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1 发布 |
- 37.5 KB |
- 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年关于第二学期教学的工作计划范文
关于第二学期教学的工作计划范文 在校长室领导下, 深刻领会区教育局 xx 年工作精神, 围绕学校 “新三年发展规划”,进一步推进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关注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工作 主线,整合教学资源,更新教学观念,优化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 学习方式。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实施精细化的教学管理,大 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统一思想,团结奋进,明确任务,创造性地开 展工作,为学校教学质量的持续提高作出新的贡献。 1 、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保障课堂教学效益。 3 、改变学生学习方式,辅优补差成效明显。 4 、抓好备课组教研组建设,夯实学科教学质量。 5 、重视毕业班教学,提高毕业班教学质量。 6 、加强新基础教育研究,做好各类教学研讨活动。 一、继续深入推进二期课改实践活动 加强对学校课程与教学改革以及校本教研的领导,抓住基础型 课程,强化课堂教学常规的有效落实,深刻领会教材调整意见,严格 执行《关于加强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要通过拓展课和探究课的组 织实施,进行校本课程资源的优化和开发,充分利用好校园网、图书 馆、阅览室等知识场所,开展学科竞赛等课外活动,拓展学习空间; 要不断提高课程领导力和执行力。 (1)牢固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引导者、 合作者和促进者的思想观念。 以尊重、平等的原则对待学生, 在沟通和 “对话” 中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 努力建立互动的师生关系。 (2)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 本学期要继续改变学生单一的接受 性学习方式,提倡研究性学习、发现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 习和实践性学习, 以实现向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转变, 把要我学变 我要学,我能学,我会学,从而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为培养未来需要的人才打下基础。 (3)促进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交融。 重视实践经验对书本知 识学习的作用, 加强书本知识与生活世界的相互联系, 既要重视教学 的结论,又要重视教学的过程和教学中主体的体验过程。 二、继续加强“新基础教育”研究实践 认真落实学校“新基础教育”成型性研究的阶段目标与任务。 加强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研究。 抓好教学设计环节, 研究教材呈现方 式、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和合作的 学习方式。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以新的理念指导课堂教学,坚持以 学生为主体, 运用启发式教学和开放式教学。 每位教师都要抓住课改 契机,积极参加教师培训和业务学习,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把日 常的每一节课都当作公开课来上, 提高随堂课的质量, 要建立教学反 思重建机制,提倡多写反思重建笔记。要搞好校际互动研究工作,以 校际互动促进各校间的交流与提高。 (1)组织教师潜心学习“新基础教育”理论,体会、感悟其中 的创造性及优越性。通过对“三观” “十性”的学习,对比以往的传 统教育模式,领会“新基础教育”紧扣时代脉搏、注重学生和教师的 可持续性发展的主题,勇于在课堂教学和班级建设的实践中去实施、 验证“新基础教育”理念。 (2)帮助教师重新建立自我认识,制定个人发展规划。鼓励教 师在“新基础教育”试验中突破惰性和惯性的束缚,抛弃陈旧的观念 和固有的教学套路,追求个人发展,形成教育智慧。 (3)依照“新基础教育”试验的标准,树立在听课、说课、评 课过程中多发现问题、多讲问题、共同研究等务实求真的新风气,提 高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理解及反思的能力。 要在试验中强调团队协作精 神,发挥公开课的示范作用,展示出“新基础教育”的“新”观念、 “新”方法,真正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促进全校教学改革进程。 三、关注课堂教学,抓好课堂质量 实施精细化的教学管理,讲究实效,使教学常规处于动态管理 和螺旋式发展中 (1)教学常规检查。 本学期重点抽查教案与课堂教学的一致性、 同步性,避免教案中的形式主义。 (2)激励奋进, 树立典型,促进发展。 在上学期调研的基础上, 逐步明确教师培养方向, 在区校两个层面着力培养学科带头人。 从基 本素养到专业素养, 从第一梯队到第三梯队, 开展各种形式的分类指 导培训。 根据教师培养方向和教师梯队建设目标要求, 安排教师外出 或校内学习观摩和教学研讨活动, 让教师有各种形式的实践机会。 