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2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年度十三五工作总结汇报范文
2020 年度十三五工作总结汇报范文 十三五工作总结汇报 1 “十三五”期间主要工作总结 十三五期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 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精神为引领,紧紧围绕既定的发展战略和制定的工作目标,以发展 社会经济为主线,主动担当,切实作为,科学统筹稳增长、惠民生、促繁荣,坚决抓好项目 扩税源、环境卫生整治、脱贫攻坚整改等工作,全镇经济持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突出特色,农业发展质效并提 立足区位优势、坚持问题导向、创新工作方式、凝聚内生动力,农业工作取得了可喜成效。 农业总产值年均 6900 万元左 右,每年同比梯增 0.6。加强土地确权登记成果应用,促进土地规模化经营,按照“一村一 品”的发展思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进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一是继续扩大花卉苗 木种植面积。充分利用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全年花卉苗木种植面积达 5000 多亩。二是集 中精力打好绿色有机蔬菜种植这张牌。 通过土地流转,初步建成 100 亩的稻草菇种植示范场,特色农业种植示范带动作用明显。 二、招商引资,工业经济运行良好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了 3 家总部经济企业、1 家二级建筑企业、3 家三级建筑公司、5 家物流企业等; 盘活供销社土地引进投资 3000 万元的食品厂即将投产,可以增加税收 80 余万 元; 推动原有工业企业投入 3000 万元进行技术升级改造。 三、攻坚克难,脱贫攻坚成效明显 我镇脱贫攻坚工作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一达标”关键指标,依托产业扶贫、就业扶贫、 健康扶贫、教育扶贫、金融扶贫、社会扶贫、危房改造、社会保障兜底、基础设施建设等“十 大工程”建设为抓手,创新工作思路,突出重点、多措并举,认真组织实施脱贫攻坚各类工 程,扎实有效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全镇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 209 户,577 人,目前已经实现 脱贫摘帽。 四、整治环境,居民环境明显改善 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路长制,全镇 5 座小(二)型已实行人防天养,所有山林实施 封山育林。打响“蓝天”“绿水”“青山”保卫战,拒绝一切污染企业入驻,加大环境监测力 度,坚决防止污染环境事故发生。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行动,推行城乡环卫一体化市场运 作化管理模式,生活垃圾处理体系覆盖率达到 100,城乡环境卫生得到新的提升。按照区委、 区政府统一安排部署,严格规范农民建房一户一宅并且不得超过 350 平方,继续加大整治“两 违”的力度,有效遏制了“两违”行为。 五、守牢底线,幸福指数明显提高 社会保障工作焕发“新”机,按时完成了全参保缴费、慢性病审批、异地就医报销等工作, 累计举办 4 场大型招聘会, 共提供岗位 3200 多个,特别是工业园电子产业园的招工为我镇的劳动力提供了更多更好的 就业机会。实行综治维稳网格化管理,建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常态化开展突发事件应 急处置演练,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坚持露 头就打,除恶殆尽。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强化食品药品重点领域专项治理,保持执 法打假高压走势。加强信访积案化解和源头防范,对各种矛盾纠纷做到早排查,早发现,早 稳控,早处理。 六、抓实党建,基层基础日益牢固 一是加强理论武装 先后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引导全镇党员干部自 觉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 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区委保持高度 一致。 二是落实主体责任 多次召开专题会议传达和布置党建工作,做到了党建工作有谋划、有部署、有落实。严格落 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等党内生活制度,确保基层党组织生活落到实处。特别是利 用党员固定活动日,组织党员干部深入村组社区、田间地头开展各式各样的党员服务活动, 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三是抓好作风建设 认真落实“一岗双责”,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怕慢假庸散等作 风问题,狠抓上下班纪律、会风会纪和办事窗口服务,进一步转变干部职工的精气神。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不少矛盾和问题。一是基础社设 施建设不够完善。二是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难度较大。三是少数党员干部年龄 偏大,知识结构老化,适应不了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等。