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0 发布 |
- 37.5 KB |
- 3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最新十四五规划纲要建议学习体会范文10篇
最新十四五规划纲要建议学习体会范 文 10 篇 第一篇 《十三五规划建议》对优化领导班子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 完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和奖惩机制,调动各级干部工作积极性、 主动性、创造性提出了明确要求。如何以用人导向来引导发展方 向,确保党员干部和人才在实现十三五既定目标的征程上,脚步 沉稳不摇慌、勇敢担当不畏惧,专注目标不迷失,是组织工作面 临的新课题。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筑牢修身立业的“压舱石”。理想信念 是思想和行动的“总开关”“总阀门”,是严以修身的核心。作为 党员干部,一定要把对党绝对忠诚铸入思想、融入灵魂、见之于 行。要充分利用党校和干部学院等主阵地,有计划地进行系统的 理论体系培训,全面提高党员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打牢 理想信念根基。通过各类培训班开设干部大讲堂、“中青论坛”, 把理想信念教育同国情、党情、当前中心工作结合起来,牢固树 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修 身立业的压舱石。 实施素质优化工程,授予攻坚克难的“金钥匙”。培养选拔 年轻干部,事关党的事业薪火相传,事关国家长治久安,加强和 改进年轻干部培养和选拔工作势在必行。根据年轻干部的培养方 向和主要不足,按照统筹谋划、分步实施和量身定制、计划到人 的原则,坚持“缺什么、补什么”,制订“经历补缺成长计划”, 建立理论武装、党性教育、实践锻炼、轮岗交流“四位一体”的 工作格局,着力培养既有理想信念又有领导才能,既有理论素养 又有实践经验,既有现代知识又有传统美德的优秀年轻干部。 完善政绩考评标准,引领干事创业的“导向图”。《“十三五” 规划建议》对于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健全有利 于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考评 办法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以实绩为核心,分别根据行业类别、领 导层次、单位基础、分工岗位的不同,设计多层次、多系列、立 体化的考核指标体系,建立考评信息档案,将绩效考核、经济责 任审计、业务系统内排名、可持续发展、行风评议等有关信息纳 入其中。确保每个岗位都有尺子丈量政绩,每个干部都能找到自 己干事创业的“坐标点”、“导向图”。 切实做到优进庸退,实现“人不扬鞭自奋蹄”。注重运用考 评结果推进干部能上能下。在考评中发现经验要及时推介,查出 问题要认真分析,看到困难要支持解决。全面将考核结果的运用 和反馈与干部选拔使用、培养教育、管理监督、激励约束等环节 有机结合起来。严厉惩处状态不佳、业绩不行的干部,真正重用 优秀者、培养有潜力者、鞭策后进者,切实做到优进庸退、能上 能下,才能保持干部队伍的蓬勃活力,更好地带领群众推进经济 社会发展。 第二篇 金融体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 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健全,适应市场经 济要求的金融体制基本建立,金融宏观调控和金融监管体制不断 完善。金融资源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资源,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 起决定性作用。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立足“十三五”时期国际 国内发展环境的基本特征,围绕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 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五大理念,为未来五年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明 确了目标,提出了要求。我们要深刻领会和贯彻落实十八届五中 全会精神,将五大理念贯穿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全过程。塑造金融 开放发展新体制,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完善宏观调控方 式和审慎管理框架,坚持底线思维,确保国家金融安全,促进经 济金融平衡、稳健、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一、坚持创新发展理念,全面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完善宏观调控方式,加快金融 体制改革,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发展的投融资体制。 (一)健全金融机构体系,构建金融发展新体制 健全商业性金融、开发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分 工合理、相互补充的金融机构体系。构建多层次、广覆盖、有差 异的银行机构体系。