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在办公室业务培训会上讲稿和在县委中心学习组暨创新发展战略务虚会上讲话稿合编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年在办公室业务培训会上讲稿和在县委中心学习组暨创新发展战略务虚会上讲话稿合编

‎2020年在办公室业务培训会上讲稿和在县委中心学习组暨创新发展战略务虚会上讲话稿合编 在办公室业务培训会上的讲稿4400字范文2020年 ‎  《现代汉语词典》中将协调解释为“使配合得适当”。说得通俗一点,协调就是运筹,协调就是公关,协调就是化解矛盾。机关业务部门多,领导层次多,对上对下的联系多,机关干部办文、办会、办事,都有个协调问题,协调是必备素质之一。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形象的比喻:协调是杠杆,能够增大工作动力;协调是润滑油,可以减少工作阻力;协调是催化剂,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协调是黏合剂,能够增强团队凝聚力。比喻得很形象、很到位。究竟怎么搞好协调,各有各的高招和道道,所处环境不同、层次不同,办法也不尽相同。在工作实践中,应注意把握这么几条。‎ ‎  一、及时明确任务要求 ‎  一般情况下,领导在交代任务的同时,会对有关协调方面的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但在交代时不会每次都讲得很具体,有时比较原则,特别是对一些协调过程中的细节问题,也可能不一次性涉及,往往会随着工作的深入逐步提出来。因此,作为机关工作人员来讲,就有一个进一步理解任务、消化指示、把握标准的问题。对领导提出的标准要求要逐字逐句地研究思考,对一些特殊要求,特别是蕴含在指示中的基本意图、指向性和最终目的,一定要准确理解领会,否则在工作中就会出现偏差。这里需要提出的是,往往有个误区,有的同志比较强调自己的主观愿望,认为好心一定能办出好事来,就是出些差错领导也会原谅的,其实不然,一旦出现了问题,首要的决不会看你的愿望如何,这大概也是一些同志有时受到领导批评还感觉委屈的主要原因。因此,搞好工作协调,应当具有良好的愿望加上科学的思维和一定的协调能力,才能把好事办好。某机关一位领导到一个下级单位检查工作,由秘书科孙科长负责搞好协调。为了使领导有面子,孙科长擅自要求受检单位两位领导和有关部门领导到机场迎接,房间内摆放了鲜花,还购买了纪念品,安排的饭菜也很奢侈。领导一看到这阵势,很不高兴,责问受检单位领导为什么顶风、违纪、搞形式主义,当得知是孙科长的授意安排时,立即火冒三丈,把孙科长狠狠批了一顿,命令他立即作出书面检查,不久,孙科长被调离机关。‎ ‎  二、主动适应协调对象 ‎  所谓协调,不管是什么样的工作,说到底是人与人之间的协调。对协调对象把握得怎么样,结果是不一样的。如果用一个模式、一种方法、一个节奏来搞协调,就难以达到预期效果。这里说把握协调对象,并不是指那种看风使舵式的,也不是按照自己的标准来分个三六九等,更不是以自己的好恶来作取舍,而是根据协调对象的自身特点、传统做法、相互关系、地位作用等情况,选择最恰当的方式和办法,提高工作协调的成效。平时协调处理工作,涉及其他部门、其他单位掌管的业务,都要事先与之协商,取得一致意见后,再呈报审批。当对方提出不同意见时,要耐心听取,认真研究,甚至调整或改变自己的方案。如果对方完全不同意,或者意识到根本行不通时,则应放弃自己的意见,另外研究其他办法。尤其要注意,凡是几个部门意见尚未统一时,一般不要上报审批,不能把矛盾上交。机关部门领导也不要轻易将几个部门意见相左的议题提交办公会,以免议而不决,决而不行。某机关理研室负责筹备部里理论骨干培训班,其中起草领导讲话材料这项工作,需要办公室的支持帮助。按传统做法,事前应先征求办公室的意见,在协商一致的情况下,再向部领导呈报培训班方案。由于理研室没有事先征求办公室的意见就上了件,把办公室的两个人分在了材料组,部领导签批后,理研室到办公室要人帮忙,结果碰了钉子,办公室以工作太忙、抽不出来人为由,拒绝了理研室的要求。结果理研室抽人这件事做成了“夹生饭”,弄得很尴尬。这就是协调的方式方法出了问题,主要原因是不按机关规矩来办事,事前不商量,以领导压人,把工作强加到别人头上,这是机关工作最忌讳的事情,机关干部一定要注意这个问题。‎ ‎  三、随时掌握情况变化 ‎  机关的同志都知道,协调工作从来没有一次就完事的,这也是符合规律的,尤其是涉及上级领导和本级领导的活动,“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从某个角度讲,能不能及时准确地掌握变化了的情况,既是协调工作成败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很关键的因素。