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心得体会甄选集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心得体会甄选集

【篇一】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心得体会甄选集 2020 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在全国各 族人民的艰辛探索和不懈奋斗下,我们即将取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然而,来势 汹汹的疫情,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越是面 对风险挑战,越要稳住农业,越要确保粮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突出的短板在“农村”。脱贫攻坚 质量怎么样、小康成色如何,很大程度上要看“乡村振兴”工作成效如何。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把“乡村 振兴”工作摆到重中之重的位置,统筹抓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重点任 务,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把农业基础打得更牢,把“三农” 领域短板补得更实,这是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的重要遵循。做好“三农”工作就 是稳住基本盘,发挥“三农”压舱石作用就可以稳住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为决胜全面小康、 决战脱贫攻坚奠定坚实基础。只有推动乡村振兴,才能够把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蓝图变成 现实。新世纪以来,党中央连续发出的十七个“一号文件”都是围绕着如何做好“乡村振兴 工作”这一主题展开的。 疫情不可避免会对经济社会造成较大冲击,农资入村、农民工进城、农产品出乡,农民 的工资性收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度等现实问题,都可能受到疫情 影响。科学研判新冠肺炎疫情对“乡村振兴”工作的影响,探讨应对之策,健全有利于农业 农村经济健康运行的应急管理体系,是做好今年“乡村振兴”工作的前提,对于打赢疫情防 控阻击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具有重要意义。综合来看,疫情对“乡村 振兴”工作的冲击是短期的、总体上是可控的。只要我们统筹兼顾,因时而变、随事而制, 多措并举、不违农时,就可以程度减少疫情带给农业生产的负面影响。 科技创新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支撑。乡村振兴, 落脚点在于实现农业农村生产生活现代化,而现代化的实现归根到底要靠科技创新的支撑和 引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农业出路在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面对疫情 防控的严峻考验,我们要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要坚持把科技特派员制度 作为科技创新人才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工作进一步抓实抓好,要以科技人才为主体、以科技 成果为纽带,坚持人才下沉、科技下乡、服务“三农”,加快生产设施现代化建设,推进科技 进步,强化乡村振兴的生产支持保护。 稳定就业是乡村振兴的坚实基础。就业是的民生,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当前,国内 外疫情防控和经济形势正在发生新的重大变化,经济发展特别是产业链恢复面临新的挑战, 稳就业任务艰巨繁重。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注疫情对就业形势的 影响,就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做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提出了全面强化稳就 业举措的明确要求。面对疫情带来的危机与挑战,各级地方政府要出台相应政策与措施,有 效解决失业人员再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农村劳动者返岗就业等问题。 群策群力是乡村振兴的力量源泉。同心同德谋良策,群策群力促发展。群之所为事无不 成,众之所举业无不胜。不论是疫情防控还是经济发展,每一个成就、每一次飞跃,都是由 点滴劳动累积而成,都是建立在广大劳动者齐心协力、只争朝夕的奋斗之上。人民创造历史, 劳动开创未来。正是因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劳动创造,我们才拥有了历史的辉煌;也正是因为广 大人民群众的劳动创造,我们才取得了今天的成就;也正是因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劳动创造,我 们才筑起了通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坚实阶梯。只要我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就没有迈不过的沟坎,就没有战胜不了的疫情,就一定能够抵达胜利的彼岸。 【篇二】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心得体会甄选集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走进川蜀大地,绿色的山、绿色的树、绿色的产业,蓝天、 碧水、净土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坚持以 创新培育动能,坚持以协调增添后劲,坚持以绿色夯实本底,坚持以开放拓展空间,坚持以 共享释放红利,在攻坚克难中创造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谱写了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绿 色成为了全面小康的幸福底色。无论是乡村振兴、产业蝶变,还是城市形态提升,不管是一 片彩林的启示、一座矿山的转身,还是一池莲塘的诞生,都离不开绿色这抹底色……在“走 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大型主题采访报道四川行活动记者镜头下,绿色发展都是小康路上绕不 过的话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绿色是幸福底色。 绿色发展——绿色成为小康路上的引航灯。让蓝天更多,让碧水更清澈。推动长江经济 带发展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生 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使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作为地处长江上游的四川,把生态 文明建设放在事关全局的重要位置来抓,明确提出要以的决心肩负起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大使命,让绿色成为小康路上的引航灯。小康生活,除了吃饱穿暖, 还要让大伙脸上有笑容、心里有快乐。就这个意义上说,全面小康的建设不仅仅是经济的发 展,更是生态的发展,只有良好的生态才能夯实全面小康基础。一路走、一路听、一路看, 透过媒体记者用笔端、镜头、话筒,在川蜀大地这片土地上,绿意盎然的美景令记者啧啧称赞, 巴中市南江县正直镇长滩村曾经是一介贫困村,在走向全面小康路上,当地把绿色发展融入 全面小康全过程,发展绿色产业,使过去环境脏乱的贫困村成为了如今的 4A 级景区,这里有 独特的彩林景观、有绿色的乡村旅游、有良好的生态文化,绿水青山成为走向全面小康路上 的一座座金山银山。实践表明,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让乡村资本、人口、产业、项目聚合能 力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不断聚集的发展要素让既有生态资源转型升级,进入越美越富、越 富越美的良性循环。 生态优先——绿色为全面小康注入新力量。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良好生态环 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体现。衡量小康社会的指标是多方面的,既包括社会结构、经 济发展水平、人口素质、生活质量,也包括社会分配结构、社会秩序、生态文明建设等多方 面的内容。只有绿色生态的小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小康。生态文明建设在全面小康中占有相 关重要的位置,关乎全面小康的幸福底色。翻开四川生态文明建设清单,一个个数字,一项项 指标,都彰显出全面小康路上的绿色力量,在媒体记者镜头中,巴山蜀水,山清水秀,景色绝 美,这里风景好、产业好、人也好……正如记者在广安华蓥市双河街道双桥村看到的高顶山 矿山公园、在遂宁市船山区看到的圣莲岛城市公园那样,当地群众始终坚持生态优先发展理 念,在绿水青山中找到更加美好的未来,生态优先激发出全面小康路上的一江春水。不管是 双桥村人高顶山矿山公园、还是圣莲岛的城市公园,都用生动实践诠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 山,打造出有四川特色的生态经济样本,吸引着媒体记者的眼球,让记者感受到群众切身的 幸福感。守护绿水青山共建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四川,四川正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 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在绿水青山中找到更加美好的未来,为全面建成小康注入绿 色力量。