进一步深化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和农 业发展银行改革,加强资本约束,完善治理机制,更好地发挥开 发性金融和政策性金融在促增长、调结构方面的作用,加大对经 济重点领域、薄弱环节支持力度。继续巩固商业性金融机构改革 成果,优化国有金融机构股权结构,改善金融机构公司治理机制, 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形成有效的决策、执行和制衡机制。推 动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和跨境金融资源配置权的中资金融机构 快速稳健成长。依托合作经济组织,引导合作性金融健康发展, 形成广覆盖、可持续、补充性组织体系。提高金融机构服务质量, 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完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制度,增强国有金融 资产的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 (二)发挥金融创新功能,培育经济发展新动力 加大金融支持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力度,构建普惠性创 新金融支持政策体系。加强技术和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建设,建立 从实验研究、中试到生产的全过程科技创新融资模式。拓宽适合 科技创新发展规律的多元化融资渠道,推进高收益债券及股债相 结合的融资方式。强化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支持力度,鼓励发展 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空间,发展天使、创业、产业投资。创 新间接融资服务科技创新方式,银行与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机构 投贷联动。加快发展科技保险,推进专利保险试点。加快建立健 全促进科技创新的信用增进机制。 (三)完善宏观调控方式,创新调控思路和政策工具 按照总量调节和定向施策并举、短期和中长期结合、国内和 国际统筹、改革和发展协调的要求,完善宏观调控。采取相机调 控、精准调控措施,适时预调和微调,更加注重扩大就业、稳定 物价、调整结构、提高效益、防控风险、保护环境。 创新调控思路和政策工具。在区间调控基础上加大定向调控 力度,增强宏观经济政策的针对性、准确性和前瞻性。完善以财 政政策、货币政策为主,产业政策、区域政策、投资政策、消费 政策、价格政策协调配合的政策体系,运用大数据技术,提高经 济运行信息及时性、科学性和准确性。 推进汇率和利率市场化。让市场在人民币利率形成和变动中 发挥决定性作用,进一步增加人民币汇率弹性。选择和培育中央 银行政策利率体系,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完善中央银行沟通 机制,引导市场预期,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 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发挥财政资金撬动功能,创新公共基 础设施投融资体制。增强财政货币政策协调性,促进财政资源和 金融资源的结合,发挥投资对增长的关键作用。建立全面规范、 公开透明预算制度,完善政府预算体制和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 减少财政库款波动对流动性的冲击。 二、坚持协调发展理念,构建结构平衡、可持续的金融体系 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金融协调发展是实体经济 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一)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建设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协调发展 的金融市场体系 积极培育公开透明、健康发展的资本市场。我国总体金融结 构仍以银行间接融资为主,资本市场制度尚不完善,直接融资占 比仍然偏低,宏观杠杆率高企的同时经济金融风险集中于银行体 系。“十三五”时期,应着力加强多层次资本市场投资功能,优 化企业债务和股本融资结构,使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比重显 著提高。预计从 2014 年到 2020 年,非金融企业直接融资占社会 融资规模的比重将从 17.2%提高到 25%左右,债券市场余额占 GDP 比例将提高到 100%左右。推进股票和债券发行交易制度改 革,以充分信息披露为核心,减少证券监管部门对发行人资质的 实质性审核和价值判断;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完善退市制度,切 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深化创业板、新三板改革,完善多层次 股权融资市场,以合格机构投资者和场外市场为主发展债券市场, 形成包括场外、场内市场的分层有序、品种齐全、功能互补、规 则统一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二)扩大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构建产权协调、混合所有、 有效竞争的金融服务体系 进一步发挥民间资本积极作用,拓宽民间资本投资渠道,在 改善监管前提下降低准入门槛,鼓励民间资本等各类市场主体依 法平等进入银行业。