实践中,有些变化了的情况,领导会告诉你,有些变化了的情况,则需要你去向领导及时报告,并提出调整协调工作的意见建议。也可以说,你对变化的情况掌握得越早越及时,工作就越主动,否则,可能会给领导造成被动,甚至不可挽回、难以弥补。因此,当最初的协调方案领导同意后,要做到“案”定思考不停,反复地想一想还有哪些因素考虑不够充分,还会出现哪些由不确定因素造成的后果,究竟有几套方案比较可行,等等,做到有备无患,随时从容应对突发情况。有一天,某机关的张秘书,根据副市长指示,分别通知了有关领导下午4时开会,部署安全生产工作。下午2时30分,副市长突然打电话告诉他,因下午4时另外有一个活动,会议提前到下午3时召开。张秘书赶紧把参加会议的人员重新通知了一遍,唯独忘记告诉拿钥匙的人了,结果与会人员要进会议室时门还锁着,到处找这个人也没找到,弄得与会人员很有意见,副市长很不高兴,狠狠批评了张秘书一顿。这就是对工作想得不细,考虑不周,对突然变化了的情况没有应对好。‎ ‎  四、坚决说好该说的话 ‎  语言是协调的重要媒介和基本载体。工作协调能否顺利进行取得成功,讲究语言艺术很重要。常言道:“良言一句三冬暖”。得体的语言既能简明扼要,完整表达自己的意图,又能使对方入心入耳入脑,使其愉快地接受协调。说话人人都会,但能知道什么场合该说、什么场合不该说,而且能够把该说的说好、把不该说的憋住,是很不容易的,值得每位机关干部用心体会,下功夫历练。机关干部向领导报告情况、通知事情、协调活动比较多,更要注意语言修养,提高说话的艺术。话到嘴边要掂量,想好再说也无妨,拿捏不准的话可以少说、慢说或不说;要多一些换位思考,话出口要想到听者的感受,防止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而祸从口出。有一次,某省委组织部副部长到一个县召开座谈会,会上,市领导问县委组织部的一个副部长:“最近工作怎么样啊?”这位副部长随口答道:“副部长是个闲职,能干成啥事?”这句话把在座的四级副部长“一网打尽”,气氛一下子就变得尴尬起来。省委组织部副部长马上说这个县委组织部副部长一句:“副部长需要协助部长干成的事很多,怎么能是一个闲职呢?你肯定没有尽到应尽的职责,好好反思反思吧。”机关干部还要注意观察分析每位领导的性格特点,并据此把握说话的要领,防止话不投机半句多。另外,要善于选择说话的时机,多一些临机处置,少一些照本宣科和千篇一律,多一些“雪中送炭”和“雨中递伞”,切忌“火中取栗”和“火上浇油”;要注意态度,慎用指令性语言,多用商量的口气,即使传达上级的指示,转达领导交办的事项,也不要口气太硬。在一般协调场合,更要注意语言平和,态度随和。在说好该说的话的同时,机关干部还要时刻牢记,不该说的话坚决不说,要“守口如瓶”,始终给嘴巴安一把“保密锁”,决不因多知道一些内部情况去炫耀,传播小道消息,更不得随便议论领导工作上的事情,特别是不能扩散领导中的意见分歧。‎ ‎  五、相互支持、与人为善 ‎  机关是一个协作的群体,同志之间、部门之间一定要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看起来各个部门各管一摊,实际上工作都是互相联系的,都是为了单位建设。从这个目标出发,一定要团结协作。要少扯皮,少推诿,多帮忙,同志之间要互相提携,拾遗补阙,只要有精力,尽量伸出援助之手。部门之间,有些工作是交叉的,分不那么清楚,有些工作要几个部门一起来做,只要有力量,就主动多承担一些。如果你推给我,我推给你,吃苦的事交给别人,得利的事揽给自己;当着领导都接受,背着领导都推掉,是最影响关系的。某机关有一个局牵头筹备一个会议,把购买物品、安排住宿、餐饮、签到等容易办的事情留给了自己做,而把起草领导讲话、修改典型发言一类的重活累活全都推给了别的部门。由于安排的工作不公平、不合理,在协调会上,几个局长意见很大,与这个牵头局长争吵起来,一致表示,不能这样分配工作,应当把轻活、重活安排科学,牵头局应带头承担材料起草工作,不能只挑轻活干。部门间还有一个相互服务的问题,相互支持既有利于别人,也有利于自己,最终是有利于工作。无论哪个部门,无论它自身多么强,各方面的关系处理不好,也会四处碰壁,也难以顺顺当当地办成几件事情。还有就是对同志、对上级都应本着维护的态度、理解的态度,真心实意地希望自己的同志和领导能够工作得很好,发展得很好。如果嫉贤妒能,生怕人家过得比自己好,这个关系就难处了。这方面一定要注意多宣传别人的好处、优点,好话不仅讲在当面,而且讲在背后,特别不要背后议论人家的短处。再就是要多一点理解。人人都需要理解,也能够被人理解。