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4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关于医养结合的调研报告
关于医养结合的调研报告 “ 医养结合” 新型养老模式将会成为未来养老服务业发展方向,为更好推进这种模式养老机构建设, 下面是为大家搜集的医养结合的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养老观念的转变,老年人在养老机构养老,除了照料外,更关注疾病治疗、身心健康和精神生活等问题。及时有效地获得医疗保健和养老服务是老年人安度晚年的重要保障。 通过对养老和医疗服务资源优化配置, 一方面养老机构能共享医疗资 源,提高养老护理水平 ; 另一方面医疗资源可实现最大化利用。老年 人不仅得到养老服务, 而且还能获得医疗救助和医疗保险, 从而缓解 当前“ 养老难” 和“ 看病难” 的问题。 为积极探索养老服务新模式,促进养老和医疗跨行业发展,近期,省发展改革委深入合肥、六安等地,针对“ 医养结合” 养老服务模式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目前,全省共有各类养老机构 2370 家。这些养老机构基本上只 提供照料服务,缺乏专业医疗救助能力,不能提供正规的医疗服务。 而当前现实情况是:全国有失能半失能老人 3000 多万,其中我省有 170 万左右,这些老年人很多需要入住养老机构或医疗机构,随时需 要专业化养老和医疗服务。 当前我省医疗机构床位十分紧张, 许多老 年人大都是慢性病, 医院不可能将有限的床位长期给这些老年人使用。 而我省能提供专业化医疗服务的养老机构占全省总数不足 1%,医疗 保障问题在养老服务业中表现得越来越突出。 由于不能提供专业化医 疗服务,给老年人及其家属带来许多困难和精神压力。 为了解决老年人养老服务和医疗保障问题,一种“ 医养结合” 新型养老模式应运而生。 近年来,我省紧紧抓住国家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试点省契机,部分养老、医疗机构大胆创新,敢于尝试,充分发挥现有医疗资源优势,建设集医疗、护理、康复为一体的“ 医养结合” 养老机构。 如合肥市九久夕阳红老年护理院利用三里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资源,投资 500 万元,把三里街养老机构改造成为“ 医 养结合” 老年护理院,拥有床位 260 张,主要收住失能半失能老人, 床位使用率超过 100%。合肥市滨湖医院是一所综合性医院,依托雄 厚的医疗设备、人才技术等优势, xx 年 3 月建立了集医疗、护理、 康复、健康教育、临终关怀为一体的“ 医养结合” 老年科,拥有床位 236 张,床位使用率达到 90%以上。该院针对不同类型的老人实施自 理型、半自理型、全护理型和临终关怀四种类型的个性化养老服务。 此外,安徽省针灸医院利用中医针灸优势, 六安市金安区人民医院利 用社区门诊医疗技术,正在加快建设“ 医养结合” 养老机构。目前,这种“ 医养结合” 养老机构受到老人特别是失能半失能老人及其家属的欢迎,床位供不应求。 “ 医养结合” 养老机构在运营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在医保政策方面。入住“ 医养结合” 养老机构的老人医保费用难以全部报销。如,入住合肥市滨湖医院老年科的老年人,属于合肥市职工医保、新农合只能报销部分护理费,属于省直单位医保、工伤等其他医保不能报销。二是在养老服务政策方面。“ 医养结合” 养老机构难以享受政府对养老服务业的扶持政策。如, __ 门虽然给 合肥市滨湖医院颁发了《社会福利机构设置批准证书》,使其有从事 养老服务资格, 但由于政策问题, 医院得不到地方政府在养老床位和 运营补贴等方面政策支持。 三是在人才政策方面。 老年人护理特别是 对失能半失能老人的护理有一定的专业性和特殊性, 目前一线护理人 员和专业养老服务管理人员十分短缺, 难以为老人提供专业康复保健、健康咨询等服务。同时,专业化护理人员不愿从事养老护理。 尽管“ 医养结合” 养老机构在运营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但随 着“ 医养结合” 养老机构的蓬勃发展,也给我们带来一些启示。 1. 社会现实迫切需要。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 xx 年 60 岁及以上老年人达到 1.85 亿,占总人口 13.7%,其中 65 岁及 以上老人达到 1.23 亿,占总人口 9.1%。xx 年我省 60 岁以上人口1000.8 万人,占总人口 15.6%,其中 65 岁以上人口达 664.8 万,占总人口 9.7%。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峻,医疗保障成为老人入住养 老机构重要考虑因素, 当前,越来越多的失能半失能老人迫切希望住进“ 医养结合” 养老机构。 2. 充分整合资源。“ 医养结合” 养老机构可以利用养老机构和 医疗机构各种资源, 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为入住老年人提供舒适养老和优质医疗服务。 3. 缓解“ 养老难” 和“ 看病难” 问题。