对上述问题,我们将采取有效措 施,逐步解决。“十四五”时期,我们将重点做到四个全力以赴。 一、全力以赴“推项目” 加快推进等 6 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继续加大招商力度、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和跑项争资力 度,督促好重点项目顺利投产,继续接洽 5000 万沥青搅拌项目,争取项目早日实施。不断 拓展新税源,推动全镇经济转型升级、提速增效。 二、全力以赴“抓建设” 继续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方面发力,形成长效管理机制。加大“两违”整治力度,对违反农 民建房标准且态度恶劣的进行严厉打击。积极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继续做好镇中心幼儿园建 设。继续做好街路面的硬化、亮化和绿化,改善居民的出行 条件。 三、全力以赴“保环境” 始终坚持环境优先,打响“蓝天”“绿水”“青山”保卫战,加大环境监测力度,坚决防止污 染环境事故发生。 四、全力以赴“促整改” 我镇将加大扶贫力度,宣传扶贫的优惠政策,帮助贫困户早日脱贫。针对各级各类脱贫攻坚 监督检查反馈问题整改清单,研究制定整改措施,逐条逐项抓好落实,确保巡视反馈问题得 到扎实整改、全面整改和彻底整改。并以巡视反馈问题整改为契机,全面解决脱贫攻坚工作 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巩固提升脱贫质量,确保决战决胜。 十三五工作总结汇报 2 十三五期间,我局按照区委、区政府工作部署,解放思想、精心谋划、真抓实干,积极开展 “招大商、大招商”活动,使我区招商引资工作提质升级。现将工作情况简要总结如下: 一、主要成效 1.对照目标任务,主动作为 ①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累计 127 次外出招商,均完成年度任务数。②全区新签约__电动车 生产、__高产竹种植及深加工、__年产 50 万台新能源电机、__车业电动车、__食品饮料生 产、__、__电动车生产等项目 123 个,占总成任务数 100 个的 123%。③已签约 123 个项目, 超亿元项目 83 个,完成任务数 65 个的 127%。④83 个项目中,10 亿元项目 9 个,占总任务 数 6 个的 150%。⑤外资项目引进数为 3 个。⑥123 个项目计划总投资 398 亿元,占总任务 数 351 亿元的 113.39%。⑦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 412.63 亿元,占市下达任务 358 亿元的 115.25%。 2.创新招商模式,招大引强。十三五期间,我局抓牢一带一路、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 历史重大机遇,积极创新招商模式,招大引强。一是突出多元化招商。今年我局在区政府的 支持下,重点与北京__商会等协会、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探索专题招商、以商招商等灵 活多样的招商方式,扩大了招商新领域,提高招商引资的实效性。二是突出招大引强与招新 引高相结合。围绕我区产业特点,瞄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省市,紧盯世界 500 强、中国 500 强和国内民营 500 强,先后引进了__风电、__影城、__速运等 3 个中国 500 强企业和___独角兽企业。三是突出产业链招商。我局以“建链”“补链”“强链”为抓手, 着力抓龙头、引总部、聚相关,重点引进新能源、__出所、新宇电气等重大项目,形成上中 下游配套的产业集群,培育发展新动力。连续四年在东盟会成功签约招商项目 18 个,总投 资 59 亿元。 二、主要存在问题 十三五期间,我局在招商引资上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区委、区政府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 距,影响因素仍然突出:一是项目用地困难重重,影响了项目签约、开工及扩大产能,对承 接粤港澳大湾区新兴产业转移带来不利因素。二是受经济下行压力的影响,辖区企业的投资 额减少,影响了开工率和到位资金。三是招商投诉中心能职未能正常运转。受编制的影响, 区招商投诉中心没能发挥作用,造成政府与落户企业的投诉反映问题渠道脱节。同时在激励 招商干部的机制缺乏,不利于激活干部职工的积极性等。 三、“十四五”工作建议 十四五期间,我局按照“强龙头、聚集群、补链条”的招商引资指导方针,结合上级下达的 招商引资工作目标任务,进一步解放思想、抓住机遇、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全力实施“招 大商、大招商”活动,实现招商引资量增质优。 (一)解放思想、强化规划,抓好顶层设计 十四五期间,我局将进一步解放思想,结合我区产业招商特点和产业发展要求,认真部署谋 划每一年的招商引资工作。抓住国家、自治区层面实施的战略部署,主动积极向区委、区政 府完善实施招商引资规划工作,强化招商工作的顶层设计工作,推动十四五期间招商引资工 作提质增量。 (二)科学统筹、压实责任,抓牢发展机遇 一是压实工作目标任务。我局将对照上级下达的招商引资任务,认真分析研判,科学统筹全 年工作目标任务,进一步细化招商目标任务,建立完善招商引资可落实、可检查、可考评的 机制,形成全区通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的强大合力,压实招商主体责任。二是抓牢发展机遇。 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的要素溢出和产业转移、中国(__)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等重大发展机 遇,全力实施产业大招商攻关突破年活动,聚焦新能源电动车、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大健 康、大物流等新兴产业项目的招商力度,着力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优化我区区域 产业结构,确保完成上级下达的招商引资到位资金。 (三)积极创新、不断探索,拓宽招商模式 充分利用《__招商引资激励办法》等政策激励机制,积极创新,不断探索招商引资的新模式, 重点探索积累政府购卖服务的经验,加强以商会、企业的合作,完善以商招商、委托招商、 专题招商工作机制,持续深入对接优质资源,集中突破承接落地,进一步强化产业链招商、 驻点招商等。建立专业招商队伍,在招大引强、招新引高、招才引智实现新突破,不断提高 招商成功率,并形成长效机制,为全区招商引资提供内生动力。 (四)补齐短板,强大链条,加快产业发展 我局将继续深化“产业大招商”活动,重点抓好新能源电动车、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三篇 产业围绕重点产业、重点企业进行产业链细分,研判区内外正在转移的且适合本地发展部分, 以“建链”“补链”“强链”为抓手,着力抓龙头、引总部、聚相关,形成上中下游配套的产 业集群,实现链条更加完善、项目更加集聚,不断培育发展新动力,加快建设以高科技、高 成长性、高附加值为特征的现代产业体系。重点引进新能源电动车整车、动力电池、驱动电 机等核心零部件等产业,全力突破新能源电动车核心零部件及配套技术,有力地促进新能源 电动车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与传统产业结合,优化新能源电动车产业结构。壮大电子电 器产业链条。以赛尔康电子生产基地项目为引领,借助广东电子信息产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 用,积极引进发展变压器、塑料注塑、金属部件、电子元件、包装材料、家用视听产品、个 人电子产品、车载电子产品、智能家电产品等生产链和供应链,不断发展壮大电子信息产业。 积极开展药物研发、临床试验、药物提取、深加工等领域上的招商,并加快生物医药产业链 条形成,配套建设种植药材示范园、交易展示平台、药材物流平台等,环节延伸,补全产业 链。深入开展现代物流专题招商工作,引入第三方物流、冷链物流、电子商务、智能物流技 术等产业项目,努力完善我区物流体系发展,加快由“中转”变“直通”的进度。 (五)完善职能、强化服务,优化营商环境 争取区委、区政府的支持,落实编制与人员,组建我局招商投诉中心,积极畅通与投资客商 的沟通渠道。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好我区三个招商小分队,继续完善对每个在谈和签约的 项目,建立项目跟踪责任制,实行专人负责、专人服务、专案推进的“三专”工作法,建立 项目进度表,实施“挂图作战”。对重大项目落实局领导负责制,完善重点项目协调服务机 制,增强服务意识,解决服务项目建设“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确保项目签约快、落地快、 建设快,增强企业投资发展信心,加快项目的投资率和开工率。 十三五工作总结汇报 3 皖江示范区是我国第一个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探索新常态下深化转型发展的目标与途径,更好地发挥其省区经济增长极地带作用,对于安 徽“十三五”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皖江示范区的阶段性进展和效应 国务院于 20__年 1 月批复的《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明确提出:皖江示范 区要探索产业承接与自主创新统筹发展新思路,探索区域联动发展新机制,探索经济社会协 调发展新途径,探索城乡统筹发展新模式,探索体制改革新举措,成为科学发展的试验区。 也就是要通过推动产业有序转移,探索科学发展的有效路径。 皖江示范区设立之时,恰遇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皖江示范区没有丝毫松懈,认真落实示范 区规划,大胆尝试,积极探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是坚持规划引领,编制了开发园区、基础设施等九个专项规划,有序推进示范区建设与发 展。 二是强化创新驱动,大力推进承接方式创新、自主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走出了一条 “在 承接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之路。 三是推动行政区划及产业空间布局调整,促进沿江城市跨江联动,形成了“以点带轴、以轴 带面”的空间开发新格局。 四是推进省部联动、省际联动、省内联动以及国际合作,走出了一条“产业承接—区域分工 —互动发展”的合作发展之路。 五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与长三角基础设施无缝对接,促进一体化发展。 六是注重绿色集约,发展循环经济,走出了一条“绿色承接、集约发展”之路。 目前,皖江示范区已实现了规划预期的阶段性目标,很好地发挥了示范效应,主要体现在以 下六个方面:一是要素集聚效应显现。 五年来,累计引进亿元以上项目到位省外资金 1.8 万亿元,引进外商直接投资 306 亿美元, 分别年均增长 28.4%和 23.3%。 二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智能装备、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快速成长,新型显示、机器人成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区 域集聚发展试点,全超导托卡马克、量子通信等高端科技成果居世界领先水平。 三是“一轴双核两翼”空间结构基本形成。 “双核”的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优势进一步凸显,“两翼”以装备制造和轻纺为主导 的产业承接呈现爆发式增长,“一轴”初步形成现代化大工业和物流业的重要集聚区域。 