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8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班主任工作范文之班会教育路在何方——班会淡化现象分析
班主任工作范文之班会教育路在何方——班会淡化现象分析 【现象1】某日,巡查班会课情况。上课铃响后,班主任陆续去班级上课,有的大步流星,有的慢慢吞吞;大约半节课后,再次巡查,竟然有三分之一的班级已经在做作业或改为教学课。据了解,有的班级的班会课干脆分给了文化学科,几乎整个学期被“无偿”奉送。 【现象2】为规范班会要求,偶尔去班级随堂听听班会课。不少班级只是回顾了一周来的问题(常规扣分、违纪现象、学习状况等)和下阶段的工作布置,除此以外,别无其他。 【现象3】“明天有人要来听课了!”很快,大家都投入到为明天而进行的备战中。“哎呀!明天是周二,班会课可能也要听呢。”于是,班主任们又要忙乎着准备明天的班会。终于准备出较满意的班会教案了——因为明天有人来听课! …… 学校的德育工作应该是重中之重,“德育首位”的观念也已经在教育界确立了较长时间,作为学校德育队伍的核心——班主任队伍为何不能把德育工作列为重点?作为班主任教育的主阵地——班会课为何在不知不觉中淡化到如此地步?这几乎是每一个德育者都始料不及的。为此,我有意识地了解了一下班主任的心声。 【心声1】某班主任老师愤愤地说:“班会课其实也没有什么用,好学生本身就很好,不用多说,差生嘛,早就教育了不知多少次,再跟他们讲什么道理,简直是对牛弹琴!” 【心声2】某班主任老师很烦恼地倾诉:“现在一到班会课就心烦,每周都要上班会,讲些什么东西呀?该讲的都讲了,总不见得每堂班会都要罗嗦那些大道理吧?” 【心声3】某班主任老师忧心冲冲地掏心窝:“说实话,我不是不想上好班会课,而是大家最关心的不是班会上得怎么样,而是学生成绩好不好。何况,有的班级都把班会上作文化课了,我们怕成绩赶不上他们呀。” 【心声4】某班主任诚恳地讲:“其实,我个人认为班会课还是很重要的,但是现在的教学压力毕竟不比以前了,整天忙着备课、上课、批作业,班级里又有很多事情要布置、处理,往往等到上班会课时才想到,还没有好好准备。时间实在很紧,不过已经习惯了,反正大家也就这么上的,我也不过是随大流而已。” …… 原来如此。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种: 一、传统的惯性。传统式的班会教育主要采用的方式是思想灌输的“一言堂” ,我们并没有根据学生年龄和时代的特点,采用更科学、更活泼的让学生都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教育,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单调如初,结果是教师无话可说,学生久而生厌,也难怪有些班主任对班会的热情每况愈下。 二、对班会内容的曲解。很多班主任都错误地认为班会主要是用来处理事故、灌输思想和布置工作的,其实,班会课的主题就是班会需解决的中心问题。班会课主题的确定,既要依据学校的中心工作,又要服从于班级的共同努力目标,避免主题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也就是说:班会课的设计和活动过程,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有目的、有意识、有范围、有层次的构思,使其工作有一定的计划性和针对性。例如:初一突出“养成教育”,就要侧重开展“学习规范,遵守规范”活动和社会公德教育;初二突出“成长教育”,就要侧重开展生理、心理及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吃苦精神和竞争意识;初三突出“理想教育”,就要侧重开展振兴中华,立志成才的教育。同时,也要注重班会形式的灵活性,故事会、辩论、讨论、竞赛等等都可用于班会教育,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活动的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样的班会,学生们喜欢,班主任自然也会感到其乐无穷。 三、繁重的教学压力对教育兴奋点的抑制。确实,对教师的评价是以成绩的好坏为主要依据的,教师嘛,教书毕竟还是第一位的。但是,问题的关键是倾注一定的精力用于教育,是否就牵制了学生成绩的提高?如果学生的思想不纯、纪律不严、正气不足,班级的学风自然也不会很好,学生学做人尚恐不及,又怎能有勤奋学习的好趋势呢? 四、检查、规范的力度有待加强。因为种种传统的因素,对班会课的规范不够多,整改不够严,以致越来越多的班主任都把敷衍班会看作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甚至是被默许的个人操作,缺乏对自身精益求精的追求。 如何才能解决这些问题呢? 首先要加强制度建设,严格检查评价。以制度为保障是规范班会过程的重要手段,首先让班主任明确该怎么做和不该怎么做,在意识上提高对班会规范的重视程度,促使班主任老师备好每一节班会课,上好每一节班会课,反思每一节班会课,坚守班会这一教育主阵地,学校增加班会检查和评价的次数和力度,对违规现象及时整改。 其次要开展专题培训。就班会这一话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活动,一方面使班主任确立“德育首位”“德育先行”的时代观念,从内心真正认识到班会培养学生的重要性、对树立良好班风的重要性和对各科成绩的保驾护航的作用。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如果教学过程是“砍柴”的过程,那么,教育过程(尤其是班会主阵地)就是“磨刀”的过程,一旦无视班会的存在而片面追求教学的进度和质量,其结果必然是欲速则不达。 再次要开阔眼界,取长补短。几年来,教师们东奔西走,拓宽视野的次数也不少了,但是没有一次是专门为班会而走出校门的,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疏漏,传统的弊端沿袭至今,就是因为多年来我们的班会始终是建立在闭门造车的基础上,不能推陈出新。如果大家能够更好的接触新型的班会形式,见识更多的主题班会,感受一堂好班会对学生的影响力,相信我们的班主任会有所思,有所得,有所行。 最后,引导班主任树立全新的班会教育观,充分认识到现代班会的几个特性,并从中获取更大的乐趣和满足:①、学生的参与性。学生是受教育的人,他们也在思考在选择,所以在进行思想教育时决不可忽视学生主体的能动性。我们在班会实施进程中应当力图引导学生自已得出结论。这和我们平时上课讲诱思探究是一样的,老师的作用是助人自悟,而不是帮人悟。而学生感悟的过程就是学生参与的过程,所以无活动不成教育,只有让学生参加亲身体验体悟,才能真正有所悟有所得。②、师生的互动性。班会作用的对象是学生,决不能老师一言堂,老师应当尽可能在分析问题时不下断语,代替学生思考,只强迫学生接受即成的结论。这样学生口服心不服,容易造成学生的双重人格,表面一套背后一套,或者没有主见消极背动。所以我们在班会时应当尽可能多的给出一些事实材料,让学生在事实和活动中体悟。允许学生表达自己的一些见解,强化师生间的交流,理越辨越明,只有这样,师生之间才能找到共同的心声。③、班会的情感性。班会是教育人的活动,是转变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而思想观念的转变是不可能强制的,只有用亲情、友情、爱国情来打动,来感化。所以我们在班会的时候应尽可能少一些说教,多一份感情。④ 、班会的延续性。班会教育最终要落实到行动上才有价值,所以班会不能仅悬在思想的层面,还要最终形成对学生明确的指导。一堂好的班会应当是由具体的问题出发,上升到转变某些不良思想观念的高度,最终又要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在今后的日子里用正确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来衡量学生的言行,并及时作出评价和褒扬。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班会教育将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