在“ 医养结合” 养老机 构,一方面缓解当前“ 养老难” 问题,另一方面老年人既能养老,又能共享医疗资源,缓解了“ 看病难” 问题。同时,老年人的治疗费用还可以通过医保报销一部分,减轻了老年人看病费用。 “ 医养结合” 新型养老模式将会成为未来养老服务业发展方向, 为更好推进这种模式养老机构建设, 应尽快研究出台相关政策, 加大 扶持力度,提升养老业整体服务水平。 1. 加快制定政策措施。养老政策方面,明确规定“ 医养结合” 养老机构可以享受国家和省关于养老服务业的各种优惠政策, 包括床 位和运营补贴等 ; 医保政策方面,相关部门完善医保有关政策措施,将“ 医养结合” 养老机构纳入医保范围,并提高医保报销比例和扩大医保报销范围 ; 土地政策方面,优先保障“ 医养结合” 养老机构建设 用地,对新建项目建设用地采取划拨方式, 划拨方式取得的土地只能 用于养老公益性事业,不得用于其他用途。此外, “ 医养结合” 是一 种新的养老模式,要从制度上加以规范,要有严格的准入制度,制定建设标准和合理收费标准, 对设备配置、 医疗水平等方面要有明确要求。 2. 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积极争取国家中央补助资金支持,重 点向“ 医养结合” 养老机构倾斜 ; 各级政府设立养老扶持专项资金支 持建设 ; 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向“ 医养结合” 养老机构。金融部门加大对“ 医养结合” 养老机构人信贷支持,放宽贷款条件,提供优惠利率。 3. 鼓励集团化发展。鼓励养老和医疗机构结合走集团化发展道 路,有利于融合资源,充分发挥整体优势。一方面鼓励大型和综合型 医疗机构依托现有的医疗资源,兴办养老服务机构 ; 另一方面鼓励有 条件的养老机构,设立医疗机构,提供专业化医疗服务,建立医疗型 护理院。合肥九久夕阳红集团就是从一家民办老年福利服务机构发展 起来,经过多年努力,逐渐发展成为拥有 7 所老年公寓、 2 所学校、 1 个职业培训学校等集团化企业。合肥滨湖医院属于合肥市第一人民 医院集团,该集团也是拥有多家医疗机构, 目前正建设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老年护理中心,正在向医疗、养老集团化发展。 4. 明确服务对象和内容。“ 医养结合” 养老机构重点收住失能 半失能老年人, 包括有急性和慢性病的老年人, 肢体残疾和卧床不起 的老年人以及高龄生活不能自理老年人等。 这些老年人除了需要生活 照料外,更重要的随时都需要医疗保障、康复保健等服务。 5. 创新管理模式。努力打破行业界限,大力发展跨部门、跨行 业的养老机构。管理模式上要积极创新,可以通过公共招标、委托管 理等形式,引进有先进养老服务管理经验和先进医疗、 康复技术及设 备的专业机构经营,以提高养老专业化护理水平。 6. 加强护理人员培训。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养老、医疗等机构培 训一线护理人员 ; 鼓励高校、中职学校开设老年护理和管理专业,培养老年护理和管理专业人才。 此外,还要发挥各类社会培训机构培养养老服务人员,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的培养养老服务人才,缓解当前一线专业护理人员和管理人员短缺问题。 “ 我们医院有一个老龄病人,达到出院条件已经一年了,至今 仍住在病房里。目前,老人养老的医疗需求很迫切,但养老机构缺乏 医疗服务能力,而医院床位又紧张,无法提供必要的养老基本服务。 ” 在今年“ 两会 ” 期间,一位农工党政协委员指出,随着老龄化社会 的到来,探索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 __ 。 一项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各级、各类养老机构中,有医疗支持 ( 至 少内设医务室、配备有专业医护人员 ) 的不足 20%。而有数据表明, 60 岁以上老人患病率是全体人群的 3 至 5 倍。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家庭结构变化,家庭养老功能日益弱化,老人及子女十分关注的医、食、养等问题亟待解决。同时,不少大医院又面临老人“ 压床位” 的现象,医院床位紧张,患者看病难。 当前多数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互相独立、自成系统,养老院不方便就医,医院里又不能养老。老人一旦患病,不得不经常往返于医院和养老机构之间,既耽误治疗,也增加了负担。发展养医结合,有助于解决养老机构缺乏医疗支持的“ 硬伤” 。 目前,全国多个省市正在摸索“ 医养结合” 的方式。市推出了 “ 医养结合” 试点的扶持政策及相关的行业规范及标准、 质量评价体 系。省推出了老年医养协作联盟,通过医院牵头,养老机构加盟,实 现了区域内的医养协作、双向转诊。 乐成老年事业投资有限公司投资总经理高峻松表示,大多数老 人患有慢性病,但由于养老机构不能解决医保, 很多人选择长期住院。如果“ 医养结合” 试点能解决医保问题,将吸引更多老人,并分流一 部分大医院的住院病人,解放一部分医疗资源 ; 与医院联合建立绿色 通道后,养老机构的护理也会更加专业。 本文: 内容仅供参考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