应牌号 J422)焊条。焊缝的焊接 层数与选用焊条的直径、电流大小、管道壁厚、焊口位置、坡口 形式有关。见表 33-154 所 示。 焊接焊条、电流选用 表 33-154 序号 管壁厚度(mm) 焊接层数 焊条直径(mm) 焊接电流(A) 1 3〜6 2 卜 3· 2 80 〜120 2 6 〜10 . 2—3 3.2 4 105〜120 160〜200 304 33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 3 10 〜13 3〜4 3. 2〜4 4 105〜180 160〜200 4 . 13 〜16 4〜5 3. 2〜4 4 105〜180 160〜200 5 16 〜22 5〜6 3_ 2〜4 4〜5 105〜180 160〜250 2) 焊条不得出现涂层剥离、污物、老化、受潮或者生锈迹象。焊条必须保存在专门 的 干燥的容器内。为减少焊缝处的内应力,施焊时应有防风、雨、雪措施,管道内还应防 止穿堂风。 3) 管道对口采用支架或者吊架调整中心,在没有引起两管中心位移的情况下保留开 口端空间,管道对口时必须外壁平齐,用钢直尺紧靠一侧管道外表面,在距焊口 200mm 另 一侧管道外表面处测量,管道与管件之间的对口,也要做到外壁平齐。 4) 钢管对好口后进行点焊,点焊与第一层焊接厚度一致,但不超过管壁厚的 70%,其 焊缝根部必须焊透,点焊位置均匀对称。 5) 与母材焊接的工卡具其材质宜与母材相同或同一类别号拆除工卡具时不应损伤母 材,拆除后应将残留焊疤打磨修整至与母材表面齐平。严禁在坡口之外的母材表面引弧和 试 验电流并应防止电弧擦伤母材。 6) 焊接时应采取合理的施焊方法和施焊顺序,施焊过程中应保证起弧和收弧处的质 量,收弧时应将弧坑填满,多层焊的层间接头应错开。 7) 采用多面焊时,在焊下一层之前,层间应用砂轮机、钢丝刷认真清除层间熔渣,并 等管道自然冷却,然后进行下一层的焊接。各层引弧点和熄弧点均错开 20mm 或错开 30°角。 如发现层间表面缺陷,及时修磨补焊。 8) 焊缝均满焊,焊接后立刻将焊缝上的焊渣、氧化物清除,每个焊缝在焊接完成后 立 即标记出焊工的标识。 9) 除工艺或检验要求需分次焊接外,每条焊缝宜一次连续焊完,当因故中断焊接时, 应根据工艺要求采取保温缓冷或后热等防止产生裂纹的措施,再次焊接前应检查焊层表 面, 确认无裂纹后方可按原工艺要求继续施焊。 10) 需预拉伸或预压缩的管道焊缝组对时,所使用的工卡具应在整个焊缝焊接及热处 理完毕并经检验合格后方可拆除。 11) 焊工的自检工作贯穿整个焊接过程,如打底、层伺、盖面的检査。检查内容包 括: 焊缝表面是否有气孔、夹渣、裂纹、咬边、弧坑等缺陷,接头是否良好,填充金属与 305 33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 母材融合是否良好等。如有问题,采用机械加工法清除缺陷后,再进行补焊。焊工、班 组 长自检合格后,填写好检查记录交给质检员,质检员按照自检记录表格对焊口进行 100% 的外观检测,检测合格后由技术员填写无损检测委托单交于热处理及无损人员,自检记录 要 求书写工整、详细、真实,并使用碳素笔。 (3)焊缝质量控制 焊缝咬边深度不大于 0. 5mm,连续咬边长度不应大于 100mm,且焊缝两侧咬边总长 不大 于该焊缝全长的 10%。焊缝表面不得低于管道表面,焊缝余高 M<1 + 0.2X 组对后 坡口的最大 宽度,且不大于 3mm。接头错边不应大于壁厚的 10%,且不大于 2mm。 2.氣一电联焊 采用手工钨极氩弧焊打底、手工电弧焊盖面焊接工艺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氩电联焊,对 比 采用手工电弧焊焊接工艺具有焊接质量好、射线探伤合格率高;效率高、速度快、易于 掌 握;工艺易于掌握、容易操作等特点,在室外热力管线工程施工中,氩电联焊工艺适用 于 低压蒸汽管线以及大口径的采暖管线。 氩电联焊焊缝坡口加工同手工电弧焊,焊丝选择 H08MnA,氩气保护。采用手工钨 极氩 弧焊打底焊时,钨极直径为 2. 5〜4mm,氩气流量为 6〜10L/min,焊接电流为 80〜 120A。钨 极氩弧焊的操作技术包括引弧、填丝焊接、收弧等过程。 (1) 引弧 短路引弧法(接触引弧法),即在钨极与焊件瞬间短路,立即稍稍提起,在焊件和钨 极 之间便产生了电弧; 高频引弧法,是利用高频引弧器把普通工频交流电(220V 或 380V,50Hz)转换成 高频(150 〜260kHz)、高压(2000〜3000V)电,把氩气击穿电离,从而引燃电弧。 (2) 收弧 增加焊速法,即在焊接即将终止时,焊炬逐渐增加移动速度; 电流衰减法,焊接终止时,停止填丝使焊接电流逐渐减少,从而使熔池体积不断缩 小, 最后断电,焊枪或焊炬停止行走。 (3) 填丝焊接 填丝时必须等母材熔化充分后才可填加,以免未熔合,填充位置一定要填到熔池前沿 部 位,并且焊丝收回时尽量不要马上脱离氩气保护区。 33.12.2.5 室外热力管道铺设 1.地沟内管道铺设 地沟敷设方法分为通行地沟、半通行地沟和不通行地沟三种形式。 (1)通行地沟敷设 当管道通过不允许挖开的路面处时;热力管道数量多或管径较大,管道垂直排列高度 大 于或等于 1. 5m 时,可以考虑采用通行地沟敷设。 在通行地沟内采用单侧布管和双侧布管两种方法见图 33-101 所示。自管子保温层外 表面 至沟壁的距离为 120〜150mm;至沟顶的距离为 300〜350mm;至沟底的距离为 150 〜200mm。无 论单排布管或双排布管,通道的宽度应不小于 0. 7m,通行地沟的净高不低 于 1.8m。通行地 沟的弯角处和直线段每隔 100m 距离应设一个安装孔,安装孔的长度应 能安下长度为 12. 5m 的热轧钢管,一般为 0.8X5m,以保证该线段最大一根管子或附件 306 33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 的装卸所必须的条件。在安装孔内,需设铁梯或扒钉,以供操作人员出入地沟之用。 图 33-101 通行地沟 Ca)单排布置;(W 双排布置 (2)半通行地沟敷设 当管道通过的地面不允许挖开,且采用架空敷设不合理时,或当管子数量较多,采用 不 通行地沟敷设由于管道单排水平布置地沟宽度受到限制时,需定期检修的管道(如热 力、 采暖管)可采用半通行地沟敷设,如图 33-102 所示。 图 33-102 半通行地沟 Ca)安装滑动支架;(W 安装固定支架 由于维护检修人员需进入半通行地沟内对热力管道进行检修,因此半通行地沟的高度 一 般为 1.2〜1.4m。当采用单侧布置时,通道净宽不小于 0.5m,当采用双侧布置时,通 道宽度不 小于 0.7m。在直线长度超过 60m 时,应设置一个检修出入口(人孔),人孔应 高出周围地 面。 半通行地沟内管的布置,自管道或保温层外表面至以下各处的净距宜符合下列要求: 沟壁 100〜150mm;.沟底 100〜200mm;沟顶 200〜300mm。 (3)不通行地沟敷设 不通行地沟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敷设形式。它适用于下列情况:土壤干燥、地下水位 低、 33. 12 建筑采暖工程 307 管道根数不多且管径小、维修工作量不大。敷设在地下直接埋设热力管道时,在管道 转弯 及伸缩器处都应采用不通行地沟,如图 33-103 所示。 不通行地沟外形尺寸较小,占地面积小,并能保证管道在地沟内自由变形,同时地沟 所耗费的材料较少。它的最大缺点是难于发现管道中的缺陷和事故,维护检修也不方便。 不通行地沟的横剖面形状有矩形、半圆形和圆形三种,常用的不通行地沟为矩形剖 面。 地沟壁的材料有砖、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等材料。 不通行地沟的沟底应设纵向坡度,坡度和坡向应与所敷设的管道相一致。地沟盖板上 部 应有覆土层,并应采取措施防止地面水渗入。 地沟内管道的布置,自管道或保温层外表面至以下各处的净距宜符合下列要求: 沟壁 100〜150mm; 沟底 100〜200mm; 沟顶 50〜100mm。 (a) (6) 图 33-103 不通行地沟 (α)单管敷设;(6) 双 管 敷 设 (4)地沟内管道安装 1) 施工流程为:与土建进行地沟交接验收—管道支架制作与安装—管道安装—补偿 器 安装—水压试验—防腐保温—系统试压和冲洗—交工验收。 2) 安装施工单位参与地沟土建施工的验收工作,并与土建施工单位进行交接。 3) 按照图纸设计要求进行管道支架制作和安装,地沟内的管道支架采用多种固定方 式,如膨胀螺栓或锚栓固定、焊接到预埋钢板上、埋入预留洞中固定等。 4) 管道安装时,按照先下后上,先里后外,先大后小的顺序。可采用汽车吊或龙门 架 进行配合的方式进行管道吊装。 5) 管道安装固定后方可安装补偿器,补偿器应做好预拉伸,按图纸设计位置固定。 6) 管道焊接时加大预制深度,尽量减少固定焊口数量。 2.直埋管道铺设 直埋是各类管道最常见的敷设方式,室外热力管道一般采用高密度聚乙烯作保温外壳 的 “管中管”直埋技术。 (1) 直埋保温管道和管件应采用工厂预制,并应分别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高密度聚乙 稀 外护管聚氨酯泡沫塑料预制直埋保温管》CJ/T 114,《高密度聚乙烯外护管聚氨酯泡沫 塑料预 308 33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 制直埋保温管件》CJ/T 155、《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外护管聚氨酯泡沫塑料预制直埋 保温管》 CJ/T 129 和《城镇直埋供热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T 81 的规定。 (2) 直埋管道施工流程:沟槽验收—管道敷设—阀门‘、附件安装—水压试验和冲洗— 防 腐保温—验收回填。 (3) 直埋保温管道安装应按设计要求进行,管道安装坡度应与设计一致,在管道安装 过 程中出现折角时必须经设计确认。 (4) 对于钢管必须做好防腐、绝缘,尤其在接口处,试压合格后必须补作保护层,保 温 层及保护层或绝缘层,其等级不低于母管。 (5) 预制直埋保温管的现场切割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管道配管长度不宜小于 2m; 2) 在切割时应采取措施防止外护管脆裂; 3) 切割后的工作钢管裸露长度应与原成品管的工作钢管裸露长度一致; 4) 切割后裸露的工作钢管外表面应清洁不得有泡沫残渣。 (6) 直埋保温管接头的保温和密封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接头施工采取的工艺应有合格的检验报告; 2) 接头的保温和密封应在接头焊口检验合格后进行; 3) 接头处钢管表面应干净干燥; 4) 当周围环境温度低于接头原料的工艺使用温度时应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接头质量; 5) 接头外观不应出现熔胶溢出、过烧、鼓包、翅边、褶皱或层间脱离等现象; 6) 一级管网的现场安装的接头密封应进行 100%的气密性检验,二级管网的现场安 装 的接头密封应进行不少于 20%的气密性检验,气密性检验的压力为 0.02MPa,用肥皂 水仔细 检査密封处无气泡为合格。 (7) 在雨雪天进行接头焊接和保温施工时应搭盖罩棚。 (8) 预制直埋保温管道在运输现场存放安装过程中,应采取必要措施封闭端口,不得 拖 拽保温管,不得损坏端口和外护层。 (9) 直埋保温管道安装质量的检验项目及检验方法应符合表 33-155 的规定。 直埋管道安装质量的检验项目及检验方法 表 33-155 序号 项 目 质量标准 检验频率 检验方法 1 连接预警系统 满足产品预警系统的技术要求 100% 用仪表检查 整体线路 Δ节点的保温 和密封 外观检査 无缺陷 100% 目测 2 气密性 —级管网 无气泡 100% 气密性试验 试验 二级管网 无气泡 20% 注:Δ为主控项目,其余为一般项目。 3.架空管道铺设 室外热力管道架空铺设在钢结构管廊、独立管架或钢筋混凝土支座上。 (1) 架空管道施工流程为:测量定位—架空支架施工—安装支座—管道预制、吊装— 管 道连接—补偿器安装—水压试验—防腐保温。 (2) 按设计文件进行管架的定位、施工,管中心距离支架横梁边缘的距离按表 33- 156 计算。 33. 12 建筑采暖工程 309 管中心至支架读梁边缘最小距离表(_) 表 33-156 DN 50 65 80 100 125 150 200 250 300 保温管 190 210 215 220 250 260 300 320 350 不保温管 130 135 145 155 165 180 210 235 265 3rn 33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 (3) 管道在地面上进行预制、组装和防腐,防腐时注意留出焊口部位。 (4) 使用人工或机械进行吊装,吊装后及时进行固定,防止管道滚动。 (5) 加大预制深度,尽量减少固定口的数量,架空管道的活动口和固定口的位置距离 支 架应大于 150mm 以上。 (6) 管道安装后,用水平尺进行复查,找坡调直,安装允许误差符合规范规定。 (7) 按设计要求的位置安装阀门、补偿器、疏水器等附属设备。 (8) 经试压合格后进行管道防腐和保温。 33.12. 2. 6 管道防腐与绝热 1.室外热力管道防腐 室外热力管道施工时,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防腐处理。防腐工作包括管道表面处理和 管 道外壁涂漆。 (1) 管道表面处理 为了增加油漆的附着力和防腐效果,在涂刷底漆前,必须将管道或设备表面的锈溃和 污 物清除干净,并保持干燥。在室外热力工裎施工中,碳钢管道表面处理方法包括手动工 具 除锈、电动工具除锈和喷砂或喷丸除锈。 (2) 管道涂漆 1) 管道防腐常用涂料及其选择 管道防腐常用涂料有红丹防锈漆、铁红防锈漆、铁红醇酸底漆、灰色防锈漆、锌黄防 锈 漆、环氧红丹漆、磷化底漆、厚漆、油性调和漆、生漆、过氯乙烯漆、耐酸水蛭磁漆、 沥 青漆等,如何正确的选择和使用涂料,对保证管道防腐的质量和应用效果都是十分重要 的。 一般讲,选择涂料时应注意以下因素: ①根据管道周围腐蚀介质的种类、性质、浓度和温度,选择相适应的涂料。如酸性介 质 可用酚醛树脂漆;碱性介质应采用环氧树脂漆。 ②根据被涂物表面材质不同,选择相适应的涂料。如红丹防锈漆适用于钢铁表面,但 不 适于铝表面,铝表面应采用锌黄防锈漆。 ③考虑施工条件的可能性。如对无高温处理条件的施工现场,不应采用烘干型的合成 树 脂材料,而应选用加有固化剂的合成树脂材料,以利于冷态下固化成膜。 ④按管道内输送介质温度不同,选择相适应的涂料。 ⑤涂料正确配套:底漆与面漆配套;涂料与稀释剂配套。 ⑥考虑经济效果,在不降低质量标准的前提下,应尽可能选择价格低廉的涂料。 2) 防腐施工要点 施工中防腐蚀涂料的种类、层数和厚度按设计文件执行,涂漆方法包括手工刷漆和压 缩 空气喷涂两种方式。 ①根据漆料厂家说明书、设计要求和环境温度调配好漆料,漆料应在配置后 8h 内用 完, 当 C 存的漆料出现沉淀时,使用前应搅匀。, ②手工涂刷时,选择软硬适宜的毛刷进行涂刷,用力要均匀,涂刷的顺序:自上而 下、 从左到右、先里后外、先斜后直、先难后易、纵横交错进行。保持涂层的均匀,不得 有漏 涂现象。涂刷时,涂料不应有堆积和流淌以及漏刷现象。 ③喷漆时,调整好涂料的黏稠度和压缩空气的压力,其所用的空气压力一般为 0.2〜 33. 12 建筑采暖工程 301 0. 4MPa,保持喷头与金属表面之间的距离,当表面是平面时,一般为 250〜350mm;当 表面是 圆弧形时,一般为 400mm 左右为宜。压缩空气压力要稳定,操作时移动速度均 匀,速度一 般为 10〜15m/min。喷枪喷射出的漆流应与喷漆面垂直,使管道表面形成均 匀的漆膜。 ' ④当要求涂刷两遍以上时,要等前一遍漆层干燥后再涂下一层。每遍涂层不宜太厚, 以 0.3〜0.4mm 为宜。 ⑤当涂漆时的环境温度低于 5°C 时,应采取防冻措施;若遇雨、雪、雾、大风天气 时, 不宜在室外进行涂刷防腐作业;空气湿度大于 75%时,不宜进行涂刷作业。 ⑥管道涂层的补口和补伤的防腐蚀涂层材料要与原管道涂层相同,管道压力试验合格 后, 对焊口部位进行防镑处理并进行漆料的补涂。 ⑦用涂料和玻璃纤维做加强防腐层时除遵守上述的有关规定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按设计规定涂刷的底漆应均匀完整无空白凝块和流痕; 玻璃纤维的厚度、密度、层数应符合设计要求,缠绕重叠部分宽度应大于布宽的 1/2, 压 边量宜为 10〜15mm,用机械缠绕时缠布机应稳定匀速前进,并与钢管旋转转速相 配合; 玻璃纤维两面沾油应均匀,经刮板或挤压滚轮后布面无空白,不得淌油和滴油; 防腐层的厚度不得低于设计厚度。玻璃纤维与管壁应粘结牢固,缠绕紧密均匀。表面 应 光滑不得有气孔、针孔和裂纹。钢管两端应留 200〜250mm 空白段。 ⑧直埋管道的防腐材质和结构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工程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 2.室外热力管道绝热 (1) 常用保温材料 常用的保温材料有粉状或颗粒状的珍珠岩、硅藻土、水泥艇石等;棉状的保温材料有 石 棉绳、石棉板、岩棉、玻璃棉等制成的棉毡、管壳、板等;泡沫塑料的保温材料有聚苯 乙 烯泡沫塑料(保冷)、聚氨酯泡沫塑料(<120°C)、聚异氰脲酸酯泡沫塑料(<150°C)、 聚氯 乙烯泡沫塑料(分硬质和软质)等。 1) 保温材料应具有导热系数小。根据导热系数的大小可以划分为四级:一级 A< 0. 08W/(m · K) ;二级 0· 08<Α<0· 116W/(m · K);三级 0. 116<Α<0· 174W/(m · K);四级 0· 174<λ<0. 209W/(m · Κ)。 2) 不腐蚀金属、耐热范围大、热稳定性好。 3) 吸湿率低、抗水蒸气渗透性强,吸潮后不霉烂变质。 4) 密度小,一般在 450kg/m3 以下、有一定机械强度(一般能承受 0.3MPa 以上的 压力), 经久耐用。 5) 无毒、无臭味、不燃、防火性能好。 6) 货源广、价格便宜、施工方便等。 (2) 保温层施工 保温层的施工方法取决于保温材料的形状和特性。 1)涂抹法保温 涂抹法保温适用于膨胀珍珠岩、膨胀艇石、石棉白云石粉、石棉纤维等不定形的散状 材 料。保温施工时,按一定比例用水调成胶泥状,加入胶粘剂,如水泥、水玻璃、耐火黏 土 等,再加入促凝剂,加水混拌均匀,成为塑性泥团,用 手或工具分层涂抹,第一层用较稀 的胶泥涂抹,其厚度为 5mm,以增加胶泥与管壁的附着力,第二层用干一些的胶 泥涂抹,厚 302 33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 度为 10〜15mm,以后每层涂抹厚度_为 15〜 25mm。每层涂抹均应在前一层干燥后进行,直 到要求的厚 度为止。其结构如图 33-104 所示。 图 3 3 - 1 0 4 涂 抹 法 保 温 结 构 1 一管道;2 — 防锈漆;3 — 保温层; 4 一钢丝网;5 — 保护层; 6 —防腐漆 涂抹法保温整体性好,保温层和保温面结合紧密,且 不受保温物体形状的限制。多用 于热力管道和设备的保温。 2)绑扎法保温 绑扎法保温适用于预制保温瓦或板块料,用镀锌钢丝 将保温材料绑扎在管道的防锈层 表面上。 保温施工时,先在保温材料块的内侧抹 5mm 的石棉粉或石棉硅藻土胶泥,以使保温 材 料与管壁能紧密结合,对于矿棉渣、玻璃棉、岩棉等矿纤材料预制品,因为他们的抗湿 性 能差,可不涂抹胶泥,然后将保温材料绑扎在管壁上。见图 33-105 所示。 3)粘贴法保温 图 33-106 粘贴法保温结构 1 一管道;2—防锈漆;3—胶粘剂;4 一 保温材料;5—玻璃丝布 ;6—防腐漆; 7—聚乙烯薄 膜 粘贴法保温适用于各种加工成型的保温预制品,它用胶粘剂与保温物体表面固定,多 用 于空调和制冷系统的保温。