理解不是讲的弄清是非,而是善于去体察是非背后的合乎人情事理的原因,原因清楚了,就容易宽容对方了。‎ ‎  六、做到快准细严实 ‎  有的时候领导交代一些工作的时候,表面上声音不大、要求不急,只是寥寥数语,有时甚至看起来有些轻描淡写。但作为机关工作人员,决不能因此自我减轻压力、降低标准、放松要求。机关工作无小事,有时一个座位排得不妥、一个文件传阅的顺序不对、一个通知拿捏得不准、一次车辆调度得不够到位等等,都可能带来不可小视的影响。要减少和杜绝差错,有“五个字”始终不能忘。即“快”,就是要有很强的时间观念,做到话音一落就行动,反应要快,快速思考对策、拿出方案;动作要快,在最短时间内进入实质性操作;情况反馈要快,及时请示汇报进展情况和过程中出现的矛盾问题。如果拖拖拉拉、磨磨蹭蹭,往往会事倍功半,把简单的事情办得复杂化,把一件事拖成两件或多件。“准”,就是要做到掌握情况准确无误,汇报情况实事求是,请示和答复问题要言之有据,不说没有依据的话,不说没有经过核实的话。“细”,就是胆大心细,关注细节,无论是什么事情,都要想周到、想具体、想细致,多问几个为什么,多设想几套方案,多搞几遍推演,多深入一线,多来几个“回头看”,尽量避免使用“大概”“也许”“可能”等模糊概念,应尽量去除“上有领导把关,下有机关和基层落实,不会有啥问题”等侥幸心理,做到每一步协调都有细化的计划,都有留有余地的时间节点,都有具体的工作对象,都有明确的责任区分,使整个协调工作运作起来严丝合缝、不丢三落四。“严”,就是严密、完整,办文、办事过程要反复校对、严格把关,避免粗疏错漏;每件事办完之后要及时向领导反馈,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要养成勤于记录的习惯,办任何事情都应有记载,以备有案可查。“实”,就是要做到态度老实,树立对工作极端负责的精神,耐得住寂寞,乐于牺牲奉献,办事不张扬,低调做人,勤勤恳恳办好每一件事;作风扎实,提倡“事必躬亲”,什么事情都要亲自看一看、试一试、跑一跑,决不能当“甩手掌柜”、搞遥控指挥;工作务实,落实到每个环节、每个部位、每个人头,确保每项工作都能落实到底到边,决不能出现虎头蛇尾、只看过程不问结果的现象。‎ ‎2020年在县委中心学习组暨创新发展战略务虚会上的讲话6470字范文稿 ‎  同志们:‎ ‎  今天,我想借此机会,谈一谈如何坚定不移实施创新发展战略,推动×县高质量跨越发展,增强我们的行动自觉和发展自信。‎ ‎  一、×县为什么要选择创新发展战略 ‎  习总书记 总书记很早就用金山银山、绿水青山作比喻,生动形象、入木三分地阐明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辨证关系,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理念。绿水青山是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内容,是金钱不能代替的;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决不是对立的,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自九届县委以来,全县上下始终坚持绿色发展战略,通过近二十年来探索和实践,绿色理念深入人心,生态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森林覆盖率达到67%。如何让这么丰富的生态资源要素活起来,让绿水青山真正转变为金山银山。×届县委审时度势,认真总结这些年来×县发展的历程,只有坚持走“生态立县、环境宜人,绿色富民、有机强县”这条路,切实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同步提升,使×县青山常在、碧水长流,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县未来才可期。2020年×月×日,县委×届×次全会作出了《关于以实施创新发展战略为突破口加快推进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的决定》。县委作出创新发展战略决策,完全符合人们的需要;完全符合党和国家的大政策方针(“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完全符合习总书记总书记的“两山论”;完全符合×县发展的县情实际。