形成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金融主体依法平等 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 的良好的制度环境。 (三)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构建主流业态与新兴业态协调发 展的金融体系 近年来,在银行、证券、保险等主流金融业态借助网络科技 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以互联网企业为代表的新兴金融业态不断 涌现,金融业信息化、综合化经营渐成趋势。顺应信息技术发展 趋势,支持并规范第三方支付、众筹和 P2P 借贷平台等互联网金 融业态发展。支持具备条件的金融机构审慎稳妥开展综合经营。 推进各类金融机构大数据平台建设,建立大数据标准体系和管理 规范。 三、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建设绿色金融体系 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发展绿色金融是实现绿色发展 的重要措施。通过创新性金融制度安排,引导和激励更多社会资 金投资于环保、节能、清洁能源、清洁交通等绿色产业。 (一)引导商业银行建立完善绿色信贷机制 通过绿色金融再贷款、财政对绿色贷款的贴息和担保、对商 业银行进行绿色评级等手段,鼓励商业银行进一步发展绿色信贷。 充分发挥征信系统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激励和约束作用。支持商业 银行建立绿色金融事业部。支持排放权、排污权和碳收益权等为 抵(质)押的绿色信贷。 (二)发挥金融市场支持绿色融资的功能 创新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投融资机制,发展 交易市场。支持和鼓励银行和企业发行绿色债券。进一步明确绿 色债券的界定、分类和披露标准,培育第三方绿色债券评估机构 和绿色评级能力。推动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发展绿色股票指数 和相关投资产品,鼓励机构投资者投资于绿色金融产品。建立要 求上市公司和发债企业披露环境信息的制度安排。建立绿色产业 基金。推动发展碳租赁、碳基金、碳债券等碳金融产品。 四、坚持开放发展理念,构建金融业双向开放新体制 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全方位对外开放是金融发 展的必然要求。推进金融业双向开放,促进国内国际要素有序流 动、金融资源高效配置、金融市场深度融合。 (一)扩大金融业双向开放 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有序扩大服 务业对外开放,扩大银行、保险、证券、养老等市场准入。推进 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改进并逐步取消境内外投资额度限制。提升 股票、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程度,有序拓展境外机构参与银行间债 券市场的主体范围和规模,扩大境内机构境外发行债券的主体类 型和地域范围,放宽境外机构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限制。建立与 国际金融市场相适应的会计准则、监管规则和法律规章,提升金 融市场国际化水平。 深化内地与港澳、大陆和台湾地区金融合作。支持香港巩固 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参与国家双向开放、“一带一路”建设。支 持香港强化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地位,推动香港金融服务业 向着高端高增值方向发展。支持澳门建设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 作服务平台。加大内地对港澳金融开放力度,加快前海、南沙、 横琴等粤港澳金融合作平台建设。推动海峡两岸金融业合作及贸 易投资双向开放合作,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打造平潭等对 台经济金融合作平台。开拓我国经济金融对外开放新局面,形成 深度融合的互利合作新格局。 (二)有序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 转变外汇管理和使用方式,从正面清单转变为负面清单。放 宽境外投资汇兑限制,放宽企业和个人外汇管理要求,放宽跨国 公司资金境外运作限制。允许更多符合条件的境外机构在境内市 场融资。加强国际收支尤其是跨境资本流动的监测、分析和预警, 加强审慎管理和反洗钱、反恐怖融资审查,保持国际收支基本平 衡。完善外汇储备管理制度,多元化运用外汇储备。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加强同国际金融机构合作,参与亚 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建设,发挥丝路基金 作用,吸引国际资金共建开放多元共赢的金融合作平台。推动建 立多元化的全球融资框架,实现我国金融资产全球布局。 (三)推动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成为可兑换、可自由使用 货币 树立对人民币的信心,推动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SDR)篮 子货币,推动人民币成为可兑换、可自由使用货币。