强 化教学工作的激励机制,在教学评价中,多方位、多角度客观地评价 每位教师的业绩和教学能力, 通过研讨课等教学考核激励青年教师积 极奋进, 共同进步, 让那些有真正实力、 教学一线上的教师脱颖而出, 发挥他们的示范辐射作用,使全体教师有更明确的方向,少走弯路, 更直接、更有效地搞好教学工作。 四、以教研组建设促专业发展。 继续贯彻市教委校长暑期培训工作要求,积极开展校本教研,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立足于教研组, 把教研组建设作为 “新基础教育” 研究的主要抓手之一。 教师要通过课题设计与研究的方式, 系统地思 考和研究实践中产生的一些比较普遍性的共性问题, 每位教师写一篇 自我发展小结,开展好教研组建设评优活动。 五、继续强化毕业班工作和学生管理 要继续加强毕业班的调研和指导,认真总结小学毕业班和首届 初三工作, 借鉴兄弟学校的成功经验。 要积极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认真领会区教育局综合素质评价与招生考试挂钩的机制, 力争初三保 持或超过首届水平,五年级要加强宣传力度,控制流失率。要根据教 育局制定出台的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办法, 研究制定实施细则, 强化行 政管理。 1 、提高备课质量 教案中要突出教师的教学思想;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 过程中体现重点目的的实现过程,学生心理反应的预测。重视“知识 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等三维目标的实现。全员实行 手写教案。 2 、提高作业批改的质量 (1)提倡面批, 若不能及时面批的提倡在学生每次的作业后写 一些简单的评语等鼓励性的话,以此促进学生和学生交流。 (2)建立学生“错题集”,教师批改每次作业要认真分析学生 出题原因,并建立相应的“错题集”,及时反馈给学生,强化错题校 正。 3 、抓好校本教研工作,提高教研活动实效 (1)定期召开教研组长会议, 根据学校教学实际布置教学工作。 (2)教研组长可根据自己教研组的实际情况确定教研活动的时 间和地点, 认真组织好每两周一次教研活动, 教研活动后注重活动后 的反思。每一教研组有一个教研课题,并组织组员进行深入的研究。 努力做好“探究性学习与课程整合”课题研究与实践工作。 (3)教研组长制定好本组教师的公开课计划, 然后上报教导处, 教导处按各组的计划统一制定学校公开课的活动计划后下发各组, 严 格按计划开展活动。 (4)教研活动要正常化,讲究实效性。教研活动要针对各组实 际情况,以听课、评课、说课以及业务学习(学习教学大纲、最新信 息、教改方法等)为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使教研活动真正成为广 大教师学习业务、探究教学、传递信息、提高能力的重要阵地。 (5)充分利用各种资源, 大力争取区研训员对教研组工作的支 持。 4 、抓好教研组建设,充分发挥其作为基层组织的作用 (1)加强对教研组工作的指导,充分发挥集体备课的优势,改 变原有的单兵作战的备课方式, 鼓励组内教师共同商量, 确定重点难 点,确定教学手段,确定教辅资料。教导处将加大检查督促的力度, 要求各备课组统一进度,统一资料,统一考查,鼓励备课组进行分工 协作,按单元(章节)进行说课讨论。 (2)积极开展优秀教研组的评选,评选出一批教学质量高,管 理规范, 团结高效的示范教研组, 促进学校教研组整体教学质量的提 高。 5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1)发扬上学期的优良作风,本学期鼓励全体教师多听课、多 评课、多参与课堂教学过程、多探讨课堂教学问题,教师听课 8 节, 组长听课 12 节以上, 行政干部听课数量在 20 节以上。 实行推门听课 活动,加大随堂课的检查力度,提高随堂课的质量。 (2)利用外出听课、教研的机会,有针对性地选派教师外出, 学习先进的课堂教学经验。创造条件“请进来,走出去”,多渠道提 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与周边学校形成长期的交流合作关系。 (3)积极开展好, “莘城课堂教学比武”活动,推出一批教学 骨干和优秀青年教师, (4)鼓励教师大力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优化课堂教学手段, 增加课堂教学容量,激发课堂教学趣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5)在总结上学期成功经验的基础上, 本学期有重点地做好教 学视导工作, 视导三八九三个年级组 (教研组) ,做好总结及时反馈, 本学期要在视导的深度和实效性上下功夫。 6 、加大青年教师培养力度,形成我校骨干教师梯队 (1)继续对现有的“结对子”教师做好管理工作和指导工作, 使“结对子”工作成为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长、成熟的最佳途径,成 为促进指导教师不断更新业务知识, 提高业务水平的重要手段, 成为 优化我校教师智能结构,发挥最大功用的有效方法。 (2)对青年教师做到“使用与培养兼顾、教学与科研同行”, 鼓励争先,鼓励挑重担,从思想、业务、生活等多方面给予关心、帮 助,要求青年教师“争先、争鸣、不争利”。 (3)利用我校现有的骨干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业务指导和培训, 通过经验介绍、专题讲座等形式履行指导教师的义务。 (4)积极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推荐参评区、市级“教学论坛” 和“骨干教师”,提高我校骨干教师的知名度,创造机会推出一批代 表我校较高教学水平的骨干教师。 7 、采取有效手段,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1)继续做好各年级的月考工作,及时分析,对暴露出的问题 及时整改;严格考纪,控制学生的作弊行为,公正阅卷,杜绝不正当 竞争,做好学生的全程跟踪,力争完成制定的目标。 (2)非统考科目的教学要引起全体教师的重视, 既要重视日常 的课堂教学,又要重视考前的复习辅导,提高这些学科的合格率。 (3)防止教学事故的发生,不放弃任何一名学生,抓两头,促 中间,要想尽办法帮助学生(尤其后进学生),尽最大限度提高学生 成绩。不挖苦、歧视学生,杜绝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 (4)加强年级组内、 年级组之间、 校际之间的信息和资料交流。 (5)开展各项竞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6)抓好考查学科教学质量, 经常听随堂课, 及时交流反馈, 、 会考学科合格率达到 100% 8 、完善建立教学质量分析、监督与评价体系 加强对教学质量的分析, 对课程教材方案实施的情况进行调研, 并提出对策和建议; 研究学业评价的改革与实施工作, 指导各学科组 教学和教师教育教学研究,推广和应用典型教学、教改经验。建立教 学质量管理的适时监督与评价的动态系统, 保证教学质量的良性、 持 久循环。定期组织实施“学生学情反馈调查”和考试质量监控综合分 析方案,坚持对各年级学月考试的监控、跟踪、分析制度,使每考必 有所得,必有所获,从而收到实效,提高教学质量。 9 、抓好毕业班工作 (1)、要规范管理,切实加强毕业班工作的领导 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以全面提高毕业班教学质量为核心的毕 业班工作计划,定期召开班主任、科任教师工作会议,分析情况,研 究对策, 部署各个阶段的主要任务,特别是要做好班级管理与学科教 学的协调工作, 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管理, 科学安排复习时间, 充分发挥领导小组作为教学与管理指挥协调中心的作用。 学校领导要经常深入年段、 班级、 师生中了解情况, 关爱学生, 关心教师生活,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解除毕业班教师的后顾之 忧, 用人本化的管理营造毕业班工作和谐温馨、 健康有序的制度文化 氛围。要根据本次毕业班工作会议的精神, 制定出相应责任目标和有 效的激励措施,把责任目标落实到每一件工作上, 落实到每一个教师、 学生的行动上, 力求做到层层把关, 环环相扣, 一抓到底, 务求实效, 提高管理工作的实效性,全面调动教师抓好毕业班工作的积极性。 (2)、要注重实效,不断拓宽毕业班德育渠道 毕业班工作必须贯彻落实《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小学 生守则》 ,严格各种规章制度, 防止出现纪律松懈和思想涣散等现象, 以保证毕业班有良好的教学秩序和学习风气。 要切实树立 “人人都是 德育工作者” 的理念,把加强和改进毕业班德育工作纳入学校德育的 整体部署,注重实效,努力拓宽德育渠道,丰富德育内容;特别要重 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初三班主任和全体科任教师都是对学生进行 心理健康教育主要的实施者, 要把心理健康教育潜移默化于教育教学 中。 一旦发现学生心理存在问题就要及时对症下药, 加强与家长的沟 通,切实做到标本兼治,用融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确立九年级毕业班的目标:立足课堂教学,稳中有进, 争取超过首届毕业班成绩,名列莘庄地区前茅。 (4)、学习、 领会学科新课程标准精神和内涵, 深入研究大纲、 考纲和近几年中考试题, 把握正确的中考改革趋势, 明确复习方向和 重点,研讨新形势下中考复习策略,制定好各学科毕业班。 (5)、确定薄弱学生、薄弱学科。做到抓薄弱、抓重点。做好 辅导工作。定期召开毕业班研讨会。 (6)、加强常规管理,向课堂 40 分钟要质量。 加强常规管理,规范毕业班教学秩序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基 础工程。加强对课堂教学、 课间午间活动、 班风班貌、 教师精神风貌、 学生的到位情况的检查, 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 全体毕业班教师要严 格按照常规管理的要求,做好备课、上课、质量检测、作业批改、辅 导学生、组织课外活动等各个环节的工作,向做好常规工作要质量, 向课堂 40 分钟要质量。 (7)、邀请部分研训员到校指导教学工作,开展专项备课,举 行专题讲座,突出专题研究 (包括对教材及考纲的学习分析、课堂教 学、复习训练、命题等的专题研究),积极探索改变陈旧复习方法的 教学策略,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主题教学研讨活动,以典型课例 推动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使课堂教学更适应考试改革要求。 (8)、充分教研组的团队力量,加强中考复习策略的研究。 10 、加强教务处自身建设,提高管理水平 (1)强化服务意识,以人为本,确立教务处为师生、为教学、 为学校服务的宗旨。 (2)加强资料的积累、共享、交流工作,为教学第一线提供有 效信息。 (3)把好资料征订关,最大限度减少资源浪费。 (4)做好图书、实验、电教等处室的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其教 辅作用。 (5)继续做好评教评学,开好师生座谈会,为教学研究、评估 积累第一手资料五、充分利用拓展课、探究课阵地,充分发挥学科特 点,挖掘学生潜能。 逐步形成初中部拓展课、探究课的系列课程内容,鼓励有特长 教师主动担任指导老师, 让一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区级以上竞赛中 脱颖而出,为学校争光。 内容仅供参考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