四是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示范区设立以来,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 70%,拉动全省经济年均增长近 10 个百分点, 使安徽增速跃居中部第一位。 五是人居环境保持良好。 资源利用效率持续提高,生态环境保持良好,“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示范效应更加彰 显。 六是民生福祉得到提升。 皖江示范区就业岗位逐年增加,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高, 城乡居民在产业承接中得到了实惠。 二、皖江示范区进入转型发展的新阶段 在新的背景下,转型发展成为当务之急。 以国家主席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 “四个全面”“五位一体”“五化协同” 等治国理政新理念,新一届政府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实施“中国制造 2025”,制定“互联 网+”行动计划,推动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力求在把握稳定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结构优化。 这些全新执政理念和战略举措,标志着我国推进转型发展的实践已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十三五工作总结汇报 4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结构性矛盾凸显,新旧增长点青黄不接,各类风险挑战增多, 旧的增长路径难以为继,转变发展方式日益紧迫。 “十三五”期间,安徽必须把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放在突出位置,加快改革创新步伐, 切实摆脱旧的路径依赖,推动经济发展转入新轨道。 一、摆脱对投资拉动的过度依赖,走投资消费联动的新路 改革开放特别是本世纪以来,我国抢抓全球化和产业转移机遇,积极扩大投资和生产规模, 大力开拓国际市场,形成了出口和投资拉动型的增长模式。 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深度调整,外需和投资拉动作用明显下降。 我国出口贡献率由 2002-2008 年 10%以上降为 2011-2013 年的-2%到-4%,投资增速由“十一 五”时期的 25.5%降至 2014 年的 15.3%。 安徽外贸增速从“十一五”时期的 20%以上滑落至 2014 年的 8.2%,投资由 37.5%降至 16.5%。 国际经验表明,大国发展的立足点必须放在扩大内需上。 随着新型城镇化快速推进,以及信息、健康养老、旅游休闲等新的消费热点和电子商务、网 络购物等新型业态快速涌现,内需增长空间广阔。 从安徽看,“十三五”期间要积极推动需求结构调整,逐步形成内外需协调、投资消费联动 的新局面。 选择好有市场、有长期回报的项目,创新投融资方式,进一步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 积极通过供给创新激活消费需求,进一步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 抢抓“一带一路”战略机遇,统筹高水平引进来、大规模走出去,加快各类开放平台建设, 进一步提升安徽在“一带一路”经济中的份额和竞争力。 二、摆脱对传统产业的过度依赖,走创新驱动的新路 本世纪以来,我国制造业特别是重化工业发展迅猛,房地产市场快速成长,对经济的拉动作 用明显。 目前,传统产业面临需求“天花板”制约,产能扩张空间收窄。 我国钢材人均消费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一倍多,人均水泥累计消费量已接近西欧和日本的产 量增长拐点,城镇人均住房面积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安徽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从新世纪前 10 年的 20%以上降至 2014 年的 11.2%,今年上半年进 一步降至 8.7%;房地产增速明显回落,上半年投资仅增长 2.6%,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 8.7%。 总体来看,随着传统产业接近增长拐点,数量扩张已经难以持续,结构调整的要求更为迫切。 当前,世界科技创新和产业革命深入推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快速涌现, 既对产业平面扩张形成了挑战,也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机遇。 “十三五”时期,安徽应适应产业竞争格局新变化,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以“互 联网+”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着力培育新型显示、智能装备制造等高成长性产业,推动工业 化与信息化、服务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促进产业发展向中高端迈进。 三、摆脱对要素资源粗放投入的过度依赖,走绿色化引领的新路 随着要素供给趋紧、环境容量下降,低成本、粗放式发展难以持续。 目前我国资源产出率仅为日本的 1/8、英国的 1/5、德国的 1/3,人均淡水、煤炭、铁矿石资 源降至世界平均水平的 25%、67%和 50%。 我省煤炭以及铜、铁矿石等传统优势资源日渐枯竭,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的一半。 我省人口抚养比在 2011 年降至 42.9%的低点后开始回升,2013 年达到 44.4%,用工成本与 沿海发达省份的差距不断缩小。 