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9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数学《最大公因数》说课稿
.精品文档 .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 / 5 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数学 《最大公因数》 说课稿 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数学《最大公因数》说课稿 分析教材 本课是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公倍数和公因 数》中的内容。在本学期的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 ,学生 已经建立了倍数和因数的概念, 会找 10 以内自然数的倍数, 100 以内自然数的因数。 本单元继续教学倍数和因数的知识, 要理解公倍数、最小公倍数和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学会找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为以后进 行通分、约分和分数四则计算作准备。 《课程标准》 要求学生动手操作、 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 结合教材的特点,我力求达到下面的教学目标: 1、经历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过程,理解公因数和 最大公因数的意义。探索找公因数的方法,会正确找出两个 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2、结合具体实例,渗透集合思想,培养学生有序思考 的能力,让学生养成不重复、不遗漏、不重复的思考习惯。 3、培养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自己的发现,善于发 现规律,利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课教学 .精品文档 .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2 / 5 重点是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教学难点是会求两 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设计理念 在教学中我发挥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 作者的作用,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自己探索。学生才是 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合作交流中学、学 后合作交流并根据学生原有的认识基础和认知规律,并结合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 , 力求突出以下三点: 1、将教学内容活动化,让学生在做中学。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往互动中学。 3、充分利用原有的认知经验,在迁移中学。 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导学探究。 1、操作实验、感知概念 出示例题:用边长是整分米数的正方形地砖把长 16 分 米,宽 12 分米储藏室的地面铺满,使用的地砖都是整块。 请同学们想一想,按这个要求,可以选择边长是几分米的地 砖呢? ... 看,一下子解决这个问题有些困难,我们可以借 助学具完成。这一过渡性的语言,把学生带进小组合作,动 手摆一摆、画一画的探究之中。 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交流汇报,同学们可能找出 了边长是 1 分米、 2 分米、和 4 分米的正方形地砖正好把贮 .精品文档 .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3 / 5 藏室铺满。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形成的表象,为抽象数学 概念提供了直观支柱。 2、联系旧知、建立概念 请同学们结合因数的知识想一想:正方形的边长 1、2、 4 和长方形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 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学生可能会说出: 1、2、4 既是 16 的因数又是 12 的因数;也可能会说, 1、2、4 是 16 和 12 的 共同的因数; 1、2、4 是 16 和 12 公有的因数等。 从学生解决问题,发现规律的过程中,有效地引导学生 发现要使正方形的地砖是整块的,它的边长必须既是 16 的 因数又是 12 的因数。接着把 16 和 12 的因数,通过罗列的 方法写在黑板上, (板书)同学们不难发现, 1, 2,4 既是 16 的因数,又是 12 的因数。引导学生说出: 16 和 12 的公 因数是: 1、2、4。16 和 12 的最大公因数是: 4。所以地砖 的边长可以是 1 d 、2 d 、4 d ,最大是 4d。接着让学生总结 出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 (板书)最后用集合圈形式 的展示,让学生懂得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还可以用不同的 形式表示。使学生更直观,更清晰,更形象地理解公因数与 最大公因数的概念。 学生凭借对因数概念的理解,积极参与、动手操作、讨 论交流,经历了抽象概念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获得了 数学概念, 也获得了数学方法。 有效突破了本节课的重难点。 .精品文档 .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4 / 5 3、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现在让我们解决怎么装千纸鹤的问题,可以怎么办?同 学们用公因数、 最大公因数知识解决了问题。 (因为 10 和 15 的公因数是 1、5,最大公因数是 5,所以每袋可以装 1 个或 5 个,最多可以装 5 个。)这一活动,使学生切实体会到了数 学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设计意图】 :活动是数学教学的生命线,本环节我力 求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探究,在探究中互动,在 互动中发展,在发展中提高。这一环节主要着眼于探、动。 (三)分层导练,巩固新知 有梯度练习的设计,意在能让学生更好的巩固新知,并 能在此基础上有所提高和拓展。为此,我把练习的设计分为 三个层次: 1、基本练习:准备一些数字卡片, 1、2、3、4、6、9、 12、18,按老师的口令站队,是 12 的因数的站在左边,是 18 的因数的站在右边, 这样就有一些同学不知道该站在哪边, 老师再明确:既是 12 的因数又是 18 的因数的, 请站在中间。 通过游戏巩固了学习知识,也极大地调动了他们学习数学的 兴趣!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因数和公因数的联系和区别。 2、开放提高:求 18 和 27 的最大公因数。在两个学生 用列举法板书之后,让学生想一想,还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 学生可能会想出: 列举出 27 的因数, 再看哪些是 18 的因数, .精品文档 .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5 / 5 从而找出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也可能会想出:列举出较小 数 18 的因数,再看哪些是 27 的因数,从而找出公因数和最 大公因数。针对学生的回答,我采用激励性的评价语言:你 真了不起,发现了快捷、有效的好方法。让学生体会到成功 的喜悦。通过这个练习,进一步突破了教学难点。 3、拓展应用:育才小学六( 2)班有男生 24 名,女生 30 名,参加了争当环保小卫士活动, 如果男女生分别进行分 组,每组人数一样多,每组可以有几人,最多有几人?当学 生找出可以施行的方案后,老师又追问:如果是你,你认为 每组几人比较合适? 学生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解决身边的数 学问题,同时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 【设计意图】 :三个层次的练习做到了有趣、有益、有 层、有度。这一环节主要着眼于悟。 (四)引导总结,完善建构 最后让学生说出这节课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引导 学生对教学内容归纳小结,起到梳理概括,画龙点睛,提炼 升华的作用。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