“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绿色是底色。在全面建成小康 社会这条路上,四川各地自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念,让青山、绿水、 蓝天成为了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事实证明,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绿水青山需要你我来守护,美丽四 川需要大家来建设。一行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路上,我们要积极参与、携手前行,凝聚 生态共识、汇聚环保力量、共绘美丽画卷,答好绿色这道“必选题”,让绿色成为全面建成小 康社会的幸福底色。 【篇三】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心得体会甄选集 新春伊始,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开发布《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 的若干意见》。这是新世纪以来,党中央连续发出的第十六个“一号文件”,为我们做好新时 代“三农”工作,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 今年的“一号文件”立足“三农”发展新形势,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农”工作必 须完成的硬任务,适应国内外复杂形势变化对农村改革发展提出的新要求,突出强调牢牢把 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巩固农业农 村发展好形势。抓好各项硬任务的落实,对做好今明两年“三农”工作意义重大。 2018 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 导下,农业发展稳中有进,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开局良好,乡村建设迈出新的步伐,农 村改革深入推进,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三农”持续向好形势进一步巩固,为保持经济持 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 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形势越是复杂,做好“三农”工作 越具有特殊重要性。就当前看,农业仍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的短板。只有稳住“三农”这个基本盘,才能为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赢得主动,为做好全 局工作增添底气。确保顺利完成到 2020 年农村改革发展目标任务,是党中央对全体人民特别 是亿万农民的庄严承诺,直接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关系 我们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我们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不 动摇,抓重点、补短板、强基础,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必须不折 不扣完成好。要聚力精准施策,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主攻深度贫困地区,着力解决突出问题, 巩固扩大脱贫攻坚成果。要扎实推进乡村建设,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和公共服务短板;发 展壮大乡村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完善乡村治理机制,保持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不断提 高广大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对于一个有着近 14 亿人口的大国来说,粮食问题须臾不能放松。 随着消费升级,人们的需求已从吃得饱转向吃得好、吃得健康。要达到这一目标,进一步夯 实农业基础、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是前提。农业农村发展,根本依靠深化改革。要围绕 “巩固、增强、提升、畅通”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往深里做、往细里做,以土地制度改 革为牵引推进农村改革,通过改革释放发展活力,为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增添动力。 办好农村的事情,关键在党。要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把农业农村优先发 展落到实处,强化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制度保障,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 工作队伍,充分发挥好农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农民主体作用。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做好“三 农”工作,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循序渐进、量力而行,稳扎稳打、久久为功,注重实效、 防止做表面文章。 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没有乡村的振兴,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今年是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 书记关于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锐意进取、攻坚克难、扎实工作,我们就能让亿万 农民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的新篇。 【篇四】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心得体会甄选集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面临着诸多问题和难点。既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 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更要坚定不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攻坚克难不停歇,改革 步伐稳健有力,在广大党员干部的团结带领下,全国上下凝心聚力谋发展,距离全面建成小 康社会的目标越来越近。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坚定打赢攻坚战的信心。在全球村的大背景下,各国之间的联系 日益紧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牵一发而动全身,“蝴蝶效应” 屡见不鲜。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健全完善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的监管体制,要把中国放在世 界全局下考虑,如此就需要做足功课,下一盘大棋、打一场硬仗。让群众享有更多改革红利, 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就要让广大群众脱离贫困线。精准脱贫进入最后阶段,面对的是底 子最薄、条件最差、难度的“硬骨头”,广大党员干部要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将因地制宜与 典型经验相结合,对准靶心精准发力。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要保住绿水青山, 造福子孙后代。开展污染防治工作,不能讲究一时一地的得失,要将目光放长远,从全局的 角度出发,以愚公移山的韧劲来建设大美中国。得民心者得天下。攻坚战役不好打,我们有 党的正确领导,有人民的全力拥护,有世界有人的支持,我们必定无往而不胜。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抱定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决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 经济转型发展的突破口,各地要积极转变思路,调整好人员配备,做好经济效益“乘法口诀”。 改革总会触动某些领域某一部分人的利益,过程中遇到阻力和困难在所难免,短时期的经济 下滑也很常见,这时候就要把目光放长远,看到改革蕴藏的巨大潜力,预见改革成功的无限 红利。供给侧改革是转型,更是优化和升级,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各地要以 壮士断腕的决心,战胜发展过程中的阻碍,踏平前进道路上的荆棘,来赢得改革之后的巨大 胜利。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目标,是方向, 更是动力。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定信心,下定决心,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工作,做到“蹄疾步 稳”,向着伟大的目标发起冲刺,为人民谋取更幸福的生活。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