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9 发布 |
- 37.5 KB |
- 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有效教研活动总结
有效教研活动总结 学校每两周进行一次教研活动,大多只是讲讲计划,说说安排;念念,发发感想;谈及教学,一般会说说教学设计,或者是对课堂教学的评议,建设性的东西显得少了。教研活动停留在浅层次,效果自然就大打折扣。 有效教研的目标我以为应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同时要帮助教师发展。换句话说,只有教师的思想理念更新了,教学教育行为改进完善了,才会更大程度影响到学生的发展。 从现实看,我们不难发现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一是自我教育教学观念落后。教学中,不少老师依然认为自己是知识的权威,忽视课堂中学生的活动。教学方式单一,引不起学生兴趣。二是教学进入“高原”状态。以政治学科为例,一些老师习惯于采取同样的方式,不管是道德内容还是法律知识,不管是心理健康还是国情教育,几乎都是案例加结论的方式,缺少必要的逻辑,缺少深入探讨。三是懒于反思,只求平稳。一堂课的教学在不同的班级自然会有不同的结果,授课之后,极少反思,更不要说改进了。公开课可以精心设计,但平常课就少了钻研的劲头。 发现问题,解决这些问题,这应该是有效教研要做的工作。我以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改变: 一是创设教研氛围,拓展专业途径。 专业引领可以邀请专业研究人员讲座。专业人员接触的范围广,因此就站得高,他们的理论水平要远远的高于基层单位的人员,邀请他们作指导,容易提升教师的思维高度。比如在民族团结课程的教学中,大家普遍感觉教学资源不足,后来我们邀请xq教育学院的范新兰老师来讲学,老师们受益匪浅。除了专家,市县或者学校的教学骨干、教学能手作为一线教师,对于教材研究透彻,教学经验丰富,完全可以通过课堂指导或者讲座的方式引导教师;另外,一些教师有外出学习的机会,他们外出学习后,可以根据学习情况,给出一些参观学校建设性的做法。当然,学校也可以开设名师讲堂,由各学科教师轮流开讲,对于专业的促进大有裨益。我校在教研组实施各教师轮流主持的方法,效果不错。 二是创新教研形式,探索课堂模式。 教研活动最终要落实到课堂上,通过课堂来实现教师的教育教学目标。因此,教研要立足于教学探讨。 探讨的形式比较多,从课前讲,我们可以采取集体备课的形式,所有科任老师同时备一节课,共同确定重难点,思考重点突出难点突破的问题。另外,也可以采取单元个人备课形式,在教研时,先让某老师把自己是“如何设计的?为什么这样设计?有什么效果?”说出来,然后全体教师进行评议,提出意见和建议,共同完成教材的准备。 从授课上来说,我们提倡教师的创新。所有的模式都是为教学服务的,但是适合自己学生的才是最好的。从教师整体发展来说,教研活动中我们采取两种形式,效果比较好。一是案例评析式活动,教研组每个老师每学期轮流上一节公开课,其他教师根据听课过程中感觉教师哪一个教学环节或是片段处理的好,把它拿出来与教师们一起分析研究,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转移。二是同课异构活动。每位教师按照自己的思考,设计教学。对于不同的内容,在课堂上呈现的形式往往不同,教研组教师共同发现个人的优点,提出自己的改进意见。这种方式利于教师看到授课上面的差距,积极上进。 三是倡导教师反思,开展自我学习。 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我们倡导教师写教学反思,写教育反思的目的是为了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学,走“实践——反思——再实践”的路子。关于反思,我们提倡教师反思课堂的亮点,反思学生的表现,反思失败的地方。并不定期在教研组内交流,共同分享彼此的智慧。对于带有突出性的问题,我们提倡教师开展必要的教学课题研究,通过实践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二是鼓励教师开展自我学习。教师的知识拓展了,视野开阔了,教研活动的成长性就比较充分。我们学校主要通过交流读书感受、主持专题教研活动来进行,教师的成长相对较好。 总之,有效教研的方法还有很多,关键是要落到实处,真正促使教师成长、学生发展。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