见图 33-106 所示。选用胶粘剂时,对一般保温材料可用石 油沥 青玛碎醋做胶粘剂。对聚苯乙烯泡沫塑料保温材料制品,不能用热沥青或沥青玛谛酯 做胶 粘剂,而用聚氨酸预聚体(即 101 胶)或醋酸乙稀乳胶、酚醛树脂、环氧树脂等材料 做胶 粘剂。 33. 12 建筑采暖工程 303 图 33-105 绑扎法保温结构 1 一管道;2—防锈漆;3—胶泥;4—保 温材料;5—镀锌钢丝;6—沥青油毡; 7—玻璃丝布;8—防腐漆 4)缠包法保温 缠包法保温适用于矿渣棉毡、玻璃棉毡等保温材料。保温施工时,先根据管径的大小 将 保温材料裁成适当宽度条带,以螺旋状包缠到管道的防锈层表面(图 33-107 U)),或 者按管 子的外圆周长加上搭接宽度,把保温材料剪成适当纵向长度的条块,将其平包到管 道的防 锈层表面(图 33-107 (W),缠包保温棉毡时,如棉毡的厚度达不到厚度要求时, 可适当增加 缠包层数,直至达到保温厚度要求为止。 (3) 保护层施工 ' 图 33-107 缠包法保温结构 (β)方 法 一 ; 方 法 二 1 一管道;2—防锈漆;3—镀锌钢丝;4 一保温毡;5—钢丝网;6—保 护层;7—防腐漆 无论是保温结构还是保冷结构,都应设置保护层,常用保护层的材料有沥青油毡和玻 璃 丝布构成的保护层;单独用玻璃丝布缠包的保护层;石棉石膏、石棉水泥等保护层;金 属 薄板保护层。 1) 绝热层的保护层种类和施工要求应按设计文件执行。保护层应做在干燥、经检査 合 格的绝热层表面上,应确保各种保护层的严密性和牢固性。 2) 金属保护层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按设计要求选用镀锌钢板、铝板或不镑钢板等保护层; 安装前,金属板两边先压出两道半圆凸缘。对设备保温可在每张金属板对角线上压两 条 304 33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 交叉筋线; 垂直方向的施工应将相邻两张金属板的半圆凸缘重叠搭接,自下而上顺序施工,上层 板 压下层板,搭接长度宜为 50mm; 水平管道的施工可直接将金属板卷合在保温层外,按管道坡向自下而上顺序施工,两 板 环向半圆凸缘重叠,纵向搭口向下,搭接处重叠宜为 50mm; 搭接处应采用铆钉固定,间距不得大于 200mm; 金属保护层应留出设备及管道运行受热膨胀量,在露天或潮湿环境中保温设备和管道 的 金属保护层,应按规定嵌填密封剂或在接缝处包缠密封带; 在已安装的金属保护层上,严禁踩踏或堆放物品。 3) 复合材料保护层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玻璃纤维以螺纹状紧缠在保温层外,前后均搭接 50mm,布带两端及每隔 300mm 用 镀锌 钢丝或钢带捆扎; 对复合铝箔,可直接敷在平整保温层表面上。接缝处用压敏胶带粘贴和铆钉固定,垂 直 管道及设备的敷设由下向上,成顺水接缝。 对玻璃钢材料,保护壳连接处用铆钉固定,纵向搭接尺寸宜为 50〜60mm,环向搭接 宜 为 40〜50mm,垂直管道及设备敷设由下向上成顺水接缝; 对铝塑复合板,可用于软质绝热材料的保护层施工中铝塑复合板正面应朝外,不得损 伤 其表面,轴向接缝用保温钉固定,间距宜为 60〜80mm,环向搭接宜为 30〜40mm,纵 向搭 接不得小于 10mm,垂直管道的敷设由下向上成顺水接缝; 抹面保护层的灰浆密度不得大于 1000kg/m2,抗压强度不应小于 0. 8MPa,干燥后不 得产生裂缝、脱壳等现象,不得对金属腐蚀; 抹石棉水泥保护层以前,应检查钢丝网有无松动部位,并对有缺陷的部位进行修整,保 温层的空隙应采用胶泥充填,保护层分两次抹成,第一层找平和挤压严实,第一层稍干 后 再加灰泥压实、压光; 抹面保护层未硬化前应有防雨雪措施,当环境温度低于 5°C 时应有冬季施工方案,采 取 防寒措施。 4)保护层表面不平度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应符合表 33-157 的规定。 管道及设备保温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表 33-157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频率 检验方法 1 涂抹保护层 <10 每隔 20m 取一点 外观 2 缠绕式保护层 <10 每隔 2Qm 取一点 外观 3 金属保护层 <5 每隔 20m 取一点 2m 靠尺和塞尺检查 4 复合材料保护层 <5 每隔 2Qm 取一点 外观 33.12. 2. 7 管道系统的试压与吹洗 1. 一般规定 (1) 室外热力管网安装完毕后,应进行强度试验和严密性试验。 (2) 强度试验的试验压力为工作压力的 1.5 倍,但不得小于 0.6MPa,在试验压力下 10mm 内压力降不大于 0.05MPa,然后降至工作压力下稳压 30min 检查,不渗不漏为 合格。 33. 12 建筑采暖工程 305 (3) 对于不能与管道系统一起进行试压的阀门、仪表等,应临时拆除,换上等长的短 管。 对管路上的波纹补偿器进行临时固定,以免在水压试验时受损。 (4) 管道试压前所有接口处不进行防腐和保温,以便在管道试压中进行检査,管道与 设 备间应加盲板,待试压结束后拆除。 (5) 管道试压时要缓慢升压,焊缝若有渗漏现象,应停止加压,泄水后进行修理,然 后 重新试压。 (6) 试压时,应将阀门全部开启,管道系统的最高处应设排气阀,最低处设泄水阀。 (7) 冬季施工时进行水压试验,要采取防冻措施,试验完毕将管线内水泄净,并采用 压 缩空气进行吹干,防止冻裂管道、管件和设备。 2. 室外热力管网水压试验 (1) 室外热力管网水压试验时,将管路上的阀门开启,试验管道与非试验管道进行隔 离, 打开系统中的排气阀,往管路内开始注水,注水时安排人员对试验管段进行巡视,发 现漏 水时立即进行修复。 (2) 注水完毕后开始进行强度试验,使用电动试压泵分阶段进行加压,先升压至试验 压 力的 1/2。全面检査试验管段是否有渗漏现象,然后继续加压,一般分 2〜3 次升压到 试验压 力,稳压 lOmin 压力降不大于 0.05MPa,强度试验为合格。 (3) 强度试验合格后,降压至工作压力进行严密性试验,稳压 30min 检査管道焊缝 和法 兰密封处,不渗不漏为合格。 3. 管道系统的吹洗 管道系统的压力试验合格后,应进行管道的吹洗。当管道内介质为热水、凝结水、补 给 水时,管道采用水冲洗;当管道内介质为蒸汽时,一般采用蒸汽吹洗。 (1) 热水管道的水冲洗 1) 吹洗的顺序应先主管再支管的顺序进行,吹出的脏物及时排除,不得进人设备或 已 吹洗后的管内。 2) 吹洗压 力一般不大于工作压力,且不小于工作压力的 25%,流速为 1〜1. 5m/s。 3) 吹洗时间试实际情况而定,直至排出口的水色和透明度与入口处目测一致为合格, 会同有关单位工程师共同检查,及时填写“管道系统吹洗记录”和签字认可。 (2) 蒸汽管道的蒸汽吹扫 1) 蒸汽管道试压后进行蒸汽吹扫,选择管线末端或管道垂直升高处设置吹扫口,吹 扫 口应不影响环境、设备和人员的安全,吹扫口处装设阀门,管道也要进行加固。 2) 送蒸汽开始加热管路,要缓慢开启蒸汽阀门,逐渐增大蒸汽的流量,在加热过程 中 不断地检查管道的严密性以及补偿器、支架、疏水系统的工作状态,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 加热完毕后,即可开始吹扫。先将吹扫口阀门全部打开,逐渐开大总阀门,增加 蒸 汽流量,吹扫时间约 20〜30min,当吹扫口排出的蒸汽清洁时停止吹扫,自然降温至环 境温 度,再加热吹扫,如此反复不小于 3 次。 4) 使用刨光的木板置于吹扫口进行检查,板上无污物和变色为合格,蒸汽吹扫结束, 拆除临时装置,将蒸汽管线复位。 (3) 压缩空气吹扫 306 33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 室外热力管道还可以采用压缩空气进行吹扫,一般压缩空气吹洗压力不得大于管道工 作 压力,流速不小于 20m/s。 4.室外供热管网子分部工程施工质量验收 室外供热管道安装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 33-158 的规定。 室外供热管道安装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表 33-158 项次 项 目 允许偏差 检 验 方 法 1 坐 标 ( mm) 敷设在沟槽内及架空 20 用水平尺、直尺、拉线 埋地 50 和尺量检查 2 标高(mm) 敷设在沟槽内及架空 ±10 尺量检查 埋地 ±15 水平管道纵、 横方向 弯曲 (mm) 每 lm 管径<100mm 1 3 管径> 100mm 1. 5 用水准仪(水平尺)、 全长(25m 以上) 管径<100mm >13 直尺、拉线和尺量检查 管径> 100mm >25 椭圆率 管径<100mm 8% Dfnax Dmin Dmax 管径>100mm 5% 4 弯管 管径<100mm 4 用外卡柑和尺麗检查 折皱不平度(mm) 管径 125〜200mm 5 管径 200〜400mm 7 33.12.3 供热锅炉及辅助设备安装 本节适用于建筑供热和生活热水供应的额定压力不大于 1.25MPa、热水温度不超过 130Γ 的整装蒸汽和热水锅炉及辅助设备安装工程的质量检验与验收。 33.12.3.1 常用法规、标准及规范 (1) 《锅炉安装改造单位监督管理规则》 (2)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3) 《锅炉安装监督检验规则》 (4) 《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5) 《热水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6) 《特种设备质量监督与安全监察规定》 (7) 《锅炉定期检验规则》 (8) 《锅炉水处理监督管理规则》 (9) 《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特种设备事故处理规定》 (10) 《有机热载体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11) 《锅炉房设计规范》GB 50041 (12) 《锅炉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73 (13) 《起重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278 33. 