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8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作文三境界——作文评定的另一种思路
语文论文之作文三境界——作文评定的另一种思路 【摘要】 作文是学生独特个性的自主表达,是任何人无法替代的,作文也是学生成长的生命活动形式,只有自我参与才能真正有效。在作文评定的思路上一直沿用原有的刻板的标准,忽视作文主体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作文教学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因此,我们试着从自我参与的程度这个角度来重新审视作文的评定标准,称之为“作文三境界”,是指无我之境、有我之境和忘我之境。以此,可以快速有效地判定作文的优劣,便于学生把握作文的写作规律提高写作质量。 【关键词】 作文境界 无我 有我 忘我 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之一。近年来,许多专家和一线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改革方面探索出了许多宝贵的作文教学经验和作文批改方法,对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然而,在作文评定的思路上一直沿用原有的刻板的标准,忽视作文主体的存在,一味在写作技巧上兜圈子,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作文教学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请看下面的中考作文评分标准(满分为50分) 一类卷:45-50分,中心明确,记叙生动形象,议论有独到的见解,结构精当,语言流畅。 二类卷:39-44分,中心明确,内容具体,结构完整,语言通顺。 三类卷:33-38分,中心尚明确,内容尚具体,结构尚完整,语言尚通顺。 四类卷:26-32分,中心不够明确,内容不具体,结构欠完整,语言欠通顺。 五类卷:25分以下,无明确的中心,无具体的内容,结构紊乱,文理不通。 从这个作文的评定标准来看,它把作文分割为了条块,即认为作文只包括中心、内容、结构和语言四个部分。仿佛作文是由这四个部分任意拼凑而成的,根本只是技术问题与人的思维无关。这种标准看不到文章的品格、灵性和文气,与流传千年的文章评论传统相去甚远,将作为整体的作文人为分裂,使文章的韵味丧失殆尽,失去了作文之所以为作文的根本意义。这种标准沿用了几十年,是考试教育的产物,与新时代和新课程隔离,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 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总是从“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写” 等方面进行细致入微的指导,引导学生在题材、主题、写法上做较为深入的感知。学生作文因此形成了以选材典型、主题深刻、写法纯熟等为评定标准的作文价值取向。以为任何学生作文的优劣都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去衡量、去判断。在这种评判的眼光下,学生作文时必定去搜集典型的材料,去挖掘重大的主题,去寻找富有文采的语言。这样,忘记了自我的存在,满脑子都是人家的材料、人家的语言。如此,必然导致技巧主义盛行,形成所谓“小文人语篇”的作文追求目标。 长此以往,学生们只需要掌握几个典型的材料,如伯牙鼓琴、屈原投江、岳飞冤死、李白斗酒、杜甫沉郁等,就可以自如地应付各类考试。但这些材料有多少是他自己感悟后的真挚情感流露呢?只要多看一点历史社会类的故事,这种材料可以随手拈来,根本不需要自己的大脑思维。如果再加上诸如环保、和谐、进取、奋斗、团结等主题,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用上排比、比喻等修辞,就一定可以让学生的作文“妙笔生花”。这样的结果就是“似曾相识”的作文遍地开花。 随着新课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专家和教师意识到这类作文存在着很大的缺陷和破绽,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人格的成长。学生没有自己的故事,没有自己的思索,也没有了自己多彩人生。 《语文新课程标准》在“阶段目标”中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重点强调出“独特”和“真切”。也就是说,写作是学生独特个性的自主表达,是任何人无法替代的。任何作文如果出现雷同则可以视为无“独特”和“真切”的表达。 说到底,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人生表达和交流的书面运作方式,是人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新课程强调学生作文的个性化,强调作文是学生个体成长的一种重要途径。可以说,没有自我参与的作文可以视为无效的作文,对学生的生命成长没有丝毫的作用。 因此,我们试着从自我参与的程度这个角度来重新审视作文的评定标准。姑且称之为“作文三境界”。“境界”一词,是借用我国古代文学评论的一个文学审美术语,用在这里是指作文所达到的符合审美标准的水平,具体是指作文中的“自我”参与的程度和广度。 什么是作文的三境界呢?这是根据作文中自我参与的意识来评定作文优劣的一种新思路,三种境界是指无我之境、有我之境和忘我之境。 无我之境 所谓“无我”,是指学生作文中没有主体参与的写作意识,文中没有我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尽管作文中出现了作为第一人称的“我”,但是这个“我” 只是事件的旁观者和记录者,并没有真正地参与到文中去。因为文中的这个旁观者可以是你是我也可以是任何人。这个我是游离于作文之外的,是可有可无的。这种作文或写别人的感想,或写大众化的人云亦云,或只有景物、事物,忘记了自己的存在,放弃了自己思考的权利。