进一步加强 双边和多边货币金融合作,以服务“贸易投资和产业链升级”为 重点,从巩固人民币计价结算货币地位,向支持人民币的市场交 易和国际储备功能推进。扩大人民币在周边国家和新兴市场区域 化使用的便利性,逐步向国际金融中心和发达国家延伸。推动人 民币对其他货币直接交易市场发展,更好地为跨境人民币结算业 务发展服务。“十三五”期末,预期人民币跨境收支占我国全部 本外币跨境收支的比例超过 1/3,人民币成为一种国际性货币。 (四)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以更加包容的姿态参与全球经济金 融治理体系 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国际协调,促进全 球经济平衡、金融安全和经济稳定增长。支持发展中国家平等参 与国际经济金融治理,促进国际货币体系和国际金融监管改革, 推动国际经济金融秩序向着平等公正、合作共赢的方向调整。积 极参与全球经济金融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 金融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和国际性影响力。 五、坚持共享发展理念,发展普惠金融 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缩小收入差距,推 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普惠金融是让每一个人在有需求 时都能以合适的价格享受到及时、有尊严、方便、高质量的各类 型金融服务。 (一)加强对中小微企业、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金融服务 发展多业态的普惠金融组织体系,构建多层次、广覆盖、有 差异的银行机构体系。发挥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的不同作用, 整合各类扶贫资源,开辟扶贫开发新的资金渠道。深化农村金融 改革,鼓励国有和股份制金融机构开拓“三农”和小微企业市场, 提高农村信用社治理水平和服务能力。发展能够高效便捷低成本 地提供融资、汇款、结算和支付等基本金融服务的各类金融机构。 支持小微企业依托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扩大中小企业各类非金 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及集合债、私募债发行。支持并规范移动互 联支付、小额贷款等创新性、专业性、社区性金融业态发展。建 立全国土地当量核算和配额交易机制,服务于国家粮食安全、农 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综合运用财税政策、货币政策和监管政 策,引导金融机构更多地将信贷资源配置到“三农”、小微企业 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二)完善农业保险制度,探索建立保险资产交易机制 推进保险业市场化改革,提高农业保险覆盖面,增加涉农保 险品种,提高农村保险深度和密度,改善政策性保险资金使用效 率。加快建立巨灾保险制度,推动巨灾保险立法进程,界定巨灾 保险范围,建立政府推动、市场运作、风险共担的多层次巨灾保 险体系。通过债权、股权、不动产等多种投资渠道,促进保险资 金价值投资和长期投资。 (三)完善筹资机制,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 拓宽社会保险基金投资渠道,加强风险管理,提高投资回报 率。健全医疗保险稳定可持续筹资机制,鼓励商业保险机构参与 医保经办。 六、坚持底线思维,实现国家金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 化 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高速增长,原来被高速度 所掩盖的一些结构性矛盾和体制性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切实防范 和化解金融风险是未来五年我们面临的严峻挑战。 (一)加强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建设,加强统筹协调,改革 并完善适应现代金融市场发展的金融监管框架 借鉴危机后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经验,构建宏观审慎与微观审 慎互相补充,货币政策与审慎管理统一协调的金融管理体制。探 索将系统重要性资产扩张活动纳入宏观审慎管理范畴。加强对系 统重要性金融机构、金融基础设施和外债宏观审慎管理。 (二)健全符合国际标准的监管规则,建立安全、高效的金融 基础设施 强化综合经营监管,实现新型金融业态监管全覆盖。强化对 金融控股公司,以理财产品、私募基金、场外配资等为代表的跨 行业跨市场交叉性金融业务监管全覆盖。构建集中统一的货币支 付清算和金融产品登记、托管、清算和结算系统,建设统一共享 的金融综合统计体系和中央金融监管大数据平台,实现各监管机 构充分及时的信息交换。加快金融监管转型,确立以资本约束为 核心的审慎监管体系。 (三)建立国家金融安全机制,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 金融安全是总体国家安全重要基础,金融改革成败取决于金 融安全,社会公众对金融体系具有充分信心是金融安全的基本内 涵。建立国家金融安全审查机制,健全金融安全网,完善存款保 险制度职能,建立风险识别与预警机制,以可控方式和节奏主动 释放风险,全面提高财政和金融风险防控和危机应对能力。完善 反洗钱、反恐怖融资监管措施,建立金融处罚限制制度,有效应 对极端情况下境外对我实施金融攻击或制裁。