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8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其他(心得)之《新课程中学生主体性和教师角色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其他论文之《新课程中学生主体性和教师角色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为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大力营造学习和调查研究之风,推动我校教育教学发展,根据2013年南昌市教育局洪教办字〔2013〕17号《南昌市教育局关于开展“教育大调研”“教育大访谈”“教育大讲堂”活动的通知》精神,充分发挥与动员全校教师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加强教育教学研究,破解教育教学发展难题,创新教育教学管理模式,进一步激发全校干部教师想干事、干实事、干成事的热情,全面扎实完成今年工作目标任务,实现南昌教育“五个明显提升”和进位赶超的目标,为促进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学校奠定坚实基础。 决定近期进行《新课程中学生主体性和教师角色的研究》课题研究。 一、课题的提出 思想需要启迪,而不是教条。课程的目的是育人而不是考试。 既然为了育人,我们的教育就应该正确定位:我们不能再只关注课程,而忽略学生的感受,因为情感的琴弦必须真情来拨动。我们不能再一厢情愿地,把教育定格在选拔适合应试教育的学生,而应该重新审视我们的教育,创办适合学生人格发展的教育。 现在的课程设计理念,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重新定位了课程的生长点:由注重课程的逻辑序列,开始关注学生的生活、学生的感受、学生的体验。课程以学生的生活体验为基础,尊重学生的认知感受,用学生发现的眼光,来探求真理。 课程明确提出: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要联系生活事件,生活的体验、生活的空间、生活的领域,要结合学生与家庭、学生与学校、学生与社区、学生与自我,要不断地创设问题,让儿童通过资料收集、交往、讨论不断地反思自我、反思社会来形成基本认识和观念,要让儿童在不断的综合过程中,来建构价值观、生活规则、行为规范。 但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的习惯教学是:亦步亦趋跟着教材编教案,循规蹈矩按着教案完任务,苦口婆心教师恨铁不成钢,麻木不仁学生口是心非言不由衷。教案支配、牵引着教师和学生的活动,课堂成了“教案剧”。课堂演员听众分明,教师是主角,好学生是配角,大多数学生是“观众”与“听众”。没有真情的涌动,只有虚假的应对,没有追求的激情,只有记答案、背答案、应付考试。结果是:道理我们都知道,行动我们都不做,时间没有少浪费,最后总是南辕北辙。 课改成也在教师,败也在教师。用新理念教老教材,效果未必不行,用旧理念教新教材,后果肯定很糟。因此,用课改理念武装教师,带领教师消化课程理念,发展课程理念,落实课程理念,探究行之有效的新理念指导下教学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 2008年江西省高中全面实施新的课程标准。教师将与新课程同行,教师将在新课程中实现自身的发展,并将这种发展的成果用于新课程的建设。教师要从传统的角色中走出来,不仅需要从教育教学的规律出发给自己的工作和作用定位,而且需要了解社会对教师职业的新期待,进而形成新的教育教学行为。在新课程的要求和实施前景,教师如何了解教育工作以及社会对教师角色的新期待,进一步明确教师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角色定位。对以后的教育及教师对有很大的帮助。 二、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本课题有关的近期研究情况) 1.伴随着我国新时期改革开放的思想解放运动,人的“主体性”问题成为哲学和社会科学界关注、研究的重要命题。在教育学界,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的著名教育专家顾明远教授率先发表文章,提出“学生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教育的主体”的重要观点,引起教育学界的一场大讨论,黄济、王策三、王道俊、郭文安等一些著名教授纷纷发表见解,支持并进一步阐发“学生是教育主体”的观点,形成了主体教育思想。与此同时,一些教改实验把确立、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为一项重要原则来施行。从1992年起,由北京师范大学裴娣娜教授领导、有全国师范院校和部分科研单位的中青年教育专家、学者广泛参与,开始了全面、深入的主体教育实验研究,并被原国家教委批准为“八五”人文社会科学博士点基金项目,继而成为全国教育科学规划“九五” 国家级重点课题。 2.与主体性教育相关的教育理念还有: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成功教育等。国内外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其他学科的成功事例很多。我们借鉴和学习的资源很丰富。 3.、参与这个课题的10人中有校长,教务主任、科教主任、办公室主任、有高一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及一线教师。具高级职称的有7人,具中级职称5人。有省学科带头人,有市骨干教师等。 三、课题的界定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者和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 我们的教育不应是照本宣读的满堂灌,不应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相悖离,而应该引领学生们,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交流、调查、访问等多种体现主体精神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获得对生活中许多问题的正确认识。