12 建筑采暖工程 307 (14) 《连续输送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 验收规范》GB 50270 (15) 《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 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36 (16) 《承压设备焊接工艺评定》JB 4708 (17) 《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施 工及验收规范》GB 50126 (18) 《低压锅炉水质标准》GB 1576 (19) 《压缩机、风机、泵安装工程 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75 (20) 《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 通用规范》GB 50231 (21)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 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42 33.12.3.2 锅炉报装、施 工监察与验收 各级质量技术监督局的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机构,是专门从事锅炉、压力容器检验 工 作的政府监督机构,负责对锅炉、压力容器的生产、安装和使用实行监督检査。 1.锅炉报装 锅炉安装前,锅炉安装单位应会同锅炉使用单位前往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进行报装。报 装 时需携带以下资料: (1) 资质文件:施工单位承担相应级别锅炉安装的“锅炉安装许可证”,参加安装施 工的 质量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专业技术工人名单和持证人员的相关证件; (2) 施工技术文件:施工单位的质量管理手册和相关的管理制度,编制的锅炉安装施 工 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及施工技术措施; (3) 施工进度计划·, (4) 工程合同或协议; (5) 锅炉出厂技术资料:包括锅炉产品质量证明书、产品安全性能监督检验证书(可 按部件、组件)、锅炉全套图纸、锅炉安装与使用说明书、锅炉强度计算书、安全阀排放 量 计算书、受压元件重大设计更改资料、焊接工艺规程与焊接工艺评定等,进口锅炉还应 携 带“进口锅炉产品安全质量监督检验证书”; (6) 锅炉房设计资料,包括锅炉房设计说明、锅炉房平面布置图、锅炉及附属设备平 面 布置图、立面图、工艺流程图、工艺管道安装图及标明与有关建筑距离的图纸; (7) 填写正确、齐全的《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告知书》。 以上资料经当地技术质量监督部门核准、备案,并在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告知书上 签 字盖章后,安装施工单位方可进行锅炉安装。 2. 锅炉安装施工监察 锅炉安装质量监督检验由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授权的锅炉压力容器检验所进行。 (1) 锅炉安装监督检验项目分 A 类和 B 类。在锅炉安装单位自检合格后,监检员应 当 根据《监检大纲》要求进行资料检查、现场监督或实物检查等监检工作,并在锅炉安装 单 308 33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 位提供的见证文件(检查报告、记录表、卡等,下同)上签字确认。对 A 类项目,未 经监 检确认,不得流转至下一道工序。 (2) 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按照《监检大纲》和《监检项目表》所列项目和要求,按照锅 炉 安装的实际情况对锅炉安装过程进行监检。 (3) 在监督检验过程中,监检人员应当如实做好记录,并根据记录填写《监检项目 表》。 监检机构或者监检人员在监检中发现安装单位违反有关规定,一般问题应当向安装 单位发 出《特种设备监督检验工作联络单》;严重问题应当向安装单位签发《特种设备监 督检验 意见通知书》。安装单位对监检员发出的《特种设备监督检验工作联络单》或监检 机构发 出的《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意见通知书》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处理并书面回复。 3. 锅炉安装验收 锅炉安装工程竣工,施工单位经自检合格,出具“锅炉安装质量证明书”,锅炉检验 所出 具“锅炉安装质量监督检验报告书”后,可以进行锅炉总体验收,锅炉总体验收由锅 炉使用单 位组织。 (1) 锅炉设备、管道安装完毕后,与特检所联系管道无损检测(规定的检测项目)及 水 压试验。 (2) 水压试验合格后,锅炉试运行 48h,并与特检所联系锅炉总体验收。 (3) 总体验收合格后,填写“锅炉安装质量证明书”,并由特检所签署意见、加盖公章。 33.12.3.3 整装锅炉安装 按照燃烧介质的不同分为燃煤、燃气和燃油锅炉。 1.安装前的准备工作 (1)技术准备 1) 建立完备的现场锅炉安装质量保证体系,参加安装施工的质量管理人员、专业技 术 人员和专业技术工人等持证上岗,各岗位职责分工明确,管理制度健全,编制的锅炉安 装 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及施工技术措施并报审; 2) 认真熟悉图纸,掌握设计原理和思路,审査图纸设计是否满足现场实际需要,并 通 过图纸会审或设计交底解决存在的问题; 3) 锅炉进场时核査随机资料是否齐备和符合要求,包括产品质量证明书、产品安全 性 能监督检验证书(可按部件、组件)、锅炉全套图纸、锅炉安装与使用说明书、锅炉强 度 计算书、安全阀排放量计算书、受压元件重大设计更改资料、焊接工艺规程与焊接工艺 评 定等,进口锅炉还应携带“进口锅炉产品安全质量监督检验证书”; 4) 按当地质量技术监督局的要求准备好相关的资料办理锅炉安装前的告知手续; 5) 对施工作业人员进行施工技术交底和安全技术交底,并形成书面交底记录。 (2) 材料准备 各种辅助材料如钢板、型钢、法兰、机油、汽油、清油、铅油、电焊条、螺栓、螺 母、 垫铁、水泥、石棉绳、石棉橡胶垫、石棉填料盘根、聚四氟乙烯生料带、麻丝、粉 笔、石 笔、小线、等准备齐备。 (3) 主要机具 1) 机械:吊车、卷扬机、砂轮机、套丝机、砂轮锯、电焊机、试压泵等。 2) 工具:手电钻、冲击钻、千斤顶、各种扳手、夹钳、手锯、手锤、大锤、剪子、 人 33. 12 建筑采暖工程 309 字桅杆、绞磨、滑轮、倒链、描旋、道木、滚杠、撬杠、钢丝绳、大绳、索具、气焊工 具、 胀管机具、钢锯、螺丝刀等。 3) 量具:钢板尺、法兰角尺、钢卷尺、卡钳、塞尺、水平仪、水平尺、游标卡尺、焊 缝检测尺、温度计、压力表、线坠等。 (4) 其他需要必备的作业条件 1) 施工现场应具备满足施工的'水源、电源、设备及大型机具运输车辆进出的道路, 材 料及机具存放场地和仓库等。 2) 冬雨季施工时应有防寒、防雨雪施工措施及消防安全措施。 3) 锅炉房主体结构、设备基础完工并达到安装强度。 4) 参加土建锅炉房结构和设备基础的中间验收,对土建工程预留的孔洞、沟槽及各 类 预埋铁件的位置、尺寸、数量等进行验收和交接。 5) 锅炉设备基础的混凝土强度必须达到设计要求,基础的坐标、标高、几何尺寸和 螺 栓孔位置应符合表 33-159 的规定。 锅炉及辅助设备基础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表 33-159 项次 项 目 允许偏差(mm) 检 验 方 法 1 基础坐标位置 20 经纬仪、接线和尺量 2 基础各不同平面的标高 0, —20 水淮仪、拉线尺量 3 基础平面外形尺寸 20 4 凸台上平面尺寸 0,一 20 尺量检查 5 凹穴尺寸 + 20,0 6 基础上平面水平度 每米 5 水平仪(水平尺) 全长 10 和楔形塞尺检查 7 竖向偏差 每米 5 经纬仪或吊线和尺蛰 全高 10 8 预埋地脚螺栓 标髙(顶端) + 20, 0 水准仪、拉线和尺量 中心距(根部) 2 33. 12 建筑采暖工程 310 续表 项次 项 目 允许偏差(mm) 检 验 方 法 中心位置 10 尺量 9 预留地脚螺栓孔 深度 -20, 0 孔壁垂直度 10 吊线和尺量 中心位置 5 拉线和尺量 10 预埋活动 标髙 + 20,0 地脚螺栓锚板 水平度(带槽锚板) 5 水平尺和楔形塞尺检查 水平度(带螺纹孔错板) 2 6) 混凝土基础外观不得有蜂窝、麻面、裂纹、孔洞、露筋等缺陷。 7) 锅炉进场验收内容包括: 所有的随机技术资料满足前述的要求; 锅炉技术参数满足设计要求,锅炉铭牌上的名称、型号、出厂编号、主要技术参数应 与 质量证明书及实物相符; 锅炉设备外观检查应完好无损,炉墙、绝热层无空鼓、无脱落,炉拱无裂纹、无松 动, 受压组件可见部位无变形、无损坏,焊缝无缺陷,人孔、手孔、法兰结合面无凹陷、 撞伤、 径向沟痕等缺陷,且配件齐全完好; 锅炉配套附件和附属设备应齐全完好,规格、型号、数量应与图纸相符,阀门、安全 阀、 压力表有出厂合格证,设备开箱资料应逐份登记,妥善保管; 根据设备清单对所有设备及零部件进行清点验收,并办理移交手续。