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0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计划总结之小学现代诗歌教学之我见
语文计划总结之小学现代诗歌教学之我见 《读海》这篇课文是长春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版块关于“海的故事”这个主题中的一篇儿童诗,其作者为周燊,写作这首诗时仍在小学就读。这首现代诗充满了童趣,诗人抓住了大海蓝、宽、清的特点,展开了一个儿童天真的想象,让我们通过简洁而又清新的语言,看到了一个孩子眼中、心中的大海。作为王蕴枫老师工作室的成员之一,我有幸并观摩了这节课。这节课的设计着眼于“以学定教、学教统一”的教学理念,呈现“学教”理念指导下的小学诗歌教学方法和模式。 首先从教学目标的设定上,安排了仿写诗歌、拓展阅读两个环节,这也是指导学生学习诗歌的有效方法。在课前的准备上,与常规教学不同的是,执教者为了了解学情,与学生做了访谈,并让学生填写前测单,掌握孩子们已有知识经验以及学生对大海的了解程度。在此基础上,分析学情,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经验,结合自身的教学优势确定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设计助学单,从学什么到怎样学,立体直观地为学生指明了学习方向,做到眼中有学生,心中有对策,课上有指导。考虑到多数学生没有亲自见过大海,所以执教者通过课件PPT,利用视频、画面的感官刺激为学生再现真实的大海。这样在教学目标的设定和教学准备上体现了“以学定教” 的设计理念,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知识经验的现实性。采取半扶半放的方式,指导学生学习一节诗歌后,借助助学单放手让孩子们自学结构相同的二、三小节,经历“跟学、自学、互学”的立体学习过程,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充分体现了学法指导上的“学教统一”。 整节课的教学始终把朗读放在第一位,以读为本,以读促学。读是为了感悟,为了发散思维,展开想象的翅膀,陶冶性情,体验诗歌的节奏美、意境美,所以说这样丰富多彩的读是为写服务的,正因为孩子们读懂了内容,读出了想象,读出了情感,所以后面的写也就事半功倍,水到渠成了。鉴于三年级孩子词汇积累有限、对自然事物的体验和感悟程度有限,自然写出来的内容也就略显稚嫩、单薄,这都不是问题,只要孩子们敢于提笔去写,写自己所思所想,这已经是孩子们敢于挑战自我的表现了。童年的世界是一张白纸,我们语文教师的任务就是把学习语言的方法和智慧之笔传递到孩子们手中,让他们自己去描摹属于他们的五彩斑斓的世界。最后通过尝试群文阅读的方式像学生推荐几首与本板块主题贴合的几首诗歌,在师生共读中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意境美,激发学生热爱学习诗歌的兴趣和愿望。整节课的亮点在于教学环节紧凑,环环相扣,做足了“语文”的功夫,始终围绕学习语言文字来做文章,把指导朗读和激发、培养想象力作为阅读的主线,在指导背诵课文时,别出心裁地通过板书提炼的诗歌中的重点词语串联,为学生做背诵提示,不失为一种积累语言的智慧。我们欣喜地看到孩子们无一例外地顺着板书提示轻松地把诗歌背诵了下来。 作为听课者,我们始终在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举手发言的积极性、听课兴趣是否浓厚、诗歌的朗读是否读出了味道、仿写是否有困难、孩子们的想象力是否丰富等等,我们把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放在第一位,把执教者的表现放在第二位,回过头来我们再重新审视这节课,从“以学定教”的角度出发,我们发现这节课除了上述亮点之外,也有很多不足之处,所以我们在思考,同一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对于不同的学生来讲是否适用,不同的教学风格对于不同的学生来讲是否适应,语文课堂上如果忽略了对于朗读方法的正确有效引导是否意味着这节课索然无味,作为语文教师除了掌握一些教学方法和策略之外,文学素养的提高是不是要一直伴随语文教学的始终,这对培养孩子们的语感是不是起到了更关键的作用…… 诚然,执教者所用学生不是自己一手带过来的学生,自然不会得心应手。但我们不要忽略一点,我们执教这节课的体裁是诗歌,诗歌的语言就需要语文教师要把一种诗意化的教学语言带到课堂上来,带到孩子们的心中去,去陶冶、感染他们的性情,去耽美、波动他们的心灵。在学习习惯的培养上,我们也看出了一些问题,那就是朗读指导一直是我们语文教师的软肋,自身读得好的不会指导,会指导的又不会一朝一夕就见成效。于是我们在评价朗读时总是听到一些浮皮潦草的点评:读得声音很洪亮、读得很有感情、读得很好听等等不疼不痒的正面或者反面的评价,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惯性,导致朗读没有个性,没有入情入境地去读书。我始终认为语文教学,读好了才是学会的前提。读不到位,意味着思考不深入,浅尝辄止,自然就不会深谙学习语言文字的妙处了,更无从谈起语感的培养了。 纵观以上问题,与会专家在对观摩课的点评中,一针见血地指出:基于儿童的学情,我们在诗歌教学中要从以下几点着手去设计和实施教学,一是通过吟诵来培养学生的语感;二是分清联想和想象,多挖掘文字背后的内容,激活儿童再造型想象;三是找准语言训练点,做足“语文”上的功夫;四是多媒体的运用要有效率,把握好运用课件的时机;五是推荐给儿童的拓展阅读文章要起到读写迁移的作用;六是多给学生创设语言表达的情境。关注学情始终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我们每位老师在备课、上课、反思中一直要做好做细做活的事情,只有准确把握起点,了解学情,及时调整教学行为、顺序,才能始终让孩子们保持学习语文的亢奋状态,才能真正把课上活、上得有效率。 