‎ ‎  (一)创新发展是绿色发展的升级版,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对创新发展理念正顺应了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我们×县经过20多年的努力,绿色发展已经从数量扩张、结构调整阶段转向了质量升级阶段,也就是说,我们以前抓数量是“长胖”,现在注重质量是“长高”。创新发展战略不仅秉承了绿色发展理念,同时融入生态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思想,遵循天人合一,是绿色发展的传承和升级,更加注重绿色消费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这一理念,完全符合习总书记总书记提出的质量兴农战略;这一理念,完全符合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提高农产品重量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这一战略的实施,它既能厚植农业发展空间,又能延长农业产业链,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  (二)创新发展是抢占市场的先手棋,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突破口。×县如何在未来的发展中占领市场的至高点、把握市场的走向,重点就是要抓住市场的本质需求。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需求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从过去的“吃饱”转变为现在的“吃好”,健康的生活方式已成为新的追求。什么是好?有机就是好。有机产品消费已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在这个消费转型期,如果我们不把握住机会,等我们的生态都被破坏了才想起占领市场先机,那就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就算我们现在痛苦点,把精力都放在发展创新发展上,等到大家都醒悟过来发展有机的时候,我们已经走在了前列,掌握了主动权,占领了市场。‎ ‎  (三)创新发展是乡村振兴的生命线,是产业兴旺的核心要义。乡村振兴的核心是产业,产业的核心是品质。只有高品质的一产才能催生具有竞争力的二产和三产,只有有竞争力的二产和三产才能够拉动乡村振兴。二产和三产的特点是活和富,乡村振兴同样需要活和富。所以,只有用以有机为特点的一产来催生又活又富的二产和三产,才能拉动乡村振兴,除了这条路,别无选择。‎ ‎  二、×县实施创新发展面临着哪些问题 ‎  回顾这些年来的发展,虽然全县上下始终坚持绿色发展战略不动摇,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绿色成为×县最靓的底色,生态经济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撑。但仍面临着加快发展和保护环境的双重任务,生态优势向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转化不够,守着绿水青山过穷日子的现状还没有根本改变。结合刚才各位的发言,我认为,我们发展创新发展,就是“穷县发展富产业”。世界其他地方发展有机,是富贵人发展富贵产业,比如说美国。我们是穷县,我们走他们的发展模式,用政策支撑,用财政兜底,只有死路一条,我们只能走具有×县特色的有机发展之路。走我们的特色发展之路,目前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  (一)群众对创新发展战略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发展。当前,我县正处于刚刚脱贫后的小康阶段,满足生存才是农民最迫切的需要,快回报、高利润的发展模式才是最有效的追求。而创新发展是一种全新的发展理念,更加注重眼前利益和未来发展的兼顾与和谐统一,必须长期坚持才能获得收益。受利益的驱动,面对发展有机产业所带来的产量降低、成本增加、市场狭隘、效益下滑以及重新开发市场所带来的不确定因素,导致卖不上高价钱,严重打击了企业和群众的积极性。‎ ‎  (二)有机产品销售渠道不畅,高端产品走了低端路线卖不起有机价,影响企业和群众的积极性。任何产品只有创造了价值,卖上了价钱才能称为好产品,只有走上了富人的餐桌才算得上是高端产品。