对于缺件、损坏 件 以及检査出来的设备缺陷,要作好详细记录,并协商好解决办法与解决时间。 2.锅炉安装流程 锅炉安装流程如下: 3.锅炉及附件安装 (1)锅炉本体安装 1) 锅炉的运输 运输前应选好运输方法和运输路线,可以选择汽车吊进行垂直运输,卷扬机加滚杠道 木 进行水平运输的方式。 2) 锅炉就位 ①当锅炉运到基础上以后,不撤滚杠先进行找正,应达到下列要求: 锅炉炉排前轴中心线应与基础前轴中心基准线相吻合,允许误差士 2mm; 311 33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 锅炉纵向中心线与基础纵向中心基准线相吻合,或锅炉支架纵向中心线与条形基础纵 向 中心基准线相吻合,允许偏差± 10mm。 ②撤出滚杠使锅炉就位 撤滚杠时用道木或木方将锅炉一端垫好,用 2 个千斤顶将锅炉的另一端顶起,撤出滚 杠, 使锅炉的一端落在基础上。再用千斤顶将锅炉的另一端顶起,撤出剩余的滚杠和木 方,落 下千斤顶使锅炉全部落到基础上。如不能直接落到基础上,应再垫木方逐步使锅炉 平稳地 落到基础上。锅炉就位后应使用千斤顶进行校正。 3)锅炉找平、找正 ①锅炉纵向找正 用水平尺放到炉排的纵排面上,检査炉排面的纵向水平度,检查点最小为炉排前后两 处。 要求炉排面纵向应水平或炉排面略坡向炉膛后部,最大倾斜度不大于 10mm。 当锅炉纵向不平时,可用千斤顶将过低的一端顶起,在锅炉的支架下垫以适当厚度的 钢 板,使锅炉的水平度达到要求,垫铁的间距一般为 500〜1000mm。 ②锅炉的横向找正 用水平尺放到炉排的横排面上,检查炉排面的横向水平度,检查点最小为炉排前后两 处。 炉排的横向彳®斜度不得大于 5mm (过大会导致炉排跑偏)。 当炉排横向不平时,解决做法同纵向找正。 ③锅炉标高确定:在锅炉进行纵、横方向找平时同时兼顾标高的确定。 ④锅炉安装的坐标、标高、中心线和垂直度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 33-160 的规定。 锅炉安装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表 33-160 项次 项 目 允许偏差(mm) 检 验 方 法 1 坐 标 10 经纬仪、拉线和尺量 2 标高 + 5 经纬仪、拉线和尺量 3 中心线 垂直度 卧式锅炉炉体全高 3 吊线和尺量 立式锅炉炉体全高 4 吊线和尺量 (2)安全阀安装 1) 安全阀的规格、型号必须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 2) 额定蒸发量大于 0.5t/h 的蒸汽锅炉,至少装设两个安全阀(不包括省煤器安全 阀)。 额定蒸发量不大于 0.5t/h 的蒸汽锅炉,至少装一个安全阀; 3) 额定热功率大于 1.4MW 的热水锅炉,至少应装设两个安全阀。额定功率不大于 1. 4MW 的热水锅炉至少应装设一个安全阀; 4) 可分式省煤器出口处必须装设安全阀; 5) 安全阀不应参加锅炉水压试验。水压试验时,可将安全阀管座用盲板法兰封闭,也 可在已就位的安全阀与管座间加钢板垫死; 6) 安全阀安装前必须到技术质量监督部门规定的检验所进行检测定压; 7) 安全阀上必须有下列装置: 33. 12 建筑采暖工程 3JJ 杠杆式安全阀要有防止重锤自行移动的装置和限制杠杆越出的导架; 弹簧式安全阀要有提升把手和防止随便拧动调整螺钉的装置。 8) 蒸汽锅炉的安全阀应装设排汽管,排汽管应直通朝天的安全地点,并有足够的截 面 积(不小于安全阀出口截面积),保证排汽畅通。安全阀排汽管底部应装有接到安全地 点 的疏水管。在排汽管和疏水管上都不允许装设阀门; 9) 热水锅炉的安全阀应装泄放管,泄放管上不允许装设阀门,泄放管应直通安全地 点, 并有足够的截面积和防冻措施,保证排泄畅通。如泄放管高于安全阀出口时,在泄放 管的 最低点处应装设疏水管,疏水管上不允许装设阀门•’ 10) 省煤器安全阀应装排水管,并通至安全地点,排水管上不允许装阀门。 (3) 测温仪表安装 锅炉系统的测温仪表包括测温取源部件、水银温度计、热电阻和热电偶温度计。 1) 在管道上采用机械加工或气割的方法开孔,孔口应磨圆锉光。设备上的开孔应在 厂 家出厂前预留好; 2) 测温取源部件的安装要求如下: 取源部件的开孔和焊接,必须在防腐和压力试验前进行; 测温元件应装在介质温度变化灵敏和具有代表性的地方,不应装在管道和设备的死 角 处; 温度计插座的材质应与主管道相同; 温度仪表外接线路的补偿电阻,应符合仪表的规定值,线路电阻值的允许偏差:热电 偶 为±0. 2Ω,热电阻为±0_1Ω; 在易受被测介质强烈冲击的位置或水平安装时,插入深度大于 lm 以及被测温度高于 70CTC 时的测温元件,安装应采取防弯曲措施; 安装在管道拐弯处时,宜逆着介质流向,取源部件的轴线应与工艺管道轴线相重合;与 管道呈一定彳面斜角度安装时,宜逆着介质流向,取源部件轴线应与工艺管道轴线 相交; 与管道相互垂直安装时,取源部件轴线应与工艺管道轴线垂直相交。 3) 水压试验和水冲洗时,拆除测温仪表,防止损坏。 (4) 测压仪表安装 锅炉系统的测压仪表包括测压取源部件、就地压力表、远传压力表。 1) 开孔和焊接同测温元器件安装; 2) 压力测点应选择在管道的直线段上,即介质流束稳定的地方; 3) 检测带有灰尘、固体颗粒或沉淀物等混浊物料的压力时,在垂直和倾斜的设备和 管 道上,取源部件应彳頭斜向上安装,在水平管道上宜顺物料流束成锐角安装; 4) 压力取源部件安装在倾斜和水平的管段上时,取压点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测量蒸 汽时,取压点宜选在管道上半部以及下半部与管道水平中心线为 0°〜45°夹角 的范围内; 测量气体时,应选在管道上半部; 测量液体时,应在管道的下半部与管道水平中心线为 0°〜45°夹角的范围内; 就地压力表所测介质温度高于 60°C 时,二次门前应装 U 形或环型管; 312 33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 就地压力表所测为波动剧烈的压力时,在二次门后应安装缓冲装置; 压力取源部件与温度取源部件安装在同一管段上时,压力取源部件应安装在温度取源 部 件的上游侧。 5) 测量低压的压力表或变送器的安装高度宜与取压点的高度一致。测量高压的压力 表安装在操作岗位附近时,宜距地面 1.8m 以上,或在仪表正面加护罩; 6) 水压试验和水冲洗时,拆除测压仪表,防止损坏。 (5) 流量仪表安装 1) 流量装置安装应按设计文件规定,同时应符合随机技术文件的有关要求; 2) 孔板、喷嘴和文丘里前后直段在规定的最小长度内,不应设取源部件或测温元件; 3) 节流装置安装在水平和倾斜的管道上时,取压口的方位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测量气体流量时,应在管道上半部; ②测量液体流量时,应在管道的下半部与管道的水平中心线为 0°〜45°夹角的范围内; ③测量蒸汽流量时,应在管道的上半部与管道水平中心线为 0°〜45°夹角的范围内; ④皮托管、文丘里式皮托管和均速管等流量检测元件的取源部件的轴线,必须与管道 轴 线垂直相交。 4) 其他安装要求同测温仪表安装。 (6) 分析仪表安装 1) 设置位置应在流速、压力稳定并能准确反映被测介质真实成分变化的地方,不应 设 置在死角处。 2) 在水平或倾斜管段上设置的分析取源部件,其安装位置应符合压力仪表的有关 规 定。 3) 气体内含有固体或液体杂质时,取源部件的轴线与水平线之间仰角应大于 15°。 (7) 液位仪表安装 1) 安装位置应选在物位变化灵敏,且物料不会对检测元件造成冲击的地方。 2) 每台锅炉至少 应安装两个彼此独立的液位计,额定蒸发量不大于 0. 2t/h的锅炉可 以 安装 1 个液位计。 3) 静压液位计取源部件的安装位置应远离液体进出口。 4) 玻璃管(板)式水位表的标高与锅筒正常水位线允许偏差为±2mm;表上应标明 “最 高水位”、“最低水位”和“正常水位”标记。 5) 内浮筒液位计和浮球液位计的导向管或其他导向装置必须垂直安装,并保证导向 管内液体流畅,法兰短管连接应保证浮球能在全程范围内自由活动。 6) 电接点水位表应垂直安装,其设计零点应与锅筒正常水位相重合。 7) 锅筒水位平衡容器安装前,应核査制造尺寸和内部管道的严密性,应垂直安装,正、 负压管应水平引出,并使平衡器的设计零位与正常水位线相重合。 (8) 风压仪表安装 1) 风压的取压孔径应与取压装置管径相符,且不应小于 12mm; 2) 安装在炉墙和烟道上的取压装置应倾斜向上,并与水平线夹角宜大于 30°,在水 平 管道上宜顺物料流束成锐角安装,且不应伸人炉墙和烟道的内壁; 33. 12 建筑采暖工程 3J313 3) 在风道上测风压时应逆着流束成锐角安装,与水平线夹角宜大于 30°。 (9)仪表安装的其他要求 1) 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安装前,应进行检查和校验,并应达到精度等级和符合现场 使 用条件。 2) 仪表变差应符合该仪表的技术要求;指针在全行程中移动应平稳,无抖动、卡针 或 跳跃等异常现象,动圈式仪表指针的平衡应符合要求;电位器或调节螺丝等可调部件, 应 有调整余量;校验记录应完整,当有修改时应在记录中注明;校验合格后应铅封,需定 期 检验的仪表,还应注明下次校验的日期。 3) 就地安装的仪表不应固定在有强烈振动的设备和管道上。 4) 就地表应安装在便于观察和更换的位置。 5) 仪表应在管路水压和吹洗完成后进行安装,流量仪表安装前应确认介质流动方向。 33.12.3.4 辅助设备及管道安装 1. 送、引风机安装 1) 基础验收合格后进行交接,基础放线。 2) 风机经过开箱验收以后,安装垫铁,将风机吊装就位,开始找正、找平。 3) 经检查风机的坐标、标高、水平度、垂直度满足《压缩机、风机、泵安装工程施 工 及验收规范》GB 50275 的规定,进行地脚螺栓孔的灌浆,待混凝土强度达到 75%时, 复查风机 的水平度,紧固好风机的地脚螺栓。 