同时,随着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逐步落实,环境成本将大幅上升。 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首次提出了绿色化概念,绿 色化将成为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 按照减量、节能、控污、废弃物再利用的要求,推动经济绿色化发展,也将孕育新的经济增 长点。 “十三五”时期,安徽应按照绿色化发展的总体要求,坚持以制度创新加速生态强省建设, 扎实推进巢湖流域和黄山市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不断创新和完善生态文明体制机 制,建立完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和奖惩机制,努力探索可持续发展新路径。 四、摆脱对非均衡发展的过度依赖,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新路 进入新世纪,国家加大区域协调发展力度,实施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等总体战略, 但目前区域发展水平还存在较大落差。 安徽的区域不平衡问题也非常突出,皖北地区人均 gdp 仅为全省的 2/3,城镇化率低 5 个百 分点左右。 2014 年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 49.2%,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仅为 23%。 伴随城乡区域发展失衡,贫富差距过大等社会矛盾凸显,“中等收入陷阱”风险日益加大。 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 针对当前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国家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大力实施“一带一路”、 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 “十三五”时期,安徽应深入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引导各地特色化发展,积极推进新型城 镇化试点省建设,促进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推动城镇化从规模扩张向以人为 本、质量提升转变。 五、摆脱对政府主导经济的过度依赖,走市场和政府协调配合的新路 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坚持市场化方向,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经过 30 多年的实践,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但仍需进一步完善。 政府部门掌握的权限过大,一些地方为了招商引资、发展经济不惜拼土地、拼环境、拼政策, 干扰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导致竞争不充分、要素价格扭曲等问题。 近年来,我省积极推进行政体制、新型城镇化、医药卫生等改革先行先试,一些领域的改革 走在全国前列,但传统体制束缚依然严重,发展活力亟待释放。 新增长动力机制的形成有赖于市场化改革。 “十三五”时期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攻坚期,随着行政管理、科技体制、财税金融等重点领域 改革逐步深入,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科技经济“两张皮”、市场准入“玻 璃门”“弹簧门”等问题有望逐步解决,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力将得到充分释放。 安徽应抓住用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新型城镇化、医改等先行先试机遇,探索构建市场化发 现培育增长点的新机制,推动市场和政府作用相互协调、相互促进,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创业、 创新、创造活力,不断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十三五”时期,摆脱旧的路径依赖,形成新的发展方式,亟需改革的思路、开放的视野和 创新的办法。 一是强化系统思维。 国际国内需求收紧,资源环境约束强化,传统发展路子已走不通了。 只有把眼光放到需求升级、民生改善、生态保护、体制创新上,加快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 新,才能发现新的增长空间,也才能找到稳当前、管长远的现实路径。 二是强化底线思维。 在经济下行周期主动进行产业转型和结构调整,可以为长远发展增强动力、预留空间。 我们有必要明确经济运行底线,在守住稳增长、保就业下限和防通胀上限的基础上,努力在 调结构、促改革处着力,为经济持续健康增长蓄积能量。 三是强化创新思维。 新常态下,新技术、新业态、新政策快速涌现,不仅对企业、也对地方政府部门的工作提出 了更高的要求。 适应新常态,各地既要勇于担当,在国家顶层设计明确的框架内主动作为,更要破除在经济 平面扩张下形成的思维定势,积极探索适应简政放权、职能转变要求的新思路、新办法。 十三五工作总结汇报 5 根据相关要求,现将区人社局“十三五”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十三五”期间工作完成情况及所取得的成绩 (一)全区就业形势基本稳定 1、实施积极就业政策,推动扩大就业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 “十三五”期间,我局全面落实相关社会保险费减收、缓收政策,着力为减轻企业负担,累 计减收社会保险费 4544.2 万元;支付各类岗位补贴 2300 余万元。