×县的有机产品具有高端产品的的内在价值,却只能以常规产品价格出售,主要原因还是因为高端生产和低端营销之间的冲突导致市场信息不通,通向高端市场的渠道闭塞不通,从而使农民和企业生产有机产品付出的代价得不到相应的回报,严重打击了企业和群众的积极性。一是由于×县特殊的区位特点,对外开放程度较周边县城还存在差距,导致市场化发育程度低,高端消费品市场渠道一直处于封闭状态。二是并未真正形成品牌效应。全县有机认证产品主要包括茶叶、大米、莲藕、部分水产品等,品牌小而杂,多数获有机认证的企业规模不大,因为较高的生产成本增加了企业负担,进入有机产品市场参与肉搏竞争的能力较弱,形成不了大品牌,吸引不了高端市场的注意,更别说品牌效应,只能偏居一隅,自产自销。‎ ‎  (三)龙头企业市场开拓能力不强,示范带动力度不够。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有机产品价格低迷,很大程度上还是由于没有强力的市场领军企业来起示范带头作用,未形成规模。一是县域缺乏具有真正实力的龙头企业,我县目前的几家龙头企业,只能算生产型龙头企业,而不是营销型龙头企业。能生产高端的产品,但是不能通过营销手段把高端产品买上高价钱,达不到带动火车前进的要求。二是现有龙头企业思想认识不够,没有意识到自己作为行业的领军人物应该要承担的责任和履行的义务,只顾自己利益,缺乏主动带头开拓市场的意识。‎ ‎  三、怎样实施好创新发展战略 ‎  办好×县的事情,为×县人民造福,必须坚持以习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县委作出的创新发展战略决策,是贯彻习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站位全局、放眼未来、顺应大势,着眼×县人民长远利益和福祉而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并且在实践中得到了不断的深化和拓展。把握住了这一点,就抓住了×县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抓住了正确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方向上就不会迷失、行动上就不会偏离、工作中就能得到群众拥护,正确的战略决策才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  (一)加强宣传教育,从政府主导向群众主动转变,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实施创新发展战略,群众是主体,是绝对的核心,也是最终的受益者。如何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一要彻底激发农民的主体意识,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对创新发展理念的宣传,从而提高广大群众的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引导群众积极主动践行创新发展理念,主动生产创新发展产品。同时在群众中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主动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和矛盾,提高群众的自觉性。二要提高群众生产有机产品的能力。广泛开展和创新发展有关的科学技术培训和科普宣传教育,让群众知道如何生产出创新发展的产品,培训营销技术,让群众知道如何包装自己的产品,销售自己的产品。三要注重政府引导。帮助群众做好规划,因地制宜,因户施策,积极帮助群众对接落实上级政策,在资金上给予适当支持。‎ ‎  (二)强化品牌塑造与精准营销,从做大基地向做大市场转变,打通有机产品走向高端市场的通道。好产品种出来了,能卖上好价钱才是目的。如何打通有机产品向高端市场的通道,首要任务就是做强品牌。要着力打造×县锌硒茶、肉牛、莲藕、大米等集生产、加工、销售“有机汇”这个品牌,增强核心竞争力。要着力在加工技术、工艺水平、历史文化和产品包装方式上下功夫,注重体现特色有机文化的高辨识度,提升品牌质量内涵。要着力在宣传推介上下功夫,要充分利用国内外相关会议、体育赛事、重大活动、展销会、推介会、博览会等平台,全方位推介×县有机产品,扩大×县有机产品知名度。其次要做精营销。要紧扣“贵州第一、西南一流”有机目标定位,推动供应链相通,建立完善物流设施和市场营销体系。