有效运用和发展金 融风险管理工具,降低杠杆率,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第三篇 十三五规划打破了现有经济发展模式,经济模式发展将由要 素主导型经济转向创新主导型经济。在十三五规划中,劳动力、 资金和环境成本将继续处于上升阶段,要素驱动型的经济增长模 式已难以为继,将经济增长的驱动力从要素投入转向技术创新进 步势在必行。“十三五”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 重大历史时期,要顺应以智能、绿色和可持续为特征的新产业变 革趋势,着力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新引擎。 首先,以创新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提供转型升级新动力。建 立多元产业体系,沿着改造提升传统支柱产业、培育壮大新的支 柱产业、积极发展具有潜力的新兴产业方向,通过科技创新转换 经济增长动力机制,为产业升级提供新动力。其次,要建立以知 识产权战略为核心的创新政策体系,完善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配 套机制。完善创新评价标准、激励机制、转化机制,充分发挥企 业在技术决策、研发投入、科技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作用,围 绕产业发展的重大需求,通过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的引领和带动, 加强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机密结合,促进产业链、创新 链、资金链相互结合,进而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 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最后,以改革创新体制机制,促进 科技资源配置。在市场需求引导、科技成果转化、科技资源开放 共享、人才激励、科研诚信建设等方面加大力度。 第四篇 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始于 1953 年,从第一个到第十二个五 年规划,已有六十多年,在国人传统思维中,六十年一个甲子, 即代表一个轮回。在这六十多年里,我们国家经历了从高度集中 的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也历经了从半 封闭到改革开放的过程。我们的国家正在以一个越来越开放的姿 态,迎接新的考验,参与全球竞争,在这期间经受了挫折,同时 也迎来了成长。面对满载期待的“十三五”,我们必将开启新的 征程。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确定了“十三五”时期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这是未来 五年我国发展的宏伟蓝图,也是指导经济社会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我们要全面把握 新的目标要求,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 共享发展,统筹做好各项工作,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 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 更加坚实的基础。“十三五”规划的蓝图已经在我们眼前铺就。 新的五年即将开始,我们需要以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更加实际 的行动,落实十三五规划,早日实现伟大中国梦。 第五篇 中共中央政治局 2015 年 10 月 12 日召开会议,决定今年 10 月 26 日至 29 日在北京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 次全体会议,主要议程是研究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 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重要部 分,属长期计划。主要针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 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 和方向。1953 年我国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也就是“一五” 计划,(1953—1957)。 至今,我国已完成 12 个五年规划(前十个为五年“计划”) 的编制工作。我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 奋斗目标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20 年是“十三五”的收官之 年,也是中国第一个百年梦想实现的时间节点,“十三五”是我 国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 性阶段,“十三五”规划必须紧紧围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 标来制定。 