帮助企业招工近 18000 人, 有效缓解了企业“用工难”问题,降低了企业用工成本。 2、不断创新载体,千方百计推动创业就业。 “十三五”期间,通过“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和高校毕业生“网 上招聘月”等招聘活动,组织区属企业参加各类招聘会、乡镇招聘集市、异地帮办招工等 200 多场次,进场招聘的各类企业达 1500 家次,提供就业岗位累计约 3.4 万个,帮助 1.75 万人实现就业。在市人力资源市场、__、__等为区属企业发布用工信息近 10000 个。“十三 五”期间,全区城镇累计新增就业 4 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 0.5 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 在 3.5%以内。 (二)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1、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险制度初步建成。 “十三五”末城镇职工养老、失业、工伤 3 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 3.81 万人、1.55 万人、1.38 万人。3 项社会保险目前参保完成率分别为 101%、106%、109%(医疗、生育保险 划规市本级);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 101 家单位,参保人数约 0.48 万人,实现全覆盖。 城乡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 96.5%,基本实现应保尽保目标。 2、社会保险待遇水平不断提高。 “十三五”期间,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月人均 1697 元/月提高到人均约 2180 元/月,比“十 二五”末增长约 29%。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人均达 117.28 元/月,较“十二五”末增长 46%。 (三)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持续增加。 “十三五”期间,全区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由 26286 元,增加至 2020 年的 48087 元(按 2019 年收入绝对值 44320 元增长 8.5%预测),城镇居民收入年增长率达到或超过同期全区 GDP 增 幅。 (四)人事人才工作成效显著 1、高层次人才引进不断有新突破。 “十三五”期间,我局先后为 1 家企业成功申报省级博士后后科研工作站,4 家企业申报市 级博士后后科研工作站。成功引进 1 名战略性领军人才,累计为全区企业引进博士 33 名。 2、统筹推进两支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统筹推进各类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十三五”末,全区专业技术人才总量力争达到 5600 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1600 人,中级专业技术人才 4800 人,初级专业技术人才 9600 人。二是全力推进高技能人才工作。“十三五”末,全区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 0.16 万人。其 中技师 300 人,高级工 1300 人。新录用员工技能培训率达力争到 90%,失业员工再就业培 训率力达到 100%。三是强化培训工作。完成各类就业技能培训 3000 人以上。 3、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入。 继续依规定开展事业单位新进人员公开招聘工作。“十三五”期间,我区事业单位公开招聘 86 人,其中卫生系统 19 人,教体系统 67 人,新招募“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服务基层 40 人,共 44 名服务期满“三支一扶”人员考核合格安置到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工作。完成全 区 154 家事业单位,2612 个岗位设置工作。五年来,共完成事业单位 1.1 万多人次的年度 考核任务。 (五)和谐劳动关系更加稳固 1、“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基本建立。 “十三五”期间,在全区建立了企业劳动用工备案制度,全区已备案企业近 920 户。累计收 到劳动监察投诉案件 1028 件,立案调查 103 件,结案率达 100%;开展各类专项执法检查近 36 次,依法督促用人单位补签劳动合同 0.68 万份,补缴各项社会保险费约 390 万元。目前 全区在岗职工《劳动合同》签订率达 95%,超过了“十三五”制定的合同签订率五个百分点。 2、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和社会稳定。 “十三五”期间,劳动保障监察部门重拳打击恶意欠薪,累计开展劳动保障年度审查约 790 户,实现了年审率达 95.5%以上的目标;受理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约 150 件,涉及农民工 7790 人,追回农民工工资 7016.3 万元。 3、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和信访化解工作成效显著。 “十三五”期间,我区成立了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全区累计受理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案件 613 件,结案率 100%,超过了结案率达 92%以上的目标。 (六)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稳步推进 “十三五”期间,我区一是实施了两次机关津补贴和事业单位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标准调整 工作,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职业年金个人缴纳部分从工资据实代扣;二是扎实做好最低 工资标准落实工作。“十三五”时期,我区企业最低工资标准由“十二五”末 1250 元提高到 “十三五”末的 1380 元,增幅为 10.4%。 (七)军转干部工作在稳步推进(2016 年至 2018 年,2019 年军转工作划至退役军人事务局) 一是圆满完成军转干部、随军家属安置工作。“十三五”以来,全区共接收安置军队转业干 部 20 名,将 6 名随军家属安置在事业单位。二是及时兑现企业军转干部各项待遇。“十三五” 期间,累计投入 70 余万元用于企业军转干部慰问、解困和维稳等工作。企业军转干部月工 资由“十二五”末的 4195 月/人提高至 2018 年的 5440 元月/人,同时社会保险缴费基数同 期调整。 二、“十三五”期间主要工作措施和工作亮点 (一)窗口作风建设获人社部等表彰。 随着“讲重作、“讲严立”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我局牢固树立以人为 本理念,以群众满意为目标,全力创建优质服务窗口为目标,我局窗口单位作风建设获上级 充分肯定。一是我区社会保险综合服务中心窗口被人社部授于“全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 2017 至 2019 年优质服务窗口”光荣称号。二是我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管理服务中心被 省青年文明号创建活动组委会命名为 2018-2019 年度“省青年文明号”光荣称号。 (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整体工作获上级表彰。 2019 年,因我局各项工作成绩优良,表现突出,市人社局授于我局“全市人社系统先进集 体”光荣称号。 (二)就业工作绩效优良,获省表彰。 2016 年我区就业工作成绩在省对各县、区排名中位列市第一名,获省就业领导小组通报表 彰;区成功争取中央资金 334 万元,用于我区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平台建设;2017 年省政府办 公厅表彰我区就业创业工作成绩优秀;2018 年因就业工作绩效评价优良,省以奖代补我区 300 万元就业专项资金;2019 年,我局成功开展了人力资源改革,进一步打通了人才流动瓶 颈。 (三)社会保障工作在省市创新,保持领先。 一是 2019 年 12 月,我局在全省首创为退役士兵办理了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手续。二是 2017 至 2019 年,我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缴费水平连续三年在全市各县区排名第一,在 全省 105 个县(市)区中排名由第八名上升至第五名。 (四)农民工工资清欠工作连续两年被通报表扬。 2019 年和 2020 年,区委督查考核办连续两年发文表彰我局农民工工资清欠工作处置及时, 效果优良,有效维护了农民工合法权益,为全区稳定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五)3 次被评为全区月度“单位之星”。 2018 年 5 月至 2019 年 12 月以来,我局因高质量完成当月急难险重工作任务,先后 3 次被 区委督查考核办评为当月全区“单位之星”。 三、“十三五”期间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建议 (一)养老保险基金能力不够强 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一是随着国家连续 15 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刚性支出逐年增加, 且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二是我区参保企业以小、微企业为主,养老保险缴费人群结构比 列不均衡,下岗、失业等灵活就业人员占比较大。 解决措施(建议):以服务为导向,加强属地管理,加强与市养老经办机构沟通协调,加大对 企业政策宣传。提高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积极性。 (二)失业基金结余备付能力极弱 2019 年省级重点困难企业的稳岗补贴 900 万至今无力兑付,加上 2020 年疫情期间失业保险 费减免、放宽普惠制失业保险费返发还的企业裁员率等,加速了我区失业保险基金的减少。 解决措施(建议):加大企业参保宣传力度,加大社保费的征收力度。 (三)专业技术人才总量不足,高层次人才严重匮乏。 目前我区专业技术人才总数约为 1.6 万人,和兄弟县(市)、区相比,我们的人才总量仍然偏 低。在全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中,大专以下学历,中级以下职称的人才居多,高层次人才比 例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同时我区严重缺乏三类人才,一是懂国际通行规则、熟悉经贸规则和 法律人才;二是既懂经营管理又精通专业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三是高新技术人才。 解决措施(建议):组织、人社、科技、财政等有关职能部门相互协作,建立多元化的人才吸 引机制。大力加强人才载体建设。支持上档次、上规模的民营企业加快培育和发展高层次人 才。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