要通过整合现有电商资源实行集团化运营,以“互联网+”模式,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每年至少举办一次×县有机农产品大型展销会,力推凤品出山、凤品出海,变“大进大出”为“优进优出”。要寻求建立与国内大型超市、连锁经营店、星级酒店(饭店)、农产品交易市场等合作平台,向大客户提供“有机食材一站式服务”,卖品牌、卖健康。‎ ‎  (三)招大引强,从主攻源头管控向主攻培育引领龙头企业转变,发挥大企业的主力军作用。针对我县龙头企业市场开拓能力不强,示范带动力度不够这一制约创新发展战略实施的问题,只有切实解决好企业的培育问题,才能发挥好企业的主力军作用。一是招引一批在生产基地、有机肥生产、生物农药、示范园打造、精深加工、检验检测、市场营销等方面的骨干企业,推动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品牌化经营,形成产、加、销一条龙的供应链一体化新模式,增强实体核心竞争力。二是发挥产业龙头“先吃螃蟹”的引领示范作用,大力支持有机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三是引导有志向投身现代农业建设的大学生、农技推广人员、返乡农民工、农村青年等加入职业农民队伍,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育活动,定向培育职业农民,提高经营主体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四是加快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引导农民参与入股,构建“以企带户、以场带户、大户带散户”发展模式。按照“自愿、有偿、有序”原则,完善企业与农户利益连接机制,推进“三变”改革机制,鼓励和引导农户连片耕种,实现适度规模化经营,使农业机械和科技成果得以广泛应用。‎ ‎  (四)跳出有机抓有机,从单纯抓有机向统筹抓有机转变,把创新发展理念融入到×县发展的各个环节中。‎ ‎  创新发展从表面理解是有机产品。从更高层面来讲,是一种理念、是一种价值追求,是一种发展方式,归根结底就是推动×县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我认为可以归结为“两个二、四个三”发展思路,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对于×县来讲,生态和发展这两条底线,发展这条底线更重要,只有加速发展,才能确保在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抓住创新发展和农工旅一体化两条主线,创新发展是价值追求,是引领×县高质量发展的方法论,“农工旅一体化”是实现高速发展的路径。突出新型工业、新型城镇、乡村振兴三大抓手,聚焦城区、园区、景区三区平台,打造茶、牛、旅三大百亿级产业集群,以“三区”建设为引擎,茶、牛、旅游三大产业贯穿其中,最终实现百姓富、生态美、产业强三大新跨越。具体如何抓,要做好以下4个方面的工作:‎ ‎  第一,做靓城区,促新型城镇提档升级。新型城镇化建设,要遵循产业引领、功能导向、城乡互动、区域互补几大原则。城市建设不仅仅是修房子、搞建设,要更加注重功能搭配,是消费型城市还是生产型城市,是旅游型城市还是居住型城市,认真分析周边城市的特点和优势、劣势,找准自身在区域中的角色定位,用自己的优势去互补别人的劣势,才有生机,才能共同发展。‎ ‎  第二,做大园区,促新型工业加速发展。工业发展要坚持集群化、本地化、特色化。×县要吸引有实力的企业入驻发展,不能靠政策支持和资金补助,只能依靠我们本地的特色的资源和优势。一是集中力量发展初具规模的西南水暖卫浴产业,二是集中力量有机农产品精深加工,依托茶叶盯准500强企业入驻。推动产业集群上规模、上特色、上水平,争取用2—3年的时间将×县经开区建设成为200亿级示范园区。‎ ‎  第三,做特景区,促第三产业活跃发展。×县旅游还处于起步阶段,一定程度上讲,还没有完全形成产业。虽然×县没有名山大川、盛名的大景区,但散落在乡间的一些景点、自然风光和田园风光,还是有特色的,如湖、海、江,洞、寨、堡,山、林、谷,如何把这些“珍珠”串成“项链”,把这些“盆景”连成“画卷”,如何实现弱者发展旅游,就要学会攀龙附凤、借船出海,就是要“傍大款”,借人家的品牌价值,把稻草买到黄金价。要内串外联,横向上把县内的景点有机地串在一起,纵向上把一二三产业串在一起,形成强有力的内部竞争力;横向上主动和周边著名景区合作,纵向上把×县特有产品和世界上最著名的东西搭上关系,借势而为,扩大影响力。就拿乌江百里画廊来说,宇宙创造了两幅画,一幅是人文的清明上河图在北京博物馆,一幅是自然的在×县天桥天书画廊,很有震撼力和吸引力。