把自己的作文本当成别人思想的跑马场,自己乐意当一个记录者,当一个旁观者,如此而已。因此,这样的作文不是自我的作文。 无我之境的典型作文可以是如下几种: 1、先写自己周末去菜市场,在路上看见有人虐待小动物,然后详细描写这个场景,写完后,只写一句:这只动物真可怜,希望人和动物能够平等相处。全文结束。 2、先发表自己对生活的看法,这个看法和多数人是一样的,如要努力、拼搏等,然后列举司马迁、霍金、刘翔等许多名人的事例来应证,最后找几句名言来结束全文。 前者为记叙文,文章只记叙了自己所看见的场景,没有自我的心理活动和体验,而是把我隐藏在人群当中。后者是议论文,文章没有自己的独体见解和体验,观点陈旧,思路老套,没有自己的观点怎能成为自己的文章呢?更可怕的是写散文的作文,通篇堆积优美的语句,看似文采飞扬,却都是无病呻吟;看似在说理,却都是拾人牙慧。既无我又无序。这些作文无助于学生人格的形成,无助于学生的成长,仅仅是作文技巧的演练而已,与生命无关。 有我之境 所谓“有我”是指作文中有自我独特的感受和真切的体验,这种作文是别人无法复制的,尽管材料和语言可能有与别人相似的地方,但字里行间透露的是一个活生生的有细想的人,即“我”在文章中。作文中的记叙和描写都是为了“我”的主题而写的,都是为了表达“我” 的思想和情感。是自我的作文是不同于别人的独特表述。所描写的事物特点鲜明,主题突出并是自然的流露不是强加的。在充分的描写的基础上自然而然地产生了某种道理的感悟和情感的表述。 这类作文的写作过程既是行文的过程也是学生思想和情感的一次历程是一次成长的过程。在多次有我作文的历练之下,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思维水平会呈现一个不断上升的过程,会对人生产生积极的意义。这样一来,作文就不仅是作文本身而是人生成长的途径,是生命活动的一部分了,学生可以在作文中成长。 这类作文写母爱亲情则情真意切,读者感同身受,读到动情处,不禁潸然泪下,读罢唏嘘不已;如写独特观点,则慷慨激昂,旁征博引,思维鲜明令人击节称赞,有时虽然与读者的观点相左,可并不会出现弃之不读的情况,而是兴味顿起产生欲与作者一辩高下的冲动。即使是描写景物也自有与别处不同的风景,语段中加入了自己独特的体验。 以下是一些学生作文的片段: 1、在那不为人知的草丛中,那一朵朵野花竞相开放,尽情释放它们的光彩!我的脚步停住了。它们那么不起眼,却开满这片山林。走近一看,每一朵花都镶嵌着几滴晶莹的水珠,难道……这是你们的眼泪吗?不用给予答案,我已完全懂得。我们每个人何尝不是野花,但我只想说:只要努力,终能开放美丽的花瓣证明自己的存在! --陈琛《在那一片心海中的野花》 2、抖擞着那沾满水珠的小裙子,亭亭玉立,依偎在叶中央。直到有一天,我不小心把它放在窗台上,让它“饱经风霜”了一天,原本以为会变成“残花枯叶”的小小花,竟然仍伫立在窗台上,而且更加的“意气风发”,这让我大吃一惊……也许,没有繁花簇拥,反而更加大方自然;没有花红柳绿,反而更加真实动人;没有浓郁花香,反而更加清静纯洁。 --胡蝶《坚强的小皱菊》 3、那长长的藤上,一个日子追逐着另一个日子;一张笑脸簇拥着另一张笑脸;一片彩霞波荡着另一片彩霞……它的藤蔓长长地垂着,悠闲地垂着,垂到了墙上,垂到了地上,垂到了另一条蔓上…… --郑雨萌《可爱的藤》 这几段文字景中有情,看似描写实际上分明是自我的倾诉和表白,一个活生生的“我”跳跃在字里行间。 “有我”之文,文中有我,“文”即是我,正是文如其人的有力佐证。 忘我之境 作文的第三种境界称之为“忘我”,也就是说,作者在写作时并没有意识到自我的存在,可是字里行间却分明“跳动着作者的思想和灵魂”。这种“主体意识”在写作时没有强有力的暴露,它隐藏了起来,文中可能没有第一人称“我” 的存在,代之而来的可能是明月清风、花鸟虫鱼,可以是别人的事,别人的情,而这个事和情又分明是作者自己心情的依托,是任何其他人无法表述出来的。忘我,在作文中以我的情思入笔,然后在抒写过程中达到情景交融、物我两忘的境界。从自我入文又最终跳出自我,我即是物,物即是我。 忘我的作文好像不是在写作文,作者也没有意识到这是在写作文,而是胸中有话不吐不快。笔下如流水,用语言的外衣吐露思想的光辉。忘我之境是处处无我,却处处有我。李白“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就是这样的代表作品。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悠然”一词更是忘我之境的典型写照。可当前的学生作文都是为了应付而作的,远远没有达到随性而发的忘我之境,是“要我写”不是“我要写”。 从主体发展这个作文表达的规律看,好作文必定是主体意识突出的文章,是有我、忘我的,而差的作文则是无我的,是不存在我的主见、看法、主张、体验的,没有鲜明的个性和真正的价值。一旦学生明了其中的道理,写作文就有了便于操作的主线,就不会出现作文写完是好是坏还一头雾水的情况,一眼就可以断定作文的优劣,这将大大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作文是学生成长的途径是生命的活动形式,只有自我参与才能真正有效。只有坚持以自我参与的程度高低来评定作文好坏才能让学生从无我之境向有我、忘我之境跨越和飞跃。 参考文献: [1](苏)巴班斯基。论教学过程最优化[M].吴文侃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马正平。中学写作教学新思维[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试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李海林。语文教育研究大系(1978~2005)·理论卷[C].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5]刘志军。课堂评价论[M].桂林:广西教育出版社,2002. [6]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语文教育论文选[C].北京:开明出版社,1995. [7]顾黄初。语文教育论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8]黄厚江。对作文教学新理念的辨证解读[J]。语文学习,2007,(3)。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