从 5 月 27 日至今,习近平总书记接连举行三场座谈会,听 取上海、江苏、贵州、湖北、辽宁、吉林等 18 个省区市党委主 要负责人对“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在三场 座谈会过程中,逐步明确了中国在“十三五”期间需要补齐经济 增长、经济发展方式、农业现代化、民生、扶贫开发、体质改革 等十大领域的“短板”,初步确立了“十三五”规划编制的目标。 第六篇 2015 年 10 月 26 日至 29 日,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在北京召 开,会议的主要议程为研究“十三五”规划的建议。目前,“十 三五”规划十大目标任务已经公布,生态文明建设将首次写进五 年规划的目标任务。从 1953 年至今,中国已完成 12 个五年规划 的编制工作。由于 2020 年既是“十三五”的收官年,也是中国 第一个百年梦想实现的时间节点。 习近平提出“十三五规划”需要补齐“短板”,这短板包括 四个领域。 一是保持经济增长。“十三五”时期,中国发展的环境、条 件、任务、要求等都发生了新的变化。习近平要求,挖掘增长潜 力,培育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拓展发展空间,推动经济总 量上台阶。 二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发展, 中国经济增长将完成三个转变:从主要靠投资、出口变为“三驾 马车”协同带动;从主要依靠工业变为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从主 要靠物质资源消耗转变为主要靠劳动生产率的提升。 三是优化产业结构。为提升经济竞争力,中国将改造传统行 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服务业、并积极培育新的业态和 商业模式。 四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国将在科技、产业、企 业、市场、产品、业态和管理等领域全面推进创新。 五是农业现代化加快步伐。相比于工业化、信息化和城镇化, 农业现代化是中国当下的薄弱一环。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基础下, 中国将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和技术创新的步伐。 第七篇 为充分利用统计数据和成果优势,有效发挥统计职能,深入 发掘统计服务潜质,区统计局采取六项措施,加强与相关课题应 标单位的沟通,为全区“十三五”规划课题提供信息和人员保障。 一、成立课题研究组,人员配备到位 统计局领导牵头主抓“十三五”规划课题工作,选拔各专业 科室负责人成立两个课题研究组,分别负责《XX 经济发展及主 要指标变化规律与“十三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测算》 和《XX 六大高端产业集群及重点功能区评价指标及产业发展效 益研究》课题研究工作,并与相关课题的应标单位建立合作机制。 二、接洽应标单位,沟通协调到位 为确保统计服务职能与课题应标单位实际需求的完美对接, 统计局组织了两次课题组成员与应标单位的接洽会议,对应标单 位初步的课题规划和投标计划书进行分析探讨,听取了应标单位 对今后工作的合作意见和方案,掌握了对方研究工作的思路和要 求,并从吃透 XX 区情、整理发展脉络、利用统计规则等三个层 面对应标单位今后的研究工作提出建议。 三、细化课题模块,职责分工到位 依据两个课题的背景、意义、内容和特点,区统计局对课题 进行细化分解,结合各专业科室的业务特点,进行模块化分工, 实现课题细化标准、职责分工明确、专业运用合理的分工目标。 四、发掘信息优势,服务共享到位 为帮助应标单位掌握有效信息,把握 XX 发展规律,制订出 科学严谨的课题研究方案,区统计局利用专业分工优势,整合相 关信息、梳理发展脉络、总结规律特点,向课题应标单位提供了 详实的参考资料。充分发挥了统计职能作用,实现了统计信息价 值,为“十三五”课题研究提供了数据保障。 五、创建联动机制,统筹指导到位 为确保“十三五”规划课题取得科学有效的研究成果,区统 计局联合发改委和相关部门创建联动机制,整合“十二五”规划 资料,针对课题研究需要选取参考资料,统筹协调应标单位与政 府部门之间的沟通工作,确保课题研究内容与政府规划需要的无 缝对接。选派专人向应标单位课题组成员讲解数据资料中的统计 术语、专业内涵、口径标准,帮助研究人员掌握统计数据的运用 规则。 六、加强对比研究,创新优化到位 为实现全区“十三五”规划与 XX 市“十三五”规划的充分 对接,体现城市发展新区之间的发展特点,统计局要求应标单位 要加强与全市和城市发展新区之间的规划对比,既要突出区域特 点,又要实现横纵协调。总结“十二五”规划的优势和不足,确 立考核指标科学化、规范化、灵活化的研讨思路。针对区域经济 发展特点和未来规划特色,要求应标单位结合全区实际情况,引 入高端产业结构调整和央企引进计划等研究内容,制定出反映 XX 特点、体现发展规律、突出改革思路的考核指标体系,实现 “十三五”规划课题创新显著、全面优化、特色鲜明的研究目标。 第八篇 本人有幸作为学员之一再次走进教室,聆听了浙江大学及浙 江省规划设计单位教授的讲课,为期一周的学习和考察,让本人 深受启发和教育,联系我县农业发展实际,谈谈几点感受。 一、要认清“新常态”下农业发展特点,谱写好“十三五” 时期三农工作新篇章。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 段,即所谓的新常态,农业也展现出新阶段、新常态下发展特点。 