以学生为主体,是新课程课程标准的要求,是德育工作实效性的要求,是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关注必须发生质的变化:从仅仅关注学生的学科成绩,转变为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从急功近利的盯住短期考试,转变为关注学生的长期发展;从关注课程的知识体系,转变为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需要;从培养服从型学生,转变为尊重学生个性,尊重学生主体,服务于学生成长。这样,教师的传统角色,就必须改变。教师应该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探究的引路人,由教条的说教者转变为启迪学生思想的激励者,由居高临下的命令者,变为友好平等的启蒙者。 本课题的研究,主要是实践性的研究。研究的基本思路是:学习理论吸收众家之长—实践反思探究实际问题一归纳总结形成基本教学模式。课题结题采用论文报告和课例点评的形式。主要回应课程标准提出的:回归学生生活、倡导自主的学习方式……主要尝试回答,在新课程的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提供一些实践的范例和思索,给同行们以借鉴。 四、研究目标 1.通过实验,实验班学生更加喜欢本课程,愿意参与教学活动,并在实际生活中自觉追求真善美。 2.参与研究的教师,了解国内外有关主体教育的理论,有关教师角色的理论,提高理论修养,提高教学能力,能够自觉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摆正自己的位置,扮好自己的角色。 3.参与研究的教师,通过学习一一实践一一反思一一归纳总结,提高自己对新课程的教学把握能力,形成学生喜欢,实效性强的 五、研究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主要是实践性研究,是行动研究。我们将主要采用比较研究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实验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 (一)比较研究法。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找到新的生长点,为课题研究深化提供思路和理论。 (二)行动研究。要求教师将行动和研究结合起来,重视反思和交流,实践和创新,解决具体的教学问题,重视学生的感受,测评学生对本课程的喜欢程度的变化,重视教学实效的考察。 (三)经验总结法。在反思、调查、交流的过程中,及时总结经验,形成规律。逐渐找出规律:学生喜欢怎样上课?什么样的课有实效?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何发挥?教师应该如何转变自己的角色? 六、课题研究计划(含参加者分工、各主要研究阶段、实验步骤) 1.参加者分工 熊云鹏:课题组组长。负责组织理论学习、教学研讨等课题活动,制定课题阶段计划,撰写课题申请报告、结题报告。 解壮丽:负责组织学生对本课程喜欢程度变化的调查统计和分析,负责各种资料的搜集和整理。 胡强:以初中为研究阵地,结合学习理论,进行实践、反思,探索如何在本课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定位教师的角色。要形成2—4节具有一定指导意义的示范课。 何运保:以初中为研究阵地,结合学习理论,进行实践、反思,探索如何在本课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定位教师的角色。要形成2— 4节具有一定指导意义的示范课。 2.主要阶段研究内容 第一阶段: 组织相关的理论学习,制定初步的实施阶段计划。 主要目标是:使实验教师在原来实践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教育思想意识,提高对本课题理论认识和教学能力。研究过去的教学,以及本课程现在的教学,从中发现问题,提出具体研究目标。 第二阶段: 组织两次理论学习,两次教学研讨课,录制两课时;组织一次调查问卷,一次资料整理分析汇总。 主要目标: 需要在本阶段,总结出发挥学生主体性几个行之有效的模式,教师角色如何定位的几个原则。 第三阶段: 组织四到六次反思与交流,组织4到8节研讨课,邀请专家指导提升。验证成果,在其他教师中推广。 主要目标: 1.实验班级,课堂教学中的主角是学生。教学活动应以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使用教材,科学设计学习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尽可能多地有操作、实验的机会,主动参与,自感自悟。让他们在活动中动手动脑,发展兴趣和特长,学习知识,感悟真理,追求真善美。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把教学的需求转化为自己的需求,发挥其主动性、积极性。 2.实验班级的教师角色重新定位。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变专制、权威性的师生关系为愀伴的师生关系。实现教师对学生目标的导向激励,学生中个体和群体激励的有机统一,从而让每个学生参与学习,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再次,多种形式的合作学习必须要以扎扎实实的独立学习为基础,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在课堂内最大限度地完成认知任务,达到课堂效益的提高 第四阶段: 汇总分析,写出结题报告,进行总结推广。 总之,我们将本着实践──反思──实践──反思的原则,与课题一起成长,与新课程一起成长,实践出一条学生喜欢,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为初、高中新课程的学习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