‎ ‎  第四,做美乡村,促乡村全面振兴。习总书记 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乡村全面振兴,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县乡村振兴就是通过“三引四变”(三引,即:引企入村、引民入社、引货出山;四变,即:资源变产、资产变资金、农户变股民、农民变工人)和“三园一栈”行动(乡村变公园、田园变乐园、庭院变花园,农房变客栈),最终实现“五大振兴”。一要产业振兴。产业是发展的根基。要紧紧围绕茶、牛两大百亿级产业,以农工旅一化为主线,着力推进产业链、价值链建设,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一产强、二产优、三产活,推动农业生产全环节升级,加快形成从田间到餐桌的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格局,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二要人才振兴。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要积极培养本土人才,鼓励外出能人返乡创业,鼓励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要就地培养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要通过富裕农民、提高农民、扶持农民,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要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吸引各类人才返乡创业,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上山下乡、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在乡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三要文化振兴。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没有乡村文化的高度自信,没有乡村文化的繁荣发展,就难以实现乡村振兴的伟大使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既要发展产业、壮大经济,更要激活文化、提振精神,繁荣兴盛农村文化。要把乡村文化振兴贯穿于乡村振兴的各领域、全过程,为乡村振兴提供持续的精神动力。四要生态振兴。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通过“绿化”“美化”“规划”等措施,以优化农村人居环境和完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为重点,把乡村建设成为生态宜居、富裕繁荣、和谐发展的美丽家园,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支撑点,让乡亲们都能生活在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的舒适环境中。五要组织振兴。党的力量来自组织,组织能使力量倍增。基层党组织,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心骨”。农村基层党组织强不强,基层党组织书记行不行,直接关系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效果好不好。要推动乡村组织振兴,打造坚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培养优秀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安定有序。‎ ‎  同志们,新一轮的发展机遇已经到来,让我们紧密地团结在以习总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决落实好中央、省、市以及县委的决策部署,锐意进取、真抓实干,为推动×县高质量跨越发展,实现百姓富、生态美、产业强的美丽×县而努力奋斗!‎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