4) 安装进出口风管(道)。通风管(道)安装时,其重量不可加在风机上,应设置 支 吊架进行支撑。并与基础或其他建筑物连接牢固。风管与风机连接时,如果错口不得强 制 对口勉强连接上,应重新调整合适后再连接。 5) 风机试运转。试运行前先用手转动风机,检查是否灵活,接通电源,进行点试,检 査风机转向是否正确,有无摩擦和振动。正式启动风机,连续运转 2h,检查风机的轴 温和 振动值是否正常,滑动轴承温升最高不得超过 6CTC,滚动轴承温升最高不得超过 80"C (或高 于室温 40。0,轴承径向单振幅应符合:风机转速小于 lOOOr/min 时,不应超 过 0. 10mm;风机 转速为 1000〜1450r/min 时,不应超过 0.08mm。同时做好试运转 记录。 2. 除尘器安装 1) 安装前首先核对除尘器的旋转方向与引风机的旋转方向是否一致,安装位置是否 便于清灰、运灰。除尘器落灰口距地面高度一般为 0.6〜1.0m。检查除尘器内壁耐磨涂料 有 无脱落。 2) 安装除尘器支架:将地脚螺栓安装在支架上,然后把支架放在划好基准线的基 础 上。 3) 安装除尘器:支架安装好后,吊装除尘器,紧好除尘器与支架连接的螺栓。吊装 时 根据情况(立式或卧式)可分段安装,也可整体安装。除尘器的蜗壳与锥形体连接的法 兰 要连接严密,用糾 0 石棉扭绳作垫料,垫料应加在连接螺栓的内侧。 4) 烟道安装:先从省煤器的出口或锅炉后烟箱的出口安装烟道和除尘器的扩散管。烟 道之间的法兰连接用柯 0 石棉扭绳作垫料,垫料应加在连接螺栓的内侧,连接要严密。 烟 道与引风机连接时应采用软接头,不得将烟道重量压在风机上。烟道安装后,检査扩散 管 的法兰与除尘器的进口法兰位置是否正确。 314 33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 5) 检查除尘器的垂直度和水平度:除尘器的垂直度和水平度允许偏差为 1/1000,找 正 后进行地脚螺栓孔灌浆,混凝土强度达到 75%以上时,将地脚螺栓拧紧。 6) 锁气器安装:锁气器是除尘器的重要部件,是保证除尘器效果的关键部件之一,因 此锁气器的连接处和舌形板接触要严密,配重或挂环要合适。 7) 除尘器应按图纸位置安装,安装后再安装烟道。设计无要求时,弯头(虾米腰)的 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管径的 1. 5 倍,扩散管渐扩角度不得大于 20°。 8) 安装完毕后,整个引风除尘系统进行严密性风压试验,合格后可投入运行。 3.贮罐类设备安装 1) 按照规范和设计规定进行设备基础验收、基础放线和设备进场检查验收等工作。 2) 利用设备本体上带有的吊耳或者直接采用钢丝绳捆绑式进行吊装就位,注意设备 的各类进出口位置满足设计要求。 3) 设备进行找正找平,允许偏差满足表 33-161 的规定。 贮罐类设备安装允许偏差 表 33-161 项次 项 目 允许偏差(mm) 检 验 方 法 1 坐 标 15 经纬仪、拉线或尺量 2 标高 + 5 水淮仪、拉线或尺量 3 卧式罐水平度 2/1000 L 水平仪 4 立式罐垂直度 2/1000 if 但不大于 10mm 吊线和尺量 4) 设备安装完毕后,敞口箱、罐应进行满水试验,满水后静置 24h 检查不渗不漏为 合 格,密闭箱、罐以工作压力的 1.5 倍作水压试验,但不得小于 0.4MPa,稳压 lOmin 内 无压降, 不渗不漏为合格。 5) 地下直埋的油罐在埋地前应做气密性试验,试验压力降不应大于 0.03MPa,试验 压 力下观察 30min 不渗、不漏,无压降为合格。 4.软化水装置安装 锅炉设备做到安全、经济运行,与锅炉水处理有直接关系。新安装的锅炉没有水处理 措 施不准投入运行。 (1)锅炉用水水质标准 热水锅炉水质标准如表 33-162 所示。 热水锅炉水质标准 表 33-162 水处理方式 水 样 项 目 标准值 浊度’ FTU <20. 0 给水 总硬度(mmol/L) <6. 0 锅内加药处理 pH (25°C) 7.0〜12. 0 含油量(mg/L) <2. 0 锅水 pH (25CC) 10. 0〜12. 0 亚硫酸根(mg/L) 10. 0〜50. 0 续表 水处理方式 水 样 项 目 标准值 33. 12 建筑采暖工程 3J315 锅外水处理 给水 浊度,FTU ^5. 0 总硬度(mmol/L) <0. 60 pH (25°C) 7.0 〜12.0 含油量(mg/L) <2. 0 溶解氧(mg/L) <0. 10 总铁(mg/L) <0. 30 锅水 pH (25^C) 10. 0〜12. 0 磷酸根(mg/L) 5. 0〜50. 0 亚硫酸根(mg/U 10. 0^50. 0 注:1.通过补加药剂使锅水 pH 控制在 10〜12; 2.额定功率大于等于 4. 2MW 的承压热水锅炉给水应当除氧,额定功率小于 4. 2MW 的承压热水锅炉和常压 热水锅炉给水 应 当 尽 量 除 氧 。 蒸汽锅炉水质标准如表 33-163 所示。 蒸汽锅炉水质标准 表 33-163 水样 项 目 标准值 给水 浊度,FTU <20. 0 硬度(mmol/1-) <4.0 pH (25^C) 7. 0〜12.0 含油量(mg/L) <2.0 锅水 pH (25 C) 10. 0〜12. 0 全碱度(pH4-2) (mmol/L) 8. 0〜26. 0 酣酞碱度(pH8. 3) (mmol/L) 6.。〜18. 0 溶解固形物® (mg/L) <5. 0X103 憐酸根(mg/L) 10, 0〜50. 0 ①对蒸汽质量要求不高的锅炉,在保证不发生汽水共腾的前提下,锅水溶解固形物上限值可适当放宽。 (2)软化水装置安装 对于各类型软化水装置的安装,可按设计规定和设备厂家说明书规定的安装方法进行 安 装,如无明确规定,可按下列要求进行安装: 1) 安装前应根据设计规定对设备的规格、型号、长宽尺寸、制造材料以及随机附件 进 行核对检查,对设备的表面质量和内部的布水设施进行细致的检查,特别是有机玻璃和 塑 料制品,要严格检査,符合要求后方可安装; 2) 对设备基础进行验收检查,应满足设备安装要求; 3) 按设备出厂技术文件和技术要求对设备支架和设备进行找正找平,无基础及地脚 螺栓的设备应采用膨胀螺栓的形式保证设备及支架的平稳和牢固; 4) 设备安装完毕后进行设备配管,管道施工时不得以设备作为支撑,不得损坏设备; 5) 安装完毕后应进行调试和试运行,检查设备本体、管路、阀门等是否满足使用 要求。 5. 水泵安装 可以参照前面有关章节。 316 33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 6. 油泵安装 (1) 油泵安装严格按照厂家说明书进行。 (2) 从锅炉房贮油罐输油到室内油箱的输油泵,不应少于 2 台,其中 1 台应为备用。输 油泵的容量不应小于锅炉房小时最大计算耗油量的 110%。 (3) 在输油泵进口母管上应设置油过滤器 2 台,其中 1 台应为备用。油过滤器的滤网 网 孔宜为 8〜12 g/cm,滤网流通截面积宜为其进口管截面积的 8〜10 倍。 (4) 油泵房至贮油罐之间的管道宜采用地上敷设。当采用地沟敷设时,地沟与建筑物 外 墙连接处应填砂或用耐火材料隔断。 (5) 供油泵的扬程,不应小于下列各项的代数和: 1) 供油系统的压力降,· 2) 供油系统的油位差; 3) 燃烧器前所需的油压; 4) 本款上述 3 项和的 10%〜20%富余量。 (6) 不带安全阀的窖积式供油泵,在其出口的阀门前靠近油泵处的管段上,必须装设 安 全阀。 (7) 燃油锅炉房室内油箱的总容量,重油不应超过 5m3,轻柴油不应超过 lm3。室内 油 箱应安装在单独的房间内。当锅炉房总蒸发量大于等于 30t/h,或总热功率大于等于 21MW 时, 室内油箱应采用连续进油的自动控制装置。当锅炉房发生火灾事故时,室内 油箱应自动停 止进油。 (8) 设置在锅炉房外的中间油箱,其总容量不宜超过锅炉房 Id 的计算耗油量。 (9) 室内油箱应采用闭式油箱。油箱上应装设直通室外的通气管,通气管上应设置阻 火 器和防雨设施。油箱上不应采用玻璃管式油位表。 (10) 油箱的布置高度,宜使供油泵有足够的灌注头。 (11) 室内油箱应装设将油排放到室外贮油罐或事故贮油罐的紧急排放管。排放管上 应 并列装设手动和自动紧急排油阀。排放管上的阀门应装设在安全和便于操作的地点。对 地 下(室)锅炉房,室内油箱直接排油有困难时,应设事故排油泵。 7. 水管道安装 水管道安装参见室内给水、采暖管道安装等有关章节。 8. 蒸汽管道安装 蒸汽管道安装参见室内采暖管道安装等有关章节。 9. 燃油管道安装 (1) 锅炉房的供油管道宜采用单母管,常年不间断供热时,宜采用双母管,回油管道 宜 采用单母管。采用双母管时,每一母管的流量宜按锅炉房最大计算耗油量和回油量之和 的 75 %计算。 (2) 重油供油系统,宜采用经锅炉燃烧器的单管循环系统。 (3) 重油供油管道应保温,当重油在输送过程中,由于温度降低不能满足生产要求 33. 12 建筑采暖工程 317 时,应进行伴热。在重油回油管道可能引起烫伤人员或凝固的部位,应采取隔热或保温 措施。 (4) 油管道宜采用顺坡敷设,但接入燃烧器的重油管道不宜坡向燃烧器,轻柴油管道 的 坡度不应小于 0. 3%,重油管道的坡度不应小于 0. 4%。 (5) 在重油供油系统的设备和管道上,应装吹扫口,吹扫口位置应能够吹净设备和管 道 内的重油。吹扫介质宜采用蒸汽,亦可采用轻油置换,吹扫用蒸汽压力宜为 0.6〜 IMPa (表 压)。 (6) 固定连接的蒸汽吹扫口,应有防止重油倒灌的措施。 (7) 每台锅炉的供油干管上,应装设关闭阀和快速切断阀。每个燃烧器前的燃油支管 上, 应装设关闭阀。当设置 2 台或 2 台以上锅炉时,应在每台锅炉的回油总管上装设止 回阀。 (8) 在供油泵进口母管上,应设置油过滤器 2 台,其中 1 台备用。滤网流通面积宜为 其 进口管截面积的 8〜10 倍。油过滤器的滤网网孔,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离心泵、蒸汽往复泵为 8〜12 g/cm; 2) 螺杆系、齿轮栗为 16〜32 目/cm。 (9) 采用机械雾化燃烧器(不包括转杯式)时,在油加热器和燃烧器之间的管段上,应 设置油过滤器。油过滤器滤网的网孔,不宜小于 20 目/cm,滤网的流通面积不宜小于 其进口 管截面积的 2 倍。 (10) 燃油管道应采用输送流体的无缝钢管,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流体输送用无 缝 钢管》GB/T 8163 的有关规定;燃油管道除与设备、阀门附件等处可用法兰连接外, 其余宜 采用氩弧焊打底的焊接连接。 (11) 室内油箱间至锅炉燃烧器的供油管和回油管宜采用地沟敷设,地沟内宜填砂, 地 沟上面应采用非燃材料封盖。 (12) 燃油管道垂直穿越建筑物楼层时,应设置在管道井内,并宜靠外墙敷设。管道 井 的检查门应采用丙级防火门,燃油管道穿越每层楼板处,应设置相当于楼板耐火极限的 防 火隔断,管道井底部应设深度为 300mm 填砂集油坑。 (13) 油箱(罐)的进油管和回油管,应从油箱(罐)体顶部插入,管口应位于油液 面 下,并应距离箱(罐)底 200mm。 (14) 当室内油箱与贮油罐的油位有高差时,应有防止虹吸的设施。 (15) 燃油管道穿越楼板、隔墙时应敷设在套管内,套管的内径与油管的外径四周间 隙 不应小于 20mm。套管内管段不得有接头,管道与套管之间的空隙应用麻丝填实,并应 用不 燃材料封口。管道穿越楼板的套管,上端应高出楼板 60〜80mm,套管下端与楼板底 面(吊顶 底面)平齐。 (16) 燃油管道与蒸汽管道上下平行布置时,燃油管道应位于蒸汽管道的下方。 (17) 燃油管道采用法兰连接时,宜设有防止漏油事故的集油措施。 (18) 燃油系统附件严禁采用能被燃油腐蚀或溶解的材料。 (19) 管道焊接和安 装应符合《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35 和《现 场 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36 的规定。 10.蒸汽和热水分水器安装 318 33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 蒸汽分配器和热水分水器都为压力容器,一般可根据用户的要求和图纸尺寸在专业厂 家 加工制作。当现场制作时,必须持有有关部门颁发的压力容器制作加工证书,否则不允 (1) 现场制作必须采用冲压 制的封头,无缝钢管直径一般是 根据循环水量确定的,分 水器长 度根据接出管的数量及接出管管 径而定。接出管间距应满足接出 管上安装的阀门有 足够的距离, 一般接管间距如图 33-108 所示。 (2) 在焊接短管法兰盘时, 应保证安装阀门后,手轮操作朝 向一致。两端封头部位不允许开洞接管。接出短管高度一致,不得低于保温层的厚度。接 管 还应考虑安装在分配器上压力表合温度计的位置。 (3) 分配器一般靠墙安装,安装时可采用型钢支架,将分配器支起,用 U 形圆钢管 卡 将其固定在支架上,或者设备制作的时候直接增加设备支腿,设备支腿的高度按照设计 要 求或者安装高度来定,使用地脚螺栓或者膨胀螺栓进行分配器的固定。 33.12.3.5 烘炉与煮炉 1.烘炉 (1) 准备工作 1) 锅炉本体和各类附属设备均巳安装完毕,水压试验合格; 2) 锅炉配管完毕,水压试验和水冲洗合格; 3) 电气、仪表工程施工完毕并调试完成; 4) 烘炉方案及烘炉温升曲线编制并审批完毕,准备好烘炉记录表格; 5) 烘炉用的材料、工具、安全用品准备充分,参加烘炉的人员经过技术交底; 6) 外部条件齐备,配电、给水、排水、通风、消防等满足要求。 (2) 烘炉的方法和要求 烘炉可用火焰供炉、热风供炉、蒸汽烘炉等方法,其中火焰烘炉使用较多,要求 如下: 锅炉必须由小火和较低的温度开始,慢慢加温。点火要先使用木材,不要距炉墙过 近, 靠自然通风燃烧,以后逐渐加煤,并开启引风机和鼓风机,风量不要太大。 1)木柴烘炉阶段 ①关闭所有阀门,打开锅筒排气阀,并向锅炉内注人清水,使其达到锅炉运行的最低 水 位。 ②加进木柴,将木柴集中在炉排中间,约占炉排 1/2 后点火。开始可以单靠自然通 风, 按温升情况控制火焰的大小。起始的 2〜3h 内,烟道挡板开启约为烟道剖面 1/3,待 温升后加 大引力时,把烟道挡板关至紧留 1/6 为止。炉膛保持负压。 33. 12 建筑采暖工程 3J319 ③最初 2 天,木柴燃烧须稳定均勻,不得在木柴已经熄火时再急增火力,直至第三昼 夜, 略填少量煤,开始向下个阶段过渡。 2)煤炭供炉阶段 ①首先缓缓开动炉排及鼓、引风机,烟道挡板开到烟道面积 1/3〜1/6 的位置上,不 得让 烟火从看火孔或其他地方冒出,注意打开上部检查门排除护墙气体。 ②一般情况下供炉不小于 4 天,燃烧均匀,升温缓慢,后期烟温不高于 16CTC,且持 续 时间不应少于 24h。冬季烘炉要酌情将木柴烘炉时间延迟若干天。 ③烘炉中水位下降时及时补充清水,保持正常水位。烘炉初期开启连续排污,到中期 每 隔 6〜8h 进行一次排污,排污后注意及时补进软水,保持锅炉正常水位。 ④烘炉期间,火焰应保持在炉膛中央,不应直接烧烤炉墙及炉拱,不得时旺时弱。烘 炉 时锅炉不升压。烘炉期少开检查门、看火门、人孔等,防止冷空气进入炉膛,严禁将冷 水 洒在炉墙上。 ⑤链条炉排在烘炉过程中应定期转动。 ⑥烘炉结束后炉墙经供烤后没有变形、裂纹及塌落现象,炉墙砌筑砂浆含水率达到 7% 以下。 2.煮炉 新装、移装或大修后的锅炉,受热面的内表面留有铁锈、油溃和水垢,为保证运行中 的 汽水品质,必须煮炉。煮炉在烘炉完毕后进行,方法是在锅炉内加碱水,使油垢脱离炉 内 金属壁面,在汽包下部沉淀,再经排污阀排出。 (1)加药规定 1)若设计无规定,按表 33-164 中规定的用量向锅炉内加药。 煮炉所用药品和数量 表 33-164 药品名称 加药量/ (kg/m3 水) 铁镑较轻 铁锈较重 迁装锅炉 氢氧化钠(NaOH) 2〜3 3〜4 5〜6 磷酸三钠(Na3PO, · 12H20) 2〜3 2〜3 5〜6 2) 有加热器的锅炉,在最低水位加入药量,否则可以在上锅筒一次加入。 3) 当碱度低于 45mg 当量/L,应补充加药量。 4) 药品可按 100%纯度计算,无磷酸三钠时,可用碳酸钠代替,数量为磷酸三钠的 1.5 倍。 5) 对于铁锈较薄的锅炉,也可以只用无水磷酸钠进行煮炉,其用量为 6kg/m3 炉水。 6) 铁锈特别严重时,加药数量可按表 33-164 再增加 50%〜100%。 (2)煮炉的方法 1) 为了节约时间和燃料,在烘炉后期应开始煮炉,按设计及锅炉出厂说明书的规定 进 行加药。 2) 加强燃烧,使炉水缓慢沸腾,待产生蒸汽后由空气阀或安全阀排出,使锅炉不受 压, 维持 10〜12h。 3) 减弱燃烧,将压力降到 0.IMPa,打开定期排污阀逐个排污 一次,并补充给水或 加人未加完的药溶液,维持水位。 4) 再加强燃烧,把压力升到工作压力的 75%〜100%范围内,运行 12〜24h。 320 33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 5)停炉冷却后排出炉水,并即使用清水(温水)将锅炉内部冲洗干净。 (3)注意事项 1) 煮炉时间一般应为 2〜3d,如蒸汽压力较低,可适当延长煮炉时间。非砌筑或浇 筑 保温材料保温的锅炉,安装后可直接进行煮炉。煮炉结束后,打开锅筒和集箱检查孔检 查, 锅筒和集箱内壁应无油垢,擦去附着物后金属表面应无锈斑。 2) 煮炉期间,炉水水位控制在最高水位,水位降低时,及时补充给水。每隔 3〜4h 由 上、下锅筒及各集箱排污处进行炉水取样,当取度低于 45mg 当量/L,应补充加药量。 3) 需要排污时,应将压力降低后,前后左右对称排污,清洗干净后,打开人孔、手 孔 进行检查,清除沉淀物。 33.12.3.6 蒸汽严密性试验、安全阀调整与 48h 试运转 锅炉在烘炉、煮炉合格后,应进行 48h 的带负荷连续试运行,同时应进行安全阀的热 状 态定压检验和调整。 1.锅炉蒸汽严密性试验 锅炉烘炉、煮炉合格后,进行蒸汽严密性试验,做法如下: (1) 升压至 0.3〜0.4MPa,对锅炉的法兰、人孔、手孔和其他连接螺栓进行一次热 态下 的紧固。 (2) 升压至工作压力,检査各人孔、手孔、阀门、法兰和填料等处是否有漏水、漏气 现 象,同时观察锅筒、集箱、管路和支架等各处的热膨胀情况是否正常。 (3) 经检查合格后,详细记录并请监理单位认可。 2.安全阀校验 安全阀定压规定 表 33-165 蒸汽严密性试验合格后可升压进行安全 项次 额定工作压力 P (MPa) 整定ϋ力 阀调整,要求如下: P<0. 8 工作压力+0_ 03MPa (1)为了防止锅炉上所有的安全阀同时 工作压力+0· 05 MPa 工作,锅筒上的安全阀分为控制安全阀和工 0. 85. 9 1.05 倍工作压力 表 33-165 的规定,安全阀的定压必须由当 1.08 倍工作压力 地技术监督部门指定的专业检测单位进行校 验,并出具检测报告和进行铅封。 (2) —般锅炉装有 2 个安全阀的,一个按表中较高值调整,另一个按较低值调整。先 调 整锅筒上开启压力较高的安全阀,然后再调整开启压力较低的安全阀。 (3) 安全阀的回座压差,一般应为起座压力的 4%〜7%,最大不得超过起座压力 的 10%。 (4) 安全阀在运行压力下应具有良好密封性能。 (5) 定压工作完成后,应做一次安全阀自动排汽试验,启动合格后应铅封,同时将始 启 压力、起座压力、回座压力记进行记录。 (6) 安全阀定压调试记录应有甲乙双方、监理及锅检部门共同签字确认。 3.锅炉 48h 试运行 安全阀调整后,应进行 48h 的带负荷连续试运行。锅炉试运行应按照设计、厂家安装 33. 12 建筑采暖工程 32J 使用说明书的要求进行。 (1) 48h 试运行前应具备下列条件: 1) 锅炉 48h 试运行方案编制完毕并上报审批; 2) 锅炉烘炉、煮炉、严密性试验合格,辅助设备及各附属系统如燃料、给水、除灰 等 系统分别试运行合格; 3) 各项检查与试验工作均已完毕,前阶段发现的缺陷已处理完毕; 4) 锅炉机组整套试运行需用的热工、电气仪表与控制装置及安全阀等已按设计安装 并调试完毕,指示正确,动作良好; 5) 化学监督工作能正常进行,化学制水已经试运行合格,试运行用的燃料已备齐; 6) 使用单位已作好生产准备,操作人员已经过培训上岗,能满足试运行工作要求。 (2) 操作要点如下: 1) 打开进水阀,关闭蒸汽出口阀,启动给水泵向炉内注水(软化水),水位至水位 计 的最低水位处,检查水位是否稳定,如水位下降应检查排污阀是否关闭不严; 2) 点火升温,初始升温升压需缓慢,一般从初始升压至工作压力的时间为 3〜4h 为 宜, 这期间应进行一次水位计的冲洗,同时观测两侧压力表指示是否一致,检査人孔等处 有无 泄漏蒸汽处; 3) 当蒸汽压力稳定后,如安全阀未预先进行调整开启动作压力时,可进行带压调整, 但应注意严格控制炉内蒸汽压力。先调整开启压力高的一只,降压后再调整开启压力低的 另 一只。如多台锅炉应逐台进行单独调整; 4) 在试运转过程中,应进行排水以检查排污阀启闭是否正常,并同时给锅炉上水保 证 低水位线; 5) 上述均正常后逐渐打开蒸汽主阀进行暖管,一般可送至分汽缸内,再打开紧急放 空 阀向室外排放。此时应及时进行补水,观察水位变化,并保证炉内蒸汽压力,补水应按 少 补勤补的原则,避免一次补水量过大影响蒸汽压力。 (3) 锅炉供汽(或供热水)带负荷后连续试运行 48h。在 48h 试运行期间,所有辅助 设 备应同时或陆续或轮换投人运行;锅炉本体、辅助机械和附属系统均应工作正常,其膨 胀、 严密性、轴承温度及振动等均应符合技术要求;锅炉蒸汽参数(或热水出水温度)、 燃烧 情况等均应基本达到设计要求。 (4) 锅炉停启炉时操作如下: 1) 正常停炉压火,应先停运鼓风机,再停运引风机,停止供煤或其他燃料,但循环 水 栗不能停运。当系统水温降至 50〜60Ό以下时再停循环水泵。 2) 再次启炉时,应先开启循环水泵,使系统内的水达到正常循环后,开启引风机、鼓 风机,启动炉排及上煤系统,逐渐恢复燃烧。 (5) 锅炉机组 48h 试运行结束后,应办理整套试运行签证和设备验收移交工作。 33.12. 3. 7 供热锅炉工程竣工资料的编制 锅炉带负荷连续试运行合格后,方可办理工程总体验收手续。工程未经总体验收,严 禁 锅炉投入使用。工程验收应包括中间验收和总体验收。 供热锅炉安装工程的验收,应提交下列资料: (1)开、竣工报告; 322 33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 (2) 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 (3) 技术交底记录; (4) 焊接工艺指导书及工艺评定报告; (5) 锅炉技术资料(包括设计修改的有关文件); (6) 设备缺损件清单及修复记录; (7) 基础检查记录; (8) 锅炉本体安装记录; (9) 锅炉胀管记录; (10) 水栗安装记录; (11) 阀门水压试验记录; (12) 炉排冷态试运行记录; (13) 水压试验记录; (14) 水位表、压力表和安全阀安装记录; (15) 烘炉、煮炉记录; (16) 带负荷连续 4h〜24h 试运行记录。 (17) 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18) 锅炉压力容器安装质量证明书; (19) 管材、焊材质量证明书; (20) 阀门、弯头等管件合格证; (21) 主蒸汽管、主给水管焊接质量检查记录和无损检测报告; (22) 分部、分项、单位工程质量评定表。 33.12.4 热交换站内设备及管道安装 为保证热交换站内具有充足的设备、管道的检修空间和整体使用效果,应在站房设备 安 装前进行设备排布和管道布置进行深化设计。 33.12.4.1 换热器安装 1.板式换热器 (1)板式换热器的安装 1) 按照换交换站经过审批后的深化设计设备布置图进行换热器的安装。 2) 板式换热器在出厂时在两块压紧板上设置 4 个吊耳,供起吊时使用,吊绳不得挂 在 法兰口接管、定位横梁或板片上。 3) 换热器就位后进行找正、找平,经检查设备的坐标、标高、垂直度、水平度满足 设 计和规范要求后,开始地脚螺栓孔的灌浆,或者使用膨胀螺栓进行固定。 4) 换热器周围要留有 lm 左右的空间,以便于检修。 5) 冷热介质进出口接管之安装,应严格按照出厂铭牌所规定方向连接,否则,换热 器 性能将受到影响。 6) 安装管路时,应按照设计要求在管路上配齐阀门、压力表、温度计,流量控制阀 应 装在换热器进口处,在出口处应装排气阀。 7) 连接换热器的管线要进行冲洗、清理干净,防止砂石焊渣等杂物进人换热器,造 成 33. 12 建筑采暖工程 323 堵塞。 8) 当使 用介质不干净,有较大颗粒或长纤维时,进口处应装有过滤器。 : (2)板式换热器的调试和使用 1) 板式换热器使用前应进行水压试验,对热媒管路和使用管路分开进行,试验压力 为 工作压力的 1. 5 倍,蒸汽部分应不低于蒸汽供汽压力加 0. 3MPa,热水部分应不低于 0. 4MPa, 稳压 lOmin 压力不降为合格。 2) 管路进行冲洗时,板式换热器进口处可加设过滤网或者不参与管线冲洗。 3) 开始运行试运操作时,先打开使用端管路阀门,开始正常循环后,再缓慢打开热 媒 管路阀门,慢慢增加热媒介质流量,直至达到设计要求的温度和压力等参数。 4) 停车运行时应缓慢切断热媒管路阀门,再切断使用端管路阀门,这样有助于加长 换 热器的使用寿命。 5) 板式换热器如长时间的使用,板片会有一定的沉积物结垢而影响换热效果,因此 须 定期拆洗。拆洗时将换热器解体,用棕刷洗刷板片表面污垢,也可用无腐蚀性的化学清 洗 剂洗刷,注意不得用金属刷洗刷,以免损伤板片影响防腐能力。一般情况可不解体清 洗, 用水以与介质流动反方向冲洗,可冲出杂物,但压力不得高于工作压力,也可用对不 锈钢 无腐蚀性的化学清洗剂清洗。 2. 容积式换热器 (1) 容积式换热器分为立式和卧式,在出厂前应设置吊装用的吊耳,安装时利用吊耳 进 行吊装就位。 (2) 就位后换热器进行找正找平,其坐标、标高、垂直度和水平度满足设计和规范要 求, 采用地脚螺栓或者膨胀螺栓进行固定。 (3) 按照图纸设计进行设备配管。 (4) 换热器和站房内的管道试压和冲洗等参考板式换热器。 (5) 为防止热损失,换热器在使用前对壳体外表面进行保温,保温层材料和保护壳等 做 法可按照设计文件执行。 (6) 容积式换热器的使用操作方法同板式换热器。 (7) 为确保运行安全,必须设置安全装置,可采用:在容积式换热器的顶部安装与设 备 最高工作压力相适应的安全阀;在容积式换热器的顶部装设与大气相通的引出管,管的 内 径应不小于 25mm;装设与容积式换热器相连通的膨胀水箱。 (8) 容积式换热器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外部检查;每三年至少进行一次内、外部检查,每 六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检査的内容与要求按《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执行。 3. 管壳式换热器 (1) 设备安装前应对管程和壳程分别进行水压试验,如果发现压力异常,可进行抽芯 检 查。 (2) 换热器安装时可利用吊耳或者使用钢丝绳绑扎式吊装就位。 (3) 换热器找平找正后,使用地脚螺栓进行固定。换热器支座的地脚螺栓孔一端为固 定 孔,一端为滑动孔,滑动孔的地脚螺栓应采用双螺母,第一个螺母拧紧后倒退一圈,然 后 用第二个螺母锁紧,以便鞍座能在基础上自由滑动。 324 33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 (4) 根据换热器的类型不同,换热器的两端或一端应留有一定的空间,保证管箱可吊 装 及拆除,方便设备检修。 (5) 换热器运行和停止使用与前述换热器一致。 (6) 运行过程中发现有局部换热管渗漏时,允许将其两端堵死,但被堵的管子数量不 得 超过管子总数的 10%。 (7) 对于介质易堵塞的换热器要定期检查,清理管中的污物及污垢等,以利热交换。对 于运行年限较长的设备应每年检测设备的整体等受压元件的壁厚,看其是否满足最小厚 度 要求,并确定能否继续运行。 33.12.4.2 水泵安装及试运转 参见前文所述有关内容。 33.12.4.3 管道及附件安装 设备配管前,先进行站房管线布置的深化设计,使各系统管线层次分明,分布合理,保 证站房内具有充足的设备、管道的检修空间和整体使用效果。 (1) 站房内的设备配管应按照由上而下、由里而外、由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施工。 (2) 配管时遵循小管让大管、有压让无压的原则进行。 (3) 管道配管前应按照深化设计图纸,加大预制深度,较少固定口的焊接,提高焊缝 的 焊接质量。 (4) 调节阀、疏水器、除污器、减压器、流量计及各类阀门等按照图纸设计和规范规 定 正确安装。 (5) 水泵的进出口阀门应安装在距离地面 1.4〜1.7m 的高度上,阀门手柄的方向应 方 便操作。 (6) 成排安装的管道、阀门、管件等标高应一致,排列整齐。 (7) 管道安装完毕进行水压试验和水冲洗,试验合格进行管道、设备的防腐和保温。 参 考 文 献 1. 中国安装协会组织编写.管道施工实用手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2. 《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编写组·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3. 本书编委会.水暖施工员一本通.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9. 4. 王增长主编.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第五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5. 宋波主编.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问答.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