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心得)之几何概念教学中的实践活动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数学(心得)之几何概念教学中的实践活动

数学论文之几何概念教学中的实践活动 ‎ ‎  建始县实验小学 康集慧常言说,实践出真知,手是脑的老师。学生通过演示学具,可以理解一些难以讲解的概念。如在认识和建立1厘米概念的过程中,由于厘米的概念对于学生是比较抽象的,故设置了用大拇指和食指比划1厘米,并寻找身上和身边大约1厘米的物体这一环节,让学生不仅思想上认识了1厘米,更在脑中和感官上建立对1厘米的确实感受。在最后的动手操作环节中,设计了几个不同层次的动手环节:测量身上的尺——用身上的尺估测数学书的长度——用刻度尺精确测量——体会区别和优缺点——测量较长物体,引入其他单位。这样的教学设计层次清晰,学生在每一步实际的操作中都能有所感悟,教学过程也更加紧凑总之,在“厘米”概念的教学中,利用猜、看、画、剪、量、找、比等环节,使学生在操作、实践中获得感性认识,在头脑中切实、清楚地建立起“1厘米”的实际长度和空间观念。在教师的参与、指导下,学生通过指、比、选、找等大量的操作,感知了1厘米的实际长度。为让学生加深对1厘米长度的认识,在头脑中真正建立1厘米的表象,从实际出发,让学生比划、观察、回想生活中见到的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给学生创造机会,留有空间,让学生开动脑筋,开阔视野,捕捉生活中的实例,将所学知识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  1.直观形象地引入概念数学概念比较抽象,而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小学生,由于年龄、知识和生活的局限,其思维处在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认识一个事物、理解一个数学道理,主要是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因此,教师在数学概念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到细心、耐心,尽量从学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事物开始引入。这样,学生学起来就有兴趣,思考的积极性就会高2.运用旧知识引出新概念数学中的有些概念,往往难以直观表述。如比例尺、循环小数等,但它们与旧知识都有内在联系。我就充分运用旧知识来引出新概念。在备课时要分析这个新概念有哪些旧知识与它有内在的联系。利用学生已掌握的旧知识讲授新概念,学生是容易接受的。苏霍姆林斯基说:“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 ‎  3.通过实践认识事物本质、形成概念通过演示(手),思维(脑),形成概念,符合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规律。这比老师演示、学生看,老师讲解、学生听效果好,印象深、记忆牢。小学几何初步知识教学,也往往是由学生独立操作学具,或集体研究演示学具得到许多认识,形成概念的 ‎。例如:我讲长方形的面积的计算时,事先我让他们准备许多一平方厘米的小方片,装在塑料袋里,用白纸画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和一个边长4厘米的正方形。课上复习了什么叫作面积,什么叫作一平方米、一平方厘米等,以及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后,首先让学生用数方格的方法算书上长方形面积,然后用目测比较长、正方形面积的大小。学生交头接耳,课堂一阵活跃,有的说长方形面积大、有的说正方形面积大,还有的沉默在渴望知道谁大谁小的情绪中。我要求同学先用一平方厘米方片测量,再小组讨论,讨论好选代表到幻灯机前演示。学生立即投入到求”面积“这一新知识的探讨中。我行间巡视,各组讨论得非常热烈积极,在测量长方形面积时有的顺长摆5个一平方厘米,继而摆3排,也有的竖着每排摆3个一平方厘米,一共摆5排,算出面积是15个1平方厘米,又讨论怎么算出来,最后让一位同学代表演示,。不少的小组表示意见一致,这时我提出质疑,长和宽是两个长度,怎么一乘就是面积多少的数呢?学生默默地想,仔细地分析,最$2老师点拨了一下说:”计算面积前,已知道用面积单位,这个长方形长、宽都是厘米,所以就得用1平方厘米来测量计算,并用红粉笔板书出“1平方厘米”,然后重复学生的讲解,因为长5厘米,所以第一排就是1平方厘米×5,又因宽3厘米,所以就是3排,是3个5平方厘米,接续扳书成:1平方厘米×5×3=15平方厘米,宽是多少就再乘几。所以求长方形面积就是同学所讨论的结论:用长的数乘以宽的数,就是面积多少的数。板书长方形面积=长×宽。这样,概念的引出比老师演示学生看,老师讲解学生听,理解深刻、印象牢固。长方形周长和面积也不易混淆,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规律,而且还可以提高他们观察、思维、以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  4、从具体到抽象,揭示概念的本质在教学中既要注意适应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也要注意培养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在概念教学中,要善于为学生创造条件,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思考、探求概念的含义,沿着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过程去掌握概念。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如圆周率这个概念比较抽象。一般教师都是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认识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分析,很快就发现不管圆的大小如何,每个圆的周长都是直径的3倍多一点。教师指出:“这个倍数是个固定的数,数学上叫做”圆周率“。这样,引导学生把大量感性材料,加以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抛弃事物非本质东西(如圆的大小,纸板的颜色,测量用的单位等)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不论圆的大小,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点)。形成了概念力。‎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