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06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信息技术(心得)之谈如何在小学信息技术中实施有效的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论文之谈如何在小学信息技术中实施有效的课程整合 磐安县玉山镇中心小学胡金娅 【摘要】人类跨进21世纪,教育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挑战和机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教育改革的新途径,必将引发教育的全面革新。如何在小学信息技术课中实施有效的课程整合?我认为,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倡导主体作用,做到精讲多练;要选择合适的内容,丰富课堂学习;还要给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 有效 成功 课程整合 目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最前沿的话题。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做到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有利于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改革。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被动地纳入,而是主动地适应和变革课程与教学的过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质上是一种基于信息技术的课程教学理论和实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质是课程信息化,在实践上包括两个方面:信息技术课程化和学科课程信息化。 一些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与社会上的各种计算机职业技能培训相似,把计算机作为纯粹的学习内容或学习目的,结果使小学的信息技术课变成了打字课或技能培训课。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也有多种,机器设备的落后、教师力量缺乏、没有统一教材等等。但最主要地还是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问题,把计算机课程作为单一知识去学习。因此,信息技术教师要更新观念,把信息技术教学的任务由过去单一学科知识的学习转向学生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上,要改变原先那种过分强调学科体系、脱离时代和社会发展状况的课程体系,逐步探索以其他学科知识为依托,以课程整合为基本理念、以信息技术为认知工具、以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素养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为目的的新型的信息技术教学课堂。 目前,信息技术与学科的结合已比较普遍,但是不是真的做到了整合?还是只是为了整合而整合,只停留在形式上,而没有实际上的作用?如何让信息技术课程和其他学科进行有效、成功的整合? 一、有效整合的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兴趣的水平对学习效果能产生很大影响。一般来说,如果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学习这方面的知识,会认为这样的学习轻松、愉快,并且会广泛地涉猎与之有关的知识,遇到困难时表现出顽强的钻研精神。否则,他只是表面地、形式地去掌握所学的知识,遇到困难时往往会丧失信心,不能坚持学习。所以兴趣是实现有效整合的前提。 1.以游戏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最主要的特点是是好奇、好动、好游戏。根据这一特点,我在引入新课时经常寓学习于游戏中。俗话说:“不怕学不好,只怕不想学。”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我把玩游戏与学习计算机知识结合起来,寓教于乐,充分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这样学生就会在浓厚的兴趣中兴致盎然地学习新知识,轻松愉快地掌握新技能。 我在教学《键盘一家》时,先以“青蛙过河”的游戏引入,并问学生:“你们想玩吗?”学生迫不及待地回答:“想!”在学生想玩游戏的一种心情中,我提出了“要想玩好这个游戏,必须要先认识键盘,并学会正确的指法”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我再开始介绍键盘和讲解指法,学生学得就很认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学生们再玩这个游戏时就感到轻松自如了。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还可以促使学生自觉去学习计算机知识。 教学的实践表明,如果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有浓厚的兴趣,就会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上课时的注意力会变得集中、持久,观察力会变得敏锐,想象力会变得丰富,创造思维会更加活跃,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力。 2.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课堂上不能一直处于高高在上的地位,要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间去。教师不仅要做好学生的“良师”,更要做好学生的“益友”。学生有困难,教师要及时的给予帮助;学生有问题,教师要及时的解决;学生有特独的见解,要及时表扬,要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只有这样,学生才敢大胆的说出来,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复习制作小报的课堂中,我给了学生一个确定的主题“磐安”,让他们制作小报。在上课后的五分钟内,大家畅所欲言,都在讨论该在小报上做些什么。有的同学认为,应该介绍风景为主;有的同学认为,应该介绍特产为主;有的同学认为,应该介绍风俗习惯为主;还有的同学说要重点介绍自己的家乡……同学们的意见各不一致,对于他们的回答,我给予了肯定,并鼓励他们动手去做。下课后,呈现在我面前的小报内容丰富多彩。 总之,正确把握小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特点,科学灵活地采取各种手段,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童化”信息教学,就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程整合提供坚实的基础。 