表现为农民生产经营性收入在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比例进一 步下降;农业发展呈现降速趋势,呈现“两板(农产品(000061, 股吧)价格的天花板和农业生产成本的地板)效应”;农业发展由 “十二五”时期追求“量”的扩张转向“十三五”时期既要求有 一定的“量”又要求有较高水平的“质”,这种“质”的要求体 现在农产品内在质量和安全质量的高度统一、农业发展与环境保 护高度协调;农业发展约束因素增多,尤其是耕地资源刚性减少 造成不能通过增加种养总规模提升农产品生产能力;农业进步更 加依赖科技支撑,科技将成为农业腾飞的翅膀;国家对农业的支 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农业基础设施会大大改善等。可见,“十三 五”期间,农业发展是挑战和机遇并存,面对这些巨大变化和挑 战,我们要按照县委县政府统一部署,加快转变农业的发展方式, 抓住机遇,趋利避害,做好“三农”新文章,为实现“三全”目 标打好基础。 二、“十三五”农业发展规划要符合合肥市城郊型农业定位 和肥西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五大功能分区总体规划要求,做到上下 相通、左右相融。根据合肥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规划和我县“主 城融合、中间突破、两翼保护、西北控制”发展空间布局,未来 5 年,要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实行点面结合的结构调整 计划,依托肥西县的自然资源禀赋与产业基础,着力打造沿湖环 山生态型、近城都市服务型、远郊农产品保障型的农业板块,推 行一产、二产、三产高度融合发展,走一条高效、环保、安全、 现代化的农业发展道路。 三、“十三五”将是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城镇化也必将对 农业农村发展产生深刻深远影响。因此,要继续坚持“加快发展、 融合发展、转型发展、统筹发展”的发展路径,抓好美好乡村和 新市镇建设这个牛鼻子,环艺毕业设计题目,在全县经济社会发 展纲要、城乡建设规划、国土规划等统领下,抓好美好乡村建设 规划的编制,明确不同区位、不同类型村庄建设要求,突出特色, 打造亮点,留住乡愁,尤其是要注重美好乡村产业规划,避免以 往只抓村庄建设忽视产业发展的现象。产业发展要突出优势,推 行具有“一村一品”特点的规模化、产业化、高效化发展,着力 农业信息化建设,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和农业物联网。 四、“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根本因素”,“十三五”农业发 展好坏取决于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解决好“谁来种地”问题。 受城镇化的加速、农业比较效益下降等因素影响,农村人口向城 镇集聚,农村劳动力不足、劳动力素质低下的问题更加凸显。要 实现农业健康持续发展,未来五年,必须在扎实开展土地承包经 营权确权登记工作基础上,突出规划引领,加强土地流转,强化 科技支撑,加大政策扶持,采取外引内培方式推进规模经营主体 的培育,培养一批扎根农村、立志农业的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 以保障农业稳定发展农村稳定繁荣。 第九篇 培训不是福利,而是投资。既是投资,就要有产出。培训的 产出是指通过学习,掌握知识技能,进而影响行为,转化为现实 的成果。近期有幸参加十三五规划培训班,想谈谈关于培训的产 出问题,产出有几个形式: 一是消化与感悟。知识内化是学习培训的最初成果,而写文 章是最简单的产出形式,能够温习知识、强化记忆、表达见解、 活学活用。培训班老师讲解了人才与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管 理分为公共与企业两大类,呈并行关联态势,宏观上的人才及人 力资源规划应与企业人务资源规划相互对接、相互促进。自己利 用高校环境与学习氛围,自学了有关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写了一 些关于县域规上工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与对策等文章,从共 性层面做了一点思考。 二是指导与运用。用所学指导所用,把知识与技能转化为现 实的成果。 首先,政策法律的运用,有赖于责任态度。要敢较真,联系 实际,坚决贯彻。同时在贯彻的过程提高分析、预测的能力。任 正非说,“要让听得见炮声的人去做决策”,体现在行政工作要求 上,就是我们具体执行的同志要及时向上级反映实情、提出建议。 去年底得知上级部门要出台新的提升培训政策扶持中小企业,感 到上级部门有可能会在具体措施设计上违背初衷反而对小企业 不利。征求意见时一些小企业提出了异议,于是及时与上级负责 人进行了沟通,反映了县域企业人员规模现状,如果按人数比例 一刀切的办法来确定不同规模企业受惠工人数对小企业是不利 的。企业培训是一种具有正的外部性的行为,小企业也理应在政 策中受惠。后期正式稿就较征求意见稿有很大的修改,充分考虑 了 300 人以下小型企业的利益。 其次,思想理论的运用,有赖于融会贯通。需要努力通过学 习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涉及面 很广的应用型学科,比如“平衡记分卡”概念可以作为指导工作 的有效工具: 1.业绩指标(财务指标),工作在结果台帐上的量化反映;2. 客户指标,满足内部客户(上级部署)和外部客户(群众需要) 的要求;3.流程指标,工作的各项运行机制;4.学习与成长指标, 是否带出一支能动手做事、会分析总结的队伍。通常,四个指标 中,领导是最愿意看到第一个指标,但如果忽视了其他三个指标, 这项工作就缺乏支撑,不会长久,工作本身也没有效用与意义。 我们在工作中的运用是在潜移默化之,但是有了这明确概念,可 以进一步理清关系、概括集成、考察检验、复制总结。作为操作 层面绩效考评工具,平衡记分卡实际上是一项过于复杂的指标体 系和操作流程,只有少数大型企业运用,而作为一种管理思想却 能对所有领导工作提供借鉴。