为此,我作为三年级的语文教师,从“学教”理念出发,结合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我对《读海》一课的主体部分进行了反思设计:开始的导入如果从课题入手,在“读”字上做文章,有人喜欢画海,也有人喜欢歌唱海,可我第一次听说“读海”,我们常常说读书、读报纸,却没有听说过“读海”,想知道作者是用什么来读海的,她究竟读出了大海的什么内容呢?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 …… 或者还可以这样导入:老师带来一份神秘的礼物,让孩子们闭眼倾听,不要睁开,说说你听到了什么?因视频自带浪花的声音,调动听觉器官来让学生说说所听到的声音,也渗透了对事物的观察方法。睁开眼睛,来看看我们刚才听到的是什么声音,你看到的是怎样的画面,用你学过的词语来说一说这是怎样的海?这样设计的目的是由听觉转为视觉,同时通过观察,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对大海的初步感受,抓住海的特点,也为过度到课文做了铺垫。整个过程的处理也暗含了老师对神秘一次词潜移默化的理解和渗透,此处无需正面告诉孩子们,一会在接触到这个词语时,老师可以把刚才同学们闭眼倾听,观察画面的情景回顾一下,和同学们探讨,如果老师直接告诉大家带给你们什么礼物,和闭眼猜测,哪一种方式更让大家觉得神秘?那你觉得神秘是什么意思?诗中小作者在第一小节先写海的蓝,海不是一般的蓝,而是很蓝很蓝,好像在海的世界里一切都是蓝的,于是,海映着天,学生接,天变——,海映着云,云变——,海映着鸟,鸟变——。这蓝色的世界仿佛魔幻的世界,大海像一位魔法师在她巨大的舞台上表演一场魔术,太壮观了!于是作者抓住特点——蓝,接着写海带给她的感受——神秘,学生说,老师不早说。展开了想象——她由这神秘的蓝色世界联想到什么了呢?指名说:海浪、海鸥,动笔画一画写作者想象的句子。一边画,一边带着你的想象练习读第一小节,这蓝色让她感到——神秘!相机学习“秘” 字,可以出示字典里的几种解释,然后放到具体语言环境中选择神秘和秘密等常用词语的用法,这样的处理意在紧扣三年级学段要求,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的意思。你想把这种神秘的感觉读出来吗?谁想试试?大家评价一下刚才的朗读,从语音、语调、情感三个方面来评价,关键在于指导孩子们诗歌的朗读要读出节奏和韵律,最重要的是通过你的朗读让我们能进入意境,在脑海中能浮现诗歌所描写的画面,这样的朗读就是成功的!在评价上给学生一种师范,听诗歌要带着欣赏的眼光去品,用自己的心去感悟,和读课文的同学,和作者一起来感受大海这种蓝色的神秘之美。齐读第一小节。 对于第一小节这样的处理可能时间稍微长一点,但考虑到后面2/3小节要放手给孩子们自学,所以这样的处理是有必要的。第一,在语言文字上做文章,诗歌是学习语文的载体;第二,通过指导朗读,评价朗读,先理解内容,再感受意境,从而自然而然地让孩子们寻找到朗读诗歌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受到诗歌语言美、意境美的熏陶感染;第三,教给孩子们学习相同结构的段落的方法:抓特点——抒感受——展想象,明晰了作者的表达顺序(写作思路),后面的仿写也就事半功倍了。 改版后的小学语文教材更加注重题材和体裁特点来穿插安排课文,现行长春版、苏教版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也选编了一定数量的现代诗歌和一些儿歌、韵文,另外一些《练习》中也会安排现代诗歌诵读与欣赏。特别是从三年级起每册都会在开篇第一课安排诗歌(包括歌词),这也正是遵循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语文认知规律的体现,因为从三年级起,学生除了识字量的增加,语感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语文基本素养也处于提升时期。这时候开始让学生接触现代诗歌有利于培养学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涵养。 基于此,小学语文现代诗歌的教学也就理应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理论研究者特别是广大一线语文教师关注的一个重要命题。令人感到欣慰的是,目前对小学现代诗歌教学的研究和实践的意识已被唤醒,但是目前小学现代诗歌教学存在着“三重三轻”的现状,即重记忆轻感悟,重阅读轻创作,重课内轻课外。那么小学现代诗歌教学究竟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怎样教、教什么?回顾从小学一年级到三年级的诗歌教学,我对小学现代诗歌的小学产生了一点粗浅的思考,基于诗歌这种体裁蕴含丰富的想象、富有节奏感、韵律美的语言和分行排列的特点,诗歌所承载的抒发思想情感或折射道理的语言功能,她能陶冶人的性情,启迪人的智慧,培养人的审美能力,那么在教学诗歌时,我们就要重视培养学生感悟诗歌语言的魅力,一是多诵读,发现诗歌的音韵美;二是多朗读,读出诗歌的节奏美;三是多体验,再现诗歌的意境美;四是多感悟,领会诗歌的表达美;五是多仿写,享受诗歌创作的过程美;六是多拓展,陶冶性情美。 “课程标准”中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总之,正确把握现代诗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地位,从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服务出发,以为学生生命的心灵成长为追求,立足教材,拓宽学习渠道,激发学生对现代诗歌的兴趣,培养学生对现代诗歌的热情,让语文的魅力通过诗歌这种体裁唯美孩子整个成长历程。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