二、有效整合的模式——倡导主体作用,精讲多练 新课程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我坚持以学生多练为主,让学生能在课堂上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使信息技术的课堂成为一个精讲多练的课堂。例如,在教学《查找动画学英语》中,我先告诉学生这节课所要用到的软件,然后让学生边参考教材边摸索。五分钟之后,我问学生有没有自己已经摸索出来的。果然,有一两个同学举起了手。我请他们到前台来把他们的方法当众讲解出来。虽然这他们讲得不是很清楚,但我仍然对他们进行了充分肯定——既能肯定他们的自学努力,又能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然后我一边演示,一边给学生讲解。学生在听明白之后自己再练,找到“Hello fox”快乐英语下的单词学习,运用网络进行学习英语。整堂课中,教师的讲解不过是十分钟,而剩下的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在课堂上能有充分的时间来学会学习,并进而学会教学大纲要求的内容,这样就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进而达到有效的融合。 三、有效整合的关键——选择合适的内容,丰富课堂学习 开设信息技术课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将信息技术这个工具更好地运用于学习和生活之中。教师在立足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的同时,还针对教材进行扩展和充实,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开展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相联系的横向综合,所安排的“任务” 要以相关学科的知识为载体,如从语文、数学、英语、社会等学生身边熟悉的学科中挑选学习任务,引出用信息技术手段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从具体任务中掌握信息技术基本技能的同时也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在信息技术课与其他学科的有效的整合过程中,我认为最关键的是选择合适的内容。 例如:在教学“下排键指法”时,我将信息技术课的知识与英语学科的知识进行了整合。在教学中,我以一幅动物园的图片导入新课,让学生看看图上画了什么? “熊猫!”“猴子!”“大象!”……同学们争先恐后的说。我又提出:“你们能叫出它们的英文吗?并数一数总共有几只,也用英文来表示。”同学们你一句我一句说得很起劲。我又提出:“你能不能把它写下来,把它们‘写’到电脑上,并且要用正确的指法,还要比一比谁更快。”同学们立即行动起来,自学了下排键的正确指法,并顺利地完成了我给他们的任务。 又如在教学“词组输入”时,我将语文学科中的知识作为具体任务贯穿整个学习活动之中。 出示一个字让学生进行词语接龙。 第一关 规则:接六个词语,看谁接得快。 意图:让学生了解词组输入。 花——( )——( )——( )——( )——( )——( ) 第二关 规则:至少要接五个词语,还要绕回原地(以什么字开头,就得以什么字结束),看谁接得快。 意图:让学生掌握词组输入。 面——( )——( )——( )——( )——( ) 第三关 规则:在规定的时间里输入成语,看谁最快。 意图:让学生巩固词组输入。 这样做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学会了课本中词组输入的方法与技能,而且将学生带入了一个高级的思维活动之中。 再如,在使用“画图”软件时,引导学生将美术知识运用到计算机的绘画之中,如:背景、前景的选择,颜色的搭配等。与数学相结合时,让学生练习直线、曲线、圆、矩形等基本工具的使用,之后就会对这些图形有了简单的认识,为以后在数学课堂中几何图形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四、有效整合的延续——提供展示平台,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在教学中,一方面是教师的积极引导和调动,一方面是学生自发的学习,主动的探究。因此,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学习、自主创新,有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能提高他们的自信心,有助于培养其健全的人格。 1.在电脑室里设置展示墙。因电脑室大多都是专用教室,四面都可利用。将学生的优秀作品张贴在墙上,对他的自我学习进行肯定。这样学生就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如在制作宣传海报一课中,我给了学生一些在网上收集到的关于“玉树地震”的图片,让他们来做一张海报,呼吁人们帮助玉树人民。学生所做的海报主题鲜明,图片的处理上有各有特色。我选择几张特别好的打印出来,并贴在了教室的展示台上。并且我让学生把作品带回家,让家长帮忙打印出,把海报贴到社会上。让大家一起行动来帮助玉树的幸存者。 2.举行计算机应用竞赛。在学期内举办学校范围内的电脑小作品大赛,先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独立完成一份作品上交学校,学校专门组织评委进行初评,选出入围者,然后请入围者进行现场竞赛,对优胜者进行奖励。这样也能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而竞赛的内容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制作海报、可以写作文、可以画一张画…… 3.构建校园网络平台。信息技术学科有其自身的特点,在评价中,可以按年级、分班级构建校园网络平台,让学生自由上传自己的作品。每个同学、老师、家长,或者其他的任何人都可以通过校园网看到这位学生的作品。并在这个平台中设计评价功能和意见栏,让大家对作品进行投票评定,发表各自的看法,在校园论坛中进行讨论。这样就给学生提供了展示与评价的机会,不仅能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更能让他们在成功中发现不足,并进而在成功中不断进步。 总之, 小学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有效整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这样的课程整合才是有效的课程整合,才是成功的课程整合。 参考文献: 1.吴文虎,冯秀琪等。《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研究》[M].河北大学出版社,2001. 2.章剑卫,姚灶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 [J],中国电化教育,2001,(8)。 3.卢毅勤。《计算机趣味教学初探》[J].中小学电教,2000,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