实践证明,管理思想和管理工具可 以逾越体制内外创造价值。 最后,知识技能的运用,靠的是实践历练。有人说,“一万 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平凡变为超凡的必要条件”。带着问题的学 习是最有效的学习,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最高层次的课堂。回想 自己落实领导交办的能够称作“一件事”的几项工作、活动,都 是在复制别人的过程中加工创新的。一具体就能深入,一动手就 知道自己还差好多。总体而言,毕业设计网,从权力与责任交织 的行政工作角度来说,将培训转化为成果,人的能力和水平是次 要的,责任、态度、历练是第一位的。换句话说,最初“会不会” 并不绝对重要,“想不想”、“能不能”却经常是一种关键考验。 三是分享与传播。培训产出形式的最高层次是分享与传播。 自己领悟的才能分享,这是第一个产出形式所证明的;自己亲身 实践的分享才有说服力,这是第二个产出形式所证明的。分享的 内容不再是别人的知识,而是自己的实践过程和经验体会。因此, 分享与传播,言传身教同样重要。分享与传播要分清对象,对朋 友要分享感悟体会,相互激励;对领导同事要分享工作的意见建 议,相互启发;对群众要分享政策,公开透明,相互理解。会分 享的领导能打造一个团队,会分享的干部为团队创造活力。工作 是安身立命之本,对我们而言,有关政策的宣传是最具现实意义 的分享。政策是一种公共资源,公开是公正公平的前提与保障, 向工作对象宣传政策是行政工作的基本职责。最重要的、涉及干 部群众切身利益的文件都应当放在本单位官网上,这既是一种公 道的作风,也是一种自我保护—可以保存网上打印的文件格式, 在处理和协调争议时拿出来告诉工作对象:这个一直在互联网上。 第十篇 作为一名年轻的基层公务员,我很荣幸参加了 XX 县转型发 展与十三五规划培训班的学习,在 XX 大学学习的五天时间里, 无论是专家教授们的博文广识,还是产业园区的考察学习,都给 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充实了知识,开阔了视野,更新了观 念,此次学习确实让我受益匪浅,感触颇深。 一、心灵洗礼 走进有着“东方剑桥”美誉之称的 XX 大学,扑面而来的是 浓厚的学习氛围和醉人的阵阵书香,校园无处不体现着“求是” 的学风和严谨的治学态度。“求是”校训影响了一代代浙大人, 激励他们追求真理、勇于创新、敢为人先、爱国奉献,正是这种 精神使 XX 大学学脉绵延、人才辈出、创新不断、声誉远播,为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今天,“求是” 精神也让我们每位学员进一步审视自己,鞭笞自己在平凡的工作 岗位上实干实效、为民服务。 走进校园的正门之后,不远处的草坪上面有这么一个牌子深 深吸引了我,是竺可桢老校长问浙大学子的两个问题—“诸位在 校,有两个问题应该自己问问,第一,到浙大来干什么?第二, 将来毕业后要做什么样的人?”这两句话,更使我明确了参加此 次培训班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我今天来浙大是干什么的?学习结 束后回到工作岗位上我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站在牌前,我在心 里默默的拷问自己。 二、知识盛宴 课堂上学富五车教授们的生动讲解就像是一场丰盛的知识 盛宴,精美的大餐呈现在我们每位学员的面前。张卫良教授从“中 等收入陷阱”、“新常态”及 XX 桐庐县经验等方面深入浅出的给 我们系统的讲授了“十三五”规划编制的意义、要领和创新问题。 同时,张教授还联系“大湖名城,创新高地”及 XX 县情给我们 讲解科学规划,立足长远。沈峰工程师重点给我们介绍了主体功 能区规划的内涵、意义及主要内容,他还以专业的视角从指标体 系、指标评价到三类空间划分,系统的讲授了规划中的三类空间 结构优化。朱文斌院长则通过京杭大运河、钱江科技城、浙大科 技园、温州市大学科技园、江苏宝应经济园、松山湖科级新城、 苏州工业园等丰富的成功案例与我们分享其规划理念和创新机 制。王纪武教授提到的“公共政策的目的不是效益的最大化而是 满意度的最大化”让我耳目一新,他的“城市边缘区”理念更是 让我眼前一亮。汤海孺总设计师则通过“为什么这样做?做什 么?怎么做?”通俗易懂的为我们讲解了“多规合一”理论及具 体工作思路。 各位专家教授毫无保留的把自己在学习和工作中经验拿出 来分享,深入浅出,异彩纷呈。他们课堂上启迪性的点拨,让我 们对规划编制及日常工作中所感到的困惑和不解如醍醐灌顶。 课堂教学之余,我们还深入桐乡市产业园区考察学习。全国 重点镇、建设示范镇的濮院在城镇建设中的“都市城镇和城乡一 体化战略、市场带动战略、工业兴镇战略”三大战略,让我们对 现代化新城镇建设有了全新的认识。在惊叹桐昆集团企业快速发 展的同时,这家企业的党建工作却不经意间深深地吸引着我,“党 建就是生产力”理念更是让我印象深刻。 三、个人感悟 五天的学习,短暂而又难忘。参加此次转型发展与十三五规 划培训班学习,既是对知识的丰富和更新,又是对思维的拓展和 能力的提升,无论是聆听专家教授的谆谆教导还是深入园区企业 参观考察,都像享受了一席精神大餐、一场知识盛宴、一次心灵 洗礼。专家教授讲授的内容精彩新颖、理论鲜明、案例生动,园 区的参观目不暇接、引人入胜、触发思考。 培训学习虽然已经结束,但我们更重的工作任务还在后面。 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要继续对培训的内容细心体会,用心思考, 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今后的工作中去,付诸实践,结合 XX 实际 做好十三五规划编制和为企业服务工作。更要常常问问自己:我 来学习是干什么的?学习结束后回到工作岗位上我要做一个什 么样的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